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作业的游戏太多,小孩都不好好学习,只顾养宠物,换衣服这样的游戏,到哪里投诉,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如何让孩子放下手机,狂爱学习?这是我见过的最好做法
孩子就爱玩,追明星、玩手机、打游戏,就是不爱学习,非要家长推着,才肯往前走,怎么办?
让孩子好好学习,嘴皮子都磨破了,他依然我行我素,拿孩子没办法,怎么办?
我们都知道,每个家庭多层多样,不能一刀切,没有一把万能钥匙的。我们也不能以能否进重点学校作为评判孩子的唯一标准。
不过,有一件事是所有家长都应该花精力去做的,就是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我们看到很多报道,说孩子产生了厌学情绪,大考之后撕书烧书等等,这些都是最可悲的。
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呢?颜老师觉得家长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一些尝试。
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学习
有一次我到一个学校,问初一一个班的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有回答“为老妈”,有回答“为教育局”。家长说平时都是给他讲的,竞争这么激烈,要好好学习,好好学习才能上好大学,毕了业才能有好工作,有好工作才能过上好日子。孩子问那什么算好日子呢?家长说大概是有房有车吧。孩子说现在就有房有车了。所以中国人从来说不清什么是好日子,大概就是比邻居好的日子叫好日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脑子里有4个问题,如果你战胜了这4个问题,孩子将爆发出非常强的学习的动力——
▍ 1. 学习有什么意义?
读书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有时候反而就是无欲则刚。你给孩子说,地球上有人和动物,你看看猫过的什么日子?一千年前猫怎么过现在还怎么过,可人不同。人过的是创造性的生活,因为人会学习,大自然给了人的大脑就是用来学习的,课堂学习是狭隘的一部分。你不学习也可以啊,那跟猫狗来到这个世界是一样的。
▍ 2. 学习有什么用?
课堂学习就是在训练思维,思维训练到一个高的水平,怎么看出来呢?你到乡下去,找个跟我年龄差不多的老太婆,提一个同样的问题,这时候就看出差别来了。我会三角函数会解析几何,懂得变量之间的关系。如果这两个老太婆让你带一个回去,你带哪个呢?
▍3. 不是不想学,可是学习太苦了,怎么办?
孩子,苦是情绪,感觉是想法引起的,不是事情引起的。要改的是想法。比如,有个人请你和一个和尚一起吃饭,桌上全是蔬菜。和尚一看,觉得这个人太尊重我了。你一看,什么意思,请我吃个饭全是蔬菜。
同一件事,就是因为想法不一样,两个人反应不同。人和动物不同,耕耘有收获,人就有乐趣。没有比课堂学习更体现耕耘收获的了,这就是人的乐趣。
▍4. 某某某小学没毕业,现在是亿万富翁,怎么说?
发财是特质决定的,第一是投资魄力,第二要行动力极强,第三赚一百万能把四十万分掉。小学没毕业,活得很辛苦的人更多。人有两部分享受,物质和精神,而动物只有物质享受,家长不要把功利的东西套在孩子身上。
家长要跟孩子交流“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颜老师认为一个人的学习不应该只限于教科书,生活是最好的学校。我们都有这种经历:
去爬山,如果你对自然科学很感兴趣,那你对大自然的感受一定比别人深;
去海洋公园,如果你对海洋动物的习性很了解,那你一定比别人更兴致勃勃;
去历史博物馆,如果你对这段历史缺乏了解,看到那些文物(artifacts)提不起很大兴趣,只是为了孩子而来;
去旅游看古建筑,如果你没有建造此建筑的背景知识,那此建筑只能成为你到此一游的纪念而已。
如果你认为世界是迷人的,你的孩子也会有相同的认识,因为激情是会传染的。
?家长应帮助孩子树立这样的理念:
你不是考试机器,你也不是为了爸爸妈妈而学习。你是为了探索这个奇妙的世界,从而使你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而学习;你是为了增长智慧,为了探索你的独特个性、人生价值,从而使你的人生更有意义和快乐而学习;你是为了更充分运用你的特长和才能去帮助他人而学习。
在聊天中告诉孩子,学习的过程是不断探索自我的过程,你会逐渐了解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不喜欢什么、不擅长什么;会学习到一些知识和技能,让你今后有更多的选择权,去做你感兴趣的事。
? 对孩子,你只需要提出3点要求:
1.一定要努力,总结经验就行,但不要过度在乎考试成绩。
2.在现在知识更新这么快的时代,你怎样学比你从书本学到什么更重要。我希望你能学到各种能力,比如时间管理能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寻找资源和自学的能力等等。
3.我希望你对这个世界有好奇心,想去探索世界的未知,求知欲强,有终身好学精神。我希望你能在学校发现一、二门你很感兴趣的学科,我希望你能钻进去,甚至用业余的时间在网上看更多的相关资料。
我希望你问老师的问题,老师都不一定能马上回答上来,而是说“嗯,好问题!我得想想,然后再回答你”。
学习不等于书本知识,更不等于学习成绩。书本知识只是学习的一个部分,生活才是最好最大的校园。
家长不要大包大揽,学会放手
我以前带学生去农村学农,看到孩子们在果园里摘苹果。孩子们蹦着跳着从树上摘下苹果,有时用水冲冲,有时洗也不洗,擦擦苹果皮就把苹果吃掉了。
再看看这些孩子平时在家里吃水果,都是家长把苹果皮削好了,把苹果切成片,摆在果盘里,牙签插好了,递到手上,孩子们还一副懒得吃的样子。
这就是我们说的“跳一跳摘到的苹果”。对孩子学习也是一样。家长要把对孩子的期望值设置在合适的水平。既不要大包大揽,直接把“苹果”送到孩子手上,否则孩子就没兴趣。
