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悍将显示器是杂牌PF40FC的色彩如何,看它采用了10bit面板,色彩数惊人,但92%的色域表现好像提升不多啊。

Soomal作品 - Microsoft 微软 Surface Book 笔记本电脑屏幕测评报告和色彩校正 [Soomal?数码多]
Microsoft 微软 Surface Book 笔记本电脑屏幕测评报告和色彩校正
10月7日,微软发布了旗下Surface和Lumia系列手机、平板电脑以及笔记本电脑产品的更新,其中最惊艳的自然就是可以拆分键盘独立使用,并内置NVIDIA独立显卡的“Ultimate Laptop”――Surface Book了。目前Surface Book还未在国内上市,但已有焦急难耐的土豪读者通过各种渠道购买了这款产品。并送到Soomal编辑部。
样机来源:网友送测
样机类型:市售量产机
是否商业关系:否
Surface Book机身采用独特的镁合金材质工艺,质感色泽上乘,背光玻璃键盘和支持5点触控的电容触控板,支持1024压感的无源手写笔[电池用于蓝牙连接]。硬件方面配置了英特尔Core i5/i7处理器,1GB显存的NVIDIA定制GPU[约相当于Geforce 940M]。在拥有独立显卡的基础上还具备可热插拔拆分旋转和反装的13.5英寸高分辨率PixelSense触控屏幕,也是让许多人兴奋的技术特点。
Surface的核心硬件CPU、主板和内存存储等都在屏幕一面,而USB接口、NVIDIA显卡在键盘底座内,支持开机状态下热插拔使用,可当成一个比iPad Pro更大、分辨率更高的平板电脑使用,手写笔可吸附在屏幕侧面便于携带。Surface Book续航最高12小时,平板部分约4小时,整体重量1.5kg,平板部分726g。在iPad Pro的屏幕测评最后,我们也提及了需要参考拥有同等级别尺寸水平和分辨率屏幕的平板或笔记本产品作为比较参考,Surface Book似乎就非常适合,只是稍贵。
作为一款笔记本电脑,Surface Book的价格昂贵,集显版最低配也要1499美元[约合人民币9600元],dGPU版则要1899美元起步[约合人民币12200元],是不折不扣的高价产品,用户自然有足够的理由对其屏幕表现充满期待,也感谢热心读者提供测试样机。Surface Book的屏幕比例3:2,分辨率像素,像素密度267ppi,IGZO工艺。有部分网站资料称微软对其做了出厂校正,给出的指标是100%sRGB标准色域覆盖。当然实际表现如何,首先还是通过客观测试进行验证,和iPad Pro一样,加入了一致性测试,可以直观看出屏幕不同位置的灰阶和色温误差。不过即使是最常用的Windows系统,测试时还是遇到了一些小麻烦,比如遇到了Windows内置看图应用会自动调整对比度的问题,另外Surface Book的屏幕玻璃太滑,机身水平放置也容易让较色仪不停地轻微滑动,位移变化导致测试误差增加,给测试带来了一些阻碍。
Surface Book
尺寸[英寸]
像素密度[PPI]
屏幕亮度,cd/m²
灰阶[Gamma2.2]
平均色温,K
平均灰阶偏离,ΔE
Surface Book
色彩饱和度[sRGB]
平均色彩偏离,ΔE
最大色彩偏离,ΔE
屏幕亮度[cd/m²或nits]:主动光源的发光强度,忽略屏幕玻璃品质、软件算法、动态调整等差异化因素,目前亮度在500cd/m²以上可基本保证手机在强光下有较好的可读性,
400cd/m²以下则相对困难。
伽玛2.2[Gamma2.2]:真正影响屏幕色彩对比度视觉表现的并不是黑白对比,而是伽马值,Gamma值是个斜率,sRGB色彩范围内当Gamma为2.2的时候,其亮度变化和人眼察觉变化一致。低于2.2,反差度不足,高于2.2则图像对比反差增加,下图大致模拟了Gamma2.2在标准、低、高时的显示效果,越接近2.2标准值,越能真实反映的图像对比度。还要从Gamma曲线上辨别红绿蓝三色的曲线是否重合,一致性有误差会带来色彩对比度变化的差异。一般在±0.1范围内属于基本准确水平,误差在±0.2以上属于明显可见的反差不足/过高。
平均色温:屏幕在灰阶范围内的平均色温值,D65白点标准为6500K,越接近越准确,色温偏高,色调偏冷[蓝],色温低则色调偏暖[黄],我们建议色温应控制在7500K以内。
色彩与灰阶偏离:指实际颜色与显示颜色的可察觉差异,ΔE是阈值,在低于5时人眼对误差察觉较低,ΔE平均值在3以下,单个色彩最大误差不超过5属于专业级显示的优秀水平,越低意味着色彩还原能力越强。ΔE在5-10之间可识别出色彩误差,ΔE>10为明显可察觉误差。
