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道导弹的重入gta5载具仓库是什么意思

深度:浅谈中国洲际导弹多弹头载具 已成美国反导噩梦|中国|洲际导弹|美国_新浪军事
深度:浅谈中国洲际导弹多弹头载具 已成美国反导噩梦
2009年阅兵式上亮相的东风31A战略导弹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随着导弹防御技术的发展,弹道导弹的拦截再也不是无法逾越的鸿沟。当初,为了击杀弹道导弹,美国和俄罗斯不得不为自己的拦截弹配备核弹头,比较知名的有美国的“卫兵”系统和俄罗斯的A-35系统。这两个系统虽然具备拦截弹道导弹的能力,但即便拦截成功,核弹头也在本土高空爆炸,实为“拦截一弹,自损上万”。
  后来,由于制导技术的发展,拦截弹可以实现更高的精度,开始采用动能拦截弹,这种拦截方式造成的附带伤害要少一些。再加上洲际导弹为了配备威力足够大的核弹头,弹体尺寸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而拦截弹的成本相对来说没有这么高,于是似乎出现了天平略微朝拦截一方倾斜的趋势。不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网站3月3日发表题为《有可能是“东风-31”改型的证据浮现》的报道称,最近,美国战略司令部司令的证词和中国一辆导弹发射车的图片似乎指向了“东风-31”固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的一种新改型。战略司令部司令塞西尔?黑尼2月26日在众议院军事委员会作证时说,中国正在“提升现有的井式发射洲际弹道导弹,对一种新型移动导弹进行飞行测试,并研发一种能携带多弹头的后续改进型移动导弹系统”。美国在之前的陈述和报告中提到过使用液态燃料推进、井式发射的“东风-5A”和使用固体燃料、机动发射和具备多弹头独立重返大气层载具技术的“东风-41”。黑尼提到的“一种能够携带多弹头的后续改进型移动导弹系统”可能是暗指“东风-31B”。
  弹道导弹防御技术在发展,核弹头的技术也在发展。随着分一箭多弹技术的引进,又再次使局面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这种弹头在进攻时采用多枚弹头进行攻击。防守一方需要对每枚弹头进行拦截,所以需要使用多枚拦截弹,因此来接这种弹头的成本急剧攀升,而且目前还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
  一箭多弹技术主要有两个子类别,包括:多目标重返大气层载具,即MIRV;多弹头重返大气层载具,MRV。同MRV相比,MIRV可以设定目标的多寡,是MRV的功能强化版。MIRV可以设定对不同坐标的不同目标发动攻击,扩大了一枚弹道导弹可以同时攻击的目标数量,所以级别导弹更少也能达到同等的攻击效果。
  美国2015年的中国军力报告显示,中国的洲际导弹已经配备了MIRV。这将使中国成为美国、俄罗斯、英国和法国之后第5个为洲际导弹配备MIRV的国家。而按照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说法,中国早在20年前就已经具备了研制MIRV的技术能力。截至目前,中国有可能为东风-5A型、东风-31A型、巨浪-2型和东风-41型导弹配备了MIRV弹头。
  导弹全长32.6米,弹径3.35米,起飞重量183吨,采用二级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发射井发射,最大射程12000公里、15000公里(东风-5A),可携带1枚3000公斤的威力为300-40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或4-5枚分导核弹头(东风-5A),命中精度500米。
  东风-5A导弹的射程为1.2万~1.5万千米,总重量183吨,全长32.6米,直径3.35米,采用两级液体燃料发动机,圆周误差为800米。综合外媒报道,东风-5A导弹的MIRV有6个子弹头,具备打击美国国内所有城市的能力。据估计,中国目前总共有24~36枚东风-5A型洲际导弹服役。
