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怎样防止fgo第六章敌方配置对我方农民的屠杀

用英雄去屠杀农民,从没想过的战术。【魔兽争霸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857,355贴子:
用英雄去屠杀农民,从没想过的战术。
原来一个英雄的作用可以体现在屠农民之上,厉害呀。算是学习到一招了! 经过多次OB发现, 暗夜精灵族的 和人族的( 对不死族),的作用可以体现在屠农上,然后以此取得胜利。好厉害的战术思路啊,我真是菜B,从没想到过还能这么玩。好厉害! 还有那些英雄可以屠农取胜?求指教!
而且我发现他是刻意去屠杀农民的。并非是战场上见面!我多学学这个战术。虐菜神招!
2v2前期双剑圣屠农直接废一家
bm屠农最牛。圣骑士对ud也不错。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求教:怎样防止敌方对我方农民的屠杀【星际2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805,986贴子:
求教:怎样防止敌方对我方农民的屠杀
我是一个新手,但不算太菜,一些基本的还算了解,以前曾经练过一个月左右的BETA测试版。如果敌人不来骚扰我的农民,或者我有充足的时间完善战备的话,差不多可以与敌人不相上下,但是今天打了几局2V2,敌人总是在我刚造好两个兵营左右的时候就排除大批收割或者其他单位杀我的农民,很让我头疼,所以我在这里请教各位前辈们,怎么防止敌方对我农民的骚扰,还有怎么样快速的暴兵以及爆出其他作战单位。
侦查,有时即使有地堡对方说不定就强拆了。。。。。或者顶着压力打(如万恶的火车,特别是蓝火)
我在想你如何做到在只有两个兵营的时候对面就有一堆REAPER了
多谢楼上指教
我一般都用钱来补农民,可能就趁着时候敌人就来了吧。。
回复:6楼你适合玩
你去杀别人农民.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一 、历史上农民“起义者”多是流氓,屠杀起老百姓来比谁都凶狠
  在中国的大地上,自古以来,大大小小的屠杀实在是太多了,多得使人觉得中国人的命,仿佛不是命,而是草、是木、是石头、是泥土、是一大群被肆意围歼着的骨瘦如柴的野狗……
  在众多大屠杀中,外国人干的,屈指可数,更多的是咱们中国人自己干的,而且,中国杀中国人,那么凶恨,那么歹毒,那么惨绝人寰,那么灭绝人性。比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成都屠城……每更换一次朝代,要上上下下屠杀一遍;每起义一次,还是要上上下下屠杀一遍,仿佛不这样屠杀,就不足以血洗一个旧的王朝或迎接一个新的王朝;仿佛不这样屠杀,就不足以血祭那面揭竿而起的大旗。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他们本来的动机和目的是反抗压迫、夺取饭碗、推翻朝廷,但是,他们的这一初衷往往会走样,会变味,最后发展成彻底地背道而驰,调转屠刀肆无忌惮地劈向百姓、砍向平民。其滥杀无辜的幅度更加广大,手段更加残忍,花样更加繁多。让人一想起,都不知道该如何去诅咒!
  陈胜和吴广,放下锄头,拿起刀枪,竖起大旗后,立刻忘记自己起义的目的,将刀刃劈向一个个手无寸铁的平民。黄巢仅仅因为考试不及格而落榜,就怀恨在心,后来起义,做了头目,就疯狂地屠城,用八百多万无辜者的鲜血和生命来发泄自己的私仇与旧恨。洪秀全打着“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无处不温饱”的旗号起义,但他挥师南京后,立即开始血腥的专制与屠杀。而李自成,这个恶棍一样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更是屠遍了整个北中国。还有李自成当年的把兄弟张献忠,是个恶棍加流氓的农民起义军头目,他的屠刀,几乎削平了整个南中国。有人做过统计,说张献忠在南中国屠杀的平民百姓,不下千万人。
  小时候上历史课,我们的教科书总是把农民起义描绘得十分伟大,异常光辉,但是,在我长大后,这才知道,中国的许多农民起义,屠杀起老百姓来,比谁都要凶狠,甚至比外国侵略者还更加缺少人性。因此,我现在对中国的农民起义抱着深深的怀疑——他们的起义,究竟是为劳苦大众,还是为了他们自己?他们的揭竿而起,到底是出于一个什么样目的?是泻私愤?报私仇?了私怨?还是自己想当皇帝?或者是想独霸九州大地?
  大量的事实一再证明,许多农民起义,成功后,与旧朝代的封建专制与残酷压榨相比,总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农民起义,不仅没有推翻封建专制,反而强化了封建朝廷对于中国人的奴役。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隐瞒历史?为什么要粉饰残忍?又为什么要颂扬暴力?我们给农民起义一次次贴金,一次次唱赞歌,到底是出于一个什么样的目的?为一群流氓权力者大肆开脱、百般隐瞒、一味加冕,其真相大白后,最终的结果是:会让我们彻底失望,让我们极度愤怒,让我们加倍渴望民主与自由的曙光来唤醒中国大地上的一片片血泊。
  为了彻底弄清楚农民起义者屠杀平民的的真实面目,且让我们走进四川,走进成都,看看张献忠这个农民起义领袖的屠刀,是怎样在这座美丽的城市间起起落落、砍来砍去。
  二、张献忠屠成都有外国传教士作证
  张献忠,字秉忠,号敬轩,明万历古三十四年(1606年)9月18日出生于陕西省定边县郝滩乡刘渠村。虽然他小时候读过一点书,但他是个十足的无赖、恶棍和流氓。他在军中曾经犯法,本来是要被斩杀的,只因为相貌生得威猛而被人求情,这才免于一死。
  在明崇祯三年(1630年),张献忠积极响应反明的号召在米脂起义。之后不久,他与李自成等归附高迎祥,高迎祥称闯王,张献忠、李自成号闯将。崇祯八年(1635年),张献忠与李自成因小故开始分裂,张献忠率部攻长江流域,李自成攻黄河流域。从此,中国大地上的两支农民起义军,一支在北方席卷天地,一支在南方横扫千军。
  张献忠的起义军南下后,先后在湖北和湖南一带迂回与明王朝的军队作战,由于他采取“敌进我退,敌退我打”和“避实就虚” 的战术,使得他打胜仗的时候多,吃败仗的时候少,这样一来,张献忠的势力就越来越大。在此期间,他还大玩政治欺骗的把戏,一会儿提出归顺明王朝,当朝廷刚刚同意并委以重任时,他又突然更改主张,给朝廷的军队以突然袭击,把朝廷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一会儿他又要与李自成紧密合作,说是共同反击明王朝,李自成正积极与他配合的时候,他忽然变卦,乘李自成放松戒备后,大肆扩张地盘与人马。张献忠就是用这样一种奸诈、卑劣和无耻的伎俩,一次次赢得军事上的胜利。张献忠因此了控制了湖南全部,及湖北南部,广东、广西北部的广大地区。
  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张献忠率部向四川进发。张献忠进入四川后,虽然遇到多股地方武装的抵抗,但这对于他强大的军队来说,简直就如入了无人之境。八月初九这一天,张献忠的农民军攻克了四川的首府成都。
  攻克了成都后,张献忠立即铲除了各路诸侯的势力,至此,他彻底控制了四川的局面。
  局势刚一稳定,张献忠就迫不及待地在成都称帝。建国号“大西”,改元“大顺”,以成都为西京。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完全照搬历代封建王朝的机构设置和专制机制,看不出一点他要革封建专制的命的意思,堂而皇之地做起皇帝来。为了巩固他的政权,他亲自任命自己的四个养子为王:任命孙可望为平东王,任命刘文秀为抚南王,任命李定国为安西王,任命艾能奇为定北王。这样一来,四川的东南西北都被他的养子和亲信们给把守着了。
  张献忠之所以要定都成都,是他十分看好成都这块宝地。因为,成都平原不仅物产丰饶,四季如春,而且易守难攻,成都平原周围的群山,成了他的天然屏障。在这样一个地方做皇帝,张献忠似乎就有了高枕无忧之感。
  建立了大西政权,自己又当了皇帝,这对于打打杀杀惯了的张献忠来说,就感到异常的空虚与寂寞。这时候,他想到了佛教。一天,他到成都大慈寺去烧香,不料被高高的门槛绊了一下,差一点摔倒。他被人扶起来后,立即大怒,下令把寺里的和尚全部杀了。于是,他的众手下立即拔出刀剑,把全寺的和尚杀了个精光。杀完大慈寺里的和尚,还没有彻底解除张献忠的心头之气,他又下令把成都周边寺庙里的和尚全部杀了。于是,他的军队就开进成都周边的所有寺庙,大开杀戒。一时间,这些寺庙血里流入注,杀声震天,众多寺庙被化为灰烬。在这次血洗中,共屠杀僧人两千多人,几乎是无一漏网。成都人多年的佛教信仰,被张献忠的一怒,屠杀得荡然无存。
  就在张献忠大肆屠杀僧人的时候,有两个在成都传教的西方传教士,劝他不要如此灭绝人性,张献忠一听,立刻大怒,把两名传教士拖到跟前就要杀头。由于考虑他俩是西方人,就放了他俩一条生路。但是,张献忠没有放他们出去,一直把他俩软禁在自己的身边。
  张献忠当了皇帝,自然是要招贤纳才,开科取士,以之巩固他的政权。于是,他就四处张榜,广告川内,要选拔人才。四川历来的才子云集之地,有了这样的好事,响应者自然就趋之若骛。应试的才子从四面八方日夜兼程赶往成都,以期被录取,获得个一官半职。在考试那天,由于一个应试学子得罪了张献忠,让他感到十分不快,立即咆哮考场,下令把前来参加应试的一万七千多名才子全部杀掉。于是,在成都青羊宫内的空坝子上,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屠杀学人的惨剧发生了。这些学子,他们哪里有反击之力,屠刀一闪,立即人头落地,血光飞溅。有的学子想跑,但还没跑出十米,随即被砍断双腿,接着又开堂剖肚,五脏六腑混合血浆流了一地,活活被痛死。有的学子开口大骂,即刻被割去舌头,剥去头皮,然后再杀掉。有的学子被吓得屁滚尿流,跪地求饶,但他求饶的话都还没说完,就被活活戳死。有的学子为了自己活命,就帮助屠杀同类,结果,他依然没有逃过劫难,还是被杀了。这次对学子的屠杀,整整进行了大半天,青羊宫内到处都是血液,弥漫着浓烈的血腥气,被屠杀的尸体,堆成了一座巨大的山。后来清理屠杀现场,光是毛笔和石砚就堆得像一座浩大的帐篷。由于张献忠对学子的大屠杀,致使四川的知识界在若干年后都萎靡不振,几近荒芜的程度。两个西方传教士在回忆这个场面时说:“血肉横飞,痛极而死。”
  张献忠把两个西方传教士软禁在身边,还经常听他俩布教,但是,张献忠一点都没有从天主教义中获得仁爱,反而更加地变本加厉地残暴着。他说:“欧洲各国风俗纯美,实由此圣律而来也。然此等圣律于川人无益,伊等固执于恶,不从圣教圣令,宁愿从我刀剑之下。故吾奉天主之命,珍灭此种僧党及世间恶人”在张献忠看来,他屠杀的是僧党,是恶人,是奉天主之命才杀人。这就是一个农民起义者得在天下后,依然是四面皆兵和诚惶诚恐的心态,并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宁可错杀一千也绝不放过一个的封建帝王的镇压手段。
  每当捉着所谓的乱党后,张献忠一般不急于杀掉,而是叫手下去剥他的皮。在剥人皮的过程中,张献忠有许多规定。这些规定是:一、不能把人剥死,要把他痛死。二、不能手软,谁手软就剥谁的皮。三、开展剥人皮竞赛,剥得多就奖赏,剥得少就死。由于有了这样一些规定,参加剥人皮的人,个个都残忍无比,动作飞快,又小心翼翼。在剥了大量人皮后,一些心肠软的、心理承受力差的,或者是因精神崩溃而失常的,就本能地放下屠刀,不敢再剥人皮。这时候,张献忠就狂怒不止,以为他们在通乱党,就下令把这些放下屠刀人一个个吊起来,对他们实施剥皮。这些与张献忠一块起义、一块打天下的人,就这样被他剥去了人皮,活活地痛死了。张献忠不仅剥了心软者的皮,而且还把他的家人全部抓捕,无论老少妇孺,统统被剥去人皮,最后被惨烈地痛死。张献忠把剥下的人皮用竹竿绷着,沿街插满,一时间,成都的一些街头,全是绷张着的血淋淋的人皮,风一刮,就呼啦呼啦地乱鸣不止。望着满街的人皮,张献忠居然昂首阔步,前呼后拥,大笑不止。
  最是残忍的,是对于婴儿的杀害。一天,张献忠捉到一名乱党的妻子,这个女人正是怀孕期,挺着个大肚子,张献忠一时兴起,叫人把她的肚子剖开,看看里面的婴儿是什么样子。于是,女人的肚子被剖开。婴儿被取出来。一见这婴儿,张献忠就很不高兴,说这孩子不杀,二十年后又是一个死对头,就叫手下想个最绝妙的办法把婴儿弄死。想来想去,最后想到这样一招:在地面插满大刀长矛,然后把孩子抛向空中,孩子坠下后,就被刀尖戳死。见到这个场面,张献忠觉得很有乐趣,就叫再来。于是,他的手下就开满城寻找孕妇,找到孕妇后,就如法炮制。据说,在这一天,张献忠杀害了许多妇女和还没有出生的婴儿。
  同样是剖开肚子,还有一件事,张献忠干得就实在是荒唐无比。一天,他的一个手下给他讲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他听后,觉得很好,认为手下特别有智慧和思想,他一时兴起,就问:“你的肚子里咋就装了那么多学问?”手下得到他的表扬,正在得意,没想到张献忠却大吼一声:“来人!把他的肚子剖开,我要看看里面的学问是个啥模样!”就这样,这个手下的肚子被剖开了。张献忠在手下的肚子里翻来覆去地看,最后说:“只有一堆臭不可闻的乱肠子,没有学问嘛!”
