大家看我这装备能在野外抵抗丧失劳动能力鉴定标准吗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17884|回复: 39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40积分304精华0UID帖子金钱1514 威望0
Lv.4, 积分 304, 距离下一级还需 696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130 草
首先:装备,5件全减免沧海,两个抵抗减免五行首饰,抵抗沧海戒指,减免武器。全部配上抵抗符纸,详见图。
其次:宝宝学法,4个9血减免宝宝,8嗜血9甘霖。战魂用承受伤害
第三:坐骑,这套装备主堆的抵抗减免承受伤害,抛弃了防御法抗,战魂用承受伤害,详见图。
第四:猎魂,法抗防御抵抗减免生命攻击,一定要全9.
第五:称号,用的福星聚宝,重要的是要有新魔尊降魔无畏称号,不然减免最多1990左右
第六:时装,选用抵抗时装,稀有的在1010左右,两个极品抵抗仙魂决的在1080左右
第七:盘子,这是这套装备横着走最重要的一点,震卦血石头,加抵抗和承受伤害,这也是为什么宝宝和坐骑同时用承受伤害战魂的原因。全堆起来有38%承受伤害,即便中鹤状态凤凰状态打你依旧不会很疼。
最后:如果没有神魔无畏,建议一个承受伤害加一个血战魂,千万不要选择减免战魂,单纯的减免效果不大,重在承受伤害,
这是讨论帖哈,不要说什么打不死人之类的,也不要人生攻击,谢谢哈。
16:25:48 上传
16:25:49 上传
16:25:50 上传
16:25:52 上传
16:25:53 上传
16:25:54 上传
16:25:55 上传
16:25:56 上传
16:25:57 上传
16:25:58 上传
16:25:59 上传
16:26:00 上传
16:26:01 上传
16:26:07 上传
16:26:08 上传
本帖最后由 笨笨的跳舞 于
23:56 编辑
&恩。看到很多钱。这样高减免。别人不容易打死你。你打别人也不怎么出字吧。&
:肯定震卦血石头,沧海减免还是抵抗,你自己看,抵抗搞到1000就行了,其他全堆减免,不过要有抵抗戒指和福星聚宝称号&
&妙音生存装,该怎么弄好呢,沧海抵抗还是减免,盘子震筋,还是震体好呢。求教,万分感激楼主。&
&这个就怕高攻击的物理系职业,不要会心就用小字打你应该很痛吧。&
&就要打击你 控火三只幸运火凤 轻松打死~&
你的贴子很不错。推荐一下! O(∩_∩)O.
你的贴子很不错。推荐一下! O(∩_∩)O.
总评分:&金钱 + 100&
多玩草 + 80&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80积分14154精华0UID帖子金钱16606 威望0
Lv.8, 积分 14154, 距离下一级还需 5846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40 草
这得多少钱啊!& && && &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70积分6556精华0UID帖子金钱68136 威望3
Lv.7, 积分 6556, 距离下一级还需 3444 积分
UID帖子威望3 多玩草2090 草
适合团战,和奶妈配合好就是个打不死的小强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60积分3171精华0UID帖子金钱3545 威望0
Lv.6, 积分 317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29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0 草
当你把抵抗和减免同时堆这么高,我就觉得钱多就是任性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60积分3710精华0UID帖子金钱8801 威望0
Lv.6, 积分 371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90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526 草
这属性大约需要5000块钱
&不需要那么多,现在东西便宜。&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90积分22224精华0UID帖子金钱22937 威望0
Lv.9, 积分 2222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776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60 草
发表自UC浏览器
好犀利的属性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60积分3993精华0UID帖子金钱15250 威望0
Lv.6, 积分 399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07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762 草
就喜欢这种有技术含量的帖子 单挑无解
减墨如烟丶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80积分19503精华0UID帖子金钱65486 威望1
泪自怜丶花殇焚无香自尽
Lv.8, 积分 19503, 距离下一级还需 497 积分
UID帖子威望1 多玩草1252 草
搭配被打的效果图,就更好了
【外部图片】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70积分7306精华0UID帖子金钱20963 威望0
Lv.7, 积分 730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94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696 草
羡慕~十字了吗
不是你的小姨妈!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80积分10918精华0UID帖子金钱46334 威望1
Lv.8, 积分 10918, 距离下一级还需 9082 积分
UID帖子威望1 多玩草748 草
一套输出装走天下 可惜灰心只要750 这个年全输出 这点灰心 也是醉了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80积分13109精华0UID帖子金钱38353 威望1
Lv.8, 积分 13109, 距离下一级还需 6891 积分
UID帖子威望1 多玩草360 草
不喜欢,整了个减免法师,发现自己就是一个电池消耗机,死是不会死,然而卵用没有,不适合我这颗输出的心,还是输出好玩!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70积分5846精华0UID帖子金钱5540 威望0
Lv.7, 积分 58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4154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60 草
发表自UC浏览器
这装备野外我喜欢,可是下副本估计扛不住啊大神。
&搞点防御法抗就好了&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70积分5846精华0UID帖子金钱5540 威望0
Lv.7, 积分 58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4154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60 草
发表自UC浏览器
我想用减免装备配防御符纸,减免武器,灵玉用防御,防御戒指,其他跟你一样,这样的装备下本和野外耐揍吗?可能抵抗没多少了
&下本你算弄防御是最犀利的,&
&下本可以,也在不行,没有抵抗打你斗神大字,很疼。&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70积分7426精华0UID帖子金钱30295 威望1
Lv.7, 积分 742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74 积分
UID帖子威望1 多玩草600 草
这贴的重点是称号,发那么多图干嘛啊,多费事
&重点是搭配,神魔无畏没有的话也接近2000&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20积分24精华0UID帖子金钱161 威望0
Lv.2, 积分 2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40 草
副本罗刹路过~
(264.26 KB, 下载次数: 48)
20:28:25 上传
下载次数: 48
第二下大爪子吗?&
手机论坛勋章
APP发帖双倍积分,登陆即送勋章!
元宝专属一阶勋章。已绝版
马年新春勋章
手机APP马年迎春,马上有钱!
猴年新春勋章
猴年大吉,猴年行大运!
需要金钱:1100
手机盒子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Powered by穷游大洋洲
普罗夫迪夫
布加勒斯特
锡吉什瓦拉
贝洛格拉奇克
斯特潘茨明达
埃奇米亚津
斯捷潘纳克特
阿什塔拉克
波尔沃古城
斯德哥尔摩
福克斯冰川
nugget point
kaka point
库克山国家公园
卡萨布兰卡
A?t Benhaddou
瓦尔扎扎特
M'Hamid El Ghizlane
撒哈拉地区
Toubkal Refuge
Toubkal Summit
 ·  22:37
【故事的序】在上海的周末,天朗气清,风和日丽。下午时分,我和闺蜜悠闲的窝在家里,刷刷网,逗逗猫,度过难得相聚的周六。忽然,闺蜜放下手机抬头问我:“呀呀,明年我们去哪玩?”我昏昏欲睡的神思立刻清醒了过来,并对这个话题报了极大的兴趣:“不如去斯里兰卡?或者再去趟日本?对了!不如我们去迪拜吧!”闺蜜也来了兴致,立刻和我热火朝天的讨论了起来。最后,我俩一拍即合,开始筹划起我们的阿联酋之旅。阿联酋,是绽放在阿拉伯湾南岸的一多沙漠之花,而迪拜,是这朵沙漠之花上的花蕊,最璀璨的钻石。迪拜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第二大城市。她从一个朴素而不起眼的海滨小镇,到如今的国际大都市,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在市中心霍尔河畔崛起的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伫立着世界第一高楼,而世界上最豪华的七星帆船酒店也屹立在迪拜海滨,美丽的棕榈岛上竖立的酒店别墅群,完全就是现代版的天方夜谭。如果说迪拜是阿联酋的过去,那么阿布扎比才是未来。象牙白的街道,圆顶的清真寺,身着传统长袍头巾的阿拉伯人,漫游在阿布扎比,仿佛回到了古老的阿拉伯王国。这次十一假期的阿联酋之行,我和闺蜜一致决定要来一次休闲放松的旅行,所以最终目的地就是迪拜和阿布扎比两个城市。我们悠悠闲闲的放慢步调,走进两座城的沙漠和大海,感受扑面而来的风沙,聆听当地游民的吟唱,听听这个神奇中东国家的一千零一夜。
