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马腾好玩还是梦三国公孙瓒出装好玩

&>&&>&&>&正文
《三国志13》反董卓联盟攻略 190反董卓联盟公孙瓒破局攻略
14:27:29 来源:三国志13吧 作者:Assassin033
  各位玩家把《三国志13》的反董卓联盟打过去了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三国志13》190反董卓联盟公孙瓒破局攻略,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志13》精华文章推荐
  版本号:1.042
  先通关了黄巾剧本,算了算黄巾各势力实力,先说大的,何进、张角这俩太强城多人多,应该简单。孙坚,人才质量高数量多位置好,空城多,应该简单。丁原,吕布+张辽+高顺,应该简单。刘虞,刘备+关羽+张飞,应该简单。公孙瓒,公孙瓒自身+赵云,其实这个还可以~。董卓,董卓自身+李儒,这个也不错,最后就是马腾,马腾自身+庞德,也可以。士燮远离乱世,不在考虑之列。
  综上,黄巾剧本势力实力分级:
  何进、张角大概为S
  丁原、刘虞大概为A
  公孙瓒大概为B
  马腾、董卓大概为C
  另补,开局除了马腾以外有停战,只打黄巾,所以公孙很安全。董卓开局没一会就能搜到华雄(基本等于庞德,或许更优一点,统武不错,斗志勇状),且整体有文有武,应该更稍微好打一点。虽然马腾有庞德,细算还有阎行,但应该也算是较弱的势力了~。SO,作者用马腾在黄巾剧本制霸了一次,也算有点小经验,于是就来到了今天的正题190反董。
  打开190反董,进门还是稍微看了看势力,南部势力普遍有空地,且3月份有反董联盟,发育应该不难。北部势力,马腾依旧位置优越。孔融手里有太史慈,且东州兵应该也可以很快拿下,周围并没有太强的势力,有空值得一试。公孙度、刘虞,老牌弱渣势力,以目前作者实力,怕是要难,所以选了个较为简单的公孙瓒。
  说简单其实也不是特别简单那种,单从人员质量来看,整体素质偏低,何为评判标准?战斗三维80+,拿得出手的也就公孙瓒自己+田豫?没有了吧?作者在上班,所以记不太清了,反正是一堆弱渣。只记得个田豫,这还是因为作者平时还看个三国志啥的,喜欢的人物不多,田豫、臧霸、史涣啥的。这里顺便说一下,其实牵招也挺厉害,可以跟田豫齐名,然而作者还是觉得田豫赛高~。虽然每次游戏里都给做成大众脸路人甲,但作者也会有意无意的另眼看待。属性数值偏低就算了,战法还都是垃圾,全特么是加速的,最好用的应该是骑兵防御阵?真特么哭了,我堂堂大白马,吊打乌桓鲜卑,怎么是些这么弱的玩意。
  再说开局,反董联盟肯定是不要参加的~,参加了就要停战,好多个月不能打仗,作者是压抑不住自身的洪荒之力那种人,所以反董肯定是不参加的。然后分析河北形式,咱公孙主角势力虽然是弱渣,然而附近的更特么弱,刘虞和公孙度依旧是白给,张燕虽然有点远,也不足为惧。实际,最大的威胁就是袁绍,只要拿下他,这剧本基本也就通关了,所以,一切大政方针以消灭袁绍展开。为此,作者进行了以下三种尝试:
  1. 开局直接RUSH袁绍,好处是,开局袁绍只有19000兵,很弱小,而且一般怼电脑,电脑会出来跟你野战,那样他也不会带齐所有兵力,实际就是袁绍只带了13000左右,然而其实公孙更特么弱小,带满也就18000兵,进了图就发现是找死,颜良文丑一个勇将不屈,一个刚将不屈,基本被追着打的节奏,18000分分钟就没了,根本抗不了几秒。
  2.先收复附近接壤小势力,好处是,迅速扩张实力,以期与袁绍决战。RHSH刘虞没什么难度,回首灭掉公孙度也是砍瓜切菜,然而,当坐拥3城的时候,作者发现一个不幸的消息:袁绍发兵拿下了豫章- -!好吧,不管了,等三城兵力恢复后,集结兵力,直指南皮,但是由于这代官爵制,只能在蓟立个太守,其余人官位都不够,所以实际能出兵的也就蓟和北平两城,至于襄平,倒也不是完全无用,出兵是不行了,距离太远,贻误战机,好在可以提供钱粮,进了地图,虽然我方优势兵力,开局也是有点压制力,然而没多久从豫章的援军赶到,还是河北双壁,颜良文丑这俩畜生,再次轮奸了作者,作者欲哭无泪……
