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走宗教路线的话应该选哪个梦见和国家领袖说话,怎么玩

如何做老板
缺点1&& 老板的"权利欲"太强
  "升官发财"是中国人的两大梦想,做老板走的就是"发财"路线,照理说选这条路的人权力欲念小些,而众多调查事实表明,几乎80%的老板承认,权力欲望是他们成为老板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他们多数时间生活在权力的阴影之下,知道权力的作用与影响力,所以拥有权力是每个人都非常渴望的,但选择仕途相对要清苦一些(贪官自然除外),而且官上有官,还是受到许多限制。在中国当前较为轻松自由的经济环境下做一个老板,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小天地,实在是老板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之所以说权力对于老板重要是因为大多数老板认为,他们有了权力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就能够自主地经营,能够去尝试,去冒险,而不受太多的限制。老板在公司至高无上的地位,说一不二的权威,掌握员工"生杀"大权的权力,都是常人所不能体会到的,虽然许多时候并不是万能的,但是所有老板都乐此不疲。而众多"打工者"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也都想着有朝一日要过把老板瘾。这种争口气盼着有出头之日的思想确实是促使许多人当老板的原始动因。而一旦失去权力,这对老板们来说则是难以想象的事,也许下面卡耐基·
戴尔说的故事会让你有所回味。&&&
  有一年我到一个培训班讲课,学生大多是民营企业的老板。其中一位是来自纽约的年轻老板,少年得志事业有成,我们很谈得来,一天讲完课他请我吃饭,我总感觉到他有些不愉快。
"我觉得你好像有心事。"我问道。
"是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他回答。
"是不是来学习一下子没压力了,没事做觉得心里有些空?"
"也不是,每天学习挺紧张,挺充实的。我们今天选小组长,我没选上,心里总觉得别扭"。虽然不想说,但他还是忍不住。
"你已经是大老板了,小组长很重要吗?"
"可能是吧?大家都是老板,我也不比别人差。"
这就是老板的权力欲望的体现!
对于老板而言权力是"双刃剑",它即可造就一个成功的老板,也可毁掉一个老板。权力如江河流水,如果能顺其自然,巧妙运用,会成为老板成功的最有力的工具,而如果不加注意,滥用权力,或个人权欲恶性膨胀,那么也会失控而泛滥成灾。权力就如同一件高级礼物,就看你是否会受用。它会带来快乐与痛苦,秩序与混乱,激励与抑制,效率与阻碍,满足与失望,它能"载舟",也能"覆舟"。
就像亚里士多德所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对于老板而言,这个支点就是权力。
缺点2&& 老板订规矩又破规矩
  凡是老板都讲规矩,他们懂得企业没规矩不成方圆,因此民营企业大多有一套规章制度,执行起来也都不含糊。但是就在老板们大讲规矩,并要求全体员工都认真遵守的同时,老板自己却在规矩之外,或者首先破规矩,使得本来很严肃的规章制度成了花瓶制度,收不到应有效果。
  在私营企业里,老板要比规矩大。一般员工都明白,在民营企业中有"两大":一个是老板大,一个是规矩大。但是当两者发生冲突时,人们就难以认定了。大多数人会觉得老板大,这时候很多人都会看老板的眼色,来判断到底谁听谁的。如果这样理解,仅限于老板本人也情有可原,因为企业归老板所有,老板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没什么可说的。但在现实中并不这样简单,因为企业中并不仅有老板一个人,大家千百双眼睛都盯着呢。老板可以破规矩,那么下面就会跟着学,这样慢慢地企业规矩就会形同虚设,员工就会口是心非,说一套做一套,企业由此不正之风盛行,到头来老板还真不一定能负得起这个责。因为企业的命运与未来还系着千百个人呢?
老板们破规矩,其本意可能是想尽快解决问题,图个方便,抄个近道,但实际结果是仅解决了个别的问题,却破了规矩,从而产生了更多的问题。一时的冲动与方便往往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特别是对规矩,破了容易而确立难。为了面子和老板个人的方便,破了规矩,最终结果是造成更不方便,更伤了面子。
老板破规矩说白了就是以个人利益为重,而贬低了企业的重要性。老板只顾自己痛快,只想突出自己,把自己摆在一个特殊的位置上,有时有意无意地想试试自己的权威,过把老板瘾;有时根本顾不上企业的规矩,反正我说了算,出了问题老板负责;有时只是图个痛快,不认真考虑,不由自主地破规矩。这一切都有一个意识问题,如果把自己看得太重,过于以个人意识决定企业运作,那么企业规矩只会成为老板的附属品,而非是企业运行的准则了。
  老板破规矩是因为老板缺乏主见、恒心与意志。企业规章制度是企业的根本大法,是需要花大力气、长时间才能建立起来的。许多老板没这个耐心,自由惯了,也随意惯了,时间一长许多老毛病又犯了,自己也就觉得规矩是个束缚,所以带头就破掉了。另一些老板认为规矩只是对员工的,与自己无关,所以根本就无视规矩,甚至不知道自己的企业有什么规矩。这样的结果是老板既然不当回事,那么员工也就不必计较了。
老板破规矩给企业带来的危害极大,远远大于某个员工破规矩,那么如何才能避免呢?
首先老板要把企业内部的事情理清楚,使自己心中有数,破哪些规矩是可行的,破哪些规矩是不可行的,破哪些规矩是可行可不行的。对于"可行"的放心大胆地让员工去干,对"可行可不行"的,即使破了规矩问题也不大,而对"不可行"的则绝对不能破规矩,实在忍不住最好只是口头答应,留个面子,之后在执行中打折扣也不能真破了规矩。
另外,老板要学会通过体系来办事,一般的事老板最好不要亲自过问,通过体系会更客观,更规范,更不会让人钻了空子,也不会让老板下不来台,因为立规矩就是惩治,而惩治就是认事不认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只有通过法制才能使企业有规矩成方圆。
缺点3&& 老板亲小人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把人分成四种,即贤人,君子,小人与愚人。贤人德才兼备,君子德大于才,小人才大于德,愚人德才皆无。而用人标准是首选贤人,后用君子,实在不行愚人也可,但就是不能用小人。司马光的用人之道历代君王均奉为圣明,但可惜的是一部部中国历史中,竟有太多的小人得志,贤良遭害。
做老板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用人,而用人首先是认识人与区分人。从道理上讲,老板们大都明白,也同意司马先生的标准,但在实际情况下往往就会忠奸不分,昏头昏脑,结果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与名誉毁于区区小人之手,遗恨终生。
老板们当然最喜欢用贤人。但贤人可遇而不可求,另外人家既是圣贤之人,也就大多会自立门户,怎么会给你打工呢?其实老板也佩服君子,"君子坦荡荡",让人肃然起敬,但君子做实事,嘴又不一定行,所以并不一定能博得老板青睐。愚人一抓一大把,老板们一般都不会放在眼里。惟独小人,虽然老板们也会反感,会不喜欢他们的嘴脸,有时也会怀疑他们的人品,但结果是老板们反而最容易被小人迷惑。至于老板为何喜欢亲小人,大概有其下面一些原因吧。
一、实用主义的态度。许多老板认为,我用人就是让他们帮我做事,能帮我做事的人就是好人,如果能帮我做一般人做不了的事,那就是个大好人。事实上小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有些能力,会做事,而且从来不白做事。甚至会无事成事,小事做成大事。而老板就是喜欢小人的这一点,试想当老板正为一件事为难时,小人一出面,三下两下就搞定了,老板自然就会觉得这个人行,就会认为他一定也能干其他事,有时甚至还离不开小人。这种实用主义的态度是老板喜欢与重用小人的基本动因。但老板们却没有想过其他的事,即小人做事的副作用。
  1、小人做事只图结果,但往往是得不偿失。事情办成了,但为办成这件事所花的代价往往要大于事情本身的利益。
  2、小人做事只图短期利益。小人只做立竿见影的事,他们做事是为了给别人看的,他们没有耐心去为企业长远利益考虑。
  3、小人只做表面的事。小人们专捡急的、表面的事来做,他们从来不想解决根本问题,因为一旦治了本,他们也就没事可做了。
4、小人做事没有原则。他们为了做一件事,会不择手段,甚至丧失人格。他们给企业名誉与形象带来的损失远远大于他们做事所带来的利益。
5、小人只会做他们会做的事。小人们会投机取巧,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反复制造矛盾,再去解决,从中捞取好处,并给人以专家的感觉。他们不注意学习,有的也只不过是小聪明,想指望他们做大事是不可能的。
所以小人做事看似有能力,实则不然。他们给企业带来的危害是长期性的,是灾难性的,但许多老板被实用主义迷了眼,让小人钻空子。
二、老板被小人的花言巧语所迷惑。小人不仅能做些短、平、快的事,而且还有一个致胜绝招,那就是会说话。事情往往就坏在他们这张嘴上。小人大多能言善辩,云山雾罩,见风使舵,推波助澜,还能把死人说活。因为老板也是人,也有人性的弱点,当然喜欢听好话,而小人们正是利用这一点,在老板面前报喜不报忧,专捡好听的爱听的说,表面上看是为了老板实则只是为了他们自己。老板落难时是绝对找不到小人的。老板往往会被小人们的赞美所陶醉,被他们的观点所左右,被他们的假象所迷惑,最终陷入小人的泥潭而不能自拔,更有的老板"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被小人们断送了前程。
三、英雄难过小人关。前些年有一部深受欢迎的电视剧叫"宰相刘罗锅",在业余消遣之余,人们总是有些不解,乾隆皇帝在中国历史上不能不说是个明君,刘罗锅确实是个忠臣,而和珅的嘴脸皇帝也不是不清楚,事情明摆着,谁好谁坏一清二白,但是皇帝为什么还是不太喜欢刘罗锅,而偏偏让和珅独掌大权呢?再看看现实世界,自己所在的企业,自己身边的老板,大家也都有同感。其实这正是中国社会的一大弊端,也怪不得老板,他们总是怀着侥幸心理,希望利用小人有利的一面给自己带来好处,因此有了太多的小人得志的事例。在当今社会中,大家在觉得小人可恶的同时,也觉得小人吃香,趋利原则使得许多人并不想揭露小人,而是也学着他们的样,想得到些好处。而这时君子们也不去抗争,小人自然就能够生存并且得到实惠了。
