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用过游娱玩后付官网充过钱,怎么还款

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写5万字防骗日记 老人卧底保健品销售会揭骗局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写5万字防骗日记 老人卧底保健品销售会揭骗局》的相关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写5万字防骗日记 老人卧底保健品销售会揭骗局》 精选一“器官衰老是正常现象,如果说70岁的人有30岁的心脏,那不可能,但卖保健品的却鼓吹能这样。”76岁的老人郑正一(化名)说道。去年1月,这名重庆老人“卧底”上百场保健品销售会,并写下5万多字的防骗日记,引发媒体关注。他回忆,这些推销会宣传有礼品赠送,发一些鸡蛋、挂面等吸引老年人参加,再以打亲情牌、鼓吹能治病、等招数,诱骗老人购买。3月8日,郑正一仍在卧底一场新的保健品讲座。他说卧底不会因为报道停止。“在重庆,这种讲座太多了,来的都说是北京的专家,老人们去哪里查?希望公安、工商等部门能管起来,发现一个查一个,打击这个乱象。”“身边太多同龄人买过保健品被骗”新京报:怎么想到去“卧底”,并以日记形式记录下来?郑正一:我做这个不是为出名,70多岁的人还出什么名,就是想让老年人不要上当受骗。因为身边太多同龄人买过保健品被骗,想起来也是后悔,我就决定去(卧底)。我退伍后到某工厂当过工人,因为爱写文章,文笔好,还干过几年内刊特约记者,写写豆腐块文章,就想着把这些都记下来。新京报:你身体怎么样?此前有接触过保健品吗?郑正一:没有。我不吃保健品,我有自己的观念,认为器官衰老是正常的现象,是自然的发展。但有些老年人不懂得,他们认为70岁还应该像年轻人,有30岁的心脏,那怎么可能嘛!但卖保健品的就说,吃了我的就达得到,这种宣传自然有人信了。新京报:还记得第一次“卧底”的情形吗?郑正一:去年1月7日,我第一次进入保健品推销会场,是根据他们之前发的宣传单报名去的。那个会场比较小,有30来人参会,他们许诺有小礼品,给老人发鸡蛋、挂面什么的,开了两个多小时,有几个人买。然后我写了第一篇日记,大概内容是:今天参加“洗脑”,我坚定是了解健康事宜的,绝不上当受骗。这是某某单位在推销保健品,说一千多块钱一盒的保健品,买的话返利两百元,还有各种返利,最后80元就能到手……这表明保健品市场乱象丛生。新京报:听讲座时,你一般都在干什么,现场做记录?郑正一:随便拿张纸,记他们说什么,然后回家写日记整理。他们以为我在记保健知识,也不管这个。新京报:每天开完讲座都回去写防骗日记?郑正一:从去年开始写的。我跟你们年轻人不一样,你们都用电脑,我不行,得用稿纸写,家里有很多笔,写完需要修改、标注,我就用红笔勾上。还有哪一句是提醒我的,要标注。比如有个讲座是说中央老首长吃的保健品,我就用红笔质疑,然后打上问号又打个惊叹号。比如说北京301医院研究301牌胶囊,我当过兵打过仗,知道军队不可能参与地方医药销售,就标上质疑。“有推销员扑通跪下喊爸妈”新京报:参会、写日记,为什么能坚持一年多?郑正一:不能叫坚持。他们喊我去开会,我参加过成了会员,有了第一次,他们会一直叫我。今天卖这个保健品,你没买,他们觉得这个对你不适合,会继续叫你,总有一个产品对你适合,那些娃儿就是这样想的。通过参会我晓得,参加的人少,大家都不买,他们就很恼火,参会人越多,买的可能性就越大。你不买人家要买,有一百个人参会,有几个人买了也好。新京报:共参加了多少场保健品销售讲座?都是从哪里获知消息?郑正一:基本上跑了100场,去年参加的比较多,因为要把这个事情搞清楚。他们发了参会通知后,一般开会是7天,我今天报了名,开完明天继续。新京报:是否听进去?这么多场都没有被“洗脑”吗?老人卧底保健品销售写出5万字防骗日记提醒老年人保健品市场太乱,推销会往往以打亲情牌、返利等招数,诱骗老人上当郑正一:听不进去。因为我是写文章的,常看新闻,也了解到买保健品上当受骗的事,我本人也不相信不正规的保健品市场。他们的保健品肯定是假的,我要买什么到正规药店去,治病去正规医院。洗脑这些,他们喊我“老爸”、喊我“祖宗”,我都不干。新京报:能否总结出一些行骗的套路?郑正一:招数多得很。最多的是打亲情牌,那些推销员最擅长这招,叔叔阿姨叫得很甜,有次参加讲座,进门就有人端茶递水,女推销员一开口就哭着说自己父母得了重病瘫痪,吃了他们的骨密粉,神奇康复还能顺利走路,连哭带推销,就有老人上当。如果这招不灵,还有人扑通跪下,喊大家“老爸老妈”。还有就是送免费小礼物,第一天参加领免费鸡蛋,第二天面条,第三天油,很多天下来就有人被套进去。这是他们的惯用手段,只要有免费礼品,老年人就会越聚越多。还有卖那个1960块的保健品,卖一个送价值上万元的礼品给你,说是德国进口什么的。我再举一个例子,有的讲座叫大家来开会,还让大家宣誓“我们要吃某某某胶囊”,他说“我是中间人,不是我要卖保健品,是你们要吃,宣誓要吃。”“你不上当,别人也会上当”新京报:从你的经历来看,老人容易被骗、买保健品出于什么心理?郑正一:有些人因为贪小便宜,听说开会发礼物就去了,一般都是发袋洗衣粉、三四个鸡蛋、两的粉条。洗脑过后让他们买,鼓吹能治高血压、癌症、糖尿病,这些都是患上终身有的,怎么可能彻底治好,但就是有人被洗脑。有些人确实身体不舒服要买。但那些是保健品,并不是治病的药品,拿回来看都写着“增强免疫力”,这很笼统嘛,通过合理膳食也能增强,吃鸡蛋、牛奶都能。去除包块、肿瘤、癌症,保健品怎么可能?还有说“增强骨密度”。医生说不要随便补钙,膳食结构比较合理,吃好比吃药强得多。那些人不懂,就去买。新京报:你参加保健品销售过程中,有没有劝其他老人不要买?郑正一:我不会劝。但我身边很好的朋友都是一块参会,我喊他们不能买,他们会听。但我小区有个朋友,经不住诱惑买了两份保健品,1980元一份。他说吃以后头发都会变黑,怎么可能变黑?心理作用嘛。我认为,学健康知识可以、发放礼品也可以,我来给你捧了场。但由于人多,有些就买了,对这些推销的来说,“你不上当,别人也会上当”。新京报:您参加百场而没有被洗脑,有什么诀窍?郑正一:他们洗脑一般都是保健康,保你多活到100岁、120岁。我不相信那些,高高兴兴过好每一天就行了。活一百岁,在床上躺着,有意思吗?生老病死自然规律,人不可能都活一百岁,人要健康,要长寿,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最关键的是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想吃什么吃一点,不要贪多。我喜欢转公园、动物园,下午阳光灿烂时放风筝,这就ok了。我每天不超过10点必须睡,一觉可以睡到天亮。“不要听那些夸大其词的东西”新京报:你“卧底”有引起怀疑吗?郑正一:没有,我今天去这个会,明天去别的。即使认识了,我就是一老人,给人印象顶多是这人舍不得花钱。新京报:家人怎么看这个事?郑正一:我老伴不知道我卧底这事。我上午参加保健品活动,下午去广场放风筝,我有放风筝的喜好。我一个人的饭菜很方便,老伴包好饺子什么的放冰箱里,我想怎么吃都行。新京报:为什么想到把卧底日记和经历公布出来?郑正一:确实因为良心。保健品市场我认为太混乱了,想把观察到的、看到的,通过媒体告知老年朋友,买药要到正规商店、药店,生病要去正规的医院,不要听那些夸大其词的东西。我的初衷就是老人们不要上当,钱都是省出来的,不禁用,尤其没买到真正起治病作用的药品,我认为不成。新京报:以后还会卧底或进行防骗宣传吗?郑正一:3月8日上午你给我打电话时,我说不方便,其实就在参加一个会。这个会说是一个北京健康产品医生,卖四百块一盒的保健品,说是可以预防不生病。很多人都交了,我没交。但我还是会去,我还要继续看他们的表演。你们是年轻人,这些会场进都进不去。所以我要进去,用亲身经历告诉老人们不要上当,不要随便掏腰包,这是我的初衷。《写5万字防骗日记 老人卧底保健品销售会揭骗局》 精选二日,江苏南京,参加养生保健讲座的老年人。/人民日报评论员让我来告诉你,国产保健品为什么一定是骗人的保健品。他们要是不骗人,都对不起这么轻松优越的行骗环境。、保健品和电信诈骗,被认为是老年人会面临的三大最常见的受骗形式,前段时间,一名60岁老人在海边自杀,留下的遗嘱中就称被保健品“坑惨”了。上周结束的央视“315”晚会也曝光了食品营销欺诈乱象。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专门出台消息提醒消费者要警惕“专家义诊、权威证明、免费试用、宣称疗效”等非法宣传营销“陷阱”,可为什么国产的保健品总是会跟虚假营销和骗人把戏扯上关系呢?01保健品注定要骗人2015年起实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健食品》中对保健食品的定义是:声称并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从定义中可以看出,保健品最终的划分范围仍然是食品。从该标准可以了解到,保健品的生产要求与食品行业标准一致,不同的是,保健食品需要通过卫生部的审查认证,或者资格证书。因此,在审查上,保健品需要做的只是跟食品一样进行色泽、气味、理化指标、污染物等指审查,但在宣传上,保健品却可以进行功能性宣传。从2003年起实施的《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就详细列出了二十多种保健品功能及实验判定方法。虽然仅仅是声称“具有功能”,但“辅助降血脂功能”、“辅助降血糖功能”等却给人以“疗效”的误导,这成了中国保健品宣传中最常见的套路。尽管在2016年2月出台的《保健食品注册审评审批工作细则》中规定,证明食品的保健功能,需要进行专家的评审。但专家的评审只是通过提交上的材料进行理论分析,《保健食品管理办法》所要求的保健食品认证需要“经必要的动物和/或人群功能试验,证明其具有明确、稳定的保健作用”则由第三方机构给出。保健品到底有多少保健功能,国家机构不必进行相关的验证,就看保健品公司自己能够把它们的效用“证明”得多么完美了。02保健品的钱都拿来打广告了同样是维生素C,在药店里买可能只要几块钱一盒,而在保健品的专卖店则有可能买到三四百元一盒,保健品的价格之高几乎是公认的事实。尽管保健品的厂商在宣传时会表明自己使用了更高级的原料和工艺技术,但从生物学的角度上看,相同的有效成分使得它们对人体的影响几乎没什么差别。但是这仍然抵不住厂商自己对保健品功能的定义和吹捧。比如将松果体和褪黑素偷换概念成“脑XX体”和“脑X金”,或将某种草炒到上千元一克,直到被从“保健品”行业中除名。这些概念的炒作无疑为保健品的价格飙高添了一把火。