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男子打牌猝死开头打牌可以打炸弹吗?

四川工地挖出82毫米口径炸弹 师傅吓一身冷汗
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作者:曾业
原标题:改造排水沟 四川达州城区一工地挖出炸弹
原文配图:四川达州城区一工地挖出炸弹。
原文配图:四川达州城区一工地挖出炸弹。
  28日下午,在达州主城区西外雍河湾小区附近的排水沟改造施工现场,一挖掘机在施工时挖到一枚长约50厘米、直径约5厘米的炮弹,现场施工人员随即报警。随后,当地警方和驻达部队专业人员赶到现场处置。经鉴定,这枚炮弹为82毫米口径无后坐力炮。由于弹身锈迹严重,具体年限尚不能确定。目前,警方已将该炸弹转移到安全地带,正在进行排危处理。
  炸弹!
  挖掘机师傅被吓出一身冷汗
  “我当时在等挖掘机装载土石方,挖掘机师傅突然停止施工,从驾驶室跑出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达州主城区西外雍河湾小区背后,因原来的排水沟损坏严重,最近几天一直在施工,周先生负责驾驶货车运送渣土。28日下午3点左右,挖掘机师傅的异常举动,引起了他的注意。
  “大家赶紧把烟灭了,这里发现了炸弹!”当周先生跑过去查看情况时,已经围过来几位“看热闹”的工友,原来,挖掘机在这里挖出了一枚炸弹。“挖掘机师傅当时吓出了一身冷汗,我们也吓得够呛。”周先生说,见情况不妙,大家立即叫来施工负责人,并拨打了110报警电话。
  “施工员叮嘱大家立即撤离到安全地带,等警察到现场来处理。”周先生说,随后,几辆警车开进了工地,民警带着消防官兵和驻达部队的专业人员,小心翼翼地走进现场勘查。同时,在现场拉起了警戒线,不准无关人员靠近。“我后来听说,这枚炸弹长约50厘米,直径约5厘米,专业人员认为这是一枚82毫米口径的无后坐力炮。”
  炸弹被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
  “炸弹被挖出来以后,一直装在挖掘机的料斗里,旁边有少量松散的土石方。”目击了事情经过的另一位周先生告诉记者,警方带人赶到现场后,立即开始研究具体的排危方案。但对于如何将炸弹转移到安全地带,大家曾在现场研究了很久,生怕在转移过程中发生意外。
  “如果炸弹发生爆炸,肯定会引爆挖掘机内的柴油,后果不堪设想。”“不能把炸弹留在这里,附近几十米就是居民小区,万一爆炸后果更严重。”排危现场,大家经过一番商议,最终决定请来排爆专业人员前来支援。随后,一辆专业的排爆车赶到现场,并带来了装有细沙的炸弹运送设备。
  周先生介绍,当天下午5点左右,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大家小心翼翼地将炸弹从挖掘机的料斗中取出,放置到装有细沙的木质盒子内,并抬上排爆车运离现场。目前,达州警方已将该炸弹转到安全地带,正在进行排危处理。值得庆幸的是,发现炸弹的地方,目前还没有再发现有类似的炸弹或者其它危险物体。
  记者从达州警方获悉,由于弹身锈迹严重,其具体年限尚不能确定。但从炸弹的弹身、大小和特点来推测,这枚炸弹可能是迫击炮的炮弹。由于事发现场只发现了这一枚炸弹,警方揣测,这枚炸弹有可能是在市政施工过程中,从其它地方随着土石方的转运,转移到该施工现场的。
  史料记载:
  达城曾屡遇侵华日军轰炸
