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实相环世界中性胺是中性的

小小野心家的日志
阿含解脱道次第:什么叫做苦海?如何出离苦海?(
热1已有 312 次阅读&
阿含解脱道次第:什么叫做苦海?如何出离苦海?
如果大家对这一节能够正确的理解,你对修行就会很有信心,而且可以破除错误的包袱及业力观念,一些错误的观念知见也可以藉此破除。
尊者舍利弗答尊者摩诃拘希罗言:『非眼系色,非色系眼。…乃至非意系法,非法系意。尊者摩诃拘希罗!于其中间,若彼欲贪,是其系也。
尊者摩诃拘希罗亦即舍利弗,他是佛陀座下非常优秀的一位弟子,可以代替佛陀回答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佛陀为他解析过、解释过的,当他理解、体悟之后,有时候也代替佛陀来教化、讲经说法,这一段就是舍利弗在回答别人所提出的问题。
尊者摩诃拘希罗!若眼系色,若色系眼。…乃至若意系法,若法系意,世尊不教人建立梵行,得尽苦边。以非眼系色,非色系眼。…乃至非意系法,非法系意。故世尊教人建立梵行,得尽苦边。
尊者摩诃拘希罗!世尊眼见色若好、若恶,不起欲贪;其余众生眼若见色若好、若恶,则起欲贪。是故世尊说当断欲贪,则心解脱。
后面是空海跟大家分享的【法义分享】:如果客观的实相世界是苦海、会系缚你,那众生就永远不可能解脱。也不必修行,佛陀也不用来人间教化。客观的实相世界不会系缚你,实相世界不是苦海。实相世界是离苦乐两边,是中性的,是中道。佛教所谓的「苦海」是指由凡夫的欲贪、瞋恚、抓取、迎拒…而形成扭曲、变形的世界。正因为「苦海」是由凡夫颠倒梦想所造成,所以才有出离、才有解脱的可能。只要你真的从自我的梦幻世界里醒过来,那个苦海就消失了。苦海消失→涅槃的彼岸就现前。
舍利弗回答摩诃拘希罗的问题,怎么回答呢?「非眼系色,非色系眼」,不是你的眼睛、六根会主动的去系缚、贪着、黏着种种境界,也不是各种境界主动会去诱拐你、黏着你、会去吸你。这段经文是很简短,大家要认真仔细听,很深、很精彩也非常重要。
你的六根跟外面的六尘之间,为什么会产生纠缠不清的缠缚而形成「苦海」,到底这中间的问题是出在哪里呢?「于其中间,若彼欲贪,是其系也」,注意「欲贪」这两个字,主要是因为你起了贪染、爱着、黏着之心。
起了贪瞋、迎拒之心,才会跟境界不断的在那里拉拉扯扯,而形成很多的缠缚、很多的束缚,这里告诉我们苦海形成的原因、重点核心在哪里?
舍利弗继续回答:「若眼系色,若色系眼。…乃至若意系法,若法系意,故世尊不教人建立梵行,得尽苦边」。佛陀很肯定的说:按照一般人所讲的若是业障深重,你来这个世间反正就是来偿债,就是因为造了很多恶业才来世间遭受磨难,你的六根先天就会主动去缠缚、抓取各种境界。「若眼系色也」就是说:你的眼睛会主动去跟各种境界缠缚,就算你不想要,它也会主动的去缠缚,耳朵会主动的去攀缘各种声音,纵使你不想要也一样在攀缘抓取各种声尘。亦即,如果你是个业报身、业障或是宿命论(这一段是要破除宿命论),你天生下来之后,你的六根会主动去抓取、攀缘各种境界,或是说各种境界在你一生下来之后没多久,就会主动的来缠缚你、系缚你,这叫做「若色系眼」。
如果各种境界会主动去缠缚你、系缚你,「乃至若意系法,若法系意」,都是同样的意思。如果真的是这样,佛陀(世尊)就「不教人建立梵行」。如果真的是宿命论、业报或事业力轮回,佛陀就说祂不必教大家修行,「世尊不教人建立梵行,得尽苦边」,也就是你们不必修行啦!这一段佛陀很清楚的告诉我们,如果境界本身会主动系缚你、缠缚你,或是你的六根天生就会主动去跟各种境界缠缚,佛陀说若真如此就可以不必修行了。我佛陀释迦牟尼佛也不必辛辛苦苦的告诉大家怎么样去修行?因为这样就永远没有出离苦海的可能,这样知道吗?
反正就好像说:你天生下来就会有各种境界缠缚你,各种境界好像都是苦海会系缚你,或是你的各种感官、六根就是会主动去跟境界缠缚,如果是这样一种宿命的话,那这样就不必修行,也永远没办法出离苦海了。这样就不必有修行人,就算修行也没有用,佛陀更不必讲经说法,告诉大家修行而出离苦海。因为你没办法出离苦海,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就永远没有出离苦海的可能。
还好!因为事实不是如此,这一段就是要破除宿命论、破除错误的业力轮回。「以非眼系色,非色系眼」,不是你的眼睛主动会去攀缘、会去抓取,不是这样的,也不是各种境界会主动来缠缚你,即「非色系眼。…乃至非意系法,非法系意,故世尊教人建立梵行,得尽苦边」。所以这样就有救了!这样就好办了!
「苦海」形成的原因在于人类错误的认知,而导致各种欲贪,而「欲贪」只是一个代表。有贪就会有瞋,有贪有瞋亦即表示你没有了悟真理实相。「苦海」形成的原因就在于不了解实相而起贪瞋,这样就好办了!你从此原因推论回来得知,如果你要出离苦海,这样不是很简单吗?你就把心静下来,好好去认清真理实相。
当你认清真理实相之后,就不会起那些贪瞋了。你认清真理实相就是破除无明、破除愚痴,你明心见性、了悟了真理实相,这样你就「得尽苦边」,也就是这一生一世很快就能够出离苦海,这样知道吗?这两节都非常的简短,但是如果你好好去体会的话,你会愈修愈有信心,而且真的会破除掉很多错误的观念,只要你的观念、知见正确之后,要解脱就快了。
解脱者及智慧者跟一般众生,当六根跟六尘接触之后,到底有什么样不同呢?一般众生的六根及六尘跟境界接触之后,跟那些解脱者同样是六根及六尘的接触,有什么样不同呢?
