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风靡朋友圈的《旅行青蛙发朋友圈》究竟好玩在哪里

最近朋友圈很流行的旅行青蛙到底是什么游戏来的呢?最近朋友圈很流行的旅行青蛙到底是什么游戏来的呢?游戏新闻百家号最近朋友圈开始火起来了一款游戏,一款养青蛙的游戏......(养青蛙什么鬼?),我也是懵逼啊,发现越来越跟不上你们了!大家开始了朋友圈晒蛙之旅.....今天早上逛微博发现还被拿来做消防知识的普及了恩,不行了,我发现我要去了解一下这个游戏了。原来《旅行青蛙》 原名旅かえる,是由日本游戏公司HIT-POINT研发的休闲小游戏,是一款放置类型手游。在日本好像并没有在中国那么火,最近被中国的玩家们克服语言障碍(当然肯定有日语大神),推上了iOS中国区免费游戏榜单的第一。这是一款日本的游戏啊,我很纳闷没有汉化的到中国呢回这么火呢?都是日文 ,我看不懂日文啊.....然后我也去下载了一个,恩我安卓的看到有汉化下载(听说是安卓才有),不知道是不是山寨的,反正我就下载了个中文版的。我发现这个游戏是很简单的玩法啊,就只有房子和庭院两个地方,庭院就割三叶草或四叶草,房子就帮你养的青蛙收拾一下行李,行李有食物护身符和用具,都是需要购买的,买东西需要三叶草,三叶草就是在庭院里割的那些,或你的蛙给你带回来的,当然你可以选择氪金。然后就等你的青蛙去旅行了,它去旅行了你就只可以等了。当你家的蛙去旅行了他可能会给你写信或者给你寄一些明信片这好像能引起你对它的牵挂?....恩,可能这个游戏的乐趣不在于游戏的操作吧.....enen......可能大家都找到了当妈的感觉.....还有你家的蛙会有小伙伴蜗牛来拜访吃你家蛙带回来的特产,反正我还没看到过蜗牛。这游戏为什么会这么火,听说是女性玩家占多,我也不是很清楚现在的小仙女们是怎样想的啊,可能小仙女当久了想当妈了也可能是王者荣耀玩累了....唉不说了我去看下我的蛙回来了没有..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游戏新闻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游戏是我们大家必不可少的一环节!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游戏,最近在朋友圈很火的《旅行青蛙》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游戏,最近在朋友圈很火的《旅行青蛙》凉残念浮生若梦百家号《旅行青蛙》已经刷爆朋友圈了,就连前段时间养着四个野男人的少女们都愿意成为单亲妈妈养起自己的“呱娃子”,可见这款游戏是有多火爆。“游蛙”游戏没有互动,没有单调乏味的任务,也没有活动要做。游戏非常自由和简单,但是游戏吸引了很多年轻的玩家。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它似乎看到你自己一个人生活。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会一个人去,一个人吃饭,一个人读书,一个人到家里去青蛙。操作简单,风格简约,触动年轻玩家的心。游戏中有趣的部分不是游戏本身,而是玩家疯狂的脑洞和自己的阴谋。玩游戏,只要你收拾好东西让“江湖Wazi”旅行是好的,这个时候你不知道它在哪里,不知道它在干什么,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这是我们发挥的空间。当然,年轻的女人玩这个游戏更是激发他们自己的母亲的心,“quack Wazi”旅行,你担心吗?除了女孩的深海想象之外,旅途中所发生的一切都是可想而知的。这个游戏包含了现实生活中的情感元素,青蛙是我们的现实,但我们生活太累,追求太多,而不是小青蛙佛系统更容易和简单。这也许是我们都渴望的生活,但现在它是通过小青蛙来表达的。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凉残念浮生若梦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时间都走了,我还在等谁。相关文章为什么《旅行青蛙》,风靡了你的朋友圈?
亲爱的们,日常问候晚上好~
这两天,圆圆解感觉游戏界很燃啊~前有微信跳一跳刷屏朋友圈,后有《恋与制作人》怒跪总裁,现在朋友们都去养蛙了。
这款名为《旅行青蛙》的游戏,因为操作简单,节奏缓慢,也被大家戏称为“佛系养蛙”。
虽然整个游戏就只有家和庭院两个场景,但大家都沉迷于此有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你对蛙蛙的下一步行动一无所知。
和其他放置类游戏不同,这只青蛙不需要时刻照顾。只需要帮他的背包里装好足够的食物,他就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养了这只青蛙,就仿佛养了一个儿砸。蛙在家看书3小时,你希望他出去旅行;蛙出门了,你希望他赶紧回来。
是不是让90后,00后都体验了一把做父母的感受?
