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南县公众信息网哪儿找得到打手

当前位置:
&&&&&&&&&&&&
宁南县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规划
来源:  县发改局 冉证宇 时间:日 点击率:【
宁南县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规划 & (2013年——2017年) & 序&&言 & 年,是宁南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省委根据四川省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首次提出要着力构建多点多极支撑,在提升首位城市的同时,着力次级突破,夯实底部基础,全方位激发发展动力和活力。这是新时期我省发展战略的一次重大突破,在促进全域全面开发、多点多极共兴、重塑经济版图的同时,必将推动我省加快向经济强省跨越。多极竞争、多点协同可以消除一极的虹吸效应,避免资源浪费和生产要素的低效利用,减轻一极承担的社会压力如人口、交通、环境、水电气、教育卫生等,从而提高整体效能。为此,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战略部署,编制和实施好宁南县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规划,对于加快宁南发展,早日迈入四川省经济先进县行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发展规划根据国家、四川省及凉山州&“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要求,以及省委、省政府“一个意见、三个规划”和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精神编制,主要阐述宁南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明确主要任务,引导市场主体的行为方向,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 一、2012年发展成就 201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年初既定的工作思路和目标,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民生作为第一根本,坚持“科学发展观”为统揽,牢牢把握中央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安宁河谷及白鹤滩水电站建设等重大机遇,积极应对多重困难和挑战,抢抓机遇,强化举措,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 (一)经济总量持续扩张。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9.04亿元,增长14.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43亿元,增长30.5%;固定资产投资37亿元,增长3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1亿元,增长14.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8136元,增长14.8%;农民人均纯收入7737元,增长13.8%。 (二)产业结构加快调整。预计,全县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1.53亿元、16.67亿元和10.84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29.5:42.7:27.8,二三产比重达70.5%,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大支农力度,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预计,全年粮食总产8.3万吨,增长1.8%;养蚕24.5万张,产茧22万担,蚕农售茧收入3.5亿元,增长34.4%;产烟19.3万担,烟农售烟收入2.01亿元,实现利税4291万元;四畜出栏达79万头,其中:生猪出栏48.92万头,禽出栏167.75万羽,全县肉类总产达5.1万吨,增长9.6%,畜牧业产值达8.54亿元,增长11%;林业总产值达到2.5亿元,增长8.2%,实现林农人均增收70元;蔬菜总产量18.82万吨,实现产值7000万元以上,水果总产量1.01万吨,实现产值5000万元以上。2012年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4.6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6.9亿元。 工业经济运行平稳。紧紧抓住矿冶、建材、电力、缫丝等优势产业,拉长产业链,按照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提升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全县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进一步升级,工业经济稳步发展。预计,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7.1亿元,增长24.1%,增加值可比价增速26%;主导产业拉动作用明显。矿产品加工、新型建材、蚕茧加工等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12.9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7.2%;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7亿元,增长23%,实现利润3亿元,增长22%,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22家。
第三产业持续增长。坚持把第三产业发展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促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加快构建充满活力、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现代化服务业发展格局。商贸流通业发展势头良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稳步推进,新建、改造农贸市场5个,服务业增加值预计增长14%。金融运行健康平稳,预计,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7.4亿元,增加3.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1.2亿元,增加7.7亿元。
(三)重点项目推进实现新突破。加强重点项目协调管理,继续实施重点项目目标责任制和领导分包责任制,着力完善重点项目建设监控机制,重点项目实施情况较好。2012年州级安宁河谷地区重大项目26个,其中加快建设11个,新开工13个,前期推进2个,年度计划投资31.72亿元,完成投资31.87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0.5%。州级重大项目17个,其中续建9个,新开工8个,年度投资目标23.33亿元,完成投资27.18亿元,超目标任务16.5%。 (四)项目谋划储备渐趋完善。深度把握州委、州政府“一个意见、两个规划”的基本思路和阶段性发展目标,切实抓好政策“放大”、“嫁接”工作,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积极为省发改委编制《四川省金沙江下游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提供的资料,配套县内相关规划的编制,计划在年期间,实施总投资56.38亿元的63个重大项目,其中重大基础设施项目27个、重大产业发展项目18个、重大民生项目12个、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项目6个。切实做到全面规划,一步到位,分步实施,以科学规划引领美丽富饶文明和谐新宁南建设。 (五)城乡统筹步伐加快。2012年是宁南城市建设史上大跨越、大发展之年,完成了水碾西路、水碾路、白鹤滩大道、阴阳沟桥路段沥青油面铺装及亮化、绿化;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完成工程总量的70%;观光古塔、金沙写字楼和金沙大酒店完成主体工程,进入装饰装修阶段;完成了十八个新农村建设点、海子乡和新建乡的彝家新寨、松新垃圾处理场、南华宫新址、披砂镇码口新农村等地块的地形图测绘,启动竹寿镇、石梨乡、西瑶乡等3个乡镇集镇总体规划编制。九年一贯制学校、休闲广场配套工程、农贸市场、公安局办公大楼等新老城区节点详规编制完成。城市品位和人居环境得到大幅度提升。 (六)承接产业转移势头良好。围绕白鹤滩电站建设、县域优势资源和产业发展,着力拓宽招商引资渠道,招商引资呈现新活力,全年招商引资新建项目4个、续建项目&9个,项目履约13个,累计到位资金18.9亿元,完成考核目标12亿元的157.16%。西博会签约项目10个,签约总金额35.05亿元,LNG洁净能源、风力及太阳能发电项目等一大批重大项目竞相落户宁南,增强了“造血”功能。 (七)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监管,大力实施节能改造工程,淘汰落后产能,推广节能产品,积极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预计,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3.5%,单位工业增加能耗下降6%以上。强力推进污染减排工作,全年投入污染治理资金1560万元,新建污染治理设施10套,处理工业废气108112万标立方米,处理工业废水167.24万吨,实现二氧化硫减排15.1吨,氮氧化物2.71吨,实现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八)城乡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情况 城乡居民收入情况:继续加大力度,鼓励和支持城镇居民多渠道拓宽收入途径,保持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36元,增长14.8%。农民人均纯收入尽管受各种自然灾害和各类农资产品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户艰辛的努力,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7737元,增长13.8%。 社会事业及保障情况: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扎实抓好教育“十年行动计划”和“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实施,全县投资5650万元完成土建3.5万平方米,夯实了教育基础,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普通高考硬上省定本科线235人,上线率位居全州第二,实现了连续三年刷新高考历史纪录,高中教育成功跃进全州教育第一方阵;卫生事业发展加快,积极应对各种疫情,采取措施加强防控,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达99.6%,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县医院住院楼和门诊综合楼建成使用,县中医院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目前已到位资金2200万元,完成了2个乡镇卫生院的改扩建和35个村卫生室的新建,基本药物配备率100%,实行零差率销售的基层卫生院100%;“科教兴县”深入推进,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成效明显,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以上;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2012年新增城镇就业701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33人,帮助困难人员再就业4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7%以内;社会保障水平提高,按时足额发放基本养老金4975万元,按照“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加快建立了覆盖全县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让城乡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城镇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家庭保障性住房建设得到加强。640套廉租住房主体完工,1000套廉租房项目景星乡天鹤村地块C区和原城关粮站地块已开工建设,200套公租房项目装修完成,解决了白鹤滩水泥厂务工人员的住宿,140套限价商品房主体完工,183户农场和林场棚户区改造项目与“新城丽景”开发商签定了购买协议,明年初交付使用;文体事业稳步发展,农村书屋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民体育健身场所建设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认真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4%,实施电影“2131”放映工程,年均放映1617场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档案、地震、“六五”普法、妇女儿童、民政福利、残疾人工作等各项社会事业扎实推进。 二、2013年—2017年发展环境