那些解脱者、大彻大悟的人,当他们的眼睛看到各种境界,不管是好或是坏、顺境或是逆境,他们不会起贪瞋,也不会成为境界的奴隶,不会受束缚、不会系缚,能够解脱自在。一般的众生是怎么样呢?因为不了悟真理实相,所以当六根跟六尘接触之后,遇到顺境就起贪、遇到逆境就起瞋,而贪瞋就是你的心被境界卷入漩涡里,你的心成为境界的奴隶,你不了解真理实相,在那里起贪、起瞋,这就是「苦海」。
「是故世尊说当断欲贪,则心解脱」佛陀很肯定的告诉我们:如果你能够断除那些贪瞋的话,你就能够来到解脱自在的世界。问题是要能够来到断除贪、瞋,你要有相当深厚的闻思修证,你了悟了真理实相就好办了。
佛教所界定的「世间」、「苦海」,跟一般人所界定的是不一样,你没有正确的理解,就没办法出离真正的「苦海」,如果你正确理解之后,那就好办了!当你正确知道彼岸在哪里?方向在哪里?就一定能够很快的到达彼岸,也就是出离苦海。
佛陀解析「苦海」形成的原因来自哪里?六根是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也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身心,有时候称为「五蕴」或者称为「六根」都一样,我们这个身心是一个主体,当这个主体遇到外境的「六尘」─也就是外境、客体,有主、有客,这个客体、外境有哪些呢?亦即色、声、香、味、触、法,称为六尘,也就是外境。
一个人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每天都很自然的要接触外面的各种境界,眼睛要看、耳朵会去听、鼻子会去闻香味,吃东西的时候舌头会接触到各种味道,身会接触到各种境界,头脑里面一样会有很多的思惟、思考、幻想、想象,当你的六根跟六尘接触之后,会产生一种综合的化学变化,这不是单纯的物理变化而已,而是会产生一种综合的化学变化,你就会产生各种的心理反应,这个心理反应就是所谓的「苦海」。
如果你不了解真理实相的话,你的眼根、眼睛看到各种境界时,是美好的境界你就会起贪、起爱染,结果内心就被境界抓走。为什么你会被这个境界抓走呢?因为你内心不了解实相,遇到顺遂的,你就在那里一直抓取。
境界有顺有逆,一般众生遇到顺境的时候就会起贪;遇到逆境的时候就起瞋。你在贪瞋之前会有各种感受─遇到顺境,你会有乐受;遇到逆境,你会有苦受。乐受会让你产生贪,苦受会让你产生瞋。当你有贪之后,就会想要去追、去抓更多你所要的;遇到逆境、起瞋,你就会想要去逃、逃跑,众生的一生常常是这样。
众生的一生常常不断在追你所要的顺境乐受,而且欲贪无穷,因此不断的在追、追、追。而众生一般常常在逃,逃什么呢?逃你所不想要的境界。认为的逆境、认为的苦受,你就一直不断的在逃、在跑。如果逃不掉就起瞋,追你所想要的追不到也起瞋,所以一般众生常常不断的在追跟逃的世界里面跑,停不下来。追、追、追,追你所要的;逃、逃、逃,逃你所不要的。结果到后来变成想追,但是却追不到;想逃,结果很多竟然逃不了,问题就来了!
追不到你又苦,追到了又怕失去也是苦,你想逃的逃不了也很苦,这就是所谓的「苦海」,就是佛陀所讲的「苦海」,也就是所谓的梦幻世界。什么叫做苦海?什么叫做梦幻世界?原因来自哪里?看看你内心的苦、内心的不安,你的贪、你的瞋是否都是这样呢?想追追不到、想逃逃不了,你的苦就无穷。追到了,欲贪也无穷,你为什么会在这里成为境界的奴隶呢?我们的六根跟境界接触的当下,你没有清楚的去了悟实相,结果你的六根就成为境界的奴隶、被境界牵引着走。
不是你的六根天生就会主动的去攀缘各种境界,不是这样的。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就叫做宿命论、业力,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佛陀坦白跟我们讲,六根本身是中性的,就好像说是给你一个工具,而这个工具本身它是中性的,没有好、没有坏。问题出在于没有正确去理解什么叫做「无我」?你没有正确去理解什么叫做「无我」,结果你产生了很多主观意识、自我意识,当你有自我意识、很主观的时候,个人就会很强的好恶标准,每个人的好恶标准都不一样,因为不同的好恶标准,然后在接触各种境界之后,所产生出来的种种心理反应就会不一样,所以每个人的苦海会不会相同?每个人的苦海都不一样、都不相同。
每个人的苦海不一样,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人的好恶标准不同,一般人因为你没有正确体会身心的实相,没有去体悟「无我」,所以你带着自我意识、带着很主观的看法,去看各种境界,结果一方面你又不了解各种外尘、各种境界是「无常」也是「缘起」,你没办法正确了解,看不清、看不到「诸相非相」,看不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看不到一切相皆是梦幻泡影。「看不到、看不清楚」就是你没有正确去了悟「无常」、「缘起」,结果你的身心接触境界之后,跟境界纠缠起了贪爱、黏着,起了瞋心、逃拒、抗拒,这就是「六识」。
「六识」就是你的身心跟境界接触之后,所产生的各种心理反应,你每天心理的反应,就是来自于你的六根跟六尘接触之后的各种变化,这就是所谓的「苦海」。举例来讲,如果你的眼睛看到钻戒、名表,看到豪华的跑车、轿车或是看到豪宅,你内心就起了种种欲贪,当你起了这种种欲贪之后呢?你的眼睛就被这些豪华的轿车、名宅所吸引住了,这个「吸引」不是那些轿车豪宅主动吸引你,是因为你被名利心、被炫燿的那一种虚荣心卡住了,你起了那一种贪爱,但内心里面却不知道,你就会想要设法得到那些,因为人是往高处爬,然后就思维着要怎么样功成名就、衣锦还乡?
你为了要满足各种欲望,结果就要赚更多的钱、一直要赚更多的钱,当你内心想到那些名车、豪宅…的时候,就会很沉醉、很喜爱、很喜欢,所以你就拼命要赚更多的钱财,来满足内心的各种欲求、各种需要,但是你已经成为名车、豪宅的奴隶,你却不知道。同样的,你的耳根如果接触到各种声尘之后,听到别人在批评我们、在骂我们的时候,当这个声音穿过来,你就认为这是逆境、是不可意境,结果你的内心就在那里起贪、起瞋,你的内心被那一句话、被一个声浪、声波,这样穿过来之后,就成为境界的奴隶,你没有让它穿流而过,结果一句话就把你牵着鼻子走,你在那里痛苦了好几天,甚至痛苦、记恨了好几年,你记恨了多久,你就成为那句话的奴隶、就做了多久的奴隶。相反的,如果你听到一句夸赞的话,你就这样乐得茫酥酥,就乐得忘了我是谁,结果我慢就愈大。同样的,当耳根听到那些可意的声音、让你陶醉的声音之后,你一样成为那些境界的奴隶,你却不知道。所以一般众生的心,就是常常在那里起起伏伏、起起伏伏,你遇到顺境就乐逍遥,非常快乐、非常舒服。当今天遇到一些逆境之后,你又从天堂掉到地狱,在那里苦恼、懊恼、懊悔不已。所以一般的众生心境没办法平衡、没办法稳定,都是在起起伏伏、起起伏伏,遇到顺境就在天堂,遇到逆境就入地狱,这就是你的心在六道里面轮回,成为境界的奴隶,这就是所谓的「苦海」。「苦海」形成的真正原因,在此告诉大家了,如果大家真的能够好好去体会,你就知道怎么样才能够出离苦海,未来的课程也会告诉大家「如何出离苦海?」的具体方法。
老师为什么叫老“师”?快来刷新语文常识!
