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想要《巨人的陨落 txt》的txt,之前发过但是现在已经失效了呢

809被浏览382,862分享邀请回答1523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45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巨人的陨落》中没有主角光环的五个女性 - 简书
《巨人的陨落》中没有主角光环的五个女性
前言国庆时看完了巨著《巨人的陨落》。这部将近60万字的历史小说里,出现六个国家的125个人物,其中有22个是真实历史人物;时间跨度五年;六条叙述主线。在快餐阅读盛行的当下,其篇幅虽长,却丝毫不影响读者对它的喜爱。《巨人的陨落》描写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下至矿工少年上至英俄贵族等人在硝烟中的改变和成长。这些故事里,有的振奋人心,有的温情感人,有的让人咬牙切齿地恨。我最喜欢的角色是艾瑟尔,最喜欢的一对cp是茉黛和沃尔特。但是第一篇《巨人》书评,我不想写这些主角。我想写写我看到的这五位没有主角光环的女性角色。
德国画家D.R.那伊特 《农妇之美》
卡捷琳娜:也曾任性错爱,幸好有你在身边俄国姑娘卡捷琳娜身世悲惨。她的父亲去世后,母亲改嫁。继父对她怀有不轨之心。母亲发现后把卡捷琳娜赶出了家。于是,卡捷琳娜去到圣彼得堡。在城里,她受到无良警察的欺侮,被格雷戈里救下。格雷戈里对她一见钟情,如卡捷琳娜对格雷戈里的弟弟列夫一见钟情。后来列夫抛弃了怀孕的卡捷琳娜独自逃命。格雷戈里即将入伍。卡捷琳娜紧紧抓住这根救命稻草,与他结婚,为了领得军妻的补贴。战争乱世中,卡捷琳娜凭一己之力,靠着一点补贴和工厂微薄的薪酬,养活自己和儿子。她有农家妇女坚强的品格。而她对爱的心路历程我想是大多数女孩曾有的。她曾喜欢列夫,因为他一身痞气,因为他“不可抗拒的微笑”。后来她爱着的是格雷戈里。在格雷戈里回来后,书里有这番描写:
图片发自简书App
年轻任性时,帅气的坏男孩对女孩们有不可抗拒的魅力。等到长大了,也许如卡捷琳娜被所爱之人抛弃了,痛彻心扉过后幡然醒悟,表面光鲜漂亮的爱情还不如一块面包来得实在。卡捷琳娜无疑是幸运的,爱错了人,身边有另一个深爱她的人陪伴。我曾觉得她是个自私的女人,利用格雷戈里的婚姻。后来我意识到这是一个母亲出于保护孩子的天性。至少在战争中,她留住了孩子,留住了自己的肉体。那时候,俄国很多妇女为了赚得一点钱,出卖肉体,“一次一个卢布”。她们不是下贱,只因为战争残酷,贫穷痛苦,生活难以为继。希望每个曾错付真心的女孩都可如卡捷琳娜一样,在生活的历练下懂事,学会去爱对的人,即使那个人已经“没以前英俊了”。米尔德里德:热情奔放如玫瑰米尔德里德是伦敦人,艾瑟尔的房客和工友,两人年纪相仿。她的第一次出场在第二部第十四章。米尔德里德充满活力,在沉闷的小工厂里,她时常讲些粗俗的笑话,逗乐大家,“一阵笑声在屋子里回荡”。作者给米尔德里德的描写是:“若不是长着凸出的门牙,她原本算得上漂亮。她的拿手好戏就是讲下流笑话。”米尔德里德带着两个女儿,独自过活。她热情奔放,为人自由。战争结束时,人们上街狂欢。米尔德里德快乐地与陌生男人拥吻。她是一朵美丽的玫瑰花。艾瑟尔的弟弟比利对她一见钟情。“她很漂亮,即使长着一对龅牙。她抹着鲜艳的红色唇膏,漂亮的卷发从帽子下面露出来。她的身体裹在一件不成形的灰色厚外套里,尽管如此,他依然瞧见她走过来时体态摇曳生姿。他简直被她迷住了,一时忘了开口。”比利每天在矿井下工作,触目皆是男性,少与女性接触。况且家中有个漂亮姐姐。其他女孩只怕难以入眼。