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最新:为什么日本全面日本侵华战争王辅首先在卢沟桥爆发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的标志是什么?_百度知道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我有更好的答案
卢沟桥事变。
采纳率:30%
也叫卢沟桥事变
卢沟桥事件,77事件
日卢沟桥事变
卢沟桥事变
其他17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为什么日本全面侵华战争首先在卢沟桥爆发为什么日本全面侵华战争首先在卢沟桥爆发继续人文百家号1937年前,日军已经从北、东北、西北三个方向对平津形成合围之势。日军在华北的驻扎可以追溯到1901年的《辛丑条约》,当时日本派了2600多名驻屯军,命名为清国驻屯军,司令部在天津,兵营在天津海关寺和北京东交民巷两处。1912年更名为“中国驻屯军”。1937年,“中国驻屯军”司令部辖河边正三为旅团长的第四旅团,约6000人,分驻北平、天津、通县、山海关等地。日军策动华北五省自治失败后,在通县扶持殷汝耕成立一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基本上把冀东22县划入势力范围。而这时候的日本军队要再进一步发展扩大侵略的话,也必须要占领平津。这是华北最重要的两个都市,南下有几条铁路,从北平到绥远,津浦铁路、平汉铁路,不占领怎么办呢?进一步的战争要有一个借口,要挑起事端,导火线,于是有了卢沟桥事变。他也可以不选择卢沟桥,而选择别的地方,比如丰台,他总要选择一个地方,挑起战斗,然后扩大。卢沟桥事实上,日军这一系列的侵略行径几乎都是一个模式:先到中国军队控制范围的深处取得一个“点”的驻兵权,这个“点”一般都在铁路线上,然后自己制造事端反诬中国军队,再通过政治和军事讹诈,获得对大面积领土的侵占。卢沟桥事变另外有人认为还有一个原因。因为卢沟桥上有很多狮子,中国人除了对龙的崇拜,其次就是对狮子,你看黄飞鸿系列电影总有舞狮抢球的情节,以证明中国人的强健。日本人选择卢沟桥作为全面侵华的切入点,是想在心理上震慑中国人。看地图上,卢沟桥大致处于东北和华北的分界线的位置,在全面侵华之前,日本人早就霸占了东北,欲巩固东北,必取得华北,取得华北,方能向中国内地大举进攻,这是日本自甲午战争以后的既定侵华路线图,所谓走火磨擦之类的只是必然中的偶然而已。因为,狼想要吃羊,绝不会盲目地去进攻,它必然会在发起进攻前计算出一条最容易得手的路线。卢沟桥事变示意图如果日本侵略军夺取了卢沟桥这条北平西南面的咽喉要道,他就进能攻取华北平原,退可守住已经占领的中国大片土地。当年的报刊曾有评论,对中国来说,“卢沟桥得失,北平之存亡系之;北平之得失,华北存亡系之;而西北、陇海线乃至长江流域,亦莫不受其威胁也”。由于事关重大,中国军队必须固守卢沟桥,“为北平存留着这条唯一的命脉”。综上所述,“七七”事变发生在卢沟桥就不是偶然的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继续人文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继续人文专注分享人文知识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为什么卢沟桥竟然成为中日战争爆发地_百度知道
为什么卢沟桥竟然成为中日战争爆发地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一、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特别是二战前夕,日本在1931年九月十八日,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在之后几年,不断向华北侵蚀,1935年的“华北自治运动”使得中日对峙的前线由中朝边界推到了华北宛平县。二、卢沟桥战役的打响之后,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战争。这一事件影响较大,日本在这次战争之前对中国的态度变化明显,所以卢沟桥战役成了标志性事件。三、卢沟桥战役之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都发表声明,开始了积极的抵抗运动,特别是国民党政府发表公开抗战的庐山讲话,中国当时的政府国民政府的态度转变也是促进卢沟桥成为中日战争的爆发地的重要原因。四、中国教育部现在已经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以后从1931年九一八开始计算。
