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五虎将后传法正装备毁了以后抽将还能抽到吗

《朕的江山》蜀国蓝紫将组合推荐
《朕的江山》蜀国蓝紫将组合推荐
来源:九游
发布时间: 09:00:00
此前我们说到过橙将组合的牛逼之处,一个5星的诸葛亮那是秒天秒地秒空气,然而实际情况却是抽到了也很难养起来,因为橙将升星需要大量的魂。而蓝紫将的养成就显得简单很多,这里推荐新手玩家们最常见的蜀国蓝紫将,让大家少走弯路。
一、紫将组合
1.法正+严颜+马岱:获取容易,马岱、严颜是很好的闪避前排,而法正的全局大招也有不俗的伤害。
2.法正+张松+诸葛瞻:可以说是蜀国最计策紫将组合,张松、诸葛瞻两个技能都炮轰对方后排,很容易就变成控血。
3.廖化+张翼(蓝将)+关兴+张苞:最常出现的蜀国组合之一,容易取得且在防御、打人、打城的表现都很不错。
4.关平+关银屏+张星彩:强力的暴击输出,攻城利器,如果敌城空有一大波预备役,就派上他们把。
二、蓝将组合
说实话,大部分蓝将都只是过渡作用,有些蓝将看起来也比较鸡肋,但好的蓝将用到县令也不成问题。之后不用时也能搭配为副将,并不会浪费太多武魂。
1.靡竺+靡芳:靡竺的技能放得快且伤害高,升星还能增兵;靡芳本身有闪避天赋,组合更可以闪到对方牙痒痒的,他们就是蓝将里最好的前排,重要的是伤害很足。
2.马谡+马良:一样身为技能高伤害输出者,打人痛但防御低,适合作为后排,且为诸葛亮的推荐副将,有诸葛亮的可以适当投入培养。
平台:安卓/苹果
苹果版暂无下载
苹果版暂无下载
正在加载,请稍后...
(新晋势力)
首创竞技策略手游,百城无缝大地图,真实展现了三国时期的整体图景。
首创竞技策略手游,百城无缝大地图,真实展现了三国时期的整体图景。
内政+军事+计策,带来最正统的三国志玩法。
游戏中,您穿越至三国时期,扮演一方诸侯,招兵买马,发展内政、扩张势力,最终吞并天下。
权利的游戏没有剧本,是三国鼎立还是七雄争霸亦或十八路诸侯势均力敌,这里发生的一切都与你的努力息息相关。
开发者:广东六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新服国内404线
新服国内403线
新服国内402线
礼包内容:
银两*100000 招募令*2
礼包内容:
银两*100000、计策锦囊*20
礼包内容:
元宝*200 武魂*100 计策锦囊*20
礼包内容:
蜀国紫色武将包*1 招募令*2
礼包内容:
银两*100000
点击下载按钮,或通过扫描二维码直接下载!
朕的江山 1.4.4 安装包安卓安装包
请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订阅~
订阅后可及时接受活动,礼包,开测和开放下载的提醒!
扫描二维码下载九游app预约游戏
第一时间接受活动,礼包,开测和下载提醒
直接预约>>>
*手机号格式不正确
游戏开放下载时,我们将通过手机短信通知你,同时告知你礼包领取方式您当前的位置: >>>君临天下十连抽怎么抽神卡 十连抽坑吗?
君临天下十连抽怎么抽神卡 十连抽坑吗?
本文由发表于 16:05:42
扫描到手机,资讯随身看
随时随地手机浏览新闻更方便
版本: v1.3.3
大小: 5.45MB
  君临天下十连抽怎么抽神卡 十连抽坑吗?―――― fpwap.com麻吉阿里郎报道。&/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隐身挂件作用及满级属性介绍" href="http://www.fpwap.com/info-326-2-0.html" target="_blank">每日更新~~*2*2】】】 【【【】】】  君临天下熊猫玩公会群
:&&【 】&& 超凡7星武将大咖请加群资讯,全球同服,邀你一战高下。
(。・∀・)ノ゙超人气动漫经典重现,游戏王手游《决斗之城》来啦!
想和武藤游戏一起战斗嘛~想召唤神之卡称霸世界嘛~决斗之城带你体验原汁原味的游戏王世界!
也可以手机识别下方二维码,
下载游戏前还能领取我们的《决斗之城》海量礼包哦。
飞鹏网官方微信
微信号:fpwapgame
微信粉丝群:
扫码关注飞鹏网微信公众号,畅享最新手游礼包,游戏圈每日热辣资讯,以及各类微信老司机专属福利,这就加入进来吧!
汇聚好游戏,分享新礼包。熊猫玩家为玩家带来更多精品手机游戏。
君临天下游戏攻略
相关游戏推荐
Copyright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飞鹏网
专区版权所有.