有一个人,他到一家外企办事处面试,因为职务较高,所以国外总部也来了人。这个人按着中国人的思维准备了很多,结果主持面试的人并不关心他具体的工作经验、工作背景及一般知识,而更多的是了解他的想法、对工作的态度、个性及合作精神。因为那个外企认为在现今社会,技能与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及社会进步相比,个人的作用越来越小。大规模的开发研究已经代替了个人发明的作用,集体的管理代替了个人的智慧,只要有基础,能力与知识是可以学的。他们之所以重视态度想法与合作是因为相对于工作能力与经验,态度与想法及本人个性这些方面是很难学习也很难转变的。具体知识很容易学习,但新想法却很难发现,这种注重整体本质、个人品质而忽略做一时一事的能力的用人方法值得中国企业学习,这也可能是在外国的企业中小人很少或者根本没有生存空间的缘故。
小人单个看上去还有些能力,但放在集体中这种能力不仅发挥不出来,而且只能产生副作用;君子单个拿出来并不显山露水,也没什么过人之处,但是在集体中却能产生巨大的能量。小人只为老板做事,君子为企业做事。小人办事看似简单,实际复杂,后面擦屁股的事太多。君子办事看似缓慢,实则牢靠。小人如吗啡,用的时候药力强,疗效快,但事后巨大的副作用给人带来无穷后患。君子如中药,药力弱,疗效慢,但长期服用治病治本,而且无副作用。
小人也是人,那么老板们如何对待他们呢?最好的办法是不用他们,离得越远越好,时间长了小人自觉没有生存余地,就会收敛,慢慢地改变他们的毛病。
实在不行,就事论事让他们做一两件,但不要给他们"钱"与"权",否则你就很难摆脱他们了。
中国人讲人生两大悲剧,一是"穷人乍富",二是"小人得志",如果老板们在企业中让小人得志的话,那么离你自己失志也就不远了。
缺点4&& 老板不相信人
  本世纪初西方有个著名的"泰罗制"。泰罗认为人是恶的,都有懒惰与贪图享受的一面,所以管理就是要抑制人性中恶的一面,通过强迫手段,让工人从事重复的简单劳动。他把人当成机器,把工人的工作分成各个动作细节,并加以程序化与优化。工人每天就是单调地用最简单但又是最高效地办法从事劳动。这看上去有些残酷,但确实大大地提高了生产率。工人们一方面想砸烂这个束缚他们的锁链,另一方面又离不开它。他们不想成为机器,他们想做人,但他们的工作依赖于此,他们又不得不养家糊口。"泰罗制"给社会带来的是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与从未停息的工潮,"人本恶"
的思想泯灭了人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但创造了物性与外在的客观压力,它只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但不能赢得永久的和平。
中国的老板很多持同样的观点,有些甚至坚信不移。一个老板曾如是说,"我开始时也试图相信人,觉得你相信他,使用他,信任他,他就会做得好,就会积极努力工作,就会回报你。但活生生的事实告诉我,我的想法错了,我就是太相信别人,认为人的本性都是好的,所以吃了许多亏。后来我彻底改变了自己的思想。我开始不相信别人,开始在企业内采用高压政策,开始对职工重罚,这样企业反倒稳定多了,职工也老实多了,企业工作就顺利多了。"
持这一观点的老板相信"羊不用鞭子赶是不会进围的"。他们以新加坡为例,认为李光耀就是罚出了一个美丽清洁的新加坡。
越是生活在恶劣环境下,越是历经磨难,越是文化层次低的老板,就越持这一观点。与"人本恶"的观点相反的"人本善"的思想在中国更有传统,中国人第一次学的可能就是《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六个字了。让我们也来听听另一个老板的自述:
"我在一个和谐,友爱的家庭中长大,一直认为人是善的。后来做了老板,还是用这样的观点对待人,对待员工。现在社会很复杂,什么人都有,我也因为太相信人吃亏上当过,但我本性难改,仍然坚持我自己的观点。这样做确实有损失,但这样做能吸引能人,并留住他们,许多在别的企业干不下去的能人,都到了我这里。我发现他们都很出色,我对得起他们,他们大多也对得起我。虽然我吃亏上当不少,但我发现当你信任一个人后,他们从内心主动发挥出来的能量是那样地巨大,有时你都会吃惊。总体而言我从好人中得到的,比从坏人中失去的要多得多。"
这些老板深信,"羊经过训导,在头羊的带领下,每天都会自觉地进圈"。
从辨证学上来说,恶与善不是绝对的,老板有时也有困惑,也会怀疑自己的观点。比如持"人本恶"观点的老板从来都认为自己是善的,那么为什么你自己是善的,而别人就是恶的呢?人家要是认为你也是恶的时,你有何想法,是否也会极力抗争与争辩呢?另外这些老板的"恶治",既治了坏人,也治了好人,他们发现企业好了,但好人却没了,他们得到的与失去的同样多,有时甚至得不偿失。他们在发现员工们规矩了的同时,也发现企业变得死气沉沉,企业能够统一行动,统一步调,但就是不能统一思想,统一意志,在表面平静的背后是如此多的内心思想活动。老板们很难理解昨天还干的好好的员工,今天怎么说走就走了。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观点。
而持"人本善"观点的老板有时确实是让恶人给治了,许多自己最相信的人让自己栽了大跟头,而且教训是如此深刻,损失是那样地大,使得他们不得不也开始怀疑自己的观点。
缺点5&& "清洁工"式的老板
不少老板以"抓卫生"闻名。他们每天都要在公司的办公室、楼道、院子、门口"转一转"。什么地方有纸屑,什么地方有痰渍,就把员工大骂一通,什么素质差呀,什么扣工资呀,直骂得自己气喘吁吁,唾沫星四溅,员工则被指责得诚惶诚恐,无地自容。于是,骂声中老板的素质似乎高起来了。
这样的老板,还算老板吗?
让他去当清洁工,还不一定胜任。让他当一个数千人企业的老板,那无疑是命运对企业员工的嘲弄。
但不幸的是,清洁工式的老板在中国并不少见!
&& "搞内耗",是一些初具规模的民营企业的致命伤。
当资本有了一定积累,艰难的初创阶段已经度过,老板紧张的神经便有所松弛,"内耗"就应运而生了。老板和老板的幕僚们开始了争名夺利。于是,企业中的"官"越设越多,无事可干的部门不断增设。老板因此由忙于开拓市场,变成为忙于封"官"许愿。曾跟随老板"打天下"的功臣们,到了"封王列侯"的时候了,公司内要害部门便"恩赐"给他们把持。而把持了部门大权的功臣们再把自己的亲信、跟班、情人们都塞进来,"弄个旅长、团长干干"。
老板为这些人儿"封官"忙得不亦乐乎,他的眼光不再盯在市场上,而是不断地调整内部的结构。这样,科室名称不断变化,人员工作不停地调整,变来变去,变的只有办公桌,不变的是企业效益持续下滑!
有的员工不到一年就换了十次办公室,得到的只是心情越来越不好,工作积极性越来越低。而老板呢?除了忙于协调和平衡自建的关系外,就剩下身心憔悴了。
吵架,在一些民营企业内也很常见。
这种以语言为武器的"文斗",与乡野的泼妇骂街区别只在于,一个在装演考究的高档写字楼,一个在鸡鸣狗叫的山村。
如果说员工与员工吵架尚算正常的话,那员工与老板吵架就很有"特色"了。堂堂企业老板,与自己属下的论战,除了"官大脾气大"之外,老板的形象已荡然无存。
"自己人,争争吵吵是常事","吵过了,也就什么事也没有了"。一些员工常这样谈论自己与老板之间的"铁关系"。其实,这正是一些民营企业多事之源,而非"没有事了"。
偶然争吵尚属"正常",经常争吵就不得了了。从早到晚忙于争吵的员工,还能胜任工作吗?一天又一天忙于争吵的老板,还能管理好企业吗?
现代化企业管理不是靠吵闹,而要在提高企业科技含量的同时,不断增强企业的文化品位。请老板们要引以为戒。
缺点6&& 老板大多扮演着"消防队长"
  有的老板不懂管理,每天都在扮演消防队长的角色。哪个部门"失火",他就指挥人去"救火"。自己亲临前线指挥,工作人员则变成了他的消防队员。
这样的老板,从早到晚都处在紧张劳累中,造成了公司管理程序的混乱,不仅"险情"难以排除,而且"火势"总在蔓延。为什么呢?"火源"难测!
一个民营企业,内部设置了很多机构,招聘的人来自四面八方,可以说"林子虽不大,但什么鸟儿都有",鱼龙混杂,形形色色的"火灾"
自然难免。"火灾"谁来负责任?谁该去"灭火"?谁该早预防?
这正是企业管理机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老板所要解决的是机制问题,而非充当"灭火"英雄!
管理专家指出:企业权力的分配首先是制衡和预防"失火"。如果一个民营企业"火灾"不断,那它的管理机制就存在致命的隐伤;如果一个老板疲于"灭火",那他只能充当一个优秀的消防队员,而不具备做老板的基本素质;如果一家民营企业,有一位消防队长式的老板,那这家企业存在的"辉煌"就不会久长。
&&& "灭火"
的愿望本无可厚非,"灭火"的结果却适得其反。
因为,"火势"本应分区控制,才可扑救,也能防患于未然,但如果全部由老板统辖,各个部门形同虚设,那"防火""灭火"的责任等于无人负责。老板固然能"亲临前线",却无法真正做到事必躬亲,即使能够不辞劳苦,也难以预防和排除所有的"隐患"。而民营企业面对的是瞬息万变的市场,"火源"几乎随处可见,"火势"时时有燎原的可能,"灭火"岂能是老板一人所能胜任的?
让每个职能部门发挥应有的作用,让每个工作人员都有用武之地,这才是老板所要做的。职能部门的权限明确后,"防火"、"灭火"就等于实行了分片目标责任制。谁管辖的范围"起火",谁就该义不容辞地去"灭火"。因为"火"烧的首先是自己,其次才是企业。老板的监督不是说没有必要,但决不能代替众多的属下。
市场经济以巨大的强势和无限的包容性,飞速地改变着既定的思维和实践模式。过去人们津津乐道的成功经验.今天都面临着"优胜劣汰"。因此,一个合格的老板,决不是挥汗奔忙的"消防队长"!
缺点7&& 老板是"企业皇帝"
老板,无论大,还是小,很多都称为总裁。在官本位的眼光看来,民字牌总裁是自封的,在官的级别中是找不出的。而市场经济不管这些,谁能在市场上叱咤风云、攻城略地,谁就是总裁;谁若在市场上无声无息、毫无建树,那他就什么都不是。
总裁是在市场上闯出来的,用不着什么任命,也不分什么级别高低,惟有实力是"身价"的标志。有多大的实力,就是多大的总裁。
如果一定要为总裁找个管理"婆婆"的话.那只能是市场!
市场是选用、提拔、任免总裁的"组织部",除此之外,谁也没有这个权力!