83585 个浏览
264 条回复
 ·  16:32
首页纪念一下@大秘书我都还没更完呢,你这是变相催帖吗拖延癌患者鸭梨山大临行前很多朋友问我:“你要去哪?”“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对话大多就这样结束了。我其实也是有些忐忑而尴尬,这两个国家在旅行的地图上还是比较冷门的地方,女神inhiu拍的保加利亚飞碟纪念碑和罗马尼亚前国脚哈吉是我订机票时脑海里唯一的印象。就连穷游上专门关于这两国的游记,也是屈指可数,不过一如既往,还是能在这里找到很大的帮助。随着更多的了解,迷雾渐渐散去,两个国家的轮廓渐渐清晰起来,到最后只能拍着大腿遗憾道,此行时间太短。算起来楼主和苗小二妹一起走过7个国家了,这还是第一次分享我俩一起旅行。我总开玩笑说“我是负责制定计划,她负责打乱计划”,每次总是在关键时刻掉链子,路痴好像是妹子的通病,在家门口步行5分钟去过无数次的电影院依旧会迷路,旅行中就更不用说了,看见美食就留口水,看见美丽的花就发呆;当然我也是从那个不会拍也没有耐心拍人像的男票,变得稍微有一点耐心却依旧拍不好人像。。。各位有什么锦囊妙招赶快拯救我啊还好我们都非常热爱风景,热爱徒步,喜欢避开人群,探索冷门的小众目的地,这次我的主要目的地是保加利亚飞碟纪念碑,巴尔干最高峰Musala(未能成行)和德古拉城堡(超失望);作为花痴本身的苗二妹的主要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卡赞勒克的国际玫瑰节,由于实在太喜欢,后来也有很多朋友问关于玫瑰谷和玫瑰精油等产品的问题,于是整理了一个关于玫瑰谷的公众号,二妹本身研究化妆品的科学家,所以关于玫瑰谷和玫瑰产品的详细问题可以戳她的微信公众号:RoseValley。关于旅游的问题就直接帖子里留言,或者微博关注楼主:http://weibo.com/chasewang。因为本来去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的游客不多,这里又是性价比超高的好玩目的地,希望我们能在这里帮助到大家。其他精华帖子:阿拉斯加夏季深入荒野,阿拉斯加冬季农民工日记,里约七宗最,落基山脉徒步秘境,比利牛斯山脉,澳大利亚[除特别说明外,文中所有图片均为本文作者拍摄。图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行程规划:【DAY 1】浅尝多哈,抵达索菲亚【DAY 2】山中瑰宝:神圣修道院和隐秘七湖【DAY 3】“巴尔干瑞士”里拉山脉,夜宿城堡【DAY 4】普罗夫迪夫: 2019欧洲文化之都【DAY 5】预热玫瑰节,逝去的纪念碑【DAY 6】最浪漫的粉色节日:卡赞勒克国际玫瑰节【DAY 7】布加勒斯特意外的惊喜【DAY 8】初访吸血鬼:拨开特兰西瓦尼亚山间的迷雾【DAY 9】漫步在中世纪的石板路上【DAY 10】屋顶上长满了的“眼睛”【DAY 11】世界最美城堡之一:科文城堡,另附两处网红景点【DAY 12】忧伤多瑙河,贝洛格拉奇克巨石阵【DAY 13】花园城市索菲亚出发前按照喜好在地图上标注了一些想要去的地方,自驾路线绕了一个圈,像是在玩一个吃星星的游戏,也不得不舍弃很多地方。行(xian)程(shang)预(mei)览(tu)里拉修道院里拉七湖高山融雪之后遍地的番红花普罗夫迪夫地下通道的涂鸦保加利亚飞碟纪念碑日落玫瑰王国保加利亚家家户户玫瑰盛放玫瑰谷大马士革玫瑰花田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兰西瓦尼亚重镇布拉索夫探访“德古拉”小镇德味小镇锡比乌贝洛格拉奇克巨石要塞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
普罗夫迪夫
布加勒斯特
锡吉什瓦拉
贝洛格拉奇克
71457 个浏览
206 条回复
 ·  15:11
温馨提示:视频里的楼主个性是演出来的,本人没那么...2......写在最前面楼主是一个生活在洛杉矶的中国人,食物永远选中餐,认为全世界的汉堡薯条沙拉之类都是一个味道,很难吃。所以想在本文中寻找到推荐西餐的吃货们,抱歉。楼主又是一个技术直男(摄影为技术),喜欢驱车加徒步探险,5年间用最“穷游”的方式走遍了美国50个州,境内驾车里程超过20万英里,相当于绕地球8周,睡遍了各种国家公园、州立公园的露营地,没有露营地的地方就干脆睡车里。然而行了万里路之后,决定开始读万卷书,学习如何将自己的经历写成文字,留下影像,做个纪念。初来乍到,请多多关照。三年前,我很傻很天真,觉得年轻时不该看极光,这么震撼的景观应该等更有阅历了再经历。结果第一次阴错阳差看到极光后,这抹绿一直在心里挥之不去,于是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到现在三年间不知看了多少极光,仍然乐此不彼。鉴于这个极光周期马上要结束,下一次是多少年后的事了。我把三年来看极光的各种心得拿来分享下,给各位赶末班车的朋友一点参考。目录:极光知识—极光的不同姿势、什么是极光、看极光的条件和地点极光摄影—摄影装备及某些参数建议、几张极光照片的参数神秘视频—极光的声音行程定制—推荐月份及相应行装、交通方式和住宿吃喝玩乐—推荐饭店及景点!!!极光下的狐狸!!!!!!G1激光风暴视频(非延时)!!!穷游首页留念:
17078 个浏览
133 条回复
 ·  19:41
轮回“这次行走,你觉得自己能坚持到第几天?”“你觉得自己可以忍受六天不洗澡么?”“以前出去过这么长时间么?”这是出发前在北京的行前准备会上,我要面对镜头回答的几个问题。因为在这个小采访前并不知道具体问题是什么,当我坐在镜头前听到第一个问题的时候,我愣了一下,居然一时语塞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至于当时具体我答了什么其实并不重要,只是到此时我才突然意识到,我眼中的“行走”可能和大家眼中的并不一样。从喜马拉雅到喀喇昆仑,从帕米尔高原到兴都库什,从拉达克的赞斯卡山谷到巴基斯坦K2,那些在空气稀薄地带的日子,于我来说一切就好像发生在昨天,然后每天都还会继续发生的事情一样,已经成了家常便饭。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悟空(wukongphoto)我在巴基斯坦K2徒步途中 | 照片拍摄: 谢谢这是陈坤发起“行走的力量”活动的第七年,七年前第一次行走活动就始于西藏,七年后,用他的话来说:“我们又回到了西藏。” 想来,这也是我第九次进藏了。这次重返西藏的目的地,即行走的路线,位于西藏的洛扎县境内的库拉冈日峰脚下。更加机缘巧合的,同样是七年前的冬天,我竟然在库拉岗日峰南侧距离不丹边境仅13公里的一个小山村度住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那个小山村的名字叫做“色乡”。7年前站在垭口遥望库拉冈日群峰七年轮回,一切,就好像回家一样。这段视频献给“2017 行走的力量”所有同行的朋友和向导们!
23382 个浏览
 ·  10:51
【前言】说起旅行的准备工作,大部分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案,在漫长的旅行中,行李不管带多了还是带少了都会造成很大的麻烦,功课做少了会导致旅行的不顺利,以下为个人旅行总结的一些旅行准备工作经验,仅供大家参考。
64209 个浏览
112 条回复
 ·  21:46
外高加索这趟行程其实早在一年前就酝酿得差不多了,不过考虑到季节因素最后还是选定了今年端午出行。如今旅途已结束差不多一周,考虑到这片区域的旅游信息本来就不多(尤其是自驾相关方面),我这个一向都懒得写游记的人也觉得有必要分享一些旅途中的干货... 作为在穷游上发布的第一篇游记如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多多包涵~前期准备签证及汇率讲道理这三个国家的签证其实都挺水的... 阿塞拜疆是20刀的落地签(应该是只在巴库机场才可办理)并且上海边检在无阿塞拜疆签证的情况下放行,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都是电子签。其签证官网分别为:格鲁吉亚电子签官网:https://www.evisa.gov.ge/亚美尼亚电子签官网(个人感觉国内访问较慢,翻墙可能会好点):https://evisa.mfa.am/ 特别说明如果有附件内列出的国家的有效签证的话格鲁吉亚其实是免签的(本附件是从格鲁吉亚的政府网站上找的,可信度应该没问题。不过还是建议在格鲁吉亚电子签官网中的Country of supporting document一栏下选择已持有的签证,如果符合要求系统会提示你无需签证的)。汇率方面目前阿塞拜疆马纳特(AZN)兑人民币大约是1:4,格鲁吉亚拉里(GEL)兑人民币大约是1:2.8,亚美尼亚Drum(AMD)兑人民币大约是1:0.014。具体的当天汇率可通过http://www.xe.com查询。不过个人建议还是携带美元、欧元或卢布出门,因为可能有不少换汇点不收人民币。酒店和机票往返国内的机票都是俄航在莫斯科转机,提前三个月左右订,Multiple destination 上海飞巴库 (1:15 - 5:35, 10:10 - 14:15) 与埃里温飞上海(5:30 - 7:25, 9:40 - 23:15) 两段合计4500RMB左右。此外巴库飞第比利斯的晚间航班(阿塞拜疆航空, 20:10 - 21:20)大概在500RMB左右。特别要说明一下的是梅斯蒂亚的小飞机,其航空公司网址是http://vanillasky.ge/,最早可提前一个月预定(建议早预定因为小飞机只有17个座),有往返第比利斯,库塔伊西及Ambrolauri的航班,不过不是每天都有。具体时间和价格可以在官网找到。不过这几条航线收天气影响很大,我这回从梅斯蒂亚前往库塔伊西选择这个航班结果延误了三小时,而且这还只是阴天的情况。天气更恶劣的话航班取消也是很有可能的。当然天气好的时候低空俯瞰高加索群山景色应该也很不错,所以请各位自行斟酌...酒店其实没啥好说的,基本就是booking上找便宜地段好评分高的... 此外这个季节还没有完全进入当地的旅游旺季,到了再找估计问题也不太大。气温及衣物五月底六月初的外高加索这几个国家日落一般在20:30左右,同时其平原地区气温基本都在15-25度左右,气温适宜,白天一般一件短袖足够。