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唐朝公主名字 封号 宫殿的封号那么混乱

唐朝公主等级_百度知道
唐朝公主等级
我有更好的答案
  唐朝时期,帝姑母为大长公主、帝姊妹为长公主、帝女为公主,皇太子之女封郡主,亲王女封县主。  唐朝及之前公主拥有一定程度的婚姻自由。公主离婚或夫死再嫁是极为平常的事,皇帝并不阻止。公主甚至因为自己的身份而拥有一定特权。到唐宣宗时,宣宗以诏书的形式规定公主和县主有子而寡,不得再嫁。
采纳率:91%
来自团队:
比如唐高宗就将同胞姐姐东阳公主加封为大长公主而不是长公主。其他的公主根据所处封地分为不同封号,但没有等级只有清朝有等级,皇后的女儿被称为固伦公主,满语为“国、至尊”。而妃嫔生出的女儿为和硕公主,意为“一方”。有时,皇帝最大的女儿也称长公主,姑母称大长公主:“清代。嫡出长公主有时也会被晋一级加封只有一个等级皇帝之女称公主,姊妹称长公主
皇子,公主的封号
我可以采纳你。
唐太宗一系;
皇子【皇太子李承乾曾被封为恒山王】(母长孙皇后) 【楚王李宽】(母不详,早薨)【吴王李恪】(母隋炀帝女杨妃) 【魏王李泰】(母长孙皇后) 【齐王李佑】(母阴妃) 【蜀王李愔】(母隋炀帝女杨妃) 【蒋王李恽】(母王氏) 【越王李贞】(母燕妃) 【高宗李治】(原为晋王,母长孙皇后) 【纪王李慎】(母韦妃) 【江殇王李嚣】(母燕妃,早薨) 【赵王李福】(母杨妃) 【曹王李明】(母李元吉妻巢剌王妃杨氏)
公主【襄城公主】(下嫁萧锐,又嫁姜简) 【汝南公主】(早薨) 【南平公主】(下嫁王敬直,又嫁刘玄意) 【遂安公主】(下嫁窦逵,又嫁王大礼) 【长乐公主】(母长孙皇后,下嫁长孙冲) 【豫章公主】(早年丧母,下嫁唐义识)【巴陵公主】(下嫁柴令武) 【普安公主】(下嫁史仁表)【东阳公主】(母长孙皇后,下嫁高履行)【临川公主】(母韦贵妃,下嫁周道务) 【清河公主】李敬(字德贤,下嫁程怀亮)【兰陵公主】李淑(字丽贞,下嫁窦怀悊) 【晋安公主】 (下嫁韦思安,又嫁杨仁辂) 【安康公主】(下嫁独孤谋)【新兴公主】(下嫁长孙曦)【城阳公主】(母长孙皇后,下嫁杜荷,又嫁薛瓘) 【高阳公主】(早年丧母,由长孙皇后抚养长大,下嫁房遗爱) 【金山公主】(早薨)【晋阳公主】(早薨)【常山公主】(没有下嫁)【新城公主】(母长孙皇后,下嫁长孙诠 ,又嫁韦正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皇上的姑姑曰太长公主,皇上的姊妹曰长公主,皇上的女儿曰公主:辅政公主  正一品  公主等级  超品。  皇后的女儿封为固伦公主,禄二千石,婿曰驸马都尉,但并不绝对,郡主则是诸王的女儿:孝安国公主 郡主  公主和郡主则是历朝历代都有的称呼。  公主是皇帝的女儿,皇后的养女和妃嫔的女儿被封为和硕公主。这是惯例,以上皆俱授金册:孝定国公主 大长公主、长公主  从一品
历朝历代,都是大长公主&长公主&二公主……&郡主太子&二皇子……&世子
什么意思啊?(-(¬▽¬)σ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唐朝公主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求唐朝太平公主的一生的详细介绍。
求唐朝太平公主的一生的详细介绍。
09-02-09 &
太平公主 历史上真实的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姓李,没有名字留下来。这不独是太平公主,唐代的公主包括皇后都没有名字留下。比如唐太宗的皇后长孙氏,历来是“皇后”的典范,但她也没有名字。武则天如果不当皇帝,也没有名字,当了皇帝之后,才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武?”。顺便说一句,现在称“武?”为“武则天”其实是不伦不类的。因为“则天”只是武氏的尊号,可以叫“则天皇帝”“则天皇后”,但不能叫“武则天”。这就好像一般不称唐太宗皇后为“长孙文德”一样。不过约定俗成,现在叫“武则天”关系也不大就是了。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小女儿,上面有四个哥哥,其中三哥李显即后来的唐中宗、四哥李旦即后来的唐睿宗。太平公主的出生年月我们不知道。由于她最小的哥哥李旦(睿宗)生于龙朔二年(662年),所以她最早出生于龙朔三年(663年)。又由于她很可能死于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因此她最多活了50岁。 关于太平公主的长相,史书说是“丰硕,方额广颐”(《旧唐书·太平公主传》,以下出自旧、新唐书《太平公主传》者,不再出注),也就是方额头宽下巴,体态丰满。武则天曾说太平公主“类己”。这可能有两种意义,一是说女儿长的像自己,另外就是说女儿的性格爱好与自己类似。太平公主“多权略”,喜参政,这与武则天相似;她在武则天晚年将张昌宗推荐给母亲作男宠,这种情趣与武则天也是一致的。电视剧制造出的许多武则天和太平公主母女间的矛盾,基本上没有根据。 太平公主幼时常到姥姥杨氏家去。当时表哥贺兰敏之因和杨氏私通,也常在姥姥家。在太平公主来往于姥姥家的日子里,她可能遭到过表哥的强奸。《旧唐书·贺兰敏之传》说:“时太平公主尚幼,往来荣国(指武则天母亲杨氏)之家,宫人侍行,又尝为(贺兰)敏之所逼。俄而奸污事发,配流雷州,行至韶州,以马缰自缢而死”。武则天可以容忍外甥与自己的母亲私通,但不能容忍他奸污自己钟爱的小女儿,因此这件事一出,就坚决把贺兰敏之除掉了。这件事发生时太平公主最大不超过8岁,它对太平公主的影响可想而知。在以后的岁月中,太平公主私生活上的混乱既与家族和社会风气的影响有关,也与她幼时的经历不无关系。从史书记载看,与太平公主私通的起码有三人。一个是“胡僧惠范,家富于财宝,善事权贵,公主与之私,奏为圣善寺主,加三品,封公,殖货流于江、剑”。这个惠范和尚倚仗太平公主,做了许多坏事。另一个是宰相崔氵是。崔长得很漂亮,但品性不好。他曾把他的妻子和两个女儿都送去侍候太子,自己也“私侍太平公主”(《资治通鉴》卷210)。还有一个是司礼丞高戬。关于高戬,我们知之甚少,只知道他是“太平公主之所爱也”(《资治通鉴》卷207)。电视剧写太平公主,只写她的情不写她的欲,这就从大的方面不符合当时的社会风尚、太平公主的家族背景,以及她的个人经历。 太平公主有过两次婚姻。第一次是与薛绍。大约在太平公主14、5岁时,有一次她穿上武官的服饰在父母(唐高宗和武则天)面前跳舞。父母笑着问她:“你又做不了武官,为何要这样?”她回答说:“将它赐给驸马可以吗?”这件事或可看作太平公主“青春期”的骚动。唐高宗看出了她的这种要求,用史书的话说就是“帝识其意,择薛绍尚之”。为什么要选择薛绍呢?前面讲过,作为皇族的李氏家族在唐前期基本只和非山东士族的家族联姻,薛氏正是这样的大族。因此薛氏是李唐家族的传统姻亲。薛绍的父亲就是驸马,母亲也是公主(城阳公主)。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太平公主 历史上真实的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姓李,没有名字留下来。这不独是太平公主,唐代的公主包括皇后都没有名字留下。比如唐太宗的皇后长孙氏,历来是“皇后”的典范,但她也没有名字。武则天如果不当皇帝,也没有名字,当了皇帝之后,才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武?”。顺便说一句,现在称“武?”为“武则天”其实是不伦不类的。因为“则天”只是武氏的尊号,可以叫“则天皇帝”“则天皇后”,但不能叫“武则天”。这就好像一般不称唐太宗皇后为“长孙文德”一样。不过约定俗成,现在叫“武则天”关系也不大就是了。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小女儿,上面有四个哥哥,其中三哥李显即后来的唐中宗、四哥李旦即后来的唐睿宗。太平公主的出生年月我们不知道。由于她最小的哥哥李旦(睿宗)生于龙朔二年(662年),所以她最早出生于龙朔三年(663年)。又由于她很可能死于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因此她最多活了50岁。 关于太平公主的长相,史书说是“丰硕,方额广颐”(《旧唐书·太平公主传》,以下出自旧、新唐书《太平公主传》者,不再出注),也就是方额头宽下巴,体态丰满。武则天曾说太平公主“类己”。这可能有两种意义,一是说女儿长的像自己,另外就是说女儿的性格爱好与自己类似。太平公主“多权略”,喜参政,这与武则天相似;她在武则天晚年将张昌宗推荐给母亲作男宠,这种情趣与武则天也是一致的。电视剧制造出的许多武则天和太平公主母女间的矛盾,基本上没有根据。 太平公主幼时常到姥姥杨氏家去。当时表哥贺兰敏之因和杨氏私通,也常在姥姥家。在太平公主来往于姥姥家的日子里,她可能遭到过表哥的强奸。《旧唐书·贺兰敏之传》说:“时太平公主尚幼,往来荣国(指武则天母亲杨氏)之家,宫人侍行,又尝为(贺兰)敏之所逼。俄而奸污事发,配流雷州,行至韶州,以马缰自缢而死”。武则天可以容忍外甥与自己的母亲私通,但不能容忍他奸污自己钟爱的小女儿,因此这件事一出,就坚决把贺兰敏之除掉了。这件事发生时太平公主最大不超过8岁,它对太平公主的影响可想而知。在以后的岁月中,太平公主私生活上的混乱既与家族和社会风气的影响有关,也与她幼时的经历不无关系。从史书记载看,与太平公主私通的起码有三人。一个是“胡僧惠范,家富于财宝,善事权贵,公主与之私,奏为圣善寺主,加三品,封公,殖货流于江、剑”。这个惠范和尚倚仗太平公主,做了许多坏事。另一个是宰相崔氵是。崔长得很漂亮,但品性不好。他曾把他的妻子和两个女儿都送去侍候太子,自己也“私侍太平公主”(《资治通鉴》卷210)。还有一个是司礼丞高戬。关于高戬,我们知之甚少,只知道他是“太平公主之所爱也”(《资治通鉴》卷207)。电视剧写太平公主,只写她的情不写她的欲,这就从大的方面不符合当时的社会风尚、太平公主的家族背景,以及她的个人经历。 太平公主有过两次婚姻。第一次是与薛绍。大约在太平公主14、5岁时,有一次她穿上武官的服饰在父母(唐高宗和武则天)面前跳舞。父母笑着问她:“你又做不了武官,为何要这样?”她回答说:“将它赐给驸马可以吗?”这件事或可看作太平公主“青春期”的骚动。唐高宗看出了她的这种要求,用史书的话说就是“帝识其意,择薛绍尚之”。为什么要选择薛绍呢?前面讲过,作为皇族的李氏家族在唐前期基本只和非山东士族的家族联姻,薛氏正是这样的大族。因此薛氏是李唐家族的传统姻亲。薛绍的父亲就是驸马,母亲也是公主(城阳公主)。