  抗日战争期间,达州遭受了日本侵略者丧心病狂的野蛮轰炸,无辜民众死伤惨重。面对日机频繁轰炸之灾,为防止空袭,抵御侵略,减少损失,1937年至1945年期间,达州各县建立了防空监视哨和防护团,利用有线电话、警报、鸣鼓鸣锣、鸣汽笛、挂火球灯、敲打铁桶等形式传递日机起飞、入川、离川的信息,发放空袭警报信号。
  据《达州市军事志》记载:日,侵华日军飞机飞抵达县上空侦察。日,日机3架飞至蒲家场吊钟庙投弹12枚;7月,日机3批27架(次)轰炸主城区,先后在老车坝、帝主宫、凉水井、天主堂、通川桥附近等地投弹10枚,炸毁民房数百间,炸死炸伤群众300多人。1939年12月某日,日军飞机空袭达县城,投弹1枚,致四川省桐油公司达县分公司设于城内万寿宫的仓库起火。
  此后,侵华日军又在1940年5月至1941年9月期间,先后派出日机轰炸过当时的达县蒲家场、达县主城区、西外乡、通川桥、中山公园等区域,共计炸死、炸伤200余名军民。为防日寇空袭,当时的专员公署曾迁至西外乡邱家店,达县县政府则迁至南外乡杨柳垭,达州中学则迁至檀木场。1942年才迁回城内。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打响后,达州各县抗敌后援分会动员男儿出川参战。1937年9月至12月,达州共有14086人服役,他们抱定“家可破,国须保;身可杀,志不扰,拼将头颅为国报”的决心,奔赴抗日前线。八年抗战,达州共有179102人服役,数万将士血染沙场。
  新闻链接:
  达州两年内已两次发现炸弹
  日,达州市公安局接到报警称,在老车坝的一施工现场地下3米深的地方,发现一枚长1.3米、重达100余公斤的炸弹。民警现场勘查后确定,该炸弹为大型航空炸弹。专家分析,这枚炸弹可能是抗日战争时期,日军飞机轰炸达州时所遗留下的。同年3月,在省厅排爆专家的指导下,达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队采用聚能药柱引爆法,对该炸弹进行了引爆,现场掀起的扬尘高达10余米。
  日下午,达州城乡结合部的七里沟砖厂附近,一名郝姓村民从菜地里挖出一枚炸弹。但该村民不知这枚炸弹是何物,竟随手将其扔在了路边。次日,几名在路边玩耍的小孩,同样不知道这是一枚炸弹,竟然拖着炸弹嬉戏。这一幕被路过的村民发现后,赶紧让小孩离开炸弹并报警。随后,辖区派出所民警赶到现场,立即将炸弹转移到了安全地带。
(责任编辑:张玉)
&&&&&&</div
军事热点推荐
令计划的独生子令谷在车祸中当场死亡…[]
军事历史精品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好看》依托百度技术,精准推荐优质短视频内容,懂你所好,量身打造最适合你的短视频客户端!身份证号5201开头的人 咋个能不晓得“二·四轰炸”?身份证号5201开头的人 咋个能不晓得“二·四轰炸”?贵阳改哥百家号今天是2月4日。身份证号码以5201开头的朋友,也就是法定意义上的贵阳人,应当知道79年前发生在贵阳的“二·四轰炸”是怎么回事。1939年的2月4日,是农历腊月十六,这一天贵阳晴空万里。按旧时商家习俗,每月的初二和十六,要给先生和伙计加餐吃肉,俗称“打牙祭”。2月4日这天是那年的最后一次“倒牙”,也叫“倒祃节”,就像现在的公司年会一样热闹。由于天气不错,因此当天街上熙熙攘攘,格外热闹。