  张献忠的荒谬与变态已经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了。一天,他突然想看女人的小脚,就命令把城里女人的脚砍下,带回宫里来慢慢欣赏。第二天,在他的园子里,女人的小脚堆成了一座山。这时候,他带着他的妃子一道去欣赏女人的小脚。欣赏了一会儿后,他忽然觉得这座山缺少一个山尖,就拔出刀把妃子的脚砍了放上去。这座脚山有了尖,张献忠乐得是前仰后合,哈哈大笑。
  张献忠这些种种行为,应该说,是权力无限膨胀后的心理变态,是一种彻底的无信仰者嘴脸。一个曾经的人下之人,一个吃遍了万般苦、受尽了万般罪、历尽了万般辱的人,一旦翻了身,做了主,他的疯狂、残忍、暴戾与歹毒,就会以数万倍的能量释放出来,去获得他所谓的平衡与补偿。张献忠,无疑就是这样的人。中国历史上众多的农民起义者,无疑都是这样的人。他们对于文明的扼杀,对于人性的摧残,一个比一个凶恶。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就在这样扼杀和摧残中步入了恶性循环,始终都没有走出这个怪圈。
  虽然张献忠荡平了四川,但他一直没有收复汉中。自从三国以来,汉中就属于四川的领地。出于这样的考虑,张献忠决定收复汉中,获得一个完整的四川。但是,张献忠去收复了几次,每次都以失败告终。这时候,他疑心是成都有人通风报信,才使他在收复汉中时连连吃败仗。于是,他决定剿灭内奸。然而,他又不知道内奸是谁,更不知道他躲藏在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为了不漏掉内奸,张献忠就开始了大规模地屠城。
  这次大规模屠城,西方来的两传教士是亲眼目睹了的。其中一个叫安司铎的传教士这样描述道:“1645年冬11月22日,献忠先暗谴一人捏词诳报,以惑众心。谓某路敌军大队将至,须当操练兵马,以作御敌。次日,大集人马,若将赴战场一般。献忠暗将毒谋通知各营军官,饬令剿洗全城,不留一人。诡言:‘百姓等已暗通敌人,勾引大队入川,以图大举,故当剿灭此城居民。尔等各宜秘密准备,不得遗漏军情’云云。众官闻之各自回营,预备明天大屠之事。剿后即当渡河以迎敌军。”
  次日,大屠杀开始。这两个西方传教士,安司铎被安排在东门的城楼上观看,利司铎被安排在城南的城楼上观看。这时候,张献忠便分别在城东和城南的空地上,开始对近二十万无辜的市民进行屠杀。安司铎这样回忆道:“见无辜百姓男女被杀,呼号之声,惨绝心目,血流成渠,心如刀割,欲救不能。”这时候,两个传教士情词恳切、声泪俱下地请求张献忠不要再杀无辜了,但是,他俩的请求根本就没被张献忠理睬。安司铎在回忆中说:“此时被拘百姓无数,集于南门沙坝桥边,一见献忠到来,众皆跪伏于地,齐声悲哭求赦,云:‘大王万岁!大王是我等之王,我等是你百姓,我等未犯国法,何故杀无辜百姓?何故畏惧百姓?我等无军器,亦不是兵,亦不是敌,乃是守法良民,乞大王救命,赦我众无辜小民’云云。献贼之心,禽兽不如,闻如是之言,不独无哀怜之意,反而厉声痛骂百姓私通敌人。随即纵马入人群,任马乱跳乱踢,并高声狂吼:‘该死该杀之反叛!’随令军士急速动刑。冤呼痛哉!无罪百姓齐遭惨杀,终则息静无声。真是尸积成山,血流成河,逐处皆尸,河为之塞,不能行船。” 安司铎目睹完整个屠杀过程后,已是黄昏,日落西山,他不禁凄凉,几近崩溃的程度,在迷迷糊糊中漫步而回。一路上,他看见道旁死尸狼籍,血迹斑斑,其中还有没有被杀死的小孩在呻吟。于是,这位西方传教士就为小孩付圣洗,希望他的灵魂能够入天国。在回家的路上,安司铎共付洗了12名孩子。
  这两位西方传教士是来四川传授天主教义的,让他俩万万没想的是,一个农民起义领袖当着他们的面,演绎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这是多么对立的两个世界观!在成都,这两个对立的世界观,最终是文明屈服于野蛮,是仁爱屈服于残暴,是信仰屈服于无赖,是上帝屈服于张献忠。这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治,这就是西方人所难以理解的东方暴戾,这就是儒家文化浸润下的中国的
和痞子革命。
  张献忠在成都的大肆屠杀,还没有解他心头之恨,紧接着又开始对四川各州市县进行灭绝种族的大屠杀。“所到之处,无论男女老幼与牲畜等类,悉行诛灭,几无遗类。”由于血腥屠杀的恐怖笼罩着全川,致使流民四逃,土地荒芜,仓廪无粮,锅釜无食。什么吃的都没有了,人就开始吃人,强者吃弱者,老者吃少者,少者吃病者,一时间,在四川这块土地上,四处都是人吃人的惨况。张献忠把四川人逼成了一匹匹饿狼,逼成了一群互相蚕食的畜生。土地荒废了,张献忠就收不到军粮,于是,他下令把杀死的人腌制成腊肉,供军队食用。这期间,成都各地到处是尸首,到处是瘟疫,一个美好的天府之国,一个富饶的成都平原,成了“万户萧疏鬼唱歌”的地方。在成都城里,一些尸体来不及掩埋,就统统扔进河里和井里。成都的两条河,全被尸体塞满,根本无法行船。成都一万多眼井,全被尸体塞满,致使成都人无处获得饮水。
  杀尽了成都人,张献忠现在准备去收复汉中了。在出发前,他开始焚烧成都,甚至连他的宫殿也不放过,统统化为一片火海。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万一出征失利,不能把成都白白留给敌人。
  这时候已经是清大顺三年(1646年),汉中已被清朝所统治。在出发去收复汉中的前几天,张献忠又两次杀人。一次是杀军队中的老弱病残者。他认为这些人不仅不能打仗,而且还要消耗粮食,所以就把他们全杀了。二是杀他的老婆和孩子。他说不能把老婆孩子留给清兵去杀,因此他就亲自把他们杀了。
  一切如张献忠所料,他此次出征,没有能够获得胜利,在四川西充县的凤凰山,被偷袭而来的清军乱箭射死。他死的时候,才四十二岁。
  成都一位知识界的老人在描述张献忠屠城后的景象时,这样说:“成都被张献忠彻底毁了。清朝官员到成都来接管,城内竟然找不到作廨署的屋舍,四川省府不得不改设在保宁府(今阆中县),到顺治十六年(1659年)即献贼灭亡的十四年后,才将四川省府迁回成都。那时全川人口大约八万,十里不见人烟。成都全城居民才数十户(零散人口不计),闾巷不存,旧街难认。到处丛莽,兔走雉飞。有人在南门城墙上,一天之内看见锦江对岸先后有虎十三只相继走过。”四川原本是一个人口大省,被张献忠的屠杀和淫威,弄得几乎成了荒原。
  西方传教士安司铎在回忆录中说:“锦绣蓉城顿成旷野,无人居住,一片荒凉景象,非笔舌所能形容……凡城镇村庄房屋皆纵火焚毁,而仓秉山林也遭毁灭。四乡无人迹,皆成旷野。东、西、南三方受害尤甚,唯北方独存,盖拟由此地出川也。”
  就是这样一个无比残忍、暴戾、专横、野蛮的张献忠,却被我们的教科书称为“农民革命的领袖”,这真是旷世的荒谬与荒唐!