  3.基于前两次失败的尝试,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首先,迅速收复小势力的基本路线没有错,错在执行过于死板,打下蓟问题不大,蓟和北平可以同时出兵。然而,打襄平战略意义就小了,不能直接出兵,光出钱粮是不够的,不足以支援前线作战,对于前线作战而言,兵员的意义大于钱粮。其次,决不能让袁绍做大,每多一城,难度就会增加很多,袁绍凭借优势的武将素质以及数量,完爆公孙好几条街。所以,一定要在袁绍扩大为两城之前给予致命一击,务求一击必杀,永绝后患。
  所以,作者进行了第三次尝试,开局RUSH掉刘虞,然后坐拥2城,虎视眈眈的看着袁绍,等兵力恢复,积蓄实力,等待战机。还是3月反董,同样的不参加。功夫不负有心人,袁绍终于坐不住了,准备派兵出去占领空城。公孙闻讯后,立马点将出征,北平、蓟同时发兵,目标直指南皮,这次应该不会败了吧~。
  之前作者很苦恼的时候,竟然还有人给作者出昏招,说什么不手合直接打会损失少,净扯淡,不手合就是送。由于只有两城,粮草不足,实际的兵力也就足以支持总计2万6左右的兵力,而袁绍怀柔了一个不落,增加了人口与兵役人口,兵役数达2万,实际也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然而从后事来看,根本不是势均力敌,要不是袁绍是AI,作者早死一万次了)。
  到了这里面细节非常多。
  首先,北平和蓟同时发兵南皮,如果不把集合点设在北平或者蓟其中一个的话,是无法汇合的。所以,这就会造成可乘之机,如果AI够聪明,逐个击破,那真是太难了。其次,即使兵力优势(多6000),凭借袁绍的武将素质,灭掉公孙也是易如反掌,实战开打,两军一旦碰头,公孙是完全没有还手之力的。
  再说几个细节:
  ①开局招到的武将里面,蹋顿是个人才,前面也提到了,公孙家的战法基本都是加速的,弱成渣,最好用的是骑兵守备,还是垃圾。蹋顿不一样,战法鼓舞,群体加士气40,虽然不加攻防,然而大家都懂的,士气破百,攻击+20%。而且,士气很有用,毕竟刚不过袁绍,所以,靠这个技能能够有效制止士气崩溃。实战就是刚不过,掉兵很快,这技能多次救作者于危难之中。并且,蹋顿的战斗三维不错,虽然是个弱智,然而统武真心不错,都80+,跟公孙本人差不多,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弓兵适性是个A。
  ②这里就引入第二点了,正是由于公孙家没有站撸战法,即直接加攻、防、损兵和降士气等,无法直接造成兵力差。虽然骑兵适性普遍很高,然而,武将素质低下(作者屡次提及武将素质低下,不是作者啰嗦,而是因为这武将素质实在太踏马次了),遇到枪兵队,非常头疼,基本没辙。所以,逼不得已,作者带了弓兵。这代弓兵确实是垃圾,既不能挟击,输出又低。然而,为了造成兵力差,作者实战中无奈的带了2队弓兵,然而从效果来看,这两队弓兵立功了。
  ③再说说战略战术方面,常规打法,野战以歼敌为首要,最好在攻城前歼掉足够多的敌,虽然野战真正战死率很低,大部分以伤兵的形式回城,即使这样,也可以为攻城降低非常多的压力。攻城与野战相反,应该以偷本为主,因为偷掉本,能够最大程度降低兵力损失,以最快的速度破城。而且得了城以后,城里的伤兵都归自己,这是个百利无害的最优解。
  ④然而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这次面对袁绍,我并没有直接跟他野战定胜负,而是采取迂回包抄,公孙主力把袁绍野战队引过来,蓟城主力直接砸城,逼袁绍回防,然后公孙主力和野战主力一起砸城,准备以攻城战的方式定胜负!