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太平公主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她不仅仅因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武则天的女儿,而且几乎真的成了“武则天第二”。  作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唐中宗和唐睿宗的胞妹,生平极受父母兄长尤其是其母武则天的宠爱,权倾一时,被称为“几乎拥有天下的公主”。有人依《全唐文·代皇太子上食表》一文认为她的本名是李令月。  其实,太平公主一生很不太平,她的血管里流动着的是她那极不安分的母亲的血液。从小,她骄横放纵,长大后变得凶狠毒辣,野心勃勃地觊觎着那高高在上的皇位,梦想像她母亲那样登上御座,君临天下。然而,正如黑格尔所言,历史往往会发生惊人的重复,但如果第一次是以喜剧面目出现,第二次则以闹剧出现。太平公主虽不乏心机和才干,也曾纵横捭阖得意于一时,但终未能承传母志,位列九五,只是在史书上留下许多五颜六色的斑痕而已。[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幼年  太平公主出生年份目前尚无确切说法。根据她第一次结婚的时间和她的哥哥李旦出生的时间推定,她可能生于665年前后,是高宗和武后的最后一名子女。  太平公主5、6岁时,常常往来外祖母荣国夫人家,她随行的宫女(一说为太平公主本人)遭表兄贺兰敏之逼奸,此事引起武则天大怒,加上此前贺兰敏之曾奸污内定的未来太子妃,武则天最终决定,撤销贺兰敏之作为武家继承人的身份,流放并中途处死贺兰敏之。  太平公主8岁时,以替已经去世的外祖母荣国夫人杨氏祈福为名,出家为女道士,太平一名,乃是她的道号。虽然号称出家,她却一直住在宫中。一直到吐蕃派使者前来求婚,点名要娶走太平公主。李治和武则天不想让爱女嫁到远方去,又不好直接拒绝吐蕃,便修建了太平观让她入住,正式出家,借口公主已经出家来避免和亲。  第一次婚姻  681年,太平公主约16岁时,下嫁唐高宗的嫡亲外甥,城阳公主的二儿子薛绍。婚礼在长安附近的万年县馆举行,场面非常豪华,照明的火把甚至烤焦了沿途的树木,为了让宽大的婚车通过,甚至不得不拆除了县馆的围墙。  武则天对女儿非常宠爱,她认为薛绍的嫂嫂萧氏和成氏出身不够高贵,想逼薛家休妻,有人以萧氏出身兰陵萧氏,并非寒门相劝说,才使她放弃了这个打算。薛绍的兄长薛顗也曾因太平公主来头太大而怕惹来祸事。不过太平公主在第一次婚姻期间,安分守己,并未有不轨事件传出。  太平公主的第一次婚姻结束于688年。因为薛顗参与唐宗室李冲的谋反,牵连到驸马薛绍,武则天下令将薛顗处死,薛绍杖责一百,饿死狱中。当时太平公主还正怀着她和薛绍的第四个孩子。事后,武则天为了安慰女儿,打破唐公主食实封不过三百五十户的惯例,将她的封户破例加到一千二百户。  第二次婚姻  不久,武则天曾打算将寡居的太平公主嫁给武承嗣,因武承嗣生病作罢(一说是因为太平公主看不中武承嗣)。690年太平公主改嫁予武攸暨。这次婚姻被认为是武则天为了保护太平公主而采取的手段,武则天在太平公主第二次结婚的两个月后正式登基,太平公主因为成为了武家的儿媳而避免了危险。  武攸暨性格谨慎谦退。太平公主在第二次婚姻期间,大肆包养男宠,与朝臣通奸,并曾将自己中意的男宠进献给母亲武则天。  武周时期  太平公主“喜权势”,武则天认为她长相,性格都像自己,常与之商议政事,但武则天生前从不让太平公主将她参与政事的事情外泄。太平公主畏惧母亲,因而行事比较收敛,对外只大肆装修府邸,购买别业。武则天朝,太平公主见诸史书的建树只有为自卫而铲除来俊臣势力这一件。(有记载称,薛怀义也是她定计处死的,但也有说法称,处死薛怀义的是建昌王武攸宁。另有记载称,太平公主同相王李旦一起作为李家的代表参与了武李盟誓,同样的,这种说法也存在争议。)  武周末年,武李两家矛盾尖锐化,武则天召回庐陵王李显,立他为继承人,并通过一系列联姻将武李两家联系起来,以图能消弭未来的政治斗争。同时,她也开始让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以及她的两个男宠张昌宗、张易之掌握权力。太平公主本人虽是武家儿媳,但政治上一直是李家的拥护者。  大足元年(701年),二张因进谗言害死了两家的嫡系继承人而同时得罪武李两家。长安二年八月(702年),李显、李旦与太平公主联名表奏,请封张昌宗为王,为武则天拒绝,改封二张为国公。这次表奏缓和了双方关系。但不久后的长安三年九月(703年),张昌宗诬告魏元忠与太平公主的情人司礼丞高戬,引起武则天大怒,将魏高二人下狱。二张与太平公主及李家的关系彻底破裂。  705年,李家的拥护者、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诛杀二张,逼武则天逊位给太子李显。太平公主由于参与诛杀二张兄弟有功,而受封“镇国太平公主”,其兄李睿封“安国相王”,开府,封五千户。  中宗、睿宗时期  唐中宗复位之后,太平公主逐渐走到幕前,积极参与政治。她受到中宗的尊重,中宗曾特地下诏免她对皇太子李重俊、长宁公主等人行礼。中宗朝,韦后与安乐公主乱权,唯惧太平公主多谋善断。  景龙三年七月(709年),太子李重俊谋反。安乐公主与宗楚客想趁机陷害太平公主与相王李旦兄妹,遂诬告他们与太子同谋,因主审官御史中丞萧至忠对中宗流泪进谏,“陛下富有四海,不能容一弟一妹,而使人罗织害之乎!”,太平公主与李旦而得以幸免于难,但太平公主与安乐公主的敌对已明显白热化。(也有野史记载称,上官婉儿因崔湜的原因,与太平公主成为情敌,并投入韦氏阵营)  景龙四年(710年)六月,唐中宗被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死。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一起草拟遗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皇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参谋政事,试图在韦后与皇族之间谋取平衡,但宗楚客与韦后党羽商议,改相王李旦为太子太师,架空了李旦,打破了这一平衡。七月,太平公主派其子薛崇简与刘幽求一起参与了李隆基等诛杀韦后的行动,清除了韦氏党羽,并亲手将李重茂拉下皇位,拥立相王李旦复位,是为唐睿宗。太平公主因此番功劳而晋封万户,三子封王,为唐朝公主权势之顶峰。  太平公主在协助李隆基政变除掉韦后以后,与李隆基发生权争。她曾经要求睿宗废掉太子李隆基,并积极培植党羽。此时,朝中七位宰相有五位是经由太平公主任命,文武百官除了姚崇,宋璟等寥寥数人外,大多数都依附太平公主。睿宗则试图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寻求政治平衡,以避免伤害到任何一人。  在此期间,太平公主曾劝说唐睿宗下旨,搜集编撰了上官婉儿的著作,保留了这位才女的作品。  覆灭  延和元年(712年)八月睿宗传位太子李隆基,自己退为太上皇,改元先天。同年,太平公主的丈夫武攸暨去世。  先天二年(713年),太平公主准备以羽林军从北面、以南衙兵从南面起兵夺权。李隆基与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人先发制人,诱杀了左、右羽林将军和宰相。太平公主见党羽被诛杀殆尽,不得不逃入南山佛寺,三日后返回。太上皇李旦出面请唐玄宗恕其死罪,被唐玄宗拒绝,太平公主最终被赐死家中,其夫武攸暨坟墓也被铲平。  争议与疑点  关于太平公主是否真正计划过谋反这一点,一直以来存在疑问。一部分人认为,她骄横跋扈,与李隆基已经达到水火不容的地步,不可能没有谋反之心。但另一部分人则认为,以太平公主在朝中完全占据上风的局势和她多次成功政变的经验,她若当真谋反,不可能如此轻易就被李隆基平定。  子女  太平公主共有4子4女,与薛绍生有二子二女:长子薛崇训、次子薛崇简,长女薛氏,次女万泉县主薛氏。与武攸暨生有二子二女:长女武氏,次女永和县主武氏,长子武崇敏、次子武崇行,。太平公主死时,除次子薛崇简因是李隆基一党而幸免以外,其余儿子均被处死。  注:三秦出版社2006年版《全唐文补遗》千唐志斋新藏专辑第174-175页《故沛郡夫人武氏墓志铭》明确记载武氏“故周定王驸马都尉攸暨太平公主第二女,封永和县主。”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姓李,没有名字留下来。这不独是太平公主,唐代的公主包括皇后都没有名字留下。比如唐太宗的皇后长孙氏,历来是“皇后”的典范,但她也没有名字。武则天如果不当皇帝,也没有名字,当了皇帝之后,才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武?”。顺便说一句,现在称“武?”为“武则天”其实是不伦不类的。因为“则天”只是武氏的尊号,可以叫“则天皇帝”“则天皇后”,但不能叫“武则天”。这就好像一般不称唐太宗皇后为“长孙文德”一样。不过约定俗成,现在叫“武则天”关系也不大就是了。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小女儿,上面有四个哥哥,其中三哥李显即后来的唐中宗、四哥李旦即后来的唐睿宗。太平公主的出生年月我们不知道。由于她最小的哥哥李旦(睿宗)生于龙朔二年(662年),所以她最早出生于龙朔三年(663年)。又由于她很可能死于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因此她最多活了50岁。 关于太平公主的长相,史书说是“丰硕,方额广颐”(《旧唐书·太平公主传》,以下出自旧、新唐书《太平公主传》者,不再出注),也就是方额头宽下巴,体态丰满。武则天曾说太平公主“类己”。这可能有两种意义,一是说女儿长的像自己,另外就是说女儿的性格爱好与自己类似。太平公主“多权略”,喜参政,这与武则天相似;她在武则天晚年将张昌宗推荐给母亲作男宠,这种情趣与武则天也是一致的。电视剧制造出的许多武则天和太平公主母女间的矛盾,基本上没有根据。 太平公主幼时常到姥姥杨氏家去。当时表哥贺兰敏之因和杨氏私通,也常在姥姥家。在太平公主来往于姥姥家的日子里,她可能遭到过表哥的强奸。《旧唐书·贺兰敏之传》说:“时太平公主尚幼,往来荣国(指武则天母亲杨氏)之家,宫人侍行,又尝为(贺兰)敏之所逼。俄而奸污事发,配流雷州,行至韶州,以马缰自缢而死”。武则天可以容忍外甥与自己的母亲私通,但不能容忍他奸污自己钟爱的小女儿,因此这件事一出,就坚决把贺兰敏之除掉了。这件事发生时太平公主最大不超过8岁,它对太平公主的影响可想而知。在以后的岁月中,太平公主私生活上的混乱既与家族和社会风气的影响有关,也与她幼时的经历不无关系。从史书记载看,与太平公主私通的起码有三人。