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传奇十大未解之谜谜:阎罗王的原型真的是印度神话中的阎魔王吗

未解谜:阎罗王的原型真的是印度神话中的阎魔王吗?未解谜:阎罗王的原型真的是印度神话中的阎魔王吗?历史文化节百家号阎罗王说是原型为印度神话中的阎魔王,在早期佛教和印度教神话中阎王是冥界唯一的王,但在道教创造的将阎罗王归为其中一位的十殿阎王结合民间传说将其与历史人物结合的说法在民间广为传扬,佛教也将十殿阎王概念吸收,由此佛教神话中阎罗王冥界之王的神职被剥夺,佛教的阎罗王也成了和道教一样由北宋包拯担任的地府第五殿殿主。长江中游,濒临三峡的酆都小城,背山面江,据说是阎罗王地府所在地。在那里,从唐宋伊始,陆续建起了“玉皇殿”、“阎王殿”、“阴阳界”等大大小小48座庙宇等系列工程,这就是人们谈而色变的“鬼城”了。民间通常就把它的总头子呼之为阎罗王。这位阎罗王,据说他“本居第一殿,因怜屈死,屡放还阳伸雪,降调此殿”。自隋唐到清代,就多流行诸家阎罗王之说。一是隋将韩擒虎。二是北宋名相寇准。三是北宋名相范仲淹。四是北宋龙图阁直学士包拯。五是南宋江丞相。一个阎罗王职位,传说却有五家轮回,而且很紧凑。阎罗王的原型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历史文化节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致力于通用工具行业事业发展,开拓创新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印度神话词条(1)
十车王 (Dasaratha)&
史诗《罗摩衍那》的主人公,太阳王朝的后裔,阿踰陀(无敌城)的国王,罗摩及其3兄弟的父亲。十车王有三房妻室(俱娑利耶、吉伽伊、苏密罗),但无子嗣。为了后继有人,十车王按僧人劝告举行了祭祀,向天神求子。不久俱娑利耶生了罗摩(毗湿奴的化身),吉伽利生了婆罗多,苏密罗生了孪生兄弟罗奇曼和娑多噜那。孩子长大后,十车王准备宣布罗摩为自己的继承人时,吉伽利要求他兑现从前的诺言(十车王曾答应满足她一个愿望):将罗摩从阿踰陀王国放逐14年。十车王忍痛满足了她的要求,但终因思念爱子,忧虑而死。&
大雄 (Mahavira)&
耆那教创始人筏驮摩那的称号。大雄生于公元前6世纪,是耆那教历史和神话的中心人物。按耆那教神话说法,大雄是降纪最后一位渡津者,即第24代祖师。耆那教认为,成胎、降生、出家得道、解脱是渡津者一生5个最美好的时刻。每逢此时天神都要举行庆典,将宝石、鲜花和氤氲香气化作甘霖降给人间,并向大雄朝拜祝贺。传说筏驮摩那的前世为摩利支,是耆那教第一代教祖勒舍婆那陀之孙,第一代传轮王婆罗多之子。他听祖父说,命中注定他要做第二十四代渡津者。为此,高做的摩利支做了许多善事,就为了将来转世能生在婆罗门种姓家庭。果然,他下凡投胎于一婆罗门妇女。帝释得知此事后十分恐慌。因为63位大人物注定都应出身于刹帝利种姓。他急忙派手下战神下凡纠正。这位战神在大雄投胎后82天将他挪入刹帝利妇女睹梨娑罗子宫。睹梨娑罗这天夜里做了14个梦,梦见奇异的白象、白牛、白狮,宇宙象用长鼻子往女神身上洒圣水,从天上降下一条长长的花带、月亮、成堆的宝石和冲天大火。做这样的梦预示转轮王或者渡津者即将诞生。果然,第二天她发觉自己怀了孕,不久就生了大雄。大雄生后取名筏驮摩那。此子自幼智慧超群、勇力过人。有一次从天上降下一位神仙前来试探他的勇气,被他打败后送给她大雄的称号。他还曾驯服过狂暴的大象,惩罚过吓坏小伙伴的大蛇,回答过化装成僧侣的帝释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大雄也非常孝顺。为了不使父母伤心,他决定父母在世,暂不出家,并且娶妻生了一个女儿。大雄28岁时,他的父母(第二十三代渡津者巴湿伐那陀的信传)按照虔诚耆那教徒的习惯绝食而死。父母离世两年后,大雄取得兄长同意,预先散发了全部家财,出家当了苦行僧。以上是白衣派的说法。天衣派说法略有不同。他们不承认胎儿换宫一事,也不承认大雄结过婚;另外他们认为大雄出家时,他母亲并没有离世。大雄在外共游方12年。这些年他少言寡语,严格斋戒,只靠布施生活;他曾多次挨打、遭狗咬,有一次甚至把他误当奸细,准备绞死。多亏绞绳七次中断,行刑的农民十分害怕,只好把他放开。天神也曾多次前来考验他,引诱他,但是他们知道大雄的伟大使命,所以都崇敬他,帮助他。大雄苦修12年,42岁时功德圆满,得成耆那(意为“胜利者”、“完成修行的人”)。修成耆那后,大雄继续云游、传教;此时他的名声大震,受到众多信徒的敬仰和崇拜,甚至包括国王在内。72岁时大雄于白婆城得到最后解脱——归天成了悉达。有的书说这天他将自己关在室内,安安静静地离开了人世;也有的书说他连续六天向信徒宣讲教义后归天。&
马祭 (Ascamedha)&
古代印度杀马祭神的大型仪式,因以马为牲品,故名。马祭最早始于吠陀时代,只有国王才有资格举行,祭祀时国王亲自选定一匹作为牲品的骏马,令祭司将它洗刷干净。洗马时让一个“贱民”在旁扮作魔鬼,把一个四眼狗(眼眶上有二黑斑者)杀死投入洗马水中,祭司边洗边念咒:“誰害此马,誰受伐楼拿惩罚”&
,然后将马放生,令其任意游荡一年,并派军跟随,凡此马所到之处,领主必须向国王进贡,表示臣服。一年期满后国王筑起高棚、主梁向东,内设三炉祭火;东侧设祭坛,坛上放一鸟形炉(据说该炉正中即宇宙中心),然后将马牵来绑在祭柱上。此时祭司念咒作法,将马屠杀、焚烧,同时烧一野羊作为马见天神的向导。这种祭祀非常隆重,婆罗门教认为,它能使国王成为王中之王,经过百次祭祀的国王甚至可以推翻因陀罗,成为宇宙之主宰。&
三宝 (Triratna)&
耆那教指三条解脱的道路。即一,正智,正确学习耆那教经典和教义;二,正信,对经典和教义确信不疑;三,正行,遵守教义和戒律。&
三界 (Tritoka)&
宇宙观和神话观念中的三分宇宙,包括天、地和地狱。&
大黑天 (Mahakala)&
佛教密宗的本尊和护法神,大自在天的化身。其形象有2臂、6臂和12臂不等,均为青色武相。最常见的为3面6臂大黑天,前左右手横握宝剑,后左右手抱牦羊,颈下挂一串骷髅璎珞。传说远古时候大黑天本是印度的大悉陀。他曾发誓:如果恻隐慈悲变得软弱无力,那就用威武护法。这就是当今大黑天面目狰狞的缘故。&
大士相 (Mahapurusalaksana)&
印度教、耆那教和佛教称业绩卓著之人为大士;这种人天生就是统治万邦的伟人或重要的精神领袖。他们都具有某些共同的生理特征,成为大士相。佛教传统认为,君王和佛陀有32种明显特征,称为32相。例如:足安平相、手指纤长相、手过膝相、番音深远相等等。除了上述32种大特征外,还有80种小特征,称为80种好,或80随形好。以上32相和80种好在佛教经典和非经典著作中都有详细论述。&
三相神 (Trimurti)&
印度教神话中的三大神梵天、毗湿奴、湿婆合为一体的产物。三相神的观念形成较晚,约为往世书时期,但神力三位一体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古代印度神话中最古老的部分。“吠陀”中的神就常常组合在一起,其中也可以看到三位组合为一体的情况,如阿耆尼、因陀罗(或伐由)、苏利耶的三位一体。在《摩诃婆罗多》中》,阿耆尼说他有三相(火、电、日),是世界的创始者、破坏者和保卫者。还有一些其他三位一体的结构也占有重要地位。在史诗中,梵天、毗湿奴和是三位主神,但三位一体的思想在他们身上尚无所见。我们仅能发现某些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的苗头。到了往世书中,才出现种种有关三相神的描述:梵天为世界的创造者,毗湿奴是世界的保护者,湿婆是世界的毁灭者。有人从哲学观点来看,认为这三个神代表了三种品性:梵天体现了“欲”,毗湿奴体现了“有情”,湿婆体现了“自在”。在这种哲学思想发展的过程中,三位神和三种品性被宣布为同一原质。不同教派都把三相神解释为统一的最高神的三种法相,并以其中一个神的名号相称,最常用的是毗湿奴的神号,其次是湿婆,再次是梵天,并赋予该神以三个神的功能。三相神的神像有的为三神并立,有的为一身自另一身长出。过去有人曾把湿婆——大自在天的神像误认为是三相神,因为有的湿婆神像有三副面孔,代表了他自身所具有的三相。&
大悉陀 (Mahasiddha)&
印度和西藏的佛教密宗对通过禅定修行而达到功行圆满者的称谓。在信阳湿婆教的印度信徒和修习密宗的中国西藏佛教徒众广泛流传着关于84为大悉陀的传说。这对后期佛教神话,尤其对西藏密宗神话有很大影响。84位大悉陀在西藏一直受到信徒崇拜,他们开创的历代相传的精神传统一直受到人们的尊重。大悉陀的形象显然来自7-11世纪印度佛教的某些高僧,比如8世纪密教大师莲花生就是西藏最著名的大悉陀。&
大地女神 (Mahi)&
古代印度教女神,大地的化身。大地女神常与文艺女神娑罗室伐底、祭祀女神伊罗并提,组成三联神。她们被视为给人间带来欢乐的女神,极受民间喜爱。大地女神在《吠陀本集》中提到次数较多,但从未单独出现,故个性特征非常模糊。&
大力罗摩 (Balarama)&