  东风-31A型导弹的射程为11200千米,比射程为千米的东风-31型导弹打得更远。该型导弹的重量为42吨,全长13米,直径为2.25米,配备3枚核弹头。一般认为,东风-31A配备的弹头为MRV,但根据最新的消息,中国已经为这种导弹安装了MIRV。中国正在用东风-31A型导弹替换老旧的洲际导弹,目前服役的数量最多有30枚。
  东风-41型导弹是中国研制的三级固体燃料的机动发射式洲际弹道导弹,该型导弹的射程为1.2万~1.4万千米,总重量为80吨,全长21米,直径为2.25米,可搭载3个、6个或10个核弹头,配备的也是MIRV。。根据外媒的报道,东风-41型导弹是世界上射程最远的导弹,最高速度为25马赫,圆周偏差为100~200米,已经于今年正式服役。
  二炮东风-5型洲际弹道导弹导弹一直是我军战略杀手锏。东风-5是中国研制第一代洲际地地战略导弹。日全程飞行试验成功。该导弹一直处于保密状态,因此,相关资料不是特别多。现有的图片大多数都年代比较久远,就是这些由官方有限公布出来的照片也是很稀少的,非常珍贵。
  巨浪-2型导弹的射程为千米,是中国的第二代洲际潜射弹道导弹,配备中国最新研制的094型核潜艇。有说法认为巨浪-2型导弹是东风-31的潜射型号,但由于东风-31型尺寸太大,根本装不上094型潜艇,所以更合适的说法是两者有一定的技术渊源。巨浪-2型导弹采用的也是MIRV载具,可发射3~6枚核弹头。
  笔者前面的文章已经提到,中国保留了一支小规模但有效的核打击部队。由于强调短小精干,“有效”是关键。为了确保有效性,中国一直在推进着弹道导弹技术的发展,包括部署具备搭载MIRV能力的洲际导弹和潜射型导弹,而且正在加大潜射型导弹的权重。随着新弹头和载具的列装,中国的核威慑能力将更真实可靠。(作者署名:云上的空母)
想买094战略核潜艇?巴基斯坦想象购买中国潜艇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新浪军事)
(编辑:SN118)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萨德系统,也就是THAAD。很早前美国搞的TMD,的衍生品,(由于技术原因,TMD搞成了四不像)  这个萨德反导系统从防短程导弹和各类型飞机的角度讲,还是能力比较强的。而且它具有比较强的情报收集能力。  美国的反导试验针对的是单体导弹,也就是弹头不脱离弹体的类似早期飞毛腿类型的短程导弹,这种导弹目标大、飞行轨迹明显,而且不会末端机动。  而同样处于尴尬境地的陆基NMD系统,虽然号称能防御远程弹道导弹,但所有的试验也全都是调试好所有的卫星、雷达、情报系统,然后从已知的发射场发射的“长程飞毛腿”类型的导弹。  从实战角度看,不仅是美国,所有国家的反导系统其实全都只能防短程导弹和各类型飞机,区别只是在毁伤概率上。  因为:  拿DF21基本型举例  a,陆基火箭爬升阶段,用导弹无法击落。——这一条不明白的自己想。  b,导弹中段飞行时,同样无法用拦截弹击落,因为拦截弹是向上飞行,且要通过黑障区。这个时候依靠的是数据链各端的联合推演飞行路线,而此时的弹道导弹就可以进行机动。  c,而在弹头重入阶段,能够末端机动的弹头用导弹也是无法拦截的。  1,弹头的末端飞行状态是在10-18马赫速度自上而下飞行的,而且期间可以随时进行大范围机动,而拦截弹是靠火箭推力自下而上飞行的,拦截弹即便也能机动,但是每次机动,拦截弹的速度都会急剧降低。  2,地面雷达捕获弹头——分配防御单元——人工操作确认——拦截导弹飞离发射箱——导弹从零速度加速到1马赫,这需要多久?  已知的信息是:  拦截导弹飞离发射箱到600米高空,需要4秒。  ——为何要强调黑障区?拦截中程及以上弹道导弹时,导弹的跟踪状态依次是超远程地面雷达跟踪(如距离近,宙斯盾系统也可以跟踪)、卫星网跟踪、导弹进入黑障区时卫星和雷达根据之前的上升轨迹进行推算、导弹飞出大气层后卫星持续跟踪,弹头重入黑障区时卫星和雷达根据之前的飞行轨迹进行推算、弹头冲出黑障区后雷达跟踪。——  以上过程还没有考虑弹头的末端机动,就像前面说的,拦截弹即便也能大幅机动,但是由于万有引力,每次机动,拦截弹的速度都会急剧降低。而弹头冲出黑障区到掉在地面的时间最多为9秒,最少为6秒。  结论显而易见,萨德系统要成功拦截如DF21基本型的中程及以上的弹道导弹,属于技术上的不可能。简单的说,就是你可以全程跟踪(实际上全程跟踪是办不到的),但是你没有时间和空间击毁来袭弹头。  很多专家提到“必要时发射第二枚拦截弹”——这时候弹头早就掉在地面上了。  以上说的是‘一对一’,而来袭的导弹数量每增加一枚,拦截的负荷和难度就要增加一倍,以此类推。  为何要抗议韩国部署萨德?很简单,1,表明态度。2,多一事不如少一事。3,战术迷惑。  各国为何研发高能激光武器,就是为了增加反应时间。可惜激光反导目前还不现实。