一个是“胡僧惠范,家富于财宝,善事权贵,公主与之私,奏为圣善寺主,加三品,封公,殖货流于江、剑”。这个惠范和尚倚仗太平公主,做了许多坏事。另一个是宰相崔氵是。崔长得很漂亮,但品性不好。他曾把他的妻子和两个女儿都送去侍候太子,自己也“私侍太平公主”(《资治通鉴》卷210)。还有一个是司礼丞高戬。关于高戬,我们知之甚少,只知道他是“太平公主之所爱也”(《资治通鉴》卷207)。电视剧写太平公主,只写她的情不写她的欲,这就从大的方面不符合当时的社会风尚、太平公主的家族背景,以及她的个人经历。 太平公主有过两次婚姻。第一次是与薛绍。大约在太平公主14、5岁时,有一次她穿上武官的服饰在父母(唐高宗和武则天)面前跳舞。父母笑着问她:“你又做不了武官,为何要这样?”她回答说:“将它赐给驸马可以吗?”这件事或可看作太平公主“青春期”的骚动。唐高宗看出了她的这种要求,用史书的话说就是“帝识其意,择薛绍尚之”。为什么要选择薛绍呢?前面讲过,作为皇族的李氏家族在唐前期基本只和非山东士族的家族联姻,薛氏正是这样的大族。因此薛氏是李唐家族的传统姻亲。薛绍的父亲就是驸马,母亲也是公主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人物简介  太平公主(约670年—713年),唐高宗李治之女,生母武则天。下嫁薛绍,再嫁武攸暨。生前曾受封“镇国太平公主”,后被唐玄宗李隆基赐死。  太平公主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她不仅仅因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武则天的女儿,而且几乎真的成了“武则天第二”。  作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唐中宗和唐睿宗的胞妹,生平极受父母兄长尤其是其母武则天的宠爱,权倾一时,被称为“几乎拥有天下的公主”。有人依《全唐文·代皇太子上食表》一文认为她的本名是李令月(“令月嘉辰”一词并未直接体现公主姓名,故“令月”之名有争议)。  其实,太平公主一生很不太平,她的血管里流动着的是她那极不安分的母亲的血液。从小,她骄横放纵,长大后变得凶狠毒辣,野心勃勃地觊觎着那高高在上的皇位,梦想像她母亲那样登上御座,君临天下。然而,正如黑格尔所言,历史往往会发生惊人的重复,但如果第一次是以喜剧面目出现,第二次则以闹剧出现。太平公主虽不乏心机和才干,也曾纵横捭阖得意于一时,但终未能承传母志,位列九五,只是在史书上留下许多五颜六色的斑痕而已。[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幼年  太平公主出生年份目前尚无确切说法。根据她第一次结婚的时间和她的哥哥李旦出生的时间推定,她可能生于665年前后,是高宗和武后的最后一名子女。  周迅饰演的幼年太平太平公主5、6岁时,常常往来外祖母荣国夫人家,她随行的宫女(一说为太平公主本人)遭表兄贺兰敏之逼奸,此事引起武则天大怒,加上此前贺兰敏之曾奸污内定的未来太子妃,武则天最终决定,撤销贺兰敏之作为武家继承人的身份,流放并中途处死贺兰敏之。  太平公主8岁时,以替已经去世的外祖母荣国夫人杨氏祈福为名,出家为女道士,太平一名,乃是她的道号。虽然号称出家,她却一直住在宫中。一直到吐蕃派使者前来求婚,点名要娶走太平公主。李治和武则天不想让爱女嫁到远方去,又不好直接拒绝吐蕃,便修建了太平观让她入住,正式出家,借口公主已经出家来避免和亲。  第一次婚姻  681年,太平公主约16岁时,下嫁唐高宗的嫡亲外甥,城阳公主的二儿子薛绍。婚礼在长安附近的万年县馆举行,场面非常豪华,照明的火把甚至烤焦了沿途的树木,为了让宽大的婚车通过,甚至不得不拆除了县馆的围墙。  武则天对女儿非常宠爱,她认为薛绍的嫂嫂萧氏和成氏出身不够高贵,想逼薛家休妻,有人以萧氏出身兰陵萧氏,并非寒门相劝说,才使她放弃了这个打算。薛绍的兄长薛顗也曾因太平公主来头太大而怕惹来祸事。不过太平公主在第一次婚姻期间,安分守己,并未有不轨事件传出。  太平公主的第一次婚姻结束于688年。因为薛顗参与唐宗室李冲的谋反,牵连到驸马薛绍,武则天下令将薛顗处死,薛绍杖责一百,饿死狱中。当时太平公主还正怀着她和薛绍的第四个孩子。事后,武则天为了安慰女儿,打破唐公主食实封不过三百五十户的惯例,将她的封户破例加到一千二百户。  第二次婚姻  不久,武则天曾打算将寡居的太平公主嫁给武承嗣,因武承嗣生病作罢(其实并不是因为武承嗣生病,最重要的原因是武承嗣离政治中心太近了,因为她的第一次婚姻多多少少是由于政治原因而破灭。所以,太平公主不想再重蹈覆辙)。690年太平公主改嫁予武攸暨。这次婚姻被认为是武则天为了保护太平公主而采取的手段,武则天在太平公主第二次结婚的两个月后正式登基,太平公主因为成为了武家的儿媳而避免了危险。  武攸暨性格谨慎谦退。太平公主在第二次婚姻期间,大肆包养男宠,与朝臣通奸,并曾将自己中意的男宠进献给母亲武则天(即莲花六郎张昌宗)。  陈红饰演的太平公主武周时期  太平公主“喜权势”,武则天认为她长相,性格都像自己,常与之商议政事,但武则天生前从不让太平公主将她参与政事的事情外泄。太平公主畏惧母亲,因而行事比较收敛,对外只大肆装修府邸,购买别业。武则天朝,太平公主见诸史书的建树只有为自卫而铲除来俊臣势力这一件。(有记载称,薛怀义也是她定计处死的,但也有说法称,处死薛怀义的是建昌王武攸宁。另有记载称,太平公主同相王李旦一起作为李家的代表参与了武李盟誓,同样的,这种说法也存在争议。)  武周末年,武李两家矛盾尖锐化,武则天召回庐陵王李显,立他为继承人,并通过一系列联姻将武李两家联系起来,以图能消弭未来的政治斗争。同时,她也开始让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以及她的两个男宠张昌宗、张易之掌握权力。太平公主本人虽是武家儿媳,但政治上一直是李家的拥护者。  大足元年(701年),二张因进谗言害死了两家的嫡系继承人而同时得罪武李两家。长安二年八月(702年),李显、李旦与太平公主联名表奏,请封张昌宗为王,为武则天拒绝,改封二张为国公。这次表奏缓和了双方关系。但不久后的长安三年九月(703年),张昌宗诬告魏元忠与太平公主的情人司礼丞高戬,引起武则天大怒,将魏高二人下狱。二张与太平公主及李家的关系彻底破裂。  705年,李家的拥护者、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诛杀二张,逼武则天逊位给太子李显。太平公主由于参与诛杀二张兄弟有功,而受封“镇国太平公主”,其兄李睿封“安国相王”,开府,封五千户。  中宗、睿宗时期  唐中宗复位之后,太平公主逐渐走到幕前,积极参与政治。她受到中宗的尊重,中宗曾特地下诏免她对皇太子李重俊、长宁公主等人行礼。中宗朝,韦后与安乐公主乱权,唯惧太平公主多谋善断。  景龙三年七月(709年),太子李重俊谋反。安乐公主与宗楚客想趁机陷害太平公主与相王李旦兄妹,遂诬告他们与太子同谋,因主审官御史中丞萧至忠对中宗流泪进谏,“陛下富有四海,不能容一弟一妹,而使人罗织害之乎!”,太平公主与李旦而得以幸免于难,但太平公主与安乐公主的敌对已明显白热化。(也有野史记载称,上官婉儿因崔湜的原因,与太平公主成为情敌,并投入韦氏阵营)  景龙四年(710年)六月,唐中宗被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死。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一起草拟遗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皇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参谋政事,试图在韦后与皇族之间谋取平衡,但宗楚客与韦后党羽商议,改相王李旦为太子太师,架空了李旦,打破了这一平衡。七月,太平公主派其子薛崇简与刘幽求一起参与了李隆基等诛杀韦后的行动,清除了韦氏党羽,并亲手将李重茂拉下皇位,拥立相王李旦复位,是为唐睿宗。太平公主因此番功劳而晋封万户,三子封王,为唐朝公主权势之顶峰。  太平公主在协助李隆基政变除掉韦后以后,与李隆基发生权争。她曾经要求睿宗废掉太子李隆基,并积极培植党羽。此时,朝中七位宰相有五位是经由太平公主任命,文武百官除了姚崇,宋璟等寥寥数人外,大多数都依附太平公主。睿宗则试图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寻求政治平衡,以避免伤害到任何一人。  在此期间,太平公主曾劝说唐睿宗下旨,搜集编撰了上官婉儿的著作,保留了这位才女的作品。  覆灭  延和元年(712年)八月睿宗传位太子李隆基,自己退为太上皇,改元先天。同年,太平公主的丈夫武攸暨去世。  先天二年(713年),太平公主准备以羽林军从北面、以南衙兵从南面起兵夺权。李隆基与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人先发制人,诱杀了左、右羽林将军和宰相。太平公主见党羽被诛杀殆尽,不得不逃入南山佛寺,三日后返回。太上皇李旦出面请唐玄宗恕其死罪,被唐玄宗拒绝,太平公主最终被赐死家中,其夫武攸暨坟墓也被铲平。  争议与疑点  关于太平公主是否真正计划过谋反这一点,一直以来存在疑问。一部分人认为,她骄横跋扈,与李隆基已经达到水火不容的地步,不可能没有谋反之心。但另一部分人则认为,以太平公主在朝中完全占据上风的局势和她多次成功政变的经验,她若当真谋反,不可能如此轻易就被李隆基平定。  子女  太平公主共有4子4女,与薛绍生有二子二女:长子薛崇训、次子薛崇简,长女薛氏,次女万泉县主薛氏。与武攸暨生有二子二女:长女武氏,次女永和县主武氏,长子武崇敏、次子武崇行。太平公主死时,除次子薛崇简因是李隆基一党而幸免以外,其余儿子均被处死。  注:三秦出版社2006年版《全唐文补遗》千唐志斋新藏专辑第174-175页《故沛郡夫人武氏墓志铭》明确记载武氏“故周定王驸马都尉攸暨太平公主第二女,封永和县主。”而史载:“公主薛氏二男二女,武氏二男一女。”《旧唐书 卷一百八十三 外戚》。[编辑本段]相关资料  一、太平公主的家族  介绍太平公主之前,应该先谈谈她的家族。因为唐代正处于贵族社会向官僚社会的过渡阶段,贵族的势力在唐代特别是在唐前期的政治中还发挥着重要作用。各地域各层次贵族之间的分化重组是唐前期政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种大的社会环境下,出身和家族对一个人生活经历的影响非常大,特别是对于处在政治漩涡中心的人物比如太平公主来说,更是如此。太平公主的父亲是唐高宗李治。李氏家族虽是皇族,但在当时并不是第一等的高门大族。从唐高祖建立唐朝以后,几代皇帝都对传统的一等大族特别是山东士族采取了又拉又打的政策,而以抑制为主。