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避孕的新技能吗

新技能get,禁吃避孕药的十种女性新技能get,禁吃避孕药的十种女性我和我的宝贝百家号各位小主,人见人爱的我又来给你们讲故事喽   一般而言,凡是身体健康的已婚育龄妇女均可使用避孕药,但处于下列情况的妇女不女不宜使用口服避孕药:  1、患有急、慢性肝炎和肾炎的妇女不宜服用。因为进入体内的避孕药都在肝脏进行代谢,经肾脏排泄,如果患有急、慢性肝炎和肾炎的妇女使用,将会增加肝、肾负担。  2、患有心脏病或心功能不良的人不能使用。避孕药中的雌激素能使体内水、钠等物质滞留,会加重心脏负担。  3、有高血压的妇女不宜使用。少数妇女用药后会使血压升高。  4、有糖尿病及糖尿病家族史者不宜使用。由于服用避孕药后,可能会使血糖轻度升高,使隐性糖尿病变为显性,故对患有糖尿病的女性会产生不良影响。  5、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妇女,在没有治愈前,最好不要使用避孕药。  6、  良性肿瘤、子宫肌瘤以及各种恶性肿瘤患者不宜使用,以免对肿瘤产生不良影响。  7、过去或现在患有血管栓塞性疾病(如脑血栓、心肌梗塞、脉管炎等)者不能使用。避孕药中的雌激素,可能会增加血液的凝固性,会加重心血管疾病的病情。  8、患慢性头痛特别是偏头痛和血管性头痛的妇女不宜使用,否则会加重症状。  9、过去月经过少者,最好不用。长期使用避孕药可使子宫内膜呈萎缩状态,更会减少月经量。  10、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避孕药可使乳汁分泌减少,并降低乳汁的质量,还能进入乳汁,对哺乳儿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小主虐我千百遍,我待小主如初恋,我们下次见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我和我的宝贝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妈咪和宝贝,爹地和宝贝,和宝贝一起的日子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新技能get,紧急避孕须注意七件事 你做到了吗?新技能get,紧急避孕须注意七件事 你做到了吗?妈咪的厨房百家号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月亮很难代表我的心,我的爱意全在文章里! 有关专家认为,如果避孕方法、措施不当仍有可能导致怀孕,下面的7项注意或许可以给你一些忠告:  1、紧急避孕只是一种应急方式,并非一种常规避孕措施,应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避孕方法,而不应寄希望于经常使用紧急避孕药。  2、紧急避孕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紧急避孕药物应在性生活后72小时内服用,超过72小时失败率较高。  3、紧急避孕的有效率明显低于常规避孕方法,而且由于用药剂量高(一次紧急避孕的药量一般相当于8天的常规短效口服避孕药量),副作用也明显高于常规避孕药,如改变月经周期等。  4、超量及频繁使用紧急避孕药可能会给身体带来损害。多次重复服用紧急避孕药,会导致月经紊乱、出血或点滴出血延长,给妇女生活、工作带来不便。  5、药物紧急避孕只能对本次无保护的性生活起作用,本周期服药后性生活仍应采取其他可靠的避孕措施。如果不注意,用药的当月就可能怀孕。  6、一个月经周期中只能用紧急避孕药一次,第二次则会失效。  7、紧急避孕失败而妊娠者,新生儿畸形发生率高,必须终止妊娠。蓝瘦,香菇,读者来了不评论,老大不给我发工资!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妈咪的厨房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幸福生活源于滋补营养健康食品.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避孕药除了能让你啪啪啪,还有这些“隐藏技能”!
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不懈地研究终于开发出了男性服用的避孕药,然而在男性和女性服用的避孕药的药效进行研究的同时,研究人员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研究人员就发现一种男性避孕候选药物或许能够用来治疗睾丸癌;而有些研究者却发现了避孕药在摄入同时对机体带来的一些风险,比如激素类避孕药会增加个体HIV生殖道感染的风险,同时激素避孕药或许还有可能增加个体抑郁症的风险。
那么避孕药除了能够帮助避孕外,其对机体还有哪些影响呢?