楼主发言:3次 发图: | 更多
<span class="count" title="30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
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
英文名称:DF-31 warhead
类&&&&型:
洲际弹道导弹
所属国家:
研发单位:
火箭动力技术学院
&&&&东风-31(DF-31,北约代号CSS-10),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研制的一种三段固体推进剂洲际弹道导弹。作为中国第二代战略武器,应用了许多新技术。与其前辈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相比,东风31在体积、打击精度、生存性能和突防能力等方面均有明显突破。
外观造型:
局部细节:
性能配置:
&&&&东风-31型导弹射程为9000公里,可携带一枚700公斤弹头(相当于1百万吨TNT炸药当量的核弹头),或者多枚更小的弹头。 改进后的东风-31A,载荷公斤,可携带至少三枚弹头或诱导弹头以及重返大气层载具、其射程为11270公里。
  研制背景   七十年代,移动式液体远程导弹东风22(DF-22)导弹正式立项研制,这宣告我国第二代战略导弹正式提上了日程。1978年底,东风22的方案论证和预研工作开始,代号&202工程&,主要着眼于实现机动、快速发射,提高生存能力、命中精度和突防能力,达到小型化、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东风22项目有11项关键技术,包括高性能液体火箭发动机、仪器设备小型化设计、新型结构材料、机动发射模式、全数字化的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很快得到突破,到1984年底,导弹初样的设计、生产和试验任务均已完成。   但很快进展顺利的东风22便告下马,主要原因有二。其一,&七五&计划期间,&以常规武器为主,适当发展战略核武器&的方针意味着重心的倾斜及核武器研制计划的精简。而更适合机动的固体导弹则被挑中。其二,我国自行研制的大直径固体火箭发动机进展顺利。1985年1月,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正式批准终止东风22导弹的研制工作。次年,在经过联合论证组论证后,&大直径、基本型、系列化&方案得到认同。其后,航天工业部正式开始东风31(DF-31)研制工作。 &   研发历程   尽管东风22未成正果,但新型三级远程导弹东风31大量沿用其技术成果,例如全数字化控制系统、末速修正技术、以及头部设计,仪器设备小型化的成果也得以应用。 &   另外,东风31的第一、二级发动机均采用新研制成功的固体火箭发动机。 &   与东风22的11项关键技术类似,东风31有13项关键技术,包括:全弹总体技术、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技术、小型化弹头技术、复合材料与结构技术、弹上电子设备小型化技术、高精度惯导技术、快速机动发射技术、突防技术、制导控制系统误差分离技术、新一代试验遥测技术等。对于初次尝试开发固体战略导弹的我国而言,无疑是难题林立,诸如固体燃料发动机,推进剂合成,弹锥复合材料制造,大型特种拖车制造等均属严峻挑战。其中高性能推进剂合成就发生过事故导致整个厂房炸平。 &   与东风5有所不同,东风31采用的是小型化弹头,因而整流罩非常尖锐,再入大气层之后气动加热效果明显。东风5使用碳/石英烧蚀材料即可满足需要,但东风31的弹头再入段防热问题在很长时间内无法得到解决,直到东华大学潘鼎教授的高纯度粘胶基碳纤维研制成功才攻克了这一难关。在2004年关于潘鼎教授的报道中,很明确地提到了&潘教授近十年来潜心研究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航天级高纯度粘胶基碳纤维成果已经被应用于我国首位杀手锏武器&&XX-31,并在高新工程的后续型号的应用中获得成功,解决了国家急需,使我国成为能够拥有该产品生产技术的世界第三大国&。最终,东风31成功进行了首次飞行试验并获得成功。