印度教神话中黑天的兄长,毗湿奴或巨蛇舍沙的化身。《毗湿奴往世书》载,当阿修罗的势力控制大地时,诸神向毗湿奴求助,毗湿奴拿出两根毛发:一根黑发是自己的,另一根白发是舍沙蛇的(毗湿奴的一部分),他说:“我的这两根毛发将下凡解救人间的痛苦”。黑发象征黑天,白发代表大力罗摩。《摩诃婆罗多》里也提到此事,不过,关于这两根毛发在大力罗摩和黑天的降生中起何作用,在众多的注释者中并无统一的说法。大力罗摩本是婆苏提婆之妻提婆吉孕育的,是第7子。为了保护他免遭暴君甘萨王的毒手,毗湿奴把婴儿转移到婆苏提婆的另一妻子卢醯尼腹中。而卢醯尼早就寄居于牧人难陀家中。后来黑天也寄养于此,因此两兄弟是一起长大的。他参与了黑天童年的许多恶作剧,也独自建立了许多功勋(杀死各种恶魔和帮助杀死甘萨等等)。他的主要武器是一副犁。因此他有一别名叫哈罗尤多,意即“用犁武装起来的”。黑天的雅度族灭亡时,大力罗摩万分羞愧,在陀罗伽海滨坐逝。白蛇舍沙从他的口中爬出,大力罗摩的肉体是浅色的,衣服是深蓝色的。他的妻子叫梨婆提,生2子。&
马头观音 (Hayagriva)&
1.妖魔,当梵天在劫末睡去时,它从梵天的嘴里偷去四部吠陀。这将影响世界的劫后再生,于是毗湿奴杀死马头观音,把吠陀还给梵天。晚期神话中马头观音反而变成了毗湿奴的化身,从妖魔手中抢出吠陀。2.金刚乘佛经神话中的护法神,出自阿閦佛。对马头观音形象的描述见于印度的《成就法》。马头观音更流行于西藏和蒙古。当地马头观音的塑像头发中有一不大的码头。在藏、蒙神话传说中马头观音的形象极为常见,并同佛教密宗有关。&
三十三天 (梵文trayastrimsa)&
亦称“忉利天”。佛教神话“六欲天”的第二天,为主神所居之地,位于须弥山顶。由婆罗门族摩伽及其三十二知友生于此而得名。摩伽转世为帝释,灌醉了原住在须弥山的众阿修罗,把他们抛至山下。为防备他们来犯,特修筑五重围墙,分别由那伽和苏波那把守。该地有一巨树,释迦牟尼曾在树下向他的转生为神的母亲及居住在三十三天的其他神说法。每逢雨季,诸佛在“阴阳奇迹”(即同时创造对立的事物,如水——火)之后即居住在三十三天。目犍连从三十三天那里听到诸神转世的历史,为了超度众生,便把所闻转述于世人。三十三天诸神都笃信佛法。最受他们崇敬的地方是一座宝塔,贡有释迦牟尼的发舍利和佛牙舍利。三十三天的胜景有四座花园、帝释的宫殿和议事大殿。在一座花园中生长着一株葡萄,千年放一结实,用以酿成仙酒,一醉四日方醒。三十三天上的神有时亦下到人间,参加各种节庆。&
幻术 (Maya)&
1.吠陀教神话中神仙或妖魔借以变化形象的法术。神仙掌握了它,就可以随意变化;妖魔掌握了它,则能掩盖本来面貌,更便于骗人。“幻术”这个词的两重性在很大程度上是提婆和阿修罗的界限不清所造成的。吠陀以后时期“幻术”常被人格化,其形象为神女,有时则是难近母,称为摩耶、摩耶提婆或摩耶伐提。据说她本来是魔王的妻子,抚养过黑天的儿子(爱神),后来却做了爱神的妻子。在这个故事中摩耶和爱神的妻子罗提混成了一人。2.毗湿奴教以及古代印度各思辨学派的基本术语,也是认识世界的重要观点。“幻术”意味着存在的虚妄性,宇宙万物的虚妄性。根据这种观点,现实只不过是神知道的一种梦境,世界只不过是神的游戏场所而已。&
化身 (Avatara)&
在印度教神话中,神为了铲除邪恶,拯救世界,保护教徒,常常变作某种生灵(人或动物)降临人间。这种生灵转世后仍然保留原来的神性,这就是神的化身。关于印度教的众多化身从梵书里即可见端倪。据《百道梵书》记载,生主化身很多,有野猪、乌龟和鱼。除生主外,还有以那罗衍为首的众神轮流下凡抵制达那婆诸怪、罗刹、乾闼婆以及蛇妖等的暴行,从而拯救了世界。由于毗湿奴在印度教诸神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大多数化身都与毗湿奴有关,其中广为流传、备受崇拜的化身有十个。1.麻磋(鱼)。2.俱利摩(龟)。3.筏罗诃(野猪)。4.那罗希摩(人狮)。5.筏摩那(侏儒)。6.持斧罗摩。7.罗摩。8.黑天。9.佛陀。10.迦尔吉(白马)。在印度教神话中,除毗湿奴化身外,还有湿婆化身,共28个,但不如毗湿奴化身流传广、崇拜者多。&
天子 (Devaputra)&
佛教中某些主神(如帝释、阎魔王)手下的小神名。据大乘佛教许多经书记载:某次帝释率领众天子去听释迦牟尼讲道。之后贵霜王朝国王迦腻色迦自封为天子(中国历代皇帝亦自命为天子),此后天子便成了国君的称号。&
六欲天 (Devaloka)&
佛教所说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中欲界之六重天。据称欲界诸天皆不离食欲和淫欲,因此不能摆脱生死轮回之苦。六欲天位于须弥山之上,天上诸神及各种生灵皆不能脱离业报法则,但寿命极长并可随意娱乐。由于六欲天并未脱离轮回,故不是佛教信徒追求的理想境地。欲界诸天等级很多:从下往上依次分为四天五天、忉利天(即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六欲天与五道之人、畜、阿修罗、饿鬼、地狱,一起构成欲界。欲界之上为色界,包括四静虑处十七重天,亦称色界十七天。&
双马童 (Asvinau)&
吠陀和印度教神话中的孪生兄弟,一对不可分离的美丽的青年天神。在《梨俱吠陀》中获得54首颂歌,被提到400次以上,颂歌数量占第四位(因陀罗、阿耆尼、苏摩)。这一对兄弟强壮、聪明、嗜好蜜,皮肤也是蜜色,还把蜜给了蜂蜜。他们有金色的三轮车,比思想还要快,驾车的是马或鸟(鹰、天鹅、隼)或牛;在黎明时出现,驶过天空,掠过大地。他们的主要能力是救苦救难,尤其是治病,能使盲者复明,残废复全,使无奶的母牛有奶,阉人的妻子生子,又使老女得夫,沉船获救,还主持婚姻,使不少人得到妻子。诗中常常提到双马童救了一个落水的人。还有个仙人被坏人绑起投在水里9天10夜,最后由双马童救活。象这样得救的人还有很多。双马童降妖伏怪,反对吝啬者和阴谋家。在吠陀的所在神祗中双马童是最年轻也最古老,其主要特征是成双,虽然是孪生,有时又写成单独生下。按古印度词典学家雅斯卡的说法,一个是黑夜之子,一个是黎明之子。早期如何区分他们不清楚;以后的神话传说中则互相矛盾:如说这对兄弟是天与地、昼与夜、太阳与月亮等等。关于双马童出生有一系列的神话,众说纷纭。&
乌莎斯 (Usas)&
朝霞女神。《梨俱吠陀》献给她20首颂歌。她的形象为美貌少女,身披霞衣,乳峰高耸,裸露在全世界的面前。她装扮有如舞女,人们称她金光灿烂、绚丽夺目……她乘坐炫目的马车,驾着红彤彤的骏马或公牛,于太阳升起前启程,打开天门(黑暗之门),使世界充满光明,照亮一切道路、宝藏、唤醒世人,带来财富、礼物、生命、光荣,给人们庇护。神话特别强调她掌管歌手,赐给他们以技巧,教导和鼓励。乌莎斯为世界引出太阳,为太阳铺设道路,引导它前进。她披着日光出现,同苏&利耶争比高低,去拜访苏利耶,从她的夜姐妹的笼罩中钻出,并取代黑夜。她也为人铺设道路,检查道路是否平坦,用光辉把路途照亮。乌莎斯住在山上的堡寨中。她是天女,但又是苏利耶所生,又是苏利耶之妻。一说乌莎斯是双马童之母、诸神之母、乳牛之母,甚至颂诗之母;说她是夜和诸神的姐妹,是阿底提耶的姐妹,是其父苏利耶、太阳乃至普善的情妇。她同天父的乱伦具有特别的意义。总的来说,她同太阳神(苏利耶、娑维陀、双马童、阿耆尼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她与因陀罗最为相似,但同因陀罗之间的冲突又最为剧烈:因陀罗醉后用金刚杵砸碎乌莎斯的马车,但乌莎斯幸免于难。除《梨俱吠陀》外很少提到她。吠陀以后时期乌莎斯完全消失,但在乌莎的形象中尚可曲折地看到她的踪迹。乌莎斯无疑是一个古老的形象。她起源于印欧神话时期关于朝霞的观念。&
无上魂 (Adhy-atman)&
至高无上之魂,宇宙之魂。古代印度的《奥义书》认为,无上魂即创造之魂,属微观世界,也就是人,或者说是“我”;与宏观世界相对,与无上神相对。这两个概念应该看做是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宇宙与原人同一性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无上魂的形象在神话中并没有完全形成。&
无上天 (Akanistha)&
佛教神话中的梵界诸天之一重,音译阿迦尼吒,位于色界诸天之上。据小乘三藏经典描述,释迦牟尼就在此坐禅;帝释也希望来世能进入此天。无上天之上是四无色天。金刚乘其某些派别认为,无上天是最高天,远在无色界诸天之上,是本初佛坐禅之所。据《金刚乘》经书记载,释迦牟尼在降临人世以前也不在兜率天,而是在无上天。&
太阳王朝 (Sorya-vance)&
印度教神话中两大主要王族和英雄族之一(另一为月亮王朝)。太阳王朝创建者(始祖)是“甘蔗王”(甘蔗可能是一种图腾),首都是阿踰陀城。甘蔗王的长子是毗俱叱;次于尼弥。毗俱叱的后代有不少是两大史诗和往世书神话传说中的著名人物。如萨竭罗国王等,但首先是罗摩。据《毗湿奴经世书》,罗摩是甘蔗王族第六十一代传人,大神毗湿奴的化身。迦梨陀娑的著名长诗《罗怙世系》叙述了罗摩的近祖:其曾祖父罗怙曾与大神因陀罗和俱毗罗一对一交锋并征服全世界;祖父因妻早亡忧郁哀伤而死;父亲十车王在诸神与阿修罗作战时参加诸神一方。尼弥的后代(太阳王朝幼支)有弥提罗国王遮那竭,是悉多的义父,悉多后为罗摩之妻。太阳王朝国王的名单在众多的往世书中各有不同,有时还包含历史人物的名字。至今某些印度王公将自己的谱系追溯到太阳王朝。&
文殊师利 (Manjusri)&
一译曼殊室利,意译“妙德”,“妙吉祥”等。大乘佛教神话中的菩萨,见于最古老的大乘佛教经籍,由此可假定其形象产生于公元前最后几世纪。文殊师利在《妙法莲华经》和《维摩经》中占中心地位。据大乘神话,他在7000万年前原为东方一国王,决心在轮回中成为菩萨以普救众生,直至无一生物再需拯救。文殊师利为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专司“智慧”,释迦牟尼的左胁侍。顶结五髻,手持宝剑,表示智慧锐利。塑像多骑狮子,表示智慧威猛。在西藏,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被认为是文殊师利的人世化身。他在中国说法显灵之地在山西五台山。&
