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忍舍痛爱什么意思r忍最好啊,想买个,舍人最厉害

火影忍者手游性价比最高VIP购买及玩法分析
编辑:天界绵球
发布时间: 10:50
火影忍者手游之中充值VIP几比较好?火影忍者手游之中怎么获得我爱罗?小R玩家充值多少比较好?平民玩家应该怎么玩?下面一起来看看火影忍者手游性价比最高VIP购买及玩法分析!
对免费平民玩家比较友好,各种扫荡、自动战斗特权免费玩家也可以享有!当然进行一定程度的付费成为高等级的VIP玩家后,可以获得更多的特权及便利!下面就来为大家分析一下应该如果购买VIP性价比最高!(本文为超好玩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1.免费零元党玩家玩法分析免费玩家是能够享受V0特权的,也就是草根特权,使用的金币主要通过日常任务或者副本奖励获得!可以购买体力5次,使用招财10次,祈福3次;因为是免费玩家,所以金币是非常有限的,这里只建议零元党玩家每天购买3次体力即可!2.首充6元VIP1玩家玩法建议6元档的VIP1玩家可以说是性价比最高的,主要是因为有首充礼包的存在!只需要6元就能够获得首充礼包!直接获得新的忍者:李洛克!这对前期推图、打竞技场、各种日常活动副本都是非常有帮助的,让玩家有了更多的选择!3.平民小R玩家之V5、V6购买分析100元V5、200元V6,这两者应该是喜爱这款游戏的平民玩家会犹豫的一个地方!首先V5的性价比是非常高的,主要在于开通了购买角都理财的特权,只需要花费888金币在升到50级时就可以获得5888金币!接近7倍的返还!而V6相较于V5多了一个特权忍者日向宁次!一个新的忍者对玩家的诱惑还是非常大的!但除了新忍者之外,别的好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这里建议玩家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V5或者V6!个人建议一般玩家只需要购买V5就可以了!4.中R玩家之V10购买分析个人认为小R玩家购买V5就足够了,之后的V6的特权忍者宁次、V7的限定招募、V8的特权通灵兽对玩家而言是锦上添花的东西,就算没有对日常游戏也没有大的影响!而到了V10就开始质变了!中R可以在这一段对之前的玩家进行碾压!因为这里可以获得V10的特权忍者我爱罗!作为人气角色我爱罗本身就是B级忍者,实力自然要高于前期普遍的C级忍者!高手玩家操作得好的话,无论是打竞技场还是小队突袭,都会有不小的优势!另外,V10还开通了特权商店!在特权商店,玩家可以直接购买各种英雄碎片、秘书碎片、高级勾玉!让玩家的发展速度要远远领先普通玩家!所以,个人建议作为中R玩家可以考虑直接购买V10,而小R玩家只需要购买V5就足够了!目前火影忍者手游只开放到了V11,并且V11相较于V10并没有明显的提升!土豪玩家可以随意!那么这篇火影忍者手游性价比最高VIP购买及玩法分析就到这里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攻略请查看超好玩专区!
火影忍者手游最近上线的新春小樱,想必各位小伙伴想入手一个吧,那么小樱怎么获取呢?技能如何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游戏类型:
游戏语言:
游戏分类:
游戏厂商:
剩余:468/500
剩余:589/1000
剩余:498/500
剩余:300/300
剩余:589/1000
(C) Copyright (C)
超好玩 All Rights Reserved《劝忍百箴》
我的图书馆
《劝忍百箴》
《劝忍百箴》& &&序一
  予读唐史,见高宗幸张公艺家,问其九世不分之状,书忍字百余以对,于是兴感。嗟乎,人为血气所使,至于凶于而身害于而家何限?昔成王之命君陈曰:“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孔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叔孙豹之慨季孙,其御者曰:“鲁以相忍为国。“赵襄子曰:“以能忍耻庶无害。“赵宗平驭吏醉污丞相车茵当斥,丙吉曰:“西曹第忍之。“柳玭《家训》曰:“肥家以忍顺。“杜牧之《遗兴诗》曰:“忍过事堪喜。“司空图曰:“忍字敌灾星。“《说苑丛谈》云:“能忍耻者安,能忍辱者存。“吕存仁亦云:“忍诟二字,古之格言,学者可以详思而致力。“然则忍之一字,自宰相至于士庶,人皆当以此为药石。予自壮至老,以贱且贫,故受侮于人屡矣。复思前哲有“德量自隐忍中大“之语,益自勉励,逆来顺受,不与物竞,因作《劝忍百箴》,愿与天下共之。每箴皆事为之句,入经出史,各有考据。公卿大夫四民十等,家置一本,朝夕看阅,亦足少补德量之万一,毋忽幸甚!
