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单机游戏的老玩家还记得当年《华为电软为何叫大爷软》的龙哥

一波回忆杀 电子游戏集中营 有谁还记得吗?2一波回忆杀 电子游戏集中营 有谁还记得吗?2囧王者百家号《GAME集中营》是国内著名电子游戏杂志,始创于1994年6月,后改称《电子游戏软件》,是中国第一本正式的游戏杂志。经过十多年的发展《GAME集中营》成为国内销售量最大的游戏类杂志。在创刊之初,它就提出自己的办刊宗旨:为游戏业指路,为游戏迷正名。在近十年的风雨苍黄中,这本杂志一直是青少年流行文化的倡导者,一直站在游戏业发展的最前端。一贯秉持追求品质,不断创新的态度,博得了广大读者的信赖与肯定。《GAME集中营》所开创的轻松、幽默,适合青少年审美取向的办刊风格,吸引和培育了一代玩家。可以说国内几乎所有游戏杂志的编辑都是看着《电子游戏软件》长大的。2.27日微博宣布停刊,319期为目前为止最后一期。GAME集中营初代编辑们~邱兆龙笔名“龙哥”。《电子游戏软件》开朝元老之一,2000年离开电软。也许现在的读者只知道“龙哥热线”,但在当年龙哥之于电软就像山内之于任天堂。对于我们这些处世未深的少年而言,龙哥是真正的前辈、长者、战友。毫不夸张的讲,龙哥撑起了名为“电软”的大旗,并且在最困难的时期咬牙坚持,维持和光大着“电子游戏软件”老大的地位。尽管龙哥离开电软已多年,“龙哥热线”也物是人非。但于情于礼,每一位电软的新老读者都应记住并纪念这个电软最负名望的编辑。刘文雨笔名“熏风”。《电子游戏软件》开朝元老之一,当时的主编,95年电软复刊后任常务副主编。客观的讲,熏风是电软的奠基人,也是十年电软的真正幕后工作者。从创刊到停刊再到复刊至今,熏风缔造着电软乃至中国游戏杂志的神话。在电软的丰碑里,他的名字应该是第一排,甚至是第一个。田松《电子游戏软件》开朝元老之一,最早参与电软前身《GAME集中营》的编辑工作,电软创刊后就离开了。刘儒德笔名“老D”,《电子游戏软件》开朝元老之一,95年离开电软。在电软众多游戏高手中,老D并不十分出众,但他之所以在当时受大家喜爱,并至今被无数老读者怀念。除了他踏实的工作作风,主要是由他主持的“电刑室手记”受到了无数读者的好评。许多元老编辑的个性、形象都在这个小品类的栏目中得到体现。由XYM设计的小编形象更为无数老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如 “老D”这个名字。 关于“无类”的笔名,比较正确的讲法是此名开始归一人所用,但随日此人离开后多人用过这个名字。因此造成了电软史上唯一一个个性不统一、脾气怪异、甚至性别都无法确定的编辑。索冰笔名“阿King”,《电子游戏软件》早期编辑之一,94年5月加入电软,96年离开,主持编辑《电子游戏与电脑游戏》。作为电软的早期编辑,阿King为电软的发展壮大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尽管在这里没有将他列为开朝元老,实际上阿King于电软创刊起就加入了,所以也是实际意义上的“元老”。而在当时,他更是和龙哥并称电软双璧。是那时少有的几个不用查阅资料就能回答功略问题的编辑之一。年青、奔放、冲动,这大致就是阿King的性格了。也因如此,导致了他离开电软。 关于阿King的“叛离”,以小生之见,这只是理念上的不同而已。杨威利和莱因哈特因“权利到底应集中多人之手还是一人之手”搭上了千万、甚至是自己的命,而阿King想要做的、熏风所坚持的,无非是“杂志是走中庸之路还是大唱个性”,甚至从本质出发,两人都是出于对电软、对中国游戏杂志的爱!只不过发生在这个特殊的时间和行业,而越发引人注意。尽管此事已远去多年,但小生还是多嘴一句:阿King“叛离”一说,实在无稽。萧腾笔名“ShadowPhoenix”(简称S.P),《电子游戏软件》早期编辑之一,94年7月加入电软,2001年离开。