月亮王朝 (Soma-vance, candra-va-nca)&
印度教神话中的两个主要王族之一(另一个为太阳王朝),史诗和往世书中的多数传奇英雄均来自这两个王族。月亮王朝的始祖据说是月神苏摩或旃陀罗。第一代国王是补噜罗婆(洪呼王)。他是水星之子,苏摩之孙。补噜罗婆娶优哩婆湿(广延天女)为妻,生有数子。几个小儿子分别为各地藩王,只有长子阿尤萨的后代在王室宗谱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阿尤萨的儿子叫那护沙。有一段时间曾取得三界的统治权,位居因陀罗之上。那护沙的儿子是讯行王耶耶提,他有5个儿子,分别叫:雅度、图婆苏、德鲁修、阿奴和补鲁。这5个人是古代印度许多氏族的始祖。补鲁继承了讯行王的王位,因此他的后代最显赫也最强大。远在《梨俱吠陀》中就曾提到的婆罗多族和潘遮罗族就是他的后裔。此外,在他的后代中还出了许多著名的国王,比如,豆扇陀、婆罗多俱罗、福身王(恒河女神的丈夫)以及般度和持国兄弟们。月亮王朝的众多国王在许多往世书中都有记载,虽然顺序略有出入,但从总体来看相当一致。由此可见,这些国王(尤其是最后几代)不仅是神话中人物,同时也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
不空成就佛 (Amoghasiddhi)&
佛名,又称不空成就如来。此佛乃金刚乘五智如来之第五;在都会曼荼罗中位居北方;着绿袍;左手作拳印,右手舒五指当胸表示成所作智,由此智可成就自利利他之事业,故名不空成就。此佛在大乘和小乘经典中未曾提及。据说此佛之对偶为度母菩萨。其在人间的体现为未来佛弥勒。&
主 (Icvara)&
湿婆的名字之一。在印度教的许多教派中,一切神祗包括他们的最高的三位:大梵天、毗湿奴和湿婆,都被视为主的化身。在吠檀多派哲学中,主是梵天消极绝对之积极表现。&
甘萨 (Kamsa)&
摩图罗国(即现在的马图拉县)国王,黑天的死敌。他的母亲(摩图罗国国王乌罗先那的王妃)曾被魔鬼诱骗,怀孕生了甘萨。长大成人后他推翻了乌罗先那,自立为王。他在本国及其周围地区干了许多坏事,其中之一是不许人们崇奉毗湿奴。由于他的残暴统治,人民痛苦不堪;人人祈求天神保佑。毗湿奴的之后化身黑天和大力罗摩来到人间,经过多次搏斗终于将暴君杀死。&
生主 (Prajapati)&
创造神,万有的创造者。以此身份在《梨俱吠陀》中出现四次(此外,他也是娑毗德利和苏摩的称号)。在一首献给无名神的送个结尾提到生主,说他的出现犹如金胎,成为唯一的创造主。他支撑着天和地,固定了太阳,衡量了空间,赐予生命和力量。在《阿闼婆吠陀》、《夜柔吠陀》和各种梵书中充分地表现了他的这种创造神和最高神的职能。在这里他是诸神,是元始的唯一存在物,是阿修罗的创造者、牲祭的确立者。在《奥义书》中正是保留了这一形象,但又赋予他包罗万象的绝对抽象原则的特点。在经卷注释中他已与梵天完全相等。在史诗中生主成了梵天以及其他一些创造神的别名,甚至成了他们的特别的化身。也正是梵天和其他的一些创造神派出了原先的生主形象。在晚期又把人类的先祖和哲人称为先主,还把八种法定的婚姻形式称为生主。关于生主的故事在《梨俱吠陀》中已形成核心。在《爱达罗氏梵书》和《百道梵书》中又有这样或那样的反映。生主对其亲生女乌莎斯燃起情欲女儿企图自救而变成扁角母鹿,生主则变一公鹿。楼陀罗见此大怒,打算击毙生主,但生主答应给楼陀罗主掌群兽之权。在《娇尸多基梵书》中载有另一种说法:众神(生主之子)见到东方的姐姐乌莎斯而落下精液,生主把精液收入金器,从中生出楼陀罗。&
世间 (Loka)&
佛教名词,与“出世间”相对。“世”有“迁流”、“破坏”之意,“间”为“中”义。合称世俗世界,包括有生灭烦恼的有情众生和他们赖以存在的环境。其生存环境为“国土世间”,也称“器世间”,也称“众生世界”。&
仙露 (Amrta)&
能使神昌盛的饮料。仙露与吠陀中关于苏摩酒的观念有直接联系。早在《梨俱吠陀》中苏摩汁是诸神的饮料。它能给予超自然力量或不死。在史诗和《往世书》中,仙露和苏摩常交替使用。诸神与阿修罗搅动乳海,最后搅出的是神仙的医生檀槃陀哩,手捧一杯仙露。为了不让阿修罗注意到仙露,那罗衍那化为美女,诱因他们离开,同时主神开始享用仙露。回来的阿修罗为争夺仙露与众神展开搏斗,但被击败,逃到地心和咸水海底。诸神把仙露装在专门的器皿里委托那罗衍那保护。关于搅动乳海的神话按其类型属于宇宙起源神话,创造活动是通过划分最初的水域和参加创造者的分化(这里是诸神和阿修罗),以及其结果来实现的。多数印度神话在讲到取得仙露同时,乳海中也出现了能毁掉宇宙的毒液伽罗俱多。另外还有更为古老的迦楼罗偷仙露的神话。这则神话与吠陀中因陀罗的鹰偷走苏摩酒的神话有演化关系;约来源于偷走神圣饮料的印欧神话。据《摩诃婆罗多》,迦楼罗想把母亲从蛇族奴役中解救出来,蛇族则要求它从主神那里取来仙露。迦楼罗在战斗中战胜了以因陀罗为首的诸神,飞越了挡在途中的转轮的辅条(太阳的象征),杀死了守卫仙露的两条龙。不过,后来迦楼罗与因陀罗结盟,答应帮助他取还仙露。当蛇族在饮仙露之前按迦楼罗建议举行洗脚仪式时,因陀罗偷了仙露,返回天国。&
仙人 (Rsi)&
圣人、先知。愿意是吠陀颂诗的作者,后来把意义推广为一般的圣人,是世袭的,是在神、人、阿修罗等意外的又象人又象神的人物,并有极大的法力神通。仙人一般分为三类:出身于神的叫做天仙,出身于婆罗门的叫做梵仙,出身于刹帝利的叫做王仙。此外还有大仙、至高仙、多闻仙等。前三类仙在《罗摩衍那》及印度其他古代文学作品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早在《梨俱吠陀》中就有特别著名的所谓“七仙”,他们在《百道梵书》中的名字是:乔答摩、婆罗阿耆尼、婆私叱(极裕仙人)、迦叶波、阿底利;在《摩诃婆罗多》中则为:摩哩质、阿底利、央耆罗娑、拘楼陀、补罗诃、补罗私提耶、婆私吒。《风神往世书》又加上苾力瞿,而《毗湿奴往世书》则加上苾力瞿,而《毗湿奴往世书》则加上苾力瞿和达刹,称为九大梵仙。其他仙人的名字提到的还有毗耶娑(广博)、乔答摩、甘婆、跋弥(蚁蛭)、摩奴等。据《百道梵书》&
和其他资料记载,“七大仙人”某个时期曾是熊,后来是形成大熊星座的七颗星星。显然这“七仙”曾是颂扬因陀罗的古代祭师,或者是同摩奴一起的首批献祭者。&
由伽 (Yuga)&
印度教神话中划分时代的名称,共分为四个由迦。各尤迦的时间一次缩短,人的道德和生理状况也依次降低。四个由迦依次为“吉利多由迦”,这时人的道德高尚,生活幸福,人人平等,都敬一个神;“特雷多由迦”,这时正义减少,出现了罪恶,但人们仍能严守教规,盛行动物牲祭;“德伐波由迦”,这时罪恶已占了统治地位,统一的吠陀分为四部,已经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读懂并按照执行,疾病流行;“迦利由迦”,这时善行趋于泯灭,生命短促,罪恶充盈。人们互相残杀,王侯掠夺臣民,信徒受苦,恶人享受,妇女多罗,人们不再重视吠陀经文。“由迦”一词来源于掷骰子。骰子的各方分别有4、3、2、1各点,点越少越不利。在由迦学说中进一步发展骰子的象征意义。在由迦的交替中,“法”逐渐失掉了自己的支点。各由迦的相应年数也分别为-432000。四个由迦构成一个“大由迦”,即43亿2千万年。一千个不断重复的大由迦构成一个“劫”,或者是梵天的一天。一劫又分成十四个摩奴阶段。每一劫的末尾在天上要出现十二个(有说七个)太阳。它要把世界毁掉,然后世界再在新的劫波中诞生。如此循环反复。梵天的一生是一百个申年。一百神年过后,不仅世界要毁灭,连梵天也要毁灭。接着是一百神年的馄饨,之后再生出新的梵天。据传说,现正是伽利由迦的第六千年时期,这个时期是从公元前日~18日的半夜开始的。它属于这一劫七世摩奴的第二十八个大由迦。&
白牛神 (Nandin)&
意为“幸福的”,印度教神话中湿婆的是从、司阍和朋友,用音乐为神伴舞。其形象通常为白色公牛(或牛头人身),是湿婆的坐骑。白牛雕像为湿婆教庙宇所必有,公元初的印度钱币上湿婆常塑为公牛,因而白牛神可能是湿婆自身的兽形形象。&
本初佛 (Adi-buddha)&
佛教名词,即大乘与小乘佛教某些宗派所说的最初佛或自生佛。本初佛亦即佛家三身重的法身,故又称法身佛。本初佛概念产生的时间和地点不详。一神教曾试图用本初佛作为唯一神的形象,但没有完全成功。本初佛在佛教中不是宇宙的创造者,而是芸芸众生精神统一的象征。本初佛一词最早见于7世纪。10-11世纪随着轮回思想的普及,本初佛在印度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崇拜。目前,本初佛在尼泊尔、中亚和东亚国家仍然香火很盛。中国和日本的本初佛为毗卢遮那(即大日如来),而西藏地区的本初佛为普贤和金刚持。&
弗栗多 (Vrtra)&
蛇妖,因陀罗的死敌,混沌的化身。据《梨俱吠陀》记载,弗栗多是个神通广大的妖魔,因陀罗就是为了降他而出世。弗栗多样子像蛇,口中不停地发出咝咝声。它在黑暗中长大,凶狠、狡猾,是一个非人、非神的妖魔。弗栗多能操纵雷电,会降冰雹,会布迷雾;他的水性极好,经常藏在水中,只是偶尔在山上躺下来休息。他的母亲是达奴,他有99子,分住99座城堡,后来全被因陀罗破坏。关于弗栗多和因陀罗的决斗,传说很多。弗栗多有一次酒后向因陀罗挑战,被因陀罗用金刚杵击伤,割掉睾丸。弗栗多遁入黑暗。之后,死水开始流动。对弗栗多的胜利被视为从混沌走向宇宙创造的过渡活动。&
卢陀悉 (Rodasi)&
