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把芬兰人和中国人很像和世界对立起来.起码我不同

中国为什么不能没有中国制造? - 徐曙光博客 - 世界经理人网站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为什么不能没有中国制造? - 徐曙光博客 - 世界经理人网站
&&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百家之言
你可能喜欢当中国人遇上印度人和欧洲人...
不知从何时起,不守规矩成了中国人的标签。每个领域,总有破坏规矩的人出现。闯红灯的、走后门的、拉关系的。当然,还有在野生动物园下车PK老虎的。
种种"中国式恶习",中国人忍得了,很多老外偏偏忍不了,急着跟你较真。据说,西方还有句俗语:别跟我来中国人那一套!
奇了怪,为何西方人比中国人更守规则?
同样来自古老的世界文明古国,许多中国人又会觉得印度人是种完全不同的存在。有个笑话是这样说的:
一个印度人跟一个中国人讨论各自国家的饮食习惯。
中国人说:“我们的筷子非常零巧、方便、实用。”
印度人反驳:“再好用也没有我们的手好用,这才是大自然的恩赐!”
于是,中国人带印度人去吃了一顿火锅......
别看是个笑话,极其形象地展现了中国人和印度人的差异。
为何会有这些差异?难道仅仅是刻板印象?
今天的海上畅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吴晓明就要从哲学的层面带我们看看人的差异性。
曾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现任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兼任上海市哲学学会会长,著有《思入时代的深处》、《形而上学的没落》等作品。
三种文明,三种不同的哲学
相较于科学,很多人会认为:哲学并不具有兑现价值。但其实,哲学最有用的一点就是:知人论世。
只要跟人打交道,跟人做的事儿打交道,总是会牵扯到哲学。叔本华说,不同的人就是不同的哲学。其实,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明也是不同的哲学。
德国有个大哲学家叫雅斯贝尔斯,他提出了“轴心时代”的理论。他认为在轴心时代,世界历史上最主要的文明几乎同时确立了自己的哲学,开启了不同的文明路线。这些文明大体上来说有四种:中国、印度、希腊和希伯来。
轴心时代离今天2500年,在中国是孔子和老子的时代,在印度是佛陀的时代,在希腊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时代,在以色列是犹太先知的时代。
后来希腊和希伯来合并,变成了西方文明,所以现在主要讲三种文明:中国、印度和西方文明。
黑格尔认为这三种文化的哲学非常不同,用三个术语来表示:西方文明的哲学叫做纯粹理性,中华文明的哲学叫做实用理性,印度文明的哲学叫做无节制的想象力。
哲学的类型主要就是以上这三种。
西方人的纯粹理性
什么叫纯粹理性?
比如中国人说瓶盖、手表和瓶子是圆的。西方人会问,它们圆吗?他们觉得不够圆,然后就用圆规来画,发现还是不够圆;即便用最精密的仪器来画,他们仍然觉得不够圆。无论多精致,只要足够大,它都不够圆。
所以他们只能把真正的圆放到理念世界中去,在世俗的世界中是不可能找到真正的圆的。这就是西方文明最基本的精神,这种精神我们把它叫做纯粹理性。
真圆啥样?别说见过,所见的不真。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西方的哲学把世界分成两个世界,一个是理念的世界,一个是现象的世界;一个是神圣的世界,一个是世俗的世界。那个真正的圆在现象的世界和世俗的世界是找不到的,只存在于理念的世界和神圣的世界。这就是西方哲学最基本的形态,纯粹的理性形态或形而上学的形态。
中国人的实用理性
中国的哲学,按黑格尔的说法叫实用理性。
拿刚才那个例子来说,中国人也承认手表和瓶盖的那个圆不够圆,有点儿缺陷,但对中国人来说,那个圆对于手表和瓶盖来说够圆了。这就是中国人实用理性的态度。
它不把神圣的世界和世俗的世界分隔开来并对立起来。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常生活中都有“道”在起作用,它能够“极高明而道中庸”。
印度人的想象力
印度人不用理性,它的哲学是想象力。
比如我们吃了午饭,晚饭没有着落,中国人就会思考怎么解决这个晚饭问题。可是印度人却会一边坐在门口晒太阳,一边思考生死问题。
