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明明很饥渴的主妇游戏真人,为什么要把盛大游戏拱手让给腾讯

3,033被浏览520,792分享邀请回答3K24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231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秘传腾讯收购盛大 十年首富再遇首富_搞趣网&&&为什么阿里和腾讯都要跟游族“在一起”?
为什么阿里和腾讯都要跟游族“在一起”?
全文导读 12月19日,阿里和腾讯选择在同一时间做了同一件事,那就是跟同一家公司——游族网络,分别在南京和苏州共同创建创新创业平台,那么这是因为什么呢?
经济新常态、供给侧改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时至年终,上至中央政府,下到各行各业,都在用一个个振聋发聩的关键词描摹未来的发展形态,每一个词汇背后蕴含的经济规模和变革能量,动辄千亿万亿,对于时刻求新求变的互联网行业而言,无疑是必须投身进去、勇立潮头的。当然,这些概念可能过于宏大,如何跟企业自身的发展理念结合起来,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如果一时间想不明白,不妨看看业界巨头们都在干什么。 12月19日,阿里和腾讯选择在同一时间做了同一件事,那就是跟同一家公司——游族网络,分别在南京和苏州共同创建创新创业平台,游族网络作为运营方,将全面负责腾讯众创空间和阿里云创客+基地的运营。那么,为什么阿里和腾讯都选择跟游族“”呢? 主导创新、主动孵化已成风潮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包括阿里、腾讯在内的各大互联网公司开始注重对移动应用创业生态的培育与构造,希望能为整个产业注入新鲜血液。 3月29日,阿里云正式发布“创客+”,欲打造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创业平台联合百亿资金,提供从开发组件、分发推广、办公场地、前后期投资到云服务资源的系列创业扶持,帮助百万创客追逐梦想。该项目在试运营4个月期间,已经有141个创客项目融资达2.7亿元。目前,“创客+”平台联合了包括:真格基金、IDG、众海投资、银杏谷、创新工场等30多家风投机构,杭州转塘、武汉光谷、恒生科技园、清华科技园等20多家孵化器与科技园区;多盟、Testin、游族Mob、爱加密、云智慧等20多家开发者工具及分发推广服务商。 4月28日,腾讯宣布2015年计划在全国建立25个线下众创空间,总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腾讯表示将继续拥抱开放,聚合内部资源并联合社会各界力量,推出腾讯众创空间,打造一个人人可参与的创新创业平台,再造100个亿万富翁。截至11月,腾讯众创空间共孵化团队176个,其中10家公司进入上市流程,49家成功获得融资。
游族网络创新创业中心启动运营(左一:游族网络董事长、CEO林奇) 跟这两位行业巨头相似的,游族网络正在面向更广阔的泛娱乐产业开始拓展,需要包括游戏、影视在内的更多人才、资源、技术、创意加入进来,在一定的资金和机制扶持下形成具有强劲增长活力的新业态,与现有的业务板块共同构成新的产业版图。因此,游族网络以“产业链+孵化+投资”运营思路整合上下游资源,进行全产业链孵化,目标瞄准互联网+、大数据、IP创新、智能硬件、体育文化等诸多领域,快速培育有创意的互联网产品及开发者,巩固并进一步扩大游族网络在互联网文化娱乐领域的竞争优势。 游族与阿里、腾讯早已“在一起” 实际上,游族网络与阿里、腾讯长期以来都保持着良好且日渐深化的合作关系。
腾讯、游族、南京市联合启动腾讯众创空间(右二:游族网络COO陈礼标) 游族影业投拍的中国首部科幻大片的《三体》,是游族与阿里娱乐宝战略合作中的第一部大数据电影,阿里娱乐宝將联手游族共同打造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粉丝全流程参与的电影,开创中国科幻电影史上最多“出品人”先河。结合阿里巴巴集团电商和大数据技术方面的优势,双方将高效整合影视、游戏等多方资源,共同打造电影《三体》相关衍生品,建立全新的营销推广渠道,改变中国电影衍生品低靡现状。 而在2015杭州.云栖大会上,游族网络旗下Mob平台以阿里云游戏生态联盟核心成员身份出现,双方更是从数据到游戏全面携手,深耕大数据的游族网络mob平台与专注于云服务的阿里云展开合作,双方以数据为突破口强强联手,探索全新商业模式,战略布局云端数据业务。