抵制不良游戏 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 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 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
享受健康生活
公司:武汉游戏群科技有限公司
飞鹏公众号:fpwapgame
关注微信领取礼包法正(176—220年),字孝直,三国时期蜀汉重要谋士,去世后被追谥为翼侯。关注话题分享阅读全文2.7K17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阅读全文2K11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阅读全文6445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阅读全文6183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阅读全文31411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251当前位置: >
法正为什么可以善终?得益于他的早死
发布时间: 06:52 浏览:加载中
  就性格、智谋、能力,或者对集团的贡献类型而言,庞统和法正都很相像。
  庞统(179&214),字士元,别号凤雏,荆州襄阳 (今湖北省襄樊市)人。年轻时,庞统被荆州著名的人物评论家司马徽誉为&南州士之冠冕&,意思是南方青年学子之中的顶尖人物。水镜先生对的评价也没 有如此具体明确。诸葛亮自比、乐毅,&时人莫之许也&,说明青年时代的庞统的名气比诸葛亮大。
  庞统最初投奔,因其貌不扬,又有些傲气,不待见于孙权,便到帐下任职。周瑜死后,庞统亲自扶柩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说明周瑜待庞统不薄,也说明庞统知恩图报。
   赤壁之战前夕,庞统在鲁肃和诸葛亮的推荐下,投奔刘备。公元211年,庞统随刘备入川,与刘璋会于涪城(今四川省绵阳市),庞统建议刘备搞个鸿门宴,于 席间袭杀刘璋,趁机吞并刘璋的军队和土地。刘备不从。庞统的急功近利与刘备的辛辣老到形成鲜明的对比。公元213年,刘备自葭萌关(今四川省广元市朝天 区)进攻成都,受阻于雒城(今四川省广汉市),刘璋之子刘循率兵坚守,相持一年之久。庞统急于成功,强攻雒城,死于落凤坡。
  法正 (176&220)年轻时,与同乡孟达一起,从关中迁入蜀地,依附刘璋。后为新都县令,代理州军议校尉(军区参谋长),但不受信任,不受重用。法正与益州 别驾(州牧的行政助手)张松相友善。此二人对刘璋心怀不满,是引刘备入川、反噬刘璋的谋主。法正迎刘备入川后,一直跟随在刘备身边,张松则留在成都做内 应。
  刘备包围成都后,又是法正出面劝降刘璋,连哄带骗,连恐带吓,兵不血刃占有成都。张松的哥哥张肃,举报弟弟&里通外国&,张松被刘璋诛杀。留在家里的张松脑袋搬家,随刘备在外的法正却功成名就。这可能是种瓜得豆、种豆得瓜了。
  与诸葛亮的老成谋国、长于理民不同,庞统和法正都善于奇谋策划。所以,刘备每打下一个地方,随着地盘的扩大,都让诸葛亮留守,巩固后方,输送兵员粮饷,却带着足智多谋的庞统或法正,继续攻城略地。
  庞统长诸葛亮二岁,法正长诸葛亮五岁。他们三人在年龄上都应该是刘备(161&223)的晚辈。但由于三个人的品行秉性各异,他们各自与刘备的相处方式也就不同。其中,庞统、法正与刘备相处方式基本相同,诸葛亮与刘备的相处,跟庞统、法正比较,明显不同。
  庞统的个性,有点特立独行,同时又任性使气。庞统初见刘备时,怀里揣着鲁肃和诸葛亮的推荐信,他却偏偏不出示,也不说明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凤雏。看来,除了狂傲以外,也提示庞统自视不低于诸葛亮、鲁肃,不屑诸葛亮和鲁肃的推荐。
  结果,刘备跟孙权一样,,委任庞统为一个偏僻小县&&耒阳县的县令。庞统呢,当然不屑一顾。到任以后,不理政事,整日盘桓于醉里乾坤,蹉跎于壶中岁月,被刘备免职。还是鲁肃得知情况后去信,诸葛亮力劝,及时地纠正了刘备的做法。
   刘备于公元211年入川,公元213年自葭萌关还攻成都,占领涪城(今四川省绵阳市),&于涪大会,置酒作乐&。可能是喝高了,刘备得意忘形地对庞统 说:&今日之会,可谓乐矣。&庞统回答说:&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刘备大怒:&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庞统 只好讪讪地滚出去。
  过了一会儿刘备又觉得不妥,请庞统回到席上,庞统也就大剌剌地进来,照常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刘备问庞统,刚才谁错了呢?庞统说,你我君臣都错了。&先主大笑,宴乐如初。&
  在蜀汉集团中,敢讥讽、顶撞刘备者有几人?有名有姓的,可能只有张裕、彭k、庞统,前二者身败名裂,身首异处。而庞统死后,&先主痛惜,言则流涕&。感情这东西,有时是很微妙的,说不清楚的,讨厌你没商量,喜欢你没理由,就这么简单。
  相对于庞统的任性使气,法正则显得专横霸道;相对于庞统的豁达坦荡,法正则显得褊狭小器。
  刘备定益州后,&以(法)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蜀郡,即现在的成都地区,益州的政治、经济中心。刘备以法正为蜀郡太守,出谋划策主要依靠法正,可见刘备对法正的倚重。
   法正呢?恩怨分明到睚眦必报的地步,竟然把几个诋毁中伤自己的人擅自杀掉。有人建议诸葛亮对法正进行抵制,诸葛亮说,主公在公安的时候,内忧外困,好得 有了法正的相助,才有今日,怎么能不让法正快意恩仇呢?可见法正飞扬跋扈到何等地步。这一切,刘备肯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聪明的诸葛亮怎么会出手拂法正 的逆毛呢。
  其实,这只是事情的一方面。刘备容忍法正的横行不法,除了法正帮助刘备取得益州的功劳外,还与他们之间的感情有关。
   古往今来,人臣进谏于君主,有所谓的死谏一说。所谓的死谏,通俗说来,意思是:主子,你要听我的,你必须听我的,否则死给你看。有喝毒药的,有上吊的, 也有倒悬于城门割绳坠地的。从情感的层面看,这是一种愚蠢的进谏方法,因为你在威胁君主。你还威胁我?偏偏不干,你去死吧!