日,成都一保健品等项目被骗百余万。/视觉中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国内的保健品几乎都是从广告起家,而非从产品起家。许多国内成功的保健品入市初期都将广告投入设定在30%-60%之间。从公司规模上看,国内保健食品企业普遍,过1亿元企业只占1.45%,500万元到1亿元的占38%,100万元的占41.89%,小于10万元的作坊就有12.6%。资金实力不足,绝大多数企业创新高科技产品乏力,加上高额的广告费用,使得国内保健品企业只能生产低水平的重复产品,而企业竞争就是靠打广告战和高密度铺销售网点。而资料显示,保健品的成本只占零售价格的10%左右,2009年,沈阳市对随机抽取监测到的保健食品进行广告调研发现。保健食品市场普遍存在价格虚高情况,代理价6元的保健食品,零售价竟然是98元,销售利润高达15倍有余。另外,这些广告几乎全部以药品名义进行宣传,而保健品假以药品名义进行销售的大约为其总量的50%。日,西安,80岁老太非要买保健品,三个女儿围堵。/视觉中国高的广告投入和低水平的产品,使得保健品一直处于价格和功用不想称的情况下,这可能也是保健品在推销时必须夸大其功能的原因为了更好地匹配这一价格。这样的价格也为保健品公司本身带来了巨额利润,比如一些保健品公司的净利润一直都在40%以上。03营销方式说白了就是坑蒙拐骗尽管价格常年处于虚高的水平,但是保健品的销售额却也在不断增加。而中国的人均保健品消费额仍然远低于日美等发达国家,这说明在保健品市场上,中国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与其他国家开始拓展更多种的营销方式不同,中国的保健品营销模式仍然以直销为主,近几年来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对保健品行业的影响至今没有显现。按世界直销联盟的定义,直销指以面对面且非定点之方式,销售商品和服务。直销者绕过发给传统批发商或零售通路上架的方法,而是透过销售员的人脉从顾客接收订单,并从生产商那里直接出货到买家手中。尽管国家工商局明确指出,直销以直销员个人销售业绩为计算报酬的依据,其他任何人的销售业绩都不与自己的报酬挂钩,但是在直销过程中,为了保证足够的贩售布局,人际关系就变得很重要。直销公司线下的销售员通过抽成的方式来分食利润,而以人脉和口头推销建立起来的销售模式,比传统的经销模式更注重广告的效果。不同于电商或者经销模式中顾客们“货比三家”的思维习惯,直销模式下的顾客更容易被广告宣传和“情理”打动,而非原本最影响决策的价格因素。这也使得在直销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和。日,江苏南京,老人不堪推销保健品骚扰报警。/视觉中国不得不提的是,直销一直都是一种有限制,需要批准的营销模式。从2009年的29个批准直销的企业到2014年的45个,国家对于直销企业的政策控制开始更加严格,但依然无法抑制直销队伍的快速发展。直销队伍的增加说明了保健品行业对这一模式的依赖,但即便批准的企业数量增加,也不能满足市场扩大的需求。根据2015年度食品药品监管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国共有保健食品生产许可证2440件。而45家直销许可、363种保健食品对于这个市场来说,是完全不够的。部分直销企业名单国家在政策上给予了直销以“合法”的地位,但在实施时只给了极少数保健品企业以“合法直销”的许可,使得更多的保健品公司仍处在实际上不被批准或不合法的经营模式中。比如,在自杀老人的遗嘱中提到的青岛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即不在这一批准企业范围内。另外,中国目前尚无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标准,同时保健食品广告证明主要由工商部门管理,发布前不经食品卫生部门审查。广告发布后,抽验的权力在卫生部有关部门,但执法权在工商部门,处理投诉则归消费者协会,使得对保健食品的质量监管有相当难度。所以你看,这是一个注定会被虚假宣传的行业,可是在监管上,它又恰恰是最不足的。来源:人民传媒网每一次点赞都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您的每一次分享都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专注于服务新媒体、财经探索、政策解读及传播行业真相,讨论金融行业需求痛点项目对接,合作共赢按住二维码识别关注你是爱学习 金融人士?点击“阅读原文,关注更多资讯!《写5万字防骗日记 老人卧底保健品销售会揭骗局》 精选三2016年初,震惊全国的案爆发时,在北京一家金融机构做的李飞还在跟父母讨论这场“庞氏骗局”。然而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仅仅时隔半年,自己67岁的母亲也会深陷P2P的骗局。“的老板了,她那7万多块钱算是血本无归了。”李飞告诉记者。近年来,针对老年人的各种骗局一直层出不穷,而一些心怀叵测之人将目标瞄准了像李飞母亲这样有理财需求、又不太懂理财门路的退休老人。一些投资公司惯常的欺骗手段是施以小恩小惠、打感情牌,以此突破老人的心理防线。但是,对于经济条件较好、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老人来说,这很难奏效。于是,投资公司开始采取迂回战术,抓住老年人常感孤寂的弱点,组织各种社会活动,让他们有一个展示自我的社交平台,获得了老年人的信任后,再吸引他们购买其。去年8月上旬,本刊记者以求职者的身份进入北京一家专门针对老年群体的P2P公司,发现了其中的玄机。不能一上来就谈钱2016年8月初的一个下午,63岁的高丽梅像往常一样来到位于北京市北三环的某有限公司参加免费舞蹈培训。和她一起参加培训的还有其他20多位老人,她们中年龄最小的也已经50岁出头。高丽梅和舞蹈队的队友们大都住在中关村附近的社区,平时主要在社区跳跳广场舞。但是,2016年5月,前述的客户经理跟她们搭上了讪,邀请她们参加舞蹈大赛。像高丽梅这样有固定活动团队的老年人,很喜欢参加类似的比赛活动。这样,她们有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专业舞蹈老师的点评还能让她们提升技能。“跳得好了,还有奖金。”高丽梅告诉记者。她不知道的是,这种心理,正好给了别人钻空子的机会。前述投资管理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吴莉从2008年开始,一直在从事金融销售工作,最近几年将目标客户锁定在了老年人身上。吴莉一般是从公园、社区或者广场等老年人聚集的地方寻找目标,“很多时候在社区活动的老人不太容易信任陌生人,所以我一般比较爱去公园,那里的老人组织松散,更容易接近。”早上或者晚上,吴莉会去公园转转,看到有老年团队在唱歌或者跳舞,她就会停下来,在老人休息的间隙,就过去聊天。“阿姨,我在这儿看了很久,感觉你们表演挺棒的,有没有兴趣参加我们公司组织的舞蹈比赛啊?”这是吴莉的标准开场白,也是将话题继续下去最好的引子。“现在市场上的理财产品太多,老年人的警惕性也在不断提高。如果直接推销理财产品,很容易被拒绝。10个人里面,有一半人会直接拒绝,你连介绍产品信息的机会都没有。”吴莉告诉记者。所以,2016年初,前述投资管理公司为了搭建客户渠道,拓展,专门成立了一家组织老年人娱乐活动的文化传媒公司。有了这家传媒公司,销售员就更容易接近老年人。“一定要突出比赛,弱化,不然很容易引起老人的反感。”吴莉说。全靠“刷脸”高丽梅等老人跳舞的过程中,客户经理陈卫国不仅一直在舞蹈室陪着,还忙前忙后地帮老人们拍照、送水、协调修空调。“这些孩子们都很贴心,很为我们着想。”高丽梅说。“贴心”正是陈卫国们获取老人信任最基本的套路。比如吴莉,跟老人们建立联系之后,她还要隔三差五地到这些老人们唱歌跳舞的地方转转,混个脸熟。“你可以帮她们录点视频,搬搬东西,做好服务。然后找合适的机会拉家常,拉近彼此的距离。”吴莉说。拉家常也要讲究技巧。聊天的过程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最好先聊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东西,比如家住在哪个社区、之前做什么工作、家里的孩子怎么样、有什么兴趣爱好。“通过这些简单的交流,就可以套出很多有用的信息,判断老人的收入情况,以此决定继续跟进时花费多大的功夫。”吴莉说。双方有了基本的信任之后,就可以更深入一点,了解对方的投资习惯、。吴莉的经验是,双方熟悉之后,老人们一般都会主动问起公司的具体情况,“这个时候你再推销公司和产品,就水到渠成了。”但陈卫国却并不满足于这种集体的交流。对于一些优质的客户,他还要定期拜访。“有时候甚至需要你自己出钱买点小礼物给他们,不一定要贵,但一定要用心。”他告诉记者。本刊记者接触到的多个客户经理都称,“很多老年人都是只认人的。只要他认可你这个人了,根本不关心产品的收益和风险,有些老人甚至不看合同内容就跟你签了。”在刚刚结束的中老年舞蹈大赛上,这家投资管理公司最终与北京超过150支中老年舞蹈队建立了联系。按照平均每队20人计算,它获得了一个3000人的目标客户群。“根据经验,每队约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人会购买我们的理财产品。”陈卫国说。照此计算,这家公司只用了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就获得了1000人左右的客户资源。而其产品的投资门槛是5万元起。在这家公司的培训记录上,本刊记者看到,该公司2016年吸纳资金的计划是2亿元,到2017年这一数字将变成5亿元。“比对自己家的老人还上心”吴莉说,对于销售理财产品来说,投资达成并不意味着双方联系的结束,“尤其是对一些优质的客户资源,要长期维护。”比如,对于一些已经买过理财产品的客户,吴莉同样会经常联系。公司举办理财讲座、小型聚会等回馈活动时,她会主动打电话邀请客户参加;平时没事的时候,也要经常打电话给这些老人们,聊聊家常,关心一下他们的身体状况,甚至会定期登门探望。“比对自己家的老人还上心。”本刊记者接触到的一位表示。他告诉本刊记者,对于经济条件好的老人,不能一味地只打感情牌,要真正地了解他们想要什么,对症下药。他曾经为了赢得一位酷爱中国画的大客户,专门去上了一周的绘画艺术鉴赏课程。