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制定政策 群众意见的级别

解读河北省分级诊疗《实施意见》之方针政策
长城网11月9日讯(记者 何震)近日,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制发了《关于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据介绍,该意见的制定与出台将有助于统一思想认识,厘清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为在全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提供政策框架和机制保障。
图片来自互联网
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模式
《意见》中提出,河北省将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其中,基层首诊是指通过政策引导,让患者尽量选择居住地或发病时所在地附近的基层医疗机构就诊。
双向转诊则是指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明确不同级别不同种类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制定双向转诊暂行规定、分级诊疗病种范围指南,形成相对稳定、紧密衔接、便捷畅通的双向转诊渠道。
落实急慢分治,就是要让常见病、多发病以及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被引导至基层医疗机构就诊,而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急危重症患者、急诊患者和术后复诊患者可不经转诊直接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就诊。
落实上下联动,则需要各地探索形成基层医疗机构和医院之间稳定的分工协作机制,推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
两步推进分级诊疗
据介绍,河北省分级诊疗将分两步推进。首先,2015年在唐山和邯郸两个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要率先推进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局部试点,试点工作以建立慢性病分级诊疗管理机制为突破口,先期以高血压、糖尿病为重点,有序探索推进。第二步,在2017年将分级诊疗工作在全省全面铺开。
坚持群众自愿,柔性引导
河北省《实施意见》提出了“坚持群众自愿、政策引导,鼓励并逐步规范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患者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首诊”的要求。可以说,坚持群众自愿是开展分级诊疗的重要前提。当前我省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很突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足、人才缺乏,多数地方不具备强制实行分级诊疗的条件,很多配套措施亟待调整和完善。在基层服务能力获得有效提升之前,不能用行政强制的办法,搞“一刀切”式的做法推行分级诊疗,而是应基于实际,主要采取柔性激励的措施,鼓励引导群众自愿参与。
大力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基层首诊是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基础。据了解,河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由于优质资源匮乏,需要通过对口支援、建立医联体、医疗集团、远程医疗等手段,促使城市三级医院优质资源下沉,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但从长期来看,还是需要通过全面提升基层诊疗服务能力、培养全科医生队伍、推动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等方式逐步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造血功能,提高人民群众对基层的信任度,自觉自愿到基层就诊。因此,强基层措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重点内容。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甘肃省出台《实施意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中国兰州网5月5日消息 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提出,我省将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符合实际的分级诊疗制度。到2017年,全省乡村医生签约覆盖率达到50%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的65%以上,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实施意见》明确,在确保医疗机构发展可持续、医保资金可承受、群众负担不增加的基础上,我省将用小步快走的方式,分步适时理顺服务价格。
明年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
《实施意见》提出,我省将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完善服务网络、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形成科学合理的就医秩序,逐步建立符合省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按照《实施意见》,到2017年,我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量将占总诊疗量的65%以上,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同时,二、三级医院向下转诊的人数年增长率达到10%以上,省市级医院50+n种(n代表各地结合实际自行增加的病种数)、县级医院250+n种、乡级医疗机构50+n种分级诊疗病种按临床路径的规范化治疗率达到40%以上;县级医院住院患者按病种付费的覆盖面达到90%以上,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比例分别达到100%和85%,中医诊疗比例达到40%以上,县级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诊疗率达60%以上。到2020年,全省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基本形成,以病种为基础的符合省情的分级诊疗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并完善。
