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岁孩子玩王者荣耀心悦勋章没了把卡里钱扣没了,还能追回来吗

这广电网速玩个王者荣耀也卡里不行!!!【宁晋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58,032贴子:
这广电网速玩个王者荣耀也卡里不收藏
这广电网速玩个王者荣耀也卡里不行!!!
删除王者荣耀就行了
你才知道       “我以后也不会明白,如果世界上曾经有那个人出现过,其他人都会变成将就,我也不愿意将就。”夕℃      --来自助手版贴吧客户端
戒掉天美就好了不然各种卡各种狗带
狗逼广电我lol经常等20分钟
元申的就是龟人龟速度,都能把人气死,呼吁网友不要用元申广电的网络
登录百度帐号10岁男孩玩《王者荣耀》花掉母亲5.8万血汗钱
如何应对未成年人巨额游戏消费?
一个月的时间里,小富玩了王者荣耀、穿越火线等三款游戏,购买过最贵的游戏道具价值800多元,一天消费最多8000多元。
男孩玩游戏充5.8万3月19日下午5点,41岁的邹慈菊收到一条银行服务短信,提醒她扣除本月短信服务费两元,然而银行卡里的余额数字却让她顿时天旋地转。“辛苦存了6年多,卡里有12万多元存款,短信提醒却只有6万多元了。”不知所措的邹慈菊赶忙拨通了丈夫的电话,二人碰面后到走动取款机一查,果真卡里无故消失了58000多元,他们在取款机查询近期消费明细发现,有多笔不规则消费数字,不像是取款,像是电子消费。赶回家询问儿子后得知,2月份,儿子在家中找出妈妈的银行卡和身份证,绑定在妈妈的微信上,然后,在腾讯游戏“王者荣耀”中充值,购买装备和人物,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怕被妈妈发现,小富屏蔽了银行服务短信号码,手机还给妈妈时再解除屏蔽,删除短信提醒。一个月的时间里,小富玩了王者荣耀、穿越火线等三款游戏,购买过最贵的游戏道具价值800多元,一天消费最多8000多元。同时,他还帮助跟自己一起玩游戏的几位同学充值近万元,开通了QQ超级会员等。对于这近6万元钱,小富根本没有概念,直到父母发现,他才知道自己已经花了这么多钱。昨天中午,记者帮助黄保发夫妇联系了腾讯公司客服。工作人员详细记录了小富的充值信息等,并表示,将交由相关部门核实情况,按照流程处理。昨晚8点多,腾讯公司工作人员回复记者,相关部门与小富父母取得联系,正在进行调查。如何应对未成年人巨额游戏消费据了解,目前,腾讯推出了“成长守护平台”系列服务,通过实名认证、绑定未成年人游戏账号、绑定相关消费的实时提醒等服务,协助家长对未成年人子女的游戏账号进行健康行为的监护。网络上也有类似针对未成年人上网保护的绿色软件,有所担忧的家长,可以通过安装绿色软件,来限制和保护孩子。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而无民事行为人进行的买卖是无效的。同时我国《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条规定:网络游戏虚拟货币交易服务企业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交易服务。但有个前提,就是能确定发生交易的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家长可以尝试搜集相关资料作为佐证,寻求司法帮助。例如,交易发生的银行流水、电子交易记录等,是否有一起玩耍的同学朋友等证明。银行流水等电子证据可以申请公证。在此建议,家长作为监护人,也应该加强对孩子的看护和管理,看管好自己的银行卡、手机等。与学校一起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教育。
发现资讯的价值
中研研究院
掌握产业最新情报
中研网是中国领先的综合经济门户,聚焦产业、科技、创新等研究领域,致力于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权威性的产业资讯。每天对全球产业经济新闻进行及时追踪报道,并对热点行业专题探讨及深入评析。以独到的专业视角,全力打造中国权威的经济研究、决策支持平台!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热点图文分析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
烦请联系:、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行业研究院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优碳钢市场发展面临巨大机遇和挑战
赛车主题公园行业研究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战
小龙虾研究报告对小龙虾行业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全面的我孩子往王者荣耀里充值了很多钱,怎么才能要回来_百度知道
我孩子往王者荣耀里充值了很多钱,怎么才能要回来
我有更好的答案
要不回来的,腾讯游戏就是个坑货,专坑年轻的玩家。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您的位置:&&&&儿子沉迷王者荣耀,我为什么从“禁止”到“支持”?