可是米尔德里德是个例外。从她进入比利的第一眼,她就进入了这个男孩的心。米尔德里德毫无矫揉做作,她的脏话粗口想说就说,口无遮拦。一句“他妈的,你是比利?”惊到了比利,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两人情投意合。比利没有因为她年长且带着两个女儿而退避三舍。米尔德里德没有因为比利比她岁数小而嫌弃。比利参军后,两人常常通信,感情一帆风顺。这一对的感情算得上是全书里最顺利的。与茉黛和沃尔特相比,他们可以常常写信交流;与艾瑟尔和伯尼相比,他们的感情没有勉强;与罗莎和格斯相比,他们相爱得早;与卡捷琳娜和格雷戈里相比,他们没有第三者的介入。米尔德里德没有茉黛的贵族背景,没有艾瑟尔的伟大抱负,没有罗莎的聪慧锐利,她与卡捷琳娜一样,是社会底层的小女人。于她而言,孩子是生活的中心,虽然无大富大贵,但是她活得自由自在。
德国画家D.R.那伊特 《农妇之美》
奥尔加:没有人生掌控权的白富美奥尔加·维亚洛夫是美国俄裔富商约瑟夫的独生女。她曾与格斯订婚,因为怀了列夫的孩子只能下嫁给列夫。奥尔加很漂亮。“二十出头,皮肤白皙,长着一对蓝眼睛。”她喜欢历史,可父亲不让她上大学。艾瑟尔虽没接受教育,可是她有个工会成员的父亲,于是有政治头脑。罗莎虽然父母毫不出色,可她接受过教育,对时事有自己的一套看法。同龄人的奥尔加,只能每天打打球,或者找一个父亲看不到她的地方抽烟。——父亲把她看管得很严。可是越被严厉看管,关在奥尔加心中的小恶魔越是想挣脱枷锁。而花花公子列夫的出现,恰好打开了小恶魔的枷锁。奥尔加按捺不住欲望,屡尝禁果,意外怀孕。约瑟夫为了女儿的名声,只能让奥尔加嫁给列夫。奥尔加和列夫之间毫无感情。列夫甚至在岳父指派给他管理的夜总会里与别的女孩调情。后来一次意外,列夫错手杀死了约瑟夫,奥尔加是唯一人证。列夫没有逃走后又回来,找到奥尔加,要求奥尔加对外宣称约瑟夫是心脏病发而死。奥尔加答应了。为什么奥尔加那么容易受列夫控制?因为她既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也没有艾瑟尔坚强独立的品格,她不知道在连续失去父亲和丈夫且家族产业濒临破产时该怎么办。所以她妥协了,让杀父仇人列夫掌管家族,操控一切。奥尔加有很好的生活条件,长得漂亮家里有钱,可谓白富美一枚。可是她的弱点在于从小被束缚太紧,所以失去坚强品性,不懂独立思考,进而无法自己生活。从她答应列夫条件的那一刻起,她彻底失去了人生的掌控权。结婚前,她被父亲束缚着。父亲死后,她被丈夫捆绑着。她活得不如米尔德里德和卡捷琳娜,后两者至少还有爱情。奥尔加呢?只有一个女儿可以充实她的内心。再无其他。
德国画家D.R.那伊特 《农妇之美》
罗莎:身有缺陷,内心丰盈罗莎·赫尔曼有一只眼睛自出生起一直闭着。格斯在一次讲座中,先后遇到奥尔加和罗莎。他对罗莎的第一印象是:“她还是很漂亮的,这让她的缺陷更加引人注目。此外,她的穿着总是很时髦,仿佛是在挑衅。”罗莎是一名无政府主义者,她为《广告晚报》工作。格斯认为与奥尔加在一起“畅快自如”,与她聊天很容易。但是在一个活动中,漂亮的女孩子容易被其他男士约走。所以格斯与奥尔加只聊了几句比较生活化的话。可是罗莎不同,作为一名有政治见解的记者,她聊到了战争的事情。“她对复杂事物的理解自由一套,正因如此,格斯很愿意跟她聊天。”与罗莎聊完天。格斯又碰到了奥尔加。奥尔加打探了关于总统的八卦,两人相约第二天下午打网球。不知作者是有意还是无心,两个女孩与格斯的前后对话内容,天差地别。不知是否暗示了结局。当格斯告诉罗莎自己与奥尔加的订婚消息时,罗莎说了两句话:“你这个笨蛋。”“你这个该死的傻瓜。”格斯张目结舌。也许那时起,罗莎就爱上了格斯。下一次见面,格斯与奥尔加的婚约取消,罗莎已是通讯社驻华盛顿女助理。