班主任揭秘:孩子如果有这3种表现,可能是“伪勤奋”
课堂教学艺术的十种方法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备课!老师,你多久没有酣畅地读书了?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阅读。您的文章也很棒?请立即扫描二维码,使用微信发送消息给我们。《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三章 体会世间苦难—老病 问答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三章 体会世间苦难—老病 问答
二十五、为什么说老病死都是伟大的天使?
答:老病死经常在刺激你;唤醒你,醒来吧!不要再做梦了。不管你权位多高,财富多大,也没办法摆脱老病死的折磨。
二十六、什么是真正的消灾加持?
答:真正的消灾加持是来自于我们内心的祥和、柔软、冲突减少。有三妙行的具体展现,很多的灾难会化于无形。
二十七、众生的苦是怎样产生的?
答:来自于对抗“无常、无我”的自然法则。
二十八、苦海是怎样产生的?
答:是自己的知见、自己的视野、自己的框框,把我们束缚住了,让我们不能够解脱自在。本来实相真理是“无常、无我”的,但是众生偏偏一直在抓“常”、抓“我”,于是跟实相一直背道而驰,苦海就这样产生了。
二十九、众生不怕死是什么心态?怎样才能真正的不怕死?
答:是一种无奈,怕也没用,无选择余地。
体证到无常、无我,又做到无我。“自我”先死掉,了悟无生之理,即没有生死,生死一如。
三十、所有八万四千法门的目的是什么?
答:都是让我们的心澄静下来,然后有深度的去反观;有深度的去看现象界、去看实际存在的实相。有深度的来看我们内心的不安、内心的苦、内心的恐惧。
三十一、你的生死大事彻底解决了吗?
答:问问自己就知道,你可以欺骗得了别人,欺骗不了自己,也欺骗不了明眼人。因为内心安不安,一看都很清楚,你的眼神会如实展现你内心的安不安。
三十二、修行重要的转折点是什么?
答:修行很重要的关键是,能够看到自己的脸黑;看到自己的贪瞋痴的心态。当遇到境界生起了贪心、瞋心,能够看得到,这是修行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原来的心是向外看,解脱法是向内看,唯有回来看自己的不足,才能解脱自在。
三十三、看到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的贪瞋痴该怎么做?
答:不是一直停留在指责、沮丧、负面的情绪里,这样又在伤害自己,是不对的。当看到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的贪瞋痴,第一要生起惭愧心;第二要对自己慈悲,接受真实的自己;第三让自己归零重新再来。
三十四、禅宗有三句话代表三种境界,是哪三句话?
答:第一阶段:“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还没有体悟到“缘起法”和“无常法”之前,“见山是山”,是用“小我”在看山水,认为山是无情的,我是有情的,山是山,我是我,互不相干。
第二阶段:“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经过闻思修证后,看到这个也无常,那个也无常;这个也无我,那个也无我。这是以头脑在解析的过程。
第三阶段“见山又是山,见水又是水”,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同样是见山是山,但却是完全不一样的心灵品质。第三个阶段是无我,证悟到真理实相,认识到山河大地、万事万物、一切众生都是一体的,自我只是一体世界里的一分子,“我”本来是不存在的。这种境界是,看山我就是山,看水我就是水,看花我就是花,与当下的境界溶为一体。
三十五、怎样打开我们的胸襟?
答:多接近大自然,因为大自然所散发出祥和的气息,以及那一种宏大的气魄,能够让我们打开胸襟、打开视野,在每一个当下见到法。修行就是让我们从原来狭小的空间慢慢提升,视野、心胸不断提升就能够有更大的包容量。到最后的层次是来到无限,就是提升到空,这样你才能包容全部,才能溶入一体世界。体证到与众生就在一体世界里面,你会尊重自己,也会尊重每一个人;你会爱护自己,也会爱护每一个人,展现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
三十六、修行为什么要有大悲大愿之心?
答:因为发愿能培养宽广的胸襟。心胸宽广,才能柔软、慈悲。有大悲大愿之心才能证果。
三十七、怎样证初果?
答:先证到无常法印,身心柔软,贪瞋痴很自然的淡薄,这样就能证到初果。(破前三结)
三十八、佛教的核心是什么?
答:佛教的核心是四圣谛——苦、集、灭、道。面对苦建立苦谛,看到集谛,勤修道谛,证到灭谛。
三十九、最核心的苦是什么?
答:最核心的苦是老、病、死之苦。要去认识苦,去体悟苦,才能找出苦的原因。
四十、学佛人消极悲观吗?
答:一般人不是乐观就是悲观,学佛人是如实观,如实面对一切。
四十一、如果没有体会苦谛,灭谛能达到吗?为什么?
答:苦谛是核心,是众生在苦海中的一个实相。如果苦谛没有建立,集谛就看不到,灭谛就证不到,因为苦集灭道是有次第的。
四十二、修行的动力不足是什么原因?
答:是因为苦吃得还不够,要深入去体悟世间的种种苦,修行的动力才会激发出来。
四十三、为什么说危机就是转机?
答:从现在开始,不管你遇到多么不顺利的事、多么苦难的事,记得!危机就是转机。当你去体会、去消化,就可以迈向解脱。如果你还在逃避,不敢面对苦,心灵没办法成长,苦就白吃了。
四十四、持戒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答:减少恶缘,增加善缘。
四十五、什么叫“见不如真,知不如实”?
答:“见不如真,知不如实”是因为在颠倒梦想的世界里,不该抓的一直在抓;不该怕的一直在怕;不该逃避的一直在逃避。当有一天真正具足闻思修基础,止观双运之后,从原来的“见不如真,知不如实”醒过来、觉悟过来,看到实相,才能远离颠倒梦想的世界。
四十六、什么叫苦海?什么叫世间?什么叫出世间?