他们是用想象力来解决问题的,所以他们在某些领域比较擅长,比如宗教、哲学、艺术、包括现在的软件,这些运用想象力的领域,印度人就比较出色;而在理性方面,他们就比较弱。
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就是印度人几乎没有自己可靠的历史记载。直到今天,关于佛陀的诞生时间,他们仍有八百种不同的说法,时代相差几千年。印度可靠的历史记载,是唐僧帮忙完成的,就是他从印度回来后写的《大唐西域记》,那是印度最可靠的历史记载。
最有意思的一个例子是,大概七年前,我和上海佛教学会会长去印度访问,车上有一个朋友问导游到目的地还要多长时间,导游回答说还有半小时;车开了一个小时后,那个朋友再问,导游竟然说还要两个小时。因为他们完全依靠想象力来解决问题。
4 月 5 日 FM93.4 晚上八点
4 月 6 日 FM90.9 中午十二点
本期合作方 |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海 上 畅 谈
博 采众 长开 听有益
FM 93.4 上海新闻广播 Mon. ~ Fri. 20:00
FM 90.9 东广新闻台 Mon. ~ Fri. 12:00
阿基米德 海上畅谈社区 随时回听
听讲座 听世界
阿基米德|海上畅谈喜马拉雅|秦畅Radio
网易号 企鹅号| 海上畅谈
微信|海上畅谈工作室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马云:全世界只有中国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完全对立_经济_宏观频道首页_财经网 - CAIJING.COM.CN
当前位置:
个股查询:
马云:全世界只有中国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完全对立
本文来源于每日经济新闻 
马云称30年后变化超乎想象 《时代》封面最佳CEO或是机器人
每经记者 李少婷 张虹蕾 每经编辑 陈俊杰
休闲西装、白衬衫、黑西裤&&马云坐在一众企业家和嘉宾中,若有所思地把玩着手中的签字笔&&这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4月23日在由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在河南郑州主办的中国绿公司年会上看到的一幕。
马云无疑是会场的焦点,为了满足参会者的好奇心,会议主办方特意将马云的演讲时间延长。与台下偶尔失神的状态不同,马云健步走上演讲台,一句感谢后便直入主题。
&做CEO主要是两件事,一是看未来的机会;二是看未来的灾难。&马云对台下百余名企业家分享道。而作为最优秀的企业家之一,马云单刀直入,表示未来30年,这个世界的变化将超过所有人的想象力,而且绝大部分人会很倒霉。
马云还不忘抓住机会抨击虚实之争,&实体经济从来没好做过&,他称实体经济之困源于对应用新技术的保守。再过10年,包括90后、00后,这个世界有50亿~60亿人全是用互联网的,&你想一想,今天的抵触有什么用?&马云说。
一开场就为年轻人&打鸡血&
&像我们这些年轻人,没有有钱有势的父母,没有有关系的舅舅,我们没有昨天的积累,没有今天的资源,唯一要做的事是对未来的判断&&&开场,马云就以自己的经历为会场的年轻人打了针&鸡血&。
而作为CEO,马云认为两个能力最重要:一是看未来的机会;二是看未来的灾难。看不到未来的机会没办法激励员工;而看不到未来的灾难就不可能规避风险,乃至进一步发现千载难逢的商业机遇。
马云说,自己常思考未来。&未来30年任何一个企业如果你不跟互联网有挂钩,如果不利用互联网去发展自己的业务,就会变得比100年以前或者几十年以前缺乏电一样可怕,甚至比断了电更可怕。&14年前,马云看到了未来30年的机会,而今天,马云对人们发出提醒。
在中国绿公司年会上,马云再次解释了&5新理论&,重申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和新能源将对各行各业造成巨大的影响。当提到新金融时,马云回忆称,曾经有人问他觉得未来支付宝怎么挣钱及怎么发展,他的回答是&我没有想怎么挣钱,就是一个要求,希望支付宝能够让任何一个老太太的权力跟银行董事长的权力是一样的。&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马云举了这么一个例子:隔壁老太太说晚上回家晚了断电,电费忘了交得清早起来到银行门口排队缴费,而大行长、大银行家们叫秘书们去付了钱。因而,他觉得如果任何人按一下手机都可以付账,这就叫新金融。
人们将马云对商业的判断奉为圭臬,如果今天重头再来,成为一无所有的创业者,马云还会坚持互联网吗?