【1】口服避孕药可降低多种癌症风险 保护期长达30年
英国发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在生育年龄口服避孕药可以降低女性罹患一些癌症的几率,而避孕药的“保护期”长达30年。
据英国《卫报》3月22日报道,英国阿伯丁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发布最新报告说,女性在生育年龄服用避孕药可以降低她们罹患直肠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几率,同时,服用避孕药并不会导致患其他癌症的几率增加。
这项持续了44年的研究堪称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关于避孕药的研究,共有超过4万6千人参与了这项研究。丽萨·伊费森博士是这项研究的主持人,她说:“因为这是一个持续时间很长的研究项目,我们才能从中窥探这些药物是否有长期效果。”
【2】激素避孕药可能会增加抑郁症风险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Oevind Lidegaard博士及其同事在JAMA《精神病学》杂志上报告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最新数据显示,在美国,超过61%的育龄妇女使用某种形式的避孕方法。
口服避孕药——或称避孕丸——仍然是最常用的避孕方式,目前在美国15-44岁之间的女性大约有16%使用这种方法进行避孕。
组合型口服避孕药含有雌激素和孕激素;孕激素指的是孕酮激素的合成形式或孕酮本身。这些避孕药是通过防止排卵和使精子更难到达卵子发挥作用从而防止怀孕的。
只含孕激素的避孕药——也被称为“小药丸”,主要是通过阻止精子与卵子相遇防止怀孕的,有时也可能会抑制排卵。
【3】避孕药治疗子宫肌瘤?艾尔健醋酸乌利司他关键III期临床获得成功!
艾尔健(Allergan)及合作伙伴Gedeon Richter公司近日公布了有关避孕药醋酸乌利司他(ulipristal acetate)治疗女性子宫肌瘤(uterine fibroids)的2个关键III期研究的其中一个研究Venus I的积极数据。在美国,子宫肌瘤是导致子宫切除的首要原因,Venus I研究的数据显示,醋酸乌利司他有望为罹患子宫肌瘤的女性群体提供首个也是唯一一个非侵入性的长期治疗选择。
Venus I研究是一项随机、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III期研究,纳入了157例18-50周岁的绝经前女性子宫肌瘤患者,这些患者在过去6个月经周期中周期性(22-35天)异常子宫出血次数≥4次,月经失血量≥80mL,任何大小及位置的离散子宫肌瘤≥1个,卵泡刺激素≤20mIU/mL。研究中,101例患者随机分配至5mg和10mg剂量醋酸乌利司他,56例分配至安慰剂。研究的共同主要疗效终点是无子宫出血的患者比例以及实现无子宫出血的时间。数据显示,该研究达到了全部共同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与安慰剂组相比,2种剂量乌利司他治疗组均有显著更多的患者实现无子宫出血(10mg剂量组:58.3%;5mg剂量组:47.2%;安慰剂组:1.8%),数据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均为p<0.0001)。
【4】Nature子刊:激素类避孕药会增加HIV生殖道感染
全世界感染艾滋病毒的患者约有一半是女性,研究人员想鉴别出增加女性生殖器感染易感性的风险因素。
俄亥俄州立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者发现,因为艾滋病毒和其它性传播病毒必须穿透生殖器粘膜屏障才能感染,所以研究人员试图找出削弱生殖器粘膜屏障防御的因素。
他们的研究最近发表在Mucosal Immunology杂志上,文章显示用甲孕酮(DMPA)或左炔诺孕酮(LNG)治疗后显著增加了雌性小鼠生殖道病毒感染易感性。
具体来说,用DMPA或LNG治疗小鼠会导致上皮通透性增加从而减少生殖道屏障保护。较大的通透性增加了病毒的病原体侵入的机会。
“我们的发现对DMPA和临床研究建议的生殖器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生物学合理性。” Thomas L. Cherpes博士说。“他们还确定, LNG可能同样增强了病毒感染的易感性。”
【5】MSSE:女性膝关节疼痛与避孕药的关系
德州大学加尔维斯敦医疗分校研究人员发现,女性服用避孕药可降低和平稳雌激素水平,不太可能遭受膝关节严重受伤。研究结果发表在《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杂志上,该杂志是美国运动医学学院的官方杂志。
女运动员前交叉韧带(ACL)受伤的可能性比男性运动员高1.5到2倍。ACL是一种连接膝盖顶部和底部部分的韧带。这个韧带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运动损伤,甚至可以改变职业。足球运动员ACL损伤后能够恢复运动的几率低至49%。同时,这种损伤可能导致终身膝关节不稳定,可改变行走步态并引起早发性关节炎。
