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去莫斯塔尔玩,请问有冬天去什么地方好玩好玩的地方

据央视旧事报道,正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的第六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现场,中国波黑两国外长在两国总理的见证下,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波黑部长会议互免持普通护照者签证协议》。协议失效后,波黑将成为第二个对中国实行全面免签的欧洲国家!说到波黑,你可能还有些陌生,波黑在哪儿?都有什么玩的?▲地图来自Google Map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Bosnia and Herzegovina),简称波黑,位于巴尔干半岛,东邻塞尔维亚,东南部与黑山接壤,西部及北部紧邻克罗地亚。几个世纪以来不断是不同种族、传统和文明汇聚融合的地方。?Lonely Planet这个山地众多的美丽国度仍然背负着20世纪90年代内战的伤痕,但是如今提起波黑,让人们铭记于心的是自然流露的热情敌对和诱人的文明交融。&?Lonely Planet最受旅行者欢迎的是重生的陈旧中心萨拉热窝和莫斯塔尔,诱人的萨拉热窝拥有建筑瑰宝,砖瓦顶的房子从河流两岸拔地而起,有数宣礼塔掩映其间。莫斯塔尔以其超凡脱俗的16世纪拱形石桥出名世界,附近有瀑布流水、一座河畔的苏非派清真寺和一座奥斯曼时代的堡垒。如果你也想探求小众欧洲,那么波黑绝佳的地理地位一定能满足你:▲塞尔维亚?Lonely Planet邻居塞尔维亚,是欧洲第一个对中国旅行者免签的国家,如果你假期充裕,你可以一次性畅游这两个国家,都能省去办理签证的麻烦。&▲黑山?Lonely Planet与波黑接壤的黑山则对中国旅行者实施有条件免签的政策,如果你持有有效的十年美签和多次往复的申根签证的即可免签进入黑山,这样就能一次性免签畅游三个欧洲国家~~~目前中国和波黑的免签协议曾经签订,两国有关部门完成批准程序后即可失效,具体的实施日期等边检的正式告诉。Lonely Planet也将持续关注这一签证政策。&?Lonely Planet&Photo by Michal Sleczek via Flickr&Photo by Michal Sleczek via Flickr那么成绩来了, 波黑有什么好玩的?又有什么值得留意的?那就接着往下看吧:& &前 往 波 黑& &?Lonely Planet目前中国暂时没有前往波黑的直飞航班,比较主流的选择是俄航转机,大约10个航空公司有航班往复于萨拉热窝小而紧凑的国际机场。波黑城市有很多国际长途汽车,尤其是前往贝尔格莱德、杜布罗夫尼克、慕尼黑、斯普利特、维也纳和萨格勒布的,但独一的国际列车是每天一班的萨格勒布—萨拉热窝—莫斯塔尔线路。& 哪 里 值 得 去?&萨拉热窝Sarajevo?Lonely Planet首都的中心老城区有一抹突厥风情,狭窄的巴扎小巷和众多16世纪30年代奥斯曼建筑令游客赏心顺眼。这座城市的北边和南边都是峻峭的山谷侧壁,有很多红屋顶的波斯尼亚住宅,数不清的宣礼塔刺向青翠的山脊。西边是绵延10公里的平淡而忙碌的萨拉热窝新城(Novo Sarajevo)以及沉闷无味的Dobrijna区。?Lonely PlanetPhoto by Jesús Sánchez via Flickr徜徉于工夫仿佛静止的土耳其和奥地利时代的人行道,一排排阴霾的公寓楼上仍然留着20世纪90年代南斯拉夫内战留下的弹孔,在长达4年的残酷围攻中,首都数百年宗教和谐的历史云消雾散。许多团队游仍然以内战恐怖为主题,不过这座城市曾经恢复了以往的安宁和美丽。&Photo by Micha? Huniewicz via Flickr莫斯塔尔老城Mostar?Lonely Planet莫斯塔尔富无情调的老城非常值得一逛,你可以四处探寻老城区最好的拍摄角度,或者欣赏重建后优美的莫斯塔尔古桥(Stari Most)。举世出名的古桥是莫斯塔尔无可争议的视觉焦点。它的淡色石拱恢宏地映托在金色的落日余晖或夜晚神韵十足的泛光灯照明中。