两人再次聊到了工作和战争。后来,他们时不时会意外见面。有时,为总统工作的格斯会把一些消息透露给罗莎,让罗莎写上报纸。格斯同罗莎聊天时,就如沃尔特和茉黛聊天,这两位男性会平等对待女性,而不因对方是女性而略有隐瞒或鄙夷。随着两人接触的次数越来越多,感情也在不知不觉中升温。战争结束后的一个舞会上,格斯向罗莎表白:“我想也许我爱上你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了,可自己一直都不知道。”后来两人成婚,婚姻幸福美满。罗莎虽然生理上缺陷,可是她没有一味自卑、自怨自艾,相反她勇敢地站出来,在新闻的前沿,报道战争的最新消息。格斯和罗莎的爱情是全书里的最后一段感情。两人之间的爱来得晚,但是只要是对的人,等得再久也都无所谓了。
德国画家D.R.那伊特 《农妇之美》
莫妮卡:你很好,可是对不起莫妮卡是沃尔特的母亲牵红线给儿子的姑娘。莫妮卡很漂亮,教养很好。她乖巧地听从大人们的安排,准备与沃尔特结为连理。当然,她是喜欢沃尔特的。两人见过几面,沃尔特分明也很喜欢他,可是却迟迟没有表示。在某次散步中,莫妮卡鼓起勇气,对沃尔特说:“我喜欢你,沃尔特,我觉得我们好像有说不完的话。”沃尔特的回答让她心寒:“我也喜欢你,我还喜欢你的狗。”这番拒绝,沃尔特也于心不忍。“沃尔特回绝了她的示爱,这伤害了她,也让他很难过。他们很般配,因此莫妮卡弄不清为什么他一直将她拒之门外。”突然,莫妮卡发现了沃尔特钱包里茉黛的照片。她知道了。接下来她的表现和态度让人欣赏,也令人心疼。她说:“我只想弄明白你为什么总是回避我。当然,现在我懂了。她很漂亮。甚至可以说跟我有点像。但她赶在我前面发现了你,就是这样。”莫妮卡琥珀般的双眸凝视着沃尔特,她答应为他保守秘密。“你是我见过的最好的男人。我不会做任何伤害你的事。我永远不会吐露一个字。”如此豁达大度、明事理的好女孩。“世间最毒的仇恨,是有缘却无份。”爱情里的先来后到往往最让人无可奈何。茉黛很好,莫妮卡很好,这两个女子与沃尔特都很般配,可是沃尔特已经有茉黛了。就如在英国的茉黛,面对同样般配的格斯,只能在心里想着若是没有沃尔特,她会选择格斯。莫妮卡最难得的可贵之处,在于她选择了放手。爱情,对于沃尔特和茉黛,是遥遥守望;对于莫妮卡,是成全。
德国画家D.R.那伊特 《农妇之美》
后语《巨人的陨落》是一部可以当作历史书来读的小说,它成功了激发了我对一战时期那段历史的兴趣。于是借了其他有关书籍,也看了几部一战电影如《西线无战事》《燃情岁月》《光荣之路》。(《西线无战事》拍于1930年,特别经典,值得一看)以上是我对这五位女配角的个人看法观点,比较浅显片面。当然书里还有许多可待分析的人物和情感,这五个姑娘,不过冰山一角。这部小说值得一读。如出版人评论:几乎每一页都有故事发生。封建巨人的陨落,和平英雄的崛起。
Fall of Giants
许我一个安宁明媚的角落。
公众号:Funfang,欢迎来采。
读书、写故事。静静浪费光阴。
《巨人的陨落》 【part1 天地失色】
【第一章】 刚满13岁的比利下了矿井。如同其他刚下矿井的男孩一样,他受到了捉弄,让人拿走了矿灯,独自一人在矿井中。 比利感到害怕,可是他没有屈服,他拿起铁锹,继续工作。他一首又一首地唱着圣歌,他记着母亲在他下矿...
概要 《巨人的陨落》一书由英国作家肯.福莱特创作。书中描写了一战前后五个家族的兴衰变化:英国伦敦菲茨赫伯特家族、德国冯·乌尔里希家族、俄国别斯科夫家庭、英国威尔士威廉姆斯家庭和美国杜瓦家族,整个故事从1911年写到1924年,主线人物覆盖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除法国外的主要参战国...