  这里解释一下为什么
  理由1:单凭公孙主力一支部队,并不能与袁绍野战主力抗衡,开始就说了,这场战役双方投入的总兵力是2万6(公孙家)对2万,这2万6是蓟和北平兵力总和,单从北平出发的公孙主力兵力并不多,大概有1万8左右,这样野战,恐怕又要被打出翔。
  理由2:必须集中优势兵力一战定胜负,因为即使袁绍野战失利,也会给公孙主力造成致命伤,预计即使公孙野战打赢了,也是惨胜,剩余兵力恐怕攻城难以为继(从后事结果来看,这个分析极其正确)。伤而不死,对于公孙家是致命的,2城对1城,是公孙家最好的机会,也是唯一的机会,错过了这千古良机,再来搞袁绍,恐怕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了~。
  ⑤最后由于西线(蓟城主力)成功勾引,袁绍于东线不战而退,公孙主力与西线主力成功汇合于南皮城下,最后的战役的号角终于吹响起来了……
  再重申一遍,千万不要听别人说不手合,这样要是不手合,完全就是送,袁绍根本费不了多少兵,就能完爆公孙家,白白浪费兵而已。
  进入地图,兵力大概2万6对2万,袁绍气焰很嚣张(其实是有嚣张的资本的,毕竟人家主场,且兵员素质过硬),所以出城决战。反观作者就低调多了,知道硬拼不过,趁着袁绍从城里出来的时间,调兵去打掉最近的阵,能在决战前拿点优势就拿点优势,没办法。打掉西南的阵以后,袁家的主力也快到大本营了,作者迅速回防,在大本营下与袁家决战。
  期间在阵附近遭遇袁军,文丑开刚将不屈,这里普及一下,遇到武将开这种技能,记住一定不要硬拼,当然,如果兵力碾压除外,像这种势均力敌的战斗,一定要跑,不然多少都得扔进去,作者当时就果断鸟兽散状后撤了,真正的战斗就是在大本之前,依靠本营还有点输出,2队弓兵猛劲射文丑,其余所有的武将能上的都上了,填满战线,防止出现被挟击的情况,而且,由于作者武将队较多,还能够对袁家军造成挟击。然而事实证明,在绝对实力面前,这些小技巧并没有什么卵用,果然袁家军不是盖的,自己家兵力下降速度刷刷的,战阵中,作者凭借微操,及时把剩余兵力不多的往外拉,防止溃散造成士气下降,幸亏对的是AI并不知道往回跑,让作者打爆几队,士气崩了,可见刚开始依靠时间差打掉一个阵的价值现在体现出来了,那30士气基本决定了一部分战局。
  成功打爆文丑,颜良逃窜,袁绍竟然耿直没逃,然而作者兵力也不足以硬刚了。后撤,让他打大本营,2队弓手继续射击,总算打爆袁绍本队,成功化解危机。然而期间,有一小队被打残的骑兵一直向被逃窜,河北名将鞠义狂追不止,一直追到北边的一个阵旁边,吓的我一直操作那小队骑兵绕着阵跑,以防被打爆。打爆袁绍本队后,作者领着公孙本队1300+,2队弓手,一队2000+,一队500+去歼灭鞠义,当时鞠义有3000+,艰难的打爆鞠义后,才集中残余各部,基本都是几百人了,很惨,真的很惨。
  这时去城西北角(这里弩车够不到,直接砸城门会被守城器械砸)立云梯,然而在这时,又出现细节。
  首先,残余的审配队(弓兵,大概1500+左右)直接出城偷本,成功逃跑的颜良队(枪兵,1300+)出来刚我可怜的剩余部队,这时作者立马灵光一闪,指挥公孙瓒本队朝大本营而去,希望能够引走颜良队。果然AI就是AI,关键时刻体现弱智本性,颜良队目标果然是公孙瓒本队!所以,他放过其余残兵,直奔公孙而来,公孙由于是骑兵队,马快,一骑绝尘,迅速回本。
  期间还可以去骚扰一下审配,减缓他的砸本速度,其余残兵我开了个加速,一起去砸本,反正这会我气有的是,都10格了,没什么好战法可用。到了敌方大本前,我还能让蹋顿喊个鼓舞(全场+40)出来,然后我就操作公孙本队,即使这样,也不容易,我方大本被砸的很惨,都出现黄条带红了,而且颜良队来了以后,公孙队也不敢硬刚,绕着大本跑。颜良队打一下大本,追一下公孙,审配队一直在输出大本,后面都见红了,基本还差几下,大本就爆了。这时袁家大本提前被打爆,战役结束。估计再坚持3秒,输的就是作者了,而且,完全刚不过,颜良开勇将不屈,作者那点兵力,基本都得送进去,最后清点兵力,剩的最多的就是那立功的2队弓兵,一个2000+一个500+,其余部队,剩的少的就30+多的有400+的,总共也就3000+而袁家大概也得有个3500+左右,惨胜,很惨,非常惨。
  这里,就又提到一个不合理的地方,就是这代兵力基本就是血条,部队攻击力与输出跟兵力不相关,这也是作者侥幸成功的原因之一,因为作者最后偷本投入的兵力其实并没有袁家多,都是些散兵游勇,完全是凭借数量优势(这里的数量指部队个数),然而审配可是早早就开始砸本了,这样还是让作者偷本成功了。
  这里有人就跳出来了,说兵力不完全是血条,士兵数量多了,士气不容易下降。然而这又怎么样呢?因为士气也是血条啊,士气0-100,其实都一样,只有0的时候会不攻击且承受10/3倍伤害,破百的时候提升20%伤害,讲道理,士气本身就是个血条,所以,兵力就是个绑在士气上的血条,说白了,还是血条嘛~。