总之,销售员要通过各种手段,渐渐把产品推销员与客户的关系,转变成朋友甚至家人的关系。“那孩子基本上每隔一天都会给我打个电话,问问我的身体状况,知道我腰不好,还专门从网上给我买了护腰带寄到家里。有时候比我自己的孩子做得都好。”因为P2P公司跑路而让积蓄打了水漂的李飞母亲始终不愿意相信,那个对她无微不至的业务员小王欺骗了她,尽管她曾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一定的辨别能力。老人们都想不到,这些努力,只是业务员为了获取高额提成的一种手段。“因为投资具有周期性,长期维护好与客户的关系,能够提高。其实真正的有钱人很难信任别人,必须持续不断地努力投入。”吴莉坦言。她曾经无意中“钓到过一条大鱼”。有一个客户,她跟了8年才知道对方家底极其殷实。“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人能拿出10万元的闲置资,那意味着他很可能有100万元的。如果他投了50万元,家里至少也要有200万~300万元。”吴莉透露。日,兰州市西固区部分受骗老人展示他们加入的空头协会“会员证”,声讨保健品诈骗团伙。兰州市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出现多个保健品推销团伙诈骗老人的案件,涉案金额达数百万元潜在风险巨大实际上,客户经理只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让客户持续不断地投钱进来,而对于是不是要提醒他们做,其资产如何增值,是不是安全,他们既不懂,也不关心。声称从事达8年之久的吴莉,甚至不知道“”的概念,更不知道,国家出台的相关文件明确规定不允许P2P公司设立自己的“资金池”。而她所在的,正是采用了这种明令禁止的模式。其投资理财的业务模式很简单,就是做。具体来说,公司董事长将其自有资金给有需求的人,然后再将拆分成若干份额,零售给理财的客户。而这些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全部要打到公司董事长的个人账户。“这就是典型的‘资金池’。”北京大学教授窦尔翔告诉记者。在老人们跳舞休息的间隙,本刊记者看到舞蹈队的老师与该公司签了一份投资理财协议,购买了一份10万元、为期6个月的转让债权,年化收益为9%。窦尔翔认为,吴莉所在的公司至少存在两种风险。首先是债权转让导致的不尽职风险。在一般的借贷关系中,公司作为会对进行详细的,也会对借款人进行跟踪观察,及时作出风险预警。然而,本刊记者观察到,这家公司基本没有这样的机制。更为严重的是和由此而产生的“跑路”风险。“按照一般债权转让的操作模式,对于有抵押的借贷关系,原始债权人在转让债权时,要连同抵押物的处置权一起转给。”窦尔翔表示。但由于是债权分散打包,前述投资管理公司只是转让了债权,没有办法同时将抵押物的处置权转让给多个理财端客户。比如,前述舞蹈队老师将10万元的资金打到公司董事长个人账户之后,获得10万元债权。虽然她能得到借款人的个人信息及抵押资产信息,但抵押物的处置权依然为前述投资管理公司掌握。也就是说,一旦借款人发生违约,这家投资管理公司可以处置抵押物之后,归还投资人的本金并按照约定支付利息,但其老板也可能直接“跑路”,那么投资人无权处置抵押物从而拿回本金。窦尔翔认为,一旦未来前述投资管理公司的过高,而规模又上不去,企业的盈利空间被挤压,就很容易出现“跑路”的问题。而8月24日银监会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已明确规定,不得从事债权转让行为。骗子就爱这样一口口咀嚼老人的血肉,怎么办?5年前的一天,刚刚退休的何芳珍在单位的老年大学门口遇到了一位“热心”的保健品推销员。两人一番攀谈后,她被带去参加了一场健康讲座,随后给自己和老伴买了几万元的保健品。彼时,身为医生的何芳珍对保健品功效深信不疑,一度还觉得自己找到了对抗疾病的灵药。不过,一年后她就发现自己被骗了,“这些产品根本没什么神奇功效,吃了一年也没任何用。”这次经历让何芳珍备受打击,也让她开始关注老年群体的受骗问题。原本以为自身经历只是个案的她,在过去几年的研究中发现,老年人被骗已经不再是小概率事件。在中国,有一个庞大的群体,尽管可能分布于不同的行业,但其商业模式就是以骗老人钱来获取暴利。“我身边很多亲戚朋友都被骗过。”如今身为华中师范大学老龄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的何芳珍对记者说,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一问题正变得越来越严重,“受骗的老人也越来越多”。除与健康相关的产品之外,理财、旅游、收藏领域都已经有公司专门开发出针对老年人的“陷阱”,比如高收益的线下P2P产品,团费便宜、主打购物的老年旅游团,以及专门针对老人的艺术品、纸币、邮票收藏,等等。“基本上只要是老人们感兴趣的领域都陆续出现了专门针对他们的骗局,可谓防不胜防。”何芳珍说。被利用的孤独感“很多受骗老人甚至因为孩子的反复劝阻跟孩子决裂。”郑州市食药局食品药品稽查人员邢杰告诉记者。他曾多次处理过老人保健品受骗案件。邢杰直言,到食药局报案的老人中70%都是被子女逼着来的,并非自己想明白了而来,“很多老人一旦上当就难以自拔,外界劝说根本无效,直到钱被骗光,骗子不理他们了才会发现自己上当了。”何芳珍最初也难以理解,那些极其拙劣的骗术,老人们为何深信不疑。但在收集、分析了诸多案例后,她找到了答案,这些骗局无疑都迎合了老人们希望安享晚年的普遍心理。“老人退休后,家庭负担、工作负担、经济负担大大减轻,身体又或多或少都有些小毛病,加上‘看病难’的现实,正好成为滋生保健品或功能器械类骗局的温床。”何芳珍说。心理学专家褚卫东则告诉记者,“老年人退休后关注焦点变窄,除了亲情就是健康。而对健康的过度关注,容易无节制地购买保健品。再加上对市场上名目繁多的保健品缺乏辨别力,最终就会导致上当受骗。”比如,每月只有4000多元退休金的诡连胜,却愿意一次购买3000元保健品,而且他在几个月内先后扔进去了1.5万元,几乎用完了他不多的积蓄。更重要的是,多数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他们实际处于独自或仅与配偶居住的状态,也就是俗称的“空巢老人”。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年》显示,空巢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一半,其中独居老人的占比接近10%,仅与配偶居住的老人占41.9%;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空巢老人家庭占老年人总数的比例将达到90%。这些空巢老人退休后脱离原有的工作环境,社交圈变小,很容易产生强烈的孤独感。“这种孤独感以及对子女的牵挂易使老人们产生移情,从而容易对与其子女年龄相仿的年轻人产生好感。”褚卫东指出,当前涉老骗局中的销售人员恰以20岁左右的年轻人为主。年轻的施骗者多能抓住老年人渴望温情和关注的心理,通过“贴心周到”的服务获取老人的信任,最终诱骗老人购买其产品。这也是他们屡屡得手的关键因素。爱占小便宜更可怕当然,除了心理上的孤独感,多数老人退休后的生活也乏善可陈,容易产生失落感。这些人在退休前多处于忙碌的工作状态,为生活奔波;有些人退休前还处在领导岗位,备受尊敬。而一旦离开工作岗位,社会能够为这些老人提供的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十分有限,老人们因此容易产生较强的心理落差,从而激发出更强烈的被尊重的心理需求。这也成为很多施骗者的突破口。本刊记者“入职”的一家以老人为目标客户的线下P2P公司正是抓住了老人的这种心理,通过举办中老年歌舞比赛吸引后者购买潜在风险极高的理财产品,甚至还有企业请老人做形象代言人。“这些做法恰好迎合了老人们渴望社会尊重的心理,致使老人们渐失防备之心,最终落入圈套。”褚卫东说。不过,在他看来,老人们存在一个更为可怕的心理――爱占小便宜,“这种心理也经常被施骗者利用,后者往往以免费赠品为饵,获取老人们的个人信息,最终一步步将老人诱入精心设计的骗局中。”“殊不知,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免费赠品最后还是由老人们埋单。”何芳珍说,很多老人之所以反复受骗,原因正在于此,“一袋洗衣粉可能要用几千元的产品去换。”本刊记者“入职”的一家保健品销售公司在向老人兜售产品之前,就免费赠送了多件号称价值不菲的礼品,且规定老人只有购买产品才能获得赠品,致使现场出现了抢购“盛况”,一些老人为了多获得礼品,一次性购买了1.2万元保健品。也有一部分老人是出于减轻子女负担的心理,购买保健品或者投资理财。“很多老人认为生病不仅会加重子女的经济负担,还需要子女照顾。因此不如自己保健好身体,让子女安心工作。”何芳珍说。本刊记者接触到的一位深陷P2P骗局的老人就坦言,自己投资理财主要是想多赚点钱,以减轻子女的生活压力,甚至可以为子女留下一笔可观的遗产。当然,从社会角度分析,这些老人多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前,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并缺乏健康常识。据何芳珍介绍,中国人的健康素养水平仅为6.48%,其中具备基本健康知识及健康理念的人只占14.97%,“这说明中国老人的‘医盲’比较多,更容易被忽悠。”谁更容易被骗在老年群体中,具有某些特质的老年人似乎更容易掉进施骗者的陷阱。一般认为,受教育程度低的老人更容易受骗。但这并不意味着高学历者可以幸免,比如何芳珍。本刊记者在调查中曾“入职”一家专门以老年人为目标群体销售功能器材的公司,其负责人张伟明表示,这些拥有一定知识背景的老人警惕性通常很高,较为固执自负。这样的人不容易上钩,而一旦上钩就会很舍得花钱,成为稳定的“铁粉”。此外,作为社区或圈子中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他们甚至会像“自来粉”一样向其他老人宣传产品。因此,该公司将那些国营单位、研究院所、高校的家属院作为主攻区域,重点寻找这类老人。此外,相较于针对一般老年人的“温情牌”,这类高知老人更喜欢“尊敬牌”。张伟明称,“这些老人以前在单位里多是有身份的人,呼风唤雨的,我们必须表现出足够的尊敬,见面不能称大爷大妈,而是称他以前的职务,比如局长、教授、老师等。”