1.楼陀罗之妻,众摩录多最亲近的女友,坐在他们的马车上分送快乐;她的发辫松开以突出她的青春和阿修罗族的本质;2.天地的对偶形象。卢陀悉类似两个青春少女,不可战胜,充满幸福。她们是苏摩的双亲。&
卢醓尼 (Rohini)&
1.迦叶波之女,有角牲之母;2.达刹之女,月亮之妻,因此总是跟着月亮转;另有神话说,她是苏摩之爱妻;3.二十八宿的毕星,或为月亮星群;4.黑天之妻;5.婆苏提婆(黑天之父)的两个妻子,等等。&
目犍连(Maudgalyayana)&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排行在舍利弗之后,居第二位。传说目犍连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他能造出各种精灵,并能随心所欲改变自己形象;他能发现肉眼看不见的饿鬼和幽灵,还能进入天宫(为了煞掉帝释的傲气,他曾用大拇指把天宫摇得东倒西歪)。在他看来,须弥山还没豆粒大,地球也不过是个小瓷盘;他可以任意转动地球,甚至能把它反过来扣在须弥山上,就像把伞盖放到伞上那样轻松。有一次魔为了使他沮丧、恼火,曾经钻进他的肚子,但是被他赶了出来。目犍连最大的功劳是降服了龙王。据说有一次龙王因进食受阻,大发雷霆,蟠在须弥山上,挡住了佛陀及其500弟子去三十三天的道路。500弟子当中,只有目犍连能与龙王比赛法力,并将其降服。目犍连在庙宇的塑像一般位于释迦牟尼的左侧(右侧为舍利弗),身披杏黄色袈裟,手持行者拐杖,拐杖上端镶嵌一座金属宝塔。&
目醓尼 (Mohini)&
毗湿奴化身之一的美妇。据《薄伽梵往世书》和《毗湿奴往世书》载,众神和阿修罗搅乳海时,毗湿奴化作目醓尼;阿修罗获得使神、人长生的仙露,并为誰应首先饮用发生争执,为目醓尼的美色所迷的阿修罗建议由她来裁决争论。她安排由众神先饮。然后她端起仙露扬长而去,阿修罗等待落了空。另传,目醓尼的美色使湿婆大为着迷,他要求毗湿奴再次化形为目醓尼,湿婆将目醓尼抱住,由此产生了哈哩哈罗,即“毗湿奴——湿婆”。&
尼俱陀 (Nigoda)&
耆那教认为轮回生物中最低级的一种生命,即体形极小,只有触觉而没有感受器官的植物性生命。据说尼俱陀的数量极多,宇宙空间到处都是。尼俱陀虽然也参与轮回,但生生世世几乎永无发展,只是无限次地重复着相同的生活道路。还有一种非正统的看法,认为尼俱陀前世罪孽深重,注定要遭受永远的刑罚,所以它们被打入世界的最底层,处于阿鼻地狱之下。&
甘蔗族王 (Iksvaku)&
古代印度神话中第七世摩奴毗婆私婆多的长子,太阳王朝的奠基人。生活在特雷多由迦之初,据说他是摩奴打喷嚏时由摩奴从鼻孔中生出的。甘蔗族王有100个儿子,其中三个年长的在神话中最为著名:长子毗俱希继承王位;次子尼米在来提受诅咒必须离开躯体,天神把他藏进了人的眼睛,从此人就学会了眨眼。甘蔗族王的3子弹宅骗了仙人苏提罗的女儿。苏提罗一怒之下,连降7天8夜灰雨,摧毁了弹宅所在地区的一切生物。后来这块不毛之地长出了茂密的森林,人称弹宅林。&
乐变化天 (nirmanarati)&
佛教六欲天之一,位于先率天之上,高出须弥山64万由旬。此处一日相当人间800年,天上居者寿高8000岁,男女相对微笑即可受孕,婴儿随即出现在母亲怀中。天上诸神娱乐随意,变化自如,故名乐变化天。&
生死界河 (Vaitarani)&
印度教神话中流经阎魔王所辖阴曹地府之河,由它划分生、死两界。据往世书描写,此河汹涌澎湃,恶臭无比;水中充满污血、尸骨、毛发以及诸多秽物;只有生前给创世主贡献过牛的人,死后拖着牛尾才能渡过。在界河里挣扎是有罪之人死后的灾难。《摩诃婆罗多》把此河比喻做地狱恒河:“恒河流到阴曹地府,变成罪人难以逾越的界河”。此外,《摩诃婆罗多》还把一条流经羯陵伽地区(现今的奥里萨邦)的圣河称为界河。据说在该河洗浴可以冲掉罪恶。这两条界河具有完全不同的功能。&
央耆罗婆 (Angiras)&
吠陀教和印度教神话中的大仙,人类与诸神的巨闾者,半神的央耆罗娑族的始祖。大梵天的第三子,出自其口,或生于落在烧红炭上的精液,他也是人类九大始祖之一。据说《梨俱吠陀》的许多诗歌为他所编撰。后期他与祈祷主或与祈祷主所司的木星相等。他常被称为“众神的祭司”。因此他常与阿耆尼(火神)想混淆。有时是阿耆尼的外孙,有时是义子。央耆罗娑有7子,出世时外貌为熊,以后成了大熊星座。他的其他后裔还有发现和抚养了沙恭达罗的净修林大师干婆,大哲人摩根德耶,苦行者乔达摩。晚期神话还说到他的妻子私木哩提(记忆)、室罗陀(信仰)、私婆陀(献牲)、娑提(真理)。这些名字近似伊朗神话中阿美沙、斯喷塔诸神。&
卢波本陀罗 (Lopamudra)&
吠陀教和印度神话中苦行大仙阿迦斯提耶的妻子。《梨俱吠陀》说,她劝丈夫开戒生子,以便接续后代。《摩诃婆罗多》也有类似的内容。阿迦斯提创造了一个美丽的卢波木陀罗。姑娘先由国王抚养、教育,长大成人后与阿迦斯提耶成亲,并随丈夫半斤森林居住。她在林中的穿戴只有兽皮衣裙。阿迦斯提耶请她合欢榻,她向丈夫要漂亮的首饰。阿迦斯提耶打死魔王伊尔伐罗,为妻子取来了无数珍宝和漂亮衣服。卢波陀罗怀孕7年生下一子,此子自幼聪明绝顶,而且力大无穷。&
央耆罗娑族 (Angirasas)&
半神的家族,以美妙的歌唱著称,7位古代的智者是天和诸神之子。《百道梵书》中说,央耆罗娑族出身于生主。通常说他们的父亲是央耆罗娑。传说把7位智者同《梨俱吠陀》第九卷的作者们联系起来。央耆罗娑族复兴世界,掌握生命力。有央耆罗娑族参与的主要情节是寻找牛群及因陀罗把牛群从恶魔的山洞中解救出来。在某些传说中起着特别作用的不是因陀罗而是央耆罗娑族;他们用歌声找到了牛群,摧毁山岩,就出牛群。或者是央耆罗娑族的一个祈祷主(祈祷之神)以其吼声摧毁山洞,救出牛群。尽管如此,央耆罗娑族与因陀罗的联系是无可置疑的。因陀罗有时被视为“央耆罗族的主要成员”之一。然而有时不是因陀罗,而是苏摩把藏牛的地方告诉了央耆罗娑族。苏摩则以自己向央耆罗娑族献了祭。央耆罗娑族还参与了寻找波尼、太阳和朝霞的牛群,参与寻找光明、财富、圣言和正确道路。他们还找到了藏在木头中的阿耆尼(火)。他们参加了众神与阿修罗为斗多罗而进行的战争。央耆罗娑族的形象及其名字的来源尚不清楚。现在有人认为是往天上送信的火舌,因而与希腊文中的“使者”一词相联系。&
达多(Dhatr)&
疮造神。该神为一概念化形象,只在《梨俱吠陀》第10卷中提到几次。他曾创造太阳、月亮、天、地和宇宙世界。他和诸神一起关心后代,保护婚姻,维护家庭秩序并为人治病。达多有时也列入阿底提耶神群,后来又与生主、梵天融为一体。达多有时又作为湿婆和毗湿奴的别名。印度教神话中之达多纯属神学抽象概念的产物。&
达剃 (Duksa)&
吠陀教和印度教神名,有时也作为苏摩和阿耆尼的别名。达剃有一个最大的特点,他是阿底提所生,但他又生了阿底提。有些经典把他与生主等同,也有的称他为神女之父。关于他的创世活动和他生养的众多神女,民间流传的故事极多。达剃是梵天的第七子,生主之一,一般认为他是众生主的头领。相传他生于梵天的右脚拇指,其妻钵罗苏底生于梵天的左脚拇指,达刹和他的妻子生了50个女儿,其中13个嫁给迦叶波,27个嫁给月神苏摩(后来变成了27个星座),另外10个嫁给了达摩。达刹的大女儿底提生了戴提耶魔群,二女儿达奴生了达那婆众水怪,三女儿阿底提升了阿底提耶众神,也生了达刹。有一著名的神话描述了达刹举行的祭祀仪式,创造神达刹为了赎罪在三山巅峰举行第一次祭祀,召请了众神,维度没有请楼陀罗。为此,达刹的女儿(楼陀罗之妻)娑底投祭火自焚,楼陀罗一怒之下用霹雳箭穿透祭羊,使之变成“羊头星座”;随后砍下达刹的头,扬长而去。由于找不到达刹的头,众神只好给他安了个羊头,这就是羊头达刹的由来。《摩诃婆罗多》及其他的叙事诗还讲到,月神苏摩娶了达刹的27个女儿作妻子,但只有卢醯尼一个人受宠。达刹得知后多次警告苏摩,但苏摩置若罔闻。于是达刹诅咒苏摩生痨病,咒语发作后,之间月亮自圆变缺,所有动、植物都开始枯萎、凋零。此时惊动了众神,纷纷请求达刹饶恕苏摩。达刹显然答应了众神的请求,但月神再也不像从前那样丰满了。&
达沙 (Dasa)&
1.达修的祖先。2.与神为敌的恶魔,或不信神的非雅利安人。《梨俱吠陀》对雅利安人与非雅利安人之争提到过数次。据载,他们与神为敌,与雅利安人为敌,经常出来抢水,后来被因陀罗设计战败。在《梨俱吠陀》中提到他们的妻子。提到的主要是达沙有舒湿那,商跋罗,那牟质等。在《梨俱吠陀》中把水理解为达沙的妻子,那么水下应理解为住着弗栗多。&
多罗 (Tara)&
意为“星”,印度教神话中诸神的老师,祈祷主之妻。月神苏摩从祈祷主手中将她抢来,引起了帮助祈祷主的诸神同帮助苏摩的阿修罗之间一场大战。梵天将多罗归还其夫,但她在此期间却给苏摩生了一个儿子。&
伐多 (Vata)&
吠陀神话中的风神。伐多与伐由有紧密联系,在此基础上这两个名字有适合为同一个神话形象。然而这两个形象特征明显不同,因此把他们视为两个神较为适宜。伐多个性不大突出、人格化程度较低,在许多情况下是对风力的神话。《梨俱吠陀》中有两首不长的诗歌颂他。在描写风的威力时说,他摧毁一切,咆哮不已,卷起地上的尘土,一天也不休息。伐多是最初诞生的,是宇宙之子,水的朋友,诸神的呼吸。同时,伐多还有治病的能力并使人长寿。吠陀以后的时期,伐多的作用减弱,而经常被伐由所代替。伐多与伊朗的瓦塔同源,都可追溯到印歌时代。&
伐奇 (Vac)&