  然后又有人跳出来了,说奋战这个跟兵力有关,3000以下兵力会触发奋战提高攻防的效果,然而这又没有卵用,公孙家只有2个人有奋战技能,而且都是奋战1,所以,这玩意对于我也没什么卵用,对于我而言就是血条,没什么意义。希望PK版能改改,至少输出上要与兵力挂钩才合理吧。
  最后,打下袁绍,反董联盟直接解散,相当于作者篡改了历史(好吧,我是无意的),基本就等于统一河北了,基本就等于破局了,基本就等于统一中国了。展望河北,还稍微有点威胁的就是刘备了,手下有关张,稍微麻烦点。然而咱有兵力优势,城池优势,文有田丰,军师重臣,公正无私,加忠诚,武有颜良、文丑、鞠义,灭刘备估计很轻松了,至少不会比灭袁绍难吧。另外,袁绍竟然内政重臣是让回归兵加速回城,幸亏没跟他野战,要跟他野战打完,应该肯定攻不下南皮了,也难怪他逃跑后那么快就组织兵力出来跟我决战。而且,这个内政重臣属性玩家用来虐AI效果并不好,但AI用来对抗玩家就厉害多了,能够迅速的组织已经溃败的军势回防或者再次出征,恶心的技能,而且PVP目测也是神技。
  最最后,欢迎各位大神点评,当然,要有更好的破局方式,也望不吝赐教,这次确实是作者侥幸,中间机缘巧合也太多,目测并不是普适性打法,再打一次,作者真心没把握能够成功破局。
  哦,对了,至于难度问题,上级双快,这个基本都是这样吧。。。
  还有啊,其实双不双快的对于作者而言并没有什么影响,因为灭了刘虞就搞袁绍,所以,也没啥可快的了,基本最快也就这样。
  再有,作者猛然间想到个问题
  当初蓟和北平同时发兵攻打南皮的时候,应该是可以带出更多的兵的,因为作者习惯性带150天的粮食,实际应该带个60-90天的粮食就应该足够了。。。
  要是带出更多的兵,比如造成兵力差在3.5-4万对袁绍的2万,应该相对更容易一些,恐怕就不用打的这么惨了。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
责任编辑:向南
本文是否解决了您的问题
用手机访问
扫一扫,手机浏览
相关攻略:
游戏制作:KOEI TECMO
游戏发行:KOEI TECMO
游戏平台:PC/XboxOne/PS3/PS4
上市时间:
单机游戏下载
综合热点资讯
游民星空联运游戏东汉末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中原大地上爆发了群雄对董卓的讨伐战,按《三国演义》的说法是“十八路诸侯共讨董卓”。一直以来,很多人只大概知道十八路诸侯有袁绍、曹操、袁术、孙坚等少数几人,而对具体的十八路诸侯到底都有谁,他们的势力范围又在哪里,以及是否真有十八路之多,等问题就不一定都很清楚了。按《三国演义》中的说法,这十八路诸侯具体如下:
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
袁术 (?-199年),字公路,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人。东汉末年三国时代初期的割据军阀,出身于官宦名门,袁绍之弟,趁乱世称天子,却得不到支持,最终屡次兵败后吐血而死。董卓入洛阳后,卓欲废汉帝,表袁术为后将军,袁术惧祸逃往南阳,遂有南阳之众。孙坚杀南阳太守张咨,引兵从术。于是刘表荐袁术为南阳太守。南阳户口尚数十百万,但是他不修法度,以钞掠为资,奢姿无厌,百姓患之。
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
韩馥(?-191年),东汉末年的军阀与政治家。字文节。颍川郡人。韩馥担任过东汉的御史中丞,之后被董卓派为冀州牧;在各诸侯起兵讨伐董卓时,韩馥也是其中之一的参与者。韩馥与袁绍也曾经有意立刘虞为皇帝。当时冀州民人殷盛,兵粮优足,于是袁绍便用计夺取冀州,韩馥被迫投靠张邈;之后张邈与袁绍的使者见面,韩馥以为是要来杀害自己的,于是在厕所中以拆信用的刀自杀。
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
孔伷(生卒年不详),字公绪,陈留人,东汉末期人物。据正史记载,189年孔伷曾被董卓任命为豫州刺史,同时也是起兵讨董卓的地方势力之一,似乎在190年底被董卓的部将李傕等人攻杀或病死,所以190年另外出了一个豫州刺史孙坚。正史对孔伷事迹的记载太少,只《英雄记》提到他能“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在《三国演义》第五回中,孔伷为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中的第三镇。
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
