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郎溪相聚,想问下郎溪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方

全国大冶籍作家相聚郎溪,探访600公里外的另一座“大冶城”全国大冶籍作家相聚郎溪,探访600公里外的另一座“大冶城”小农村剩余百家号安徽郎溪县,距离湖北省大冶市600多公里,这里的南漪湖和大冶湖一样,一头连着长江,一头接着县城,丰富的水域资源,为当地村民提供充足的生活条件。据史料记载,太平天国时期,大冶人或顺江而下,或徒步而行,来到这里繁衍生息。如今,在郎溪县祖籍大冶人占六七成左右,他们成为当地最主要的外来人口。一百多年过去了,他们不曾忘记自己来自大冶,深知自己的根在大冶。自2015年《今日大冶》报社推出《郎溪行》大型报道以来,这里的另一座“大冶城”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5月20日—21日,大冶市文联、大冶市作家协会、《今日大冶》报社组织全国大冶籍作家“记住乡音·牵手郎溪”采风团,从大冶城区出发,跨越600余公里,带上祝福与郎溪的“亲人”见面,双方相聚在一起,欣赏着精彩节目,一同诉说着浓浓乡愁。从早上五点半出发,下午两点左右抵达郎溪县飞鲤镇湖滨村。大巴车刚刚停稳,湖滨村的几位村民便快步走了过来,用一口亲切的大冶话说:“你好,是来自大冶的朋友吧。”一句问候,采风团成员一路上的疲惫感一扫而空。在湖滨村的老年人活动中心门口的广场上,许多村民更是早早的坐在一旁,等待着采风团为此次活动精心准备的节目。楚剧、诗朗诵、歌曲……一个个节目围绕着大冶、郎溪两地重拾起来的情缘表演,让现场许多村民留下了感动的泪水。“嗯恰么?嗯在做妹?”其中的一个《大冶乡音》的诗朗诵,来自大冶的李英用大冶话和现场的村民问好,而所有的村民都能用同样纯正的大冶话一一回复,就像大冶诗人田圣堂在《大冶乡音》里写的那样:“在大冶,在郎溪,在祖国大地,在五湖四海,大冶乡音,是亘古不变,说大冶话的大冶人。”就在大巴车要发动离开时,湖滨村一位老人,拿着一页纸急冲冲地跑车门旁说,“我祖上也是大冶的,今天你们来看我们,我很感动。这纸上是我的联系方式,以后再来这边就给我打电话,我接待你们。”直到大巴开走,老人依然在路上依依挥手告别。当天的活动在郎溪县引起极大反响,来自毕桥镇的村民黄朝平得知有大冶朋友到来的消息后,主动联系前来采风的大冶老家人,希望能打听到更多关于大冶这边老家人的消息,称这是他与哥哥黄朝军最大的心愿。黄朝平祖辈是从大冶迁移至飞鲤镇湖滨村,从爷爷那辈起,又从飞鲤镇湖滨村迁至毕桥镇,但是寻找大冶的根是一代代人一直的愿望。从最初的继字辈,经过了淳、龙、治、到我这一代的朝字辈,已经过了5代人。现在唯一的信息是爷爷写在笔记上留下的一些文字,上面提到了大冶黄岗双井塘,“爷爷那辈之前还和大冶有过书信来往,但是后来联系就断了,如今希望能通过这次机会,联系上大冶的宗族。”黄朝平说,这是他爷爷与父亲的心愿,他们将一直坚持找下去。(今日大冶胡子冯升)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小农村剩余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知识是使受过教育的人吃得更多而感到饥饿的食物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郎溪有什么好玩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