但是中午时分突然响起了空袭警报,贵阳百姓还没反应过来,在日本轰炸机的狂轰滥炸下,市中心就已陷于一片火海,惨不忍睹……这次灾难史称为“二·四轰炸”日军轰炸后,贵阳城浓烟滚滚灾民露宿河滩,在六洞桥下清理残存的物品 彭晓玻 摄遭轰炸后大十字附近夷为平地(彭晓玻 摄)遭轰炸后中山西路一片狼藉(彭晓玻 摄)照相馆摄影师拍下的轰炸镜头被轰炸后的大十字控诉侵华日军轰炸城市平民的著述现在相当丰富,关于贵阳“二·四轰炸的文章也不少,但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是亲历者的泣血回忆和我方的人员财产受损记录,对敌方的情况几乎一无所知。很少有人追究,究竟是哪个部队的日军轰炸了贵阳?用的是什么型号的轰炸机?投下的什么炸弹?这些问题好像极少有人关心,恐怕也没人能答得上来。但相信肯定有人跟改哥一样,对此充满了好奇与疑问。我们到底是被谁打了,又是怎么挨打的,总不能永远稀里糊涂地不问不闻下去吧?搞文史的前辈们以前可能是限于信息获取的渠道,很难去对这些问题刨根问底。但是现在的贵阳人,尤其是关注军事和历史的年轻人,应该有兴趣,也有责任来探讨这些问题。日军的轰炸意图——以炸迫降1938年汪精卫投降后,日本认为中国已陷入分裂,只要再施加压力中国军民的抗战意志便会彻底崩溃。1938年12月,日军大本营制定了《陆海军中央协定》,规定“陆海军航空队协同在全中国各要地勇敢地进行战略、策略的航空作战”。当时贵阳作为重庆国民政府控制下仅剩的几个省会城市之一,云集了众多内迁的学校、医院、银行、工厂企业以及商铺,当然也是日军眼中的“要地”,此次轰炸的目标除了日军自己在报道中所宣称的重要军事设施和政府部门,还有繁华的商业中心,使用了三十多枚燃烧弹就是凿凿罪证。日军轰炸中国内地城市的本意是想迫使蒋介石的重庆政府早日认输投降,却没想到二四轰炸以及此后对贵州各地的数次轰炸,不但没有使贵阳人民屈服,反而激起了强烈的抗日热情,据统计此后共有50多万贵州青年从军抗日,远远超过之前的人数。上图为1938年10月末的“皇军占领地域”,出自1939年版《绘入鸟瞰东亚现势地图》。请注意在“贵阳”的标记上面,也画了一枚炸弹,不过它指的可能是日首次对贵阳清镇机场的轰炸。敌机起飞基地——涠洲岛坎仔机场《贵州省抗战损失调查》收录了贵州省抗战课题组的一篇《贵阳“二·四”轰炸》,文中提到敌机起飞基地为溷州,资料来源于中央党史研究室提供的《贵州省敌机行动统计表(28年度)》。起初改哥并不知道这个“溷州”指的是现在的哪里,遍查《中国近代机场建设史》,也没找到一个叫这个名字的日军“飞行场”。改哥从溷字读音[hùn],以及已知的从东南方飞过来的敌机航线猜测,怀疑或许指的是广东惠州。1938年10月,日军登陆大亚湾后惠州即沦陷,时间可以对得上,但遍查《中国近代机场建设史》,只记载了惠州八仙岭曾有过一个民航机场,应该不能起降大型的轰炸机。然后又从字形上猜测,觉得可能是广西北海的涠洲。试着在百度搜索输入“溷州”关键词,没想到果然跳出来很多跟涠洲岛相关的信息。改哥猜想要么“溷”与“涠”在民国时期可能是通假字,要么是日文里把“涠洲”写作“溷州”。之后找到的日版军用地图和日本杂志上的文字报道,都印证了这个猜测。日,日本海军第五舰队占领了北部湾上的涠洲岛,涠洲岛至此沦于日寇统治七年之久。在这期间涠洲岛成为日军威胁侵扰华南大后方的海空军基地。根据《中国近代机场建设史》附表显示,涠洲机场1939年1月被日军扩建为大型机场(2月1日完成),用于轰炸中国内地,最多时曾停放30余架飞机,附近另有停在军舰上的水上飞机50多架。制造二四轰炸的机群极有可能就是从这里起飞的。敌机所属部队——日本海军第三联合航空队在日军建制中,至今没有成立过独立的空军军种,抗战期间其空中力量分属于海军航空队和陆军航空队这两个兵种。1938年底到1939年初,轰炸华南地区的多是日本海军轰炸机部队。如果能确定敌机的起飞基地是广西涠洲,即侵华日军第七基地指挥部,也就可以确定敌机属于日本海军第三联合航空队下辖的第14或第15航空队。