因此,总裁是市场选拔和培养的。总裁不是人为任命的官。
但市场赋予总裁应有的权力,总裁的"本分",是管公司的人、物、钱,"一切权力归总裁",是理所当然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总裁是企业的官。
这并不是说,总裁就是传统意义上的领导。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总裁对市场负责,领导对上司负责。总裁的命运由市场变化决定,领导的荣辱系于上司的"印象",两者不可相提并论。
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无论总裁还是传统意义上的领导都是管理者。
有人说,总裁就是独裁,不少总裁不只这样看也这样做。他们在自己的企业内,"朝纲独断",事无巨细无所不管。在"打江山"之初,"十几个人来七八条枪"的规模,"一声吆喝到底"十分管用。等到"做大"后,企业人员增加,需要复合管理时,老板大多采用三种办法:一种是自己依旧大权独揽;另一种是"大是大非"自己裁决;第三种是独裁太累,放权多心,动摇不定。
总裁与独裁虽仅一字之差,却有本质的区别。
独裁者乃封建产物。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信息闭塞。文化极端落后,芸芸众生尚处于蒙昧状态。极少数所谓"先知先觉者",便以"上帝的使者"、"神的化身"等名义,充当起了独裁者的角色。无论西方,还是东方,独裁者都以各种冠冕堂皇的名义独揽大权。
独裁虽能够以强权役使大众从事大规模的战争和工程,却不能改变普遍的贫穷与落后。因为独裁者剥夺了大众的所有权力,把他们变成了奴隶和"会说话的工具"。仅按自己的权力意志来支配一切,哪还会有民众的活路?尤其是独裁者刚愎自用,残暴无度,民众惟有在灾祸中挣扎了。
历史证明,独裁者的意志不能创造出繁荣富强。
总裁是商业社会信息高度发达的产物。总裁的裁,可以理解为决断、决策,而非武断。决断不是随心所欲,而是犹如裁缝裁衣,必须按设计的款式来做,而任何衣服款式都须量体裁衣,岂能随心所欲?
时下,中国不少民营企业总裁好滥用裁决之权。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问题:有家企业项目部经理针对一个项目做过市场调研,又请专家分析、论证,并进行了市场前景预测之后做出项目实施方案提交老板,只等老板"裁决"后立即投入运作,但老板否决了。项目部经理反复陈述其成功的条件,老板就是不同意,理由是他以为不行。项目部经理表示愿立军令状,也未通过。无奈,为了完成自己看好的这个项目,项目部经理带着遗憾和项目策划去了另一家公司。不久,这个项目投入了运营,一投放市场立马见效,效益之好超出了想象。原公司的老板知道这个情况后,派人想请项目部经理回来,人家只传回来一句话,让这位总裁瞠目结舌。那就是"在独断专行的总裁手下只能浪费时间"。
或许不少民营企业总裁本不愿当"企业皇帝",却不得不"黄袍加身",是谁发动了企业的"陈桥兵变"?人们往往在这样叹息,总裁不该重用张三,总裁偏信了李四的话,这都是原因,却都不是主要原因。对此,人们忽略了无论那个总裁身后都站着强大的传统文化。
如果对现有的老板进行一番文化透析的话,就会发现,他们中不少人的文化心理结构、文化品位惊人地低下。这也怨不得他们,因为他们该懂得文化、提高文化品位、丰富自己的文化结构时,正时兴"造反"、"上山下乡",他们对西方的了解,只有"资本主义"、"剥削"、"压迫"这些词儿,根本未接触到西方优秀文化的本质。至于对西方现代的企业文化,更是一无所知。待到需要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知识时,大脑中竟是一片空白。在企业管理上,"洋为中用"起来似乎很难。而中国固有的传统优秀商业精神也未继承下来。比如有名的晋商和徽商,在经营和管理上都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做法。像时下,人们谈论的似乎很现代的企业员工持股,晋商和徽商早就实行了。那时,每招进一个伙计,便立即为他入股。假若老板发给这个伙计的薪金为50块大洋,那么,老板就让这个伙计拿出25元,自己再借给他25元,在公司内为他入一个50元的股。每月一股,逐月递增,每分红一次,入新还旧,伙计就还一部分借老板的那一半股金。直至伙计还清了借老板的所有股金,他就完全坐分红利了。这样,伙计经三五年时间,就由一个纯打工者变为一个坐分红利的股东了。公司也由此有了一个忠实的成员,双方都获利。何乐而不为呢?
有的老板,也懂得双赢原则,就是不愿让员工得"实惠"。与历史上的皇帝,总认为是恩惠于老百姓一样,这些老板也总在标榜他养活了多少员工。似乎他们解决了多少人的就业与过去总在强调的养了多少头猪一样。是难得的政绩。其实,无"民"何来"主"?就像晋商和徽商都曾实行过的"伙计股",今天的民营企业真正能实行的有多少?
帝王时代早已经过去了,"企业皇帝"的日子也不会长久。因为信息化网络越来越深入地影响着人的生活,并以超出人们想象的速度改变着人类社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融入现代潮流中,就会被时代淘汰。"企业皇帝"的专断、封闭、愚昧,对外不合时代潮流发展,注定了难以"做大";对内习惯"一人说了算",不能集思广益,更难蜕变为一个现代化企业。所以,"企业皇帝"必然被市场所埋葬,成为时代的陈迹。
道理如此,实际情况是怎样呢?
浓厚的小农意识及派生出来的保守、封闭观念,帝王情结及派生的独裁专制,血缘网及派生的关系链,等级制度及派生的尊卑观念等"恶疾",在一些民营企业中依然存在。"企业皇帝"仍"坐龙廷","皇帝企业"仍会不断产生。
虽说,市场最终能够决定一个总裁和企业的命运,但在制约反弹的空当中,"企业皇帝"仍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内"称孤道寡"。文化的巨大惯性,有着不可抗拒的推力,尤其是在对西方管理和优秀传统商业文化本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用皇帝的权威来管自己的企业,就成了不少老板的一种"自管行动"了。
于是,他们就大树特树自己的绝对权威,绝不允许"外人""参政议政"。与"朕即国家"一样蛮横的是,"我说的就是法"、"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如此,看起来公司管理加强了,似乎达到了政令的统一,但员工的离心离德反而更加剧了。在优秀员工看来,既然你只把我当成一个简单的"干活儿的",那我就不干你这个活儿了,因为并不是人人都适宜做"会说话的工具"。
同时,由于"企业皇帝"的权力不受任何监督和约束,他一意孤行做出错误决策,尚有市场报应。若腐化堕落,谁又能奈之何呢?法律和道德对他们的管束,往往显得十分苍白无力。他们也理直气壮地表白:我用自己的钱吃喝,你管得着吗?我狂嫖滥赌,养"二奶",修"三宫六院",碍着你什么事了?我养一批拍马溜须、阿谀逢迎之徒,是自己喜欢,你想养,还养不起呢。
如此言论,在民营企业时有所闻。那就难怪"企业皇帝"身边往往站着"企业和珅" 了!
缺点8&& 老板身边的"企业和珅"
  和珅,乃清王朝所谓的"康乾盛世"时,当政长达二十多年的"中堂",他以擅长献媚逢迎为能事,只要能讨得乾隆的龙颜大悦,便什么事都能做。和珅的处世哲学是,他当"中堂"不必为黎民百姓、社稷江山着想,只要能让"乾隆爷"各种器官充满快感,便完成了使命。不只自己的官越做越大,越做越稳,最终达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极品",而且会财源滚滚,越敛越多,最终达到富可敌国的程度。但"百年原是梦,卅载枉劳神"(和珅所写绝命诗),嘉庆当政后,以20条大罪令其自裁,和珅"对景伤前事,怀才误自身",其被抄缴的家产约8亿两白银,相当于清王朝二十年国库总收入。和珅乃祸国殃民的国贼也。
回看和珅所依附的"大树",乾隆有其作为"明主"的一面,也有好大喜功,"专务于声色发利"的一面,这就为和珅施展逢迎才能提供了条件。如果乾隆能"近君子,远小人",那和珅还能得宠吗?
早已寿终正寝的王朝如此,时下的民营企业又如何呢?
脱胎于几千年专制王权传统和几十年计划经济,民营企业不可能把完成原始积累和现代化管理"毕其功于一役",这注定了初创时期的民营企业在很大程度上是传统家族,甚至"王朝"式的缩影。这就难怪有些老板以企业的"皇帝"自居,这也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企业和珅"了。
梅副总就是一位典型的"企业和珅"了,她是一家企业的二老板。在企业内,她是"一人之下,数千人之上"的"角儿"。老板在的时候,老板说了算;老板不在的时候,她说了算。平时,梅副总以处处维护企业利益、公而忘私、勤恳节俭闻名。大凡发现损害公司利益的事儿,她都一身正气予以制止。多年来,一直被评为企业的劳模,是上上下下公认的老板最信任的亲信。其实这只是表面,撕下这层表演的画皮,梅副总原来是一位企业巨贪。在检察部门查出她的劣迹后,令人们不禁一惊,仅她贪污、受贿的赃款竟多达千万。而这家企业的年利润也不过几千万。
问题的要害在于,无论皇帝身边的"中堂"和珅,还是老板身边的"企业和珅",为什么都能长期得到宠信?问题不难回答,但恐怕得由老板们自己来三思了。
据说有人曾问乾隆皇帝,为何用忠良还要养奸佞?乾隆的回答很有些意思:为治国安邦,不可不用忠臣刘墉;为吃喝玩乐,则离不了奸佞。乾隆作为载入史册的一代明君,尚能实行"双轨制",在吃喝玩乐之时不忘治国安邦,而那些臭名昭著的昏君,就只会"专务于声色货利"了,世间怎能不奸佞当道,民怨沸腾呢?
"企业皇帝"养几个听来顺耳者,看来顺眼者,说来乖巧者,虽说不能使自己成就事业,但顺耳、顺眼、顺心,确能使某些老板飘飘然。
缺点9&& 老板是"企业领袖"
纵观近年民营企业的兴衰就会发现,不少企业的命运与"企业领袖"--老板的荣辱息息相关。当老板的形象频频出现在报刊版面、影视屏幕、领奖台、会议主席团名单上时,这家企业的效益也会上升;当老板黯然消失或锒铛入狱或飘洋远飞之时,这家企业不是破产便是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为什么呢?
还不是"企业领袖"的决定作用!
由于传统观念作怪,"权力资本"实际上渗透到各个领域,民营企业要想争得一席之地,不仅是在市场上,而且要在权力场上为自己戴顶"红帽子",没有这顶"红帽子",自身发展就要受到种种限制。老板深深明白这其中的"理"。因此,他们往往不顾荣辱,不惜血本为自己寻找"保护伞"。对于那些光彩照人的荣誉,他们也知道当不得饭吃,但能做护身符用。加之,个别新闻媒体为拉广告而不顾职业道德夸大其词的吹捧,这样,老板就自觉不自觉地就被塑造为"老板"、"改革家"了。
老板的声名成就之日,也就是企业如日中天之时。此时的老板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万万不可被所谓一时的成功所迷惑,忘记了创业时的艰难,在自我陶醉中不思进取。
作为一名现代老板,必须具备驾驭不同状态企业的能力。如果把一个企业的运行分为初创、成功、停滞、衰败四个阶段的话,那时下的民营企业都基本上完成了初创阶段最基本的原始积累。老板们凭着艰苦创业精神,在既无技术,又无资本的困难情况下,依靠家族、友情的力量,含辛茹苦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在如此艰难的创业过程中,老板是当之无愧的带头人、当家人。无情的生存压力,迫使这些老板求实、求实、再求实。他们不能出现失误,出现失误就会挨饿,甚至无家可归;他们无暇幻想,生活的重压压碎了他们的梦。他们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老板在创业阶段的顽强毅力和拼搏精神永远值得人们敬佩。他们也有理由自豪和骄傲。
这正是成功的基础,但不是成功本身,更不是永远成功的资本。
等到积累了一定的"家底"之后,下一步怎么办的问题便提至议事日程上来了。面对捧到眼前的赞颂、鲜花、享乐,是扩大企业规模,加强现代化管理呢?还是安于现状,固步自封呢?是盲目扩大战线"超常规发展"呢?还是稳健、持续、健康地迈向下一个既定目标呢?这不仅仅是对老板个人综合素质的考验,更是对民营企业生命力的锤炼。从人力、物力、机制各个方面都提出更高的要求,迫使民营企业自加压力、自我淘汰、自强不息。
有不少老板在这一阶段很难过关,他们往往舍本逐末,把关乎企业命运的产品开发、市场拓展、管理机制更新、人力资源合理调配抛向一边,而热衷于出席会议、与名人照相、发表演讲,把一些虚幻的荣誉当作企业的效益。由此,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是,老板的知名度上去了,企业的效益却下来了!
