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阿拉曼战斗的德军装甲师坦克型号是什么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M4“谢尔曼”坦克与阿拉曼战役
&&&&&&&&&&&&&&M4“谢尔曼”坦克与阿拉曼战役
&&&&&&&&&&
&&&&&&&&&&&&&&&&&&&&&&&&&&&&&&&&M4谢尔曼在阿拉曼战役中弛骋疆场
★阿拉曼战役
  性质:将盟军带入反攻的坦克大战
  时间:日—日
  对抗方:德国军队VS英国军队
武器对决:英军Sherman“谢尔曼”坦克 VS 德军PzKpfw III、IV中型坦克
日,美国开始了新型坦克的研制工作。根据M3“格兰特”的不足,军方要求将75mm火炮装在旋转炮塔上,研制代号是T6中型坦克,1941年9月,T6坦克定型并被命名为M4“谢尔曼”中型坦克。M4是在M3坦克的基础上研制成功的,因而M4和M3,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的底盘总体布置和行动部分都很相似。最大的区别在炮塔上,M4坦克的炮塔为整体铸造炮塔,圆弧过渡,尺寸上比M3的炮塔要大得多。
&&&&&&&&&&
&&&&&&&&&&&&&&&&&&&&&&&&&&&&&&&&&&&&&美国M4谢尔曼中型坦克
M4坦克的主要武器是一门M3式75mm火炮,可以发射穿甲弹,榴弹和烟幕弹。在M4系列的各种改进型车上,共装有4种不同型号的发动机,变速箱为机械式,行动部分采用平衡式悬挂装置,每侧6个负重轮分为3组,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
M4坦克的型号十分繁杂,仅美国官方公布的M4系列改进型车,变型车,和实验型车就有50多种。主要有M4,M4A1,M4A2,M4A3,M4A4,M4A6这6种型号的改进型车,主炮有75mm,76mm,105mm。
M4的火力虽略显不足,但它的坚固,可靠和耐久性却享誉军界。在整个大战期间,M4成为美军坦克力量的骨干。由于美军不象德军和苏军那样装备了重型坦克,M4有时也得权充重型坦克使用,尽管它并不能完全胜任这个角色。
&&&&&&&&&&&
&&&&&&&&&&&&&&&&&&&&&&&&&&谢尔曼在阿拉曼战役中与德军装甲部队展开炮战
从1942年开始,M4“谢尔曼”坦克一批接一批地投入使用,以求尽快替换身有残疾的M3。它第一个大显威风的地方是北非战场。当英军撤至阿拉曼,已置身退无可退的境地时,大约四百辆谢尔曼被火速补充至英第八军。在“十字军”和“瓦伦丁”型坦克的配合下,经过五小时的炮火准备,谢尔曼率先向油料、备件严重不足,已成强弩之末的德军发动冲击。经过十二天激战,英军大败德军非洲军团。是役,曾在沙漠中令对手望风披靡的德军德军PzKpfw
III、IV型坦克被击毁二百余辆。沙漠之狐隆美尔从此一厥不振。
&&&&&&&&&&&
&&&&&&&&&&&&&&&&&&&&&&&&&&&&&&&&&&德军Pzkpfw
III Ausf l型坦克
&&&&&&&&&&&&&&&&
&&&&&&&&&&&&&&&&&&&&&&&&&&&&&&&&&德军Pzkpfw
III Ausf G型坦克
&&&&&&&&&&
&&&&&&&&&&&&&&&&&&&&&&&&&&&&&&&&&&&&&&&
德军IV中型坦克
&&&&&&&&&&&&
&&&&&&&&&&&&&&&&&&&&&&&&&&&&&&&&&&&德军安装裙板的IV
战果:在这场战役中,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英军则以阵亡
4600余人、伤8900余人的代价,取得歼敌5.5万人(俘获3万人、毙伤2.5万人)、缴获火炮400余门和击毁、缴获坦克350辆的重大胜利。