色彩饱和度[sRGB]:显示色彩的覆盖范围,以1677万色sRGB标准色域覆盖范围为基础,但在广色域屏幕中,我们会为为其备注Adobe RGB或NTSC范围,仅做为屏幕的技术参数参考,90%以上可满足日常使用,在色彩数高于一定程度以后,对屏幕实际显示效果不会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因此只有高或低于标准的结果。但照片回放需要相对精准一些的范围,10Bit色深视频回放则需要更大的色彩覆盖范围。
由于条件限制,我们暂时不对视角误差表现进行测试,一般而言LCD在30度视角会造成50%以上的亮度损失。
Surafce Book的屏幕表现整体来说还不错,色温稍高于D65的6500K标准,整体灰阶和色彩误差控制也在较好范围,对比起iPad Pro,屏幕色温和误差一致性表现更好,最高的左下角仅ΔE1.9,色温误差也主要是偏青而不是人眼更敏感的品红色,但有一些不足,灰阶准确性和Gamma2.2反差表现相比顶级水准还有差距。但幸好的是Windows 8开始,微软提供了一个足够强大的系统屏幕校准工具。依靠着Soomal编辑的人肉校色机能,比较轻松地找到了最适合Surface Book的色温和灰阶设置。
Surface Book校准前
Surface Book校准后
屏幕亮度,cd/m²
灰阶[Gamma2.2]
平均色温,K
平均灰阶偏离,ΔE
色彩饱和度[sRGB]
平均色彩偏离,ΔE
最大色彩偏离,ΔE
在经过色彩校正后,Surface Book的灰阶和反差准确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其整体表现优秀,是目前数码多测评过的显示设备中,色彩、灰阶表现均是最好的水平,色彩校正带来的轻微亮度损失也完全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是一款万元级笔记本电脑设备应有的顶级屏幕水准,Surface Book可视角度优秀,玻璃通透。但如果微软的色彩控制能做得更细致些,一步到位就非常完美了。
本文的相关书签:
1185012912070331
相关的文章
本文一共有 74 条评论
103.251.098.***103.251.098.***
118.141.223.***118.141.223.***
123.124.147.***123.124.147.***
223.010.024.***223.010.024.***
061.050.118.***061.050.118.***
222.020.077.***222.020.077.***
222.161.055.***222.161.055.***
117.092.***.***117.092.***.***
001.199.***.***001.199.***.***
113.075.***.***113.075.***.***
116.021.184.***116.021.184.***
202.170.139.***202.170.139.***
提示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0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7951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帖子很冷清,卤煮很失落!求安慰
手机签到经验翻倍!快来扫一扫!
专业显示器
10bit面板显示效果区别
14406浏览 / 7回复
在目前的主流专业中,新型的AH-IPS面板更是在色彩准确度、色
彩均一性、色域等方面都得到进一步提升,高端产品多为10bit面板,价
格也更加昂贵.
HKC T4000+采用的面板是10bit AH-IPS面板,和普通的8 bit面板相比有
着本质的区别。首先我们来简要说明一下面板的位数与色彩的关系,面
板的bit数代表的并不是色彩的色域或者鲜艳程度,它指的是色彩的层
次。8 bit表示256灰阶,10 bit表示1024灰阶,灰阶级数越多表示颜色
越精细,色彩过渡更为均匀。
通过RGB三原色的混色,8 bit面板实现了16.7M色彩,而10 bit面板则实
现了10.7亿色彩。因此不论是色彩准确度、还是色彩过渡和颜色数量上