答:苦海:六根接触六尘后所产生的种种抓取、贪爱,于是就产生了苦海。
世间:六根接触六尘后,产生六识的整个范围,就是我们的世间。
出世间:就是出离苦海。
四十七、什么叫六根触灭?
答:好坏都知道,但不抓取,不被境界牵着走,看到如同没看到,让境界穿流而过。
四十八、当六根触六尘时,凡夫与解脱者有何区别?
答:凡夫:好的抓取,坏的抗拒,心被牵动,成为境界的奴隶。
解脱者:知道好与坏,但心不动摇,不迎不拒,不起贪瞋之心,让境界流过。
四十九、世界有哪二种?
答:1.主观世界:五阴、六根所衍生出来的梦幻世界。
2.客观世界:实相的世界。
五十、什么叫世间集?什么叫世间灭?
答:世间集——遇到顺境一直抓,越多越好,遇到逆境一直在抗拒、瞋恨、逃避。
世间灭——指缘灭,四大涣散破灭。看到现象界的一切,都是生住异灭的变化,没有迎拒之心。
五十一、怎样珍惜每一个缘?
答:大家有缘相处的时候,好好珍惜,但是不黏着、不抓取,而是善待每一个缘。当缘尽的时候,觉得没有任何愧对,安然接受每一个自然法则的演变,不被因缘牵着走。
五十二、解脱与心境和外境是什么关系?
答:解脱是心境的转变,从错误的追求中转变过来。外境是中性的,外境没有障碍你,与解脱没有关系。
五十三、应以什么心态吃食物?
答:修行人能吃素当然好,但最主要的是吃东西的心态,不在吃的内容;不在吃的外相上。就以惭愧心、感恩心、慈悲心来吃食物,因为任何食物都有生命,都是众生。
五十四、怎样从梦幻世界醒中过来?怎样出离梦幻世界?
答:学佛就是透彻了悟缘生、缘灭。现象界的一切,都是无常、无我。种种因缘的转变,都在述说无常跟无我法印。了悟这些,才能从梦幻世界中醒过来。真正出离梦幻世界,即是“自我”要先消失,也就是深层的我慢与无明要破除。
五十五、二元对立的世界是怎样产生的?
答:一般人都是站在自我的立场,排斥、攻击另外一个立场,认为这跟我不一样,于是产生二元对立。二元对立是众生所造成的梦幻世界。
五十六、为什么说实相世界是中性的?
答:实相世界本来没有好坏之分,只因为你有喜欢和不喜欢,于是就把事物判为好的、坏的。好坏是人类添加上去的,实相世界没有好与坏,是中性的。
五十七、解脱者的世界是怎样的?
答:一个解脱者的世界,他的心如阳光普照大地,如大地承载一切众生,接受一切众生。
37、怎样首先慈悲自己?(47页)
答:慈悲的第一步就是先对自己慈悲,面对真实的自己,宁愿真的丑,不要假的美。这样才会有重新归零、脱胎换骨的机会,就是慈悲自己的具体表现。当你能够如此,就会将心比心,我们原来都是严格地批评别人,不容易接纳别人,都是宽以待己,严以待人,对他人总是有很多严厉的苛责与批评指责,但是现在呢?当我们接受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和脸黑之后,会看到实质上我的脸并没有比别人白,我的贪、瞋、痴没有比别人少,这时候将心比心,当你接受自己的脸黑时,才能够真正包容别人。记得,只有你真正接受自己,才会将心比心包容别人,原谅别人,这时候你的慈悲才能够从点来到线,从原来造成家人的痛苦,会明显的改变,家人也会感到你的身心柔软,脱胎换骨,成长进步,再将你的慈悲扩展到面,扩展到我们在历缘对境时面对的一切众生。再来就是扩展到虚空法界,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所以我们平常就可以实际去体悟去做的,一个重要的关键的转折点,就是首先接受真实的自己,先对自己慈悲,才有可能真正对别人慈悲。
38、原始佛法几千年历史时空是怎么演变的?(50页)
答:我们今天好不容易回到原始佛法,真的是经过几千年时空慢慢演变,加上现代的学者,包括欧美人士他们发现的,回到原始佛法,把原始佛法找寻出来。欧美先发现之后,再来是日本比中国早50年的明治维新,所以日本发现原始佛法比中国又早50年,中国到了太虚大师,他倡导要进行宗教改革,然而他58岁就走了,很是可惜,直到近代的印顺导师才重视到这方面,因此,中国重视原始佛法是在50年前,经过印老默默耕耘出来的,我们才会有因缘接触,切入到原始佛法。
39、什么是见谛人?(51页)
答:以低标准来讲是指证初果的人,若以高标准来讲,是要证四果阿罗汉十个结都断除,才可以称为真正的见谛人。
40、苦乐二受是怎么产生的?(58页)
答:六根接触外面的六尘时,都是被境界捆绑,牵着走了,遇到好的可意境界,就会产生乐受,就会一直抓取,贪婪。当六根接触到六尘,遇到不可意的境界时,就会抗拒,就会起瞋,于是苦就产生了。
41、你最担心,让你感到最痛苦的是什么?(59页)
答:可以静下来思考、消化、你最担心的是什么?最让你感觉痛苦是什么?要看看是不是里面其中任何一根与境界碰触,被境界束缚住了。前几天人家骂你,激怒你,攻击你,批判你,是一个法尘,你听了以后,到现在一想起来还闷闷不乐,这是你的意根,还被前几天的法尘束缚住,没有从那个境界脱离出来,就是成为境界的奴隶,于是还在苦海里。如能够一方面了解到世间众生的心态,又能了解这些法尘之后,你听过让他流走,一方面也原谅众生,尽可能慈悲这个世间,你能够消化它,于是那一阵风早把那个境界吹走了,这样它对你无所妨碍,没有阻碍,因此你的意根会是很清静无染的,你就是解脱自在的。
42、为什么说每个人的世界(世间)不一样(60页)
答:我们的身口意透过贪、瞋、痴所抓取的世间就是苦海,这个苦海可以扩及到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所以每个人的世界都不一样。
43、怎样正确对待境与心、修行者男与女这两个问题?(63页)
答:①、不是境界系缚你,也不是天生下来你的心就是一个罪恶的心,如果客观的世界系缚你,你是带着业障身来,这样你修行没有用呀,没办法解脱啊!