阿拉曼战役中,英军沉重打击了德、意法西斯在北非战场的军事力量,这次战役成为北非战局的重要转折点。
此后,不论在欧洲战场还是在太平洋战场,随处可见谢尔曼的身影。D-DAY最先登陆诺曼底的坦克就是数百辆谢尔曼,成为盟军迈向胜利的先锋。
谢尔曼的长处在于可靠性高,易于维护和用途广泛。有的在炮塔上加装60管4.5英寸火箭发射器;有的加装喷火器成为喷火坦克。还有的将其主炮改为105毫米榴弹炮,加强软杀伤能力。大战后期则以生产装备76毫米长身管高初速主炮的M4A3为主。而其主要缺点是火力、装甲防御力与德、苏著名中型坦克相比,有相当的差距。它的汽油发动机周围装甲防护尤其不足,和德军对手对垒时极易中弹起火。因此美军给它起了个外号——“Ronson”,一种名牌打火机。
M4谢尔曼并不是二战中性能最佳的中型坦克,但其巨大的装备数量加上蒙哥马利、巴顿等名将精明的运用,使它在盟军的武器装备序列中占有重要地位。巴顿将军指挥下的美军装甲师主要装备就是M4坦克,它们在诺曼底登陆以后的历次战斗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1945年春,美军有16个装备有M4中型坦克的装甲师参加了对柏林的总攻。
&&&&&&&&&&
&&&&&&&&&&&&&&&&&&&&&&&&&&&&&&&&&&美军M4“谢尔曼”坦克的英姿&&&
M4谢尔曼坦克具备当时最先进的技术优势,是二战性能最可靠的坦克,其动力系统的坚固耐用连苏联坦克都逊色几分,德国坦克更是望尘莫及。德国虎豹坦克每隔1,000公里里程就需要大修一次,坦克必须运回工厂大修。谢尔曼坦克只需要最基本的野战维护就足够了。性能可靠,故障极少,使美军坦克的出勤率大大高过德军坦克。
●性能诸元
& M4A3“谢尔曼”主要性能数据列表
& 战斗全重 33650kg
& 车 长 7.54m
& 车 宽 3.0m
& 车 高 2.97m
& 引 擎 Ford GAA
& 最大速度 公路/越野:42/n.a. km/h
& 最大行程 公路/越野:161/n.a. km
& 乘 员 5人
& 火力装备 76mm Gun M1A1,M1A1C or M1A2 ; 2x.30 caliber
MG M1919A4
& 弹 药 76mm:71发 ; 7.62mm:6250发
& 装 甲 13-178mm
& 爬 坡 度 31度
& 过直墙高 0.61m
& 越 壕 宽 2.3m
& 涉 水 深 0.91m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阿拉曼坦克战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阿拉曼坦克战
是中,英军与德意联军为争夺北非战略主动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坦克交战。
  阿拉曼坦克战
阿拉曼坦克战
阿拉曼坦克战
1940年8月,意大利法西斯军队进攻英属索马里(今索马里北部),遭英军反击溃败,意军局势危急。为控制中东地区,与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日军遥相呼应,希特勒令德军统帅隆美尔率德“非洲军团”进入北非,支援意军。在1941年夏季至1942年秋季的多次交战中,德军屡次击败英军。但由于德军主要陆、空力量深陷苏德战场,无力抽调更多军队增援北非战场,而英军在美军支援下,利用海空优势,切断德军油料、弹药供应,使德军陷入极大被动,不得不多次在有利形势下停止追击行动。1942年以后,战场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英军的变化。