  三、李自成“均田免粮”,洪秀全“无处不均匀,无处不温饱”全是假口号。要解决中国问题还须思想启蒙
  中国的农民起义者,无一不是以欺骗的手段起家的。比如陈胜吴广的口号是“大楚兴,陈胜王”,张角的是“苍天当死,黄天当立”,李自成的是“均田免粮”,洪秀全的是“无处不均匀,无处不温饱”宋江等人的是“替天行道”……这些口号,实在是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蛊惑性,因此,农民起义能够在一段时间里迅速成气候,就是这个道理。但是,他们揭竿而起后,尤其是得到天下后,就个个都变得像张献忠一样,在无限膨胀的权力下失去了方向,迷失了自我,因而就歇斯底里地变起态来,大肆滥杀无辜,草管任命,为所欲为。
  这是中国农民起义的悲哀,更是中国文化的悲哀。
  一个以专制政治为体系的集团,一个以小农经济为要害的群体,一个把儒家文化奉为神灵的民族,在他当道后,就必然加倍地蹂躏中国,奴化人民,强化自己的权威。中国的历史,就是这样走过来的,无一改变,更无一例外。
  在这样的时候,依靠农民起义的力量是解决不了中国的根本问题的,只有依靠外来思想文化的冲击,才能彻底改变中国的历史状况。但是,几千年来,我们总是闭关自守,妄自尊大,以为自己才是世界文明的先锋,因此,我们的祖先总是把外国人称为蛮夷。殊不知,我们的每一次所谓的起义和革命,都是以国力衰退、经济凋敝、人口减少为代价的。
  在这样的状况下,张献忠们的暴戾,就成了必然,想躲都躲不开,无数人的人头,想不落地都不行。中国的历史,就是这样用无数人的血把它染红的;中国的文明,就是这样以无数白骨把它支撑起来的。启良先生在《中国文明史》中说:“如果从历史评价的角度看,农民起义与中国历史的发展,其意义又是负面胜于正面。因为它不是将社会引向前进,而只是使历史在周期动荡中轮转。甚至可以说,在中国文明模式里,农民斗争之本身就是专制主义统治得以维护的一种手段。”
  正是因为这样,中国的大地上才出现了一次次血肉横飞的大屠杀。鲁迅因此说:“我觉得革命以前,我是做奴隶,革命以后不久,就受了奴隶的骗,变成立他们的奴隶了。”
  让人感到一点庆幸和欣慰的是,张献忠死了近三百年后,西方启蒙思想家们的平等、自由和民主等思想,终于进入中国,唤醒了沉睡千年的中国人。
  日于弄月斋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剃发,本来是满族独有有的风俗,让人把额角以上的头发剃掉,把剩下的头发编成辫子,清政府以征服者自居,下令剃发梳辫,是企图消除明朝统治的痕迹,强迫汉人改变传统的生活习俗,而从衣冠装束直接到精神观念,都象满族人一样,成为清朝统治者驯良的羔羊。   清朝统治者规定:自布告下达后十天之内,各地人民一律剃发,凡是不剃的,迟疑的,甚至上表章请示保存明朝制度的,一律视为亡命草寇,杀无赦!   清政府委派的江南地方官员,到处帖出“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布告,同时,派出八旗兵丁,带着剃头匠,挑着剃头担子,在大街小巷巡逻,一见到没有剃发的,就强行拉过来剃,稍一反抗,当场把头砍下来,挂 在剃头担特制的竿子上。   为了反抗清朝的残暴“剃头令”,江南各地暴发了起义,江阴人民坚持抗清八十一天,在阎应元带领下,消灭清军三王十八将,七万五千多人。城破之后,阎应元被中三箭,鲜血直流,他回头对随从说:“替我向老乡们道歉,我不能继续报国了。”说完,猛地在胸口刺了一刀,跳河殉国。清军入城后,血洗江阴城,疯狂报复,大肆屠杀城中平民,十七万两千余人全部被杀。八月二十一日,十万清兵,集中进攻嘉定,起义军冒着大雨,忍着饥寒,大战三天三夜,二十四日,清军攻破城池,候峒曾的次子问父亲“怎么办”,候峒曾哈哈一笑“孩子啊,死就是了!”于是,父子双双投河而死。   第一次起义失败了,嘉定人民又举行了第二次、第三次反抗,历史上最野蛮、最血腥的“嘉定三屠”。清军进城见人就是一刀,只杀得尸横遍城,血流成河。清军奸淫掠抢,无所不为,完全失去了人性,经过三次屠城,嘉定几乎成为一片废墟。   史可法在扬州抗清,史可法可以与文天祥庇美,是一位民族英雄,杨州城攻破,史可法被俘,英勇不屈,清军首领多铎,以封官许愿引诱史可法投降,史可法断然拒绝,头可断,身不可屈,最后英勇就义。清军为了报复,在扬州城内屠杀了十天,奸淫妇女,烧杀掠抢,有的人为了保活命,尽献家财给满兵,满兵拿到财物后说“虽然我不杀你,仍然有人杀你!”最后财物散尽,仍然被杀。死亡人数在八十万以上,百万人口的扬州城,被抢掠一空,余下的均是伤残老弱,城市几乎成了废墟。   康熙二年五月二十六日,在杭州因《明史辑略》一案,凌迟、重辟、处绞江浙一带文人名士七十人。第二起文字狱是戴名世的《南山集》,有关的三百多人处斩和流放。   雍正四年江西主考官查嗣庭,用《诗经》上的“维民所止”这一句做考题,有人诬告“维止”两字是在“雍正”两字上斩头而成,“雍正无头”这还了得雍正下令杀其全家,亲属流放。雍正六年吕留良著作有华夷之分,对吕留良和学生严鸿逵,开棺戮尸。吕、严两家直系亲族十六岁以上男丁全部斩首,学生中凡有遗书遗稿者一律处死。诛杀之多,史无前例。   诗中有“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的句子,被认为污蔑当朝,而被杀头。读书人小心翼翼,担心不知何时,因诗词文章而朝来杀头之祸。   乾隆时期,文字狱已成家常便饭,乾隆共兴了七十余次文字狱,这时期的文字狱已不是因反清思想和倾向而杀头,纯粹烂杀无辜,为的是在读书人中造恐怖气氛。   文字狱的直接后果,不仅造成了清朝后期政治文化“万马齐喑”的局面,也使士风堕败得一塌糊涂。不仅是对文人肉体的扼杀,也是对文人精神气节的摧残。清朝成为中国封建时代思想最黑暗、最保守、最没有发展、最颓废的时代,文人为作官钻进八股文和故纸堆中,消极避世,无所作为。因此,大清帝国后期衰落,成为必然。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辉煌不在,被长达265年的黑暗统治所葬送。   清政府于1645年六月下令汉人剃发,违者严处。这与其在入关初是不一致的。
  清军入关初准元制,因为蒙元统治中国,衣冠服制仍沿汉俗,并无改变。是什么原因使清政府改变了初衷呢?《春游社琐谈·素月楼联语》中劳人在《清朝剃发令之始因》道出了个中原委:
  清军入关初,明臣仍冠服如旧,上朝时分为满汉两班。当时有个明降臣叫孙之獬,是山东淄川人,孙先剃发易服而出归满班,满班因其为汉人,不受;归汉班,汉人以其满装,亦不容。孙之獬羞愤上书疏,略谓:“陛下平定中国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犹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从陛下也。”于是剃发令下,而江南百万生灵尽膏锋刃,都是孙之獬惹的祸。
  陈明夏亦有“长头发汉衣冠,则天下立刻太平”之语,可见尔时操切。孙之獬字龙拂,明天启壬戌进士,官翰林院侍讲,以魏忠贤逆案削籍归,顺治初降清,1644年起礼部侍郎,升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翰林院侍讲学士。1648年在籍遭谢迁之变,城陷被絷,身加三木,至以针穿缝两唇,祖孙五人同时饮刃死,其为贰臣之丧心病狂者可以为鉴呀!
  清政府的“剃发令”是导致民怨的一个原因。儒家影响中国那么多年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根深蒂固,“要头不留发,要发不留头”,如此的剃发令导致无数人的反抗。但是,从清朝的角度来说,一个外来的民族为了不受外族的影响,他只能够选择让外族改变,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太平天国是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他们抵抗清朝,自然要抵抗清政府的剃发令。畜发的确可以让许多汉族人民拥护,只是如此强制执行,会让人民反感。但是,太平天国畜发也是需要的,反抗清朝,必须要拿出决心,畜发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决心。不畜发的人,只能说明对清朝有好感,所以必须斩!   中华民国政府也是这样的用意。为了否定一个政权,必须让人民否定一个政权的一些法令。作为汉族人,当然要保留汉族的习俗,不能让满族的习俗留下来,所以要剪掉辫子。但是,由于中国人民思想开始近代化,剪掉辫子比清政府得剃发令要容易得多了。   但是,无论怎么样,苦的永远是老百姓。正可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啊!赞同4| 评论(2)
  黄巢其人  中国历史上真是到了活不下去才起义,后来又能够善待百姓,善始善终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明朝的创始人朱元璋。  其他的所谓农民军起义领袖,穷苦出身的多无朱元璋的见识,有见识的却无朱元璋对于人民的那种朴素的感情。  黄巢属于后者。  黄巢,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人,出身于一个世代贩卖私盐的家庭。要特别说明的是黄巢家中并不穷,而且可以称的上是小资。  《新唐书》上说他:“世鬻盐,富于赀。”  因为家族里干的就是犯法的买卖,所以黄巢家族实际是很有黑社会背景的,而且江湖地位比较显赫。黄巢自己,因为常要出去和那些不要命盐贩打交道,还要时常和官府动刀子,所以黄巢的武功是很过硬的,弓刀马箭是样样精通(《新唐书》:“善击剑骑射。”)。  黄巢不仅武艺好,也颇爱读书。  黄巢很想把自己黑社会这个污点洗干净,而转作仕途,做个白道的人。所以他曾几次应试进士科,但是考完才发现,自己赖以自豪的那点文采,不足以为自己博得功名。  黄巢科第失败后,没有在自己身上来找原因,而是把这种心有不甘转化成了一种对唐王朝的愤怒,我黄巢文武双全,难道没有资格在你这里混上个一官半职吗?  此时,黄巢的一种报复的心理油然而生。他难以排解心中的郁闷,提笔写下一首名篇,被记录在了《全唐诗》中,而这首诗在一千多年后,还被大导演张艺谋引用了一次,大大忽悠了一把观众。  