如果做到这些,这类老人就很容易绝对信任公司,从而一步步进入公司为其设计好的陷阱之中。张伟明说,一个退休教授就一次性买了5万多元的产品,还拉来了好几个朋友。褚卫东认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般孤僻内向、缺少交往对象的老人更容易受骗,“因为这些老人在被关心、被理解的心理需求获得满足后,反而会更容易相信他人。”找不出破绽的骗局在一年多的药品稽查工作中,邢杰接到过几百起有关老人买保健品受骗的投诉,其中最可怜的一个孤寡老人,辛苦攒了半辈子的十万元养老钱被骗光。这让他又恨又无奈,“恨的是老人们对这么低端的骗术毫无辨别能力,无奈的是我们拿这些施骗者基本上没有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老人们一次次被骗。”这与外界的期望完全相反,但却是不争的现实。“很多受害者遇到这种事情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食药部门,实际上食药部门只监管产品的质量问题。”邢杰说,“尴尬就在这儿。”“我们去现场一查发现,这些公司卖的保健品都是有正规批号的,没有任何问题。”邢杰说,这致使食药部门无法查封产品,更没有依据处罚涉事的保健品销售公司。这正是何宁、张伟明这类公司的“聪明”之处,它们并不生产产品,而是从正规厂家采购,“这样既能做到不违法,也能减少成本投入,但缺点就是能选的产品很有限,市面上所卖的产品重复性也很高。”在最被诟病的价格问题上,监管部门也无法干涉。比如何宁公司售卖的1500元一盒的参加茸口服液批发价在45~50元之间,张伟明公司售卖的2万元的功能床垫批发价只有2000元,一瓶售价600多元的保健醋批发价只有20多元等。“售卖价格基本都是实际价格的几十倍,这些骗子公司赚的就是这个钱,但这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交易,政府部门也没法硬性规定产品的市场售价。”邢杰说。这样的执法窘境并非只在保健品受骗案件中存在,包括功能器械、P2P理财、老年旅游、、纸币收藏等骗术都很难找到违法破绽,令监管部门无法下手。在邢杰看来,几乎所有针对老年人的骗术最大问题在于虚假宣传,刻意夸大产品的功效或价值,“比如保健品严格来说是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公开宣传其疗效,只能说有辅助功效。”但夸张宣传只是销售人员的口头讲述,并非贴在产品标签上,这就增加了执法部门的取证难度,“我们一到现场,人家就不讲了,再者那些受骗的老人也多数不愿意配合取证。”邢杰说。“这种情况下,只能从老人身上下功夫,让他们明白这是一个骗局,自动远离。”何芳珍说,但老人一旦步入施骗者的圈套便很难自己走出来,子女要多下功夫。“如果子女只是一味地训斥老人,不会起作用,可能情况更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真正关心父母,让他们不至于孤独到去销售保健品的公司那里得到满足感。”不过,何芳珍也说,这并非易事。《写5万字防骗日记 老人卧底保健品销售会揭骗局》 精选四保健品骗局又出什么新花样?老年群体为何屡屡中招?简单告诉长辈“捂好钱包”就行了吗?执法人员将钱款还给老人工商局长“卧底”查处保健品推销团伙郝如翔拿到的宣传单11月13日,郝如翔在下班路上接到一张传单,上面写着只要参加“健康大讲堂”,就可以免费领取10到15枚鸡蛋。“这一看就是骗老年人的。”郝如翔决定第二天去看个究竟。郝如翔今年53岁,头发泛白,穿上便衣,在人群中还真看不出是工商局长。讲座时间安排在每天早晨6点半至7点半,“他们机灵得很,选择这个时间段,既符合老年人的生活规律,又能避开执法部门的查处。”郝如翔说。“当时场地里估计有六七百名老人。”郝如翔说,主讲者是一名年轻人,自称毕业于某医科大学,上来先谈“国学”“诚信”“儿女孝顺”这些老年人喜欢听的话题,然后就开始推销保健品,“他说这些保健品啥都能治,高血压、老年斑、肾虚、便秘、失眠等等。”9名工作人员在场内来回走动,名义上是回答问题,实际上是在监视老人们,“不让人乱动,也不让拍照。”郝如翔说,“我趁他们走开,就悄悄拿出袖子里的手机,录下视频。”连续两天,郝如翔留下了大量视频证据。16日7时许,郝如翔走上台脱去外套,亮出了自己的制服,当众戳穿了主讲者的身份。工商、公安、食药监部门同时行动,控制了在场的10余名销售人员,并将钱款退给老人。后据了解,活动组织者被公安机关依法处以行政拘留5天,工商部门也准备对其虚假宣传行为进行处罚。骗术进化,“免费”噱头,老年群体屡中招活动组织者制作的“礼品卡”郝如翔注意到,讲座上推销的保健品叫“灵芝孢子粉”,一盒标价3098元,后经食药监部门证实确为正规保健品,但正常售价只在300元左右。“这个价格太贵,可能是担心老年人不买,14、15日他们主要在卖优惠卡。”郝如翔介绍,一张卡只有10元,持卡的老年人就可以在买保健品时享受优惠,而到16日早上退款的时候,“已经有500多人买了卡。”“卧底局长”经媒体报道后,引发网民对中老年群体易受不法推销团伙欺骗的讨论。网友“谁都找不到我qy”说:“执法需要证据,这些骗子为什么挑老年人下手,因为老年人没有取证意识,比如对方的承诺有没有写下来、盖章认证,买的东西有没有发票,老年人基本是被忽悠几句,就把钱扔进去了。”江苏宜兴警方近日就端掉了一个在郊区山庄组织老年人“免费旅游”的团伙。在此之前,南京60多岁的李女士称自己已在该公司花掉了8万元,销售人员在旅游期间软磨硬泡,劝说李女士购买一份1万4千元的保健品,李女士当时只是签字,回到南京后却被销售员找上门,要求付足全款。网友“勿忘止儿”说:“这种讲座,挂羊头卖狗肉,我家老人就参加过这样的活动,请老人去旅游、去吃饭,让他们买翡翠,让老人交钱,说什么‘存两万块钱,每天可以领两百’,这种不法商贩还会用各种方法躲避检查。”郝如翔介绍,仅今年他就“卧底”过多次,推销团伙通常以免费体检、免费旅游、来了就领奖等“小恩小惠”吸引老年人,他提醒:“老年人要提高警惕,不能贪小便宜。”帮长辈“捂好钱包”还需家人多关怀郝如翔拍摄的视频里,活动组织者是这样推销保健品的:“我手里的‘灵芝孢子粉’具有‘三高’方面的‘双向调节’作用。你的血压高,吃了就会降下来;你的血压低,吃了就会自动调高。这是老人家的福音啊,你们说好不好啊?”场下的老年人一齐回答“好!”接着,主讲人又问:“厂家不卖东西怎么生存,大家说对不对?”老人们再次齐声回答“对!”然后有节奏地一齐鼓掌。郝如翔说,这些互动目的就在于调动气氛,方便给老人洗脑。“这些人盯准了老年人最大的需求——健康。”上海市心理卫生学会一位理事对记者说,“老年人不熟悉互联网,基本是和同龄人接触,信息渠道相对单一,认知上容易陷入‘信息孤岛’,导致被骗。”老年人买保健品上当的新闻屡见不鲜,尽管类似骗局易被年轻人识破,网民也表示“看看这些欺诈套路,赶紧转发给家里长辈。”“老年人如果缺少情感关怀,就容易通过消费行为寻求自身价值感,而子女劝阻可能会使老年人更希望通过消费证明自己。”专家表示,随着人口加大和社会老龄化,老年群体相对孤独,欺诈分子利用这一点组织集体活动,老年人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就容易为保健品买单,“与其关心老人的钱包,不如多关心关心他们。”关于我们(bxh945.com)山东迈森经济信息咨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的机构,由金融担保、投资理财、互联网技术等专业人士共同发起成立。公司位于山东淄博市电子商务产业创新园,成立于2014年10月,注册资金3100万元。日,在上市(股权代码:300755)揭开了笨小孩企业运营发展的新篇章,也标志着笨小孩一步一个脚印的向现代化开放化的全国乃至全球市场迈近的第一步正式踏出。笨小孩以、P2P、等为基础,与山东美盛银邦、康桥律师事务所、鲁中处、车辆评估有限公司、路路通汽车拍卖有限公司等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且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平台建立四大安全保障体系:资金安全保障、审核保障、系统安全保障、法律保障。平台由青岛银行提供,国内知名迅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平台不经手资金、不非法吸储、不搞资金池,为投资人提供投资服务,为中小微型企业及个人提供专业的服务。期限灵活,安全有保障,年化收益8%~13.5%,最低额100元起。我们响应国家“”政策,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专业的融资服务,让民间资金合规、有效、公正的流入到中小微企业实体经济中并获得。《写5万字防骗日记 老人卧底保健品销售会揭骗局》 精选五业务员、经理、店长一路设局步步为营,针对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老人高价卖蜂胶员工踢爆“坑老”内幕 良心有愧断然离职去年底,广州一家绿色食品超市的店员小玉(化名)向南都记者报料,称该绿色食品超市表面上只售卖粮油豆米等农产品(11.490, -0.02, -0.17%),其实背后目的是搜罗50岁以上老人成为会员客户,先是温情攻势,送小礼品,又以安排山庄旅游活动的方式进行会议营销,通过轮番洗脑,向老人兜售高价蜂胶等保健品。小玉称如此欺骗老人获利的工作,她在良心上过不去,工作两个月后辞职。为求证小玉报料内容是否属实,近期南都记者兵分两路进行了调查:一路应聘进入小玉所指广东道山食品有限公司旗下的一家道山绿色食品连锁超市门店卧底,一路前往该公司开展会议营销的一个据点―――萝岗九龙镇某山庄进行暗访。经数日卧底暗访调查,一个隐秘进行保健品会议营销的机构浮出水面,其营销过程中使用的种种手法也颇具争议。2016年年底,一名自称是广州道山绿色食品超市某门店店员的女孩小玉向南都报料称,她在该门店工作两个月,发现表面上售卖有机大米、大豆,但实际上内有乾坤。老人来买东西,超市都会要求他们办理会员登记信息,然后打电话邀请老人参加旅游或活动,进而骗老人购买价值上万元的蜂胶。她觉得骗老人自己良心过不去,已辞职。以下是电话中小玉向记者介绍的其经历:送礼家访又旅游让老人放下戒备记者:你们店是怎么接触老人并吸收成为会员的,流程能否讲一下?小玉: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有些老人会主动来店里购买有机食品、油、大米等,另一种是我们主动去外面收集客户,派单办卡,在街头摆一张台,就说超市搞优惠活动,年满50岁的老人都可以领一些礼品,让他们办会员卡,或者员工直接出去办卡,拉老人家作为客户。