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是外家拳还是内家拳 外家拳的区别

论外家拳与内家拳
我的图书馆
论外家拳与内家拳
文/柏玉德 2012年
笔者是一个普通的武功爱好者,无意中看到2004年出版的一本书《最后的功夫》,作者潘海宁。书的内容是论述外家拳与内家拳的功理、功法。据作者介绍,外家拳已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而内家拳只有几百年,内家拳是在几百年之前在外家拳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而产生的。此时的中国武术开始有了内、外两家之说。那么内家拳究竟创新了什么呢?在《最后的功夫》一书中,关于内家拳神功功法的论述,其中最主要的一部分,笔者摘录如下:
1、内家拳的柔
内家拳的柔是指去掉僵力。僵力是指人在自然运动用力时,肌肉、骨骼处于绷紧状态,即所谓僵直、僵硬。
柔就是要求放松,不绷紧。但要注意关键点,柔不是软,许多人包括练者与非练者,都分不太清二者区别,把软当成了柔。它与我们用语中的柔不是一回事,如果搞不清这一点,把二者混为一谈,那你一辈子也练不成。
那么柔与软二者的区别是什么呢?内家拳柔的本质是,将骨关节处放松、松开,而不是肌肉的松掉。而软是肌肉的放松,但肌肉的放松并不等于是关节松开,所以即使做到了软,也没有懂内家拳的劲,还是外家拳,是外家拳的软。如此,我们看内家高手行拳时,似刚非刚,似柔非柔,无阴无阳,就是因为肌肉不松掉。不放松就显有力,而关节松开了,就运转自如。又自如又有力,就是刚柔并举。人们看到了这个效果,原因就在于此。所以都不放松为僵力,只放松肌肉为无力,为假内家拳,是为软。练者还要注意一点,关节处放松的标志,并非表示动作开得大,比如,内家拳要领讲得好,“开胯(胯松开)并不是你腿开的大叫开胯,哪怕你腿没分开,胯松了,也叫开胯了;你腿开得再大,胯没松,也不叫开胯”。
所以,内家拳就是要求内部要领要做对,而不是只是外形对,甚至对外形要求并不严,这就是内家拳之所以叫内家拳的原因之一。
2、柔的作用
经上述知道了为柔,那它有什么作用呢?其作用非常重要,是内家拳所有功夫的关键所在。关节处放松,特别是主要的关节,如胯、肩、肘等处的打开有如下几方面作用。
通经络——中医理论都知道,关节处放松后,经络才能畅通,它是中气的运营通道,经络通,中气可畅通无阻,气贯全身,攻防均为有力。
得听力——“听力”是内家拳的一个术语,是指接触对方的触点,像耳朵一样可以听出对方力的变化。关节放松,内路畅通,自然信息传递无碍;如果关节处僵死,路自断,反应必迟钝。
得化力——一有了听力,就信息灵敏,速知对方的一举一动,可迅速作出反应。化力就是快速化解对方来力的处理能力。因信息准确处理就可节约许多能源,运转自如,如现代高科技战争,一枚精确制导的炸弹就可以顶100枚普通炸弹的作用。内家术语叫“四两拨千斤”,一滚来力就没了。
得发力——因内路畅通,发力攻击时,可迅速集中全部力量打击一处,这叫整体力。普通道理叫“全力以赴”。
得意力——内家拳最讲意。四种主拳中有两种名字中就有意“形意拳” “意拳”(大成拳)。什么是“意”?简单说,就是指挥部,作战指挥部。大家知道内家拳讲究内三合——意到、气到、力到。中心贯穿一个“快”字。那么为什么反应快?就是因为内路无阻,使内家拳的指挥部不一定设在大脑中,而是紧随战事的转栘而转移,也就是说内家拳的指挥部是前线作战指挥部,哪儿是前线就设在哪儿。就地反应就地处理,又及时又准确,所以它才能做到这个“快”字。因为极快,所以从外看上去仿佛是自动化处理。实战中我们看到主动进击的对手,从进攻,到被化解,再到被反击出去的过程,只是瞬间就完成了。旁观者,当事者均感十分“神奇”,被击出时还莫名其妙,不得其解。