儿子沉迷王者荣耀,我为什么从“禁止”到“支持”?
日 15:11阅读次数:1416
王者荣耀实在太坑了。有一对夫妻发现,卡里打工辛辛苦苦存下的几万块说没就没了,一查是因为熊孩子刷了王者;13岁的学生,因为玩王者被老爸训,竟然愤而跳楼!
王者荣耀实在太坑了。
有一对夫妻发现,卡里打工辛辛苦苦存下的几万块说没就没了,一查是因为熊孩子刷了王者;13岁的学生,因为玩王者被老爸训,竟然愤而跳楼!
玩上它,不仅会荒废学业、倾家荡产,搞不好还会丧命。如此恐怖,可是几乎所有的小孩都爱玩,包括我家小男人。
小男人玩过很多游戏,但对王者的痴迷程度是以往任何游戏都比不上的。
有一次在高速路上,他用我的手机打王者,信号不好老卡,一卡就输,输了他就在后座又哭又闹,搞得我心烦意乱。
有那么一刻,我甚至想疯狂踩油门把路上堵着的车都撞翻。
因为这次高速事件,我禁止他玩游戏一周,想观察一下他的反应再决定是不是要彻底戒掉。
虽然还不至于跳楼吧,但不玩游戏以后,小男人变得有点颓,作业又开始慢悠悠,也不大愿意和我聊天了。
我一琢磨,青春期的孩子,和老妈对抗才是最糟糕的,别得不偿失了。毕竟不违法不犯罪,凭什么不让人家玩?
作业、洗衣服、收拾房间,不管你提什么要求,只要答应玩王者,他都屁颠屁颠去搞定,而且速度比平时快十倍。用王者当外部奖励机制,还是蛮好的。
拿到手机的那一刻,小男人的那个表情啊,生动演绎了什么叫“心花怒放”;这种表情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还经常浮现在他的脸上。
有一次,他正玩的时候我斜眼窥视他,又看到了这种蜜汁笑容,不知怎么回事一股邪火就蹿上头顶,我当即爆发了。
“就知道玩!作业写得那么乱、衣服也没晾好,我看除了玩你什么都做不好!”恶毒的话一出口才惊觉,我这到底是忍耐了多久啊?!
小男人从痴迷状态突然被震回人间,也急了,“妈你就是看不得我高兴!老找茬!”
这话刺到我了。我猛地发现,其实抛开那些冠冕堂皇的借口,我做的很多事,真的就是“看不得他开心”。因为那些让他特别开心的事,几乎没一件是我喜欢的,游戏也是其中之一。
这和成长经历有关,我们小时候被禁止的事太多了,被赋予的人生意义又太深,以至于接受不了“无用”但能让人单纯快乐的东西,自己也不会玩;当我们做了父母,又开始习惯性地干涉孩子。
那天,等小男人按照约定玩够时间以后,我坐到他旁边说,“儿子,你能不能给我讲讲,王者到底是怎么回事?”
小男人吓了一跳,断定他妈有阴谋,但还是照做了。
开始明显是对付,但讲着讲着就进入状态了。他的眼睛里闪烁着一种奇特的光芒,平时很少滔滔不绝的他,此时就像个资深专家。
小男人问我,“你知道中国有多少人玩王者吗?两亿!把老外都吸来了,老外玩得不好,没人跟他们玩,只好装中国人,结果还被识破,真好笑。”
我有点震惊,什么东西,能吸引两亿人参与?