通过数据分析15到19岁之间的23428名年轻女性发现, 相比患有ACL膝盖伤未服用避孕药的女性,患有ACL膝盖伤且服用避孕药的相同年龄女性较少需要矫正手术。
研究者提出,荷尔蒙雌激素更容易使女性ACL韧带损伤。先前的调查发现,更多的女性ACL损伤发生在雌激素水平很高时的月经周期点。
【6】JAMA Neurol:胖女人小心了,口服避孕药脑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大
近期发表在JAMA Neurology的研究称,口服避孕药的肥胖女性,与没有口服避孕药的正常体重女性相比,脑静脉血栓形成(CVT)的风险更大。
CVT是一种罕见的疾病,主要影响年轻的成年人和儿童。CVT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有相同的危险因素如癌症和口服避孕药,此外CVT还有特定的危险因素如局部感染和头部外伤。
荷兰阿姆斯特丹学术医疗中心的Jonathan M. Coutinho博士对来自两家医院的CVT患者进行了一项研究,纳入了186例CVT和6,134例对照组。研究者发现,与对照组相比,CVT患者有以下特征:更年轻(40 vs. 48岁)、女性、口服避孕药频率更高、更有可能有癌症既往史。
研究者指出,口服避孕药的肥胖女性,与没有口服避孕药的正常体重女性相比,CVT风险增加近30倍!口服避孕药的超重女性CVT风险同样增加。不过没有使用口服避孕药肥胖人群无论男女,对CVT风险不会产生影响。
【7】mBio:特定类型避孕药会增加HIV感染风险
近年来,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可注射避孕药醋酸甲羟孕酮(DMPA)会增加HIV感染风险。近日,一项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mbio上的最新研究为这一现象提供了生物学解释,这一研究可以帮助女性作出更加合理的避孕选择。
在此项研究之前已经有一些研究提出矛盾性观点,一些研究表明DMPA会增加HIV感染风险,而另一些研究则表明不会增加感染风险,但一直没有研究对这两种观点之间的差异作出合理的生物学解释。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来自乌干达和津巴布韦的年龄在18到35岁之间的823名女性的宫颈拭子结果进行了分析,这些女性都在计生诊所登记过并且登记时都为HIV阴性。在这一队列中有大约200名女性后来感染了HIV。参与研究的女性分为三组,一组使用DMPA,一组使用雌激素孕激素口服避孕药,最后一组使用非激素类避孕药。在每一组中,研究人员都将该组健康女性的结果与发生阴道菌群失调或阴道环境受到细菌真菌或寄生虫感染的女性进行对比。
【8】短效避孕药可减少子宫内膜癌发病率
一项研究发现,通过口服避孕药(短效避孕药)能够显著减少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服药时间越长,子宫内膜癌发病率越低。这项发表在《Lancet Oncology》上的研究分析了现有的所有关于避孕药和女性健康相关的数据,他们发现从1965年到2014年,在高收入国家,通过口服短效避孕药避免了超过40万女性患上子宫内膜癌。而仅仅在过去的十年,口服避孕药就避免了20万例的子宫内膜癌的发生。
这个研究搜集了来自36项研究的27276例女性患子宫内膜癌的数据,这些女性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这些数据表明,服用避孕药时间每增加五年,子宫内膜癌发病率降低25%。在一些高收入国家,在75岁以前,每十年的口服避孕药能使得子宫内膜癌发病率从每百位服药者2.3例患病率降低到1.3例。同时,研究还发现,在1960年代避孕药中雌性激素量是1980年代的两倍还多,但是这两个时期服药避孕药导致的子宫内膜癌发病率降低程度差不多。这说明了低浓度的激素水平已经足够起到降低子宫内膜癌发病率的作用了。
【9】Cancer Research:避孕药与降胆固醇药物联用可治血癌
近日,一项研究表明降胆固醇药物--苯扎贝特和具有避孕作用的类固醇药物--醋酸甲羟孕酮联合使用可有效治疗癌症,并且没有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国际学术期刊cancer research发表了英国伯明翰大学研究人员的这一最新发现。
在一些初步临床实验中,研究人员对患有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老年病人进行了苯扎贝特和醋酸甲羟孕酮的联合治疗,病人的平均生存时间比进行标准姑息疗法的病人长3个月,除此之外,这种联合治疗药物与化疗药物并用还可有效治疗患有伯基特淋巴瘤的儿童。但在该文章发表之前,这种治疗方法是否通过相同机制治疗两种不同的血液癌症一直未有研究。
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这种联合用药的方法能够在两种不同的癌细胞类型中阻断同一个参与脂肪酸合成的关键酶,而脂肪酸是促进癌细胞生长的重要营养物质。他们还证明药物联合治疗能够使这个关键酶--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发生失活,从而促进癌细胞死亡。
【10】JCMM:男性避孕候选药物居然可治愈睾丸癌!