来看,10 bit面板较8 bit面板都有着极强的优势,更符合专业图像设计
师和高端用户的要求。
欢迎围观啊~~
ah-ips是最好材质了
感谢楼主分享
10bit看起来过度很小
说实话,真真看视频或游戏,并没有那种一层一层的感觉,不知道为什么显示器广告都这样宣传,8位灭6位,10位灭8位。但是感觉差距不是那么大。
songzha 发表于
ah-ips是最好材质了
用户名/注册邮箱/注册手机号
其他第三方号登录14:34:28 修改
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在讨论液晶显示器的色彩“优劣”:有人说IPS/PVA/MVA类的广视角面板色彩就显得比TN面板优秀,而有的人说我的液晶显示器IC驱动是10bit的所以色彩肯定比别人6bit/8bit的更优秀,甚至有人说我的液晶显示器是120%NTSC广色域的所以色彩效果肯定胜过110%NTSC广色域和普通72%色域的液晶显示器,那么究竟何种说法才是正确的呢?一台16.2M色98%NTSC色域的TN液晶显示器和一台16.7M色72%NTSC色域的H-IPS液晶显示器究竟哪个色彩效果更好呢?&&&&&&&&&&&关于上面的分歧直到现在都没有得到业界的认可,导致液晶显示器的各种参数指标是漫天遍地,而普通消费者却云里雾里的不知如何选购,那么纵观市场上最高阶的天价液晶显示器似乎个个都和“广色域”攀上了亲,笔者就拿现在最热的“广色域”技术来开刀好了,给大家分析分析所谓的广色域技术背后都有着哪些猫腻?“广色域”就真的代表液晶显示器的色彩显示能力吗?&&&&&&&&&&&&&首先我们来回顾下大自然的颜色是如何产生的:颜色是光作用于人眼后引起的一种除位置、形态以外的视觉反应,光源、眼睛、物体、大脑是颜色视觉产生的四大要素。光是人类眼睛可以看见的一种电磁波,也称可见光谱。一般来说,人类把波长380~780nm作为可见光的范围。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青、紫七种光组成,不过我们如果仔细去看,就可以发现我们无法找到一个很明显的分割点,把相邻的两个颜色切开,也就是其实光的色彩是连续变化的,无法说多少到多少属于红光,多少道多少又属于橙光。相信在看这篇文章之前,大家都很清楚16.7M色和16.2M色的区别,甚至连10bit的10.7亿色也容易让人理解,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灰阶能力,而笔者可以很肯定的告诉大家,灰阶显示能力才是最影响液晶色彩的根本因素,(相信大家可以看到论坛上很多检测液晶效果的测试图片都是直接以灰阶能力为主)“广色域”技术对液晶色彩起到的作用并不是“决定性”的,而仅仅是“管理性”的,何为管理性,直截了当的说“广色域”仅仅是出于对色彩范围的划分管理,而不是“加强”,一台8bit&16.7M色的液晶显示器即可以显示出NTSC120%色域液晶显示器所能显示出的任何一个颜色!如果你不信,可以拿出一台不带广色域和另外一台不带广色域技术的液晶显示器进行调校比对!不带广色域技术的液晶显示器经过调校以后也能更好的还原色彩,甚至比带广色域技术的液晶显示器更容易做到,大家都知道一些低价广色域液晶(例如曾经大红大紫的戴尔U2410)在未经调校之前色彩严重偏色甚至无法正常使用,为了这样的“骗局”甚至让大家多掏了腰包,这些究竟是为什么呢?&&&&&&&&&&&接着来理性分析横空出世的&广色域&技术是如何实现色彩增强的,关于这点相信大家找不到任何一篇文章来解释,所谓改进滤光膜和背光系统即可提高色域在理论上是丝毫站不住脚的,因为滤光膜和背光的技术含量和成本并不高,在笔者看来“广色域”更像是一套色彩管理学,而用灰阶来决定和增强颜色显示能力的由来是有理可证的,6bit的64x64x64、8bit的256x256x256、10bit的24都由灰阶显示能力影响着最终效果,这些都是有科学依据的,就像为什么我们肉眼看到的画面始终比显示器数字显示的画面更真实生动?因为肉眼的进光量远远大于我们取材所用的单反镜头,甚至秒杀上古神器“佳能canon7&50MM&F0.95”,进光量大所能呈现的灰阶自然也更大,因此面板与IC驱动的bit位数,也就说灰阶显示能力才是衡量显示器色彩效果的唯一真理!&&&&&&&&&&&既然广色域技术不能提高显示器的色彩显示能力,为什么大家会觉得广色域的液晶显示器色彩更好呢?