一个游戏而已,竟然还能找到民族自豪感?这虽然是个玩笑,但也能说个问题,对于小男人这一代,即便是爱国这么正经的事,也不可能依靠很“正经”的手段去灌输。
只要不让他们高兴,才不会听你们那一套呢。
所以,禁止什么的,从根上就不可能解决问题。
这个时代,是靠实力说话的时代;而王者最吸引人的一点,就是能荣登高位的,必须是足够精进者;而且不管是小学生还是大学生,都有机会从最低级别的青铜,浴血奋战到最高级别的王者。这在现实中,叫“打破阶级固化”。
王者早已经成为新一代的社交币,除了聊天,它竟然还能成为泡妞神器。这是我从网上看到的,长得不怎么样的宅男,只要在游戏里酷得要死,就能在现实中约到美女。
这样的东西就算再不好,又岂能靠硬来挡得住?
用来禁止王者的理由一看就没经过彻底的研究,比如说花钱。那些让孩子随便刷走卡里好几万的父母,难道不该反省自己平时的管理太松散了吗?
以前小男人玩过的一个游戏,那才是真正的抢钱,只要钱到位、时间够长,什么级别都能升;他总和我抱怨,同学砸了钱,玩得那么烂级别还比自己高。
可王者不行,只能靠技术,级别高的就是真的很牛,所以被膜拜;当然,抄近道的总是有,比如自己技术不行就找人代打,那肯定是要花钱的,还有人专门成立代打公司盈利呢!
那么王者的赚钱模式在哪呢?它设计了很多好看的皮肤(就是衣服)和好用的装备,还有厉害的英雄也是要买的。
比如韩信新推出的皮肤很像金刚侠,小男人一看到眼就直了,但他微信上没钱。我写文章的中途离开房间一会,回来的时候发现电脑屏幕都被同样一行字占满了,“给我钱买皮肤我就不捣乱”,我差点以为电脑中病毒了。
我的态度是这样,你自己凭本事赚游戏币,花钱玩游戏不支持。但后来我发现他把零花钱借给同学,然后让他们在微信上还钱,留着玩游戏用。
所以偶尔我也会破个例,比如这次生日的时候给了他七十块红包,买了心心念念的韩信皮肤,不过买完换上以后他又觉得没那么了不得了。
我估计他不肯为了玩游戏倾家荡产,但是有花费也是必然的,只要不太过分,我倒觉得,管理花销就应该从这些小事练起。
另外,王者被家长痛恨的最大原因是耽误学习。
最近听说一个例子,有个孩子小时候是学霸,升了初中以后沉迷王者不学习了,他妈妈准备给他转到寄宿学校去,彻底不让带手机那种。
王者的诱惑确实大,但更重要的恐怕还是孩子在生活中找不到其它更好的乐趣。特别是升入初中以后,功课压力大,如果去的是一个重点校,估计周末能出去玩的时间都不多,就算有时间玩也累得不行,还不如在家玩会游戏。
而且,这种学校学习其实是很枯燥的,需要一些调剂,除非本人出人头地的动力特别强;年轻一代不像我们,想要通过学习改变命运,他们衣食无忧,找到学习的内驱力本身就很难。
所以当发现小男人为了玩王者竟然在网上认真查攻略、看教学视频的时候,我是很惊讶的。无论多难的功课,我从来没见他这么主动要学习。
我突然意识到,小男人玩王者的过程就是一个完美的自主学习过程。
首先,玩王者是实践型学习。
在实践中学,肯定比灌输强太多。小孩玩游戏都比大人学得快,而且不用教,自己就摸索出来了,因为有兴趣。
为什么玩王者的小学生这么多?因为这个游戏小孩能比大人玩得还好,他们很适合学这个。
小男人在游戏里一吆喝,各种年纪的人都来找他拜师,因为他的名字后面就有他的级别,那都是一点一点打出来的,大家一看就知道他是什么实力。
在成人世界里,小孩子哪有凭实力当老师、被尊重的机会?
