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鲁赛德战记必练英雄贵族一旦得到是永久的还是要充钱来维持

当前位置:&&&克鲁赛德战记无限钻石破解版 电脑版
克鲁赛德战记无限钻石破解版 电脑版拯救女神的远征正式开启!
单机游戏排行榜排名:12293(总榜)热度值:0
总评:9.9分
游戏简介《克鲁赛德战记无限钻石破解版电脑版》是由心动游戏与NHN Service Technology合作推出一款日式风即时战斗RPG游戏。。唯美且充满异域风格的人物,清新Q萌的游戏画面,搭配日本顶级声优和引人入胜的剧情,带来绝对震撼的影音体验。游戏已率先于美国、韩国等全球30多国上线,受到超过800万忠实玩家的喜爱,累计获得280次以上苹果商店推荐位。游戏启动1、关于安卓,在的游戏安装包中已经包含了电脑手游模拟器“”,可自动安装,因此玩家无须重新下载安卓模拟器。2、下载《克鲁赛德战记无限钻石破解版电脑版》到您的电脑,文件为zip格式,解压打开。点击右下角的安装本地APK,选择目录下的“克鲁赛德战记无限钻石破解版电脑版.apk”文件,选择该文件安装,等待游戏安装完毕。3、安装完毕后,安装好的游戏图标会显示在“我的应用”中,选择游戏图标即可进入游戏。关于心动发行《克鲁赛德战记》的说明研发组希望能从大家的体验中收集到更多的反馈,我们也愿意成为研发组与玩家之间沟通的桥梁,所以我们与NHN Service Technology合作推出了《克鲁赛德战记》。我们会定期挑选大家的留言及评论并反馈给研发组,并将研发组的回复转达给玩家。研发组还特地为TapTap的玩家准备了专属勇士——塔普娘,以此感谢Taper们对《克鲁赛德战记》的支持与期待!所有Taper均可以免费获得这名勇士。PS:本次版本为的安卓客户端,角色数据无法与Otaku版互通,但无论是新老玩家均会在同一个服务器中游戏!关于塔普娘塔普娘是心动与研发组为TapTap的玩家准备的一份礼物,以此希望更多的玩家了解《克鲁赛德战记》。角色背景介绍塔普娘是一名来自异世界的少女。她热爱游戏,把发现并传播好游戏视为自己的使命。借由某个机缘巧合,她穿越到了荷塞拉。来到异世界的她仍然不忘使命,并且以东部为根据地向整个荷塞拉传播着游戏。PS:塔普娘为三星勇士,由于游戏的机制,三星勇士会随机进化成其他四星勇士,请大家不要进化她,以免失去塔普娘!游戏角色介绍勇士职业包括剑士、骑士、弓手、猎人、法师、祭司。各职业的勇士还分传说勇士、高级勇士、普通勇士。传说勇士可从1星进化到6星。传说勇士的平均能力值比同等级的普通及高级勇士高15%。职业特点?剑士擅长近距离战斗,具有强力物理攻击及近距离攻击技能。?骑士骑士有着高体力值,能弱化敌人的攻击,是专门保护我方的职业。?弓手擅长攻击后排敌人并持续性攻击。?猎人擅长单体攻击,但防御较为薄弱。?法师具有多种技能,可进行强大的范击,且魔法防御高。?祭司具有恢复我方体力及增益效果的多种技能。介绍女神之家目前有6位女神。分别为塞拉、菲蕾丝蒂娜、亚奴特、阿勒芙蕾、贝拉、迪欧奈。每位女神都有各自的特殊技能。一旦解锁了女神,玩家就可以选择一位女神一起战斗。塞拉?塞拉是一位见习女神,为了成为真正的女神,在女神的带领下进行修炼。虽然没有战斗能力,但是有保护功能。完成新手任务后可获得塞拉女神。但是会根据故事情节离开一段时间。在这期间将无法使用塞拉的技能。?技能:将生成防护罩保护我方。使用防护罩后,1秒内抵挡100%的伤害量,之后的1秒内可抵挡50%的伤害量。?用处:塞拉的技能能瞬间为队伍保命,将失败转为胜利!所有推图、PVP、世界BOSS都很好用。菲蕾丝蒂娜?菲蕾丝蒂娜是守护使徒碎片的女神,通关森林1-24就能获得菲蕾丝蒂娜女神。?技能:3秒内使所有敌人无法移动,在此状态下攻击敌人时,伤害量的30%将吸收为体力。?用处:菲蕾丝蒂娜女神打世界BOSS和推图的时候不是特别好用,建议刚开始多使用塞拉女神。亚努特?亚努特的是沙漠女神,完成沙漠任务可以得到的女神。?技能:4秒内所有敌人的攻击力减少50%,同时解除所有敌人的增益效果。?用处:沙漠女神的技能推图,打世界BOSS都很好用,尤其是DPS类型的BOSS。除了推图、世界BOSS以外打PVP也很好用,因减少50%的攻击力,可以得到较少的伤害。有些时候会比塞拉的无敌效果能更好。阿勒芙蕾?阿勒芙蕾是深海女神,完成深海任务可以得到的女神。?技能:解除我方所有的减益效果,3秒内增加我方增益效果,并效果量增加25%。?用处:深海女神技能适合很多增益效果的队伍,但还不是很普遍。使用深海女神技能的人不是很多。贝拉?贝拉是火山女神,通过火山任务可获得的女神。?技能:4秒内我方的所有攻击将对敌方造成与50%伤害量等值的真实伤害。真实伤害是指:无视敌方的物理防御和魔法防御。?用处:火山女神在PVP最受欢迎,角色巨大化之后,部分技能也会跟着巨大化。瞬秒玩法必须带上火山女神,打王推图都有用。迪欧奈?迪欧奈是雪地女神,通过5-12关卡可获得。?技能:对所有敌人造成与最高体力的5%等值的真实伤害,并浮空敌人,之后敌人的攻击将以50%几率无效。?用处:雪地女神打王、推图、PVP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浮空技能一定要正确使用,很容易把枪手弓箭手的技能空掉。武器分类武器包括超越武器、上古武器、普通武器。?超越武器:约有30多种、只可以由上古武器超越获得。打造超越武器需要不同的材料,包括水晶粉末、水晶碎片、水晶、铁和金币。(1)升级到4星超越武器需要:350水晶粉末、4000铁、7500金币。(2)升级到5星超越武器需要:330水晶碎片、8000铁、15000金币。(3)升级到6星超越武器需要:270水晶、16000铁、30000金币。?上古武器:上古武器共有6种,各职业1种。上古武器可以到火山(困难)4-24、古代和世界BOSS中获得!?普通武器:1~6星的普通武器共有170多种。并且可以在多个地方获得普通武器,但是6星普通武器仅限在世界BOSS中获得!技能分类勇士技能分一般技能、特殊技能和高级特殊技能。?一般技能:所有勇士都能发动的技能,是每一位勇士与生俱来的技能。每位勇士都有独自的技能及方块。一般技能由1个方块到3个连续方块所消去而发动,而发动技能的威力将会由发动的方块数目而增大。?特殊技能和高级特殊技能:是勇士们使用自己的方块而充满SP值所生成的图形方块。特殊技能和高级特殊技能只限3星或3星以上勇士在技能研究所学习获得。游戏模式剧情模式剧情模式分使徒的复活和北风的记忆。?使徒的复活:1~4章节分别是森林、沙漠、深海、火山并且每个章节都有24个关卡。剧情模式中有正常模式和困难模式。必须通关全部关卡后才会开放困难模式。?北风的记忆:共有30个关卡,也分正常模式和困难模式。必须通关正常模式后才会开放困难模式。通过剧情模式可以获得勇士、金币、武器、面包、解锁女神等奖励。场?定义:竞技场是一个可以跟好友和其他游戏玩家PK,从而获得一定奖励的系统。?解锁条件:竞技场必须通过沙漠关卡2-1后才可以解锁。?用处:进入竞技场后可以选择PK对手,PK胜利将获得荣誉和肉。可以根据自身等级选择PK对象。还可以进行好友陪练来测试自己的实力。?门票:每进入一次竞技场,就会消耗一张门票。?排名:竞技场排名包括铜、银、金和大师。并且在荣誉的雕像中显示排名在1~3名的玩家。古代地牢古代地牢包括阴森森面包储藏库、哥布林金库、解除武装、黑与白、重力的、愤怒之路、空虚之路等。?阴森森面包储藏库:是古代地牢中的一个特殊关卡。每周定期开放一次。跟其他关卡不同的是敌人只能被1-3段指定的攻击或无属性攻击而受伤。任何职业都可以进入。此地牢共有10层,难度会越来越加大。?哥布林金库:也是古代地牢中的一个特殊关卡。每周定期开放一次。是一个可以打金币的关卡。共有10层地牢,任何职业都可以进入。?解除武装:可以获得传说勇士里昂和达达尼昂的地牢。共有20层,剑士和猎人职业不能进入此地牢。?黑与白:可以获得传说勇士玛利亚和桃乐丝的地牢。共有20层,法师和祭司不能进入此地牢。?重力迷宫:可以获得传说勇士克里姆希尔特和溪谷莉娜的地牢。共20层,弓手和骑士不能进入此地牢。?愤怒之路:可以获得传说勇士麻美和明日香的地牢。共20层,猎人和法师不能进入此地牢。?虚空之路:可以获得传说勇士罗什福尔和罗兰的地牢。共20层,骑士和剑士不能进入此地牢。灵魂要塞灵魂要塞是一座充满强大敌人的关卡,共10层(最新版本已经改为共7层,难度对应老版的前7层,各层对应奖励增加),每一层都有各种BOSS。灵魂要塞必须通关沙漠关卡(困难)2-1可以解锁。?可获得奖励:通关灵魂要塞课获得制作超越武器的材料,如水晶粉末、水晶碎片、水晶等。?注意事项:①每位英雄每个关卡只能进入一次,若要重新进入必须用宝石重置。②所有关卡每天只能通关一次。③每日灵魂要塞重置时间为早上8点。世界BOSS世界BOSS是可以跟好友或游戏内玩家协力作战的关卡。打倒强力BOSS,二人的默契很重要。?解锁条件:通关沙漠关卡 2-24 可以解锁。?可获得奖励:共有4个BOSS,每周会出现1个终极BOSS。通过打倒BOSS可以获得6星武器和金币!每个星期可获得的6星武器都不同,玩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去打世界BOSS。?关卡资料:世界BOSS包括B1F~B4F的4个楼层,分别需要10、15、20、30个肉。B4F获得6星武器的概率能比其他楼层高。
益智休闲冒险动作热血刺激
好玩的益智类单机游戏合集
益智类游戏也是早期的游戏类型,和其他游戏相比,需要一定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才能过关,并不是一些无脑的游戏,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很多益智类游戏都有极大的游戏性,比如《俄罗斯方块》、《愤怒的小鸟》、《植物大战僵尸》等等,都是益智类游戏的典范,小编将这些好玩的益智类的游戏汇总,喜欢的玩家可以下载!...
