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弹击穿水瓶瞬间是否受浮力森林向上

当前位置:
>>>将封口的空矿泉水瓶慢慢压入水中,直到完全浸没.下列对矿泉水瓶受..
将封口的空矿泉水瓶慢慢压入水中,直到完全浸没.下列对矿泉水瓶受到的浮力分析错误的是(  )A.矿泉水瓶受到水对它的浮力B.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C.浸没后,压入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D.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黄埔区二模
在矿泉水瓶压入水中的过程中,瓶子排开了水,故瓶子受到向上的水的浮力,故A,B均正确;由于排开水的体积越来越大,故矿泉水瓶所受浮力越来越大,故C正确; 但当完全浸没后,由于排开水的体积不再改变,故瓶子所受浮力不再变化,故C不正确;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由F浮=ρ水gV排可知受到的浮力越大,故D正确.故选C.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将封口的空矿泉水瓶慢慢压入水中,直到完全浸没.下列对矿泉水瓶受..”主要考查你对&&浮力及阿基米德原理&&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浮力及阿基米德原理
浮力:(1)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 (2)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 (或气体),受力物体是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 (3)方向: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阿基米德原理:(1)原理内容: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2)公式:,式中ρ液表示液体的密度,V排是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g取9.8N/kg。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无关。跟物体本身密度大小无关。阿基米德原理的五点透析:(1)原理中所说的“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包含两种状态:一是物体的全部体积都浸入液体里,即物体浸没在液体里;二是物体的一部分体积浸入液体里,另一部分露在液面以上。(2)G排指被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F浮= G排表示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3)V排是表示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当物体全部浸没在液体里时,V排=V物;当物体只有一部分浸入液体里时,则V排&V物。(4)由可以看出,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这两个因素有关,而跟物体本身的体积、密度、形状、在液体中的深度、液体的多少等因素无关。(5)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但公式中ρ液应该为ρ气。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去分析和设计,具体采用“称量法”来进行探究,既能从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中体验浮力,同时,还能准确地测出浮力的大小。例1小明在生活中发现木块总浮在水面,铁块却沉入水底,因此他提出两个问题:问题1:浸入水中的铁块是否受到浮力? 问题2: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为此他做了进一步的猜想,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实验, (1)(b)、(c)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均小于(a)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说明浸入水中的铁块__(选填 “受到”或“不受到”)浮力; (2)做___(选填字母)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铁块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大小与深度是否有关; (3)做(d)、(e)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浮力大小与 __的关系。解析(1)物体在水中时受到水向上托的力,因此示数会变小。 (2)研究浮力与深度的关系时,应保持V排和ρ液不变,改变深度。 (3)在V排不变时,改变ρ液,发现浮力大小改变,说明浮力大小与ρ液有关。答案(1)受到(2)(c)、(d)(3)液体密度公式法求浮力:&&&& 公式法也称原理法,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表达式为:F浮=G排=ρ液gV排)。此方法适用于所有浮力的计算。例1一个重6N的实心物体,用手拿着使它刚好浸没在水中,此时物体排开的水重是10N,则该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N。 解析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F浮=G排=10N。答案10实验法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就是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结论是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实验时,用重力差法求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排开液体重力的大小,最后把浮力与排开液体的重力相比较。实验过程中注意溢水杯中的液体达到溢口,以保证物体排开的液体全部流入小桶。例1在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中,小明同学的一次操作过程如图所示。&(1)测出铁块所受到的重力G铁; (2)将水倒入溢水杯中; (3)把铁块浸入溢水杯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F; (4)测出小桶和被排开水的总重力G; (5)记录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实验结论,整理器材。分析评估小明的实验,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改正。解析:在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中,探究的结论是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到的重力,所以实验时,需要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铁块受到的浮力和它排开水的重力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因此实验过程中需要测空小桶的重力G桶,并且将溢水杯中的水加至溢水口处。答案:存在的问题:(1)没有测空小桶的重力 (2)溢水杯的水量不足改正:(1)测空小桶的重力G桶(2)将溢水杯中的水加至溢水口处浮力知识梳理:曹冲称象中的浮力知识:&& 例曹冲利用浮力知识,巧妙地测出了大象的体重。请你写出他运用的与浮力有关的知识_____、 ____,另外,他所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_____和______. && && 解析:曹冲称象的过程是首先把大象放在船上,在水面处的船舷上刻一条线,然后把大象牵上岸。再往船上放入石块,直到船下沉到船舷上的线再次与水面相平时为止,称出此时船上石头的质量即为大象的质量。两次船舷上的线与水面相平,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为了让两次船排开水的体积相同,进而让两次的浮力相同,再根据浮沉条件,漂浮时重力等于浮力可知:船重+大象重=船重+石头重,用多块石头的质量替代了不可拆分的大象的质量,这是等效替代法在浮力中的一个典型应用。&&& 答案:浮沉条件& 阿基米德原理& 等效替代法化整为零法
发现相似题
与“将封口的空矿泉水瓶慢慢压入水中,直到完全浸没.下列对矿泉水瓶受..”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8627427694825174127564522561395184相关推荐: |
你当前的位置:
第1节 浮力优秀公开课教案
地区: 四川省 - 雅安市 - 荥经县
学校:荥经县严道第二初级中学
第1节 浮力 初中物理 & & & 人教2011课标版
3.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认识浮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新课 展示教学图片
展示木筏、帆船、轮船、航空母舰、鸭子、救生圈、热气球、飞艇、潜水艇等图片——从有趣的实际问题中引入课题,引起学生的研究兴趣。
1、船为什么能在海面上航行?