不过像梅斯蒂亚和卡兹别克之类的山区夜间气温可能会逼近0度,所以还是有必要带一件厚衣物的。此外这个时候梅斯蒂亚附近雨水较多,可以准备一件防雨外套。亚美尼亚自驾及卡拉巴赫入境先前计划行程的时候就发现亚美尼亚的几个景点分布非常分散,若是乘坐公共交通一天可能只能去一两个点,效率比较低下,因而便萌生自驾的念头。由于国内关于亚美尼亚自驾的信息非常稀少(穷游上可能有一两篇,不过好像没涉及卡拉巴赫),当时网上网上预定的时候也是抱着赌一把的心态,甚至连租车不成的备份行程也想好了,不过好在事实上还是挺顺利地租到了车。亚美尼亚主要的租车公司除了国际连锁的Hertz,europcar和Sixt外,还有一些本地的公司如naniko等。链接分别为:Hertz:www.hertz.am/ 埃里温市内取车地址:5/2 Abovyan St, Yerevan 0001Europcar:www.europcar.am/ 埃里温市内取车地址:8/1 Abovyan St, Yerevan 0001Sixt:www.sixt.am/ 埃里温市内取车地址:&North Avenue& hotel, 10/1 Northern Ave, Yerevan 0010Naniko:www.naniko.am/en/埃里温市内取车地址:24 Ghazar Parpetsi St, Yerevan 0002我当时选的是Sixt,主要原因一是价格还算合理,二是之前看网上有其他中国人用中国驾照在他家租成功过,三是他家的官网国内打开速度还算快,而Hertz和Europcar却巨慢无比。后来实际在埃里温市内的Sixt办理租车手续时发现直接出示中国驾照即可,连翻译件都不需要(不过以防万一还是建议带着,Sixt中文官网上有标准的翻译模板)。此外我以前看到的某个帖子说Naniko应该也是认中国驾照的(至少格鲁吉亚那边的branch是认的)而且他家支持亚美尼亚租车格鲁吉亚还车(or other way around),还能租到俄罗斯产的拉达小越野,所以如果有自驾两国或是想off-road的可以考虑。不过Naniko付款比较麻烦,只能银行转账或者到付现金。至于剩下两家因为至今没见有人尝试过所以不能保证能租成...由于亚美尼亚路况一般,时有坑洼或是沙石路段,而且人民群众普遍开车剽悍,所以预定时一定要买全险。本人当时租的是一辆雪佛兰AVEO,除了常规车费外提车时还需交200刀的押金,一般以信用卡冻结的方式支付。不过如果预算足够的话还是强烈建议租一辆底盘高的车。此外若是要在埃里温市内自驾(虽然个人并不推荐),Sixt还提供免停车费服务,只要交1000AMD便可在租期内在市内的停车位免费停车(以租期4天为例,不确定租期变更会不会对这个服务的价格产生影响)。不过若是在埃里温以外的景点停车场停车,一般还是会收取150AMD左右的停车费。此次的自驾线路是亚美尼亚+卡拉巴赫的一个大环线,其中包括了极少有游客前往的卡拉巴赫北部。具体路线图及景点如下图所示:其中卡拉巴赫入境时需要在Checkpoint停下提供护照、驾照及车辆行驶证,边检人员处理好之后会给一张纸条,然后持这张纸条到“首都”Stepanakert的外务部(地址:28 Azatamartikneri Avenue)办理签证。办理时除护照外仍需提供驾照及车辆行驶证,签证花费3000AMD,立等可取,签证可选择另纸。取签时工作人员还会给你一张发票及注册证明(不确定是不是叫这个),其中注册证明很重要一定要保管好因为从北边出境时边检会将其收走。关于自驾大致就到这儿,具体的景点会在后面详细展开~阿塞拜疆巴库(DAY 1)抵达巴库机场的时间大概是当地下午2点出头,通往边检的路上感觉整个机场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忙碌,同样落地签的柜台前也是相当冷清。柜台内的工作人员漫不经心地看了看我的护照与刚填好的申请表,半开玩笑地说道:“签证费100美元。”当然我也半开玩笑地和他套着近乎,最后对方还是乖乖地把80美元的找零还给了我。顺利通过边检后便是换钱的流程。考虑到机场汇率往往不尽如人意,我只换取了少量阿塞拜疆马纳特作为前往市中心的路费。出了机场门便是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中随处可见的“出租车”司机,他们迫切地希望能从刚下飞机的游客手中好好榨一笔。然而机场大巴的存在似乎使他们的幻想破灭了大半。巴库市内的公共交通都是以刷交通卡的形式运行。这些交通卡分永久与临时两种,由于机场附近似乎没有销售永久卡的地方,我只得去机场出口边上的充值机上购买临时卡片。机场大巴至市中心的单程票为1.5AZN,往返似乎是2.5AZN。大巴大概行驶30分钟便可到达巴库火车站,而通过火车站附近的28 May地铁站则可继续乘坐地铁前往巴库老城。不过考虑到舟车劳顿,尤其是像我这种飞机上无法入眠的家伙,我还是选择了28 May地铁站附近的旅店。短暂的Check in手续后我便趴在了旅店的床上,而再次醒来已是下午六点。本想着火车站附近应该有不少换汇点,然而阿塞拜疆的外汇管制似乎比较严格,只能通过银行柜台换汇。然而当时银行已经下班,不得以只得通过ATM机取现,同时伴随而来的正是高昂的手续费。取完钱看着天色尚早,便决定先上离Neriman Nerimanov地铁站不远的heydar aliyev center转转(当然也是买的临时卡)。这座由Zaha Hadid设计的展览中心亦算是巴库的地标之一了。傍晚时分展览中心内的橙黄色灯光缓缓亮起,赋予整个建筑阳光下所不具备的魅力。(盖达尔阿利耶夫中心)随着夜幕降临,我再次登上地铁,这次的目的地是位于里海大道附近的Sahil站。漆黑的里海映衬着火焰塔变换繁复的颜色,炫耀着这个石油国度首都的喧嚣与繁华。(里海夜色)晚饭是在里海大道旁一个意大利餐馆吃的,虽然性价比并不算高,不过也算是能填饱肚子,而且餐前的免费卷饼也算是个小小的惊喜了。(DAY 2)在巴库的第二天亦是一个好天气。简单的早饭过后,我便出门沿着里海大道向南走去。路边的观众席与无处不在的广告牌提醒着人们离F1阿塞拜疆站只剩不到一个月了。作为一个看了近十五年F1的老车迷,我也是暗暗希望我所支持的威廉姆斯车队能在这里拿下一个不错的成绩。(阿塞拜疆站的发车区与围场,就在政府大楼前面)早上的里海大道行人寥寥,不多时便又到了能远眺火焰塔的地方。白天的火焰塔虽不如夜间般多彩,其夸张的玻璃曲线还是透出强烈的现代气息。(里海大道与火焰塔)沿着里海大道继续向南便到了地毯博物馆。先前只听说过波斯地毯的大名,没想到阿塞拜疆人也以此为傲,以至于博物馆的外形一副都是半卷的地毯造型。博物馆门票7AZN,参观时相机和包都需要寄存但却并不禁止手机拍摄,也不知是出于何种考虑。(博物馆内的各式地毯)出博物馆向西走去是一座小山,山顶上便是火焰塔的所在地。花上0.5AZN便可从山脚坐登山缆车直接抵达火焰塔跟前,从而免去攀爬之苦。事实上离火焰塔不远的山顶观景台也是俯瞰整个巴库的好去处。而观景台另一侧则是陵园,纪念着为国捐躯的人们。(巴库全景)(火焰塔、清真寺与苏联英雄纪念碑,代表了阿塞拜疆历史的几个阶段)沿着火焰塔旁的道路下山便到了巴库老城。从老城的西门入城,不出五分钟便来到了希尔万沙宫(Palace of the Shirvanshahs)。这座15世纪建的宫殿内部如今已被改造成博物馆,入馆费4AZN。其主体建筑外侧则被大小不一的王室陵墓与清真寺包围。说实话这座宫殿及周边清真寺的外观在西亚地区并不能算是特别亮眼,不过对于阿塞拜疆而言这里也算是其历史的一个重要见证者了。(希尔万沙宫)巴库老城是东欧与西亚融合的产物,城中常常可以看到新古典主义外观的店铺挂着有着浓郁西亚风格的毛毯,而楼背后就是一座宣礼塔这样独特的景象。不过想到高加索地区本来就是文明碰撞之地,这样的场面也就不算奇怪了。(巴库老城街头)老城的东侧是巴库的另一地标少女塔。这座塔的用途至今众说纷纭,有说是观星的,有说是祭祀的,也有说是用作军事用途的。不过对于当今的游客而言,这座塔多半是作为用来俯瞰巴库老城的观景台而存在的吧。登塔费对于外国游客而言是8AZN,个人觉得塔顶景色不如火焰塔边上的观景台。虽然塔内每一层都有关于少女塔不同方面的讲解,不过若是对历史兴趣不大的话其实买票登塔并不是太合算。总之还是根据自己兴趣取舍吧。(少女塔)从少女塔下来已临近傍晚,因此我也不得不赶往机场前往下一个目的地格鲁吉亚的第比利斯。其实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可以在阿塞拜疆多呆一天去巴库南边的Gobustan转转。那儿有少见的泥火山以及远古人类的壁画遗迹。从我打听来看前往Gobustan一日游的价格应该是在40AZN左右。从巴库前往第比利斯当然可以向我一样选择飞机,不过如果预算有限火车也是一个可选项。从巴库只第比利斯的火车每天21:10发车,翌日10:40抵达第比利斯火车站(具体时间可参照http://railway.ge/?web=0&action=page&p_id=479&lang=eng,同时该网站也包含了格鲁吉亚其他列车的时刻表)。格鲁吉亚第比利斯 & 姆茨赫塔从巴库飞往第比利斯的航班于当地时间晚上9点20准时到达。或许是边检妹子业务不熟,在我出示了有效的日本三年签证后仍让我出示格鲁吉亚电子签。不过好在一番解释确认后还是顺利出关了。在机场换取少许格鲁吉亚拉里(GEL)后考虑到在格时间较长,决定买张当地的电话卡。购买电话卡的位置相当好找,就在机场出口边上,同时有若干运营商可供选择。我选的是有一定知名度的Beeline,事后感觉在城市里网速尚可,不过乡镇和山里速度就很一般了,不确定是不是运营商的问题。从第比利斯机场到老城(Avlabari或Liberty Square)可以乘坐公交37路,单程费用0.5GEL。据我在第比利斯住的青旅老板说公交车在晚上大概是半小时一班,并且24小时运行。因此不要被机场门口的出租车司机们所谓的“太晚了,已经没有公交车了”之类的话给忽悠了。当我抵达位于第比利斯老城半山腰的Envoy青旅时已是晚上11点。不过不同与其他的欧洲城市,这个点的第比利斯老城依旧是热闹非凡,颇有我天朝夜市的风貌。而且不同于巴库,第比利斯老城的换汇点可以说是满街都是,并且据说是24小时营业。因此无论何时抵达第比利斯老城都不需要担心换汇问题。(DAY 3)翌日,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照耀在青旅的床铺上,暗示着今天又是一个适宜出游的好天气。今天上午的目的地是著名古城姆茨赫塔,可从Didube地铁站边上的汽车站坐俄式小巴marshrutka过去。不过在那之前我还得先去火车站购买晚上去Zugdidi的卧铺车票。虽然格鲁吉亚火车可以网上购票(http://railway.ge),不过其系统混乱到本地人也弄不明白的地步,因此我也只得作罢。匆匆吃过青旅自带的早餐后,我便快步穿过老城往Liberty Square地铁站走去。(青旅门口的亚美尼亚教堂)(老城街景)(自由广场)同巴库类似,第比利斯的公共交通也主要是通过刷卡运行。交通卡本身可以在各个地铁站买到,一张2GEL,之后根据个人需要往里面充钱。同公交车一样,坐一趟地铁的费用也是0.5GEL。第比利斯地铁总共有两条线,而位于老城附近的Liberty Square与Avlabari和火车站Station Square以及汽车站Didube刚好都在一条线上,也算是免去了换乘的麻烦。第比利斯火车站的布局与我想象中相去甚远。