黄昏时分,许多磨坊餐厅的灯光在流淌的小河对岸闪烁。?Lonely Planet?Lonely Planet两座重获重生的中世纪塔楼以弧形石桥连接在一同,这便是巴尔干最著名的桥梁,此场景令人沉醉。多停留一会儿,旅游周边地区令人难忘的景点,看大胆的年轻人从窄窄的桥拱上纵身跃入桥下奔腾的碧水之中。?Lonely Planet波奇泰尔耶Po?iteljPhoto by cinxxx via Flickr呈阶梯状分布的波奇泰尔耶是奥斯曼帝国时代的村庄,也是全国最完美的建筑群之一。它坐落在一片岩石嶙峋的圆形凹地里,错综复杂的台阶在石头房屋的残破屋顶和石榴树丛间攀升。Photo by Pascal POGGI via Flickr&&Photo by Pascal POGGI via Flickr建于1563年的清真寺Had?i AlijnaMosque在20世纪90年代遭到破坏,现已得到修复,而16米高的钟楼(sahat kula)从1917年至今不断都没有挂钟。八边形的gavrakapetan tower是最有标志性的建筑,位于局部损毁的堡垒之中。攀上最高处的城墙,优美的全景尽收眼底。Photo by GOrdon Heaney via Flickr& &你 还 可 以…..&滑雪Photo by ason fox via Flickr波黑可能拥有欧洲最便捷便宜的滑雪地点了。你可以前往亚霍里纳山(jahori na)或别拉什尼察山(bjela?nica),在1984年冬奥会的滑雪道上滑雪,或者探求后方未经开发的高地。Photo by zkbld via Flickr&&Photo by Di.NO via Flickr目前,配备多条滑雪道的亚霍里纳山的酒店类型最丰富,每家酒店与亚霍里纳山的7部次要滑雪缆车的距离都不超过300米。别拉什尼察山吸引游客的是带照明的夜间滑雪场,在夏天,还可以旅游山后诱人的小山村。&Photo by Sava ?ivkovi? via Flickr在乌纳河谷漂流Photo by zkbld via Flickr从比哈奇(biha?)出发,令人欣喜的乌纳河(una)算是该国水流最湍急的河流之一,漂流于上,你会面对这条河流的变化多端,在比哈奇东南部的葱翠峡谷里,有些河段平静得能看到水底蛋白石的反光,也有些河段激流汹涌澎湃。&Photo by zkbld via FlickrPhoto by -jayzbiz- via Flickr在欧洲几乎没有比这里更好的漂流地点了,在波斯尼亚克鲁帕和奥托卡波斯尼亚(otoka bosanska)附近有诱人的水磨坊餐厅。比哈奇东北部的Martin brod有一片小瀑布,而乌纳河最壮观的瀑布位于恼人的?trba?ki buk,是新建的乌纳国家公园(una national park)最有目共睹的景点。Photo by zkbld via Flickr& &推 荐 路 线&&三天?Lonely Planet在莫斯塔尔的老城区游荡,找一家可俯瞰著名古桥的餐厅吃晚餐。第二天坐早班火车到萨拉热窝。参加免费的步行团队游,感受老城区的氛围,并在可俯瞰全城景色的Park Prin?eva吃晚餐。第三天前往萨拉热窝南郊的历史博物馆和隧道博物馆。五天?Lonely Planet在三天旅行线路的基础上添加一天的莫斯塔尔近郊一日游,前往充满历史感的波奇泰尔耶、古雅的布拉加伊(Blagaj)和令人难忘的Kravice瀑布。在萨拉热窝巴斯卡加(Ba??ar?ija)的商队旅馆喝咖啡,并将你的脚印延伸到弗拉特尼克(Vratnik)的斯沃兹诺宅邸(Svrzo House)和令人着迷、游客稀少的城堡区。*本文选自Lonely Planet《欧洲》指南,未经授权,谢绝转载点击图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LonelyPlanet&x&晨光 定制旅行手账套装上市啦~&>>>&12月去哪儿玩,Lonely Planet给你支招点击原文,购买Lonely Planet《欧洲》指南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585 Opiniones Reales del Elite Guest House | Booking.com社会化媒体
了解更多>>
桂ICP备 号
阅读下一篇
自媒体运营攻略
行业经验交流
Hi,在你登录以后,就可以永久免费的收藏任何您感兴趣的内容,关注感兴趣的作者!