头脑灵活,勤劳踏实。可以讲是众多小编中的模范,但S.P对电软真正的贡献,却是97年他与龙哥的苦撑。那年电软的早期编辑陆续离职,导致了当时只剩S.P和龙哥两名编辑的窘境,再加上阿King的《电子游戏与电脑游戏》咄咄相逼。电软陷入了最困难期,但S.P和龙哥硬是撑了下来,支撑着这面“老大”的旗帜。因此,大家在记住“龙哥”这个名字的同时,也请记住“ShadowPhoenix”,这个电软史上最伟大的忍者。黄昌星笔名“特工黄”,《电子游戏软件》早期编辑之一,95年加入电软,97年离开,2002年重返后主持开办了《电玩新势力》。和龙哥、阿King一样,特工黄也是名玩家型的编辑,大部分老读者都不会忘记阿King的一句“恐怖的特工黄”。这位软硬件都精通的人物填补了老D离开后的空缺,一直兢兢业业地缔造电软神话。97年回到了家乡发展,02重返北京,和莱因总帅一起开办了《电玩新势力》,成为电软手中的王牌栏目。汪寅笔名“软体动物”,《电子游戏软件》早期编辑之一,95年10月加入电软,97年离开。尽管加入较晚,但软体动物的名号在游戏界特别是电脑游戏界却早已打响。即使在电软初期,他也是电软的重要撰稿人,因此他的名字也早已被大多数读者所熟知。徐燕明曾用笔名“XYM”,用到现在的就是“Akira”。同样身为电软的早期编辑,Akira所主要负责的是动漫方面的介绍,电软沿用至今的栏目“三栖人”就是由他开创,而电软早期深得人心的小编形象也是Akira的杰作。在“阿King事件”后,他也转投了《电子游戏与电脑游戏》,为该杂志的发展贡献青春。直到98年底重返电软与S.P一起主持编写增刊《MAGIC地带》,完成以后就再次离开。随后于2002年末再次回到北京开办了《动感新势力》。身为仅存的几位老编,Akira似乎隐藏起了过去的种种,一心一意地当个不厚道的欧吉桑。有歌星,影星就有追星族,有电子游戏,就有闯关族,天经地义。中国大陆到底有多少台家用游戏机,恐怕无人知晓,据说有几千万台!粗粗算来,也就有几千万闯关族!港、台、日本游戏杂志多如牛毛,而大陆闯关族们抓紧还没有个属于自己的舞台,本系列专辑便应运而生。一位十六岁的中学生赐名“Game集中营”,妙极。电子游戏有三个要素:好玩、趣味、创新。“Game集中营”这个名字挺好玩。有趣味。不拘一格。就让它做为闯关族的舞台,给诸位高手搭一个场子,此“集中营”里绝对都是game,不必太较真了。现在,让我杀进Gmae集中营。熏风摘自Game集中营 93年第一辑我想起那天夕阳下的奔跑,那是我逝去的青春VIA贴吧@飞天小魔猪ACE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囧王者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电子竞技相关,VR直播,动漫大杂烩集合体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历史/《电子游戏软件》
早期《GAME集中营》《电子游戏软件》诞生于前导软件的前身“先锋卡通”。在制作游戏汉化的过程中,公司觉得应该开办一个专门介绍游戏的杂志,于是就衍生出《GAME集中营》,当时的编辑是熏风、田松、龙哥和老D。熏风本名刘文雨,曾是北京社会科学研究院哲学所的成员。封面是“”海报的《GAME集中营》第一辑推出于1993年夏。1994年5月,获得正式刊号的《电子游戏软件》创刊。《电软》第二期出版后,编辑部从先锋卡通公司独立出来。杂志的发展过程中,除了引入了大量编辑外,更将当时小有名气的主编叶伟和张弦吸收进来。动画出身的Akira(徐燕明)、特工黄(黄昌星)、刚上大学的雪鹰(吴嘉懿)也在这时加入。第一次停刊事件1995年7月《电子游戏软件》被“上级部门”停刊处分。可能的原因有:《GAME集中营》这个名称令人反感&只注重娱乐性,单纯介绍外国的游戏软硬件产品的文章占内容比重过大&封面太花哨&过于缺乏严谨和严肃性&卷首社评&1995年10月,《电子游戏软件》复刊,副刊名改为《GAME风景线》,主编改由担任。