《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其实,人们并不知道,在黄巢写下这首诗篇之后,一个人已经彻底的转变了,他走到了人生的另一个极端中去,他要为报复而活着,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而活着。  要让别人知道,我黄巢也能成功。  当然,要成功就要不惜一切。  机会来了  一个人对于自己追求总要有动力,黄巢有了。但是想要达到自己的目标还要有机会,很幸运黄巢很快也等到了。  唐僖宗乾符元年(公元874),当时的唐朝藩镇割据,战事不断,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苦。  一般的情况下,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条件有两个,一个是政治黑暗,民不聊生,另一个是碰上了百年一遇的大灾。  而唐僖宗两个条件都遇上了,全国范围内爆发了大旱灾,河南省受灾最重。所以在河南出现了一位牛人,这就是王仙芝。  公元875年,王仙芝等为首的上千人,于长垣揭竿而起。很快王仙芝等攻陷了濮州(今河南范县)、曹州,并击败了前来镇压的官军。  当时呆在曹州家中非常郁闷的黄巢,看到了王仙芝的作为,兴奋极了(《新唐书》:“巢喜乱”)。  乱世出英雄,这是无数“有志”青年心中的口号。  黄巢无数次的乞求上苍给自己一个机会来证明自己的能力,现在机会就摆在了他的眼前。  胆壮吃个够,胆小吃不着。  黄巢立即把族中的兄弟子侄召集来商量,结果大家一致赞成参加起义军,捞点实惠的。  唐末起义从此变了味道,因为黄巢等人根本不是什么要饿死的饥民,相反他们有吃有喝非常快活,其实这场起义只是他们一次投机而已。  黄巢与族兄弟子侄黄存、黄揆、黄思邺及外甥林言等八人聚众数千人,响应王仙芝,各地饥饿的农民争先加入起义军。数月之后,这支起义军已经达到了数万人。  起义军声势浩大,唐朝政府非常恐惧,诏令五路节度使出击义军。乾符三年(公元876年)七月,天平节度使宋威在沂州(治今山东临沂)城下击败了义军,宋威失误,认为王仙芝被打死了(实际跑了),所以奏报贼乱已平。几路节度使就这样撤退了。  这给了王仙芝、黄巢一个难得的喘息机会。  王仙芝、黄巢利用这一有利时机,经过短暂休整之后,便转战河南,迅速攻占了阳翟(今河南禹县)、郏城(今河南郏县)等八县之地。接着,农民军又攻陷了汝州(治今河南临汝),王仙芝杀其守将,汝州刺史也被迫逃走了,王仙芝、黄巢的声威大振,连洛阳都被震动了,这里的官员纷纷逃跑了。  请大家注意,从此处开始,因为占领了大城市,这些所谓的起义军已经有了底气,这场战争逐渐变了味道。  王仙芝、黄巢又攻破了阳武,胃口一下子大了起来。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是郑州。  可是,郑州可不是这么容易打的,这里城墙高,兵马强。王仙芝和黄巢围攻了几个月都没有打下来郑州,这时候一个比较要命的问题来了,那就是粮食问题。  此时,这支农民军的本性开始显现出来,在郑州以东的诸多州县,都非常害怕起义军,因为打不破郑州,王仙芝和黄巢的手下开始纵兵抢掠。  从此,这支起义军也干起了杀人、防火的勾当,他们有多残忍呢?  《新唐书》用一句话描述了当时的情形,“残郢、复二州,所过焚剽,生人几尽。”  这两个州县的百姓,基本上被屠戮殆尽,而这样的杀戮并不是个案,在日后,这场战争中,所谓的起义军已经变成了屠戮无辜百姓的巨大杀人工具。  在久攻不克郑州的情况下,王仙芝和黄巢开始转变战略,把战线南移,接连进攻申、光、庐、寿、舒、通州等地,逼近扬州,淮南节度使多次向朝廷告急。  唐朝面对巨大的压力,开始使出了杀手锏,招安。  王仙芝动心了,朝廷能给自己官做,实在是不白大闹了一场。黄巢本来也想接受招安,因为,怎么说自己的目的达到了,当年考上了科举也就不过如此。可是当黄巢看到了那份封官的名单时,勃然大怒,恨得牙根痒痒,因为那上面只有王仙芝的名字,却没有自己的。(《新唐书》:“巢恨赏不及己。”)  他恨得不是别的,原来朝廷只知道有个王仙芝,却不知道,我黄巢也是号人物。  黄巢开始质问王仙芝:“君降,独得官,五千众且奈何?丐我兵,无留。”然后,黄巢举起了拳头重重地打在了王仙芝的脸上。  本来可以平息的战争在黄巢的一句话和这一拳下,没能成功。  王仙芝害怕犯了众怒,所以没敢接受朝廷的官职。  此时的黄巢认清了一个道理,再也不能跟着王仙芝混了,当马仔没有啥前途。所以此时黄巢拉出了自己的嫡系部队,自己开始单独跟朝廷做对了。  当然黄巢和王仙芝的合作还是比较亲密的,两个人分分合合打了很多仗。但是,王仙芝的心又动摇了,因为朝廷又对他抛来了橄榄枝,王仙芝身边这次可没有了麻烦的黄巢,所以非常欣然接受了官职。  可是这次朝廷可没这么宽容,招安是假的,是障眼法,趁着王仙芝放松警惕之际,官军偷袭了王仙芝,王仙芝知道上当了大怒,遂进兵荆南,不久在黄梅兵败战死,手下五万余人被斩首。  王仙芝手下的残余势力大部分归于了黄巢。从此,黄巢总算有了出头之日,走进了历史的中心舞台,属于他的时代开始了。
  骷髅塔  纵观史书,从《旧唐书》、《新唐书》再到后来的《资治通鉴》,没有一本书说过黄巢一句好话,因为这个人确实没有好的地方。  在人品上,他从不坚定,时不时的就像唐朝乞降,几乎一年一次,而当唐朝为他开出不错的价码后,他又公然反悔。  在他的心里,有王仙芝的例子在前,所以他不敢放下手中的武器。他只能通过乞降的方式来为他的下一步赢取充裕的准备时间。  黄巢已经洞悉了当时的形势,北方虽然遭遇旱灾,但是北方人素来民风彪悍,士兵也颇为勇敢。所以在河南一带活动,并不会有多大的益处,所以他把目标定在了南方。  说干就干,黄巢率军南下与王仙芝旧部王重隐会和,接连攻下了虔、吉、饶、信等州。八月,黄巢军进攻宣州,在南陵为官军所败,于是又进入浙东,经婺州至衢州(浙江),然后披荆斩棘,开山路七百里,攻入福建。  福建的大城市福州危在旦夕,此时,黄巢军中,流传了一个口号,那就是“逢儒则肉,师必覆”,意思是说遇到儒者则杀,军队必然要覆灭。  乾符六年(公元879年)三月,福州观察使韦岫战不胜,弃城而逃。  黄巢军队,冲进了福州,这支军队再也不是我们教科书里那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抗争的军队了,他们变成了一支野兽军团。见人就杀,见房子就烧,情景可怖之极。  他们唯一放过的是崇文馆校书郎黄璞家,因为这些人虽然好杀,但却比较迷信,他们害怕杀了大儒,会遭到灭顶之灾的报应。  黄巢占领福州后,又开始向动运动,包围了广州。  在此期间,黄巢曾致书浙东观察使崔璆、岭南东道节度使李迢,要求朝廷封自己为天平节度使。二人惧怕黄巢威势,极力申奏,但朝廷不许,黄巢不甘心又自己上书,求为广州节度使,朝廷这次只授予了他府率的官职。  黄巢一辈子最恨别人看不起自己,老子要说都是当皇上的料,找你要个节度使都不行,好吧,那我就把广州攻下来给你们看看。  同年九月,广州失守。  因为唐朝,并不像后来明清那样的闭关锁国,所以像广州这样濒临南海的港口城市,有着非常多的跨国商人和外国传教士。  黄巢攻陷广州后,发现这是一个不同于中原的世界,这里再也不是什么蛮荒之地,这里充满了富庶,且有着外夷文化的冲击,各种宗教更是在这个城市中,交横错杂。  黄巢连番血战,粮草早已殆尽。所以,又一番新的抢掠开始了,黄巢军见人就杀,看到值钱的就抢来,不值钱的便一把火烧掉。  而各国在广州的教会,也没有幸免。回教、基督教、犹太教皆被黄巢视为邪教,黄巢命令将成千上万的教徒统统杀死,也就说在广州城内,除非你信奉儒学,有其他信仰的人一律杀光,无论国籍。  当黄巢的军队到达了广州的港口后,黄巢傻眼了,因为大批的外国商船停靠于此,船上的货物不计其数。还有很多是唐朝要出使外国的商船,这些船上也装着中国最好的特产。  黄巢立即下令,把这些商船上的货物全部收缴充当军费。可以说黄巢是大大发了一笔横财,可是码头的水手和各国的商人们却遭了殃。黄巢无论他们反抗与否,下令全部杀死。  一时间,广州码头的尸体堆积如山,海水都被染成了红色。  据某些学者推测,广州屠城,保守估计十二万人被杀,其中包括回教徒、基督教徒、犹太人及平民。  这件事情造成了极坏的国际影响,唐僖宗闻听大怒,一向自由、开放、和平的唐王朝形象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唐僖宗此时恨透了黄巢,从太宗皇帝到现在,唐朝威仪一直广播世界,但是这时却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唐僖宗已经下定决心,一定要干掉黄巢这个败类。  黄巢率军离开广州,向西北进发,攻取了桂州(今广西桂林),恰遇湘江水暴涨,黄巢军便乘数十只大木筏顺流而下,经永州(今湖南零陵)、衡州(今湖南衡阳),攻占了潭州(今湖南长沙)。之后,又转而进攻饶、信、池、宣、歙、杭等十五州。这时黄巢军又得以发展黄巢军此时的人数已经达到了二十万人。  唐僖宗此时派出了淮南节度使高骈,来打击黄巢。广明元年(公元880年)三月,高骈遣其猛将张璘渡江南下。  不可一世的黄巢终于遇到了可与之抗衡的宿敌,黄巢且战且败,退守饶州(治今江西波阳)。张璘又乘胜进军,黄巢无奈退守信州(今江西上饶)。  此时,各地节度使的援军已经赶到,眼看着黄巢的军队就会土崩瓦解,彻底烟消云散。可是此时黄巢又使出了无耻的伎俩,第一是贿赂,第二是“投降”。  贿赂当然是真的,但是投降是假的。张璘和高骈减慢了进攻的速度,缓了缓节奏。这给了黄巢一个难得的喘息机会,黄巢利用这个空隙迅速北渡淮河。然后偷袭张璘部,张璘战死。  此时,各路节度使都已经以为黄巢被高骈所灭,也以散去。听闻黄巢又死灰复燃,再来围剿已无可能,而且个藩镇之间也存在着极大地矛盾,所以都不愿再来和黄巢较量。  黄巢正是抓住了这一个机会,把下一个进攻的目标定位了唐朝的东都洛阳。  这时朝廷乱作一团,大宦官田令孜自请率两神策军弓弩手去守潼关,更多人则认为黄巢军拥有六十万之众,潼关又无重兵,难以坚守。  潼关是首都长安的大门,一旦失守,长安城必然不保。唐僖宗衡量利弊,还是决定让田令孜率兵东守潼关,以保护长安城。  十一月十七日,黄巢大军进抵洛阳城下,唐将齐克让退守潼关,东都留守刘允章则率众出城迎接黄巢入城,洛阳失守。  黄巢军进占洛阳不几日,即向关中挺进。  当黄巢走到潼关下时,面对潼关上早已吓得发抖的军士,黄巢心中无限的得意 “吾道淮南,逐高骈如鼠走穴,尔无拒我!”  连高骈这样的猛人都怕了我,你们这帮鼠辈还要在这抵挡我的大军吗?这是黄巢一生中说的最有底气,也最有气概的一句话,此时他心中所受的委屈,全部在这一刻得到了巨大的释放。  潼关之上的士兵都是神策军,这本来是一支由长安豪富子弟组成的军队,他们只是为了厚得供给和赏赐才贿赂宦官挂名军籍的,平日高车大马,悠然自得,未尝经历战阵。  听说出征,吓得他们抱头相哭,为了逃避战事,他们以金帛雇商贩与贫民代自己去镇守潼关。  黄巢军奋力攻关,而黄巢的谋士尚让又从关旁谷中小道迂回到关后,前后夹攻,官军溃退,潼关失守。  长安城此时就在黄巢的眼前,“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多年的夙愿就要实现了,这怎能让黄巢不激动呢。  冷静、一定要冷静,让天下人都知道我黄巢巴,我的存在是因为我是这个世界上最有能力的人。  黄巢朝着苍天一遍一遍重复着自己的心声。