刘岱(?-192年),字公山,东汉兖州刺史、刘繇之兄、汉齐孝王之后。岱伯父宠,为汉太尉。岱历位侍中,兖州刺吏。初平元年春正月,岱从袁绍、曹操令,起兵反董卓。后岱与桥瑁相恶,岱杀瑁,以王肱领东郡太守。初平中,岱与袁绍、公孙瓒和亲,绍令妻子居岱所,瓒亦遣从事范方将骑助岱。后绍与瓒有隙。瓒击破绍军,乃遣使语岱,令遣绍妻子,使与绍绝。别敕范方:“若岱不遣绍家,将骑还。吾定绍,将加兵于岱。”岱议连日不决,别驾王彧白岱问程昱。岱乃召见昱,问计,昱劝助绍,岱从之。后瓒大为绍所破。初平三年,青州黄巾众百万入兖州,转入东平。岱欲击之,鲍信谏先为固守。岱不从,遂与战,果为所杀。
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
王匡(生卒年不详),字公节,泰山人,东汉末期的人物,河内太守,是东汉末期起兵讨董卓的地方势力之一,被董卓击败后败逃乡里,想与张邈会合,但被其所杀害的胡母班之亲属联合曹操攻杀致死。在《三国演义》中,王匡曾参与“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本部将领方悦被吕布所杀。
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
张邈(?—195年),字孟卓,东汉末期东平寿张(今山东阳谷)人。“少以侠闻,振穷救急”(《三国志·吕布张邈臧洪传》),被称为“八厨”之一,与曹操袁绍都有交往。董卓之乱时,为陈留太守,与袁绍等共同起兵讨董,在汴水为董卓击败后归附曹操。此前因为与袁绍有隙,又曾与吕布交往,袁绍几次叫曹操杀张邈,但曹操都未听从,跟张邈更为亲近。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曹操带兵讨伐陶谦时,张邈与陈宫叛曹迎吕布为兖州牧。(关于张邈叛变的原因,一说是他害怕曹操终究会听袁绍而杀了他,一说是与陈宫对曹操因私仇而杀了名士边让不满。)后吕布被曹操击败,张邈跟随吕布投奔刘备,全家及弟弟张超都被曹操杀于雍丘。张邈在向袁术借兵的路上,被部下所杀。
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
桥瑁(150年?-191年)字符伟。桥玄族子。《演义》中作“乔瑁”。先为兖州刺史,甚有威惠。东汉末年任东郡太守。曾参加了董卓讨伐战,后为刘岱所杀。《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英雄记》说:“东郡太守桥瑁诈作京师三公移书与州郡,陈(董)卓罪恶,云见逼迫,无以自救,企望义兵,解国患难。”但在罗贯中所注的《三国演义》中,将号召诸侯共讨董卓写成曹操所为。
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
袁遗,字伯业,(?-192年?)袁绍之兄,曾任长安令、山阳太守、扬州刺史,并作为一路诸侯参与讨伐董卓。最后为袁术所败,因部下背叛而被杀。曹操称其“长大而能勤学者,惟吾与袁伯业矣。”(年纪渐长仍能坚持好学不倦的,就只有我与袁伯业了)
第九镇:济北相鲍信
鲍信(152年-192年),泰山郡平阳县人(今山东省新泰)。鲍丹之子,官至破虏将军、济北相。东汉灵帝时任骑都尉,何进死后,因对董卓感到危惧,而劝谏袁绍先发制人,但袁绍未采取行动,遂返为故乡。后协助曹操,加入反董联盟军,也因此,胞弟鲍韬于汴水一战败死。联盟解散后,劝戒曹操静观其变。兖州爆发农民起义,刺史刘岱不听鲍信所劝贸然出战,兵败战死,鲍信遂迎曹操为兖州牧。于青州视察战场时,遭黄巾贼袭击,战死,享年40岁。曹操后来追记功绩,赐封其子鲍邵为新都亭侯,并辟命鲍勋为丞相府掾属。
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
孔融(153年-208年),字文举,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首。他是孔子的二十世孙。由于曾任北海相,亦称孔北海。与大学问家蔡邕交往密切。孔融到北海后起兵讲武,讨伐黄巾军张饶,战败,转移保朱虚县。后置城邑,立学校,表显儒术荐举贤良郑玄、彭璆、邴原等。后被管亥所围,遣太史慈求救于平原相刘备。刘备受宠若惊,立即发兵解围。建安元年(196年),为袁谭攻击,城被攻陷后逃往东山,妻儿为袁谭所虏获。
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
张超(? — 195),字景明(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字孟高),兖州东平寿张[今山东寿张]人, 东汉末年的广陵太守,张邈之弟。董卓弑帝,图危社稷,功曹臧洪说超诛除国贼,超然其言,与洪西至陈留,见兄邈计事。超从曹公檄文,起兵讨卓。后超遣洪诣大司马刘虞谋,值公孙瓒之难,至河间,遇幽、冀二州交兵,使命不达。兴平元年,超与太祖将陈宫、从事中郎许汜、王楷共谋叛太祖。二年间,邈从布,留超将家属屯雍丘。太祖攻围数月,屠之,斩超及其家。