就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还下诏禁止太原王氏、荥阳郑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自为婚姻”(《资治通鉴》卷200),以削弱山东士族的势力。当时皇族也多与当世名臣或关中、代北贵族联姻,而基本不与山东士族通好。这一政策直接影响了太平公主的婚姻。  太平公主的母亲是武则天。武氏家族是一个地道的小族。武则天的父亲可能是一个木材商人,她的母亲杨氏则来历不明。武则天当皇后前后,曾编造她母亲是隋宗室遂宁郡公杨达的女儿,但她的心中其实是没有底的。因此当有人瞧不起她的家族时,她还会十分生气。当时的人也清楚这一点,一直拿武氏当小族看。骆宾王在那篇著名的讨伐武则天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中就直斥武则天“地实寒微”。这个小小的武氏家族与山东士族相比,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不守礼法”。比如我们看到: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可以和外孙子贺兰敏之私通;武则天的姐姐韩国夫人在丈夫死后和妹夫(即唐高宗)私通,并把她的女儿也送进宫,侍奉姨父(即唐高宗);武则天养有许多男宠为众所周知;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与表嫂(或表弟妹)韦皇后私通;武则天的外甥贺兰敏之奸污了表嫂(或表弟妹)杨氏(即太子妃)等。太平公主从小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家族里,她不可能不受到这种风气的很大影响。  二、太平公主的生活  太平公主姓李 名令月 有人依《全唐文·代皇太子上食表》一文认为她的本名是李令月, 加上太平公主的八哥李旦原名李旭轮,正好与李令月一名日月相对,所以仍有不少人认为李令月才是太平公主的真名 而太平只是封号 。唐代许多公主包括皇后都没有名字留下。比如唐太宗的皇后长孙氏,历来是“皇后”的典范,但她也没有名字。武则天如果不当皇帝,也没有名字,当了皇帝之后,才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武曌”。顺便说一句,现在称“武曌”为“武则天”其实是不伦不类的。因为“则天”只是武氏的尊号,可以叫“则天皇帝”“则天皇后”,但不能叫“武则天”。这就好像一般不称唐太宗皇后为“长孙文德”一样。不过约定俗成,现在叫“武则天”关系也不大就是了。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小女儿,上面有四个哥哥,其中三哥李显即后来的唐中宗、四哥李旦即后来的唐睿宗。太平公主的出生年月我们不知道。由于她最小的哥哥李旦(睿宗)生于龙朔二年(662年),所以她最早出生于龙朔三年(663年)。又由于她很可能死于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因此她最多活了50岁。  关于太平公主的长相,史书说是“丰硕,方额广颐”(《旧唐书·太平公主传》,以下出自旧、新唐书《太平公主传》者,不再出注),也就是方额头宽下巴,体态丰满。武则天曾说太平公主“类己”。这可能有两种意义,一是说女儿长的像自己,另外就是说女儿的性格爱好与自己类似。太平公主“多权略”,喜参政,这与武则天相似;她在武则天晚年将张昌宗推荐给母亲作男宠,这种情趣与武则天也是一致的。电视剧制造出的许多武则天和太平公主母女间的矛盾,基本上没有根据。  太平公主幼时常到姥姥杨氏家去。当时表哥贺兰敏之因和杨氏私通,也常在姥姥家。在太平公主来往于姥姥家的日子里,她可能遭到过表哥的强奸。《旧唐书·贺兰敏之传》说:“时太平公主尚幼,往来荣国(指武则天母亲杨氏)之家,宫人侍行,又尝为(贺兰)敏之所逼。俄而奸污事发,配流雷州,行至韶州,以马缰自缢而死”。武则天可以容忍外甥与自己的母亲私通,但不能容忍他奸污自己钟爱的小女儿,因此这件事一出,就坚决把贺兰敏之除掉了。这件事发生时太平公主最大不超过8岁,它对太平公主的影响可想而知。在以后的岁月中,太平公主私生活上的混乱既与家族和社会风气的影响有关,也与她幼时的经历不无关系。从史书记载看,与太平公主私通的起码有三人。一个是“胡僧惠范,家富于财宝,善事权贵,公主与之私,奏为圣善寺主,加三品,封公,殖货流于江、剑”。这个惠范和尚倚仗太平公主,做了许多坏事。另一个是宰相崔湜。崔长得很漂亮,但品性不好。他曾把他的妻子和两个女儿都送去侍候太子,自己也“私侍太平公主”(《资治通鉴》卷210)。还有一个是司礼丞高戬。关于高戬,我们知之甚少,只知道他是“太平公主之所爱也”(《资治通鉴》卷207)。电视剧写太平公主,只写她的情不写她的欲,这就从大的方面不符合当时的社会风尚、太平公主的家族背景,以及她的个人经历。  太平公主有过两次婚姻。第一次是与薛绍。大约在太平公主14、5岁时,有一次她穿上武官的服饰在父母(唐高宗和武则天)面前跳舞。父母笑着问她:“你又做不了武官,为何要这样?”她回答说:“将它赐给驸马可以吗?”这件事或可看作太平公主“青春期”的骚动。唐高宗看出了她的这种要求,用史书的话说就是“帝识其意,择薛绍尚之”。为什么要选择薛绍呢?前面讲过,作为皇族的李氏家族在唐前期基本只和非山东士族的家族联姻,薛氏正是这样的大族。因此薛氏是李唐家族的传统姻亲。薛绍的父亲就是驸马,母亲也是公主(城阳公主)。武则天后来的男宠薛怀义本不姓薛,只是武则天想让他冒充大族,才令他改姓薛,并“令与太平公主婿薛绍合族,令(薛)绍以季父事之”(《旧唐书·薛怀义传》),可见薛氏家族在唐皇室中的地位。至于为什么选择薛绍,恐怕是唐高宗的意思。武则天似乎对薛绍并不十分满意,不满意的原因仍然是因为薛绍兄弟的妻子不是贵族。武则天说:“我女岂可使与田舍女为妯娌邪!”(《资治通鉴》卷202)武则天既然对薛绍不大满意,为什么同意了这桩婚事呢?这其中可能有个外在的原因。原来在这一时期吐蕃开始强大,唐蕃几次战争都以唐军的失败而告终。到调露元年(679)吐蕃前来求和亲,并点名要太平公主。武则天只有这一个女儿,自然不愿让她嫁走,但又不愿得罪吐蕃,以至想出了将太平公主变为道士“以拒和亲”的主意。太平公主不愿为道士,吐蕃的要求又没有收回,唯一的办法就只有尽快为太平公主找一个驸马了。永隆二年(681)公主与薛绍结婚。婚礼非常隆重。太平公主与薛绍的婚姻持续了7年,育有两男两女。到武则天执政的垂拱四年(688),薛绍被诬告与唐宗室琅琊王李冲通谋反对武则天,“杖一百,饿死于狱”(《资治通鉴》卷204)。薛绍之死或许与武则天当年就对他兄弟不满有关。另一个原因是武则天就要改“唐”为“周”,她需要为女儿找一个武家的女婿了。  武则天一开始为太平公主挑选的女婿是侄子武承嗣。后来由于武承嗣有病,就没有成婚。武承嗣看来身体是不太好,在这次议婚的三、四年后就病故了。于是武则天又选择了她的一个堂侄武攸暨做她的女婿。武攸暨此时已有妻室,武则天暗地使人杀掉他的妻子,强行将他配给太平公主做丈夫。武则天为什么一定要选择武攸暨我们已经不得而知,推测可能是因为武攸暨“沉谨和厚,于时无忤”(《新唐书·武攸暨传》),是个比较可靠、可以和太平公主长久生活的人。至于为什么那么着急让武攸暨配太平公主甚至不惜采用杀妻的手段,可能是因为武则天想在她称帝前将女儿的婚事即与武氏联姻的事情安排好。载初元年(690)七月,太平公主嫁给了武攸暨。两个月后的九月,武则天称帝,改“唐”为“周”,封武氏子十四人为王,武攸暨被封为千乘郡王。太平公主与武氏联姻,使她被武则天很好地保护起来,避免了李氏子弟可能遭到的不测。武攸暨与太平公主育有两男二女,延和元年(712)即太平公主死的前一年病故,与太平公主一起生活了22年。  太平公主的两次婚姻都是父母安排的政治联姻,只是由于形势的变化,才先后选择了薛氏家族和武氏家族。电视剧对太平公主婚姻的描写不仅不同于史书的记载,而且违背了当时的历史大氛围。太平公主的生活非常奢侈。她在没有势力时就已经“崇饰邸第”,有了势力后更是“田园遍于近甸膏腴”,家中的男女仆人有千人之多,“外州供狗马玩好滋味,不可纪极”。她“食”的实封,曾达到过1万户。唐前期制度,食实封就是享受户丁交纳的租税。太平公主“食”的户都按大户计算,一户七丁。若一丁交绢二匹,太平公主一年仅得绢就有十四万匹,而当时国家年收入绢多则百万,少只有七、八十万匹,则太平公主的收入敌上了国家收入的百分之十几到百分之二十!太平公主的这种聚财在这里就不仅仅是贪欲和奢侈,更是国家经济的一大祸害了。这无疑会引来正直之士的反对。太平公主后来在政治斗争中的失败,与她这种在经济上的横征暴敛实在有着很大的关系。  三、太平公主与政治  太平公主是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她一生参与了三次大的政治斗争,并且卷入的程度一次比一次深,起的作用也一次比一次大。  早在武则天执政时期,太平公主就常常“预谋议”,但武则天没有允许她公开从政。武则天晚期,为了除掉给她制造了很多麻烦的男宠薛怀义,曾让太平公主帮过忙。《旧唐书·薛怀义传》说武则天“令太平公主择膂力妇人数十,密防虑之。人有发其阴谋者,太平公主乳母张夫人令壮士缚而缢杀之,以辇车载尸送白马寺”。但是《资治通鉴》卷205则说武则天“使建昌王武攸宁帅壮士殴杀之,送尸白马寺”,似乎太平公主没有参预此事。再查《新唐书·则天武后传》,说是武则天“密诏太平公主择健妇缚之殿中,命建昌王武攸宁、将作大匠宗晋卿率壮士击杀之,以畚车载尸还白马寺”。事情的真实情况究竟如何我们已经不能详知,合理的推论应该是:太平公主参与了这件事,但出现在公开场合的是其他人,所以公开的记录(比如《实录》)记的也是其他人。《资治通鉴》依据的就是《实录》。这件事可以看作太平公主在武则天执政期与政治关系的缩影,即她只是在幕后参与谋议,而基本没有公开出面参政。从此事还可看出,太平公主的处事态度与武则天是高度一致的。  太平公主参与的第一次政治斗争是张柬之等起兵诛杀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武则天晚年,张易之兄弟倚仗武则天的宠爱,权势冲天。他们利令智昏,大有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势头。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张氏兄弟将私自议论他们的邵王李重润、其妹永泰郡主、妹夫魏王武延基下狱逼死。这就不仅得罪了李氏,也得罪了武氏,迫使他们联合起来反对二张。神龙元年(705),张柬之等联合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起兵诛二张,迫武则天传位于中宗,并改“周”为“唐”。