其实,圆圆解倒觉得,除了这只蛙超强的佛性的特质以外,还有很多吸引玩家入坑的地方。它就像是人生的折射,精彩溢于言表。
那么佛系养蛙,到底有哪些戳中你的理由?让你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呢?
旅行青蛙,吸引你的三大理由
养了蛙之后,更理解父母了
俗话说,养儿方知父母恩。在养蛙之前,你们一定对爸爸妈妈有着甚多的“怨气”。
不就是出门打个游戏吗?才几个小时就电话轰炸我!
不打游戏,好好在家看书了,为什么又让我多出去走走?
父母怎么都这么矛盾?
但自从养了蛙之后,你会发现:
你总想买更好的食物给他,既想让他旅行久远一点,又想让他快快回家。
你会给他买各种头巾和帐篷,希望城市和乡村都有他的足迹。
在他旅行期间,你恨不得一天24小时都在查看邮箱,希望能收到他寄来的明信片。起码你知道他去了哪里,是不是还活着。
你希望他能交到好朋友,所以即使你蛙不在,也要很好地招待他们。当然蛙友也会回馈礼物。
当你蛙在家的时候,他可以一整天不吃不喝地看书,或者削木头,或者写日记。(他的日记还不给你看!)很多玩家都表示不配拥有这么专心致志的蛙。
至于你是否给他的背包里装满了食物,是否担心他不吃不喝会死掉,对不起,这些他都不关心。
不管你对他付出了多大的心血,他对你只有两个字:“随缘”。
其实这很像我们平时和父母的相处模式。虽然我们不像蛙蛙这么绝情,但我们很多时候,确实会忽视父母对我们的关怀。
又或者,把他们的爱当成理所当然,还感觉不胜其烦。
圆圆解的很多朋友也表示,自从玩了这个游戏之后,要好好地感谢一下父母。
哪怕多一个电话,多一句关怀,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回报。
你蛙正过着你最想要的生活
前段时间很流行一句话: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这句话被年轻人奉为人生宝典。
如今佛系90后成为新时代大军,最向往读书旅行的生活。而你蛙,不是在研究旅行攻略,就是在旅行。
它永远是一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样子。
他总是背着一顶大荷叶帽,从他寄来的明信片中,可以看出,有的时候他结识了旅途中的伙伴,天涯共饮一杯酒。
有的时候,他独自一蛙看星星看月亮,仿若一个山林归隐之客。既不觉得害怕,也不会感觉到孤单。
他走过有马川亲水公园,和小蝴蝶结伴走在有马小镇,悠闲自在。
他走过宏大庄严的善光寺,在庙宇面前显得异常渺小。
他还走过群马县的草津温泉,爱知县的名古屋城。他去的地方,有的热,有的冷。
它不会在意旅行有多少资本,哪怕只有一个葡萄干烤饼,也能背起行囊就走(虽然几率比较小)。
而你蛙拥有的这一切,恰恰是我们最羡慕,也最欠缺的。
因为生活中,旅行需要资金。繁忙的工作几乎压倒了每一个在城市中拼命打拼的年轻人。
别说旅行了,就连看书都鲜少有时间。谁不希望一下班就能倒在床上埋头大睡?
