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弱弱的问一句,这游戏可以魔兽自定义战役役么

在这两个时期,共军的武器装备分别是哪里来的?    1。有没有自己的主要军工生产厂和基地?都座落于哪里    2。如果没有的话,是否全是收缴来得,这种情况下弹药是怎么补充的?    在解放战争后期共军的武器装备都超过了国军,难道都靠收缴来的么?对于这些武器,共军能够自己生产所需要的弹药?    我比较弱,多谢各位指教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自顶一下
  内战苏联给了不少;抗日美国有支援,但武器奇缺。
  你说啥呢,咱可是小米加步枪打败的
  找到一篇文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胜解放战争是因为苏援武器?    最近在网上没事找文章看,发现其中有篇帖子是这么说的    “三.苏联公布的对中共军事援助统计:共100个师的武器装备前苏联公布的数字,即70万步枪(也有资料称加上先期提供的30万一共一百万支步枪),1挺机枪,4000余门各种炮及600辆坦克,汽车约2000多辆,另有弹药库679座,800余架飞机和炮艇若干。,按当年中共东北野战军的配备,已足够装备上百万人的部队了。[ 同时1946年前后苏军将绝大部分日 本关东军武器提供给中共军队以后,还曾向东北的中共军队提供过一定数量的苏联制造和捷克制造的武器装备。据毛泽东与米高扬1949年2月初的谈话,为了宣传的目的,东北野战军月入关前将苏制武器均留在了关外。[国民政府认为苏联还把美国二战期间援助的美国武器支援中共,冒称是缴获国军的美国武器]”    --------------------------------    关于解放战争中苏联对解放军的支援我以前也耳闻过几次,不少JJ在宣传完抗战中八路保存实力之后紧接着就是解放战争对比,说是苏联援助共军的武器帮助他们打败了国军,云云。    这里就苏援武器的数字先做一番推敲,    1。70到100万支步枪,1挺机枪.日军一个齐装满员的步兵师团2.8万人也只装备有各种枪械9千多支,这么多步枪几乎可以装备222万到318万部队,而当时抗战胜利后进入东北的八路只有东拼西凑的10万人,那么枪给他们,他们带的了吗?更何况,中国的两代主战装备汉阳式步枪和中正式步枪从1902年到1949年,48年间的总产量也不过在130万支上下。而日军**的38式步枪从明治38年(1905年)定型投产到昭和15年(1940年)停产,总产量只有三百多万支。而九九式步枪产量倒是有260万枝,但是主要装备日军在东南亚以及太平洋战场上的部队,九九式步枪在中国战场上并不多见。日军在二战末期的一亿玉碎计划中,根本没把关东军考虑在内,只有日 本疯了才贮备那么多武器在东北    4000余门各种炮及600辆坦克,汽车约2000多辆,另有弹药库679座,800余架飞机和炮艇若干。至于这些重型装备,我认为可信性就更小了,且不说解放战争中东北战场的国军没有遭到一次共军的轰炸,就说东北老航校,只有几十架教练机,训练时没有中级教练机,学院不得不从初级直接飞高级教练机,另外,如果真有800余架飞机可以用的话,东北老航校也不用跟国军的空军玩游击战了,完全可以夺下东北的制空权,别说在1945年,就是在解放战争即将结束的“重庆号”起义事件中,国军B-25还可以肆无忌惮地在渤海湾轰炸重庆号,真搞不懂那800架飞机都干什么去了,就是共军空军无能,不能打仗,那建国阅兵的时候那出来哄哄我们这些愚民也可以呀,为什么建国阅兵就只能有17架飞机呢?    