游族网络、阿里云、苏州高新区联合启动阿里云创客+基地(右四:游族网络副总裁何彬) 而游族与腾讯的合作,从产品、IP到创业孵化也在不断深化。早在2012年游族自研RPG页《侠物语》交由腾讯平台独家代理,游族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加上腾讯基于庞大用户数量的渠道优势,不仅为双方带来丰厚的收益,还建立了彼此合作的信任。 在产品合作不断扩大的基础上,2014年游族网络与腾讯旗下阅文集团签署IP合作协议,阅文集团向游族开放文学版权合作,合作从产品扩展至内容层面。而此次游族运营管理位于南京的腾讯众创空间,充分结合当地人才、政策和区位优势,联合打造突破现有模式的创业平台,则意味着二者的合作从产品、品牌升级至创新模式的联合探索。 独特运营模式是“在一起”的关键 从整个行业看,创业平台扎堆出现,同质化现象严重,管理秩序混乱,运营模式亟待升级。此次游族网络作为第三方参与阿里和腾讯创新创业平台的运营管理,或许是对现有模式的一种突破。 腾讯众创空间(南京)是全国25家腾讯众创空间中唯一一家由两家上市公司共同创建的。游族网络作为的共建和运营方,提出了“一年产生一个独角兽企业”的目标。游族网络首席运营官陈礼标表示,与腾讯合作是基于游族自身在大数据与业务管理、运营上的优势与经验。据悉,游族网络执掌覆盖28亿设备全球最大移动开发者服务平台MOB,游族已经建立的全球发行体系和全产业链数据资源,将向创业者开放。游族的产品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与谷歌、微软、facebook、雅虎等互联网行业巨头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Mob大数据覆盖全球28亿移动终端用户,手握大量数据资源的同时,也直面移动开发者,精准把握他们的服务需求,再加上拥有运营创业孵化平台的经验,积累了一定的业务优势。在产品研发、精准营销、全球化发行等方面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游族创新创业孵化器的独特优势 苏州阿里云创客+孵化器项目是阿里云与中国苏州高新区及游族网络三方合作落地的实体孵化器,也将是江苏省首个阿里云创客+孵化器。游族网络副总裁何彬表示,游族网络将发挥在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经验,在孵化器中推广复制,打造以泛娱乐为重点方向,以影游联动、IP运营传统优势领域为抓手,整合苏州的工业制造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的传统优势资源,重点在游戏、动漫、微电影、智能设备等细分领域重点突破。 游族与阿里、腾讯共建互联网创业平台,改变了以往一家统筹全局的运营模式,接纳第三方优秀的管理者参与运营,形成精英式联合管理运营模式,实现优势互补。这种合作可算是对创业平台发展新模式的一种探索,对于愈演愈烈的“双创”大潮来说,不失为一条捷径。
高手游,专注国内外手机游戏/软件/资讯和产品,如果您有好的产品,或有原创手游心得体会,欢迎投稿给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审核、推荐和报道。
投稿邮箱:您的位置:
论游戏分发,阿里能干过腾讯吗?
作者:刘惜墨
  在富足的移动游戏市场,腾讯一直稳坐第一把交椅。见不得腾讯一家独大,马云食言推出阿里游戏平台,分账比例:开发者七,阿里二,剩下的一成捐献。前不久阿里收购UC,拿下UC就等于成为中国第二大游戏分发平台,马云能否成功挑落腾讯?
  一、 阿里进军游戏靠谱指数
  既然一向宣称&即使饿死也不会做游戏&的马云都&食言&了,说明马云对于阿里进军游戏行业还是相当有信心的。那么i黑马就来分析一下,阿里游戏的靠谱指数。
  1)师出有名
  阿里巴巴★★
  腾讯★
  若想成功,首先要赢得舆论导向,阿里在公关层面确实棋高一招。在宣布进军游戏行业后,阿里公关部随后向媒体补充如下:
  &我们对游戏市场垄断的现状表示遗憾,对腾讯游戏一家独大,对游戏生态的破坏很不满。如果游戏产业继续保持1:9的分成比例(平台运营方拿走90%的收入,游戏运营商只分10%),那么游戏产业的畸形就不会改变。我们相信这一结局在微信里也会产生,我们必须为游戏争取一个健康生态环境&。
  打着健康游戏生态环境的旗号,关键还有后面诱人的2:7:1分成,赚足了舆论兴奋点。
  2)分成能力
  阿里巴巴★★★★★
  腾讯★★
  为了迅速获取游戏开发者的支持,阿里推出了极其诱人的分成比例。那就是:采取7:2:1的分成模式,其中游戏开发者获得70%收益,阿里获得20%收益,其余10%捐助给教育基金。