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
陶谦(132年-194年),字恭祖,丹阳(今安徽当涂东北)人。陶谦少好学,温厚纯笃。灵帝中平二年(185年)三月,陶谦随皇甫嵩出征三辅,被任命为扬武校尉。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任徐州刺史。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史载“徐州百姓殷盛,谷米封赡,流民多归之”。董卓被杀后,各路军阀陷入混战,陶谦加入了袁术、公孙瓒的阵营,对抗袁绍、曹操。时人张昭认为陶谦“膺秉懿德,允武允文,体足刚直,守以温仁。令舒及卢,遗爱于民;牧幽暨徐,甘棠是均”,但陈寿却说陶谦“背道任情……刑政失和,良善多被其害,由是渐乱”。
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
马腾(?-211年),字寿成,东汉末武将,东汉初名将马援之后。父亲为马平,蜀汉武将马超之父。除此之外还有马铁、马休二子。马援传到马肃时,马肃和羌女结婚,生下了儿子马腾。一向以来,马腾忠于汉室,李郭专政时期,朝中侍中马宇等连结马腾韩遂讨伐李郭二人,马腾率兵进攻长安,马宇等事败漏被杀,马腾退走……曹操控制朝廷时,汉献帝写下了衣带诏,约刘备、马腾等人起兵讨伐曹操。事件失败后,马腾回到西凉拥兵自重。后被曹操引诱入京杀害。
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
公孙瓒(?-199年),字伯圭,东汉末期人物,辽西令支人,曾任中郎将,封都亭侯,幽州刺史,从弟为公孙越、公孙范,子为公孙续。曾与刘备和刘德然共同师事于卢植。镇守辽西时曾与乌桓鲜卑等交战,尽选白马为先锋,自号“白马义从”。当时袁术派遣孙坚驻屯于阳城以拒董卓,袁绍派周昂夺取孙坚驻守之处,袁术便派公孙瓒从弟公孙越与孙坚一同攻打周昂,没有获胜,公孙越为流矢所中死。公孙瓒以其弟被杀,将此事归罪于袁绍,并和袁绍争夺北方连年交战。建安四年(199年)被袁绍击败,先将其姊妹妻子全部缢死,然后引火自焚,在公孙瓒自焚时,袁绍士兵登上公孙瓒所在高台并将其斩首。
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
张杨(?-198年)字稚叔,东汉末期人物,云中人。多次迎接献帝,最高职位为大司马。所控制的河内郡兵精粮足,为袁绍、曹操等所唾涎。董卓当权,张杨攻上党太守于壶关,无功而还。后留上党,攻略诸县,聚众至数千人。董卓讨伐军起,张杨依付袁绍,不为所用。初平二年(191年),匈奴单于于夫罗欲叛袁绍,张杨不从,于夫罗胁持张杨出走。于夫罗初败于袁绍将麴义,后又攻破度辽将军耿祉,放走张杨。
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
孙坚(155年-191年),字文台,吴郡富春县(今浙江杭州富阳)人。东汉末期地方军阀,著名将领。史书说他“容貌不见,性阔达,好奇节”,是大军事家孙武的后裔。孙坚参军后多次成功平定汉末叛乱,又随朱儁征讨黄巾,立下许多功劳,被东汉朝廷封为长沙太守、乌程侯。后董卓乱政,孙坚联合袁术,参加了诸侯联军,征讨董卓,表现最为积极,数次击败董卓的部队,并且斩了董卓的大将华雄。董卓迁都长安,孙坚进兵洛阳,修复被董卓破坏的皇陵后返回鲁阳。不久,孙坚受袁术派遣与刘表交战,击败了刘表部下黄祖,却在一次追击中被黄祖的士兵射杀。孙坚的儿子孙策、孙权后来创建了东吴政权。
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
袁绍(?-202年6月28日),字本初,豫州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东汉末年政治家、割据军阀。控有幽、并(并音冰,bīng)、冀、青等河北四州,在官渡之战中惨败给曹操,实力大损,后为曹操所灭。董卓趁朝廷大乱时收编了大将军何进与其弟车骑将军何苗所遗之部曲,又收吕布、施计并执金吾(京城警备司令)丁原之众,召袁绍与之谋废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袁绍尽管暗中不满,但仍伪许之,然后亡奔冀州。董卓深知袁氏“门生故吏满天下”的威胁性,怕袁绍“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不斥其罪,反而封他为渤海太守,邟乡侯。由于董卓废少帝有逆当代的人臣之伦,袁绍因此在渤海起兵,自号车骑将军。190年正月,关东诸侯同时起兵,众各数万,共推袁绍为盟主。董卓的先锋部队被孙坚打败后,畏惧联军的声势浩大,放弃洛阳并强迁京师至长安。各路勤王而来的关东诸侯则因互不协调,不合而散。