言语女神,言语的拟人化。在《梨俱吠陀》中有献给她的一首赞歌。在歌中用颠倒字母的方式把伐奇的名字写出来。天上地下,水中海中都有她的住处。她散布于全宇宙,上达天庭,似风吹动,比天高,比地宽。她是财富的搜集者和主宰者,并把它分给所有的人。她爱的人就成为强者、贤人、婆罗门和贤人;仇恨婆罗门的人,他就用楼陀罗的弓箭射死。她在人们中引起争吵,充分满足听见她话语的人。她载着密多罗、伐楼拿、因陀罗、阿耆尼、双马童、苏摩、陀湿多、普善、楼陀罗、阿底提和众神。她被誉为众神之女王。《阿闼婆吠陀》说她是爱神之女,《爱达罗氏梵书》和《摩诃婆罗多》称她为“吠陀之母”,《百道梵书》说她是按照言语创造世上水流的生主的妻子之一。史诗时期她成了智慧和辩才女神。最著名的神话是以她(变成一个女人)作为代价赎回被乾闼婆偷去的苏摩。伐奇的形象是在古印度关于思想-语言-行动三段式观念和发声言语的特殊意义的基础上形成的。&
伐由 (Vayu)&
意为风、空气。吠陀和印度教神话中的风神。他与伐多关系密切。在《梨俱吠陀》中有献给他的一首歌。在另一些歌中他与因陀罗一起受到颂扬。他面貌俊秀,才思敏捷,可触及天空。他是两界所生,于早晨出现,有闪光的神车,有99、100、1000只马匹(有时是好牛)。因陀罗同他一起坐在车上。他乐善好施,赐给向他献牲者以安息、财富、牛马和荣誉,提供避难之处,驱散敌人。他有权喝第一口苏摩酒。必须用白色动物向他献祭。他是生的气息,他自己也是从原人的呼吸中诞生的。在吠陀后期,伐由的形象已比较清楚。在《罗摩衍那》中他爱上了俱舍那毗的女儿,但遭拒绝,于是他诅咒了他们父女。在《摩诃婆罗多》中他是毗摩之父。在《薄伽梵往世书》中,他根据哲人那罗陀的请求,摧毁了须弥山的山顶。这一山顶落入大海,形成了楞伽岛。他在多处陪同因陀罗参加战斗。在《百道梵书》中,众神派伐由侦探弗栗多的情况。在毗湿婆密多罗同婆私吒为俱罗毗的母牛而竞赛的传说中,因陀罗派伐由和伽摩去帮助阿布沙罗斯弥那迦。他有时还是各种东西的赐予者。后来他成了护世天王,守护西北方。他的神兽为鹿。在《毗湿奴往世书》中说,他属于婆苏神团,他与阿维斯陀神话中的瓦尤为同源神。&
那洛 (Nala)&
传说的一个理想国王。那洛与其妻达摩衍提的故事在《摩诃婆罗多》中独立成篇(第三卷50-78)。那洛与达摩衍提由耳闻而相互爱慕,但从未见面。达摩衍提为了与那洛见面,请求父亲举行选婿大典。因陀罗、阿耆尼、伐楼拿、因摩和那洛都来参加。天神派那洛入宫传信,两人见面。那洛忠实执行使者指责,达摩衍提则钟情如故。在选婿大典上那洛中选。一个恶神恼怒她选中凡人,在那洛的国内住了12年,伺机报复。终于找到机会挑拨他和兄弟掷骰子赌博。那洛受惑,不顾臣民、妻子的忠告,输掉了国土和全部财产,被迫到森林中流亡,达摩衍提志愿相随,那洛不愿妻子受苦,趁妻子熟睡时独自走开。达摩衍提孤身在林中哭寻丈夫,得到仙人指点,后被一往后收留。那洛在森林大火中救了大蛇伽俱多伽。蛇咬他一口,使他变成侏儒,指点他到国王哩图婆那处服役。国王教他投骰子的秘密以奖励他的忠心。这时达摩衍提的父亲派婆罗门四处寻找女儿,凭眉心红痣找到了公主。她决定举行第二次选婿大典。她知道如果丈夫在世,他一定会来参加。一切象预料的那样,尽管那洛变成丑陋侏儒,仍被妻子认出。那洛恢复了本来面目。他用新学会的掷骰子的技艺赢回了王国和财富,夫妻幸福如初。&
那罗 (Nara)&
意为“人”、“男子”、“丈夫”。古印度神话中的仙人,常与仙人那罗衍结对出现。在《罗摩衍那》中罗摩语言那罗和那罗衍将为人类福祉而诞生。《摩诃婆罗多》以对那罗和那罗衍的崇拜开篇,其中有几段插入的故事:阿周那和黑天被认为是那罗和那罗衍的化身。在《毗湿奴往世书》、《薄伽梵往世书》、《侏儒往世书》中,那罗和那罗衍是毗湿奴的两位一体的化身,大梵天和阿醯悉或牟提(达刹之女)的儿子。据往世书的神话、那罗和那罗衍的禁欲苦修使众神感到害怕,因陀罗派阿布沙罗斯中的美女惑之。那罗衍则摘一花朵置于股上,优哩婆湿由此出世,其魅力胜过因陀罗的所有美女。&
色界 (Rupadhatu)&
即有行者的世界。佛教神话中位于“欲界”之上、无色界之下的一个世界。对于色界的描述是将瑜伽内修的经验转移到外部世界,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的。色界中不存在味与嗅味,同时亦不存在味觉与嗅觉。视与听具有超常力量。色界分为四等,同瑜伽的“四禅天”相对应。人科可将肉体留在世界上,但通过“禅定”而达到色界的某一等级,并产生对色界的体验。民间一般认为色界是实在的高级世界,生前能“通禅”到何种程度,死后就能超生到色界的某一“禅天”。&
伊罗 (Ila)&
古印度教的酻酒女神,酥油、酸奶、食品等祭物的化身。据《梨俱吠陀》记载,伊罗双手捧着酥油站在祭坛上,等待阿耆尼将她点燃。她的双臂、双腿是酥油凝成,她有许多孩子和母牛。她的寿命极长。有的赞歌将她和娑罗室伐底,婆罗提并成为祭酒、文艺、智慧三女神。据《百道梵书》记载,神鱼向摩奴预告:很快将要发生洪水。摩奴听后赶快造船,幸免于难。洪水退后,幸存的摩奴设祭,将酥油和酸奶撒入水中。一年后水中生出一人,自称是摩奴之女,此人就是伊罗。摩奴与此女就是以后人类的始祖。所以伊罗既是摩奴的女儿,又是摩奴的妻子。&
有轮 (Bhavacakra)&
佛教标记,其形象为无常鬼怀抱之大轮,亦称生命之轮。佛教认为,众生在三界、六道的生死世界循环不已,犹如车轮回旋不停,因此有轮象征生死轮回。有轮的中央绘有三毒:红鸽表示贪欲、绿蛇表示嗔蓕,黑猪表示愚痴。轮辐将轮分为6个部分,分别显示来生转世的境界:天神、大力神、人、畜、鬼和魔。轮辋上绘有象征12因缘的图形,表示生死轮回受业报法则支配。&
约尼 (Yoni)&
印度教各派所崇拜的女性生殖器像。这种崇拜始于远古时期,以湿婆教各派最为突出。在湿婆教画像中,约尼常与林伽同时出现,前者代表女性生殖器,象征湿婆的配偶——雪山神女,后者代表男性生殖器,象征湿婆。约尼与林伽直立其上。这种配合的含义是:雌、雄二性永不分离,阴阳交合乃生命之源。对约尼的崇拜最先始于阿萨姆邦(据说雪山神女的尸体被湿婆剁碎散开后,相应部分落到了此地),后来遍及印度全国。&
安陀伽 (Andhaka)&
意为“盲者”。印度教神话中千头千手的阿修罗,迦叶波和底提之子,因行路如盲者而得名。他企图从因陀罗天上偷圣树,而被湿婆杀死。从其血中产生出安陀伽诸魔,湿婆一并杀之。又传说,安陀伽是湿婆之子,出世即为盲者,因诞生时雪山神女用双掌蒙住了湿婆的眼睛。后来他被阿修罗醯兰尼耶迦尸收为义子,与诸神为敌,但有一天被湿婆用三股叉捉获,改恶从善,成了湿婆的追随者。&
毕多罗 (Pitarah)&
神化的远祖。居住在三重天。对毕多罗的崇拜在丧仪中占有重要地位。一般认为死神阎罗王是众毕多罗之首。《梨俱吠陀》中有两首先献给他们的赞歌。人们以为毕多罗是最早的祖先,他们为以后的死者开辟了通道。在讲到毗湿奴跨越的第三大步时,捉到了毕多罗。他们分为几类:婆噜波、那伐婆、鸯吉罗娑、阿多婆那、婆哩古、婆私提。尤以鸯吉罗娑一类同阎罗王关系最为密切。据《阿闼婆吠陀》载,毕多罗住在空中、地上和天上。他们同阎罗王及其他神终日欢宴,参加苏摩庆礼。人们向他们求财、求子、求寿。毕多罗长生不死,被视为神。有时认为宇宙中的某些现象,如天空的繁星,昼夜的划分,早霞晚霞的出现,天光的显现与消失等,也都是他们所谓。毕多罗与诸神有所不同。据往世书载,毕多罗原来也是神的儿子。但这些神由于不敬重梵天,而被变为痴呆。有时毕多罗亦被人称为十先主。他们在印欧神话中具有深远的根源。&
毕舍遮 (Pisaca)&
亦译“毗舍阇”、“毗舍遮”、“臂奢柘”等。魔鬼,性凶残、散布疾病,袭击人,以人为食。吠陀以后的典籍中有益的存在物有三类:神、人、先祖;与之对立的恶魔也有三类,即阿修罗、罗刹和毕舍遮。一般视毕舍遮为先祖被诅咒的鬼魂,而据其他文献说,他们是迦叶波夫妇之子,或者是大梵天愤怒的产物。据某些资料,毕舍遮神话可能有一定的历史依据,即由一个与雅利安人处于对立地位的土著部落演变为恶魔。&
达底罗 (Dadhikra)&
吠陀神话中陀罗沙多修国王的御马,一匹最著名的神马。《梨俱吠陀》曾4次赞颂并在多处提到此马。它疾如风,快如鸟,所向无敌。《梨俱吠陀》把它比作神鹰,比做天鹅。它又是战胜达刹的英雄。它肚子与上千敌人搏斗毫无惧色,而敌人在它面前就像遇见了雷公,怕得发抖。达底罗用自己的威望将五个部族团结在一起。此外,他还多方帮助歌手,教给他们甜美的语言。密多罗、伐楼那把它赠给人间作为对死者的祝福(它给死者送饮食、送阳光)。当阿耆尼在东方燃起霞光时,人们就开始颂扬、召唤达底罗,同时呼唤黎明女神乌莎斯,有时还呼唤双马童和苏利耶等太阳神,但达底罗总是被放在最前面。由此可见达底罗和双马童一样,也是一位具有动物形象的太阳神。&
达基尼 (Dakini)&
1.印度教中凶狠的女魔,黑色女神迦利的侍从。2.金刚乘佛教之般若,一般形象凶恶之女神。其中有的为佛、披萨、本尊之对偶神,有的本身即被奉为本尊。达基尼岁时帮助崇拜她的信徒,使其理解法之奥秘。3.蒙古喇嘛教神话中的仙女;有时泛指所有女神或女妖。&
达噜婆 (Dhruva)&
印度教婆苏8神之一,乌多那波陀国王之子,第一世摩奴私婆衍菩婆之孙。他的继母为了让亲生儿子继承王位,将他赶走。达噜婆苦修3000年,不断默念毗湿奴,为此毗湿奴将他升为北极星。印度教教徒崇奉为坚强、刚毅之化身。&
伐楼那 (Varuna)&