还常见一些内家高手,在与人过招时,眼睛都不看对方,眯缝着眼撇向一边,大有闭目养神之态。不是他看不起对手,而是他的“眼”已不在眼上,真正的“眼”就在双方触手的地方,那是指挥中心。听、化、发等处理都从那儿做出,如再用眼睛看反而分心,多余,易误事。这就是内家拳的奥秘所在。
最后,还特别要补充说明一点,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内家拳的柔不仅关节处要放松,相应部位的肌肉也要放松,即双放松,这在内家拳反拿法应用中居多。
以上是《最后的功夫》一书中,关于内家拳在外家拳的基础上,发展创新的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家拳柔和柔的作用的“精彩”论述。笔者未删、增一字。笔者反复读了十几遍,深感让人难以理解,难以接受,所以在很多方面持有不同观点。下面是笔者对此论述的几点不同看法,供武林中人参考。
一、关于作者书中柔与软的论述:
“柔与软二者的区别是什么呢?内家拳柔的本质是,将骨关节处放松、松开,而不是肌肉的松掉。而软是肌肉的放松,但肌肉的放松并不等于是关节松开。所以即使是做到了软,也并没有懂内家拳的劲,还是外家拳,是外家拳的软。”
1.这一段论述,把读者说糊涂了。是关节带动肌肉运动呢?还是肌肉带动关节运动?让人反复琢磨不透,好像关节与肌肉是各自独立的。另外也不知道说的是哪一家外家拳,是所有的外家拳吗?如果是所有的外家拳,那么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外家拳,练到最后,也没分清柔与软二者的关系,就练出一个“软”字,而“软”也就是内家高手(作者)所论的,外家拳肌肉的松掉,这种对外家拳不负责任的评价是什么意思呢?是对外家拳不了解,还是有目的地赔低外家拳呢?
如果说的是几家少数的内家四拳,就是说:练的虽然是内家拳,但是没练成或不懂劲者还是外家拳,是外家拳的“软”。这样一来,内家拳就是自相矛盾的双重标准了,是不是内家拳还不一定。内家四拳也可能不是内家拳,只有练就神功者为内家拳,练不成神功者非也。看来练内家拳的人没有一个孬种,全是“神功”。因为练成的,是内家拳的“柔”,而练不成的,都是外家拳的“软”。如此论述,似乎是两头堵……
就目前而言,练内家拳的人虽然很多,有几个关节能够松开的人呢?按作者神功功法的标准要求,指定是一个没有,那么在中国的天底下,以后不要再提内家拳的关节放松,根本就是不存在的。
2、请问内家高手(作者)外家拳是“软”,而软就是肌肉松掉的理论,是从哪里来的呢?如果是有章可寻的话,就不管它是谁的“章”,也不管论述者的名望有多高,可以立刻说:此论点是错误的。如果是“作者”独出心裁的论述,我只能说:你是毫无根据不负责任的。不然的话你应该说清楚,是哪一家外家拳。“软”和“肌肉松掉”的因果关系是什么?向读者交待清楚。
3、请问作者,是您向读者介绍:外家拳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而内家拳只有几百年,内家拳是在外家拳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而来。只有极少数的四种拳,发展成了内家拳。为什么众多的外家拳,没有发展创新成内家拳呢?在这几百年当中,众多的外家拳通通原地不动,没有发展吗?