这就要从人的生理上找原因了,相信大家都记得上面说过的这句话:&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青、紫七种光组成,不过我们如果仔细去看,就可以发现我们无法找到一个很明显的分割点,把相邻的两个颜色切开,也就是其实光的色彩是连续变化的,无法说多少到多少属于红光,多少道多少又属于橙光。&而采用广色域技术的液晶显示器就是在色彩上“动了手脚”让使用者产生了彩色过渡更好、颜色更鲜艳的错觉,而这一切改动确实能让使用者感觉到颜色更生动鲜艳了,但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一种“骗局”,广色域技术让现实的画面失真了,使其失去了原本的真实性,其更像是一种“后期处理”,最终呈现的色彩更讨喜但却完全变了样,举个通俗的例子,肉眼不能完全分辨出颜色过渡的细微差别,在72%NTSC色域范围内,很多人已经看不出16.7M色面板色阶过度的界限,例如一幅照片中呈现某一角的纯红色衣服使用红色&#FF0000-#FF0150&,而广色域的液晶显示器的IC驱动调用LUT将其输出处理为&#FF0000-FF0050&#FF0100-#ff0150&#FF0200-#FF0250&经过这一系列巧妙的处理后成功了欺骗了人眼,这也是为什么戴尔U2410在未经仪器调校时呈现出来的色彩严重偏红,而偏偏有很多上当受骗的人却拍手叫好,使用着效果一塌糊涂的显示器却到处吹捧自己正享受着“广色域”的鲜艳生动,这些难道不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手法么?而再来看看拥有“广色域&光环的U2410的灰阶显示能力和中高档液晶显示器相比有着不小的差别,这就证明了为何有着110%NTSC色域技术的U2410售价仅仅在三千元价位,商家永远比消费者精明,U2410的素质就摆在那里,加上广色域这类噱头技术不但不会让U2410平步青云乌鸦变凤凰,相反只会让U2410的色彩还原偏差更大、灰阶更浑浊罢了,而经过专业仪器调校后由于调校的依旧是单色,让人产生了广色域液晶偏色只是由于手头没有仪器的缘故,其实广色域技术绝对会让显示器显示的效果失真,这是无法完全避免的,只是程度大小罢了。&&&&&&&&&&&最后本人对“伟大”的广色域技术做个总结:&&&&&&&1.“广色域技术”并不会提高液晶显示器的色彩表现能力,液晶显示器的色彩表现能力取决于面板和IC驱动芯片的灰阶处理能力,这一衡量标准至少在短时期内不会改变;&&&&&&&2.“广色域技术”使用特殊的处理手段让使用者看到色彩更艳丽、对比度更明显的画面虽然能更好的讨好眼球,但却不可避免的使原始画面出现不同程度的失真;&&&&&&&3.“广色域技术”非但不会让普通游戏玩家和电影爱好者获得更好的画面体验,也让不具备专业校色仪器的专业用户面临着严重偏色的糟糕表现,而以上用户能从广色域技术上获得的唯一好体验就是广色域技术带来的“心理安慰”和“莫名其妙的优越感”。
关注这些意义不大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的博客: http://my.pconline.com.cn/206399/
思多雅源自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质朴哲学与古希腊思辨哲学的结合,代表着严密与严谨的思想与行动。
广色域本来就不是个技术,是个参数,好吧,u2410确实是8bit面板,frc驱动。广色域不代表不调节就能还原准确,它是使用色域空间相对较广,可以适合不同的专业使用者。广色域是需要调谐到你的工作色域空间使用的。一台达不到99%argb色域的显示器是怎么调都达不到工作标准的,必需达到或者超过才能调节出来。不懂就不要乱误导人。其次,广色域最最简单的优势就是眼睛看起来色彩就艳丽很多,而且是在保证灰阶的前提下的
&发表于&02:07&广色域本来就不是个技术,是个参数,好吧,u2410确实是8bit面板,frc驱动。广色域不代表不调节就能还原准确,它是使用色域空间相对较广,可以适合不同的专业...
帖子是我转载来的,不过你说的广色域的优势是保证灰阶的前提下使色彩更艳丽?那为何价位差不多配备H-IPS面板的U2410灰阶表现连E-IPS的HP&ZR24W都不如?飞利浦的240wp9就更不用说了,灰阶被TN随便秒?
&发表于&11:11&帖子是我转载来的,不过你说的广色域的优势是保证灰阶的前提下使色彩更艳丽?那为何价位差不多配备H-IPS面板的U2410灰阶表现连E-IPS的HP&ZR24W都不如?飞利浦...