休闲类的单机游戏合集
受制于电脑和其他原因,很多玩家对着一些3A大作以及车枪球等作品不是很感兴趣,喜欢一类休闲的单机游戏,这些休闲类的单机游戏大部分都是小清新的风格,同时在玩法上都是非有意思的,可以让玩家玩的不亦乐乎,并且这些休闲的游戏体积都很小,带给我玩家诸多的游戏乐趣!...
好玩的冒险类单机游戏合集
冒险游戏也是一个古老的游戏种类,可以说是伴随这游戏诞生而出现的游戏类型,这些冒险游戏又包括解谜冒险、动作冒险等等,同时还会融入恐怖、射击等元素,让游戏变得非常丰富和多变,现在小编将这些好玩的冒险类游戏汇总,喜欢的玩家可以下载!...
好玩的动作类单机游戏合集
动作游戏是单机游戏中一个非常常见的一种游戏类型,尤其是早期的FC时代就有许多了,后来经过不断发展,形成了各种著名的动作游戏系列,比如割草系列的《真三国无双》、动作天尊卡普克的《鬼泣》系列等等,都是非常好玩的动作游戏,小编将这些好玩的动作游戏汇总,喜欢的玩家可以下载!...
热血游戏合集
相信很多玩过FC红白机的玩家对“热血”系列游戏不会陌生,这款以搞笑暴力打斗的游戏俘获了很多玩家的心,热血的游戏包括《热血足球》、《热血物语》、《热血格斗》等众多热血游戏,好玩刺激,特别是比赛类的,通常都是”打斗第一,比赛第二“,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诸多的欢乐,小编将这些好玩的热血游戏进行整合,喜欢的玩家可以下载。...
好玩刺激的单机游戏合集
相信很多玩家都喜欢搜一些好玩刺激的游戏,那么小编就在这里将这些好玩刺激的单机游戏进行整合,其中有杀人异常刺激的《虐杀原形》,突突突到没话说的《使命召唤》,开车爽快无与伦比的《极品飞车》以及包含各类刺激元素的《侠盗飞车》等等,让你嗨皮到停不下来...
提示:强烈建议使用迅雷,旋风,网盘下载,享受十倍超高速下载速度!
最新热门单机游戏
类型:策略塔防评分:7.0分
大小:558.94MB[角色类]
大小:1.13GB[角色类]
大小:261.19MB[角色类]
大小:8.75GB[角色类]
大小:142MB[角色类]
大小:15.87MB[角色类]
大小:0MB[角色类]
大小:8.75GB[角色类]
大小:133.29MB[角色类]
大小:24.92MB[角色类]
微信扫描关注公众号
Www.Wanyx.Com. Some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号-3
苏网文〔-015号
湘公网安备20  1 怎样“印钱”  “钱荒”是这几天最重的国内新闻。各地利率飙升,金融机构四处借钱,不管是谁,只要手里捏着几百万现金,就可以对平时趾高气扬的银行经理耀武扬威,股票市场因为一两条消息大起大落。网银的每次技术问题——不管是真是假,都会被放大成直指中央政治局的传言。就连菜市场大妈的小道消息都在嚷嚷存款不一定可靠。这钱都去哪儿了?  从字面意思说,“荒”是指遭灾,粮食歉收。要“救荒”,不能只发粮食(钱),还要尽快把粮食生产恢复到平时水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现在钱“荒”了,也必须先考虑平时为什么不“荒”。  钱是啥?是中国人民银行印刷的纸币,是在中国人民银行允许下,其他银行增加的存款数字。这些钱是怎么到企业、到普通人手里的?为何钱能越来越多呢?  从逻辑上说,人民币的印发方式有这样几种:  首先是最古老的发钞方式——买黄金。金矿出产黄金,中央银行用现钞收购一部分,相当于借助金矿向社会发钞。金矿向股东支付利润,向政府交税,向工人发工资,向供应商付货款,人民币从而成为流通货币。  其次要说最不合体统、却是最近十几年最重要的发钞方式——购汇。中国企业努力拓展海外市场,从国外弄到了足够多的外汇(主要是美元)。拿到国内,央行指示外汇管理局一律收兑,按照牌价换给你人民币。等到需要进口的时候,企业再把人民币换成美元去支付。其中复杂的手续就不说了,总之这些年中国年年巨额顺差,赚进来的美元远多于花出去的。无数个出口企业赚进来的几万亿美元都得交给央行,央行就得拿出人民币来兑换。市面上因此多了几十万亿基础货币(在法律意义上可以全额兑换出来的现钞数目)。企业可以随便花销这些钱,买东西也成,开工资也行,最后合法地流到普通人手里。  第三种方式就是央行买国债。国家发债,央行出钱买(不一定直接买)。国家得到现金,央行得到债券。这近似于国家左手创造钱再送给右手。让政府花印出来的钱,而不是收税收到的钱,政府凭空增加了财政收入。显然,这很容易造成通货膨胀,物价失控。80年代的中国政府就曾经靠印钱度日。1984年政府直接从央行拿走260亿,到了1991年每年直接发钞1000多亿。这期间发生了1988年大涨价,涨价直接导致了惊心动魄的1989年政治风波,几乎把政府推到自杀的悬崖上。  所以,中国法律现在禁止央行直接买中国国债(美国的倒可以),即禁止中国政府凭空印钱。但法律并不禁止人民银行从商业银行的手里买国债。从效果上说,这和央行直接买国债区别不大,但至少政府要先把债卖给现金充足的商业银行,再让央行印钱把本息收回来,绕个圈子算是制约一下政府无限制印钱。但无论怎么绕圈子,央行买国债,本质上就是把现金交到了财政部手里,成为政府的财政收入,财政部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买军舰,修水利,发低保,盖学校都行。钱最后也流到了社会上。  第四种方式也是买有价证券,只是不买国家的债券,买银行的各种票据,各种资产。比如买一张没到期的银行汇票,现金自然转给了卖主。当然,价格肯定低于票面价格。  第五种方式就是往外借钱。比如说通过“再贷款”把钱借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有了低息的进项,不能干放在家里付息,会加点利息把钱贷出去。贷款人可能是企业也可能是个人。  其实第四种、第五种方式的本质区别不是很大。央行借钱给商业银行,实际上也需要银行有相应的资产做实际上的抵押,一般不会凭空给钱。央行买了证券、票据,到时候也是要换成钱的,相当于借钱给社会再要回来。这两种模式算是比较“正常”的发钞模式。  除此之外,改变贷款准备金率也可以控制市面上货币的增减。但这不影响基础货币的发行,也不影响普通人(企业)拿到钱的方式。从长期来看,政府会保证准备金率基本稳定,不会通过连续降低准备金率来发钞。  央行自己也会发一些债券,反过来向市场支付利息,调节市场流动性,但数量不大,利息也远低于市面资金价格。为了讨论简洁,在此暂且不谈这2个问题。
楼主发言:13次 发图:0张 | 更多
  2 借新债还旧债  除了印伪钞之外,钱的来源主要就是上面这五种。  第一种发钞方式有个最大的缺陷——黄金太少了。中国近年黄金产量飙升,已经是世界第一产金大国,每年不过出产几百吨黄金。扣除其中直接做成饰品和金条,被个人收藏的部分,再扣除工业消耗,央行最多收购一二百吨。按照市价,价值几百亿人民币。这远远不足以应付经济增长所需。所以人类很早就放弃了金本位货币。在当今社会,黄金货币只是一个很次要的发钞方式,在讨论全局问题的时候可以忽略。后面还会谈到这个问题。  第二种换汇印钞的方式虽然量大,但从长远来看也靠不住。美国也好,别国也罢,不可能永久性地让中国占有巨额顺差,摧毁他们的产业。从中国整体来看,美国的国债和美元都是凭空印出来的,不花掉都是纸,也不能无限制的攒下去、让美国不劳而获。一个正常的经济体本来也不该攒这么高比例的外币。所以最近几年,出口增速开始下降。换汇增加的货币不那么多了。在考虑当下乃至未来的中国问题时,我们应该基于自行印钞来讨论问题。  剩下三种印钞模式有一个共同点——央行(人行)在账面上不做亏本生意。不论是买国债、借钱给银行,还是买票据。央行最终要收回更多的钱,至少不会少于付出的钱。政府要收税来赎回国债,商业银行要赚钱来偿还“再贷款”本息,开出票据的银行要付出更多的钱收回票据。就算央行长期持有社会资产,也会为此收取永久性的利息。  这很容易理解,央行虽然不是个纯粹的企业,但总还是个银行。必须为自己的商品——钞票索要价格。央行对外放款的利率,就是为此收取的租金。虽然世上偶尔也有负利率的央行,但那指的是存款负利率,贷款利率最低至0而止。至少在账面上,央行是不做赔本买卖的,否则借出的多,收回的少,商业银行和企业不用经营就能从央行赚钱,谁还会做别的生意呢?  不过,按照这个规则,央行发出去的钱最终都会回到自己手里——而且比发出去的时候更多。如此说来,岂非钱荒是必然的结果?岂非市面上每一块钱最终都会被央行收走?  我们都知道,现实中从未出现这么荒谬的情况。这说明央行以外的社会得到了足够的钱,足够偿还源于央行的债务。这些钱从哪来呢?唯一的答案还是央行——别人没有制造货币的权力。很显然,在前一轮现金涌回央行之前,央行用另一轮发行制造了更多的货币,推向全社会。然后新一轮发行的货币必须用另一轮更大的发行来平衡。如此往复,我们完全可以说整个社会需要不断地“借新债还旧债” ,新债一定大于旧债——最终的债主都是央行。  这指向一个重要结论——只要国家开始用央行发行信用货币,社会上流通的货币数量就会稳步地以指数增长,永不停息。钱会不会因此不停贬值呢?  温和通胀的确是大部分国家的通例,但世界上的主要经济体还是基本保证了币值的稳定,很少出现纸币购买力快速奔向0的情况。这就需要把金融和实体经济结合起来考虑。  央行一般不会直接给企业放贷,而是通过商业银行放贷。商业银行会给什么样的企业贷款呢?显然是有偿还能力的企业。企业从银行贷款,不能去给老板买豪车、办婚礼,必须要有投资项目才能拿到钱,比如建工厂、雇人手、盖房子、搞研发,用贷款形成一份比贷款本身更大的资产,这才能用盈利偿还本息;或者至少用这份新的资产当抵押,借到一笔新的、更大的的贷款,还掉旧债,才不至于破产。  的确有一些企业没能完成这个任务就破产了,但从整个社会的角度说,央行发出的贷款最终在大多数企业形成了更大的生产能力,或是让这些企业能制造更好、成本更低的产品。社会总的生产能力和货币供应同步增加,就不会有失控的通胀。这些新增生产能力意味着更大的社会总资产,正好也提供了更多的抵押,让央行有理由向全社会(包括政府)“借”出更多的钱。这就是实体经济和信用货币发行之间的配合,是大部分国家竭力保持(或达到)的经济状态。“钱”就是在这个动态过程中多起来的。反过来说,要是央行没能完成释放更多贷款的任务,钱就会在动态过程中流回央行,形成钱荒。