2、救生圈、救生衣的作用是什么?
3、人在死海中游泳,为什么漂浮在海面上?
4、孔明灯为什么能升空?
5、木块在水面上漂浮,受到浮力吗?———连续提出几个与浮力相关问题,引起学生对生活中浮力问题的关注。
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认识浮力的存在,了解到在生活和生产中浮力的各种应用。进而引发浮力的概念的思考
学习清单 1.通过实例,我们可以知道浮力的作用可以使物体漂浮在水面上。
2.我们通过铁块在水中下沉实验,知道铁块在水中受到水对铁块向上的托力。
3.我们通过水杯底部固定细线实验,了解浮力的方向
4.通过铁块在水中下沉实验,找出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
木块在水中受到浮力
引导学生认识到物体在浮力的作用下可以漂浮在水面上
铁块在水中会沉底,铁块在水中受浮力吗?
1.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
 & 向上浮的力叫浮力。
符号: F浮&&& 单位:牛顿N
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
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2.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第二课时)
3.浮力产生的原因
学习清单:(1).通过水中橡皮膜实验了解物体在水中受到压力的作用。
(2).回顾液体压强的知识,找出物体上下表面所受的压力差是浮力形成的原因。
上、下两面所受压力关系
&& ∵p向上> p向下
&& ∴& F向上> F向下
(塑料瓶中乒乓球上浮实验)验证
板书:浮力产生的原因
F浮= F向上-F向下
4.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学习清单:(1).我们通过手压水瓶实验,猜想浮力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2).我们运用控制变量法,通过测圆柱形铁块是浮力的探究实验,找出浮力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1.探究浮力与物体浸没后的深度的关系
深度h / cm
弹簧测力计示数F / N
浮力F浮/ N
2.探究浮力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的关系
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V/ 格
弹簧测力计示数F/ N
浮力F浮/ N
3.探究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弹簧测力计示数F / N
浮力F浮/ N
板书:总结: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课堂小结:1.浮力的概念
2.浮力产生的原因。
3.浮力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1.关于浮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浮在液体表面上的物体才受到浮力
  B.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施加竖直向上浮力
  C.只要下沉的物体就不会受到浮力
  D.浮力的方向不一定都是向上的
2.绳子的下端系着一个铁块,当铁块浸没在水中后剪断绳子,铁块下沉的过程中它受
到的浮力将(&&&&&&& )
&&&&&& 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 C.保持不变&&&&&&&&&&&&&&&&&&& D.变为零
质量相同的铁球和铝球,分别挂在两个相同的弹簧测力计上,将两球同时浸没在水中。若挂铁球的示数变为F1,挂铝球的示数变为F2,则(&&&&&&&& )
&&&&&&&&& A.& F1>F2&&&&&&&&&&&&&&&&& &&&&&&&&&&B.& F1=F2&&&&&
&&&&&&&&& C.& F1<F2&&&&&&&&&&&&&&&&&&&&&&&&&&& D.& 无法比较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3.4
第1节 浮力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第1节 浮力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认识浮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新课 展示教学图片
展示木筏、帆船、轮船、航空母舰、鸭子、救生圈、热气球、飞艇、潜水艇等图片——从有趣的实际问题中引入课题,引起学生的研究兴趣。
1、船为什么能在海面上航行?