所以他有很强的内驱力,为了荣耀他要主动思考。主动学习就是第二点。
他不仅看教学视频补习,还会经常复盘、总结。
我们不经常说以终为始吗?小男人为了赢,不仅要了解自己的实力和特点,还要知道自己的英雄有什么优缺点、敌方的英雄是怎么个打法,然后巧妙设计和布局,这样才能赢。
这不就是元认知策略吗?
第三,他在游戏过程中找到了“心流”。
我曾经在他玩游戏的时候试图和他聊天,他让我别捣乱,我说不就是个玩吗,说两句话都不行吗?
他说,玩也得特别专心才能玩好,“周围一切都不存在了”的那种状态,你说什么我听不见。
这是我第一次听说,玩游戏也要非常专心。
这不就是积极心理学家说的“心流”吗?当你全神贯注于一件事的时候,周围的时间都停止了,你在其中找到了无上的快乐。
一般人可能一辈子都找不到心流,可是小孩玩游戏的时候很容易就能找到。所以玩游戏那段时间,可能有很重要的额外功能,就是缓解日常压力,什么都不想。
这应该才是那个小孩被抢了手机以后生无可恋的根本原因,他最后一个避风港也没了。
小男人也并非只对游戏痴迷,他有兴趣的事都会非常专心,可以坐在那几个小时都不动;反之,他不感兴趣的事,也特别不专心。比如写作业的时候,他能三番五次出来找东西吃。
这种强烈的对比,最初让我非常恼火。但是有一天玩过游戏之后,他突然主动对我说,“如果我对学习感兴趣起来,谁也挡不住!”
你看,他并不是不懂,只是暂时还找不到、做不到,看孩子要用发展的眼光。我相信终归会有一天,他能找到贯穿一生的爱好,为此,我愿意更耐心一点。
人身上最大的缺点也必然是他的优点,小男人容易沉迷,但他也有非常特别的品质,我们父母身上都不具备。
一是,有了兴趣他就能研究得特别深入,只要深入就能做得很好;二是,他跟从自己的内心,这点非常可贵,我不能强迫他。
而这两点,其实很多孩子身上都有,却被各种原因打乱、破坏掉了。
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小男人可能只是个爱游戏不爱学习的小男人,但是我相信,只要让他健康地发展,他将来完全可能在某一领域走得很远,或者真正按自己的心意去生活。
这不就是我们成人以后又想反过来追求、却已经求之不得的吗?
未来学家丹尼尔·平克写了一本书叫《驱动力》,他说过去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偏外部驱动模式:比如老板答应我们加薪,我们就卖力干活;
而现在更多的是内部驱动模式,特别是年轻的一代,最重要的就是“我愿意”,我自己去寻找生活的目的,我喜欢的才能专精。
长期以来是“左脑”统治的逻辑、计算能力为主的“信息时代”,但这个时代即将过去,或者说将被机器代替,人类将变成以创意、共情、意义追寻等“右脑”能力为主导的“概念时代”。
小男人们都要在那样的时代生存,即便是从功利的角度,也很难说我们现在要求他们在“正事”中学到的,就一定能比在游戏中学到的更有用。
无论从人格成熟还是从时代发展来看,父母现在去禁止,不一定是正确的;父母能看到的,也不一定就是未来。
我相信如果有更好可以投入的东西,游戏绝对不是放不下的,比如小男人会放下手机去打篮球。
我们需要的是正确引导,而不是彻底打倒;而首先要做的,大概就是放下成见,接受孩子喜欢游戏这个现实。
我不反对整顿游戏,比如推出保护未成年人系统,限制级别、限时、实名制等等;特别是那些对孩子随便开放的红色(血光四射)和黄色的游戏最需要整顿;
我也不反对家长理性限制孩子玩王者;
我反对的是,出什么事都从外部找原因,寄希望于禁止这个禁止那个,唯独不肯在内部下功夫。
今天你禁得了王者,明天又来别的呢?就算今天禁得了,等他长到18岁之后怎么办,你还能追着他满世界跑禁止一切诱惑吗?
