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们节日好,请问今天冉庄地道战遗址开放吗?在线等

今天冉庄地道战开吗?周一了_百度知道
今天冉庄地道战开吗?周一了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系统奖励15(财富值+成长值)+难题奖励20(财富值+成长值)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冉庄地道战数字展馆向公众开放 3D全景再现抗战历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河北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数字化展览精品呈现互联网
为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按照国家文物局的部署,河北省文物局自今年5月起着手组织省内优秀抗战题材展览数字化项目工
点击图片进入冉庄地道战数字化展览馆
河北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数字化展览精品呈现互联网
为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按照国家文物局的部署,河北省文物局自今年5月起着手组织省内优秀抗战题材展览数字化项目工作,并于9月3日抗战胜利纪念日前夕,完成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我们在太行山上&、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基本陈列展览两个数字化展览项目,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开放。
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我们在太行山上&数字化展览项目由挥师入太行、太行鏖战、太行情深、雄师出太行四部分组成。整个展线共陈列文物175件,大型沙盘、雕塑10组,图片285张,图表及其他98张。翔实记述了一二九师将士们自1937年挺进太行,到1946年跃进大别山的10年奋斗历程。数字化展示项目精选458件(套)文物和实景进行高清图片拍摄,360度环物拍摄,雕塑、沙盘三维扫描,3D建模等,开发网上虚拟数字展览馆,实现文物及抗战历程在线解读与互动访问。
本次数字化展览项目运用虚拟现实、文物全景展示等方式,根据抗日历史的发展线索,对纪念馆四个部分:&冀中人民奋起抗争&、&冀中地道,大显神威&、&冉庄地道,名扬天下&、&乾坤重振,历史丰碑&及纪念馆建筑、功能设施、内外环境的资源进行数字采集、加工,并通过馆内触摸屏及纪念馆网站进行展示,为公众提供教育文化欣赏服务。充分利用了革命文物和科技手段,具有很强的艺术性、知识性及趣味性,观众能直观了解和感受冀中平原地道的形成、发展、完善及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作用。冉庄地道战遗址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冉庄地道战遗址及纪念馆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本次以虚拟展馆等崭新数字化方式,让河北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抗战文物、陈列活起来,进一步提升抗战展览的质量,增加抗战展览的影响力和辐射力的重要举措,作为河北省众多博物馆、纪念馆抗战专题展览的重要补充,充分发挥文物工作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的作用,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平台。
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我们在太行山上&数字化展览网址:http://www.china129.com/
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基本陈列展览数字化展览网址:http://221.192.133.40/ranzhuang/zhanting/index.html
[责任编辑:司思]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宠物猫失踪1个月现身豪华游轮
播放数:1133929
播放数:4135875
播放数:2845975
播放数:535774冉庄地道战 - 紧急通知: 尊敬的游客朋友们:由于冉庄地区停电,冉庄地道战纪念馆于今天10点至1
&| &| &| &
&| &| &| &| &
紧急通知:&尊敬的游客朋友们:由于冉庄地区停电,冉庄地道战纪念馆于今天10点至1
发布时间: 09:37:15
发布人:冉庄地道战
新闻来源:
紧急通知:尊敬的游客朋友们:由于冉庄地区停电,冉庄地道战纪念馆于今天10点至12点,15点至16:30集中发电,请游客朋友们选择这期间集中参观,敬请谅解!号。
&(本文已被浏览&419&次)
上一页:下一页:
&&→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保定市清苑区地道战遗址纪念馆
联系电话:8 冀ICP备号&&&
当前在线:<font color= 人