手机注册或邮箱注册
点击按钮进行验证
请输入正确的邮箱
已有帐号请点击
帐号创建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验证邮件
请在48小时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验证邮箱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点击按钮进行验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又想起来了?
你已成功重置密码,请妥善保管,以后使用新密码登录
邮件发送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邮件
请在5分钟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重置密码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对不起,你的帐号尚未验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意见与建议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 留下您正确的联系方式,以便工作人员尽快与你取得联系
转藏至我的藏点波黑,不能忘却的爱恨情仇
波黑 萨拉热窝 南斯拉夫 莫斯塔尔
以旅游展示中国形象,以具有永恒价值的内容为读者提供超越景观的挚爱阅读体验。从这里出发,至前者所未致。
分享到朋友圈,看看你的微信影响力有多大?
分享此页至
复制成功,去粘贴吧
(撰文/图片_Aurora、编辑_Rita)“你一定要去萨拉热窝,不然怎么能算来过前南斯拉夫呢?”于是,为了内心深藏的前南斯拉夫情结,我翻越岭,在黑暗的区高速路上,冒着如注的大雨,跟一群疯狂的波黑人一起飙车,手机没有信号,GPS没有线路,当我终于在深夜抵达萨拉热窝时,眼泪跟雨水一起,滴落在酒店大堂冰冷的地面上……Sarajevo:萨拉热窝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要是没有遇到阿米尔,我的萨拉热窝(Sarajevo)行程恐怕会是一次走马观花的泛泛之旅。“你看,这就是著名的拉丁桥!”清晨,我在桥头的咖啡馆躲避凄风冷雨,坐在我旁边的小伙儿阿米尔一边喝咖啡一边向我介绍。他的眼睛并没有看我,而是盯着那座桥。这样的开始,让我想起那部著名的老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几十年前它在中国很流行,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至少看过一遍。100年前,就是在这座看上去毫不起眼的拉丁桥上,一次暗杀,直接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我用镜头布擦着相机上的雨水,说:“这座城市的历史好沉重,引发了‘一战’,‘二战’中遭到重创,又在波黑战争中遭受严重内伤。”“那么,你为什么来萨拉热窝呢?一路过来路崎岖,你一个女人开车,可不容易。”阿米尔问。“要是我说,因为一部电影,你会相信么?”“哪部电影这么有魔力?”一对坐在喷泉旁,非常甜蜜。我忽然发现,自己居然不知道《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确切的英文名称是什么,于是绞尽脑汁描述各种细节。原本有些心不在焉的阿米尔忽然有了兴趣,他的年龄要比这部电影小得多,但他居然立刻说出了电影的名字,而且说他看过很多次!