2、救生圈、救生衣的作用是什么?
3、人在死海中游泳,为什么漂浮在海面上?
4、孔明灯为什么能升空?
5、木块在水面上漂浮,受到浮力吗?———连续提出几个与浮力相关问题,引起学生对生活中浮力问题的关注。
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认识浮力的存在,了解到在生活和生产中浮力的各种应用。进而引发浮力的概念的思考
学习清单 1.通过实例,我们可以知道浮力的作用可以使物体漂浮在水面上。
2.我们通过铁块在水中下沉实验,知道铁块在水中受到水对铁块向上的托力。
3.我们通过水杯底部固定细线实验,了解浮力的方向
4.通过铁块在水中下沉实验,找出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
木块在水中受到浮力
引导学生认识到物体在浮力的作用下可以漂浮在水面上
铁块在水中会沉底,铁块在水中受浮力吗?
1.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
 & 向上浮的力叫浮力。
符号: F浮&&& 单位:牛顿N
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
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2.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第二课时)
3.浮力产生的原因
学习清单:(1).通过水中橡皮膜实验了解物体在水中受到压力的作用。
(2).回顾液体压强的知识,找出物体上下表面所受的压力差是浮力形成的原因。
上、下两面所受压力关系
&& ∵p向上> p向下
&& ∴& F向上> F向下
(塑料瓶中乒乓球上浮实验)验证
板书:浮力产生的原因
F浮= F向上-F向下
4.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学习清单:(1).我们通过手压水瓶实验,猜想浮力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2).我们运用控制变量法,通过测圆柱形铁块是浮力的探究实验,找出浮力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1.探究浮力与物体浸没后的深度的关系
深度h / cm
弹簧测力计示数F / N
浮力F浮/ N
2.探究浮力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的关系
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V/ 格
弹簧测力计示数F/ N
浮力F浮/ N
3.探究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弹簧测力计示数F / N
浮力F浮/ N
板书:总结: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课堂小结:1.浮力的概念
2.浮力产生的原因。
3.浮力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1.关于浮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浮在液体表面上的物体才受到浮力
  B.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施加竖直向上浮力
  C.只要下沉的物体就不会受到浮力
  D.浮力的方向不一定都是向上的
2.绳子的下端系着一个铁块,当铁块浸没在水中后剪断绳子,铁块下沉的过程中它受
到的浮力将(&&&&&&& )
&&&&&& 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 C.保持不变&&&&&&&&&&&&&&&&&&& D.变为零
质量相同的铁球和铝球,分别挂在两个相同的弹簧测力计上,将两球同时浸没在水中。若挂铁球的示数变为F1,挂铝球的示数变为F2,则(&&&&&&&& )
&&&&&&&&& A.& F1>F2&&&&&&&&&&&&&&&&& &&&&&&&&&&B.& F1=F2&&&&&
&&&&&&&&& C.& F1<F2&&&&&&&&&&&&&&&&&&&&&&&&&&& D.& 无法比较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3.4
Sorry 暂无符合的数据!
精品导学案
Sorry 暂无符合的数据!