总访问量:<font color=86人&&&&红色景点旅游,冉庄地道战红色景点旅游,冉庄地道战眉目娱体百家号冉庄地道战是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中部清苑县冉庄民兵挖筑地道对日伪军进行的作战。一进村口,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村口的那口高挂的古钟,它依旧稳稳的呆在那里,经历了多少次风吹日晒,而它当年一次次的敲响,保护了老百姓的生命安全。现在虽然它的面部已是锈迹斑斑,但它的高挂就代表着我们中国人民的精神屹立不倒!沿着街道,我们探寻着当年先烈们英勇奋斗,顽强抗击外来侵略者的足迹。街道两旁是村民们摆的摊子,里面有各种有意思的小玩意儿,吸引着游客停下来细细和店家打量一番。烧饼炉工事,你能想得到吗?这里的东西感觉都有它各自的用处,而在当年,它就成了我们坚强的防御工事,这都是中国人民的智慧的结晶啊,我们用我们仅有的东西捍卫着我们的民族尊严,保护着我们可爱美丽的家园。走着走着,看到这一颗颗金光灿灿的弹头,又惊又喜,没想到还有那么可爱漂亮的弹头。可是你知道吗,当我拿起来一看,原来上面写着酒精度的字样,是酒吗?哈哈,嗯,还真有点分量,相当厉害,弹头炸开喷出酒,想想就觉得好笑......这应该是辘轳吧,走进一家院子,里面还保留着以前的模样,有的地方还长着几棵野草,置身院中,想想在电影里看到的当年地道战的激烈画面,恍惚之间,自己都已穿越到了那个全民皆兵的战争年代。以前听老人讲起过,辘轳,汉族民间提水设施,流行于北方地区。由辘轳头、支架、井绳、水斗等部分构成。这是锅台地道口,但里面好像已经被填满了。如果不是事先知道,谁会想到这里可能是地道的出入口呢?仔细想想,这真的堪称是一门艺术,简直把我们生活中的东西都用活了!这是冉庄地道战遗址全景图。上面标明了各个地道口和分布的工事,乍一看,真像个藏宝图啊!这是一个雕像。一位战士手持炸药包,弯着腰,单膝跪倒,做着匍匐前进的动作,双眼怒视着前方,似乎是已准备好要拼死一搏,坚定的逆行人,向你致敬。上面是毛主席题的“兵民是胜利之本”几个大字。这是当年抗战时期的小推车,上面还有一个板凳,你知道它是用来做什么的吗?这几个老物件你又听说过几种?这是当年老百姓用的碾子,簸箕,还有那厚重的大石盘,敦厚,朴实,这不就和我们最可爱的百姓们一样的性格吗?这是冉庄地下兵工厂制造的撅枪,但有几把已经破旧不堪了。抗战时期的独撅手枪,只能打一枪后掰开压子弹的老枪,无膛线属滑膛枪,还经常瞎火打不响,土造枪,当年根据地曾经批量生产过,主要装备民兵游击队和层次较低的个人,在以前一些电影里也经常出现过,例如《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等游击队员手里就有,《地道战》电影民兵队长高传宝灶坑突围时,双手各执一支土造的独撅。这张图片把当时民兵们制作武器的情景都体现了出来,看他们埋头工作,特别认真地样子。这应该是纺线车,这样的物件儿现在可都不常见了,它的结构,一板一眼,条条楞楞,还是那么清晰,驻足良久,好像又动起来了,听,还吱扭吱扭的这是一位烈士的血衣,上面有几个口子,不知道是不是被子弹穿过时留下来的弹孔。看到这里,好像自己的心里也在滴血,一阵阵的疼,眼里的泪水也在不停的打转,我只能说一句,“谢谢你,因为你,我们才能生活在美好的今天,谢谢你们,因为你们,我们才能平平安安,是你们用鲜血换来了我们的今天!”这是李久德烈士的遗物。“誓死不做亡国奴”,几个鲜红的大字依旧那么耀眼,依旧那么让人心中顿生激荡澎湃之情!久久不能平静,我爱我的祖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应该是门房上的观查哨,看它四周都有几个洞口,很坚固!耳边时不时想起了那首激动人心的旋律:地道战,嘿,地道战, 埋伏下神兵千百万, 嘿,埋伏下神兵千百万, 千里大平原展开了游击战, 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 侵略者他敢来, 打得他魂飞胆也颤, 侵略者他敢来, 打得他人仰马也翻, 全民皆兵, 全民参战, 把侵略者彻底消灭完. 庄稼汉,嘿,庄稼汉,....最后再看看这古钟吧,还有那棵古树,我相信他们会永远的站在那里守望着我们美丽的家园,引领着我们铭记历史,不断进取,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追寻着英雄们的足迹,大步向前,开创未来!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眉目娱体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带你游遍藏区的每个角落。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冉庄地道战遗址讲解(导游词)
各位朋友:
  我们现在身处在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境内。眼前这是一座华北平原上再普通不过的村庄,名字叫冉庄,但是就在这个普通的村子里,六十年前在共产党领导下,村庄的农民创造出神出鬼没、举世震惊的地道战,打得日本侵略者胆战心惊,狼狈不堪。
  在进入地道实体之前,我们先来参观一下地道战纪念馆,这里将详细地告诉大家地道战产生的背景和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人民战争故事。
  第一部分 日寇侵华 全民抗战
  七七事变 华北沦陷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占我东北三省;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侵略者对我华北开始了大规模的全面武装侵略,致使我神圣国土狼烟四起,生灵涂炭,满目疮痍。