  核弹头   早期西方数据中,东风31的载荷为700千克,当时与之匹配的弹体重量是20吨,仅仅是实际情况的一半。以东风31甲的技术水准,在重量接近SS-27白杨M(47.2吨)的情况下,不可能仅具备其60%的载荷。因此在较晚的数据中,一般给出来的都是千克载荷。 &   实际上,核弹头的性能将反映在对载荷的需求中,因而在没有载荷的直观数据情况下,可以从我国核武器小型化水平入手分析东风31的载荷。 &   与第二代战略导弹配套的第二代核武器研制工作同样始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中央专委提出我国第二代核武器的发展方向是小型、机动、突防、安全、可靠。 &   洲际导弹所配备的热核弹头的小型化,关键是初级的小型化,需要采用助爆原理(初级已不是纯裂变弹)。&助爆&的概念是指在裂变装置的中央加入少量的聚变材料,用低裂变威力引发聚变反应,使聚变反应放出高能中子再引起裂变,以此来提高初级的裂变材料利用效率。助爆初级包括&气体助爆&和&固体助爆&两种形式。前者是指聚变材料在武器中以氘氚气体的形式存在,我国应用于东风5核弹头;后者是指聚变材料在武器中以氘氚化锂-6的形式存在,即应用于第二代核武器。   然后是次级小型化解决比威力与重量尺寸的权衡问题。   我国在80年代获得一系列突破,初级小型化原理已经突破,次级小型化的技术途径也已明确。为了满足实用的需求,适应小型化弹头的尖锥外形,把初级塞进鼻锥内,之后又研制了非球形构形的气体助爆初级,最终于日的核试验中取得成功。据美国人通过间谍手段获得的材料表明,该核装置的设计水平极高,仅比美国最先进的W88核弹头稍大。此次核试验中还采用了双轴针孔照像技术,标志着我国的核试验测试诊断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   核战斗部方面水平我国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准,而我国在重入载具(ReentryVehicle,RV)方面水平相对落后一些。参照美国核弹头数据:较为先进的W87核战斗部的重量为150KG,加上重入载具MK21之后的重量约为360KG,标准当量是30万吨TNT,可以提高到W88的47.5万吨TNT水平。根据Johnstons网站的核试验数据库,在1992年进行的核实验所显示的当量最有可能与东风31系列的弹头吻合。但该数据库同时给出了65万吨TNT的估计值和100万吨TNT的最大值。假设我国核战斗部的水平高于W87而略低于W88和W87改:如果是65万吨TNT当量,则核战斗部可能在250-300千克左右,加上载具约为700千克左右;如果是100万吨TNT当量,则核战斗部可能在400-500千克左右,加上载具约为1000千克左右。尽管前一个700千克与早期推测数值较为接近,但作为突防手段,洲际导弹还需要携带诱饵。   在某次CCTV军事频道曝光的东风31甲的操控屏幕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有速诱饵&和&再入诱饵&等字样。这两者均指重量10千克上下的重诱饵,在再入段模拟弹头特性,与在中段模拟弹头特性的轻诱饵明显不同。能够确信的一点是:东风31需要另外的载荷来承担诱饵的重量。如果东风31需要携带10-15个重诱饵外加数十上百的轻诱饵,这意味着上面两种情况的载荷总需求将分别达到800-900千克和1.1-1.2吨左右。实际情况很可能是:采用较大载荷时会牺牲一些射程,而保证最大射程时又需要采用较低的载荷模式,因作战需求而进行侧重点的选择。 攻击距离 &   距离   东风31甲的改进不仅局限于复合材料壳体的替换。