  法正是个很有灵性的人,跟那些死谏大臣的做法不一样。刘备征汉中时,发起一场攻坚战,久攻不下,听说又要亲征汉中。刘备一急之下,一怒之下,亲冒矢石,冲锋在前,谁也劝阻不了。
   此时,只见一介书生的法正驱马向前,举刀冲锋,很快冲到刘备前面,用身体替刘备挡箭。刘备不得不反过来替法正挡箭,大叫,孝直(法正字孝直),危险!法 正还是不顾死活往前冲,答道,主公,您是主将,大家都要靠您活命,您都不怕死,我这个小人物死了算什么!刘备猛醒,赶紧撤退。
  每当我 读这段史料,泪水就会在眼眶里打转。什么叫生死之交?这就是生死之交!什么叫死谏?这就是真正的死谏!令人感动,让人敬畏服从,而不是让人反感,使人拒绝 的死谏。难怪,刘备夷陵大败之后,诸葛亮仰天长叹道,如果法正在,主公肯定不会贸然东征;就是东征,也不至于败得如此之惨。
  可见,法正,只有法正,在刘备心中才有如此的分量。这种分量,不是凭空而来,是过命的交情,是刘备不可拒绝的方式方法,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做人做事的风格。
  可以说,法正是个卖主求荣者。但他把自己卖给刘备以后,却做了一回有诚信的生意。
   对于刘备而言,如果、是打不烂拆不散的兄弟,是忠厚老实、勤恳听话的表哥,那么,庞统和法正则是忠心耿耿又特立独行的妻舅;庞统是小舅子, 法正是大舅子。小舅子和大舅子是不一样的。小舅子在姐夫面前,有时吊儿郎当,嬉闹顽皮;大舅子在妹夫面前,则威严端庄甚至横行霸道。
  法正的善终,得益于他的早死。如果他长期这样任性妄为下去,就很难说了。
   法大舅子死于公元220年,刘备称汉中王的次年,享年四十五岁。死于公元222年,刘备称帝的次年、刘备死前一年,享年四十七岁(法正和马超同年 生)。正值壮年的法正和马超,如此集中地死在刘备之前,是自然死亡还是有什么意外,我一直心存疑问。只是找不到任何线索。
  公元223年刘备离开人世的时候,蜀汉集团中能打仗的,赵云垂垂老矣,只剩下;有名望的,除诸葛亮外,只剩下一个李严。
  诸葛亮的时代来了,挡都挡不住,轰也轰不走。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网)
夏商周 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抽三国演义的卡有诸葛亮吗
有我知道,在那个抽的大卡上,找一个新的大卡,然后在那个大卡上数第2行,第5个。
09-11-06 &匿名提问
诸葛亮(181.4.14~234.8.28),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汉族,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蜀汉丞相。谥曰忠武侯。  个人资料  体态:身长八尺(约1.83米),容貌甚伟,时人异焉(出自陈寿《上诸葛亮集表》,见《三国志·诸葛亮传》后附内容)  官职:丞相 领司隶校尉 益州牧 录尚书事 假节  爵位:武乡侯  祖上:诸葛丰(汉朝司隶校尉)  父亲:诸葛珪(东汉末年泰山郡丞)
 母亲:章氏  叔父:诸葛玄  配偶:黄月英  兄弟:诸葛瑾(兄) 诸葛均(弟)
 子女:诸葛瞻(亲子) 诸葛乔(养子,实乃长兄诸葛瑾之子)
 孙子;诸葛尚(瞻长子) 诸葛京(瞻次子) 诸葛攀(乔子,后因诸葛恪获罪,满门抄斩,故重归诸葛瑾门下)  重孙:诸葛显(攀子)
 躬耕南阳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弟弟在南阳隆中务农。亮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当时的人对他都不以为然,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孟建、石韬相信他的才干。人称“卧龙”。他与当时的荆州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有结交。黄承彦曾对诸葛亮说:“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听到 要选妻, 家中有一丑女,头发黄、皮肤黑,但才华可与 相配。)”诸葛亮应许这头亲事,立即迎娶她。当时的人都以此作笑话取乐,乡里甚至作了句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隆中对  当时,刘备依附于刘表,屯兵新野。后来在一次拜访司马徽时听过他说:“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三顾茅庐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那些儒生都是见识浅陋的人,岂会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能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才是俊杰。此时只有伏龙(诸葛亮)、凤雏(庞统)。)”后又受徐庶推荐,想徐庶带他来引见,但徐庶却说:“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这人可以去见,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将军宜屈尊以相访。)”  刘备便亲自前往拜访,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一说三次都见到了),刘备便叫其他人避开,对诸葛亮提问道:“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现今汉室衰败,奸臣假借皇命做事,皇上失去大权。 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与能力,想以大义重振天下,但智慧、谋略短小、不够,所以时常失败,直至今日。不过 志向仍未平抑, 有没有计谋可以帮助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 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诸葛亮遂向他陈说了三分天下之计,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孙权可作援的形势;又详述了荆、益二州的君主懦弱,只有拥有此二州才可争胜,即说明了此夺取二州的必要性及可能性;更向刘备讲述了攻打中原的战略。这篇论说以后便被称为隆中对(隆中一地仍有争议,一说草庐对),而刘备听后更加大赞,于是诸葛亮开始仕于刘备)。刘备常常和他议论,关系也日渐亲密。关羽、张飞等都大感不悦,刘备向他们解释道:“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 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般,希望 不要再说了。)”关羽、张飞等便不再抱怨。  过江作说  当时,因刘琦后母影响,刘表对刘琦渐渐不悦。