  其实日本军国主义政权妄图灭亡中国,吞并亚洲的野心蓄谋已久,早在1927年日本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在东京召开了军政要员参加的"东方会议"时,就秘密拟定了"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对策",提出"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的对外扩张思想。田中义一还将"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对策"密奏日本皇室,这就是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田中奏折"赤裸裸的表明了日本帝国主义独吞我中国,称霸世界的狼子野心。
  当中日两国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推行"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致使东北在4个月零18天时间内沦陷于日寇铁蹄之下。日本侵略军动用100万军队,在我神圣国土上进行了野蛮的、疯狂的、惨绝人寰的大破坏、大屠杀,他们制造的惨案达2272次件,他们用细菌战、制造"万人坑"、"无人区"无所不用其极。南京大屠杀,死难者达30万人之众。日军仅在河北制造的惨案就达310次之多。据不完全统计,日本侵略军残杀我军民达210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日本侵略者在我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
  中共领导 全民抗战
  日,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政府的名义,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这就是闻名中外的《八一宣言》,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11月28日发表了《抗日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对日作战"。
日,西安事变爆发。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等赴西安与蒋介石谈判,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促成以国共两党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弼时、邓小平等率八路军东渡黄河,奔赴华北抗日前线。为挽救华北战局的危急,日,115师由陕西三原地区出发,东渡黄河,日夜兼程,开赴晋察冀,当年10月,成立了晋察冀军区,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委。
  1937年冬,129师进入晋冀豫区。政委邓小平在冀南大力开展平原游击战争,加紧根据地建设。9月,八路军总部与贺龙率领的120师从泾阳县出发,挺进华北冀中。人民的期望激励了军队,军队的抗日行动鼓舞了人民,共产党八路军和人民心心相印,共同抗日,河北的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武装迅猛发展,形成了燎原之势。
  月,八路军出动105个团,约40万兵力,对华北日寇进行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共对敌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伪军25000余人,获各种枪支5800余支。八路军副总司令员彭德怀在前线指挥作战。
  第二部分 人民的创造 冀中地道战
  日本侵略者为摧毁抗日武装,扑灭抗日烽火,多次集结兵力,在河北各地进行"扫荡"、"清剿"、"强化治安",实行空前残酷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对无辜百姓血腥屠杀。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游击战争,灵活运用各种战略战术,出其不意,克敌制胜,抓住有利时机,巧妙地打击敌人。地道战是平原地区广大群众在战争中的杰出创造,在冀中广泛开展,变无险可守的平原为坚不可摧的要塞,成为打击日寇、保存自己的坚不可摧的地下堡垒。
  日寇扫荡 制造血腥惨案
  日,日军占领正定县城,在城内及邻近13个村庄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1499名无辜百姓罹难。
  至15日,日军在藁城县梅花镇制造了残杀1547人的血腥惨案。
  对于冉庄来说,最难忘的日子是1939年农历6月15日(公历7月23日)。这天凌晨日军包围了冉庄村,他们手中的刀枪寒光闪闪,把村民赶到南大桥三官庙前集中训话。妄图抓捕抗日干部,摧毁抗日政权。集合的群众稍一怠慢,就遭到敌寇的刀砍枪杀。这一天,日本兵杀害冉庄村民13人,打伤致残11人,抓走11人,烧毁民房700多间,烧死大牲畜17头,烧毁生产生活用具不计其数,抢走财物上百车,烟雾遮天蔽日,火光冲天,世世代代繁衍生活在冉庄这块家乡热土上的无辜百姓,惨遭大难,苍天垂泪,大地含悲。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闻讯策马飞奔冉庄,目睹惨状,掉下了眼泪。随后,他带来大批救济粮款,召开群众大会,号召冉庄群众重建家园,抗战到底。日本侵略者在冉庄残杀无辜群众,在河北各地的兽行举不胜举。数不尽的河北骨肉同胞惨死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之下,他们的血泪浸润了河北大地,冉庄人民更是世世代代忘不掉他们的先辈遭受异邦侵略者的凌辱、残杀。
  全民皆兵 进行人民战争
  河北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引导下,愤怒地站起来了,步入了抗日行列。中国共产党派干部到广大农村宣传"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发动群众,组织人民进行敌后抗日斗争。