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老板既要不断推动企业上台阶,又要解除企业内潜在的危机。千万不要被一时表面的成功所迷惑,错过了消除危机的时机。
时下,绝大多数老板都是在这一阶段犯下了"方向路线"错误,从而导致了企业的衰败。特别是在表面的一时的成功面前,他们最容易飘飘然。同时,把创业时的艰难历程,视为应长期发扬的"光荣传统",并以此抵抗新的经营理念和精神的传播与移植。
等到辉煌一阵后,不少民营企业就风光难再了。要么一下子滑入发展的"瓶颈",要么出人意料地迅速跌进了低谷,门庭冷落,很快到了砸锅卖铁的地步。这时,老板首先应处惊不乱,对于造成意外衰败的原因要有一个综合的分析,尤其对产品市场的前景要有准确的判断。如果仅是管理在制约,就应及时调整策略,激活市场,完全可以重振雄风。如果企业真的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也不要气馁,更不能坐视,另搭炉灶,另谋发展,为时未晚矣。
能够把握不同状态下企业的发展状况,老板就会立于不败之地。否则,企业就会随老板的沉浮而兴衰。即使凭智慧和毅力,老板能保证企业持续发展,那也难以保证在"创业老板"之后,企业失去了"领袖",依然长盛不衰。
因此,要从根本上避免"一朝而亡"的厄运,必须建立一种机制。这种机制,一定要保证事业发展活力的延续,决不能因老板的交易而交易。
这里的关键还是那个实行"人治",还是"法治"的老问题。如果老板在创业阶段,能够培养民主作风,在辉煌时,颁布并实施企业规章,随着法制观念的普及和团队精神的弘扬,企业就会形成一个规范的有序的小社会。谁当老板都必须遵守企业法典,老板上下台就会和上下班一样自然。
这对于一个民营企业的发展至为重要。
从企业的前途命运角度来看,一个老板建立充满活力的发展机制,比遗留下数目可观的资产要重要得多。
&&& 有例为证。
胡老板的企业资产已达数亿元,但在短短的半年内,一下子垮了,为什么呢?原来,胡老板的"企业领袖"形象发生了"位移"。本来,胡老板在当地是声名显赫的名人,他的大名与企业和产品连为一体,但由于他与一名女员工之间发生了一起桃色新闻,他的形象顿时黯然失色,他的企业也因此而"蒙羞",一蹶不振了。
胡老板的所作所为,当为所有老板戒!
缺点10&& 老板处事不公
  人才优汰劣胜的逆淘汰,是一些民营企业"做不大"的深层原因之一。T公司乃京城一家极普通的广告公司,资产过千万,人员近百,已成立十多年了。按说,T公司完全可以利用天时地利的优势,该有飞跃性的发展,但近几年,T公司的经营直线下降,已到了"最危急的关头"了,为什么会如此呢?原来,T公司的用人机制已形成了优汰劣胜的逆淘汰。凡新来的业务骨干、业务经理皆实行效益工资,他们的待遇皆与市场挂钩,上不封顶下不包底,能挣来饭就吃、挣不来饭就"拜拜",这无疑是应该的,也是必须如此的。若不这样,就会没有效益,但业务部门倾力做成的"蛋糕",竟被庞大的行政嘴抢吃了,业务部门反而要挨饿,做业务者还会继续做下去吗?
本来,一个广告公司的行政,自然应以精干高效为前提,将行政管理人员减少到最低,甚至可以全部实行业务兼部分行政,但T公司的所谓行政人员竟多达一半还多,仅财务就近10名,所管流动资金只有几十万,广告账目也不复杂,而财务清一色的老板亲信,全拿公司最高的死工资不说,还以财神自居,目空一切。车辆管理一般都是办公室兼管,且T公司仅有那么二三辆破车,却堂而皇之地设了一个车管科,仅科长就多达5人,用一次车光签字审批就需相当的时间,更不用说充分利用了。与财务、车管相同,T公司还设有电管科、伙食管理科、人事管理科、考勤科之类的庞杂机构,吃"官饭"拿死工资的人不剧增才怪呢?
人多,并非坏事。问题的症结在于,不干事的人多,就麻烦了。T公司庞大的行政队伍,不仅在人数上超过了业务,而且把业务所创造的一点效益全吞了还不够。不只如此,老板还赋予这些行政部门管业务的权利,它们分兵把守,处处设防,节节把关,业务被置于一张无形的天罗地网之中,难以有发展需要的空间。久而久之,做业务就犹如服役,是"苦力的干活",搞行政就像那些贪官,既有权又有利,风光无限也。因此,在T公司,谁做业务,谁就身上总背着永远完不成的债务,谁就一直处在被批评、被管制的境地。业务是流水席,做业务的似乎总没有老板满意的,做行政的,总是老板满意的骨干和经理,被炒鱿鱼的总是业务人员。那些行政部门及领导,似乎不经常警告和批评通报、处罚业务人员,就无工作可做了。老板也以对业务严格考核、量化管理为惟一的职责,动辄扣工资、奖金或辞退,既想让业务这匹驮自己的马飞奔,又不想放开缰绳,还设置了层层栅栏和壕沟,如此,业务会如何呢?
而庞大、无效的行政,便形同铁打的营盘,老板便尽量给其宽松的环境,放权放手,任其继续滋长。业务若提出削减行政,那老板首先反对。因为这无异于割老板身上的肉,这些行政人员,哪个与老板没有这样那样的特殊关系,动他们老板怎能不心疼呢?
业务如此萎缩,行政如此膨胀,不难预料,T公司还会有多少可以称之为公司的日子呢?
因此,作为一名称职的老板,一定要"一碗水端平"。不能因为是亲属,就"偏听偏信";不能因为是情人,就动情忘义;不能因为是朋友,就赏官赐禄;不能因为是乡亲,就有错不纠,姑息养奸;不能因为听话,就委以重任;不能因为犯上,就打击报复......
不能做的,绝不能做。
失去了公平,就失去了人心。失去了人心,就失去了希望。
公司还有什么?老板还有什么?
再高的产值也会下降,再大的家业也会流失,再硬的品牌也会倒下。
公平是一种无价的价值。
公平是一种无价的待遇。
员工需要钞票的同时,更需要公平。这是他们人生意义的体现,绝非其它什么所能代替。
这和传统意义上的绝对平均主义是两回事儿,员工不要求根本不存在的绝对平均,而只要求应该我做的做好,把本该给我的给我。
如果本该给我的不给,本该不给那位的却给了,这公正吗?
老板千万不要以为,我的企业我说了算,想给谁多少就给谁多少,想不给你就不给你,你有意见可以卷铺盖走人。有的老板的口头禅竟是"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谁爱走就走吧,有很多人正等着进来呢"。这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当公司变成了一个"流水席"时,老板还能"坐稳"吗?
  所以在此忠告各位老板们:作为企业的创建者和管理者,理应从企业的根本利益出发处事待人,这便是企业的公,否则,若失去了这个公,那连企业也会失去。
缺点11&& 老板不关心员工
民营企业员工的工资不少是虚的,医药费连虚的也没有。由于工作压力大,时间长,不能保证按时吃饭,营养不良,民营企业员工的发病率较高。而"看不起病",是民营企业员工的心病。面对医药费高涨的现实,民营企业员工一般小病不去医院,大病才不得不去治疗。"硬撑着上班",是民营企业员工对待疾病的普遍办法。因为与国有企业单位不同,民营企业员工有病不仅不报销药费,连基本工资也扣除没商量。一些曾在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员工,在有病时就想起了报销医药费。领导看望、同事关心的公有制好处来了。念念不忘的"安心养病",在民营企业变成了忧愁。一天不上班就领不到工资,自己的饭碗就是空的,那还顾得上妻子儿女的饭碗呢?
也有的老板,在企业的骨干员工生病时,会报销一些医药费,老板有时候也屈尊去探望,但那与工资一样,不是员工应得到的待遇,而是老板特殊的恩宠。不是无条件的关心,而是需要成倍的回报。否则,老板就会以"不懂事","不知自己是干什么的"来指责,下一回得病,就与普通员工一样还得"硬撑着"。
小蒋在一家化工厂已经工作三年了,由于没有完善的环保设施,他被有害气体长期侵蚀,已患上了可怕的肺癌。医院早已确诊了,厂里却说与己无关,硬要将他辞退。小蒋觉得冤枉,便与厂长理论,结果被"保安"打成了重伤,旧病未治,又添了新痛,他该找谁去呢?
舒女士上班的营销公司,加班很多。没黑没明,早出晚归见不上太阳是常事。久而久之,舒女士患上了头晕,但为了能挣到那并不高的血汗钱,已硬撑了一段时间了。这天,同事发现舒女士头冒冷汗、目光呆滞,便把她送到了医院,医生检查后说,送的太晚了......
人吃五谷杂粮,不可能不得病。民营企业员工却怕得病,看不起病。有病了,关心他们的是谁呢?可那可怜的一点工资,能够看几次病呢?
  至于与他们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人身保险和养老基金,更让他们失望和悲愤。一些老板的小算盘打得再精不过了,要么干脆什么也不办,推说企业无此条件,要么搞成假的,欺骗员工、愚弄社会。但扣工资是从每个员工名下-一扣来的,在银行存时并未按要求的单人立户,而以公司的名义办理。这样,办了等于没办不说,还假此名义,掠夺了员工相当一部分血汗钱。在员工离开或病退之际,人身保险和养老基金根本不转,一点也拿不到。因为实际上,这些民营企业只扣员工的工资并未办人身保险和养老基金。谁若相信个别民营企业宣传的,每人养老基金有30万,50万之多,那才是傻瓜呢!有这样的真实"小品剧",发人深省。一位想过把官瘾的老板,向一位能发官帽的老领导介绍他的企业员工待遇如何如何高时,这位老领导就问:"你们办了养老基金没有?"这位老板以善吹闻名,他随口就答道:"办了,办了,公司给每人银行里已存了50万,等到退休时,就达到一百多万。可以说,我们公司人人都是百万富翁。"老领导听了这显而易见的假话,便追问道:"让我见识见识一位未来的百万富翁如何?"这位老板便急忙推出自己的女秘书:"别看她年龄小,已经是半个百万富翁了。"这位秘书一听急了,因为她的工资尚不足千元。只见她挥动着双手,边向门口跑着一边大喊:"我一分钱也没有!我一分钱也没有!"老领导顿时脸色变了,老板脸上也晴转多云。
  在此不妨忠告老板一声:员工在企业付出劳动,得到报酬和尊重是理所当然的,老板都应真正明白这一点。因为,员工所得到的报酬和尊重,不仅仅依据"按劳分配"的原则,更有神圣的法理保障。
事实上,从签聘用合同那天起,老板与员工就结成了利益共同体,"企业兴我荣,企业衰我耻"已成为老板和员工的共识。有优秀的老板和优秀的员工才会有成功的企业,否则,还会有什么?