  3 有工业才有中央银行  要实现这个理想状态,有一个“潜在的”前提必须满足——整个社会(包括企业、个人、政府)可以通过投资来获得更大的生产能力。这在今天是个不言自明的常识,但在过去的几千年乃至上万年,在整个农业社会,这可是个稀罕事。  农业社会的特性是稳定,尤其是在中国这种很早就达到数千万人口,人多地少的发达农业社会,典型的经济模式是大部分人口当农民种地,除了自己吃饭之外还能生产比例不高的剩余粮食,用来供养一些手工匠人、商人、军人、官僚和贵族。几乎所有工作都要靠肌肉(人和畜类)来驱动,所有能开垦的土地都已经开垦、精耕细作。要增加一点点经济总量也几乎不可能。对已开垦土地新投入劳动力,增加的一点点产量甚至不够养活新增的人口,剩余粮食反而可能下降。  这说明,在农业社会,除非可以开辟新的未开发地区,否则向农民或手工匠人贷款意义不大。因为怎么贷款也改变不了用肌肉劳动,靠有限的土地亩产活命的事实。所以,大部分借款不是用来投资,而是用来救急的消费贷款。常说的“卖身葬父”就是这种情况。这种借款往往意味着兼并,因为偶然事故而借款的农民不得不把土地交给债主,自己变成佃农,甚至交出人身依附权变成奴仆。但这依然不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上限,最多是降低农民自身的消费,增加地主或当铺的利润,改变一下分配方式。  如果这个时代出现一个中央银行,以指数方式增加货币供应,那么无论这个货币是什么,是黄金还是纸币,都必然出现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直至经济崩盘。在全国推行纸币的宋、金、元,在美洲抢到天量黄金的西班牙帝国,都无法保持稳定的币值,只是用发钞(币)来代替一部分税收而已。所以农业社会不需要也没有现代意义上的中央银行。  工业社会结束了从肌肉→产品的生产方式,使用机器造产品,使用机器造机器成了新的经济模式。从这时起,用投资来促进生产才成为正常现象,企业普遍的贷款发展成为可能,政府每年都可以预期社会总产品比上一年多,从而多印一些钞票来满足使用。这就是中央银行存在的前提和必要性——有了指数增长的工业经济,才能(必须)有指数增长的钞票。  不过,人类社会的硬件进入工业社会,不等于软件也进入了工业社会。在工业革命之后的100多年,具体而言就是19世纪和20世纪前期,人类社会流行的恰恰是金(银)本位,有多少黄金印多少钱。如果金银等贵金属不增加,就不能随便增发钞票。这显然和工业经济迅速增长的现实不符,很容易出现钱不够用的问题,影响经济发展。  好在欧美等少数几个工业国正统治着全世界,可以开采全世界的黄金,可以从中国印度这种传统的富国连抢带骗地弄金银。所以贵金属总量增长的速度还算可以,能勉强追上19世纪全世界平均不到2%的经济增长率。等到殖民地瓜分完毕,金矿基本都得到开发,黄金的增长没那么容易了,工业增长率却不断上升,货币开始不太够用。具体来说,极限就是1910年以后,世界经济增长率从2%往3%艰难爬动的时代。等到增长率爬到差不多3%,地球也被瓜分完毕。工业经济再也不能从外部找钱(黄金)来保证经济增长,这个世界立刻爆发了世界大战,然后是大萧条。总之没钱就没利润,没利润就要打仗自杀。  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稍微变聪明了一点。认识到金银有限,而工业经济的增长无限,逐渐放弃了金本位制度,理直气壮地授权中央银行发行信用货币。无论其中有多少黑幕,给多少人间接制造了利益,悄悄偷走了多少人的财产,这个变化都是一个划时代的经济制度进步——源于农业时代的金融体系终于进入了工业时代。以至于经济学家威尔.罗杰斯说:人类有史以来有三项伟大的发明:火、轮子和中央银行。  仔细分析一下,威尔.罗杰斯的话的确不算太夸张:  人类在学会用火之前已经会打猎了,但学会用火意味着人类能充分利用打到的猎物,彻底超越其他食肉动物。即用火是史前时期的人类成熟的标志。  人类在学会制造轮子之前已经会种地,会组建政府了,但轮子大大降低了陆地运输的成本,把分散的地域性文化连接成统一的文明地区,轮子算是农业文明成熟的重要标志。(美洲文明没有轮子,靠羊驼和人力在各个地区之间运输,几百个西班牙人一来,各个地方势力对西班牙人消灭权力中心乐观其成,很快被打的分崩离析)  类似地,人类在发明中央银行之前已经发明了现代工业,但直到20世纪中期,基于信用货币建立中央银行,这才算正式承认财富来自工业经济,承认货币只是个符号,允许财富的标志——货币和工业经济同步增长。从这个角度说,以信用货币为基础的中央银行算是工业文明开始成熟的重要标志,有资格和轮子,和钻木取火并列。
  4 央行不是上帝  如此看来,经济制度至此已经达到了一个理想状态。政府和央行印钱,企业生产,银行做中介,一起分享工业经济带来的好处,一起给工业经济加油。工业社会再也不用担心通货不足,萧条和衰退从此可以走进历史了。  实际情况呢,20世纪中期以来,这个世界的经济增长速度的确比此前快得多,稳定的多。但表现为通货紧缩的萧条和衰退从不曾消失,隔几年,至多十几年就要跳出来占据一下新闻头条。远的不说,只看最近的钱荒和2008年从美国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难道人行和美联储打盹了吗?  这还是要谈一谈“理想状态”里的“潜在前提”。  在前面的模型里,所有的企业都会努力扩大生产,制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把资产变的更值“钱”;银行则按照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评判资产,依据资产发放贷款,让最能创造财富的企业(个人、地方政府)拥有最多的货币。  但在现实中,银行无法直接评判“创造财富”,只能根据市场价格来评价资产的价值;企业也不会考虑什么是“财富”,而是利润第一,无限地通过市场收集货币作为利润。换句话说,市场价格决定贷款流向、市场决定贷款偿还能力。  市场是什么地方?市场是把资产体现出价值的地方。在成本和质量不变的前提下,一个每月生产120辆汽车的工厂肯定比生产100辆的有价值,利润更高,拥有更高的还款能力。作为抵押,也可以贷到更多的款。这就是理想模型下的经济增长模式。  市场之所以能对资产作出比较正确评价,是因为市场的末端站着消费者。不管看起来多么神奇、多么壮观的资产,若是最终不能增加消费品供应,不能让最终用户掏出钱来,那也一文不值。不过,从央行到银行,再到消费者,其中要经过许多环节才到最终用户。这就有了投机和炒作的空间。  市场的精髓在于供需决定价格,有人出钱收购市面上某种东西。无论他是否拿这东西去消费,都会抬高价格。而对于企业或者有钱投资的个人来说,市面上的东西自己可以不消费,也不拿来搞生产,但只要有涨价预期就可以买入,涨价了再卖出赚钱。所以,只要有资金干预,即便基本需求不变,市场上的“资产”价格也可以大幅涨落。银行当然不喜欢这种能造成坏账的风险,但银行同样喜欢利润,也没有能力分辨每一份资产到底为什么增值。所以在投机风潮刮起来的时候,银行也会直接或间接地跟进放款。市场也会对这些资金照单全收——炒作1000万元的“艺术品”,和工厂购买同样数量的原料,所需的资金数量没什么区别。  这正是我们身边的现实。在市场经济充分发育后,我们看到,无论是住宅、商铺,还是古董、翡翠、黄龙玉(黄蜡石),乃至茅台酒、普洱茶、大蒜。没有什么不能成为炒作题材。购买者往往不是因为自己真的需要这些东西,而是认定了可以在涨价中赚钱才买入。但不管基于什么原因,银行在大多数情况下会根据涨价后的价格来认定资产价值,根据炒作利润来确定企业盈利前景,从而发放贷款,支持了价格进一步上涨。这就是“资产泡沫”。央行贷款通过商业银行,间接吹起了泡沫。