刘琦数次向诸葛亮请教自安之术,但诸葛亮每每推辞,刘琦便在一次饮宴时用上屋抽梯的办法令诸葛亮说出解决办法,诸葛亮便反问刘琦:“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 不见到春秋时期申生在内而有危险,但重耳在外却可得安吗?)”刘琦明白他的意思,正好黄祖被孙军杀害,刘琦便上荐为江夏太守。  208年8月,刘表病逝,其二子刘琮继位,听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刘备在樊城知道后,率军队和百姓南逃,曹军在当阳长坂追上刘军,徐庶之母被曹操军队捉住,徐庶只好投降曹操。刘备到达夏口,而孙权之前又派鲁肃到来观察情况,并向刘备建议向孙权求救,诸葛亮便自荐到柴桑作说,诸葛亮便和鲁肃结为朋友。到达柴桑后,诸葛亮面见孙权,先用二分法给孙权两个选择“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果能以吴、越的大民众与中原之国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断交。)”;另一个选择则是激将法,“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如果认为不能抵挡,为何不停止军事行动,向北方称臣呢!“北面”在这里有双重含义:其一是曹操当时在北方;其二是君臣见面时,臣子通常面向北方。)”  孙权却反问诸葛亮,刘备又何解不投降。诸葛亮便提高刘备身价,说刘备有气节,绝不投降,以向孙权显示刘备的决心。孙权大怒,誓言不会向曹操投降,但却有所担心,刘备还有多少兵力战斗。诸葛亮最后才分析两军的情况,先说出自军散兵归还和关羽水军有万人,加上刘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万人;再说出曹军远来疲弊,追刘备时,又用轻骑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而且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百姓又是被逼服从曹操,不是心服;最后肯定地说曹操必定可打败。孙权十分高兴,后又受到鲁肃、周瑜的游说,决定联刘抗曹。派周瑜、程普、鲁肃等率三万水军,与曹操开战。诸葛亮便随军回到刘备处。11月,曹操在赤壁大败,回师北还。  足食足兵  赤壁之战后,于12月刘备平定荆南四郡,任免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住于临烝,督令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负责调整赋税,充实军资。211年,益州牧刘璋派法正请刘备助攻张鲁。诸葛亮便与关羽、张飞等镇守荆州。至下年12月,刘备与刘璋决裂,还攻成都。诸葛亮便与张飞、赵云等入蜀助阵,留关羽负责荆州防务,分兵平定各郡县,与刘备一起围成都。至214年,刘璋投降,刘备入主益州。  诸葛亮受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并受任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每每刘备出兵征伐,诸葛亮便负责镇守成都,为刘备足食足兵,如汉中之战就替刘备提供资援。220年,曹丕篡汉自立。221年,群臣听到汉献帝被害的消息,劝已成为汉中王的刘备登基为帝,刘备不答应,诸葛亮用耿纯游说刘秀登基的故事劝刘备。于是刘备才答应,任诸葛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同年张飞逝世,诸葛亮领司隶校尉一职。  托孤  白帝托孤222年8月,刘备在东征夺回荆州的途中被打败,撤退至永安,诸葛亮大叹可惜法正逝去,否则必能阻止刘备东征之举。至223年2月,刘备病重,召诸葛亮到永安,与李严一起托付后事,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够安顿国家,终可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刘禅)可以辅助,便辅助他;如果他没有才干, 可以自行取度。)”诸葛亮涕泣的说:“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臣必定竭尽股肱的力量,报效忠贞的节气,直到死为止!)”刘备又要刘禅和其他儿子事诸葛亮为父。  延至4月,刘备逝世,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设官府办公。不久,再领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务,刘禅都依赖于诸葛亮,由诸葛亮决定。本来南中地区因刘备大败而乘机叛乱,诸葛亮因国家刚逝去君主,先不发兵,而派邓芝及陈震赴东吴修好。  南征  直至225年年春天,诸葛亮率军南征,临行前刘禅赐诸葛亮金鈇钺一具,曲盖一个,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六十人。后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成语:不毛为今天缅甸北境八莫)讨伐雍闿、孟获,诸葛亮采取参军马谡的建议,以攻心为主,先打败雍闿军,再七擒七纵孟获,至秋天平定所有乱事(详见诸葛亮南征)。蜀汉在南中安定并获得一定兵源补充后,经过长期积累,有了北伐的基础。  北伐  七出祁山  诸葛亮 1、建兴六年(228)春,诸葛亮事先扬声走斜谷道取郿,让赵云邓芝设疑兵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军攻祁山(甘肃西和县西北)。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张郃出拒,大破马谡于街亭。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返回汉中。这是第一次出祁山。
 2、同年(228)冬,诸葛亮出散关(陕西宝鸡市西南)围陈仓(宝鸡市东),粮尽而退还汉中。魏将王双来追,被斩。
 3、建兴七年(229)春,诸葛亮遣陈式攻武都(甘肃省成县周边)、阴平(甘肃省文县周边)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至建威(甘肃省西和县西),郭淮退。遂得二郡。
 4、建兴八年(230)秋,魏军三路进攻汉中,司马懿走西城(陕西省安康县西北),张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诸葛亮驻军于城固(陕西省城固县东)、赤坂(陕西省洋县东二十里)。时大雨三十余地,魏军撤退。
 5、同年(230),诸葛亮使魏延、吴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后将军费曜(瑶)、雍州刺史郭淮于阳溪(南安郡内,当在甘肃省武山西南一带)。