英国第8集团军司令蒙哥马利元帅在得到大批美国“谢尔曼”式坦克, “解放者”式轰炸机及各种大口径火炮补充后实力大增,拥有坦克1100辆,飞机1200架,总兵力增至23万人、而德军“非洲军团”和意军仅有12个不满员的师约8万人和540辆坦克、350架飞机。蒙哥马利遂决定发起进攻,围歼隆美尔指挥的德意驻北非联军。日,经连续3天航空轰炸和1200门火炮约20分钟火力准备后,英军从阿拉曼西南地中海沿岸到卡塔拉盆地之间约60公里的正面,向德意军防线发起全面进攻。从南线进攻的英13军“沙漠老鼠”装甲师和北线的英军第30军团遭受德军火力和雷区阻滞,进展缓慢。但因隆美尔9月份因病回国治疗未归,接替指挥的施登姆将军于开战当天死于心脏病,德军陷入无人指挥的混乱状态。10月25日,在希特勒严令下,隆美尔返回战场指挥,但德军海上供应在英美海空力量打击下损失惨重,运输油料的3艘油轮被击沉,致使隆美尔坦克部队因缺油无法发动反击。
阿拉曼坦克战
阿拉曼坦克战
蒙哥马利在初次进攻遭挫折后,很快调整战役部署,隆美尔也将全部战略预备队调至英军主攻方向。28日夜,英军在北部海岸地区突破德意防线,隆美尔将第21装甲师调至滨海地区抵抗,在48小时消耗战中,英军尽管付出4辆坦克换一辆德军坦克的惨重代价,但由于其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至战斗结束时,仍有800辆坦克。而德意联军只剩下不足200辆。11月2日,德军对进攻中的英军发起反击,但因缺乏空中掩护,部分坦克被击毁,反击失败。为避免被合围,隆美尔决定西撒,并将意军淡水储备和汽车全部掠走,意军4个师向英军投降。随后,英军开始全线追击,至1942年2月,德意联军在英军追击下,退守利比亚与突尼斯交界的马雷斯防线固守,至此、阿拉曼战役结束。
此次战役,英军以其海空优势,封锁和破坏对方后勤补给线,使德军难于在沙漠地区机动兵力和持久作战。英军根据地形、敌情、及时改变部署,集中优势兵力,实施正面进攻,以德意步兵阵地和有生力量为打击重点,使德军坦克部队因缺乏步兵支援难以固守阵地只得退却。德军则利用沙漠草原地带布雷迅速的特点,广泛设置雷区,依托高地进行防守,以近战火力重创英军(杀伤英军1.3万人,击毁坦克500辆),对阻止英军集群坦克进攻起了很大作用。但由于德意联军兵力、兵器、油料、弹药、粮食和饮水都得不到补充,终于被英军击败。
阿拉曼战役,英军歼敌5.5万人,击毁坦克装甲车350辆。但因英军冲击不果敢,行动迟缓,未能全歼德意联军。尽管如此,此役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非洲战场的转折点。从此,战争主动权落入英军手中。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袁腾飞讲二战(上) : 第六章 剑舞黄沙洒热血(决战北非战场) 04.阿拉曼对战_袁腾飞_在线阅读_九九藏书网
& 第六章 剑舞黄沙洒热血(决战北非战场) 04.阿拉曼对战
第一章 熙熙攘攘争名利(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第二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希特勒发迹、纳粹掌权)第三章 臭味相投俱独裁(意、日、西班牙法西斯化)第四章 旌旗高扬欲称霸(德军的闪击战)第五章 双峰对峙万骨枯(苏联大清洗,苏德战争)第六章 剑舞黄沙洒热血(决战北非战场)04.阿拉曼对战第七章 硝烟正浓鏖战急(亚洲、太平洋战场)