4、以笔者之见,中国武功,无论是外家拳还是内家拳,只有“柔”,而软在中国功夫里是不存在的。“软”这个词汇,只是老师教导初学者的解释用语,意思是使初学者怎样练成“柔”,而不要误认为软是柔而已。我们可以想象,内家高手所说,外家拳肌肉松掉的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的人体,是什么状态,一个纯粹肌肉松掉的人,顾名思义,是一种病态,在医学上称“肌无力”患者,摔倒了站不起来,重者就连吃饭的筷子都拿不往,难道说这就是被作者称之为外家拳的武功吗?所以我建议内家高手(作者),你可以没有边际地炫耀自己的内家拳,但不要以贬低外家拳为代价。
5、作者有论:而“软”是肌肉的松掉。笔者的看法是:“软”不是肌肉的松掉,只是肌肉拉力的弹性小,“软”是有力量的,那怕是力量很小,也还是有。而“松掉”是没有力量了,一点也没有了,所以“软”不是肌肉的松掉。作者所论,“软”是肌肉松掉的理论,是对人体生理结构的不了解,是错误的。
二、关节处的放松
书中有述:关节处放松。
作为一个普通的武功爱好者,要问一问,怎样才能使关节放松呢?关节处放松是练功者自己的感悟还是通过老师的观察进行指导?旁观者能否看出练功者的关节是否放松?是人体的哪个部位指挥关节放松?实战中怎样用关节传递信息?信息传给哪个部位?为什么不传给大脑呢?关节不放松时人体是什么状态?在什么情况下关节处僵死了?
以上笔者所提问题,书中无述,这些问题不向读者交待清楚,给读者留下的是什么呢?是不是有意误导读者,让读者对内家拳产生“神秘”感呢?
让我们武功爱好者仔细思量一下,就人体的生理结构来讲,笔者认为,不论是哪个部位的关节,都是人体的“轴”,始终保持随时随地的承受“轴动”的负荷状态。按着大脑思维的指令,在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动作、不同的目的下、承受各种不 同的压力。是肌肉的伸、拉带动关节的运动,而关节承受“拉力”的强度几乎为零。当承受“拉力”时,以肌、筋、韧带等为主。在武功实战中,特殊发力的情况下,可承受超常的压力。因为人体有了这些轴动的关节,才能够行动自如,这就是关节在人体的功能。而内家拳神功者的关节,与众不同,具有超出人体本能的特异功能。
关节是随着肌肉的运动而动作,是人体生理条件的自然现象。所以人体的关节,无所谓放松与不放松,都不能承担人体的其他任务,其他任务,由其他功能来完成。大脑思维的指令,指挥的是整个肢体,而不能单一指挥关节放松。如果按照内家高手(作者)的论调,肌肉的放松还不等于是关节的放松,就是说无论读者理解的水平有多高,这摸不着,看不见,说不清,道不明的关节放松,都是难以琢磨的。这就是内家拳最大的奥秘所在。特别是内家拳神秘的关节放松,还能够传递信息,代替大脑思维,做实战中的指挥部,更是不可思议。
三、通经络、得听力
书中有述:“1、中医的理论都知道,关节处放松后,经络才能畅通。2、听力:是指接触对方的触点,像耳朵一样听出力的走向,关节放松,内路畅通,自然信息传递无碍,如果关节处僵死,路自断,反应必迟钝。”
1、这个问题让武林中人共同探讨一下,是哪一个中医的理论这样说过,有章可寻吗?中医学的经络畅通,是人体多方面的很复杂的生理现象,是以神经、穴位,血脉、肌肉,肌筋等为主的经络,没听说用关节放松来疏通经络的理论。不练武功健康的普通人,经络也是畅通的。经络畅通是中医大夫衡量普通健康人的标准,没有任何一个中医大夫,给患者看病时,以关节放松为手段,医治患者的经络不通。所以关节处放松,经络才能畅通的说法,是内家拳高手(作者)自己闭门造车造出来的专利理论,与中医理论无关。