敌机航线——狡猾的8字根据中方各种记载,所观察到的日军机群从溷州起飞后的往返路线大致为:涠洲→广西大溶口→榕江→八寨→贵阳→贵定→都匀→荔波→涠洲其中的“八寨”即今丹寨县。“大溶口”历史地名未查到,推测应该是在桂林附近,可能即今兴安县溶江镇的大溶江口。仅仅通过这几个地名,地理学得比较好的朋友可能已经发现了,这个航线怎么不是一条直线?因为敌机来袭航线应该是个8字型,来回都先绕着路走,再转向真实意图的目标,这种战术的目的可能是迷惑我方地面观察哨以避免被中途拦截。当然那时我方只有为数不多的高射炮,基本没有从空中拦截的能力。因此能够推测,日军轰炸机群从涠洲岛起飞后,先是向北经过桂林附近,再转向西到贵阳来轰炸,完成任务后还是向东折回一段距离,最后过了贵定才向东南方直线返航,绕出的8字形航线至少有1600公里。这次远程轰炸行动,中方仅凭几个防空观测点的汇报,确实可能误以为日军是从贵阳东面的某个基地来袭,之后又飞回了东边,很难猜到日军的轰炸机基地其实是在东南面的涠洲岛。涠洲岛上航空基地日才修好启用,2月4日就对四川万县和贵阳进行了轰炸,行动当然会小心翼翼,以避免暴露这个新基地的位置。看来鬼子果然很狡猾,不过最终还是让我方弄清了这群“海鹫”的老巢在哪里。炸弹型号——爆裂弹与烧夷弹根据现在的主流数据,在二四轰炸中,日军18架轰炸机共投弹129枚,其中先投下高爆弹(日军称“爆裂弹”)90枚、接着又投下燃烧弹(日军称“烧夷弹”)39枚。另一种记载则是烧夷弹22枚,高爆弹146枚,共计168枚。还有一些回忆文章称以烧夷弹居多,可能是亲历者根据严重的火灾所推推测出来的。当然有一些可能是掉到了河里因而未爆炸,上世纪九十年代或是本世纪初南明河清淤的时候,好像还挖出来过一枚日军的航空炸弹。或者未爆弹的位置比较偏僻没有被人发现,反正总数肯定不止记载的129枚。据日本军事专家前田哲男的分析和研究,1939年日军轰炸重庆投掷的是两种航空炸弹:一种是九八式25号陆用炸弹,这种炸弹每颗重250千克,落地爆炸后可产生近万枚弹片,爆炸中心45米以内都是死亡区;另一种是九八式七型6号燃烧弹,这种燃烧弹颗重20千克,可以喷射出3000摄氏度的火焰,能持续燃烧10-15分钟、烧透20厘米厚的水泥屋顶,扬起5米高的火焰。按18架敌机载荷了不少于129枚炸弹来推测,同时期轰炸贵阳的除了这两种弹药,应该还有大量轻型的高爆弹,90枚高爆弹不可能全是250千克级别的,当时日军没有一种轰炸机拥有这么大的载弹能力。根据记载,当时在城南观察到的大型炸弹(250千克级)只有5枚。据《中国空军抗日战史》记载,日军的6式烧夷弹I型(九八式七型6号) 重20千克,长约70厘米、直径约20厘米,能持续燃烧10-15分钟, 温度达3000摄氏度;6式烧夷弹II型(凝固汽油型) 重120千克,长120厘米、直径约25厘米。不知南明河清淤时挖出来的炸弹现在何处,要是能看到实物或者照片,要不然就能查到具体型号了。此外,有几位亲历者在回忆中提到了轰炸时还夹杂了机枪扫射。敌机型号——九六式陆上攻击机二四轰炸的亲历者吴秀岚老人曾画过一幅二四轰炸全景图,但是仅凭图上的老式的双翼机,似乎不可能有这么大的载弹量。或许是因为吴秀岚老人当时才7岁,现在已经想不起来甚至当时就没看清敌机是什么样的吧。在多位亲历者的回忆中,一致提到了第一波九架敌机进行轰炸的队形,即三组轰炸机分别地城北、城中及城南进行水平轰炸(不需要俯冲瞄准),每组三架呈品字形排列。那么其余的第二波九架敌机干嘛去了呢?有的回忆者说跟第一波队形相同,都没有进行俯冲,如果该描述属实,敌机应该属于两个轰炸机中队,每中队9架轰炸机。