②、女人业障比男人重,女人比男人少修五百世,不是这回事!只要好好闻思,女人一样可以证阿罗汉。不要轻视自己,大丈夫是没有男女相的,当身见破除掉后,女人一样是大丈夫。所以对宗教师们的原罪、业力说。要能够看破,不要被其所吓住,所障碍住。
44、世间法有绝对的是非标准吗?(66页)
答:世间法没有绝对的是非标准,然而我们学佛之后,要衡量怎样在善恶之间做一个平衡的考量点,怎样让弊的方面减少到最小,如果你能以慈悲心出发去进行选择的话,大致就不会错。
45、你是否也将你的小孩当作你欲求的投射呢?这是在疼爱小孩吗?(67页)
答:父母对待孩子的爱应该是很单纯的,应该无条件无所求的协助孩子成长,而不是把孩子当作自己欲望的一个投射,把自己想做而没做的,想学而未能学的,强加到孩子身上去完成,去实现,孩子未必有兴趣,这样做并非是真正疼爱孩子。
46、吃素与解脱有何关系?怎样正确对待吃素与不吃素的问题?
答:吃素跟能否解脱是没有关系的,佛陀本来是没有吃素的,如果你喜欢素食你就食素,如果你不吃素也随缘,只是吃素的人,不要被戒律戒条卡住,不要执着戒禁取。吃荤的人最好选择三净肉,不要认为吃素才是修行人,没有那个必要。17、第九章 六入处之三 - 高心灵
第十七课 第九章 六入处  我们今天继续来跟大家分享阿含解脱道次第的第九章六入处,也就是继续再补充上一次所讲有关于世间、有关于苦海的叙述,我们这一节再来跟大家做一些分解。请大家看第九章六入处的十三节,七十九页。上次这一节我们有讲过,但是因为我们讲的比较匆促一点,里面我们解释没有那么详细,因为这里他透露一个很重要的讯息,值得我们大家停下脚步来,再去咀嚼。第十三节 见法般涅槃 补充  【佛告长者:若有比丘眼识于色,爱念染着;以爱念染着故,常依于识;为彼缚故,若彼取故,不得见法般涅槃。】  也就是不得见法,不得见法般涅槃也就是说,没办法现世解脱自在。你没办法见法。  【若比丘眼识于色,不爱乐染着;不爱乐染著者,不依于识;不触、不着、不取故,此诸比丘得见法般涅槃。】  像这样的人就能够这一生这一世就能够来到解脱自在的彼岸。  所以短短的这四行,但是告诉我们:为什么众生没办法这一生这一世就解脱?为什么有些人他们能够来到这一生这一世就解脱自在呢?关键、重点在哪里?所以这一节虽然短短几个字,但是满重要的。  我们来看,一般人为什么他没办法解脱自在呢?因为当他的眼识于色,这个眼只是一个代表,代表就是说我们的六根,我们的六根跟境界接触之后,爱念染着,你就起了贪爱的心、起了黏着的心、起了执着的心。以爱念染着故,常依于识。这个识就是因为你六根跟六尘接触之后所产生的六识,也就是你的心理变化、心理感觉、心理反应。像这样的人就是因为他常常凭着他的内心的感受、觉受:我内心觉得很舒服、这个事情很好、我很喜欢,所以这时候你就会对这样的境界起贪、起爱、起染着,这样的话就会被这个境界「为彼缚故」,你就会被这个境界把你吸引住了、把你束缚住了。你被这个境界束缚住之后,你渐渐的失去了自由但是你不知道,因为你乐在其中,里面有你要的境界,但你不知道。就好像说一只鸡牠本来很自由自在的在那里觅食,快快乐乐,但是牠为了贪鸡笼里面的、笼子里面的那些食物,结果牠跑进笼子里面,结果就被关起来了。牠在里面一样有东西可以吃,牠觉得:我这样可以不用到处去觅食了。但是牠不知道牠也渐渐失去了自由,牠为了那些食物牺牲了牠的自由。  众生常常这样哦,你为了你贪爱的境界,你去抓取,你以为你得到,但是你不知道你失去了更多,你失去了自由,你被境界束缚住了。所以为彼缚故,这时候就好像牛被穿着鼻孔,境界引导你向东、你就要向东,境界引导你向西、你就要向西,这就是被境界所束缚住了,为彼缚故。  若彼取故,不得见法般涅槃。这个取就是因为,如果你继续抓取、继续执取,对你所要的境界你还是恋恋不舍,像这样,你就会继续被境界所取,而且会愈滚愈多、愈多的纠缠、愈多的葛藤,让你慢慢:啊,「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时候你就会觉得:苦啊!苦啊!怎么逆境这么多啊!但是你不知道,很多是来自于自己的放不下、自己的执取。像这样呢,你没办法来到轻松自在,没办法来到解脱。所以像这样的话你就不得见法,没办法,这个见法也就是现在,你没办法现在就见到法、没办法这一生这一世就来到解脱自在。这个不是别人在束缚你,主要是因为自己不了悟实相,所以你去抓取、去执取,结果成为境界的奴隶而不知道,这就是众生继续在苦海里面浮沉的相当重要的原因。这些都是很重要的解析,大家要好好去体会。因为这就是告诉我们什么叫做苦海的形成的原因。  当你知道苦海形成的原因,我们再看第二段,你怎么样才能够出离苦海呢?关键诀窍在哪里?也就是说你要成佛、你要成为一位解脱者,那个关键诀窍在哪里?  若比丘眼识于色,不爱乐染着,不爱乐染著者,不依于识不触、不着、不取故,此诸比丘得见法般涅槃。  你看,如果你在六根跟六尘接触的当下,你能够做到不贪爱、不染着、不抓取,你不会随着那些觉受、不会随着那一种内心的苦乐的觉受而起贪瞋。再来,你跟境界接触的时候呢,你能够三轮体空的触,这时候就是一种不触、不着、不取,这是代表你能够三轮体空的触。这时候因为你不会去抓取境界、不会去粘着,所以境界也没办法系缚你。你看,你是不是每天都能过得很安祥、很快乐、很自在呢?所以像这样的话你就能够现法,也就是能够见到法。也能够现在、这一生这一世就能够来到涅槃的彼岸、解脱自在,也就是成佛成道。你看关键就在这样而已。所以你说要解脱困不困难?不会困难,重点你有没有掌握到而已。如果你掌握到重点,那就容易,你没有掌握到重点那就困难重重,三大阿僧祇劫都够你修的。  后面的法义分享大家看一下。第十四节 断欲解脱 重点补充  我们再把十四节重点再讲一下,因为这里一样,我们再把它补充一下,这里它是破除我们很重要的错误的宿命论,破除我们很重要的那个原罪,以及背着深深的那一种业障的错误的观念。这一经就是要破除这些。所以不要看它很简短,非常重要。  我们上次已经有讲解过部分,我们现在再把重点第二段的再解析一下。  舍利弗他就代佛陀来回答别人的问题,舍利弗就说了:  【若眼系色,若色系眼。