刚一进门还以为是走错来到了百货商店。后来经询问才知道售票处与候车区都在三楼。购票时需先取号,等叫到号了再去指定的柜台购票。前往Zugdidi的夜火车每天21:45发车次日6:05到站,分一等和二等两种票:一等所在的包厢有2张床,票价29GEL;二等所在的包厢有4张床,票价18GEL。考虑到之后一天抵达梅斯蒂亚后还要徒步,我决定选择一等票以图能在车上睡个好觉。购完火车票继续乘地铁来到Didube汽车站。通过这里的小巴可以前往格鲁吉亚大多数城市。作为首都最繁忙的汽车站,这里到处都充斥着司机们的揽客声。经过一番摸索,终于在一块标着“Kazbegi”牌子的边上找到了前往姆茨赫塔的小巴。车费1GEL,行程半小时不到,可以说是非常合理的价格了。姆茨赫塔的老城区非常小,而位于其中心位置的便是始建于4世纪的生命之柱大教堂(Svetitskhoveli Cathedral)。如今的教堂造型是11世纪由当时的格鲁吉亚王国国王乔治一世重修的。作为格鲁吉亚中世纪教堂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传说中)耶稣受难时穿的长袍的存放地,慕名而来的游客与信徒也是络绎不绝。(生命之柱大教堂)(教堂钟楼)(教堂内部)(姆茨赫塔老城街道)姆茨赫塔的第二大看点便是河对岸山顶上的Jvari修道院。可以通过位于生命之柱大教堂门口的旅游咨询中心与其他游客拼车前往。若是3人拼车则往返价为一人5GEL。Jvari修道院建于6世纪末,不同于生命之柱大教堂,Jvari修道院如今亦保留着最初的造型。同时从修道院亦能俯瞰姆茨赫塔全镇,视野极佳。(Jvari修道院)(修道院内的烛台)(俯瞰姆茨赫塔)姆茨赫塔老城区内的餐饮选择面不多,我选的是位于生命之柱教堂旁一家名为Old Tavern的餐厅吃的午餐,价格味道都还可以。饭毕准备回第比利斯。与第比利斯不同,姆茨赫塔并没有一个明显的汽车站。当地人都是在Archeological Museum of Mtskheta附近伸手拦车的。于是我也依样画葫芦,终于成功拦到了一辆shared taxi,和车上三位本地大爷大妈一同回第比利斯去了。当然车费还是1GEL。虽说是shared taxi,其终点站仍旧是Didube。下车转乘地铁至Avlabari站,向北步行上坡不久便到了格鲁吉亚最大的教堂:第比利斯圣三一教堂跟前。据说这座建成不到20年的教堂象征着后苏维埃时代“格鲁吉亚民族与精神的复兴”。尽管教堂本身很新,在他巨大的体量前还是会不由地心生敬畏。(圣三一教堂)(教堂钟楼与飘扬的格鲁吉亚国旗)(教堂后面的老嘎斯)出教堂后重新向南向河对岸的老城走去。天空开始飘起零星的雨点,街变的老房子充斥着萧条的气息。经过几个陡峭的下坡后矗立在Mtkvari河北岸崖壁上的Metekhi教堂便赫然映入眼帘。而教堂的边上便是伊比利亚王国时期的国王,第比利斯的建城者Vakhtang一世的雕像。(Avlabari街区萧条破败的街道)(Vakhtang一世雕像与Metekhi教堂)与Metekhi教堂隔河相望的便是传统意义上的第比利斯老城。不同于早晨的匆匆路过,现在我有更多的时间可以漫步其中。第比利斯老城基本上是依山而建,各式教堂星罗棋布点缀其中。而位于山顶上的Narikala要塞则在数百年间守护着这座城市。如今其虽已破败却仍是这座城市的灵魂。登上要塞亦可以俯瞰整个第比利斯。若是不想耗费体力,还可花费1GEL从河对岸的Rike公园乘缆车上山。(老城前往要塞的路)(要塞内重建的圣尼古拉教堂,与远处的梅特希教堂和圣三一教堂交相辉映)(第比利斯全景)从Narikala要塞下来发现已接近7点,于是就近找了家名为Machakhela的餐厅吃饭。这家餐厅人气很旺,有不少格鲁吉亚传统菜肴(包括著名的大饺子Khinkali)而且主食一般量都挺足,个人感觉还不错。饭毕回青旅拿了寄存在那里的背包,前往火车站奔赴期待已久的目的地:梅斯蒂亚。梅斯蒂亚 & 乌树古里从第比利斯前往Zugdidi的夜间列车所停靠的站台需要从火车站的二楼前往,大约在火车出发前20分钟可以上车。虽说买的是一等座,其内部设施依旧简陋。而且整节车厢离似乎仍空着几个铺位,看来这个季节乘坐这班列车似乎并不需要担心买不到票。(DAY 4)列车开动后不久窗外便一片漆黑。我躺在铺位上,耳边充斥着车轮与轨道摩擦的刺耳噪音,心想着买一等座就能睡个好觉的美梦看来是破灭了。也不知是过了多久,耳朵似乎已经对噪音麻木,而我也终于迷迷糊糊地睡了过去。当我再次醒来发现天边已经泛白,列车正停在一个小站内,而车厢内似乎已经热闹起来了。我看了看时间:五点半。“还好没有睡过...”我边打着哈欠边想。过了一小会,太阳从列车后方升起,而列车也再次开动了。又过了十来分钟,列车再次在一个稍大却依旧破败的站台边停了下来。车厢里稍微有些骚动,人们纷纷背起自己的背包,看来Zugdidi是到了。出了火车站发现小巴司机们早已外等候多时。由于大多数背包客的目的地都是梅斯蒂亚,因此拼车并不困难。前往梅斯蒂亚的车费是20GEL,车程大约3小时。清晨的路上弥漫着一层淡淡的薄雾,然而这似乎并不妨碍小巴司机开得飞快。好在没过多久雾气便在阳光下消散了,而远方的雪山也渐渐露出了轮廓。“大高加索”这个以前只在地理课堂上出现的名词如今是真真切切地展现在眼前了。在转过一个掉头弯后,雄伟的Mt. Ushba赫然出现在眼前。小巴司机似乎也明白我们的心思,把车靠边一停好让我们下车拍照拍个痛快。(Mt. Ushba,海拔4710米)(Ushba对面的一排雪山,颇具瑞士的感觉)既然已经看到了Mt. Ushba,那么说明离梅斯蒂亚也不远了。果不其然,20分钟后我已经躺在梅斯蒂亚客栈的房间里了。稍作休整,再次出门已临近中午。镇上转了转发现餐饮选择也比较有限,便选了Laila Restaurant这家位于镇中心Seti Square边最显眼的餐厅。伙食味道还行,只不过价格明显比第比利斯高出一截,或许是位于旅游胜地的原因吧。饭后在Seti Square附近闲逛,发现这里也是小巴司机们的聚集地,便打算问问去Hatsvali观景台和Chalaadi冰川的包车价。多方讲价后决定以100GEL成交。本指望能在广场附近找几个同样行程的人一起拼车分担路费,结果等了好一阵子也无果,只得咬咬牙一人把整辆车包了...从梅斯蒂亚到Hatsvali的缆车站大约15分钟,然后花5GEL买缆车的往返票上观景台。观景台上有个咖啡馆,在一片雪山的环绕下悠然地喝着咖啡也算是一次很棒的体验了。(观景台南侧雪山)(观景台北侧雪山,藏在云层中的Ushba)(雪山牧场)意犹未尽地离开Hatsvali,我在小巴司机的带领下前往Chalaadi冰川的徒步起点。虽然梅斯蒂亚离Chalaadi冰川的徒步起点也就六、七公里路,不过路况不佳所以还是稍费了些时间。Chalaadi冰川徒步起点的标志是一座吊桥,过桥后在树林中穿梭约45分钟即可到达冰川附近,全程处最后一段在碎石上走需要稍微注意些外基本没有太大的难度。(吊桥下的溪流)(两座几乎有一人高的玛尼堆)(Chalaadi冰川)从冰川回到镇上已接近下午6点。在主路边一家小餐馆吃了晚饭后发现天色尚早,便在镇上漫无目的地四处闲逛,而这也是旅行中最具乐趣的一个环节。我乐此不疲地穿梭于镇子的小巷之中,直至夜幕降临,天空被繁星所笼罩。(村民大爷)(驯马少年)(镇上随拍)(雪山、星空与淡淡的银河)回到住处已临近半夜。草草洗漱后我便瘫倒在床上,不一会便睡着了。(DAY 5)在手机闹钟所制造的不间断的噪音声中我终于不情愿地从床上爬了下来。看了下时间已是上午9点。想了想今日的行程,我顿时清醒了大半,赶忙把东西收拾完毕下楼吃早饭去了。今天的目的地是Ushguli,由于一个人包车实在太不合算,所以寻思着早点赶到Seti Square看看有没有同行的可以一起拼车。毕竟我觉得比起前日今天拼到车的概率总会大一些。好在事实也确实如此。虽然比预想的晚了些到广场,不过不一会就碰上了两个同样打算拼车的俄罗斯人。于是我们三人和司机讲价,最后以150GEL,也就是一人50GEL的价格成交。前往Ushguli的道路一开始还不错,然而只持续了十公里左右。之后便是狭窄颠簸的沙土碎石路。而路面更是在雨水和雪水的冲击下变得泥泞不堪。据包车司机说前往Ushguli的水泥路将会在4年后全线贯通。想必这对游客和当地村民都是极大的利好吧。(路上景色)(山路险峻)在翻山越岭了两个半小时后Ushguli标志性的塔楼终于出现在我们眼前。Ushguli是个特别原生态的小镇,镇子里都是泥巴路,猪牛随处可见,网路信号基本可以忽略,似乎是回到了儿时的乡下。费了一阵子找到今晚订的客栈后,本打算直接前往Shkhara冰川徒步,结果窗外却下起了大雨。虽然有些郁闷,不过我也得以借此悠哉地在客栈里好好地吃了一顿午饭。客栈的老板娘虽不会说英文,却仍十分热情地倒茶上甜点,而我也只能通过“спасибо”这个为数不多认识的俄语单词来表达谢意。(靠近Ushguli的小溪)(Ushguli村口)下午两点半左右,雨势逐渐减弱,虽然天色依旧阴沉,我还是背起背包向Shkhara冰川进发。根据先前的了解,这条徒步线往返约14公里,总耗时大概在5-6小时左右。由于被大雨耽误了一个多小时,我并不指望能走完全程。从村子出发,向北经过Lamaria教堂,再跨过一座桥,便到了正式的徒步起点了。这条线路全程在河谷中前行,因此起伏不大。然而初夏雪水消融,在原本低洼之处汇聚成无数溪流,故有些地方不得不淌水而过。由于时间不足,我不得不在离终点一公里的地方调头返回。据路上碰到的返程者说最后一公里以乱石路为主,需要格外小心。好在回程云层开始消散,太阳也出来了,而我湿透的双脚也能借此获得一些温暖。(Lamaria教堂)(徒步前进途中)(调头点,过河后远处的小路应该就是通往冰川的)(徒步回程)回到Ushguli村里大约是傍晚7点。在村里简单转了转后由于天色渐暗,我也便回客栈了。(傍晚时分的Ushguli)(雪山下的Lamaria教堂)(村子路边的牛群)(客栈老板娘家养的小猪)(DAY 6)在一阵鸡鸣声中我迎来了在Ushguli的第二天。由于这天并没有特别的安排,我也是在客栈磨到了10点多才出门。由于回梅斯蒂亚的小巴一般下午2点以后才出发,我有充足的时间来探索这个一般半小时就能转完的小村子。(Ushguli村口的制高点)(Ushguli村内周边随拍)(依旧是雪山下的Lamaria教堂)回梅斯蒂亚依旧是拼车,不过基本不用担心拼不到,因为每天都会有不少来Ushguli一日游的游客,只需跟小巴司机打个招呼说回程再多载一个人即可。而且这样的路费也会比较便宜,我当时回程只花了20GEL。回程的司机相比来的那位开得更加生猛,大概两小时左右便差不多到梅斯蒂亚了。然而车子似乎没有跟上司机的节奏,在离梅斯蒂亚镇中心不到两公里的时候只听车底盘一阵异响便停在路边不动了。下车一看发现车子传动轴的一端已砸在了地上,看来一时半会修不好了。好在故障地点离镇子不远,司机叫来熟人把我们载回了镇子里。回到梅斯蒂亚后突然想起之前坐车经过河对岸时有一座风格独特现代建筑,于是决定前去一探究竟。结果走近一看居然是座博物馆。博物馆门票7GEL,本来并不抱太大期望,不过参观后感觉意外地不错。博物馆内部存放了不少Svaneti地区的历史展品,其中多数与宗教相关,可惜不允许拍照。出了博物馆继续在镇上漫无目的地闲逛,享受这段什么都不用想的时光。(当时这两只猪从家里逃出来了,少年赶忙追上来把它们赶回去)(依旧是镇上随拍)晚上回到住处正准备给手机充电,突然发现充电线似乎落在Ushguli了。考虑到手机导航的重要性,事态立即变得严重了起来。