 6、建兴九年二月,诸葛亮率大军攻祁山,始以木牛运。时曹真病重,司马懿都督关中诸将出拒。诸葛亮割麦于上邽(甘肃省天水县)。司马懿追亮至卤城(天水市与甘谷之间),掘营自守,有“畏蜀如畏虎”之讥。五月,司马懿与诸葛亮交兵,魏延等将斩获敌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六月,李严因运粮不济呼亮还。张郃追亮退兵至木门,中箭身亡。此为二出祁山。
 7、建兴十二年(234)二月,诸葛亮率大军出斜谷道,据武功五丈原(陕西省岐山南),屯田于渭滨。司马懿据守不出。八月,诸葛亮卒于五丈原。杨仪等率军还,有“死诸葛走生仲达”事。
 这七次用兵,出祁山只有两次。第四次用兵是防守,蜀魏并未交战。[编辑本段]【诸葛亮年表】  公元 年龄 生平及事迹    光和4年 181年 1岁 公元一八一年农历四月十四日诸葛亮诞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
 中平6年 189年 9岁 诸葛亮生母章氏去世。
 初平3年 192年 12岁 诸葛亮父亲诸葛珪去世。
 兴平元年 194年 14岁 诸葛亮与弟诸葛均及妹妹由叔父诸葛玄收养,其兄诸葛瑾同继母赴江东。
 兴平2年 195年 15岁 诸葛亮叔父诸葛玄任豫章太守,他及弟妹随叔父赴豫章(现南昌)。
 建安2年 197年 17岁 诸葛玄病故。诸葛亮和弟妹移居南阳。
 建安4年 199年 19岁 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水镜先生司马徽。
 建安12年 207年 27岁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对刘备陈说“隆中对”。随即出山辅助刘备。
 建安13年 208年 28岁 诸葛亮出使东吴,说服吴主孙权抗曹。
 建安14年 209年 29岁 诸葛亮任军师中郎将。
 建安16年 211年 31岁 诸葛亮与关羽、张飞、赵云镇守荆州。
 建安19年 214年 34岁 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与张飞、赵云分兵与刘备会师。刘备攻占成都,诸葛亮任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建安20年 215年 35岁 诸葛亮整顿巴蜀内政。
 建安23年 218年 38岁 诸葛亮留守巴蜀,供应在汉中作战的刘备。
 蜀章武元年 221年 41岁 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或蜀。诸葛亮任丞相。
 蜀建兴元年 223年 43岁 刘备兵败白帝城,永安托孤于诸葛亮。刘备死,刘禅即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蜀建兴2年 224年 44岁 诸葛亮调整巴蜀内政。  蜀建兴3年 225 年 45岁 诸葛亮率军南征,平定南蛮。
 蜀建兴5年 227年 47岁 诸葛亮上《出师表》,屯兵汉中,即日北伐。
 蜀建兴6年 228年 48岁 北伐失街亭,诸葛亮斩马谡,自贬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蜀建兴7年 229年 49岁 诸葛亮再次北伐,夺取武都、阴平,恢复丞相职位。
 蜀建兴8年 230年 50岁 诸葛亮再次北伐。
 蜀建兴9年 231年 51岁 诸葛亮北伐攻祁山,大败魏军,在木门伏杀魏名将张郃。
 蜀建兴11年 233年 53岁 诸葛亮在斜谷修造邸阁,屯集粮食。
 蜀建兴12年 234年 54岁 诸葛亮于再次北伐,因积劳成疾病故五丈原。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演义和史实有很大的差距,其实诸葛亮在治国上确有本领,但在军事上却并无建树,应该说非常平庸。我个人的看法有以下几点:1、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其结果是诸葛亮死后费祎、董允、姜维等人只能独当一面,而不能统驭全局,致使政令、军令不能统一。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写道:宫中府中,具为一体……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这样的管法,即使刘禅有雄才大略,也无展示之处。诸葛亮在世的时候蜀中大小事情全凭“相父”决断,刘禅根本就未亲政,使得诸葛亮死后后主对军国大事一无所知,更无法作出决断。2、不能知人善任。其结果是诸葛亮死后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政治、军事上没有可当大任之人,加之后主昏庸、黄皓弄权,使蜀国迅速衰败。3、隆中对的战略错误。在隆中对中诸葛亮制定了占据荆州、夺取巴蜀占据汉中以为更本,然后以图中原的战略构想。造成原本弱小的蜀国不能集中优势兵力于一点,只是兵力分散,处处薄弱。况荆州乃四战之地,易攻难守,即使荆州不丢,问鼎中原也无可能。4、治国有方、驭军无能。诸葛亮在治国方面可谓出类拔萃,在短时间内使蜀国改变了刘璋时期的暗弱政治,使百姓富足。但在军事方面虽六出祁山皆无功而返,且首出祁山在一片大好形势的情况下,因街亭之败造成全线崩溃。首出祁山是三国鼎立后的首次北伐,其意义非同一般。当时,关中震动、陇西三郡望风归降,魏国遣大将张合来抵御蜀军。诸葛亮深知此次北伐的重要性,也知道张合乃魏之名将,更知道街亭对蜀军的重要是生死攸关的,当时诸葛亮应亲驾街亭,这样断无街亭之失。如是,潼关以西归蜀国多时矣,三国历史就有可能改写。诸葛亮虽深知依蜀国的国力无法和魏国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应该以奇兵胜之,但在以后的五次北伐中,仍然以法进兵。而魏国统帅深知蜀军的弱点,坚守不战,致使蜀军虽六出祁山皆无功而返。可见,诸葛亮的军事指挥才能和魏国同帅司马懿相差甚远。三国演义当中为美化诸葛亮,把他描写成一个“失败的英雄”。5、穷兵黩武。蜀国人口不过94万多,刘禅投降时有兵11万多人,是三个国家中比例最高的一个。而当时魏国人口500多万,吴国人口240多万。在蜀国存在的42年间,大的战争就又征南、征吴、六出祁山、九伐中原等。连年征战使得蜀国国力凋敝、人口减少,大量的精壮劳力从军破坏了蜀国的经济。6、刚愎自用。在首伐中原时,魏国派夏侯懋率军抵抗,魏延上账献策曰:“夏侯懋乃膏粱子弟,懦弱无谋。延愿得精兵五千,取路出褒中,,寻秦岭以东,当子午谷而投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夏侯懋若闻某骤至,必弃城望横门邸阁而走。某却从东方而来,丞相可大驱士马,自斜谷而进,如此行之,则咸阳以西,一举可定也。”诸葛亮却以“此非万全之策”为由,拒绝考虑。我曾研究过当时的三国形势图,此计谋确属出奇兵之计,后来确实证明夏侯懋无谋,若按此计,三国的形势将会发生大的变化。首次北伐失败后,其后的五次北伐已再无此可能,因为魏国的统帅已换成深通军事、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个人看法,供参考!!