同宇宙洋有关的天神,真理和公正的保护着,阿底提耶诸神中的主要成员。他是吠陀神谱中与因陀罗并列的最大的神。在《梨俱吠陀》中有10支歌献给伐楼那。此外还有许多歌诗伐楼那和密多罗所共有的。只有伐楼那和因陀罗被称为“握有一切者”。伐楼那也是人、神和一切的君主。伐楼那训诫众神,众神俯首听命。他创造了世界,并保住了世界。他让空气空间充实,扩大了土地,挂上了太阳,照亮了天空。天地都听命于他。昼夜是他的衣装,太阳是他的眼睛,他使太阳转动。他有千只眼。伐楼那的基本特点就是同宇宙洋相联系。他放出宇宙水,解除对水的束缚。为洪流铺设道路。监护江河、大海。河流是他的姐妹(共7个)。波罗——伐楼那就是密多罗。密多罗同火(太阳)有联系。这反映了水火相对的古老观念。伐楼那与密多罗的区别在于:伐楼那更多地与自然现象(而非社会现象)相联系。他具有神奇魔力。他身上有阿修罗的属性。他是提婆,但有时被称为阿修罗。伐楼那对人类严峻,一般距离较远。但他对于歌手十分关切。他监护人类,防止他们走上邪道。他反对不公,疾病,死亡。他是社会秩序、真理的化身。他注视真伪,惩罚说谎者。在吠陀颂歌中他与阿底提(他的母亲)、阿耆尼、苏摩、曼纽、乌沙斯、因陀罗有联系。但在吠陀中与伐楼那联系的神话故事并不多,而且只有片段。除了把密多罗同伐楼那联起来的“金胎”外,在《梨俱吠陀》中只有一个关于伐楼那的比较完整的故事。这就是伐楼那同极裕仙人是哲人和歌手,曾受到伐楼那的宠爱,向他演示了昼夜的交替,携带他一起上船,让他成仙等。但后来不知为什么极裕仙人惹怒了伐楼那。他请求伐楼那的宽恕,而伐楼那则仍使他患了致命的水肿病,伐楼那的妻子叫伐楼那尼或伐楼尼,后来被视为葡萄酒女神。在吠陀后时期,伐楼那失掉了在众神中的领导地位,成了护法天王之一,多在西方,受印度教众三个最高神管辖。据史诗的叙述,大梵天推翻了那护沙在天上的王位之后把统治宇宙的权利赐给了因陀罗和那些帮助过他的神(伐楼那、阎摩、阿耆尼或苏摩)。在关于那护沙的故事中,伐楼那多呼吁因陀罗回来惩处那护沙。在这一时期伐楼那仍被视为水域的统治者,不过权利已大大受限,道德法则方面的权利则全部丧失。不过他的形象则强烈地人格化,有了许多亲属,有了许多新的故事。在史诗和往世书中,伐楼那把苏摩的女儿,智者乌多提耶的妻子跋特罗劫持到海底宫中。乌多提耶派使者那罗陀前去讨要,伐楼那把他逐出。乌多提耶请求河神萨罗斯伐底不要再向大洋供水。然后他就把大洋水淘干。伐楼那只好把抢来的美人归还给丈夫。伐楼那爱上了密多罗的妻子尤哩婆湿。她给他生了两个儿子。伐楼那也如其他的神一样,在罗波那到来时化成的神一样,在罗波那到来时化成了天鹅。罗波那攻进了伐楼那的王国,战胜了他的儿孙,并向他本人挑战。但他不应战。在持斧罗摩的故事中,他赠给哩质竭1000匹马,然后把摩录多王的后裔藏在自己家中。伐楼那在许多故事中都帮助因陀罗。众神创造了迦梨女神,伐楼那赐给她双脚和绳套,让她用此拴住阿修罗魔怪摩醯湿。伐楼那赠给阿周那绳套、弓箭、神车,使他能上天。史诗中多次描写他同冥界、死亡有密切的联系(绳套成了他主要的表征物),四周有蛇围绕。而在梵书中则强调他祭祀作用的一面。伐楼那形象的演化使我们能够复原这个神形成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密多罗——伐楼那的结合(而且伐楼那是阿修罗)肯定与伊朗神话中密特拉——阿胡拉&马兹达同出一源。因此也就可以肯定这一神话源自古老的印度——伊朗时期。研究者认为伐楼那一名与赫梯的海神阿鲁那、希腊神话中的乌拉诺斯、斯拉夫神话中的沃洛斯、立陶宛神话中的韦尔尼亚斯都是一个词根。&
牟噜干 (Murugan)&
古代泰米尔人的狩猎神、战神、胜利之神,神母柯特拉维之子。对他的崇拜与对湿婆之子塞建陀——须婆寒尼耶——伽提竭耶的崇拜相混合。最初大概为山区部落之神,其庙宇建于山上,并与植物有密切关系,与火、太阳亦有关系(有称号“红色的”)。其象征物为红标枪、花带、孔雀,有时是象。他的形象肠胃6头12只手。对牟噜干崇拜与萨满教有紧密联系,其祭祀亦称标枪为武器,在专门的林中旷地上作“狂舞”。&
那护沙 (Nahusa)&
一译友邻王,在《摩诃婆罗多》和往世书中均有他的故事。那护沙以苦行著称,因陀罗违反正义,残杀弗栗多,犯了罪,不能再高居王位,成了逃亡者。那护沙接替他,做了神玉。开始很好,他在尘世做国王时积累下的功德和声誉帮助了他。后来他堕落了,放纵自己。他纵欲好色,想霸占因陀罗之妻娑奇,还强迫7个仙人为他凌空抬轿。那护沙情急如火,不断吆喝仙人快走,甚至踢了轿夫之一的投山仙人阿竭多一脚。投山仙人发怒而诅咒,那护沙立刻从天上跌下,变成森林里的一条蟒蛇,要等待一万年才得超生。&
那罗衍 (Nereyna)&
1.最高神的名称。吠陀中未见此名。学者们认为此神并非出自雅利安人,而是后来才进入印度教神话中。《百道梵书》说他是宇宙精神。与原人相等。在史诗中则与毗湿奴相等,是毗湿奴的名号之一。在《摩奴法典》中把此名与大梵天相联系。耆那教徒视此名为耆那教创始人大雄名号之一。2.仙人名,常与另一仙人那罗成对出现。往世书中那罗——那罗衍是毗湿奴的两位一体的化身。&
那牟质 (Nemuci)&
恶神,达奴之子。《梨俱吠陀》中提到91次。有时称为阿修罗之首。他是不可战胜的勇士,因陀罗与他约定,无论是白天、黑夜、陆地、海洋,他们都不许用干的或湿的武器互相伤害。于是那牟质掺入苏罗的苏摩酒灌醉了因陀罗,仙他失去了力量。因陀罗听从双马童的建议,于黄昏(既非白天、亦非夜间)在海滨(既非陆地、又非水上)与那牟质决斗,用金刚杵把他击毙。双马童用那牟质的血熬成药,仙因陀罗恢复了力量。&
乔答摩 (Gautama)&
1.古代印度神话中七大仙人之一。乔达摩诅咒因陀罗,因为因陀罗引诱过他的妻子。2.佛教的释迦牟尼,乔达摩是他的姓。&
迅行王 (Yayati)&
那护沙之子,婆罗多族国王,与其妻天乘和侍女多福生下5子,其中雅度是雅度族的祖先,黑天即属此族,布卢是史诗的英雄们般度5子和俱卢百于的祖先。当天乘发现迅行王背着她跟多福暗地相爱生子时,就到父亲苏揭罗那里哭诉。苏揭罗诅咒迅行王必未老先衰。迅行王那时正年富力强,忽然变成了一个龙钟老人。他苦苦哀求苏揭罗饶恕,苏揭罗答应,如果他能找到一人愿意用青春跟他的老年交换,他即可恢复青春。迅行王一次哀求他的5个儿子,遭到4个儿子的拒绝,只有最小的儿子布卢愿作出牺牲,同意把青春给他。迅行王一接触他,就变成了年轻人,享受了一千年的青春乐趣。后来他把老年收了回来,把青春还给布卢,并立他为国王。许多往世书中也叙述了关于迅行王的神话传说。&
观世音 (Avalokitesvara)&
大乘与小乘佛教神话中的主要菩萨之一,大慈大悲的化身。菩萨都有先拯救世界而后成佛的决心,观世音就是这种决心的最高体现。遇难众生只要颂其名号“菩萨即时观其音声”,前去打教,故名。据《净土七经》,观世音乃创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的佛光,是阿弥陀佛在人世间的体现,因此在观世音冠上缀有阿弥陀佛之像。观世音是现世(即第四世)的创造者和保卫者,他的使命就是在乔达摩佛陀升天以后,弥勒佛出世以前守护好这个世界。传说,观世音查知这个世界罪孽深重,非常悲伤,以致头颅碎裂。阿弥陀佛将所有10块碎片搁在一起,再将其形象置于顶端,这就是11面观世音之由来。《妙法莲华经》说此菩萨法力无边,能变成各种形象,名为普门示现;《首楞严经》说他有32应化身,为普救众生他能进入任何地方,包括地狱在内。观世音菩萨能从远处听到受苦受难人的喊声和呻吟。观世音菩萨的形象于公元前一、二百年间产生与印度佛教,公元3-7世纪时印度北方崇拜观世音的鼎盛时期。观世音形象虽然出自印度,然而受其影响最大的国家却是中国和日本。公元1世纪观世音形象传入中国,大约6世纪传入西藏地区,而且很快就成了喇嘛教香火最盛的菩萨。西藏的达赖喇嘛据说就是观世音转世。从公元7、8世纪起观世音的形象发生了变化,开始出现女相并逐渐取代男相之势。中国北宋(960-1127)以前都是男相,后来带有双重性别特征并逐渐改为女相。小乘佛教中的观世音菩萨具有多种形象和称号,其塑像和彩绘有的为印度皇太子、11面千手佛等等。据佛教净土宗说法,阿弥陀佛为西方极乐世界之王,观世音与大势至为阿弥陀佛的左右肋侍,合称西方三圣。观世音为中国四大菩萨之一,音译为“阿波卢吉低舍婆罗”。唐奈世民时代因忌讳李世民名,略称“观音”。相传观世音显灵说法的道场在浙江省普陀山。据称其生日是夏历2月19,成道日是夏历6月19,涅槃日式夏历9月19。&
伊多娑 (Etasa)&
与太阳神苏利耶有关的马类动物。这个词有时表示“敏捷”,在《梨俱吠陀》中常表示马,复数时表示“太阳神的骏马”。作为专有名词,表示为太阳而斗争的神话人物,也表示太阳神的骏马。&
因陀罗 (Indra)&
雷电之神,众神之首,以后成了天王。他是吠陀神话中最为著名的神。在《梨俱吠陀》中但是歌颂他的就有250只歌,多于其他任何神。他的称号有“众神之王”、“宇宙之王”、“慷慨的”、“慈悲的”、“爱饮苏摩酒的”、“手持金刚杵的”、“统治者”、“杀死弗栗多者”、“大力之子”、“摩录多护卫的大帅”、“朋友”、“赐予者”等等。他是战神,战斗的化身。他曾与众神作战,众神惧怕他。他参加了无数次反对妖魔和非雅利安神的战斗,攻破了属于蛇妖弗栗多的营寨就有99座,因而他又有“城堡破坏者”的称号。打仗时双方都向因陀罗祈求生理,对因陀罗的战功也从宇宙起源的角度加以解释,说他生了太阳、天空、朝霞,他巩固了太阳的地位,驱赶太阳行走(他的眼睛就是太阳)。他为了夺取太阳而同弗栗多战斗。他又劈山引水,因而他又有“水中取胜者”的称号。他对弗栗多的生理意味着宇宙中积极因素战胜了消极的混沌状态。胜利的结果是建立起广大的吠陀世界。因陀罗还同丰收、繁荣、长寿、男性的力量相联系。他对于人,特别是对于雅利安人的态度慈善友好,随时相助。他多次以歌唱鼓舞者的身份出现。在《梨俱吠陀》中说他多次化为别的物体。因陀罗属于高度人格化的神,对他的外形、衣着、声音、身材、气质、智慧等都有详细地描绘。她的母亲不愿让他出世。在《梨俱吠陀》中未说到他母亲的名字,在《阿闼婆吠陀》中他的母亲叫伊伽室多伽,与夜神罗多利相等。在史诗中说因陀罗是阿底提的第七子,而在《梨俱吠陀》中则称他为阿底提的第四子。他的生父有时说是特尤斯,有时说是陀湿多或生主。在梵书中多说他是生主的幼子,有时还说他是由众神创造的。因陀罗的妻子有时是因陀罗尼,有时是舍质或补卢弥。在《阿闼婆吠陀》中他的妻子时钵罗娑诃和舍那。