&若重新开始,今天我未必会冲进互联网行业,因为互联网行业聪明人太多了,今天传统实体其实机会最好,又便宜成本又低,而且和互联网结合(机会更大)&。马云表示,若重新来过,他一定会冲到线下。
经济有虚实 ,但不应被对立
马云用阿里巴巴启蒙了中国的虚拟经济,但也由此在&虚实之争&中难以脱身。
在年会上,马云再次抨击了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对立的观点。&全世界实体经济越来越难做,我认为实体经济从来没好做过,中国多少企业在努力,剩下了这么一点点企业家,他们付出的辛苦是超越常人的。&马云感叹称,全世界只有中国把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完全对立起来。
说起虚实之争,马云有些气愤。&我经常听网上有一句话叫实体报国,我总觉得这句话非常别扭,实体和虚拟不应该对立起来,这样的完美结合才是未来真正的经济。&对于实体经济所面临的困境,马云则认为是落后思想在掣肘,&不拥抱技术的思考冲击了你&。
但马云也强调,该淘汰的实体经济必须淘汰掉,&不是所有的实体经济都是好的,也不是所有的虚拟经济都是糟糕的&。&过去的时代,特别是过去20年、30年,我们把人变成了机器,在流水线上特别明显,未来的20年、30年我们将会把机器变成人,机器将会做很多东西。&马云表示,每次技术冲击了就业,但是也创新了就业。
时下,人工智能成为热词,有一种对人工智能的观点定义是:人工智能就是机器取代人能做的事情。对此,马云称不太认同,他的看法是,一定要想办法让机器做人类做不到的事情,这样才有机会让机器永远成为人的合作伙伴,而不是人类最大的对手。
马云甚至打趣道,30年后,《时代》杂志封面上,年度最佳CEO很有可能是一个机器人,&它记得比你牢、算得比你快,根本不会对竞争对手生气&。
在演讲的最后,马云呼吁企业家高度关注&30&:第一,关注未来30年;第二,关注30人以下的企业;第三,关注30岁左右的年轻人。&对企业家来讲,未来的30年世界不属于互联网公司,是属于用好互联网的那些公司。&马云说道。
【作者:】 (编辑:wenjing)
财经网微评论(人参与)
说说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条)
有意与本刊合作者,有关合作事宜请与财经网联系。未经财经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即为侵权。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0407号] Copyright 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王蒙:别把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对立起来_中国作家网
王蒙:别把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对立起来
来源:南方日报
  中国作协原副主席、著名作家王蒙:
  别把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对立起来
王蒙给人的一贯印象是睿智、妙语连珠。南都供图
  莫言获奖的意义就是在于对他的认同度比较大,少数人的异议仅是停留在个体文学品味之争,托尔斯泰还不喜欢莎士比亚呢,但这不代表什么,只能说明个人趣味。
  对文学动机论的分析往往是自欺欺人,我们往往只能看文本和作品,你说李白写诗为什么?和责任有关系?其实和商业、求官也没有什么关系。
  ――王蒙
  要向大众普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王蒙无论从身份还是学识,都是最合适的人选之一。
  他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在国内开新时期意识流小说创作先河,倡导作家学者化、学者作家化,掀起人文精神大讨论。他喜欢上网,热爱一切新生事物,和蔼风趣。
  对于中国文化的现状,他有深刻的观察和见解。其中包括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与对立,作家境遇与文学成就,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文化形态,等等。
  他的新作《中国天机》揭示了他自己作为百姓和领导所亲历的政治生活。据说,明年人民文学出版社还将出版他的文集,45卷,1500万字,“用四轮的拉杆车才能搬得回去。”
  昨日,年近八旬的王蒙在中山市作题为“中华文化与全民修身”的演讲,在接受记者采访中,他的眼神时不时严肃起来,又倏然绽放笑容,话语中不乏调侃,却满是思想之光。
  ●南方日报记者 陈祥蕉&&见习记者 钟&琳
  谈文人娱乐化▶▷
  把政治见闻和经历写出来
  南方日报:近日因于丹在北大演讲时被哄下台等事件,有网友评论现在中国文人娱乐化很厉害,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王蒙:我不太了解这个情况。但是我觉得中国知识分子这么多,有着各式各样的情况。我们评价一个知识分子,一般来说是看他所做事情的好坏,而不是看他没有做的事情。不然我们的批评会漫无边际到说一个知识分子为什么没有去收复钓鱼岛、抗震救灾,等等。我们对知识分子不满足的心态也是非常正常,但是客观、平心静气地去审视他们所做的事情,意义会更大。
  南方日报:你写《中国天机》这部书的时候是不是想对中国的现实发声?
  王蒙:我曾深深地参与中国的政治生活,但是我主要的工作还是创作文学作品。我曾看到媒体上的一些人对我的一些经历作出说明,于是我想,与其让别人为我说明,还不如我自己来说。更何况我也没有什么需要隐瞒的,所以就写了这本书,把我自己的政治见闻和经历写出来。
  南方日报:有人对写作目的有着泾渭分明的划分,要么为市场,要么为责任。不少读者质疑作家没有做到应有的担当。
  王蒙:这是一个微妙的分类,为商业和为责任而写,这看上去清晰,实则不是。比如说曹雪芹写《红楼梦》,他肯定不是为了商业而写,当时既没有版权、更别谈挣稿费,更没有奖金。如果说他是为责任而写,那就更不可能,他写《红楼梦》有什么责任?其实只是抒发自己的感受,消除苦闷。我觉得对文学动机论的分析往往是自欺欺人,我们往往只能看文本和作品,你说李白写诗为什么?和责任有关系?其实和商业、求官也没有什么关系,因为这对他都不会有直接的帮助。有时候表面上对作家创作动机的归类,不一定靠谱。
  南方日报:你对自己哪部作品最满意?