  屠戮公卿  从潼关退下来的乱军一下子拥进了长安城,唐僖宗知道长安再也无险可守,在田令孜神策军的护卫下,狼狈逃往成都避难,唐僖宗的是秘密逃走的,是为了迷惑黄巢,让其不必快速进攻。而还在长安的文武百官及诸王、嫔妃全部被皇帝抛弃。  金吾大将军张直方与群臣没有办法,只能接受现实,向黄巢投降。黄巢不费一兵一卒便占领了这座古都。  此时的黄巢已经无法在形容他的心情,面对城楼周围来围观的民众,黄巢把多年抢劫来的金钱抛给了他们。  去抢吧,黄巢看着穷苦的民众,伏在地上来抢他扔下的财务,心情无比痛快。  黄巢进入长安春明门后,升座太极殿,宫女数千迎拜,黄巢此时已经自称自己为黄王了。  而此时,尚让向民众们喊了一句话,“黄王起兵,本为百姓”。  这句被无数现代历史书引用的名句,很快就被历史无情的证明,它是中国历史上最虚伪的谎言。  只过了几天,黄巢的军队就露出了本相。  他们开始挨家挨户的上门索取财务,美其名曰:“淘物”。  后来,事件开始升级,穷人的家里已经榨不出什么来了,所以富人的家里成了重灾区,富人官吏的家中妻子女儿,被黄巢军任意强奸凌辱。  如果是当官的被黄巢的军队逮到,全部杀头,其宅邸也被没收。宰相豆卢瑑、崔沆及左仆射于琮、右仆射刘邺、太子少师裴谂等藏匿民间,被义军搜出后全部被杀,库部郎中郑綦拒不投降举家自杀。投降黄巢的左金吾大将军张直方因匿公卿于夹壁墙中,事发后被杀。  而大唐的宗室皇亲们,毫无意外,被全部灭族。驸马都尉于琮拒不投降说道:“吾唐室大臣,决不能侍奉黄巢你这个奸贼。”黄巢大怒,斩杀了于琮。于琮的夫人广德公主看见丈夫被杀大骂黄巢,并告知黄巢我是天子的女儿,愿意和相公同死。广德公主与丈夫一天遇害。  韦庄的诗《秦妇吟》,真实的记录了当时的场景,“华轩绣毂皆销散,甲第朱门无一半……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一切的一切,都源于黄巢那种报复的心理,在他的心里这些人伤害了他的自尊,为什么你们可以呆在国家的政治中心,荣华富贵,而我却不能。  我现在站在了这里,你们每个人都看到了,我不比你们差多少。  去哪里搞军粮?  广明元年(公元881年)十二月十三日,黄巢称帝,建立了大齐政权。  黄巢在长安当上了天子,而生活却越发淫荡和奢侈了。这种未得天下就沾沾自喜的做法,就代表了一种流氓无产阶级的本质,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把天下和人民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一旦他们达到了目标,获得了一些成绩,他们的心就开始满足。  从这点上来看,黄巢、李自成包括后来的洪秀全之流都和朱元璋这样的彻底的农民起义者相差太远了。  因为黄巢的奢靡腐化,长安有人题诗讥讽,黄巢大怒彻查此事,可是怎么查也查不出个结果来,黄巢再也不遵守攻占福州、广州时那个不杀儒生的偈语,索性把长安城中三千多无辜的儒生都砍了头。  就在黄巢正在长安养尊处优的时候,一个重大打击来了,各路藩镇在各地连连痛击黄巢军。  黄巢连年的挥霍,让他在各地抢掠的财务,消耗殆尽,当然这还不是最要命的问题。  黄巢军队入主长安后,并没有召集百姓,开垦荒地,而是坐吃山空。没有二年,黄巢渐渐发现十万大军在长安城内人吃马喂,粮食早就入不敷出。军粮变成了黄巢此时的最大危机。  可是此时,长安周围,无论百姓还是地主,早就被黄巢的军队搜了个底掉,他们全都没有余粮了。  怎么办?  黄巢只能采取权宜之计,这项计策的实施,把那句“黄王起兵,本为百姓”的言语击得粉碎。  人吃人,黄巢军队开始抓长安附近的百姓,这些人变成了黄巢军队的口中之食。  无辜的百姓被杀充当军粮,虽然黄巢这事做的极为隐秘,但是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件事还是被传得沸沸扬扬,在这场浩劫中百姓们终于认清了黄巢的真面目。  公元882年,王处存与当时各路官军大败了尚让的大军,进逼京师,黄巢大慌,丢下了一切,开始逃跑,可是并没有跑远。  城中的百姓见这个杀人魔王终于被赶走了,都欢呼雀跃,对官军夹道欢迎。  王处存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认为黄巢已经跑远了,不可能再回来,所以睡得很安稳,没想到当天夜里,黄巢就组织了反击,把王处存又赶出了长安。长安城再度易主。  当黄巢再次坐在皇位上的时候,他的在自尊心无法容忍这些背弃他,而支持官军的百姓。你们为什么看不起我呢?我难道要比李氏差吗?  好吧,竟然你们不愿意看到我,那我也不想看到你们。  黄巢下令,屠城。  在这次大屠杀中,长安城所有的男性公民基本上全部被杀,长安街道,血流成河。(《旧唐书》:“贼怒坊市百姓迎王师,乃下令洗城,丈夫丁壮,杀戮殆尽,流血成渠。”)当时尸体基本上把路都堵死了,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新唐书》:“备流于路可涉也。”)。  而《新唐书》也记载在这场屠杀中的死亡数字,超过八万人被杀。而这八万人都是手无寸铁的无辜平民。  而就当黄巢屠杀长安城的百姓时,一个坏消息也来了,他派出去攻打邓州的大将朱温投降唐朝了,不是诈降,而是真的投降了。
  而此时,一个黄巢命运中的克星也走到了历史的前台,李克用,沙陀人。  这个人基本上可以说是决定了五代十国甚至是后来大宋朝以及契丹等少数民族走向的人,他和他的儿子可以称的上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战神。  当然,这篇文章不是说李克用的,大家只知道李克用是当时名义上的唐朝将军就行了,他的沙陀军算是唐朝的一支雇佣军。  沙陀军来了多少人呢?不多,只有一万。  而黄巢军驻扎在长安附近的就有十万人,还有几万人游走在长安周围的地区。可是就是这样十比一的比例,竟然是沙陀人大获全胜,李克用不费吹灰之力就杀进了长安城。  黄巢这次体会了一把什么叫人比人气死人,一个强大的人物终于站在了自己的眼前,之前虽然黄巢也有失败,但是他没有灰心过,他依然可以站起来继续战斗下去。而这次不同了,长安的丢失让黄巢彻底心灰意懒,终于他对自己产生了怀疑,这还是那个自命不凡,“我花开尽百花杀”的黄巢吗?  失落感瞬间让黄巢变得歇斯底里起来,在他的眼前再也没有目标和任何的规划,他的一切梦想已经在长安城被李克用击得粉碎了。  黄巢的军队瞎驴撞槽一样,又回到了他起兵的河南,当然这里早就不是他的了。  很快他将迎来他命运的最后的那个地点,也是他人生的污点被涂抹的最大的那一处地方--------陈州。  陈州就是今天的河南淮阳,黄巢派自己的心腹爱将孟楷对他展开了攻击。陈州刺史赵犨可不白给,他早就在陈州周围设下了埋伏,一举袭击了孟楷所部。  孟楷被俘、被杀,其军队大败而回。这个人的死给了黄巢又一次重大的打击,因为这是黄巢最为倚重,也是唯一可以倚重的大将了。  孟楷的死,让黄巢彻底愤怒,他纠集了唐朝的降将秦宗权合兵围攻陈州。  陈州这一被围就是百日,此时双方都在苦苦的挣扎,因为无论是陈州城里还是城外,都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缺粮。  没粮食吃怎么办?把能吃的都吃了。  能吃的都吃了,还饿怎么办?没办法,吃人。  可是人也是有限的。  赵犨没粮食了,就派人出来征粮,百姓早就没有粮食了。《新唐书》记载:指乡聚曰:“啖其人,可饱吾众。”官军追蹑,获盐尸数十车。  官军出来运回十车尸体回去吃。  黄巢发现了这个问题,一个彻底疯狂的人是什么都干得出来的,他怕官军将这些“粮食”都抢光了,竟然下达了一个令人作呕的命令。  《旧唐书》:“贼围陈郡百日,关东仍岁无耕稼,人饿倚墙壁间,贼俘人而食,日杀数千。贼有舂磨砦,为巨碓数百,生纳人于臼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  开始黄巢的军队饿的是不行了,全都靠在墙上,毫无力气,见到活人就把他们先杀了,然后吃掉,这样被害的百姓,一天竟然达到了数千人。  后来因为赵犨的官军也来这里抢人,黄巢干脆就打了个提前量,把这些活人都变成便携食品得了,不用这么麻烦了。  黄巢下令制造了数百巨碓,同时开工,陈州周围瞬间变为了大型的肉联厂(史称捣磨寨)。大批活生生的乡民、俘虏,无论男女,不分老幼,悉数纳入巨舂,顷刻磨成肉糜。  后来因为粮食越来越紧张,肉联厂甚至连先前的那些剔骨抽肠的前期准备都省了,把活人就扔进巨舂中,人的内脏和骨头都搅在一起,做成肉酱以供黄巢军食用。(《旧唐书》:“生纳人于臼碎之,合骨而食。”)  如果各位读者看到这里想去吐,请自便。  河南、许、汝、唐、邓、孟、郑、汴、曹、徐、兖等数十州的百姓,除了陈州(赵犨守卫)和汴州(黄巢的叛将朱温守卫)外,基本上被黄巢吃光了。据保守统计,当时被黄巢军吃掉的人数,超过三十万人。  此时,大家的心情不知道如何,别说大家,就连我自己敲击键盘时,手也是瑟瑟发抖,恶心了好几回。  善恶到头终有报,黄巢的命运也在这次骇人听闻的事件之后被划上了休止符。  在黄巢围攻陈州时,唐朝不断调动军队,以围剿黄巢军。李克用又来了,已经是唐朝河东节度使的李克用亲率蕃、汉兵五万前来增援。  黄巢见官军四面围来,只得从陈州撤军,而天公这时也似乎不再会给这位魔王任何逃生的机会。  五月,天降大雨,而且一下就是几天,平地水深达到了三尺,黄巢的军营让水给灌了。  当黄巢军从中牟(今河南中牟)北汴河王满渡口渡河时,李克用击其半渡,黄巢军大败,死伤万余人。  最令黄巢郁闷的还不只是这件事情,最郁闷的要数,黄巢最铁杆兄弟尚让,也就是向百姓们大喊“黄王起兵,本为百姓”的那位仁兄,竟然在此时投降了唐朝。  黄巢率残兵败将向东北逃去,李克用又追杀到封丘(今河南封丘)。这时天又下起了大雨,黄巢军行动速度有慢有快,迅速脱节,黄巢只带亲兵近千人,冒雨东奔兖州。  而命运不会再给这位魔王任何的机会,六月十五日,武宁将李师悦与尚让追至瑕丘(今山东兖州),黄巢与唐军打了最后一场仗,结果是他身边最后的那点亲信也彻底报销了。  