建立县级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实施意见》明确,我省还将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证可持续的县级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县级(二级)医院作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和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纽带,负责为县域城乡居民步畅通上下转诊的通道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开展250+n种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急危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省市级(三级)医院重点负责50+n种疑难急危重疾病的治疗、下级医院转诊病人的救治和教学、科研等工作,向县级医院提供多种形式的对口支援帮扶,与县级(二级)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对通过县市区医院转诊的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同时,要进一步畅通上下转诊的通道,对确需上转的患者,有关医疗机构要及时出具转诊证明和患者知情同意书,并积极协助做好转诊和备案服务。对经过治疗,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下转患者,下级医疗机构应按有关要求积极做好治疗、康复、护理和备案等服务,不得推诿。
《实施意见》提出,我省将以县级医疗机构为依托,利用两年时间,分批逐步在全省范围内建设80个采储血点,建成省市县采、供、储血网络,确保90%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县域内治疗用血和急诊用血,保证基层临床用血及时安全。同时,我省还将建立和完善省、市、县三级120指挥调度系统并实现全省联网,强化基层医疗机构急救能力建设,配备乡镇卫生院急救车GPS调度终端,建成纵向贯通、横向覆盖的省、市、县、乡四级急救医疗网络。建立以市、县中医院为龙头,综合医院中医科、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科为主体,其他医疗机构中医药技术为补充的中医药服务网络,优化中医药卫生资源配置,鼓励基层使用中医适宜技术。
落实“先看病、后付费”制度
《实施意见》明确,我省将在总额预付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按病种、按人头付费等复合型付费方式,城乡居民统一执行乡级医疗机构50+n种、县级医院250+n种、省市级医院50+n种分级诊疗病种要求。除危急重症患者外,凡符合分级诊疗病种诊断的医保患者,原则上只能在参保地或省内参保地以外所有相应级别的定点医疗机构就诊,不得越级诊疗。同时,建立省级结算平台,统一处理和协调在省级医疗机构就诊的50+n种重大疾病分级诊疗病种新农合基金结算。落实“先看病、后付费”制度,做好新农合与大病保险、民政救助等保障机制相互衔接及跨省就医费用的核查、结报,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开展城乡居民医保市级统筹。
此外,从2016年起,我省对省卫生计生委确定的省市级50种重大疾病、县级250种常见病、乡级50种一般疾病分级诊疗病种进行临床路径管理;各市州、县市区根据当地近3年疾病谱特点,确定辖区内新增的分级诊疗病种,并制定差异化的临床路径。
《实施意见》明确,我省将加强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民政医疗救助和商业保险等多种保障制度的有效衔接,落实33种门诊慢特病、50种重大疾病保障、大病保险与民政医疗救助政策。对参保城乡居民(含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的门诊慢特病诊疗费用,在基本医保报销后,由大病保险按规定给予再次报销,切实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提高实际补偿比例。实现基本医保与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信息对接,在定点医疗机构结算窗口实现基本医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报服务。
同时,控制县外转诊率,调整医保付费标准,落实医师多点执业服务报酬补偿,科学调整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切实杜绝过度检查、过度医疗;采取集中采购招标、协商谈判等方式,降低药品、高值医用耗材和部分医用设备检查的价格;强化价格调整与医保支付政策的有效衔接,合理确定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差距和医保支付比例,引导患者基层首诊、分流就医。(记者 方言 实习生 杨子文)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甘肃省出台《实施意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原标题:我省出台《实施意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推动&三医联动&畅通上下转诊通道
  资料图片
  中国甘肃网5月5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记者 方言 实习生 杨子文) 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提出,我省将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符合实际的分级诊疗制度。到2017年,全省乡村医生签约覆盖率达到50%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的65%以上,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实施意见》明确,在确保医疗机构发展可持续、医保资金可承受、群众负担不增加的基础上,我省将用小步快走的方式,分步适时理顺服务价格。
  明年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
  《实施意见》提出,我省将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完善服务网络、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形成科学合理的就医秩序,逐步建立符合省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按照《实施意见》,到2017年,我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量将占总诊疗量的65%以上,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同时,二、三级医院向下转诊的人数年增长率达到10%以上,省市级医院50+n种(n代表各地结合实际自行增加的病种数)、县级医院250+n种、乡级医疗机构50+n种分级诊疗病种按临床路径的规范化治疗率达到40%以上;县级医院住院患者按病种付费的覆盖面达到90%以上,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比例分别达到100%和85%,中医诊疗比例达到40%以上,县级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诊疗率达60%以上。到2020年,全省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基本形成,以病种为基础的符合省情的分级诊疗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并完善。
