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认为4核cpu以上的cpu未来几年玩游戏会有多少

2013年手机处理器终极指南(3)|四核|双核|骁龙800_手机_新浪科技_新浪网
<h1 id="artibodyTitle" pid="2" tid="1" did="8630059" fid="年手机处理器终极指南(3)
  未来之路:ARM
  至此,我们已经把现在以及未来的产品、技术、架构等等方面都分析过了,以这些分析为基础,我们已经可以预测一下年的技术与产品格局。
  由于新的Cortex
A12很难在2014年之前问世,因此在2013年下半年到2014年中这段时间内,市场上的产品格局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化。标准ARM阵营的企业,例如三 星,依然会选择Cortex A15作为其旗舰产品,高通则会用Krait
400与之进行对抗,对抗的资本是超过2GHz的频率,一如当年Pentium 4时代的英特尔。对于Cortex
A15这个架构而言,如果不搭配Cortex A7(或者nVIDIA的伴核),其功耗将是不论如何也无法被手机所承受的,因此可以预见,big.LITTLE将是所有试图整合Cortex A15的芯片制造商唯一且必须的选择。目前有传闻,LG和华为都在设计自己的Cortex A15 SoC,那么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它们必然会采用4+4或者2+2的设计,或者插入自行设计的第五个核心。具体设计取决于设计师认为双核Cortex A7是否够用。
  其他厂商方面,居于市场较边缘地位的厂家,也许会试图作出一些特立独行的搭配,以差异化的产品参与市场竞争。例如MTK已经宣布了一款八核Cortex A7的新产品,并宣称这颗SoC的所有八个Cortex A7核心都可以开启,是一枚真正的八核处理器,但是对于它的性能我 们也许只能报以呵呵。除此以外,也许会有某些厂商推出四核Cortex
A7配备超级GPU的类似于游戏机的芯片,以迎合目前手机娱乐化的市场需求,这样的产品也许也可以获得不错的实际体验。但是总体来说所,主流手机SoC在 未来一年半内出现超过四核的可能性并不大,而且四核Cortex A9在CPU性能方面,一直到Cortex
A12之前,都可以屹立在高端主流水准。因此对于那些手持Exynos 4412的用户,例如Galaxy
S3的用户而言,如果你希望获得更强的CPU体验,那么你的升级日程完全可以推到2015年。
  所以在未来的一年半之内,我们不能对看到让人眼前一亮的新产品报以太多的期待。不论是三星、nVIDIA、高通,都会以维持现有产品架构为主。至于 苹果,最大的可能是将A6处理器的双核Swift架构扩充至四核,但是以IOS的系统设计而言,这样的扩充有多大意义也很难说,或许硬件大战的后果是所有 人都无法逃避的。
  而GPU部分,高通的产品在不解决能耗比问题之前,不论性能提升幅度有多巨大,都不具备太高的选择价值。而如果你是游戏重度玩家,那么Exynos
5 Octa在Android阵营里会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前提是你需要有办法把CPU部分锁定在Cortex A7,否则Cortex
A15巨大的功耗会抹杀掉你的大多数游戏体验。至于Mali400MP4,虽然老迈,但是运行一些非顶级大作的情况下依然拥有可以接受的性能,因此除非你 是基准测试爱好者,否则Mali400MP4除了较低的得分以外,并不存在太多问题。
  工艺方面,我们在2013年应该是不可能看到量产的20nm工艺的,不论台积电如何对此信誓旦旦,都不要报以太大的期待。 GlobalFoundries在目前刚刚量产28nm,且产能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对于20nm的任何宣传都可以完全无视。反而是三星的20nm存在一些 变数,但是希望依然不大。
  由于代工厂无法像英特尔一样靠销售最终产品去吸收工艺的成本,因此目前所有代工厂都普遍希望在20nm节点引入EUV光刻工艺。但是EUV工艺一直 以来的进度都非常缓慢,截止目前为止所实现的最大连续曝光功率只有40W,这个数字在2011年则是11W。在这个功率下,晶圆产出率只能达到每小时5 片,而满足量产需求的最低极限也需要60片,就正常情况而言,必须要达到100片每小时甚至更高的产量才可能获得正收益,与之对应的EUV光源功率需求就 来到了大约400W。换句话说,目前EUV光源的功率距量产目标还有10倍的距离。