东风31基本型号采用的是我国第二代固体推进技术,例如玻璃纤维壳体、HTPB推进剂、三维药型、碳-碳喉衬、柔性全轴摆动喷管等。而第三代技术新高能推进剂,石墨环氧纤维壳体,可抛式延伸喷管等在东风31甲的研制期间均取得进展,部分可能已经转为实用成果。 &   其中最典型的技术是高能推进剂。一般而言,火箭固体燃料相对于液体燃料的优点在于储存性和结构简单性方面,缺点则是比冲明显较低。固体燃料中,比冲大于2450牛&秒/千克(即250秒)为高能,2255牛&秒/千克(即230秒)到2450牛&秒/千克为中能,小于2255牛&秒/千克为低能,而液体燃料很多比冲均可达到2800牛&秒/千克以上。于是高能固体燃料的开发已经是新型洲际导弹的关键技术。例如美国三叉戟I潜射导弹所使用的交联改性双基推进剂(Crosslinking Double BasePropellant,XLDB)理论比冲2646牛&秒/千克(270秒);三叉戟II潜射导弹使用的高能硝酸酯增塑聚醚(NitrateEster Plasticized PolyetherPropellant,NEPE)理论比冲2685牛&秒/千克(274秒)。我国对应NEPE的新燃料名称为N15,在《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工程技术编航天卷II》中对崔国良院士的介绍中提到:&NEPE类推进剂,我们70年代开始摸索,80年代研制走入正轨,90年代初取得突破。93-98年分别完成300mm至1400mm直径发动机的演示验证试验。实际比冲达到约2500Ns/kg,比DF31用的HTPB提高约100Ns/kg。&而对湖南大学教授邓剑如的报道中也提到&开发N15高能推进剂&&期间突破性地解决了DF-31型号配方中工艺与力学性能相矛盾的技术难题&。可见,东风31甲很有可能已经采用了类NEPE固体燃料,加上使用芳纶纤维/环氧树脂壳体减重等手段,这意味着载荷不变的情况下射程可以进一步增加到12000千米以上,或者保持11000千米左右的射程,增加载荷来提高突防能力。   精度   东风31采用惯性制导,而我国在该领域进步明显。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工程技术编航天卷II》记载,三浮陀螺已经于1999年研制成功,尚未肯定是否已经应用,该陀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有助于提高打击精度。至于国外所称的星光修正技术尚未见到确凿证据。国外媒体给出的CEP=300米数据应当与真实水平相差不大,随着惯导技术的提高和末修技术的改良,东风31有望接近国外先进水平,若能采用先进末制导技术,则打击精度有望提高一个数量级。实际上我国倘若仅仅执行最低核威慑政策,则无需过多考虑对付敌方洲际导弹发射井等硬目标时才会苛求的打击精度,反而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显得更加重要。   生存能力 &   东风31系列体积重量较上一代东风5明显缩减,13米左右的长度在所有陆基洲际导弹中是最低的,40吨级别的重量则是介于36吨的民兵III和47.2吨的白杨M之间。小型化为东风31实现机动部署提供了先决条件,这对于躲避侦察、提高生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阅兵式上展出的东风31甲仍然采用牵引-发射车分离的方式。根据西方报道,牵引车的型号是8&8型HY4330半挂牵引车(1999年开始研制,2000年6月完成试制,主要用于牵引DF31A型导弹发射车。但实际上我国已经成功应用了运输、安装、发射一体的TEL(TransporterErector Launcher)车辆。半挂牵引车的缺陷在于只能局限在公路上使用,而无法实现越野,生存能力有限。TEL的使用则代表获得了真正的机动生存性能。并且我国的TEL设计参照了美国Midgetman侏儒的一体发射车,避免了俄罗斯白杨TEL容易翻车的毛病。   虽然生存能力高,但公路机动仍然有其缺陷:与固定地下井发射相比,公路机动发射系统的快速发射能力(快速起竖、调平、瞄准、测试、发射、撤离)较为落后,打击精度低。这也是为何东风31保留了地下井发射在内的多种发射方式的原因所在。   