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争夺战:为什么珠三角人口密度的城市在变大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36352|回复: 247
上校, 积分 79143, 距离下一级还需 70858 积分
“在国内,人口基本上是可以自由流动的,这也就导致人口的流入流出产生不同的效应。比如,现在,当产业向中西部迁移时,安徽、四川回流明显,而黑龙江则几无回流,也导致区域表现各异。”前述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学者表示。
当人们仍在为放开“二胎”、“延迟退休”等问题纠结不已的时候,这些已经不是决定中国人口生育率的关键因素。
一般说来,传统上经济增长高的地区,其人口增长会慢下来;而经济增长慢的地区,人口增长会比较快,如欧美日诸国莫不如此,但这一点在中国并不成立。
即使中国已进入“”,珠三角、长三角和等地区等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均GDP已逼近某些发达国家,但是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仍保持在较高速度。
因为有另一只无形之手在拨弄经济的脉搏——流动人口。在中国,大量人口的自由流动,扭转并主导了中国各地区之间人口变动的方向,进而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数据发现,来自中部地区的年轻人不仅没有“逃离北上广”,而是继续向珠三角、长三角和北京聚集。“逃离北上广其实是个伪命题,人口向东部大城市聚集的趋势不会变,这一点与日韩等国的人口变化一致。”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一位学者表示。
这种人口的自由流动,一方面使东部地区的人口增长率得以补充,进而降低其社会抚养比,拉动这些地区经济增长,熨平因老龄化等因素带来的经济下滑的风险;另一方面,对于那些人口净流出的地区,则使其陷入“人口逆差”的困境,其影响甚至波及社会经济运行的整个过程。
但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区域经济发展对人口的需求已经开始显露,或许一场全国范围内的“人口争夺战”已经开始。
人口从中部和西南地区流出
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截至2013年底,全国流动人口达2.45亿人。这意味着,全国有超过18%的人口离开本地或本省在外生活。
东北地区是人口流出最明显的区域之一。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共流出人口400余万,刨去流入的人口,东北地区人口净流出180万。相比之下,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东北地区人口净流入36万。
但东北地区并非人口流出最多的省份,安徽、四川等中部和西南省份跨省流出人口最多。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数据测算,目前跨省流动人口已占全部流动人口的38.9%。其中,人口主要从中部和西南地区流出,安徽、四川、湖南、河南、贵州和江西六省占全国跨省流出人口的71.07%。
“人口流出主要是从农业大省流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段成荣教授指出,“农业大省的就业机会少,青壮年劳动力只能出去就业”。
综合各省统计部门不完全统计,前六个人口流出大省中,安徽省2014年净流向省外半年以上人口852.9万人,比上年减少45.8万人,但仍占当年全省常住人口的14.02%。河南省外出人口数量也持续增加,2013年河南省外出人口占本省户籍人口已超过20%,其中流向省外占55.7%。贵州省2013年全省新增净外出省外人口2.5万人,比上年减少4.5万人,外出总规模达760万人。
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数据显示,2013年前六个人口流出大省的流出同比下降约5.6%。段成荣指出,近年来,国内人口流动的增速有所放缓,但并不是很明显,因为人口从中西部向东部转移的趋势未变。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生龙表示,跨省人口迁移的因素依次是迁出省人均GDP、总人口,迁入省的人均GDP、迁移存量。
虽然最近10多年来已出台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新农村建设战略等政策,但目前区域和城乡差距仍十分明显,这为人口迁移提供了根本动力。刘生龙认为,中国在未来很长时间之内,人口迁移的规模将会呈不断扩张之势。
21世纪网 08:52
+++++++++++++++++
随着阳江提出要积极融入大江门的战略以来,中山和顺德也提出要主动融入和对接大江门,届时大江门辖区的人口将突破1300万
上校, 积分 79143, 距离下一级还需 70858 积分
& && && && &&&江门人口却入不敷出,生育危机重重江门“单独二孩”1年仅生886人,怀孕、已出生人数不到申请数的20%
& &&&江门育龄夫妇不是个个都像富哥那样,富二代富三代爽到冇命,在江门,添丁不仅“添双筷子” 养育两个孩子每月最少花3000元 解读单独二孩,想说“生你”不容易。奶粉贵、看病贵、入托贵、择校贵、买房贵,添丁不仅是“添双筷子”,更考验一个家庭的经济能力。市民张世杰和妻子是“单独”夫妇,有个3岁的儿子,今年2月,他的妻子顺利生下小儿子,第二个小生命的到来为家庭增添了许多欢乐,也带来了压力。张世杰家庭收入每月1万元左右,养儿加上房贷、养车等费用,经济压力不小。张世杰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宝宝每月吃4罐奶粉,700多元;尿不湿大概200元,小孩子长得比较快,每个月都得买三四件新衣服,算上玩具什么的,即使衣服和玩具大多用老大留下的,每月总共也要花1000多元。加上3岁儿子上幼儿园、伙食、玩具等费用,养育两个小孩每月最少花费3000元,这还是没有保姆、不生病的情况,实际的花费会更多。” 第二个孩子还在婴儿期花不了多少钱,但想到未来孩子的开销问题,张世杰显得有些苦恼,“等两个孩子都上学了,教育这块肯定占大头;还有以后结婚,买房也是大花销。”张世杰说,原本计划一个孩子的费用,现在都要乘以2。
& &&&事实再一次证明,千军万马争做江门富哥,但毕竟江门只有一个富哥,不可克隆的。
上校, 积分 79143, 距离下一级还需 70858 积分
你这个的确有,但根据中山大学去年的研究,现在人口负增长的是台山和恩平! ...