……乃至若意系法,若法系意,世尊不教人建立梵行,得尽苦边。】  注意!这里意思就是说:如果你天生下来你的六根主动就会去跟境界纠缠,或是说那些境界它们会主动的来把你束缚、捆绑,像这样的话,那就没办法解脱。为什么呢?这就变成你天生下来就好像会跟境界缠缚,或是境界不管怎么样,它就是会缠缚你,如果是这样的话,佛陀说,那这样世尊不教人建立梵行,得尽苦边。这样大家不用修行,不用修行。世尊、佛陀不会叫你要去好好的修行了,为什么呢?没用!没路用,你再怎么修,你还是没办法出离苦海,像这样的话就是变成一种宿命论。  但是,真理实相不是那回事啊。为什么呢?  【以非眼系色,非色系眼。……乃至非意系法,非法系意,故世尊教人建立梵行,得尽苦边。】  这就是说:真理实相的存在它是这样,它是客观的、是中性的。非眼系色,你有这个五蕴的身心它不是罪过,它是中性的。不是你天生你是个罪恶体、你就会去抓取、就会去执取,不是这样;也不是说各种境界它是罪恶,它会来捆绑你、会来束缚你,不是这样。真理实相的存在是:你的存在也是中性的,境界的存在也都是中性的,这个叫做以非眼系色,非色系眼。所以,因为境界跟你这个五蕴身心的存在都是中性的,这样才有修行解脱的可能。这之间会有纠缠不清、会有束缚,主要是因为前面那两个字:欲贪。因为你无明,你不了解实相,不了解这个五蕴身心的实相,不了解外在的实相,所以你起了贪爱染着之心,所以你才跟境界纠缠在一起、捆绑在一起。如果你能够清楚了悟了,你很自然的就会松开、就会解脱。  所以你看:故世尊教人建立梵行,得尽苦边。所以也就是说,这个不是说本来就命定,而是来自于众生的无明。你只要把这个无明转为明、了悟真理实相,问题就会解决了。所以这样佛陀才建立一个修行的解脱道的次第步骤,协助大家一步一脚印的走,这样你有一天你很快就能够来到出离苦海。只要你了悟真理实相,你就能够出离苦海。这样知道吗?所以这一段我们再把它做一个比较详细的回答,让大家更清楚了解。  后面这一段这两行就是说:一个解脱者跟一般众生,你同样有六根跟六尘接触,那有什么样不一样,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启示。有很多的修行人,他们错误的观念理解,认为说:我们要修行,这个六根它都是像贼,它都会到处去攀缘,所以我们要修行的话我们收摄六根,我们就不能够看外境,什么都不能看、不能够听,所以都设法一直要把六根把它堵起来。这是错误的理解所谓的收摄六根,结果你错误理解之后,你变成不敢听、不敢看、不敢说、不敢讲,吃东西也不敢去品尝里面的味道,常常变成食不知味。像这样,当然这是一个修行的过渡时期,你是在校正的一个阶段,过与不及这是很正常的情况。但是佛陀这里祂告诉我们一个正确的对待方法:  世尊眼见色若好、若恶,不起欲贪。注意!一个解脱者、一个了悟真理实相的人,世尊他只是个代表,代表就是说如果你真的了悟真理实相,你见法、你开悟,像这样的人,因为你清楚了悟实相之后,你不会去贪染,所以你见到各种境界、接触到各种境界,境界不管是好或是坏、是顺境或是逆境,你不会被境界卷进去,你不会成为境界的奴隶。这样知道吗?这就是这一段所讲的。世尊眼见色若好、若恶。不管境界是好是坏,他不会起贪、也不会起瞋,也就是说他们不会成为境界的奴隶。不是说他们不看,一样他们有在看、六根有在接触。为什么他们能够来到不起贪、不起瞋呢?重点就在于把无明破除了,了悟真理实相之后,你自然就能够来到不起贪、不起瞋了。  一般的众生呢,其余众生怎样呢?一般的众生也就是说,没有见法、没有了悟真理实相的人,你就会变成:眼若见色若好、若恶,则起欲贪,或是起瞋心。一般的众生就是这样,你没有了悟真理实相的时候,遇到好的境界你就起贪,遇到不好的境界你就起瞋,所以就在贪瞋痴的世界里面一直浮浮沉沉。  所以我们刚才补充讲的这些都是满重要的,希望大家好好去体会。  我们现在再来看后面这个【法义分享】。这两节的法义分享满重要的,请大家好好仔细去体会。  【法义分享】:  ◎如果客观的实相世界是苦海、会系缚你,那众生永远不可能解脱,也不必修行,佛陀也不用来人间教化。这就是前面第二段佛陀这里面所讲的。  ◎客观的实相世界不会系缚你,实相世界不是苦海。实相世界是离苦乐两边,是中性的,是中道。  注意这一句话,很重要,大家要好好去体会、好好去体会。  ◎佛教所谓的「苦海」是指由凡夫的欲贪、瞋恚、抓取、迎拒……而形成扭曲、变形的世界。  注意!佛教所讲的苦海,那是众生没有了悟实相而起贪瞋、抓取、迎拒,你让境界扭曲了、变形了,这就是众生所构筑出来的苦海。但是一般的宗教或是一般没有了悟真理实相的宗教师,他会在你身心上面加诸很多的罪恶、很多的原罪,或是帮你加上很多的催眠。但佛陀就是要协助大家醒过来,醒过来,了悟真理实相。你要清楚的知道苦海在哪里,你才能够正确的出离。  ◎正因为苦海是由凡夫颠倒梦想所造成,所以才有出离、才有解脱的可能。只要你真的从自我的梦幻世界里醒过来,那个苦海就消失了。苦海消失→涅槃彼岸就现前。  苦海消失也就是净土、极乐世界就现前,「心净佛土净」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现在请大家再回来看七十八页,也就是十二节后面的法义分享。  学员问:实相世界是否就是外在的环境、万事万物?  对!实相世界讲的就是这整个大自然真实存在的这些,我讲真实存在,你不要变成它又是不变的、固定的。不是!而是真实存在的一切的人事物,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这些都是。你每天所触及到的一切人事物,有情无情的这些通通是属于实相世界,地水火风空这些都是属于实相的世界,而这些是中性的。  所以在佛教方面有人一直要去探讨实相是什么?实相无相,实相是什么?结果一直在文字堆里面钻研,在经典里面找那个实相。只要你打开眼睛看看,眼前的一花一草一木、阿猫阿狗都是实相。知道吗?这个实相里面它所运转、所在展现的都是三法印,处处你都可以看到三法印。  【法义分享】(七十八页):  ◎佛经里所称的世间有两种:一是主观的世间——由个人五蕴六根所蔓延而生的世界——这是梦幻世界。