发展&97合订本《电软》的增刊等书籍,在停刊事件后开始涌现。1996年春,杂志社搬迁到新办公地点,而且和一些外国媒体建立了一定的合作关系。但这时早期元老King因不明原因离去。不久,获得资金支持的King创办了《电子游戏与电脑游戏》与《电软》抗衡。随着《电电》的壮大,《电软》的地位受到威胁。这时《电软》推出介绍格斗游戏(尤以KOF系列)操作方式的《格斗天书》副刊与之抗衡。1998年,《电软》推出综合动画、漫画、游戏内容的增刊《MAGIC地带》,对应《电电》推出增刊《梦幻总动员》。2000年初,两家杂志主导的市场,出现了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采用彩页并有丰富内容的《游戏机》,几个月内就抢去不少市场份额。 则因投资方原因大量编辑离开,开始走下坡路。2000年起收归次时代传媒旗下。 与《游戏机》的对阵面对有强大支持的《游戏机实用技术》,2002年《电软》请回了特工黄主办《电玩新势力》电玩主题光碟杂志,和Akira开办《动感新势力》动漫主题光碟杂志。2003年,两家公司以降价促销,赠送光碟(《电软》是直接合并《电玩新势力》)的方式展开竞争。结束随着的普及,依赖游戏广告的纸质媒体杂志日渐式微,无论是广告来源还是读者皆被夺去。电软的内容也随着编辑的离开而开始偏离读者喜好。日,据游动社独家新闻,包括杂志主编“风林”在内的几位高层管理人员和资深编辑已正式从杂志社集体辞职,《电子游戏软件》有可能就此退出市场。但后来《电子游戏软件》仍正常发售。日,电子游戏软件在其上宣布停刊(后删除),最后一期为319期。被删除微博表示,319期将不会有特别内容。
衍生书刊/《电子游戏软件》
《95典藏本》除了早期的《94典藏本》和《秘技宝典》外,《电软》后来又出版了《95典藏本》、《96格斗天书》、《世嘉专辑》、《3D格斗天书》、《游戏批评》、《大墙读本(随刊赠送)》、《都市流行·酷》、《MAGIC地带》、《》、《菜鸟通》、《动感新势力》、《》、《SoCool》、《》等。此外《电软》常赠送VCD、DVD(《电击收藏》)、音乐CD等媒介的音像制品。
编辑介绍/《电子游戏软件》
:笔名“龙哥”。《电子游戏软件》开朝元老之一,2000年离开电软。也许现在的读者只知道“龙哥热线”,但在当年龙哥之于电软就像山内之于任天堂。对于我们这些处世未深的少年而言,龙哥是真正的前辈、长者、战友。毫不夸张的讲,龙哥撑起了名为“电软”的大旗,并且在最困难的时期咬牙坚持,维持和光大着“电子游戏软件”老大的地位。尽管龙哥离开电软已多年,“龙哥热线”也物是人非。但于情于礼,每一位电软的新老读者都应记住并纪念这个电软最望的编辑。刘文雨:笔名“熏风”。《电子游戏软件》开朝元老之一,当时的主编,95年电软复刊后任常务副主编。客观的讲,熏风是电软的奠基人,也是十年电软的真正幕后工作者。从创刊到停刊再到复刊至今,熏风缔造着电软乃至中国游戏杂志的神话。在电软的丰碑里,他的名字应该是第一排,甚至是第一个。田松:《电子游戏软件》开朝元老之一,最早参与电软前身《GAME集中营》的编辑工作,电软创刊后就离开了。刘儒德:笔名“老D”,《电子游戏软件》开朝元老之一,95年离开电软。在电软众多游戏高手中,老D并不十分出众,但他之所以在当时受大家喜爱,并至今被无数老读者怀念。除了他踏实的工作作风,主要是由他主持的“电刑室手记”受到了无数读者的好评。许多元老编辑的个性、形象都在这个小品类的栏目中得到体现。由XYM设计的小编形象更为无数老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如“老D”这个名字。关于“无类”的笔名,比较正确的讲法是此名开始归一人所用,但随日此人离开后多人用过这个名字。因此造成了电软史上唯一一个个性不统一、脾气怪异、甚至性别都无法确定的编辑。