  从年,光源功率的提升不到4倍,绝对功率提升不到30W,这就意味着10倍、350W的这样的需求缺口,称之为天堑似乎也不为 过。更糟糕的是,即便EUV光源的功率解决了,EUV生态系统还面临着光刻胶的反应速率过低、反应程度过低等问题,这些问题甚至比提升EUV光源功率更加 棘手。因此,对于业界曾经普遍希望的在2015年实现EUV光刻机的量产化,笔者认为实现的可能基本不存在。也就是说,16/14nm工艺上,全球代工厂 都将被迫采用193nm三次曝光来实现。
  三次曝光会带来大量的问题,从成本到产量到良品率到曝光图案限制,无所不在。因此即便实现,对于芯片设计也会提出特殊要求,这对于那些希望将产品放 在多个代工厂生产,或者希望中途更换代工厂的Fabless厂商而言,都会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我们都知道苹果现在一直在坚决执行去三星化战略,但是在与 TSMC的合作还没真正开始时,就又传出了将在2015年重新回归三星代工并且签下三年长约的消息,这说明了TSMC的20nm工艺情况非常不乐观。往好 的方面估计,苹果这样的举动意味着TSMC
20nm工艺的性能提升远小于――甚至会出现倒退。而最恶劣的估计则是TSMC的20nm工艺量产工作甚至无法在2014年完成。不论是哪个,都意味着这 家全球最大代工厂,掌握着全球70%芯片命运的企业,将要陷入一段困难的时期,随之而来的则是整个业界,至少是ARM阵营的大停滞。
  未来之路:英特尔
  历史告诉我们,一旦竞争双方之一陷入了停顿,就意味着另一方获得了绝佳的机会。对于年的ARM而言,这个停顿尤其显得残酷,因为 它们的竞争对手――英特尔,实在是太可怕了。英特尔不仅在半导体技术上拥有超过业界平均5年的领先优势,而且在高性能处理器设计上的经验也明显更加丰富。 更可怕的是,这样的优势还在继续扩大。
  就在即将到来的2013年第三季度,英特尔将要发布全新一代基于Silvermont核心的Atom处理器,代号Baytrail。这是Atom发 布6年以来英特尔第一次对Atom家族的核心架构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变,你甚至可以认为英特尔完全重新设计了一颗CPU,Silvermont和过去的 ATOM根本没有什么联系。
  这枚新核心拥有全乱序的流水线、双路并发取指设计、5组指令队列(英特尔称之为RSV)、6个执行器,最关键的是,在实现了所有 Cortex
A15拥有的技术特性的同时,Silvermont的存取,即Load/Store单元内部也实现了乱序执行,而ARM至今只在Cortex
A15上实现了存取并发。这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性能提升。
  浮点与多媒体指令集方面,英特尔不出意外会在Baytrail上至少搭配SSE3,相比vFP与NEON而言,无疑要先进许多。至于工艺,则是所有 ARM制造商梦寐以求的22nm HKMG,而且英特尔已经在这个工艺节点上实现了finfet(3D晶体管),地球上独此一家,再无分店。
  GPU方面,英特尔会放弃PowerVR SGX系列,转而集成自行研发的GMA
HD4000架构GPU。这也是一个能耗比相当高的GPU,可以在区区8W的功耗下实现超过40000分的3Dmark
IceStorm图形性能,而且对于DX11拥有完整的支持。根据我们的猜测,在Baytrail产品上,英特尔会选择集成规模为GMA
HD4000一半的GPU,即8EU。这样可以实现在低于Adreno
320功耗的前提下实现两倍于前者的DX9性能,以及超出所有其他嵌入式GPU的DX10/11支持。
  以英特尔的规划而言,Baytrail将成为一个家族,包括面向低端PC的Baytrail-D,面向平板的Baytrail-M与面向手机的 Baytrail-T,最多包含四核心,最高工作频率2.4GHz。根据英特尔的宣传,Silvermont的架构将能提供两倍于任何竞争对手的性能与四 倍于竞争对手的能耗比表现,这无疑是非常恐怖的数字。
  那么具体的性能和功耗呢?目前为止,我们所能看到的资料是一张泄露出的Baytrail规格与功耗图。其中面向平板的四核2.0GHz
Baytrail-M,最大热设计功耗只有7.5W。这个数字和Tegra 4等基于Cortex