  1937年底,定县唐家庄、杨家桥等村联合成立回民便衣队,刻苦练兵,奋勇杀敌。
  1939年阜平青年踊跃报名参军,争上前线。边区的妇女也组织起来,她们发展生产,支援前线。广大少年儿童也不甘示弱,组成儿童团,站岗放哨,查路条,送情报。子弟兵的母亲敲响黎明的钟声,鼓舞人民打击日寇,保卫家园。
  战略相持 创造游击战术
  1938年5月,毛泽东在陕北窑洞里,写下光辉著作《论持久战》,号召全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持久的艰苦斗争。在广泛开展的人民战争中,河北军民创造出一整套对付敌人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使敌人草木皆兵,坐卧不安。
  冀中平原 地道村村相连
  在对敌斗争中,地道战是平原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战略战术。地道战首创于冀中平原,军民配合挖地道,构筑地下防御工事。抗日战争期间全冀中挖地道达125万公里,称得上是冀中的"地下长城",成为打击日寇的地下屏障。
  鬼子进村了,民兵们转入地道伺机杀敌。乘敌不备,民兵们已经从地下来到房上,居高临下,向敌射击。敌人占领了高房,民兵又进入了地道,从屋内瞄准房上敌人射击。民兵从伪装的地道出来,利用隐蔽的射击孔打击敌人。
  守卫在地道口的民兵,手握导火索,准备引爆地雷。我们的八路军医护人员,在地道里设置临时战地医院,护理伤员。平原地道战,在战争年代,发挥了巨大作用,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 冉庄地道战
痛歼日寇敌丧胆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冉庄人民把对日寇的深仇大恨化作抗战到底的坚强决心和无穷力量,拿起锨镐,群策群力,构筑地下长城,以自己创造的人为屏障和特有优势给侵略者以致命的打击。
  冉庄地道经过不断改进,构造形式逐渐完善。形成洞洞相连,户户相接,内外联防,互相配合,进可攻,防可守的战斗型地道体系,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建党建政 开展抗日斗争
  1938年,党派干部来到冉庄,深入群众宣传抗日,先后吸收了张森林等7名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于1938年冬建立起党小组,继而建立起党支部,张森林同志首任党支部书记,组织起农、工、青、妇会及人民武装委员会。
  1938年秋,吕正操司令员来到冉庄,在抗日村公所谈判收编清苑县西片联庄会,把清苑县5000余人杂牌武装,改编成人民自卫军,扩大了抗日武装。冉庄青年,积极参军参战,踊跃支前,仅1939年至1940年间,冉庄就有85名青年参军,走上抗日前线。冉庄抗日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站岗放哨,除奸反特,传递情报,坚壁清野,扒铁路,炸桥梁,割电线,毁公路,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构筑地道 众志成城
  1937年开始,日寇的铁蹄踏进华北,把美丽富饶的冀中平原,变成了"抬头见岗楼,到处是狼烟,无村不戴孝,处处闻哭声"的人间地狱。敌人火烧冉庄,残杀我骨肉同胞的野蛮行径,激起冉庄人民的深仇大恨,决心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抗战到底。冉庄人民宁死不屈,同敌人进行坚决的斗争,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藏。夏秋季节,利用"青纱帐"和敌人周旋,秋后"青纱帐"一倒,人们在村内村外挖了单口隐蔽洞,用来藏人藏物。张森林于1938年率先在自己家中挖了数个隐蔽洞。有的洞被敌人发现,群众生命和财产受到损失,因此,群众又把单口洞改修成双口洞、多口洞,这样,一旦一个洞口被敌人发现,大家还可以从另外一个洞口出去,人民的生命财产有了一定的保障。清苑县人民武装委员会来到冉庄,组织群众,在原有的单口洞、双口洞和原有地道的基础上,群策群力,构筑地下长城。县武委会搬到冉庄,亲临指挥。全村老少齐动员,根据战争的需要,边战边挖,最后终于构筑成了户通户、村连村,全长16公里的地道网。冉庄人民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构思精巧的地道口。冉庄全部地道由东西南北4条干线组成,并筑有东西支线11条,南北支线13条。还有两条连村地道,一条通村东北3里的姜庄,一条通村西5里的东孙庄。加有两条突围线,一条通清水河岸,一条通村东南的隋家坟。地道分军用、民用地道两种,民用地道藏物藏身,有若干水井相连,排水、取水、通风;军用地道,则用于调兵遣将,利用设在屋内的墙根壁地道口、地面、牲口槽、风箱底、面柜、炕面、锅台等处地道口与敌周旋。利用高房工事、地堡、庙宇、碾子、柜台、烧饼炉等工事及多处暗枪眼,巧妙制敌,形成一个纵深立体火力交叉的坚固堡垒,并具有三通(高房、地道、院落相通)、三堵(堵街口、堵门口、堵窗口)、三交叉(明枪眼和暗枪眼、高房和地堡、地堡和墙壁火力交叉)和五防(防水、防火、防烟、防钻、防破坏)的多功能,地道里设有指路牌、照明灯、休息室、储粮室、地下兵工厂、囚笼、陷阱等。敌人从哪里来,我们就把它消灭在哪里,整个冉庄成为一座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
  地道战术 日寇胆寒
  冉庄民兵利用地道优势开展地道战、麻雀战,并利用交通沟等地利条件,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战斗,抓住一切有利时机,打击敌人。