因为当时东北三省和热河皆已失守,北平成为一座孤岛,日军想要夺下北平,就必须要进攻卢沟桥,于是卢沟桥成了中日战争爆发之地~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公式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当前位置:- >
卢沟桥事变:日本如何打响全面侵华战争第一枪
来源:作者:
□本刊特约记者 吴志菲1937年7月的那个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以一个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到宛平城内去“搜查”,被中国驻军拒绝。日军随即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驻军奋起反抗。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为什么会成为日本全面侵华和中国全面抗战的标志?卢沟桥不仅以它古老的历史和精美的建筑艺术闻名于世,而且以它揭开了中国人民神圣的八年抗战的帷幕永垂青史。日本故伎重演打响“第一枪”从1936年10月至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前,日军以北平为目标,不断在宛平城北、卢沟桥一带及平汉铁路北侧进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日军剑拔弩张,战事已呈一触即发之势。于是,国民革命军二十九军将守城、守桥任务交给了二一九团第三营。该营营长金振中接到调防宛平和卢沟桥的命令后,面对无时不在挑衅的日军,深感职责重大。日下午,驻丰台日军河边正三旅团第一联队第三大队第八中队由中队长清水节郎率领到达卢沟桥以北龙王庙附近,冒雨演习。当晚10时40分,宛平城内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第一一○旅突然听到城东北方向日军演习营地传来十几声枪响,便严密注意日军的动态。少顷,金振中接到守城军官报告,据日军称:一名新兵在“演习”时被我城内驻军捉去,日本军官要求率队进城搜查。金振中立即联想到“九一八”事变,预感到日军要故伎重演,便断然回答:“日方士兵被抓纯属捏造,进城搜查绝对不能允许!”金振中刚刚放下电话,激烈的枪炮声便响了起来。炮弹飞越宛平城墙,炸倒营指挥部房屋6间、炸死士兵2人、伤5人。防守阵地的各连连长纷纷报告,日军蜂拥般地向我阵地扑来。金振中果断地下达了作战命令,冒着炮火登上城墙观察敌情,指挥部队还击敌人。宛平城中日开战打了3个多小时,日军在金振中第三营官兵勇猛反击下伤亡惨重,始终未能接近城墙,龟缩在原地待援。夜12时许,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给冀察政务委员会外交委员会打电话,诡称:“有日军陆军一中队,夜间在卢沟桥演习,仿佛听见由驻宛平城内之军队发枪数响,致演习部队一时呈混乱现象,失落士兵1名,要求进入宛平城搜索。”中国第二十九军副军长、北平市长秦德纯接到报告后回答说:“日军随意在我国领土内进行演习,完全是违背国际法的。事先既不通知,也未经许可,一名士兵行踪不明,我方不负任何责任。”这时,日本特务机关和丰台日军威胁说,如果不许入城搜查,就用军队包围宛平。秦德纯气愤地说:“我不知道日本人怎么这样野蛮!我方为了自卫,只有坚决抵抗。”日本打响“第一枪”的借口7月8日晨2时许,日军由丰台增派的部队在第三大队队长一木清直率领下与清水节郎所部会合,按计划占领了宛平东北的沙岗。冀察当局为防止事态扩大,同意双方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实际上,日方那个“失踪”的士兵名叫志村菊次郎,是一名二等兵,因拉肚子去解手而离队,返回时在黑暗中走了相反的方向,因此延误了归队时间,20多分钟(一说约3小时)后悄悄归队。冀察当局与日军谈判之时,日方声称的“失踪”士兵已归队,不但隐而不报,而且蛮横无理地要求我守城部队退出城外5公里,以便日军进城调查“失踪”原委,还一再恫吓中方人员,若10分钟内还无法解决,“严重事件”将立即爆发。5时许,双方还在谈判之际,日军的炮弹就接二连三地呼啸着飞进城内,落在谈判桌附近爆炸。驻扎在丰台的日军第三大队主力部队已气势汹汹地向我宛平城开来。天大亮后,东警戒线方向出现大队日军。