时代早都变了,老套路还能一招鲜吗?
小时候一点糖都不给的小孩,长大反而可能会嗜甜如命;被强制禁欲的人,没准会成为变态或者强奸犯。
不符合自然规律,最容易催生奇葩;用堤坝挡住洪水,决堤时破坏更大。
王者荣耀,就是一个检验父母的试金石。从你对孩子玩王者的态度上,可以判断出你是个什么样的父母。
完全不懂孩子为什么乐在其中就一味粗暴禁止的,是自以为是的家长,不懂怎么真正关心孩子;
耐心教会他控制时间和支出,不会因为游戏爆发家庭大战的,是权威+民主型家长,孩子都用不着和你叛逆;
如果一周只同意孩子玩一小时并且坚称自己很开明的家长,可能比第一种还糟糕,不仅控制欲超强还很虚伪,非常有可能打着“我是为你好”的大旗让人反抗不得;
如果连“王者农药”这个词都没听过的呢?
那你是落后于时代的父母……13岁孩子玩王者荣耀1个月花近5万元给自己“救命钱”|王者荣耀|网络游戏|存款_新浪育儿_新浪网
13岁孩子玩王者荣耀1个月花近5万元给自己“救命钱”
  看到支付宝的一长串账单,李先生头都大了。今年5月27日至6月24日,他的小儿子成成(化名)用他的支付宝给游戏充值了近5万元,最大一笔9999元,而这笔钱本来是给成成做心脏病手术的“救命钱”。目前李先生还在和几家游戏公司联系,希望能够退款。
  未成年人沉迷游戏,已经成为人们不得不面对的热点话题。基于移动互联时代支付便捷、游戏登录门槛低的特征,家长稍不留神就让孩子进入游戏并“大方”充值。家长和游戏公司能怎样搭好“护栏”,防止孩子们掉“坑”呢?
李先生整理了长长的游戏充值账单。
  一下午游戏充值2.6万元
  在龙华区一间农民房里,记者见到了李先生。今年5月份工厂停工,到现在他还处于失业状态。5月22日,他回湖南邵阳老家,看望老婆和小儿子,发生了一件麻烦事。
  李先生说,13岁的小儿子成成在老家读书,孩子妈妈则回去陪读。
  回到家中,每逢放学和周末,成成就粘着爸爸要玩手机,“平常不怎么见孩子,孩子玩一下手机就当是增进感情。”李先生说。
  待到6月24日他回深圳后,翻看支付宝账单发现,回家这近一个月时间,有将近50条转账记录,少则五六十元,多则近万元,总额超过4.7万元。
  经过仔细查看,李先生才发现,这50条转账记录多花在了游戏充值上,最早的六笔转账记录发生在5月27日下午4时多,这几笔账单堪称“凶猛”,合计2.6万元,一笔3100元,两笔各5000元,最大的一笔9999元。
  而其中四笔共2.3万元的转账全部花在了一个叫“新大主宰”的手游上,李先生这才回忆起,6月27日正是周末,成成嚷着要玩手机,李先生也没想就给了他。
  这么多转账记录,为何李先生没一点察觉?李先生猜测,成成在他身边可能早就记住了支付密码,而且短信提醒可能也被孩子随时删掉。
5月27日的支付记录,最大一笔9999元。
  5万元本是孩子“救命钱”
  李先生说,成成大概是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开始玩游戏,起初只是玩免费游戏,李先生觉得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不想管孩子太严,去年成成又回老家读书,也许是在老家无聊,孩子才开始沉迷游戏。
  在支付宝里,李先生绑定了4张银行卡,卡里的钱总共也就6万多元,这五十笔账单发生在三张卡里,光成成偷偷花掉的钱就差点“掏空”卡里的存款。
  在深圳打工二十多年,李先生一直做的是五金行当,夫妻俩一年能够攒下六七万元。加上成成游戏充值花掉的钱,夫妻俩也就十多万存款。
  这十多万元存款,在李先生看来,是成成的救命钱。2004年成成出生时,发现有兔唇。当时没有钱做手术。2005年,李先生经人告知,在深圳第二人民医院有富士康赞助的免费唇腭裂手术,成成遂在二院做了第一二期手术。
  手术之后,成成说话还是有些不清楚,李先生夫妻打算给孩子做喉咙咽部的第三期手术。2012年,李先生带成成在医院检查时发现孩子有心脏病,之后家里的积蓄多花在了心脏病手术上。