记者:一般会登记老人的什么信息?小玉:姓名、电话、住址。记者:这些有机食品卖不卖给年轻人?小玉:一般不是卖给年轻人的,都是老人家买。记者:登记会员信息后会怎样操作?小玉:有了老人电话、地址,就可以去拜访,打电话邀请来店里做活动。如说店里又有优惠活动,阿姨(叔叔)要不要来参加,可以领10个鸡蛋、半斤米啊。他们来参加活动后,我们就经常给他们打电话、家访,他们就对我们很信任了嘛。然后就说我们道山绿色食品超市有一个送你们去旅游的活动,反正就是随便卖一道小产品就送他们去旅游。记者:旅游是收费的还是免费的?小玉:旅游是收费的,一般收一两百元。我们好几个山庄,广州、珠海、肇庆、中山都有。记者:旅游期间会做些什么?小玉:我们旅游有两种:一种是卖货的,一种是不卖货的。刚收集的客户不直接拉去买货,第一次单纯拉去玩,在广州附近的山庄玩一天,让他们放下戒备。玩过一次很开心,第二次送去旅游就不会有戒备了,所以第二次去旅游才卖货。第二次去旅游就是两天一夜了。专家博士来洗脑一套蜂胶卖万余元记者:卖什么货?怎么卖?小玉:主要卖蜂胶,汤×倍健的蜂胶。两天一夜的旅游,第一天纯玩,第二天早上才开始卖货,会有某某讲师、专家来讲这个产品有多好多好,道山绿色食品超市有优惠活动,原本2万元多一套现在卖1万多元一套,让顾客去考虑。有时(专家)还会给顾客看病,看一下手或脸就说顾客有这个病那个病,其实那些老人有什么病都是我们这些员工在平时打电话、家访时就了解清楚的。记者:如果老人不买的话,这些产品怎么办?小玉:老人家会买的。因为她是经过了几轮洗脑的,不是专家讲完课就买了。专家讲完课老人家肯定会有所考虑嘛,在犹豫不决的时候,就会有4个不同身份的领导来不停游说、洗脑,最后一般都会成交的。领导就是道山国际里面的人,有讲师、有什么博士啊什么总啊,还有我们店的店长。记者:一般一个团会带多少老人(去旅游)?小玉:一个店带几个顾客,有很多店一起,一次带二三十个顾客过去。记者:老人最终会有多少人选择买货?小玉:成交率百分之六七十都有的。记者:老人一般会花多少钱在买货上?小玉:老人有的有钱有的没钱,他们也不可能一次性就能把货款交清。只能当场给几百元现金,刷卡一两千元,后面都是慢慢还清的,一次性给清的不多。你(老人)可以先给一部分钱,后面我们去回访再给剩余的钱。记者:产品的价格如何?小玉:一套可以吃半年,(卖)1万多元,一套有12盒。我们主要卖汤×倍健的蜂胶。听领导说,道山国际没有自己的生产厂家,都是和外面合作,汤×倍健把货给我们。其他产品出单都不大,主要是卖蜂胶,蜂胶的单子比较大。记者:1万多元一套蜂胶,与市场价相比如何?小玉:(市场)成本价多少我不知道,但听说成本挺低,我了解过,不会去到1万(元)。整场行为就是欺骗一步步逼老人买货记者:你如何看待这件事情的性质?小玉:(就是)欺骗啊!这些老人虽然都有病,但都没有严重到这种地步。就是恐吓他们,说他这个病活不久,必须要吃这个东西,一个接一个领导游说他,骗他一定要吃这个。有些老人家没有那么多钱,你硬要他买,感觉挺心疼的。记者:有没有那种坚持不买的老人?小玉:有。有的老人是真的都没有,不肯买。(公司)倒不会对他们怎样,就以后不理他,有什么活动就不叫他们来了。记者:那买过一次产品的老人有什么反应呢?小玉:买过一万两万(元)的人,我们后面还要稳单的。回来会请他们吃饭,继续宣传这个产品有多好多好。听说也有退货的,但一般不会让他们退。记者:有没有过因退货发生纠纷的情况?小玉:退货一般是店长去处理的。我们普通员工只管维护好客户关系就好了。退货的话一般都会想办法解决,比如换产品啊,送一点优惠之类的,不会让他们退。记者:你说(兜售行为)有欺骗性质,推销时会用到一些什么样的语言?小玉:就是(兜售)方式有欺骗啊。比如,第一个讲师姚博士说你(老人)有什么病,需要买哦;第二个来讲的林总就说是道山国际的某负责人,现在有这个优惠,你(老人)今天来这里很幸运,一定要买哦;第三个来讲的又说是某门店店长,既然你(老人)是会员,办了会员卡,那我有责任和义务照顾你的身体,你现在来到我们这边(山庄)玩,也挺高兴,那这个东西你一定要买哦。就这样一步步逼老人,不断欺骗,一个接一个地洗脑。记者:你说的姚博士是什么身份?小玉:姚博士是我们道山国际的一个高级讲师,也是总监,主要负责卖货。记者:(公司)现场卖货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医疗行为?小玉:不会检查身体,主要是把一下脉、看一下面相什么的。比如他(专家)把一下脉就说你(老人)有糖尿病,其实那些信息都是我们(店员)提前给他的。还有一些专家说会针灸,但不是专业的。有一个专家很搞笑,他说他会针灸,结果扎得老人家疼死了,一点作用都没有。每天收集客户五个完不成任务就扣钱记者:你说的上述过程在行业内怎么称呼?小玉:我们所做的事情,在行业内就叫会议营销嘛。记者:(公司)有没有对你们进行培训怎么去跟老人们打交道?小玉:肯定有啊。几乎每天都会有培训或开会,怎么去收单、办卡,邀约老人去山庄开会,山庄回来还要怎么去回访,怎么打电话沟通,这些都会培训。记者:有些什么技巧呢?小玉:平时的小活动,你跟老人家说有什么优惠,老人家就会心动。老人家一般都贪点小便宜。如果你经过前一轮沟通,认识某位老人家,要邀请他去山庄出更大的单,平时就要跟他搞好关系,亲密一点。亲密培训,比如说“爷爷奶奶今天怎么样,有没有吃饭,有没有哪里不舒服”,感情上要很到位。另外邀约老人去山庄旅游也是有技巧的,肯定有人想去有人不想去,想去的最好了,不想去的人就先邀请到店里,让店长再给洗脑。记者:什么样的老人容易与你们接触?小玉:老人有些是平时跟儿女关系不好的,或有什么不开心的,有的是身体不舒服的。我们会陪他们聊天、下棋、逛逛街,把关系搞好。一般打电话老人都会接,有空也会出来吃饭。记者:老人都是在你们店附近(居住)呢,还是随机流动的?小玉:在店附近(居住)。我们都是在店附近收集客户,围绕在一个店附近一两公里范围内的社区、住宅区,去搜罗办卡。记者:有时会去到老人家中吗?小玉:偶尔。一般不会去,因为老人家一般有儿女,被对方知道我们是卖保健品的就不太好。一般会约出来吃饭聊天。记者:你收集到的老人,后续也是你跟进吧?小玉:对。我办的卡就是我的客户了,以后就是我去沟通。(后续)也不难,经常把他拉来店里,因为我们有店长,店长的能力就是比较能忽悠的,拉过来就是店长帮我们搞定。记者:客户买了产品,员工有没有提成?小玉:有啊,将近10个点(提成),挺高的。比如一万五(元)的单,我就能提一千五。员工有底薪,但比较低,2000元左右。记者:通过这种方式推销,店里赚钱多吗?小玉:公司赚钱最多的不是我们店,是广园店,在白云区,据说一个月业绩超过100万元。我们店一个月的业绩80万元左右。记者:你为什么选择辞职?小玉:我在里面做了两个月。刚开始只是出去办一下卡,派一下单,觉得没什么,但后来去参加山庄会议(营销)后,就发现骗人的东西太严重了,良心上过意不去。而且的确是很难干下去,因为很难办到卡,办不到卡就要被扣钱。(公司)每天有限定任务给我们,去收集客户收集老人家,每天要收集5个或者10个,收集不到就要扣钱。我觉得这些老人真的很惨,很可怜,我报料主要想披露这个问题。他们真的会把我们当孙女一样对待,但最后看着他们被骗真的挺心疼的。有好多员工因为受不了这样才辞职。话术套路经理店长传授坑老秘籍公司业务员在接受培训期间,道山绿色食品超市的经理、店长会向他们教授一整套如何接触老人的“套路”。车上经理:车上怎么坐的?一定是员工跟阿姨坐,人家唱歌,你就拉着阿姨的手也唱歌。人家鼓掌,你就拉着阿姨的手也鼓掌。懂不懂?尽量在车上不要让阿姨在那睡觉。让她进入状态,接下来就很顺利。看实验经理:专家做完实验后,这时候我们干吗?记得拉住叔叔阿姨的手喊,“哇,好神奇啊!”包装专家经理:专家怎么包装?这个院长很厉害的,家里五代中医,以前给集团领导看病的,一千多块钱都挂不到他的号,我运气好帮你抽到这个。我讲的时候,你们要喊“哇,一千多块钱都挂不到号啊,这么厉害,真是谢谢你啊经理”。做好铺垫,就这样配合,这时候阿姨不想看都想去看了。咨询专家后打压经理:阿姨,你身体怎么这么多病?看你好像身体挺好的,哇,怎么办,出了问题谁照顾你?经理,你带我们阿姨去找一下领导,看一下这个有什么办法。打压后减压经理:记得打压完以后,出来跟顾客减压。怎么减?有些顾客参加完咨询被吓得很厉害,出来以后心里很难受,这时候减压怎么减呢?阿姨,不要想那么多了,我们今天是出来玩的,玩得开心一点,领导答应帮忙了,如果有就有,如果没有就没办法,这个东西可遇不可求的。打断经理:第一天,记住两个动作。第一个叫隔离,隔离什么?不要让阿姨跟其他阿姨聊那些敏感话题。敏感话题是什么?聊产品,聊专家咨询的东西,如果一聊就打断他们,讲其他话题。引导经理:第二天早上,引导她使用产品后的效果。怎么引导?阿姨你的气色这么好,吃了产品效果这么好。赞美店长:赞美一点都不难,从头发到脚趾,这是直接赞美的。间接的,他展示的家庭怎么样,教养怎么样?素质怎么样?文化怎么样?衣着怎么样?都可以间接地赞美。你们每个人都可以试一下,回去想一下,百度一下。以后赞美起来就很容易,随便就可以说几十几百个。气氛店长:活动过程中,该鼓掌不鼓掌的,该出声音的不够响亮,明天在活动现场我就捉这个。我看到哪一个不动的,直接(扣)50块钱。还有一个,你的客户该带上台不上台的,也是(扣)50块钱。坚持店长:我们从办卡,到团购,再到去山庄,这么一路过来是不是很累?那为什么要到最后一个环节我们就松懈了呢?马上就可以挣到钱的这个环节,我们一定要紧张一点,把控好一点。市场走访成本不超千元的一套蜂胶“道山”兜售价高达2万元蜂胶产品市场售价国产的一瓶200元左右、进口的300多元一瓶道山绿色食品超市一业务员透露,兜售的蜂胶价格一套高达2万元,入货成本价一套才170 -200元,最多不超过1000元,最高能达到100倍的利润。而这些蜂胶产品,是道山公司从生产厂家处拿货或委生产,道山公司本身并不生产该类保健品。在道山绿色食品超市所在集团公司的官网上,宣称和某大型保健品生产商汤×倍健之间建立有合作关系。据记者了解,道山绿色食品超市以约2万元一套兜售给老年人的蜂胶产品,一套有48瓶,每瓶30粒胶囊,折合每瓶价格约为416.6元,通常一套蜂胶可以吃一年半。记者走访广州市内多家保健品专卖店发现,一瓶蜂胶的价格普遍在100-300元,每瓶蜂胶的规格不等,多以60粒装、100粒装、120粒装为主,30粒装规格的蜂胶产品很少见。另外,国产蜂胶价格相对便宜,比如惠×生品牌的蜂胶为228元两瓶,一瓶规格为500m g×60粒,算下来30粒的价格是57元;蜂×语品牌的蜂胶软胶胶囊是198元/瓶,规格是500m g/×120粒,算下来30粒的价格是49.5元。进口蜂胶价格相对贵一些,如广州大道北一家汤×倍健专卖店,蜂胶软胶囊标价是298元/瓶,规格是500m g×60粒,买二送一,算下来30粒蜂胶的价格约100元。