富哥辖下的四邑一鹤失去人流,经济文化社会持续发展岌岌可危
四邑一鹤乡间殷实的人气大多流失,凋零衰败随见,人口蜗居的城镇辐射力减弱,甚至自身难保,无力与乡间进行有效的经济文化辐射和互动,乡间的人们对生活升级的追求基本没有瞄准本地城镇,而是国外或江门以外的城市,就算养儿18,也要考取功名,为日后举家逃离此地作铺垫。本地的生存条件日益不利,无法展现乡间人们努力价值、提升生活以及繁衍后代的空间。四邑一鹤的本土文化存续只能体现在纽约、伦敦、圣保罗。。。的某一个社区里,塌方式流失并散落在全球每个角落,加剧了四邑一鹤本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存续的艰难
头像被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上校, 积分 79143, 距离下一级还需 70858 积分
另外,江门将通过江门立法会修订人口计生法,准许江门夫妇生四个小孩,免费孕检、免费分娩、免费奶粉和营养品,至18岁前每月给予1000元多生奖励补贴,引导江门人口优生多生。
上校, 积分 79143, 距离下一级还需 70858 积分
第三,侨都江门大力吸引海外华侨优质人口回流,凡资产超过100万美元的海外华侨家庭,将免费提供滨江区住房一套
上校, 积分 79143, 距离下一级还需 70858 积分
这样,人口争夺战,江门的全球战略必胜
头像被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上校, 积分 79143, 距离下一级还需 70858 积分
第三,侨都江门大力吸引海外华侨优质人口回流,凡资产超过100万美元的海外华侨家庭,将免费提供滨江区住房 ...
第三,侨都江门大力吸引海外华侨优质人口回流,凡资产超过100万美元的海外华侨家庭,将免费提供滨江区住房一套
补:四邑一鹤至少有超过150万个旅居海外的华侨家庭将因此政策受惠,举家回迁居住于江门滨江区,再造一个江门的计划可以强势实现,两个江门腾空出世。
上校, 积分 79143, 距离下一级还需 70858 积分
江门人口战略三部曲,是江门弯道的美丽乐章,一江两pie娇姿欲滴令人垂延
少校, 积分 1594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057 积分
江门是中国侨都、侨汇特别多,经济发达,谁县被它管却穷到nong,没发达机会,没机遇。
对比高明与鹤山,就知被它管有多折堕。
中士, 积分 84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6 积分
第三,侨都江门大力吸引海外华侨优质人口回流,凡资产超过100万美元的海外华侨家庭,将免费提供滨江区住 ...
想想就好,你这样很危险的!
混的好,谁愿意出去受罪?
上尉, 积分 14514, 距离下一级还需 487 积分
  南方农村报    南方都市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一边说大城市太挤,一边还在往中心挤!为什么珠三角城市在变大?
一边说大城市太挤,一边还在往中心挤!为什么珠三角城市在变大?