缺点12&& 老板用人有误区
如今,在民营企业内,员工该听谁的话呢?按照习惯,显而易见,应听老板的话。因为老板的话,不仅仅被冠以"指示"、"批示"的名义,有不容争辩的权威性,而且老板的话多与利益有关,岂可不听?
但这并不等于说,老板的话"句句是真理"。老板说得对,自然就应该听;老板说错了,那就不是听不听的问题,而是改不改的问题。
而不少老板,只喜欢听好听的话,不喜欢听"逆耳"之言,久而久之,老板身边就聚集了一大批听话的人。这些人只知惟老板之命是从,只知"听话"而不干实事。老板说"煤块是黑的",他们就说"亲眼所见";老板说"煤块是白的",他们立即随声附和"白璧无瑕"。因为听话,老板便重用他们,给他们高薪、豪宅、名车、红包;因为听话,他们便吃香的、喝辣的、玩花的......而老板的企业呢?由于被众多的听话的人所包围,就听不见市场之话了。敏感的市场能不愤怒吗?能不报复吗?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总裁周伟昆说:"作为一位高级主管你如果不能容人,你只喜欢提拔那些想法、做法和你一致的人,就会在你的周围聚集一批与你的思维相似的人,那时,你这个主管就很危险了。因为当你江郎才尽之时,你周围的人并不能帮助你,因为你们的想法和做法几乎是一个模式。所以,作为一位高级主管一定要能容忍那些与你的想法、做法、教育、背景都不一样的人。"
老板能容忍不同思维方式,是企业兴旺发达的条件和前提之一。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很多老板都在叹息人才缺乏,抱怨自己企业的员工素质太差。可这些被老板指责为素质低的员工,一离开企业,自己也当起老板后,竟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有人这样总结说:"招聘时是人才,上班后成庸才,要想干下去变奴才,离开后自己当总裁。"
为什么会这样呢?
用传统的"墙里开花墙外红"来形容,显然不全面。老板首先缺少识别人才的眼光,分明是一块难得的宝玉,老板却弃之如顽石;分明是一匹驰骋千里的良驹,老板却当成瘸腿驴,难以识别,就不能发现人才了。
对此,古人辨识人才的远见,足以供今人借鉴。
被称为"神人"的诸葛孔明,就是一位杰出的识别人才的"专家"。诸葛孔明将将人才分为九类:道之以德,齐之以札,而知其饥寒,察其劳苦,此谓之仁将;事无苟免,不为利挠,有死之荣,无生之后,此谓之义将;贵而不骄,腾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忍,此之谓礼将;奇变莫测,动应多端,转祸为福,临危制胜,比之谓智将;进而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择贵,此之谓信将;足轻戎马,气盖千夫,善图疆场,长于剑戟,此谓之步将;登高履险,驰射如飞,进则先行,退则后殿,此谓之骑将;气凌三军,克轻强虏,怯于小战,勇于大战,此谓之猛将;见贤若不得,从谏如顺流,宽而能刚,勇而有计,此谓之大将。那么,一个民营企业有这样九类将才吗?
一个老板,若能看见员工的长处,那这个企业就会发达;一个老板,若总盯着员工的错误,那这个企业怎能发展呢?
一个老板,应当明白,什么样的人不可重用。
那些投机者,能用吗?不能用。那些诌媚者能用吗?也不能用。
《史记·魏世家》载:魏文侯想找一名德才兼备的宰相,有魏成子和翟璜两个候选人,如何取舍,他就请教深谙用人之道的李克。李克列出五条标准供魏文候参考,于是,魏文侯以此为标准录用了魏成子。这五条标准是:"居视其所亲(平时与哪些人交往),富视其所与(富有怎样花钱),达视其所举(发达任用什么人),穷视其所不为(穷困时不做什么事),贫视其所不取(贫穷时能否保持操守)。"
这五条标准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但时下民营企业中的老板及白领和蓝领有多少人能做到呢?恐怕"自我对照检查"一番,汗颜者不在少数吧?
所以老板聘用员工时,要有"心中的秤"和"准星",其砝码就是"效益"了。能否创造效益,无疑是衡量员工能力的惟一标准。尤其是高科技的普遍应用,高智能人才乃企业急需的"千里马"。如何吸引和使用这些"千里马",乃关乎企业前途和命运的"大是大非"问题,老板岂可等闲视之?!
缺点13&& 老板名为招工实是"选美"
一位刚刚"火爆"起来的老板,在这几年中,该吃的也都吃了,该乐的也都乐了,该玩儿的也都玩儿了,实在想不出什么要乐和的了,就只能另外开动脑筋在其他方面想些办法。
他贴出广告,说明他的公司要"招工",条件十分苛刻,但待遇极高。在上百名候选者当中,这位老板反复挑选,对文化层次、身材长相、服务质量、处理问题的能力等方面严格把关,最后竟然从本市选美大赛中获得"十佳青春风采奖"的几位小姐中挑来选去的,依然不满足。
金钱的诱惑实在是太强大了!竟然有数位"十佳青春风采"女郎前来应聘,其中有两名被选中。当然,她们享受着远远超出其它行业数倍的工资。
应聘来后,并非是在这位老板的公司里工作,而是招工"招"到了老板的家里。在他的家中当起了服务员。这两位"十佳小姐"除了安排好"主人"的一日三餐,搞好家庭卫生之外,还要随时听从主人的"分派"。
老板认为:你们是我花钱雇来的,就该给我当奴隶。因此,老板每天都要求"服务员"为他搓背、按摩等。有时,只要让老板得到"满足",两位"服务员"就可以从老板手中得到几千或一万元不等的小费。
反正有钱,老板的太太索性充耳不闻、视而不见,老板也是日甚一日,变本加厉。
像上述老板的"招聘广告",只要我们漫步街头、翻开报纸简直是俯首即是。
一位某高校中文系毕业的高才生周小姐,长得也是一表人才。她就是看了这类广告而前去应聘的,按她个人条件是非常符合"招聘广告"上的要求的,"大专以上文化学历"、"容貌端正"、"操流利粤语"、"能讲标准的普通话",周小姐认为自己很有把握。她稍加修饰,就前去应聘。
总经理上上下下打量了她好一阵子,才慢吞吞地问道"小姐,你结婚了吗?我们公司可不要结婚的女性。"周小姐被问得好生奇妙,说:"你这是招聘员工还是在征婚?是开公司还是兼搞什么别的?"她心里不由得升起一股怒火,一甩手,走出了这家公司的大门。
在女性求职者中,像周小姐遇到的这类事情恐怕不是孤立的现象。如今社会上的一些老板们,就是利用"招聘"的机会,来为自己选择"黑市夫人",而许多不幸的女子,由于种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成为这些有钱人的掌中玩物。
"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两个女人,一个是红玫瑰,另一个则是白玫瑰,娶了红玫瑰,她就变成了墙上的一滩蚊子血,白玫瑰却永远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玫瑰就变成了衣服上的一粒白米饭,红玫瑰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这是才女张爱玲小姐心中的感受。
但是,今天的私营老板们考虑不了那么细,什么"白玫瑰"、"红玫瑰"的,不够,太少了。凡是玫瑰,不,凡是花儿,都想要!要不为什么西方女权主义者认为:"男人就像一只只下贱的蝴蝶,喜欢一朵一朵地采下去,喜欢拥有'复数',喜欢吃'偏饭'!"看来,世界上的好男人真是不多,不"沾花惹草"者,或是没有条件和机遇,或是没有灵性和本事。
这种男人的"共性",在老板们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
报载有一位这样的小姐,她来自江南水乡,高中毕业差20多分没考上大学。没考上大学也得活,她记住了父亲的话:时势造英雄,英雄也造时势。那么好吧,父亲说得对,就是考上了大学,也要自己找饭吃。
她出去闯了。在刚刚踏出村子的一刹那,她突然明白了,她踏上了一条不归路!她永远地失去故乡了,再没有了退路。她是一路伴着眼泪来到海南的,在路过某一个小县城的公共汽车站时,她看见了一则"招聘广告",当时,也不知是哪儿来的勇气,她直奔那家招聘的工厂而去。其实她的全部财富就是手上的一个尼龙袋子,一张边防证,15块钱,还有就是老板欣赏的一头长发......老板见到她后说她样子蛮纯洁的,不是打工的料,而是当小姐的料。可她摇摇头,说自己生就的穷命,还是打工。
老板看上她了,就调她到办公室。老板和她的关系那自然就说不清了。现在,她不用干活,而是教给别人干活。也算半个"白领"了。可姐妹们骂她,她也有些迷茫。
在生存的竞争当中,有多少女孩子要为自己的前途牺牲掉一些宝贵的东西。这是金钱作怪还是人性作祟,也许只有那些身为老板之流的人群才能够予以解答吧。
缺点14&& 老板动不动就罚款
在许多个体老板的企业中,职工的工资是没有保障的,老板可以找出各种理由来把职工本应得到的工资克扣掉。
据国家劳动人事部门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在中国许多个体或合资、三资企业中,工人在各种名目繁多的制度、规定的压榨下,几乎很少有人能拿到全工资。我们看看下面这份某企业的工资调查表:这是一个近300多人的企业,而从这张工资表上显示出来的情况看,几乎每个月都有97%的职工遭到各种名目的扣发工资,另外有半数以上遭到不同程度的罚款。
  扣发工资的理由千奇百怪:"打破暖瓶"、"损坏胶鞋"、"小病装大病"、"装疯卖傻"、"抢险不积极"、"对上级态度不好"、"迟到"、"出工不出力"、"随地吐痰"、"干活走神"等等,
  更有甚者,有的打工仔和打工妹根本就没有领过一次工资。南方某厂有十几个打工仔和打工妹在残酷的剥削压迫下生了病后,被狠心的老板赶出了厂门,一分钱也没得到。
也许,你不曾相信这样一件事儿:有一家工厂,老板是个异常抠门的南方老板。晚上,打工妹们加完班后,老板就拉了总闸,厂区一片黑暗。平日里女工们住的宿舍和使用的厕所里,每当夜幕降临时,也通常是一片黑暗。偶尔亮过几次,大家就像过年一样的高兴,因为那里的灯从来就没有准时亮过。
没过多久,悲惨的事儿发生了,宿舍和厕所的灯全"瞎"了。这可苦了这群打工妹,来回四层楼梯,伸手不见五指,上楼时得扶着栏杆一步一步地摸索,稍不小心就是一个"狗吃屎"。下楼时则要瞎子似地一步一步往前探,不然就会前脚踏空摔下楼梯,其结果是脚脖子肿起老高。只要因为上下楼出了问题,老板一律不认账,说什么是你自己不小心。然后就开始算你旷工,就开始扣工资。
老板好像专门不修灯似的,不少打工妹因此而被扣了工资。有大胆的打工妹向老板反映"黑灯瞎火"的问题,老板置之不理。再反映,还是不理。大家气得咬牙切齿,一致骂老板是黑心肝。
骂归骂,可活儿还得干,打工妹们天天如此地上下楼,渐渐地习惯了黑暗。
就在打工妹们熟悉了黑暗以后不久的一天,楼道里的灯突然神奇地全亮了。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老板的脚脖子也给扭伤了。大家总算见到了一点点亮光。可女厕所里的灯始终没亮,于是女工们只能盼望,老板的太太或姨太太什么的来厕所时也扭伤一次脚脖子就好,当然这种情况一直没有出现。
反正,老板克扣工人的工资是许多私营企业的并不新鲜的常事儿。
缺点15& 老板自认是"法"
  老板先是"企业领袖"然后就是"企业皇帝",是"皇帝"当然就"朕即国家"了,"朕即国家"就是"我就是法",听来似乎很顺理成章。
上海的一家报纸曾披露了一位女工的投诉,她在投诉信中说,她被老板"命令"进冷库"站了十分钟"。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她随同冷库的另一位管理员共同在冷库上班,发现冷藏库内的"物料"有所短缺,供应不上前边厨房,特别是营业高峰时出现了"断货"现象。
餐厅老板在厨房中发现"断货"后大怒,立即将这位女工叫来大骂一顿,然后他不听这位女工申辩就摆摆手说:"什么也不要讲了,你先到冷藏库里站十分钟再出来。"看见这位女工没有动,这位老板更加震怒,当着厨房全体员工的面又一次大声喊到:"我命令你立即到冷库中去!"