2、请问内家高手(作者)在何种情况下关节是僵死的呢?关节的信息传给谁?传到哪去了?用关节传递信息比大脑反应的速度快多少?用关节传递信息快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有论:关节处僵死,路自断,反应必迟钝。
以笔者之见,人体关节的本身没有思维,不是负责“反应”的,关节的反应,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不务正业,反应速度的迟钝或者是敏捷,是大脑思维的任务。关节只能在肌肉的带动下负责身体行动自如和承受来自不同方向的压力作用,就已经完成任务了。关节也是感觉器官,如果你此时关节处挨了打,把挨打的感觉信息传给大脑,人才会知道疼痛。如果脖子上面没有了脑袋,就连疼也不知道了。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这么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
诸位武林的朋友们:大家都知道,武林中有一句常说的话,叫作“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有”。意思是说:在与对方交手时,可瞬间知晓对方功底的深度,凭的是高超的武功和丰富的实战经验。然后以触点的感觉和视觉信息,迅速传递给“大脑”,由大脑下达指令,采取最适当的对敌招法而取敌制胜,这才是武功实战的正道,而非内家拳神功者关节传递信息的特异功能。四、得化力作者书中有述:内家拳术语叫“四两拨千斤”。武林中人都知道,这是个形容词,形容巧劲,劲、力的本身只有量的大小,而不含巧的成份,巧的本身,是形体动作的巧妙方法。“巧”字在中国语言中的用量极大,在武功里,把巧字与劲组成“巧劲”或者是“巧力”,大多是在实战中用巧妙的方法对来力的化解,发出的力没有巧力,不能说内家拳发出的力中含有巧的成份,而外家拳发出的力没有。内家拳武林高手(作者)所说的“四两拨千斤”,不是内家拳的创新,外家拳(中国武林)所说的一巧破千斤和一巧拨千斤,都是一个意思。如果用一个小小的形容词来炫耀内家拳的高明,我看也有点太小儿科了。如果“外家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总结出一个“二两拨千斤”的理论,不是比内家拳更高明吗?那么内家拳高手(著者)还说什么呢?五、在第三章内家拳功理(一)中所述“一寸力”内家高手所论之“一寸力”不是内家拳的专利。大家都看到了,电视剧中李小龙的咏春拳发力,也有寸力。咏春拳不是内家拳,其它外家拳大多数的发力也都有寸力,只是“寸力”前面没加“一”字。顾名思义,两者(一寸力与寸力)不是一个概念。外家拳所说的寸力,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就是短距离,不是像尺量的一样就是一寸,而“一寸力”是有“长度数量”的,所以两者不是一个概念。外家拳的“寸力”,发力时根据实战的不同情况,掌握最佳的距离,以气催力,使杀伤力达到交战者自身的极限。杀伤力的大小,决定于“内功”能量的储备程度,而不是大于一寸就失去了威力。如果说就是一寸的话,就会因为距离过短,不能产生高速,而冲击力小了很多。当然了在中国武功里零距离也可以发力,但应另当别论,内家拳高手把外家拳的寸力前面加了个“一”字,写成了“一寸力”,就变成了内家拳的创新。六、整体力内家高手(著者)有论:“内家拳发的力是整体力,外家拳发的力是局部力。”各位武林朋友们,要想弄清楚这件事的真伪,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它的“目的”,就什么都清楚了。