我只得下楼到客栈的公共空间碰碰运气,看看有没有人有同样类型的充电线可以借我一用。好在我运气不错,一位韩国小哥表示他有多余的充电线愿意卖给我,我自然是欣然接受了交易。这之后我又和这位韩国小哥从生活工作到这趟旅行聊了许久,也算是给我在梅斯蒂亚的最后一晚增添了一份美好的回忆。库塔伊西(DAY 7)从梅斯蒂亚飞往库塔伊西的航班在中午12:30,而机场就离镇中心不远。因此我也就不紧不慢地九点多才起床。吃过早饭后我便慢悠悠地往机场走去。一路上虽然仍能看得见太阳,然而云层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汇集,这使我心中隐隐有些不安。从客栈出发大约半个小时后我便到了机场,此时是上午11时。候机厅很小,可能还不如高中的一个教室大,里面坐着两个游客模样的人,估计也是来坐这趟航班的。虽说预计11:30 check in,结果到了12点还是没有动静。我问了问机场的工作人员,他们也在等待第比利斯方面的确认,因为这趟航班是先从第比利斯飞来的。等待的时间永远是显得非常漫长,到了下午一点多阴暗的天空突然开始飘雨,情况似乎变得更加糟糕。又过了十来分钟,这边的工作人员终于确认飞机已从第比利斯起飞。”不过能不能继续飞往库塔伊西还要看飞机到达后飞行员的意见。”工作人员紧接着的这一番话,让原本舒了口气的我又紧张了起来。不过虽然不确定后半程能不能飞,check in还是要按流程走。办完了登机手续,第比利斯飞来的飞机也降落了。飞行员和机场的工作人员快速地交谈了几句后不久,安检这边就有动静了。“看来应该是可以飞了...”我心里的石头总算是落了地。就这样在晚点了3小时后我们终于登上了这架只有17座的小飞机。(登机中)飞机起飞后便以4000米的高度巡航,可惜浓厚的云层把高加索的群山裹得严严实实。若是万里无云的天气想必景色一定非常不错。(梅斯蒂亚附近的群山,起飞后不久拍摄)飞行了40分钟左右飞机便降落在了库塔伊西国际机场。机场离市区约有20多公里,不过我已提前联系住处接机所以不用担心交通问题。由于飞机晚点,抵达住所已是下午五点,因而去市中心参观博物馆的计划是泡汤了,只得先去离客栈不远的Bagrati大教堂。这座由Bagrat三世于11世纪建造的教堂亦是格鲁吉亚中世纪教堂的典范之一。不过近年来由于过度修缮被联合国列入了濒危遗产名录,对此我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Bagrati教堂)(十字架守护着全城)(打瞌睡的神父)(坐在教堂外墙遗址上读书的文学少年)从教堂出来沿着坡道下到河边,再跨过一座桥便到了库塔伊西的主城区。一开始感觉建筑依旧比较破旧,不过继续往南穿过库塔伊西公园后便是一片西欧式的新古典与巴洛克式建筑,似乎有种穿梭在巴黎街道之中的错觉。(过桥后仍略显破败的街道)(苏联时期的纪念碑,其中一块仍刻着镰刀锤子)(市中心独具特色的环岛喷泉)(市中心的欧式建筑)(市中心一处小巷)这天的晚餐是在一家Tripadvisor上评分颇高,名为Palaty的餐厅吃的。这家餐厅也有不少格鲁吉亚传统菜肴,虽然不算便宜不过分量很足,只是格鲁吉亚的传统酱料偏咸,需要点一些清淡的沙拉或饮料对冲一下。晚饭后天空又飘起了零星小雨,加之天色已晚,我也就匆匆赶回住处结束今日的行程了。(DAY 8)在库塔伊西的这一晚是在雨声中入睡的,不过第二天早晨出门已是阳光明媚。这天上午的目的地是库塔伊西市郊的Motsameta与Gelati修道院。这两处均可乘坐火车前往,然而我为了图方便最终还是花了35GEL包了客栈老板的车前往这两座修道院(当然人多的话价格也是可以分摊的,据我所知包出租车也差不多这个价)。这样做还有个好处便是可以在参观结束后直接让客栈老板把我送到汽车站,从而在免去二次打车的麻烦外还能省不少时间,毕竟库塔伊西汽车站在城市西郊的Kutaisi II火车站边上,离市中心有3公里远。Motsameta修道院建立在深山的崖壁上,而悬崖底下便是Tskhaltsitela河,或者意译为红河。河流名来源于8世纪阿拉伯人在当地的大屠杀,而这座修道院据说也与当时大屠杀的受害者有关。如今曾经的血雨腥风早已不见踪影,而这座位于山中的修道院似乎也成为当地人过周末的好去处。(Motsameta修道院)与Motsameta修道院不同,Gelati修道院位于一片开阔的山顶上。这座建于12世纪格鲁吉亚王国黄金时期的修道院曾是一个文化与学术中心,与拜占庭帝国之间有着密切的交流。如今来此处参拜的人亦是络绎不绝。(Gelati修道院,可惜主教堂正在维护)(主教堂内壁画)(前来参拜祷告的人们)从Gelati修道院出来之后,我便搭着客栈老板的车直接前往库塔伊西汽车站奔赴下一个目的地,斯大林的故乡:哥里。哥里库塔伊西的汽车站内停了数十辆小巴,问了一圈发现多数是去第比利斯的。好在哥里也算是顺路,所以和司机说明一下就行,只是车费还是按到第比利斯的价收了20GEL(后来感觉其实可以砍砍价,一般这段线路车费在10GEL-20GEL之间)。库塔伊西至哥里车程约两个半小时,然而司机没有驶入哥里城区,而是在哥里的高速出口停车下客。看到高速出口候着的几辆出租车,我意识到这种做法在当地看来是司空见惯的。于是我又花了5GEL打的前往3公里外位于哥里市中心的斯大林博物馆。抵达博物馆已是下午三点,还未吃午餐的我已是饥肠辘辘,所以就近找了个博物馆后面的餐厅吃饭。不料这家名为Chinebuli的餐厅意外地价廉物美,实在是一大惊喜。饭后便是斯大林博物馆的游览。作为著名的独裁者,世界对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博物馆保留着苏联时期的装修风格,而内容则更多地侧重在斯大林的生平经历上,讲述了这个哥里出生的小男孩是如何一步步成为日后红色帝国的领袖的。博物馆门票分为两种,一种只含博物馆本身(10GEL),另一种还包含了博物馆外的斯大林火车专列(15GEL)。这两种门票都包含了英文讲解,只不过解说员似乎只会等人足够多了才会带大家开始参观。(馆内展品)(宛如莫斯科地铁般的内饰)在博物馆内参观时,馆内的工作人员数次问我有没有兴趣前往哥里附近的洞穴村uplistsikhe,然而去过Cappadocia的我表示兴趣不大。出博物馆后其正门正对的便是被大理石建筑罩住的斯大林故居,斯大林在这里度过了人生的前四年。而斯大林专列则在博物馆西侧,上面完好保留了当年使用时的场景。(博物馆与斯大林故居)(斯大林故居)(斯大林专列)(列车内会议室)哥里市内除了博物馆要说还有什么可看的估计也就是离博物馆不远的哥里要塞了。如今该要塞至剩下一圈依山而建的护城墙,位于山顶的主体建筑早已不见踪影。不过这依旧是个俯瞰哥里全城的好地方。(哥里全景)(哥里要塞)从要塞下山向西走到哥里体育场对面的汽车站大约是下午6点,正巧碰上了一班回第比利斯的小巴,于是赶忙交了6GEL的车费上车了。哥里至第比利斯车程大概在一小时左右。回到第比利斯依旧是住在老城的Envoy Hostel。由于在哥里背着15公斤的大包上上下下走了三个多小时,在第比利斯的这晚也没安排什么特别的活动,早早就在床上躺着了。卡兹别克(DAY 9)依旧是阳光明媚的一个早晨。早饭过后我便收拾行装再次向Didube车站进发。通向卡兹别克的这条公路被称为军事公路,在帝俄时期是连接高加索南北的要道。一般而言前往卡兹别克的小巴车费是10GEL,不过若是包车则还可以顺路参观Ananuri城堡和Gudauri观景台。正巧当我刚到车站不久就碰上几位游客打算一起拼车前往卡兹别克,于是我也就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包车司机开价20GEL,考虑到路上多停留的两个景点个人觉得这个价位还算合理。从Didube车站出发后大约一个小时便到了Ananuri城堡。这座城堡曾是13世纪Aragvi公国公爵的住处。虽然听起来地位不低,但整个城堡的规模却十分有限,感觉比一个普通的教堂大不了多少。城堡依湖而建,西高东低,四周有城墙环绕。如今位于城墙内的是两座教堂,而我绕了城堡一圈似乎也没有发现当年公爵的住处,或许是是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了吧。(Ananuri城堡中心的教堂)(城墙塔楼,可以爬到塔顶俯瞰整个城堡与远处的湖泊)(Ananuri城堡全貌,也是LP外高加索三国的封面)结束了Ananuri城堡的参观,一车人继续一路向北前往下一个目的地Gudauri。在蜿蜒曲折的军事公路上又行驶了一个多小时后,Gudauri观景台终于出现在我们眼前。Gudauri位于海拔2000多米的山上,冬天是一处著名的滑雪胜地。当然在这个季节积雪基本只存在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头上了。观景台中心是一座苏联时期建的和平纪念碑,建于军事公路竣工200周年之时的1983年。联想到军事公路对帝俄入侵高加索地区的重要性,以“和平”冠名的这座纪念碑不免显得有些讽刺。(Gudauri观景台周边景色)(和平纪念碑)(纪念碑上壁画)从Gudauri上车继续向北行驶了约40分钟便到了卡兹别克。在车站边一家名为Restaurant Stepantsminda的餐厅吃完中饭后我便来到今晚的住宿点Anano Hotel办理入住。这家客栈位置绝佳,二楼阳台可以直接看到卡兹别克山全貌,而且客栈老板英语水平也不错,还可以提供包车服务,个人表示十分推荐。(客栈阳台望出去的卡兹别克山)于客栈稍作休整后,我便向小镇旁山顶上的Gergeti Trinity Church进发。由于包车上山要40GEL而我又是独自一人,于是便决定徒步上山。从镇上出发大约一小时出头能爬到山顶(徒步线见上图山间树林下的小路),上山的路比较陡峭,需要多加注意。Gergeti Trinity Church建于14世纪,几百年来每当危机来临,位于姆茨赫塔的珍贵圣物便会被转移至此加以保护。如今其也以雪山下的教堂而闻名于世。(雪山下的十字架)(Gergeti Trinity Church)(从教堂眺望卡兹别克山)从教堂出来沿着山脊继续向卡兹别克山的方向走去便是前往Gergeti冰川的徒步线路。要想完整地走完整条线大约需要6、7个小时(往返),而且后半段还需要特殊的装备用于在冰面上行走。由于时间不足加之缺少装备,我只沿这条线往里走了差不多一小时便调头回撤了。(徒步途中远眺Gergeti Trinity Church)(徒步途中景色)(徒步回程途中发现的教堂边的一处十字架)从Gergeti Trinity Church下山我选择了另一条路,这条路是沿着教堂南侧的河谷下山的,快到山脚时还会经过一座废弃的塔楼,整体难易度和上山那条路差不多。(废弃塔楼)再次回到镇上已是傍晚7点。晚饭过后本来寻思着可以趁着好天气晚上拍拍星空,无奈月色太亮只得作罢。回客栈后研究了下次日的行程,主要有两个方案:一是前往镇子北边10公里左右的Gveleti瀑布,之后回镇子里转转坐下午的车离开;二是坐一早的车回第比利斯然后前往西格纳吉。考虑到我对红酒兴趣并不大,我最终决定选择了第一个方案。当然从后来路上碰到的旅行者口中得知就景色而言西格纳吉也是一个不错的目的地,所以若是时间充裕不妨一去。(DAY 10)前一天晚上本打算今天早起一睹日照金山的景象,然而事实上当我起床时太阳早已爬到头顶上了。虽说如此,站在客栈阳台上望着远处的卡兹别克山仍令人精神振奋。下楼吃过早饭之后,我便按计划向Gveleti瀑布进发。