作者:肯·福莱特 译者:于大卫 在读这本书之前,看到封面宣传语是“平均三个通宵读完”,而我断断续续用了差不多两个月才看完,可以说是非常拖大家的后腿了。 小说共三册,近60万字。故事背景主要设在一战的欧洲大陆,起源是奥地利大公的萨拉热窝事件。书中的时间线从1914年至1924...
巨人的陨落这本书,我刚开始是不敢看的,大部头,三本书,每本350-400页,加起来1100多页,我没有把握我能看完。刚翻开的时候,我对于网上对这部书的评价也是质疑的,“平均三个通宵看完”“每一页都有故事”,我想我是不会花三个通宵来看的。 但是这本书开始看之后确实让我欲罢不能...
放假三天,我只做了一件事——读书,而且只读了一本书——《巨人的陨落》。它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讲述了战争的起因、斡旋、参战、对峙、反攻、和谈等整个过程的发展变化,是对上世纪初那场重大历史事件的全景式的展现。 据说这是一部号称“全球读者平均3个通宵读完”的现象级畅销小说,这...
男人是一个家的顶梁柱,需要拥有一个阳刚,强壮的一个身体,好撑起一个家。而事实上呢,现在男士外出应酬多,抽烟喝酒,很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这里就拿肾脏功能来具体说一下,在日常生活中肾是每个男人很注重的问题,肾亏或者是肾气过早衰退的人,便会呈现出内分泌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低下,还有...
模块七侧重于帮助我们把DISC用活,把它真正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 A、团队演练 首先是分成不同的小组,来做一个团队情景演练题,不同的场景不同的反应特质,让各团队来区分DISC四种特质表现出来的差异。由此也更加深入细致的了解DISC这四种特质。最后得出团队平均分和成员的最高最...
今天是打卡以来第一个周六,周末秩序感全无,坚持打卡真的需要意志力,想来应该早日形成自洽的思考模式,争取不动用高耗能的意志力就能完成。
本来想直接通过将项目保存在网盘中以达到版本控制的目的,但由于每次代码更新都没有以往的版本对直接对比,这种效果在git上却能直接体现,因而想把项目转移到git上。1、git上传项目在git上传项目时,其实是要将本地库与远程库相关联起来才可以进行push,因为我在进行关联时,是...
我与David识于微时 周慧敏的“我与倪震识于微时”一直让我觉得是开场白的经典,在此借用于我和David的友谊,虽然不是什么浪漫故事。 我们相识于飞机上,我靠窗捧着本书,他靠过道抱个Kindle,中间的大姐赤手空拳,于是左顾右盼地拉扯我们聊天:“一看你们俩就都是文化人。” ...谁有《巨人的陨落》txt?发我谢谢。_百度知道
谁有《巨人的陨落》txt?发我谢谢。
我有更好的答案
1002.26K百度写的下载各类资源的方法经验://jingyan文件名:巨人的陨落.epub <a href="http,分享给你文件大小
采纳率:74%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一战是如何发生的:读《巨人的陨落》
我的图书馆
一战是如何发生的:读《巨人的陨落》
我们的历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1914年6月费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刺杀,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然后中国也参战了,与英国、法国、美国等一起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德国战败。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占领的殖民地青岛割伤给了日本,中国爆发了五四青年运动。意大利和日本到底站在哪一边,我已经不太确定了。因为,那时学习历史,就是一通乱背,考完就忘。为什么费迪南大公夫妇被刺杀,就让欧洲各国都打起来了呢?