三国中的诸葛亮是神话了的人。不过他本身也是一个伟大的人。
你自己回到过去看看 了解一下回来告诉咱们
绝对的!在三国里夸大了诸葛的功绩,甚至神化了诸葛。最离谱的就是借东风,大家想想,在我们心目中诸葛是个什么形象?而披头散发、一个巫师的德行!
不同意二楼第二点,要不是诸葛亮知人善任,蜀国很难在他死后又撑了十多年
我也觉得诸葛亮说不上是千古之相。先说取蜀后的问题取蜀之功在法正而不在诸葛,所以刘备当时也较重用法正。法正取蜀后被封以「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史载当时其「外统都畿,内为谋主」,可谓当时刘备集团内的第一大红人。从当时几件事情来看,可以看出当时法正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已经超过诸葛亮。第一,处理刘璋旧部的人事问题,如许靖的任免与否,就是由法正建言而非由诸葛亮就可以看出一点征兆;第二,刘备的家务事方面也是由法正去处理的,刘备的纳吴壹妹为后一事就是采法正的意见,由此可以看出法正在刘备心中的地位;第 三,在处理北伐汉中的问题上,由于汉中跟蜀地的关系是彼此休戚与共的,这点相信是所有刘备集团的成员都可以充分认识到的,而当时诸葛亮领军师将军职,所以 法正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忽略诸葛亮的存在而自行拟定北伐汉中的策略,但无论诸葛亮参与多少,最后向刘备提出建议的就是法正,不但证明了法正「内为谋主」的地 位,也说明了法正当时的发言权威都不是诸葛亮所能比拟的。第四,法正在蜀地「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可谓大大的扰乱 了蜀地的法制,于是有人跟诸葛亮投诉法正的行为,这人或许是诸葛亮的亲信,也看出了诸葛亮的不满,才敢如此露骨地批评法正「法正于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 公,抑其威福」,而一向标榜法治的诸葛亮却以「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来回答,可以很清楚看出诸葛亮的无奈,正是由于法正之于诸葛亮更见宠于刘 备,所以尽管诸葛亮有心,却无力去处理法正的「乱法」,也因此诸葛亮只能劝诱部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一付「时机未到,不宜妄动」 的态度。诸葛亮这时期的地位上虽然不如法正,不过诸葛亮并没有因而气馁,而在其它的地方跟法正较劲,不过诸葛一生惟谨慎,行军治政如此, 在斗争上也是如此。既然在「法」上面不能够扳倒法正,诸葛亮就从别的地方着手,以图分掉法正的权力。建安二十一年,刘备采法正之言,进军汉中与曹操进行对 抗,并让诸葛亮「镇守成都,足食足兵」,担当后援,不过这时却发生了一出诸葛亮夺权的戏码。事情是这样的,当时刘备与曹操对抗于汉中,可能是兵力 不足或是发生史未载明的原因,于是刘备要求诸葛亮「急书发兵」。时诸葛亮坐镇成都,任务便是对前方进行补给,即缺粮补粮,缺兵补兵,因此当刘备要求补给的 时候,诸葛亮理当第一时间进行。不过诸葛亮却没有这样做,反而是慢条斯理地问于杨洪,谈论汉中是否该争取,等到杨洪说Yes后,才又表杨洪为蜀郡太守后, 方对汉中进行补给。从这段史实中,很明显地透露出了诸葛亮企图与法正争取蜀郡太守的用心,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虽然争取汉中是法正建议的,一旦刘备同意后,这就是国策了,何以刘备要求诸葛亮发兵,诸葛亮不照办反而要先问于杨洪,诸葛亮之心实在可议;第二,诸葛亮上书刘备,要求以杨洪替代法正为蜀郡太守而后发兵,这文书一来一往需花费多少时间,而且当时刘备在汉中已是十万火急,诸葛亮此言实带有「你不任杨洪为蜀郡太守,我就不发兵」的味道,逼迫刘备不得不改杨洪为蜀郡太守,这跟韩信的「逼宫称齐王」实有异曲同工之妙;第 三,若说因蜀郡太守法正随军出征,诸葛亮要对前方进行补给的话,需要蜀郡太守配合,才上书以杨洪代之的话,那诸葛亮何以在刘备决定带法正出征时,不提出要 他人代任蜀郡太守,出征后也不提,偏偏在刘备「急书发兵」的时候才提出呢?基本上诸葛亮的任务就是「镇守成都,足食足兵」,结果借前方危急之时,要求撤换 法正之蜀郡太守一职,实在令人怀疑诸葛亮的用心。不过法正也不是好欺负的,刘备更因此事看穿了诸葛亮的用心,所以在汉中之役结束后,杨洪 就从蜀郡太守的宝座上被踢下来,迁为「益州治中从事」,并且在论功行赏时,大大的封赏法正。时刘备称汉中王,便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而诸葛亮仍 维持军师将军的位阶,可以看出两者明显亲疏有别。为什么这么说呢?基本上法正因军功而升,而诸葛亮无军功自当未升,单单以升迁与否来谈两者的亲疏似乎是不 公允的,不过重点在于「尚书令」一职,法正得获此职才是两者之别。在军事上诸葛亮也不见得特别强。汉晋春秋曰:或劝亮更发兵者,亮曰:「大军在祁山、 箕谷,皆多于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 兵少也,在一人耳。今欲减兵省将,明罚思过,校变通 之道于将来;若不能然者,虽兵多何益!....。」而曹真的军事才能相较于诸葛亮绝不逊色,甚至略胜一筹,街亭之失仍至于第一次北伐的失败大部份责任都要诸葛亮负责啊.