  5 泡沫的杀伤力  资产泡沫意味着价格远远超出成本。对单件商品而言,价格虚高并没有什么害处,因为钱和价格本来就是个符号,定价既不影响生产商品的成本,也不影响消费这件商品带来的实际效益,甚至可能会提高消费者的实际感受——医学研究证明,安慰剂的效果随价格同步增长;社会经验告诉我们,钻石和玻璃的区别主要在于付款时产生的自信。这都不算坏事。  不过,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畸形价格会错误地引导资源配置,造成巨大浪费。当资金都涌向投机行业时,其他行业相对就会缺少资金,实际利率会上升。在市场经济下,资金代表的是人力、原料、土地等资源。比如说,成本200元的普洱茶饼被炒到10万元,那么普洱茶生产就会大大增加,本来不适应生产普洱茶的土地、人力被转去生产普洱茶。这显然大大提高了生产成本,但只要生产成本低于10万元,比如5万元能生产一个茶饼(当然这个比喻并不太恰当),就会有人源源不断地向普洱茶行业投资。为此节衣缩食、减少消费在所不惜,抱着投机获利的希望自得其乐。  实际上呢,在其他茶叶、饮料的竞争下,消费者主体能接受的茶饼价格依然是200元,就算紧缺也只愿花500元来买,只有一两个人愿意在5万元的时候依然要喝普洱茶,绝大多数囤积茶饼的人只是为了套利才囤积茶饼的。在这种情况下,每个5万元的茶饼或许能赚5万元的利润,却实际上至少浪费了500元的劳动。  如果说普洱茶的例子还不够冲击力,我前几年曾碰到这样的事情。当时陕北煤价高涨,陕北房产泡沫也很厉害,几个县城的房价动辄上万,远远压倒西安。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自然渴望着盖房子发财。拿不到耕地指标,地方政府就在山谷两侧炸山造地,整个住宅小区和广场的位置比原来的地表低七八十米,全是一点点炸石头炸出来的。每亩地仅平整费用就高达六七十万元,在石头基底上修基础设施更是麻烦。这些费用全部要加到房价里。  这里的购房者如果只是为了居住,完全可以以更低的价格到基础设施更好、工作机会更多的西安等地区购房,或是步行几分钟,穿过黄河大桥到对岸的山西县城居住——那里的房价便宜一半以上。但考虑到房价的增值潜力,他们完全不介意在房价中支付高昂的平整费用——直到房价泡沫破裂。这些陕北县城和西安的房价之差不仅仅是纯粹的炒作利润,还包括了好几倍的建设成本。房产泡沫促使中国人在这些本不适合盖房子的地方修居民区,多付出了天量的劳动。而这些劳动本来可以在其他行业转化为有效的消费品,或是加快经济增长率的投资。这就是泡沫的第一个害处。  泡沫的更大危害在于破掉的时候。  泡沫早晚会破,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因为早晚有人会套利出逃。泡沫破的越晚,损失越大。从全社会来说,泡沫价格越高,生产高价产品浪费的资源越多。从银行的视角看,泡沫资产越多,抵押能力就越强,被用来炒作泡沫的贷款就越多。一旦泡沫破裂,显然贷款偿还无望,都成了坏账。  从央行的角度来看,泡沫破裂意味着央行以外的社会总资产价格下降,不能再抵押此前那么多贷款。正如前面所说的,发行货币是个动态过程。央行新发的货币减少,但此前放出的资金还要按时返回央行。市面上的钱自然就少了。  和别的企业不同,商业银行的 “原料”和利润都是钱。钱紧张的时候,无论自己的贷款是否因为泡沫破裂变成坏账,银行都要囤积原料自保。最起码要能应付正常的存取款,不至于对着存单付不出款,倒账破产。所以快到期的贷款要催着还,新的贷款要想尽理由不放,还要各处磕头作揖去拉存款,至少保证大客户的存款不跑到别处。至于暂时持有货币的成本,损失的利息,在破产的危险面前都是小事。  银行不放款是自保,其他企业拿不到贷款可是要命了。这年头纯粹靠自有资金发展的企业可谓凤毛麟角——大多被积极利用贷款的企业挤垮了。大部分企业本来要靠贷款当血液,忽然拿不到贷款,进不了原料、发不了工资,甚至没法卖固定资产来筹集救命的资金,只能一步步地走向破产。至少也要停工减少产能,艰难度日。  企业破产、压缩产能,在银行视角看来意味着新一轮的资产缩水,必须继续减少贷款,规避风险。这又会打击新一批急需资金的企业,给银行更大的压力。经济就此进入恶性循环。美国两房债券泡沫破掉后,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就是这种情况。  泡沫破掉固然不好,但泡沫涨成两倍大以后再破会更可怕。所以有的时候,或是商业银行,或是央行自己,会主动地收缩资金,戳破已经很大的资产泡沫,客观上无差别打击了投机行业和实体经济。这就是眼前的“钱荒”。
  6 开银行不能忘本  在理想的央行模型中,资金扩张可以和企业生产能力扩张同步进行。但现实中投机泡沫一个接一个,泡沫后的紧缩又对那些不投机的企业进行全面打击。连续不断的折腾说明,理想模型正常运行的某个前提一定未能得到满足。一定有某个地方出了差错。这个差错是什么呢?  论语里有这么一段: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我要去给卫国打工了,到地方先干啥能镇住场子?】  子曰:“必也正名乎!”【正名!】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老师您太老套了,一个名头有啥好争的】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混小子,你傻不要紧,闭嘴就没人知道的。现在我告诉你,名分决定了讨论的逻辑,逻辑不对啥都得干砸了。正名是第一要务】  孔子不问卫国的情况,不问子路挂职的级别,上来就回答“正名!”。可见孔子认为“正名”是通用的管理逻辑。我是这样理解孔子的对“正名”的重视的:名分是对一个机构(领导)任务的定义,你对任务不满可以重新做定义,但做了定义就必须让机构(人)按照定义做事,否则一切都没规矩,一切都做不成。孔子另一句名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是这个意思。  按照孔子的逻辑,要解决经济模型的问题,首先要搞清楚各个机构真正的“名分”,看看他们是否按照这个“名分”做事。银行的“名分”是什么?  银行——顾名思义是经营银钱的行当,是用钱生钱,追求钱越来越多的行业。从古代直到19世纪金本位时代,这个“钱”的确意味着金银贵金属。银行是真正的“银”行。是为了聚敛货币不择手段的纯企业。在金矿和社会财富都不可能持续增加的世界上,借投机放高利贷是银行做大的重要手段,是银行的“本分”。  不过,现在是信用货币时代。前面已经清楚地定义了这个时代的“钱”——为了顺应工业发展的需要,由中央银行发行的交易工具。即“钱”已经不是“银钱”了,而是新出现的工业经济的润滑油,是用不断增长的工业资产抵押出来的纸片。这意味着银行的“名分”变了,功能和权力都必须随着改变。  当然,今天的银行还是企业,目标还是赚更多的钱。这一点是不变的,但既然“钱”的增长,根源不在金矿,不在投机,而在于工业经济的指数扩张,那么银行的“本分”就不应该是简单地追逐高回报,而是应该把资金投向工业经济,保障工业经济的指数增长。这样央行才有足够的理由制造货币,商业银行才有长久的利润。做人不能忘本,银行在信用货币时代快乐地赚钱,要是忘了“工业”这个“本”,那早晚会被泡沫炸的人仰马翻。  这个问题直观地理解,就是大楼不会生出别墅,黄花梨的桌子不能生出红木板凳,但组成完整体系的工厂和研究所可以制造更多的工厂和研究所——当然还可以制造我们需要的大部分商品。要是房产泡沫把太高比例的钢铁、人力吸纳去搞楼盘,而不是修新的工厂,那经济增长率迟早会下降。所以,既然信用货币不增长就要出问题,银行就不该放纵资金去炒楼盘、炒红木,因为这些业务无助于实际财富的增长,从长期看也无法支持信用货币的增长。信用货币不增长,一切金融操作都是久赌必输的零和游戏。  不过,凡事说来容易做来难。如果央行简单地下一道命令“原则上只给工业经济贷款”就能解决问题。泡沫经济早就被消灭了。“工业经济”是个很宽泛的定义,里面既包括机床厂、重化工业,电子研究所等核心产业,也包括玩具厂、装修队、物业公司等外围配套产业。甚至最近被热炒的普洱茶、大蒜乃至墓地,严格来说也不是完全和工业经济没关系。比如说煤老板有闲钱去炒墓地,声称自己是因为煤矿死亡率高才预购墓地,你能说他完全没道理么?  工业革命爆发已经两个多世纪,整个人类社会已经被现代工业完全改造过一遍。非要给某个行业安一个“工业”概念,在这个策划公司满街走、咨询企业不如狗的年代简直太容易了。  ,  所以,具有可操作性,也符合工业经济逻辑的金融操作方案必然是一个量化的复杂规划,根据技术升级路线、产业链配合和资源现状,对各行业、各地区乃至各企业做出具体的融资指导意见,规定银行能自行操作的融资空间。而且还要根据最新的形势随时调整。很显然,银行既不愿意给自己带上这样一幅枷锁,也没有制定这种规划的能力。虽然银行里也有识数的人,他们也会看数字,也会分析企业前景,但如果企业自己都没有全面的产业规划视角,怎么能指望完全不懂工业技术的银行(央行)懂呢?这可不是雇几个化工、电子专业的大学生,请两个咨询公司就能补上的课。  既然没法做细致的规划,央行的手段就只剩下收放钱了,要么全面放,要么全面收,结果往往是在投机繁荣和通缩萧条之间摇摆,屡屡造成巨大损失。最大的摇摆甚至能把美国这样的世界霸主忽悠瘸了。眼看中国也从四万亿走向钱荒,咋办?