在“汤×倍健”官网查询可知,该品牌旗下主打的两款蜂胶产品,一瓶30g/60粒装、15g/60粒装的价格分别为198元、298元。据该店店员介绍,这种品牌的蜂胶是进口的巴西绿蜂胶,属于比较好的蜂胶。知多D蜂胶:指蜜蜂从植物芽孢或树干上采集的树脂,将其混入其上腭腺、蜡腺的分泌物加工而成的一种具有芳香气味的胶状固体物。是蜜蜂等修补蜂巢所分泌的黄褐色或黑褐色的黏性物质,可入药,其性平,味苦、辛、微甘,有润肤生肌,消炎止痛的功效,可治疗胃溃疡、口腔溃疡、烧烫伤、皮肤裂痛,防辐射等病症。纯正的蜂胶颜色鲜艳,色泽靓丽,差的蜂胶颜色暗淡。道山绿色食品超市保健品营销步骤吸引会员街头搞优惠活动吸引老人办会员卡、派团购券→登记、收集到老人的信息后约老人到店内参加团购活动→安排旅游团购现场赠送老人低价“一日游”机会→将报名参加“一日游”的老人用车集中带到郊区的山庄游玩、赠送礼品,增进感情,消除戒备心,称之为“预热”→进行洗脑约目标客户参加第二次的“两天一夜”的山庄游,旅游期间安排“专家”诊断,试用产品、并开展会议营销,集中对老人进行“洗脑”,趁机兜售蜂胶等高价保健品,称之为“会销”→卖保健品整个过程中业务员会不断与老人联络、请其吃饭、陪聊甚至家访,促进老人购买保健品,对购买过一次产品的老人,业务员还会后续进行“稳单”诚征线索您和您家中的老人,是否有过或正在遭遇类似被拉去“会议营销”的经历,被兜售过高价保健品?如果您有这方面的线索,欢迎与本报取得联系,我们将跟进报道。线索一经采用见报,还将有报料奖金。南方都市报报料热线:020-。咩事读者也可在留言中报料或留下联系方式,我们将与您取得联系并进行核实。《写5万字防骗日记 老人卧底保健品销售会揭骗局》 精选六一对老夫妻在超市结帐时,为少付一毛钱,与收银员发生口角,夫妻两人在超市共购物59.4元。但老人身上只有59.3元,只能用手机抵押,超市工作人员表示行不通,老人便撒起了泼,还拉扯工作人员的头发。围观市民纷纷指责老人。随后民警出面,依法传唤老人去派出所,老人竟又撒泼,并大喊“人家七十几了!”然而……七十几岁违法也是要被处罚的,最终老人赔了1700元。为了一毛钱而赔了1700,想来这对老人也是后悔莫及。这种不讲道理的老人行径由来多时。在某卖场,也是一老年人要退一件几十元的衣服,商场不给退,老人一怒,第二天拿瓶汽油,点燃自己。顿时,火势乱窜,昔日繁华,一去不回。从中,我们看到的是是整个社会的无德。在公交车上这种老人更多,所谓的弱势群体在挤公交的时候身手比谁都矫健。一上公交车就颤颤巍巍,一下公交车就生龙活虎;买菜时为一毛钱斤斤计较,但买保健品时付款却眼睛眨都不眨一下。这种老人我拒绝让步。坏的是人,与年龄无关,不要试图找借口。为老不尊,倚老卖老,不是老人都变坏了,而是坏人都变老了。,坚持你的品格。公司地址:长沙市岳麓区岳麓大道311号金麓国际写字楼4楼(市政府对面)公司电话:400-831-6601官方网站:http://www.putianzt.com《写5万字防骗日记 老人卧底保健品销售会揭骗局》 精选七今日微信公号推荐:观察(微信号:topetf)作者:评论员来源:人民日报让我来告诉你,国产保健品为什么一定是骗人的保健品。他们要是不骗人,都对不起这么轻松优越的行骗环境。理财、保健品和电信诈骗,被认为是老年人会面临的三大最常见的受骗形式,前段时间,一名60岁老人在海边自杀,留下的遗嘱中就称被保健品“坑惨”了。今年的央视“315”晚会也曝光了食品营销欺诈乱象。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专门出台消息提醒消费者要警惕“专家义诊、权威证明、免费试用、宣称疗效”等非法宣传营销“陷阱”,可为什么国产的保健品总是会跟虚假营销和骗人把戏扯上关系呢?保健品注定要骗人2015年起实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健食品》中对保健食品的定义是:声称并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从定义中可以看出,保健品最终的划分范围仍然是食品。从该标准可以了解到,保健品的生产要求与食品行业标准一致,不同的是,保健食品需要通过卫生部的审查认证,或者资格证书。因此,在审查上,保健品需要做的只是跟食品一样进行色泽、气味、理化指标、污染物等指标的审查,但在宣传上,保健品却可以进行功能性宣传。从2003年起实施的《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就详细列出了二十多种保健品功能及实验判定方法。虽然仅仅是声称“具有功能”,但“辅助降血脂功能”、“辅助降血糖功能”等却给人以“疗效”的误导,这成了中国保健品宣传中最常见的套路。尽管在2016年2月出台的《保健食品注册审评审批工作细则》中规定,证明食品的保健功能,需要进行专家的评审。但专家的评审只是通过提交上的材料进行理论分析,《保健食品管理办法》所要求的保健食品认证需要“经必要的动物和/或人群功能试验,证明其具有明确、稳定的保健作用”则由第三方机构给出。保健品到底有多少保健功能,国家机构不必进行相关的验证,就看保健品公司自己能够把它们的效用“证明”得多么完美了。保健品的钱都拿来打广告了同样是维生素C,在药店里买可能只要几块钱一盒,而在保健品的专卖店则有可能买到三四百元一盒,保健品的价格之高几乎是公认的事实。尽管保健品的厂商在宣传时会表明自己使用了更高级的原料和工艺技术,但从生物学的角度上看,相同的有效成分使得它们对人体的影响几乎没什么差别。但是这仍然抵不住厂商自己对保健品功能的定义和吹捧。比如将松果体和褪黑素偷换概念成“脑XX体”和“脑X金”,或将某种草炒到上千元一克,直到被从“保健品”行业中除名。这些概念的炒作无疑为保健品的价格飙高添了一把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国内的保健品几乎都是从广告起家,而非从产品起家。许多国内成功的保健品入市初期都将广告投入设定在30%-60%之间。从公司规模上看,国内保健食品企业普遍投资小,过1亿元投资的企业只占1.45%,500万元到1亿元的占38%,100万元的占41.89%,小于10万元的作坊就有12.6%。资金实力不足,绝大多数企业创新高科技产品乏力,加上高额的广告费用,使得国内保健品企业只能生产低水平的重复产品,而企业竞争就是靠打广告战和高密度铺销售网点。而资料显示,保健品的成本只占零售价格的10%左右,2009年,沈阳市对随机抽取监测到的保健食品进行广告调研发现,保健食品市场普遍存在价格虚高情况,代理价6元的保健食品,零售价竟然是98元,销售利润高达15倍有余。另外,这些广告几乎全部以药品名义进行宣传,而保健品假以药品名义进行销售的大约为其总量的50%。高的广告投入和低水平的产品,使得保健品一直处于价格和功用不想称的情况下,这可能也是保健品在推销时必须夸大其功能的原因为了更好地匹配这一价格。这样的价格也为保健品公司本身带来了巨额利润,比如一些保健品公司的净利润一直都在40%以上。营销方式说白了就是坑蒙拐骗尽管价格常年处于虚高的水平,但是保健品的销售额却也在不断增加。而中国的人均保健品消费额仍然远低于日美等发达国家,这说明在保健品市场上,中国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与其他国家开始拓展更多种的营销方式不同,中国的保健品营销模式仍然以直销为主,近几年来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对保健品行业的影响至今没有显现。按世界直销联盟的定义,直销指以面对面且非定点之方式,销售商品和服务。直销者绕过发给传统批发商或零售通路上架的方法,而是透过销售员的人脉从顾客接收订单,并从生产商那里直接出货到买家手中。尽管国家工商局明确指出,直销以直销员个人销售业绩为计算报酬的依据,其他任何人的销售业绩都不与自己的报酬挂钩,但是在直销过程中,为了保证足够的贩售布局,人际关系就变得很重要。直销公司线下的销售员通过抽成的方式来分食利润,而以人脉和口头推销建立起来的销售模式,比传统的经销模式更注重广告的效果。不同于电商或者经销模式中顾客们“货比三家”的思维习惯,直销模式下的顾客更容易被广告宣传和“情理”打动,而非原本最影响决策的价格因素。这也使得在直销过程中更容易出现虚假宣传和空头。不得不提的是,直销一直都是一种有限制,需要批准的营销模式。从2009年的29个批准直销的企业到2014年的45个,国家对于直销企业的政策控制开始更加严格,但依然无法抑制直销队伍的快速发展。直销队伍的增加说明了保健品行业对这一模式的依赖,但即便批准的企业数量增加,也不能满足市场扩大的需求。根据2015年度食品药品监管统计年报显示,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国共有保健食品生产许可证2440件。而45家直销许可、363种保健食品对于这个市场来说,是完全不够的。部分直销企业名单国家在政策上给予了直销以“合法”的地位,但在实施时只给了极少数保健品企业以“合法直销”的许可,使得更多的保健品公司仍处在实际上不被批准或不合法的经营模式中。比如,在自杀老人的遗嘱中提到的青岛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即不在这一批准企业范围内。另外,中国目前尚无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标准,同时保健食品广告证明主要由工商部门管理,发布前不经食品卫生部门审查,广告发布后,抽验的权力在卫生部有关部门,但执法权在工商部门,处理投诉则归消费者协会,多头管理使得对保健食品的质量监管有相当难度。所以你看,这是一个注定会被虚假宣传的行业,可是在监管上,它又恰恰是最不足的。友情推荐ETF观察(微信号:topetf)很多人嘴边都挂着一句话“赚了指数不赚钱”,既然这样不如直接,又赚指数又赚钱呢!。关注ETF观察,学习最好的投基知识。微信号:topetf。漫步我们是一群金融爱好者!长按下面二维码,即可直接关注我们!《写5万字防骗日记 老人卧底保健品销售会揭骗局》 精选八花式“骗老”,谁在中招?(民生视线·帮老年人远离“陷阱”(上))人民日报 林丽鹂 吴 科人民视觉如今,经常看到一些老年人受骗上当的新闻。理财欺诈、保健品推销、“”骗局,甚至、……特别是在互联网快速发展、人口加速老龄化这样一“快”一“老”的新趋势下,针对老年人的骗局也呈现出花样翻新、层出不穷的特点。即使媒体频频曝光提醒,即使不少老人文化程度较高,但仍会掉入陷阱,这背后有哪些社会原因与心理原因?老年人怎样才能远离陷阱?每个人都将老去,如何从制度层面堵漏洞、补短板,让老人们安享晚年?希望我们的报道能推动更多人关注这些问题。