这位著书者,目的很明确,就是整体力比局部力好,言外之意,也就是内家拳比外家拳好。如果没有了这个目的,也就没有了内家拳发的力是整体力或外家拳发的力是局部力之说。著者并没有把什么是整体力,什么是局部力,向读者交待清楚。如果把这两个问题说清楚了,也就露了馅了,也就没有神秘可言了。笔者想问一问:外家拳的武林高手们会不会发整体力?发过没发过整体力?什么是整体力?什么是局部力?外家拳在实战中若全发局部力不发整体力行不行?整体力和局部力属于哪一个发力的范围等等,希望武林朋友们在这些问题上给予论述。以笔者之见,中华武功的发力方法很多,但没有内外两家之分,而是统一的。中华武功的发力,如果说其中包括整体力和局部力,是可以的。实战中,是根据双方的实战情况,采取何种招法,使用哪一种发力是灵活的,外家拳在实战中是根据需要发力,需要发整力时发整力,不需要发整力时,就发局部力,岂不是更能节省体力,战能持久。如果说像内家高手(作者)所论,不管是哪一种招法的发力,都要全身整合,我看是浪费能量。由此看来,外家拳岂不是比内家拳更高明吗?七、得发力、得意力此书中有述:“实战中,用双方交战的触点,通过关节放松传递信息……可以不用眼去看,再多的用眼反而分心,易误事,实战中内家拳的指挥部,不一定设在大脑中,就地反应,就地处理,又急时又准确,所以它才能够作到一个快字。”对以上论述,笔者的理解是:实战中,内家高手的指挥部可以根据实战的情况,把指挥部设在身体的任何部位而不设在大脑中,这样才能作到内家拳的快。比方说,对方打来一拳,内家拳神功者,用掌或腕将对方的拳拨开或者是接住,化解对方的来力并反击出去的过程,只是瞬间就完成了。武林朋友们,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的前线指挥部不设在大脑中,就设在小臂肘关节的部位,因为“小臂”距离“掌”和“腕”最近,完全可以不用“脑”和“眼”,就连听也可以不用“耳”,如果是过多的用脑或眼,反而分心易误事,那样就做不到内家拳的快了。1、以上论述,让我们以普通人的常识来讨论一下。人就好比是一台机器,人体的肝、胆、心、肺、四肢、骨骼、关节、肌、筋、韧带等等,就像机器的零件,在大脑的指令下,各有任务,彼此都不能超出各自的“功能”范围。打个比方说,“看”只能用眼睛,把眼睛闭上,用耳朵看吧!不可能,可是内家拳高手(作者)居然能够论出这样离奇的“功法”理论,真是让人不可思意,不是在说笑话吧!所以笔者的看法是,内家拳高手的水平再高,“悟性”再好,无论你怎样下功夫,练的比神功 还神,练到死,用关节也代替不了大脑思维。2、人是世间的高级动物,人与其他动物的最大不同点,就是大脑比其他动物聪明,是人类的大脑思维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当然也包括武功的发展,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事,是不通过大脑思维来完成的,这是勿庸置疑的。可是奇迹就出现在作者所塑造的中国内家拳的神功者身上,实战中大脑不是指挥部,可以根据实战触点的情况,把指挥部设在肩、肘、胯、膝等关节部位,这就是与外家拳的最大不同点,这就是内家拳在几百年中的创新,这就是内家拳的神功功法。真是难为这位内家拳武林高手……3、不言内外两家,就中华武功的实战而言,无论是攻防,均为大脑下达的指令。实战中在双方实力相当时,中华武功讲的是“快打迟”,大脑反应速度快者为优势,这还用怀疑吗?八、内家高手(作者)书中有述:“大家知道内家拳讲究内三合:意到、气到、力到,中心贯穿―个快字。”1、论述中提到了“意到”,不晓得这个“意”字,出现在这儿是什么意思,若是由大脑思维而出的话,这位内家拳武林高手可就自相矛盾了。