第十八镇: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当时袁绍得到曹操的矫诏,乃聚麾下文武,引兵三万,离渤海来与曹操会盟。曹操作檄文以达诸郡。檄文曰:“操等谨以大义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操发檄文去后,各镇诸侯皆起兵相应。
而据考证史料发现,历史上真正参与讨伐董卓的诸侯,没有“十八镇”之多,实际只有十三家,《三国演义》是在十三家的基础上另加了五家,彰显当时东汉的混乱局面。这五家外加的分别是:北海太守孔融、徐州刺史陶谦、西凉太守马腾、右北平太守公孙瓒、上党太守张杨。另外,讨伐董卓的战争也不是曹操带头发起的,而是东郡太守桥瑁。《三国志·魏书·武帝记》中有载:“东郡太守桥瑁诈作京师三公移书与州郡,陈(董)卓罪恶,云见逼迫,无以自救,企望义兵,解国患难。”
还有就是关于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参与讨伐董卓的过程,似乎也没有《三国演义》中那么精彩。当时刘关张三人地位比较低微,他们只是跟随公孙瓒的队伍到了洛阳,不久后,因各路诸侯要保存实力,很快就作鸟兽散,三人在整个战役中并未建立什么值得称道的功绩。
最后就是,盟主也不是袁绍,而是另有其人,当时各路诸侯并没有齐聚洛阳城下,而是陆续行动,其中刘岱、孔伷、张邈、桥瑁、张超等五人在酸枣会盟,这主要是因为广陵功曹臧洪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在将要盟誓时,这些刺史、太守们互相谦让,谁也不敢先登坛主盟,让来让去便都推荐臧洪,臧洪便整衣升坛,歃血宣读盟词。他辞气慷慨,涕泣横下,闻其言者,无不激动。这些在《三国演义》都成了袁绍的戏份儿。(文/讲史论教)
文章转载自网络,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
市井历史其它文章
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如何处置罗曼诺夫皇族的问题摆到了列宁面前,列宁当时认为:被打败的反动阶级应当受到奴役或从肉体上被消灭。所以,夺取国家政权的苏维埃政府确实对末代沙皇罗曼诺夫皇族,实行了斩尽杀绝的政策。列宁采取这种激烈血腥做法的主要原因,是
倭寇是我国古代对来自海上的侵略者或抢掠者的一种特殊称谓,如果用专业一点定义解释,倭寇就是指:以日本为基地,活跃于朝鲜半岛及中国大陆沿岸的海上入侵者。曾经被归于海盗之类,但实际上其抢掠对象并不是船只,而是陆上城市。那么,我国古代的人为什么称这些侵略者为
南安乐峰镇湖内村有座都督庙,后改为兴湖庙,庙中供奉的是曾被康熙皇帝敕封的都督潘成家。潘成家何许人呢,他为何配享建庙供奉为神祗呢?关于这个人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当地人把他的故事说得活灵活现,令人不得不称奇。据说,潘成家从小父母早逝,没有兄弟姐妹,是个单
刘伯温是所有人都熟知的明代风水高人,其实与其同时代还另有一位传奇人物,在看风水方面不比刘伯温差,他的名字叫张定边。张定边原籍河北沔阳州湖弦口人氏,是元末陈友谅率领的农民起义军中的猛将,还是与陈友谅结为生死与共的把兄弟。后来陈友谅在江西鄱阳湖与朱元璋大
三国时代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但也是一个百姓遭涂炭的时代。曹操曾在《蒿里行》中说“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这应该是汉末天下大乱背景下,普通百姓生存状况的真实写照。所谓的“英雄好汉”在驰骋天下的时候,严重践踏了百姓。更令人难
在中学历史课本中,有一个中俄边界条约比较有名,就是《尼布楚议界条约》。这个条约是清朝和俄罗斯帝国签订的第一份边界条约,也是双方在相对公平的环境下签订的一个基本平等的条约,可叫人想不到的是,本来可以划定更多领土的大清国万万没想到,在谈判过程中,上至康熙
1584年,俄国第一位沙皇伊凡四世死后,将皇位传给了儿子费奥多尔,成为名义上的俄国第二位沙皇。但叫人大跌眼镜的是,与第一位沙皇精明强悍不同的是,费奥多尔居然是个傻瓜,这和我过西晋时司马炎传位给傻子儿子司马衷有相似之处。由于费奥多尔没有处理国事的能力,所以