问了老师,老师也答不上来,还可能被质问,考试又不考?!!一般考的是时间、地点、事件、意义,一定要记住意义!!!我真正弄明白一战是怎么一回事,还是最近看了英国作家肯·福莱特的巨著《巨人的陨落》。接下来,我要说说《巨人的陨落》给我带来的阅读快感吧!故事从日英王乔治五世加冕开始,至1924年1月英国工党领袖担任英国首相落幕。一战就在这其中发生。整本小说,并没有集中力量描写军事战役,而是如万花筒般,展示了英法俄德的农村、工业、政治变革。所以,一些历史人物活跃其间,更让人身临其境,英王乔治五世、丘吉尔、德皇威廉二世、俄国沙皇、列宁、斯大林、美国威尔逊总统。而我最喜欢的叙事是,在这个宏大的故事中,刻入了五个家庭,一是英国贵族菲茨赫伯特与茉黛兄妹;二是威尔士平民艾瑟尔和比利两姐弟;三是聪明、痴情、反战的德国驻伦敦大使馆年轻官员沃尔特;四是苦难的俄国孤儿兄弟格雷戈里和列夫;五是充满活力的美国参议院的儿子杜瓦。战争将改变这些人的命运。1914年1月,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前的这段宁静时光,菲茨赫伯特邀请了沃尔特(菲茨伊顿公学的同学)、罗伯特(沃尔特在奥地利的堂兄)、杜瓦来到他位于威尔士的乡间别墅一聚,他们讨论起了战争的可能性。在这个时间点,战争并不是没有爆发的可能性。位于东欧的巴尔干半岛就颇不宁静,巴尔干半岛曾经被强盛的奥斯曼帝国所控制,随着奥斯曼帝国的崩溃,巴尔干半岛就受到奥匈帝国的觊觎。奥匈帝国于1908年吞并波(波斯尼亚)、黑(黑塞哥维那),并且想将边界继续向巴尔干半岛推进。巴尔干半岛同时也是沙皇俄国西进的重要通道,俄国一半的对外贸易需要穿越黑海,抵达地中海,所以,俄国不能让任何其他大国获得巴尔干半岛东部。现在他们还以朋友的身份谈论着,但是在不远的将来,奥地利和德国的沃尔特与罗伯特就要与英国和美国的菲茨、杜瓦在战场上相见。而此时的艾瑟尔还是菲茨家年轻的管家,漂亮、聪明、勇敢。艾瑟尔弟弟比利还是一名矿井工人。德国大使沃尔特正爱着英国的茉黛。这是一段波涛前的寂静,黑暗前的黎明。接下来,奥地利的弗朗兹·费迪南大公(奥地利皇位继承人)在一个叫萨拉热窝(黑塞哥维那的首府)的地方被波斯尼亚的民族主义者加夫里若·普利茨杀害了,刺客是从塞尔维亚军情处得到枪支和炸弹的。在这个时候,战争爆发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为了抚慰奥地利皇帝受伤的自尊,奥利地会狠狠地报复塞尔维亚!!奥利地打算拉上他的盟友——德国。但德国不想打仗。不光德国,俄国也不想打仗,英国人觉得为塞尔维亚打仗很愚蠢,而远在大西洋之外的美国人更没有必要插上一脚了,至于处于水深火热的中国为什么参战也是不明不白的,当然塞尔维亚也不愿意打一场赢不了的战争。但,20世纪的世界势力已趋于平衡,每一个国家都无法忍受其他国家变得更加强大,尤其是这样的国家还是你的邻居。就是这么微妙,若塞尔维亚受到奥地利的攻击,沙皇就不会袖手旁观,而一旦沙皇集结军队,作为邻居的德国肯定感到威胁。进而德国会备战。俄国盟友法国也会加入对德的战争,如果法国被德国控制,英国也会参战,因为英国宣称要保护除它以外唯一一个真正民主的欧洲国家。你瞧,本来是东欧的一个局部战争,由于地缘政治的微妙,进而转化成欧洲大国之间的战争。一战能够避免吗?如果他们能预料一场战争要持续那么多年,耗费那么多资金,死伤那么多人员,就会表现的更加克制一点。战争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唯一手段,更不可能是最好的手段。奥地利年老的皇帝弗兰茨·约瑟夫如果能够更理智一点,就不会把国家拖入于己无利的战争泥沼。奥地利皇帝对塞尔维亚提出了十项要求,若塞尔维亚全盘接受就等于放弃了自己的主权。任何国家的首相同意这样的条款,唯一的选择就是辞职。但,塞尔维亚人几乎对奥地利提出的所有要求作出了让步,只是要求更多时间来商讨其中最苛刻的两项条款。但奥地利人宣布无法接受这一请求,塞尔维亚无奈开始调动自己小规模的军队。接着,奥地利对塞尔维亚宣战了。俄国的六百万大军集结于德国和匈牙利边境。德国进入紧急战备状态。法国拒绝保持中立。当德国面临着要与两个强大的邻国——俄国和法国交战时,他们启动了施里芬计划,即,首先以压倒性的兵力侵入法国,迅速在几星期内取得胜利,然后,在确保西面的同时应付东面的俄国。