太平公主参与了这次斗争,但似乎只是“预诛张易之谋”,并没有什么实际行动。斗争胜利后,她因功被封为“镇国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参与此事的原因可能有二:其一是她作为李氏女、武氏媳,不能容忍张氏兄弟掌权。再一个可能是私人原因,即张昌宗诬陷她所爱的情人高戬,把高戬投入了监狱。李重润兄妹都是唐中宗的子女,后来李重润被追封为懿德太子、永泰郡主被追封为永泰公主。他们的墓规模宏大,现在经文物部门发掘整理后已成为陕西著名的旅游胜地了。  太平公主参与的第二次政治斗争是李隆基起兵诛杀韦后。太平公主的三哥唐中宗即位后,皇后韦氏想效仿武则天,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同时太平公主也从后台走到前台,神龙二年(706)开始开府置官属,并建立自己的势力集团,以至发展到与唐中宗的女儿安乐公主“各树朋党,更相谮毁”(《资治通鉴》卷209)的地步。由此,太平公主及其四哥相王(即后来的唐睿宗)、相王之子李隆基(即后来的唐玄宗)都成了韦后和安乐公主图谋掌权的最大障碍。景龙四年(710),皇后韦氏与女儿安乐公主合谋毒死了唐中宗。韦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帝,自己临朝摄政,并密谋害死小皇帝,革唐命,除掉相王和太平公主。在这种情况下,李隆基联合万骑果毅陈玄礼等起兵,杀死了韦后和安乐公主,迎唐睿宗(即相王)即位。太平公主对这次斗争态度积极,不仅参与了事先的谋议,而且派儿子薛崇简直接参加了行动。这其中的道理也很简单,即太平公主可以让李氏掌权,也可以让武氏掌权,就是不能允许韦氏占有天下。太平公主在这次斗争中还起了一个重要作用,即在处理小皇帝的问题上,是她出面将小皇帝从“御座”上提下来,让四哥李旦坐上了帝位。  太平公主参加的第三次政治斗争是与太子李隆基之间的斗争。唐睿宗朝政治的焦点,是唐睿宗联合太平公主要保皇位,而太子李隆基要争皇位。唐睿宗、太平公主要保皇位,必须抑制太子李隆基的势力。为此,太平公主极想选一个弱小者为太子。这就需要制造种种事端废掉李隆基。在几年的时间里,她不仅造舆论说李隆基不是长子,不当立为太子,甚至召集宰相要求将太子换掉。在这些行动中,唐睿宗是站在太平公主一边的。例如一次唐睿宗召宰相韦安石,说他担心大臣都心向太子,韦安石说“此必太平之计”。当时“太平于帘中窃听之”,大怒,立即想将韦安石下狱(《旧唐书·韦安石传》)。这件事说明太平公主经常在唐睿宗处密谋关于太子的事情。到睿宗朝末期,“宰相七人,五出公主门”,“在外只闻有太平公主,不闻有太子”(《旧唐书·王琚传》),左、右羽林将军也都投靠了公主。先天二年(713),太平公主准备以羽林兵从北面、以南衙兵从南面起兵废掉李隆基。在这种情况下,李隆基先发制人,首先诱杀左、右羽林将军,然后迅速除掉了参与阴谋的宰相。太平公主本人逃入山寺,“三日乃出,赐死于第”。  唐睿宗在位的三年中,太平公主参与政治最深。这时的她大规模培植个人势力,试图效仿母亲武则天,干预政治。她的企图失败了。失败的原因很多,但起码有这么几点:一,太平公主在经济上暴敛财物,在生活上骄奢淫佚,并纵容手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太平公主是 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她不仅仅因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武则天的女儿,而且几乎真的成了“武则天第二”。       作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唐中宗和唐睿宗的胞妹,生平极受父母兄长尤其是其母武则天的宠爱,权倾一时,被称为“几乎拥有天下的公主”。有人依《全唐文·代皇太子上食表》一文认为她的本名是李令月。      其实,太平公主一生很不太平,她的血管里流动着的是她那极不安分的母亲的血液。从小,她骄横放纵,长大后变得凶狠毒辣,野心勃勃地觊觎着那高高在上的皇位,梦想像她母亲那样登上御座,君临天下。然而,正如一位哲人所言,历史往往会发生惊人的重复,但如果第一次是以喜剧面目出现,第二次则以悲剧结局告终。太平公主虽不乏心机和才干,也曾纵横捭阖得意于一时,但终未能承传母志,位列九五,只是在史书上留下许多五颜六色的斑痕而已。生平幼年        太平公主出生年份目前尚无确切说法。根据她第一次结婚的时间和她的哥哥李旦出生的时间推定,她可能生于665年前后,是高宗和武后的最后一名子女。        太平公主5、6岁时,常常往来外祖母荣国夫人家,她随行的宫女(一说为太平公主本人)遭表兄贺兰敏之逼奸,此事引起武则天大怒,加上此前贺兰敏之曾奸污内定的未来太子妃,武则天最终决定,撤销贺兰敏之作为武家继承人的身份,流放并中途处死贺兰敏之。        太平公主8岁时,以替已经去世的外祖母荣国夫人杨氏祈福为名,出家为女道士,太平一名,乃是她的道号。虽然号称出家,她却一直住在宫中。一直到吐蕃派使者前来求婚,点名要娶走太平公主。李治和武则天不想让爱女嫁到远方去,又不好直接拒绝吐蕃,便修建了太平观让她入住,正式出家,借口公主已经出家来避免和亲。第一次婚姻        681年,太平公主约16岁时,下嫁唐高宗的嫡亲外甥,城阳公主的二儿子薛绍。婚礼在长安附近的万年县馆举行,场面非常豪华,照明的火把甚至烤焦了沿途的树木,为了让宽大的婚车通过,甚至不得不拆除了县馆的围墙。        武则天对女儿非常宠爱,她认为薛绍的嫂嫂萧氏和成氏出身不够高贵,想逼薛家休妻,有人以萧氏出身兰陵萧氏,并非寒门相劝说,才使她放弃了这个打算。薛绍的兄长薛顗也曾因太平公主来头太大而怕惹来祸事。不过太平公主在第一次婚姻期间,安份守己,并未有不轨事件传出。        太平公主的第一次婚姻结束于688年。因为薛顗参与唐宗室李冲的谋反,牵连到驸马薛绍,武则天下令将薛顗处死,薛绍杖责一百,饿死狱中。当时太平公主还正怀着她和薛绍的第四个孩子。事后,武则天为了安慰女儿,打破唐公主食实封不过三百五十户的惯例,将她的封户破例加到一千二百户。第二次婚姻      不久,武则天曾打算将寡居的太平公主嫁给武承嗣,因武承嗣生病作罢(一说是因为太平公主看不中武承嗣)。690年太平公主改嫁予武攸暨。这次婚姻被认为是武则天为了保护太平公主而采取的手段,武则天在太平公主第二次结婚的两个月后正式登基,太平公主因为成为了武家的儿媳而避免了危险。      武攸暨性格谨慎谦退。太平公主在第二次婚姻期间,大肆包养男宠,与朝臣通奸,并曾将自己中意的男宠进献给母亲武则天。武周时期      太平公主“喜权势”,武则天认为她长相,性格都像自己,常与之商议政事,但武则天生前从不让太平公主将她参与政事的事情外泄。太平公主畏惧母亲,因而行事比较收敛,对外只大肆装修府邸,购买别业。武则天朝,太平公主见诸史书的建树只有为自卫而铲除来俊臣势力这一件。(有记载称,薛怀义也是她定计处死的,但也有说法称,处死薛怀义的是建昌王武攸宁。另有记载称,太平公主同相王李旦一起作为李家的代表参与了武李盟誓,同样的,这种说法也存在争议。)      武周末年,武李两家矛盾尖锐化,武则天召回庐陵王李显,立他为继承人,并通过一系列联姻将武李两家联系起来,以图能消弭未来的政治斗争。同时,她也开始让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以及她的两个男宠张昌宗、张易之掌握权力。太平公主本人虽是武家儿媳,但政治上一直是李家的拥护者。      大足元年(701年),二张因进谗言害死了两家的嫡系继承人而同时得罪武李两家。长安二年八月(702年),李显、李旦与太平公主联名表奏,请封张昌宗为王,为武则天拒绝,改封二张为国公。这次表奏缓和了双方关系。但不久后的长安三年九月(703年),张昌宗诬告魏元忠与太平公主的情人司礼丞高戬,引起武则天大怒,将魏高二人下狱。二张与太平公主及李家的关系彻底破裂。      705年,李家的拥护者、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诛杀二张,逼武则天逊位给太子李旦。太平公主由于参与诛杀二张兄弟有功,而受封镇国太平公主,开府,封五千户。中宗、睿宗时期      唐中宗复位之后,太平公主逐渐走到幕前,积极参与政治。她受到中宗的尊重,中宗曾特地下诏免她对皇太子李重俊、长宁公主等人行礼。中宗朝,韦后与安乐公主乱权,唯惧太平公主多谋善断。      景龙三年七月(709年),太子李重俊谋反。安乐公主与宗楚客想趁机陷害太平公主与相王李旦兄妹,遂诬告他们与太子同谋,因主审官御史中丞萧至忠对中宗流泪进谏,“陛下富有四海,不能容一弟一妹,而使人罗织害之乎!”,太平公主与李旦而得以幸免于难,但太平公主与安乐公主的敌对已明显白热化。(也有野史记载称,上官婉儿因崔湜的原因,与太平公主成为情敌,并投入韦氏阵营)      景龙四年(710年)六月,唐中宗被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死。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一起草拟遗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皇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参谋政事,试图在韦后与皇族之间谋取平衡,但宗楚客与韦后党羽商议,改相王李旦为太子太师,架空了李旦,打破了这一平衡。七月,太平公主派其子薛崇简与刘幽求一起参与了李隆基等诛杀韦后的行动,清除了韦氏党羽,并亲手将李重茂拉下皇位,拥立相王李旦复位,是为唐睿宗。太平公主因此番功劳而晋封万户,三子封王,为唐朝公主权势之顶峰。      太平公主在协助李隆基政变除掉韦后以后,与李隆基发生权争。她曾经要求睿宗废掉太子李隆基,并积极培植党羽。此时,朝中七位宰相有五位是经由太平公主任命,文武百官除了姚崇,宋璟等寥寥数人外,大多数都依附太平公主。睿宗则试图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寻求政治平衡,以避免伤害到任何一人。      在此期间,太平公主曾劝说唐睿宗下旨,搜集编撰了上官婉儿的著作,保留了这位才女的作品。覆灭      延和元年(712年)八月睿宗传位太子李隆基,自己退为太上皇,改元先天。同年,太平公主的丈夫武攸暨去世。      先天二年(713年),太平公主准备以羽林军从北面、以南衙兵从南面起兵夺权。李隆基与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人先发制人,诱杀了左、右羽林将军和宰相。