  建立县级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实施意见》明确,我省还将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证可持续的县级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县级(二级)医院作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和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纽带,负责为县域城乡居民步畅通上下转诊的通道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开展250+n种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急危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省市级(三级)医院重点负责50+n种疑难急危重疾病的治疗、下级医院转诊病人的救治和教学、科研等工作,向县级医院提供多种形式的对口支援帮扶,与县级(二级)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对通过县市区医院转诊的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同时,要进一步畅通上下转诊的通道,对确需上转的患者,有关医疗机构要及时出具转诊证明和患者知情同意书,并积极协助做好转诊和备案服务。对经过治疗,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下转患者,下级医疗机构应按有关要求积极做好治疗、康复、护理和备案等服务,不得推诿。
  《实施意见》提出,我省将以县级医疗机构为依托,利用两年时间,分批逐步在全省范围内建设80个采储血点,建成省市县采、供、储血网络,确保90%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县域内治疗用血和急诊用血,保证基层临床用血及时安全。同时,我省还将建立和完善省、市、县三级120指挥调度系统并实现全省联网,强化基层医疗机构急救能力建设,配备乡镇卫生院急救车GPS调度终端,建成纵向贯通、横向覆盖的省、市、县、乡四级急救医疗网络。建立以市、县中医院为龙头,综合医院中医科、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科为主体,其他医疗机构中医药技术为补充的中医药服务网络,优化中医药卫生资源配置,鼓励基层使用中医适宜技术。
  落实&先看病、后付费&制度
  《实施意见》明确,我省将在总额预付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按病种、按人头付费等复合型付费方式,城乡居民统一执行乡级医疗机构50+n种、县级医院250+n种、省市级医院50+n种分级诊疗病种要求。除危急重症患者外,凡符合分级诊疗病种诊断的医保患者,原则上只能在参保地或省内参保地以外所有相应级别的定点医疗机构就诊,不得越级诊疗。同时,建立省级结算平台,统一处理和协调在省级医疗机构就诊的50+n种重大疾病分级诊疗病种新农合基金结算。落实&先看病、后付费&制度,做好新农合与大病保险、民政救助等保障机制相互衔接及跨省就医费用的核查、结报,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开展城乡居民医保市级统筹。
  此外,从2016年起,我省对省卫生计生委确定的省市级50种重大疾病、县级250种常见病、乡级50种一般疾病分级诊疗病种进行临床路径管理;各市州、县市区根据当地近3年疾病谱特点,确定辖区内新增的分级诊疗病种,并制定差异化的临床路径。
  《实施意见》明确,我省将加强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民政医疗救助和商业保险等多种保障制度的有效衔接,落实33种门诊慢特病、50种重大疾病保障、大病保险与民政医疗救助政策。对参保城乡居民(含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的门诊慢特病诊疗费用,在基本医保报销后,由大病保险按规定给予再次报销,切实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提高实际补偿比例。实现基本医保与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信息对接,在定点医疗机构结算窗口实现基本医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报服务。
  同时,控制县外转诊率,调整医保付费标准,落实医师多点执业服务报酬补偿,科学调整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切实杜绝过度检查、过度医疗;采取集中采购招标、协商谈判等方式,降低药品、高值医用耗材和部分医用设备检查的价格;强化价格调整与医保支付政策的有效衔接,合理确定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差距和医保支付比例,引导患者基层首诊、分流就医。
  相关新闻
  分级诊疗把关不严14县区被通报批评
  中国甘肃网5月5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首席记者 田小东 实习生 王甜甜) 近日,甘肃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通报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一季度运行情况,因住院病人县外就诊率同比上升,14县区被通报批评。
  通报称,一季度,全省新农合参合率达98.53%,同比上升0.43%。农民参合人数总量同比减少131808人,出现小幅下滑。全省新农合累计补偿参合患者791.72万人次,同比上升5.81%,全省住院患者实际补偿比为61.92%。
  全省新农合住院患者平均住院费用4437元,同比减少142元,环比减少565元;县级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平均住院费用3263元,同比减少102元,环比减少134元。其中,住院补偿60.86万人次,上升11.92%;门诊补偿730.86万人次(包括正常分娩、特殊病种大额门诊、体检及其他补偿),上升5.41%。
  同期,全省县外住院就诊患者数量、基金支出数额构成分别为18.72%和44.26%,剔除大病影响因素后,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6.36和8.36个百分点。
  全省83个县区(不含嘉峪关市、金川区、永昌县)住院县外就诊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的有69个县区。对同比上升的14个县区,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给予通报批评。这些县区分别是:武都区上升了16.14%、两当县上升了12.23%、东乡县上升了6.67%、舟曲县上升了4.61%、漳县上升了4.54%、甘州区上升了3.32%、灵台县上升了2.60%、临夏市上升了2.38%、临潭县上升了1.81%、岷县上升了1.56%、会宁县上升了1.50%、碌曲县上升了1.04%、平川区上升了0.82%、通渭县上升了0.17%。
  据了解,我省从2015年起全面施行分级诊疗工作,明确150种分级诊疗病种只能在县、乡两级医院就诊。参加新农合的患者,除急危重症外,原则上不得越级诊疗。对不严格执行分级诊疗、临床路径等相关管理规定的定点医疗机构,按照要求给予降低基金预付比例、扣减补偿基金,或责令限期整改,暂停乃至取消定点医疗机构资格等处理。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责任编辑:刘姗
记者日前从省农牧厅获悉,我省将开展农业文化普查工作。普查范围及对象为全省范围内各种类型的农业文化遗产。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dl class=《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 www.scio.gov.cn      来源:中国政府网
[责任编辑:齐薇
相关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保教计划制定评定意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