  为解决弹药不足,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于1939年冬在梁连恒家设立土兵工厂,有7名技术人员。土兵工厂有地上秘密工作室和地下工作间,还设有连通地道的地下秘密弹药库,可随时将弹药运送到各战斗工事内,以应急需。
  据不完全统计,从1939年至1948年冉庄兵工厂共制地雷1200个、手榴弹2500多个、翻火子弹5000余发、土炮弹400余发、扫帚炮2门、榆木炮1门、决枪百余支及一些其他自制武器。
  在战争年代的艰苦岁月里,冉庄民兵和人民,每到傍晚或战争之前,在敌人可能经过的巷道口,可攀之墙,可隐蔽之所,可取之物遍设地雷,利用地道战和地雷战相结合的打法,重创敌军。
  抗日战争时期的冉庄女民兵,精神抖擞,飒爽英姿。除她们之外,冉庄妇救会的妇女们,种棉花、纺线、织布、缝制军衣、做军鞋、做慰问袋,身背公粮袋冲破京汉铁路敌人的封锁线,把军粮送到太行山区的人民子弟兵手中,她们丢下吃奶的孩子,丢开年迈的父母,长途跋涉,脚上血泡流的血,身上流淌的汗水,浸润了华北山川。
  冉庄民兵的另一种打法,是诱敌深入,把敌人引进村来,充分利用地道优势,杀伤敌人。失败的敌人逃出村去,又遭到埋伏在村外民兵的阻击,形成内外夹攻之势,使敌人处于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境地。
  冉庄人民在抗日政权的领导下,1939年至1940年两年内,就扒京汉铁路2次,毁张保公路18次,割断张保公路及王胡庄至西孙庄公路两旁电线8次。此外,挖成交通沟总长达15公里,还挖了护村沟7.5公里。英勇的冉庄民兵,还先后到林水、陈吴庄、耿庄、李庄、蒋庄等村进行伏击战、追击战;拆毁黑风口炮楼、拔碉堡、拿据点,共计出村作战85次。
  1945年春,冉庄民兵在双庙工事痛歼日寇,击毙敌伪团长。数十次地道战积累了战斗经验,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有机地结合,打得敌人晕头转向,整个冉庄成了一个神秘的村庄。穷途末路的侵略者,不甘在冉庄的失败,1945年春夏交接时,驻保定的日军协同一个团伪军的兵力,包围了冉庄。当时,我民兵早已严阵以待,敌人进村后,地雷四处爆炸,他们只得破墙而过,在老母庙观察情况的两个民兵,发现一个挥舞指挥刀的日本军官,指使20多个伪军抢拆小庙工事,工事里的民兵满腔怒火,一枪结果了这个侵略者指挥官的命。敌人几次疯狂还击抢尸,但都遭到更加严厉的惩罚,敌人急红了眼,重新组织火力,猛攻小庙工事,我民兵乘机转入地道,转到敌后,拉响了敌群中的连环雷,炸得敌人鬼哭狼嚎,拖着十几具尸体,狼狈逃窜。紧接着,敌人又以两个团的兵力,分3路向冉庄袭来,民兵早已做好战斗准备。敌伪团长身挎洋刀指挥敌人从东村口摸进村来,被双庙地堡工事里的民兵首先发现。等到相距十几米远,工事里的民兵高兴地说:"好小子,你来得正好!"民兵班长李明贵,瞄准敌团长的脑门,只一枪便结果了他的性命。敌人象没头的苍蝇,乱窜乱跳,冉庄村里各战斗工事一起开火,敌人伤亡惨重,再也不敢前进一步,敌阵大乱,以彻底失败而告终。从此,敌人留下了一句口头禅:"宁绕黑风口,不从冉庄走"。战斗结束后,县武委会指导员乔军同志召开全村各民兵干部和魏庄高小全体师生大会,总结历次地道战的经验和取得的辉煌战绩,号召冉庄民兵戒骄戒躁,再接再厉,抗击日暮穷途的日军。奖励锦旗一面、步枪和手枪数支、地雷1000个、子弹300发。号召全区民兵发挥机智勇敢的战斗精神,配合国际国内大好形势,准备迎接反攻日寇的最后胜利。
  抗日先烈 永垂青史
  冉庄地道战的辉煌战绩,是冉庄人民和民兵进行艰苦卓绝的奋战取得的。特别是埋葬在村侧墓地的30多名冉庄烈士的忠骨,是冉庄人民的骄傲,是冉庄的魂,冉庄人民将世世代代永远铭记他们的丰功伟绩。
  抗日烈士张森林1909年出生于冉庄,1938年张森林同志任清苑县冉庄抗日政权秘书,写下一首《从戎赋》:
  东来魑魅践山河,神州烽烟血泪多。
  且将毫墨抛书案,怒持剑戟战群倭
  1938年,区委吸收张森林同志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冉庄第一名共产党员,第一任村支部书记。1940年,张森林同志调任区委书记,兼清苑县大队政委。当时张森林及干部们,常在白天藏在洞内看批示,写报告,分析情况,计划工作,夜晚出来进行抗日活动。张森林任职期间,组织领导农、青、妇、工会及人民武装,展开了顽强的抗日斗争。张森林为保卫家乡,为祖国的抗日救亡运动做了大量工作,做出了卓越贡献。1943年农历三月初五夜间,张森林与县委宣传部朱信等同志在耿庄南场一老乡家组织秘密会议,会后朱信连夜转移到李庄。由于汉奸告密,耿庄、义和庄、段庄3个炮楼的敌人把张森林和区委宣传委员黄岳及保定两名青年爱国学生包围。张森林紧急掩护保定学生安全脱险。经过长时间枪战,子弹几乎用尽,黄岳身负重伤,经请示区委书记张森林同意后,自饮枪弹牺牲。当张森林突围近李庄时脚部负重伤,把枪支拆毁扔掉,带伤奔走,血染荒郊。被捕后,敌人把他押到耿庄炮楼,后连夜转押到段庄炮楼。日伪军对他软硬兼施,逼他投降。酷刑之下,限期让他写下降书,张森林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充分体现出中华儿女不可辱的民族气节。
来源:考试大-
  张森林在段庄炮楼中队部受尽酷刑摧残,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为祖国的解放事业,洒尽了一腔热血。1943年农历三月初八,张森林慨然就义,年仅34岁。
  张森林的尸体由高老白、高年、高志等村民连夜从段庄偷运回村,用清水洗净周身的血痕。从他的内衣袋中发现了诗稿《就义辞》:
  鳞伤遍体做徒囚,山河未复志未酬。
  敌酋逼书归降字,誓将碧血染春秋。
  人去留得英魂在,唤起民众报国仇。
  冉庄人民把对张森林无限的怀念和对敌人的刻骨仇恨,深深地埋进心底,化作烈火,化作抗战到底的坚强决心。张森林的母亲,抹了一把眼泪,劝慰乡亲们:"森林为抗日死了,值得!"