这位女工无奈之下走进了冷藏库,当时冷藏库内的温度在1℃左右,这位女工只穿了一件长袖衬衫,当她被放出来时已经是冻得浑身发冷了。第二天,她就发起高烧来被送进了医院......
这还不算严重,还有更严重的:说是一个打工仔是从福建过来的,他本身是贵州人。与几个同乡一起到福建去打工。在老板的眼中,他们这些人只是会干活的机器。
"乡巴佬,怎么这么笨!"老板常常这样骂他们。
一次,因冲床要加油,他提着油桶去找老板,老板当时正好外出不在,他就跟老板的女儿说了,并把油桶放在了门口。不知什么原因,老板的女儿一直没有通知他去取油。他又不敢贸然去催,那位千金的脾气之大简直是匪夷所思。他就只好小心着使用冲床。
过了两天,老板回来了。得知冲床未加油,问也不问,指着他的鼻子就破口大骂。他当然不服,将事情的原委说了。
老板却更加愤怒,老板举起手中的一柄铁锤,冲上来就要打,被别人拼命地拦了下来。但老板把他立刻除名了,而且,所有的工资都不给。他要同老板讲理,老板一句话就把他顶了回来,"在这里,我就是法!"
不少在私人老板名下打工的人,都是受尽了老板的剥削压迫的,据报载,在青岛的"兴发饭店",当"老板娘"的贾继琴百般虐待打工妹郑成凤,动不动就拿起炒勺、擀面杖之类的东西就打,至于拳打脚踢的事儿更是常事。
郑成凤几乎天天挨打,有时一天被打数次。
贾继琴嫌郑成风干活儿慢,竟然用炒勺里的开水往郑成凤的身上泼,郑成凤疼痛难忍,却不敢违背贾继琴定下的"不准躲闪,不准哭叫"的"禁令",致使烫伤面积达30%以上,导致人体电解质紊乱,感染休克而死亡。这件事儿在公众舆论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最后凶手贾继琴被绳之以法。
在中国,这种私营老板无视法律、滥施淫威的情况十分普遍。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是由于在经济不发达国家"生产优于分配"的社会现实所引发的"不平等",看来此说不无道理。
从社会学的理论上来分析,我们依然会发现:老板们往往将其收入的大部分用于奢侈品的消费上,而收入较少的雇员处于很低的生活水准上。这极大地损害了他们勤奋工作的意愿和能力,其结果是使整个社会的生产率下降,生产停滞不前。因此,社会不平等必然造成经济的不平等,同时,经济的不平等又加剧了社会的更大的不平等,最终使整个国家很难摆脱贫困。
缺点16& 老板是"小人"
  员工们都认为,天下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替一名无德、无才、爱玩手段的小人老板工作。
美国一位作者写了一本名为《如何为一名小人工作》,书中针对员工遇上小人老板的问题大发议论,并在书中提出种种建议,对普天之下的打工仔颇有启发。
小人老板往往是天生的心理学家,他们常常利用员工的心理错觉,玩弄一些卑鄙的手腕达到卑鄙的目的。所以,作为员工的你要时刻提防他的"小人"之术。那么,他凭的什么手段来施行他的"小人术"呢?请看下面的分析。
  一、利用员工的虚荣心
许多经验说明,员工一旦被老板作为协商的对象,就会对老板萌发感激之情,于是,事后就不得不对自己当时的话负责。"有点儿事想和你商量......"这样一说,对此感觉厌恶的员工大概是没有的。除非是相当顽劣不冥的员工,否则,一旦被老板挑起自身的某种尊严感,就一定不会觉得讨厌。此时此刻,员工大概会惊异地发现,自己平日的立场在不知不觉中竟然完全扭转过来了,对老板也丧失了防范之心。员工面对与自己同等或是比自己差的人,别人越是表现拙劣,自己就越建立起心理上的自尊,产生了几乎感到不好意思的优越感。
小人老板正是利用员工的这种心态,拿出一些有问题的事情来找你商量,他便说你的意见正合他意,并且连连向你道谢。殊不知,此处却有一个大陷阱在等着你。如果他按你的意见去做,所进行的事情却发生了无可挽回的错误时,就该你倒霉了。
"事先不知道会闹出这样大的事。"小人老板以这样一句作结,那么你不应该乐观了;如果他咬定完全是依你的意见行事的话,恐怕你得负半数以上的责任!所以说,小人老板一找你商量事情,你就得意洋洋的话,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被他扯进陷阱里。
这个原理,还经常被小人老板运用在会议上。为了在重要会议上达到有利于自己的目的,这些小人老板以笼络出席者的手段说:"敬请多多批评指教。"同时直率地向对方提出自己想要通过的议案,装作接受指导的样子:"请多指教。"一听到这句话,员工心里就会产生一种优越感,而轻易被小人老板所利用。
小人老板有时还会利用员工的虚荣心,采用使双方立场倒置的言辞对你进行诱导,从而达到他们自己的目的。
在平时,一般老板在给员工命令都比较严肃,语言也运用"职务语言",如"我现在把每个人的工作任务安排一下......大家各就各位,开始工作。"而小人老板为了掩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他就会故意走到桌旁客气地对你说:"有一件事想拜托你......"本来应该用命令的语气,小人老板却对员工称"拜托",由于措词使立场(身份)逆转过来,如此一来,员工的虚荣心膨胀,飘飘然起来,很容易按小人老板的意图去行动。有时候,小人老板还会冠上"先生"二字来称呼员工,这时,双方之间的情势也会扭转过来,使员工抱有优越感,对小人老板也会变得信赖、顺从,对其命令也容易失去戒备心。
为此,员工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能沉溺于小人老板的奉承之中。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你就要提高警觉,是否又有难办的事交给你去做了。最好的办法是,当小人老板突然与你拉近乎、套关系时,你千万不要轻易答应老板,或者先发制人改变话题。比如,当小人老板说:"小A,我有件事想拜托你帮忙去办一下。"
你可以说:"哎呀!这恐怕不好,您上次吩咐的事,我正处理了一半,一旦中断,我恐怕得从头干起了。"这时,你可以与他谈你正在办的事情,把他的注意力吸引到你正在做的这件事上。
总之,一旦小人老板与你亲热起来,你就要提高警惕,前后思量,注意防范。否则,小人老板会频频得手,你就会有吃不完的亏,受不完的累,遭不完的罪。
二、突破员工的道德防线
小人老板会利用你头脑中根深蒂固的道德观念,唱出高调以掩盖自己的私欲。社会心理学证明,人们在"为了社会""为了他人"等大义凛然的口号面前,对于本来不可能赞同的意见也会表示赞同,而且无法反驳。
例如,职业球员要求球队能大额加薪,但是回答包围他的记者却总是说:"我一点也不是只为了个人要求加薪的,只是为了提高职业足球界的年薪水准才这样坚持的......"
这里一点也没有责怪这位球员的意思。即使只是一元钱,职业足球选手也想要努力提高年薪,这是理所当然的事。这里想说的是,他并没有公开表示这种愿望,但他把年薪涉及个人问题,漂亮地用全体的问题来顶替了。这也符合人们的道德标准,不是为了个人利益,而是为了大家的利益。
在员工的眼中,"公而忘私"是圣洁的象征。现在"为了公司"许多员工在公司的一线上奋斗。古有明训:"公而忘私",这句话至今仍然管用。
也正是有了这句古话,小人老板会突破这层道德防线,反意用之,所以他们会对员工这么说:"对我个人来说,随便怎么样都行,但是为了公司,要加班......"
超越了个人的利害关系,强调社会意义的口号,员工就容易上当。这种伎俩也常被小人老板巧妙地用来操纵企业中员工。例如:有一家以访问为手段,目的在于椎销产品的化妆品公司,公司老板兼经理教给推销员的技巧是:"我们完全没有靠卖东西赚钱的意思,而是想要帮助诸位女性达到健康幸福的心愿。"
为此你千万别被小人老板的这种高调所鼓舞,一定要谨慎千万别狂热。一旦你遇到对你唱高调,开始鼓励你的老板时,你一定要小心防范、冷静对付,否则,你就会被用道德为武器的小人老板所算计。最现实的办法是小心谨慎,不要上当或及早抽身,千万不要钻进小人老板为你设置的圈套中。
缺点17& 老板疾贤妒能
不可否认,老板的工作能力一般都相当强,然而另一方面,他们的疑心也很重,这种老板的典型特征是害怕追随者的竞争,不能容忍员工超过自己。如果遇到比自己能力强的员工时,就会感到很不高兴。他们觉得员工永远比自己差一截,这样他们才会有成就感。因此,他们只会像武大郎开店一样专心提拔能力比自己低的员工。然而,一旦发现员工的能力可能高于自己时,立刻会显得坐立不安。例如:"这位员工条件又不见得比我好,可能很快要爬到我上面去了。""他眼下是归我管的员工,可是根据他目前的表现,一定会被公司提到重要的职位上而位居我之上,我不愿看到这种情况。"这类小人老板的嫉妒就埋在心里,并开始和你作对、给你小鞋穿、表现出不合作的态度,最后,就会对你施加压力。
三国时的曹操就是这样一位"老板"。曹操手下有一名能将叫许攸,许攸本来是袁绍的部下,他虽是一名武将,却足智多谋。官渡之战时,他为袁绍出谋划策,袁绍不听,他一怒之下,投奔了曹操。曹操听说他来,没顾得上穿鞋,光着脚便出门迎接,鼓掌大笑道:"足下远来,我的大事成了!"可见此时曹操对他的看重。后来,在击败袁绍,占据冀州的战斗中,许攸又立了大功,他因自恃有功,在曹操面前便不加检点。有时,当着众人的面直呼曹操的小名说道:"阿瞒,要是没有我,你是得不到冀州的!"