索冰:笔名“阿King”,《电子游戏软件》早期编辑之一,94年5月加入电软,96年离开,主持编辑《电子游戏与电脑游戏》。作为电软的早期编辑,阿King为电软的发展壮大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尽管在这里没有将他列为开朝元老,实际上阿King于电软创刊起就加入了,所以也是实际意义上的“元老”。而在当时,他更是和龙哥并称电软双璧。是那时少有的几个不用查阅资料就能回答功略问题的编辑之一。年青、奔放、冲动,这大致就是阿King的性格了。也因如此,导致了他离开电软。关于阿King的“叛离”,以小生之见,这只是理念上的不同而已。杨威利和莱因哈特因“权利到底应集中多人之手还是一人之手”搭上了千万、甚至是自己的命,而阿King想要做的、熏风所坚持的,无非是“杂志是走中庸之路还是大唱个性”,甚至从本质出发,两人都是出于对电软、对中国游戏杂志的爱!只不过发生在这个特殊的时间和行业,而越发引人注意。尽管此事已远去多年,但小生还是多嘴一句:阿King“叛离”一说,实在无稽。萧腾:笔名“ShadowPhoenix”(简称S.P),《电子游戏软件》早期编辑之一,94年7月加入电软,2001年离开。头脑灵活,勤劳踏实。可以讲是众多小编中的模范,但S.P对电软真正的贡献,却是97年他与龙哥的苦撑。那年电软的早期编辑陆续离职,导致了当时只剩S.P和龙哥两名编辑的窘境,再加上阿King的《电子游戏与电脑游戏》咄咄相逼。电软陷入了最困难期,但S.P和龙哥硬是撑了下来,支撑着这面“老大”的旗帜。因此,大家在记住“龙哥”这个名字的同时,也请记住“ShadowPhoenix”,这个电软史上最伟大的忍者。黄昌星:笔名“特工黄”,《电子游戏软件》早期编辑之一,95年加入电软,97年离开,2002年重返后主持开办了《电玩新势力》。和龙哥、阿King一样,特工黄也是名玩家型的编辑,大部分老读者都不会忘记阿King的一句“恐怖的特工黄”。这位软硬件都精通的人物填补了老D离开后的空缺,一直兢兢业业地缔造电软神话。97年回到了家乡发展,02重返北京,和莱因总帅一起开办了《电玩新势力》,成为电软手中的王牌栏目。汪寅:笔名“软体动物”,《电子游戏软件》早期编辑之一,95年10月加入电软,97年离开。尽管加入较晚,但软体动物的名号在游戏界特别是电脑游戏界却早已打响。即使在电软初期,他也是电软的重要撰稿人,因此他的名字也早已被大多数读者所熟知。徐燕明:曾用笔名“XYM”,用到现在的就是“Akira”。同样身为电软的早期编辑,Akira所主要负责的是动漫方面的介绍,电软沿用至今的栏目“三栖人”就是由他开创,而电软早期深得人心的小编形象也是Akira的杰作。在“阿King事件”后,他也转投了《电子游戏与电脑游戏》,为该杂志的发展贡献青春。直到98年底重返电软与S.P一起主持编写增刊《MAGIC地带》,完成以后就再次离开。随后于2002年末再次回到北京开办了《动感新势力》。身为仅存的几位老编,Akira似乎隐藏起了过去的种种,一心一意地当个不厚道的欧吉桑。&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2次
参与编辑人数:7位
最近更新时间: 06:05:29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见证》:电软往事之SP【电子游戏软件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0,808贴子:
《见证》:电软往事之SP收藏