  7 工业总参谋部  既然金融业乃至央行自己也管不了这事,那正确的思路就是不让他们管,另请高明。产业规划涉及到外交战略、人口迁移、社保配套等许多只有国家才能控制的领域,甚至可以直接被视为国家战略的主体。这样的规划本来也不是一个银行——哪怕是央行能控制的事情,必须由中央政府亲自操盘才可能做好。  当然,眼前的中央政府有发改委、国资委两个部级单位,但实际上一个主要功能是审查企业提出的计划,一个基本只负责基本的行政管理,完全没有全面掌握产业信息(具体到骨干企业),指导整个工业体系升级的能力。更不可能要求总理挂帅的金融工委、政协副主席领衔的央行配合自己。至于地方发改委,已经完全蜕变成为项目补手续的盖章机构,能在项目上马前看看可行性研究已经算有面子了。在这样的体制下,指望不出泡沫和“钱荒”,真的很难。  看到这里,有些读者估计已经明白了——你不就是想要个国家计委么!而且还是高岗主席(当时计委领导不称主任,称主席)以国家副主席身份管经济、把周恩来都挤到一边管外交时期的计委。这是反攻倒算,走历史回头路啊!  扭过头看看历史,1954年之前,高岗时期的中国,和今天的中国还真的有几分相似。当时的中国,完成了土改,顶住了联合国军,挫败了台湾国民党军反攻,算是立国已稳,要开始搞建设了。但是,纵观世界,美国和西欧是敌人,日本是附庸,斯大林的苏联还在战后恢复,犹犹豫豫要不要给中国大投入,几乎所有的工业国暂时都指望不上,甚至和中国没有足够的贸易联系,中国只能靠自己来搞工业,自己设计所有的工业门类。所以,必须由一个绝对集权的计委来统筹,把所有能搞工业的资源、人力乃至政策抓到中央政府手里,设计一条和任何国家不同的路。  高岗自杀后的1955年,赫鲁晓夫的苏联送来了156项工程,中国开始了照搬苏联经验的时代。即便到中苏关系破裂后好多年,中国经济建设的重点依然是消化和复制苏援工业,搞了近20年才吃透。等到了70年代中期,从苏援项目复制出来的工厂也开始正常生产,中国又开始和美国、日本联手对付苏联,开始从西方引进项目,吸纳贷款,复制西方的工业。90年代后苏联解体,学西方的路本来开始难走了,但欧美这时也开始去工业化,需要中国的廉价商品,允许中国“入世”,继续向中国开放市场,转移生产力。  总而言之,从高岗自杀到金融危机这几十年,中国走的是跟进路线,眼前总有一个成型的工业国当榜样(或是教训)。或是苏联,或是日本,或是美国。这样的发展路线,产业政策的确可以相对弱一些——抄就是了。银行也好,政府也罢,都可以照猫画虎地调配资源,虽然免不了波动,但总不至于出致命大错。不会被哪个超级泡沫一家伙炸死。所以计委先是被弱化,权力大幅度地向地方政府分散,然后被拆成计委和经委,又变成发展计划委员会,最后变成了今天的发改委。但这并没有给中国经济带来致命伤害。  今天的情况不同了,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工业大国,基本工业品产量、工业人口数量、工业地区覆盖面积都达到了世界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水平。在具体的工业门类上,中国需要学习,需要跟进的地方还很多,但整个工业布局,未来几十年的规划,任何国家都没资格当中国的老师,中国必须自己设计未来。  这既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也意味着巨大的风险——再也没有任何试错的经验可供参考。虽然工业规模差了上千倍,但中国仿佛又回到了1955年之前,美苏两大阵营的工业均靠不住的年代。必须有一个机构全面掌握工业信息,制定产业政策。在贯彻产业政策的时候,这个机构还必须拥有直接干预企业人事、财务的权利,而不仅仅是审批和事后监管。换句话说,未来的中国经济需要一个工业总参谋部,只有空头司令部和顾问团是远远不够的。更不能允许金融企业另起山头,建设一个以“赚钱”为单一目标的经济权力中心。  不用说,无论是央行还是商业银行,对这个方案都不会有什么兴趣。事实上,眼下的事实是中国金融业调配资源的能力前所未有,金融企业的“自由度”也越来越大。在一个全面产业政策成为发展必需品乃至生存必需品的年代,要是放手让银行去行使作为企业的自主权,允许它们“一切向钱看”,由金融决策反推产业政策。下一次“钱荒”恐怕就不会像这次这么温柔了。
  8 非他不可?  反对“工业总参谋部”的理由也不难找。比如说,从全世界普遍推行信用货币制度到最近几年,美国一直是无可争议的工业霸主,美国前面同样没有可借鉴的别国发展经验,美国也没有这么一个“工业总参谋部”,不也一样过日子吗?  不错,美国的确没有计委,但美国眼前就有金融危机,还有动摇国本的去工业化。2003年,美国制造业规模还是中国的两三倍,此消彼长10年后,现在已经只有中国的八成了。要是中国走美国的这条路,仅每年400万理工科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能把社会拆了。  不过,在二战之后,金融危机之前,美国还是神气了好多年,不仅是军事上压倒世界,不仅是能强迫别国接受美元当硬通货,就说纯粹的工业经济干货,美国也没耽误了。二战结束时美国工业占世界一多半不说,就算在苏联鼎盛的1975年,制造业规模也只有美国的7成。美国赢得冷战,把联合国设在自家,这本事可不是吹出来的。这时的美国有计委吗?谁为美国设计一条引领世界发展的道路?  冷战时期的美国的确没有计委,但美国有个好哥们叫苏联。苏联和美国互相看不顺眼,都想造几万颗导弹灭了对方。就算没有主动动手的心思,依然会造成千上万的导弹,用反击能力来避免对方先发制人。在双方的导弹原子弹数量达成恐怖平衡后。美苏又在常规武器上展开比拼,从飞机到坦克,从航母到核潜艇,哪个型号不砸个几百亿都不好意思出来见人。武器造多了,就得质量取胜。于是冷战几十年间,飞机坦克换了一代又一代,每一代的复杂性都上一个数量级。最后,美苏对抗从大气圈打到外太空,从地球打到火星。巨大的空间站、一次几十亿美元的登月活动,再到最后的星球大战计划。既是潜在的军事威慑,也是炫耀国力,震慑盟国的手段。  如此简而不明地回顾冷战史,就是想说明一件事——如果你有一个实力接近的敌人,就不用担心没目标——敌人会给你指定一个目标。而且这个目标还不是一两个简单的指标,而是全方位的发展,因为敌人从来不会预先声明以什么方式进攻,从海陆空到地球轨道再到电脑网络都有可能。你要么全方位设防,要么做好全方位主动出击的准备。方方面面都要准备好。这是个非常充足的升级工业的理由——工业停滞不仅是不能印钱的问题,更是直接导致灭亡的因素。所以美国兢兢业业,料敌从宽,在工业上丝毫不敢放松,在国防部订单和NASA的引领下,全方位地升级工业。来自苏联的每一个传言都会让研发经费翻番。  不过,战斗机和核潜艇虽然代表高科技,却不能拿到银行抵押贷款。因为它们对普通的消费者、劳动者来说都不代表财富,不代表可以吃穿享受的消费品。除了卖废铁,这些武器也没法直接促进民用工业的发展,反而会占用大量的优质劳动力。在这一点上,造武器和造高价楼盘倒没有本质区别。为何造楼盘会产生泡沫,搞军备竞赛反而会促进工业发展呢?  这是因为工业社会的另一个特性——军事产业和民用产业的内核相通,依托的是同一套基础工业体系。商品要造得好,短期看是需要乔布斯这种创意大师来设计、要史玉柱这种高手来营销;长期看,创意高手和营销高手是最过剩,也最容易被人仿效的货色,基础工业的进步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农业时代的人想了几千年神仙楼阁,抗拉材料只能用木头,再有创意的建筑师也只能修个大教堂、祈年殿什么的;最后还是因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足够的钢铁,在建筑中大量使用钢筋,让建筑材料既能抗压也能抗拉,这才有了当代的高楼大厦,才有了几十层的住宅楼和央视大裤衩。古埃及就有人知道用鱼鳔、肠衣当避孕套,但直到现代橡胶工业提供了足够的弹性材料,杜蕾斯才成为平民消费品,廉价避孕术才解放了育龄妇女。  只要基础工业提供了足够的材料、足够的加工手段,哪国也不缺有创意的人去排列组合、创造新的消费品,再向银行抵押这些消费品生产能力,为社会制造更多的“钱”。所以,经济的增长从长期来看依赖于基础工业的研发和规模扩张,要想“钱”越来越多,就得搞基础工业,对未知的技术甚至科学投入巨资研发。
  9 以迂为直 以患为利  既然基础工业这么重要,直接向基础工业投资,拉动经济不就行了么?为何非要耗资巨大地搞军备,绕个大圈子来搞基础工业?  这是因为在金融业的视角看来,基础工业有重要的“先天不足”。  基础工业的进步和一般工业企业不同。一般的工业企业,尤其是轻工业的进步往往是基于现有的各种工业技术,重新排列组合,改进修补,创造出新的生产方式,或是新的消费品。这样的进步虽然是渐变积累,虽然没有本质上的突破,但好处是很直观。只要技术改造真的有效果,发明者(机构)就可以申请个专利,带着样品或图纸去找投资者,展示新产品,或者说明如何压低成本。投资者就算自己看不明白,请个技术顾问也可以分析一下。有效就可以投资,就可以开工。要是企业自己做出的技术改造,也可以请银行来评估一下资产,融资开工。总之,基于现有技术基础,重新组合出来的技术进步很容易预估利润,因此能够被金融企业理解,可以获得信用货币支持。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最著名的一个创意班子带头人,爱迪生就是这样和摩根财团勾搭上的。  基础工业就不太一样。尽管基础工业也存在许多渐进式的进步。但归根结底,在现有的各种方案中排列组合,技术储备总有吃光的那一天,而且指望不上别人来提供新方案。只有不断地向未知领域探索,制造此前从未尝试过的机器,才能持续地提高效率,向整个工业体系提供新技术。为了建造新一代的机器,大型的重工业企业甚至要深入到科学的前沿,支持基础科学研究,把最新的科学成果转化为工程成果。比如这意味着经常性地承受失败,以及利润前景的不明朗——这正是金融资本最厌恶的东西:风险和未知的风险。  简单地说,就是金融资本的判断,最终必然体现为银行工作人员的判断。