因为内家拳的神功者实战中的指挥部不设在大脑中,“意”是从哪儿来的呢?2、再说内三合:意到、气到、力到。以我之见,尊敬的作者。您应该只说“内三合”,不要说内三合的内容,这样说读者就会感觉有点神秘,什么是内三合呢?不得其解,你一说意到、气到、力到,又“丢”了一大把。意到——意出自于大脑思维。气到——气是“呼吸”,来源于肺腑。力到——力是气力,由内而发,走丹田达四肢。这是内家拳的创新吗?中华武功绝大多数的发力都是意到、气到、力到,不瞒您说,我练的就是你说的那个纯粹的外家拳,本外家拳二百多年以前就是意到、气到、力到。关于内家拳“内三合”这个名词,我看是“题不对文”,建议作者换一个名词,意到和气到可以说成是“内”,而“力到”就不是内了,力是“外力”。实战中,内功是“外力”的基础,不管是什么样的武林高手,还是内家神功,都必须是与对方以外力的接触,才能分出高下。所以“力到”是您“内三合”其中的“一外”,内家高手(作者)发明的内三合,实质是“内二外一”。九、书中有述:“刚柔并举。”笔者认为,“刚柔相济”这个词对武功实战来讲,就已经形容得很恰当了。内家高手的意思是比刚柔相济还要高明,那是什么呢?终于悟出一个“刚柔并举”来,可是结果是“事与愿违”,恰恰是刚柔不能并举。刚柔相济与内家高手所论之“刚柔并举”不是一个概念。让我们顾名思义地来理解一下这两个词的基本意义。刚柔相济,刚与柔两者是分开的。刚柔并举,是把刚与柔合并在一起。在武功实战中的刚柔相济,意思是实战中有刚有柔,先刚后柔或者是先柔而后刚,刚柔互为变化。但不管变化的速度多快,即使是瞬间,也是有时间性的刚、柔始终是不能同步。打个比方说,人不能同时又呼又吸,走路不能同时迈两条腿,只能是一左一右,刚与柔永远也不会合并在一起,所以刚柔是不能并举的。“柔”在动作训练中以不僵为准,实战中以柔的动作,敏捷迅速的变化与交战者进行周旋,待机会成熟时进招发力,发力时为“刚”,是先柔而后刚;若发力处于被动时,在大脑迅速反应的指令下,瞬间由刚又转为柔,此为先刚而后“柔”。刚柔互为变化。所以“刚柔并举”的理论是对武功实战发力方面,理解得不深不透。十、内家拳的刚书中有述:“内家拳的发力不是与生俱有的,不是自然用力的延续,而是还要克服自然用力法等神秘化的说法……,内家拳采用的是‘腹式发力法’等等……”开始看时笔者以为有点神秘,内家拳的发力,不是与生俱有的,还要克服自然用力法,好像要说到天外边去了。可是说来说去原来是腹式发力法。腹式发力法是内家拳的创新吗?腹式发力法不是与生俱有的吗?还要克服自然用力法吗?为什么不说一说怎样克服自然用力法?自然用力与腹式发力有什么不同,克服自然用力法的目的是什么?书中无述。我想若分析这些问题,应该从人类的自然用力开始。以笔者之见,人的生命是从婴儿的第一声哭声开始的。婴儿的哭声,是人自然用力的开始,哭的力量,来源于婴儿腹部肌肉本能的收缩(绷紧),由此而开始了人类的“腹式发力”。这是与生俱有的,是天赋的,地球人无一不是腹式发力。后天的任何一种发力,都是自然用力的延续。中国武林(不分内外两家,包括所有的门派)总结武功功法时,在“腹式发力”的后面,加一个“法”字。“法”的意思是,在先天的基础上,通过后天有方法的特殊训练,使武功实战中的发力,达到常人的几倍。少数武林高手的爆发力,可以达到惊人的程度。但是不管力量有多大,无一不是建立在人体“本能”的基础上。所以“腹式发力法”是中国武林各门派共有的,不是内家拳的专利。十一、书中有述“中气由全身带动骨骼猝发四射,使全身整合,而无任何虚的地方……以外导内,……懂劲……五阴五阳……等等。”以上所论看起来有点复杂,是不是故弄玄虚呢?不然的话,为什么不说一说,怎样才能使“中气由全身带动骨骼猝发四射”?