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是不是三国演义作者里面的人物

检讨诸葛亮的真实军事才能    摘要:  
——诸葛亮不但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智慧的化身,而且是道德的化身。本文并非为了贬低诸葛亮,只为探讨一点历史的真实,请勿误会。  ——诸葛亮一直是萧何式人物,始终不是韩信和张良。  ——在军事方面,一开始也并无经验,但后来逐步成长为了一个优秀的军事管理家、优秀的  军事技战术专家,以及优秀的军事理论家。但始终不是一个优秀的军事战略家和军事谋略家。  这一点有别于其在政治战略和政治谋略上的优异表现。  ——由于诸葛亮在政治上的优异表现和巨大成功,以及在军队管理和军事技战术上的优异表  现和巨大成就,同时由于蜀汉作为弱小一方受到人们同情,因而掩盖了他在军事战略和军事  谋略上的严重不足。  ——导致诸葛亮军事战略和军事谋略不足的一是天赋,这一点后天无法学习;二是个人特质,  难以更改;三是早先缺乏训练。    正文:    
诸葛亮在中国历史上,不但是智慧的化身,而且是道德的化身。  诸葛亮不但是一代名相,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而且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包括行政、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实属古今第一人,确实是个天才,是智慧的化身。    诸葛亮还是历史上的道德表率,是个道德的化身,在历史上具有道德完人的形象。相对于汉末强臣压主,纲纪倾颓,人皆为虎狼羊犬,及至曹魏代汉,司马晋代魏,纷乱扰攘,而诸葛亮却能够对蜀汉忠心无二,鞠躬尽瘁,一辈子执着于兴复汉室的理想,更父子孙三代效命汉室,死而后已。在那个群雄四起,天下大乱,人不知道德为何物的年代,至为难能可贵。    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不仅仅是对于刘备个人,而是基于兴复汉室的崇高理想,因而具有更加高尚的意义。    在当时,兴复汉室有点类似今天的振兴中华,确实具有崇高的意义。后来代汉的曹魏和司马晋,都是得国不正而且与民无恩,这样诸葛亮就更加令人怀念,因为人们自然要认为,如果诸葛亮的理想实现,那么中国就可能重现大汉盛世,重见汉官威仪,人民也就不用受那么多的苦了。特别是中原板荡,五胡乱华后,更是如此。      不过单就军事上而言,诸葛亮虽然有杰出成就,同时又是有欠缺的,对此我们应该给与客观认识,不应该盲目崇拜。他可称为是一位优秀的军事战术家、军事技术家、军事管理家和军事理论家,但不是一个优秀的军事战略家和军事谋略家。他“带兵”、“练兵”的能力一流,但是“用兵”的能力是不足的。    
对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陈寿其实已经有很客观全面的评价——《诸葛亮传》:  
——“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凌迟,大义不及邪?”  
——“(亮)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也就是说,陈寿认为,诸葛亮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是管仲、萧何式的人物,是一个优秀的  丞相人选。但他缺乏韩信、王子城父这样的将才。虽然他对于军队的建设和管理也很出色(治戎  为长),但是应变将略的能力不足(奇谋为短)。这和历史事实是高度吻合的,陈寿所言不虚。    诸葛亮和荀彧张昭类似,虽然也读过一些兵书战史,但限于大概的理论和战略,故只适合做丞相负责内治,不适合外战。所以终刘备一世从未令诸葛亮独立统兵征战,也从未使诸葛亮从军参予机谋。这和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亮才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高度吻合。也和刘备死后,诸葛亮一开始独立统兵时的不成熟表现高度吻合。下面一一说明之。    
对于诸葛亮出山后的经历,可按照刘备生前身后分为两个阶段:  ——刘备生前,是在刘备领导下工作;  ——刘备去世后,独掌大权,独立主持全面工作。  下面就分上下两篇分别探讨之:    上篇:从刘备生前对诸葛亮的使用看诸葛亮的军事才能    仔细检看史实,刘备对诸葛亮,其实是一直把他当作萧何来用的,常使镇守后方,足食足兵。  从来没把他当成过韩信、周瑜、陆逊这样的战将来用,也从来没把他当成过张良、贾诩、荀攸、郭嘉这样的谋士来用。  
我们仔细分析历史记载后可以发现两个常为人忽视的重大事实:  其一,终刘备一生,竟然从来没有让诸葛亮独立带兵打过仗!  其二,终刘备一生,出征打仗时也从未把诸葛亮带在身边!    这和刘邦须臾不能离开张良,放手韩信担当方面大任形成鲜明对比,却和萧何故事异曲同工。    下面一一剖析之:     从《三国志。诸葛亮传》看,刘备是一直把诸葛亮当萧何用的  《三国志。诸葛亮传》:  ——(刘备收江南后,自屯油江口,而派诸葛亮住临烝),“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  从《诸葛亮传》中,于刘备生前,没有一次独当一面统兵打仗的纪录。主要业绩都是镇守后方,足食足兵,如萧何故事。或作为文官辅佐关张。有两次似乎带了兵,一次是刘备入蜀,留诸葛亮关羽镇守荆州;一次是和张飞赵云率荆州军援蜀。但仔细考证下来,这两次其实并未带兵,后面有专门分析。     刘备生前的重大军事行动,都未带诸葛亮随行。  首先,《三国演义》中的博望坡击破夏侯惇这一仗历史上是刘备打的,那时诸葛亮还没出山。这里先澄清一下。  ——建安16年,刘备入蜀,是带庞统而不是诸葛亮,因为庞统“经学思谋”(详见《庞统传》),  多谋略,能决机要。诸葛亮冷静持重,长于治教,更加适合辅佐关羽镇守荆州。诸葛亮当时应该和关羽文武分治,分掌军民内外。  ——建安20年,孙权攻荆州,刘备回援公安,也未带诸葛亮。  ——接着攻汉中,欲迎张鲁,也未派诸葛亮,而是派黄权。此时诸葛亮应该镇守成都。  ——建安23年再攻取汉中,也未带诸葛亮,而是带法正,因为法正能“著见成败,有奇画策  算”(见《法正传》)。诸葛亮继续镇守成都(详见《杨洪传》)。  ——章武元年秋7月攻孙权,夷陵之战,也未带诸葛亮。  
《先主传》:“19年夏,(克成都),先主复领益州牧,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  飞、马超为爪牙。。。”这里,充当张良的是法正,不是诸葛亮。也可做旁证。     关于诸葛亮于刘备生前未带兵作战的几个问题:  1、 出山后的前期经历问题。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方前期的主要战事有:当阳之役、赤壁之战、南郡之战、南征四郡。刘备方的带兵官是刘关张赵,诸葛亮直接带兵打仗应该没有,否则这样重要的功绩《诸葛亮传》不可能不提。关羽张飞传有些也未提是因为打败了或未起多大作用。如南郡之战,关羽在北方被多次击败,张飞和刘备随周瑜行动,发挥作用不大,所以传记中就一笔带过。    2、 董督荆州问题。  建安16年,刘备入蜀,史载是安排诸葛亮和关羽共同镇守荆州,但两人谁为主次,史书未有明载。不过从各方记载来看,应该是关羽为主将,诸葛亮为副,文武分治,分掌军民内外。原因是:    首先,荆州的统治中心是江陵,而关羽一直是镇守江陵的主将。  ——《关羽传》:“先主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这里的驻江北应该就是驻江陵,因为江北别无重镇。  ——又《先主传》中注引《献帝春秋》,刘备为阻止孙权取蜀,派关羽屯江陵,张飞屯秭归,  诸葛亮据南郡,备自住孱陵(属武陵郡)。  这两条记载互相吻合。这里的诸葛亮据南郡应该是公安,因为刘备曾经治公安,当时可能借  得江陵不久,尚未徙治。也可能是江南三郡,这和诸葛亮传中“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相印证。    其次,《关羽传》明载,“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这句话虽然有点含混,因为没  有说清楚是诸葛亮入蜀前还是入蜀后。不过,如果是诸葛亮入蜀后,那么入蜀前“董督荆州事”的就应该是诸葛亮。而如果刘备行前是拜诸葛亮董督荆州事,那么这么重大的情节《诸葛亮传》应该会记载,可是没有。而《诸葛亮传》《先主传》都只记载“以亮与关羽镇荆州”。    再次,诸葛亮当时位阶远居关羽之下,还不如糜竺,因此不大可能让关羽屈居诸葛亮之下。  而论威望资历,作战经验,更无法和关羽相提并论,所以由关羽董督荆州事,诸葛亮辅助之才是合理的答案。    所以,综合分析,刘备入蜀时,安排镇守荆州的主将应该是关羽,那颗大印应该是拿在关羽  手中,诸葛亮副之。因此《关羽传》中的董督荆州事应该是刘备入蜀时的事情。比较合理的推测应该是两人分工,关羽负责军事,掌荆州印绶,诸葛亮负责民政兼掌内务。大将赵云为留营司马,掌内事,也应该受诸葛亮统属。同时诸葛亮的意见一般会得到采纳,地位十分重要。而张飞则应该受关羽节制,除此之外再无他人有资格节制张飞。    3、 荆州守将问题。  建安18年时,刘备受阻雒城,命荆州来援。在选择荆州守将的问题上,刘备选择了关羽而不是诸葛亮。那么为什么不安排诸葛亮守荆州呢?显然是认为诸葛亮的将才不足以镇守荆州。这一观点比较敏感,似乎难以令人接受,容作解释如下:    首先,刘备命诸葛亮入蜀,并非因为庞统战死,身边缺乏谋士,而是因为兵力不足。  一则刘备身边还有法正,这才是张良式的人物;  二则刘备向来带兵出征都不带诸葛亮。  所以,并不是因为需要诸葛亮做谋士才命他来身边。援蜀军的主将也是张飞,派诸葛亮同行  应该是为了在后方接管攻占的地方。    其次,荆州是刘备的根本,又是战略要地,必须要最好的将领来镇守才行。如果诸葛亮有周  瑜陆逊这样的将才的话,那么镇守荆州之职舍他其谁呢?但在刘备看来,显然诸葛亮不具备周瑜或陆逊这样的将才。而刘备的看法是正确的。因为刘备死后,诸葛亮独立统兵后的不成熟表现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我们可以判断,当时在刘备看来,作为镇守荆州的大将,诸葛亮显然不如关羽。否则的话,就应该安排诸葛亮守荆州,因为关羽有明显的弱点。