A15的SoC、基于高频Krait的骁龙800基本持平,而Baytrail-M的性能要大大强过它们。
  面对手机的Baytrail-T由于工艺的不同与更低的频率,功耗将会更低,根据英特尔的规划,其最大热设计功耗将不超过3W。性能方面,根据目前 唯一可比的测试结果,我们可以看到运行于区区1.1GHz的Baytrail芯片,Antutu测试的总分已经超过了43000分,相比之下频率高达 1.9GHz,功耗高达8W的Cortex A15旗舰Tegra
4的得分也只是刚刚突破40000。虽然分数不能绝对说明一切,但是至少这也给了我们一个一窥Baytrail实力的机会,结果自然是震撼无比。
  可以看到,结合了英特尔设计技术与最先进制造工艺的Silvermont核心,非常轻松的就获得了数倍于Cortex
A15的能耗比,这也就是说,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搭配了Silvermont核心Atom的智能手机,其体效值将远远高于搭配ARM Cortex
A系列任何核心的产品。毫不夸张的说,在2014年ARM面临困难的时候,也许基于Silvermont核心的新Atom或许是那些还想继续提升实际性能 的厂家的唯一选择。
  但是放在英特尔面前的也不是唾手可得的市场。产品的强大从来不是决定市场的唯一因素,这点在Atom上表现的淋漓尽致。虽然Atom拥有着强大的性 能,但是我们对于英特尔在未来一年半内的定位依然是“挑战者”而不是“颠覆者”。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源自产品的与源自非产品的。
  从产品角度说,Atom与ARM基于两种不同的ISA设计,这会导致这两种处理器无法执行针对硬件所编译的同一底层代码。而在Android环境 中,绝大部分的应用程序都包含了针对底层硬件平台所编译的NDK代码,这部分代码是无法在Atom上直接执行的。对此英特尔给出了虚拟转换的方案,即采用 类似于模拟器的方式,实时的将ARM底层代码翻译成x86代码并执行。这样虽然解决了能否运行的问题,但是代价就是效率的极大降低,根据第三方测试,性能 降低的幅度会高达70%以上,这足以抵消Silvermont相对于Cortex
A系列提升的性能,导致配备Atom的Android设备实际性能不增反降。虽然英特尔一直在努力扩展自身在Android阵营的影响力,推出x86的 Android系统分支与针对X86的NDK编译器,但是愿意在产品中附带x86底层库的应用程序依然极少,而这并不是一个短期内可以解决的问题。
  至于非产品方面的因素则源于英特尔的市场模式和地位。和X86不同,ARM阵营非常开放,任何公司都可以购买ARM
IP,搭配其他的系统授权设计制造属于自己的SoC,但是英特尔不行。因此在芯片行业角度来看,x86代表着一个公司,而ARM代表着一个集体,三星、苹 果、德州仪器、nVIDIA、高通等等等等,这些厂家已经组成了一个牢不可破的利益集团,英特尔仅仅依靠技术与性能很难将其击破。由于ARM阵营中,技术 是分散在各个公司内部的,因此各个公司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选择不同的产品设计,实现利益最大化,因此即便整体性能不如英特尔,也不影响盈利表现。但是一 旦让英特尔在这个行业立足,甚至占据主导地位,由于英特尔封闭的授权模式与过于强大的技术实力,最终所有厂家都不得不向英特尔采购芯片――完整的芯片,无 法根据自己意志进行组合与修改的芯片,只能从英特尔提供的有限种选择中挑一个最符合自己需求的。这样一来,手机市场将变成另一个PC市场,一个由英特尔完 全控制并且占据大部分利益的市场。其他厂家由于无法具备等同于英特尔的技术实力,而无法拥有话语权,这样的市场格局自然是英特尔最为希望见到的,也显然是 其他ARM阵营厂商所最为恐惧的。
  那么英特尔就没有机会了么?并非一定如此,因为随着ARM阵营开始追求最为顶尖的工艺,英特尔手中的工艺优势正变得越来越有重量,可以说在两三年 前,英特尔想要打入手机市场几乎毫无胜算,但是目前却迎来了一个机会。英特尔所需要的是一个突破口,借助终端厂家对于性能的需求,以手中所向无敌的 22nm工艺作为砝码,强迫厂商接受自己的产品,并迅速借助巨大的性能优势,在ARM无法给出同等级别产品的情况下,逼迫其他厂家不得不跟进。我们认为, 最理想的突破口就是苹果。