又有人回忆敌机从1500米高度下来进行俯冲轰炸,但事实上日本海军的俯冲轰炸机并没有这么大的载弹量。杨近文老人的回忆则是:“我悄悄抬起头向天空望,只见日机三架一组,分三组成‘品’字形,从头上掠过。一组走直线飞向小十字,一组由东偏北朝省府路,另一组朝城南。”回忆当时的情景,老人依然心有余悸,他说,炸弹、燃烧弹、机关枪子弹,向毫无设防的贵阳城疯狂掷下、扫射,瞬间山崩地裂、浓烟弥漫、火光冲天、尘土飞扬……接着数十架飞机,呈“一字型”俯冲下来,投掷后再拉高向上,反复多次,最后朝三桥方向飞离……如果情况属实,最后的俯冲拉高动作莫非是利用机枪扫射?《贵州省抗战损失调查》中给出的损失表显示,敌机为轰炸机9架、战斗机9架,似乎能够解释为什么分了三组的轰炸机每组只有三架。但是当时的日军战斗机航程没有这么远,无法从涠洲岛按目前已知的航线护送轰炸机群绕道来贵阳。而且39年的中国天空已经被日军主宰,轰炸内地城市根本不需要战斗机来护航。但贵州省档案馆馆藏的《空袭损失统计表(二)》中却明确写到2月4日这天来袭敌机是&轻轰炸机十八架&。抗战期间日军海军所装备的远程轰炸机,主要是三菱内燃机株式会社设计及制造的九六式陆上攻击机(G3M)和一式陆上攻击机(G4M)这两种。前者由于性能过时,主要用于轰炸防空力量薄弱的中国内地城市;后者1939年10月才试飞,于1941年定型命名,主要用于对付美军的太平洋作战,因此被排除。载荷了不少于129枚炸弹的这18架敌机,与轰炸重庆和南宁等地的机型一样,只可能是九六陆攻,它的照片在当时的《支那事变画报》上很常见。图为1939年11月轰炸南宁途中的日军海鹰大编队中的九六陆攻轰炸机九六陆攻可以挂载250公斤炸弹2枚或60千克炸弹12枚,航程六千多公里,完全能够执行这次远程轰炸任务。改哥感到奇怪的是,根据记载18架敌机载荷了不少于129枚炸弹,即平均每架敌机载弹数不少于7枚,那么这些炸弹具体又是如何配置的呢?这一问题尚待进一步考证。繁光先生在文章《我目睹日军“贵阳二·四”轰炸》中提到,他的叔父曾庆祥先生在二四轰炸时拍摄过一幅两架日军飞机的照片,1962年首次刊载于《贵州画报》。现在如果还能找出这期《贵州画报》,大概便可揭晓谜底。凶手是谁制造二四轰炸的凶手当然不止一个人,实际上也不止一群人应该为此负责。谁下的轰炸令——裕仁天皇和军部日武汉沦陷,25日裕仁天皇就向侵华日军下达第241号大陆令,要求日军实施“航空进攻作战,摧毁敌意志”。12月2日,日大本营报经裕仁批准,下达第345号大陆作战令,“攻击敌战略及政略中枢,消灭敌最高统帅和最高政治机关。”在命令第6项中,日军部还特别指示:“对中国各军可以使用特种弹(毒气弹),但使用时必须严守秘密,不留痕迹。”谁是本次行动指挥——山县正乡山县正乡在1938年时晋升给少将,12月成为海军陆基第3联合航空队司令官,占据海南岛,建立海口航空基地,名曰“第七基地”,在华南方面进行了轰炸和侦察,配合日军陆上作战,封锁北部湾。1939年12月离任。因座机在浙江海门老鼠岛击毁而毙命。谁是此次行动领队——?山县正乡少将的海军第三联合航空队下辖第14、15这两个航空队。轰炸贵阳的18架敌机,应该属于其中一个航空队下属的三个中队,一般是每中队配置六架轰炸机。如果能确定是哪个航空队2月4日当天轰炸了贵阳,再去查阅相关资料,就能知道他们的领队乃至其他飞行员(日军称“翱翔员”)的具体姓名了。(图为执行轰炸南宁任务的日军飞行员,载于《支那事变画报》)日的《支那事变画报第五十三辑》,“海の荒鹫活跃”栏目报道了2月4日日本海军轰炸四川万县和贵阳的行动,但是没有指出部队或人员名称。