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在祛湿这方面是木瓜葛根粉粉好还是卓药师气湿方好呢?

不知道是湿寒还是湿热,就祛湿?难怪你越除越湿!
什么是湿气?
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湿气、湿邪,是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六邪之一,简单说就是多于的水湿淤积在体内没能被及时排出。
湿气是怎么形成的?
1.吃了过多的油腻物,消化不了,堆积成湿;
2.平时并没多吃,但自身脏器消化能力不足,吃一点儿就腻住了,也会成湿;
3.环境、季节因素的等外在因素形成的湿。比如现在夏季,很多人体内都会有湿,身体会变得很重、很懒。
怎么去湿?
导致湿气形成的三个原因归根结底都和一个脏器有关——脾。
因为脾负责运转,任何代谢产物的排除都要借助脾气的力量。脾虚,体内垃圾就要潴留体内,比如多余脂肪、异常的分泌物、排泄物等。
直白的来说:湿气重是标,脾虚是本。那么目标就很明确了,健脾是去湿的关键所在。很多人知道用红豆薏米来祛湿,但是健脾并不容易,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用红豆薏米来祛湿。因为湿气从来不是孤军奋战。
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这就好比冬天的时候,如果气候干燥,不管怎么冷,人都还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湿气重,人就很难受了。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难受,就是因为南方湿气比较重,寒湿袭人。
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这就好比夏天的桑拿天,有热又湿,让人喘不过气来,明显不如烈日当空、气候干燥的时候来得痛快。
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有人一到下雨潮湿的天气,关节腿部就会出现酸痛的现象,这就是人们经常所说的风湿,平时不注意驱风,趟凉水,淋雨。都很容易使身体受凉,造成风湿。
如何判断自己是湿寒还是湿热?
全身看:浑身沉重、头重涨闷、起床时还有痰多的现象。冬天手脚冰凉
脸色看:面部易出油,面色暗淡苍白,眼部浮肿
口部看:口黏发甜,食欲不振。
全身看:全身粘滞不爽、手脚出汗、体味较大、怕热
脸色看:易出油、易长痘、生粉刺
口部看:口苦、口干、容易口臭
湿热——清热去湿
湿热蕴结在体内,脏腑经络运行受到阻碍,脾胃功能失调就生成湿热。湿热伤阴,湿热人群容易烦躁、睡不好、上火等现象。
怎么祛除湿热?
饮食要清淡,多吃甘寒、甘平的食物,如空心菜、苋菜、芹菜、薏米、藕、西瓜等。少吃油腻、甜味品,预防湿热。应戒除烟酒,少吃辛辣助热食物(烟酒有温热作用)。
湿热体质的人要注意疏肝利胆,清热祛湿。可以练练气功、瑜伽、太极等一些舒展筋骨和身体的运动。还要注意尽量避免长期在潮湿、炎热的环境,而衣着尽量保持以宽松为宜
针对湿热,还需要健脾,清热化湿,理中和气。而薏米,就是清湿热的好食材,薏米、性寒、味甘淡、入脾。具有健脾祛湿、清热化脓、利水、除痹等作用。薏米容易消化吸收,不管是用于医疗还是滋补,作用都很温和。薏米的做法还很多,煮粥煲汤,做甜品都可。
/薏米红豆粥/
材料:薏米50g 红豆50g 枸杞一把 糖适量
做法:薏米、红豆洗净,清水泡2小时,枸杞洗净备用。把薏米红豆倒入锅中,加水文火煮2小时后,加入枸杞继续煮半个小时,放入糖调味即可。
/薏米冬瓜排骨汤/
材料:薏米100g 冬瓜150g 排骨250g
做法:薏米洗净备用,冬瓜带皮洗净切块,排骨洗净去掉血水,剁块。把所有材料倒入砂锅中,加适量的清水,煲2小时后,加入适量的盐即可。
湿寒——驱寒散湿
湿寒,也叫做痰湿、寒湿。“痰”是指人体内水液凝聚不化,形成粘滞状态而形成的一种体质类型。
湿寒体质形成原因及影响:多因脾胃虚弱,饮食肥腻,饮食起居无规律,情绪不佳、潮冷环境造成。 影响:易引发肥胖、月经不调等。
怎么祛除湿寒?