他的孪生兄弟是阿耆尼及普善。他与摩录多、双马童、乌沙斯、伐多、伐由以及阿低提耶诸神都有联系。这使他至少在吠陀阶段占有特殊的地位。在史诗中他又有新的联系。在吠陀后阶段,因陀罗的意义明显地下降了。他的一些只能发生了变化。特别是他的创世作用完全被排除,但却加强了作为军事首领的作用。在史诗中他是同雨水和丰收相联系的神,同雨神波阇尼耶十分相近,以至于相等。在求雨仪式中也呼唤因陀罗的名字。他称为护世天王也是后来的事情。梵天赐他主宰东方。他的神像阿罗婆多守卫着这一方。阿底提耶诸神,阿布沙罗斯诸神,乾闼婆诸神,悉达诸神都是他的助手。在《摩诃婆罗多》中详细地描绘了因陀罗王国和他的有1000个门的乐园。与此同时他也失去万能的本性。他不止一次败在仙人的手下,甚至败在妖魔手下。因此对他的崇敬收到怀疑。早在《梨俱吠陀》中已有此迹象。与因陀罗有关的神话极多,中心故事是他同弗栗多的斗争。他用陀湿多为他制造的钢杵打败了弗栗多,从弗栗多肢体中流出了被他禁锢的水。据另一传说,因陀罗不仅解放了水,也解放了被关在山洞里的牛群。他还从山洞中找到了光明、朝霞。在《梨俱吠陀》中还有许多类似的神话。在吠陀之后阶段、旧的神话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比如关于同弗栗多战斗的神话,在史诗中就排除了宇宙起源的成分,引进了新的任务。出现了新的母题和细节。如因陀罗派阿布沙罗斯诸仙女去引诱三首怪物毗首噜波,最后才把他的三首砍掉。因陀罗被弗栗多吞到肚里,他剖开弗栗多肢解为二,一部分化为月亮,一部分为动物的肚子。在梵书和史诗中,因陀罗杀死了魔怪补卢弥,他的女儿舍质被因陀罗救出,成了因陀罗的妻子。因陀罗战胜了巨人瞻跋,因陀罗还曾引诱仙人提婆首磨的妻子卢奇遭拒绝。他引诱隐士乔达摩的妻子阿诃利耶,为此受到乔达摩的诅咒而失去了睾丸。因陀罗(一说是梵天)把被苏摩劫持的陀罗还给她的丈夫祈祷主。在因陀罗被逐后,月亮王朝的国王那护沙占据了因陀罗在天上的王位,并得到了因陀罗的妻子婆奇。后因那护沙骄横地要求众仙人给他在空中抬轿,才被推翻在地,化为蛇,因陀罗又恢复了王位。因陀罗嫉妒双马童能够从仙人瞿赤耶婆那手中得到苏摩酒,因而想把苾力瞿赤耶婆那杀死。后者则制造了怪物摩陀(意为“醉态”)以惩治因陀罗。因陀罗逃走,苾力瞿赤耶婆那宽恕了因陀罗,把怪物肢解。因陀罗用云雨帮助伽陀罗和他的孩子们逃避太阳光的射杀。因陀罗嘲笑了几位侏儒哲人(手指一样大)婆罗吉哩耶,他们则寓言因陀罗必败在金翅鸟迦楼罗的手下,后来迦楼罗果然把因陀罗的盛仙露的餐具叼走。在搅动乳海时,因陀罗得到了神马乌阇湿罗婆刹、神象阿罗婆多和神树波哩阇多。为了看绝代美女提卢陀摩,因陀罗长出了一千只眼睛。因陀罗惧怕与罗刹王波那相遇而化身为孔雀。因陀罗与罗波那之子弥伽那陀斗争被俘,被押送到楞伽岛。梵天和众神亲自出面说服弥伽那陀释放因陀罗。他派美丽的阿布沙罗斯弥那伽去引诱众友仙人,破坏他的苦行,因为他的苦行可能夺去他的权位。因陀罗害怕婆伽罗的儿子会像他一样强大,就把他们献牲马偷走。为了考验国王乌湿那罗的虔诚,因陀罗化身为鹰,阿耆尼化为鸽子,作出鹰追鸽子的样子。乌湿那罗为了救鸽子的性命,从自己身上割下一块肉喂鹰。因陀罗深信乌湿那罗的虔诚,预言他将获得永世的光荣。因陀罗在战斗中消灭了底提的诸子戴提耶。这时底提就请求丈夫让她再生一子向因陀罗报仇。结果他们生了儿子金刚身,打败了因陀罗,把他绑至父母面前。梵天出面救出了因陀罗,乘金刚身不在时,因陀罗忽而化身为猴,忽而化身为蛇,最后把金刚身的妻子劫走,后又被金刚身夺回。为了二次报仇,金刚身和他的妻子生子多罗伽。他率众阿修罗向因陀罗宣战,把因陀罗率领的众神打得大败。众神向梵天求救。梵天建议让湿婆与乌摩结婚。他们生的孩子才能战胜多罗伽。伽梨陀娑据此故事写了长诗《鸠摩罗出世》。在许多故事中,因陀罗与湿婆、毗湿奴紧密相连。古印度神话中的因陀罗可同印欧的雷神相对应。他与伊朗神话中恶煞神因特拉同源,因陀罗的别名“杀弗栗多者”,在阿维斯陀神话中则是战神的名字。“因陀罗”一名早在来坦尼雅利安人之前就有了。因陀罗被佛教吸收,称为“释帝桓因”。在印度教中为喜见城之主。&
宇宙象 (Dig-gaja)&
印度教中的护世天王一起保卫四面八方的神象。印度教的护世天王都骑象:因陀罗的象守护东方,阿耆尼的象守护西南方,阎魔王的象保卫南方,苏利耶的象保卫东南方,伐楼拿的象守护西方,伐由的象守护西北方,俱毗罗的象守护北方,苏摩的象保卫东北方。&
达底衍琪 (Dadhyanc)&
吠陀神话中的臆土,阿闼婆之子。《梨俱吠陀》曾9次提到他和阿闼婆、摩奴以及其他祭司。因陀罗曾教给他许多知识、但禁止他再转教别人。然而他没有遵守诺言,把陀湿多藏蜜酒的地方告诉了双马童。因陀罗一怒之下砸毁了他的头。双马童出于对他的感激,给他装了一个马头,后来又恢复了他原来的面貌。据《摩诃婆罗多》记载,因陀罗的金刚杵就是陀湿多用达底衍琪的骨头制成的,因陀罗用这件锋利武器曾经杀死蛇妖弗栗多和他的99个儿子,成为著名的战神。&
达修诸魔 (Dasyu)&
与雅利安人和因陀罗为敌的恶魔,后被因陀罗投下天火烧死或杀死,因此因陀罗又“杀达修者”的称号;苏摩也参加了讨伐达修的战斗。达修和达沙关系密切。&
多罗伽城 (draraka)&
印度教神话中耶达婆族(黑天的部族)的首都,是黑天决定放弃旧都摩图罗后命人在一夜之间建成的。黑天死后7天,多罗伽被大海淹没。印度卡提阿瓦半岛的西部海岸有一座同名城镇,是印度教7个朝圣中心之一,据说它是黑天命人建造的多罗伽城。&
吉罗娑山(Kailasa)&
喜马拉雅山系的一个山,印度教神话中湿婆的住所,也是财神俱毗罗的乐园。&
吉祥花纹(Scastika)&
最古老的符号之一,早在旧石器时代即已存在,为世界各地区许多民族图案装饰所用。其形状为带弯的十字,其弯为直角或半圆,弯向多为顺时针方向,即卐。吉祥花纹从远古时代起即流行于印度。传统解释为太阳的象征、光阴和丰产的标志。在中国、古埃及、早期基督教的传统象征中都有发现。当代它被德国法西斯利用作为“雅利安”种源的图形标志,因此令人憎恶。&
吉祥天女 (Laksmi)&
幸福、财富和美丽女神,音译为“罗乞什密”,另一名“尸哩”。罗乞什密和尸哩作为两个不同的女神出现于晚期的吠陀本集《夜柔吠陀》。罗乞什密大概是财富和吉祥女神,而尸哩是繁殖和丰产女神。两个形象开始融合于《奥义书》时代,但在《摩诃婆罗多》中还保留着一个女神两个化身的某些区别。又说,吉祥天女是毗湿奴的妻子。在最古老的文本,吉祥天女与生主大梵天、俱毗罗、因陀罗联系在一起。在《摩诃婆罗多》中,吉祥天女的化身是黑公主,其5个丈夫是般度五子(因陀罗的化身)。在《诃利世系》中爱神伽摩被称为吉祥天女和达摩之子。有时吉祥天女与智慧女神娑罗室伐底混为一谈,但在某些文献中她们是大梵天的两个彼此竞争的妻子。关于吉祥天女的出生,有几则神话。据其中之一说,吉祥天女是苾力瞿之女。另一神话说,天神和阿修罗搅乳海时,她手持荷花(或坐于莲花上)出世,固有“乳海之女”之名。其他名号有:钵特摩(莲花)、因底罗(“优美”或“强大”)、世母等。佛教把她列为护法天神,为四天王之一的毗沙门天王(多闻天王)之妹,有“大功德”于众,故旧称“功德天王”。吉祥天女有两手或四手,一手持莲花,一手洒金钱,有两只白象伴护,以为吉祥的象征。&
那伽诸怪 (Nara)&
1.印度教神话中蛇身人首的怪物(一个头或数个头)。他们是伽叶波的妻子伽陀噜所生,一直与伽叶波的另一妻子毗那波多罗所生的鸟王伽楼罗和它的鸟类为敌。那伽占有地下世界。那里有他们的首都菩伽婆底。他们守卫着不可胜数的地下宝藏。那伽是智者和巫师,能起死回生,能改变自己的形貌。他们化为人形时经常居住在人间。女那伽以美丽著称,常为国王和英雄的妻子。在《摩诃婆罗多》中。德卢那之子阿湿婆多梵就娶了女那伽为妻。女那伽乌卢毗是阿周那的妻子,女那伽俱牟陀提是罗摩之子俱湿之妻。在神话中有许多那伽之王。其中较著名者有千头蛇舍沙(它支撑着大地),有众神和阿修罗搅乳海时作绳索用的婆苏伽。在《摩诃婆罗多》第一卷中写到镇群王为父亲环住王举行的蛇祭。因为环住王是被那伽王达刹伽杀死的。婆苏伽的侄子阿私提伽终止了这种杀生。一则神话说,由于那伽喝了仙露而得到永生。他们的舌头分了岔,舌头是在舔仙露草时被划开的。在印度文献中,关于蛇神那伽的观念是同居住在印度西北部的历史部落那伽的观念混合在一起的。这些部落还在雅利安人到来之前就居住在那里。在印度的许多地名中都有“那伽”这个词素。人们推想,真正的那伽是一个以蛇尾图腾的蒙古人种部落。因此这一神话是有历史依据的。2.在佛教神话中,那伽是一组蛇形的半神之物。那伽很可能在雅利安人之前的印度起过重要作用。他们被纳入佛教神话使一些佛教学者认为这是非雅利安来源的佛教标志。在许多经卷中都有对那伽的描写。他们分为水中和陆地上的两种。那伽能够变人,他们经常与凡人男女相爱。凡人同那伽结合所生的后代都十分温柔,因为他们具有水的特性。那伽耶经常发怒,相传他们的呼吸有毒。他们的目光可致人死命。他们对佛教十分友善,甚至经常是热烈的支传者。释迦牟尼在成佛之前有几度转生为那伽。在大乘佛教中有一传说,一个著名的哲人那伽周那从那伽须特噜于中得到了《般若波罗密多经》。那伽一直把它保存到人们能够理解它。3.在孟一高棉神话中,那伽居住在地下和泉水中,能化为美妇。据一则神话,高棉国家的奠基者普拉赫吞能够坐在树上进入那伽的国家。因为这棵树每天夜里都缩入地下。他在地下同那伽的公主结婚。国王赠给他一件齐腰长的衣服,上有那伽的图像。在古代新郎应向新娘赠送这样的衣服。过去在举行婚礼时。新郎新娘要少许锯下一点前齿以防他们会变成那伽。女那伽是高棉王朝神话中的中心形象。有一则神话说,高棉国国王必须同一个多头女那伽同床数夜,这关系到国家的幸福。在一则佛教神话中,那伽牟质林陀在大洪水时救了佛陀。在另一则神话中,一个那伽用欺骗的手段做了佛陀的老师,后来才被揭露。在吴哥的浮雕上有许多那伽像。在老挝人神话中,那伽是保卫国家的精灵。人们认为老挝的首府琅勃拉邦有以陶崩孙和陶唐宽为首的十二个那伽守护。万象城是根据那伽的命令修建起来的。在雨季那伽居住在水池中和有水的稻田里,在旱季则在河流中游泳。这时他们非常凶恶。随着雨季的到来,人们举行祭祀仪式使那伽从河流移居到水库,保证丰收。那伽耶居住在山岩上。据老挝中世纪的手稿,那伽的国王有过十五个。他们住在河流的交汇处和河流的石滩上。这些水精灵能变成人。据传,最强大的那伽是帕瑟亚。他保卫着国家北方。&