这个瘦瘦高高、衣着时尚、留着郭富城式发型的小伙子,把《电软》的广告许可证办了下来 加入《电软》前,SP(萧腾)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会成为编辑,也从未考虑过什么人生规划。毕业后,学旅游日语专业的他在北京东四的一家商店租了个小柜台,倒腾服装和皮具生意。和他在同一商店租柜台卖衣服的还有一个叫薄涛的人,如今已是国内知名服装品牌“薄涛制衣”的董事长兼艺术总监。喜欢日本文化,所以学了日语;喜欢到处玩,所以选了旅游相关的专业——那时的SP把兴趣爱好当作了生活的全部方向。一天,朋友知道他喜欢玩游戏,就推荐他去刚创刊不久的一本叫做《Game集中营》的游戏杂志试试。SP觉得很新鲜,就去了。最初在杂志社,SP并非编辑,而是负责广告业务,兼做发行。《电软》的广告大多来自全国各地的电玩店,然而当时的广告许可证尚未落实,制约了杂志的发展。主编熏风看中SP的交际能力,认为这个瘦瘦高高、衣着时尚、留着郭富城式发型的小伙子有一张善于言辞的嘴,也有丰富的社会阅历,便决定锻炼锻炼他,把申请广告许可证的任务交给了他。SP一口应承下了这个大家都觉得棘手的活儿,每天东跑跑西跑跑,居然很快就办妥了。
沙井胡同时期的《电软》部分人员。右一就是SP,高高瘦瘦,衣着时尚,留着郭富城的发型。
《电软》复刊后,主编熏风挑了张《七龙珠》的图片作为杂志封面,悟空挥舞棍棒,怒目暴喝“SP”是“Shadow Phoenix”的缩写,坊间相传,《电软》之所以能迅猛发展,因为有邱兆龙(龙哥)、萧腾(SP)、汪寅(软体动物)、王跃(兼职美编摄影)四人的存在,他们的名字各取一字,合在一起便是“龙腾虎跃”。与软体动物、阿King等人不同,SP加入编辑部并非出于本意。办完广告许可证后,他跟着原先锋卡通的孙老师一起做发行。在《电软》杂志社所在地——沙井胡同15号的大院里,熏风、龙哥、特工黄、King、软体动物等编辑在后院的东厢房办公,SP在外院的发行部办公,和编辑们渐渐混熟了。编辑的活儿有时候忙不过来,他们知道SP玩游戏,也懂日语,“莫名其妙,我就跟着搀和进去了”。加入编辑部之初,SP主要负责杂志彩页内容。那时的《电软》还是黑白印刷,彩页连同封面封底总共只有8页,编辑们精心挑选好看的游戏图片放上去——在那个黑白的年代,精美的游戏彩图是很多读者眼中的瑰宝。为了制作彩页,编辑先要把游戏海报拿下来贴在纸上,写好图注,再拿到外面做照排的公司排版、出片,然后印刷、出片,然后印刷。虽然过程繁琐,但每次和其他编辑一起商量挑选哪些游戏图片放上去时,SP就很开心。1995年,《电软》停刊两个月后重新复刊,主编熏风挑了一张《七龙珠》的图片作为杂志封面,图中的孙悟空挥舞棍棒,怒目暴喝。当时《七龙珠》在国内正大红大紫,而这期《电软》也因短暂停刊的缘故颇为抢手。与SP一起负责杂志彩页的还有一位兼职美编摄影的叫王跃,在抓屏尚未流行的年代,编辑们玩游戏时,需要摁下暂停键,让王跃对着特定的游戏画面拍照,以供制作攻略之用。为了拍下某个关卡的关键画面,编辑们常常得反复玩上很多遍。那时的《电软》还是黑白印刷,彩页连同封面封底总共只有8页,在那个黑白的年代,精美的游戏彩图是很多读者眼中的瑰宝。
主持“大墙画廊”时,SP一人分饰“Shadow”和“Phoenix”两角色,如同相声的逗哏和捧哏 “每期《电软》上大墙画廊是我必看的内容,不是因为那些读者画的漫画……我喜欢看的是SP对每一幅画所做的评语,这里面渗入了他独特的幽默,我经常会看的笑出声来。”一位《电软》的老读者在论坛上发帖说。 “SP”这个名字为读者所知晓,是从他接手“大墙画廊”栏目开始的。早期的“大墙画廊”只是在一面有墙的背景下,放几张读者寄来的图片,再由编辑配上图注。SP发现这样的效果并不理想,他认为应该有一个“廊主”,作为主持人,加强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于是,除了从读者来信中筛选优秀作品外,他还会以幽默的口吻对每一幅作品加以点评。点评时,他常常同时扮演“Shadow”和“Phoenix”两个人的角色,如同相声里的逗哏和捧哏,他自我调侃为“人格分裂”。他还为栏目策划了一些由读者参与的活动,比如“续画”活动,由一位作者画个开头,其他读者接续下去。一次,他收到一位天津读者寄来的画稿,水准颇高。后来他才知道,这位读者就是长篇科幻漫画《黑血》的作者赵佳。《黑血》自1997年起在《少年漫画》上连载,被公认为对中国新漫画产生较大影响的代表作之一。那年的赵佳还只有16岁。在SP的精心经营下,“大墙画廊”形成了独特风格,与“龙哥热线”、“闯关族之家”等并列为当时最受读者欢迎的栏目,每期都能收到不少来自玩家的投稿,SP则被读者戏称为“狼主”。