一是客观的世界——这是实相的世界。  客观的世间、客观的世界这是实相的世界。如果我们不要去染污它、不要去扭曲它的话,我们这个地球、我们这个山川、山河大地、一切的人事物,这就是属于客观的世界、实际存在的实相的世界。主观的世界、主观的世间就是由个人五蕴身心,从这里、从自我的立场出发然后去界定的世界。这个不一样喔。一个是客观实际的存在,一个是你主观的判断、主观的认定,这里面有个人的扭曲你不知道。  再来,我们来看第二点:  ◎佛陀所讲的「世间」,大部份都指前者——主观的世界,这是每个人的六根触六尘后,生起苦乐受、生起种种爱染及贪瞋痴的世界。这种世间是由「自我、我慢、我欲、我能」所想象构筑而成的「梦幻世界 」。这是佛陀所称的「苦海」。  注意!这里我们用白话再把佛陀所讲的苦海再讲清楚一点,让大家清楚的知道,佛陀所讲的苦海是什么?苦海的形成原因在哪里?  这个苦海可扩大到三界、扩及到三界。所以每个人的世间、每个人的三界都不一样,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人的贪瞋痴程度不同,对象、目标都不同。  所以每个人的苦海都不一样。这一点满重要喔,大家要好好去体会。  ◎原始佛法所要出离的「苦海」、所要出离的「三界」,就是指由「自我、我慢」所构筑而成的「梦幻世界」。唯有出离梦幻世界,才能活在客观的「实相世界」而得解脱自在。这就是佛陀所称的究竟涅槃的彼岸。  虽然都很简短,但是值得大家慢慢去咀嚼、慢慢去思惟,因为这里面的含意都很深。  ◎但真正要出离梦幻世界,「自我」要先消失,也就是深层的我慢与无明要破除。  这也是很深的提醒。  ◎「实相世界」是中性的,离苦乐两边。但后世很多佛教徒却本末颠倒的扭曲,把客观中性的实相世界扭曲为「五浊恶世」、扭曲为「苦海」,因而拼命要出离、或悲观厌世、或大力鼓吹移民到他方世界去。  ◎只要「自我」不死,不管怎样厌离、不管移民到何方世界,都仍是在「自我」所想象构筑而成的梦幻世界里。那都不是实相。  ◎佛陀本来是要引导众生出离「我、我所、我慢」的梦幻世界,而回归到实相的法界。但「怕无我」的众生,却用我慢去否定实相世界,然后再去追逐理想的梦幻世界。  这几点讲的都很深,值得大家好好的去咀嚼,好好的去体会。我们举个例子来讲。佛教所讲的净土,那是真正心净,心的清净,净土真的就会现前,所以真正净土的思想核心就是这一句话:心净佛土净。如果你真的能够体会到什么叫做心净佛土净的话,那你的修行整个方向、观念、知见都会很大的变化,你要迈向解脱就很快。  我们现在举个例子来讲,如果你心态不改变的话,不管你到哪里,你都会把你的苦海带到哪里。我举个例子来讲,有个王公贵族的哥儿公子,他就认为说:我出去外面,这个地也不平、那个也有石头、这个很多的凹洞,这样不行。所以他觉得这个世间不平坦、凹凹凸凸,很容易会让我跌倒,这样不可以,所以下令,因为我们有钱有权,下令把全国的土地都铺上黄金或是铺上一层牛皮,让地上都很平坦的、没有凹凹凸凸,这样我走起路来才不会伤到脚,脚才不会受伤。所以他就开始下令全国,要赶快把全国的土地都铺上一层牛皮。有一位忠臣就跟他讲:陛下,你要用那么多的牛皮去铺全国的土地,不如我们剪两块适合你的脚的那些牛皮,做一双鞋子给你穿,这样更理想,更快解决。这样知道吗?这里面大家好好去体会。  我们常常认为是外境不对、外境不好,所以我们都想要去设法要去铲平外境,而很少回来要让我们的身心能够来到宁静、安祥、没有贪、瞋、痴。  我们再举个例子来讲,台湾话有一句话就是说:你若是一头牛,怎么样?你若是一头牛,你牵到北京也是牛。意思就是说,如果你是一头牛的心态,最主要是讲那个心态,如果你是一头牛的心态,就算把你从台北牵到北京,你还是一头牛的心态。这样知道吗?有的人会认为说:台湾地小人稠,这个环境也不好、那里也不好,左邻右舍都对我不好,昨天哪一家又跟我吵架,上个礼拜谁又跟我们吵架,我觉得国民的素质不好,他们都不好、没水平,我不跟他们同流合污,我设法要移民到人家认为的、移民到美国去,听说美国那里他们水准比较高、素质比较好。你移民到美国之后,请问你就很快乐、安祥、解脱自在了吗?会吗?你在台湾你没办法跟左邻右舍相处得很好的话,你到美国你就能够跟左邻右舍相处的很好吗?这样知道吗?你在台湾你有很多你看不惯的现象,难道到美国就没有吗?你认为说台湾的治安不够好,难道美国的治安就完全没问题吗?  我以前有看过一则比喻,当然是稍微有夸大一点的比喻,但是那个比喻也相当好,它意思就是说:因为美国的太空科学已经发达、相当发达,那时候可以领先世界,所以那一则比喻意思就是说:人类可以把人从地球送到月球,再从月球载回来、安全的来回;但是却不容易让一个人安全的穿越过纽约的什么某某公园。我有看过这样的一则讽刺的报导。也就是说在形容治安的恶化。你认为美国国大力强,美国的国民他们有没有危机意识?有没有?  说实在的,今天在世界很多国家里面,美国他们的危机意识比台湾还强,比中国大陆还强,知道吗?美国他现在好像是世界的强国,但是同样的,不喜欢美国的一样愈来愈多。所以我们要知道,你认为的一个理想世界,你认为好像那里什么问题都没有,但是同样美国人民难道没有苦吗?没有恐慌、没有不安吗?一样有啊!一样有。所以我们要去体会就是说,如果你的内心、心境没有改变的话,你要向外去求一个都完全没有台风、地震、没有天灾也没有人祸,样样都符合你意的一个极乐世界,你慢慢找吧!慢慢找吧!美国一样有美国的天灾人祸,加拿大、澳洲一样有啊。  所以错误的心态的话,是要从外境里面去求取一个符合你意思的一个境界,你是在要求外境来符合你的意思,佛陀就跟我们讲,这样的话没完没了。因为真正的问题不在于外境,真正的问题是在于我们的心境。你的内心如果凹凹凸凸,也就是说含有贪瞋痴,你的内心如果含有贪瞋痴的话,你的内心就凹凹凸凸不平,凹凸不平的心不管你到哪里,因为你透过一个凹凸不平的心镜去看这个世间,一样,那个世间被你看出来还是凹凸不平。所以这个大家要好好体会。  我们现在再透过黑板的一些解说,来让大家更进一步的去体会:境界是客观的,人类透过不同的六根接触、透过不同的因缘,你就会展现不同的反应。