其实很多事情自己亲眼对比下,TN的可视角度,根本谈不上灰阶,稍微侧一点点看,灰阶就变了。U2410的灰阶表现,调节&下&OFF&SET选项,也就是“偏移”就行了,不同批次的预设值不同的灰阶调节。E2209wa也是EIPS中的典范,灰阶很好,色彩也还可以。至于ZR24W,我没接触过,不做评论。至于你说的U2410,确实是不错的机子了,面板等级一般,会有些阴阳脸,但色彩灰阶都是上等了。而且间中也有无阴阳脸的上等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其他登录方式:&&|&&责编:杜钢
&&&&标着“专业”签的显示器虽然有出色表现力和优良特性,但价格也是令常人望而却步,它们似乎只能是图像设计师和高端发烧友的专属显示器。随着全球首款24吋10&bitHKC&的发布,2999元即可呈现出顶级画质,无疑令不少人心动。为了让大家了解这款10&bit专业显示器的优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它的表现。图为T4000+&&&&在目前的主流专业显示器中,主要采用IPS、PVA和MVA三种面板。其中PVA和MVA都是VA面板的衍生物,其特点是黑色相对更纯净(MVA较PVA的黑色更黑),色彩过度比较平滑自然,对比度和亮度表现较TN面板要好,而可视角度(160度左右)和响应时间(15~20ms)均比IPS差一些,且多为8bit面板(16.7M色彩)。IPS面板则在对比度、亮度、可视角度和响应时间等方面均持平或有明显优势,但价格相对较高,新型的AH-IPS面板更是在色彩准确度、色彩均一性、色域等方面都得到进一步提升,高端产品多为10bit面板,价格也更加昂贵。图为HKC液晶显示器T4000+&&&&HKC&T4000+采用的面板是10bit&AH-IPS面板,和普通的8&bit面板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我们来简要说明一下面板的位数与色彩的关系,面板的bit数代表的并不是色彩的色域或者鲜艳程度,它指的是色彩的层次。8&bit表示256灰阶,10&bit表示1024灰阶,灰阶级数越多表示颜色越精细,色彩过渡更为均匀。左为8&bit图像,右为10&bit图像&&&&通过RGB三原色的混色,8&bit面板实现了16.7M色彩,而10&bit面板则实现了10.7亿色彩。因此不论是色彩准确度、还是色彩过渡和颜色数量上来看,10&bit面板较8&bit面板都有着极强的优势,更符合专业图像设计师和高端用户的要求。&&&&此外,HKC&T4000+还拥有分辨率、99%&&RGB色域、顶级6ms静态显示、1000:1静态对比度、178度全方位超广视角,和同尺寸顶级350cd/m2亮度、0.27mm黄金点距、100%出厂手工显示调校、全功能四大接口设计,以及HRS动能升降旋转系统、3H硬化防眩光涂层、B+光控技术等一系列优秀特性。&&&&我们一直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显示器就是我们了解世界的重要通道,这款HKC&T4000+的出现一方面从新树立了专业级显示器产品的标准,另一方面也通过2999元的亲民价格拉紧了和你我的距离。【京东购买】
HKC T4000+是针对摄影爱好者新推出的一款显示器产品,其配备24英寸IPS面板,具备广色域特性,10Bit颜色显示,支持Adobe RGB色彩空间,但价格仅为2999元。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屏幕尺寸 产品类型
投诉欺诈商家:
天津重庆哈尔滨沈阳长春石家庄呼和浩特西安太原兰州乌鲁木齐成都昆明贵阳长沙武汉郑州济南青岛烟台合肥南京杭州东莞南宁南昌福州厦门深圳温州佛山宁波泉州惠州银川
本城市下暂无经销商
4¥29995¥14006¥19997¥18008¥26009¥149910¥3700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请完成以下验证码
交易诚信度0
主题帖子威望
初级会员, 积分 2, 距离下一级还需 3 积分
交易诚信度0
马上注册 家电论坛,众多有奖活动等你来参与!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 && &&&现在很多LCD和PDP显示器/电视机都喊出了“10bit面板”的口号,就连一向安稳的显卡也开始支持10bit甚至更高的色彩精度,“10bit面板”究竟是真有其事,还是像“动态对比度”那样只是一个数字指标游戏呢?
液晶的老大难问题
& && &&&液晶技术通过调整液晶偏转角度来控制背光通过量,进而实现三原色点的发光强弱,背光模块发出的白光通过滤色膜分解成红、绿、蓝三基色光。在这个过程中,驱动电路控制薄膜晶体管(TFT)当中液晶分子的偏转来实现对光的调制,所以LCD显示器能够实现的精度,与驱动电路的控制精度有很大的关系。
& && &&&液晶技术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颜色数量,而衡量色彩的好坏,公认的参考标准是色域以及能够在该色域内表现出的颜色数量。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在显示红色时,色域决定了能够显示“红色”的范围,而颜色数量则决定从深红到浅红过度是否自然,有没有色块。