此时,谁都知道一句话,那就是大势已去,包括和黄巢一起起兵的人。  黄巢的外甥林言走至泰山狼虎谷的襄王村(今山东莱芜西南),突然对黄巢举起了屠刀,黄巢早就精疲力竭,虽然武功高强,却再无反抗之力。  一道寒光,黄巢已经身首异处。  中国历史上一个罕见的嗜杀狂,走完了他罪恶的一生。  林言又将黄巢的兄弟和妻子尽数杀死,并提着黄巢等人的人头向唐朝军队乞降。可是不巧,迎面碰到了沙陀人,可能是因为语言不通巴,沙陀人没有理解林言的意思,把这位小丑型的人物也杀了了事,然后多提了一颗人头献给了当时的前线指挥时溥。  一切都结束了,白寿彝先生的《中国通史》是这样记述黄巢这个人物的。  “黄巢从揭竿而起至失败身亡,历时十年之久。他的活动北起山东,南至广东,西至陕西,转战南北,纵横全国十二省,推动了各地的农民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腐朽统治。黄巢打着“天补平均大将军”的旗帜,表明了农民朴素的平均主义思想,这对后世的农民战争具有深远的影响。”  我要说这段记载完全是被歪曲的,在任何史书上,黄巢都是一个比唐朝政府更坏的人,其残忍、暴虐和狡诈,都让人感到浑身的不自在,就是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重温黄巢的起义这段历史的时候,仍然是抱着那种鄙视且战战兢兢的态度去的。因为他的所作所为,无论怎么说,都让人感到恐惧。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这是被记录在《全唐诗》中的一首黄巢的诗,我们最后只能记住,黄巢是个知识分子,也是个杀人狂。  尹剑翔独家心理分析:黄巢的过分杀戮,是由于他自己的怀才不遇,却又十分想出人头地的心理所致。  其实很多知识分子,在骨子里既有那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高傲,也有那种屡试不第的自卑。再加上社会两级分化和不公平的分配制度,这就很容易引起基层知识分子阶层的不满。他的学问没我好,却呆在了国家的重要位置上,比我挣钱多,比我受人尊重,连老婆都比我的漂亮,我哪点不如他?这就是中国知识分子潜藏在内心的最真实的想法。黄巢如此,现在社会的很多大学生更是如此。眼看着一同大学毕业的同学,当时学习可能没有自己好,可是混的却比自己好,人家不是公务员就是事业单位,比自己轻松自在,还挣的多,很不服气,一种报复社会,报复别人的思想很容易在这种环境下促生。  有这样想法的人常会铤而走险,甚至不惜伤害别人而获得自己的满足感。所以知识阶层的青年们一定要放下架子,深层的考虑自己的不足,用自己真正的努力去证明自己,做出自己的成绩来。那些投机取巧,甚至损人利己的做法,最后不只会伤害别人,也会把自己送上一条不归路。
  比较个p  真是无耻。  又不是国际关系,是历史。
  平时对历史很感兴趣  楼主说的这些都没什么不对  不过,在现代文明之前,这样的杀戮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普遍的  这些都不能拿来证明近现代的一些杀戮就正常
  明朝是特务统治的朝代,民众被压迫的对明朝失去希望,所以有的李自成的起义,再加上清军在关外夹击,明王朝当然灭亡了。实际上是李自成先攻克了北京的,之前吧明王朝的武装力量都打得七零八落了,满族人入关实际上是拣了个便宜,打着替天行道,替明王朝消灭逆贼的口号入的关,所以没多少人反抗。当中原的人发现满族人是想自立王朝的时候已经来不急了,清王朝的武装已经壮大,反清义军的武装根本行不成气候,再加上扬州3日,嘉定十屠等屠杀时间,威慑住了大部分的平民,剩下的后来就基本上成了地下组织,比如天地会什么的,但是对于大清的统治实际上没有造成什么影响的
  蒙古元朝及忽必烈的残暴杀戮:   蒙古铁骑到底杀了多少人民呢?   羌族鼎盛之时,全族12氏族,有人口1100多万。其中以8族为最强悍,包括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利氏、米擒氏、拓拔氏,党项氏八族。而某些史学者将这八族归纳为一族,统称党项,这是违背真实的历史的。   其中党项氏只是羌族的统治阶级。   蒙古人南下,在六盘山被大夏国的军队打败,“成吉思汗”被羌族人打成重伤,过了几个月就死了。“成吉思汗”临死时交代:破夏国城之时,就是屠城之日,不灭其族,我永不安息。之后“成吉思汗”的子孙开始全力攻打大夏王朝。   西夏国羌族人战败了,元昊王(比成吉思汗早280年历史)的精神死了,羌族人已经失去了元昊王在时的那种气概!蒙古人破城之时围城大肆杀人,在西平府,宣化府,兴庆府等地杀人,共计死亡400万余人。军队损失17万。战败之后,为保族不被灭,投降蒙古,受降之日,兴庆府(银川)屠城160万人,蒙古人下令焚烧所有书籍,典籍。烧掉了所有的宫殿。虽然皇族被保全,但党项氏被灭族了。失去精神领袖的羌族人,开始大面积的溃逃。其中拓跋氏带领难民往宋方向逃亡,却因为夏一直和宋交恶,在边界被拦截。之后宋朝皇帝下令屠杀难民。防止羌族人过界,以避免得罪蒙古人。就此拓跋氏被灭族。   这就是大蒙古国欠下羌族的血债之一!!!   羌族到这个时候才发现,羌族已经失去了文字,失去了有军事才能的将军。到最后居然是羌族的祭司成了最后领导羌族的人   而羌族的人口竟然被削减到只有8000余人。   没办法,羌族人只好集体朝高山搬迁(所以今天的羌族山寨大部分都在高山),并在理县危关一片悬崖上,雕12佛,代表12族人,下立800余小人代表逃出来的羌族后代(之后地震和国家开矿将此片浮雕炸毁)。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元朝灭亡,残余势力退居蒙古草原。重新去过“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   当初蒙古军队之所以能所向披糜,是因为马力比人力“先进”。不管是速度上还是运动军队上。   明教之所以能打败蒙古军队,是因为明教从波斯来的。他们带来了石油这种战争利器。如今的所有机械化军队离不开石油。当年的明教军队,以石油作火攻,烧得蒙古军马屁滚尿流,大败而去。   加上蒙古元朝又不得人心。   最终把他们赶回漠北的寒苦之地去。
  做个记号,估计会火。
  五十步笑百步,楼猪知道这个成语是什么含义么
  元朝之后,就是朱元璋建立的大明朝,元朝是朱元璋推翻的,似乎元朝军队也主要是朱元璋灭掉的。然而实际在元末的各路起义军里,朱元璋所部是消灭元朝军队最少的一支。那么,灭元军最少的朱元璋为何能最终一统天下?朱元璋是如何以较小的代价登上开国皇帝宝座的?且听博主分解。  在那个群雄并起的年代,有枪便是草头王。话说到了1356年,各路起义军都抢到了一定的地盘:刘福通拥韩林儿为帝,拥有安徽、江苏、河南、山东等大片领土,并不断向北方和西北进攻。徐寿辉称帝于武昌,拥有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张士诚称王于苏州,拥有江苏、浙江等地。明玉珍则杀入四川、云南,也欲称帝。这四支队伍是消灭黄河以南元朝势力的主力军,他们已控制了黄河以南绝大部分地区。  此时的朱元璋占据安徽中部的滁县、和州一小块地方,他手中只有二、三万兵马,这还是继承其岳父郭子兴的遗产。他力量虽弱,但慧眼独具。他发现南方当时还有一块地盘在元朝手里:那就是张士诚和徐寿辉势力中间的江苏中西部直到浙江中西部的一长溜地方。这里人口众多,物产丰富,而且其中还有一个虎踞龙盘的历史名城建康,,南京,,。于是朱元璋立即发兵,由采石矶偷渡长江。攻下南京后,又继续向南进攻。用四年时间,一直打到浙江的金华、衢州。  此后朱元璋在南方就一直和其他汉人武装打,再也没有打过蒙古人。元朝在黄河以南的军队大部分被灭于其他起义军之手,朱元璋所部消灭元朝军队最少。这期间,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大举北伐,分四路向元朝进攻。他自己在中路,打下了河南全部,并迁都于开封。北路沿山西一直打到元朝的大都。东路打下了山东。西路一直打到陕西凤翔。一时间,红巾军号称百万,几乎掀翻元朝。  本来,按照刘福通的力量,完全有可能彻底推翻元朝。但刘福通的战略出现大的失误,他没有集中兵力猛攻北京,却是兵分四路,四面出击。结果是分散了自己的力量,让元军得以各个击破。再者,元朝出了一个奇人察罕贴木尔。此人出身布衣,却精通军事。在短短十年间,他依靠自己建立起来的军事力量,在北方全力对抗红巾军,创造了几乎百战百胜的奇迹,并终于打败了百万红巾军,维持了元朝摇摇欲坠的半壁江山。  红巾军溃败后,朱元璋在安徽的领地,直接处于察罕帖木兒的威胁之下。如果察罕帖木兒挥师南下,首当其冲的就是朱元璋。以朱元璋当时的实力和南方四分五裂的局面,是绝对无法与之相抗的。  天助朱元璋。正在这时,元军内部开始冲突。贵族出身的元朝悍将博罗帖木尔,嫉妒察罕帖木尔这样布衣出身的人实力和地位都将超过自己,竟然提兵向察罕帖木尔的军队进攻。察罕帖木尔也不甘示弱,于是双方军队在山西、河北不断发生摩擦。蒙古人没完没了的同室操戈拉开了序幕。1362年六月,察罕帖木尔遭手下叛将的毒手突然死亡,元朝痛失顶梁柱。  察罕帖木尔一死,朱元璋再无后顾之忧,于是倾全力和南方各支汉人武装大打出手。1363年与陈友谅大战于鄱阳湖,取得决定性胜利并取得江西全部。1364年攻下武昌,取得湖北。1365年平定湖南、广东。1367年又完全打败张士诚、方国珍。基本统一了南方。  与此同时,北方蒙古统治者的内讧加剧,各支军队也开始互相攻打,一打就是好几年,元顺帝都调停不了。结果使元朝陷于一片混乱,日趋衰弱。更要命的是,元朝灭亡的千古罪人--奸相绰斯戬出现了,他贵为丞相,竟然趁乱雇人印假钞以大发横财。不仅如此,他还趁皇帝叫他出面调解博罗帖木尔和库库帖木尔矛盾之机,拿着圣旨当收钱器,“视南北两家赂遗厚薄而啖之以密旨”。南面送的钱多,就对南面说:皇帝有密旨叫你们去打北面;北面送的钱多,又对北面说:皇帝有密旨叫你们打南面。使得形势愈益纷乱险恶,内战无休止地延续下去。  1367年,当南方同根相煎的胜出者朱元璋回过头来看北方时,发现北方的统治者似乎早把南方忘记了,还在忙于窝里斗呢。朱元璋于是下令北伐。 10月,徐达、常遇春率大军二十五万,朝北方进发。一路几乎兵不血刃。山东、河南、陕西等地的元军要么迎旗而降,要么闻风而逃。数得上的战斗,只有洛阳一场:当时洛阳守将托音帖木尔在洛阳城外聚集了五万军队,欲与朱元璋军队一战。却被常遇春一冲,立即溃败。当年察罕帖木尔用十年时间收复的从陕西到山东的广大中原地区,朱元璋军队仅仅用了八个月就全部占领!  1368年8月,朱元璋军队进逼北京,元顺帝带领三宫后妃、皇太子等弃城而走,全部逃往蒙古大草原。其余库库帖木尔、李思齐等手握重兵的将帅,也失却了内战时的勇敢,竟也毫不抵抗,全部逃跑。朱元璋仅仅用了十个月时间,以极小的代价就占领了整个北方,从而一统天下,建立了大明朝。