我们终于找到了共同话题,说起电影里的情节,说起瓦尔特,说起这座城市,甚至一起哼唱起电影的主题曲,引得咖啡馆里的客人和服务生们一阵侧目。我忽然感觉,阿米尔有点像我在萨拉热窝邂逅的“瓦尔特”。我把自己在萨拉热窝的行程告诉了这位“瓦尔特”,他显然有些不屑:“这样的安排太程式化了,你根本就看不到这座城市的真面貌。”他抬手看了一下手表:“今天我恰好有空,要是你愿意,我带你看看不一样的萨拉热窝。”阿米尔是当地一家媒体的记者,因为下雨,原定中午的一个采访推迟到傍晚,于是我便拥有了一位全天免费导游。雨过天晴,阿米尔带着我,开始在老城里寻访瓦尔特的足迹:他曾经神出鬼没的老街道,常常出奇制胜的钟楼……商业的发展,让老城有些变了味道,到处都是餐馆和旅游纪念品店,Sebilj喷泉前总有吉普赛人伸手向游客要钱,只有在清真寺的礼拜堂中,才感受到一份难得的宁静。如今的萨拉热窝街景,时尚而充满活力。我们离开那些著名景点,走近一条条我记不得名字的街道,那里有阿米尔的童年记忆。在二十年前的那场内战中,他和小伙伴们每天就在炮火下苦中作乐,在这个小广场玩耍,在那栋楼里躲避炮弹……“原本我们这里没有什么塞族、穆族,我们只是信仰不同的一群人,那场战争,留下太多不堪回首的仇恨。”米丽雅茨卡河(Miljacka)自东向西穿城而过,让萨拉热窝这座城平添了一份温婉气质。河上有很多座桥,Vrbanja看起来是最丑的一座,灰色水泥路面,灰色栏杆,毫无特色可言。要是没有阿米尔带路,我可能根本就不会靠近它。但就是这座普通的桥,记录了波黑内战中一段最悲情的故事。Admira和Bo ko青梅竹马,是萨拉热窝一对平凡而幸福的,他们来自信仰不同的两个家族,Admira是穆族,Bo ko是塞族,但两家人和睦相处,家人从未反对过他们的爱情。然而,冷战时期欧洲历时最长、最残酷的波黑内战,打碎了一切美好。战争愈演愈烈,Admira和Bo ko最终选择离开萨拉热窝,但原本说好停火的双方,在他们走到Vrbanja桥中间时却忽然开火,两个25岁的年轻生命就这样永远停滞在了这座桥上,Admira用尽全力爬到Bo& ko身边,两人相拥而去……萨拉热窝的冬日景色,安静而祥和。如今,那场不堪回首的内战已经过去了20年,交战双方依旧在指责是对方先开的火,但对于Admira和Bo ko来说,一切都不重要了。Vrbanja桥桥头的建筑破败、颓废,战争留下的弹孔清晰可见。人们从桥上匆匆走过,没有人在中间那块石碑前驻足,但石碑前有一束鲜花格外醒目,纪念着那对萨拉热窝的罗密欧和朱丽叶。科舍沃体育场曾经是1984年冬奥会的场地。沿小路开车上,眼前的“风景”让我震惊——路两旁是大片墓地,埋葬着在内战中死去的人们,墓碑黑白分明,不同信仰的人埋葬在不同区域:穆斯林的萨义德墓地,天主教的狮子公墓,东正教的圣马可公墓……Admira和Bo ko死去三年后,也被合葬在这里,他们墓前的鲜花似乎格外多、格外灿烂。阿米尔带我到与墓地一路之隔的咖啡馆小坐,咖啡馆前面的科舍沃足球场里有人正在踢球,不时传来欢快的叫喊声。一侧是死亡的永恒,一侧是生命的喧嚣,萨拉热窝人仿佛早就习惯了生与死之间的转瞬交替,也许,再过几十年,人们会忘记一切?萨拉热窝街头正在举办一个战争图片展,有年代久远的“二战”图片,也有巴以战争、两伊战争、波黑内战……一幅一幅看过去,忽然觉得这样的图片展好适合这座城市,那些图片是痛不欲生的回忆,更是醍醐灌顶的鸣钟。波黑内战持续了33个月,死亡近万人,大多是平民。当阿米尔对我说“不相忘、永难谅”时,艳阳下的我,忽然有种鸡皮疙瘩掉一地的感觉。萨拉热窝街头关于战争的展览。萨拉热窝的热闹和发达超出了我的想象,白天汽车马达轰鸣,夜晚酒吧杯觥交错,人们似乎是想早早摆脱噩梦般的过去,二十年弹指一挥,萨拉热窝带着伤痕,却步履飞快。