人口争夺战①
人才竞争,上海也出招了。昨天下午,上海开了一个特别的“大会”——上海市人才工作大会,据说这还是历史上头一回。
当各地人口争夺战不断升温时,《广东省人口发展规划(年)》前不久公布。
这份规划意味深长:广州、深圳这两个超大城市,要推动人口向新区、郊区适度集聚。佛山、东莞被定位为特大城市,中山、惠州、珠海、江门、肇庆被定位为大城市,将适度增加人口集聚。
自己所在的城市,这回成为大城市了。有小伙伴感到惊喜。
为什么珠三角的城市都在变大?就像有人说的,“城市之大,非大楼之大,是有容乃大”。今天,我们来聊聊已经很大的城市们为什么还在变大。
广深一年新增人口几近杭州、长沙等8市之和
从“城市白领”到“小镇青年”,人们对大城市的向往远未改变。
2017年末,因受严格的人口管控影响,北京与上海常住人口出现微量下降。
但“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中,广州与深圳的常住人口总量,仍然保持较高水平的上升。
数据显示,2017年末广州常住人口1449.84万人,比上年增加了45万人。
深圳全市年末常住人口1252.83万人,净增约62万人,且净增量创下了本世纪新高。
“二线城市”中,杭州、长沙、郑州、武汉、宁波、成都等城市的人口总量也在不断增长。
其中,杭州与长沙分别新增28万人、27万人,在“二线城市”中增量靠前。
2017年全国部分城市常住人口增量(万人)
*数据来源:各地市统计局
但一二线大城市对人口的吸引力,明显分化。这突出表现在广州与深圳两座超大城市在人口吸引力的“绝对优势”上。
2017年,广深两城新增人口超百万,与杭州、长沙、郑州等8市之和几乎相当。在这一场人口争夺战里,广州、深圳暂时领先一程。
进行中的城镇化,远未停止的集聚
在广州刚刚发布的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草案中,到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000万人左右。
广州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草案中,到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000万人左右。
从去年末的1450万常住人口,到未来的2000万人,广州还将容纳更多人口。
事实上,透过《广东省人口发展规划(年)》,我们可以捕捉到这样的发展方向——人口向城市的集聚,仍然将是一个持续很久的过程。
因为放眼世界,超级大都市的人口集聚都还远未停止。
以日本东京为例。
多年来,日本全国人口总数持续下降,但东京人口仍在不断增长。据东京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日本人口为负增长,但东京人口仍保持了0.87%的正增长。并且,近十几年来,东京人口占全日本比重在不断上升。
年东京人口占日本全国比重(%)
*数据来源:东京都总务局统计部
美国纽约都会区(New York metropolitan area)同样如此。年,这个世界第一大经济中心,汇聚全美最多人口的都会区,其人口总量仍在持续上升。
年纽约都会区人口总量(人)
*数据来源:The Statistics Portal
更何况我国城镇化的空间仍然巨大。
2017年,中国大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8.5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2.35%。
而美国、英国、韩国等经济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均已超过80%。其中,2016年,日本的城镇化率已达到93.9%。
如果按现行人口计算,当全国城镇化率达到80%时,城镇人口将增加近3亿人。这3亿人将流向哪里?
城市是现代经济的载体,人口向城市聚集是必然趋势。大城市,可能仍将是人们的“上佳选择”。
2015年,在日本,百万以上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达到了64.7%,韩国、美国均超45%,而中国这一数值不到24%。
总体偏低的城镇化率,向大城市集中的人口迁移规律,给了中国大城市更大的人口集聚空间。
一边说大城市太挤,一边还在往中心挤
看看广州地铁3号线,高峰期挤得动弹不得的车厢里,多少年轻白领不是既头疼烦恼,不停想念着家乡可以抡开胳膊走路的街道,却仍然乐此不疲,选择继续留下。
广州地铁里人从众。
因为大城市有着更强大也更完备的经济体系。说简单点,这里的机会更多也更好。
2017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6万元。而四大“一线城市”中,北京与上海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超过6万元,广州、深圳分别为5.5万元、5.3万元。
并且,中国城市的单位经济产出还有相当大的提升可能。
2016年,东京每平方公里的经济产出,已超9亿美元。这样高的经济密度,反过来吸引着更多的人进入东京及其大都市圈就业和生活。
而我国的大城市,即使是被称为“创新之都”的深圳,2017年每平方公里的经济产出约为3.7亿美元,全国最高。其次为上海和北京,每平方公里产出约为3亿美元。
深圳2017年每平方公里的经济产出约为3.7亿美元。
这意味着我国大城市的经济密度仍有较强的上升空间。
未来,随着城市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大城市还将继续提供高薪的岗位,以及造富的机会。
人口聚集推进经济聚集,经济集聚反过来再刺激人口聚集,这是城市化的动态进程。若这一进程难以逆转,那么我国人口向大城市集聚的过程,仍将持续。
只是,我们现在在谈的人口,还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吗?