汽车2000多辆,坦克600辆,然而我们正屏息凝神地试图欣赏在东北大地上出现的库而斯克大会战的时候,共军就是不让我们如愿,林彪在四平宁愿战败退兵也不肯把他宝贵的600辆坦克派出来,而在攻打锦州的时候把当时所有的坦克都派出来了也只有15辆。另外一个问题是,那时候的坦克大约要5人,而汽车怎么也要1~2个人吧,就算共军补给充足,至少也要找到3000名坦克兵和4000名司机,然而实际数字要远大于这个,在入东北的10万人里,技术人员至少要2万人左右,恐怕就连全美械的国军没几个达到这个比例吧    因此,我不得不认为作者是在读死书,或者无意或者有意地片面采信苏联方面的资料,苏联在进攻东北后一度军纪混乱,部队官兵对于武器更是看管不力,当时和中国人(不仅仅是共军)交易时常用武器,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95年的车臣战争,当时有西方记者报道,说一名非法武装分子用一箱伏特加把哨兵买通,从俄军营地愣是偷走了一辆BTR-70装甲车。为了避免上司追问,不少官兵就说是想中共移交了,因此他们的数字非常不准确。另外,在苏军驻扎东北的那些年里,当地的中共北方局进行以货易货的交易,用来获得粮食和煤炭,苏军往往用缴获的日军武器(呵呵 没本的买卖)这样的恐怕算不上“援助”。    共军从苏联人哪里弄的几把破枪不但数量有限,质量也远不如蒋委员长的那13个美械军:每军一个榴弹炮营,每营配备105榴弹炮12门;每师一个山炮营,每营配备75山炮12门;每团一个战防炮连,配备战防炮4门,每营一个迫击炮排,配备81迫击炮两门;每营一个火箭筒排,配备“伯楚克”火箭筒两具;每个步兵连配有轻机枪9挺,“汤姆森”手提机枪18只,60迫击炮六门(每排两门)及火焰喷射器1个。每个军部和师部配备设备完善的野战医院一所。    而共军的武器,一直到后来朝鲜战争的初期仍没有达到国军的水平,美国人根据缴获的武器得出了结论是,共军缺乏重型武器,而轻武器大多是杀伤力不足的日造三八步枪。    而共军稍微好一点的轻武器,比如汤姆森冲锋枪,也都是从国军那里“补给”到的,在托兰的《漫长的战斗》里说过在一些战役中缴获了不少中国军队装备的汤姆森冲锋枪,可以断言是从国民党那里缴获的,因为中国造的和美国的口径是不一样的,    =========================    所以国军在解放战争中大败,武器等原因就不必找了,还是从其他方面来看吧。美国人研究淮海战役的时候,得出的结论除了在战术层面上以外,更有:    保证部队高昂的士气是防护力的重要方面,在这方面,共产党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士兵们都有充足的食物、衣物和最基本的医疗救治;各级政委经常组织会议来解释对国民党作战的重要性和每个士兵对战争的贡献,作战勇敢的士兵会受到鼓励,模范士兵将被介绍入党。战场上面临的困难可以通过士兵讨论来解决,每个士兵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这种形式被称为“军事民主”。通过以上的种种形式,解放军的士兵们不但可以保持高昂的进攻精神,而且还可以快速地将俘虏的国民党士兵补充到自己的部队。相反,国民党军在这方面却处于下风。国民党军经常简单地让军官和士兵宣誓“反共救国”来提高士气。然而一次次的失败、食物的匮乏、医疗条件恶劣等残酷的现实,使这些所谓的“宣誓”变得越来越没意义。当时的美国陆军顾问团分析认为,国民党军士气不断下降,首要因素就是国民党军在与共产党的内战中屡战屡败;第二个因素是国民党政府不能为其士兵提供良好的住房、被服和医疗服务;最后,低报酬也造成了军队士气下降。    而另一位学者贝文亚历山大在评论志愿军的时候说:    与国民党军队相比,人民解放军的进步是废除了对士兵的打骂,决不容许对士兵有任何歧视、专横或虐待行为。