第六章 剑舞黄沙洒热血(决战北非战场)04.阿拉曼对战托马水平欠火候因为德军装甲力量不足,运到非洲的虎式坦克数量很少,以连为单位,只能充当消防队的角色。因此,隆美尔对付英国装甲优势主要有两个法宝,一个是反坦克地雷,一个是八八高炮。最早的反坦克炮口径都是37毫米,后来发展到50毫米,然后又发展到75毫米,再没更大的了,但是75毫米反坦克炮也很难击穿坚厚的坦克装甲。隆美尔在攻打法国的时候头一次遇到重型坦克,也就是法国的S-35坦克,这坦克太牛了,德国坦克压根打不了,反坦克炮也打不了,隆美尔就拿打飞机的88毫米高炮打它。法国人不服,说你们怎么这么干,拿打飞机的炮打坦克?阿拉曼战役开战当天,英国第13军在南方发动了佯攻,与德国的21装甲师和九*九*藏*书*网意大利的阿利埃特装甲师交火,英国第30军在德军雷场中为第10军的装甲师开辟道路。到晚上10时,第30军的步兵开始推进,步兵前进到第一片雷场时,工兵开始为装甲部队开辟通路,到第2天凌晨,500辆坦克开始推进。但由于坦克数量太多,在雷场当中只能以一线纵队前进,卷起了太多尘土,后面的坦克看不见,能见度太低,交通堵塞的情况比较严重,基本上相当于上下班高峰时期的北京城区。到了10月25日,双方已经连续战斗两天,盟军穿越了雷场,前进到了东南方向的山体地带。因为轴心国士兵事先挖好了战壕(意大利人最擅长干这事),双方进入到相持阶段。剩下的七天非常可怕,德军第15装甲师和意大利里特瑞奥装甲师发九九藏书网动了一系列反攻,竭力寻找英军的薄弱环节,但一无所获。同时,英军第51师,也是英国的王牌师,连续发动了三次进攻,但步兵进攻装甲部队的结果非常可怕,第51师损失惨重。日,一个平静的月圆之夜,英国第8集团军882门大炮齐射,轰击德军阵地长达5个半小时,125吨炮弹落到德军阵地上。据说,平均每门炮发弹600枚,炮管都打红了。盟军的炮手一直在开炮,震耳欲聋的声音,使一些炮手的耳朵都流了血,有的都被震聋了,现在炮兵戴着耳罩,那时候没有。即便如此,对于德军指挥部来讲,第一天的战斗仍是一场灾难。盟军的炮击切断了轴心国军队的通信,那时通信大部分是有线的,电线被炸断就联系不上了。而且99libonet,战斗打响之前,德军三易主帅。隆美尔当时回国休养,不在北非,他走了之后委托施登姆将军指挥战斗,没想到施登姆将军心脏病突发去世了,临时接替施登姆的是托马将军。隆美尔走时,把权力交给施登姆,是认可施登姆的能力。施登姆死了权力交给托马,至于托马的能力,不恰当地说,可能比隆美尔低了两个等级。关键是他又做不了主,因为司令还是隆美尔。托马一下被打蒙了。蒙哥马利或许得到了情报,发动战役的时机非常好。在英军第51师苦战时,澳大利亚军队正在进攻一座标高只有20英尺的小山(即“第29点”),德军在这里有一个观察哨所,被蒙哥马利确定为重点攻击对象。就在这么一个小山上,盟国飞机投弹115吨,几乎把小山九*九*藏*书*网炸成盆地,海拔20英尺变负的了。盟国军队占领小山后,德国军队仍拼命反攻,想把小山夺回来,这小山就像阿拉曼战场上的“上甘岭”。双方在苦战到了日出之后,德军装甲部队才开始攻击英军,但进展很小,德国第15装甲师和意大利里特瑞奥装甲师迎战澳大利亚的装甲部队,双方投入了100多辆坦克,到了晚上,半数都被击毁,但双方仍在僵持。就在澳大利亚坦克与德军坦克战斗的时候,英军第51师的步兵抵抗着德军装甲部队的进攻。他们用步兵来对付德军装甲部队,这场战斗持续了两天,英军在付出极大伤亡后,最终夺取了基德尼山脊。蒙哥马利把进攻行动命名为“轻足行动”,为什么呢?因为,首先出击的是步兵,步兵踩到反坦克www.99lib.net地雷也不会炸,因为反坦克地雷是针对坦克的,人的重量轻,不会引爆地雷。英军步兵向前推进的时候,工兵随后为跟进的装甲部队开辟了一条安全通道,这条通道有24英尺宽。为什么开这么宽?因为这个宽度刚好可以让一路坦克纵队通过。工兵们很不容易,他们要在被称为“恶魔的花园”的反坦克地雷阵里,开辟出一条5英里长的通道。这任务太艰巨了,因为德国特别重视布雷,而且雷场的面积很大。实际上,这次工兵排雷的任务并不成功。在阿拉曼战役中,盟军还掌握了制空权。阿拉曼开战当天,盟军出动了1000多架次的飞机轰炸德军阵地。暗杀希特勒的施陶芬贝格,就是在这次空袭中丧失了一只眼、左手两根手指和整只右手。盟军“轻足行动”努力加载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