当年还算得上高楼大厦的Holiday Inn,如今早已淹没在成片的城市建筑中;中心前的广场上,一群年轻人正在他们所热爱的极限运动,飞车、轮滑、滑板……看上去跟世界各地的年轻人毫无二致;五颜六色的有轨电车穿行在城市中,时尚而充满活力;街道上,巨大的电子显示屏轮番播放着各种广告;古老的中,小吃和香料的味道掺杂在一起,摊主大妈热情地招呼着客人……走在萨拉热窝的大街小巷,我感到格外幸福与幸运。仅仅在二十年前,人们无论如何不敢这么轻松地走在街上,因为随时可能遭到流弹的袭击而命丧黄泉。当年,阿米尔们只能在隐蔽处苦中作乐,而现在的孩子可以在大街上恣意欢笑。我们开车来到城外的坡上,眼前又浮现出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的情节,党卫军上校说:“看,这座城市,就是瓦尔特。” 回国两个月之后的圣诞节,我收到阿米尔的邮件,连同一张漂亮的雪景照片,从坡上俯瞰白雪覆盖的萨拉热窝,拉丁桥就在眼前。阿米尔说:雪后的萨拉热窝很美,下次你一定要冬天来……莫斯塔尔古桥Mostar莫斯塔尔,跳桥原本是一种生活方式萨迪奇是一个以跳桥为生的小伙子——从20多米高的拱形桥顶跳下,跃入冰凉的涅雷特瓦河(Neretva)中。莫斯塔尔(Mostar)“跳桥”的习俗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16世纪古桥最初建立时。据说,当年男人们勇敢地从桥上跳下去,是为了吸引女人们的注意。1968年开始,莫斯塔尔设立了一年一度的古桥跳水节,每年7月底,人们蜂拥而至,就是为了观摩这个露天的高台跳水比赛。没赶上跳水节也不必遗憾,莫斯塔尔有一群像萨迪奇这样的职业跳桥者,只要支付20多欧元,就可以欣赏到惊险的跳桥。萨迪奇是个看起来有点忧郁的小伙子,他坚持不让我给他拍照,或许不是出于羞涩,而是出于对自己职业的自卑。不过,他很愿意跟我聊聊他的工作,还坚持请我喝苦苦的土耳其咖啡,正好一时没有客人光临,我们便在桥头的石墙上坐了好久。莫斯塔尔餐厅,当地最传统的美食:炖牛肉配米饭。在职业跳桥者中,萨迪奇算是文化程度比较高的,可以用不算流利的英语跟客人交流。几年前,因为找不到更好的 工作,他加入了跳桥的队伍,每天能赚多少钱,完全要看游客的多少,以及客人的大方程度。他也参加过一次跳桥比赛,但没得到名次。“你知道,跳桥比赛就好像奥林匹克的跳水比赛一样难,不仅要求风格、姿势,还要看水花的多少,完全是一场职业比赛,还有很多国外参赛者,我们这些以跳桥为生的人,反而得不到好的名次。”桥头有一家跳水俱乐部,只要有胆,交25欧元,就可以自己跳一次试试。我兴致勃勃地去了,当然,只是想看看有没有胆子够大的人愿意尝试。还真有一个澳大利亚小伙子,经过简单培训之后,勇敢地从桥上跳了下去,当他安然无恙地从水中走出来,四周掌声雷动,萨迪奇没鼓掌,只是淡淡地笑了笑:“你知道么,曾经有4个人因跳桥而死,它并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的。”跳水俱乐部是终身制,一旦跳桥成功,这辈子都可以免费再跳——只要你愿意。在莫斯塔尔老城,不断有人在进行“跳桥”。一个旅游团出钱请萨迪奇跳桥,见生意来了,他的脸上有了些笑容。我对他说:“好运,保重!”然后准备找个好的角度给他拍照,萨迪奇忽然回头问我:“你会出钱请我跳水么?”我一时语塞,他笑了笑,转身上桥去了。看着这个年轻的背影,我忽然有些羞愧,为了我心里一直对跳桥所持的否定态度。我放弃了拍照,在萨迪奇的咖啡杯下压了20欧元,转身走进老城。那一刻,我的鼻子有些酸,跳桥,原本是莫斯塔尔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可现在,它成了萨迪奇们赖以生存的职业。我的伤感情绪瞬间被老城的热闹淹没了。莫斯塔尔实在热闹得有点不像话,它是我见过的波黑最聒噪的城市。其实大部分人来到这里,都是为了萨迪奇跳的那座桥,一座崭新的古桥。这座桥最初建于16世纪奥斯曼时期,在波黑内战中,古石桥连同这座城市一起被炸毁,2004年才彻底修复。