  事实上,这一轮硬件军备竞赛的始作俑者正是苹果公司,归根到底,iPhone超越同时代竞争对手的体验,其实是源于iPhone超越同时代竞争对手 的硬件,尽管这个硬件也许不像Android阵营一样堆彻得那么明显。近年来,由于苹果已经丧失了硬件上的领先优势,因此我们可以看到iPhone曾经领 先巨大的体验优势正在被Android阵营所蚕食。现在,哪怕是千元级的入门产品,其操作体验与流畅度方面都可以做到与iPhone的差距不超过常人的忍 受范围。因此iPhone所剩下的优势更多是消费惯性、应用优势和习惯,这些东西相对来说都是不够稳固的。所以苹果需要更强大的硬件,超越同时代的硬件, 去实现超越同时代的功能,也是其他竞争对手所无法提供的功能。因此英特尔的工艺就成了苹果最希望得到的东西。
  但是英特尔绝不可能仅仅安于作为一个代工厂,每年帮苹果制造一亿颗芯片――它的目标最终是整个行业。因此英特尔有可能利用手中先进工艺作为筹码,直 接或者渐近的强迫苹果放弃自己基于ARM核心的A系列芯片,转而接受Atom,最终以苹果作为突破点,切入手机行业。当然,苹果也明白一旦接受英特尔的要 求,自己也就相当于被捆上了英特尔的战车――未来将变得无路可退。
  到目前为止,苹果还没有选择与英特尔合作,大多数安卓厂商也有类似的考虑。但是当时间一年一年过去,如果TSMC真的无法拿出有竞争力的工艺,任凭 英特尔利用手头的22nm甚至未来的14nm工艺将其他同业者抛得越来越远,又有谁能保证所有厂家都能坚持住不被英特尔先进的工艺所诱惑,投入它的怀抱 呢?要知道,只要作出这样的选择,立刻就可以拥有超越其他竞争对手数倍的每瓦特性能,而这样一个诱惑随着ARM阵营性能停滞时间的积累,只会越来越大。
  当然,这些都是遥远的猜测,如果只看年,那么我们认为,平板会是英特尔首先可能获得突破的平台。与手机不同,平板可以容忍稍高的 功耗,因此英特尔在高性能处理器领域的设计领先优势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Atom是一枚x86处理器,兼容30年来所有针对PC所设计的应用 (虽然不一定适合平板操作),而且Baytrail-M从最乐观的角度来看,可能拥有等同于Core 2
Duo时代处理器的性能,这也就意味着Baytrail-M可以满足几乎90%的日常PC应用需求,这远远不是当年上网本可以相提并论的。因此从这个角度 而言,最早在2013年底,就可能出现10英寸、9毫米、600g、续航10小时、性能达到5年前高端笔记本水平的平板电脑,可以运行几乎所有的 Windows程序。对于本身用途就相对匮乏的Android平板而言,这不会是一个好消息。而平板是ARM阵营试图将ARM处理器带入更高一级应用平台 的跳板,在这个平台上遭遇如此强大的竞争对手,对于ARM而言也不会是一个好消息。
  写在最后
  要说这部分是结语,其实并不准确,因为我们的结论基本已经在前文中说完了。最后我们能给出的,是对各位未来几年的消费选择的一些建议,权当参考吧。
  首先是手机。手机的处理器的实际性能在未来一到两年内很难看到实质性的进步,但是毕竟手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处理器并非构成消费诉求的唯一。屏幕、摄像头、设计、材质,甚至是任何一个小小的功能改进,都有可能让你产生购买欲望。
  因此,我们的建议是:如果你遇到一台手机,第一眼就觉得它是你的真爱,那就不要管它是用什么CPU了,果断入手就可以了。但如果你希望得到更强的性能,那么我们的建议是,暂时打消升级的念头,等到2015年再静观其变。
  事实上不仅是CPU,在屏幕、通信等等方面,目前的手机也已经走到了体验或者技术的极限,未来几年内出现重大突破的可能性都不大。所以除非你是硬件发烧友,追求最新最好,否则我们也许可以相信,经过五年的马拉松,我们终于有足够的理由停下来休息一会儿了。
  另一方面,平板电脑会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竞争最激烈的领域。因为英特尔Baytrail的加入,标准版Windows
8.1与Atom搭配的平板总算与Android平板和iPad有了正面竞争的能力。届时的选择会千变万化,我们完全可以坐等厂商推出的新产品,从中选择 最适合自己的。顺带一提,由于ARM芯片的困境,Surface RT已经不再具备产品意义上的价值,这点对于微软而言也许会显得比较悲剧。
  至于具体的产品,我们可以很负责的说,从现在开始,所有的跑分天王都将沦为“只能跑分的天王”,不论厂家多么宣传我的产品具备多高的性能,多大的提升,只要你还是一个理性的消费者,都应该选择理性对待。