  区委宣传员李连瑞1921年出生在冉庄一个富裕农家。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冉庄"青年抗日救国会"主任。1940年调区委工作,任写作宣传委员。1942年冬,李连瑞只身1人,带1支手枪,数十发子弹,趁午夜时分赶到距冉庄5公里外的东孙庄,宣传抗日,组织抗日力量,被汉奸察觉告密,王胡庄的日军,派出一支百匹马队的骑兵和1个营的伪治安军500余人,火速团团包围李连瑞隐身处,李连瑞坚持与敌人枪战多时,身中数枪,血染布衣。当李连瑞发现子弹用尽,想越墙突围时,被敌逮捕,身中十几处日本刺刀伤。敌人强制李连瑞游街,直至血流将尽时,李连瑞依然是骂不绝口:"中国人你们是杀不完的!""誓死不当亡国奴!"李连瑞的肠子被日本刺刀挑出肚皮外,壮烈牺牲,年仅21岁。丢下了年迈的父母,丢下了正当青春芳龄的爱妻和还在襁褓中的幼女。敌人把李连瑞的尸体在村东北角坑边曝尸三日,令人惨不忍睹。王胡庄的日伪军放监视哨多处,发现起尸的人不是逮捕就是枪杀。敌人的警戒放松以后,冉庄的干部群众,以泪洗面,把李连瑞的尸体起回冉庄。如今李连瑞烈士同30多位烈士同眠在村旁墓地,陪伴着生他养他的家乡故土。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历经八年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是中国人民从此走向胜利的里程碑。
  血泪欢歌 抗战胜利
  日,日本国裕仁天皇发布停战诏书,向全世界宣布无条件投降。
  日,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了投降仪式,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终于取得了全面胜利。人民群众沉浸在抗战胜利的无限喜悦之中。每到清明节和节假日,各界人士向死难的烈士默哀。
  历史悲剧 不容重演
  1972年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毛泽东主席接见了前来访华的田中角荣,开创了中日人民友好的新纪元。
  日,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南海会见了日本首相村山富士。这一切充分说明,饱受战火蹂躏和创伤的中国人民渴望和平,渴望同一衣带水的日本近邻友好相处,这也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心声。但是,日本政界总有一股反动势力,遮掩当年侵略战争的滔天大罪,为侵略者翻案,参拜靖国神社,为东条英机等战争罪犯招魂,在教科书中竭力掩盖侵华的罪恶历史,这一切不能不引起我国人民和亚洲各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和高度警惕。
  日,日本16个团体,约5000人举行集会,要求国会通过"谢罪和不战决议",向亚洲各国人民道歉,永远不重蹈历史覆辙。
  日,日本反战和平团体"和平遗嘱会全国联合会"在靖国神社附近集会,反对内阁成员参拜靖国神社。
  历史是不容篡改的。日下午,一辆浅灰色的轿车驶进了冉庄地道战纪念馆。车上坐着老少二人,只见那位白发老人双眉紧锁、面带愧疚,他下车后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有罪,我是向中国人民请罪来了!"他就是曾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浅尾公平,年轻的是他的孙子浅尾和彦。他激动地说:"我早就想到中国来,但是一直没有勇气,一想到过去,就觉得有愧于中国人民。我已经79岁了,以后的日子不多了,这次硬着头皮来了。"老人掏出手绢,擦了擦眼泪,继续说:"1939年我来到中国后,随部队驻扎在冉庄以东9公里旧称黑风口的张登镇,亲眼目睹了中国人民被日军蹂躏的惨景。这都是日本帝国主义造的孽!我这次和孙子一起来,就是为了让下一代了解中国,让日中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浅尾祖孙来到了展览室参观,听着讲解员的讲解,看着一幅幅图片、一件件文物。特别是当他看到当年冉庄人民抗击日寇时使用的土枪、土炮、土手榴弹时,更是感叹不已。他激动地说:"正义之师必胜!"浅尾和彦点头表示赞许。他义正辞严地说:"现在,日本还有个别人想复活军国主义,这是绝没有好结果的!"日浅尾公平在给冉庄地道战纪念馆的信中说:"我不是属于一般的旅行者而前往中国的,是为了对过去的忏悔,更重要的是为了进一步加深日中友好,为中日两国不再战,世代友好之目的,我远涉重洋,拜访贵国的……有时和战时的战友一起谈论昔日的事情时,很多人说在冉庄常打败仗,在我的记忆中,也似乎觉得那是冉庄……"
  日本友人来冉庄地道战遗址参观时,往往不可避免地谈及当年日本侵华的史实,他们常常谈到,中日两国人民同是战争的受害者,两国人民共同向往和平,日本政界部分右翼势力试图为当年侵略战争招魂扬幡,是绝对不能得逞的!