太平公主见党羽被诛杀殆尽,不得不逃入南山佛寺,三日后返回。太上皇李旦出面请唐玄宗恕其死罪,被唐玄宗拒绝,太平公主最终被赐死家中,其夫武攸暨坟墓也被铲平。争议与疑点      关于太平公主是否真正计划过谋反这一点,一直以来存在疑问。一部分人认为,她骄横跋扈,与李隆基已经达到水火不容的地步,不可能没有谋反之心。但另一部分人则认为,以太平公主在朝中完全占据上风的局势和她多次成功政变的经验,她若当真谋反,不可能如此轻易就被李隆基平定。子女        太平公主共有4子3女,与薛绍生有二子二女(薛崇训、薛崇简) ,与武攸暨生有二子一女(武崇敏、武崇行)。太平公主死后,除次子薛崇简因是李隆基一党而幸免以外,其余子女均被处死。相关资料  一、太平公主的家族  介绍太平公主之前,应该先谈谈她的家族。因为唐代正处于贵族社会向官僚社会的过渡阶段,贵族的势力在唐代特别是在唐前期的政治中还发挥着重要作用。各地域各层次贵族之间的分化重组是唐前期政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种大的社会环境下,出身和家族对一个人生活经历的影响非常大,特别是对于处在政治漩涡中心的人物比如太平公主来说,更是如此。太平公主的父亲是唐高宗李治。李氏家族虽是皇族,但在当时并不是第一等的高门大族。从唐高祖建立唐朝以后,几代皇帝都对传统的一等大族特别是山东士族采取了又拉又打的政策,而以抑制为主。就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还下诏禁止太原王氏、荥阳郑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自为婚姻”(《资治通鉴》卷200),以削弱山东士族的势力。当时皇族也多与当世名臣或关中、代北贵族联姻,而基本不与山东士族通好。这一政策直接影响了太平公主的婚姻。  太平公主的母亲是武则天。武氏家族是一个地道的小族。武则天的父亲可能是一个木材商人,她的母亲杨氏则来历不明。武则天当皇后前后,曾编造她母亲是隋宗室遂宁郡公杨达的女儿,但她的心中其实是没有底的。因此当有人瞧不起她的家族时,她还会十分生气。当时的人也清楚这一点,一直拿武氏当小族看。骆宾王在那篇著名的讨伐武则天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中就直斥武则天“地实寒微”。这个小小的武氏家族与山东士族相比,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不守礼法”。比如 看到: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可以和外孙子贺兰敏之私通;武则天的姐姐韩国夫人在丈夫死后和妹夫(即唐高宗)私通,并把她的女儿也送进宫,侍奉舅舅(即唐高宗);武则天养有许多男宠为众所周知;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与表嫂(或表弟妹)韦皇后私通;武则天的外甥贺兰敏之奸污了表嫂(或表弟妹)杨氏(即太子妃)等。太平公主从小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家族里,她不可能不受到这种风气的很大影响。  二、太平公主的生活  太平公主姓李 名令月 有人依《全唐文·代皇太子上食表》一文认为她的本名是李令月, 加上太平公主的八哥李旦原名李旭轮,正好与李令月一名日月相对,所以仍有不少人认为李令月才是太平公主的真名 而太平只是封号 。唐代许多公主包括皇后都没有名字留下。比如唐太宗的皇后长孙氏,历来是“皇后”的典范,但她也没有名字。武则天如果不当皇帝,也没有名字,当了皇帝之后,才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武?”。顺便说一句,现在称“武?”为“武则天”其实是不伦不类的。因为“则天”只是武氏的尊号,可以叫“则天皇帝”“则天皇后”,但不能叫“武则天”。这就好像一般不称唐太宗皇后为“长孙文德”一样。不过约定俗成,现在叫“武则天”关系也不大就是了。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小女儿,上面有四个哥哥,其中三哥李显即后来的唐中宗、四哥李旦即后来的唐睿宗。太平公主的出生年月 不知道。由于她最小的哥哥李旦(睿宗)生于龙朔二年(662年),所以她最早出生于龙朔三年(663年)。又由于她很可能死于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因此她最多活了50岁。  关于太平公主的长相,史书说是“丰硕,方额广颐”(《旧唐书·太平公主传》,以下出自旧、新唐书《太平公主传》者,不再出注),也就是方额头宽下巴,体态丰满。武则天曾说太平公主“类己”。这可能有两种意义,一是说女儿长的像自己,另外就是说女儿的性格爱好与自己类似。太平公主“多权略”,喜参政,这与武则天相似;她在武则天晚年将张昌宗推荐给母亲作男宠,这种情趣与武则天也是一致的。电视剧制造出的许多武则天和太平公主母女间的矛盾,基本上没有根据。  太平公主幼时常到姥姥杨氏家去。当时表哥贺兰敏之因和杨氏私通,也常在姥姥家。在太平公主来往于姥姥家的日子里,她可能遭到过表哥的强奸。《旧唐书·贺兰敏之传》说:“时太平公主尚幼,往来荣国(指武则天母亲杨氏)之家,宫人侍行,又尝为(贺兰)敏之所逼。俄而奸污事发,配流雷州,行至韶州,以马缰自缢而死”。武则天可以容忍外甥与自己的母亲私通,但不能容忍他奸污自己钟爱的小女儿,因此这件事一出,就坚决把贺兰敏之除掉了。这件事发生时太平公主最大不超过8岁,它对太平公主的影响可想而知。在以后的岁月中,太平公主私生活上的混乱既与家族和社会风气的影响有关,也与她幼时的经历不无关系。从史书记载看,与太平公主私通的起码有三人。一个是“胡僧惠范,家富于财宝,善事权贵,公主与之私,奏为圣善寺主,加三品,封公,殖货流于江、剑”。这个惠范和尚倚仗太平公主,做了许多坏事。另一个是宰相崔湜。崔长得很漂亮,但品性不好。他曾把他的妻子和两个女儿都送去侍候太子,自己也“私侍太平公主”(《资治通鉴》卷210)。还有一个是司礼丞高戬。关于高戬, 知之甚少,只知道他是“太平公主之所爱也”(《资治通鉴》卷207)。电视剧写太平公主,只写她的情不写她的欲,这就从大的方面不符合当时的社会风尚、太平公主的家族背景,以及她的个人经历。  太平公主有过两次婚姻。第一次是与薛绍。大约在太平公主14、5岁时,有一次她穿上武官的服饰在父母(唐高宗和武则天)面前跳舞。父母笑着问她:“ 又做不了武官,为何要这样?”她回答说:“将它赐给驸马可以吗?”这件事或可看作太平公主“青春期”的骚动。唐高宗看出了她的这种要求,用史书的话说就是“帝识其意,择薛绍尚之”。为什么要选择薛绍呢?前面讲过,作为皇族的李氏家族在唐前期基本只和非山东士族的家族联姻,薛氏正是这样的大族。因此薛氏是李唐家族的传统姻亲。薛绍的父亲就是驸马,母亲也是公主(城阳公主)。武则天后来的男宠薛怀义本不姓薛,只是武则天想让他冒充大族,才令他改姓薛,并“令与太平公主婿薛绍合族,令(薛)绍以季父事之”(《旧唐书·薛怀义传》),可见薛氏家族在唐皇室中的地位。至于为什么选择薛绍,恐怕是唐高宗的意思。武则天似乎对薛绍并不十分满意,不满意的原因仍然是因为薛绍兄弟的妻子不是贵族。武则天说:“ 女岂可使与田舍女为妯娌邪!”(《资治通鉴》卷202)武则天既然对薛绍不大满意,为什么同意了这桩婚事呢?这其中可能有个外在的原因。原来在这一时期吐蕃开始强大,唐蕃几次战争都以唐军的失败而告终。到调露元年(679)吐蕃前来求和亲,并点名要太平公主。武则天只有这一个女儿,自然不愿让她嫁走,但又不愿得罪吐蕃,以至想出了将太平公主变为道士“以拒和亲”的主意。太平公主不愿为道士,吐蕃的要求又没有收回,唯一的办法就只有尽快为太平公主找一个驸马了。永隆二年(681)公主与薛绍结婚。婚礼非常隆重。太平公主与薛绍的婚姻持续了7年,育有两男两女。到武则天执政的垂拱四年(688),薛绍被诬告与唐宗室琅琊王李冲通谋反对武则天,“杖一百,饿死于狱”(《资治通鉴》卷204)。薛绍之死或许与武则天当年就对他兄弟不满有关。另一个原因是武则天就要改“唐”为“周”,她需要为女儿找一个武家的女婿了。  武则天一开始为太平公主挑选的女婿是侄子武承嗣。后来由于武承嗣有病,就没有成婚。武承嗣看来身体是不太好,在这次议婚的三、四年后就病故了。于是武则天又选择了她的一个堂侄武攸暨做她的女婿。武攸暨此时已有妻室,武则天暗地使人杀掉他的妻子,强行将他配给太平公主做丈夫。武则天为什么一定要选择武攸暨 已经不得而知,推测可能是因为武攸暨“沉谨和厚,于时无忤”(《新唐书·武攸暨传》),是个比较可靠、可以和太平公主长久生活的人。至于为什么那么着急让武攸暨配太平公主甚至不惜采用杀妻的手段,可能是因为武则天想在她称帝前将女儿的婚事即与武氏联姻的事情安排好。载初元年(690)七月,太平公主嫁给了武攸暨。两个月后的九月,武则天称帝,改“唐”为“周”,封武氏子十四人为王,武攸暨被封为千乘郡王。太平公主与武氏联姻,使她被武则天很好地保护起来,避免了李氏子弟可能遭到的不测。武攸暨与太平公主育有两男一女,延和元年(712)即太平公主死的前一年病故,与太平公主一起生活了22年。  太平公主的两次婚姻都是父母安排的政治联姻,只是由于形势的变化,才先后选择了薛氏家族和武氏家族。电视剧对太平公主婚姻的描写不仅不同于史书的记载,而且违背了当时的历史大氛围。太平公主的生活非常奢侈。她在没有势力时就已经“崇饰邸第”,有了势力后更是“田园遍于近甸膏腴”,家中的男女仆人有千人之多,“外州供狗马玩好滋味,不可纪极”。她“食”的实封,曾达到过1万户。唐前期制度,食实封就是享受户丁交纳的租税。太平公主“食”的户都按大户计算,一户七丁。若一丁交绢二匹,太平公主一年仅得绢就有十四万匹,而当时国家年收入绢多则百万,少只有七、八十万匹,则太平公主的收入敌上了国家收入的百分之十几到百分之二十!太平公主的这种聚财在这里就不仅仅是贪欲和奢侈,更是国家经济的一大祸害了。这无疑会引来正直之士的反对。太平公主后来在政治斗争中的失败,与她这种在经济上的横征暴敛实在有着很大的关系。  三、太平公主与政治  太平公主是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她一生参与了三次大的政治斗争,并且卷入的程度一次比一次深,起的作用也一次比一次大。  早在武则天执政时期,太平公主就常常“预谋议”,但武则天没有允许她公开从政。武则天晚期,为了除掉给她制造了很多麻烦的男宠薛怀义,曾让太平公主帮过忙。《旧唐书·薛怀义传》说武则天“令太平公主择膂力妇人数十,密防虑之。人有发其阴谋者,太平公主乳母张夫人令壮士缚而缢杀之,以辇车载尸送白马寺”。但是《资治通鉴》卷205则说武则天“使建昌王武攸宁帅壮士殴杀之,送尸白马寺”,似乎太平公主没有参预此事。