日军突然发动炮击,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线官兵:“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三十七师一一○旅二一九团三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奋起抗战,连续击退日军3次进攻。日军第三大队直扑龙王庙和附近的铁路桥。守卫桥头阵地的只有二十九军二一九团三营十一连两个排。他们表示“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同日军展开拼杀,终因寡不敌众,60多名战士壮烈牺牲。日军也在河堤上丢下了上百具尸体。7月8日夜12时许,吉星文团突击队的青年战士用绳梯爬出宛平城,出其不意地将日军1个中队全歼在铁路桥上,夺回了铁路桥和龙王庙,军心为之大振。激战一天后,双方均有严重伤亡,日军几次强攻接连受挫。其妄图“一击”而夺宛平的计划,被中国守军的密集弹雨打得头破血流,战况遂成胶着状态。日本打响“第一枪”的野心卢沟桥事变爆发的第二天,很多家报纸发行号外,将这个震惊中外的消息及时传递给了中国民众。一时间,群情激愤。“日本,凶!未必我们4亿多人还打不赢它?!”“揍,狠狠地揍!”“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四处响起。卢沟桥事变点燃了抗日战争的熊熊烈火,宛平城城墙上至今还留着累累弹痕,城南侧和东侧的墙面上更留有很多很大的弹坑。东城墙东北侧和东南侧各有一段城墙没有垛口,就是当年日军猛烈炮火轰塌的。持续8年之久的战争,表面上虽导源于卢沟桥事变这一偶发事件,实质上日人早已处心积虑,进行侵略阴谋。在侵略野心的驱使下,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就把“富国强兵”的总目标转换成了“强兵富国”,沿着军国主义的道路,构筑了分五步走——“攫取台湾、吞并朝鲜、夺取满蒙、征服中国、称霸世界”的大陆政策。1944年,当年指挥发动卢沟桥事变的最高长官、侵华日军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第一联队联队长(后升任日本侵略缅甸的第十五军司令官)牟田口廉也中将,曾得意洋洋地公开炫耀:“大东亚战争要说起来的话,是我的责任。在卢沟桥打响第一枪,引发战争的就是我。”二战日本投降后,曾任日本驻天津特务机关长的茂川秀和也承认:卢沟桥事变的第一枪“是日本放的”,“为了扩大两军冲突,指使部下鸣放鞭炮的是我。”今井武夫,日本陆军少将。在《今井武夫回忆录》中,今井武夫写道:“1937年五六月间,日本东京盛传不久华北要发生什么事。”“东京政界的消息灵通人士之间私下传着这样的消息:‘七七’晚上,华北将重演柳条沟一样的事件。”显然,牟田口率部向中国军队打响了第一枪,但他说发生大东亚战争是他个人的责任,这不符合历史,因为发动侵华战争是日本国早就规划在他们军事侵略的筹谋之中。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是事先预谋的,这从日军制订的《宣传计划》就可以看出。该计划指出:要不顾彼我伤亡,果断实行攻击,最迟于7月9日正午前后占领宛平县城;进行“言论统制”,“宣传的关键,在于先发制人”,要证明,“事件发生非我方有计划的行动”,“本事端是因中国军队的不法行为而突然发生的”。“我国的对华态度,换句话说,即经营大陆的理想,过去以至将来都应完全光明正大。”这就是卢沟桥事变时日本《宣传计划》所显示的国家意识与集团野心。蒋介石也表示:“事变发生以后,或有人以为是偶然突发的,但一月来对方舆论,或外交上直接、间接的表示,都使我们觉到事变发生的征兆。可想见这一次事件并不是偶然。”事变发生不久,中国政府就在声明中指出:“此次纷扰发生之际,系在7月7日夜间,其时日本军队正在举行演习……日本军队借词要求在中国军队防地内搜寻失踪之日本兵士一名。竟图以强力于夜间侵入中国军队所驻防之宛平县城,明知中国军队必加以拒绝,乃故意出此,借以发动对于华北更进一步之侵略行为,此固属显而易见者也。”日本以全面侵华开始,以全面失败告终。历史以正义者的胜利,在卢沟桥树立起了一座警告侵略者的信号台。卢沟桥下那潺潺的流水时刻提醒着人们:要告别过去,但不能遗忘历史!
[责任编辑:admin]
友情链接:
《时代邮刊》邮发代号:42-168《时代邮刊·人物》邮发代号:42-568广告经营许可证号:0004投稿信箱:42-
地址:长沙市车站中路488号北大楼4楼
时代邮刊版权所有,(C)Copyright
备案号:(湘ICP备号-1) 技术支持:-
用微信扫一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侵华战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