  王蒙:这个很难说,因为有的作品是当时满意。而我又写得太多,我觉得最愚蠢的事就是为自己的作品分个三六九等,我还没有糊涂到那个地步。明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会出版我的文集,45卷,1500万字,用四个轮的拉杆车才能搬得回去,1500万字里面让我挑出15万最好的,我怎么也不干。
  谈文化迷茫期▶▷
  传统文化中有些被长期忽略
  南方日报:这次你演讲的主题是“中华文化与全民修身”,你所讲的“修身”跟传统文化中的“修身”有什么区别?
  王蒙: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以来都强调把道德放在首位,道德的修炼是需要每个人自己下功夫的,克制自己心中的恶,挖掘善的力量。
  但是现在修身和宋儒时期的修身是不一样的,方法也不同。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强调社会实践,提倡公共利益,打坐、诵读这种行为已经不合时宜了。我觉得当下谈修身,必须和学习这个态度分不开的,实际上是对精神能力的培养,对精神空间的扩大,对精神境界的提升,也是对精神生活的丰满。
  学习就不仅仅只是对传统文化复兴这么简单了,修身这个词和传统文化有密切关系,但它的内涵和容量不只是复古和背诵,涵盖面很广泛。
  南方日报:有人认为现在整个社会似乎走进了文化迷茫期,有的提倡向传统文化寻找智慧,而有的说当前的现代性还没有完成。你怎么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
  王蒙:我觉得我们不可以把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世界先进文化的汲取对立起来。这个传统文化代表一种更广泛、更深厚的精神资源,传统文化当中有一些被我们长期以来忽略的东西。
  有的人就会持一种观点,五四运动的时候激烈批评甚至推翻传统文化,所以现在有人认为五四搞错了。但是我认为如果没有五四,就没有我们现在很多的新思想和新的文化。我所设想的就是充分弘扬传统文化中美好的东西,同样也热烈地汲取全世界的一切优秀美好的东西。
  谈诺贝尔文学奖▶▷
  我已经越来越不可能获这个奖
  南方日报:莫言近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你也曾被7次提名。听说你曾经不太配合参选这个奖项。
  王蒙: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个重要的奖,但始终代表以欧洲为中心的强势文化。很多第三世界的国家对这个奖项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很羡慕这个奖,并希望得到,不希望自己被忽略。但是,它背后是以基督教为核心的价值系统,这是一种和中国完全不同的文化形态。我当然希望获得这个奖项,但非常明显的是,这已经越来越不可能了。
  南方日报:撇开个人趣味的争辩,你怎么看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背后的意义?
  王蒙:关于喜不喜欢莫言作品的争论非常正常,但是应该说,更正常的是莫言的写作确实有他独特的成绩。他写人对世界的各种感觉很敏锐细致,想象力很丰富,敢于突破一些禁区。他的写作总体来说非常放得开,30多年一直保持着旺盛、甚至是井喷的写作状态,笔耕不辍。
  南方日报:莫言的获奖是不是揭示了你所说的欧洲文化和中国文化之间的沟通?
  王蒙:从莫言的获奖我们可以看到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贡献,他的写作把所谓的第三世界,即欧洲主流文化眼中观察的那个“他者”的经验魔幻化、神秘化,把和西方中心、基督教价值不一样并被其话语遮蔽下的种种差别展现得淋漓尽致。
  当然,欧洲文化与第三世界文化之间会有非常多的摩擦,有很多隔膜,但都有沟通的愿望。
  诺贝尔文学奖,奖励过埃及、日本、印度、尼日利亚的作家,这就可以看出这个奖项的深层还是藏着沟通的愿望,而我们也有这种被承认和被推崇的希冀,当然有时候这种愿望收获的成果并不是我们所设想的,不但沟通没有达成,反而造成更大的距离,冲突也就更大。但莫言这次获奖的意义就是在于对他的认同度比较大,少数人的异议仅是停留在个体文学品味之争,托尔斯泰还不喜欢莎士比亚呢,但这不代表什么,只能说明个人趣味。
电话:010-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网络工作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俄罗斯人和中国人打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