(上午时分的卡兹别克山与渺小的Gergeti Trinity Church)从镇上出发前往瀑布的包车费用是40GEL,单程约10公里。车子先沿着军事公路继续向北,10分钟之后在一处不起眼的路口突然向西驶上了一条路况极差的砂石路。又颠簸了5分钟左右,车子在一处岔口停了下来。岔口的右侧通往Gveleti大瀑布,左侧则通往Gveleti小瀑布。由于先前听说去了大瀑布就没必要再去小瀑布,我便不假思索地向岔道右侧的小路走去。通往大瀑布的路一开始并不算难走,然而随着瀑布的水声渐响,路也开始变得陡峭了起来。先前的土路渐渐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裸露的岩体以及大小不一的石块。翻过这片岩体之后,一阵水汽扑面而来,60多米高的飞瀑赫然出现在面前。如果不介意被淋得湿透的话,更可以继续前行直至瀑布跟前。从岔口到大瀑布单程大约在半小时左右。(徒步途中)(Gveleti大瀑布)从瀑布回镇上的途中包车司机一直推荐我去镇子东边的Ioane教堂转转,据他说那儿是远眺卡兹别克周边群山的最佳地点。于是一到车站我便按他所指的路向Ioane教堂进发。前往Ioane教堂的路亦是一路上坡,当然坡度与Gergeti Trinity Church的登山路线相比几乎算不上什么。步行大约20分钟,Ioane教堂便出现在眼前了。Ioane教堂外观朴素,看上去应该刚建成不久。尽管如此,教堂在草地和雪山的映衬下仍展现出了一种简单的美。此外正如包车司机所言,站在此处卡兹别克周边群山的确一览无余。Ioane教堂游客寥寥,使我可以独享这一份美景而不被打扰,不得不说是一种幸运。(前往教堂途中的景色)(Ioane教堂)(卡兹别克山区全景)从Ioane教堂再次回到镇上已是下午两点。再次在车站边的Restaurant Stepantsminda吃完午餐后,我便乘坐下午3点的小巴返回第比利斯了,车费依旧是10GEL。从第比利斯到埃里温回到第比利斯的青旅我便和前台谈论第二天坐车去埃里温的打算,得知青旅方面可以帮忙预约前往埃里温的小巴,车费35GEL,9点在离青旅不远的Tiflis Hotel门前上车。于是我也懒得自己再去车站找车,直接把这差事全盘交给青旅了(后来得知若是从城南的Ortachala车站买票前往埃里温只需30GEL,只是需要从老城坐公交50,55或71路前往费些精力)。在第比利斯的最后一晚我再次登上Narikala要塞,吹着风欣赏着夜幕下老城中的点点灯光,期盼明天的旅程能够一路顺利(可惜当晚没带相机出门,因此没有留下照片)。(DAY 11)这天早晨吃过早饭后便按照青旅前台说的前往Tiflis Hotel门前等车。9点过后几分钟一辆满载乘客的枣红色奔驰MPV便靠边停了下来。放完行李后发现只有车前排中间有个小位置,虽不怎么舒服不过也只能接受。车子向南前行约一小时后便到了格鲁吉亚边境,乘客们依次下车通过边检盖章。或许还是因为持日本多次签证入境的游客实在太少,轮到我过境时边检小哥也是拿着柜台边上的小册子翻了又翻,最终才在我护照上盖了章。大约过了十来分钟,全车的人便都通关了。大家再次上车,行驶了不到3分钟便来到了亚美尼亚的入境检查站。与格鲁吉亚出关不同,亚美尼亚入境时所有的行李都需随身携带。入境大厅内有办理落地签的柜台,理论上中国人也是可以办理落地签的,不过当时为了保险我还是提前办了电子签。亚美尼亚的边检小哥在收了我的电子签证和护照后随手一翻便发现了我的阿塞拜疆签证。小哥盯着我的阿塞拜疆签证看了几秒便带着我的护照离开了柜台,大约过了若干分钟才回来,手里拿着我护照首页和阿塞拜疆签证的复印件,估计是作为备份存档。不过好在小哥回来后不久便在我护照上盖了章,期间也没有询问任何关于阿塞拜疆的问题。看来持有阿塞拜疆签证入境亚美尼亚虽然入境时间会长些不过一般情况下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当然局势紧张时就不好说了)。过了关我们便正式入境亚美尼亚了。车子先是在亚美尼亚北部山区的山路上穿行(听说若是包车还可以顺带参观Haghpat和Sanahin修道院,这两处都是世界遗产),过了两个多小时之后山路渐缓,前方的视野也逐渐开阔了起来。又过了一会浩淼的塞凡湖便出现在车子的左侧。沿着湖边行驶了约20分钟,车子再次右转向西南方,朝着最终的目的地埃里温驶去。最终在历经5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后,我们终于抵达了位于埃里温城西南的Kilikia汽车站。亚美尼亚埃里温车子抵达汽车站后还没挺稳,守候在附近的出租车司机们便围了上来。果不其然,刚一下车这些司机们便争先恐后地向我开价问我要不要去市中心。其中一位司机张口便开价3000AMD (约合42元RMB),其他人开价也没便宜多少。看了看地图发现汽车站距我订的青旅也就3公里,而且汽车站马路对面就有一个看着规模不小的公交车站,我断然拒绝了出租车司机们的请求,决定乘坐公交车进城。过了马路发现这侧不仅有公交车站,还有一个换汇点,一家快餐厅和一家Beeline的营业厅。不由暗喜:看来钞票,午饭和电话卡都可以在这里解决了。换完钱之后我便到快餐店吃午餐(顺便一提这家换汇点汇率还可以,比市中心高)。午饭是西亚地区常见的Kebab,并无特别之处,不过好在我从餐厅老板口中得知前往市中心需乘坐5路公交车。之后我又在旁边的Beeline营业厅花2600AMD办了张电话卡,含4G流量以及一定时间的通话和短信(由于我并不在意后者所以也没有刻意去记)。虽然我当时表示2G足矣,不过被店员告知这个套餐已经是最便宜的了,因此我也可以说是别无选择(这也导致我最后几天疯狂地在用流量下东西,不过结果还是有700Mb左右没用完)。办完电话卡我便按餐厅老板所说乘坐5路车向市中心进发,公交车车费为100AMD。顺带一提这些公交车中有一部分是中国援助的,可以从车外涂装明显地看出来。看来我大天朝在外还是默默地做了不少好事。我一路看着导航地图,最终在离青旅不远的Mesrop Mashtots Ave站下车。在穿过一个小公园后不久我便到了青旅所在的公寓楼跟前。这家名为Rafael Hostel的青旅位置也比较神奇,位于这栋公寓楼的最顶上两层。楼内没有电梯,而且上楼时感觉楼道也比较破败,不由担心这家青旅的质量。不过这份担心在我一进门便烟消云散了,之后入住体验也不错,总体而言是一家性价比挺高的住处。(印有中国援助图案的5路公交车)在青旅放下行李后我再次出门,向着埃里温的地标Cascade走去。Cascade位于市中心北部,是一座巨大的阶梯建筑。阶梯上有多座雕塑,其内部则作为美术馆使用,可以说是充满了艺术气息。然而不知为何位于Cascade最上层的却是一片似乎已荒废已久的工地,而本应通过Cascade直达的顶层展望台如今却不得不从工地边的小路绕道才能到达。与Cascade的精致不同,展望台是由石材和混凝土直接糅合而成。展望台中心有一苏联时期的纪念碑,用以纪念亚美尼亚加盟共和国成立50周年,然而苏联解体后似乎也没人对其再进行维护,因而显得有些破败。虽然整个展望台充满了苏联特有的简单粗暴的特征,不过其在阴沉的天空下反倒有一种末日来临般的美感。而从展望台上向南望,埃里温全城与远处的亚拉腊山又构成了一张最经典的亚美尼亚名片。(Cascade全貌)(Cascade最上层,埃里温城区与亚拉腊山)(展望台纪念碑)(展望台上)(Cascade上的部分雕像与雕刻)(老拉达与纪念碑,浓重的后苏维埃风格)从Cascade下来忽然狂风大作,天上也开始飘落零星的雨点。本以为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结果大风居然把阴沉的云层直接吹散,天空也渐渐亮了起来。随着我继续向市中心的共和国广场走去,天气也愈发转好。而当我最终抵达广场时已是蓝天白云,夕阳照在共和国广场边政府大楼的石壁上显得熠熠生辉。(共和国广场周边)从共和国广场向西,步行约10分钟后便到了埃里温城内唯一的清真寺:蓝色清真寺。虽然与土耳其那座闻名于世的清真寺同名,其规模却要小得多。清真寺始建于18世纪,有着浓郁的波斯风格。事实上后来的修复工作也是由伊朗人着手完成,而时至今日伊朗依然拥有这座清真寺的所有权。这座清真寺有着类似四合院的布局,其中心是一处庭院,种着不少樱桃树,而庭院南侧则是清真寺的穹顶和宣礼塔。(蓝色清真寺穹顶与宣礼塔)从清真寺再次回到共和国广场已接近晚上8点,路边建筑上的灯光也亮了起来。我沿着来时的北大街(Northern Ave.)步行道往回走,路边餐厅酒吧应接不暇。正好我也还没吃晚饭,于是便随意找了家价格还行的餐馆把晚餐解决了。饭后本想再上Cascade转转看看夜景,结果雨水伴随着雷暴卷土重来,于是不得不仓皇跑回青旅结束这一日行程。(回程再次经过共和国广场)(DAY 12)前夜的雷暴不知持续了多久,然而这天早晨出门时地上仍有大滩的积水。不过好在天空中万里无云,看来今天应该会有个好天气。上午10点从市中心的Sixt租车点取好车后(关于租车见全文开头的“前期准备” -&“亚美尼亚自驾及卡拉巴赫入境”一章),我便驶往今日的第一站,位于埃里温西郊的亚美尼亚大屠杀纪念馆。在埃里温市内开车的确不是什么令人享受的事,不过与国内相比倒也不算太糟,至少长距离的堵车是没有的。在大约半小时后(其中错过了一次路口浪费了不少时间)我终于抵达了大屠杀纪念馆的停车场。整个纪念馆建在一座小山上,其南面正对着亚拉腊山。纪念馆北面则是一片开阔的区域,种满了苍松翠柏,用以纪念大屠杀的死难者。纪念馆东侧的尽头立着一座尖塔,塔的脚下则是由一圈倾斜石碑围绕着的熊熊燃烧的长明火。在凄凉的背景音乐的衬托下,这座尖塔仿佛百年前刺入数以万计亚美尼亚人胸膛的利刃一般扎在每个参观者心中,让人对这场暴行感到痛苦和揪心。(大屠杀纪念建筑)进入大屠杀纪念馆并不需要门票,不过却会登记参观者的国籍信息。馆内主要以图片和文字介绍为主,讲述了大屠杀从最初缘起到最后结束后带来的后续影响的整个过程。在临近参观尾声时,我注意到墙壁上赫然写着希特勒在1939年的发言:“如今又有谁在为亚美尼亚人的种族灭绝发声呢?”的确当年土耳其政府屠杀亚美尼亚人的时候已经采用了放逐和建立集中营等手段,然而在列强们或许是出于各自的利益并未有效地制止这些暴行。而这份愚蠢的冷漠与短视也间接怂恿了希特勒之后的行为,结果导致了更为惨痛的结果。联想到如今各大国对某些恐怖主义国家的绥靖,不由感慨人类总是在重复着同样的错误。从展览馆出来,明媚的阳光再次洒在我身上,远处城里的人们正过着这日复一日平淡的生活。我虽然不是什么乐观主义者,不过还是默默期望这样和平的景象能持续得越久越好吧。(大屠杀期间亚美尼亚人被放逐的路线与集中营分布点)(“如今又有谁在为亚美尼亚人的种族灭绝发声呢?”)首都东西:From Geghard to Etchmiadzin从大屠杀纪念馆出来,我便穿过埃里温城区向东驶去,前往山谷中Geghard修道院。虽说埃里温城里驾驶体验不怎么样,出了城之后在亚美尼亚的乡间穿梭却是一番不错的体验,不仅有起伏多变的山丘,远处更是可以望到亚拉腊山。加之Geghard修道院位于H3公路东端的尽头,因而并不需要担心开过了之类的问题。行驶了约一个多小时后,Geghard修道院便出现在了道路的尽头。(远眺亚拉腊山)(驶过一个弯道后,山谷中Geghard修道院便出现在不远的前方)Geghard修道院始建于公元4世纪,作为基督教堂而言可以说是相当地古老了。而如今的主体建筑则是12-13世纪修建的。