在伙食方面,官兵一致,不得搞特殊化。军官要使用文明语言称呼士兵,取缔极端的军事礼仪形式。官兵间提倡同志友爱,采取精心制定的评模表功制度,对好人好事及作战勇敢者进行表彰奖励,对不良行为及战斗表现欠佳者开展集体批评,以此来加强纪律、改善作风。中国共产党人在同物质条件优于自己的国民党人作战中,吸取了军事上的经验教训,找出了一套行之有效、克敌制胜的进攻模式,战胜了武器装备比较优越的敌人。夜间进攻是其作战规律,只有在意外情况下,才会偏离夜战。    虽然我尊重国军官兵在抗战中的贡献,但我还是不得不说他们在解放战争中的失败是必然的,已经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失败,直接套用一下美国对淮海战役的研究就是:“国民党军队最大的问题是长期的派系之争,这种派系之争造成将领们互相猜疑。从某种意义上说,蒋介石建立的过分集中的指挥体制,也是为了消除军内的派系之争。但这又带来了新的问题,这种指挥体制束缚了一线指挥官的灵活性。蒋介石的严密控制使国民党将领越来越害怕失败,在心理上就居于弱势,这也降低了他们对情况变化做出快速反应的能力。”他们还没说的,就是民心,淮海战役中500万支前民工大军,可不是抓来的壮丁。    因此,从军心,民心来看,当时国民政府的失败已经不是军人所能改变的了,在一九五0年三月十三日,蒋介石在“阳明山庄”讲《复职的使命与目的》中,我自去年一月下野以后,到年底止,为时不满一年,大陆各省已经全部沦陷。今天我们实已到了亡国的境地了!但是今天到台湾来的人,无论文武干部,好像并无亡国之痛的感觉,无论心理上和态度上还是和过去在大陆一样,大多数人还是只知个人的权利,不顾党国的前途。如果长此下去,连这最后的基地——台湾,亦都不能确保了!所以我今天特别提醒大家,我们的中华民国到去年年终就随大陆沦陷而已经灭亡了!    因此,当“国军胜利转进,共军追之不及”的时候,当国民党被实际上缺乏重型武器的解放军赶到岛上的时候,最应当做的就是自我反省,而不是试图夸大抗战和苏援武器,或者共党间谍的作用。      
  从红军起,历来就靠战场缴获,基本上对手有啥,共军手里就会有点啥.    比如红军时期,国军有老套筒\花机关\水机关\,共军也就是这些东西.    抗日时,对手主要是38式/歪把子/小钢炮,共军同样是这些玩意.    到了解放战争,大把的美援装备又一次经国军手里送到了共军手里,什么汤姆森\105榴\化学迫击炮\M3    土地革命时,老蒋就是老运输大队长了.    抗战么,依然主要靠战场缴获.很多是来自缴获伪军的    国民党兵败如山倒,枪支散落民间的不老少,很多都便宜共军了,    这勉强也算是国民党联合共党支援共军抗日的一个功绩了.    内战么,全靠老蒋这个运输大队长,什么东西都有了。不论是天上飞的P51,还是重庆号,都来自国军,其他步兵武器就不论了.    比如38军在沈阳缴获的炮弹一直打到了广西,还剩一些,就给胡志民了了.呵呵.      自造的也有一些,如手榴弹\地雷\效果不太好.曾说一个鬼子被根据地产的手榴弹炸倒后,继续跑掉了。原因是手榴弹只炸成两片弹片,被鬼子的钢盔一挡,啥事都没有.    兵工厂主要的工作是维修枪械.复装子弹,    复装子弹就是收集空弹壳,拿回去装填土火药,再加上一个自己铸造的弹头.最后还有底火.当时每个战士都要收集空弹壳,领子弹的时候要拿出相应数量的弹壳才行.    复装的子弹威力小,出膛后容易横着飞,不准且伤膛线.    尤其不能用于机枪.不然就卡壳.    机枪只能用缴获的尖头子弹.    后来能力强点了,可以生产一点迫击炮弹和迫击炮    最牛的时候,曾经把缴获日军的92步兵炮的炮弹生产了一些.    