  时至大三年良月吉旦四明梓碧山人许名奎叙
  四明梓碧山人许名奎著《劝忍百箴》四卷。考注者为上竺前堂芳林释觉澄,不知何时人。其书刻于万历甲春。余所得为司礼监本。杨升庵《丹铅杂录》著之,顾误名奎鄞。《艺文志》既误列许氏为朱明时人,又讹“劝忍“为“勤忍“,由于末见原书也。考山人自序作于至大三年,为元武宗时。范氏天一阁有其书。惜山人生平无可稽,然受而读之,淹贯经史,洞达事理,每箴以“可不忍欤“终,使人惕然憬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诚有心人也。夫忍字从刃从心,谓心坚而能决绝也。《说文》:“忍,能也。“《广雅;释言》:“耐也。“凡坚而能上下日容忍,坚而能行日强忍。容忍仁也,强忍义也,残忍则不仁不义矣。《荀子;儒效》篇:“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性情然后修。“注:忍,谓矫其性也。《吕览;去私》》篇:“忍所私以行大义。“《晋语》:“以忍去过。“注:以义断也。要之非存仁义之心者不能忍也。道家言忍为多,儒家言忍为少,鲁以相忍为国,孔子于季氏舞八佾曰:“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反之,即小不忍则乱大谋之意。吾向以为天下事有可忍者,有不可忍者,匹夫岗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争,此可忍而不忍者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其所挟持者甚大,所谓坚而能正也。忍与不忍,断之于义可矣。岂忍而与之终古乎?则又所谓坚而能行矣。山人《百箴》,因物付物,悉取其当。生与死较,利与害权,福与祸衡,喜与怒称,小之一身,大之天下国家,无所不包,鉴往知来,然后可以临大事决大疑。前乎山人者,吾有取于杨诚斋之《易传》;后乎山人者,吾有取乎刘念台之《人谱》。合是书而三之,以矫其性,亦庶几可以寡过矣。君子之于世也,亦时中而已矣。时当末至,进德修业,终日乾乾,进退得丧,无失其正。及时既至,发于事业,美在其中,以厚德载物之身,支玄黄天地之局,剥极而复,无平不陂矣。若《贾子;道儒篇》所云:“恻隐怜人谓之慈,反慈为忍。“彼反慈者,其亦知存亡之道乎?余既有感于时,因重刻许氏《劝忍百箴》而纵论之如此。
  民国二十九年一月后学张寿镛序
  言之忍第一
  <原文>
  恂恂便便,侃侃誾誾,忠信笃敬,盍书诸绅。讷为君子,寡为吉人。
  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口三五之门,祸由此来。
  《书》有起羞之戒,《诗》有出言之悔,天有卷舌之星,人有缄口之铭。
  白珪之玷尚可磨,斯言之玷不可为。齿颊一动,千驷莫追。噫,可不忍欤!
  <解说>
  恂恂,诚实不欺;便便,说话明白流畅;侃侃,刚强正直,誾誾,和颜悦色,说话直爽,这是《论语》记述孔子有关说话的准则。竭心尽力叫做忠,诚实不欺叫做信,忠厚严肃叫做笃,始终如一叫做敬。孔子学生子张询问行为准则,孔子这样回答他,子张非常信服孔子的话,特地把它写在衣带的下摆,常常看到它,使内心受到警戒。
  孔子还要求君子言语要谨慎,出言不慎会招致灾祸,所以古人把言语少的人称作吉人或君子。俗话说祸从口出,说话应以诚实为原则,与其说空话、假话、废话,还不如闭口不说。
  动乱的产生,是由言语作阶梯的,口是用来记载日、月、星三辰,宣扬五行的,一些灾祸都是由说坏话引起的。言多必失便是人们对此最通俗的注释。
  《尚书;记命上》说:“只有口是产生羞辱的。“这是说言语出自口中,如果不合礼仪,就会招致羞辱;《诗》告诫人们说话要谨慎,话不恰当一出口就会后悔。所以上天有卷舌星,用来警戒说坏话和花言巧语的人。《孔子家语》中载孔子到周朝观礼,看到三尊金人,他在多人背面题铭:“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必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如果白玉有什么缺损,尚可以通过磨砺使其完美,而一个人言语有失误,就无法弥补了。口一张,嘴一动,说出话来,四匹马的车也不能追回。
  许公感叹:噫,祸从口出,怎能不忍住自己的多嘴多舌呢!
  气之忍第二
  <原文>
  燥万物者,莫*乎火;挠万物者,莫疾乎风。风与火值,扇炎起凶。
  气动其心,亦蹶亦趋,为风为大,如鞴鼓炉。养之则为君子,暴之则为匹夫。
  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欤?噫,可不忍欤!