原本,莫斯塔尔的穆斯林和天主教教徒并没有刻意区分自己的生活区域,可是在内战之后的修复中,处于“敌对”状态的居民却从此泾渭分明,涅雷特瓦河就像一条界河:桥东,穆斯林;桥西,天主教。波黑街头经常可以看到卖古董以及武器的摊贩。不过,因为旅游过度发达,如今双方似乎早已化敌为友,联手对付我们这些游客了。整座古城里除了巴扎就是餐馆,如果你是“战争迷”,或许还能淘到心仪的战利品,头盔、手枪、军用望远镜……店铺里都能买到,价格相当便宜。如今古城里已经看不到半点忧伤的影子。那座重修后的古桥,变成了跳台;那些弹孔密布的房子被修葺一新,变成旅馆;楼下的老屋无一例外都变成了餐厅。我对莫斯塔尔的餐厅印象深刻,任何角落,哪怕只是一个很小的空地,都会放上一两张餐桌。其实,离开古桥,在莫斯塔尔还是可以找到一点清静的。我在河边找到一张餐桌,随意点了一杯咖啡和一些当地美食,边吃边发呆。老板娘忽然跑过来,热心地喊着:“快看,又有人准备跳桥了!”因为太远,我看不清跳桥的人是不是萨迪奇。傍晚,走路回旅馆,我看到立在街旁的石头,上面写着:93年,千万不要忘记…… 莫斯塔尔街头纪念内战的石刻:不要忘记。Visegrad维谢格拉德:关于电影的乌托邦维谢格拉德(Visegrad)有三张城市名片:修建于奥斯曼帝国时期的Mehmed Pa a Sokolovi& 古桥;前南斯拉夫最著名的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伊沃·安德里奇(Ivo Andri ),他最经典的作品《德里纳河上的桥》,说的就是前面那座古桥;还有或许最为人所知的,就是塞尔维亚著名导演库斯图里察修建的安德里奇电影城。同样是拥有一座世遗古桥的城市,维谢格拉德只比莫斯塔尔幸运一点,因为城里的这座古桥,在内战中居然全须全尾地被保留了下来。不幸的是,这里的居民同样饱受内战的摧残。维谢格拉德是前南斯拉夫的要塞城市,曾经是贝尔格莱德、萨格勒布、萨拉热窝之间的重要驿站。在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它也是德军的重要补给站。如今,这里距离塞尔维亚边境不到20公里。阿米尔强烈推荐我到维谢格拉德,因为他觉得我是个电影迷,而这里与电影息息相关。他还向我推荐了一个朋友佩特科维奇,他是当地一家酒店的大堂经理,“不仅对当地历史了如指掌,还是一个电影迷。”库斯图里察的电影城Andri grad 。佩特科维奇以无与伦比的热情接待了我,因为我是他认识的第一个中国人。他工作的酒店就在古石桥的桥头,坐在餐厅的露台上就能清楚地看到古桥。古桥正在维修,佩特科维奇带我走进工地,从一个篱笆洞中钻了进去,得以一睹其芳容。维谢格拉德古往今来的所有故事,都与这座桥密不可分。库斯图里察是塞尔维亚著名导演,然而他的家乡却在萨拉热窝,对于前南斯拉夫国家来说这并不奇怪,许多人都有像这样错综复杂的身世。这位导演的电影《地下》,让人在悲伤的无厘头中,看尽南斯拉夫的前世今生。他的另外一部电影《生活是奇迹》,描述的是在前南斯拉夫内战中,一个塞尔维亚工程师躲到波斯尼亚小镇中修铁路的故事,影片的外景地选在维谢格拉德附近,塞尔维亚与波斯尼亚交界的区,“拍摄时,我们经常坐在Mecavnik上等待日落时的光线,在别人眼中,这里平淡无奇,可在我眼中,这里的时光无限美好。”或许,这里的崇峻岭,让库斯图里察想起了故乡萨拉热窝,于是他“突发奇想”,要在这里建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电影家园,于是,在塞尔维亚一侧诞生了木头村Drvengrad(木头城),在维谢格拉德,有了Kamengrad(石头城)。石头城,又被库斯图里察称作“安德里奇城”(Andri& grad),用于向他最崇敬的波黑作家伊沃·安德里奇致敬。