因陀罗耆 (Indrajit)&
意为“因陀罗胜”,能战胜天帝。《罗摩衍那》中的人物,罗刹王罗波那之子。在史诗中因陀罗耆保持着巫师的古老特点。他掌握湿婆赐给的魔法,并能隐形。在罗波那与诸神在天上大战时,因陀罗耆借助魔法战胜了诸神之王因陀罗(由此而得名,他原名为弥迦那陀),缚住了他并囚禁在岛上。因陀罗耆还在罗刹与罗摩的军队作战时使用魔法,他在隐形后用箭重创罗摩和罗什曼,但神猴哈努曼治愈了他们的伤。战争结尾时因陀罗耆在决斗中被罗什曼杀死。&
优喱婆湿 (Urvasi)&
仙女,亦译“广延天女”。最早提到她的是《梨俱吠陀》。据一些传说,优哩婆湿象其他的阿布沙罗斯一样,都是梵天之女;据另一些传说,她是从毗湿奴的大腿骨中诞生。她的美貌使无数神和圣人倾倒。密陀罗和伐楼那见她后均喷出精液,从中生出仙人阿竭多和极裕仙人。密陀罗对使他着迷的这位仙女施加诅咒,将她放逐到人间,成了凡人补噜罗婆(洪呼王)之妻。优哩婆湿同他生了6个(一说8个)儿子,后均成为月亮王朝之王。她想引诱在因陀罗处做客的阿周那,被阿周那拒绝,理由是她既为补噜罗婆之妻,就是他的先祖。于是优哩婆湿诅咒阿周那无嗣,但因陀罗将这诅咒的有效期缩短为一年。&
众友仙人 (Visvamitra)&
吠陀和印度教神话中的智者,生下时为刹帝利,但以自己的苦行达到婆罗门地位,成为七大仙人之一。传说《梨俱吠陀》第3卷的诗歌是他和他的家族所作。关于众友仙人的最著名的神话是他与婆罗门婆私吒斗争的故事。它反应古印度婆罗门与刹帝利的竞争。据这一神话所述,众友仙人提出用他的王国换取婆私吒的“如意神牛”,但遭到拒绝。于是他企图用武力抢夺,而神牛产生许多强大武士,赶走了众友仙人的军队。他确信婆罗门的优势后,就放弃王国而严修苦行,以求强大。另一神话说,诸神派天女弥那迦以其爱情诱惑众友仙人放弃苦行。起初天女如愿,与他生下了沙慕达罗。但后来众友仙人战胜诱惑,赶走了天女,继续坚持苦行。众友仙人的苦行力量是如此强大,他可以把敌人婆私吒生擒到天空,然后将其变成南十字星座的一颗星。最后,众友仙人的婆罗门品格不仅被诸神所承认,也被婆私吒所承认。众友仙人有100个儿子,但他仍手下勇敢聪明的狗尾为义子,并宣布他为众子之长。100个儿子中50个幼子同意,50个长子反对。他们受到父亲的诅咒,他们的后裔都成了非雅利安人部落。众友仙人是《罗摩衍那》中的主角之一,史诗中说他住在萨罗逾河和恒河的交汇处。&
达那婆诸怪 (Damastes)&
印度教神话中达奴与迦叶波所生的水怪,都是巨物,与戴提耶关系密切。常与众神搏斗。《梨俱吠陀》提到的达那婆有7个,蛇妖弗栗多即其中之一,他们常住水中,被因陀罗打败后逃散。&
达托特梨耶 (Danaides)&
印度教神话中的圣人,仙人阿托梨之子。达托特梨耶兼有毗湿奴、湿婆、梵天三神的部分特征。他有3个头:右侧为湿婆的,左侧为梵天的,中间是毗湿奴的。他是伽托毗梨耶国王的保护神,他给了这位国王一千只手,但因国王过分狂妄、傲慢,终被持斧罗摩所杀。某些毗湿奴教派从10世纪起降达托特梨耶看作是黑天的化身,而将他的随从——牛和4只狗看作是大地和四部吠陀的体现。&
那克舍多罗 (Naksatra)&
达刹的27个女儿,即月球黄道上的27个星座。达刹将27个女儿嫁给月神苏摩。但苏摩只宠幸卢醯尼(金牛星座化身)一人,其余26人一致向父亲诉苦。达刹连续向苏摩提出三次警告无效,于是诅咒他患痨病。据说从此月亮就不像以前那样丰满了,而是有规律地由圆变缺,再由缺变圆。&
达罗毗某人神话 (Dravidian mythology)&
达罗毗茶人是主要居住在印度南部的几个民族,包括泰米尔人,马拉雅利人、泰卢固人、坎纳拉人等等。达罗毗荼人神话来自远古达罗毗荼氏族。它比印度教产生的时代还要早。自由流传的古老神话是农村中没有文字的部族保留下来的。也许只有这样的部族才能保留原始社会以创世女神和母神为主要觉得的神话。达罗毗荼人神话对印度教神话有很大影响:印度教神话从中吸取并加工了许多传说,丰富了自己的神话内容,反过来又使达罗毗荼人神话附属于自己。如在达罗毗荼人的书面文化中占统治地位的全是印度教关于日月星辰和疾病原因的传说,甚至没有文字的达罗毗荼民族也从梵语文学借用了许多东西。与此同时,达罗毗荼人神话也受到当地土著民族的影响,其中以扪达人的影响为最大。达罗毗荼人神话中许多传说和人物形象均来自摩亨约-达罗和哈拉帕的远古印度文化。印度教神话对达罗毗荼人的影响始于公元前,而对印度南部的早期文化遗迹和泰米尔语诗集《八部诗选》、《十部歌集》的影响并不大。这些诗集是泰米尔人在公元初期有关宗教和神话的珍贵文物。这个时期印度南部已经有了国家,但氏族制度的影响极深,而且除了达罗毗荼人以外,当地还有既不属于达罗毗荼也不属于雅利安的许多其他民族。纷杂的社会和民族形成了当地纷杂的神话,最为突出的就是达罗毗荼人的神话。达罗毗荼人神话的特点是没有神系,也没有形象丰满的神祗。神话的核心是对生命力的认识。这种生命力表现在植物开花结果、种族繁衍上可能是美好的,但也可能带有危险、恐怖的性质。与这种生命力紧密相联的是各种各样的魔鬼和形象不定的神。他们都非常凶恶、可怕,常给人间带来痛苦,而很少发善心。达罗毗荼人不仅崇拜鬼神,而且还崇拜各种自然物体,如植物、水塘,尤其是山峰和石头。不论坟地、宅院和战场到处可见人工安放的石头。石头作为鬼神的化身,达罗毗荼人还把它安放在树下特制的平台上。和人相联系的生命力极其鲜明地表现为国王和部族酋长的威力,或者表现为女性的诱惑力。这种力量既美好、又可怕,它像火一样越烧越旺,也象火一样可以熄灭。这种力量已被达罗毗荼人神化,表现为他们对贞洁女神、神母以及沪世女神的无限崇拜。达罗毗荼人崇拜的神母有许多形象和名称。其中之一是威严、残暴和桥罗毗,她是战神,又是死神,后来与印度教的降魔女神难近母的形象融为一体。印度马拉巴尔河岸的一带居民奉神母为世尊,而马都拉地区则称她为天花女神和疾病女神。作为护世女神,她也以森林女神、植物女神以及形形色色保卫村庄和居民的地方女神的形象出现。桥罗毗的儿子叫做牟噜干,被尊为战神、狩猎神和胜利之神。后来与印度教战神塞建陀一迦提吉耶合为一体,被看做是湿婆之子。印度教还吸收他作为游牧民族之神。达罗毗荼人普遍崇拜蛇。认为蛇能将于,因此和丰产、财富有关。他们把蛇看作是家屋的保护神。另一种受崇拜的动物是水牛,印度南方崇拜水牛的历史非常悠久,它与远古印度申花有密切关系。祭祀水牛显然和古老的耕作方式以及对母系首领的崇拜有关。10世纪中叶,达罗毗荼人的地区性信仰逐渐被吸收进了印度教,与此同时北印度神话也在南方得到了广泛流传。说明这个过程的最好例证就是关于阿迦斯提耶的传说。据说他是吠陀仙人,从北方给达罗毗荼人带来了语言和文化。6-7世纪泰米尔诗人曾有一次宗教和诗歌运动。在这次运动中以吠陀本集、史诗和往世书为经典的毗湿奴教和湿婆教神话大量涌进了印度南方。后来以这些诗人的传记为基础,形成了泰米尔人独特的往世书,于是宣传湿婆教和毗湿奴教的诗人们便成了印度南方的圣徒。此外,说它与泰米尔族文化和诗歌艺术的起源有关,其中一部分是描写给达罗毗荼人带来语言和文化的印度北方仙人迦提耶,另一部分是描写为泰米尔诗歌奠基的商伽。&
劫 (Kalpa)&
印度教关于时间的术语。耆那教认为一轮回(包括六个升纪、六个降纪)为一劫,相当于人间20&10的14次方年。印度教沿用婆罗门教的说法,认为梵天的一昼夜为一劫,即24000神年;神仙一天等于人间一千年,因此一劫相当于人间8
640 000 000年。有时也将梵天度过的白天或黑夜(相当于人间4 320 000
000年)成为一劫(小劫)。劫末出现劫火,烧毁一切,就连大多数神仙也不能幸免。劫后再由梵天重新创造世界万物的群神。据说梵天的寿命是100神年,而他现在的年龄是51岁,等他寿终正寝时将出现大劫:世界万物全部毁灭,几位主神也同归于尽,宇宙再次陷入混沌状态。再过这些年,出现一位新梵天,一切又将重新开始。婆罗门教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劫分为四“由迦”。四由迦相比,其所包含的时间越来越短,人的体质和社会道德越来越坏。据说前三由迦已过,目前正处于迦利由迦。迦利由迦结束即为劫末,世界就要毁灭。佛教认为,劫有大、中、小之分,世人的寿命有增、有减。每一增(人寿自十岁开始,每百年增一岁,增至84
000岁)及一减(人寿自84
000岁开始,每百年减一岁,减至十岁)各为一小劫。增减相合为一中劫。大劫包括成劫、住劫、坏劫、空劫,各位20个中劫,因此一大劫包括80个中劫,即160个小劫。
阿由 (Ayu)&
吠陀教神话中与生命里有关的神。阿由降生晚,最年轻,而且具有诗人的天赋。阿由有时反对因陀罗,但主要还是帮助因陀罗做好事。阿由于摩奴、阿耆尼等神关系密切。阿由也是古代印度的一个部族名。这个部族全是阿由神的子孙。他们最先学会了钻木取火、挤牛奶,而且纯化了苏摩酒。&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未解之谜大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