  <解说>
  在能使万物干燥的东西,没有比火更热的了;在能使万物吹动的东西中,没有比风更快的了。有风有火,风助火势,就能引起难以预料的凶祸。
  气可以动人心志,可以使人跌倒,可以使人奔走。如果不培养自己浩然之气反而损害自己,这正像用皮襄向火炉鼓风,越鼓火势越旺。孟子说:“持其志,无暴其气。“又说:“吾养吾浩然之气。“这是说如果能培养浩然正气,就能和道义配合,行动起来就是合乎义礼的勇,这就是君子。如果失去正气,行动起来就有暴之气,这就是匹夫。
  孔子说:“因一时的怒气,就忘记了自身和他的亲属,这不是糊涂吗?“俗话说大丈夫能屈能伸,忍得一时之气,方做得人上之人。
  许公感叹:噫,为人处事怎么能不学会忍气呢?
  色之忍第三
  <原文>
  桀之亡,以妹喜;幽之灭,以褒姒。
  晋之乱,以骊姬;吴之祸,以西施。
  汉成溺,以飞燕,披香有“祸水“之讥。
  唐祚中绝于昭仪,天宝召寇于贵妃。
  陈候宣淫于夏氏之室,宋督目逆于孔父之妻,败国亡家之事,常与女色以相随。
  伐性斤斧,皓齿蛾眉;毒药猛兽,越女齐姬。枚生此言,可为世师。噫,可不忍欤!
  <解说>
  夏朝君主桀因为宠爱美女妹喜,大肆挥霍,为其修造琼宫瑶台,掠夺民膏,致使国力削弱,于是汤前来攻伐,桀不堪一击,导致了夏朝的覆灭。周幽王宠爱褒姒,为博褒姒一笑,居然拿国家的命运开玩笑,最终导致了亡国。
  春秋时,晋献公征伐骊*获一骊女,封为骊姬。晋献公非常宠爱她,被好迷惑了,导致太子自杀,公子外逃,秦国大举入侵,晋国五世大乱,都是由骊姬蛊惑挑拨造成的。《史记》载,吴国破越国后,越国人把西施进献给吴王,请求吴国退军,吴王答应了。吴王得到西施后,沉溺于美色之中,越王勾践却卧薪尝胆,二十二年后,一举进攻灭掉吴国,
  汉成帝喜爱能歌善舞的赵飞燕,把好召进宫中,宠爱她,叫她“温柔乡“,并愿老死温柔乡中。飞燕的妹妹也是绝代佳丽,二位美女使汉成帝乐不思蜀,当时有人大骂飞燕姐妹:“此祸水,灭火必矣。“果然不久以后汉成帝做了温柔乡中的风流鬼。
  唐武后十四岁时,唐太宗听说她很美,就召进宫中,封为才人。太宗驾崩,她出家为尼。高宗见她美丽又收回宫中,立为皇后。高宗驾崩后,她自称“则天皇后“,并改国号“唐“为“周“,使唐朝的命运差点葬送。
  唐玄宗宠爱杨贵妃,并以胡人安禄山为养儿。天宝十四年(年),安禄山反判,皇帝出逃,贵妃赐死,可以说这是玄宗宠爱杨贵妃所带来的灾难。
  《左传》载,宣公九年(前年),陈灵公与二卿孔宁、仪行父与夏姬私通,且不听劝谏,终于惹下杀身之祸。《左传》鲁桓公元年(前年),宋太宰华父督在路上看到孔父嘉的妻子一直目送她,并赞叹她“美而艳“,后来华父督夺人之妻又反遭人杀。
  所以说有人倾家败国,有人自取灭亡,大多是女色招致的祸乱。唐朝诗人白居易有诗为证:“褒妲之色善蛊惑,能丧人家覆人国。“
  西汉的枚乘说:皓齿蛾眉,是砍伐性命的斧子。又说越女齐姬就像毒药与猛兽。枚乘的这段话,可以作为后世的警言。
  许公感叹:噫,面对美色,怎么可以不忍住自已的淫欲之念呢?
  酒之忍第四
  <原文>
  禹恶旨酒,仪狄见疏。周诰刚制,群饮必诛。
  窟室夜饮,杀郑大夫。勿夸鲸吸,甘为酒徒。
  布烂覆瓿,箴规凛然;糟肉堪久,狂夫之言。
  司马受阳谷之爱,适以为害;灌夫骂田蚡之坐,自贻其祸。噫,可不忍欤!