即使有了资金,我们也没有时间;即使有了时间,我们也希望找到同行的旅伴。因为一个人出行,有诸多不便。
但这些我们做不到的事,蛙蛙帮我们做到了。即使只在日本境内,我们也好像跟着他环游了日本。
每次出行都会带来惊喜,我们自己也仿佛离这样的人生更近了一步。
你蛙治愈了你的孤独
据调查显示,我们这一代人,独身子女占到75%,也就是说每4个90后中,就有3个是独生子女。
“孤独”是我们这代人常见的标签。因为我们的父母基本都是双工作,没有兄弟姐妹的陪伴,我们的关爱相当缺失。
童年缺少陪伴,对我们的成长其实有非常不利的影响。得社交恐惧症,自闭症的几率很高。
即使成年后的我们,也很难向他人打开心扉。我们敏感而脆弱,害怕孤独但又害怕被亲密关系所束缚。
如果有人陪伴,又不需要付出友谊就好了。
曾经出现过的电子宠物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电子宠物需要向人寻求食物和陪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得到了被需要的满足。
当然,最大的好处就是我们不需要在电子宠物身上花费太大的精力。不需要为人情世故周旋。
而这款旅行青蛙的出现,更是让电子宠物上升了一个档次。蛙蛙就好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不是我们的附属,不受我们的约束。
当我们感到孤独了,就登录游戏去看一下。他去旅行了,我们就为他准备好食物,等他归来;他在家, 我们就为他准备旅行用品。
反正你不知道他下一秒会干什么,新鲜和刺激不会让我们对这只蛙感到厌倦。
也难怪大家都沉迷于养蛙了。
最后,希望有一天你的蛙也可以为你打工挣钱。养蛙虽好,但大家不要沉迷于游戏哦~圆圆解只能帮你们到这啦~
圆宝们,晚安!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揭秘《旅行青蛙》火爆朋友圈的3大原因
喜马拉雅资讯日历
继《恋与制作人》之后,又一款在社交媒体爆火的手游,大家都在朋友圈晒养蛙经历——
这只在朋友圈刷屏的小青蛙,来自游戏《旅かえる》,中文翻译过来是旅行青蛙。
再来看下游戏玩法:
你的身份是青蛙妈妈,你的崽是一只很喜欢旅行小青蛙,你需要帮它准备好旅行用品,然后等着等呱崽踏上未知的旅途。他出去的时间不定,回来的时间不定,可能你隔了一整天,打开APP,他还是没回来,这时你或许会感觉心里空落落的。
看似简单的小游戏,为什么会在朋友圈爆火?
我们来解答下吃瓜群众的困惑——
随缘机制:符合现代人的佛系娱乐的需求
最常见的竞技类游戏,需要玩家不断付出时间来打怪练级,得到经验、金币或装备,让角色变得更强,继续打怪练级。
玩放置类游戏时,不用复杂的操作,游戏就会自动运行,完全没有难度。
从游戏流程上,放置类游戏放弃了需要玩家打怪升级的实操部分,只需要付出一些时间成本(离线的时间也算在内)就能自动获得游戏结果,充分保留用户爽点,又不会长期占有玩家的注意力。
作为放置类游戏,最吸引人的地方莫过于“随机”。
《旅かえる》的随机之处在于:不管呱崽是看书还是写字,削木头还是吃饭,都只能由呱崽自己决定,你永远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出门旅行,去哪里旅行,或什么时候回来。
佛系养蛙,全靠随缘。
正是这种对角色的「不可掌控」和「不可预知」的随机剧情,使玩家形成期待感,这种期待会促使玩家在工作或闲暇之余,打开游戏应用“看看我的崽在干嘛”。
我们沉迷放置类游戏的带来乐趣,本质上,不就是沉迷这种不劳而获的体验吗!
角色认同,唤起玩家情绪共振,比肤浅的角色扮演更真实!
拆解下玩家在不同场景下的情绪:
我家呱崽咋还不出去,担忧
我家呱崽终于出去了,撒花
我家呱崽咋还不回来,牵挂
我家呱崽寄信回来了,惊喜
我家呱崽终于回来了,激动
我家呱崽在床上看书,真乖
我家呱崽在桌上吃饭,好萌
我家呱崽在家削木头,可爱
将众多复杂情绪带入到游戏角色中,能形成真正突破次元的羁绊。
以致于所有玩家都在玩《旅かえる》,移默化地认同了自己是“呱妈”的角色。
魔性传播,亦步亦趋的从众心理
回想一下早期QQ空间偷菜游戏风靡一时,人人都在偷菜,我的高中老师在不改作业时,也会悄悄打开电脑偷菜,几乎成为一种潮流,有种我不偷菜都不好意思说我是网民的感觉。
从传播学角度来看,玩家通过在社交媒体上即时同步游戏体验,大家互相交流交流当呱妈的心得,分享和倾诉的需求得以被满足,顺便以成本低廉的方式获得了群体公共话题的参与感。
最后,嚷着看不懂日文又想参与到互联网养娃大潮
推荐你们认真学习下这门课
- The End -《旅行青蛙》为什么刷爆朋友圈?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
最近有一款放置类游戏《旅行青蛙》在朋友圈刷屏了,带着一颗强烈的好奇心,我迅速从应用商店下载了这款游戏,目前IOS还未搜索到汉化版本,只有日语版,一款看不懂文字及操作的游戏却在各大游戏app下载榜中占据了前三的位置,到底是什么让这款放置手游成为香馍馍呢?