曹操在众人面前不好发作,强笑着说:"你就是不错!"内心却已十分嫉恨。
可许攸并没有察觉,对曹操依然是那么信口开河。有一次,许攸随曹操进了邺城东门,他又对身边的人自夸道:"曹家要不是因为我,是不能从这个城门出出进进的!"曹操终于忍耐不住,将他杀掉。
所以,与这样的老板相处,你不妨在适当的时候,适当地显露你无伤大雅的短处,例如工作中一些微不足道的小失误如不善唱歌、外文很差等等,好让有嫉炉心的老板心中有"毕竟他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幸灾乐祸的满足。使他认为你只不过如此,未必今后能超过他而放下心来。
  还有一种老板是典型的"武大郎开店",既承认你的能力,又怕你取代他的位置。所以你要时时请教他并和他经常沟通,诚恳地请求他的配合。当然,也要揭示、赞扬对方有而你没有的长处,这样或多或少可消除他的嫉妒,满足他的权力欲和自以为是的虚荣心。&
缺点18& 老板口是心非
口是心非的老板总是鬼鬼祟祟,听到风就是雨,惯于谎报军情,使你误入歧途。表面上他跟你是铁哥们儿,但你却能从知情者那里得知,明年的预算根本不包括你主持的项目;或者,他骗取你对他的信任,然后断章取义,利用从你那里得到的信息情报攻击你、算计你。这时老板的小人心态便暴露无遗。
提防老板这样的言论:"不错,当时我的确答应了提升他,但那也是没法子的事,只有靠他那层关系才能把项目做成。我不答应提升他,他怎么会这么卖力气。但他心里应该清楚,这个职位不适合他,他不是当主任的料。不过,我也会适当补偿他的,多给他发点奖金不就结了。"
假如,一天你因公事你要与老板一起出差,老板突然问你:"你跟拍档间似乎有很大的问题存在,你如何面对呢?"天地良心,你一直觉得与拍档相处得十分融洽,公事上大家都很合作,私人间也是客客气气的,何来问题呢?霎时间你仿佛被人浇了一盆冷水。冷静一点,世事难料,这当中可能发生了不少问题,有直接的、有间接的,总之不简单。表面上,你必须表现得落落大方,微笑一下,反问老板"你看到了什么?"或者,"你是听到了什么?"老板必然是无语以对,你可以继续说下去:"我与搭档一直相处得好好的,我未察觉到有什么问题,我们从不会因公事发生过不愉快事件!"这个说法,可收连敲带打之效。
若老板是有心挑拨,或试图获取情报,你的一番话就没有半点线索让他查到,间接地还拆穿了他。老板要是真的要透过某些蛛丝马迹或小道消息希望明白一下而已,你的表现也就等于怪他神经过敏了。
不过,很多事情并不如表面那样简单,背后可能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必须提防陷阱,小心被老板暗算。
当有一天,老板突然提出一项提议--譬如调派你到另一部门工作,或把你派驻海外分公司--千万别太高兴,因为这很可能是一种阴谋、一个托词,最终目的是要消减员工的权力或影响力。不少员工不明白其中有诈,欣然接受,到后来知悉事情真相时已经太迟。
表面上看老板告诉你有意调派你到另一部门工作,让你开阔视野时,你觉得这是老板重视你的表示,实际上可能是清除你的第一步棋。坦白说,你很容易便会掉进老板精心设计的陷阱里。其实,你只需要问一个问题,便可看清楚事情的真相:假若你接受了老板的提议,会让哪些人从中受益?
  老板的这种手段,实际上是一种明褒暗贬的方法,目的是要令这名职员在新职位上无所作为而自行辞职。公司内有着一些看似很悠闲的职位,如果公司派你接管这种职务,千万不要以为是老板在关照你,这不过是"雪藏"你的手段。若你一时不慎接受公司的提议,阁下便好比一名沉船的水手,在讨价还价上只好任老板宰割了。&
缺点19& 老板背信弃义
背信弃义的老板与口是心非的老板有某些相似之处,都是言行不一,表面上对你一副面孔,背后却对你不仁不义。背信弃义的老板惯于违背诺言,因为他们一开始就不想履行诺言,以此去误导你。实际上你是在跟一个不成熟、缺乏责任感的老板打交道,而他却大权在握,可以任意摆布你。在他认为你没有利用价值的时候,就可以一脚把你踢开。比如,他要改组一个部门,做一些相关的人事变动。在他的眼里,小王就是障碍,他就想法把小王辞掉,他还会假惺惺地对小王说:"我这样做也是没有法子的事,我这样做也是为你好。"
同背信弃义的老板共处,你要巧妙地使他确信你能帮助他达到他预期的目的。你的目标是要让他遵守诺言,制止他,他自己把事情搞糟而又反过来责备你,或者觉得从你身上无利可图时,让你一走了之。对付这样的老板,你不妨试试如下几招。
一、把事情当作他的问题来讨论
探讨一下你们共同的目标以及对本公司、本部门最重要的事情。提醒老板,如果他履行诺言,就会从中得到好处。
二、提醒老板遵守承诺
明确自己的所需并且明说出来:"您当初说过,如果我们能在两个月内把销售额提高25%,每个人都可以浮动一级工资。现在我们做到了,不知为什么迟迟未见涨工资。"
三、进行必要的申辩
如果你觉得有必要申辩,就要把握好自己的语言和态度。对此,除了考虑到当时老板的心情及老板的性格特点及工作方式以外,非常重要的是,你切不可表现出一种蒙受冤枉的委屈状,而应该表现出一种非常豁达的态度,首先肯定老板也许是无意中错怪了自己,这样,便给对方一个很好的台阶,以便于改变自己的观点。另外,在申辩过程中,最好是多用事实讲话,用事实来证明自己没有错,而不要表示自己没有责任。最好是避免出现"不是我的错"、"我没有责任"等话,以免直接地刺激对方,使对方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
缺点20& 老板是"管家婆"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都提倡独立自主,尤其是年轻人,他们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烈,任何不必要的束缚都会令他们大为反感。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却有一些人不能使他们如愿以偿,管家婆型的老板就是其中的一种。
有很多老板都喜欢以"管家婆"的姿态出现在员工面前,事无大小,他都要亲自-一过问,还插手进行干预,令负责推行工作计划的员工感到左右为难。这种老板到了过分专制的地步。他表面上似乎相当开明,鼓励"人尽其才、各司其职"的精神,实际上他是一切工作幕后的策划者。对他来说,员工只是他获取某个结果的工具,他的意见就是命令。
如果你的老板是这类型人物,你必然时常感到精神紧张,很难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你想与这样一位老板好好相处,首先你要仔细想想,对方什么事情都要管一管,间接命令你要依从他的指示而行,在工作期间,你是否获得宝贵的经验,从中获益良多?
与管家婆型的老板相处时,你不妨尝试说服他,就算你以自己的方法处事,结果也会像他所预期的那样美好,如果他一意孤行,那么你只有两个选择:对老板惟命是从,或是向他递上辞职信,另谋发展。
  不过,在你采取最后的行动之前,应努力争取自己的权益,鼓起勇气对老板说出自己心中的话。另外,你还应该尝试把你的老板当做朋友相待,看看他究竟有什么忧虑,以致总是对员工缺乏信心、缺少信任感。弄清了原因之后,也许你可以选择其他方法帮助老板改变自己的"管家婆"作风,这样你们之间的矛盾就可以迎刃而解了,你与其相处起来就会变得很容易。
缺点21& 老板短期爱显富,长期怕漏富
  中国社会有一种非常独特的社会现象,一方面要事业有成,光宗耀祖,要在社会上有里子有面子,"饿死事小,面子事大"。而有面子,无外乎两条路,或者"升官"或者"发财",走老板路的人图的就是"发财",说白了就是有钱,而富字只有写在脸上人家才能看得见,所以人前显贵、人前显富是有面子的主要表现,另一方面又怕冒富、显富。俗话说得好"人怕出名猪怕壮"吗。
这种矛盾在中国老板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一方面有了点钱生怕人家不知道,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来。所以老板花钱如流水,别墅、汽车、豪宴、靓女,极尽荣华富贵之能事,结果引起社会普通百姓的反感,当他们说某某老板一看就像一个"暴发户",其意义已经是没有文化、没有档次的象征。而另一方面老板们又怕被别人说"有几个臭钱有什么了不起",怕被不法之徒惦记着,怕有一天又"均贫富"给均掉了财产。这种矛盾的心态使得中国老板形成了短期爱显富、长期怕漏富,怕别人说是暴发户、可又忍不住以暴发户为荣的独特生活方式。矛盾岂不对立又统一了。
缺点22& 老板野心勃勃
  近期一项对老板的研究表明,大多数老板在他们成为老板前曾被炒过鱿鱼。一个后来成为大老板的人曾被炒过鱿鱼三次,他的被"炒"经历是这样的:第一次是因为缺乏团队精神,以个人为中心,大家对他意见大,老板不得不炒他。第二次是他的老板觉得他有点"神经病",因为他让人觉得思维怪僻、不可思议,你说东,他偏往西,太有自己的主意。最后一次是他的老板觉得他更像是"老板",一山不容二虎,被人家炒鱿鱼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做老板与打工是两回事,打工好的未必能做老板,打不了工的要么就是寄生虫,要么就是老板。
一般人认为老板在成为老板之前很少被炒鱿鱼,同时又认为他们不安份,在打工时会经常跳槽。事实上,他们很少跳槽,他们如果不被炒的话,会在一个企业干较长时间。这是因为老板们往往早就有做老板的打算,之所以打工,主要是为积累经验。他们知道不在一个企业做一段时间,很难了解企业运作的全过程,也少有机会得到提拔,因为他们有野心,所以就更能为长远目标而忍耐。
缺点23& 老板的"金钱欲"太强
  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老板们的基本特征在于他们创造并掌握财富,说白了就是有钱。相对于政府人员的权力、技术人员的智慧、工人的体力、老板的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武器就是"金钱"。
虽然大多数老板口头上并不承认"金钱至上",甚至许多老板更从本质上认识到了金钱的丑恶,但事实上中国的老板客观或主观地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有钱能使鬼推磨"。许多老板在创业期间并不一定觉得"钱"
的魔力,但随着一次次的碰壁,一次次地以钱开路畅通无阻所带来的快感,他们自觉不自觉地理解了钱的作用,认识到了钱的重要性,因此,总体而言,老板们的价值观比其他人群更看重钱的作用,"商海无涯钱做舟"是老板们的至理名言。
洛克菲勒说过一句话:"我曾经穷过,我也曾富过,听我一句话,富总比穷要好"。
只看到钱的老板绝对不会成功,而看不到钱的老板简直就是"傻瓜"。特别是对于刚创业的小老板,钱当然是辛辛苦苦地做老板的最根本动因。没有钱时的贫困,人穷志短的遭遇,有钱人的随心所欲都深深刺痛人们的心。一心想当老板,一定要赚到钱的内心冲动与物欲本能使得千百万人前仆后继地走上老板路。无论老板的境界多高,素质多好,在赚到钱之前都体现不出来,因为物质决定精神,如果没有充分的物质保证,即钱的保证,就不会体会到做老板的本质,也根本不可能有比常人更高的境界,更不能可自我实现。所以当老板确定了自我实现的崇高目标,找到了生存支点,就需要金钱这一能力巨大的杠杆来撬动企业不断朝上发展。
缺点24& 老板的财富不清白
中国老板是有一部分了,可是口碑并不好。近几年的调查,老百姓普遍对老板财产的正当性表示怀疑,中国的老板也的确富得不清不白。不少老板是利用权力、关系、走私、贪污富起来的;倒卖钢材、土地、炒股、公饱私囊、受贿等成就了一批老板。这样的老板也难怪老百姓颇有微词而心怀不满。
中国的老板是尴尬的,他们财富来源不正当,他们利用财富的缺乏效率和意义,以及这一群体的低素质,刺激着社会,刺激着中国早已混乱不堪的价值观,使得大众对他们的评价矛盾重重:一方面是鄙夷,是穷得只剩下钱;另一方面是妒羡,是钱的万能论。这种极端的矛盾评价,不仅是老板们的尴尬,也是中国社会的尴尬,折射出中国混乱的价值观和秩序。
对公正的追求使人们在看待老板时总要看看他们财富的来源是否有合理性。曾有一位自称"穷人"的先生在某报上撰文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许多老板的财富是一点一滴从穷人手里夺去而'积水成河'的,而倒卖钢材、走私汽车、制造假冒伪劣产品,倒卖许可证,倒卖地皮,倒卖原始股,......每一次社会财富进行重新分配时,都有捷足先登者借机搜刮国家、人民的财产,由穷而富,由小富而大富,由大富而特富。一旦成为老板,他们就转而要求秩序了。而我们还没有来得及享受社会主义的各项优越性时,就被要求去适应物竞天择的社会了。但我想,一个社会,如果失去了平等和公正,掠夺者可以通过财富换来尊重和安全,甚至可以出现'窃钩者诛,窃国者候'的局面,那么,这样的社会永远不会安宁。在重新看待老板之前,有必要查问一下:你的财富是怎么来的?"