  李先生说,成成也不是总要玩游戏的,他喜欢穿溜冰鞋溜冰,可检查出心脏有问题后,也不敢让孩子玩太费力的户外活动,孩子在家也只能靠玩游戏打发时间。
  至今,李先生还在为孩子的第三期手术和之后的心脏病手术努力攒钱,没想到成成却为了游戏花掉了近5万元。李先生和几家游戏公司联系,争取把这笔“救命钱”拿回来。目前,李先生已经向腾讯公司、上海恺英网络申请退款,并提供了转账记录等凭证,“腾讯说正在调查当中,恺英直接拒绝了退款。”李先生称。
  保护未成年人的三重“技术护栏”
  护栏一:实名制
  “人、证、脸”合一
  深圳知名法律评论员张兴彬律师认为,未成年人在民法中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像成成这样为游戏充值短期消费这么大,且消费没有得到家长认可,家长可以撤销孩子的支付行为,要求游戏公司退款。并且根据现行规定,网络游戏虚拟货币交易服务企业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交易服务。
  在张律师看来,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手游,应该在游戏登录这第一环节扎实“篱笆”。今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文化部关于规范网络游戏运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通知》规定:网络游戏运营企业应当要求网络游戏用户使用有效身份证件进行实名注册,保存用户注册信息。
  不过,不少家长仍担忧,孩子一般玩游戏使用的都是家长的手机,可以绕开身份注册这一障碍,此外,还有未成年人可以从网络得到他人的身份信息,以此顺利登录游戏。
  “我认为游戏公司应改进技术,让实名制真正落地”,张律师认为,在游戏登录环节,不仅要实名注册,还可通过上传照片或人脸识别,保证人证合一。
  昨日记者就是否可引入人脸识别等技术强化实名认证咨询了腾讯公司,腾讯公司回应,实名认证方面,非认证用户或认证资料提交不全的用户,将需要在限定的10天内完成实名认证,否则将按12岁以下未成年人账号处理。后续用户必须要通过实名认证才能恢复其成年人账号功能。
  “现阶段,我们将通过身份证和后台数据进行综合判断,来加强实名认证”,腾讯相关负责人透露,其他强化实名认证的举措正在排入开发计划,在合适时机将披露进一步细节。
  护栏二:防沉迷
  家长一键禁玩
  日前,近来遭到不少家长批评的腾讯旗下热门游戏《王者荣耀》宣布启动“最严”防沉迷措施,腾讯相关负责人介绍,用户需提交身份证信息实名认证,他们还将综合后台数据进行整体判断,12岁以下(含12岁)未成年人每天限玩一小时。
  在升级后,家长通过简单步骤就可以完成绑定,并掌握孩子游戏登录和充值状态。同时,平台将增加硬件设备绑定功能,避免未成年人通过多账号登录绕开家长监护。从而实现家长对指定的小孩设备实施一键禁玩的操作。
  此外,对未成年人可通过使用小号、新注册账号等方式,瞒过家长,绕过腾讯的成长守护平台的约束,这位负责人表示,从此前后台数据及家长回访情况来看,这类问题并不明显。但为了更好地引导未成年人健康上网,成长守护平台将于近期再次升级。
  护栏三:缓支付
  大额充值次日到账
  在游戏中获得成功感,再加上好玩的天性,在深圳市妇女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主任张小梨看来,未成年人面对游戏的诱惑很难抵挡,再加上新一代对网络的学习能力、操作能力好,家长也防不胜防。
  张小梨认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首先要家长做好监管,未成年人对网络支付没有“钱”的概念,家长要保管好支付密码。