中小学教师帮当前位置:
子弹击穿水瓶瞬间动态图片
图片整理: 类别: 发布时间: 网友回复(0)条
子弹击穿水瓶瞬间动态图片
点击大图可下载原始大图到电脑,下载动图基地APP扫描二维码可下载图片到手机
子弹击穿水瓶瞬间动态图片,子弹$水瓶
狙击手装子弹视频图片,狙击手,2.00M
刀劈子弹慢动作图片,子弹,刀,1.46M
女子弹钢琴高清图片,钢琴,弹琴,1.47M
子弹上膛射击动态图片,子弹,射击,手枪,1.79M
射击后子弹掉出枪膛动态图片,子弹,射击,开枪,2.74M
编辑该图片
看了本图的朋友还看了
表情图片索引子弹击穿水瓶瞬间动态图片图片尺寸:400X150px,图片大小:2064k,图片创建时间: 13:34:52,图片修改时间: 13:34:52
标签: 影视关健词:子弹 水瓶
我要补充/我要求助,网友回复(0)条:
网友补及并评论内容:
暂时没有相关的求助或者评论信息!您当前的位置: →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浮力说课稿
《浮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浮力”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密度与浮力》中第四节的内容。这节课主要包括浮力概念的建立、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探究以及阿基米德原理等三部份内容,对于这些内容的学习是以密度、力、力的平衡等知识为基础的,有较强的综合性,这对于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很有帮助。同时本节课又是一节科学探究课,主要是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去认识浮力现象,明确影响浮力大小因素,发现阿基米德原理,这样的探究过程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实验能力、观察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形成科学研究的习惯都十分有益。(二)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建立浮力概念,掌握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称重法。并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2、经历科学探究的历程,发现影响浮力大小的两个重要因素,以及认识阿基米德原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形成科学研究的习惯和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望。3、尝试用用浮力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与浮力有关的现象和问题,增加对物理学的亲近感,保持对物理和生活的兴趣。(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做好探究实验,在实验基础上认识浮力,总结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称重法,发现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知道阿基米德原理。2、难点:对下沉物体也受浮力的正确认识;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理解,尤其是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关系的过程。二、学情分析浮力问题是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知识,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有关浮力的体验,但是这些体验都没有经过科学的分析、抽象与概括,只凭粗浅的观察分析形成了一些表象的认识,甚至有些还是错误的,这就需要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和求知欲的基础上,通过系列有效的实验探究活动来正确认识和理解有关浮力知识。再则由于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较为薄弱,因此在对浮力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时还需要教师适当引导和启发。三、教法与学法本节是一节科学探究课,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给学生搭建平台,适当启发引导,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索并能与他人进行协作学习,因此在教法上采用“自主探究法”组织教学,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器材,创设实验情景,激发探究兴趣,围绕“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这个主题,引导学生采用控制量法来进行探究实验,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去发现并总结规律。四、教学设计思路1、先通过表演一个“浮力小魔术”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结合生活中浮力现象引出问题——什么是浮力?然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领悟浮力,分析归纳得出浮力概念,明确浮力方向和施力物体,以及掌握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称重法)。2、让学生自主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实践探究中去发现总结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而发现阿基米德原理;有意识地运用科学方法来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发现新知,尝试创新,发展实践能力。3、以问题为中心,通过层层深入的设疑引导学生对问题展开讨论加深理解,拓展思维。五、教具准备演示实验器材:矿泉水瓶、番茄酱包、氢气球、大烧杯、乒乓球、石块、演示弹簧测力计、水、空易拉罐、小桶、水槽、自制空气浮力演示器学生实验器材:烧杯、水、石块、木块、乒乓球、弹簧测力计、细线、同体积的金属块(铁块、铜块和铝块)、橡皮泥、鸡蛋、盐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表演一个小魔术:矿泉水瓶中装入一个番茄酱包,要想它上浮它就上浮,要想它下沉它就下沉。用此魔术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激发求知欲望,并结合生活中有关浮力的现象(例如:巨大航空母舰在海上航行、人在“死海”上幽闲地躺着、热气球升空等),提出什么是浮力?它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由此引出课题。(二)推进新课1、认识浮力先从液体入手,让学生认识浮力。(1)液体的浮力提问:放入水中的物体是否都受到浮力?如果有浮力,其方向如何?大小又是多少?施力物体是什么?(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利用桌上物品进行实验,感受浮力的存在。)实验1:学生把木块、乒乓球、石块、铜块、铁块等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通过实验观察发现:木块、乒乓球在水中上浮最后漂浮,而石块、铜块、铁块等下沉。当学生通过实验有了感性认识后,提问:哪些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上浮、漂浮的物体受到浮力学生易理解,而对于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浮力学生不确定,因此先从上浮的物体入手,教师进行演示实验让学生明确浮力的方向之后再来探究下沉的物体。