马 谡被斩原因是违亮节度,依阻南山,不下据城,但仔细推敲下问题实在多多,首先既然诸葛亮违众拔谡,统大众于前,就不可能要求马谡将前线的状况随时预先回 报,何况祈山街亭距离实在不短,一来一往作战良机早失了,若说诸葛亮对马谡所面临的种种事宜都预先得知先行布置那未免也太神了吧。而当张 合率领五万大军至街亭时,诸葛亮没有集中优势军力援助驻守街亭仅三万大军的马谡,且蜀军的素质远比不过魏军的精锐,就算换成魏延,吴懿来驻守还是会被击败 最多即是伤亡不会那么惨重,且蜀军街亭,箕谷,列柳城三路的兵力都被魏军击退,郭淮,曹真所率领的魏军如魏氏春秋所言的还比赵云,高翔少,为何单单将马谡 戮以谢众呢?欲加之罪何患无词呢?马谡布阵基本上是合情合理的,诸葛亮欲为此次败仗找出一个替死鬼平息宿将吴懿,魏延的不满,就算蒋琬说情也定斩不饶,也 难怪马谡会逃亡了.马谡最大的责任便是对水源的保护不够,但是其为初征即担如此重任,一败世人便将其等同于赵括式人物,将诸葛亮北伐失败的责任全推到他身上实在真是无辜啊.至 于曹真不但没有中诸葛亮的调虎离山之计,判断十分正确,算准诸葛亮的战略意图是在陇右而非长安,决胜的关键是在街亭,故魏明帝亲赴长安,并指派张合率领五 万大军赶赴街亭,在战胜后,曹真亲率大军平定拢右三郡的叛乱,回程时又准确预测出诸葛亮下次北伐的路径,指派郝招驻守修建陈仓,在诸葛第二次北伐时成功以 千余精兵挡住诸葛数万的大军.但曹真的军事评价不但远不如诸葛亮,甚至连司马懿都比不上,又是一个三国演义可怜的受害者.至于第 三次北伐花了那么多人力物力只占据曹操在汉中攻防战结束视同弃守内迁的两郡,不过这是诸葛亮北伐中少数的功业之一,有人就说这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典范,我 不禁为陈庆之感到悲哀,在无后援的情况下,以数千精兵百战百胜以少对收复洛阳,撤退时又成功击退北魏追击的大军,如此勇将未得相对评价,诸葛亮攻占魏国视 为鸡助的两郡确被大捧特捧,真是...第四次北伐若依郭冲五事则魏军高达三十万,蜀军只有八万,不过这种说法斐松文相当怀疑,个人也相当 质疑这种说法曹爽动员大军攻打汉中时也不过十数万,司马懿被动的防守能动员到十万就算是极限了,魏晋春秋说诸葛亮遣魏延、高翔、吴班大破进击的魏军,获甲 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晋书武帝记则说司马懿攻拔其围,亮宵遁,追击破之,俘斩万计。三国志语焉不详,蜀军粮尽而退,基本上双方兵力相去 不远,不过可以肯确定即是诸葛亮在撤退时埋伏以连弩射伤张合,张合因而伤重而亡,并首次使用木牛运粮.李严与魏延仔细看 诸葛亮弹劾李严的奏表原文,表中数落李严人格品行的地方不少,但真正提到李严所犯何种罪行却甚难找到...表中最多只有一句「不意平心颠倒乃尔」是比较清 楚的,不过关于李严的罪行仍是模糊以对,像这种模糊无比的奏章让鄙人想到秦桧以「莫须有」之罪加于岳飞身上一样,都是不清不楚,但却都入人于罪!真 要说起来,李严犯的罪「可能」只有两条(注意「可能」这两个字),一条是运粮不力,一条则是假传圣旨跟欺君。至于污蔑大臣(恕我知识不足,不知李严污蔑了 哪位大臣 ),擅杀下属(岑述有死吗?不知这么说的人依据为何?)谎报军情(又是一条莫须有的罪名)?使北伐功亏一篑等罪,实不知如何扣到李严身上。先 说运粮不继这条罪,李严究竟该负多大的责任呢?这次事件是发生在蜀汉的第四次北伐,在前三次的北伐就已有一次是因为粮运不继而撤退的纪录,那次不继似乎没 有谁因此而被流放呢。既无前例,何以此次运粮不继就以此流放李严呢?况且这次的运粮事务共有数人参与其内的:孔明、李严、岑述都是有责任的,结果运粮不继 却只有李严一人被怪责,岂不奇怪?事实上,当时李严的职务是「催督运事」,其职务比较像刘备北伐汉中时诸葛亮在成都的「足食足兵」一样,是负责筹 措与监督而不是负责运送,因为运送兵粮的另有其人,就是版友指称被李严所杀的岑述(?)负责的;再从「秋夏之际,值天霖雨,运粮不继」来看,可以察觉李严 在后方筹措兵粮是已筹措完毕,出问题的地方系天气不良,所以运粮运速度不够快才因而耽误不继的,既然问题是出在运送这个层面上,不知跟李严扯的上何种关 系?所以运粮不继一罪怎么说都不该由李严全权负责的。只是参与运粮事务的三个要角中,诸葛亮不可能流放自己,而岑述又是诸葛亮的心腹,找来找去就只有李严可以惩罚,李严不背黑锅该由谁背呢?有点像曹操借粮官的头来平息众怒一样,只要有任何过错发生,上位者都一定要找个替死鬼出来受罚,这是古今皆然的,贤如诸葛亮也不能免。再 来说假传圣旨跟欺君这条罪。其实讨论这罪之前,不知有没有人想过,若李严真犯了这条罪,即使李严身为托孤大臣,诸葛亮只判李严个流徙之邢只怕有太过轻判的 嫌疑,这种做法似乎跟诸葛亮所强调的「法治」有所悖离...至于诸葛亮究竟为何原因轻判李严,其实里面真有很大的讨论空间,我想那已经脱离李严一案的范围 了,有兴趣的话,另辟章节为是。话说回来,到底李严有没有假传圣旨跟欺君呢?从诸葛亮前后所上的两篇奏章之内容并未提及来看,这条罪只怕也是不存在的。从 《李严传》所载的「喻指,呼亮来还」这句话来看,李严似乎有假传圣旨,不过从仔细想想又似乎不是如此,因为我想不出李严这样做的理由。先前已经说过,运粮 不继的责任并不在李严身上,所以李严没有必要假传圣旨来规避己身的责任,既然没有假传圣旨的必要,李严又何必耍这一手?这样岂不是没事找事且拿石头砸自己 的脚乎?就逻辑上而言实在是说不过去的,况且李严素有「能名」,又怎会做出这么明显的事等着别人来捅他乎?其次是后主的权力施行问题,后主的一句「政由葛 氏,祭则寡人」就很清楚地表示,诸葛亮的北伐是可以全权自行做主的,而后主是不干涉的,况且后主还被限定无论任何事都得先「悉以咨之」丞相府留在后主附近 「备咨」(难听点叫监视)的人,这次的「喻指」若未经过「悉以咨之」就竞行「呼亮来还」的话,诸葛亮又岂能不知?