等缴获的火炮膛线磨损不能使用后,逼着军工费尽心机,拿被国民党遗弃的黄河上的虹吸工程的破铜烂铁给做了个新炮筒,随后自己仿制了日军的92步兵炮,    事倍功半,一共也只造了四门出来.目前有一门在军博.    苏军控制旅大后,共党合法地利用这一便利,用苏军搬迁后不要的废旧厂房和残破机器组织了一个炮弹厂,最大的本事生产出了75毫米炮弹.    这炮弹勉强算步兵炮的炮弹了,这就是所谓的大炮弹.    而同期国军装备的则是105毫米火炮,威力差了不是一点点.    到了解放战争后期,共军消灭了国民党几乎全部有生力量.    缴获了足够的武器弹药.火力上超过残破的被消灭了多次又重建的国军不希奇.    比如渡江战役,我军每门炮都配备了100发以上的炮弹.    而对面的国军不但总人数远不如共军(100万:30万大概).而且都没有齐装满员.  建制内的人员和装备编制都不足.    每个师的机枪都没装备够.更不说火炮了.    这点楼主不用怀疑,共军在三大战役后,消灭了154万精锐国军,相应的装备可以装备多少共军是可以想象的。而国军当时几乎所有的主力兵团都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只剩下白崇僖还比较完整集团了.西北胡宗南集团虽没加入三大战役,但一个扶眉战役就报销了5个军.    同时,大量的城市和工厂也开始落到共党手里了.    苏联也在观望了很久以后,终于在胜负已经明了的1949年初,开始和中共协商帮助中共建立工业了.    总之,解放战争后期,老蒋就象一个输光了的赌徒,你说他还拿得出啥来?  
  路过  
  枪,缴来的。  子弹,共军打仗很节约的。  前期都是平均5发子弹打死一人,后期多了点,10发左右。  3年解放战争总歼敌800万,其中击毙只有100万人左右,共消耗了1000万发子弹,抗战胜利时共军约100多万,人均消耗不到10发
  即70万步枪(也有资料称加上先期提供的30万一共一百万支步枪),1挺机枪,4000余门各种炮及600辆坦克,汽车约2000多辆,另有弹药库679座,800余架飞机和炮艇若干。,    ===========================================================杨愧松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嘛.教授总是要写点耸人听闻的新东西,新观点新思想出来,他才有得混嘛.不然,他凭啥当教授呢???      这也是文人的毛病.不去追求事实和真理.却一味地语不惊人死不休,专做翻案文章.
工军用子弹确实很省,据说林彪中枪后卫立煌送的一车子弹直到抗战结束还没用完。
  百度搜搜还是能找到一些的:    1948年3月,徐向前指挥华北兵团攻打临汾。国民党军依托城墙固守。解放军没有重炮,只好采用挖地道炸城墙的方法,用了整整72天,才把临汾拿下。到了9月的济南战役,解放军重炮齐发,仅用3天,就攻克了坚固的济南城。10月的辽沈战役中,东北野战军集中五百多门重炮,猛轰军事重镇锦州,守军司令范汉杰被打得东躲西藏,这次城市攻坚战,仅用30个小时。  边“捡破烂”边打仗  解放军的大炮是从哪里来的?国民党一口咬定,苏军从东北撤退时,暗中把一些重武器送给了解放军。事实上,1945年年底,八路军、新四军进入东北,原来打算通过苏军的帮助,获得日军的武器装备。但苏军借口与国民党政府有协定,东北要移交给国民党政府,对八路军的行动加以限制。  苏军把东北主要的工厂设备、缴获的武器和大量财物,通通当作“战利品”运回苏联。我军的愿望基本落空。10万大军来到东北,没枪、没钱、没冬衣、没有根据地,处境相当艰难。  当时,各部队自己想办法,收集苏军遗留和没来得及拉走的物资,东北各中小城市和农村,到处可见日军遗弃的武器和军用物资。