  <解说>
  禹在位时,有个叫仪狄的会酿酒,禹喝了之后感到很甜,说:“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于是就疏远了仪狄。《尚书》载,周成王告诫康叔说:“你对酒要严加控制,如果有人聚众饮酒,你应拘捕归案,我要全部处斩。“
  《左传》》载,郑国伯有嗜酒如命,并有地窖专供夜里饮酒,后被人打死;唐朝李适之,在玄宗时为左相,每天起来就饮酒,花了万两金钱,还赊帐喝酒,就好像大海中鲸鱼吞吸百川的水一样。
  晋朝孔群,生性爱酒。王导劝诫说:“你常喝酒,难道没看见过盖酒坛的布,时间长了就会腐烂吗?“孔群回答说:“你没有见肉,用酒糟腌了保存时间更长吗?“此一问一答,自然使人明白什么是箴言,什么是狂言。
  春秋时楚恭王和晋厉公在鄢陵打仗,此时楚司马光子反口干想喝水,佣人谷阳拿着酒进献司马,司马以酒当水,结果醉卧不起,贻误军情,招致斩首。西汉灌夫因饮酒过量,在丞相田蚡的婚礼上耍酒疯,大骂田蚡和程不识,结果遭到弹劾,连帮他辩解的窦婴也一同被杀。
  许公感叹:酒能害身杀身,面对酒的诱惑,要千万忍耐啊!
  声之忍第五
  <原文>
  恶声不听,清矣伯夷;郑声之放,圣矣仲尼。
  文侯不好古乐,而好郑卫;明皇不好奏琴,乃取羯鼓以解秽。虽二君之皆然,终贻笑于后世。
  霓裳羽衣之舞,玉树后庭之曲,匪乐实悲,匪笑实哭。
  身享富贵,无所用心;买妓教歌,日费万金;妖曲末终,死期已临。噫,可不忍欤!
  <解说>
  伯夷是孤竹君的长子,让国位于人隐居首阳山。孟子说:“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赞扬伯夷是圣人中最清高的人。
  郑国的音乐是靡靡之音,这种音乐最能迷惑男人的性情,使男人沉醉于女色的诱惑。所以孔子认为要治理好国家,首先要禁绝郑国的音乐。《乐记》载魏文侯正襟危坐地听古典音乐,还生怕听不懂,躺在卧榻上听郑国的音乐,却兴趣盎然。唐玄宗不喜欢听琴声,却爱听夷*的羯鼓。以上二位不喜欢圣哲先王的雅乐,却偏爱市井俗乐,成为后世的笑柄。
  唐明皇创作了《霓裳羽衣曲》,让宫女们且歌且舞,疏于朝政,致使安史之乱发生。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鞞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唐明皇的欢快之声不正是变成了一曲悲歌吗!陈后主和群臣常到后花园同嫔妃游乐,共唱《玉树后庭花》的曲子,陈后主和群臣沉湎歌舞,导致朝政松懈而亡国。陈后主一时的欢笑不是变成了永久的哭泣吗?
  晋代石崇堪称富豪,挥金如土,享受声色犬马,享尽荣华富贵,买来女子教好们唱歌跳舞,挥霍无度,结果被杀,并殃及父母、兄弟、妻儿。这就是妖曲末尽,死期已到。
  许公感叹:噫,声色如此祸国殃民,难道不应该拒绝它的诱惑吗!
  食之忍第六
  <原文>
  饮食,人之大欲,末得饮食之正者,以饥渴之害于口腹。人能无以口腹之害为心害,则可以立身而远辱。
  鼋羹染指,子公祸速;羊羹不遍,华元败衄。
  觅炙不与,乞食目痴,刘毅末贵,罗友不羁。
  舍尔灵龟,观我朵颐。饮食之人,则人贱之。噫,可不忍欤!
  <解说>
  《礼记;礼运》篇:“吃饭喝水,男女关系,是人的最大欲望。“一个人饿了,吃什么都香,一个人渴了,喝什么都甜,这种感觉上的错觉正是因为饥渴害的。饥渴可以使人的口腹感觉破坏,那么贫贱可以使人的心志遭到破坏。如果面对钱财你还能作出符合道义的选择,那么就可以成家立业并远离耻辱。
  《左传》宣公四年,楚人送了鳖给郑灵公,吃鳖时郑灵公末给子公吃,子公生气,用手指蘸鳖汤尝了一下,就拂袖而去,郑灵公大怒,预谋杀子公,而了公却先下手杀了郑灵公。《左传》宣公二年,宋国和郑国交战,宋将华元宰羊慰劳士卒,却忘了给车夫羊斟吃,羊斟暗自生气,且说:“吃羊的事,你作主,驾车的事,我作主。“正式交战后,羊斟驾车直接把华元送到郑国的军队而被俘。所以皮日休《食箴》说:“羊羹不及,华元受其谋;鼋羹不均,子家肆其祸。“
  晋朝刘毅,十分贫穷,在一个丰盛的宴席上,刘毅向庾悦要一块烤鹅吃,庾悦说:“今年又没有得到鹅,哪里有剩肉给你吃!“刘毅遭到差辱,使记恨在心。
  晋朝罗友大大咧咧,小时候人们视为痴呆。有一次他听说人家要祭祠,就早早地跑到别人家去讨饭,结果去得太早,尚末开门,躲在门边一直到天亮讨到饭才离开,且毫无羞愧之色。
  《易》说:“舍弃自己如同灵龟般的智慧,却观望别人手中的食物,此卦凶。“所以卦象说:“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观我朵颐,亦不足贵。“孟子说:“喜欢饮食的人,人们就会认为他卑贱。“
  许公感叹:噫,看重口腹之欲会使人卑贱,会使人失去智慧,难道不该忍一忍吗!