睾丸癌是20-40岁之间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通常可以治愈。但是很不幸,现有药物仍然对一些病人的肿瘤无治疗效果。而最新研究发现一种本来用于避孕的药物居然为这些患者带来了新希望,此前研究人员发现这种叫做JQ1的试验性药物可以抑制精子成熟,因此可能是一种男性避孕候选药物。但是现在研究人员发现它还可能用于治疗睾丸癌。
JQ1属于一类作用强大的药物:该类药物成员可以从根本上影响基因的表达活性。遗传物质DNA是一种复杂的分子,其中包含指导合成蛋白质的序列,这些DNA与组蛋白组装成串珠状结构保存在细胞核中。
但是组蛋白不仅只发挥结构上的作用,它们还有调控基因表达的功能。组蛋白上充满了化学标签——甲基或者乙酰基,这些标签决定了DNA转录系统是否可以识别对应部位的DNA并进行转录。“JQ1可以抑制转录蛋白识别这些标签,从而改变这些基因的表达活性。”来自波恩大学病理学研究所的Hubert Schorle教授解释道。
本文来源:生物谷
悦生跨境医疗(中国总部)
地址:上海龙华中路596号绿地中心A座903
咨询电话:021-
悦生跨境医疗(美国总部)Add: 7118 Bertert Ave Houston,TX, 77030
Tel: +001-713-270-8882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一家致力于为国人及疑难杂症患者寻求优质医疗资源的服务机构
赴美就医·美国专家远程咨询
今日搜狐热点古代中国女性有哪些避孕招数 | 北晚新视觉
古代中国女性有哪些避孕招数
每年的9月26日是世界避孕日。2012年世界避孕日的主题是“健康避孕,你的权利,你的选择。”世界避孕日始于2007年,旨在呼吁人们关注生殖健康,由6家国际非政府组织发起,迄今不过5年时间。其实,中国古人很早就已经关注到避孕问题,并发明了很多避孕方法。在中国最古老的书籍《山海经》中,已有食“蓇蓉”可以避孕的记载——9月26日是世界避孕日。世界避孕日一直到2007年才由6家国际非政府组织发起,而在古代中国,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了避孕问题,并发明了很多避孕方法。&古代最早的避孕药物出现于何时?——《山海经》中记载蓇蓉“食之使人无子”&中国古人很早就有了避孕意识,这是不争的事实。在中国最古老的地理著作、常被人们当神话来阅读的《山海经·西山经》(卷二)中,便有这个方面的记载,当时在汉水的源头嶓冢山上,生长一种植物,名叫蓇蓉,它长得像蕙草,妇人如果误食了蓇蓉,便会失去生育能力,即所谓“食之使人无子”。在古代中国,民间常用的避孕方法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采取类似服食“蓇蓉”绝育的药物避孕措施。这类单方在中医古籍中有很多记载,如“蚕故纸避孕法”便是最为古人信奉的避孕方法之一,将家蚕蛾卵子孵化后的卵壳烧成灰,和酒饮服,便能避孕。蚕故纸,有“蚕故布”、“故蚕退纸”等多种叫法,此避孕法最早见于南朝医学家陈延之《小品方·妇人门上》(卷一),其中的“妇人欲断产方”便是使用蚕故纸:“故布方圆一尺,烧屑,以酒饮服之,终身不产。”“蚕故纸避孕法”为历代医家所推崇,一直到近世都有中医在临床中使用,且屡试不爽。如现代已故中医药专家冯汉镛,生前便曾提到其父亲行医时使用过此方,当时四川达县有一30岁左右妇女,因连续发生难产几乎丧命,决定不生育,遂向冯父恳求避孕方法,冯父开出了此方,该妇女服用后七八年都未再生育。到了唐、宋以后,用于避孕的药物更丰富了。在唐代医学家王焘的《外台秘要方》、孙思邈撰的《千金要方》、南宋医学家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等中医古籍中,都列有避孕药方。