有一次接到老乡报告:“口本人撤退时,曾将几门大炮推到镜泊湖里。”负责筹建炮兵学校的朱瑞得知后,亲自率领一个连赶到湖边搜寻。大家用镐刨开冰层,发现了炮身。朱瑞高兴地喊叫:“快去找绳子.把它拽上  来。”大家拉紧绳索喊着号子,齐心台力拉上3门大炮。  在这—带,还找到了日军的秘密仓库,一下就找到15万发炮弹。到了1947年2月,朱瑞领导的炮校共收集大小火炮700多门,其中加农榴弹炮49门、野炮97门、山炮108门,步兵炮141门、追击炮约三百门,高射炮(包括高射机关炮、飞机用机关炮)137门。另外.还有坦克及牵引车65辆。这些火炮经过修理,成为东北野战军炮兵部队的装备基础。  苏联援助靠不住  1947年夏季攻势后,随着解放军日益壮大,战役规模越来越大,弹药越来越不够用了。当年6月,解放军猛攻四平,攻了半个月,没有拿下。后来,林彪才知道,炮兵只有8000发炮弹,火力没有优势。6月25日,林彪以个人名义给斯大林写了一封信,请求给予武器弹药的帮助。  不久,按照斯大林的指示,苏军从缴获的日军武器中,拨了一部分给解放军。何长工回忆:1947年10月.他刚当上军工部长,李富春交给他一项重要任务,让他去向苏联要武器。当时,中苏边境的满洲里存放着一大批武器,是苏军从日本关东军那里缴获的,准备运回苏联去炼钢。何长工与卡瓦洛夫谈判,希望用废钢铁对换,一吨换一吨。他不答应。何长工急了,吼道:“你是一个保守分子,没有一点国际主义。你如果不答应,我只好来抢。我推着你走在前面,看守武器的苏军开枪,我先打死你。体硬要拉走,我就跟你拼命。我还要给斯大林打电报,告肯你的状,告你没有国际主义。”卡瓦洛夫看这个中国人不好欺负,态度软下来,终于同意移交这批武器。  林彪曾向斯大林请求更多的武器支援,但是,斯大林没有答复。后来,大家认识到,中国要取得最后胜利,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  白手起家搞军工  1945年年底进军东北时,中央从延安和各解放区抽调一批军工干部到东北开展工作。他们在沈阳、鞍山、通化等城市,收集了一些机器设备,打算在通化建立军工基地。1946年夏季,国民党军大举进攻南满,占领了通化和丹东。时任东北[军工部长的韩振纪,带领大家将机器和物资运到朝鲜境内,还带着一批沿途招收的工人和技术人员。7月底,他们到了中朝苏三国交界的小城珲春,大家认为,这里隐蔽的条件好,资源,动力和交通情况也不错,决定在这里建立东北的军工基地。  根据已有的条件,韩振纪决定,把重点放在生产部队急需的子弹、手榴弹和迫击炮弹上。枪炮生产的技术太复杂,不是短时期能办到的。他们在珲春先建起了机器厂、子弹厂、手榴弹厂、炼铁厂、装药厂和木材厂,这是东北解放区最早的军工基础。  子弹厂是在日本人遗留工厂的基础上建立的,在延吉郊外。原来有三百多部机器、日产量40万发。抗战结束后,这个厂遭到毁坏,机器被人偷盗,所剩无几。韩振纪把这个厂剩下的东西搬到珲春,共有子弹机14部、半成品弹头300万粒、空弹壳2000万发。还有二百多个日本技术工人,经过一个月紧张的装机与试生产,到9月初生产出第一批子弹。头一个月统计下来,共生产三种型号的子弹近十三万发。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  干部和设备、原料的问题解决后,最重要的就是工人和技术人员的问题。军工厂由于缺乏中高级技术人员,所以,只能从留用的日本人中挑选。在珲春的军工厂里,日本人担任的都是关键性的技术工作。这些日本人由于生活困难,情绪低落,经常在一起酝酿回国,消极怠工。  1947年8月,东北遣返日车侨民回国。日本人得到消息,秘密开会,在厂房里写标浯:“我们回国,你们回家”。由于语言不通,道理讲了小少,收效甚微。