  在这种分成模式中不难看出,阿里巴巴有意通过高额的分成模式,快速聚拢游戏产品,明白儿的告诉对手:我们阿里就是要通过&薄利多收&来获取利润,因为&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实际上阿里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为平台快速积累产品资源、提升人气,而且还能为接下来开发阿里自己的手游产品打下坚实基础。
  3)运营能力
  阿里巴巴★★
  腾讯★★★★★
  阿里在游戏方面并没有太多的积累,从2014年1月底,游戏部门的人员总数来看,一共60名员工,他们分别来自阿里、360、腾讯等公司。其中40人左右为开发,余者为运营及商务。短时间内组成的团队在战斗力和默契度上尚且需要时间的磨合,而腾讯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很长时间的积累。
  4)流量能力
  阿里巴巴★★★★
  腾讯★★★★★
  腾讯拥有QQ和微信两个旗舰产品,流量方面无人能敌。
  而阿里拥有7亿的淘宝用户,并且通过资本运作,入股新浪微博,近日又将移动端流量最大的浏览器UC整个集团收入囊中。上面已经提及UC平台第二大游戏渠道的作用。
  因此在总体流量方面,基本上与腾讯持平。但就游戏产品的流量来看,阿里刚刚发力稍逊于腾讯。
  5)周边服务
  阿里巴巴★★★
  腾讯★★★★★
  在周边服务方面,阿里有淘宝,支付宝。而腾讯也有财付通,并开通了微信支付。此外,腾讯与京东的合作也增强了腾讯的闭环生态。因此在这方面,阿里稍逊于腾讯。
  通过以上分析,阿里在游戏行业与腾讯的较量中,除了师出有名和分成诱惑之外,并没有其他太大的优势,而且对于游戏开发者而言,能赚钱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对游戏运营能力是非常看重的。
  i黑马特意问了几个游戏开发者,愿不愿意将产品放在阿里平台上,他们都抱有怀疑的态度,因为他们更愿意将产品放在运营能力强,不需要自己操心的发行商手里。因此,阿里的分成优势并没有特别凸显出来。
  二、既然胜算未卜,阿里为什么还要进军游戏行业?
  1)游戏本身就是一块不容割舍的肥肉。
  网络游戏的红利究竟有多丰厚?来看一组数据。2014年前三季度,腾讯游戏收入高达235亿元(占腾讯总收入的54%),超过排名市场第二至第六位的网易、盛大、畅游、完美世界和巨人等5家网游公司收入的总和。
  而根据摩根大通发布的研究报告称,2014年中国移动游戏市场规模将达到人民币230亿元,占整体游戏市场21%的份额,或PC游戏市场29%的份额。摩根大通预计,腾讯、百度和奇虎今年的移动游戏净营收将分别达到人民币82亿元、27亿元和18亿元,分别占移动游戏市场48%、17%和12%的份额。这也就不难解释,阿里巴巴为何在犹豫多时后,最终还是要杀入手游市场。
  2)游戏是重要的用户和流量来源。
  尽管阿里在国内堪称&电商帝国&,但其在近几年的经营中也逐步扩大传统电商的内涵,比如几年前淘宝上线虚拟物品交易,加上目前的在线视频、电子音乐等。从本质上而言,游戏交易环节也是一种电商的一种展现形式,两者一脉相承。
  从这个角度来讲,游戏用户多了,业务做大了,也会对阿里的电商业务提到反哺作用。阿里完全可以借助其手游平台进行产品推荐甚至品牌植入。游戏+电商这样的双平台合一,想象力也很大。
  3)布局游戏,是阿里大文化、大娱乐产业生态的重要一环。
  当前BAT三大互联网巨头竞争激烈,都在不断完胜自身产业生态系统,腾讯和百度均已在文化领域进行不同程度地布局,阿里巴巴在文化领域的涉足范围相对较小,其一直在寻找突围的机会;另一方面,互联网与文化产业的边界愈来愈模糊,互联网企业发展文化产业拥有较大优势,阿里巴巴进军文化领域何乐而不为。
  日,阿里巴巴集团62.44亿港元的战略投资香港上市公司文化中国,占60%的股份。这一投资创下了2014年中国互联网公司最高并购金额,业内人士认为这凸显了阿里巴巴布局文化产业的决心。此外,从入股华数传媒、收购恒大、收购UC等种种砸钱的行为都可以看出,阿里靠钱也要在文化产业圈地,不仅仅是提升其IPO估值,更重要的是建立起大文化、大娱乐的产业生态闭环。
(转载请保留)
您刚刚看过
互联网的一些事,已超50万小伙伴关注!4,964被浏览1,631,651分享邀请回答56620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642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拱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