而安排诸葛亮守荆州,信任方面应该毫无问题,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不下于关张赵云。    4、 援蜀军主将问题。  建安18年荆州军援蜀,我们现在的印象,似乎援蜀军的主将是诸葛亮,其实不然。综合来分析,援蜀军的主将其实是张飞。真实情况应该是:张飞等在前负责一线攻战,诸葛亮率文官团队在后负责接收,以迅速平定蜀地。    依据1,据《法正传》,带兵主将乃是张飞。法正报书刘璋,有云:“今张益德数万之众,已  定巴东,入犍为界,分平资中、德阳、三道并侵,将何以御之。”这里的三道并侵是指刘备、张飞和赵云(从外水上江阳,入犍为界)。诸葛亮显然没有独领一军。  依据2,从各方记载来看,援蜀之战的关键战役是江州之战,而破江州义释严颜的是张飞,  此时诸葛亮应该在后方安置刚刚攻占的江关,或者是随军副将,可能不在前军,而在后军。  依据3,据《宗预传》:“建安中,随张飞入蜀。”可知飞为主将。否则就应该写“随诸葛亮入蜀”  依据4,《张裔传》:“张飞自荆州由垫江入,璋授裔兵,拒张飞于德阳陌下,军败,还成都。”亦可知飞为主将。    但也有一个矛盾的记载,就是据《赵云传》,清楚写明:“召诸葛亮。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溯江  西上,平定郡县。至江州,分遣云从外水上江阳,与亮会于成都”。但这个记载是可以解释的。  首先,这段记载的断句应该是“召诸葛亮。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溯江西上。。。”,亮只率云,不率飞。然后“分遣云从外水上江阳,与亮会于成都”,也就是说,派遣赵云攻江阳是经过诸葛亮的命令,因为赵云是直接受诸葛亮统属的,虽然这个命令可能来自主将张飞,但也须经过诸葛亮同意。  其次,关于“召诸葛亮”,应该是刘备把他的命令文件直接交给诸葛亮,由诸葛亮负责召集和落实。  而关于赵云本来就是诸葛亮的下级,我们可以梳理一下两者关系:  ——刘备入蜀的时候,安排诸葛亮负责民政兼掌内务,和关羽分工同镇荆州。而安排赵云为留营司马,掌内事,显然应该统属于诸葛亮;  ——此前赵云为桂阳太守,而诸葛亮督桂阳、长沙、零陵三郡,也是赵云上级;  ——赵云的位阶牙门将军和偏将军也低于诸葛亮的军师中郎将;  所以,诸葛亮一直是赵云的上级,《赵云传》中自然记为“亮率云”。    而据《诸葛亮传》是“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分定郡县。”只说“与”,并未说“率”,  两者区别是很大的,史家不应该忽视。  《张飞传》:“先主入益州,还攻刘璋,飞与诸葛亮等溯江而上,分定郡县。至江州,破璋将  巴郡太守严颜,生获颜。。。。。。飞壮而释之。”  《先主传》:“先主军益强,分遣诸将平下属县,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将兵溯流定白帝、江  州、江阳,惟关羽留镇荆州。”  这三个传没有说谁是主将,其中诸葛亮传也没有说,应该很能说明问题。    这里我们还要考虑一个重要的事实,就是位阶问题。因为这个时候,诸葛亮的位阶还是比较  低的,还不如糜竺,自然远低于张飞,不可能由他来节制张飞。军队里面不可能由位阶低的来节制位阶高的,这是一个基本原则。如果一定要的话,也必须假节,或任命一个临时的大都督什么的职位,而如果有这样的情节的话,《诸葛亮传》或《先主传》是一定会记载的。    所以,综合分析,援蜀之战,筹划安排应该是诸葛亮主持的,刘备的命令文件估计也是交给诸葛亮,由诸葛亮负责落实。而具体的大军统帅应该是张飞。张飞统帅主力负责一线攻战,诸葛亮节制赵云协同行动。从具体作战过程来看,也是张飞起主要作用。另外长江三峡至今有张飞庙,也可做一个参考,说明援蜀之战,张飞的作用最大,影响也最大。当然,张飞的主将地位也主要是一线攻战,和诸葛亮属于分工协作关系,有事大家一起商量,并不是简单的命令。  而诸葛亮的主要作用不是一线作战,而应该是带领文官团队随军接收张飞等攻占的郡县,安抚民心,接管政权,警备地面,稳定局势,这也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张飞前面随时攻取郡县,诸葛亮后面随时安定之,迅速平定了西蜀。刘备入蜀和诸葛亮入蜀的时候都随带了大量文官,就是派这个用场。而赵云由诸葛亮统属,其一开始的主要任务也是负责保护文官团队以及警备地面,后来别遣从外水上江阳,那是由于形势发展,发生的变化了。    另按《张飞传》,平蜀之役,功最大者,也就是赏赐最多者四人,分别是诸葛亮、法正、张飞、关羽,各赐金500斤,银千斤,钱5千万,锦千匹。其中诸葛亮是治功,法正是谋功,张飞是战功,关羽是守功。    5、 诸葛亮位阶问题。  从诸葛亮的官职的变迁也可以看出问题。刘备收江南后,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督零陵等三郡。此时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汉寿亭侯;张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所以,不可能让关羽张飞受诸葛亮的节制。而赵云为牙门将军、桂阳太守,牙门将军位阶低于军师中郎将,桂阳也受诸葛亮督,所以此时赵云是受诸葛亮节制的。刘备入蜀时,云领留营司马,也应该受诸葛亮主管。所以赵云应该很长时间受诸葛亮节制,诸葛亮一直是赵云的上级主管。  所以“亮率云,与张飞等溯江西上。”。这里,诸葛亮不是统帅大军的主将,而是统领文官团队和警备部队的首领,统帅大军的主将是张飞。两人分工合作,张飞负责一线攻战,诸葛亮负责随后接受。同时双方也共同协商行动计划。  “亮与关羽留镇荆州。”也不可能是诸葛亮在关羽之上,而应该是和关羽文武分治,分掌军民  和内外。如果要让诸葛亮节制关羽张飞等人,就必须加大都督持节之类才行,而实际上没有。董督荆州事,担任荆州主将的一直是关羽。  所以说诸葛亮从未成为军事行动的独立执行人,从未独立带过兵打过仗。但应该参与过军事计划的制定。     经过前面这些分析,可知在刘备眼中,诸葛亮就和荀彧、张昭类似,只适合做丞相负责内治,不适合一线攻战,也不适合做随军参谋。诸葛亮既不是韩信也不是张良,只是萧何。      下篇:从刘备死后诸葛亮独立统军的表现看诸葛亮的军事才能    刘备死后诸葛亮独立统军时刚开始的表现是很不成熟的。虽然对于孟获这样弱小的对手,他  的表现可算良好,但当面对魏国名将时,其不成熟的特点就充分暴露了出来。  
诸葛亮独立统军后的军事活动主要是南征和北伐两部分,南征主要是政治解决,军事解决的成分较低,因为雍凯孟获高定朱褒之流只是叛乱势力,根本不是对手,还有吕凯王伉李恢等很多接应。军功也是李恢为多。王伉吕凯据永昌,李恢一人就先把建宁平定了,雍凯则为高定不下内讧所杀,诸葛亮只解决了越西、牂柯两郡。经历时间也很短,建兴3年春3月出发,其秋悉平,只有半年左右,基本没打什么仗。所以,考察诸葛亮独立统军后的军事表现,主要看北伐。    北伐共有6次战事:    第一次是战略攻魏出祁山。建兴6年春2月出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归降,魏明帝亲到长安,命张合拒亮。亮使马谡战街亭,败。夏4月魏明帝还洛阳,前后只有1月余。  这一次一开始出其不意,三郡投降,关中震恐,形势一片大好,但是见机迟缓,不能把握战机,迅速封闭陇道,结果就被张合一战击溃。虎头蛇尾,草草收场,彻底失败。这一次机会最好,结果败得也最惨。    第二次是战略攻魏出陈仓,直如儿戏。年春街亭刚大败,年冬就出攻陈仓,不能下,一个月就退回来了。史载因粮尽退兵。只有一个月的粮,就算拿下陈仓,又有什么用?陈仓险要,易守难攻,就算攻下,兵入关中,是否就可以争胜?也毫无胜算。  而真正原因,除了粮尽,还有久攻陈仓不下,魏援兵来临,不得不退兵。这是一次完全草率的军事行动。  而且这一次行动完全在魏国意料中。  《曹真传》:“真以亮惩于祁山,后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  《张合传》:“诸葛亮复出,急攻陈仓,帝驿马召合到京都。。。因问合曰‘迟将军到,亮得无已得陈仓乎!’,合知亮县军无谷,不能久攻,对曰‘比臣未到,亮已走矣,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合晨夜进至南郑,亮退。”  所以,一切均落在别人计算中,失败是必然的。    第三次是局部攻魏。建兴7年春派陈式攻取武都、阴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众来救,亮自出至建威,淮退兵。武都、阴平两郡,偏远在陇南,靠近汉中,蜀汉要夺取相对容易,而魏要救援则很难。蜀汉取之可以分魏国之势,增加自身的实力。所以这个问题如果有全盘筹划的话,应该在第一次出陇右之前就预先解决,才是长久稳妥之计。前面败了两次,现在才想起来,是不是晚了点。    第四次是防御魏国的大举进攻。战略上全面防守,战术上局部进攻。建兴8年秋7月,魏派司马懿由西城,张合由子午,曹真出斜谷,同时派雍州刺史郭淮从陇西攻祁山,汇攻汉中。诸葛亮乃自守汉中,派魏延守祁山方向,结果魏延主动出击大破郭淮于阳溪。9月魏兵退。    第五次是战略攻魏出祁山。建兴9年春二月,出祁山,以木牛运,夏6月粮尽退军。其实根据《晋书。宣帝纪》也是被追击受了很大损失的。这次虽然有了比较充分的准备,但准备显然还是不足,结果还是草草收场。  这一次战略上也始终处于魏国算计中,毫无胜算:  《明帝纪》引《魏书》曰:“初,亮出,议者以为亮军无辎重,粮必不继,不击自破,无为劳兵。或欲自芟上邽(今天水)左右生麦以夺贼食,帝皆不从。前后遣兵增宣王军,又敕使护麦。宣王与亮相持,赖得此麦以为军食”  《诸葛亮传》引《汉晋春秋》:“亮分兵留攻,自逆宣王于上邽(今天水)。郭淮、费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麦,与宣王遇于上邽之东,敛兵依险,军不得交,亮引而还。”  战术上也处处被司马懿算计:  《晋书。宣帝纪》:  “亮闻大军且至,乃自帅众将芟上邽之麦。诸将皆惧,帝曰:‘亮虑多决少,必安营自固,然后芟麦。吾得二日兼行足矣。’于是卷甲晨夜赴之。亮望尘而遁。”  ——这里估计有美化司马懿的地方,诸葛亮估计是割到一部分麦,其余大部分由于司马懿大军及时赶到被保住了。然后相持不与战,诸葛亮粮尽退兵。  “帝曰:‘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进次汉阳,与亮相遇。。。破之,俘斩万计。”  ——退兵的过程中是受到损失的,不过俘斩万计可能有水分。    第六次是战略攻魏出陈仓。