为了便于没有玩过此游戏的朋友建立一个初步的印象和了解,我先对《旅行青蛙》游戏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在游戏中,你将拥有一只由你命名的宠物青蛙。你需要收割三叶草换取食物给青蛙做旅行的盘缠,它就会自动出门远行。经过一段时间之后,青蛙会带回来一些土特产,它也会在旅行途中给你邮寄一些明信片。青蛙不出门的时候,就在家里看书、吃饭、写作、做手工。
游戏的逻辑很简单,类似的养成类游戏还有很多,如《仓鼠的日常》《猫咪后院》《彼得兔的庄园》,但是都没有像《旅行青蛙》一样火爆,仔细研究后,我觉得《旅行青蛙》刷爆朋友圈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佛系人生的缩影
“禅宗”系画风
打开游戏进入首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绿色系的手绘风庭院,伴随着寂静幽深的蝉鸣和蛙叫,一下子让整个人身心放松下来,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
如果看过江户时期的俳句,那么就知道松尾芭蕉有一句最出名的俳句:闲寂古池旁/青蛙跳进池中央/水声扑通响,日本更有禅语:青蛙跃入池中,蜗牛眠于蕉叶,蝴蝶在花上飞舞,明月在水中留下倩影。而《旅行青蛙》的画风似乎跟这个俳句的意境一脉相承。
游戏的场景设置是大自然中的一片池塘和山洞,而非我们日常的城市居住环境,首先会引起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回归,身在城市里疲惫不堪的你,被各种信息轰炸脑袋想爆炸的你,被生活琐事所裹挟的你,当进入到这个绿色“自然风”的场景中,整个人就安静下来了,这或许就是你想要的片刻的安宁与回归。
人设意象所富含的禅意
游戏设计者为什么选择“青蛙”这个意象作为主角,而不是猫、老虎、大象、蛇这些动物?
日本有青蛙主题的玩偶专卖店,甚至还有以崇拜青蛙为名的寺庙,甚至很多的日本动漫都有青蛙的出现,可见日本文化中对于“青蛙”意象的钟爱,甚至有“青蛙神”的风俗传说。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宠物是猫狗兔鼠龟之类,所以有了猫奴狗奴,但是饲养青蛙当宠物的很少,首先青蛙天性野生,其次相比于猫狗兔之流青蛙长相稍显丑陋,与人没有亲热感。但是我们时至中年还清晰记得小学课本中那篇《小蝌蚪找妈妈》的的故事,我们小时候有多少人抓过小蝌蚪并一点点看着它从一只尾巴变成两条腿再到离开,老师也一直教育我们说青蛙是益虫,我们多少对青蛙这个动物充满了一丝微妙的感情。
《青蛙旅行》中的青蛙不会说话也不会“呱呱呱”叫唤,它就一直安静地,像个忧郁的小男生,整天宅在家里,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写作、看书,没有数理化,没有上不完的兴趣课,完全不被外界所干扰,忠于内心和自我,做自己想做的事儿,走自己想走的路,这就是我们如今向往却不得的“佛系”生活。
青蛙日文为カエル、读音为KA E RU,跟日文的帰る(かえる)同音,而帰る意思为回归、返回,有些日文中就用这个谐音来表示,跟神灵类联系在一起,意思为魂归之所。所以,“旅行青蛙”更像是我们理想与灵魂的寄居地,我们在这里逃避噪音,逃避繁芜,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不为功名利禄,只是简单地做自己,随遇而安。
二、对“旅行”梦想缺失的弥补
为什么贯穿游戏的主线和主题是“旅行”?