提到沙皇,很多中国人都没有好印象,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有一个时期将势力触角伸到了我国的北方,对我国北方边疆地区造成威胁和伤害,甚至清末民初时还抢占了很多本属我国的领土。但是很多人对“沙皇”往往是只闻其名,不知其实。下面,就用几篇连载介绍一下俄国沙皇是
朱元璋的一生经历是99%的人都不曾有过的,他出生于一个家徒四壁,偶尔还有人被饿死的农民家庭,他的童年可谓充满了苦与难。朱元璋的曾祖父、祖父、父亲等都是拖欠别人税款,在淮河流域四处躲债,后来,他的父亲流落到地主刘德家熬生活。朱元璋很小时就给地主家放牛,后来
关于十月革命在《二十世纪俄国史》中,曾以“政变”一词出现,但它无疑是近代对俄国影响最大的一次变革。近年,有人提出在十月革命期间,列宁曾接受过德国的资助,用外国的资金开展了反俄政府行动。那么,列宁是否真的用过德国人的资助呢?有学者根据当年德国外交部的一
清朝的“铁帽子王”很有名气,似乎戴上这顶铁帽子的人都很牛,那么纵观满清历史,戴上铁帽子的牛X人都有谁呢?他们的结局有都怎么样呢?下面,就盘点一下那些戴过“铁帽子”的满清牛人。清初因功戴上铁帽子的王爷一、和硕礼亲王代善代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清初“四大
台湾岛在中国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默默无闻,少人问津的状态。春秋战国时期大陆称台湾岛为“岛夷”,秦朝时称台湾岛为“瀛州”,三国时,称其为“夷州”。到隋唐宋元时则主要称其为“琉球”,这期间大陆与台湾的联系更多是民间渔民或出海活动的人经常到访,此时台湾
1912年,袁世凯通过硬实力夺得辛亥革命胜利成果,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开始按照自己的意愿操控国家发展大局。他先搞垮了唐绍仪的首届内阁,又吓病陆征祥,弄残了第二届内阁,直至把傀儡赵秉钧弄成代理国务总理,才算基本满意。初步摆平内阁后,他又开始在军事上削
学过初高中历史的人都知道,乾隆帝时发生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历史事件,但这起清朝的边疆叛乱具体是怎么回事,大小和卓是什么意思,又是谁在前方平定了这场叛乱?提起这些问题很多人就不知道了,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清朝的大小和卓之乱从始至终的经过。大小和卓是指
袁世凯倒行逆施的称帝行为,使他彻底失去了人心,因此很快就一命呜呼了。袁世凯的死亡导致中国大地上出现了权力真空,虽然很快由黎元洪继任总统,但他的威望已不能统合整个北洋军。北洋军内部也迅速分裂为皖直两个集团,皖系军阀以段祺瑞为首,直系军阀以冯国璋为首。皖
当皇帝最怕的事就是没有儿子继位,历史上这样的皇帝确实有好几位,他们要么找近亲即位,要么传位给养子,总有变通的方法解决问题。但有这样一位特别的皇帝,他也不能生孩子,却没有采取用近亲或养子即位的办法,而是用了一个最令人意外的办法,就是安排老婆出去找其他男
在乾隆时期,有这样一个人,曾位高权重,也曾数次起伏于宦海,最令人佩服的是他连乾隆朝最牛的权臣和珅都敢鄙视,还做到了保全晚节,善终而结。这个人就是乾隆朝高官阿桂。阿桂生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八月初三日,姓章佳氏,原籍为满洲正蓝旗,后改为正白旗。阿桂家属
19世纪末的中国是一个山河动荡、思潮翻滚的时代,这不仅体现在守旧制与创新政的大事上,就连妇女的脚都成了那个时代的争议之地,有时甚至成为影响当时青年男女谈婚论嫁的决定性因素。民国时期著名的革命者何香凝女士年轻时,就经历了这样的奇特经历。何香凝生于1878年6月
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在清朝后期,有这样一位亲王,他一生尊贵无比,父、兄、子、孙都是皇帝,更了不起的是他的大姨姐还是清朝末期最有权势的女人慈禧,这位尊贵无比的满清亲王就是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奕譞是清道光帝的第七子,咸丰帝的同父异母弟弟,光绪帝的生父,
魏蜀吴三国虽各行其政,互不统属但有一件事却出奇一致,就是都搞过托孤,曹魏是魏明帝向司马懿、曹爽托孤,蜀汉是刘备向诸葛亮、李严托孤,东吴是孙权向诸葛恪、孙弘、滕胤、吕据、孙峻等托孤,首席辅政大臣为诸葛恪。诸葛恪受托孤之命比他亲叔叔诸葛亮受刘备托孤晚了2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志11 194 公孙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