这座教堂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部分房间直接由山体的岩壁向内开凿而成,固也被俗称为洞穴教堂。教堂附近的山体上亦摆着不少亚美尼亚特有的十字架石碑(Khachkar),这些石碑或是纪念战争胜利,或是象征圣人的救赎,亦或是作为保护符以求修道院免于灾害。然而随着时间流逝,每块石碑究竟在纪念或者保护什么早已模糊不清,后人只能通过它们的数量来猜测曾经到底发生了多少故事。(Geghard修道院)(主教堂内景色)(主教堂边一处向山体内凿出来的房间)(一排十字架石碑被摆放在一处洞穴的门口)离开Geghard修道院已是下午一点半。好在离修道院不远便有一家餐厅。这家名为Geghard Restaurant的餐厅似乎以手制Lavash(类似馕饼不过比较薄)闻名,两位制作Lavash的大妈就站在餐厅的正中央撒面磨饼,也算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磨面的大妈)饭后我便调头向西行驶,前往不远处的Garni神庙。大约10多分钟后车子便在谷歌导航的指示下抵达了目的地。这座神庙是亚美尼亚,也是前苏联境内唯一一座希腊风格的神庙。神庙建造日期不详,不过推断约在公元一世纪。原始的神庙早已在300多年前毁于地震,如今所看到的是苏联时期修复后的模样。不过好在修复时所使用的石材几乎全部来源于原始被毁的神庙,同时丢失的部分用用白色石块补上用以区分,所以如今的Garni神庙虽看着很新,但也还算是半个古迹。(Garni神庙)(神庙边的山谷)离开神庙后继续向西。再次穿过埃里温市区后,沿着M5公路向埃奇米阿津方向行驶约20分钟后便到了Zvartnots教堂遗址附近。然而不知为何导航似乎并未导到遗址正门,而是导到了附近一个村子里。不过好在本来由铁丝网围住的遗址恰好在村口路边破了个大口子,于是我也就干脆把车停在这个大口子边然后下车向遗址走去了(后来得知这个遗址好像还要收费,于是我相当于逃了一次票,虽然这并不是我的本意)。Zvartnots教堂建于公元7世纪,然而300多年后便毁于地震,之后再也没有重建。不过其罕见的圆形结构仍使其入选了世界文化遗产,如今埃里温的圣三一教堂便是以Zvartnots教堂为蓝本建造的。从教堂残存的拱门之中向南望去便是雄伟的亚拉腊山,可见其圣山的地位早在千年以前便牢牢刻在亚美尼亚人心里了。(Zvartnots教堂遗址)从Zvartnots教堂遗址出来回到M5公路后接着向西行驶不出10分钟便到了亚美尼亚最重要的一座教堂:埃奇米阿津主教座堂。这座建于4世纪初的教堂是亚美尼亚第一座教堂,亦被认为是全世界最古老的主教座堂。这里亦是亚美尼亚使徒教会总部,被称为是亚美尼亚的梵蒂冈,可见埃奇米阿津主教座堂的重要性。如今这片区域除了教堂本身外周边还有一些宗教研究场所,这些场所的建筑外观亦是风格独特。可惜此时主教座堂顶部正在维护,因而没有留下太多照片。(进入主教座堂的正门)(被脚手架围住的主教座堂)(Khachkar堆积而成的雕像)(主教座堂附近一些宗教研究场所)从主教座堂出来我便驶往今晚的住宿点,同样位于埃奇米阿津市内的Artson B&B。民宿主人十分热情,为我和另外一名波兰房客准备了丰盛的晚餐。饭后我们几个人还聊了不少话题,其中还包括一些政治上的敏感内容(e.g. 对阿塞拜疆的看法之类),可谓是收获良多。这里特别推荐一下如果在亚美尼亚旅行的话一定要尝试一下当地的民宿,价廉物美同时还可以体验最当地的美食与人文,个人感觉非常不错。一路向南:From Etchmiadzin to Goris(DAY 13)在丰盛的早餐过后,我便上车开始了今天的行程。今天基本是向东南方行驶,而首个目的地则是据埃奇米阿津车程一小时的深坑教堂Khor Virap。这座教堂位于亚拉腊山脚下,始建于公元7世纪。Khor Virap历史上曾多次被摧毁重建,而如今的教堂则是建于300多年前。由于Khor Virap特殊的位置,自其建成以来前来朝拜的信徒便络绎不绝。如今这里亦是来亚美尼亚旅游的游客的必经之地,教堂的停车场也是停满了各式大巴小巴。Khor Virap之所以被称为深坑教堂主要源于其两处位于地下的房间。其中一间更是因曾关押过亚美尼亚使徒教会的创始人,启蒙者圣格里高利而闻名于世。这两间地下密室入口狭窄,同时需要通过梯子才能下到最底层,因此攀爬时需格外注意。(Khor Virap与云雾笼罩的亚拉腊山)(亚拉腊山边上的小亚拉腊山)(教堂主体)(教堂附近山头上的一座十字架)(教堂边大片的墓碑,可见Khor Virap在信徒们心中的重要性)从Khor Virap出来继续向南前往Noravank,平坦的道路逐渐开始有了起伏,最终被一个接着一个的弯道所取代。同时路边的风光也开始变得多样,一座座高矮不一的山丘从车子边上快速掠过,使得驾驶也变得更有乐趣。车辆行驶了一个多小时后便到了亚美尼亚著名的红酒之乡Areni。然而我对酒类兴趣不大,所以也就匆匆驶过未加停留。驶过Areni后不出3分钟,主干道右侧便出现了通往Noravank的道路。转进这条路后画风突变,先前道路两边开阔的山丘被峡谷峭壁取代,而车子则是在谷底前行。行驶了10多分钟后我终于驶出了峡谷,前方视野也变得开阔了起来。继续前行约10分钟,车子开始上坡,经过两个180度的急弯后我便到达了Noravank的停车场。(前往Areni途中景色)(前往Noravank途中的山谷路段,回程时拍摄)(驶出山谷,回程时拍摄)(山脚仰望Noravank教堂)Noravank其字面意思为“新教堂”,然而如今此处所矗立的两座教堂都已经有近800年的历史,可以说是相当古老了。两座教堂分别为St. Astvatzatzin教堂与St. Karapet教堂,其中St. Astvatzatzin教堂有着罕见的双层结构,同时通往二层的阶梯更是直接修建在教堂的外墙上,这种设计几乎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至少到目前为止我还没见过有类似设计的教堂)。相比之下St. Karapet教堂外形更为普通,装饰也不如St. Astvatzatzin教堂精致,不过也算是有着一份朴素之美。(Noravank)(St. Astvatzatzin教堂)(St. Astvatzatzin教堂通向二层的露天阶梯)(St. Karapet教堂)从Noravank出来已是下午一点。正好教堂边上就有一家餐厅,于是便打算在这里就餐。这家餐厅只有一种菜单,主食是烤鸡,配有沙拉和馕饼,价格3000AMD。虽然价格不便宜而且也没有选择,不过想到这周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还是决定下单了。好在最后上的菜味道不错分量也比较足,整体感觉不算太亏。午饭过后按原计划本该直接前往Tatev修道院。不过考虑到时间尚早,我便打算稍微饶下路去离主路不远的Tanahat修道院看看。前往Tanahat修道院需先穿过Vayots Dzor省的省会城市Yeghegnadzor。虽说是省会,不过其规模顶多也就国内的一个四线乡村,穿城而过绝不会超过10分钟。这之后继续沿坑坑洼洼的H47道路前行约20分钟便可以看到指向Tanahat修道院的路牌。从H47转出到Tanahat修道院前这最后一小段上坡路况相当糟糕,车子只能以不到10km/h的速度挪动。抵达Tanahat修道院后发现这地方的确是冷清得可以,一个前来参观的游客也没有。教堂前的介绍牌早已在风吹日晒中被腐蚀得不成样子,就连教堂穹顶上也长了些许杂草,看来是好久没人来打理过了。Tanahat修道院整体为黑色,据维基百科说是建于8至13世纪之间,然而除此之外也没有更多的信息,颇有一种被世人所遗忘的感觉。加之教堂建于一座小丘之上,周边开阔的环境更凸显了它的孤独。若是秋冬之际前来拜访,想必景色会更加荒凉吧。(Tanahat修道院)(从修道院边可远眺附近的丘陵与远处的群山)从Tanahat修道院出来本以为需原路返回才可继续向南前往Tatev修道院,然而谷歌导航却让我继续向前,结果最后在导航的指引下我驶上了一条连名字都没有的乡间土路。这段路路况恶劣,不过好在距离不长,所以我这俩小车也算是能够勉强通过。经过这段破路后我终于重新驶上了没有坑洞的铺装道路,从而得以顺畅地继续向Tatev修道院进发。从Tanahat修道院至Tatev修道院需行驶约两个半小时,而这段路上的风景则涵盖了草原、湖泊、山脉、峡谷等多种类型,可以算是整个自驾途中的一大亮点。(沿途的草原、湿地和湖泊)(离Tatev修道院不远的峡谷)行驶了约2小时后,路边指示牌提示前方路口右转便是前往Tatev修道院的缆车站。虽说这是世界上最长的缆车线路,不过考虑到票价以及回程的时间限制,我还是决定直接把车开到修道院脚下。由于修道院在峡谷的另一侧,因而开车需先下山至谷底然后再上坡。下坡的路况良好,然而从谷底上坡到修道院这段却又是颠簸不平的砂石路,我不由得怀疑这怕不是缆车公司的阴谋。最后在不知拐过多少弯后我终于到了Tatev修道院的停车场。有意思的是这个停车场本身倒是修建得不错,与上山的路产生了鲜明的对比。Tatev修道院始建于9世纪,而后在14至15世纪更是因Tatev大学而成为了亚美尼亚的学术中心。修道院现存有两座教堂,主教堂为Sts. Paul and Peter Church,此外还有一座较小的圣母教堂。可惜圣母教堂现在正在维护,外围被白色罩子给围得严严实实,不得不说是一份遗憾。如今Tatev修道院以其悬崖上的姿态而闻名于世,不过个人认为其主教堂正门前颇具古典韵味的门廊也算是一大特色。观赏修道院全景的最佳位置就在其西边的公路边上,从修道院出来步行不出10分钟便可到达,其视野之佳令我觉得若是不到此处一览全景就失去了来Tatev一半的意义。(Tatev修道院)(修道院及周边峡谷全景)结束了Tatev修道院的游览,我边驱车驶往今晚的住宿点Goris。从Tatev至Goris车程约一小时,当我抵达预定的民宿时已接近晚上七点半。我在民宿主人推荐的餐厅吃完晚餐后本打算在Goris城内转一圈,可惜没过多久夜幕便降临了。我看路边街道也是冷冷清清,想着继续在外估计也没多大意思,便返回住处结束一天的行程了。(Goris街景)穿越纳卡:From Goris to Sevan(DAY 14)由于这天行程充满了不确定性,早晨早饭过后我便匆匆上车向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的“首都”斯特潘纳克特方向驶去。从Goris向东行驶半小时后我便出了亚美尼亚的边境。不过这所谓的边境并没有明显的标识,我也是发现手机断网了才意识到出境的(p.s. 亚美尼亚的手机卡在纳卡地区似乎无法使用流量)。出了边境便是一段蜿蜒曲折的下山路,沿山路行驶了约10分钟后便下到了谷底,而纳卡边检站便位于道路右侧。向边检站里的小哥提供护照、驾照及行驶证后不久,对方便递来一张纸条,上面是位于斯特潘纳克特的纳卡外务部地址。这之后只需按地址前往外务部办理签证即可。整个入关流程大约花费10分钟左右。因为手机断网导致谷歌地图不可用,办完入关手续后我便启用另一个离线地图maps.me进行导航,而导航的目的地也重新设定为Ghazanchetsots大教堂。这座教堂位于斯特潘纳克特南部不远的Shushi,因是顺路所以决定先参观了以免之后走回头路浪费时间。从关口到Shushi一路都是上上下下的盘山公路,不过好在路况不错,因此在手动变速箱的配合下充满了驾驶乐趣。