  各位朋友,地道战以其独特的战略战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产生了极为特殊的历史意义和影响,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今天,人们重温这段历史,追思战斗岁月,是为了铭记昨天,不忘国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参观完了纪念馆,了解了当时的抗日烽火和硝烟,下面就到冉庄的地道战遗址进行实地游览。
  看过电影《地道战》的朋友一定对电影中展现的地道构造的复杂和设计巧妙而叹服吧。冉庄的地道一般宽约0.7-0.8米,高约1.15米,上距地面2米多。共24条支线,全长达32华里。形成了户户相连,村村相通,上下呼应,能进能退的地道网。
  从地道的用途来说,可分为作战用的军用地道和供群众隐蔽用的民用地道。里面建有休息室、厨房、储粮室、指挥部、兵工厂等各类设施,内设路标和照明灯,地道交叉处设翻板陷井,敌人万一进入地道,一踏上"翻板",就会落井毙命,地道与水井相通,既可通风又便于排水、取水。
  地道出入口灵活多变,有的设在室内墙角,有的利用牲口槽、风箱、锅台、井口作为出入口,经过伪装,敌人很难发现。为有效杀伤敌人,全村主要街道和路口,构筑了高房工事、地堡、庙宇、碾子等战斗工事,都与地道相通,既能观察敌情,又能冷枪杀敌。工事周围设地雷孔,拉线引入地道。若敌人靠近工事,便拉响地雷杀伤敌人。沿街和路口墙角下设有联通地道的射击孔,隐蔽枪眼和射击孔遍布全村每个角落,构成"明暗火力交叉,高房、地面与地下火力交叉"的立体火力网。
  冉庄地道具有"三通"、"三交叉"、"四好"、"五防"这几大特点。三通即高房相通,院落相通,地道相通;三交叉即明枪眼与暗枪眼相交叉,高房工事与地堡工事相交叉,墙壁火力与地堡火力相交叉;四好即好打、好钻、好藏、好跑;五防即防破坏、防封锁、防水灌、防毒气、防火烧。冉庄地道充分体现了冉庄人民的集体智慧。
  首先,我们参观"双向地道"。
  冉庄地道网中有一条双向地道,这条地道内有两扇可以活动的门,可以将地道关闭,通道两端有翻板陷井,敌人到了这里就如同进了囚笼,这就叫"堵住笼子抓鸡,关起门来打狗"。为防敌人用水灌地道,冉庄的地道与水井相连,正如电影《地道战》中说的是"水是宝贵的,应让他流回原处"。无论敌人从哪口水井里灌地道,水都会流回原处。
  下面,请大家随我参观地下兵工厂。
  抗日战争时期,冉庄民兵为了解决弹药不足的问题,自己动手建立起地下兵工厂。梁连恒在"七七事变"前是做鞭炮的,对炸药比较了解,就由梁连恒负责,除梁连恒外,还有7名技术人员。开始,地下兵工厂设在梁连恒家的红薯窖内,但是在1939年被敌人发现,遭到破坏。后来梁连恒设计将地道口通到炕上,可以从屋内炕上的地道口进入地下兵工厂。民兵们用简单的工具制造了大量的土武器。地下兵厂分工比较细,主要有锻轧组、铸造组、机加工组。锻轧以烘炉为主,在这里锻造打制大刀、长矛、土枪及各种武器配件。炭窑是制造火药原料的,火药配方很简单:一硝、二磺、三木炭,再加上蒸煮、晾晒、细加工,便成了火药。铸造组通过各种关系将焦碳从解放区搞来,利用废铁等铸造地雷、手榴弹:他们制造的第一批地雷的壳是用从京汉铁路扒回来的钢轨为原料铸的。锻轧和铸造都产生大量的烟,为了把地下土兵工厂里的烟排到地面又不让敌人发现,他们就把梁连恒家的院墙修成空心,而且墙上留有排气孔,空心墙与地下兵工厂的地道相连,烟可以先通过这些洞吸到空心墙里,再由空心墙上的气孔排出。机加工组用土旋床加工地雷、手榴弹把柄等木制配件,还用来加工制造镗床、土枪、火枪筒等武器零部件。各种零件制造好后,就在地下土兵工厂里装组成土枪、掷弹筒、地雷、手榴弹、子弹等武器。当时制造武器的工具和方法比较简单落后,所以,民兵还在工厂里挖了一口防爆井,弹药万一在组装中出事,可以立即投入井中,以防伤人。在铁、木构件上打孔都是在土车床上进行加工。工厂里,每道工序完全是由人力来完成。武器制成后,存放在地下库房里。战斗过程中,地道内的交通员通知兵工厂某工事需要什么武器,土兵工厂就可以在敌人的脚底下运送过去。土坦克是数层用水浸湿的棉被盖住木桌做成的,抱炸药包的人在木桌下顶着桌子冲锋,用以防子弹。1945年拿下黑风口据点时就用了这种土坦克。冉庄民兵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办起了地下兵工厂,制造武器打击敌人,为抗战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下面,请大家参观地道内的翻眼。
  翻眼是地道内的一种防御设施。翻眼有两种,一种是向上翻的,另一种是向下翻的。向下翻眼可以用来防毒气,因为毒气比较轻,只向上走。虽然只是这样一个小小的东西,就可以将毒气隔开,使两面地道不会相互影响。而且它还是地道内的一处很好的防御设施,当敌人进入地道,民兵可以在口上等着他,居高临下,来一个打一个。
  请大家看一看地道内的卡口。
  卡口是地道内的一种防御设施,因为它比较矮小,如果敌人放毒气或放水,民兵就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把口堵上,将地道隔离。此外敌人进入地道,一个在此把守,敌人过来就得爬,那样民兵们就很容易的消灭他们。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是卡口在地道内不能太多,那样会限制民兵的行动。
  请大家参观三官庙。原是供奉尧、舜、禹的庙宇,乡民称为三官庙。为方便作战,在庙内筑地道口通地道,在庙墙上筑暗枪眼,垒墙堵住庙门,就这样把庙宇改装成作战工事。地道战期间,三官庙工事成为把守清水河南大桥的重要射击堡垒,并与青神庙工事及两侧民居暗枪眼相配合,形成一道阻击敌人的屏障。
  下面,我们来到了村内的青神庙。