这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维谢格拉德人的骄傲,他关于波斯尼亚生活的三部曲广为波黑人传颂。多年来,库斯图里察的梦想就是把安德里奇的小说《德里纳河上的桥》搬上银幕,而石头城就是他为筹拍这部电影所建。和位于塞尔维亚的木头城一样,这座石头城也成为这位伟大导演关于电影的乌托邦。维谢格拉德并不大,内战前这里多数居民是穆斯林,而现在大多数居民是信奉东正教的塞族人。石头城位于小城的中心,就像一座城中城,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高耸的教堂、宏伟的宫殿、格调餐厅、性感酒吧,当然,也少不了电影院和,安德里奇的雕塑立在石头城中最醒目的位置,主街Promenade两旁是各种中世纪风格的建筑。按照库斯图里察的想法,整座石头城是在重现安德里奇小说中的场景,维谢格拉德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尤其是拜占庭、奥斯曼、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在城中都能看到。在石头城闲逛的几个小时,我一边在这个仿古小城中东张西望,一边听佩特科维奇给我唠叨整个国家的历史。“内战的时候,你在哪儿?”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忽然想起问这个问题。斯雷布雷尼察内的展品,一个老妇幽怨地看着这个世界。Srebrenica斯雷布雷尼察:不相忘、永难谅“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这是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最著名的台词,在斯雷布雷尼察(Srebrenica)时,这句台词一直在我脑海中萦绕。 斯雷布雷尼察是波黑最东部一座小小的城,距离塞尔维亚边境很近。尽管周边区是波黑著名的度假胜地,夏天可,冬天可,但像我这样的外国游客还真的不多。 很多人像我一样,是在新闻中第一次听说斯雷布雷尼察的,它曾经因为一次大屠杀而闻名于世。2015年我拜访这座小城时,刚好是大屠杀20周年祭。彼时,全世界人们正在热议的话题是,塞尔维亚总理武契奇在纪念活动中遭遇平民扔石头袭击。在20年前的那场屠杀中,超过7000名波斯尼亚人(穆斯林)被屠杀,而在那场旷日持久的内战中,成千上万名普通的波族、塞族平民无辜死亡。受袭后的武契奇说,他还会“向波斯尼亚人民伸出友好之手”,因为“仇恨和愤怒已经够多了”。然而,仇恨真的那么容易忘记、愤怒真的能那么轻易平息么?我是开车从塞尔维亚进入波黑的,过境时,遇到了我在欧洲自驾多年问题最多的一个海关:你去干吗?为什么要去?你是中国政府在塞尔维亚的公务人员么?……回到斯雷布雷尼察寻找弟弟墓碑的老人。站在旷野中的斯雷布雷尼察公墓,一眼望不到边的白色墓碑在太阳下泛着冷光,尽管阳光灼热,气温高达30多度,我依然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这座公墓埋着7000多具尸骨,墓碑的数量每年都在增加,当地政府每年都会通过DNA鉴定,从大屠杀的“万人坑”中确认失踪者的身份,并在大屠杀纪念日为他们立起墓碑。2015年,又有136人被确认了身份,埋葬在这里,公墓的墙壁上贴着长长的名单。相应地,每年也总有人不远万里加入寻亲大军中,尽管他们与这些亲人注定阴阳永隔。我在墓地中遇到了Tony兄妹,当年他们逃出波黑,分别辗转去了英国和澳洲,得知他们死去的小弟弟终于被找到,兄妹两人相约一起回故乡看看。Tony艰难地向我讲述着对弟弟的思念,却闭口不谈当年的惨剧。我能理解,或许每次讲述就是一次煎熬。