著名科幻漫画《黑血》的作者赵佳也曾经投稿《大墙画廊》,那年的赵佳还只有16岁。
制作《96格斗天书》,四个“好基友”一起熬夜、一起睡觉、一起逛街、一起看电影 1996年,《电软》编辑部从沙井胡同搬至宣武门。这时的SP已算是编辑部的一员,同大家打成了一片。编辑彼此间经常开玩笑,尤其是特工黄的玩笑,比如趁特工黄洗澡时一脚踹开他的门,或是把他煮好的面骗来吃掉,特工黄从不生气。那一年,SP参与了《96格斗天书》的制作。“当年为了《96格斗天书》,我用板凳把老师拍了!”一位网友回忆说。作为《电软》早期最有名的一本增刊,《96格斗天书》在很多老玩家心目中的地位无可替代。制作《96格斗天书》的那段时间,编辑们经常加班熬夜。煮好晚饭,阿姨总要在院子里吆喝上好几遍,大家才会起身去厨房端饭。工作到半夜,大家就去楼上的铺位挤在一块睡觉。忙忙碌碌的日子中,又是特工黄那一口流利的南方普通话给大家带来了许多欢笑。一次,坐在SP身后的特工黄着急地问,为什么输入“侍魂”的拼音却打不出这俩字。SP回头看了看他的电脑屏幕,发现输入法中打入的拼音是“si fen”。阿King家离单位较近,无论多晚,他都会回去,平时在编辑部呆着的时间也不多。所以大多数时候,编辑部只有龙哥、特工黄、软体动物和SP四个人。工作之余,他们还会约好一起去西单逛街、看电影,如同四个“好基友”。一次,龙哥趴在特工黄背后轻轻叫他,特工黄猛一回头,正好和龙哥贴上了嘴,旁观者无不捧腹大笑。
SP、软体动物、特工黄、龙哥、阿King。大家平时总爱拿特工黄开玩笑,比如趁他洗澡时一脚把门踹开。好脾气的特工黄从不生气。
《游戏机实用技术》创刊之初的热情与冲劲,令读者感受到《电软》早期的风采SP的年龄比龙哥、软体动物、阿King等人稍长,社会阅历也相对丰富,所以有时候会扮演大哥哥的角色。阿King和熏风发生激烈争执后,SP会把阿King拉到院子里,劝说一番。1996年,阿King离开《电软》前,SP也曾劝过他,别太意气用事,有分歧应该想办法协商解决。在SP眼里,主编熏风(刘文雨)平时虽然总是一副不苟言笑的模样,但对编辑的要求并不苛刻,有时还会流露出孩子气的一面,比如拿起院子里的浇水皮管朝龙哥和SP他们喷水,喷得大家在院子里四处逃窜。 1996年,阿King辞职,创办《电子游戏与电脑游戏》。1997年,特工黄和软体动物也相继离开《电软》,编辑部只剩下龙哥和SP两人。在外人看来,那是早期《电软》最困难的一段日子,而SP却并不这么认为:“以前怎么做的,当时还是怎么做。我和小龙没觉得有什么压力,看到好的内容就去做呗。” SP也并不认为走同人路线的《电电》与《电软》之间有多大的竞争,反倒是数年后《游戏机实用技术》的出现,令他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竞争的压力。2000年,《游戏机实用技术》创刊后,犹如一匹黑马,短短数月时间便壮大起来。这一方面是因为杂志不惜成本,无论纸张还是印刷质量均超过《电软》,更重要的是,其编辑和作者的热情令读者重又感受到了《电软》早期的风采。
1996年,阿King辞职,1997年,特工黄和软体动物也相继离开《电软》,编辑部只剩下龙哥和SP两人。