再查《新唐书·则天武后传》,说是武则天“密诏太平公主择健妇缚之殿中,命建昌王武攸宁、将作大匠宗晋卿率壮士击杀之,以畚车载尸还白马寺”。事情的真实情况究竟如何 已经不能详知,合理的推论应该是:太平公主参与了这件事,但出现在公开场合的是其他人,所以公开的记录(比如《实录》)记的也是其他人。《资治通鉴》依据的就是《实录》。这件事可以看作太平公主在武则天执政期与政治关系的缩影,即她只是在幕后参与谋议,而基本没有公开出面参政。从此事还可看出,太平公主的处事态度与武则天是高度一致的。  太平公主参与的第一次政治斗争是张柬之等起兵诛杀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武则天晚年,张易之兄弟倚仗武则天的宠爱,权势冲天。他们利令智昏,大有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势头。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张氏兄弟将私自议论他们的邵王李重润、其妹永泰郡主、妹夫魏王武延基下狱逼死。这就不仅得罪了李氏,也得罪了武氏,迫使他们联合起来反对二张。神龙元年(705),张柬之等联合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起兵诛二张,迫武则天传位于中宗,并改“周”为“唐”。太平公主参与了这次斗争,但似乎只是“预诛张易之谋”,并没有什么实际行动。斗争胜利后,她因功被封为“镇国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参与此事的原因可能有二:其一是她作为李氏女、武氏媳,不能容忍张氏兄弟掌权。再一个可能是私人原因,即张昌宗诬陷她所爱的情人高戬,把高戬投入了监狱。李重润兄妹都是唐中宗的子女,后来李重润被追封为懿德太子、永泰郡主被追封为永泰公主。他们的墓规模宏大,现在经文物部门发掘整理后已成为陕西著名的旅游胜地了。  太平公主参与的第二次政治斗争是李隆基起兵诛杀韦后。太平公主的三哥唐中宗即位后,皇后韦氏想效仿武则天,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同时太平公主也从后台走到前台,神龙二年(706)开始开府置官属,并建立自己的势力集团,以至发展到与唐中宗的女儿安乐公主“各树朋党,更相谮毁”(《资治通鉴》卷209)的地步。由此,太平公主及其四哥相王(即后来的唐睿宗)、相王之子李隆基(即后来的唐玄宗)都成了韦后和安乐公主图谋掌权的最大障碍。景龙四年(710),皇后韦氏与女儿安乐公主合谋毒死了唐中宗。韦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帝,自己临朝摄政,并密谋害死小皇帝,革唐命,除掉相王和太平公主。在这种情况下,李隆基联合万骑果毅陈玄礼等起兵,杀死了韦后和安乐公主,迎唐睿宗(即相王)即位。太平公主对这次斗争态度积极,不仅参与了事先的谋议,而且派儿子薛崇简直接参加了行动。这其中的道理也很简单,即太平公主可以让李氏掌权,也可以让武氏掌权,就是不能允许韦氏占有天下。太平公主在这次斗争中还起了一个重要作用,即在处理小皇帝的问题上,是她出面将小皇帝从“御座”上提下来,让四哥李旦坐上了帝位。  太平公主参加的第三次政治斗争是与太子李隆基之间的斗争。唐睿宗朝政治的焦点,是唐睿宗联合太平公主要保皇位,而太子李隆基要争皇位。唐睿宗、太平公主要保皇位,必须抑制太子李隆基的势力。为此,太平公主极想选一个弱小者为太子。这就需要制造种种事端废掉李隆基。在几年的时间里,她不仅造舆论说李隆基不是长子,不当立为太子,甚至召集宰相要求将太子换掉。在这些行动中,唐睿宗是站在太平公主一边的。例如一次唐睿宗召宰相韦安石,说他担心大臣都心向太子,韦安石说“此必太平之计”。当时“太平于帘中窃听之”,大怒,立即想将韦安石下狱(《旧唐书·韦安石传》)。这件事说明太平公主经常在唐睿宗处密谋关于太子的事情。到睿宗朝末期,“宰相七人,五出公主门”,“在外只闻有太平公主,不闻有太子”(《旧唐书·王琚传》),左、右羽林将军也都投靠了公主。先天二年(713),太平公主准备以羽林兵从北面、以南衙兵从南面起兵废掉李隆基。在这种情况下,李隆基先发制人,首先诱杀左、右羽林将军,然后迅速除掉了参与阴谋的宰相。太平公主本人逃入山寺,“三日乃出,赐死于第”。  唐睿宗在位的三年中,太平公主参与政治最深。这时的她大规模培植个人势力,试图效仿母亲武则天,干预政治。她的企图失败了。失败的原因很多,但起码有这么几点:一,太平公主在经济上暴敛财物,在生活上骄奢淫佚,并纵容手下夺民财产、与民争利,不能得到民心。二,太平公主扩充她的势力,主要靠金钱收买,“谓儒者多窭狭,厚持金帛谢之”,以至在他手下的士人大多品性不正。这些人不是以如何将国家治理好为宗旨,而只热衷于权力,热衷于维护太平公主的私利。就品德和能力而言,他们远不如李隆基手下的宋王景、姚崇、张说等臣僚。三,太平公主在政治上也是毫无建树。她的政策只是想掌握权力,实现干预政治的愿望。可举一例。唐中宗时,安乐公主、长宁公主、上官婕妤、尚宫柴氏等一批女人干预政治,制定了“斜封”授官的政策。就是说,如果按正常程序授官,是由皇帝下诏封好交中书省办理,而这些女人则纳贿授官,只要交钱三十万,那怕 是商贾屠夫,也可以授 官。这时的授官为了区别正常方式,就另写诏书“斜封”后交中书省办理。这种官叫“斜封官”。当时以这种方式得官的“凡数千员。内外盈滥,无厅事以居”(《新唐书·选举志》)。“斜封官”是女人干预政治的一个标志。睿宗初即位,姚崇、宋王景将这数千“斜封官”全部停罢,但四个月后,在太平公主干预下,“斜封官”又全部恢复了。在太平公主看来,“斜封官”存在与否,是女人能不能干政的一个象征,但对民众来说,它却是一种腐败政治的体现,所以当时人说“姚、宋为相,邪不如正;太平用事,正不如邪”(《旧唐书·柳泽传》)。四,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即自从武则天称帝,将唐朝改姓“武”以后,朝野上下对女人干预政治有一种本能的警惕。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任何“女人干政”的企图都是注定要失败的。韦后、安乐公主如此,太平公主也不例外。  唐朝自武则天以后,陆续出现了韦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等一批干政的女人。这样一种现象的出现,自有它社会的、种族文化的,以及个人的因素,值得很好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唐朝到太平公主以后,这种“女人干政”的现象再也没有出现过。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太平公主的死,结束了唐朝的“女人干政”时代。  当然,所谓“女人干政”只是封建政治家、史学家的观念和语言。对今天的人们来说,男女都可以执政,关键要看 的政策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的政治是否为人民带来了好处。虽然 不能预知如果太平公主胜利后唐朝社会将如何发展,但 肯定知道了唐玄宗李隆基的胜利,以及此后的政策结束了自武则天晚年以来十余年的政局混乱和社会不稳定,为唐朝的鼎盛奠定了一个比较坚实的基础。从这一点上, 肯定唐玄宗的胜利并对太平公主的作为给出了否定的评价。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太平公主的父亲唐高宗李治,从史书上的资料来看,他只有四个女儿。年长的两位公主称义阳、宣城。她们的生母是萧淑妃。萧淑妃与武则天争宠失败,死于非命,她生的这两个女儿从此被幽囚在深宫里,直到三四十岁才得到出嫁的机会,当然更谈不上受宠。  武则天也为李治生了两个女儿。长女还在襁褓中时,就被亲生母亲掐死,成为亲娘争宠的牺牲品。  在这样的情形下,李治和武则天的小女儿太平,当然就成了他们的心肝宝贝。  而太平公主的称号“太平”,也有一些说头,在唐太宗死后,长孙无忌控制高宗的时候,整个大唐出现了12年的动乱,而且整个京城5年大旱不曾下雨,然而在高宗和武则天的小女出世之后,12年的动乱平息了,她出生那天,天降甘露。那以后,贞观年间的太平盛世一片安和,所以高宗夫妻把小女看成了福星,故而封号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八岁的时候,武则天向李治请旨,要女儿出家为道士,为外祖母杨氏祈福。“太平”还是她的道号。但是小公主并没有离开皇宫,还是一直住在父母的身边。  直到她十六岁这年,吐蕃向大唐求婚,要求迎娶唐帝的女儿太平公主。直到这个时候,太平公主才正式入住她的太平观,以此向吐蕃拒婚。  被这么一耽搁,太平公主直到二十岁,才得以顺利出嫁。她的第一位驸马是薛绍。  作为“二圣”的独女,太平公主的婚礼是空前的盛大。点燃在路两边照明的火炬,居然把一路的绿树都烤焦了。而装着嫁妆的车子规格超大,因此,连县府的墙都被推倒了。  不过,无论如何,薛绍与太平,应该是一对恩爱夫妻。——短暂的七年姻缘生育了四个孩子,不恩爱恐怕不太可能。  但是这段本该美满的姻缘中途却夭折了。  说起来,灾难的制造者还是身为母亲的武则天。  早在太平公主出嫁以前,武则天就对准驸马的两个哥哥的妻子大为不满,说这两个嫂子出身寒微,怎配做自己女儿的嫂子呢?便逼着薛绍的大哥二哥休妻。幸亏有人力劝,说她们也是出身世家大族的,只是不够豪贵而已。武则天方才作罢。  后来,武则天将冯小宝纳为男宠,为了给情人长些身份,又硬逼着薛绍认冯小宝为叔父。这个窝囊气就更让薛家的长子受不了了。于是他密谋造反。结果事泄。  薛绍虽然没有参与此事,但是武则天由于他认冯小宝为叔父很勉强这件事,早已对这个女婿心有怨气。此时趁机一并发泄出来。结果薛绍被关进大牢,被活活饿死。    太平公主被母亲关在宫里严密监视,只有每天以泪洗面。  事过之后,武则天也觉得自己有点过份了,于是把太平公主的封邑大大地增了将近十倍,甚至超过了亲王的规格。但是即使如此,太平公主也不肯向母亲表示谢意。  武则天知道女儿是哀伤驸马的惨死,为了弥补,她又大张旗鼓地为女儿重选丈夫。  选来选去,武则天看中了侄儿武攸暨。在武氏男儿中,武攸暨是才貌俱佳的人选,但是他是有妻子的。  这对武则天来说根本不成问题:她派人把从前的侄媳毒死,强行把女儿嫁到了武攸暨的身边。  这样凄惨的初恋初婚结局、这样荒唐无稽的第二次婚姻,处身其中的太平公主会如何想?  从前闭处深闺中陶醉于爱情的太平公主消失了,热衷政治、沉泯色欲的太平公主从此出现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  大约在四、五年后,那个间接造成薛绍惨死的假和尚薛怀义,终于失去了女皇的欢心,武则天想要除掉这个骄横放纵的旧情人了,却又苦于这男人知道太多宫闱秘事,兼且耳目众多,一时不知如何下手。  