——编 者“骗老”陷阱五花八门除了保健品消费,收藏品投资、高额借款、高息理财也成为老年人受骗重灾区“我妈一向勤俭,没想到买保健品这么肯花钱。”天津市河西区居民王霞无奈地说。她的母亲陈英娥今年65岁,是一名退休教师。“一开始她出去遛弯,经常拿回免费鸡蛋、香油、毛巾等,我也没多想,后来她买回几盒保健品,说是可以治疗高血压,花了她3个月的退休金——9000多元!”王霞觉得这钱花得不值,劝母亲哪里不舒服就去医院看,不要听信保健品推销员的话。陈英娥却反驳:“我觉得有用就行,再说我花的是自己的退休金。有人买了十几万元的药呢,我花这点你就心疼?”陈英娥所住的社区有4家养生馆,里面坐满了老年人。店员在门口看见老人就“爷爷奶奶”地叫得亲,通过健康知识讲座、免费赠送、夸大药效等方式一步步让老年人“上钩”。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副理事长朱蓓薇说:“保健品销售中,个别企业夸大宣传,主要受害群体就是老年人。”济南市老年人防诈骗维权中心发布的《老年人法律观念及维权意识现状调查报告》显示,32.6%的老年人曾遭遇过诈骗,是诈骗的主要受害人群,其中以营养保健品诈骗为主。近年来,欺骗老人消费的花样越来越多。比如,以投资养老公寓为名,以高额回报、提供养老服务为饵,引诱老年人加盟投资;通过举办所谓的理财讲座、免费体检、免费旅游、发放小礼品等方式,引诱老年人投钱。62岁的北京市民杨楠,没有任何收藏经验,偶然认识了一名收藏品公司的工作人员,被“忽悠”购买了一幅“名人字画”,花了10万元。之后,又有一家自称是拍卖公司的人说可以帮她找客户,将收藏品卖出去,但需要交一笔过海关及鉴定、拍卖的费用。杨楠将5万元汇过去后,再也联系不到对方。北京律维银龄研究与服务中心对1万名老年人开展的养老服务需求问卷调查显示,保健品消费、收藏品投资、高额借款、高息为老年人被骗的重灾区。老人被骗原因复杂经济上有不安全感,情感上被家人忽略,管理上有不少漏洞“投了3万元,就这么打了水漂。”提起几年前的“e租宝”,天津居民刘东气不打一处来。当时,70岁的刘东和朋友一起到天津市某写字楼听投资理财课,高额回报让他心动。“儿子每月要,还要供孙子上学,压力很大,我想多帮帮他。”抱着侥幸心理,刘东投了3万元。没想到,半年后,刘东发现这里人去楼空,“别说利息,本金也没了着落。”刘东叹口气。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针对老年人的骗局越来越多。即便受过高等教育的老人,不少也难逃骗子“手掌心”。老年人为何这么容易被骗呢?——缺少经济安全感。六七十岁的老年人,是改革开放后居民收入水平持续增长的受益者,有一定储蓄,但普遍缺乏念和知识。特别是年轻时没有个人养老规划,退休后收入锐减。很多人不仅指望不上子女,还可能被“啃老”,这都让退休后的老年人倍感经济压力,缺乏财富安全感,容易落入骗子的圈套。——心理需求被家人忽视。朱蓓薇说,一些保健品公司利用老年人追求健康长寿或者患病又不愿意去医院的心理,通过销售人员游说,甚至是雇托儿设局欺骗。而家人往往忽视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平常我们工作太忙,业余时间还得陪孩子上兴趣班,确实和父母交流的时间不多。”王霞说。进入晚年,人的体力和精力都在衰退,需要家人关怀。“老年人对关爱、归属的渴求使得骗子有机可乘。”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博士蔡浏阳说,“骗子们不会一开始就向老人推销保健品,其营销过程会针对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循序渐进地骗取信任。”研究发现,年轻人通常根据对方的行为决定是否投资,但是老年人做决策时容易轻信看上去“靠谱”的面孔。——正规老年服务市场发育不足。陈英娥退休后不爱跳广场舞,也没什么去处。王霞说:“我偶尔陪她逛街,她总说那都是年轻人喜欢的东西,适合老人的商品太少了。”目前,许多正规金融机构、营养机构、医疗机构等忽视老年群体需求,很少深入基层开展专门知识讲座,反而让不少骗子占领了这块市场。蔡浏阳认为,老年人对传统媒体普遍有较高认同度,一些出现在电视或报纸上的假“专家”“教授”虽然屡被曝光,但还有很多老年人蒙在鼓里。“应尽量多地科普相关知识,让老人接收正确的信息。”——相关部门监管缺位。“钱要不回来,骗子抓起来有啥用?”刘东感慨。“相关执法部门在处理老年人骗局案件时存在监管有漏洞、执法有盲区的现象。”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会长刘俊海说,很多案件不能及时处理,无法给老年人一个说法,再次伤害老年人。据了解,监管部门打击违法推销保健品,主要看是否存在涉嫌虚假宣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无照经营等违法行为,但很多商家有正规的手续,销售人员往往暗地里向老年人肆意夸大功效,很难取证。对此,法律界人士建议,保健食品常常以会议形式营销,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禁止宾馆、厅堂等场馆机构出租房间用来从事违法经营活动。由工商、公安等部门联合建立房屋租赁信息实时登记平台,让上述场所保证不为保健食品虚假宣传、欺诈销售等会议营销活动提供场所,从硬件上斩断虚假宣传的销售链。别让骗局继续害人老年人伤财伤心又伤身,“骗老”竟成为一种新职业“我爸总念叨钱白瞎了,有时候还自言自语,我真担心他会抑郁。”刘东的儿子刘建民很发愁。“我妈只吃保健品,结果没控制住血压,造成视线模糊,去一趟医院,花了不少钱。”王霞说。“老年人受骗后,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对他人信任度明显降低,家庭成员如果处理不当,会给老人精神上造成很大压力,严重时可能会伴有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陷入消极状态。”蔡浏阳说。针对老年人的骗局往往给受骗老人及其家庭造成很大危害。有的老人被骗走多年积蓄,家庭生活陷入困境,家人关系紧张;有的因服用保健品不当而出现身体不适,甚至人财两空。更严重的是对社会的危害。由于违法成本远远小于违法收益,行骗老年人竟然成为一种新“职业”,一些年轻人甘愿充当陌生老年人的“孙子孙女”骗钱谋生,不寻求正当职业发展。“高收益使违法分子猖獗,污染社会风气,助长不劳而获、见利忘义的不良风气,产生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刘俊海直言。蔡浏阳建议,如果家中老年人被骗,家人不应一味责备,而应给予足够的关爱,多陪伴老人,理解老人的心理需求,多沟通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多为老人普及知识,给予适当提醒。此外,子女与其责怪老人,不如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维权,或到公安机关报案。“老年人普遍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迷信理财产品、保健品,其实天上哪里会掉馅饼呢?”刘俊海提醒受骗老年人及亲属,要注意保存证据,如协议书、保证书等。“相关监管执法部门,比如工商、食药监、公安等,应铸造监管合力,消除监管盲区,形成监管网络,针对老年人骗局建立无缝衔接的预防和打击机制。”刘俊海说,消费者协会也要做好消费者教育工作,按时发布消费警示;、中证应加强老年人风险教育工作,实现协同共治。此外,社区等基层组织以及老年人子女也要从多方面入手,帮助老年人了解新信息、认清骗局、提高警惕,为老年人“扎好篱笆,看紧钱袋”。《写5万字防骗日记 老人卧底保健品销售会揭骗局》 精选九人民视觉如今,经常看到一些老年人受骗上当的新闻。理财欺诈、保健品推销、“以房养老”骗局,甚至传销、非法集资……特别是在互联网快速发展、人口加速老龄化这样一“快”一“老”的新趋势下,针对老年人的骗局也呈现出花样翻新、层出不穷的特点。即使媒体频频曝光提醒,即使不少老人文化程度较高,但仍会掉入陷阱,这背后有哪些社会原因与心理原因?老年人怎样才能远离陷阱?每个人都将老去,如何从制度层面堵漏洞、补短板,让老人们安享晚年?希望我们的报道能推动更多人关注这些问题。――编者“骗老” 陷阱五花八门除了保健品消费,收藏品投资、高额借款、高息理财也成为老年人受骗重灾区“我妈一向勤俭,没想到买保健品这么肯花钱。”天津市河西区居民王霞无奈地说。她的母亲陈英娥今年65岁,是一名退休教师。“一开始她出去遛弯,经常拿回免费鸡蛋、香油、毛巾等,我也没多想,后来她买回几盒保健品,说是可以治疗高血压,花了她3个月的退休金――9000多元!”王霞觉得这钱花得不值,劝母亲哪里不舒服就去医院看,不要听信保健品推销员的话。陈英娥却反驳:“我觉得有用就行,再说我花的是自己的退休金。有人买了十几万元的药呢,我花这点你就心疼?”陈英娥所住的社区有4家养生馆,里面坐满了老年人。店员在门口看见老人就“爷爷奶奶”地叫得亲,通过健康知识讲座、免费赠送、夸大药效等方式一步步让老年人“上钩”。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副理事长朱蓓薇说:“保健品销售中,个别企业夸大宣传,主要受害群体就是老年人。”济南市老年人防诈骗维权中心发布的《老年人法律观念及维权意识现状调查报告》显示,32.6%的老年人曾遭遇过诈骗,是诈骗的主要受害人群,其中以营养保健品诈骗为主。近年来,欺骗老人消费的花样越来越多。比如,以投资养老公寓为名,以高额回报、提供养老服务为饵,引诱老年人加盟投资;通过举办所谓的理财讲座、免费体检、免费旅游、发放小礼品等方式,引诱老年人投钱。62岁的北京市民杨楠,没有任何收藏经验,偶然认识了一名收藏品公司的工作人员,被“忽悠”购买了一幅“名人字画”,花了10万元。之后,又有一家自称是拍卖公司的人说可以帮她找客户,将收藏品卖出去,但需要交一笔过海关及鉴定、拍卖的费用。杨楠将5万元汇过去后,再也联系不到对方。北京律维银龄研究与服务中心对1万名老年人开展的养老服务需求问卷调查显示,保健品消费、收藏品投资、高额借款、高息理财成为老年人被骗的重灾区。老人被骗原因复杂经济上有不安全感,情感上被家人忽略,管理上有不少漏洞“投了3万元,就这么打了水漂。”提起几年前的“e租宝”理财投资,天津居民刘东气不打一处来。当时,70岁的刘东和朋友一起到天津市某写字楼听投资理财课,高额回报让他心动。“儿子每月要还房贷,还要供孙子上学,压力很大,我想多帮帮他。”