SP与Akira等人合力制作的《MAGIC地带》被动漫爱好者视为“收藏极品”1998年,SP和Akira共同策划并制作了《电软》的另一本被读者视为“收藏极品”的增刊《MAGIC地带》。这是一本综合了动画、漫画和游戏内容的增刊,由Akira、雪鹰、桑桑等国内动漫界的资深撰稿人供稿,题材涵盖动漫资讯、动漫手稿、动漫手办、造型设定、动漫专业知识和介绍、日本动画配音演员的档案及照片等。增刊的封面和封底使用了箱田真纪的一整张原画,将书摊开后,可以看到《火焰之纹章》的女主角徜徉在金色的云海里,色彩搭配温暖静谧。在《MAGIC地带》的最后一页,Akira为每一位参与制作的人员创作了漫画形象。SP的漫画形象是一名端着茶杯的英俊少年,身后是一只展翅欲飞的紫色凤凰,对他的文字描述是:“被Akira称作‘???’的制作搭档,除了笑细胞过盛之外,边打电话边排版也是他的一项特长。”下面的“制作秘闻录”还曝光了Akira和SP的一日三餐(桶装方便面)、夜间栖息场所(长椅),以及SP的电脑壁纸(暴走中的高达)。《MAGIC地带》上市后取得了巨大成功。随后,SP又独自负责了《MAGIC地带》的续集《三栖人》的制作,可惜市场反响远不如《MAGIC地带》。这之后,SP还负责过《都市流行酷》(《So Cool》前身),以及《街霸画集》、《可爱玩偶》等多本增刊、典藏本和合订本的编撰工作,令《电软》在青少年流行文化阵营中独树一帜。
《MAGIC地带》的封面和封底使用了箱田真纪的整张原画,将书摊开,可以看到《火焰之纹章》女主角徜徉在金色云海里,色彩温暖静谧。
离职后,SP开了一家玩具店。他认为玩具和游戏一样,并非儿童专享,成年人同样需要2000年,龙哥离开《电软》。同年,SP与软体动物合作创办《玩具新时代》杂志。 2001年,SP从《电软》离职,专心和软体动物一起办杂志、开公司。《玩具新时代》曾经在《电软》上做过宣传,他们俩还共同制作了《变形金刚大百科》一书。 2002年,《玩具新时代》因故停刊。之后,SP开了一家名为“模玩两可”(How2Play)的玩具店。这家玩具店陪伴SP走过了十年的风风雨雨,在北京的玩具迷眼里已经是“老字号”了。
如今的SP即将迈入不惑之年,“再攒些钱,开一间主题餐厅”,这是他的近期目标。他未来的梦想,是开一家自己的“恶魔城”主题公园。
沙井胡同时期的《电软》,左起:发行大姐、阿King、特工黄、龙哥、熏风、软体动物、发行同事、SP。那天,美编带着相机过来,号召大家在大院门口来张合照,于是就有了这张珍贵的照片。
1996年,《电软》编辑部搬至宣武门,办公环境改善了不少。在新址门前的这张合照上,阿King的身影并未出现。这一年,阿King因与主编熏风理念不合而离开《电软》,创办《电电》。
楼主,这些都是我没见过经历过的电软,谢谢。
我在大多数的时候都在潜水,但当我看完这篇文章时候,我的心中忽然有一种酸酸的感觉!
sp是我最欣赏的编辑,没有之一。
龙哥趴在特工黄背后轻轻叫他,特工黄猛一回头……真让人遐想万分
94年开始陪伴我的电软停刊了.....她的时代早已过去,而此刻我仿佛觉得自己也老了
我是96年开始看电软的 5年级 虽然大学后再也没看过但是 看到这篇文章 看到SP龙哥等等等等突然泪流满面,那是再也回不来的六块四
没大图么????
写的真好呀,甚是感动呢!不过看到SP当年的秀发照片,免不了去找他当面吐槽一下嘞;)哈哈!话说我也有日子没回去店里看看了,等12月8日模玩两可十周年的时候,要纪念一下的说!
当年上中学时一个月的零花钱是10元 买电软 5.4-6.4元 剩下的零钱用于每周日打街机上我们这里当时的物价是1元4-5币 每次游戏1币
现在还记得手里的游戏币都攥出汗了 也要排队晚上自己喜欢的游戏。
那些一去不返的岁月啊。。。
照片没看过瘾,还有别的吗?或者大一些的
我是95年第二期开始买电软的,一直买到2003年,期间典藏本、合订本必买,看完这篇帖子,顿时觉得自己老了、、、
这是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登录百度帐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还记得你当年的模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