湿寒最怕冷。首先,祛除湿寒要做好保暖措施,尤其是女性朋友,冬天都会出现手脚冰凉的情况,这是体寒的典型特征。在饮食上要注意少吃生冷食物,冬季多吃温热的食品,如牛羊肉等;每天充足睡眠,不要熬夜;湿气可通过运动来祛除,是一种很健康有效的排湿方式,除此之外,早上可用红枣加生姜片煮水饮用。
材料:生姜3—4片、红枣4粒、红糖5g
做法:先把水煮开,倒入上述所有材料煮泡5分钟,即可饮用。
温馨提示:喝姜枣茶就好在早上饮用为宜,早晨人体阳气上升,生姜的辛辣可以帮助人体暖身,有助阳气的上升。下午或晚上不宜吃姜,会影响睡眠。另外,湿寒体质的人是不适合吃薏米红豆的,因为薏米性寒,用薏米红豆来祛湿效果会适得其反。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喝薏米红豆水能有效祛湿? 专家:得看个人体质_网易新闻
喝薏米红豆水能有效祛湿? 专家:得看个人体质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擦便便要三张手纸搞定 是因体内湿气太重吗?)
你擦便便需要几张手纸?一两张搞定,还是得用三五张?近日,就在微信朋友圈里流传着这样一个热帖:擦便便要三张纸说明身体湿气太重,需要“除湿”,而湿气是“百病之源”。南京市中医院金陵名医馆张钟爱教授说,门诊当中,十个人有八个人都认为自己的不适症状是因为“湿气重”,大部分人都按照网上的说法喝红豆薏仁水来祛湿,但却有人喝得“上火”了。专家强调,祛湿,需要同时健脾。而门诊中常见的一些关于“祛湿”的误区,专家也希望通过广而告之,引起大家的注意。采访专家&南京市中医院金陵名医馆主任中医师&&张钟爱误区一:体内湿气是百病之源网上说,湿气乃是现代人“百病之源”,正是由于现代人肉吃得太多,食物有污染,且运动量少,所以身体阴盛阳虚、湿邪内郁,伤及脾胃,最终带来诸多疾病。而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中医最怕的就是“湿邪”。南京市中医院金陵名医馆主任中医师张钟爱说,很多来看门诊的患者,都会自说自话,说自己身上湿气重。不过大部分人都是“望文生义”,或者从网上看来的。很多人认为,“湿邪”,可能引起身体沉重、疼痛,可引发腰背病或关节痛;“内湿”还表现为脾胃不佳,尤其是本身脾胃就不好的人,会有口淡、食欲下降的表现,胸腹部还会感到很闷,也容易拉肚子,或者出现功能性胃肠炎发作的情况。事实上,中医看来,这些症状都不能单单用“湿”来解释。“湿邪从来不孤军奋战”。对于人体来说,“六淫”包括风、寒、暑、湿、燥、火,这其中不少都会“合作”。现代人病因复杂,也不只是和湿有关,一味祛湿更是要不得。另外,在秋冬季节,大部分人更容易被燥邪所伤,所以此时讲究滋阴润肺,而如果不分青红皂白来祛湿,那简直是“火上浇油”。误区二:便便容易黏在马桶上就是湿气重按照网上的说法,如果便便不成形、长期稀溏,或者便便很粘、难以擦净,这都是体内有湿。如果发生便秘,但解出来的便便不成形,那更说明湿气太重,便便粘在肠子上无法排出,而这更会带来更大的问题:因为肠道会将宿便中的毒素进行吸收,损害我们的健康。专家说,拉肚子只是体内有湿气外在表现的一种。脾喜燥恶湿。如果体内的湿气太重,脾脏就会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当脾不好时,消化吸收就不好,一系列的口中黏腻不爽、上腹胀满不舒服的问题也就出现了。但不是所有的拉肚子,都和体内湿气重有关。南京市中医院肛肠科丁曙晴主任中医师说,湿气引发便秘,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但便秘的情况同样很复杂,由燥邪引发的便秘更常见,而这两种处理的方法截然相反。另外,“宿便”导致毒素等,本来就不是科学的概念,大家也不要相信。误区三:祛湿就得吃辣,出身汗就好了民间还有许多除湿的方法,最常见主张通过辛辣来祛湿,“很多人会说,四川、湖南、重庆等地为什么喜欢吃麻辣火锅,因为一出汗,湿就祛除了。”张钟爱主任说,对于四川、湖南、广西、江西、贵州等地区的人来说,这些地方气候潮湿,辛辣可以发汗。但中医认为湿气大多与脾的运化功能有关,与出汗关系不大,所以中医更多的是强调健脾利湿。“古人智慧的凝练,是先健脾再利湿,”张钟爱说,先说说如何健脾,调脾的功能对身体的整个运化功能都是有好处的。