演示实验:把乒乓球与石块绑在一起,放入盛水的大烧杯中,石块下沉,乒乓球上浮并把绑它的细绳拉直;再把烧杯倾斜,观察拉乒乓球的细绳的方向。&&&&&&由实验可知水中的乒乓球受到水向上的浮力,而且方向始终竖直向上,由此得出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根据实验现象提问:下沉的石块受浮力作用吗?怎样验证你的想法?学生受直观思维影响可能认为没有受浮力,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既然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如果石块有受到浮力作用,那么应该有向上托的力作用在石块上,为了让学生探究不至于盲目,教师先把石块挂在测力计下,用手向上托时发现指针示数变小,由此启发学生把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放入水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否变小(如图2所示)。实验2:将石块用线拴好挂在弹簧测力计的秤钩上,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再将石块浸没在水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无变化,并把两次的示数记录下来。当学生发现在水中称示数变小了确定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同样受到浮力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减小的力(两次弹簧测力计示数差)与浮力之间有何关系,启发学生对浸在水中的石块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力的平衡得出求浮力的一种方法:F浮=G-Fˊ(称重法)。(2)气体的浮力对于水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学生已经明确了,那么对于在空气中的物体是否也像在水中一样受到浮力呢,学生可能会存在疑问,所以此时再给学生演示气体浮力实验。演示实验3:如图3所示,将事先充足空气的空喷漆罐和未充气的气球一起挂于杠杆左端,调整右端的钩码和平衡螺母,使杠杆水平平衡(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然后将喷漆罐口的阀门压下,对气球进行充气,观察指针所对分度盘的位置,判断杠杆的平衡情况。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难得出结论: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也有竖直向上的浮力。通过以上实验的演示和探究,学生对于浮力有了正确的认识,能够给浮力下一个较准确的定义: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向上托的力,物理学中把这个力叫做浮力。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或气体,方向竖直向上。2、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提问:物体在液体中有受到向上的浮力,那么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先让学生猜想,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可能会猜:①与液体密度有关;②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③与物体密度有关;④与物体形状有关;⑤与物体在液体中所处深度有关;⑥与物体的重力有关;⑦与物体的体积有关;……由于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因而他们的猜想也会很丰富,对于那些本质相同的猜想,予以说明并整合。例如,对于“与物体体积有关”的猜想可归结为“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对于“与物体在液体中所处深度有关”的猜想,要引导学生明确是浸没后的深度,而部分浸入的深度也可以归结为“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因为物体部分浸入深度不同,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也不同。学生根据猜想分小组讨论实验方案,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在设计方案时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教师事先根据预设情况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验器材,以便学生进行探究。①&&&&&&&&&&&&&&&&&&&&探究与液体密度有关的实验:密度不同的液体(酒精、盐水)、弹簧测力计、烧杯、细线、石块,进行定量测量;或者是烧杯、水、盐、鸡蛋,进行定性分析。②&&&&&&&&&&&&&&&&&&&&探究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有关的实验:弹簧测力计、大烧杯、水、圆柱体重体;③&&&&&&&&&&&&&&&&&&&&探究与物体密度有关的实验:弹簧测力计、大烧杯、水、体积相同的铁块、铜块、铝块;④&&&&&&&&&&&&&&&&&&&&探究与物体形状有关的实验:弹簧测力计、大烧杯、水、橡皮泥;⑤&&&&&&&&&&&&&&&&&&&&探究与物体在液体中所处深度有关的实验:弹簧测力计,大烧杯、水、石块(或铁块等);⑥&&&&&&&&&&&&&&&&&&&&……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在探究完成后,要求各小组根据实验数据和现象对实验探究过程的合理性和结论的可靠性,以及实验结论与猜想与假设之间的差异,做出评估与反思,进而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此外,由于每个小组探究的内容不尽相同,这就要求各实验小组充分发挥交流与合作精神,把实验结果进行交流、共享,最后引导学生自己得出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总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密度,浸没后所处的深度,物体本身的形状等无关。&(三)随堂练习:&(另见“浮力”课堂练习)&七、课堂总结教师简要概括,主要通过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来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八、布置作业1.《顶尖课课练》中的对应练习;2.课后实验:在小桶中盛满水,用手将易拉罐漫漫按入水中,体会易拉罐所受浮力的变化,同时观察溢出水的多少。把感受和发现记录下来,并提出:“浮力大小究竟与排开水所受的重力之间有什么关系?”的猜想,下一节课进行探究。(这部分是第2课时的内容,先让学生课后通过实验发现问题并提出猜想,为下节课探究阿基米德原理做铺垫。)&九、板书设计&浮&&&力一、认识浮力1、定义: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就叫做浮力;2、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3、方向:竖直向上;4、称重法测浮力:F浮=G-F二、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①跟液体的密度有关;②跟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③与物体本身的密度、形状、所处的深度等无关。&1&
∷相关资料∷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子弹击穿人体慢镜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