  汉人本来就历史不干净,对内对外都是滥杀,诬赖其满人蒙古人倒是条条是理,其实就满人来说,其迅速征服中国的一个原因就是满人没有汉人那么视人命如草芥。当年日本屠杀南京,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中日交战,中国没有留日军一个活口,当年苏军遣返战俘到中国,许多日军战俘心惊恸哭,以为中国人又要大开杀戒了。
  对屠川真凶是张献忠还是满清王朝的辩论  张献忠杀人和四川人口剧减是有很大关系的,这是因为张献忠起码是明末清初四川之乱里在短时期里屠杀最多的刽子手。但四川人口的全面锐减却还不在张献忠。  张献忠屠戮四川的这个说法可以从三个方面说明:一、法国传教士古洛东的《圣教入川记》,二、清初费密的《荒书》,三、解放初土改时在川西平原一地主家抄家抄出的当时目睹张献忠屠杀成都的一地主的日记。  《圣教入川记》是外国人写的,它是在很晚近才从法国翻译而知道的。作者是一个传教士,传教者两人一直在张献忠部队里传教,曾被张献忠封为“国师”。他们在明末张献忠第二次入川前在成都传教,接触成都上层人物。据是书记载,张献忠入川之初政策还是比较好的,他们遂进入张献忠部队,受到礼遇。按照他们的回忆,张献忠大规模杀人发生在他开科取士时,因为一个应举者在试卷里骂了他,张献忠大怒,乃起杀心,遂坑参加应举来自全川的举子。这个杀人动机在所有现存文献上都是一致的。有文献上说,该举子称张献忠为“沐猴而冠”(《荒书》),其后,张献忠无日不杀人,成都市民开始逃跑,及三年,成都基本上成了只剩下张献忠部队的兵营,而张献忠派出的军队分别在嘉定(乐山)和川北被明残余部队所败,各地乡绅发动坚壁清野,使张献忠军粮日蹇,张献忠乃仓皇退出成都,向川东北顺庆(南充)方向转移,在转移途中,一路清剿各土围子,以图获取其中的存粮。战斗异常惨烈,几乎每攻下一寨,就尽屠寨中无论男女老少,然军粮仍远不够,兵士饿死者日增,于是部队开始吃人,吃所屠村寨里年轻的,和妇女的尸体,最后吃羸兵。从他们的叙述看,张献忠还在世的时候,死亡的人包括两个方面:1。张献忠在成都的大屠杀,张献忠部队攻击各村寨时战斗死亡和屠杀;2。饿死者,包括老百姓饿死和张献忠部队的饿死。部队退至顺庆以后减员甚多(有些文章谓献忠军尚有几十万,实际不可能,估计仅余十多万),加之张献忠对四川已丧失信心,乃决定北上陕西,在西充(南充附近)圣灯山誓师北伐时,准备以该二传教士祭旗,由于大雾,为清豪格(时驻汉中)游骑(侦察兵)所射杀,张献忠军遂乱,而传教士得以幸免于难。  我个人认为《圣教入川记》的这段记录基本可信,根据大乱前四川人口大约300多万,推测张献忠杀人和战斗引起的死亡人数大约是几十万。  《荒书》是幸免于死的明末清初人新繁人费密所著,费密系南明将领杨展幕僚,杨展引军阻张献忠部于嘉定(今四川乐山),大破张献忠南侵部队,遂扼献忠势力于川南。杨展后为南明军阀内讧所杀。他的许多亲身记录,包括他本人死里逃生的记录,多发生在献忠死后,主要在重庆地区,而此时主要是张献忠大养子孙可望坐镇重庆,已而,发生了屠杀,但这样的屠杀已非张献忠负责,而屠杀旋止,盖可望等不久与受南明节度的遵义(时属四川,后划入贵州)方面部队领导达成协议,共同抵抗大举入川的清军。所以即使《荒书》把张献忠以及张献忠余部写得杀人如麻,我们仍然可从《荒书》里窥见真正为张献忠势力“正式”开杀戒杀人的时期乃在清人入川以前,张献忠开科取士之后,杀人地点如《圣教入川记》所述,在川西平原至南充这一狭窄地区。他如现在一些人以献忠军入川北绵州、梓潼较少杀戮以论张献忠尽屠川之不实,诚有是也,盖张献忠祀梓潼文昌帝君(或称梓潼帝君,即东岳帝君,宋时川人守护神,亦见《梦梁录》),或谓其为祖,故宽以待川北之民,至是川北得以保全云。而张献忠北阻于明军亦属事实,因此,我认为张献忠之屠杀限于川西平原至川东北南充一线。《荒书》云:  “清顺治丁亥四年(1647),四川大饥,民互相食,盖自甲申为乱以来,已三年矣。州县民皆杀戮,一二刁遗,亦皆逃窜。而兵专务战,田失耕种,粮又废弃,故凶饥至此,时米一斗银十余两,嘉定州三十两,成都、重庆四五十两,自得胜(张得胜)死,成都空,残民无主,强者为盗聚众掠男女,屠为脯。继以大役,人又死。是后虎为害,渡水登楼,州县皆虎。凡五六年乃定。”又云:“古凶逆之惨,有屠城坑军者,未闻有屠山屠野,尽一省而屠之,至千里无烟,空如大漠,书契以来未尝有也。”   此段文字从整体上记叙了张献忠走顺庆以后所留下的四川陆沉局面,而文字并董而论之,并不精确,盖张献忠北阻于绵,南钝于嘉,其势力仅及于川东重庆(重庆以南涪凌地区,为南明秦良玉部所扼。良玉虽在张献忠入川之初迎战败绩,然后坚守石柱一线,张献忠军始终无法越雷池)至成都至南充,未可概于全川也。要之,亦只及此一地区,尤重在川西。(另一可资参考文献是《滟滪囊》)  因此,上文(见附录)所要澄清的重庆地区的杀人,《后鉴录》固不足道,作者也是无的放矢。  考张献忠入成都以前,先据重庆,此时军纪尚属严明,否则,成都不会那么容易接受张献忠占领,必拼死抵抗,或空城逃亡。解放后为张献忠翻案学者多引献忠在重庆治绩,谓有杨柳街植树亲民一事,虽无确切文献证实,仅凭父老传说,固不可信,然亦可推想大致军纪不差。然而仅凭重庆初期的行为,不能推得张献忠在成都以后所为。  地主日记为巴蜀书社在八十年代初所印刷,记录中有:初,城里(成都)、乡间闻张献忠军自峡口入川,颇不以为意,成都官府亦不为严重关注,后张献忠军势如破竹,入夔州,破重庆,始惶恐不知所适,而成都亦不调兵据守,自蜀王与藩守以下,皆弃城逃遁,张献忠旋抵成都。作者回忆,张献忠抵成都数日后,有打着旗帜,身穿哨衣,头缠红巾的士兵一队在田坎上走过,边走边敲锣,呼吁乡民登记,宣传张献忠部队与民为善。后在该村建立治安政权,亦征粮,百姓未有反抗者。后来亦闻献忠在城内大屠杀事,有大批市民逃至乡间避难。日记中也记载大量当时所见所闻的事情,多为张献忠无道屠杀事。日记最后告戒后世儿孙,大乱时宜往郊野藏匿,勿作城镇中刀俎下肉也。
  从这三件文献材料所记录的内容看,张献忠的确是四川大屠杀中第一个,也是在短时间屠杀最多的刽子手。  张献忠殁后,其四养子撤退至重庆,与明残余部队在川南、川东继续对立作战,后受南明招安,与清军战斗十多年,其后,又发生了清官军与吴三桂军在四川的战争。  我认为,四川在张献忠屠杀以后剩下两百多万人大部分应该在这十多年期间的战争里不是杀死,就是饿死或瘟疫病死所致,不能排除被清兵大规模屠S杀的可能,因为清兵在扬州和嘉定已有屠城前科,然而清王朝狡猾之至,尽行掩盖其罪行,至今不能发现确切文献以证明。在康雍乾期间,满清统治集团肆行文字狱,全国噤如寒蝉,大量焚毁民间对清不利的材料和记录。  因此,总而论之,张献忠开明末四川大屠杀之先河,实难辞咎其责,而后清军与南明军、三桂军纵横交战于四川全境几二十年,大部分死亡人民当在此期,惜未有详细资料,然仅以上述分析,可知此估计不虚,不然,假如张献忠果屠尽全川,清、明、吴军驰骋四川为何邪?康熙中,有士人自陕游汉中、川北,瞥见该广大地区百里无人,尽成丘墟!此何人所为?前已述及川北大部既已保全,断非张献忠者也。  另一个客观原因在于四川人口锐减以后,十室九空,千里弥望,野无炊烟(成都荒废达十八年之久),以后大量入川的移民殊不知以前发生的乱事,于是在清政府有意误导和少数残存文献确实记载了张献忠大规模杀S人的见闻情况下,咸信四川几乎全部被献忠所屠,以后代代相传,及于民国,其实皆非明前土著之语。  由几个例子再看史料对“张献忠屠蜀”的记载   例1:以讹传讹,以假充真   “年十五以上杀之,各路汇集所杀卫军75万,新军23万六千,家口32万。”(《蜀乱》)”   单看这一段文字,连几万几千人都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似乎言之凿凿,颇值参考。但是且慢,这段记载实际是传抄自《后鉴录》:“先检各卫军及在营新兵年十五以上杀之,会计各路所杀卫军七十五万有奇,兵二十三万有奇,家口不计,乃次杀民之诸生,释道及堪舆,医卜有材技者。。。。。。凡三十余万,家口不计”。  那么,作为原始记载的《后鉴录》是否可信呢?就是在上面这段数字所在的同一段文字里,仅作者所列举出的被张献忠杀死的四川人,加起来总共就达69900万,也就是约7亿人。---- 我想这就不必再辩下去了,明朝万历年间四川的人口才310万,即使四川人口真被张献忠杀光了,后来与清军斗争了十年以上的都是孤魂野鬼,那《后鉴录》的数字也最少夸大了200倍以上!也就是说,最保守的估计,也把杀100人说成是杀2万人。   如果完整地看了《后鉴录》,谁都能看出它提供的数字不可信,但是,当它被《蜀乱》剔除明显不合理的部份而部份引用之后,却成了某些论者眼中“言之凿凿”的信史了!   例2:相互矛盾的记载   或者,我们恰恰可以这样说:正因为现存各种史料大都指责张献忠的“嗜杀”,故而这些史料也就都不可能故意美化张献忠,换言之,这些史料中所记载的对张献忠有利的史记载基本上是可信的,如果彼此出现矛盾,那么对张献忠有利的那一种说法基本上应是比较接近真实的?(除非有故意美化张献忠用谎言为其开脱的理由)   如果按照这样的方式,从这些对张献忠大肆鞭挞的史料中将对张有利的史料找出来,再一一去对照历次所谓“大屠杀”记载,会发现几乎每次“大屠杀”的记载都可以找到反证。   例如所谓的“屠重庆”,《纪事略》说“合城男妇大小二三百万有奇,俱尽锆锋刃”,《蜀乱》说“尽屠其城”,说张把重庆的人杀光了。但《续绥寇纪略》却记载说“。。。。。。初欲屠重庆,因是矣止。”而从《绥寇纪略》《怀陵流寇始录》的记载看张献忠所杀则大都是明朝大臣和宗室。   又如所谓屠成都,很多记载说张把成都人杀绝了,《明史》更明确指出地点“坑成都民于中园”。但相反的记载也比比皆是,如《蜀难叙略》说“给大顺钱,缀于首,可不死”,就是说把发给的大顺钱币挂在脖子上表示顺从新朝就可以不杀。《续绥寇纪略》则说“尽驱城中士民于中园,将屠之,忽见一物如龙尾下垂,贼惧,又以其党汪兆龄言,乃止。”   再如所谓青羊宫杀儒生(士子),有些记载说是张献忠无理由的嗜杀,也有不少记载说张献忠发现有士子暗通李自成便大开杀戒,滥杀无辜,然而上引诬蔑张献忠在重庆屠2,3百万人(四川总共才三百多万人口)的《纪事略》记载此事经过时却说“诸生寓此(青羊宫)。。。。(鬼离)魅现形。。。。。。从梦中惊醒,金金甲人无数。。。。。。