位于德国和法国之间的比利时要求中立,但德国要求他们的军队自由通过比利时,于是,比利时对德国宣战了。掌管英国皇家海军的丘吉尔调动了英国舰队……除了塞维尔亚,英国、法国、俄国、德国、奥地利都以为自己会取得战争的胜利,战争也很快就会结束,但是,没有!从1914年打到1915年、1916年、1917年、1918年!很多欧洲妇女成为了寡妇,孩子成为了孤儿,良田变成了荒野,打着打着,人们已经忘了因为什么而开战。人们开始怀疑自己的国家为什么会参与这场疯狂的屠杀?战争的目的是什么?挑起这场战争的是奥地利皇帝弗莱茨·约瑟夫,在战争爆发两年后,约瑟夫突然祈求战争能停下来,他在日记中写道:“战争的破坏性远超过我的想象,不要打了,停下来吧,别毁了这个美好的世界和人民。”遗憾的是,战争并没能如他所愿停下来。1916年,约瑟夫肺炎发作,死在美泉宫中,此时一战尚未结束。他的遗言是对身边的侍者说的:“你能在明天凌晨3点钟叫醒我吗?我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为了战争的结束。”但战争并没有很快结束,德国与英法的战争已经进入僵持局面,而各个国家并没有停止向前线输送年轻的生命。为什么不进入和平谈判呢?可怕的人员伤亡和各种损失早就超过了可能的收益。因为和平谈判没有战争赔款!!!在战争爆发以前,英国政府每天大约花费50万英镑维持所有开支,包括军队、法庭、监狱、教育、养老金和殖民地的管理事务。一战每天耗费英国500万英镑,是国家正常花费的10倍。钱从哪里来呢?找美国借。战争持续四年,就相当于四十年英国的正常开销。这些钱,英国人永远也还不上。如果通过征税来偿还债务,就会爆发革命。如果,输了战争,债权国美国也会破产,如果打赢战争,就可以迫使德国“战争赔款”。那么如果是这样的话,问题又来了,德国怎么活?不,他们不会活着,他们会挨饿而死。因此,德国也渴望全面的胜利。他们也需要敌人的赔款。战争还一直在打,只是因为都想获胜,而不是和平。但在可见的未来并不会有谁赢得战争,除非获得某种外来的援助。为了赢得战争,英国的最大希望就是美国加入战争。但眼下,美国还没有加入战争,只是给协约国提供军火。美国总统威尔逊总统怎么可能对德国宣战呢?1916年威尔逊正是因为没有让美国卷入战争而获得连任。而德国也不是没有考虑过美国加入战争的可能性,于是,他们心生一计。用货船向墨西哥运送武器,用墨西哥的问题分散美国注意力和军事力量,还鼓励日本威胁美国西海岸。德国还用无限制潜艇战招惹美国人,德国打沉了载有美国乘客的船。美国彻底愤怒了!日,美国宣战了。美国富有、强大,德国面临着比之前都要可怕的敌人。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俄国立刻崩溃,这样德国才有机会赶在美国组建起武装之前赢得西部战线的胜利。而对于俄国,德国使用的伎俩是养虎为患。战争加剧了俄国的贫穷,贫穷加剧了人们对沙皇统治的不满。废除沙皇后,十多个政党争夺权力,布尔什维克只是一起小小的一支,无法预测到底哪个党派会拔得头筹。德国决定资助流亡在外的列宁回国,要么破坏现有的政府,削弱其战争实力,要么取得政权,促成和平。无论哪种,对德国都有好处。历史的最后,列宁取得了胜利,1918年3月,俄国永久退出了战争。日,停战。德国威廉望帝退位。日,二战又打起来了。二战的起因,战胜的协约国对德国人制定了的苛刻惩罚条款,让德国普通人的生存太艰难,才让德国的民族主义势力抬头。他们中的一些人梦想着有朝一日能报仇雪恨,要将施加在他们身上的耻辱洗刷干净。如果一战后,协约国不向德国索要巨额赔款,而是让德国成为一个民主和繁荣的国家,可能也不会有二战什么事了。正如,二战之后美国对欧洲的马歇尔计划,如果德国国富民强,人们又怎会不去享受生活,而想要发动战争呢?一战不是某一个国家的错,所有参战国家都难辞其咎,因为他们都没有尽最大可能解决争端,争取和平。波斯尼亚的民族主义者加夫里若·普利茨可能万万没有想到他的刺杀,就能演变成一场世界大战吧。让我们以史为鉴吧!责编:胡斐
馆藏&39957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巨人的陨落 tx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