怎样使“全身整合”?何谓“以外导内”?什么是“懂劲”?那几个“五阴五阳”?五阴五阳在实战中起什么作用?说 清道不明,不能令人信服。什么是内家拳呢?内家拳在哪?完全是虚夸的,离奇的,故作神秘的,失去科学推理的,自相矛盾的功法理论。目的很明确,就是含沙射影的炫耀内家拳比外家拳好。至今为止,还有很大一部分所谓的内家高手,对不理性的、缺乏科学推理的内家拳功理、功法,不去深度追求,所以而随波逐流。十二、著者书中有述“还常见一些内家高手,在与人过招时,眼睛都不看对方,眯缝着眼瞥向一边大有闭目养神之态,不是他看不起对手,而是他的眼已不在眼上,真正的眼就在双方触手的地方,那是指挥中心,听、化、发等都从那儿作起,如再多的用眼反而分心多余,易误事,这就是内家拳的奥秘所在。”笔者本着以理服人的态度,不能一说了之,向作者请教两个问题。1、“眯缝着眼瞥向一边,大有闭目养神之态”。此神态是什么都看不见了吗?要是什么都看不见了,那么请问作者,如果这位内家高手把眼睛蒙上,把耳堵上,会是一个什么结果呢?还能否照样完成您所说的听、化、发吗?要是还能完成,那才叫真的内家拳高手,否则还是用了眼,眯缝着眼是可以看得见的。反而精力集中,看的十分清楚。以笔者之见,眯缝着眼的行为,在中国功夫里,往往是因为内功吐纳两眼垂帘的一种习惯性……所以眼已不在眼上的说法,是故作高深。2、“再多的用眼反而分心”。请问作者,“心”是什么?心是作什么用的?怎样理解这个心字?心不是大脑思维吗?内家高手连脑袋都可以不用还用心干嘛?众位武林的朋友们:这是不是“自相矛盾”呢?是不是制造神秘呢?十三、在世界现代哲学、科学与时俱进的今天,如果延续用传统的、或多或少带有一些迷信色彩的“周易、阴阳、五行”来影响和指导中华武功的理论,中国武林人势必要提出很多质疑。比方说,査内家拳资料有论:1.内家拳“天人合一”与中华武术的关系,其主要内容是:人与大自然的条件环境相协调,使人的整个身心融于大自然之中,特别是内功的修炼,要吸纳天地之气,融自身于宇宙之中,收天地精华于体内,更显天人合一的意境,使武术在大自然中得以启发。天人合一也追求整体配合,调动人体最大的组合能量,(整劲)这种整体配合包括形体配合和形体与意识的配合。(精、气、神)这种超强的组合的能量,只有通过严格的训练才能得到(以上是一位内家拳知名人士的论术笔者未作任何修改)。以上所论,我看就最后的一句话说得好,别的说得再多都无关紧要。人生于天地之间,哪一个人能跳出宇宙的圈子,身心不融于大自然之中?哪一个人不是吸纳天地之气?周易所谓天人合一的哲学理论,是专门对练武功的人而言吗?其他人就不是吸纳天地之气了吗?再说调动人体最大的组合能量与“天”有什么关系?就是“形体与意识的配合”(这里边的“意思”仍然是大脑思维)不就完了吗?本来是很简单的事,总是拐弯抹角的,推来推去左套右套的,勉强抽象地使周易与武功联系起来,制造了很多复杂,表示高深。最后功夫还是练出来的,主观能动性,还是在于人,还是大脑思维指挥人体动作的行为。2、有资料论,在周易指导下,内家拳的超智能思维,既非逻辑思维亦非形象思维,而是一种高级的直觉思维。首先说非逻辑思维。这话说得太没意思了,自己打自己嘴巴子,就是告诉武林人不要提出很多质疑,提出来也解释不了,因为没有逻辑性。这样的没有逻辑性的带有迷信色彩的传统哲学,是不是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了?超“智能思维”。笔者认为,世界上没有不通过大脑思维的“智能”。智能思维也就是大脑思维。那么超出大脑思维的思维是什么思维呢?地球人存在这种思维吗?不可能的。再者亦非形象思维,形象怎么会有思维?人的肢体形象不是大脑指挥的行为吗?再者高级的直觉思维。我们首先说“高级的直觉思维”还用不用大脑?