建兴11年冬,使诸军运米,集于斜谷口,治斜谷邸阁。12年春二月,出斜谷,以流马运。秋八月,亮卒于渭滨。这一次准备就比较充分了,专门造了邸阁(粮仓),运输工具也进一步改进了,没有出现粮运不济的问题,交战中也没有出现大的失败。诸葛亮到这里才算比较成熟了。  不过这一次战略上同样处于魏国算计中,必然失败:  《晋书。宣帝纪》:“(上次战后)时军师杜袭、督军薛悌皆言,明年麦熟,亮必为寇,陇右无谷,宜及冬豫运。帝曰:‘亮再出祁山,一攻陈仓,挫衄而反。纵其后出,不复攻城,当求野战,必在陇东,不在西也。亮每以粮少为恨,归必积谷,以吾料之,非三稔不能动矣。’于是表徙冀州农夫佃上邽,兴京兆、天水、南安监冶。”  《明帝纪》:“诏宣王,‘但坚壁拒守以挫其锋,彼进不得志,退无与战,久停则粮尽,虏略无所获,则必走矣。走而追之,以逸代劳,全胜之道也。’”  在战术上,也处处被人看破:  《郭淮传》:“青龙二年(建兴12年),诸葛亮出斜谷,并屯田兰坑。是时司马宣王屯渭南。淮策亮必争北原,宜先据之,议者多谓不然。淮曰‘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笔者注:古陇道就是今陕西陇县固关至甘肃张家川一线),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宣王善之,淮遂屯北原。堑垒未成,蜀兵大至,淮逆击走之。”  ——这一次诸葛亮又是见机迟缓,丧失战机。  《郭淮传》:“后数日,亮盛兵西行,诸将皆谓欲攻西围,淮独以为此见形于西,欲使官兵重应之,必攻阳遂耳。其夜果攻阳遂,有备不得上。”  ——这一次诸葛亮是欲盖弥彰,被人看破。    总共6次战事。号称6出祁山,是三国演义的说法。其实战略进攻只有4次,2次出祁山,2次出陈仓。还有另两次战事也发生于祁山方向,一次派陈式攻取武都阴平,诸葛亮到祁山阻止魏国援兵;一次防守魏国进攻,由魏延在祁山方向主动出击击败郭淮,所以也算出祁山。就这样,6次战事,出祁山最多4次,严格说来只有2出祁山。    这6次战事充分体现了诸葛亮军事才能的不足之处:    1、 战略思想混乱和错误。体现为:  第一、战略方向混乱。  从汉中攻魏,战略上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出陇右;一个是直接出关中。到底取哪个方向,缺乏明确方针,思维混乱。诸葛亮对魏战略进攻一共四次,第一次建兴6年春出祁山;第二次接着同年冬出陈仓;第三次又出祁山;第四次又出陈仓。忽此忽彼,反复无常,毫无定见。这是不可以解释为是为了出其不意的,除了第一次出其不意外,其余三次均在曹魏方算计中。   第二、作战方针错误。  从蜀汉攻魏,兵力不足,道路险远,后勤困难,而魏国救援相对方便,所以利在速战。而诸葛亮总是小心谨慎,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求有功先求无过,以持久之计争衡。这是优势情形下的战法,劣势情形下是不可以采用这种战法的。而蜀汉的兵力有限,后勤困难,关陇一带地形复杂,处于不利地位,根本无法支持这种战法,只会丧失到手的机会,必然失败。  第三,舍本逐末,脱离战略重点。  北伐的关键是夺取长安,而诸葛亮却从来未以长安为目标展开行动,总是在远离长安的地方纠缠,贪图小利。  这个问题,第四次战略攻魏出陈仓的时候,司马懿的评论最能说明问题。见《晋书。宣帝纪》:  “(司马懿)因谓诸将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亮果上原。”  从汉中攻关中,从西至东依次有斜谷、褒谷、箕谷、子午谷四条路,比较近的道路是从子午谷出武功或户县,也可以从箕谷出武功,然后沿山而东,很快就到长安城下。而从斜谷出陈仓是最远的一条路,诸葛亮一心要出陈仓,显然是受到历史上韩信偷渡陈仓故事的影响,不知变通。也可能是求安全,因为出陈仓是死角,西侧是陇山,侧翼不受威胁。  所以说诸葛亮政治战略很高明,但是军事战略不足,这一点从《隆中对》就已有充分体现。(详见笔者另文《检讨荆州丧失的根本原因及隆中对的真实价值》,有详细说明)    2、 不了解后勤对军事行动的重要性。  关于这一点,曹魏方认识始终很清楚,所以始终在这一点上算死诸葛亮。  第一次攻魏出祁山,约2月便还,因速败于街亭,因而还认为这次失败是出于偶然,没有意识到根本性的后勤问题。其实就算街亭守住了,由于粮运不济,依然不能持久。  紧接着第二次攻魏出陈仓,也持续了1个月就失败。史载是粮尽退兵,不知真假。但张合是这样料敌的,也确如张合所料。  第三次战略攻魏再出祁山,以木牛运,坚持了4个月就退兵了。退兵的原因是天大雨冲毁道路,粮运不继。这一次显然吸收了前两次的教训,为粮运问题专门作了准备,制造了专用运输工具,但显然还是低估了粮运的困难。不过比起前面已经有了进步。前面还有一次取武都、阴平,一次反击魏国进攻,虽然胜利了,估计也受到粮运困难的困扰。所以才会促使诸葛亮想办法解决之。  第四次攻魏出陈仓,治斜谷邸阁,以流马运,坚持了6个月,亮病逝。这一次比上次又有了重大进步,不但进一步改进了运输工具,而且从制度上采取了重大的措施,就是治斜谷邸阁(粮仓),在离战场尽可能近的出发地建立粮仓,加以战场屯田等措施,终于比较好地保障了粮食供应。可见,诸葛亮前后四次发动战略进攻,直到第四次才较好解决后勤问题。但还是困难的。  而这纯属技术问题,诸葛亮在这样问题上的欠缺是因为实际经验缺乏造成的。后来通过实践  有了经验就逐渐弥补了。不过可惜的是,诸葛亮因此蹉跎岁月,他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3、 对于北伐这样重大的战略行动,诸葛亮行动仓促,缺乏整体筹划和长远计划。  体现为:  第一、前后战略步骤失当。  阴平武都两郡,地接汉中远离魏国,应该首先攻取,作为攻魏的战略准备。可是直到两次攻  魏失败后,才想起来攻取之。    第二、对出兵陇西要实现的目标缺乏预案。  到底是攻取陇西全部后再图关中,还是只攻取陇西东部获得立足点后就置河湟河西于不顾,  直取关中。  
到底是为夺取陇西扩张形势,还是为了取道陇西攻关中?  
到底是为了得地,还是为了吸引魏军来战,消灭其有生力量?  这些问题事先似乎都缺乏明确方针。而诸葛亮实力有限,一次只能集中力量完成一个目标。现在既然目标不明确,就只好走一步是一步了。    第三、轻于进退,妄动征伐,缺乏制胜之道。  每次进兵,倏进倏退,虽然取得一些战术胜利,但战略上没有破敌制胜之道,结果是徒劳无  功。如果事先有全盘筹划,有长远计划,就不至于如此轻于进退,妄动征伐。而是应该不击则已,一击必中。  比如第一次出祁山失败后,当年又出陈仓,结果又失败。第三次攻魏,从建兴9年春2月到夏6月,只坚持了4个月就退兵。这些作战从目的来看是战略行动,可是从过程,从组织准备工作来看,却很难看成是战略行动,只能算是战术行动。这是很不成熟的表现。    4、 缺乏见机之能,不能著见成败。  诸葛亮见机迟缓,缺乏创造战机和捕捉战机的能力。司马懿也有评价,《晋书。宣帝纪》:  (第三次战略攻魏出祁山)“帝曰‘亮虑多决少’”。  (第四次战略攻魏出陈仓)帝弟孚书问军事,帝复书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司马懿的评价虽然有夸大之处,不过基本还是符合事实的。  下面是具体事例:  一出祁山,天水南安安定三郡降,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而此时不能速进,以据三郡要冲,错失良机,此一失也。此时应该迅速率主力进占略阳(即街亭附近的陇道要冲,今张家川附近),扼固关出口,如此则可以封闭陇西。而诸葛亮等到魏国大兵来援的时候才想起来去阻援,已经太迟了。  街亭之战,事关重大,应该主将率主力亲临,至少应该选用久经战阵考验的魏延等大将,此二失也。  第二次攻魏出陈仓,堕曹真计中,阻于陈仓而不能下,空劳师旅,此三失也。  第四次战略攻魏出陈仓,拒渭南,不能迅速跨渭据北原,失去战机。此四失也。  至于诸葛亮前后设伏斩王双,杀张合,只是体现战术小聪明,不体现战略大智慧,于统帅不足为夸。    5、缺乏冒险精神。  诸葛亮用兵,总是小心谨慎,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能冒险犯难,稳健有余而锐气不足。而蜀汉的兵力有限,后勤困难,无法支持这种战法,必然失败。既不能出其不意,也不能灵活机动,必然陷入被动。所以说“奇谋为短”。  治国行政,治大国如烹小鲜,当求万全,不可轻动。但临阵破敌,则必决其机,方能建功。官渡之战时,袁绍围攻曹操半年,曹操眼看粮尽,乃问计于贾诩,贾诩曰:“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曹操乃并兵出,围击绍三十余里营,破之。  决机就是要果断抓住机会或者利用敌人的弱点创造机会。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所以需要敏锐的判断,果断的决策,大胆的行动,要敢于冒险。林彪有名言:“打仗有三分把握就可以打”,这和不打无把握之仗并不矛盾。一点不肯冒险一心求万全肯定是不行的。要根据目的和现实条件选择手段,才能很好把三者统一起来。  比如魏延的子午谷偷袭计划是一个奇策,完全值得一试,可诸葛亮就是不敢。他就不想想,除此机会之外,还能有什么机会?再也没有机会了!而魏延计划就算失败,又是多大的事情,损失远远低于街亭之败,对蜀汉并不会致命。    6、 缺乏用人之能。  诸葛亮身边其实还是有不少优秀将领的,比如赵云、魏延、吴壹、李严、王平、邓芝等人,  马谡如能多加锻炼,也必成大器。还有马超的族弟马岱,他们家族在西羌中有很大影响力。这些人都是方面大将的才具,诸葛亮却没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只把他们当身边部将用,很少能有独立领军的机会,战时都挤在一起,控制在诸葛亮手上,不能收奇正之效。特别是魏延,智勇兼备,郭淮一代名将,遇到魏延,也一战而大破之,可惜却不能大用。  不过诸葛亮在政治上,在行政上倒是很会识人用人,军事上由于其自身局限,识人用人的能力就差了很多。    7、 缺乏任下之能。  《诸葛亮传》引《魏氏春秋》曰:“诸葛公夙兴夜寐,罚20以上,皆亲览焉。”其他就不必多  说了。     诸葛亮奇谋将略之才不足的原因分析  我们知道诸葛亮是个绝顶聪明的天才人物。他后来也是知兵的,他治军的水平一流,打仗的水平和普通的将领比也是很高的,只是和周瑜陆逊之类一流人物比要差很多。而他的奇谋将略的水平之所以不能达到周瑜陆逊之类的水平,原因有三个:  一个是先天的秉赋可能不足。  这一点无从讨论,只能根据实际表现判断。  二是个人特质决定。  名相和名将往往一人不能同时身兼。