从关口出发不到一小时我便抵达了Ghazanchetsots大教堂。Ghazanchetsots大教堂建于19世纪末,不过不久便毁于战乱。如今的教堂是在20年前重新修复的,因此显得很新。教堂通体白色,除钟塔外鲜有繁复的装饰,很有现代教堂的气息。Ghazanchetsots大教堂虽不如西欧那些天主教堂般宏伟,不过其仍是世界上最大的亚美尼亚教堂之一。只是这座教堂出现在阿塞拜疆这个伊斯兰国家的名义领土上,着实有些讽刺。(Ghazanchetsots大教堂)从Ghazanchetsots大教堂出来我又在Shushi城内小转了一圈。这座城市在92年的纳卡冲突中也是重灾区之一,时至今日路边仍有不少废弃的楼房与战争遗迹。而城市规模似乎也因战争缩小了大半,驾车10分钟差不多就能转遍全城。游览完Shushi之后我便回到主路继续向斯特潘纳克特驶去。(一座废弃的清真寺)(一座仍有人居住的赫鲁晓夫楼)(Shushi市郊一座T72坦克纪念碑,用以纪念Shushi被亚美尼亚军队占领/解放)Shushi向北前行约15分钟便到了“首都”斯特潘纳克特。个人感觉这是纳卡地区唯一可以算得上是城市的地方。抵达斯特潘纳克特后的首要任务便是去外务部办理签证,不过办理过程相当简单,基本就是走个过场(具体办理材料见“前期准备”-&“亚美尼亚自驾及卡拉巴赫入境”一章)。拿到签证后发现已是饭点,于是便就近找了家餐厅就餐。饭后我又在斯特潘纳克特市内转了转,不过并未发现有什么特别的景点,于是便驱车前往市郊大名鼎鼎的“We Are Our Mountains”公园参观。这座公园内的雕像已俨然成为纳卡地区的象征,就连国徽上也有它的身影。不过雕像本身并非建于纳卡独立之后,而是建于半个世纪前的苏联时期。雕像塑造了一对身着传统服饰的老年卡拉巴赫夫妇,他们肩并肩站着,似乎象征这亚美尼亚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整个雕塑只有留有头部,而剩下的肢体部分则被设计师刻意略去,以体现这对夫妇的身躯已牢牢扎根于这片土地之中。对于谋求独立的卡拉巴赫人而言,这座雕像的确是当地人精神的最佳诠释。(斯特潘纳克特街景)(We Are Our Mountains雕塑)离开斯特潘纳克特之后本打算去世界上最大的鬼城Agdam看看,不过后来听说若是对当地不熟容易惹出麻烦(毕竟Agdam仍被认定为战争区域),加之时间可能不太够,因而只得放弃。于是我在参观完We Are Our Mountains雕塑之后便直接驱车前往位于卡拉巴赫中部的Gandzasar修道院。从斯特潘纳克特至Gandzasar修道院行程约40分钟,全程先是沿纳卡的南北高速向北行驶,之后在一处三岔路口继续直走朝Vank方向前行。南北高速虽名为高速,其路况估计也就国内县道水平,路中间不时会有坑洞出现,所以要时刻保持谨慎。反倒是从南北高速岔口到Vank镇上之间这段路路况更好一些。从Vank至Gandzasar修道院的最后一段路全程上坡,路况一般不过也没有明显的破损,所以也还可以接受。Gandzasar修道院建于13世纪,如今是卡拉巴赫教区的主教教堂,同时修道院周围被围墙环绕,可以说其地位相当重要。Gandzasar主教堂布局依然保持着亚美尼亚教堂的传统风貌,不过其穹顶雕刻的精美程度明显高于一般的教堂。整个修道院建于半山腰,从修道院边的展望台可俯瞰山脚下的Vank镇与四周的小高加索山脉。与大高加索不同,小高加索山脉因为海拔较低,山上更多地是被树木所覆盖,同时也没有雪峰,因此从观感上来说比大高加索差了一截。不过若是将这番景色当作是参观教堂的附加产品那么其实还是不错的。(Gandzasar修道院)(修道院穹顶)(Vank小镇)(小高加索山脉)从Gandzasar修道院出来我便原路返回先前的三岔路口,之后左转继续沿南北高速向北行驶。下一个目的地是位于纳卡北部的Dadivank修道院。从Gandzasar修道院至Dadivank修道院大约需要一小时左右的车程,途中有一小段路正在铺设沥青因此需要缓慢通过(不过估计不久之后就不会碰上这个问题了)。过了这段修路的部分剩下的高速路段因为刚铺完沥青,所以路况都还算不错。最后从高速转出至Dadivank修道院的一小段路是非铺装路面,但好在只有一公里左右所以也不算什么大问题。Dadivank修道院位于山谷之中,修道院内现存有两座教堂。教堂主色调为黄色,其中较小的圣母教堂还配有橙色的瓦片屋顶。这个配色让我想到了希腊或是巴尔干地区的一些东正教堂。修道院据说最初是由耶稣十二门徒之一的圣达陡与公元一世纪建立,不过如今的建筑则是建于13世纪。教堂的外墙由不规则的石块砌成,因而并没有太多华丽的装饰。但在我看来这种风格反倒有一种乡间特有的朴素之美。由于关于Dadivank修道院的中文信息较少(穷游上似乎还没有人提到这里),我原先并不对这里抱太大期望,然而事实上这座修道院可以说是我亚美尼亚与纳卡行程中最大的惊喜,个人表示强烈推荐。(远眺Dadivank)(Dadivank修道院)(一块雕刻精美的Khachkar)(圣母教堂与远处的山谷)意犹未尽地离开了Dadivank修道院之后,我再次驱车回到南北高速,只不过此时高速走向已由南北变为东西,而我则是向西行驶。从Dadivank至纳卡的北部边境关口车程约半个多小时,全程基本在峡谷中穿行。边防检查站并不算显眼,我开过头被边防大叔拦住才意识到要出境了。出关相对入关而言总是方便不少,我将注册证明交给边防大叔后对方便示意我可以继续前行了,整个过程我都没有下车。出了纳卡边境后并不意味着就回到了亚美尼亚,这之中还有大约15公里的缓冲区。同时这也是段沙石路,走这段路的多是货车或是军车,因此一路尘土飞扬。大约又过了半小时,翻过一处山头后我终于再次见到了柏油路,而手机也开始有了网络信号,看来我终于是又回到亚美尼亚了。(前往纳卡边检途中)(缓冲区回望卡拉巴赫)(实际边境,山上有树的一侧是纳卡没树的一侧是亚美尼亚)(入境亚美尼亚后看到的第一片山地草原)回到亚美尼亚后原先的纳卡南北高速变成了M11公路。沿着M11公路前行不久塞凡湖便出现在了道路右侧。之后继续沿塞凡湖前行约一小时便到了Noratus(其中M11公路在经过Martuni镇后被M10公路取代)。(沿途的塞凡湖风光)Noratus以拥有大量khachkar的中世纪墓地而闻名,事实上这片墓地内保存较完整的khachkar数量应该是亚美尼亚境内最多的。然而从M10公路下来到墓地的路并不好找,我在Noratus镇里绕了好一阵子才抵达目的地。总之到墓地的路是铺装路面,虽然坑坑洼洼但绝不能算是砂石路。所以若是被导航导到沙石路上那肯定有问题(谷歌导航很多时候只会以距离长短来选取路线,并不会考虑路况)。(Noratus中世纪墓地)离开Noratus,我便向今天的最后一个目的地Lavash Hotel驶去。这座酒店紧贴着塞凡湖,可以说地理位置极佳。一路上太阳渐渐西沉,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当我最终抵达酒店时已是晚上8点半,此时太阳已完全沉入地平线下,不过天空中仍泛有余光。在晚霞的映衬下塞凡湖湖面上泛着淡淡的粉色,展现出与白天截然不同的美。(傍晚的塞凡湖,摄于前往酒店途中)(傍晚的塞凡湖,摄于酒店)(当晚的房间,就位于塞凡湖畔)我在湖边一直呆到天黑,之后便前往酒店自带的餐厅用餐。顺带一提用餐时最好选择室内桌,因为室外桌挨着湖边小飞虫比较多。由于这座酒店离塞凡城区还有段距离,周边什么都没有,所以晚饭后我也就直接回房休息了。绕行北部:From Sevan to Yerevan(DAY 15)由于是第二天一早的飞机,所以这天可以说是我在亚美尼亚的最后一天。早饭过后我便向塞凡湖畔最著名的塞凡修道院驶去。修道院原先位于塞凡湖中一座小岛上,然而在斯大林时期由于人为原因(比如农业灌溉)导致塞凡湖水位下降,从而使小岛与陆地相连。而原先的小岛如今则变成了半岛末端的一处小丘,驾车可直接抵达小丘脚下。之后沿着铺设好的栈道向小丘顶部前行,不出5分钟便可抵达修道院。塞凡修道院建于9世纪,当时若是有僧侣在埃奇米阿津犯了罪便会被遣送至此,所以其修建在岛上的原因也就一目了然了。如今的修道院存有两座教堂,它们造型类似,均有着八边形锥顶结构,固多通过尺寸来区分。其中较大的一座为圣徒教堂,另一座为圣母教堂。教堂东侧可以沿着山脊小路继续向东走一小段,这段路边长满了各式灌木,在这个季节呈现出黄绿相间的颜色,在湖泊与远处群山的映衬下也算是一番独特的景色。(塞凡修道院)(圣徒教堂)(圣母教堂)(山脊小路边景象)(山腰上停着的一辆拉达,不知是怎么上去的)离开塞凡修道院沿M4公路继续向北,穿过一处隧道后便进入了Tuvash省。从这里开始原先平直的路面又一次变得蜿蜒崎岖,而路两旁也被浓密的植被所覆盖,展现出与先前湖边截然不同的景象。出隧道后行驶约15分钟便到了Dilijan。不过在访问这座小镇前我打算先前往离这不远的Haghartsin修道院。Haghartsin修道院位于Dilijan以北的Dilijan国家公园内,从M4公路转出后需沿一条勉强能双向通行的小路行驶到底才可到达。修道院离Dilijan约20分钟车程。Haghartsin修道院建于10至13世纪,修道院的名字来源于“翱翔的雄鹰”,因为传说常有雄鹰盘旋与修道院教堂的穹顶之上。如今的修道院存有三座教堂,按尺寸从大到小依次为圣母教堂,圣格里高利教堂与圣斯蒂芬教堂。虽说教堂不少,其装饰却不算特别华丽,基本只有在窗户附近有少许雕刻,给人的整体感受还是较为朴素的。此外由于修道院位于山区,因而附近天气多变,在我参观的短短一小时内天空便经历了由晴转雨再转晴的过程。若是天气条件不佳山上还有可能起雾,因此需多加注意。(Haghartsin修道院)(圣母教堂)(圣格里高利教堂与圣斯蒂芬教堂)离开Haghartsin修道院后我便原路返回至Dilijan(事实上离Haghartsin修道院不远还有一座Goshavank修道院,可惜当时功课没做足漏了这个地方)。Dilijan地区是亚美尼亚著名的疗养胜地,不过其镇上最为出名的恐怕就是其老城(Old Dilijan)了。虽然事先就听说Dilijan老城不大,不过到了以后才发现最值得参观的一些老建筑都位于Sharambeyan街道边上,步行5分钟就能转完。个人感觉与其说是老城,不如说是老街更为合适。老街入口处有一间餐馆,我的午餐便是在这里解决的。餐馆内的服务员个个都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因此点菜过程也是相当顺利。此外餐厅的环境与食物都很不错,当然价格也不算便宜(平均大约5000AMD左右)。不过考虑到就餐体验个人感觉这个价位完全可以接受。(Dilijan老街)午饭过后我便回到车上,准备前往这趟旅程的最后一个目的地Hovhannavank修道院。这座修道院位于埃里温西北20公里左右的Ashtarak附近,导航给出的最快路径是原路返回塞凡后走埃里温方向的M4高速,之后再沿H6公路抵达Ashtarak。这样走大约需要1小时50分钟。然而本着不走回头路的想法,我选择了一条从北边经M8,M6与M3公路抵达修道院的线路。这条线路虽需多耗费40分钟左右的时间,不过路上的景色却是全新的。从Dilijan出发沿M8公路向西行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丧失劳动能力鉴定标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