我跟他们一起在成堆的墓碑中寻找着,当那个熟悉的名字终于出现时,我听到了这辈子最撕心裂肺的哭声,兄妹俩抱着那块冰冷的墓碑,哭声就像警笛一样,刺耳地在公墓周边的旷野中回荡。多年来,我一直相信家乡古老的传统,从不在墓地拍照,连少林寺的碑林都不例外。但这一次,为了Tony和他失散的弟弟,我破例为他们一家人拍了很多照片。Tony逐渐平静下来,慢慢在墓碑中走动。1995年他的弟弟死去时刚满30岁,还没有结婚,他指向一块墓碑:“你看这个孩子,才10岁,生命才刚刚开始,就这样被残酷地结束了……这些墓碑中有很多熟人,就当我是来看看老朋友吧……”这是Tony第一次回到家乡,为了弟弟。“这个伤心的地方,我再也不想回来,甚至听到这个名字我都会颤抖!”如果没有经历过刻骨铭心的痛与恨,恐怕很难理解这种感受。“我们这些离开波黑的人,就像它,”Tony指着墓碑中的一朵蒲公英,“身不由己地随风飘荡,不知道何处是归宿。”斯雷布雷尼察公墓旁还有一个巨大的,展出很多有关大屠杀的纪念图片以及挖掘出的物品。从来没有一座像这样,每件展品、每张图片都让我过目不忘。睁着惊恐的眼睛看着镜头的老妇人,一只冒着血滴在做DNA检测的手、可怕的“万人坑”……馆长30岁出头,惨案发生那年他只有十来岁。作为男孩儿,能从那场惨案中活下来,应该说他是幸运的,但不幸的是,他的全家人都命丧黄泉。他总觉得自己对家乡和亲人是有责任的,于是选择到工作,“这样对我很好,不仅能工作,还可以每天与家人在一起。”馆长自信是个神经很强大的人,但他还是留下了后遗症,每次听到尖锐的响声就下意识地紧张,还有点怕黑。他拒绝了我给他拍照的请求,他说:“这里的主角不是我。”一直觉得波黑人似乎很冷漠,我深夜冒雨走进萨拉热窝酒店大堂,却没有一个人理会;在莫斯塔尔,店小二眼睁睁看着我一个人拎着沉重的行李箱上三楼,没有任何表示。而斯雷布雷尼察的这座,忽然让我理解了这一切。“我是你的好朋友,所以我杀你不需要理由。”这是展出的一张照片中,当地人在墙壁上的涂鸦,这句话代表了很多波黑人的心态。住在同一个街区的人,也许昨天还是朋友,今天就可能因为信仰不同而互相争斗,于是,人们开始多疑,对陌生人心持戒备。可是相处之后,就会发现他们内心深处的善良,所以,我能在萨拉热窝遇到“导游”阿米尔,在莫斯塔尔会邂逅跳桥小伙儿萨迪奇,在斯雷布雷尼察遇到热心的馆长……馆长很认真地为我一个人讲解了半个多小时,直到宣礼声响起,他说:“你不介意我先去做祷告吧?”“当然。”我说。但是,他走后,我还是很快走出了那间废旧厂房改造的,一个人在里面,真的有些害怕。离开,我感觉自己急需补充一些阳光的正能量,于是开车来到斯雷布雷尼察城里,想找一个咖啡馆。在清真寺下遇到两个在聊天的老人,他们热情地把我领到一个咖啡馆,还坐下跟我一起喝了咖啡。苦苦的土耳其咖啡,让我镇静了很多。如果没有那场大屠杀,斯雷布雷尼察就是一座再普通不过的小城。蓝天白云下,清真寺的尖顶格外醒目。咖啡馆里,老人们略带拘谨地跟我聊着天,虽然我们不能完全听懂对方的语言,但我们都能看懂对方的微笑。
乐途旅游网与媒体专栏:中国国家旅游
您已经喜欢过了~
已钉到灵感墙
钉到灵感墙上
创建新灵感墙
该灵感墙已存在
仅自己可见
更多的灵感
波黑 莫斯塔尔古桥 波黑帅哥Miran 迷你版尼亚加拉瀑布
巴尔干 波黑 莫斯塔尔 mostar
请填写验证码:
Recommended amazing places just for you
发现更多灵感
总阅读量: 文章数:
总阅读量: 文章数:
总阅读量: 文章数:
总阅读量: 文章数:
总阅读量: 文章数:
总阅读量: 文章数:
马上点亮世界万千旅游灵感
来成为一名有态度的灵感导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深圳一家人洗澡玩地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