所以细察之下可以发现,李严其实是没有假 传圣旨的,所以诸葛亮弹李严文中才没有述及此事。最后说说李严欺君的罪。着眼李严欺君一罪者,多半着眼于李严表后主曰「军伪退,欲以诱贼与战」一事上,不过这件事真的是欺君吗?引两段史料来看好了:《后主传》夏六月,亮粮尽过军,合追至青封,与亮交战,被箭死。《诸葛亮传》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合交战,射杀合。 从上述的史料来看,北伐最后的情形这跟李严表后主的说法是相吻合的,因为北伐的军队不但「伪退」,连「诱贼与战」也施行的相当成功,还以此射杀张合,成为此次北伐最大的功绩...所以个人实不知李严之欺君究竟欺在何处。不过李严仍是认罪了,虽然这个罪仔细推敲起来实在是问题多多...只是在封建时代里,有罪没罪并不重要,因为有权的才能说话,没权的就只能任当权者予杀予求之余还得跪地谢恩...细想起来,李严一案不过是诸葛亮斗争纪录中的另一枚徽章罢了。第五次北伐目标在五丈原,基本战略如同前几次北伐目标都在于切断陇右,凉州与长安的连系进而占据之,司马懿了解其意图故亲自过渭水筑起堡垒对峙,双方打起持久战,此次北伐首次使用流马,并采取军屯方式,孙权于合淝战线失利,全面退守,不久,葛亮积劳成疾,病亡.诸 葛亮发明的连弩在马钧的改进后效率提高五倍,木牛流马等运输工具并不具效率-不然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便不会粮尽而退,第五次北伐不会采用军屯方式了,其八阵 图于社佑之通典认为源起黄帝之世,而姜太公所著六韬即有名为玄黑戈阵势己有八阵的大概了,而孙武兵法中九地篇中所谓曲直之阵与八阵相似,一九七二年于山东 出土的孙膑兵法即有专门的八阵篇,三国志武帝记裴志引:汉承秦制,皇帝每年十月都要到长水南门,会五营士为八阵进退,可知八阵图非诸葛亮首创,诸葛亮是是 众多传承改进者之一啊.但其发明均被神圣化现代化,花了那么多心力去了解研究当时功效即相当有限之木牛流马,负予种种现代文明的意涵,除了追星之外在下想不出其它理由来解释,而李靖所学的八阵图又比拟成承继于诸葛亮,这未免也太可笑了吧.至于魏延:先 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 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 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 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 咸壮其言。先主践尊号,进拜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封 都亭侯。五年,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领丞 相司马、凉州刺史,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 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延大破淮等,迁为前 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 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 尽。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十二年,亮出北谷口,延为前锋。-三国志魏延传 当 费祯主政时,防守重心由汉中退至涪,王平仍统领部众高达三万,魏延当汉中太守统领兵数必然超过这个数目,为何到最后落得辄欲请兵万人都不可得呢?沦为空头 凉州太守了,诸葛亮宁可相信马谡让其独担重任,魏延则是处处受节制,不受重视,心里的不爽可想而知了,最后在没反心下确被诬之以反,一代名将下场如此真是 可悲可叹啊.为了突显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刘禅变成了昏君,诸葛亮在刘备时代处处受限,到了刘禅时代双方可说是如鱼得水啊.而刘禅可是一路 走着诸葛亮的路线,从诸葛亮,蒋琬,费祯,董允,甚至在黄皓横行时当权的还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憺啊,大约同时吴国也有吕壹操弄威柄,但潘浚,陆逊..等人 冒死进谏,年老的孙权因而实时醒悟,而诸葛亮主政下节气道德第一才能次之的蜀国大小官员确畏畏缩缩那是为何呢?诸葛憺在邓艾阴渡阴平时率军抵御不听黄崇多 次建言占据要地以险拒之,最终大败而归,掌握大权享尽富贵临死之前归责于黄皓真是有够不要脸。 记得以前有人说过:诸葛亮会用人,但只会用听话的人;不听话的人,就算你有天大的本事,也可以闲着无事。用人这方面还是刘备较好。
当然不适了,《三国志》上对诸葛亮的才能并没有过分的描述,他的许多智慧多数都是演义的结果。《三国演义》的前言部分说“状诸葛之能近乎为妖”是很贴切的说法。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杀法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