&古代女性有哪些五花八门的避孕招数?——服用“五毒汤”生吞活蝌蚪&宫妓图(明·唐寅)。&在古代中国,人们信奉多子多福,并不提倡避孕,甚至严禁避孕。但有一类人群却要尽可能不怀孕,这就是青楼女子,即俗话所说的“妓女”。事实上,过去的青楼女子也极少会怀孕,原因就是她们在从业之初即开始避孕,不少人因此终身绝育,当然她们绝大多数时候是“被避孕”。用来给青楼女子避孕药物不少,如有一种叫“五毒汤”的避孕药物。由于毒性很大,服后或致终身不孕绝嗣,人称“毒药”。这类汤药中,不少都含有水银成分。《千金要方·妇人方中》(卷三)记下了使用水银避孕的方法--“油煎水银一日勿息,空肚服枣大一枚,永断,不损人。”水银有剧毒,“永断”即永久失去生育能力,这是可能的,但“不损人”却非事实。现代医学已证实,水银不只能避孕,更可致流产,过剂量则丧命。&民国时期青楼女子。&除了服食常规避孕药物外,古代青楼女子还常常使用偏方来避孕,“蝌蚪避孕法”即是其中之一。此种避孕方法很简单,就是吞食活蝌蚪,一直到近代都能见到,如在民国年间的镇江妓院,每年初春蝌蚪出生时,老鸨都会派人捞来活蝌蚪,强令妓女生吞下。据说吞下去后即停经,达到避孕目的。但蝌蚪避孕的药理并未得到现代医学的认可。类似的,还有令妓女吞食水蛭(蚂蟥)、蝱虫来避孕的,这或许就是传说中的“冷药”一类避孕方法。此外,“零陵香避孕法”、“紫茄子花避孕法”也是古代民间常见的避孕偏方。零陵香又名“薰草”,生长于广西、湖南等地,它开出的花很香,古人常用之作香料。在《山海经·西山经》中,薰草就被当成药物提及,但是用来治疗麻风病的。其作为避孕药物来使用,见于后来的中医古籍《医林集要》中。茄子,是现代人餐桌上常见的食物之一,早在汉代,人们便知道了到茄子的药理作用,当时的医药著作《生生编》中称,“茄性寒,多食能伤女人子宫。”古人认为,紫茄子开的花避孕效果用更强,故有食用紫茄子花避孕一说。古代最特别的避孕方法,大概要数“饮茶避孕法”。饮茶避孕法,首先为出家的尼姑所掌握,在清代尤为流行。清乾隆年间医学家赵学敏便注意到了这种避孕方法,其所撰《本草纲本拾遗·木部》(卷六)“角刺茶”条称,“云妇人服之,终身不孕,为断产第一妙药也。”角刺茶又叫“功劳叶”,“枸骨叶”,俗名“老鼠刺”,叶称“苦丁”,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有分布,其中以皖南徽州境内所产角刺茶最有名。每春天二三月间,当地人采茶时便会顺采摘之,炒成茶卖到尼姑庵。尼姑再转卖给前来进香的富家女,卖价是每斤八钱银子。当时,一石米仅值五六钱,八钱银子折算成人民币在300元左右,价格还是很高的,但因其“绝孕如神”,那些相当于今“女白领”的有钱女性仍乐意购买。&皇帝妃子避孕用什么方法?——或按摩或针灸 “针石门则终身绝嗣”&图:汉宫春晓图(局部 明·仇英绘)。&古代避孕药中,比较安全的避孕方法,还有“麝香避孕法”和“藏红花避孕法”。传说这两种避孕方法多为皇帝的妃子和上层女性使用。皇帝三宫六院七十二妃,那么多女人如果全都生育,皇帝后宫岂不成了超级幼儿园?所以皇帝都会实行计划生育,皇帝“幸”后往往让太监给妃子采取避孕手段。与零陵香一样,麝香和藏红花也被古人用作香料。西汉风流皇帝刘骜(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便很喜欢用麝香为主要成分的化妆品。据汉人伶元撰《飞燕外传》所述,赵飞燕跟江都王刘非故姬李阳华学会了“九回沉水香”之术,将由麝香制成的“息肌丸”贴在肚脐上,便可以达到美容瘦身的目的,还会散出一种特殊的体香。但麝香有很强的副作用,女性经常使用可导致月经失调,甚至不孕。从《汉书》记载来看,赵飞燕和其妹妹赵合德确是终身不孕,“卒皆无子”,或与此有直接关系。