2013年—2017年期间,我县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随着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的提高,城乡居民购买力将进一步增强,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趋于升级并呈现多样化,消费进入转型升级阶段;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发达地区实施产业转移,我县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第二产业的比重会持续上升,第三产业稳步发展,产业结构进入调整优化阶段;随着区域合作发展新格局的形成,特别是东盟自贸区的建立、成都—凉山区域合作的加强,以及省、州多点多极战略的深入实施,区域经济发展进入协调整合阶段;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组织形式、就业结构、社会结构的变革加快,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将会不断增多并趋于复杂,社会发展进入调整变动阶段。 新的发展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不少制约因素。 (一)面临新机遇 1、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进一步推进西部经济发展,实现西部在区域协调发展和扩大内需中的重要作用,已启动下一个十年西部大开发,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基础设施、资源开发、特色产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民生等领域的支持,进一步加快西部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的建设发展。加强和完善跨区域合作机制,消除市场壁垒,促进要素流动,引导产业有序转移。这为宁南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 2、国家大力提倡发展清洁能源的机遇。 国家已经确定,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达到15%。国家能源局依此判断,2020年要达到上述目标,初步规划水电装机容量需达到约3.8亿千瓦,其中常规水电3.3亿千瓦以上(抽水蓄能电站5000万千瓦),年发电量1.15万亿千瓦时。为此,考虑水电建设周期,初步推算年5年间需核准开工水电项目1.2亿千瓦左右。 截至2012年底全国水电装机容量可能达到3.6亿千瓦,按此判断,2013年—2017年需要核准开工水电1亿千瓦左右。而宁南水能资源较为丰富,水能理论蕴藏量为53.6万千瓦(除金沙江外)。 至2012年全国太阳能光热发电达18亿千瓦,年发电量达170亿千瓦时,到2015年达21亿千瓦,年发电量达250亿千瓦时,到2020年达35亿千瓦,年发电量达420亿千瓦时。而宁南县全县光热资源极为丰富,年均日照时数2257.7小时,辐射总量达120—130千卡/平方厘米.年,属我国太阳能二级利用地区。 以上为宁南推进水电、太阳能光热发电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遇。 3、四川省推动凉山州扶贫攻坚和跨越式发展的机遇。 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当前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开发开放水平,促进凉山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努力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的新凉山。并专门针对凉山经济社会的发展制定了&“一个意见、三个规划”:一是制定和实施推进凉山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开创凉山全面开发开放新局面。从目标任务、发展思路、支持政策、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对凉山跨越式发展的支持措施,明确政策支持的原则和方向。二是制定和实施安宁河谷综合开发总体规划,加快构建凉山为我省重要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围绕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安宁河谷”的美好愿景,确立战略定位,找准主攻方向,对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统筹、社会事业、环境保护等作出科学规划,推进现代化建设,提高现代化水平,把安宁河谷地区建设成为我省乃至西部地区重要区域增长极,带动整个凉山实现更好更快更大发展。三是制定和实施凉山彝区综合扶贫开发总体规划,让凉山各族群众过上富裕文明的生活。整合资源,整体推进,分别明确2013年、2015年、2020年的扶贫攻坚目标任务,当前要重点解决“三房”改造、安全饮水、通乡通村公路等突出民生问题。四是制定并实施了金沙江下游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以金沙江下游水电梯级开发为契机,加快建设金沙江下游沿江经济带,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强势,努力探索资源富集区科学发展、跨越提升之路,努力走出民族地区改善民生、富民和谐之路,这对宁南来说也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4、四川省调整发展格局。 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推动四川发展格局由成都经济圈“单极”独立支撑的发展模式,向川南、攀西、川东北等经济区“多头牵引”的发展模式转变。同时,凉山在这期间要打造“美丽、富饶、文明、和谐”的安宁河谷,使安宁河谷地区成为四川省乃至西部地区重要区域增长极,川滇结合部的重要经济走廊和枢纽,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西部最佳阳光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这都为宁南未来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5、白鹤滩电站开工建设的带动作用。 白鹤滩水电站位于宁南县与云南省巧家县交界的金沙江峡谷,上游与乌东德梯级电站相接,下游尾水与溪洛渡梯级电站相连,是金沙江下游(雅砻江口—宜宾)河段4个梯级开发的第二级,距宁南县城75公里,是“西电东送”的骨干电源。白鹤滩水电站工程筹建工期为3年零3个月,总工期为12年,工程静态投资660亿元,动态投资880亿元。电站建成后,将成为中国第二大水电站,世界第三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淹没区将涉及宁南县白鹤滩、华弹及葫芦口等部分地区,届时淹没区的广大移民将实施搬迁。这也为宁南发展经济,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良机。 (二)迎接新挑战 1、经济增长质量有待提高,经济结构调整任务依然艰巨。 2012年,全县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29.5:42.7:27.8,二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仍然偏小,反映出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还比较落后,三次产业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是制约进一步加快发展的主要矛盾。 2、发展总量不足。 2012年,全县GDP仅为39.04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43亿元,增长30.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8136元,增长14.8%;农民人均纯收入7737元,增长13.8%。各项指标不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而且在安宁河谷地区排名靠后。 3、基础设施亟待完善。 宁南不仅远离省会城市,而且与凉山州州府西昌市距离也较远。全县公路虽然总量大,但公路等级低,路况差,加之地处山岭区,地质灾害多,水毁频繁,晴通雨阻的情况时有发生,远远不能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县内目前尚有2个村社不通公路,8个村未能开通电话,造成与外界信息联接不畅,严重制约了资源与市场的对接。 4、产业综合竞争力不强。 宁南县工业主要以资源开发为主,行业规模较小、技术含量偏低、产业链短、效益不高。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推进速度较慢,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市场化运作力度不够。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足、项目策划包装和配套设施建设滞后。 & 第二章&&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 & 一、指导思想 2013年-2017年全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州委一系列决策部署,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白鹤滩水电站、美丽富饶文明和谐安宁河谷建设、金沙江下游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和省多点多极发展战略实施等五大机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战略,统筹推进城镇化和富民工程,进一步扩大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壮大发展实力,提升发展层次,加快推进四川省茧丝绸产业化经营基地、川滇结合部重要商贸物流基地、攀西地区冶金初级产品供应基地和国家“西电东送”骨干水电能源供应基地建设,推动宁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抢抓机遇,统筹兼顾、加快发展。切实增强机遇意识,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在争中干、在干中争,聚合发展动能,激发自身潜力,突出投资拉动和产业支撑;同时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统筹城乡、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坚持工业主导,调优结构、协调发展。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发挥“六大产业”的支柱作用;培育和发展商贸物流、金融保险、房地产、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调整工业结构,优化工业布局;加快发展有市场前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调整城乡结构,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鼓励和引导农村居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镇聚集;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有机统一。 3、坚持开放合作,民生为本、创新发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扩大开放,多层次开展区域合作,在更宽领域、更大空间优化配置资源,拓展发展空间,促进区域间要素合理流动,推进区域共赢发展;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大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均等化水平;深入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创造发展新优势,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4、坚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包容性增长。一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大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力度,保护好自然生态。三是实现包容性增长,促进宁南经济更加全面、均衡的发展,使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人民生活的改善同步进行;使更多的老百姓能够享受经济改革的成果,特别是让低收入人群、农民群众更多受益。 三、基本思路 2013年—2017年,是宁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国内外形势,准确把握宁南发展的战略取向。从国际国内情况来看: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深远影响正在显现;二是在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下,我国长期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也进一步凸显。