如果说不用大脑,那么就把脑袋割掉,看你还能不能有高级的直觉思维,若是没有脑袋还是不行,就是说,无论怎样拐弯抹角地说什么非逻辑、超智能、亦非形象、高级的直觉思维等等,也还是超不出大脑思维范围。要弄清楚直觉的来源,笔者才疏学浅只能是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比方说,一名侦察能力很强的侦察员,在案子还没有证据之前,凭直觉就可以有一种预判,这种预判在案子真相大白之后,往往是准确的。这是因为以往丰富的侦察经验和聪明的大脑反映,这就是说直觉的发源地是大脑,所以直觉思维还是大脑思维。不能因为加了一个“高级”就不是大脑思维了。3、有资料论:习武者经过修炼就会产生这种高级的直觉思维。当神(元神)和形高度的协调统一,就会使武功出神入化,随心所欲。当厮杀格斗时,对敌方的招式和心理洞察就会成为瞬间直觉感知,而自己的应敌招法也是瞬间的直觉行为。就是武林人所说的拳到用时自然出。以上论述,让我们以现代哲学、科学指导中华武功的理论,得出一个结论。首先说,一个武林高手必须在久而久之的实战中自成一体是必经之路。再者武林中有一句话,说的是拳打千遍“身法自然”。因为拳打千遍,达到了一定的熟练程度,使意思与形体的协调性达到了一个高度统一的境界,才能够使身法自然,是因为身法自然,拳到用时才能够自然出。很简单,就是熟能生巧。聪明来自于实践,大脑思维在此基础上又提升了一个新的阶层。而不是超智能的神秘化的高级直觉思维。直觉是没有思维的,而是有了聪明的大脑思维才会有直觉。这才是用现代哲学、科学推理式的总结方法。结束语1、作为一个中国武功功法的论著者来讲,笔者认为,单纯地靠老师的语言传授,同行人的互相讲解,或者是像讲故事一样听别人说,而自己的武功未达到很高的境界,没有自身的体验,是论不到“点”上的。即使是到了很高的境界,也必须树立端正、无私的品格,同时要具有高水平的分析家的能力,了解人体的生理结构、本能和肢体的特征,科学推理式地总结功法,才能写出正确地论点。2、中国武林的武功功理、功法,绝大多数是通过长时间的实践,逐步推敲而形成的。这样的功法是理性的,是尊重事实的,经得住时代考验的。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因早年间文化水平比较低,科学不是很发达,迷信、门派相争等多种原因,使武功功法失去了科学性,真实性。3、关于中国武林高超的武功(神功),笔者承认是有的,主要体现在“智勇”、武术招法、武功绝技、超人的杀伤力和抗击打的能力等等。但武功就是武功,再高的功夫也是有极限的,不要与“巫术”般的“怪异”现象扯在一起。4、恕笔者斗胆简单概括的说一说什么是“内外兼练”。内是“气息”,外是“形体”。大约在明朝初期之前的几千年历史中,中国武林是以“肢体动作”为主的“武术”,用以“形”带“息”的功法,训练爆发力和抗击打的能力,虽然没有经过专门的内功训练,但在长期的苦练中,是以形带“息”的功法,所以无意识的也具备了一定的内功。在此几千年来之不易的以形带息的内功基础上,经过长时间对武功功法的实践,探索性的总结,武林中人认识到了“息”的重要性,有少数武林中人领先步入了,“息”与“形”结合的功法,也就是武林中所言的“内外兼练”。其后,中国武林绝大多数门派,陆续采取了“内外兼练”的功法,此法是中国功夫最科学的功法。以上所论,有不当之处,望武林中人见谅,在论述上愿与武林中人互相讨论,共同提高。(完)
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内家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