  乐之忍第七
  <原文>
  音聋色盲,驰骋发狂,老氏预防。
  朝歌夜弦,三十六年,赢氏无传。
  金谷欢娱,宠专绿珠,石崇被诛。
  人生几何,年不满百;天地逆旅,光阴过客;若不自觉,恣情取乐;乐极悲来,秋风木落。噫,可不忍欤!
  <解说>
  《老子;检欲》章说:“五色使人眼瞎,五音使人耳聋。纵横驰骋去打猎,会使人发狂。“这是说喜欢淫侈和女色,会伤害身体;喜欢听五音,会失去和气,不能听无声之声;驰骋大呼大叫,就会精神散亡,所以发狂。老子认为凡事需有度,过度则物极必反,所以老子在这方面特别提防。
  秦始皇三宫六院,美女如云,歌舞管弦,日夜不绝,秦始皇及其子孔在阿房宫内尽情享受酒色饮食,才三十六年,就被汉高祖所灭,阿房宫也被项羽付之一炬,赫赫一世的秦王朝就此消亡。
  晋朝石崇巨富,有爱妾绿珠,非常美艳。石崇设置金谷园,每日与好吃喝享乐,那时赵王伦的宠幸孙秀亦闻绿珠绝美,便向石崇索要,石崇不允,结果孙秀诬告石崇谋乱,绿珠跳楼,石崇斩首,诛连三族。
  人一生能活多久,最多不过百岁。天地是万物的族居之地,时间就如匆匆过客,如果人不自觉地克制自己,却放纵自己玩乐,快乐到了极限,悲哀随之而来,就像秋风扫落叶一样。
  许公感叹:噫,乐极生悲,为何不将恣情享乐的念头忍一忍呢!
  权之忍第八
  <原文>
  子孺避权,明哲保身;杨李弄权,误国殄民。
  盖权之于物,利于君,不利于臣,利于分,不利于专。
  惟彼愚人,招权入已,炙手可热,其门如市,生杀予夺,目指气使,万夫胁息,不敢仰视。
  苍头庐儿,虎而加翅,一朝祸发,迅雷不及掩耳。
  李斯之黄犬谁牵,霍氏之赤族奚避?噫,可不忍欤!
  <解说>
  西汉张良,字子孺,号子房,游学下邳,路遇著名谋略家黄石公,非常礼貌地为黄石公捡了鞋子,黄石公送给张良《太公兵法》,后来张良归依高祖麾下,为高祖平定天下立了汗马功劳,被封为万户侯。但张良位高并不颠狂,而愿跟从云松子云游天下,司马迁称之为“明哲保身。“而唐玄宗宠妃杨玉环弄权朝廷,她的三个兄弟有恃无恐,颐指气使,她的三个姐妹封秦韩虢三国夫人,杨氏一家贵宠赫然,势倾朝野,结果导致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判,大唐江山差点断送。而大臣李林甫,在唐玄宗手下为相十九年,却媚事左右,迎合上意,妒贤嫉能,排除异已,自太子以下都畏惧他,终养成天下大乱,人们说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张良急流勇退,明哲保身,杨李擅窃威权,而误国殃民,两相比较,对待权力的态度和因权力而导致的后果是多么不同。
  权力对于和阶层的人所意味的职责是不一样的,司马迁断言说:“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是故天子统三公,三公率诸侯,诸侯制卿大夫,卿大夫治士、庶人。“所以权力是君主的,臣子只能各司其职,如果想越权处事,那么小则祸害家庭,大则祸害国家。
  其实那些专权的是“愚人,“就犹如杨贵妃和李林甫,得势时门庭如市,势力炙手,而权势又使他们如虎添翼,但是一旦势去,灾祸来时就像迅雷不及掩耳。
  秦始皇的丞相李斯不是因为权力过重,被秦二世腰折咸阳市吗?李斯对他的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看来李斯至死才明白权力哪里能与牵黄犬逐狡兔的悠闲生活相比呢!
  汉武帝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击破匈奴立下战功,其弟霍光辅佐太子有功,但最后满门抄斩,株灭千家。为什么?乃是他的权力太大了。
  许公感叹:噫,权力小则害家大则祸国,面对权力的诱惑怎能不忍一忍呢!