皆裸体乱窜,众贼一时大哗,皆云秀才造反,持戟乱搠,黑夜之中,不辨民兵,相互践踏,死者近千,于是监者稍疏,诸生乘势奔出宫门者数百人。”这个记载中把“诸生”的趁夜突出青羊宫说成是因为看到“)(鬼离)魅现形”“金甲人无数”,谁都知道荒诞无稽,如果剔除这一显然属于捏造的幻象外,事件过程与事后大西军刑部尚书向张献忠所奏的“诸生伙谋不轨,杀监守之兵奔逃”并无大异。因为青羊宫中人趁夜突然冲击青羊宫守军,守军被迫反击,黑夜之中相互践踏,以致士子和士兵均有伤亡,而士子还有数百人冲出。张献忠所杀的是拒不为大西效命,而且强行闯出宫门的“诸生”,这件事的是非姑且不论,但张献忠杀的是反对他的人,而不是随意滥杀,甚至为杀人而杀人,在这一事件中却是显然的。   例3:洋人的记载   洋人的记载,是否就一定可信?我们不妨问一句,去过美国的中国人写的有关美国的文字就都可信吗?---- 甄别史料时考虑作者的政治立场是正确的,但政治立场并不是可能影响史料可信度的唯一因素。   洋人或许未必是故意诬蔑张献忠,但如果他对张献忠有恶感(不能否认张献忠的草莽作风的确可能令很多人产生恶感,尤其是以文明布道者自居的洋人),能排除偏听偏信的可能吗?要知道,张献忠在四川总共3年,他死于1646年,而《圣教入川记》记载的四川平定时间是1681年,已经是康熙24年,在张献忠身后这35年中,忠于明朝的文人或是为清廷效力的笔手随时都可以散布有关张的诬蔑之词,听上35年的话耳朵都可以听出茧子来了!“七杀碑”不久是最好的例子吗?  举例言之,《圣教入川记》说张“性情暴虐,每日均杀人。大西的官员本有九百人。张献忠离开成都时还有700人。到他临死时只有25人”,张战死于西充,据《蜀难纪略》记载,当时随行者“尚有一百三十万人”,《续编绥寇纪略》说“尚有五六十万”,我们姑且按少的算,即五十万吧。如果说他死时只有25名官员剩下,而我们即使假定这25名官员不包括将领,而且都是平行级别,那每个官员就要直接管理2万人,这可能吗?有任何一个政权,基层组织能以2人为单位,以下不设官吏的吗?   再请看《圣教入川记》本身这一段记载:   “张献忠灭后,旗兵在川。。。。。。彼时川人不甘旗人权下者,逃亡地方,聚集人马抵抗旗兵,如此约有十载,迨至1660年间,川省稍定。。。。。。不幸又值云南吴三桂之乱,连年刀兵不息,自1667年至1681年,一连15载,川民各处被搂,不遭兵人之劫,即遭寇盗之害。。。。四川际此兵?之后,地广人稀。”   张献忠死于1646年,距离1681年有35年,而四川人口统计的最低点是在康熙24年即1685年,换言之,外省向四川大范围移民是那以后的事。那么,这35年间和旗兵作战的,或是遭吴三桂军蹂躏的,或被迫为其提供物资的,难道都是鬼魂吗?
  例4:文物的声音   明末清初,四川的人口落到了史无前例的空前低点,死了这么多人,总有人要来负责的。而在清朝统治者看来,对四川人口骤减负主要历史责任的当然不可能是“我大清”。与其说流传下来的关于“四川大屠杀”的文字史料在口径上大同小异,毋宁说是因为它们的口径符合统治者的要求才得以流传下来,才更接近实际的因果吧!----像《扬州十日记》那种能流传到国外保存至今的原始史料毕竟是凤毛麟角。   因此,考古发现有时可能成为文字史料的重大补充,一次考古中的重要发现可能提供几百份史料和无数口碑都不曾保留下来的真相。   “七杀碑”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有一个栽赃的著名例子:满清的“七杀碑”传说。满清说张献忠不仅杀人如麻,还在他杀人的地方立了个碑,碑上写有: 『天生万物以养人 ,人无一善以报天 ,杀、杀、杀、杀、杀、杀、杀』
  但後来,在广汉的一个公共墓地里,出土了张献忠的“圣谕碑”。碑文上却是: 『天生万物与人 ,人无一物与天 ,鬼神明明,自思自量』
  即慈悲的上天赐万物于人类,而人却没有一物可用来报答上天。所以人需要反省。根本就没有丝毫的杀气。
  满清的御用文人们,把前段留下,居然把後一句改成了七个“杀”字以宣传张献忠的“残暴”和满清的“正义”! ”(南乡子 《四川大屠杀是谁干的》)   再看另一个例子。   乾隆七年,四川省梓潼县出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就是官府发现存有民众私立张献忠塑像,而且一直有人私下祷祝,香火颇盛。考古出土的《除毁贼像碑记》与文献《梓潼县志》中收入的当时梓州知州撰写的《毁张献忠遗像》记相互印证,可以证实此事千真万确。试问,如果张献忠是那样一个百世不遇的杀人魔王,在他死后94年后,在“我大清”统治已经历经了“康雍乾”时代后,四川还有民众胆敢私下为他立像祭祀,而且该像被毁后,民众还易地重建塑像,在其后近百年时间里,还“假借神会,聚集谒之,求伊冥佑”,这不是咄咄怪事吗?!   张献忠在四川杀了很多人,这是事实,但把他描绘成一个嗜杀无度的恶魔的那些记载,却是充满了矛盾和漏洞的。   战乱年代,直接死于刀兵的人口往往只占死亡人口的一小部份,而战乱持续时间越长,间接人口损失率就越高。四川由于持续近半个世纪的战略,其间接人口损失自然很大,其人口损失因直接杀戮以外原因造成的占多数(饥饿,疾病,流亡。。。顾诚先生在《明末农民战争中》根据史料记载提出了八种原因),假定为六成,而在剩下的四成中,窃以为张献忠杀人的比例不高于他在四川的时间占四川平定所需总时间的比例。张在川建立大西政权3年,清兵在四川平定反抗用了10年,吴三桂叛乱导致的战争为15年,因此张杀人的比例是杀戮造成的人口总数的大约十分之一,也就是全部四川人口损失的百分之四。如果四川总人口损失为300万,那么张直接所杀之人为有十二万,考虑到中间有9年的安定时间,人口恢复了不少,实际应该更高一些,可能有15万。(这当终也包括战争中的死亡)   当然,张献忠在四川统治3年,杀了15万人,如果再加进非杀戮死亡人口,那么短短3年时间里四川就减少了40万以上的人口,平均每天死几千人,也够多了。但这远远不足以使张成为四川人口锐减的“主犯”。  http://www.my0832.com/104590/blog-89537.html
  “张献忠屠川”是一个历史骗局  作者:斫岩 发布时间:10-02-05 阅读:900
  所属分类:政经风云  作者:一棵白菜 文章发于:QQ空间  张献忠屠川是一个欺骗历史的说法。-     首先,教授讲授张献忠屠川的依据是《圣教入川记》和《蜀碧》。《圣教入川记》听说是随张营的基督教传教士写的日记.大家都知道,明末是西方的宗教传入中国的初期,当时,大多数中国人都信道教和佛教与儒教,而对基督教根本不了解,张献忠又是一个没读过书的农民,宗教思想只能是本士的基本宗教思想,那就是佛儒道,对于这样的异己份子留在军营,这本身就说明了张献忠的包容.另外, 《圣教入川记》以日记面目出现,如果张知道洋鬼子写这样的日记,会让他写下去?这只能说明洋鬼子后来为了讨清王朝的好,为了把谎言说得活灵活现,采用了一个更容易让世人相信的文体而已.当然, 《蜀碧》这本书出来得更晚了,是张献忠死后100多年才出来的书,也对张献忠屠川的事写的活灵活现,好像本人就在现场,对张充满了深恶痛绝.这也可以理解.因为作者的祖上是被张杀了的一个县令.-     说到这里,我得说一说满清统冶初期的文字狱,”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此诗的作者写这首诗纯粹是信手捻来.但为了这首诗,当时杀了多少人,读者可以去考证.大兴文字狱,对于统治者需要的大力培养,对于不需要的斩尽杀绝.留到后世的当然是为满清歌功颂德的书了.而《蜀碧》和&圣教入川记》是当时世面流行的书.-     明末,四川总人口三百多万,到了清初1659年,四川只有一万多人口了,这是统计数字.这几十年三百多万人不在了.统治者为了江山的稳定,只有实行移民政策,当然要给老百姓一个说法,四川这么多人去哪儿了?被张献中杀了.于是就有了这些书来有力的佐证.开始了中国历史上长达一百多年的移民潮.     按清史,张死于1646年.而清最后平定重庆是1659年,这十三年里,清军六上成都,六上重庆,谁来抵挡了满人铁蹄,清军又杀了多少川人?这里是找不到任何证据了,但扬州屠城,大家还是对清军的残暴知道一二的.-     四川当时没有多少人了,来到这里的都是湖广人,满清当时又实行的文字狱政策,哪个四川人敢出来说真话?湖广人又没看到这里的实际情况,所以清朝说怎么样就是怎么样,以讹传讹,到了今天我们听到的就只能是张献忠屠四川了.-     再说说民间传说的&七杀碑,&民间传说的是:天生万物以养人 -     人无一善以报天 ,杀、杀、杀、杀、杀、杀、杀.而1984年四川广汉出土的张献忠&圣喻碑&是这样的: 『天生万物以养人 ,人无一善以报天 ,鬼神明明,自思自量.事实的真像就不言自喻了.-     另外我来说说张献忠大西政权的实际情况,张当时说是统治了四川,但四川实际除了成都一带被大西占领之外,其余大部都被地主武装所割据,就连离成都近的遂宁,南充,资阳都是其他的武装所统治.而大西政权在四川只存在了三年之久,我们不说在他实际统治范围外的人,就是政权内的人全被杀了,也只可能占当时四川人口的五分之一还不到吧.但一个政权没有人民了,可能吗?-     四川人为什么就在短短的几十年人急剧地减少到只有几百分之一了呢?一个是战乱,另一个就是瘟疫.当初是各地武装混战,你打我,我打你,大家的力量悬殊不是很大,死不了很多人的.最后就是清军一边倒的力量优势.杀的人就不得了,特别是屠城式的杀人.清军六上成都,六上重庆,可见当时反抗之急烈,又可以想像清军镇压这残酷.最后人杀光了,战争也结束了,但还没完,瘟疫来了,这就是三百多万人最后只有一万多人的原因了-   http://group.hudong.com/hanfu/doc/sZXFndWV6VQ9bUFdh.html
  @这次不忘密码
15:31:17  平时对历史很感兴趣  楼主说的这些都没什么不对  不过,在现代文明之前,这样的杀戮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普遍的  这些都不能拿来证明近现代的一些杀戮就正常  -----------------------------  说到现代文明,  国际上,一般把1649年,英国第一次内战之后处死查理一世,作为现代史或近代史的起点。英语一般是“modern history”,中文一般把modern翻译成“现代”,有时也翻译成“近代”!  而美国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民防止粮贩地磅作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