作为外行的工作人员,对于基于现有技术的开发可以预估盈利能力,对于向未知领域的技术探索很难估算盈利能力和风险,所以本性上厌恶向基础工业进步投资。如果让金融行业自主地决定投资方向,这个趋势显然会拖慢基础工业的进步,最终导致经济停滞。  实际上,这正是欧美200年来的现实,而且随着技术开发成本不断增加而越来越严重。能扭转这个现实的因素只有军备竞赛。  军事投资有个很大的特性——最大的风险来自于敌人。军队虽然不喜欢浪费钱,但更不希望看到敌人拿到比自己先进的武器。所以,在财政允许的范围内,军队愿意承担一部分失败风险,乐于向基础研究投资,拉动基础工业的进步,在武器订单内开销巨大的研发费用。而且现代军队作为一个国家机构,本身也拥有足够的技术专家,拥有自己的理工科大学、研究院。他们能够对某些风险研发做出比金融界更正确的判断。  所以,虽然军备耗资巨大,虽然坦克飞机不能吃不能穿,但往往越是增加军费(航天拨款),制造武器,基础科技进步和基础工业发展就越快。从军事角度说,这些研发或成功或失败,但这些技术进步“溢出”到民用工业,会迅速地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财富,让所有人更有钱。微波炉的发明就是个典型的例子——雷达研究中一个工程师发现磁控管融化了他口袋里的巧克力,他说服军方基于这种热现象研发一种新武器,新武器没出来,但微波炉上市了。冷战中这种故事千千万万。看似浪费的军事订单成了美国经济实际上的发动机,看似政绩工程的阿波罗计划换回了百倍的收益,美国(以及享受美国技术溢出的盟友)因此保持了几十年的世界老大地位。这正是孙子兵法上说的“以迂为直 以患为利”。  冷战不止美国一方,苏联也在搞军备竞赛,也因此占住了世界一级的地位,70年代前增长速度还远高于美国,从不到美国3成的实力逐步上升到美国7成的水平。但80年代后的苏联并没有因此欣欣向荣,反而逐渐停滞,最终解体。这除了文化上的因素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苏联并没有正确理解自己的优势所在,没有理解强大军工——重工业本身就意味着无限的财富。  80年代的苏联和美国一样,大部分精华人力投入到以军事为中心的高科技工业,剩余人力已经不足以去转化军工业的技术进步,生产足够的消费品。面对这个问题,美国把工业向海外转移,通过金融优势回收产品解决问题。苏联却反过来开始怀疑自己的优势所在,转向市场化路线,放弃工业规划、减少军费、降低军重工投资以解决暂时的经济困难。这就是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结果自然是越改问题越大,最后一跨了之。  不过,既然军备竞赛成了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冷战结束对于金融集团本来就异常强大的美国来说不是个好消息。随着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美国的基础研究也越来越少,实体经济进步越来越依赖于冷战期间的技术储备。等到互联网-集成电路代表的这一轮经济高潮过去,美国最大的依仗已经是通过金融向全世界吸血,制造投资泡沫。军费中用来养人、维持运转的费用越来越高,用来搞研发的比例越来越低。等到吸血也填不满美国金融泡沫的时候,2008金融海啸就来了——距苏联解体不过17年。  吸取美苏经验教训并不等于重演历史。既然军备竞赛拉动经济只是一个间接路线,中国不一定非得发起一场新冷战才能拉动经济,毕竟冷战是世界随时距毁灭只有半个钟头的时代。中国并不缺把新科技成果转化成消费品的人力,只要中国能避免被眼前的经济波动牵着鼻子走,坚持落实产业升级规划。中国不需要像美国那样消耗世界一半的军费,也能保障经济的稳步发展,也能让“钱”越来越多。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最终中国必然需要一个“工业总参谋部”。从短期来看,中国至少要避免让银行主导产业政策,让银行在工业经济方面更专业化,更“懂行”。像精细化工等短板领域需要专门的融资机构和融资政策。眼下建交农工、国开行、农发行的业务高度同质化,在房地产热潮中一拥而上的局面必须被扭转。  对于银行来说,一块钱和另一块钱之间可能没有什么区别,但对于全社会来说,投向基础工业升级和研发的一块钱,和投向一般消费品领域的一块钱、投向房产泡沫的一块钱大不相同,区别就像给孩子交学费和买玩具那样大。把决定投资的权力交给银行,就像把家庭财政交给小学生来管一样,后果不堪设想。
  10 四万亿  总的来说,中国现在经济学界流行的还是自由市场至上的思想。不意外的话,对于我这一番用政府干预来解决“钱荒”的言论,必然会有人搬出四万亿投资的事情来打脸——若非政府主导投资,扔出四万亿廉价资金见项目就上,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投机泡沫?怎么会惹得不惜主动引发“钱荒”来挤泡沫?吃政府的亏还不够吗?  谈到这个话题,这就必须好好回顾一番四万亿的前因后果。  从直接原因上说,四万亿的问题出在美国。美国玩金融玩嗨了,全球印钱吸血,也在自己国内炒起了资产泡沫。等到美国意识到泡沫问题,印钱的手稍微一软,泡沫就破了。作为连锁反应,全世界通行美元的地方都出了“钱荒”。  前面提到过,那时候中国最主要的印钱办法恰恰是最不合体统的换汇。欧美钱荒了,中国出口市场明显萎缩,中国央行收兑的美元、发出的人民币都大幅下降。而中国实体经济规模还因为惯性而不断上升,所以中国必须用换汇之外的方式来印钱,不仅要补上美元流入速度下降的缺口,还要有更多的数量来安抚一片恐慌的市场。这就是四万亿的原因。非要给四万亿找个直接嫌犯,那还得归结到美国的金融资本身上。  当然,四万亿以及后续资金毕竟是中国人自己印的,从中国人的视角看,这是对通货缺乏的正常反应,甚至可以说是好事——最起码从美国人替中国人印钱变成了自己印钱。发钞的主导权、印钱的铸币税都留在了中国。但是从实际执行来看,四万亿的确问题很大。  我当时在曾经碰上这样的事情,相距上百公里的两个县区同时要搞超级工业园区,立项的理由是金融危机前颇为繁荣的某大型工业企业要产业升级,要开新厂区,把很大的一部分生产能力和人员搬过来。企业搬迁自然要买工业用地;企业里的工人、工程师收入不错,自然要买房子,占用住宅用地,工人们还要在附近吃饭买菜看电影,还需要商业用地。这工商住宅用地都齐全了,建新城的理由也就出来了。  于是,这两个县区都以平方公里为单位征地、修基础设施。耕地指标不够就以土地整理的名义倒腾一批,再以农民进城城乡统筹的名义搞一批,不经批准先占一批,街道、给排水、土地平整、电力电信统统按照高标准修。至于立项的理由,首先是支持制造业,打造工业强县;其次是吸纳劳动力,让回流农民工有事干;第三是城乡统筹,给被占地农民解决社保;至于第四……再大的企业也不能一次用几平方公里的地,也得考虑点房地产开发项目,所以项目选址尽量要往省会的方向靠,往快速交通干线上靠,给房地产企业一个开发的理由。  这么大的项目,粗粗一算怎么也得十几亿的投资吧。要是分期开发,后面征地就难了,地方政府打算一票都干下来。一年全县也就三四亿的收入,县里肯定是没钱干这事儿的。于是就贷款,十几亿贷款是起码的,一家银行额度不够就找两家,还可以找政策性银行要低息贷款。既然有土地做抵押,有财政承诺托底(其实一回事),银行也痛快地签了贷款合同。新城迅速拔地而起。  唯一的问题是,最后这个大型工业企业去了哪个工业园?哪个也没去!因为金融危机之下,工厂销量也大大下降,急需贷款过冬,可工厂自己却拿不到贷款,自然没有建新厂区搬家的心思。幸而工厂的产品和基建间接相关,随着各地大上房地产项目,慢慢地也被救活了。但但繁荣程度远不如那两个开发区。既然闲钱不多,自然也就不琢磨什么新厂区铺摊子的大事,搬家的事情从此搁置,放进了中长期计划。你是不是以为那两个园区吃瘪了?错!人家卖地盖房子红火着呢,起码到这次钱荒之前日子还挺好过。  为啥厂子自身拿不到救急的贷款,拿工厂搬迁当概念的房产项却目拿的到贷款?原因很简单,房产项目有土地做抵押,有土地增值做利润来源,中间虽然也有些修基础设施的技术问题,但都是成熟技术。再加上地方政府做担保,自然贷款顺利。相比之下,工厂能拿出来抵押的资产都是设备和技术积累,这东西评估起来又麻烦又有风险,再加上金融危机打压销量,谁愿意吃力不讨好,在这当口支持企业技术升级?就算支持,企业拿出当初一个亿攒下的资产当抵押,银行评估一下,按照最保险的方式评估,能发两三千万贷款就不错了。地方政府(操作上通过融资平台)那边价值一亿的土地,由于价值直观,起码可以抵押8000万贷款,钱往哪边流不言自明。这就是“四万亿”最大的隐患。  地方政府不是中央政府的缩小版,在职能、权力方面有本质的不同。发钞权就是最重要的区别之一。地方政府没有印钞的权利,也不必为此担义务——保证钞票越来越多,而且一直能买到足够消费品的义务。领导自然关心的只是赚钱,增加本级财政收入,有了收入才有办法出政绩、攒官声。  所以,四万亿之错,不在于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在于给地方政府上项目的权利的同时,没有严格地规定投资方向,制定投资计划。结果地方政府和银行一拍即合,大上房地产项目,铺了一个到现在也没铺完的摊子。贷款跟不上的时候,地方政府就发地方企业债、拉信托资金避免烂尾,赚到钱了就发福利。等到房价停滞、钱荒来袭,再高的利息也拉不来接盘资金,地方债(严格来说是以地方融资平台为主体的地方企业债)危机就开始按照缺口大小逐个吞噬地方财政了。  当然,地方政府和银行也不是不重视实体经济,就像上面说的例子,建新城的时候地方政府至少知道搞个产业园的概念。这几天被财经媒体盯得紧的唐山曹妃甸新区,也是准备大上工业来还债赚钱的。只是地方政府觉得,既然盖房子、修基础设施也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用的都是没啥风险的成熟技术,还能立竿见影地拿到回报,当然要优先干。研究工业,配合国家产业升级,那是很了不起的大事,但回报期明显超过官员任期,也长于银行经理升职的考察周期。既然中央也没给分配明确的产业分工,了不起的事情还是留给别人去做吧。  所有地方政府和银行都这么琢磨,结果自然是基础设施相对过剩,工业相对不足。给地方债危机做辩护的人总说“实体经济怎么会有泡沫?”。但实际上这句话必须加个定语才合适:“发展平衡的实体经济怎么会有泡沫?”。中央政府自己不负责调整产业结构,把重大项目的权力扔给地方政府和商业银行,结果就是实体经济中容易炒作的那部分成为泡沫,其他方向依然短板。印出来的钱还是没有依托。可见,四万亿的问题不是政府干预太多,恰恰是中央政府干预太少。