& && && && && && && && && && && && && && && && && && && && &
LCD的发光原理图
& && & 在液晶显示器上,色域主要由背光模块和滤色膜决定,而能够表现的颜色种类(数量多寡)则是由驱动电路的处理位数来决定。如果驱动电路以6bit来处理每种颜色,那么液晶分子也就只有26=64种变化,三原色加在一起也就只有218=262144种(俗称的26万色),这也是主流手机液晶屏幕的发色数;如果在6bit驱动电路中加入抖动算法,我们就可以实现更多的颜色数量,常说的16.2M色面板就是这么来的;更高级的是8bit驱动电路,能够显示224=种颜色(16.7M色)。
& && &&&通过简单的数学计算我们就可以发现8bit驱动电路所产生的驱动电压数量是6bit电路的4倍,电路更复杂;如果再配合更好的液晶分子材料,成本就会居高不下。所以到目前为止,主流的液晶显示器仍然在使用6bit硬件驱动电路,辅以软件抖动算法来实现16.2M色。
色阶的过度,颜色数量决定了颜色之间的过度是否明显
& &&&既然8bit的普及尚需时日,那么10bit又是怎么一回事呢?通过上面的推导,我们已经知道实现10bit驱动电路的难度要在8bit电路的基础再上乘以4(仅指驱动电压数量,实际实现起来难度远不止4倍)。其实早在数年前,10bit驱动技术已经出现了,但为什么要等到最近才从“幕后”到“台前”呢?这其中还涉及到色域的问题。
色域就是显示器(设备)能够在全部色彩空间中表现的色彩范围
& && & 为了直观地用数字来衡量显示设备的色域,业界普遍使用NTSC色域范围作为基准,显示器能够显示的色彩范围与之相比得到一个相对系数。传统液晶显示器的色域仅仅占到72%的NTSC色域范围,也就是sRGB标准的色域范围。液晶显示器必须达到这个色域范围才能出厂;而早期的液晶电视受背光模块影响,色域也停留在72%NTSC,在那个时候即使采用10bit驱动技术,效果也不会有多大改善。& && &&&既然10bit驱动能够带来4倍于8bit驱动的色彩数量,为什么断言效果不会有改善呢?这就要从人的生理上找原因了。肉眼不能完全分辨出颜色过渡的细微差别,在72%NTSC色域范围内,很多人已经看不出16.7M色面板色阶过度的界限;此时盲目提高到10bit驱动,并不能带来显著的视觉效果提升。
背光源与LCD的控制电路
& && &&&在完成对比度、可视角度以及响应速度的革新之后,液晶工业开始提高背光模块和滤色膜工艺,以实现更宽广的色域输出。广色域面板的异军突起,成了2007年和2008年最炙手可热的新技术。使用广色域背光管(WCG-CCFL)再加上改进的滤色膜,液晶显示器的色域一举提高到97%NTSC的水平,而实验室里面使用的三基色LED背光模块,更将色域扩展到110%NTSC。
& && &&&如果此时继续沿用8bit驱动技术,难免会有“金眼睛”发觉色域过度中的色阶。此时引入10bit驱动技术与广色域面板珠联璧合,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计算机在拖后腿
& && &&&现在我们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为什么众多厂家都急着提高液晶电视的显示效果,而液晶显示器却迟迟没有动静呢?以往每次液晶技术的革新都是从显示器开始的,为什么偏偏这次却要落后?的确是这样,这次液晶显示器看来要落后半拍了;但这并不是显示器本身的错,而是整个PC显示系统拖了后腿。
& && &&&在Windows XP的桌面上点击右键→属性→设置,我们看到了什么?“颜色质量-最高(32位)”。这32bit中仅有24bit用来传输RGB信号,剩下的8bit是Alpha通道,所以在Windows XP中,计算机只能够处理每种颜色8bit的灰度。这样输出给显示器的也只能是单色8bit灰度信号。
现在计算机在色彩深度上存在局限
& && &&&在最新的Windows Vista中,微软加入了对单色10bit的支持。而在显卡方面,从NVIDIA的GeForce8 Series和AMD(ATI)的Radeon X1000系列也开始能够处理单色10bit信号。但在实际软件中能够支持10bit显示输出的软件还不是很多,能够提前享受到10bit好处的除了专业的图像编辑软件之外,就剩下一些视频播放软件了。而对于电脑的其它用途,像电子商务、上网冲浪、听音乐、玩游戏等等,10bit完全派不上用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10bit在近几年内注定只能固守专业领域了。
& && &&&那这么说来是不是“10bit”处理电路对LCD显示器来说就完全无用呢?答案也是否定的,这个问题就跟若干年前,声卡芯片从16bit升级到24bit采样一个道理——当时计算机将低采样精度的音频信号传输给声卡,声卡对输入信号进行重新采样,并在内部计算时全部使用采样率更高的信号,结果输出的音频信号得到明显改善。现在LCD也在充当同样的角色,它对输入的8bit信号进行计算,然后再通过10bit运算电路来对信号进行优化,最终再转化为8bit的数字信号来驱动面板。