一只会旅行、喜欢旅行的青蛙,似乎“旅行”才是这只青蛙人生的意义和真谛。我想,青蛙的梦想其实隐射着我们的梦想,我们想要却不可得的人生和梦想。
当社会发展进入已满足温饱的阶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和富足,旅行就是其中之一。之前写过一篇有关辞职旅行的文章,很多人在评论区留言,说很羡慕我可以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说自己被生活所困,很犹豫也很无奈。我本来以为旅行嘛,多简单的事儿,没想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依然是件很奢侈的事,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在自己的小城市小县城待着,不曾出过远门,他们渴望外面的世界,却因为物质条件、生处处境等原因实现不了这看似简单的梦想。
这是一只有精神追求的文艺蛙,相比于别的宠物“凡俗化”的生活方式(吃饭睡觉豆豆),他更喜欢读书、写作和旅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这只“青蛙”全做到了,相比之下,我们还不如一只青蛙,我们只能将梦想寄予青蛙,通过青蛙的明信片带领我们看世界。
三、孤独是世纪绝症,青蛙是孤独的良药
跟所有的宠物类游戏一样,人们不管在互联网上养猫养狗还是别的虚拟宠物,大体是有两个原因:一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可得;二是感到孤独需要陪伴。
这几年出现了“空巢青年”这个新名词(指的是与父母及亲人分居、单身且独自租房的的年轻人),空巢青年远离故乡、亲人,独居生活,缺乏感情寄托,缺少家庭生活,独自在大城市奋斗打拼,而大城市的繁华和生存压力让他们显得更加孤独。
据统计,目前中国空巢青年人数已超5000万,而这部分人也是《旅行青蛙》类游戏的主力军,他们“养育”着这个青蛙儿子,给自己孤独的独居生活添一份陪伴,在朋友圈时不时晒晒“儿子”的动态,以慰自己孑然一身的孤独,在朋友圈挣得几分夸赞和应和,多么其乐融融。
四、不确定性点燃了我们的好奇心
“我的青蛙怎么还不出去旅行啊?”
“他都看了3小时的书了,怎么还在看,眼睛要瞎了,好想去制止他”
“很好奇他在本子上写了什么”
“打开游戏看一下,他这会儿在干啥”
这是玩这款游戏的普遍用户心理,我们永远不知道青蛙在哪一个时间点会出现什么样的一个行为,我们也不会知道青蛙在旅行途中会碰到什么样的人看见什么样的风景,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频繁打开手机,看一看他到底在做什么,除此之外,我们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做不了。
所以这款游戏跟我们以往所看见的大多数的游戏不同,通过一定的行为就能达到一定的结果,这个结果是很明确的,并且会在最初就明示利益引导你去达到结果。如果把这种游戏模式称为“功利性游戏”,那么《旅行青蛙》更像是“无为性游戏”,没有办法和手段通往顶峰,人物的成长全凭自己,且成长无所谓好坏,随性而已,无法预测和预知。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更点燃了我们的好奇心,对于未知的好奇,增加我们对于这款游戏的粘性和打开率。
五、窥探者的视角
在《旅行青蛙》中,用户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采集三叶草交换食材以供给青蛙外出旅行,在游戏中,用户跟青蛙之间是基本没有交互和互动的,用户全程都是以一个旁观者的第三方的视角来审视观察青蛙。
我们不能操控青蛙,我们也不能干涉青蛙,我们无法对青蛙产生一丝一毫的影响,所有的行为动作都通过青蛙自主意识来完成。
游戏的表面人物关系是母亲(父亲)与孩子(青蛙)的关系,但实际上我们对这个所谓的“孩子”无法开展正常的母子行为,我们更多地被隔离在无形的玻璃之外,趴着玻璃窗观察着青蛙的一举一动,喊他他听不到,摸他也摸不着,我们就这样时不时地打开游戏,看他到底在干嘛?在看书还是在写作?还是出去旅行了?他写作的时候活脱脱像个小大人,那么专注,只留一个背影,光看见羽毛笔在飞速地抖动。他看书的时候会打瞌睡,真是憨憨地有点可爱。
你下载《旅行的青蛙》了吗?你的蛙儿子现在在做什么?
我的蛙儿子叫“多福”,我刚又去看了一眼,他还在奋笔疾书,他再这样写下去是不是能成为一个作家?好用功的孩儿,娘亲爱你!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多年app开发经验,有数百家企业合作案例,得到客户一致好评,咨询热线:400-
莫畏科技—优质团队,专业服务, 擅长领域:APP开发、定制,微信开发、网站开发…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旅行青蛙朋友圈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