原因就如前面所说,两者的工作特点往往是相左的,因而需要的工作方法,需要的个人特质也往往是相左的,很难调和。所以历史上从未有过名相而兼能名将者,在两方面同时达到一流是不可能的。诸葛亮的表现已经算是出类拔萃了。  三是后天的训练缺乏。  带兵打仗这种才能没有经过实际训练是不可能掌握的,必须要有经验才行。  历史上的名将,如孙武、吴起、孙膑、庞涓、乐毅、韩信等人,虽然一出山就很会打仗,那是因为原来就有老师教导,经过了系统训练,对军伍之事早已烂熟于心,有充分感性认识。  周瑜、鲁肃、陆逊之类号称智将,也是从小就习练骑射武艺,讲武习兵,打下了基础的。  而诸葛亮出山前,就是一个纯粹的文士,风度奇雅,从来没有摸过武器,也没有专门练习过军伍战阵之事。因此虽然应该看过很多兵书,了解不少战史,理论水平有一点,但实践经验毕竟缺乏,所以临阵会犯下很多低级错误。但他长于治教,管理水平很高,又注重研究技战术,所以军队能做到军纪严明,部伍严整,器甲精良,训练有素,战斗力很强。  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会和纸上谈兵的马谡很谈得来,看不出他的问题,而经验丰富老到的刘备一下就能看出马谡的言过其实。马谡之所以言过其实也是因为缺乏实际训练,因而经验不足所致。如能假以时日,给予锻炼的机会,积累经验后,未必不能大用。  我们看历史上的名将,特别是能够执行复杂危险任务的人物,都是需要经验的,都需要一个成长和成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诸葛亮本身的经历也充分证明这一点,所谓6出祁山,诸葛亮正是从不成熟到逐渐成熟,不断成长起来的。从第一次在形势大好的情况下被张合一战击溃,到最后面对魏国重兵,可以长相持久,前后判若两人。    最后总结:  
第一,诸葛亮出山的时候,纯粹是个年轻文士,年龄只有26岁,也从来没有经受过军事方面的训练,所以并不知兵。他只是萧何,不是韩信,也不是张良。  
第二,刘备生前,终其一生一直把诸葛亮当作萧何来用,从来没有当作韩信或张良来用。既从来没有让他独立统军打过仗,每次出征也从来不带他。  
第三,因此诸葛亮在军事上也一直缺乏实际锻炼,这样刘备死后诸葛亮独立统军时,就体现出军事经验方面的严重不足。  
第四,史上所称的“六出祁山”,战略攻魏只有四次,每次行动都在魏方计算中,所以魏国每次都轻松取胜。  
第五,考察六次对魏用兵的过程,可以发现诸葛亮是从一开始的很不成熟,然后逐步走向成熟的。说明他很聪明,学习能力很强。也证明刘备生前对他的看法以及我们对他的判断的正确。  第六,诸葛亮奇谋为短的局限始终无法克服,因为这种才能来自于天赋,后天无法学习;又  取决于个人特质,难以更改。他的个人特质成就他成为一代名相,但同时也决定他不  能成为一代名将。  
第七,诸葛亮缺乏当机立断的品质,在战场上缺乏创造战机、把握战机的能力,所谓“志大  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在攻魏的过程中犯下了很多低级的战略战术错误,以致连年攻战而一无所获,空使国力虚耗。  
第八,诸葛亮不能决机,不能奇谋,不能冒险,不能用人,不能任下。有此五短,决定他不是一个优秀的统帅。  
第九,但诸葛亮在军事上的某些方面也有极高成就:  ——诸葛亮推演兵法,发明了八阵图。司马懿按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说明他是一个优秀的战术家。  
——诸葛亮损益连弩,发明木牛流马。“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说明他是一个杰出的技术专家。  
——诸葛亮治军,“戎阵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渭滨屯田时)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说明他是一个优秀的军事管理专家。  
——诸葛亮留下了很多军事论述,说明他是一个优秀的军事理论家。  
以上优异表现和杰出成就均得到后世认可和赞许。  
不过,他不是一个优秀的军事战略家,也不是一个优秀的军事谋略家,处处被人算计,难以建功,这是一个遗憾。诸葛亮善于带兵,善于练兵,但是不善于用兵,“用兵如神”这四个字和诸葛亮始终无缘。    后记说明:    本人写作此文的目的并非为了否定诸葛亮,或刻意贬低诸葛亮。只是希望能够更加正确地认识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让我们认识到人无完人的道理,这么杰出的人物其实也有一些木板是很短的。也希望将本人对诸葛亮这个人物的一点心得与大家分享,小时候看《三国演义》得到的诸葛亮形象,和现在了解了历史后经过思考得到的看法已经大不一样。    传统人物通常会有三种形象,分别是:历史形象,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诸葛亮作为一个中国民间的传统象征,在民间已作为智慧的化身,得到神化。在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则得到成功的美化。《三国演义》的成功美化同时又加强了民间的神化。虽然早在《三国演义》之前,诸葛亮在民间就已经成为一个象征,已经成为受人纪念的人物,但是《三国演义》的成功演绎和塑造把民间的神化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和更新的领域。当一个历史人物成为文学中的人物,成为民间传说中的人物后,他就成为了一个抽象的象征,他的历史真实面貌如何已经是另外一个概念,三者各行其是可也。    而我们在这里是讨论真实的历史,真实的历史中是没有神只有人的,所以对人物的臧否只要言之有据,就不必有什么顾忌,也无可非议。    欢迎方家批评指正。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事后诸葛亮检讨诸葛亮。时间关系,楼主列的七宗罪我只驳第一条。    第一、战略方向混乱。  ————————————  请站在当时历史环境下思考,什么叫“忽此忽彼”,莫非是诸葛亮抓阄胡来的。每一次敌我形势不同,战略目的不同,方案自然不同。    第二、作战方针错误。  ————————————  奇袭意味着高风险。正因为诸葛亮以小博大,又动不动空国出征,所以他不敢冒险。以蜀的实力,他可以退但不能溃。稳扎稳打,即便败,还能退回来,实力最大限度保存。千里冒进,必胜则可,若败,蜀国赔得起么。    第三,舍本逐末,脱离战略重点。  ————————————————  首先我不知道你从哪得知“诸葛亮却从来未以长安为目标展开行动”,这句话看了半天没懂,也许大家读的史书版本不同。子午谷虽今,整条线路在魏国境内,且最为险远。这些风险因素不是一句“比较近”就可以忽略的。
  三国演义,三分史,七分演义.
  前面一顿高帽子给丞相带着   后面开始用心良苦的把给他带的高帽子一个一个给取下来
  太长懒得看,只说两件事:  一,历代推崇诸葛者多为货真价实的兵家人物,贬低诸葛者多为纸上谈兵之流。  二,司马昭特地派专人学习诸葛兵法,按照楼主的理论,估计司马昭也是演义小说看多了中毒,诸葛亮厉害不厉害,还没有楼主清楚。
  司马氏祖孙三代,刘弘,桓温,李靖,李世民,岳飞,估计都是中了演义的毒,竟然尊诸葛为天才和名将·······
  满贴荒唐言  
  陈寿评论诸葛亮“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代于将略”(《金诸葛亮集表》),历来对此事有争议。其实,只要全面评价诸葛亮,不能不叹服陈寿的评论是公允的。陈寿又说诸葛亮“可谓识治之良材,管、萧之亚匹”;而“应变将略,非其所长”,这也是有根据的。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兵多于敌,有的三军响应,但他却没取得胜利,这就是证明。马谡街亭之失,诸葛亮应负主要责任。他不用魏延,而用马谡,为用人之失。它不进兵关中而西出祁山,又行动迟缓,使张郃抢先上陇,为战略之失。孟达反新城,不早驰援,失去了牵制曹魏的力量,为战术之失。街亭战后,诸葛亮诛马谡,杀李盛、废黄袭,“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为用刑之失。诸葛亮最大之失,是过于自恃,不能集思广益。《前出师表》虽然推荐了一批贤才,但所荐郭攸之、费祎、董允、向宠、陈震、张裔、蒋琬等七人,除张裔以人为数中人士外,其他人都是追随诸葛亮的荆州人士。诸葛亮重用亲己之贤才,不能不说嫉妒有些偏狭,而且,这些贤才都是二流人物,而魏延、马超、彭羕、廖立等一流人物,诸葛亮不仅未尽其用,甚至引小过而诛之或徙之。诸葛亮立固于蜀而不能取用蜀地之才,又不能容人之过。司马迁说:“尧虽贤,兴事而不成,得禹而九州宁。且欲兴圣统,唯在择任将相哉!唯在择任将相哉!”(《史记·匈奴列传赞》)。我们今天评说诸葛亮之失,不过是引出历史教训,但不能否定他是三国时最杰出的人物之一,是三国时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            http://www.blogcn.com/u2/3/95/heliuchang/index.html    
  楼上高见,陈寿云当时蜀官皆天下英俊,您老偏要说是二流人才,自陈寿书成其历代多数人皆以为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不但不过还偏低了,就您老觉得自己评价公正······
  作者:羽衣星冠 回复日期: 00:41:13 
    太长懒得看,只说两件事:    一,历代推崇诸葛者多为货真价实的兵家人物,贬低诸葛者多为纸上谈兵之流。    二,司马昭特地派专人学习诸葛兵法,按照楼主的理论,估计司马昭也是演义小说看多了中毒,诸葛亮厉害不厉害,还没有楼主清楚。  ----------------------------    俺来顶这个!!    LZ竟然从荆州守将不是诸葛而是关羽,推出诸葛的将才不足,唉,只好麻烦LZ好好研读一下《三国志》和《资治通鉴》了......    因为俺从LZ的辩证思路中得出一个结论:那司马懿大人啊,军事才能可是远远不如曹真大人的......
  最后总结:     第一,诸葛亮出山的时候,纯粹是个年轻文士,年龄只有26岁,也从来没有经受过军事方面的训练,所以并不知兵。他只是萧何,不是韩信,也不是张良。     ==========  做萧何就很容易?
   ——赵云的位阶牙门将军和偏将军也低于诸葛亮的军师中郎将;  ================  将军应该比中郎将高吧?