  始建于明,用于供奉青苗神,乡民在这里乞求五谷丰登。1942年,冀中环境残酷时期,区委书记张森林藏在青年抗日救国会主任李永家绝密地道内办公,由李永负责送饭和通迅联络。张森林的母亲,常以到青神庙上香为掩护,将洗换的衣服和食物置于与地道相通的神台下,由李永从地道内取走交给张森林。后根据战争需要,将庙门堵死,拆去神台,改为战斗工事。
  这里是冉庄抗日村公所。
  原是冉庄村公所,始建于民国年间。1938年冉庄建立党组织和抗日政权,改称为冉庄抗日村公所。这里是冉庄抗日活动的中枢,下设"五大会":冉庄抗日武装委员会、冉庄农民抗救国会、冉庄工人抗日救国会、冉庄妇女抗日救国会、冉庄青年抗日救国会。张森林任冉庄抗日村公所秘书,其真实身份是冉庄(第一任)党支部书记。
  1938年秋,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来到冉庄,在这里谈判收编清苑县西片联庄会,把"不抗日、不降日、打土匪、保家乡"的地方武装改编成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力量。这批武装力量(清苑县5000余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转战南北,为抗御外侮,为祖国解放,立下汗马功劳。
  请大家看,这是冉庄的一眼水井。
  冉庄有一眼砖砌水井,它是通往地道的13眼水井之一,做地道内排水、取水、通风之用。电影《地道战》中,日伪军抽水灌地道,地道内民兵群众又让水流回原处,即拍摄于此。
  现在我们来到了冉庄十字街。
  冉庄十字街是地道战的中心地带之一,地下设有指挥室、休息室等,十字街四壁墙根设暗枪眼若干。
  冉庄始建于隋唐,至宋代时,传说杨业之子杨延昭部将在村北河畔荒原筑营戍守,冉庄因此而一度繁荣,初具小镇规模,故冉庄素有唐村宋镇之说。街上两棵老槐树,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历史变迁,沧海桑田,当年栽下槐树的冉、曹两姓在冉庄村已无后人,就连他们的坟地也变成了大片民居。
  抗日战争时期,村民在街头古槐上悬挂北大寺的铁钟,用以报警。在1965年拍摄电影《地道战》时,这两棵老槐树枝繁叶茂,过往行人都愿在树下歇脚。有间屋子原为一个店铺,柜台下面有地平面地道口与地道相连,作战时就成了地面指挥中心。西南隅房顶为高房指挥中心,并有高房工事通夹壁墙至地道,这里的地道口为墙根壁地道口。
  现在我们来到了冉庄抗日武装委员会旧址(关帝庙)。
  抗日战争期间冉庄抗日武装委员会设在关帝庙。冉庄抗日武装委员会曾在此办公,这里是冉庄决策和指挥武装斗争、地道斗争主要指挥所,又是为我主力部队组织和输送兵员的地方,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冉庄共有200多名优秀青年加入了正规军。这里同时又是组织支前的办公地。在关公神台一侧有一处极为隐蔽的地道口--地平面地道战口。电影《地道战》中的假武工队来冉庄刺探地道斗争情报的故事情节就发生在这里,这个地道口下面的地道通往四面八方。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冉庄常吃败仗,老乡们传说是关公保佑。其实是地道战胜利,是先辈们运筹帷幄,指挥有方,冉庄民兵英勇奋战的结果。
  现在我们来到了清苑县抗日武装委员会旧址。
  这里是一处普普通通的民居,是抗日战争年代的一家堡垒户,现在院内仍保持着战争年代环境风貌。南屋子是马槽地道口,现在仍然养着马,气息仍似当年。抗日战争中,清苑县抗日武装委员会在此办公,是发动全县抗日武装和民众破坏敌交通、坚壁清野、割电线、炸桥梁、开展游击战、地道战等武装斗争的指挥中心。伪装奇巧的马槽地道口与地道相通,当时遇到紧急情况时,干部们便从这里转入地道。区委书记张森林多次从这里出入地道。
  现在我们来到了保定城市工作委员会旧址。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保定城市工作委员会(简称保委会),秘密在保定南部一带开展活动,开展城市工作准备收复保定。这里是主要办公地之一,是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指挥所。
  自从1965年,电影《地道战》在全国放映后,冉庄地道战遗址就家喻户晓,名扬中外。每年吸引大批中外游客来这里参观旅游,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地道战的神奇魅力给客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遗址也先后被共青团中央、中宣部确定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各位朋友,冉庄地道战遗址我们已经参观完了。如果您还没有尽兴的话,我建议您不妨到冉庄村中再去走一走。站在冉庄十字街头,看着那棵在电影《地道战》里高高耸立的老槐树,树杈上饱经风霜的古钟,陈旧班驳的磨房,渐被风化的石碾,以及隐于房根墙角的枪眼……您会想到什么?您还可以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堡垒户"家中,听乡亲们讲述当年抗日战争的情况。饿了,您还可以尝一尝玉米面野菜团子、菜汤等冀中抗战餐。对了,别忘了给您和您的家人及朋友购买一些有地道战特色的各种纪念品呦!
来源:考试大-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保定冉庄地道战景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