  势之忍第九
  <原文>
  迅风驾舟,千里不息;纵帆不收,载胥及溺。
  夫人之得势也,天可梯而上;及其失势也,一落地千丈。朝荣夕悴,变在反掌。炎炎者灭,隆隆者绝。观雷观火,为盈为实,实天收其声,地藏其热。高明之家,鬼瞰其室。噫,可不忍欤!
  <解说>
  凭风行舟,一日千里,岂不快意!然而一味快意,忘却掌握舟船的方向,难道不会覆舟溺水!人的势力也是如此。一个人势力正旺时,就好像拿来云梯即可上青天;等到他失势时,就好像在云梯上摔下而一落千丈。一个人的势力是瞬息变化的,朝得势是身居卿相,夕失势已是布褐贱夫。《传》曰:“既言丰盛之至,复言其难常,以为戒也。日中盛极则有昃迭,月既盈满则有亏缺。天地之盈虚,尚与时消长,而况人乎!“又曰:“不于此时,当如奉盘水战兢自持,方无倾倒满溢之患。“看来势力的变化就像自然界的日月星辰雷电风雨一样,总在变化。
  许公感叹:噫,势力带给的人命运是如此的变幻无常,面对炙热的势力难道不该忍一忍吗?
  贫之忍第十
  <原文>
  无财为贫,原宪非病;鬼笑伯龙,贫穷有命。造物之心,以贫试士,贫而能安,斯为君子。民无恒产,因无恒心,不以其道得之,速奇祸于千金。噫,可不忍欤!
  <解说>
  《庄子;让王》载:原宪在鲁国时,生活异常简陋,蓬屋漏雨,门窗不全,但他端坐鼓琴。见子贡时他头戴破帽,脚着破鞋,子贡问他:“嘻!先生何病?“原宪回答说:“宪闻之,无财谓之贫,学而不能行谓病。今宪贫也;非病也。“南宋刘伯龙,少时贫穷,及官至武陵太守却更加贫困。有一次在家里盘算怎样获得利息,却有一鬼在旁抚掌大笑,刘伯龙叹道:“贫穷固有命,及为鬼所笑也。“于是仍旧守穷。
  孟子曰:“贫贱不能移,此之谓大丈夫。“又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就是所说的“以贫试士。“贫穷对君子对圣人对达士而言,是财富是动力是骨气,所以王勃《滕王阁序》云:“君子安贫,达人知命,穷且益坚,不坠青云志。“
  安贫乐道是对一个有德行的人的写照,贫穷对于无知的人,可能会使他走上邪恶之路;而有学问知义理的人,则会常怀善良之心。富贵是大家所追求的,但如果取之无道,则会马上招来灾祸,而这灾祸是金钱所不能弥补的。
  许公感叹:噫,贫贱不移志,是大丈夫面对贫穷的处境怎能不忍一忍呢!
  富之忍第十一
  <原文>
  富而好礼,孔子所诲;为富不仁,孟子所戒。盖仁足以长福而消祸,礼足以守成而防败。
  怙富而好凌人,子羽已窥于子皙;富而不骄者鲜,史鱼深警于公叔。
  庆封之富非赏实殃,晏子之富如帛有幅,
  去其骄,绝其吝,惩其忿,窒其欲,庶几保九畴之福。噫,可不忍欤!
  <解说>
  孔子认为富而不骄、富而好礼应是富人的操守,孟子也曾告诫哪些为富不仁的人扩天理,遏人欲。就是所谓的“仁足以长福而消祸,礼足以守成而防败。“对于富人而言,富而骄是常事,骄而败更是常事,生活中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富且有仁爱之心,能礼待他人,这样的人才能长富不败。
  《左传》载郑国子皙因“无礼而好凌人,怙富而卑其上“而被抛尸野外,而卫公叔文子因富有骄横得罪卫灵公而流亡他国。这两个历史掌故同样也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富者末有不骄,骄者末有不亡。“
  《左传》记载齐国庆封的富上加富遭到了天的惩罚,庆封被杀,儿子庆舍被刺死。而齐国宰相晏婴就拒绝更加富有,因为他明白“富者不可妄益,益则取亡“的道理。
  富有不是罪过,但富有会招致灾祸,如果能够去矜夸之态,去其鄙吝之心,消其心中之怒,禁其淫欲之心,则能保享五福:一日寿,二日富,三日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日考终命。
  许人感叹:噫,拥有财富的同时,怎能不忍住自己的骄奢之心呢!
  贱之忍第十二
  <原文>
  人生贵贱,各有赋分;君子处之,遁世无闷。
  龙陷泥沙,花落粪溷;得时则达,失时则困。
  步骘甘受征羌席地之遇,宗悫岂较乡豪粗食之羞。
  买臣负薪而不耻,王猛鬻畚而无求。苟充诎詘而陨获,数子奚望于公侯。噫,可不忍欤!