比如:孩子做作业磨洋工、拖拖拉拉、不认真,或者没完成作业,往往与很多家长以下的行为有关:
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结果;
担忧孩子今后的发展;
过多涉入本来属于孩子的责任范畴(比如,家长一遍又一遍叫孩子开始做功课,然后坐在孩子身边监督,最后再一道题一道题地帮孩子检查作业,要求孩子把每道题改正对才行)。
结果是,每次交上去的作业都拿满分或高分,但你能说那是孩子的作业吗?当你把孩子的责任揽成了自己的责任时,孩子即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学习不是我的责任,表现出来状态是做作业拖拖拉拉、心不在焉、不想完成作业。
字写不好、语法不对、拼写有错、有时忘了做作业、或作业落在家里了,有时考试拿个不太好的成绩回家,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经历。如果家长因此大动肝火,埋怨、催促和责骂,不仅让孩子的能量都消耗在处理这些所引起的负面情绪上,而且会加深孩子对学习的厌倦和恐惧,阻碍孩子对学习的责任感和主动性的发展,其后果比孩子最初的“毛病”严重得多。
▍家长要做的就是:
明确地告诉孩子,学习是你的责任,不是父母的责任;
你为自己学习,不是为了父母学习。
?制定界线:比如,寒假作业在什么时候完成,必须自己完成,完成的效果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完成过程中有困难可以向谁求助等。
? 逐渐放手让孩子承担责任:包括完不成作业开学后需要承担的后果,作业错误率高需要承受的批评等,家长也可以和孩子做其他的约定。
规则制定好后,家长只需要和颜悦色偶尔提醒:功课做了吗?告诉孩子,如果他哪门学科需要帮助,可以告诉我,我们一起找解决办法。只要他知道安排时间,知道轻重缓急,不要过多涉入,只是有时表扬他的时间管理做得很好。
有些家长喜欢攀比,别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聪明?人家第一名,你呢?这样孩子慢慢就形成“我比别人笨”的心理定势,甚至产生“妈妈喜欢别人”的抵触情绪。
? 不要攀比,要以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孩子现在能跳1.2米,那1.3米就是比较合适的目标,千万不要因为别的孩子都能跳1.5米了,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也要跳那么高。更不要只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而逼着孩子读书,在压力下读书是做不好的。
让孩子感受到责任感和成就感
父母一直是孩子长大的阻力,尤其是独生子女的父母,只是你自己都不觉得。
很多独生子女的问题,都是因为父母不允许他长大。长大的最高标志是什么?是选择。理论上,0—6岁的孩子,父母控制;6—12岁,共同控制;12岁后,孩子自己控制。可是在中国可能吗,我看30岁的儿子都是60岁的老娘在控制。这样怎么可能培养出有学习责任感的孩子。
▍1.与孩子站在同一个战壕里
当孩子经历自然结果而意识到自己当初的选择是不明智的时候,我们的态度不应该是幸灾乐祸落井下石地数落孩子“你看你看,我都告诉你了,你偏偏不听,现在知道错了?”而应该是鼓励的态度“孩子,没关系。妈妈(爸爸)小时候也做了好多错事,吃一堑长一智,小孩子就是这样成长的”。
▍2.激发孩子的内动力
我坚信每个孩子天生都孕育着积极向上的种子,只要家长对孩子有高质量的陪伴、关爱、赞赏、倾听和鼓励,就给这颗种子的茁壮成长创造了条件,孩子的内动力就被激发出来了。当然了,要给孩子进步所需要的时间。
▍3.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从短期来看,孩子在家长不停地督促监督下的表现也许比家长放手后的孩子的表现好,这也是很多家长不敢放手的原因。但孩子在家长监督下的表现来自于外界的控制,而不是来自于内在的力量。
从长期来看,来自内在的力量会更强大更持久,我们毕竟只能陪伴孩子一段路,剩下的路需要孩子自己有内动力走下去,所以一定要接受孩子在成长中表现出的“不完美”。
只要我们改变我们的态度和方式,孩子的很多“问题”也会有所改善的。经常听到有家长埋怨已读高中的孩子对自己的事情表现得不太负责任,这或许是孩子小时候家长越俎代庖过多,或许是家长在“负责任”方面对孩子的期待值过高。
▍ 4.让孩子感受到成就感
我为什么会喜欢数学?我读中学的时候,有一次在全班第一个做出了老师布置的某个难题,老师从讲台上奔过来,摸摸我的头问,你现在的感觉是不是比吃了一颗糖还要高兴?我说是的。从此以后就喜欢上了数学,认为自己数学行啊。这就是鼓励和成就感的魔力。
颜老师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与磨合,孩子会有一个飞速的成长,一起努力吧!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一起作业”官微发布撤稿声明 有些家长却不买账_腾讯视频
三倍流畅播放
1080P蓝光画质
新剧提前看
1080P蓝光画质
纯净式无框播放器
三倍流畅播放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下载需先安装客户端
{clientText}
客户端特权:
3倍流畅播放
当前播放至 {time}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近日,在线学习软件一起作业的官方微博发布了,关于四川新闻网对其不实报道的撤稿声明并置顶。一起作业表示,四川新闻网发表的一篇关于成都一小学用软件做作业的文章内容主观,报道偏颇,已严重损害了一起作业的形象。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我听同学说,英语的一起作业网站里有一个“班级游戏”,为什么我没看见?在哪里?_百度知道
我听同学说,英语的一起作业网站里有一个“班级游戏”,为什么我没看见?在哪里?