干部们软硬兼施,不听劝就下命令,在车间里建立严格的统计,每天产量高的就表扬,产量低或质量差的就批评,日率人服从意识较强,也就不闹事了。  自产炮弹终发威  1946年,是在艰苦奋斗中度过的。到了1947年,东北的军工生产初具规模,部队得到源源不断的弹药补充。  1947年的生产情况:每月生产5万颗手榴弹,迫击炮弹全年完成10万发。利用旧子弹壳复装子弹完成500万发,生产掷弹筒弹10万发.打下了炼钢厂和化学厂的生产基础。  为了完成1948年军工生产任务,东北局从财政拨款180万元东北币,折合粮食9万吨,再抽调一批干部加强军工部门。这次重要的军工会议,将东北的军工生产统一组织起来,形成有领导、有计划的联合生产部门。在有军工厂的地方设立办事处,直属军工部领导。当时,在珲春、兴山、鸡西、东安、齐齐哈尔、牡丹江、吉林、哈尔滨和大连设了9个办事处。  东北军工生产了充足的弹药,为东北野战军进行大规模战役提供了物质保证。所以,东北最先进行战略决战,歼火国民党重兵集团,解放东北全境。但是,北满生产的弹药由于路途遥远,还不能满足关内解放军的作战需求。中央军委作出了在大连建设军工生产基地的决策。  北满和大连军工体系的建立,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解放军的火炮有了充足的弹药,改变了长期以来敌强我弱的基本态势,淮海战役中,中原野战军将黄维兵团包围,黄维凭借众多的美式火炮,收缩成一个圈子,用密集火力让解放军无法接近。他自称是一个啃不动的“硬核桃”。华东野战军调集难炮猛轰,终于敲碎了这个“硬核桃”。粟带大将感慨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要感谢山东老乡的小推车和大连的大炮弹。”(摘自《中国的1948年——两种命运的决战)三联出版社)  
  作者:saitoya 回复日期: 16:09:58 
     工军用子弹确实很省,据说林彪中枪后卫立煌送的一车子弹直到抗战结束还没用完。  ================================================    国军的习惯就很不好。    张灵甫在孟良崮三天就打光了弹药,74师各级军官的军事谋略和全师士兵的军事素养,可见一斑.
  关于自己生产的方面,去看看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他的满身伤痕,可不是编造出来的,其中也涉及到东北的军工状况。  
  谢谢斜风得回答  对于缴获是没有疑问得,开始主要对弹药的补充有点疑问,因为缴获的总会打光的。    
  大傻, 我的贴子怎么没有啦?  很奇怪啊
  在东北战场上,炸药的来源我可以提供一点资料。  在我家乡的地方志上,就有林彪手书调令的影印件,要求支援炸药和雷管,具体数字记不清了。我们家乡是矿区,鸡西不知大家知道不?陈慕华在光复后曾经在哪里工作过,那里曾有过兵工厂,后建国后搬迁到牡丹江,现在还在生产军火,据说是各类子弹。还有,那个曾支援前线的火药厂现在密山,改称×××化工厂,记不清名称了(好像叫857化工厂),抱歉。这个厂子现在仍在生产火药,供给黑龙江的几大矿区。  这些在地方志上都有,还有许多健在的老人可以证明,所以我根本不相信那些所谓“专家”“教授”在废纸堆里淘出的垃圾“真相”。
  作者:金毛大傻 回复日期: 16:47:45 