三是中央强调要“实现包容性增长,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从省内、州内形势来看:一是四川省委、省政府十分关注凉山的发展,专门制定和实施“一个意见,三个规划”,加大对凉山的投入力度;二是四川调整发展战略,提出“一主,三化,三加强”的发展思路;同时加快川南、川东北、攀西和川西北经济区建设,加快培育成都平原城市群、川南城市群、攀西城市群和川东北城市群等四大城市群,推进我省藏区、大小凉山、川东北革命老区(秦巴山区)等三类地区集中连片扶贫开发。三是凉山州委、州政府提出着力“三化”联动,推进“三先”发展。从宁南县来看,宁南县委、县政府提出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全面促进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以转型促发展是宁南这一时期发展的重要战略取向。要把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交通和水利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同时推进社会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加快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挥特色优势,促进产业关联配套,推进产业集聚、建立企业集群是这一时期发展的主轴。 四、主要目标 总体目标: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到2017年确保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0亿元,年均增长19.6%,力争达到115亿元,年均增长20.7%;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GDP能耗比、COD和SO2等污染物排放总量均控制在凉山州下达的总量指标内;形成一批具有行业特色、产业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进一步提高全县综合竞争力,把宁南建设成政治文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富裕、和谐安宁的现代生态城市。 经济发展目标:2017年确保地方生产总值可完成110亿元,实现在2012年的基础上翻二番,年均增长速度为19.6%。其中:第一产业15.9亿元,年均增速6.64%;第二产业74.6亿元,年均增速34.95%;第三产业19.5亿元,年均增速12.46%;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14.5:67.8:27.7。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4亿元,年均增速16.6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6162元,年均增长14.8%;农民人均纯收入14832元,增长13.9%。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社会建设目标:到2017年,按常住人口计算的城市化率达36%以上,进一步优化人口结构。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增长控制在8‰以内,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6岁。“9+3”免费教育全面实施,高中学生达到3800人,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年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健全。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以上,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状况进一步好转,建设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 人民生活目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6162元,年均增长14.8%;农民人均纯收入14832元,增长13.9%。农村劳务输出有较大发展,劳务输出人数达到4万人。扶贫攻坚工作再上新台阶,年均减贫速度达到10%。全县植被覆盖率达到60%,林业产值达到4亿元以上;建成省级生态示范县。城乡居民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条件进一步改善。 & 第三章&区域发展空间布局 & 一、主体功能区布局 按照主体功能区开发的要求,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县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我县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先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实行差别化区域开发政策,逐步形成功能定位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区域开发格局。& &&&&一是优先开发区域:该区域重点涵盖披砂镇、松新镇、白鹤滩镇、葫芦口和华弹镇等集镇。该功能区域是宁南的传统核心区和白鹤滩水电站库区涉及的三个搬迁镇,是全县经济密集区和人口密集区,承担着全县的集聚功能、服务功能。今后的发展方向着重于更新改造和功能完善提升。重点发展商贸物流、旅游休闲、房地产等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 &&&&二是重点开发区域:该区域重点涵盖西巧路沿线黑水河河谷乡镇。发展方向是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加快整合和提升步伐,加大空间拓展和开发力度,引导人口和产业集聚,集中发展蚕桑、早熟蔬菜、适宜性亚热带水果、冬季马铃薯,成为特色产业集聚区。这是我县加快发展的一条重要的发展轴,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规划中,要作为我县培植优势产业、规模经济的区域予以重点突破。& &&&&三是适度开发区域:主要指二半山和高二半山的乡、村。以发展烤烟作为支柱产业,辅以林业经果林,生态养殖等,以促进山区农民生活改善。& 四是禁止开发区域:主要包括退耕还林区域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封山育林区域,该区域要严格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划实行强制性保护,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 二、产业布局 (一)工业集中发展区 以“一区四集群”为重点,打造特色农产品加工、轻纺工业、新型建材、黑色及有色金属工业集聚区,发展产业集群,努力打造披砂镇小田坝茧丝产业“百亿产业”园。“四集群”指西瑶黑色金属工业集群、跑马有色金属工业集群、松新建材工业集群和城郊轻纺工业集群。 (二)优势特色农业发展区 在河道交通干道沿线乡镇、河谷二半山行政村,发展壮大蚕桑、榨油核桃、油茶籽、反季节蔬菜、香蕉、芒果等亚热带水果等特色农业产业;在红星-西瑶规划打造“清甜香”型烟叶生产基地;在披砂镇、景星乡、华弹镇、胡芦口等14个河谷地区乡镇打造冬季马铃薯生产基地、甜橙生产基地和反季节蔬菜集中示范片及沿黑水河油橄榄经济林。 (三)综合服务业集聚发展区 依托新老城区发展现代商务流通业,在城区大力发展城市便利店、综合超市等新型零售网点和配送中心,完善城市社区便民服务设施;鼓励和引导综合服务业向该区域聚集发展,提升传统服务业档次。加强城市公用工程和环境建设,增强城镇的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形象。 在白鹤滩、葫芦口、华弹等镇重点发展与水电工业配套的商贸金融、中介服务、现代物流、房地产、研发、信息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同时在松新建材园建设一个物流中心,为工业区内企业提供配套物流和服务。 (四)休闲旅游发展区 依托干热河谷地带特色农业发展区和白鹤滩水电站库区积极发展特色农业观光旅游、农家乐及水上休闲体验旅游项目;同时大力发展具有彝族、布依族文化特色的节庆旅游、特色旅游等旅游产品。努力将该区域(白鹤滩、葫芦口、西瑶乡、六铁乡、跑马乡、骑骡沟乡、大同乡等)打造成为主题形象鲜明、品牌突出、民族风情浓厚的凉山州西南部最佳假日度假旅游胜地。 & 第四章&&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 & 一、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2013年—2017年间,宁南关键是要做好资源科学开发这篇大文章,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上率先取得大突破。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思路是:壮大二产业,培育三产业,做精一产业,调整城乡产业布局,引导产业在空间上相对集中,形成冶金初级产品供应基地、清洁能源开发基地、优质建材产业基地、轻纺工业城和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 (一)以重大项目为突破口,壮大二产业。 抓住白鹤滩水电站工程落户宁南的历史机遇,以清洁能源工业为先导,以黑色、有色、建材、非金属矿和茧丝等优势资源开发为依托,打造百亿产业集群,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现代化,广泛应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积极发展新型能源,金属冶炼,壮大优质建材,培育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形成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污染小、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到2017年全县工业增加值达到58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8.3%以上。 1、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 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是我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壮大二产业的关键。为此,这一期间要重点引导和推进以下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发展。 (1)加大水电开发力度,做大做强水电产业。重点抓好坤顺、依补河等一批骨干小水电项目建设,逐步构建10亿级的水电产业集群,积极打造国家“西电东送”骨干水电能源基地。力争到2017年新增装机容量14.28万千瓦,实现水电行业工业增加值达到1.2亿元,销售产值超3亿元。 (2)重点发展金属矿产,积极推进非金属矿产。集中精力打造以华弹赤铁矿开发为主的黑色产业,建设以240万吨金属化球团和100万吨还原铁项目为主,逐步构建50亿级的黑色金属产业集群,力争到2017年形成年工业增加值13.9亿元,销售产值25亿元,年产金属化球团120万吨,年产还原铁100万吨的生产能力。加快三鑫公司、旷世公司、鑫顺公司、鑫丰公司、金德公司、顺强公司的矿山采选能力建设,逐步形成20亿级的有色金属产业集群,力争2017年形成该行业年工业增加值8亿元,销售产值15亿元,年产铅锌精矿10万吨。加大磷矿开发力度,加快30万吨磷化肥厂建设进程。 依托我县目前已探明的金属矿和非金属矿储量大的资源优势,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发展金属矿产业和非金属矿产业,加快打造攀西地区冶金初级产品供应基地。 (3)水电、矿产配套产业。围绕水电、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冶炼基地,大力发展研发、维修、物流业及其配套产业。 (4)培育壮大建材产业。重点以松新100万吨干法水泥项目建设、松新1.5亿匹砖生产项目、瑞丰公司1.5亿匹砖生产厂为主体,抓好披砂镇码口村及白鹤滩沿线等6个砂石场的合理科学开发,逐步形成20亿级的建材生产规模,力争2017年形成建材行业年工业增加值3亿元,销售产值7亿元,年采砂1000万立方,产各种型号水泥100万吨,建筑用砖3亿匹。 (5)领先发展茧丝绸产业。茧丝绸产业要有突破性发展,在四川省处于领先地位。以南丝路集团公司为龙头,积极整合蚕药、蚕具、缫丝等企业,组建企业集团;大力招商引资,为织绸、桑椹保健酒、蚕沙提取叶绿素等项目落户宁南创造优越的条件,形成茧、丝、绸、蛹、沙、桑枝、桑椹等产品一体化精深加工格局,提高蚕业副产品综合效益;加速推进宁南“全国优质茧丝第一县”建设进程,到2017年年产茧达到30万担,蚕农收入达到3.8亿元,逐步构建100亿级的茧丝绸产业集群,奋力把宁南打造成国内茧丝绸产业化经营基地。 2、加快企业的改组改造和结构升级。 依靠科技进步和招商引资,高起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决压缩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过剩生产能力,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和产品升级换代。支持优势企业优先发展,支持优势企业提高研发能力和打造知名品牌,着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和集团,并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3、发展壮大建筑业。 以新城建设和白鹤滩电站库区乡镇移民搬迁建设为契机,调整建筑业内部结构,拓展和规范建筑市场,坚持一业带多业、多元化经营和综合发展,逐步形成以建筑施工为主体,以房地产、建材生产为配套的产业体系。培育和扶持重点建筑企业,促进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工程建设水平。