  <解说>
  人生贵贱,其中隐藏着许多机遇和偶然,而君子的贵贱观则是:“贵贱得失,用舍行藏,皆宜乐天知命,候时而动,不可出位妄求也。“矫龙盘卧泥中时,连蜥蜴都肆意欺侮它,就犹如君子之道还末昭示时,连小天也敢侮辱它。南齐范缜曾对竟陵王说:“人生贵贱,如同树上开花,一同开放,随风飘落,有的掉在席子上,有的掉在粪屎中,掉在席子上的就是你,掉在粪屎中的就是我。“看来人生贵贱,真是不可捉摸。
  三国时的步骘和南宋时的宗悫都曾因贫穷而受辱,但他们胸怀博大,且不计较受辱之前嫌,后二人都飞黄腾达。西汉的朱买臣靠卖柴为使他丧志,满腹经纶使他对生活充满信心,最后官至会稽太守,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更有趣的是晋朝王猛,不拘小节,人们轻视他,他修然自得,他与桓温边畅谈当世大事,一边用手捉身上的虱子,旁若无人。此人官至尚书左丞。
  一个人在贫贱之时,不能因困追而失志,在富贵之时亦不能骄喜而失节。贫贱之时就悠然自处,不怨天不尤人,不攀仰富贵,而时机到来,则要善于抓住机会,使自己成为一个成功者,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
  许公感叹:噫,贫贱而不失志,就能位至公侯,处于贫贱的人怎能不安心忍受这种困境呢!
  贵之忍第十三
  <原文>
  贵为王爵,权出于天;洪范五福,贵独不言。朝为公卿,暮为匹夫。横金曳紫,志满气粗;下狱投荒,布褐不如。
  盖贵贱常相对待,祸福视谦与盈。鼎之覆*,以德薄而任重;解之致寇,实自招于负乘。
  讼之*带,不终朝而三褫;孚之翰音,凶于天之躐登。静言思之,如履薄冰。噫,可不忍欤!
  <解说>
  人有爵禄谓之贵,天子最高贵,公、侯、伯、子、男等爵位也很高贵,但《书;洪范》曰:“九畴次九,曰向用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其中唯独不提“贵“,是何原因呢?
  原来这些自居爵位的贵人,朝可能贵为公卿,暮却贱如匹夫;他们得势时,腰金衣紫,志满气粗;他们失势时,下狱投荒,株连家族,贬死远方。如秦朝的李斯、汉代的周亚夫不是最好的证明吗!
  贵贱祸福并不是一成不变,其变化规律充满辩证法。《易》曰:“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人鬼同心,都是憎恶骄傲自满,喜欢谦虚谨慎。如果一个人道德浅薄而窃居高位,智慧不多而谋划大事,能力不足而担当重任,就像鸡本不是登天动物,却还想登天,这样的人没有不倒台的。
  《诗、小邪;小旻》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句诗用来告诫那些贵为公爵的人是最适合不过的。
  许公感叹:噫,贵并不是福,怎能不忍一忍追求富贵之心呢!
  宠之忍第十四
  <原文>
  婴儿之病伤于饱,贵人之祸伤于宠。龙阳君之泣鱼,黄头郎之入梦。董贤令色,割袖承恩,珍御贡献,尽入其门。尧禅末遂,要领已分。
  国忠娣妹,极贵绝伦;少陵一诗,画图丽人;鱼阳兵起,血污游魂。
  富贵不与骄奢期,而骄奢至;骄奢不与死亡期,而死亡至。思魏牟之谏,穰侯可股栗而心悸。噫,可不忍欤!
  <解说>
  婴儿生病常是因为吃得过饱的缘故,这是因爱而致病;贵人招祸乃是因为骄横富盛的缘故,这是因宠而致祸。《战国策》载,魏王和龙阳君乘舟钓鱼,钓了十多条鱼,龙阳君哭了,担心自己受宠而引来四海美人追求魏王,自己的命运就会像多余的鱼一样会被抛弃。西汉邓通无功而受到文帝宠幸,赏赐巨万,但最后他却饿死。西汉董贤,英俊潇洒,与哀帝昼夜同寝,恩爱无比,受赐珍宝财产无限,其结局是自杀。唐代杨贵妃兄妹的命运更是因宠致祸的生动写照。杨贵妃宠幸于玄宗,承受恩泽,势倾天下。唐诗人杜少陵作《丽人行》云:“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御厨络绎送八珍,炙手可热绝伦。“天宝十四年《年》,安禄山反叛,玄宗幸蜀,至马嵬驿,将士愤怒,以祸由国忠,遂杀国忠及韩国夫人,贵妃缢死,所以杜少陵又作《哀江头》云:“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杜甫的诗,讲尽了杨家的兴衰成败。
  战国时魏国公子牟曾对穰侯说:“官不与势期而势自至,势不与富期而富自至,贵不与骄期而骄自至,骄不与死期而死自至。“因宠而贵,因贵而富,因富而骄,因骄而亡命。这是一条必然的归宿啊!