  楼主这篇文章有深度  佩服。
  作者:乌龙茶壶 回复日期: 13:31:52 
     ——赵云的位阶牙门将军和偏将军也低于诸葛亮的军师中郎将;    ================    将军应该比中郎将高吧?  ~~~~~~~~~~~~~~~~~~~~~~~~~~~~~~~~~~~~`  读书,还要读书
  作者:羽衣星冠 回复日期: 00:41:13 
    太长懒得看,只说两件事:    一,历代推崇诸葛者多为货真价实的兵家人物,贬低诸葛者多为纸上谈兵之流。  ————————————————————————  本文并非刻意贬低,只是为了说明诸葛亮并非完美无缺,客观认识。          二,司马昭特地派专人学习诸葛兵法,按照楼主的理论,估计司马昭也是演义小说看多了中毒,诸葛亮厉害不厉害,还没有楼主清楚。  ——————————————————————————  司马昭“及蜀破后,令(陈)勰受诸葛亮围阵用兵倚伏之法,又甲乙校标帜之制,勰悉暗练之,遂以勰为殿中典兵中郎将,迁将军。”  这里学的是战术,不是战略,也不是谋略。这和本文并不矛盾。        司马氏祖孙三代,刘弘,桓温,李靖,李世民,岳飞,估计都是中了演义的毒,竟然尊诸葛为天才和名将·······  ————————————————————————  本文并未否定诸葛亮为天才和名将,只是说明在各项军事才能中,他于军事战略和军事谋略方面有欠缺,军事经验开始也是欠缺的。如此而已。任何一个善于“带兵”,“练兵”的人都可称名将,但是“用兵如神”四字确实和诸葛亮无缘。  事实上,历史上评价诸葛亮的军事才能,都是侧重于战术、技术和管理方面,从来没有说他用兵如神的。
  to乌龙茶壶朋友:    牙门将军应该是最低级的将军,偏、裨又高一级。  中郎将是很高的级别了,比二千石还是次二千石。
  其实和诸葛亮相反的一个人可以证明楼主的话有道理。那就是粟裕将军,他是完全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而成长为一代名将的。
  。。。。。。。。。。。。。。    楼上的话会把楼主的贴子变成林迷和粟迷的浑水大战
  诸葛亮大战略不低,其结交江东的政策符合实际,在曹操已经称霸北方的时候,无论刘备或孙权都不能单独抗衡。鲁肃、周瑜等人想统一南方独抗北方,成功机会不多。  作战战略感觉不足,出祁山都没有和魏国进行过主力决战,和古代名将相比就差了一截。尤其是屡屡缺粮撤退,明显计划不周。  治军能力不低,指挥能力也不差,至少不是好欺负的,如果在他撤退时追击,容易被伏击。撤退是相当困难的,然而诸葛亮把它变成了一种陷阱,连名将都栽了。    至于诸葛亮会被看破意图,其实名将都不难做到,因为处于相同位置时,他们也常常采取同样行动。诸葛亮既然不能高过魏国名将,在魏国防御战略面前也就无计可施。
  从《三国志。诸葛亮传》看,刘备是一直把诸葛亮当萧何用的  ==================================  &&&刘备挂之前诸葛亮没单独带过兵?    在孔明全面掌握蜀汉军政大任之前,已先后多次指挥军事行动,计有:  1、以军师中郎将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通典·职官志》有云:军师将军,有兵权,资浅者为军师中郎将)  2、(先主)使关羽屯江陵,张飞屯秭归,诸葛亮据南郡,备自住孱陵  3、刘备入蜀,诸葛亮留镇荆州  4、夫人欲将太子归吴,诸葛亮使赵云勒兵断江,留太子——即著名的截江夺阿斗  5、先主自葭萌还攻刘璋,召诸葛亮。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县。  6、诸葛孔明至益州,战于石室。  7、诸葛亮定德阳。璋帐下司马蜀郡张裔距亮,败于柏下。  8、刘备东下,与孙权争三郡,留诸葛亮镇蜀中。时曹操取汉中,蜀中大惊,诸葛亮出屯江阳,布置抵抗,迅速控制了局势,使曹操知难而退。  9、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  (以上6、8条出自《金缕子,7出自华阳国志,其余皆出自三国志)  >>>这叫没带兵?老兄,休得曲解历史。    说明援蜀之战,张飞的作用最大,影响也最大。  =======================  要是三爷比孔明强,呵呵,怎么入川后封赏,孔明排在三爷前面啊?    ” 益州既平,赐诸葛亮、法正、飞及关羽金各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其余颁赐各有差 “      第二次是战略攻魏出陈仓,直如儿戏。年春街亭刚大败,年冬就出攻陈仓,不能下,一个月就退回来了。史载因粮尽退兵。只有一个月的粮,就算拿下陈仓,又有什么用?陈仓险要,易守难攻,就算攻下,兵入关中,是否就可以争胜?也毫无胜算。    而真正原因,除了粮尽,还有久攻陈仓不下,魏援兵来临,不得不退兵。这是一次完全草率的军事行动。    而且这一次行动完全在魏国意料中。    《曹真传》:“真以亮惩于祁山,后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  ============================  >>>诸葛亮攻陈仓在曹真料中?哪咋就给郝昭一千来人?已至守二十日,已险像环生,要挖棺材板砸人?莫非曹真跟郝昭有杀父之仇、夺妻之恨?陈仓之所以能守住,跟曹真料准料不准没啥大关系,一来在于陈仓新城地势极其险要,二来在于郝昭守城水平极高,三来在于孔明此次围攻陈仓,意在牵制魏军,并非一定要攻下陈仓城。    &&&《与兄瑾言治绥阳小谷书》中:“有绥阳小谷,虽山崖绝重,溪水纵横,难用行军。昔逻候往来,要道通入。今使前军斫治此道,以向陈仓,足以扳连贼势,使不得分兵东行者也。”攻陈仓,不过是应东吴之请,攻魏牵制耳(此前吴于石亭大败魏军,魏国出兵报复),张颌主力已回,不退何待?这也是诸葛亮没带多少粮食的原因--本来不欲久战,带多了有什么用?
  诸葛亮是历史上被严重美化的人物.原因可能在了一种道统观念.
  这篇还是写了点东西的,比什么“剑歌”“煮酒洗老二”之流强太多了,不过也是有失偏颇。    不知砖砸兄在否?
  to杨少凡,  我说的是独立统兵作战。  诸葛亮在刘备生前当然节制过兵马,赵云也是他下属。  但是一线攻战,历史记载的仗确实没有。也许有过小仗。    7、诸葛亮定德阳。璋帐下司马蜀郡张裔距亮,败于柏下。  ——这一条三国志是张飞打的。    6、诸葛孔明至益州,战于石室。  ——这一条不知来自何处,这个石室是哪里的地名。金缕子,抱歉没听过。    8、刘备东下,与孙权争三郡,留诸葛亮镇蜀中。时曹操取汉中,蜀中大惊,诸葛亮出屯江阳,布置抵抗,迅速控制了局势,使曹操知难而退。  ——这一条不知在三国志哪里。江阳可是今天的泸州。
  本钱太小,不得不小心翼翼啊。
  作者:就今儿个吧 回复日期: 13:38:20 
    作者:乌龙茶壶 回复日期: 13:31:52         ——赵云的位阶牙门将军和偏将军也低于诸葛亮的军师中郎将;      ================      将军应该比中郎将高吧?    ~~~~~~~~~~~~~~~~~~~~~~~~~~~~~~~~~~~~`    读书,还要读书  ========================  读个鸟。  诸葛亮先做中郎将还是先做将军?
  三来在于孔明此次围攻陈仓,意在牵制魏军,并非一定要攻下陈仓城。      牵制?有拿十万军队去牵制对方几千人的吗?古代打仗出兵十万人那是要消耗大量的粮食的啊.
  [华阳国志公孙述刘二牧志]:“赵云自江州分定江阳、犍为。飞攻巴西。亮定德阳。巴西功曹龚谌迎飞。璋帐下司马蜀郡张裔距亮,败于柏下。裔退还。”   《华阳国志》系蜀志,叙蜀事应比掌握蜀国资料不足的《三国志》更接近事实。    牵制?有拿十万军队去牵制对方几千人的吗?古代打仗出兵十万人那是要消耗大量的粮食的啊.  =============================  谁告诉你围陈仓时诸葛亮用了十万军队的?以魏国之言,亦不过数万耳,(魏略曰:亮自以有觽数万,)且据郝昭传,诸葛并未蚁附攻城,而专以器械临之,伤亡量也不多。张合军已被迫回援,目的已达,为何不退?    引一下别人的论述:  鄙人所见版本,惟有“亮才,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幹,优於将略”一说。何谓戎?何谓治戎?兄台可以查查字典。此段所言,即诸葛亮的政治才能,超过其军事才能,在军事才能中,又以治军才能见长,奇谋是其不足。    这儿句句是比较评价,有哪一句斥其无将略?诸葛亮之理民才干冠绝汉末三分,陈寿以之比三代圣人,足以可伟大称之。相对照之下,其将略自然逊色一筹。诸葛亮的治军才能同样冠绝三分,无论敌我,无不交口称赞。相对照之下,其奇谋之发挥由于受谨慎性格之约束,自然逊色一筹。    此种评价本为古人常用手法:如评价苏东坡“书不如画,画不如诗,诗不如词”,末了后人歪曲一把,以此为据,指摘苏大胡子不会写字,这岂非笑谈?    什么叫过硬的战绩?倘若此过硬是指扫平曹魏,那么免了,倘若有此战绩,孔明足以齐名韩信,倘若综合其在军事理论、技术等方面的贡献,则其足以独步千古,孙吴莫及。而在此论证的是孔明是否为军事家,而非伟大的军事家。故此,论战绩,诸葛亮迅速扫平南中,北伐面对“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的严峻局势,亦能连挫司马懿,足以证明其军事战术才能过硬。    何谓之军事?按辞海,有关战争的一切事务也。    论军事理论,诸葛亮制兵法,作八阵,辉耀千古,为后世军事家如李靖等珍若拱璧。  论军事技术,诸葛亮制木牛流马,损益连弩,为一大发明家。  论治军,诸葛亮治下军纪严明,“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出入如宾,行不寇,刍荛者不猎,如在国中”,向为史家艳称。  论战略,诸葛亮天才得预见了三分天下。  论战术,诸葛亮“用兵也,止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善于利用谋略,取得南征大捷,北伐面对强敌,亦叠有斩获。    可以说,诸葛亮在军事科学各个方面,都有出色表现,司马懿所谓“天下奇才”也。所可议者,惟有何者更见长,何者稍逊色耳。辞海诸葛亮条所谓“诸葛亮,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并非拍脑袋产物。可争论者,乃孔明是否杰出军事家耳。      
  再引:    按《华阳国志》: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溯江,降下巴东。入巴郡。巴郡太守巴西赵笮拒守,飞攻破之,获将军严颜。    巴郡太守乃赵笮,严颜不过帐下一将耳,《三国志》误。杀太守先生自然要耐心等主帅定夺,对付一强项将,以三爷收拾曹豹的脾气,就此爽了,也无甚奇怪。    张裔事《三国志》同样有误:赵云自江州分定江阳、犍为。飞攻巴西。亮定德阳。巴西功曹龚迎飞。璋帐下司马蜀郡张裔距亮,败于柏下。裔退还。    诸葛亮入德阳、张飞入巴西,张裔既然在德阳吃的败仗,撞上的当是诸葛亮兵团。西征军兵分三路,赵云一路畅通无阻,张飞一路撞上巴西军团,诸葛亮一路则与成都中央军团交锋。倘若以敌手的量级论,反倒是诸葛亮军团最为刘璋看重。    赵云传有载: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县。至江州,分遣云从外水上江阳,与亮会于成都。入蜀三大将,至少赵云明确受诸葛亮节制,江州分兵到会合,亦是诸葛亮决策。倘若张飞为西征主帅,如此重大分兵决策,居然计不出彼,实在匪夷所思。    西征军未必有明确帅位,倘若有,史书不会不明记一笔。以现有的资料来看,在决策上,诸葛亮更优先,在实战上,张飞更优先,至少在江州分兵前如此。    《蜀鉴》里关于这一段是这样描写的:"建安十九年,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遂与张飞、赵云泾流克巴东。至江州,破巴郡太守严颜,生获之。分遣赵云从外水定江阳犍为,飞定巴西德阳."    如《蜀鉴》记载,则诸葛亮不但是西征军当然统帅,甚至留关羽镇守荆州亦是其决策,其地位与《三国演义》中已相差无几。
  在我看来  诸葛亮同样是个普通的凡人!!  有些不足也是人之常情!!