太平公主听说要杀掉这个连累驸马的家伙,大力赞成。自告奋勇将这件事揽了下来。  她在宫人中选了几十个身强力壮的中年妇人,由专人领着训练了一段时间。然后让自己后夫的堂兄武攸宁另选一批勇士,埋伏在瑶光殿。  然后,太平公主让一个从前与薛怀义关系不错的心腹出马,去宣薛怀义入宫。  薛怀义听说女皇宣召,大摇大摆地就入了宫。  刚刚踏入后宫,几十名壮硕的妇人就一拥而上,将这个假和尚按倒在地上,捆得动弹不得。几名随丛也被武攸宁的勇士们制服了。  太平公主想到自己心爱的驸马,再看看面前这个狼狈的假和尚,不由冷冷一笑,下令将他乱棍打死,尸体烧灰之后,和在泥里烧砖修庙。  ——如此干脆利索的处理手法、如此残忍的处置,从这件事上,太平公主显露出与她的母亲如出一辙的手腕与毒辣。    薛怀义原是李渊幼女千金公主的男宠,由她推荐给武则天的,现在这个家伙死了,女皇枕边寂寞,太平公主自然看在眼里。于是她效仿姑母,把自己的男宠张昌宗推荐给了母亲。  张昌宗为了巩固女皇的宠爱,再将自己的哥哥张易之又推荐给了女皇。  年已七十四岁的武则天,对这两兄弟百般宠爱,言听计从,不停地给他们加官晋爵。  太平公主很快就发现,由自己推荐上去的这两个小男人,成了自己的劲敌。这两个家伙甚至还杀害了她的情郎杨戬,令她伤心、头痛不已。  无奈之下,太平公主只好和哥哥李显李旦联名上书,请封张昌宗王爵。这个马屁正中武则天下怀,遂封张昌宗为邺国公。太平公主这一着棋果然高明,张氏兄弟立即对太平公主态度大为转变,对太平公主的话也不再多所违拗。——后来,太平公主想要拥立哥哥李显复位太子,也是由二张办成的。  来俊臣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酷吏之一。他以“请君入瓮”的办法,消灭了另一位酷吏周兴之后,越发的忘乎所以,甚至想要诛杀太平公主及其兄长李显李旦、诸武。这可惹毛了太平公主。在她的运作之下,诸武与诸李联起手来,联名上书女皇,揭发来俊臣的各种罪状。  最终,想要杀掉太平公主的来俊臣先被太平公主干掉了,并被仇人们剥皮吃肉。    公元705年正月,发生了“五王政变”,五位异姓王合力,诛杀了张氏兄弟,放逐他们的党羽。在这件事情发生的前后,太平公主看清时势,对杀二张一事,采取参与帮助的态度。并在二张被诛之后,亲自来到武则天的床前,劝说母亲,得到了一张武则天认可的传位诏书,将皇位传给哥哥李显。  中宗李显即位后,立即对妹妹的大力帮忙投桃报李,将她的采邑增加到一万户之多。    中宗李显是一个性格温和儒弱的人,因此造成妻子韦后、女儿安乐把持朝政的情况。本来太平公主和上官昭仪(上官婉儿)联手,是可以制得住她们的,但是太平公主却看上了上官婉儿的情夫崔堤。于是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反目成仇,反而成了韦氏的帮凶。  说实话,上官婉儿枉跟了武则天许多年,居然连这两件事的轻重都分不清,真是令人叹息。  太平公主意识到韦家班是自己的死敌,于是大力培植亲信人马,想与韦后一分高下。  韦后先出手了,她诬陷太平公主与相王李旦,说他们与废太子李重俊勾结,想要谋夺皇位。李显一时大惊失色,想要严办。幸亏御史中丞力谏,太平公主与李旦这才死里逃生。  经此一役,太平公主更是与韦家势不两立。    而此时,韦后与安乐的反谋已渐渐显露。  710年,欲为皇太女而不得的安乐公主与其母韦后,联同情夫,用毒饼杀死了中宗李显。  五天后,傀儡李重茂登基为帝。  太平公主派长子薛崇简与相王李旦的三儿子李隆基合谋,在十二天后发动政变,一举诛灭了韦后与安乐公主。    韦家班垮台了,但是李重茂还坐在皇帝位上。谁都不甘心让他继续为皇,但是谁也不敢出头作这个主。  结果,还是太平公主,在这天早朝时,走到李重茂面前,说:“这不该是你这个娃娃的座位。”说完,抓着李重茂的衣领把他拎了下来,拥立哥哥相王李旦登基为帝。  李旦当上了皇帝,对这个妹妹更是感激涕零,不但大加封赏(连她的三个儿子都一律成了郡王),而且许多政事都要由太平公主来参与决策。从此,太平公主越发权倾朝野。  后来甚至到了这种局面:每当宰相有事要请皇帝盖印颁行时,李旦只问宰相:“跟太平商量过没有?”如果商量过了,就再问一句:“跟三郎(太子李隆基)商量过没有?”如果也商量过了,李旦连看都不看,便取出御玺,一盖了事。    渐渐地,朝廷里太平公主与太子李隆基两股势力便互不相容了。  太平公主想要哥哥更换皇储,但是李隆基的亲信大臣们都强烈抵制,甚至要求李旦放逐太平公主。太平公主怒不可遏,跑到太子府里,当面斥骂了李隆基一顿。李隆基只好陪罪道歉,并将自己的亲信姚崇、宋景贬谪。  李旦对这种家、政不分的情形感到疲惫厌倦,于是想要传位给太子,自己去当清静的太上皇。  这个决定自然让太平公主难以接受。但是这一次,不管她怎么捣腾,李隆基还是提前当上了皇帝。  太平公主受不了李隆基过于英明的表现,决定废了这个侄儿皇帝,还策划让宫女元氏在李隆基的补品里下毒。  当初与李隆基共同起兵的薛崇简对母亲的所作所为深感不安,力劝她放弃谋反的计划。太平公主见儿子不听话,怒火中烧,常常打骂他。    但是太平公主的起兵计划,却因丈夫武攸暨逝世而耽搁了下来。  这可真是天意啊,事情就此发生转变。  公元713年,得到消息的李隆基突然出兵,擒获了太平公主的亲信及家人。太平公主逃入深山,请求侄儿放自己一条生路。太上皇李旦也为妹妹向儿子求情。  但是李隆基不为所动,将太平公主赐死在公主府里。她的儿女只有薛崇简一家被饶过。    这一年,太平公主大约五十出头。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作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唐中宗和唐睿宗的胞妹,生平极受父母兄长尤其是其母武则天的宠爱,权倾一时,被称为“几乎拥有天下的公主”。有人依《全唐文·代皇太子上食表》一文认为她的本名是李令月(“令月嘉辰”一词并未直接体现公主姓名,故“令月”之名有争议)。  其实,太平公主一生很不太平,她的血管里流动着的是她那极不安分的母亲的血液。从小,她骄横放纵,长大后变得凶狠毒辣,野心勃勃地觊觎着那高高在上的皇位,梦想像她母亲那样登上御座,君临天下。然而,正如黑格尔所言,历史往往会发生惊人的重复,但如果第一次是以喜剧面目出现,第二次则以闹剧出现。太平公主虽不乏心机和才干,也曾纵横捭阖得意于一时,但终未能承传母志,位列九五,只是在史书上留下许多五颜六色的斑痕而已。[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幼年  太平公主出生年份目前尚无确切说法。根据她第一次结婚的时间和她的哥哥李旦出生的时间推定,她可能生于665年前后,是高宗和武后的最后一名子女。  周迅饰演的幼年太平太平公主5、6岁时,常常往来外祖母荣国夫人家,她随行的宫女(一说为太平公主本人)遭表兄贺兰敏之逼奸,此事引起武则天大怒,加上此前贺兰敏之曾奸污内定的未来太子妃,武则天最终决定,撤销贺兰敏之作为武家继承人的身份,流放并中途处死贺兰敏之。  太平公主8岁时,以替已经去世的外祖母荣国夫人杨氏祈福为名,出家为女道士,太平一名,乃是她的道号。虽然号称出家,她却一直住在宫中。一直到吐蕃派使者前来求婚,点名要娶走太平公主。李治和武则天不想让爱女嫁到远方去,又不好直接拒绝吐蕃,便修建了太平观让她入住,正式出家,借口公主已经出家来避免和亲。  第一次婚姻  681年,太平公主约16岁时,下嫁唐高宗的嫡亲外甥,城阳公主的二儿子薛绍。婚礼在长安附近的万年县馆举行,场面非常豪华,照明的火把甚至烤焦了沿途的树木,为了让宽大的婚车通过,甚至不得不拆除了县馆的围墙。  武则天对女儿非常宠爱,她认为薛绍的嫂嫂萧氏和成氏出身不够高贵,想逼薛家休妻,有人以萧氏出身兰陵萧氏,并非寒门相劝说,才使她放弃了这个打算。薛绍的兄长薛顗也曾因太平公主来头太大而怕惹来祸事。不过太平公主在第一次婚姻期间,安分守己,并未有不轨事件传出。  太平公主的第一次婚姻结束于688年。因为薛顗参与唐宗室李冲的谋反,牵连到驸马薛绍,武则天下令将薛顗处死,薛绍杖责一百,饿死狱中。当时太平公主还正怀着她和薛绍的第四个孩子。事后,武则天为了安慰女儿,打破唐公主食实封不过三百五十户的惯例,将她的封户破例加到一千二百户。  第二次婚姻  不久,武则天曾打算将寡居的太平公主嫁给武承嗣,因武承嗣生病作罢(其实并不是因为武承嗣生病,最重要的原因是武承嗣离政治中心太近了,因为她的第一次婚姻多多少少是由于政治原因而破灭。所以,太平公主不想再重蹈覆辙)。690年太平公主改嫁予武攸暨。这次婚姻被认为是武则天为了保护太平公主而采取的手段,武则天在太平公主第二次结婚的两个月后正式登基,太平公主因为成为了武家的儿媳而避免了危险。  武攸暨性格谨慎谦退。太平公主在第二次婚姻期间,大肆包养男宠,与朝臣通奸,并曾将自己中意的男宠进献给母亲武则天(即莲花六郎张昌宗)。  陈红饰演的太平公主武周时期  太平公主“喜权势”,武则天认为她长相,性格都像自己,常与之商议政事,但武则天生前从不让太平公主将她参与政事的事情外泄。太平公主畏惧母亲,因而行事比较收敛,对外只大肆装修府邸,购买别业。武则天朝,太平公主见诸史书的建树只有为自卫而铲除来俊臣势力这一件。(有记载称,薛怀义也是她定计处死的,但也有说法称,处死薛怀义的是建昌王武攸宁。另有记载称,太平公主同相王李旦一起作为李家的代表参与了武李盟誓,同样的,这种说法也存在争议。)  武周末年,武李两家矛盾尖锐化,武则天召回庐陵王李显,立他为继承人,并通过一系列联姻将武李两家联系起来,以图能消弭未来的政治斗争。同时,她也开始让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以及她的两个男宠张昌宗、张易之掌握权力。太平公主本人虽是武家儿媳,但政治上一直是李家的拥护者。  大足元年(701年),二张因进谗言害死了两家的嫡系继承人而同时得罪武李两家。长安二年八月(702年),李显、李旦与太平公主联名表奏,请封张昌宗为王,为武则天拒绝,改封二张为国公。这次表奏缓和了双方关系。但不久后的长安三年九月(703年),张昌宗诬告魏元忠与太平公主的情人司礼丞高戬,引起武则天大怒,将魏高二人下狱。二张与太平公主及李家的关系彻底破裂。  705年,李家的拥护者、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诛杀二张,逼武则天逊位给太子李显。太平公主由于参与诛杀二张兄弟有功,而受封“镇国太平公主”,其兄李睿封“安国相王”,开府,封五千户。  中宗、睿宗时期  唐中宗复位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朝公主封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