加强建筑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规范和完善我县建筑市场的管理,全面推进和完善工程招投标制、工程总承包制和工程建设监理制,强化工程质量管理和监督,实施“国家监督、社会监督、企业内控”的工程质量监管体系,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4、着力利用资源优势,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 抢抓在国外遭遇反倾销的光伏行业,急需回头寻找国内市场来疗伤之契机,使资源向资本快速转化,通过招商引资开发利用县境丰富的太阳能、风能资源。到2017年投资13亿元建成装机容量15万千瓦的风力发电站一座,投资6亿元建成装机容量1万千瓦的光伏电站一座。& (二)培育三产业,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 调整以批发零售业和交通运输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具有带动和整合传统服务业作用的物流商贸业、房地产业、旅游业、金融保险业、研发和信息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到2017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3%以上,达到20亿元。 1、巩固发展商贸餐饮业。 丰富商贸业业态。大力发展满足居民生活需要且功能齐全的标准化超市、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仓储式商店等多种商业业态,扩大经营范围,增加经营网点,鼓励和支持连锁经营企业深入农村市场,在各村建立放心商店。引进大型的现代综合商场或购物中心,增强对攀西地区及川滇结合部的辐射能力,成为川滇结合部的重要商贸物流集散地。构建农产品流通网络,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产品零售市场之间建立直接交易平台,建设培育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生产资料市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 加快餐饮业发展。推进餐饮业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提升餐饮经营的整体水平。培养我县餐饮品牌,鼓励和引导企业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组建餐饮集团,采用先进的现代商业营销模式。整顿餐饮市场秩序,加大对名小吃的品牌保护力度,通过组织会展活动等方式帮助传统名小吃扩大市场影响力。 2、努力培育新型服务业。 加快培育现代物流业。力争建设1个既能服务我县,又能辐射攀西地区和川滇结合部的物流服务中心(披砂镇、葫芦口、白鹤滩)。加快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在县域范围内构建畅通有序、方便快捷的物流交通网络体系。培育和引进规模适当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鼓励生产企业剥离物流业务。规范物流行业秩序,营造诚信、公平的市场环境,为现代物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逐步建立面向城乡居民的“婚、生、老、幼、孤、残、优、难、病、丧”全程系统化社区服务体系,在城乡社区开展托老托幼、医疗保健、体育健身、文化娱乐、劳动就业、教育、法律等全方位的便民服务。完善城乡社区养老服务,推广“银发工程”,适应老龄化趋势的发展。在农村地区重点发展就业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健全农村文化服务和卫生站医疗卫生服务。在工业集中发展区重点发展针对高级人才、产业工人以及流动人口等不同层次需求的的社区服务,重视对流动人口的服务,为其提供租房、就业等中介服务,实施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 加快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金融、保险、中介、咨询、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增加服务网点,进一步增强城市的现代服务功能,以适应我县作为川滇结合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经济走廊“桥头堡”发展的需要。 3、积极发展旅游业。 积极发展旅游业,打造旅游精品景点,完善旅游精品线路,开发具有彝族、布依族风情特色的旅游产品。积极开发主题旅游,推进旅游业从纯观光旅游升级到休闲度假旅游和体验式旅游。在干热河谷地区发展以农业休闲度假为主题的旅游,建设农业休闲旅游区。在金沙江沿岸发展以水上休闲度假为主题的旅游,开发水上娱乐项目,争创省级和国家级旅游景区(点)。利用宁南日照时间长、白鹤滩水库水域宽阔的特点打造“彝族风情港”(营造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等热带风情氛围)。同时,搞好旅游运输服务中心、筹划建设旅游信息服务中心,提高我县旅游的接待能力和档次,争取旅游业产值上新台阶。 4、促进房地产业稳步发展。 坚持以需求为导向,调整供应结构,健全住房供应体系,加大廉租房供给力度,重点发展适应居民承受能力的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适度发展中高档住宅小区,加快农民新居工程建设步伐,以满足人口转移和消费升级换代的多种住房需求,完善居住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居住水平。加强房地产市场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土地市场,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在符合城市规划规定的使用功能和建设期限的前提下,放开、搞好、管理好二、三级市场。规范房地产交易市场,进一步健全市场中介组织,完善交易规章,增强市场服务功能和管理水平。 (三)推进农业现代化,做精一产业。 1、推进农业产业化、专业化和品牌化发展。 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重点是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扶持特色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力促农业走向集约化、规模化、基地化经营,按市场需求发展经济价值高的产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加大主要农产品品改力度。大力发展和规范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突出抓好蚕茧、生猪、优质肉牛、羊等生产基地建设,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以品牌产品为龙头促进农业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经营,提高农产品深加工转化的附加值。到2017年,新创“中国名牌产品”或“中国驰名商标”1个,“四川省著名商标”2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四川省名牌产品”2个。 (1)种植业:以市场为导向,重视传统农业种植品种的更新,提高科技含量,在农产品优质率上下功夫,增加单产,降低成本,加快发展特色、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在巩固发展烤烟、蚕桑等特色种植业的基础上,加大发展冬季马铃薯、优质甜橙、反季节蔬菜和适应市场的新产品力度,提高种植业经济效益。 (2)林业:继续实施林业“三百万”项目,结合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在干热河谷地区,重点建设以青花椒、芒果、枇杷为主的特色经济林基地;二半山区重点建设以核桃、板栗、茶叶为主的经济林基地;在高二半区重点发展以板栗、核桃、花椒为主的经济林建设,辅以杉木、华山松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封山育林、人工造林重点布局在大同、海子、景星、六铁、松新、披砂等乡(镇)。 (3)畜牧业:以生猪生产为突破,草食畜发展为重点,小家禽生产为补充,积极推行“6+1”饲养模式;加快畜禽品种改良,加强动物疫病防治,调整畜禽结构;搞好市场开发和流通信息建设,提高出栏率、商品率和经济效益;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大力扶持培育养殖大户,促进畜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商品化方向发展,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按照“大力发展生猪、积极发展牛羊、加快发展家禽”和构建“一村一品”新农村特色产业的要求,合理规划、科学布局,着力打造河谷地区以生猪产业为主、二半山区以优质肉牛肉羊产业和家禽产业为主、高山地区以优质肉羊产业为主的“三带畜牧产业发展经济带”。 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认真搞好白鹤滩电站建设等重大项目建设征占用草原面积的植被恢复建设和补偿工作,实行禁牧封育,促进草原生态恢复,实施草畜平衡,基本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逐步实现草原生态保护和牧民增收的双赢目标。 以长运牧业原种猪场为核心,加快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全县建成年存栏纯种猪100头以上的生猪二级扩繁场10个;以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为依托,全县建成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40个;以梁子乡烟子发天然牧场为载体,全县建成优质肉牛养殖示范园区50个、优质肉羊养殖基地70个。 (4)渔业:借助白鹤滩电站建设的有利之机,充分利用水库库容,结合市场行情,积极推广养殖优质鱼种和水禽养殖,为农民增收创造新的条件。 2、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 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按照现代市场经济要求,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改组改造,提高市场交易水平和交易档次。 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安全认证体系、农业标准化生产监测体系和农村市场服务体系,全面落实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程。根据国际、国内有关标准并结合宁南实际,制定出一套标准化生产和跟踪监督检查细则,组织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及加工,全面推广农业新技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以农业标准化深化农业现代化。 二、适度超前发展基础设施,为推进宁南跨越式发展创造条件 加强以交通、能源、城建、水利、防灾减灾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布局,完善网络,提升全县的发展综合竞争力,为实现宁南跨越式发展创造条件。 (一)以南环线和宜攀高速公路建设为契机,加快交通网络体系建设。 积极配合好凉山州“南环线”、宜攀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抢抓机遇,并以此为契机,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继续完成未通油路的10个乡185公里通乡油路建设,并搞好已完成通乡油路的乡(镇)道路养护工作;继续完成未通达公路的27个村的198.7公里通村公路建设,对已完成通达项目的有条件的村实施通畅项目建设。力争2017年使乡(镇)通畅率达100%,村通达率达100%,有条件的村实现通畅。建立陆路和水路相结合的便捷、快速、完整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将宁南打造成川滇结合部的交通要冲和重要物流商贸集散地。 (二)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大城市道路、给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并注重缩小城乡差距,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和各项配套服务设施,提高重点集镇辐射带动功能。完成旧城区节点改造,完成污水处理厂、新城区四大班子办公楼新建、县城供水管网改造、廉租住房建设、重点集镇垃圾填埋场等项目建设;完善松新、竹寿、白鹤滩、华弹、葫芦口等镇的市政设施建设。 (三)大力开展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保障。 加强电源、电网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以白鹤滩发电站建设为契机,在城郊建设220千伏变电站,建设松新、西瑶、白鹤滩110千伏变电站及110千伏输电线路,形成以宁南县220千伏变电站为依托,以四座110千伏变电站为支撑的110千伏供电网络,提高宁南县地方电网网络结构电压等级,确保电网供电安全、经济、可靠运行,为宁南县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电力保障。继续做好城市和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在五年内,全面完成城市电网入地建设,对全县农村电网进行升级改造,消灭无电户,加快推进城乡电力同网同价工作。 (四)注重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灾抗灾能力。 积极推进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重点抓好江河堤围达标加固和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加大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确保我县防洪、灌溉和农村饮水安全,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1、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入。规划整治小型病险水库5座,灌区渠系配套整治1042.5千米,解决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水窖2000口,蓄水池450口,牧区水利节水灌溉新增灌面4.26万亩。 2、积极改造中低产田。规划改造中低产田土总面积7.97万亩,其中:改善灌溉(通过新建及整治砼衬砌项目区农田排灌渠系)面积3.03万亩,地力培肥(通过增厚土层、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措施改良土壤)面积4.94万亩。 3、完善防洪减灾体系。堤防工程规划总计兴建41.46千米,规划总投资为3.173亿元。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兴建堤防:黑水河24.12千米(白鹤滩电站淹没线以上),其中续建1.8千米,拟建12.12千米,项目储备10.2千米;三岔河拟建1千米,龙洞河拟建1千米,俱乐河拟建3千米,银厂沟流域(县城防洪)拟建4.2千米,碧迹河拟建8.14千米。在披砂镇银厂沟流域拟建防洪堤1千米及建立山洪预警系统。在宁南县水务局修建防洪指挥调度中心,配备通讯交通等设备;建立七O水库防汛通讯预警系统;建立竹寿水库防汛通讯预警系统。 (五)推动信息化建设。 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适度超前地推进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无线接入网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等信息基础网络建设,提高网络功能和覆盖面。加快农村通讯网和农村广播电视网建设,改善通讯网络性能,提高网络业务保障能力和安全可靠性。积极推进普遍服务,关注弱势群体,改善农民和低收入居民上网用网环境,提高其信息获取和利用能力,以信息公平促进经济社会公平。整体规划,统筹协调,引导和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加快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建设与整合,积极推进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组织管理,强化信息网络的安全保障体系。 三、加快城镇化步伐,推动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 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健全区域间重大事项协调机制,因地制宜,统筹协调,分类指导,加快推进城镇化,促进区域、城乡联动协调发展。 (一)全面提升县城建设管理水平。 以新城区建设为契机,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空间发展规划的衔接,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促进县城产业、资源、政策和基础设施整合。加强城区主干道建设,改造完善城市主干路网,打造城区1小时生活圈。逐步完善城市供电、供水、信息、公共交通、防灾减灾、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提升城市服务功能。2017年县城人口达到4万人、城区面积5平方公里。 (二)集约发展重点镇。 加快以县城为中心,松新、华弹为两翼,白鹤滩、葫芦口、竹寿、幸福为辐射点的重点集镇建设格局。在充分利用重点集镇自身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发挥财税杠杆调控职能,通过贴息贷款、项目资助、特许经营等方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加快重点镇的交通、能源、通讯、公共消防、供排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环境整治等公共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重点镇的市政维护、污染治理、环卫清扫、垃圾收运、绿化养护水平,推进重点镇与周边村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共建共享。形成一批经济发达、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文明和谐、各具特色、具有较强辐射能力和带动能力的重点镇。 (三)加快新农村建设。 1、分类推进新农村建设。 坚持规划先行、突出重点、整合资源、健全机制、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以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新农村百村示范工程”、安宁河谷新农村集中连片建设为重点,对30户以上的自然村落实施集中打造、对散居户进行风貌改造。结合彝区“三房”改造,以创建文明村镇为载体,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加快新农村建设。 2、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努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增加对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投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渠道多元化的农村社会事业投资机制,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巩固提高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大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积极推进创建卫生村镇工作,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村办为主,政府支持的原则,加快普及农村图书室、健身场所、休闲公园等设施,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形成农村浓厚的文化氛围。大力推广沼气利用,加强垃圾、污水等污染物处理,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加强对农业环境监测预警,保护农业生态功能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 3、深化农村管理体制改革。 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为重点,全面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建立农民增收减负的长效机制,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快推进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深化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营运管理制度改革,适时引导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向社会经济法人组织转变。加快农村征地制度改革,确保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按照依法、平等、有偿的原则,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理流转。严控农民宅基地审批,统一规划建设农民居住小区。精简村级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强化村级集体组织的社区服务职能。 (四)以移民安置为契机,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白鹤滩电站建设将全淹白鹤滩、葫芦口和华弹3个集镇和中型企业金沙江糖业有限责任公司,其建设征地影响范围涉及我县13个乡镇33个行政村113个村民小组,移民人口3.6万余人。&因而,白鹤滩电站的建设,必将对宁南的基础设施、城镇化、社会保障、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1、高度重视移民安置工作,实施移民再就业培训工程。 扎实搞好移民安置工程,事关白鹤滩水电开发进程,事关县域经济发展,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全县社会大局稳定。各级党委要按照国家《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和省、州有关政策规定,坚持“以人为本,保障移民的合法权益,满足移民生存与发展的需求”的基本原则,实行“以县城和集镇集中非农业安置为主体,农业安置、货币安置、投亲靠友安置等其他安置方式为补充”的安置办法,确保实现“迁得出、稳得住、能就业、逐步能致富”的总目标,选择交通便利、区位良好、土地肥沃、设施配套、条件优越的移民安置点,以便移民安置工作顺利推进。要切实抓好移民再就业培训工作,保证移民在不挑不选的情况下能够充分就业,为移民致富奔小康创造条件。 2、以移民安置为契机,推动宁南经济多极发展。 白鹤滩电站的建设和移民搬迁安置,必然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改变宁南的产业生态。把宁南县城作为经济发展“中心带动”的突破点,发挥其极化作用,以松新为城市副中心,把库区3镇连成“一线”,发展与水电配套的中小企业,延伸水电开发产业链,打造水电产业集群,发挥宁南经济“第二极”作用,打造具有宁南特色的经济走廊,隆起“带状经济”。逐渐形成“两点”(县城、松新镇)“一线”(白鹤滩、葫芦口和华弹)的经济发展格局。强劲推动“工业强县”,实现社会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 四、推进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一)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积极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增强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构建产学研发展平台,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校院所为依托、利益为纽带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大科技投入,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鼓励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增强核心竞争力。 切实加强科普工作。加强科普宣传阵地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广泛动用社会力量,以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科技文化素质。 到2017年,把我县建成科技强县,综合科技实力位居全州前列,全县科技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县本级科学技术支出占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1.2%,力争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 (二)运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 进一步完善重大引进技术及装备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统筹协调机制,促进外源技术内源化。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广泛运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金属矿产、建材、蚕茧纺织、烤烟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高产品档次,提升产业竞争力。发展一批“专、精、特、新”的企业,务求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在我县有新的突破。 (三)大力发展优质教育。 围绕“发展一流教育,建设教育强县”目标,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城乡教育一体化为主线,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构建县域国民终身教育体系。 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完善教师绩效工资考核评价和工作调动机制,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协调发展,推进城乡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科学规划和高起点建设一批寄宿制学校,扩大寄宿制教育规模。