& && &&&有些朋友会说,那液晶电视或者家庭影院又拿10bit来做什么?其实对于液晶电视来说,完全不用考虑计算机信号的问题,存储于DVD、蓝光光盘中的视频内容使用的是YUV信号,这些足以满足视频输出的要求。这种信号由于良好的压缩能力被广泛应用在视频压缩传播领域。视频播放机读取压缩的YUV信号,然后通过特定算法既可以将其还原为单色8bit灰度信息,也可以将其还原成精度更高的单色10bit信息;如果压缩的YUV信号质量足够好,甚至还可以还原为极端的单色12bit灰度(据相关资料,PS3游戏机中视频信号处理的位宽是单色16bit)。
& && && && && && && && && && && && && && && && & 天生多彩的等离子电视
& && &&&对比前面的液晶剖面图,等离子显示技术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不需要背光模块和滤色膜。每个像素都是由三个很小的三基色“霓虹灯箱”组成,“霓虹灯箱”内部充有惰性气体或者水银,在电场的作用下发出紫外线;紫外线再和灯箱壁上的不同荧光粉作用,产生三基色光。
& && &&&不同强度的电场对应不同强度的三基色光,宏观上就形成了彩色显示的像素点。驱动电路的控制对PDP面板的控制更加精确,这是因为在PDP“荧光箱”中,只需要控制充放电时间(这是脉冲信号,数字量)就可以控制亮度;而液晶显示器中,驱动电路对电压的调节实际上是一个模拟量。所以在控制精度方面,PDP占尽优势,现在很多PDP面板已经达到12bit的精度,以后还有继续提高的空间。
等离子显示技术的原理
& && &&&液晶技术过去因为背光模块难以发出色域较宽的白光,经过滤色膜的衰减后只能达到72%NTSC;而等离子电视的色域完全由三基色霓虹灯箱决定,因此在提高色域时,只要针对荧光粉的配方做出优化,宏观上就能得到宽色域的显示能力。同样的,调整电场的强度就可以调节霓虹灯箱发光的强度,所以与LCD相比,等离子显示技术能够轻易实现更多的发色数——几年前等离子就能用上单色10bit灰度的驱动技术,现在更是翻两番,提高到12bit。
10bit,想说爱你不容易
& && &&&看到这里大家已经明白了,买回家的平板电视并没有“缩水”,所以自然不是什么噱头。但是好马仍需好鞍配,就算平板电视的内功实力深厚,也要有“像样”的搭档才行。谁会是这个搭档呢?
& && &&&普通的有线电视基本上是无能为力了,毕竟PAL标准隔行扫描的广播方式连分辨率都不能保证,更不说色深达到10bit了。
& && &&&DVD播放机也不能说个个都能够胜任。为了控制成本,大部分DVD视频输出仅仅配备了复合端子,S端子,色差组这样的模拟接口,能够较好的胜任8bit传输就不错了。还有一部分DVD配备了DVI或者VGA接口,其目的也是为了能够接驳电脑显示器,内部的视频转换部分使用还是8bit采样。
& && &&&只有少数面向高端,价格在2000元以上的DVD才内置了发烧级的12bit采样芯片,能够通过HDMI传输10bit灰度数字视频信号。
& && &&&如果真要找“门当户对”的,新一代蓝光播放机才是10bit、12bit平板电视的最佳伴侣。高分辨率的视频内容加上顶级的转换芯片,配合统一的HDMI 1.3接口(请视具体产品而定),这才能体验到10bit甚至12bit带来的视觉享受。
& && &&&现在回到最开始的话题,如果是用HTPC来搭配电视呢?虽然不少显卡都配备了HDMI,甚至是HDMI1.3的接口,但无奈于目前大多数民用PC最大只能支持输出10bit(需要操作系统支持,如Windows Vista),因此搭配10bit液晶电视还算将就,要连接12bit的等离子就有点“小材大用”了。不过受限于现在的片源以及人们的日常使用习惯(多数人还倾向于使用Windows XP/MCE来作为HTPC的操作系统),现在与高色深平板电视相连并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 && &&&看来“10bit”、“12bit”确实有其过人之处,它们能够更真实的再现大自然缤纷多彩的色彩;不过好马仍需好鞍配,现阶段想要享受到新技术带来的好处仍然需要付出不小的代价,只有和蓝光播放器等高级AV设备配套时,才能发挥应有的威力。
& && &&&至于PC方面,由于HTPC受到操作系统以及硬件的限制,现在还不能完全满足10bit/12bit面板的“火力要求”,但相信很多人看中HTPC是因为其的内容丰富,若假以时日,PC平台也会迎头赶上。
& && &&&最后, 就是希望大家能够对“ 色深” 参数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不要重蹈“动态对比度”的覆辙—— 数字并非越大越好, 所以“36bit(12bit×3)”、“30bit(10bit×3)”之类的数字游戏还是少来一些吧!
[ 本帖最后由 cddiy 于
15:27 编辑 ]
金钱103144
交易诚信度2
主题帖子威望
中级会员, 积分 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 积分
交易诚信度2
不错,技数贴要顶,htpc在色彩这块还是不行
交易诚信度0
主题帖子威望
新手上路,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 积分
交易诚信度0
液晶本来色彩就不行
金钱200601
交易诚信度0
主题帖子威望
特级会员, 积分 57, 距离下一级还需 43 积分
交易诚信度0
楼主很喜欢钻研技术方面问题,值得顶帖!