当然,老板不一定都是富人,然而,在一般人看来,二者可以说是近义词。
中国人生存不易,中国人对贫富也特别敏感,中国历来是穷人多、富人少,不像有些西方国家那样有个庞大的中产阶级,所以,老板就特别为人们所注意,多数人都是这样想的:大家都过穷日子,他为什么那么特殊?肯定发的是横财。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的领导者之所以能屡屡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摸准了百姓的这种心理。在中国的民间文学中,富人也没有几个好东西,这种心理古人用八个字来表达:为仁不富,为富不仁。
中国有句古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财富并不一定与道德相连,老板和老板不一定就是道德败坏的人,对老板不能一概而论,要区分他们是合法致富还是违法致富,许多百姓已经摆脱了以贫富论人格的历史惯性,以非常理智的态度来看待老板。
中国人习惯于平均主义,因此,中国人对贫富悬殊这一社会现实的忍受力是非常脆弱的,穷人与老板在中国历来有一道深深的鸿沟。但是,在短短的20年间,中国的贫富差距已达到了令人忧虑的地步。国际上衡量居民收入差距有一个基尼系数,它在0.3以下为平均状态,在0.3-0.4之间为合理状态,0.4以上则属于收入差距过大,0.6被认为是容易引发动乱的警戒线。据某民间调查机构调查,我国现阶段的基尼基数已接近了警戒线。所以,中国的老板们切不要再抱怨中国的老百姓犯红眼病,而应该多检讨一下自己,自己的财富来得清白吗?不管怎样,老板和老板有责任来为遏制中国的贫富悬殊而努力,这不仅仅是一种慈善行为,更是一种自救。
缺点25& 老板害怕承认"剥削"
社会各方面乃至老板自己对老板的看法,实际上都集中在一个焦点:当今的老板是否存在剥削?这种剥削有没有合理性?
对于今天的老板,我们同样不应该对这个问题避而不谈。因为我们实行的还是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最终理想是消灭一切剥削和压迫,解放全人类,实现自由人的大联合。而私营企业的老板是靠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来追求利润的,这一点是谁也不能否认的。现在有的人总想为老板解脱,说他们的收入是"风险收入"、"经营收入",他们给工人的工资是全部报酬,这纯粹是睁眼说瞎话。在我看来,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的理论至今是无人能够超越的。
任何体验过当雇工生活的人都有一种被奴役被剥夺的感觉,老板剥削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智力和体力,而且往往是人的尊严。资本主义绝不像有人说的那样温情脉脉,虽然在现代西方,劳资之间在表面上不像19世纪时那么充满了对抗,但其剥削雇佣工人的本质没有变。
但是,正如恩格斯所言,"道义上的愤怒,无论多么人入情入理,经济科学总不能把它看作证据,而只能看作象征。"道义和现实是有矛盾的,在道义上该被诅咒的东西,在现实中有时可能是合理的东西。从我们的良心和道义上讲,剥削行为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不劳而获、贪得无厌的寄生虫,理当受到谴责。但从历史发展的规律来看,我们又必须承认它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不可代替性。
任何一种生产方式,无论多么有悖人性,只要能促进生产力蓬勃发展,就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马克思恩格斯也正是从这个角度赞扬过奴隶制,说没有奴隶制就没有欧洲,也没有现代社会主义。也赞扬过资产阶级,说它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赞扬奴隶制和资产阶级,无异于肯定当时奴隶制和资本制下剥削的作用。
我们现在面临的现实是,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生产力水平还很不发达,而马克思所说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基础上的。我们过去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去追求"一大二公",事实证明是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的,最后只好走回头路。而后来的事实又说明,私营经济在目前的中国,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也有利于解决社会就业问题,从这个角度讲,私营经济是有功的。现在那么多下岗工人呆在家里,自由倒是自由,但这是饥饿的自由,如果私营企业能吸收更多的下岗工人就业,就是做了一件好事。虽然工人要受到老板的剥削,但总比坐在家里无所事事强。两弊相衡取其轻,在被剥削和挨饿之间,我们当然要选择受剥削。如果我们在这种情况下还高唱"消灭剥削"的高调,就是对广大老百姓的生命不负责任。
中国人喜欢做文字游戏,明明是剥削,却要用假言解脱。这样做表面上好像很聪明,但实际上对老板、对老百姓都没有什么好处。
只有承认剥削,才能限制剥削,使它限制在法律的约束之下,从而切实地保护工人阶级的利益。
在思想上,我们要能够超越资本主义,才能够正确把握我们经济结构中的资本主义成份,使它更好地为人民大众的长远利益服务。
承认剥削,允许剥削现象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存在,正是为了我们最终超越资本主义,消灭剥削,最大限度地解放人类,使人类进入更加富有人性的让所有人都得到全面发展的美丽的新世界。经济和人类的一切活动一样,只有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才是走上了正道。
缺点26& 老板靠关系发达
在"关系市场"如火如荼地发展的今天,一些新的"流行语"也层出不穷地制造出来,什么"关系网"、"关系户"、"关系学"、"搞关系"、"疏通关系"、"关系大王"、"照顾关系"、"关系很硬"等等,要办什么事儿,人们常常要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有没有关系?"
"关系"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
小"关系"可以是一张火车票,一个优生优育的指标;"大关系"可以是一张出国护照,一个批文。对日常生活而言,所谓"关系"就是宽敞的住房、令人羡慕的职业、提前晋升职称、提拔任用干部、众望所归的岗位等等,而在你需要的时侯,什么手术刀、大壳帽、指挥棒、公章、发票、优惠卡、各种繁琐的手续都可以成为"关系"的具体体现物。
在经济领域中,以前大讲所谓的"关系"似乎是"不正当"的行为,比如就有"拉关系"、"走后门"之说,似乎是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现在,"前门"、"后门"早已贯通,革命不分前后,改革也是不分前后,说得通俗一点儿,就是发财也是不分前后。
"关系"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大的市场,永远不疲软,永远不贬值,而且行情是只升不降。"关系"成为经济社会的润滑剂。
老板们是最精通关系之精髓的。
比如,当香蕉市面上卖2.8元一斤时,有一位专做水果生意的小老板专拣下班的时候来到厂门口,通过几个认识的人(关系呗)大声嚷嚷道:"便宜啦,1.5元一斤!"于是乎,一大帮下了班的男女工人蜂拥而上,你一把我一把地抢个痛快,都以为这下捞上了"大鱼"。有几位女同志还为抢一把香蕉呛呛了几句,生怕大鱼"游"进别人家里,可买完后又觉得不对劲儿,回家一称买了5斤的顶多有3斤。
第二天再找那卖水果的老板,他脖子一耿,蛮有理由地说:"我疯了,两块八一斤的香蕉我卖给你们一块五?"
这叫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大鱼"没钓上,倒让人家骗了个底儿掉。
你看,"关系"重要不重要?"关系"要命不要命?!
买香蕉还是通过小"关系"办小事儿。如果,有更大的"关系"办大事儿那才叫过瘾呢!
一位朋友,老想发财可老发不了财,就百无聊赖地去同朋友喝闷酒,闲聊当中说起这件事儿来。酒席宴上,一位"朋友"的"朋友"的"朋友"问他想不想做买卖,发大财?
这位朋友问:"做什么买卖?"
那位新结识的"朋友"回答很干脆:"卖人!"
这位想发财的朋友一听,冷汗全下来了。他以为人家是教唆他去拐卖妇女儿童呢,人家说不是。是空手套白狼!我手中有出国指标的单位,你可以找"关系"往里塞人。专找那些想出国想得鬼迷心窍的主儿,当然一人要收2.4万美金。可怎么让人家出去呢。又是找"关系"弄护照,当然真的假的一起弄,不然全都是假的谁信你呢?
对那些要出国的人可不能说有假护照,不然,你这买卖就做不成了。要对他们说得就跟真事儿似的:"没问题,包在我身上啦!我送你们走特别通道。"
于是,这位朋友就在酒席宴上结识的那位"朋友"的关怀和指导下,干起了"卖人"的买卖。有一次带上几十个要出国的主儿,去圆出国梦。来到机场,他反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英商业领袖对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