此事被后人演绎为赵飞燕用麝香避孕,这实在是一种误解,生龙种是一大幸事,作为皇后的赵飞燕怎么可能避孕?但麝香被过去女性用来避孕却非虚构,如民国年间,在开封妓院里,便有老鸨诱骗妓女服用麝香以达到不孕的报告。现代医药分析发现,麝香和藏红花的避孕药理其实并不确切,比较明显的是可致孕妇流产,孕妇不宜接触。而从清宫史料来看,皇帝妃子避孕的方法多使用物理手段,而非药物,最常见是通过穴位按摩、推拿,令妃子不孕。清梁溪坐观老人著《清代野记》(卷上)“敬事房太监之职务”条有这样的说法,清朝皇帝在幸过妃子以后,“总管必跪而请命曰:‘留不留?’帝曰‘不留’,则总管至妃子后股穴道微按之,则龙精皆流出矣。”这里使用的避孕手法就是穴位按摩。通过刺激特定穴位避孕的方法,中医古籍也有记载,南宋代针灸专家王执中的《针灸资生经》“妇人无子”条中有“石门忌灸”一说:“针关元治妇人无子。针石门、则终身绝嗣。”“石门”和“关元”都是生理穴位,前者管避孕,后者治不孕。&古人第一部惩处堕胎的法规始于何时?——元代首立 “诸倡女孕勒令堕胎者犯人坐罪”之法&除了上述所说的避孕方法外,古代中国还出现不少在今天看来荒诞不经的避孕方法,如在敦煌遗书中,便发现了这么一种避孕手段:“妇女不用男女产,衣中安一钱,埋却更不生,有验。”很显然,把铜钱埋到地下即可避孕,是不可能的,只能是一种心理感应作用,结果一定会导致避孕失败。那么,古代妇女如果避孕失败了,怎么办?自然也是堕胎。古代常用的堕胎方法,一是使用药物堕胎,再是使用针灸、按摩等手段人流。古代堕胎药与避孕药一样丰富,如上述被妓院老鸨用来给妓女避孕的水蛭,效果最好的则是堕胎,南朝医药家陶弘景《名医别录·下品》(卷三)“水蛭”便称,其“主堕胎”。到了唐代,人工堕胎技术得到进一步提高,《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医心方》等唐代中医名著中都列有堕胎单方。发展到宋元以后,人工堕胎技术已完全成熟,民间甚至出现了“堕胎药专卖”和“堕胎专业人士”。其中,以元代民间堕胎之风最为严重。元代有人专门靠卖堕胎药、帮妇女堕胎谋生,与今天一样,当时社会上出现了不少黑诊所和无证行医者。《元典章·刑部·诸禁》(卷十九)“禁卖毒药,乱行针医”条便称:“又有一等妇人,专行堕胎药者,作弊多端。”对此,元朝廷专门下诏,严禁出售堕胎药和帮人堕胎,并破天荒公布了“堕胎罪”。特别规定,将妓女强行打胎是一种犯罪行为,要受到惩处:“诸倡女孕,勒令堕胎者, 犯人坐罪,倡放为良。”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将堕胎规定为非法,并写入刑法之中,对保护古代妇女身心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来源:北京晚报/倪方六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网页至朋友圈(点击二维码隐藏)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
新视觉·新媒体
北晚新视觉微博
北晚新视觉手机版
北京晚报APP
北晚新视觉微信
新视觉影社微信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0号北京日报社新闻采编中心205室 电话:010-邮箱:takefoto(at)vip.sina.com
工信部备案号:公安机关备案号:0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避孕贴片效果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