金钱186155
交易诚信度0
主题帖子威望
特级会员, 积分 53, 距离下一级还需 47 积分
交易诚信度0
原帖由 唐僧唐僧唐僧 于
16:05 发表
不错,技数贴要顶,htpc在色彩这块还是不行
HTPC是8bit没错,但是蓝光碟片也是用8bit来制作的,你能看出12bit来吗?
Don't zhuangbility,zhuangbility will be leipility
交易诚信度0
主题帖子威望
新手上路,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 积分
交易诚信度0
前面不是有同志说30 bit&&什么16bit.............这不是矛盾了吗??
交易诚信度0
主题帖子威望
新手上路,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 积分
交易诚信度0
原帖由 xin115 于
21:37 发表
前面不是有同志说30 bit&&什么16bit.............这不是矛盾了吗??
帮忙解说一下,不对的地方可以拍砖:)
16bits复杂一点儿,且早已过时,有需要再解释。
24bits是基于 用8bits 显示R, B, G 三个颜色的一种,所以,8bits *3=24bits,能表现大约种颜色。
30bits 是根据lz所说的10bits 表现一个颜色来的,综合起来就是10bits*3=30bits 大约能表现10亿种颜色:)
[ 本帖最后由 fenice 于
22:37 编辑 ]
交易诚信度0
主题帖子威望
初级会员, 积分 2, 距离下一级还需 3 积分
交易诚信度0
摄像机的呢?????
交易诚信度0
主题帖子威望
初级会员, 积分 2, 距离下一级还需 3 积分
交易诚信度0
原帖由 友山 于
20:53 发表
楼主很喜欢钻研技术方面问题,值得顶帖!
谢谢!对技术方面有点小兴趣。
之前有坛友说松下U20看高清会出现色斑,于是在网上调查了一下关于色深的问题。无意中看到了这篇文章,觉得不错,赶紧贴过来。
金钱224908
交易诚信度0
主题帖子威望
特级会员, 积分 9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 积分
交易诚信度0
理解错误,尤其是在对信号源的描述上
不要以为是微计的就盲从~谈电视还是不靠谱
实际上大多数电视都不会接受到10bit信号,即便是蓝光开启了deepcolor,BD本身的也是8bit的数据,完全没必要在碟机上完成过采样,10bit在电视上仅仅是提高细节的一个很小作用的技术,肉眼可见的色阶是粗劣的色彩处理系统的问题,跟面板驱动是10bit还是8bit无关
就好比CD的16bit采样过了这么多年,依然没有太多人能听出跟24bit的区别,更不用说32bit,徒增数据量而已
交易诚信度0
主题帖子威望
初级会员, 积分 2, 距离下一级还需 3 积分
交易诚信度0
现在蓝光机最高可输出48bit色深的信号(16bit*3,Pioneer BDP-320),但是否为BD碟原始信号还是插值所得的就不清楚了。
金钱224908
交易诚信度0
主题帖子威望
特级会员, 积分 9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 积分
交易诚信度0
原帖由 cddiy 于
13:10 发表
现在蓝光机最高可输出48bit色深的信号(16bit*3,Pioneer BDP-320),但是否为BD碟原始信号还是插值所得的就不清楚了。
随便找个remux看看YUV就知道了
真正的高素质信源看4K数字电影,索尼为好莱坞定制的DCI:
DCI格式詳細載明了4K解析度,以及12位元灰階的XYZ色彩空間,並使用Motion JPEG200進行視訊壓縮,其數據傳輸速率達250Mbps
BD只有48mbps,图像部分的峰值,MPEG的压缩结构也影响实际分辨率,更不用说4:2:0的Ycbcr了
[ 本帖最后由 emufan 于
13:32 编辑 ]
交易诚信度0
主题帖子威望
初级会员, 积分 1, 距离下一级还需 4 积分
交易诚信度0
不错!好贴要到定!
交易诚信度0
主题帖子威望
中级会员, 积分 1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 积分
交易诚信度0
WIN7系统下,HTPC据说可以达到10Bit的输出
金钱249217
交易诚信度0
主题帖子威望
特级会员, 积分 7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 积分
交易诚信度0
看懂了一些,更多的不懂,其中太复杂太深奥了。
我的观点是,在人类没有找到更好的显示技术之前,有得看就不错了,好好玩玩现有的DD,把这辈子过完再说下辈子的事情。。。
多一种爱好,就多一种快乐,信不信由你!
优秀斑竹奖
优秀斑竹奖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游戏悍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