  写到这里,笔者的心情也很复杂,甚至不知道应该如何结束这篇文章。那么就让我们重复一下两年前的那段话,作为对这一个系列的收尾吧:“手机行业这列火车,正在厂家与消费者的共同催促下,向着近在咫尺的悬崖加速狂奔,我们大家都是罪犯。”
苹果 iPhone 手机相关文章
值班电话:010-&&|&&&&|&&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玩游戏怎样脱囧?玩家专用处理器大盘点
玩游戏怎样脱囧?玩家专用处理器大盘点 作者: 责任编辑:李鹏飞 【原创】
众游戏厂商支持 四核是未来趋势
  虽说目前运行主流的大型3D游戏的重任已经越发的像靠拢了,但是作为整机中的核心,也逐渐的被众多的用户忽视。很多消费者都存在着一个严重的误区,就是认为只要自己机器的显卡性能足够,就完全可以胜任所有的游戏。而很多用户正式因为观念上的错误,才导致了使用着性能不高的低端却搭载了一款中高端显卡,这也是为什么会有许多用户抱怨自己的电脑用了一块高端显卡但是性能却不如一块中低端显卡运行游戏流畅的原因。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处理器才能够满足流畅运行大型3D游戏的需要呢?
  我们知道,在双核处理器新上市的一段时间里,不管是哪家公司推出的游戏大作都没有针对双核心处理器进行优化,所以购买了双核处理器的消费者一直使用一颗核心运行游戏,从而影响了处理器性能的发挥。但是随着软件方面技术的推进,针对双核心处理器进行优化的游戏马上被推出。而使用了双核处理器的消费者第一感觉就是游戏的流畅程度明显被增强,单核则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随着四核处理器的上市,游戏方面再一次做了大规模的调整,将原先的针对双核处理器的优化转而提高成为了四核心处理器的优化。目前较为流行的《F.E.A.R.2》《孤岛惊魂2》,《极品飞车12:无间风云》,《使命召唤5:世界战争》等都是针对四核处理器进行了优化的游戏。因此消费者要想真正意义上的流畅运行这些非常受欢迎的3D游戏的话,单单有一块性能强劲的显卡是远远不够的,至少一款采用了四核设计的处理器才能很好的发挥出系统的全部性能。
备受关注的《F.E.A.R.2》也是一款针对四核处理器进行优化的游戏
  当然目前市场中的四核产品众多,并且无一例外的都很昂贵,并不是所有的消费者都可以买的起的。那么今天笔者就从市场方面入手,为他家推选出几款性价比较高,同时又可以满足流畅运行大型3D游戏的四核处理器,供给大家作为装机的参考。产品:
65nm并不老 Q6600依然受欢迎
  Q6600是推出的第一批针对主流消费人群的四核处理器,其强劲的性能吸引了众多高端游戏玩家的眼球,超大的8MB容量二级缓存对付主流3D游戏可谓是易如反掌。即使是在45nm工艺广泛上市之后,Q6600的强悍性能依然不可小视。这也是为何Q6600已经停产多时但是依然有众多的消费者亲睐的原因。目前随着QX6800处理器从市场中消失,Q6600也就成为了65nm工艺产品中唯一一个可供购买的四核产品了,
Q6600处理器
  Q6600处理器采用了经典的酷睿微架构设计,基于成熟的65nm工艺制造,主频为2.4GHz,前端总线频率1066MHz,外频266MHz,倍频为9.内建超大容量的8MB二级缓存,这样大的缓存容量甚至是一些45nm高端四核产品所不具备的,而这样大的缓存容量也是Q6600性能强劲的原因之一。
Intel酷睿2四核Q6600处理器背面
Core 2 Quad
Kentsfield
工作功率(W)
内核电压(V)
0.85V-1.35V
制作工艺(纳米)
晶体管(万)
核心面积(mm2)
主频(MHz)
总线频率(MHz)
倍频(倍)
L1缓存(KB)
L2缓存(KB)
MMX/SSE/SSE2/SSE3/SSSE3/EM64T
超线程技术
HyperTransport
  编辑点评:Q6600虽然采用了65nm工艺,但是基于酷睿架构的先进性其超频能力非常优秀,完全还可以通过超频的办法来提升处理器的性能,对于运行目前的大型3D游戏完全不过时。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正是因为65nm工艺的问题,所以Q6600在功耗方面表现并没有45nm产品那样完美,这也是其最大的不足之处。
大众消费者欢迎 Q8200仅千元
  四核Q6600性能之强劲已经令很多消费者眼馋了,但是1330元的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讲还是高了许多,那么定位入门级别的45nm工艺Q8200就成为了大众消费者的首选四核处理器。其主频和二级缓存方面虽不及Q6600那样强悍,但是千元出头的价格确实比一些双核产品要更为具有性价比。而四核心的设计正式那些主流游戏所推荐的。