下期文章:人口争夺战②|到处都在抢人才,我们有什么不一样
【撰文】袁纪琦 郑佳欣中国人口大迁移:这座城市将赢21世纪城市战争?|人口|城市|深圳_新浪新闻
  导读:深圳暂时握有先手,但最终谁能笑到最后,要交给时间来检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平庸的城市是没有任何机会的。
  谁赢得更多年青人,谁将赢得这个世界。
  城市之间竞争,说到底是人口竞争。有人就有一切,没人沦为空城。
  过去10年政府引导城市人口“正态分布”被证明是失败的,本质上是逆市场化行为,人口继续向大城市集中,强者恒强“马太效应”将是下一个10年基本走向。但与10年前不一样,中国人口红利陡然下降,阶层流动更加固化,城市想吸引年青人并不是容易的事,那么城市间人口争夺战必然迅速升级。在新一轮“城市战争”中,深圳凭借其人口政策、市场活力、产业布局、城市环境……很有可能成为大陆首屈一指的城市,赢得最后的战争。
  逆流而上,深圳出台史上最友好人口政策
  在北京、上海这两大竞争对手收紧落户自断一臂之时,深圳却放宽落户限制,日起,深圳将正式实施入户新规,大幅度放宽人才落户政策。人才落户由积分制改为核准制,不设指标上限,满足条件的人才可直接申请落户。可以说这是深圳史上最友好的人口政策,也是一线城市里最理智的政策。
  短期内深圳要为这些入户人口提供部分福利,但从长期来看这些人将是城市发展最大动力。所谓人才,就是让他留在这个城市发展10年,为城市添砖加瓦了就是人才,学历也好资历也罢,都不是定义人才最佳方式。给人留下来的机会,比什么都重要,所以从人口政策上来说,未来城市竞争胜负已显,深圳为自己赢得了机会。同时深圳户籍人口存量才300多万,也为人口政策提供了很大腾挪空间,北京上海就算想放开人口限制也会遭遇强大反对,趁着深圳现在的“黄金年代”,赶紧加速人口引入!
  房价是个问题,但比京沪有更多生存空间
  有人说深圳房价这么高,年青人还怎么混,这话说得不错,现在深圳均价已过5万,年青人的确没有办法买房,甚至租都租不起,那为什么这么多年青人却仍然活跃在深圳呢?因为深圳房地产还有一个看不见的市场,那就是城市村和小产权房,深圳的城中村和小产权房规模是北京上海不能比的,虽然这些地方不现代不洋气,但价格相对低廉,给许多年青人提供立足空间。
  客观的讲,深圳房价高是有原因的,北上广深四大城市实际人口都在2000万以上,但深圳面积1900公里,不到上海1/3,北京1/8,从人口密度来讲,深圳已经是上海2倍,现在深圳房价与上海持平,从某种意义上讲还算便宜了。深圳还有一个临深地区,这些也是年青人的腹地,现在发展得也不错,如果把东莞算一起也不足4000公里,那么房价也就相当于二线广州房价了,相对于北京上海,年青人在深圳(包括东莞)居住还有很多机会。当然,城市连接是需要地铁连通的,现在深圳地铁修得如火如荼,东莞如果聪明点,赶紧搭上深圳地铁的便车,你们地铁修得真慢。
  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给新生代以机会
  深圳是中国最市场的地方,市场经济最核心的地方就是提供充分竞争,而年青人是不怕竞争的,相对于其它城市,深圳市场经济竞争最充分,这也是深圳为什么有那么多强大企业的原因,深圳特区创立36年,走出华为,腾讯,万科,招商、平安、大疆,中兴、华大基因、创维、比亚迪等一大批全球著名企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5年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深圳与2014年一样,全国NO1,可以说,这座最年青的城市证明了市场经济的力量。同时这些在市场上竞争的企业明白,他们一定需要更多优秀的年青人,也一定会想方设法去招纳更多优秀的新生代。
  产业结构比较完整,英雄可以不问出路
  北京就不用说了,国有企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上海企业体制为央企:地方国企:外企:民企比重为1:1:1:1,最具活力和最具创造力民营企业仅占上海产业结构1/4,央企和地方国企由于机制本身问题没有办法让人才飞得更高,而外资企业一直做的是中国顶端生意,与人民群众关系联系较少,对人才要求也比较怪僻。