不是全班大爆料。我听朋友说的是一个叫什么什么泡泡的游戏。
我有更好的答案
你指的应该是一起作业网新推出的全班互动英语学习游戏——全班大爆料。如果你有账号的话,登录就可以看到全班大爆料的游戏链接了。单词、发音都可以边玩边学,挺有意思的。 ————————————————————————有泡泡的?可能是“神奇的树屋”,在正确完成答案后,会出现泡泡!你试试
请问,“神奇的树屋”在哪里?
神奇的树屋是老师布置作业时候来布置的。如果老师没有给孩子布置这个作业,你可以选择让孩子插班名校的方式,通过家长的账号给孩子布置这个作业。不知道您明白没有。
…………还是没有啊
采纳率:38%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同学说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一起作业学生APP,真正可以让老师、家长对作业放心、放手吗?_一起作业学生APP专业评测-教评网
一起作业学生APP,真正可以让老师、家长对作业放心、放手吗?
作业是检测学生学习成效的必要途径,但枯燥的作业总是不能引发学生兴趣,一起作业学生APP正是一款同步作业软件,它通过特有的途径及部分娱乐形式旨在激励学生完成作业并喜欢上做作业,养成学习好习惯,然而软件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
首先,软件有闪退现象、性能不够完美。偶有的闪退会直接回到初始,假若正在观看某个场景或正在上传作业会很郁闷;而且,有时软件还会莫名其妙地自行断网,反复刷新才可以进入。对于现在的中学生而言,这一状况几乎是不可容忍的,必须改进。
第二、作业批改不太及时,且部分解析过于粗枝大叶。就语文作业而言,不管学生以何种方式提交的作业,哪怕风马牛不相及的图片发送过去都可以提交,系统没有拦截功能。而且,作业被批阅后,一般会有相应题目的解析,但题目的解析中,有一些解析太简单,辨析性题目及失分出错多的问答题往往缺失解析,这使得作业的真正训练作用难以发挥。
第三,软件缺失监管功能,学生作业的真实性难免令人怀疑。由于作业可以在预设的时间段内随时交作业,这对于自控力较差的学生而言,没有一定的监管如设想监督,就不能保证作业的真实性。尤其对于综合题、需要书写拍照性的题目,学生完全可以百度答案或者以其他方式拍照上传。这样的作业还有可能会获得高分,进而获得更多的学豆,这会刺激学生愈加的放肆抄,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
第四、游戏类太多,穿插于问题中,对于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生成不利。众所周知,“一心不可二用”,只有专注,作业质量才会提上去,也才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软件中的各种疑似广告介绍或游戏活动太多,而且学豆兑换的奖品很适合学生口味,这些都会干扰学生思维,使学生不够专注。同时,这些设置虽然确实能刺激学生更快更好的完成作业,但却不会真正让学生爱上学习。很多学生使用软件的本质意义并不是为了提升作业更好学习,而是为了完成作业获得学豆更畅快地游戏,这让人不得不质疑软件的设置初衷。
严格意义上,一起作业出发点很好,在激发学生做作业方面独辟蹊径,有一定实效,,但软件监管力度不足,如果放任学生作业,仅靠该软件监管督促,我想对于缺乏自制力的学生而言,应该不是良策。陪伴和监管、督导是父母师长的责任,所以,一方面期待软件的改进、完善;另一方面,教育无小事,作为家长,请在孩子的受教期多一份责任和关心!
(评测版本:V2.9.4.758)
本评论版权属于教评网,并受法律保护。除非评论正文中另有声明,未经教评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转载或使用整体或任何部分的内容。
产品评分&5.0分
教评网官方APP,只收录最好用的100款教育类APP应用软件
打开微信扫一扫
值得下载尽知晓
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脚本,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教评网。
启用JavaScript脚本,您将拥有更好的浏览体验。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