  11 管就要管到底  因为政府干预过少的“实体经济”泡沫远不止房地产。最近因无锡尚德破产、欧盟贸易战而引人注目的光伏产业就是好例子。  光伏产业是太阳能发电的一种,理论上大有潜力,但是眼下的设备生产成本很高,折旧周期、运行成本都不能让人满意,发电不稳定,对电网伤害也大,如果不在技术上达成突破,很难和火电、水电等廉价、稳定的电站竞争。暂时本不该有太多的应用,但政府的补贴制造了“奇迹”。  政府推出的补贴方式颇为简单明了——根据装机容量给高额补贴,希望补贴出来的利润能促使企业努力改进技术。比如纳入“金太阳”项目的光伏厂,政府可以承担50%-70%的光伏厂建设成本,再加上其他方面税费减免,光伏电厂只要运作的好,完全可以主要靠政府资金来修。如此优厚的补贴政策,刺激了各路资本疯狂建设光伏电站或光伏电池厂。为此不惜篡改地方气象数据,在并不适合搞光伏的地方建电厂。银行在高额利润面前也毫不犹豫地跟进。  后来国家补贴力度逐渐减弱,再加上国际贸易战影响,这些刺激出来的产能不要说赚钱,连生存都有问题。媒体因此一致谴责政府干预市场,拔苗助长制造泡沫。  实际上,这里的问题恰恰是政府干预不够。  光伏行业之所以需要鼓励,原因在于“环保”这个概念。即不烧煤不排碳就能发电。但是,光伏设备生产本身就需要大量的能源,排放大量的污染。多晶硅提纯这个环节尤其耗电,并排出基本无人处理的四氯化硅。这正是建设成本高昂的原因。现在国家承担了这部分成本,希望光伏电站能在运营阶段发出廉价、环保的电力,结果光伏的上网电价还是远高于传统发电方式。至少在现阶段的技术水平下,我很难说光伏到底是清洁能源还是高污染能源了。  国家给光伏企业提供补贴,本意是通过财政来“制造”利润,希望获得利润的企业能努力改进技术,尽快降低光伏生产的污染和耗能,降低上网电价,提供真正的清洁能源。但是,对于资本来说,既然在现有技术下建电厂就能赚钱,搞产业升级却要冒风险,为何不把利润拿来继续建电厂呢?有了政府补贴兜底,银行怎么会不乐意贷款来支持这个高污染产业?  于是就有了高污染的光伏厂遍地开花,上网电价却始终居高不下的现实。补贴稍有变化,庞大的资产就成了泡沫。要避免这种泡沫,归根结底不是政府不该补贴,而是政府应该直接干预企业行为,干预他们使用利润、使用贷款的方式。否则清洁能源终究是一个泡沫。  看最近的消息,政府补贴有所变化,从直接补贴建电厂变成了补贴上网电价,每度电补贴上限为0.45元。这固然比此前直接补贴建电厂要好一些,但依然是一个不解决终极问题的方案。如果降低成本的技术遇到瓶颈,新的补贴政策依然会鼓励发电企业低水平扩张,而不是投资技术升级。把产业政策交给企业、把投资审查权力交给只看利润的银行,政府负责出钱制造利润却不管具体怎么花钱,迟早是个吃力不讨好的下场。
  12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  本文前面的部分可以总结为这么一句话:以产业规划消灭金融泡沫。不过,多年以来我们被灌输的经济学“常识”就是计划经济体制僵化,政府插手经济破坏市场均衡,远不如让市场自己选择投资方向。更有各种论文论证:由于信息不足,计划经济永远达不到完美状态,必然失败云云。  没错,没有任何机构能搜集所有的信息,包括投资公司,包括跨国资本集团,也包括政府机构。但是正如那个古老的笑话:如果你跑不赢狮子,能跑赢同行的胖子也可以。计划经济从来不是作为一个完美形态出现的,只要做到相对优越即可。如果说政府存在信息不足导致的问题,市场经济也一样。  但是,纯粹的市场经济有个致命的问题——市场经济会随机地制造错误,资本更可以利用这些“错误”发财,炒作泡沫(比如房产)——甚至是赤裸裸的泡沫(比如传销)也可以赚钱。危害最大的泡沫并不是无数散户追捧的结果,而是少数寡头煽风点火,裹挟社会资金主动炒作的结果。相比之下,政府至少没有动力公然制造错误。这才是(中央)政府行为能对抗泡沫的原理。  进一步抬杠,还可以说政府里也有腐败,也可能有工作人员制造错误来发财。但这依然和资本集团制造的泡沫的行为有本质不同——在泡沫中发财的资本操盘手可以公然炫耀他的财富和荣誉,可以自称人生赢家、青年典范,反过来再动用资本影响舆论;制造政策漏洞来牟利的工作人员最高成就只能是闷声大发财。公然抢劫和偷偷挖墙脚,危害级别还是有明显不同的。  更原则性的问题在于如何认识经济增长的原理。市场经济的优势在于,在给定边界下达到资源配置均衡,资源最优化配置。但现代社会的经济增长恰恰不是通过达到均衡,而是通过打破均衡来达到的。工业经济打造了信用货币和中央银行,抛弃了金本位,实际上这意味着整个社会已经承认了工业时代新的经济模式。唯一的问题是谁来履行“打破均衡”的任务。  从科技发展趋势来看,事实证明,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超越普通人和银行经理的认识水平,市场经济中的资本越来越不愿意主动承担“打破均衡”的任务,更愿意利用自己相对小资本的信息不对称来炒作泡沫。这体现在工业经济发展上,就是基础技术研发停滞,反过来又会促使资金进一步涌向泡沫(制造泡沫),形成恶性循环。美国衰落就是这个套路,如何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则是中国现在面临的挑战。  从企业和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金本位货币和信用货币区别不大,都是多多益善。但政府拥有印钞权,即定义财富的能力,有能力也必须认识到财富不是钱,是工业经济不断提高的生产能力。所以,政府必须主动担负起“打破均衡”的责任。否则就是自己忽悠了自己,成了最大的经济笑话。  当然,这并不是说要回到全盘计划经济的时代。在给定的技术、产业框架下,企业积极性和市场博弈过程是很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政府不需要全盘管制,也不需要对大多数企业行为加以限制,但一定要知道应该在哪些方面实施坚决的管制。从“四万亿”和光伏泡沫的例子看来,在政府需要插手的地方,在需要贯彻产业政策的地方,政府干预切忌半心半意,羞羞答答。又想指导企业行为,又总惦记着“市场原则”,势必两面不讨好。  客观地来说,政府在落实产业政策上“手软”也不仅仅是个经济认识的问题。干预企业行为,势必影响一部分人的利益,这在当今社会意味着处理群体性事件,面对利益集团制造出来的舆论压力,乃至戴上“与民争利”的帽子。落实大规模的产业规划,重组产业链,往往意味着十倍百倍于一般房产项目的土地、基础建设问题,这在拆迁日趋艰难的当下,操作起来千难万难。  所谓理直气壮,“理”不直,就没有坚决落实政策的底气。现在政府自身的确存在严重的腐败,的确有许多官员在管制政策中牟利、忽视普通人的利益,这些事实无可否认。政府缺乏一套自洽的执政理论,以至于使用强制手段时总是有些心虚。这都是政府陷入舆论陷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重要原因。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让政府面对舆论压力能底气十足地喊出“为民谋利”的口号,面对利益集团没有“比烂”的心态,全面的产业规划才可能成为政府的选项。否则的话,政府手里的牌只剩下货币政策,只能在制造泡沫和戳破泡沫之间来回摆动——每一次摆动都要损失更多的政府信誉。  无论货币政策如何摆动,只要无法推动产业升级,信用货币总量就无法有效扩张,不甘寂寞的资本一定会制造泡沫来牟利。无论货币政策是松是紧,总是能拿出土地房产做抵押的投机商获得最多的金融支持。这正如成都武侯祠对联所说:不审势即宽严皆误。能否促成产业升级就是眼下的“大势”。这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更是个政府如何重建公信力的政治问题。
  这篇文章和上次写的那篇【百年老狼】应该对照阅读  百年老狼——经济危机的脉络_经济论坛_天涯论坛    两篇文章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用马克思主义的话说,就是一个社会制度(比如资本主义,比如国家资本主义)的存亡取决于能否促进生产力发展。能的话,不管遇到多大的制度问题,也有调整空间;不能,那就只有一个“死”字。
  必须顶下!
  顶。看了许多给钱荒出主意的,还是马前卒的分析最靠谱。“工业总参谋部”,这个点子好,但是动作太大,不知克强总理是否有这高度和魄力
  看了,顶一下
  好文,顶上。
  看了,顶一下
  英雄所見略同
  好帖。顶  
  好文章。学了。  
  分析可圈可点,结论是个笑话。搞工业参谋部的点子还不如让楼主摆地摊买一辆Q7的点子高。话说楼主你真的搞清楚苏联怎么死的吗?到现在还有人抱计划经济的臭脚,打算让工业参谋部研究宇宙真理?  
  不错!
  我擦,这么好的文章,居然没人顶,看来天涯真的有点水
  先顶再看!支持!
  楼主大才。顶了。
  人才!
  回复第25楼,@一寸春光_  分析可圈可点,结论是个笑话。搞工业参谋部的点子还不如让楼主摆地摊买一辆Q7的点子高。话说楼主你真的搞清楚苏联怎么死的吗?到现在还有人抱计划经济的臭脚,打算让工业参谋部研究宇宙真理?   --------------------------  既然看出“结论是个笑话”也请指出怎么个荒谬法,就算是帮楼主顶贴吧!  