全面实施城乡薄弱学校强校工程,依法保障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实施“名师工程”,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打造一批特色学校、品牌学校和示范校。 着力构建县域国民终身教育体系。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力争让所有初中毕业生都能进入以职业教育为重点的高中阶段教育。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就业率为着力点,加强白鹤滩库区移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发展学前教育,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创办高标准、高质量、规范化的各类教育。以学习型城区建设为重点,建设市民终身教育学校,开放教育资源,抓好学习型组织创建,发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教育,构建适应市民多层次终身教育需求的网络平台。 到2017年,重点乡镇新建、改扩建一所公办幼儿园,基本普及学前教育,3—6周岁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率达70%以上;7—12周岁儿童入学率小学达到100%,在校小学生保持在18000人左右;15周岁人口完成率达到98%以上,文盲率控制在1%以内;在校初中学生达8000人左右。13—15周岁适龄少年初中阶段入学率(净入学率)达到95%以上,农村初中在校学生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17周岁人口完成率达到85%以上,在校高中学生达到3800人以上。 (四)完善人才支撑体系。 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实施“育才工程”、“引智工程”和“聚才工程”,努力建设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充分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和环境。 以产业和项目为载体,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建立科学的评价使用机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宽松的政策环境、优美的城市环境、高效的产业配套环境,形成适合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宁南工作。 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型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五支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拓宽人才引进视野,大力引进开发型、创业型人才,广泛吸纳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资本运营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现代服务人才和城市建设管理人才,建设一支规模大、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的人才队伍。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鼓励企事业单位采取咨询、讲学、兼职、短期聘用、在外设立研发机构等方式引进国内外智力,借“脑”发展。大力推行研发项目招标制和首席专家负责制,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等方式,引进智力和技术成果。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人才选用机制。坚持按劳分配、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搭建人才创业平台,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在宁南投资创业。加强人才市场管理,完善人才市场功能,引导人才合理流动,促进人才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进一步完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制度,保障人才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到2017年,全县人才总量达到12800名,每年增长270名,基本满足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全县具有初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达到2800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的比例提高到30%以上。专业技术人员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接近1:3:6。 五、努力实现包容性增长,构建和谐宁南 努力实现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而不单纯追求GDP的增长;让更多的人享受经济增长的成果,让弱势群体的利益得到保护,让人民活得更有尊严。同时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加强文化、卫生、人口与计生等社会事业建设,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机制,强化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增强社会安全保障能力。 (一)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重点行业形成一批具有较高资源投入产出率、较低污染排放率的清洁生产企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矿产业、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降低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以及污染物的排放,力争资源利用效率有较大幅度提高,能源消耗率有较大程度降低。工业集中发展区的规划、建设要符合生态工业园区标准。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和生态工业效应,围绕核心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大力推广现代生态农业种养模式,积极推行秸秆还田、节水灌溉工程,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和使用。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推进作用,在全县大力倡导绿色消费。到2017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2012年底下降20%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无危险废物排放,重点工业污染源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到90%。 (二)改善人民生活,完善收入分配体制。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创造就业岗位,切实解决好城乡居民尤其是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切实加强政府在市场信息、就业渠道、服务手段以及劳动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职能,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加快建立政府扶助、社会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充分发挥市场引导作用,建立城乡统一开放、公开公平、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和自由流动。 增加居民收入。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加大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通过政府税收、社会保障等再分配手段,合理调整居民收入格局,缓解部分社会成员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保障城乡弱势群体利益,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到2017年全县城市新增就业2000人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4万人,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下。 (三)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以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险种为主,农民工综合保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险种为补充的社会保险体系,使社会保险覆盖面稳中有升,各项基金做到应缴尽缴;研究制定解决征地农民工社会保险办法;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促就业的功能,建立促进就业型的失业保险制度;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大力发展商业补充社会保险,完善医疗保险服务管理措施,解决好困难群体医疗保险参保问题;完善工伤保险制度,参保范围扩大至个体、非公经济单位、外来人员,提升工伤保险管理服务能力;完善生育保险制度,提升生育保险保障能力和水平。完善优抚保障机制和社会救助体系,适当提高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金补差水平,开展各种形式的志愿活动和扶贫帮困活动。构建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规范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实现养老保险参保8500人,工伤保险参保3000人,生育保险参保2350人,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参保人数稳步增长。 (四)维护社会公平,加强利益协调。 完善利益分配和协调机制,兼顾不同区域、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促进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分配公平,依法逐步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按照广覆盖、均等化原则,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逐步缩小城乡、地区间公共服务的差距,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加政府对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务的公平性,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加大对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提高对社会救助的财政支出,以救助为主,优惠减免为辅,在城市逐步建立困难群众医疗、教育、住房、法律等专项救助制度。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抓好“八大扶贫工程”和全国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程,以产业化扶贫和技能培训为切入点,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和转移就业。力争全县农村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年平均递增9%以上,农村贫困人口占全县农村居民人口的比例控制在6%以内。 完善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逐步改革义务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与户籍挂钩的制度,保证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外来工在子女入学、劳动就业、生活保障方面享有应有的权益,逐步扩大外来务工人员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管理的领域,努力营造本地居民与外来务工人员“共建家园、同享成果”的和谐氛围。做好外来工的普法教育和法律援助工作。加强劳动关系调节工作,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发展残疾人事业,帮助残疾人康复、上学和就业,创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重视特殊儿童的教育工作,努力提高“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使特殊儿童少年入学率保持在“普九”验收时的水平以上。 逐步缩小收入差距。