  “我建议在游戏充值支付上设置‘缓支付’环节”,张小梨建议,如果游戏支付产生大额消费,相关部门可设置次日到账,以便家长及时发现并申请撤销支付。
  目前,《王者荣耀》还计划增加“未成年人消费限额”功能,张兴彬律师建议,相关部门可设置“消费警示”,如游戏支付出现大笔消费,超过家长所设定的限额,游戏公司客服可电话联系家长是否本人操作,以免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费。
  家长可以做点什么
  筑起三重“家庭护栏”
  手机游戏可以玩
  引导陪伴更重要
  “对待手游,一刀切的看法是不全面的”,深圳心理咨询专家王守莉认为,适当地让孩子玩手游,可以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孩子在游戏角色中吸取积极向上的品质,并将这种品质带到现实生活中,带到日常的待人接物中,是家长应给孩子培养的正确游戏观。
  说到未成年人玩手游,深圳市公共服务人才学院客座教授、心理咨询师王留锋表示,让孩子适当地有控制地玩游戏,可以达到陪伴孩子成长的作用。
  王留锋说,除了天然的好奇心,孩子玩手游要看他在游戏里获得什么,“有的孩子可能在学校成绩不好,在游戏里却一领风骚,可以刷存在感;有的孩子缺乏父母陪伴,在游戏里可以找到情感依赖。”
  这就需要家长了解孩子玩游戏的心理,不能站在游戏的对立面说游戏是“洪水猛兽”。如果孩子是缺乏父母关爱而沉迷游戏,家长就要在情感上多补偿,“孩子在心理上缺乏什么,家长就应尽快补位。”王留锋说。
  王守莉给记者分享了一个事例,一个学生在学校拿了英语竞赛冠军,当老师问他怎样取得这个成绩,孩子说“在游戏里记住了很多英语单词”。
  王守莉建议,家长应理性、智慧地引导孩子,在游戏里培养正确积极的价值观,首先孩子玩哪种游戏,家长应该牺牲一点时间亲自上手,了解游戏的健康度,可以陪孩子一块打。给孩子立下规矩,什么时候打,一天打多长时间,让孩子在游戏这件事上能上能下,离开游戏也可以心平气和不沉迷。
  从心理角度,张小梨建议家长科学引导孩子的游戏观,多培养孩子运动、阅读,或通过陪伴孩子一起进行课余爱好,“挤压”孩子玩网络游戏的时间。
  可能有家长在孩子生病的时候,出于宠爱让孩子玩游戏,张小梨表示,这种做法不可取,家长应给孩子立规矩,赏罚分明,不要过于溺爱孩子。
  如果已经沉迷了
  亡羊补牢也未晚
  如果孩子已经沉迷游戏,王留锋建议家长用加重孩子游戏成本的方式引导孩子。
  “例如,有个孩子沉迷于看动画片,他父母就说如果看可以看,但看完要写800字的心得体会,孩子一听马上就不看那么多了。”玩游戏也可以借鉴类似的方法。
  支付密码保密
  充值要有底线
  在防止孩子非理性游戏消费上,王守莉表示,家长可以给孩子一点零用钱用于游戏消费,给孩子一些自由度但要设置底线,在零用钱的额度之内花费,不能用大人的钱。
  如果做不到的话,或孩子对游戏产生了心瘾,家长还是要对支付密码保密,孩子毕竟自制力比较差,有了网瘾后会对游戏产生病态的执迷。
  相关数据
  昨日,深圳市消委会发布了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消费投诉分析数据,统计时间为日至日。
  共登记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消费投诉549宗,其中对腾讯公司的投诉达到456宗,占比超过八成。
  投诉涉案金额在5000元以下的有377宗,占68.87%,10000元及以上的投诉88宗,占16.03%。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崔宁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者荣耀心悦勋章没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