但是在日的《支那事变画报第五十一辑》上,同一栏目报道了日日本陆军对湘黔公路的袭击,并且参与者有名有姓。或许二四轰炸的肇事者就在其中。原文大意如下:二十九日:田中、铃木、服部、野本、原田、木村各部,直接行军驱往贵阳攻击点,并在返回路线扼制住通往长沙、贵阳的重要公路,轰炸了常德、桃源、龙阳等各重要都市并造成了重大伤害。三十日:山濑、国枝等部,猛袭了临汾东方的浮山地区,并粉碎了县城内的军事基地。奇怪的是,我方的资料里却从未提及过日这次轰炸,说明中日双方掌握的信息并不对等。轰炸后果为何这么惨——“狼来了”效应据记载这场空袭炸毁街巷42条、房屋1334栋,受灾人数6247人,死亡528人,重伤735人。财产损失达2500万元银元。而日本《读卖新闻》则对这次成功的空袭行动大加赞赏:“对华作战年余以来,空军对华各城市的轰炸,未有如‘二·四’轰炸贵阳之成功伟大”。我们不禁要问,为何贵阳遭受的历次轰炸之中,要数这一次最为惨痛呢?首先当然是因为日军有备而来,为此次轰炸行动作了周密计划。比如在间谍调查的基础上,于1938年11月赶制了《贵阳市街图》,并交由作战部队制定对贵阳的空袭计划。其次,贵阳的防空力量严重不足。当时贵阳城附近只配备了寥寥两门高射炮,对付起轰炸机群来简直是杯水车薪,当天虽然拼命开炮,但并未取得任何战果。再者,贵阳的消防能力实在太差。当时全城仅有三辆救火车,又无自来水,只有靠拆除房屋来切断火路。而且事发时有一辆救火车当时正在城郊茶店方向。另一说当时的贵州省主席吴鼎昌为了优先保全他存放在达德学校仓库内的鸦片烟而占用了仅有的消防设施,更有回忆不约而同地提及灭火期间由地痞流氓充任的那些警察趁火打劫,另人切齿。更可怕的是,人们心理上的“狼来了”效应。二四轰炸之前,贵阳城区从未遭到过轰炸,之前日发生的第一次空袭,远在清镇的平远哨机场。很多人可能甚至都没想到日军还会轰炸贵阳这种“鸟不拉屎”的偏远小城。贵阳防空司令部于二四轰炸之前的元月底已经预告了2月2日至4日搞防空演习,经过前两天的演习,大家都已经麻痹了,于是2月4日这天过倒祃节,有些贵阳人再次听到警报误以为又是防空演习,也懒得躲了,甚至听到警报后还有一百多口人继续办婚宴酒席的。第三次再喊“狼来了”的时候,恶狼是真的来了,但是没有人相信了,真是悲剧啊……“二·四轰炸”后警察和防护团组织救火我们了解过去,是为了把握现在,创造未来。贵阳人在每年的今天,仅仅哀悼那场空袭当中的死难者是远远不够的。应该从根源上反思前人为何会遭受那样的苦难,反思当时的政府为何那么软弱、军队为何那么不堪一击,而不是一味把责任推给强邻,只知道控诉别人如何残暴,而不清楚自己为何会沦落到任人鱼肉的境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天的各位只要每日努力工作、在单位少勾心斗角,回家多增进亲情,教育孩子不要过分溺爱……不需要十三亿人都去穿上军装,认真做好自己的社会职责,便是对“二·四轰炸”最好的纪念方式。如果人人都把集体利益放于个人利益之前,便不难将祖国建设成强大的国家,我们以及我们的子孙后辈便不会再遭受类似“二·四轰炸”的厄运。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贵阳改哥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世间一切公理及正义,皆只在火炮射程内! 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川男子打牌猝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