相关信息 &   东风31甲与巨浪-2 &   尽管东风31的成功属于一大进步,但毕竟技术起点不算很高,拖延时间较长。 当东风31问世之时,部分性能并不能充分满足作战需求,例如射程便介于通常意义上的远程导弹和洲际导弹之间,打击范围相对有限,并不能真正成为核打击的主力,导致装备数量极其有限。另一方面,国内也在不断进行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于是改进型的东风31甲(DF-31A)很快正式立项,立项的还包括潜地洲际导弹巨浪二号(JL-2)。   同样是关于东华大学的报道曾经提到:&日采用该校产品的最新一代洲际导弹高新工程主项内容DF-31甲已首次发射成功。&这就等于告知了东风31甲的首射时间。总体而言,东风31甲的研制过程比较顺利。尽管由于某系统设计上的一个小缺陷导致首次飞行试验失败,但随后的飞行试验都取得了成功。日,俄罗斯塔斯社报道东风31洲际导弹从五寨发射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试验成功的消息,并指出中国方面提前通知了俄方。这里实际上测试的对象就是东风31甲。试验成功后,东风31甲定型装备部队。至此,我国新一代固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真正形成了可靠的战斗力。   日,在国庆60周年的阅兵式上,东风31甲洲际弹道核导弹首度登场。 &   与美俄相比 &   东风31系列导弹总体而言已经较为先进。无论是紧凑的外形、较低的重量,还是射程与载荷比例,均与国外当前装备的先进型号大致相当。在打击精度和生存能力上,也和主流型号基本处于一个档次。 &   不过国外当前部署的很多同类武器都是上个世纪的产物,如美国民兵III甚至是70年开始部署的,快速反应改进型(Rapid Execution and Combat Targeting,REACT) 也于1996年完成,东风31甲在射程、精度等方面并无优势。此外国外同类型武器不少将执行改良延寿计划,以SS-27(白杨M)为代表的最新型号也先于东风31甲进入现役,在末制导高精确度打击、机动弹头和速燃短助推段技术方面,东风31甲犹有不及。但东风三十一甲也可以根据我国的需要进行改进,尤其是在我国三代核武器技术日臻成熟的情况下,从而紧盯世界先进水平,保证我国核威慑之剑永烁锋芒。
中国人民解放军
  日,华盛顿自由灯塔网站发表比尔-戈茨的报道称,中国继续导弹测试,进行了第四次洲际弹道导弹的试射。文章称,根据美国官员的说法,中国军方上周四(8月30日)进行了第四次洲际弹道导弹试射,发射了一枚新式的公路机动洲际导弹。美国情报部门检测到此次 DF-31A 导弹从陕西某地的太空和导弹测试中心射向西部某地。这是自7月末以来中国进行的第四次远程导弹飞行测试。   美媒称,8月30日的DF-31A发射紧随十天前井式发射的&东风-5A&(北约代号CSS-4 Mod 2)远程导弹,距离新式公路机动&DF-41&洲际弹道导弹7月24日的试射仅数周,距离潜射弹道导弹JL-2 (8月16日)的试射也不久。   中国有句俗话叫事不过三,但是此次中国第四次试射具有分导技术能力的东风31A弹道导弹,足以证明中国对新型战略武器发展的重视。这是韬光养晦政策实施以来中国二炮少有的集中炫耀战略打击力量的行动。从四次试射的导弹型号来看针对性不言自明,除了巨浪二潜射导弹之外其余射程都在12000公里以上。   中国国防大学的朱成虎少将于号在维也纳出席有关核裁军的讨论会,谈到美国主导研发的导弹防御系统时说:它破坏了战略稳定。他在接受路透社记者采访时说:我们要保持核威慑的可信性。在威胁使用核武器时,敌人将却步,因为其结果必将是被摧毁。朱成虎在研讨会上说,中国必须实现其核武库现代化,因为导弹防御系统的部署可能会降低其核威慑的可信性。
洲际弹道导弹
中国人民解放军
火箭动力技术学院(ARMT)
固体燃料引擎
最大巡航高度
惯性+激光导引
1 枚1 MT当量核弹或3枚20, 90,150 kT不等当量核弹
近地引信或碰撞引信
装备图片展示
你可能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gta5输入载具名称刷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