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加大转移支付、强化个人所得税征管等措施,合理调节收入分配格局,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完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加大对垄断行业工资分配的调节和监管力度。 (五)大力发展卫生及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 优化城乡卫生资源配置,积极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改革,加快基层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以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其他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县、镇(乡)、村(社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实施一批医疗卫生重大项目,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医疗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基本实现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大力发展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全面推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着力推进和完善人口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构建人口宏观调控体系,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改善人口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出台有利于计划生育工作的优惠政策,巩固完善各类长效机制。到2017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发展老龄事业和产业,形成健全的老龄化社会服务体系。全面开展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六)加快发展文化体育产业和文化体育事业。 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体育产业。按照“保护为主、合理开发”的原则,着力挖掘彝族文化、布依族文化、古镇文化、民俗文化,着重要加强对重点文物资源的挖掘和项目包装,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快体育产业发展。 加大政府对文化体育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县的比较完备的城乡文化体育服务体系。积极深化文化体育体制改革,建立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市场经营机制。加快体育中心、新城区文化服务中心、文化馆、图书馆、演艺中心等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和基地建设,打造一支群众文化艺术人才队伍,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体育生活。加快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文化事业发展,加大城乡文化、广电等产业发展,推进城市先进文化产业向农村的辐射。到2017年,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5%以上,建设11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现95%的行政村建有农民体育工程。加强档案和地方志工作。 (七)提高社会安全保障能力。 加强社会安全应急管理指挥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公共安全预案,提高国民经济的应急保障能力和快速动员能力。加强防震减灾工作,构建反应快速的完善的防震减灾系统。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地震灾害防御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全面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以中心城区和各镇(乡)地震安全为重点的全面防御,进一步健全完善地震灾害“三位一体”综合管理机制,全面提升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使未来地震的风险能够降低到最低程度,最大限度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实现地震应急工作有序高效,尽可能把应急状态控制在局部范围,减少灾害对社会正常秩序的冲击;缩短灾害恢复周期,避免和减少灾害给经济运行造成的中断或迟滞,为社会提供适合需求的、高质量的防震减灾公共产品和服务;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地震预警系统;壮大应急救援力量,建立健全地震应急和救援保障体系;完善中心城区避难场所;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生命线工程具备地震紧急处置能力;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基本;交通条件好的地区震后24小时内灾民得到基本生活救助和医疗救助。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切实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坚持人民调解和司法调解相结合,促进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协调发展。 (八)重视民族宗教工作。 加强民族宗教工作,积极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和散居少数民族群众发展经济,脱贫致富。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民族工作“三个离不开”思想和宗教工作“四句话”政策,重点抓好民族地区、扶贫开发、两资管理、宗教工作、语言文字工作,为宁南县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九)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鼓励畜禽粪便实现资源化,利用猪粪等生产有机肥。严格控制氮、磷严重超标地区的氮肥、磷肥施用量,推广生物防治技术。乡镇要积极推行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到2017年,创建成省级环境优美乡镇15个。加大景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人文景观生态环境维护。大力开展城乡绿化,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城乡绿化系统,努力建设文化生态强县。 抓好水环境综合治理、环境绿化、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程,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大力实施清洁能源工程、农村新能源工程、工业污染防治工程、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程、生活污染防治工程,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加大城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加快重点发展乡镇排污管网建设步伐,实现生活污水达标排放。积极实施城市和镇(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项目。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大力推进后山生态移民工程。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坚持生态效益优先的原则,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强法治,严格监管,坚决打击人为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保护和改善县城后山自然恢复能力,实施后山移民搬迁。通过3到5年的不懈努力,使后山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抑制并开始逐步恢复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十)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 积极开展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创建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城乡居民的文明素质。加强国防教育和双拥工作。继续全面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构筑和谐的人文环境,争创四川省级文明城市。 充分发挥人大监督和政协参政议政职能,广泛调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集聚各级基层组织、人民团体等社会力量,把构建和谐宁南变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和生动实践。加强依法治县,大力推进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和农村“一事一议”制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进一步加强公检法队伍建设。健全社区组织,推进社区工作实现管理、协调、服务一体化,构建新型和谐社区。 六、深化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和建设公平、有序的市场发展环境等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一)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全面实施行政许可法,强化政府公共服务意识和公共服务职能,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建立起依法行政和廉洁高效的政府管理体系;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行政程序,规范行政行为,做到依法行政、程序合法、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积极完善政务公开、收费公示制度,加快推行电子政务建设,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优化政务环境。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增强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的主导作用。努力提高市场监管水平,创造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建立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所有制结构;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要求,建立科学的考核分配制度、国有企业资产收益制度、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财务监管制度。优化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和运营体系,完善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自身建设,理顺与所属公司的关系,建立起既保障出资者行使权利,又发挥所属公司积极性的机制。加强行政事业性资产监管,建立健全预算、资产收益考核和监管制度。 (三)稳妥推进地方财政和金融体制改革。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努力构建公共财政架构。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公共财政体系。制定政策加大对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将分散的财政性资金逐步纳入预算,统一政府财权。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供给范围,控制行政经费不合理增长。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推进零基预算,推进“收支两条线”管理工作。将部门和单位的非税收入和支出纳入综合预算。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收付管理制度改革。