抱着侥幸心理,刘东投了3万元。没想到,半年后,刘东发现这里人去楼空,“别说利息,本金也没了着落。”刘东叹口气。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针对老年人的骗局越来越多。即便受过高等教育的老人,不少也难逃骗子“手掌心”。老年人为何这么容易被骗呢?――缺少经济安全感。六七十岁的老年人,是改革开放后居民收入水平持续增长的受益者,有一定储蓄,但普遍缺乏投资理财观念和知识。特别是年轻时没有个人养老规划,退休后收入锐减。很多人不仅指望不上子女,还可能被“啃老”,这都让退休后的老年人倍感经济压力,缺乏财富安全感,容易落入骗子的圈套。――心理需求被家人忽视。朱蓓薇说,一些保健品公司利用老年人追求健康长寿或者患病又不愿意去医院的心理,通过销售人员游说,甚至是雇托儿设局欺骗。而家人往往忽视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平常我们工作太忙,业余时间还得陪孩子上兴趣班,确实和父母交流的时间不多。”王霞说。进入晚年,人的体力和精力都在衰退,需要家人关怀。“老年人对关爱、归属的渴求使得骗子有机可乘。”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博士蔡浏阳说,“骗子们不会一开始就向老人推销保健品,其营销过程会针对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循序渐进地骗取信任。”研究发现,年轻人通常根据对方的行为决定是否投资,但是老年人做决策时容易轻信看上去“靠谱”的面孔。――正规老年服务市场发育不足。陈英娥退休后不爱跳广场舞,也没什么去处。王霞说:“我偶尔陪她逛街,她总说那都是年轻人喜欢的东西,适合老人的商品太少了。”目前,许多正规金融机构、营养机构、医疗机构等忽视老年群体需求,很少深入基层开展专门知识讲座,反而让不少骗子占领了这块市场。蔡浏阳认为,老年人对传统媒体普遍有较高认同度,一些出现在电视或报纸上的假“专家”“教授”虽然屡被曝光,但还有很多老年人蒙在鼓里。“应尽量多地科普相关知识,让老人接收正确的信息。”――相关部门监管缺位。“钱要不回来,骗子抓起来有啥用?”刘东感慨。“相关执法部门在处理老年人骗局案件时存在监管有漏洞、执法有盲区的现象。”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会长刘俊海说,很多案件不能及时处理,无法给老年人一个说法,再次伤害老年人。据了解,监管部门打击违法推销保健品,主要看是否存在涉嫌虚假宣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无照经营等违法行为,但很多商家有正规的手续,销售人员往往暗地里向老年人肆意夸大功效,很难取证。对此,法律界人士建议,保健食品常常以会议形式营销,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禁止宾馆、厅堂等场馆机构出租房间用来从事违法经营活动。由工商、公安等部门联合建立房屋租赁信息实时登记平台,让上述场所保证不为保健食品虚假宣传、欺诈销售等会议营销活动提供场所,从硬件上斩断虚假宣传的销售链。别让骗局继续害人老年人伤财伤心又伤身,“骗老”竟成为一种新职业“我爸总念叨钱白瞎了,有时候还自言自语,我真担心他会抑郁。”刘东的儿子刘建民很发愁。“我妈只吃保健品,结果没控制住血压,造成视线模糊,去一趟医院,花了不少钱。”王霞说。“老年人受骗后,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对他人信任度明显降低,家庭成员如果处理不当,会给老人精神上造成很大压力,严重时可能会伴有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陷入消极状态。”蔡浏阳说。针对老年人的骗局往往给受骗老人及其家庭造成很大危害。有的老人被骗走多年积蓄,家庭生活陷入困境,家人关系紧张;有的因服用保健品不当而出现身体不适,甚至人财两空。更严重的是对社会的危害。由于违法成本远远小于违法收益,行骗老年人竟然成为一种新“职业”,一些年轻人甘愿充当陌生老年人的“孙子孙女”骗钱谋生,不寻求正当职业发展。“高收益使违法分子猖獗,污染社会风气,助长不劳而获、见利忘义的不良风气,产生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刘俊海直言。蔡浏阳建议,如果家中老年人被骗,家人不应一味责备,而应给予足够的关爱,多陪伴老人,理解老人的心理需求,多沟通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多为老人普及知识,给予适当提醒。此外,子女与其责怪老人,不如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维权,或到公安机关报案。“老年人普遍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迷信理财产品、保健品,其实天上哪里会掉馅饼呢?”刘俊海提醒受骗老年人及亲属,要注意保存证据,如协议书、保证书等。“相关监管执法部门,比如工商、食药监、公安等,应铸造监管合力,消除监管盲区,形成监管网络,针对老年人骗局建立无缝衔接的预防和打击机制。”刘俊海说,消费者协会也要做好消费者教育工作,按时发布消费警示;公司、中证中小应加强老年人风险教育工作,实现协同共治。此外,社区等基层组织以及老年人子女也要从多方面入手,帮助老年人了解新信息、认清骗局、提高警惕,为老年人“扎好篱笆,看紧钱袋”。《 人民日报 》( 日 17 版)《写5万字防骗日记 老人卧底保健品销售会揭骗局》 精选十近日,齐鲁银行建设路支行成功堵截一起借保健品之名骗取客户资金的案件,成功保障了客户资金安全和合法权益。?11月15日中午,一老人来到支行要办理提前支取的业务,柜员严格按照“三问四提示”的要求,询问该老年客户取钱用途,老人说要去买保健品,且神色焦急,不停催促柜员快速办理。经办柜员察觉有可疑之处,以该笔业务需要授权为由,向营业室主任及行长进行汇报并同时安排大堂经理安抚老人情绪。营业室主任、主管对老人耐心劝解,但老人非常固执,坚信自己不可能被骗,还向工作人员介绍该款保健品的种种好处,指责银行工作人员耽误其赚取高回报。无奈之下,工作人员报警,在民警的帮助之下,成功联系到老人子女,一同劝说老人放弃取款。下一步,齐鲁银行将继续增强安全意识、防范各类金融诈骗,将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为信息传播之需要,不作为投资参考,网贷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写5万字防骗日记 老人卧底保健品销售会揭骗局"的相关阅读:
还可以输入 500字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
一个很XX的平台,客服打了四遍电话没人接,手机app告诉我在更新不能用手机操作买标,等了一天没有新手标提现手续费5万扣款250,重点是提现时候系统非常卡,提现到账才发现被扣了250元
楼主明显是用标题敲诈平台,目前有些人利用互联网传播功能,以不适过期信息,危害企业的声誉,达到拿钱删帖之目的。具有刑事犯罪之嫌疑。
张佳笳你拉黑我仲叫我唔好揾你,旺角送你走时你话最迟初十五拎俾我,我答应你的事做了,但你答应我的事肯定冇做,丽江返来唔講声全部拉黑我,自己冇做到仲恶人先告状起屈到我度,点会唔揾你呢一定揾你
“现金贷”高利贷应当退还借款人高于36%的那部分利息!!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因此,判定合法现金贷及非法高利贷的监管红线应当是实际年化利率是否超过36%,实际年化利率不超过36%的现金贷业务应当认定为合法现金贷,实际年化利率超过36%的的现金贷业务应当认定为非法高利贷。
例如XX金融平台,借款4000,分期三个月,每月还款1553.11,实际利率99%,明显是非法高利贷。尽管平台以各种“费用”为辨辞,但终究掩盖不了高利贷的实质,因为法律认定很明确:借款人的还款金额与借款金额的差额就是利息,这个利息当然包括网贷平台巧立名目的各种各样的所谓“费用”。
违反国家法律的借款合同,一开始就是无效合同!借款人只需还本金和合理利息!
要讨回高于36%的高利贷利息,现在就立刻投诉网贷高利贷!
(如何投诉网贷高利贷,百度一下就知道)
“现金贷”高利贷应当退还借款人高于36%的那部分利息!!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因此,判定合法现金贷及非法高利贷的监管红线应当是实际年化利率是否超过36%,实际年化利率不超过36%的现金贷业务应当认定为合法现金贷,实际年化利率超过36%的的现金贷业务应当认定为非法高利贷。
例如XX金融平台,借款4000,分期三个月,每月还款1553.11,实际利率99%,明显是非法高利贷。尽管平台以各种“费用”为辨辞,但终究掩盖不了高利贷的实质,因为法律认定很明确:借款人的还款金额与借款金额的差额就是利息,这个利息当然包括网贷平台巧立名目的各种各样的所谓“费用”。
违反国家法律的借款合同,一开始就是无效合同!借款人只需还本金和合理利息!
要讨回高于36%的高利贷利息,现在就立刻投诉网贷高利贷!
(如何投诉网贷高利贷,百度一下就知道)
小骗的老母真好操
我们在选购短期理财产品的时候,需要根据你的投入期限,资金用途,以及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等综合考虑来做出最终决定。只有通过这样层层的筛选,才会让你购买到更加靠谱的短期理财产品。现在监管都不让平台有风险保证金了,履约险应该是现在安全等级最高的了。就是保险公司和平台合作,给借款人买保险,保借款人能履约还钱。如果借款人不还钱,就有保费了呗。不过这个也不是一般平台能谈下来的,得是资产风控都非常好的平台才有可能做,不然谁都不还钱让保险公司赔保险公司又不傻。不过也要警惕有平台上假的履约险,要擦亮双眼。目前履约险我买过和信贷,XXXXX,米缸金融都还可以,合作的都是大公司。不过网贷有风险,不管是什么保证都要擦亮双眼比较好。
就是都是骗子。
就是都是骗子。
就是都是骗子。
相关推荐:
投资人QQ群
沪公网安备 4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点卡充值支付的娱乐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