  作者:如果可以忘记你 回复日期: 9:59:17 
    三来在于孔明此次围攻陈仓,意在牵制魏军,并非一定要攻下陈仓城。            牵制?有拿十万军队去牵制对方几千人的吗?古代打仗出兵十万人那是要消耗大量的粮食的啊.  --------------------------------------------------------  哪有十万军队啊大哥,三万都不到。你看看诸葛亮写给他老哥的信就知道,兄弟二人商量好了联合起来牵制曹魏呢。
  中国人不是这个极端就是那个极端。。。    楼主典型性的走了另一个极端  
  to 杨少凡  其实我们的观点差别不大。    在刘备生前诸葛亮是否独立统军打过仗的问题上,确实有争议,不过没有打过大仗是没问题的。    刘璋主力都消耗在雒城了,被攻一年,外围的主要据点是江州,是张飞打下的。其他都是小问题。
  本公司是专业生产各款室内室外卫星天线,公司产品具有外观精美,精度高,运输方便,经久耐用等特点.  
超小型室内卫星接收机套装
心动价480元  
目前大多数电视机都是模拟的,它只能接收模拟信号具有很多缺点如节目少、清晰度低。购买我们的无线数字电视接收机可以让您的普通电视能够和数字电视一样接收所有数字信号,节目数量立刻得到提升。配有全功能的遥控器,视频线、室内型55CM小型天线使用简单方便。  
最重要的也是本机的最大卖点:不要在室外架大锅,不怕查锅 可接收接收近70个中文节目(其中2个中文电影台、一个英文电影台、一个卡通台这几个台正在测试中)(有质量问题一年包换)  亚太2R+数码天空
特价:1999元  此套站可以接收138数码天空和亚太2R上的所有免费和加密的节目包括9个成人电影台好来乌电影等10于个电影节目  好消息;我国今年八月二十直播卫星升空到时会有更多的精彩节目等着你   还有更多精品等着你,详情请登陆:   邮箱:
  另to 乌龙茶壶网友:  不好意思,纠正一点。中郎将前面加号才是比较高的级别。单纯的中郎将应该是和牙门将军同一级别,属于最初级的将军。    比如王平一开始为魏的假校尉,投诚刘备后,拜牙门将,后升裨将军。  霍竣一开始就为中郎将,后为裨将军。  黄忠一开始也是刘表的中郎将,后曹操假行裨将军,归刘备后仍旧。  张飞在曹操那里,随破吕布,拜为中郎将。  关羽名望高,所以一开始就破格拜为偏将军。    军师中郎将还有其他的加号中郎将可能是文官居多,有哪位方家指正一下。    文官容易获得高位,天天上班就是功劳,才能靠评议,武将必须上阵建功才行,所以地位不如文官。
  作者:贱到家割老二 回复日期: 0:47:54 
    这篇还是写了点东西的,比什么“剑歌”“煮酒洗老二”之流强太多了,不过也是有失偏颇。        不知砖砸兄在否?    ------------------------------------------------------  谢谢老兄还记得我.  最近被税务局和工商局请去&喝茶&了,没时间上网.  这个帖子大体浏览了一下,漏洞也很多.随便找一个,比如说诸葛亮比关羽资历浅的问题.反例成千上万,卫青,霍去病也没资历,照样节制老将军,就连当今的民主国家里,美国的布莱得利照样能节制巴顿一样.    也不想砸他们了,那样太费精力.网络上逞能也没什么用,好多工作在等着呢,在网络上用精力多了,在现实生活里脑子都反应慢了,家里的人都不高兴了.  以后常来浏览一下,遇见太不象话的就骂几句.嘿嘿.  有话,可以邮箱联系.我不骂的话,斑竹也通常不封杀.    
  从蜀魏六次战役看诸葛亮     对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自古已有不少人提出批评意见,多数批评主要针对诸葛亮劳民伤财,屡次攻魏却无战果,所以否定其军事才能;或有人肯定诸葛亮隆中对的大局战略的军事才能,而因前面所说的原因否定诸葛亮的指挥作战的能力。雨纹以为现在不少批评诸葛亮的人并没仔细看诸葛亮当政期间蜀魏的六次战役的具体经过,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不如由雨纹根据自己了解的史料来细述一下诸葛亮当政期间蜀魏的六次战役,或许诸位会有新的看法及见解了(顺便也说说雨纹对诸葛亮军事才能及其他问题的个人意见)。
雨纹先要来罗嗦一下,这六次战役并非如《三国演义》所说是六出祁山,是北伐。首显烩六次战役只有两次出祁山,其次并非都是诸葛亮采取攻势,其中第四次是魏国采取攻势;这两点很多人都了解,因此不少人称诸葛亮是五次北伐,雨纹个人以为也不对,第二、第三两次战役从规模和目的上看都谈不上是北伐魏国(具体原因雨纹在后面具体战役中再说),称得上北伐的只有第一、五、六次,所以雨纹个人认为称之为六次战役比较准确点吧。
第一次战役是蜀汉建兴六年(魏太和二年)(公元228年)正月,诸葛亮围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吏民叛反响应(雨纹私自称为一出祁山)。此战战前的准备很充分,诸葛亮用了两年的时间储备物资、训练军队,此外还策反了魏国新城郡太守孟达作为内应(而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叛魏应蜀如此快,雨纹认为也极有可能是诸葛亮事先派人前去策动的);出兵时,诸葛亮又派赵云、邓芝为疑兵,作出蜀军主力出斜谷道攻郿的假象,而自己则率主力进攻祁山。诸葛亮战前准备充足(南征后两年),出兵后军容严整,治军严明(“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并策反上庸郡的孟达(雨纹个人以为南安等三郡也是诸葛亮策反的),正是所谓的“上兵伐谋”;作战时又以声东击西分散敌人的兵力(魏明帝曹叡起先是派曹真督诸军拒蜀军,但曹真明显是中了诸葛亮的计策[而且至少是上当了很长一段时间],统大军屯于郿,与赵云率领的少量疑兵蜀军对持,不敢去救援诸葛亮围困的祁山,使得魏明帝不得不另派张颌统军救援祁山,并亲自坐镇长安。按《三国志》《曹真传》中记载来看,身为大将军的曹真在此次大战中竟然没有正面与蜀军交战的记录,直到张颌击溃蜀军,才有进军的记载,可见曹真可能一直未能摸清箕谷蜀军的虚实,总之他在张颌击败蜀军前始终没有对箕谷的蜀军采取什么明显的行动,而事后曹真也毫无功勋赏赐[第二次陈仓之战曹真没有参战却仍有封赏,因为的确立了功。按照《三国志》的习惯是个人传记中有功必记,有过却未必记的],赵云、邓芝的疑兵任务是成功完成的,诸葛亮分散敌军数量的疑兵之计也是成功的[至于赵云箕谷失利之事,雨纹有些小看法,写在《小议赵云》中,各位有兴趣的话可看看]。有人以为曹真是与张颌同时出兵的,因为从《明帝纪》及《曹真传》看是有点像,但是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张颌是在魏明帝曹叡坐镇长安的同时召来的,其次魏国的官方史书《魏书》说曹叡亲自带兵五万拒亮,这可以肯定曹叡亲自统兵坐镇长安,但看看《明帝纪》中说“遣大将军曹真都督关右”,既然皇帝亲自带兵镇长安了,不可能还让曹真总督关右,当然是皇帝亲自总督了,可见魏明帝曹叡最初是派遣曹真都督关右迎击诸葛亮的,后来形势不妙才亲自坐镇长安并另派张颌去救援祁山,而《三国志》常常隐讳传记主角或所属势力的过失及失败,所以关于曹真、张颌的出兵顺序应该是以《诸葛亮传》上的记载较为准确)。
本来此次战役能取得辉煌战果的,但是人算不如天算,首先是孟达叛反的太早未等诸葛亮起兵就已叛反,而且轻视司马懿,导致很快战败身亡(《三辅决录》上说是司马懿早知孟达有反心,劝孟达入朝,孟达惊惧因而反叛。这可能是孟达早反的原因吧,但孟达即知司马懿已有察觉,就不该对司马懿没有防备,抱着要上表、往返要一月时间之类的盲目乐观观点[见《晋书》])。其次,决定性因素就是诸葛亮自己犯了致命的错误,用错了人·······总之,诸葛亮是难辞其咎的,但也不能因失败就完全抹杀诸葛亮之前表现出来的优良军事才能,雨纹想,不能以成败论英雄吧。一出祁山的失败,最失望、悔恨的人应该就是诸葛亮,雨纹所了解的诸葛亮是个不在乎自己名声的人,他并不在乎自己在未来是否有军事家的头衔,他关心的只是能否振兴汉室江山。
  一次失败可以说发挥不好 两次失败可以说偶然    接二两三的失败那就....    小时候看电视三国演义就有点看不下去了     电视剧也真... 诸葛亮既然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 能算过去和未来    那怎么老打败仗``~~
  顶楼上的.
  mubai6 分析的好 等你的下文呢.
  孔明先生还是不错的。
  衣冠南渡 你老婆被人强奸了,当时歹徒拿着刀,你老婆敢不叉开两腿吗?结果你老婆被轮奸了.可你非不承认你老婆被操的事实,非让拿出证据,这到哪里拿呀?其实要证据,你可以找你老婆,    不是老子骂你,在天涯见你见多了,知道你遇到关键性问题就走人,可是还装大拌蒜,还自以为了不起.你是真正的买椟还珠,你真恶心.  
  只是政治家吧,军事家他可算不上
  历史记载诸葛的失败,只有街亭一役.
  攻陈仓失败,算不算败?    激烈攻城不能下,号称主动撤军,也是败。    第三次战略攻魏出祁山,据晋书记载,被司马懿追击,斩获上万。    第四次战略攻魏出陈仓,也有几次战斗失败。
  说诸葛亮不行的  是不是各个比诸葛亮厉害啊 ???