  但深圳就不同了,基本上一个民营企业之都,产业链非常完整,什么样的人才都需要,而且人人都是CEO,个个都是创业者,90%都是民营企业或者个体企业,国企+央企+外企也只是绿叶衬红花,因为都是民营企业,他们会从各方面考虑招聘人才,并不一定要求学历高,英雄不问出路,高端人才,普通人才都可以在深圳找到自己立足之地。看似鱼龙混杂,实际上给更多年青人提供了造梦机会。
  人文环境和谐,来了就是深圳人
  易中天在《没有方言的城市》一文中写道:“全国各城市都有自己方言,惟独深圳是个例外。深圳不但现在没有方言,而且将来也不会有方言,因为深圳不属于某个地域,而属于全中国。”
  在深圳,无论你是湖南人、湖北人、四川人,还是河南人、东北人,只要会说普通话,哪怕口音南腔北调,都能在这座城市畅行无阻,丝毫不妨碍信息与心灵上的沟通。与北京相比,来深圳可以不用去担心被本地“老炮儿”瞧不起;与上海相比,也不用被上海大妈看成“乡下人”,来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因为大家都是一个种族:移民。“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并非一句空口号,它的确彰显着这座城市和谐包容、开放多元的特质。而且来深圳也不担心被欺负,你总有个七大姑八大姨在深圳。
  环境最优, 空气好得感觉对不起天安门
  爱上北京用了三年,爱上深圳只需要一天。深圳地处南方,亚热带气候兼近海,终年雨水多,空气温润,植被茂密,染尘机会少。所以,深圳的PM2.5,几乎每天都是50至80左右,加上政府重视环境,城市建设保留了很多绿化用地,在深圳中心区你一不小心还以为进了森林公园。
  对于未来年青人来讲,特别是很多的独生子女,他们的生存压力并不太大,还是很在意生存环境的,这些北京和上海甚至可以说中国绝大多数城市没办法与深圳比(深圳的关外也要加油了),北京只要一周不刮风 就会有雾霾……不说了,感觉对不起北京天安门。
  广深港城市圈,未来中国经济重心
  未来中国竞争力,取决于城市竞争力;如果经济继续向前发展,中国竞争力将取决于城市圈竞争力。所以,一座城市最终能否成为年青人才的选择,与它所在的整个城市群也会有关系。中国三大城市圈,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的综合发展水平依然具有绝对优势。
  而以现在的发展态势来看,以广深港为轴心的珠三角城市圈会成为是最强大城市圈,常住人口近8000万,既有香港这样的国际都会,又有澳门这样的风情小镇,还有广州这样的历史名城,深圳身处这些城市中心位置,自然更具吸引力。
  你死我活?谁将赢得21世纪的“城市战争”2010年时出版《城市战争》时,曾经在序言中谈到:中国现代化进程就是一场城市战争进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武汉……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长株潭、大武汉……城市都在大兴土木,狂飚突进,都想一跃成为国际化大都市,战争在这些城市和城市圈中展开。6年过去了,战争来得更加猛烈,而决定这个大棋局胜负手的,仍然是人才的流入问题。整体来看,深圳暂时握有先手,但最终谁能笑到最后,要交给时间来检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平庸的城市是没有任何机会的。
  来源:前瞻网
  转载自“中国城市中心”
责任编辑:高玉营
对于开会这事,我想体制内人人都深知个中滋味,皆有发言权。虽说有些会议繁多、冗长、无味,但会议中还是有一些好玩的细节,被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
印巴的敌意是否会随着克什米尔的乱局升温?着实令人担心。
就差直白地对外地人说:你们进京可以把钱留下,把汗水留下,但不要给这座城市添麻烦。——世上哪有只占便宜不吃亏的事?
在咱们这个社会,有企业家精神的创业者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从这个意义说,张锐的离世,是社会的损失。但让社会善待张锐的最好途径,只能是更多人努力变成更好的张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珠三角人口流出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