  任兄的文章总是要顶的
  字太多,没看完。  
  不知道lz说啥,写这么多  别老拿历史例子  我要看的就是新意,而不是历史藤上长出来的瓜
  作者:一寸春光_ 来自:UC浏览器 时间: 06:49:06   分析可圈可点,结论是个笑话。搞工业参谋部的点子还不如让楼主摆地摊买一辆Q7的点子高。话说楼主你真的搞清楚苏联怎么死的吗?到现在还有人抱计划经济的臭脚,打算让工业参谋部研究宇宙真理?  ..............................  春光啊,这个楼主本来就是混观天的左左啊,你有何必跟一左棍认真  瞧这满屏飞舞的马甲就够让人掩鼻呕吐了,忒酸忒肉麻了点哈
  7月7日  记号
  好文顶之
  定下规则,让社会组织和老百姓自己搞吧。4个白子才能围死一个黑子,每次成立一个管理部门,负担不起。再说权利谁不眼红  
  很不错
  "三人行"超级群欢迎大家加入(未满26岁者谢绝加入).本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宗旨,打造一个工作,学习,生活的交流平台,闲聊中增长知识。群员互通有无,交流知识,增长经验,达到提高个人能力的目的.
  mark,留名,关注
  好长好长 后面的看不下去了 累
  北大自考本科(保过班)!高考招生!在职研究生!双证MBA/MPA(毕业有派遣,可落户!)北京全日制研究生预科班!博士(双证)!全程包通过!咨询QQ:电话: ,敬请保留备用!
  分析很到位  
  mark,留名,关注
  支持楼主,支持楼主。  
  此贴不留名,空在世上行
  作者:门口外 时间: 18:14:42     此贴不留名,空在世上行  。。。。。。。。。。。。。。。  凭啥要让藕留名,楼主水平还不行
  作者:楼市大爹 时间: 13:36:53     作者:一寸春光_ 来自:UC浏览器 时间: 06:49:06   分析可圈可点,结论是个笑话。搞工业参谋部的点子还不如让楼主摆地摊买一辆Q7的点子高。话说楼主你真的搞清楚苏联怎么死的吗?到现在还有人抱计划经济的臭脚,打算让工业参谋部研究宇宙真理?  ..............................  春光啊,这个楼主本来就是混观天的左左啊,你有何必跟一左棍认真  瞧这满屏飞舞的马甲就够让人掩鼻呕吐了,忒酸忒肉麻了点哈  。。。。。。。。。。。。。。。。。。。。。。  这个楼主确实是基本功太差,涉及简单概念的漏洞我大眼看了10分钟就不下六、七处;喜欢卖弄点浅薄的历史知识,可是连古文都不过关。  至于他的立场和后面的马甲造势我不关心,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活法  关键是经济、金融上他严重外行还在自以为是的卖弄  先记号下,后边我有空了,找几处关键帮他批改下作业
  楼主:马前卒 时间: 13:58:33     6 开银行不能忘本  在理想的央行模型中,资金扩张可以和企业生产能力扩张同步进行。但现实中投机泡沫一个接一个,泡沫后的紧缩又对那些不投机的企业进行全面打击。连续不断的折腾说明,理想模型正常运行的某个前提一定未能得到满足。一定有某个地方出了差错。这个差错是什么呢?  论语里有这么一段: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我要去给卫国打工了,到地方先干啥能镇住场子?】  子曰:“必也正名乎!”【正名!】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老师您太老套了,一个名头有啥好争的】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混小子,你傻不要紧,闭嘴就没人知道的。现在我告诉你,名分决定了讨论的逻辑,逻辑不对啥都得干砸了。正名是第一要务】  ................................................  楼主小孩纸,别得瑟了,知道啥叫语多必失不,啥叫装逼被雷劈不?  “子”是古人称呼他人的尊称,这里是“你”的意思。而不是“我”。  这段对话是孔子游卫时子路请教老师准备为政卫国的想法,而不是自己准备当卫国的官心里没底要请教孔子。  你经济学上的斤两哥不清楚,历史太菜了,跟哥当徒弟老老实实学三年包你娃就不会再丢人现眼了。
  先顶再看
  做个记号
  @马前卒 12楼
14:02:39  这篇文章和上次写的那篇【百年老狼】应该对照阅读  百年老狼——经济危机的脉络_经济论坛_天涯论坛    两篇文章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用马克思主义的话说,就是一个社会制度(比如资本主义,比如国家资本主义)的存亡取决于能否促进生产力发展。能的话,不管遇到多大的制度问题,也有调整空间;不能,那就只有一个“死”字。  -----------------------------  按你说的现在的生产力到了一个不适应现在生产关系的节点上了。换句话说,就是生产力相对生产关系来说停顿了,在现有生产力水平下,生产关系的调整空间也彻底用完。接下来要么是等待生产力的飞跃到来,要么是维持着现有的这个生产关系的破车不散架地往前挪。
  ding  
  我们要印钱,要印4000万亿,万万亿 ,每人人手一台印钞机,政府机构批发零售,人民币推出1万元,100万面值的,买下美国,买下欧洲,买下地球。   楼市永不倒,中国永不败。超英赶美,大展宏图。   经济多好搞,印钱就行。赚钱多容易,炒房就可以。外国人真是傻逼了,这么好这么聪明的方法竟然没人干,发展神马飞机,发展神马高铁。屁,统统都是屁。   大天-朝房地产,千秋万代,一统江湖。   我们不但13亿人炒房,而且要带领全球65亿人一起炒,干实业算个屁,炒房最高,环保无污染无风险效益高,我们要把全球都盖成房子,沙漠里要盖上,高速公路边要盖上,海里还要盖上,非洲欧洲美洲统统盖满房子,吃个屁的粮食,粮食那么便宜随便炒房就好啦,还种地干屁。   最后,祝天 朝地产永不跌,地球改名为(房球),都是房子啦,万般皆下品,唯有炒房高,完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房地产事业,钢筋水泥万岁万岁万万岁。   要把18亿亩地统统盖成房子,这得创造多少鸡屁股啊,粮食多便宜啊,炒房多赚啊,种粮食的统统是傻逼。进口,进口,我们要进口。   自从炒房后,癌症也好了,艾滋也没事啦,腿脚也利索了,一口气爬上十楼也不费劲了,一个晚上几十次小问题啦,眼睛也能看到几十公里以外啦,耳朵也能听见几千公里外的声音啦,炒房万岁,炒房万岁万岁万万岁。   
  钱再多也满足不了人的贪婪  
  好文,顶起  
  散户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才能看得更远,才能避免自己在茫茫股海中迷失方向,避免走更多的弯路,向股市交纳巨额的学费,看着自己的财富出现缩水。您想在股市中更好的盈利吗?想避免走弯路,而导致您的资产缩水吗?想做到在规避好风险让您的利润最大化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请与我们联 系+。
  做股 票追求的是稳定安全的长期回报,比的不是一夜暴 富的速度,而是稳健长远的收益。 不要盲目轻 信电视以及媒体上各位名家的分析,因为,这个市场鱼龙混杂,各种分析都有 自己的意图。 只有 稳固心态,有纪律的操作,有技术的保障, 要相信自己的判断,稳.健.安.全.的.投.资, 才.能.获.得.长.期的.稳.定的.收.益。 股.市.投 资,稳.健.获,利,在.线+
  @马前卒   先生的观点大部分支持。至于说4万亿,温难道真不知道那些信贷经理是什么货色,没见过那些项目是怎么上的。以当时的状况,降存款准备金。试一试手先啊。还不行,发购房券啊---中国的问题到底是消费不足吗。那些人胡吃海喝一通,最后弄到这一步。
  顶之!不审势则宽严皆误!
  大家现在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你的钱在你的现在、将来的扩大缩小,和它的掌控是否在您的规划之内呢?
  国营主导投资最终的流向都是奢侈品,几千万买个明代的花瓶,又不能用来在生产,外汇还花掉了,不钱荒才怪
  对现象认识深刻,剖析准确,称得上好文。  只不过到底市场经济对产业升级的促进大,还是计划经济对产业升级的促进大,完全站在一边自说自话,恐怕是难以服人的。  现在的经济发展,是会有波动,是会有泡沫,但是这种影响是否大到撼动市场经济的方向?计划经济的弊端在历史也有充分的显露,如何让人相信现时的人就会比过去更聪明?
  联系当下政府主动制造钱荒,挤泡沫,在货币总量不剧烈变化的情况下,调存量,通过一定调控手段让货币从投机市场转到投资市场和产业升级上。这里面在做的几件事情:  第一、打破银行体系的垄断,鼓励民营银行,这样参与者更多、自由竞争的银行体系,会分散集中的货币资源,对全社会各种领域的货币补充能够各有重点定位、实体投资和产业升级也能得到货币支持,而非集中在投机市场;  第二、利率市场化,可以使老百姓储蓄者更多地分享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而非把利润留在银行体系,让金融资本过分膨胀、吞噬经济增长收益,既可以增加老百姓收入,刺激消费增长,也可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第三、放开更多投资领域的限制,通过宏观政策及补贴政策引导新兴产业投资,创造民间投资的空间和潜在获利的预期,引导投资和产业升级;  第四、维持投机市场的基本稳定(现在是通过增大交易成本、减少交易量的手段,同时控制不为其再输送更多货币),使其不发生剧烈波动,以时间换空间,待几年后此消彼长,泡沫相形之下已经变小。
  再说说作者反感的基础设施投资。到底我们国家基础设施是不是过剩了?  我想对于大城市来说,也许是过剩了,城市自身发展规律也使得新建基础设施的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小,再重复投入确实不该,但是在更广大的地区,基础设施条件还很差,新建基础设施可能带来的增长,以及对解决社会问题(农民工的安身立命等)的贡献,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挖掘。所以,现在发展的另一个重点是城镇化,以城镇为中心发展基础设施,还是大有可为的。  最后,作者说美国的产业发展靠吃老本,但是事实上在基础科学领域,美国的创新能力依然远远领先世界上其他国家。  看历史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一些规律,但是全信历史,看不到新的技术发展,就看不清未来的趋势了!
  @马前卒   前面几个跟贴的回复,再与马兄相商,希望能有更多的交流探讨!
  好深奥 爪
  哦,这样的,看过了
  意犹未尽。意犹未尽。
  真左派,学问功底是扎实的,但结论却是南辕北辙
  顶一下,对楼主的“唯物主义历史规律的结束和共产主义的兴起”印象深刻
  先马再看,货币或者经济的难以捉摸也许就是它的迷人之处
  终于看完了,再顶下
  我就不明白了,为啥央行觉着泡沫破了就主动少印钞票了?有什么根据么?  
  挖坟。。。。。。。。。。。。。。。。。。。。。。  楼主,春春配小四在哪里啊?
使用“←”“→”快捷翻页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克鲁赛德战记必练英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