  我还以为是当代的大军事家,战略家在评论诸葛亮呢,楼主的文章让我大失所望!  楼主的文章还是让我看到了其与诸葛亮之间不可逾越的差距,更体现了孔明的伟大。           作者:羽衣星冠 回复日期: 00:41:13 
    太长懒得看,只说两件事:    一,历代推崇诸葛者多为货真价实的兵家人物,贬低诸葛者多为纸上谈兵之流。  我顶这句。
  作者:羽衣星冠 回复日期: 00:41:13        太长懒得看,只说两件事:      一,历代推崇诸葛者多为货真价实的兵家人物,贬低诸葛者多为纸上谈兵之流。    我顶这句。  ***************************************************  我也来顶  诸葛亮在那种不利的局面下,能做到那样的成绩,是相当了不起的      
  历代推崇诸葛者各有各的立场,或则夸奖对手以抬高自己,或推崇诸葛氏以彰显忠君之道,或是为了自己的剧情需要乱写一气.  而反对诸葛亮者,多是与利害无关,客观地根据他的战绩评述罢了.
  楼猪就是楼猪,猪就是猪,传说中最名不虚传的——猪。此猪乃猪中之王,猪中之霸主——还是猪。    首说徐庶,三国志中,管你野史还是正史,诸葛亮之名乃是由徐庶之口说出,要不是徐庶,中国历史可是要改写了,当时徐庶离开刘备军营骑的马假如是赤兔,估计诸葛亮要老死隆中了。徐庶走前对刘备说到:亮之材,胜庶十倍有余。楼猪说,这个博望坡之战,此战以数千之众大胜对方十万大军,不是诸葛亮打的,对,可是打赢这场战的最高战略战术指挥官是何人?这个指挥官他是谁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这个指挥官离开刘备时说:亮之材,胜吾十倍有余。就这样一个优秀的军事谋略家,以少胜多的谋略家,也说:亮之材,胜吾十倍有余。我看楼猪假如是徐庶,估计赢了一场战就不知道自己老爸姓什么了,然后就说:“吾之材,胜亮十倍有余”了,是吧?就这样的一句评语,就是出自一个刚刚以几千之众大胜对手十万大军的谋略家,他说了一句:亮之材,胜吾十倍有余。诸葛亮的军事谋略技能,是不是楼猪所说的:比人稍逊一筹?    说到战略,楼猪说,诸葛亮的战略不足一提,那么,隆中对的三分天下呢?这个伟大的战略是不是楼猪想出来然后告诉诸葛亮,接着,诸葛亮再把楼猪的意思说出来,然后诸葛亮就盗走了楼猪的战略,最后导致诸葛亮成了名,楼猪只能在这个论坛里默默无闻,平庸一世?你不是说曹操手下有很多能人,是什么大战略家吗?怎么没有一个人去告诉曹操,提防刘备三分天下?假如曹操手下真有比诸葛亮战略还要高一筹的人,我怎么没看见那些人对曹操说:先灭蜀,然后再打赤壁?假如我是曹操,我手下有这样的能人,我一定听他的话,先灭蜀,假如曹操先灭蜀,哪还来的三分天下?蜀国地势之险大家都知道了吧?即使曹操要打赤壁,在蜀国留守的军队里,只要有一个兵,也能挡你一万大军,这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以当时的八十万大军(曹操夸张了点,其实才20多万),加上刚灭了袁绍,士气如虹,灭蜀乃势如破竹,犹如囊中取物,我看曹操要是先打蜀而不是先打赤壁,我看他根本不费一兵一卒就解决问题了。而且蜀国当时有多少人想投降曹操?即使曹操大败,在后来的刘备占荆州后,蜀国里就连法正也想投降曹操,法正在三国史上的出现乃是赞成投降曹操,只是要先去看看曹操的态度才出现的。说了半天,我还不知道楼猪说的曹操手下那些贾诩、荀攸(当时他们还没死的),怎么他们没人说将来会有三分天下这个大局面出现?所以楼猪说诸葛亮不是大战略家,简直是贻笑大方。  
  楼猪就是楼猪,猪就是猪,传说中最名不虚传的——猪。此猪乃猪中之王,猪中之霸主——还是猪。    首说徐庶,三国志中,管你野史还是正史,诸葛亮之名乃是由徐庶之口说出,要不是徐庶,中国历史可是要改写了,当时徐庶离开刘备军营骑的马假如是赤兔,估计诸葛亮要老死隆中了。徐庶走前对刘备说到:亮之材,胜庶十倍有余。楼猪说,这个博望坡之战,此战以数千之众大胜对方十万大军,不是诸葛亮打的,对,可是打赢这场战的最高战略战术指挥官是何人?这个指挥官他是谁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这个指挥官离开刘备时说:亮之材,胜吾十倍有余。就这样一个优秀的军事谋略家,以少胜多的谋略家,也说:亮之材,胜吾十倍有余。我看楼猪假如是徐庶,估计赢了一场战就不知道自己老爸姓什么了,然后就说:“吾之材,胜亮十倍有余”了,是吧?就这样的一句评语,就是出自一个刚刚以几千之众大胜对手十万大军的谋略家,他说了一句:亮之材,胜吾十倍有余。诸葛亮的军事谋略技能,是不是楼猪所说的:比人稍逊一筹?    说到战略,楼猪说,诸葛亮的战略不足一提,那么,隆中对的三分天下呢?这个伟大的战略是不是楼猪想出来然后告诉诸葛亮,接着,诸葛亮再把楼猪的意思说出来,然后诸葛亮就盗走了楼猪的战略,最后导致诸葛亮成了名,楼猪只能在这个论坛里默默无闻,平庸一世?你不是说曹操手下有很多能人,是什么大战略家吗?怎么没有一个人去告诉曹操,提防刘备三分天下?假如曹操手下真有比诸葛亮战略还要高一筹的人,我怎么没看见那些人对曹操说:先灭蜀,然后再打赤壁?假如我是曹操,我手下有这样的能人,我一定听他的话,先灭蜀,假如曹操先灭蜀,哪还来的三分天下?蜀国地势之险大家都知道了吧?即使曹操要打赤壁,在蜀国留守的军队里,只要有一个兵,也能挡你一万大军,这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以当时的八十万大军(曹操夸张了点,其实才20多万),加上刚灭了袁绍,士气如虹,灭蜀乃势如破竹,犹如囊中取物,我看曹操要是先打蜀而不是先打赤壁,我看他根本不费一兵一卒就解决问题了。而且蜀国当时有多少人想投降曹操?即使曹操大败,在后来的刘备占荆州后,蜀国里就连法正也想投降曹操,法正在三国史上的出现乃是赞成投降曹操,只是要先去看看曹操的态度才出现的。说了半天,我还不知道楼猪说的曹操手下那些贾诩、荀攸(当时他们还没死的),怎么他们没人说将来会有三分天下这个大局面出现?所以楼猪说诸葛亮不是大战略家,简直是贻笑大方。  
    至于楼猪说的,刘备一直当诸葛亮是萧何,不是韩信,那更是荒谬。我就举两个例子,第一个是庞统死之前,诸葛亮叫人带信来是怎么说的?叫他们不要进军,结果庞统不听,导致最后命丧落凤坡。这个典故听起来有点神话,可是我们不管他的真实信,单是从刘备从荆州出发,就不停地来和诸葛亮通信,征求他的意见,以及后来的刘备攻吴时,自己给自己装个袋子,自己钻进去,后来画个图去给诸葛亮看,征求诸葛亮意见,直到被陆逊打的落花流水,也被诸葛亮预测到了,就是这两点上看,刘备每次把诸葛亮放到后方,可是他什么时候离的开诸葛亮?诸葛亮人不在,可是他的智谋却时时刻刻都在刘备的身边,指挥以及提醒刘备如何作战,如何指挥,你说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个人可以做到像诸葛亮这样“千里定乾坤”?  楼猪,你说韩信有没有诸葛亮这个本事?你以为韩信很了不起?当年韩信围捕项羽的时候,千方百计让项羽这个没大脑的莽夫跑到他做好的口袋里,不惜以最大的代价逼项羽改变行军路线,然后将他歼灭。最后呢?项羽不是直抵都城?这不过他走到门口的时候听说自己的老婆误打误撞跑到了韩信做好的口袋里,最后自己乖乖钻进去等死了。这个是一个莽夫的性格,也是我们大多数男人的性格,这是无可厚非的,不是他韩信的功劳,是刘邦手下一个小将(将他老婆逼进那个做好的口袋的那个将领我忘记叫什么名了)的功劳。你拿韩信和诸葛亮比?你别逗我发笑了。韩信就是乘以三再开立方也不是诸葛亮的对手。韩信连一个莽夫都没办法,可是诸葛亮面对曹操这个有大谋略的奸雄,你猜怎的?曹操赤壁之战战败后,逃跑时,第一次遇见赵云,这个无可厚非,假如是韩信,韩信也可以做到,然后遇到张飞,假如是韩信,韩信一样能做到,可是最后遇到关羽,你猜韩信还能做到这点不?韩信假如当时在世,他会叫关羽在小路去放火引诱曹操跑过去送死不?他就连项羽这个没大脑的人都摆不平,你叫他去摆平曹操?不是我鄙视韩信,他根本没诸葛亮那个本事。    再者,诸葛亮面对司马懿时,一出祁山,摆的空城计,诸葛亮只是一笑,就吓破了司马懿十五万大军的胆(假如司马懿的军队再多五万人,就可以像曹操打赤壁那样称的上是八十万大军了),如果按比例来算,应该说是“诸葛沧海一声笑,吓破六十万个胆”。你说这个世界上哪个敌人的一个笑声就能吓退对方六十万(十五万)人?    