Q8200处理器
  Q8200处理器采用了先进的45nm工艺制造,因而功耗表现方面要比Q6600处理器优秀许多。处理器主频为2.33GHz,外频为1333MHz,内建4MB二级缓存。得益于45nm先进的制造工艺与较低的主频,Q8200在超频性能方面表现也较好,同样适合超频使用。
CORE 2 QUAD
主频(MHz)
总线频率(MHz)
L2缓存(KB)
不支持英特尔VT和TXT技术
  编辑点评:Q8200由于采用了四核心设计,因此对付针对四核处理器进行优化的游戏来讲不在话下,同时超频能力优秀,即使在性能稍显不足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超频的办法提升处理器的性能。并且仅为千元出头的价格是广大的普通消费者也可以接受的。
竟比低端还便宜 Q9400受热捧
  说到性价比,目前恐怕也只有双核的E7400与四核的Q9400最有资格了。因为这两款无一例外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其本身的要低于比其性能稍低一些的产品价格。正式这样的特性另其性价比十足。当然由于E7400采用的是双核设计,因而并不在本次推荐之列。诚然Q9400无疑成为了最值得向大家推荐的一款四核处理器。
Q9400处理器正面
  四核Q9400处理器采用了45nm先进工艺,主频为2.66GHz,前端总线频率1333MHz,外频333MHz,倍频为8,内建6MB超大容量二级缓存,性能非常优秀,是组建高端游戏平台的主力之一。
Q9400处理器背面
CORE 2 QUAD
制作工艺(纳米)
主频(MHz)
总线频率(MHz)
L2缓存(KB)
  编辑点评:Q9400处理器的价格无疑是最具诱惑力的,因为很少会出现两款同样主流的产品,但是性能强的产品价格更低的现象。从目前市场走势来看,Q9400出现再次大幅降价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此时入手更合时机。
性能无人能敌 i7 920两千元封王
  看过了入门级四核和中高端,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定位高端级别的产品。就目前的市场来看,LGA775接口的旗舰级产品显然不如LGA1366接口的 920值。一方面先进的Nehalem架构为 920带来了非常强悍的性能,另一方面廉价的上市也令 920的普及速度有了明显的提升,因此选择i7 920运行大型3D游戏的话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920处理器包装
  Core i7 920处理器采用了全新的Nehalem架构,但是仍然使用了与酷睿2架构相同的45nm工艺制造。Core i7 920放弃了前端总线这一设计转而支持了更为先进,带宽更高的QPI总线,并且内建控制器,提供了对的支持能力。处理器还提供了超大容量的8MB三级缓存。其性能之强足以通吃所有的大型3D游戏。
工作功率(W)
制作工艺(纳米)
晶体管(万)
主频(MHz)
倍频(倍)
L1缓存(KB)
L2缓存(KB)
L3缓存(KB)
  编辑点评:从性能方面考虑的话,酷睿i7 920处理器无疑是适合搭配高端运行这些大型3D游戏的产品。不过相比LGA775接口处理器,i7 920的平台整体还是高了许多。因而也就只能适合高端消费者的需求了。
  随着高端产品价格的逐步降低,和游戏厂商的跟进,四核处理器无疑是未来游戏的主要方向。因此消费者在装配主机的时候应尽量向四核方向发展。
【每日焦点】
【每日焦点】
  【游戏推荐】
  现在一说到《劲舞团》,很多玩家都会立刻联想到“脑残”这个词。甚至部分没上手玩过《劲舞团》的玩家也会说这款游戏脑残。这是怎么一回事?[]
  【游戏推荐】
  在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里产业继续在经济危机的反作用力下茁壮的成长着,接下来,我们就细数在三月闪亮登场的这些网游力作吧。[]
  【游戏推荐】
  Falcom旗下的《永远的伊苏》系列被称为日本四大RPG之一,这个系列在大陆也拥有众多的粉丝。现在由日本Falcom与韩国的共同研发的《伊苏战记》来到了我们面前。[]
&相关阅读:
·感受"天空之湖" 新一代Intel处理器盘点
&&·感受红色强悍 热门畅销AMD处理器大盘点
&&·姜还是老的辣? 近期热门畅销CPU大盘点
&&·无限期缺货?近期最热销的处理器盘点
&&·备战寒假游戏假期
降价四核处理器盘点
相关搜索:&&&
给文章打分 5分为满分(共0人参与)
频道热词:&&&&&&
CPU行情热点
排行 文章标题
TOP10周热门CPU排行榜
商家报价:
27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11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21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71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16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71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商家报价:
27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21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未来的大型单机游戏是不是都对多核优化更好,单核不再那么吃香?【amd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95,969贴子:
未来的大型单机游戏是不是都对多核优化更好,单核不再那么吃香?收藏
有没有大神帮忙。未来游戏对cpu的优化是多核还是单核?未来的大型单机比如gta6,赛博朋克20077之类的
慢慢偏多核
单核是性能不够用
单核已经瓶颈了,只能堆核了
未来,是多少年后的未来?5年前就说未来游戏多核优化,时至之前7700k仍然是最适合玩游戏的U,单核性能差的U,即使核心多玩游戏也不行。E5-2670路过
核数够的情况下,单核越高越好,很明显现在的游戏优化到4核8线程以上的真的是不多
也没谁敢拍胸口保证一定会这样吧,你看之前FX系列出来的时候,网络上也是说,多核优化是趋势,结果你懂的
答案请看牙膏厂八代
因为之前推土机系列不是很成功
游戏厂商为啥还要浪费钱在优化多核上
包过马上要出的牙膏厂8代
你觉得厂商会不对多核优化?
优化是要优化的,就是时间问题了,可就是时间问题啊,鬼知道要多久!单机能在2年后普及到多核优化就算不错了,网游就慢慢等吧。。。
网游10年你也不要想16线程优化。。。单机你还是买游戏机靠谱不管怎么优化。体验永远不如游戏机
现在有单核处理器么
我只玩单机,四核够用
那得看索尼和微软的主机用几核了,顺便说下今天玩欧卡2的时候8300达到过全核90%以上的占用
现在基本没有强调单核的吧,几年前就走多核了。感觉还在做单核大型游戏的,那公司可以等死了。。。当然,扫雷的话,就算了。
肯定的嘛,就好比你的显示器不可能一直都是1080P这种分辨率,其实现在基本上都是2K显示器,以后4K就更加普及,CPU也是一个道理,不可能一直都是单核,毕竟多任务处理,多CPU协同工作才是未来提高效率的方向。要不然7900X的10核20线CPU卖个7000多,线卖个3000多。显而易见的道理。
游戏永远都需要单核性能。逻辑进程无法多核优化。单核性能决定多核性能上限。
游戏机移植游戏
多线程都比较靠谱
7700K也是多核U吧,4c8t蛋蛋不少了。多核优势,主机被amd的多核霸占了。导致优化4核心的游戏很多。
参考主机的CPU,都是多核低频,画质也可以,玩游戏没见过卡的。多核肯定是趋势,当然核又多,主频又高肯定完美,但是价格。。。你懂的
四缸发动机干不过单杠?
楼主还是不要妄想了,多核优化是很烧时间和钱的。7700k现在大多数所谓“多核优化”单机,帧数还是碾压ryzen30%~50%。慢慢提升单核才是未来。不要拿主机多核说事,封闭式平台从不讲优化,因为各种变量都是根据硬件量身定制。
其实不必要纠结,奔腾都四线程了,听说改名了?锐龙入门四核了,价格也不贵也就是说以后买cpu都是四线程起步了,老平台玩老游戏,新平台玩新游戏,不会出现那种游戏都四核优化了 ,双核cpu还是主流的情况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pu 核数 线程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