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项目全部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完善激励型财政体制,推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 支持金融改革和创新,提高信贷质量,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加强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督,维护正常的去触秩序,促进金融稳步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在金融服务空白乡镇建立和完善金融服务网点,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业参与竞争。支持商业保险实行公平竞争,积极开发新险种。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和发展筹资融资中介服务机构,发挥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四)积极探索推进城市公用事业改革。 开放市政公用事业的建设和运营市场。推动基础设施和城镇建设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除国家限制投资的项目外,允许社会资本、外国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BOT等多种形式,参与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和运营。自然垄断性行业推行特许经营和公开招标制度。探索对城市供水、污水处理进行市场化改革。全面放开市政设施维护、城市绿化养护、城市环境卫生等作业市场,组建社会化作业公司,通过公开竞争决定作业任务。 (五)建立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规范产权、资本、土地、劳动力、人才、技术等要素市场的发展。大力支持优质企业改制上市,扩大企业直接融资比重;继续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转变经营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增强“三农”服务功能。培育发展资本市场,促进经济发展。 加强和完善市场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健全产品质量监管机制,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偷逃骗税、非法传销和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规范和发展各类市场中介服务机构和行业协会。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加快建设政府、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建设诚信宁南。 进一步完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和稀缺资源的价格形成机制。对与人民群众关系重大的或垄断经营的商品、公共服务价格,实行听证制度,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制定兼顾国家、企业和群众利益的价格体系。 & 第六章&&保障措施 & 一、组织保障 科学的规划需要科学的组织保障。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检查和评估机制。科学合理编制专项规划和年度计划,分领域、分阶段落实本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 发展规划是2013年—2017年阶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性规划,是政府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以及各部门制定财政预算、审批项目、核准投资的重要依据,各专项规划、行业规划要做到与之协调一致。县政府成立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协调解决规划实施重大问题,监督检查重大事项进展和落实情况。各部门、各乡镇在经济工作中,要从实际出发,贯彻好发展规划精神,在全县上下形成关心发展规划、熟悉发展规划、支持发展规划、监督发展规划实施的良好氛围。 (二)明确责任分工。 推进跨越式发展,项目是支撑、是关键。要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大抓项目就是抓加快发展”的理念。从项目规划、设计、申报到落地,始终坚持县级领导对口联系制度,实行一个产业链、一名联系领导、一套推进班子、一个考核办法的“四个一”推进办法,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配合有力,努力完成发展规划的各项建设目标任务。 (三)形成统筹兼顾的推进机制 在发展规划实施过程中,坚持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服从总体规划、同级规划互相协调的原则,注重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衔接协调。年度计划要根据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结合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合理确定年度发展目标和宏观调控的方向。 二、科技保障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我县科技事业发展,既是继续深入推进发展规划中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我县要抓住省委、省政府多点多极战略实施和白鹤滩电站建设的有利时机,立足本县资源,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一)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 以工业集中发展区为载体,鼓励支持有条件的重点企业设立工程技术中心或研发机构,构建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社会科技服务机构为中介、政府积极推动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开发核心产品,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努力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加大专利保护,指导企业将专利产权管理,专利运用,专利保护贯穿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 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银行支持的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投入体系。积极引导企业通过自筹、融资、引资等多种手段筹措科技投入资金。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重点支持基础研究,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研究以及公益性研发,加强科学研究基地建设。 (三)建设和完善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逐步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研制、成果转化、推广辐射的机制,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的良性发展体系。搭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整合前沿科研技术成果,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加大以信息资源为主的科技资源在传统产业中的运用,促使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并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大力发展。 三、人才保障 人才是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和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在人类社会进入新世纪的今天,人才资源已经成为第一资源,人才优势必然成为第一优势。因此,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对于我县顺利实现发展规划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以加强能力建设为主线,加速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 目前宁南还属于欠发达县城,工业经济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全县经济发展急需解决的“瓶颈”。根据人才强县战略要求,认真做好工业经济人才资源预测和规划,加速培养五类人才:一是培养熟悉现代工业发展理念、熟悉市场经济运行规则,能够把握市场变化走向,审时度势进行市场判断和决策的宏观管理人才;二是培养高素质企业家队伍;三是培养懂市场、精通营销策略的营销人才;四是培养较高水平的科技带头人;五是培养熟练的技术工人队伍。加强对拔尖人才的管理与考核,建立动态淘汰机制,根据现有人才队伍的数量、结构、专业及分布等实际,做好人才工作规划,定期进行全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农村乡土人才选拔,树立人才榜样,调动人才积极性。 (二)以吸纳高层次人才为重点,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1、利用政策优势引进人才。用足用好用活扶持政策,主动争取上级及相关部门对欠发达地区人才队伍建设的优惠政策。组织、人事及有关职能部门要制定人才引进、培养的具体政策,创新引才、聚才的良好政策环境,畅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为人才在宁南发展提供良好的机会和广阔的空间,为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创造优越的环境。 2、发挥本地优势产业吸引人才。发挥我县经济发展相对优势,结合我县六大支柱产业和白鹤滩电站开发带来的发展机遇,有计划、成批量地引进人才。以健全人才引进机制为载体,改变引才思路和方式,通过人才交流会、洽谈会,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各类急需人才。 3、创新人才使用机制。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更求所为、重其所酬”的招才引智新理念,采取聘用、借用、咨询、讲课、兼职、合作交流、人才租赁等形式灵活引进人才智力资源,满足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注重发挥宁南籍在外人士的引导带动作用,探索建立宁南籍在外优秀人才信息网,为我县企业联系与利用高级技术人才和最新技术建立联系渠道,为宁南籍专家、学者报效家乡和回乡投资创业搭建平台。 四、实施保障 实现宁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坚持把“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作为宁南的一切工作主线,牢牢把握“乘势而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深入实施提速增量、提质增效“双提升”战略,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组织领导,动员各方力量,狠抓各项措施落实,确保规划的各项目标和任务顺利实现。 (一)加强实施过程中各要素的综合保障。 完善政府投资、重大项目、产业发展、资源环境、人口控制、社会事业和改革创新等重点领域及其相应政策的统筹协调,集中力量办大事。政府审批、核准建设项目和产业项目,要以依照规定程序批准实施的有关规划为依据。列入总体发展规划的项目,实行绿色通道的便利措施,在土地、投资和其他审批核准手续上优先办理。加强经济预测和运行监测,加强重大项目、政府投资项目的储备和前期工作,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不缺位不越位,引导市场主体投资方向,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总体发展规划的实施。 (二)组织实施专项规划和年度计划。 加强总体规划分解落实,把总体规划落实到主要行业和重点领域的发展规划中。对于规划中提出的政策性内容,相关责任部门要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加以落实,确保规划的可操作性。 (三)健全规划实施监督评估制度。 加强对规划确定的调控目标的监测、预警和对重大改革、重大政策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自觉接受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加强发展规划实施的社会监督,提高社会参与度和民主透明度。开展规划宣传和展示,及时公布规划的进展情况,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规划实施的社会氛围。 附件:1、宁南县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规划主要指标分年度表。    
附件:2、宁南县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规划重点项目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凉山宁南天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