我们现在举这个例子,是因为这是轰动世界、国际非常有名的一件大事,就以九一一这件事情来作为例子。  我们看,九一一事件,我们来看这几种人他们的反应是怎么样。现在这一件事情它是一个客观的事实存在的一件事情,对不对?真实是有这一件事情存在。同样的一件事情,如果说没有主观的心态完全是、全部都是客观的话,那是不是这件事情大家全部的反应都应该是相同?结果不一样哦。  我们来看世界各国的很多人的这些反应是怎么样呢?美国人他们对这个九一一事件他们的反应会是怎么样?会怎么样?会很哀伤、很悲痛、很气愤对不对?因为他们受到攻击。我们再来看看不是美国人、外国的,但是他们是属于亲美人士的话,他们对这件事情会怎么样?会给予同情,甚至也会随着美国来谴责,对不对?帮美国说出口气、吐些心声、伸张正义。我们来看第三种人——反美人士,对美国印象不好的人,那些反美人士,他们看到美国九一一事件他们是怎么样的反应?对!对!报纸上一样有刊出来,美国九一一事件之后,有人在庆祝、有人在幸灾乐祸、有人很爽。  奇怪!一件事情它不是应该大家反应都相同吗?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不同的反应呢?你看,这是因为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面,他们对美国的印象不好,所以他们不希望美国…就是说稳定,他们希望看到美国不好的一面,就是这样。众生的心态是这样。有一些人他们怎样呢?在偏远的部落,那里也没有电视、也没有收音机,他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那些生活,他们对这些人…他们对九一一事件的反应,他们是怎么样?对啊!无动于衷,我不知道,美国是什么我不知道,这些人我不知道。所以人家对这件事情还是都是无关痛痒,无动于衷。  你看,这件事情对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主要是因为这些人他们的六根跟这个九一一事件接触亲密度、以及他们内心的反应有关。这样知道吗?这些偏远部落的人,他们六根跟这个九一一事件,他们没有接触,所以他们不了解、也不会受那些事件影响,所以你说这件事情对他们而言,到底是天堂的境界还是地狱的境界呢?对他们而言那是无关。这样知道吗?他们不会被这件事情所影响、受波及,不会。  但是九一一事件,对美国人而言、对亲美人士而言,这是悲惨不幸的事件,但是对反美人士而言,他们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所以你看,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从不同的好恶标准去界定,所得的答案就不一样。这样知道吗?所以你看,大家好好去体会。  再来,我们再来看这件事情——一件车祸的发生,我们来看有不同的这些心理反应到底是哪些人。同样一件车祸,也就是一个境界发生,有的人痛哭哀嚎,这是什么样的人?这是什么人?对!因为这个有死亡,车祸,有人死亡、有人受伤,所以他们的家属亲人遇到这件事情,他们的反应痛哭哀嚎。有的人是对这件事情同情,这是什么人?对!他们的亲戚朋友,跟他们有关的亲戚朋友。有的人对这件事情、对这个车祸,看看:有死亡也有受伤的,有的人他过来看热闹,这是什么人?路人甲或是路人乙对不对?路人甲,路人乙。有的人他对那件事情他完全没有感觉,为什么没有感觉?这是什么样的人?对啊!事不关己,这跟我无关。还有的人:我根本不知道这件事情,我根本不知道,我的六根跟这件事情没有接触,这些人跟我也没有关系,所以没有感觉、没有反应。  有的人认为很倒霉、很倒霉,为什么呢?为什么?有的人认为说:我要结婚了,你竟然车祸横梗在那里让我无法去娶妻,我实在很倒霉,或是有的人他认为说:我看到这个车祸、看到这个…这是丧事、这个不好、很倒霉。你看事不关己,而且他又认为是坏事、很倒霉。有的人他也认为很倒霉,为什么呢?因为你们是你们相撞,你怎么又冲过来撞我们呢?他被波及,他认为很倒霉,这样知道吗?我要跟你索赔,但是你已经都不说话、很倒霉。  真的,有的人能够从这件事情里面去体悟无常、去体悟无我,这是学佛的人、有去闻思的人,能够从一切历缘对境里面去看到法,但他不是幸灾乐祸,他有看到法,然后一样,如果当下需要他去协助帮忙的话,他一样会去协助帮忙,他不是幸灾乐祸。  另一种人,我可以来做一笔生意,丧葬行业的、殡仪馆的,我可以来做一笔生意,还有汽车修理、修理汽车的,一样,这两辆车算起来至少有二三十万,又可以赚一笔,对不对?你说这件事情对这个做生意人来讲,他是不是从一个角度来看也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也可以赚一些钱。当然一般来讲有良心的人不会说,你们要出车祸才可以更多钱赚,不会这样,只是说这件事情,你看,不同的人对这件事情的反应都会有不同的反应。  这件事情、一件车祸,有的人、对有些家庭来讲,他就像从天堂掉到地狱里面;有的人事不关己,无所谓;有的人他可以从这里面还可以发一笔财。所以你说这件事情有没有绝对的客观标准?所以是看每个人你对这件事情的体悟,你跟这件事情的亲密度、关系而定,以及你对这件事情你的认知而定。  所以为什么这个A他会痛哭哀嚎呢?因为这是我、我所破灭了,我要抓的儿子、我要抓的亲人、我要依赖的亲人、我最爱的人死掉了,我所抓不到了,他怎么会不痛哭哀嚎呢?这是我的、我的、我的啊,「我的」被夺走了。为什么有的人他没有感觉没有反应呢?为什么?因为你那些人不是我的什么人啊,非我所,这样知道吗?所以大家要好好去体会。
文章分类:
周一至周五 :8:30-17:30周六至周日 :9:00-17:00客服热线:邮箱:
◆我的资料◆留言◆查看手机网站◆回到顶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环世界中性胺如何获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