  最后说一下出祁山。一出祁山时,SB都知道,当时诸葛亮要是用了王平而不用马谡,事情的结果会如何大家很清楚,又或者他用魏延的计策出子午谷,那时天下大势已定了。一出祁山诸葛亮不想冒险的精神,以及用人不当,再者空城计不得不冒险时的那副笑脸,足以证明诸葛亮的唯一不足之处,以及临危不乱的优点。  二出祁山,打陈仓,你不能说诸葛亮智慧不过人,你只能说守城的那个人确实很厉害,即使孙膑,孙武,吴起,韩信来了,也未必破的了那个城,诸葛亮是输在没粮的份上,不过走前宰了一个大将,王双,魏国又削弱了一分力量,不过至此以后,我好象没见过郝昭出现过,估计他是见识到诸葛亮的厉害,相信自己以后不会像现在这次一样再有那么好运守的住下一次了,所以他去哪了我不清楚,不然魏国为什么不让他守一个大城?小城都守的那么好了,一个大城就更不用说了,是吧?由此可见,郝昭胆寒了。    第三次北伐,收取武都、阴平二郡,败走郭淮。诸葛亮因功复丞相位。你跟我说他第三次没功绩?    曹魏三路攻蜀,为大雨所阻而退兵。诸葛亮趁机派魏延入西羌,第四次北伐,大败曹军。第四次北伐你还有什么说的?是没入主中原,不过还是打的魏国丢盔弃甲。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在上邽郡大败魏军,又在卤城打败司马懿。由于李严假传圣旨,诸葛亮退军,在归途中设伏射杀曹魏名将张郃。诸葛亮回成都流放李严。你说这个是在魏国的计算之中?我呸,司马懿当时放走了一个太监湖蜀,他本来没指望那个太监能做什么事的,最后出了个李严,不然,那时候战斗在最前线的司马懿和后方的魏国的国君已经收拾好包袱准备跑路了。    公元二三二年(建兴十年)五十二岁   诸葛亮屯兵汉中,休联士卒,制作木牛流马,屯田积粮,准备与曹魏长期作战。     公元二三三年(建兴十一年)五十三岁   诸葛亮在汉中前线建立大粮仓,用木牛流马储运军粮,为第六次北伐做好准备。     公元二三四年(建兴十二年)五十四岁   诸葛亮率十万大军,第六次北伐,驻军五丈原,临战屯田,与魏军相持百余日,司马懿以坚守壁垒的战术迎战,部下自称“魏人畏蜀如畏虎”。诸葛亮积劳成疾,病逝五丈原军中,大军安全撤退,按遗嘱葬诸葛亮于定军山。    诸葛亮一生劳碌,为蜀汉尽心尽力,他死后被人们当成神一样看待根本是没话说的,楼猪你这个跳梁小丑,我看是全世界没人注意你,然后你自己就在这里给自己做宣传是吧?我告诉你,本来你这个跳梁小丑人家已经够看不起了,你还自己作践自己,我看你的眼神都是鄙视的眼神,明白了没  
  楼猪说,诸葛亮出山,是个毛都没长齐的人,根本没作战经验,而且也没天赋。那么我问下楼猪,用你的屁股想都能回答出来的问题:你要是一个没有作战经验的人,你一开始出山就能像诸葛亮一样以少胜多?毛泽东指挥红军的时候,是不是在这之前他就是一个身经百战的人,然后发明出那些战略去打国民党,这些战略是他自己一个人用枪去跟国民党打了几百次战斗之后总结出来的作战方式?用你那个屁股好好想一下你就知道答案了。世界上有的人就是这样,这就是那个人的天赋,这就是楼猪说诸葛亮没有的天赋,我呸,他的第一场战就能以少胜多,这就更加充分说明了诸葛亮军事谋略的天赋。楼猪你不要告诉我,诸葛亮出山的第一场胜战是刘备和关羽还有张飞赵云他们一起想出来的,要你真这样说,我也没办法,这就更加证明了楼猪不愧为传说中的猪。哦,说错了,楼猪要是说出这些话,不能称呼楼猪为猪,因为说你是猪还侮辱了猪。    然后你还高谈阔论的说荆州在刘备入川的时候哪个是荆州太守。我告诉你,根本不用想,刘备最信任的人是谁,谁就是太守。刘备和关羽是什么关系?虽然不是穿一条裤子长大的,可是在一起了之后,是穿一条裤子生活的。后面不用我说了吧?诸葛亮呢?刘备更加信任的人是关羽还是诸葛亮,你用屁股去想一下就知道了。好象你有一百根金条,你是给你老婆呢,还是给你的远房亲戚?用你的屁股去想,估计你那猪脑想的事情还没你屁股想的明白。    楼猪说,诸葛亮不如陆逊这样的战将,你可知道,当陆逊正准备用火攻大破刘备的几十万大军之前,他是怎么说的?他说:如诸葛在此,此计必然瞒不过他,然幸得此人不在,此乃天佑我军也。就连陆逊也对诸葛亮佩服的五体投地,这就是楼猪说的:诸葛不如陆逊。  
    至于楼猪提到的,刘备打吴为什么不带诸葛亮?估计楼猪没有熟读历史书,我来告诉你,诸葛亮一直反对刘备去打吴,最后劝不住刘备,索性找一个借口留守西川,后来刘备战败,诸葛亮有了筹码:就是他诸葛亮根本没参与这件事,而且也极力反对,才能在刘备死后造成后来的吴蜀再次联盟,以致曹操那个儿子(叫什么来着我忘记了,名字不好打)想联合其他人造成7条路线攻击蜀国,导致蜀国首尾不能相顾的阴险计谋没有得逞。    至于楼猪说的,为什么刘备一直不让诸葛亮带兵?我来告诉楼猪,虽然诸葛亮不像关羽张飞,是刘备的结义兄弟,可是,刘备视诸葛亮为宝,他知道,关羽张飞出去打战,即使打输了,他们也跑的回来,这可以从三国演义开始,一直到刘备在当阳长板战败那里证明:关羽张飞在徐州被打散,直到投奔刘表的时候,不管如何,以他们的武艺,捡条命回来是没问题的。可是诸葛亮不同,在遇见庞统之前,以及庞统死后,你再看下,刘备身边与几个谋臣的谋略能胜过曹操的贾诩、荀攸?假如刘备在自己的身边发掘出贾诩、荀攸这样的人,让诸葛亮冲锋陷阵然后去死,你说刘备能活多久?两人智谋相当,可是双方实力悬殊,那么,实力差的那方就准备等死了。所以,刘备一直不让诸葛亮参战,一直让他在后方,是大有原因的,是因为他不想诸葛亮死,他宁愿把庞统带出去,让庞统战斗在最前线,也不愿意让诸葛亮上前线,因为诸葛亮的智慧在他眼中已经是超越了“神”了。最后事实结果证明,庞统翘辫子了,可是身边最大的谋臣死了,他为什么不用你说的那个法正?而让诸葛亮千里迢迢赶来帮他?因为比诸葛亮稍逊一筹的庞统死了,他身边已经没有信的过的谋臣,而那些别的谋臣的话(包过法正),根本就是废话,他只信诸葛亮和庞统这两位传说中的“伏龙风雏”,“风雏”那么高智慧的人都死了,除了卧龙,还有哪个人能代替他的军师这样的职位?最后下令卧龙急速赶来助阵。而且,大家也会知道,留在荆州的是什么人: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为什么刘备出征不把赵云和诸葛亮留下来,带走关羽张飞?很简单,因为假如曹操兴兵来犯,关张赵三个人可以听从诸葛亮的调遣,即使诸葛亮他们不敌,关张赵也会誓死保护诸葛亮杀出重围,有三个保护神保护这自己的宝贝,那么刘备上前线还怕什么?带走魏延,黄忠,庞统(就这三个人是出点名,名字可以提一下),他们三个死了就死了,只要关张赵诸葛活着,我还可以卷土重来。庞统死后,为什么刘备不让诸葛亮一个人来?本来只是死了一个军师,再调一个过来不就没事了吗?反正刘备本来就是准备以目前的兵力夺取西川,为什么多带张飞赵云?目的很明显:中途保护诸葛亮,假如蜀军再像杀庞统那样杀诸葛亮,刘备就准备等死了。可见诸葛亮在刘备心里面的重要性。而让关羽留守荆州也是无奈,张飞这种人能守住一个夹在吴魏中间的城池?就连吕布这样的人都能轻易以一个小城夺取张飞一个大城,你说让张飞守荆州?赵云那更不可能了,假如诸葛亮来的途中真的遇到问题,以赵云在长扳的实力,就一个小孩都没问题,就一个大人难道还有问题?由此,可见诸葛亮的重要性。
  马稷说过,和丞相讨论兵法,得到赏识。连教条主义者都能得到赏识。
  蜀国之所以打不过魏国是因为国家小,人口少,国力弱的原因。诸葛亮能力再高,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所以老毛说刘备败就败在隆中对,就是这个道理!刘备到四川就决定了他不可能同一天下,这一点这一点连诸葛亮自己都很清楚!
    第三次战略攻魏出祁山,据晋书记载,被司马懿追击,斩获上万。  =============================      晋书不是说上万  而是万计   意思是数万    你相信吗?蜀才多少兵   一死几万  那诸葛亮可以自杀了  街亭失守就自贬三级  那死了全国四分之一以上的兵力诸葛亮之后是不是回家种田了?  晋书向来对司马懿涂脂抹粉 这种根本不被史家采信的东西  如果楼主还怀有客观立场的话就不应该引用    
  所以老毛说刘备败就败在隆中对,就是这个道理!  到四川就决定了他不可能同一天下  ============================================================  刘备不到四川还能去哪?
  如果不是关羽未能很好地执行联吴抗曹及刘备的联营700里,可同一天下否谁也说不准
  刘备除非和曹魏联手才有可能灭掉东吴。他真正的目标是夺回荆州。
  作者:沙发匪徒 回复日期: 19:32:13   
      第三次战略攻魏出祁山,据晋书记载,被司马懿追击,斩获上万。    ==========================          晋书不是说上万  而是万计   意思是数万        你相信吗?蜀才多少兵   一死几万  那诸葛亮可以自杀了  街亭失守就自贬三级  那死了全国四分之一以上的兵力诸葛亮之后是不是回家种田了?  晋书向来对司马懿涂脂抹粉 这种根本不被史家采信的东西  如果楼主还怀有客观立场的话就不应该引用  ----------------------------------------  看贴不认真阿,我已经说了估计有水分,但有损失是肯定的。
    作者:沙发匪徒 回复日期: 19:32:13   
      第三次战略攻魏出祁山,据晋书记载,被司马懿追击,斩获上万。    ============================          晋书不是说上万  而是万计   意思是数万        你相信吗?蜀才多少兵   一死几万  那诸葛亮可以自杀了  街亭失守就自贬三级  那死了全国四分之一以上的兵力诸葛亮之后是不是回家种田了?  晋书向来对司马懿涂脂抹粉 这种根本不被史家采信的东西  如果楼主还怀有客观立场的话就不应该引用  ------------------------------------------  我已经说了估计有水分,但有损失是肯定的。
   诸葛亮在中国历史上,不但是智慧的化身,而且是道德的化身。    ~~~~~~~~~~~~~~~~~~~  丫的,这和说关羽在中国历史上,不但是忠诚的化生,而且是武圣的化生有的一拼,可笑之极.
  最近这里怎么越来越吓人了?意见相左就张口闭口&猪&啊&猪&,大家讨论归讨论,别暴粗啊!
  作者:天地君亲师2 回复日期: 18:03:23 
    作者:沙发匪徒 回复日期: 19:32:13              第三次战略攻魏出祁山,据晋书记载,被司马懿追击,斩获上万。      ==========================              晋书不是说上万  而是万计   意思是数万            你相信吗?蜀才多少兵   一死几万  那诸葛亮可以自杀了  街亭失守就自贬三级  那死了全国四分之一以上的兵力诸葛亮之后是不是回家种田了?  晋书向来对司马懿涂脂抹粉 这种根本不被史家采信的东西  如果楼主还怀有客观立场的话就不应该引用    ----------------------------------------    看贴不认真阿,我已经说了估计有水分,但有损失是肯定的。    ============================================================  
这件事不是水分问题,他就是没有的事
  作者:夜隼黑神 回复日期: 18:28:29 
     诸葛亮在中国历史上,不但是智慧的化身,而且是道德的化身。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演义动画张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