    谢谢斜风得回答    对于缴获是没有疑问得,开始主要对弹药的补充有点疑问,因为缴获的总会打光的。  ==================================================    从现在最流行的资本运作的理念看,共军的本事就体现在投入产出比高上.    他可以不断做大做强.    缴获的虽然会打光,会损坏,但共军靠这些东西会打更大的胜仗,从而缴获更多的武器弹药.    最显著的例子是西北彭总.    他靠25000各色杂牌警卫部队起家,硬是拉起了一个第一野战军,  这样感谢老蒋和胡宗南,不是他们派出30万大军不停地给运来武器粮食和士兵,是不会有一野诞生的.    呵呵.    当然,这种买卖风险性很高,要求每战必胜.    才能弥补损失并获得发展壮大.一失手就可能没有本钱了.    还是彭总的例子.    西北三战三捷,第一仗,消灭敌人一个旅部带两个团,俘虏了3000人,补充进部队.最可宝贵的是缴获了30万发子弹,共军在保卫延安的战斗中,以平均每枪7发子弹的装备硬是坚持了7天.    消耗很大,几乎是没有子弹了.急待补充,真要感谢及时雨胡宗南派来的运输队啊.    随后的蟠龙战役,缴获最多.    子弹百万发,面粉无数,骡马无数,军衣无数,更补充了奇缺的医药品.    在被胡宗南重点进攻了一年以后,西北我军已经壮大到了7/8万人,从一年前一次只能消灭他一个旅,进步到瓦子街一战消灭他5个旅(即一个军,三万人)了.    在放弃延安一年一月又三天后,西北我军收复了延安.  而国军的30万大军消灭和拖垮近半数.    在得到华北18/19兵团的加强后,西北我军更是一战就消灭了胡5个军.    随后兰州战役消灭了马步芳,新疆不战而下,彻底解决了西北.    一野从几个警备旅2.5万人,枪支残破,子弹还不够打一次靶的尴尬境界,发展到一个方面军,消灭敌人的能力从一次一个旅发展到一次一个军,再到一次5个军.    就是最成功的商人和企业家也要羡慕嫉妒这样的爆炸性的发展速度.    照这种模式打仗,共军焉能不越打越强,最后胜利呢?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敌人是我们的运输大队。
  楼主不如直接问:  “是不是日本人送的啊?”来得直接点。
  再次感谢斜风答疑    
  抗战时期
第一靠收缴民间武器(含土匪武装) 共军所到之处第一件事就是手脚民间武器民国时期公民有合法拥有武器的权利。  
第二靠打国民党县保安团、警察。并收缴其武器。  
第三靠打伪军。  
还有其他小量武器来源,例如民间小厂收为集体。苏联援助,打日本军队。  内战时期  
最重要的武器来源是苏联援助(47年前属于吃八年抗战老本,还打了不少败仗)占领东北后靠东北工业补充,至于靠缴获国军武器来补充完全是瞎说,与和自己势均力敌的对手作战,世界上从来没有靠缴获对手武器打败对手,比自己强大的对手,何况热兵器时代能缴获武器,也不能缴获弹药,要不能朝鲜战争咋不靠缴获美军武器打美军。大决战是共军比国军武器,后勤补充等方面都要好的多这是事实  
  不好意思,打错几个字。重发  抗战时期      第一靠收缴民间武器(含土匪武装) 共军所到之处第一件事就是收缴民间武器。(民国时期公民有合法拥有武器的权利)     第二靠打国民党县保安团、警察。并收缴其武器。     第三靠打伪军。     还有其他小量武器来源,例如民间小厂收为集体。苏联援助,打日本军队。    内战时期     最重要的武器来源是苏联援助(47年前属于吃八年抗战老本,还打了不少败仗)占领东北后靠东北工业补充,至于靠缴获国军武器来补充完全是瞎说,与和自己势均力敌的对手作战,世界上从来没有靠缴获对手武器打败对手,何况比自己强大的对手,在热兵器时代能缴获武器,一般也不能缴获弹药(投降前一般要自毁),要不能朝鲜战争咋不靠缴获美军武器打美军。大决战是共军比国军武器,后勤补充等方面都要好的多这是事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定义战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