最简单的食疗有冬瓜皮、茯苓、生姜皮、陈皮、红枣等,这些都是“温补”的食材,适合大多数人;平时多汗、反复感冒的气虚患者,为提高免疫力,可以吃些山药和大枣;胃口不佳的人,可适当吃些山楂等开胃食物。另外,夏天很多人都会出现暑湿的症状。但在这个阶段,其实强调的是“养心”,所以这里又提到了另一个脏腑——心,所以在这个阶段,应该多摄入一些苦的食物。特别是对于江苏地区的朋友,“祛湿”的方法,吃苦比吃辣效果更好。中医认为“苦”有三大作用,除了“降火”,兼有“燥湿”(祛除暑湿)和“坚阴”(泻火存阴)的作用。误区四:祛湿喝薏仁红豆水最有效张钟爱主任中医师告诉记者,来看门诊的,十个人里面有八个人都会和医生说,自己喝了一个冬天的红豆薏仁水。“有些女性明明是容易上火的体质,也坚持喝红豆薏仁水,不仅没有起到祛湿的作用,反而口舌溃疡。”张钟爱说,所以祛湿这个问题,不是简单的对照症状。湿气性属阴寒,易伤阳气。《黄帝内经》说:寒者温之。这说明,温法才是治疗湿气的根本大法。“薏米祛湿虽好,但有一定的寒性,红豆性平,所以整个方子是偏凉性的。”张钟爱主任说,湿邪分为湿热和寒湿,薏米红豆只适合症状不严重的湿热体质。“喝了寒凉的薏米红豆,把湿气热气压下去了,仿佛症状减轻了,但实际上,把脾给伤了。”张钟爱主任说,从中医的角度看,脾胃运化食物,是需要阳气的,若是寒湿体质的人常吃薏米,损伤了阳气,对湿气的抵抗能力是会越来越弱的。薏米是有一定健脾作用的,但生薏米性凉,体寒和阳虚的人都不宜服用,怎么办呢?“我们可以用炒薏米,将生薏米炒至微黄,去其寒性,健脾祛湿功效也更明显。”另外,赤小豆和红豆,很多人傻傻分不清楚。红豆又称相思豆,体积比较大,最常用的就是用来做美味的红豆糖水。从形状来说,红豆比较圆,赤小豆是细长的。从功效来说,赤小豆含有皂草甙物质,具有通便、利尿和消肿的作用,功效更强,中医入药都用赤小豆,而红豆则只供一般食用。赤小豆质地坚硬,难以煮烂,如果要与粳米同煲,则应该先把赤小豆煮烂后,才加入粳米。而红豆比较圆,煮完之后,红豆会变软。从生活入手&谨防湿邪入侵逐渐进入夏季,天热人出汗多,本身脾胃的运化负担就比其他季节要重。如果在日常的饮食等方面不加以保护,就会影响脾对湿的运化,加重内湿。夏季的饮食原则宜清淡,少油腻,以温性食物为主。可以多吃一些清热利湿的食物,如绿豆、赤小豆、蚕豆、扁豆等豆类食物,健脾除湿益气;冬瓜、黄瓜清热利水;薄荷、茯苓、薏米等药食两用的食物泡茶、煮汤或熬粥,清热渗湿兼具。
进入夏季之后水果种类多样,吃的时候也应该分清寒热属性。像樱桃,热带的龙眼、荔枝和芒果等水果,偏热,爱上火的最好少吃;不过火龙果和山竹是凉性的。西瓜、梨和葡萄偏凉,能滋阴,但吃多了伤胃;桃子平和偏温,但也不能吃太多。实际上,苹果、西红柿、猕猴桃和柚子等都是比较平和的水果,如果实在分不清楚水果的寒热属性,可以考虑多吃这些水果。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这些人常常会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运动可以缓解压力,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本文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作者:李珊 于丹丹
责任编辑:柳聪_BJS3376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3,628被浏览857,134分享邀请回答70713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4612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华彩人生wxj
或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如希望直接展示,可邮件联系我们(bang@aiweibang.com)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葛根粉价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