  许人感叹:噫,宠之害如此,怎么不忍一忍对宠幸的向往之心呢!
  辱之忍第十五
  <原文>
  能忍辱者,必能立天下之事。圯桥匍匐取履,而子房韫帝师之智;市人笑出胯下,而韩信负侯王之器。
  死灰之溺,安同何羞;厕中之箦,终为应侯。盖辱为伐病之毒药,不瞑眩而曷瘳。
  故为人结袜者廷尉,唾面自干者居相位。噫,可不忍欤!
  <解说>
  能忍耻者安,能忍辱者存。能忍辱者,必能立天下大事。西汉张良,忍辱为黄石公捡鞋,结果黄石公送给他《太公兵法》,张良就是用太公良策辅佐刘邦取天下,刘邦曾赞誉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张良号》。“张良被誉为汉之三杰,封留侯。西汉韩信,少时曾忍辱钻过别人的裤裆,遭到市人耻笑。后来辅佐刘邦平定天下,刘邦曾说:“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人杰也。“
  西汉韩安国,因罪入狱,狱吏田甲辱之,韩安国说:“死灰不复燃吗?“田甲说:“复燃就用小便浇灭它。“后来韩安国做了梁王内史。战国时,魏国的范瞧曾被魏齐打断肋骨打掉牙齿,范瞧佯死,被置人厕中,让醉鬼往他身上撒尿。范瞧逃脱后到秦国,被封为应侯。
  张良、韩信、韩安国、范瞧从辱至荣的经历,正说明他们忍受了难忍之事,所以终成大器。
  西汉张释之为人结袜受敬重,唐代娄师德“唾面自干“居相三十年。许公感叹:噫,忍受一时之辱方能成为大器,面对屈辱为何不能忍一忍呢?
  安之忍第十六
  <原文>
  宴字鸩毒,古人深戒;死于逸乐,又何足怪。饱食无所用心,则宁免博奕之尤;逸居而无教,则又近于禽兽之忧。
  故玄德涕流髀肉,知终老于斗蜀;士行日运百甓,习壮图之筋力。
  盖太极动而生阳,人身以动为主。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噫,可不忍欤!
  <解说>
  以安逸为乐,则比鸩毒更害人,古人就深以为戒。大概是因为安逸会使人懒惰,会丧失志向,会放纵自己,那么死于逸乐,也就不足为怪了。
  《鲁论》孔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孟子》曰:“饱食暧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也认为安逸于人是有害的,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还不如去下一盘棋,活动活动心志。至于哪些饱食暖衣却没有文化的人,则如同禽兽。三国刘备曾感叹:“以前经常身不离鞍,大腿上的肉都消下去了,如今不再骑马,肉又长出来了。日月如流,老将至矣。但功业末建,为此感到很悲哀。“而晋朝的陶侃,早上将一百个甓搬至屋外,晚上又运进屋内。别人问其缘故,他答:“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故习劳耳。“后来陶侃督察八州,威名赫然。
  赵宋苏颂曰:“人生在勤,勤则不匮。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生命在于运动,成功在于勤奋,一味贪图安逸享受,很可能会使自己一事无成,更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
  许公感叹:噫!安逸犹如鸩毒一样害人,人们怎能不忍一忍享受安逸的心呢!
  危之忍第十七
  <原文>
  围棋制淝水之胜,单骑入回纥之军。此宰相之雅量,非元帅之轻身。盖安危末定,胜负末决,帐中仓皇,则麾下气慑,正所以观将相之事业。
  浮海遇风,色不变于张融;乱兵掠射,容不动于庾公。盖鲸涛澎湃,舟楫寄家;白刃蜂舞,节制谁从。正所以试天下之英雄。噫,可不忍欤!
  <解说>
  晋军和秦军大战于淝水,晋军大胜,捷报传来,谢安方与客围棋,谢安将驿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人问之,他才答曰:“小儿辈遂以破贼。“其雅量与镇静令人佩服。唐朝郭子仪曾单骑深入回纥大军,与其所定誓约,义退回纥,不战而胜。谢安,晋之丞相;郭子仪,唐之元帅,故曰:“此宰相之雅量,非元帅之轻身。“如果两军对峙,安危末定,胜败末分,兵刃相接,金鼓震天,生死存亡系之一瞬,若帐中主帅仓惶失措,麾下兵卒就会惧怕胆怯。此危急关头,正好考察将相之器量如何。谢安之镇静,郭子仪之雅量,垂范百世。
  南齐张融渡海遇风,毫无惧色;晋代庾亮面对劲敌,从容不迫。他们能于险难倾危之际神色不变,镇定自若,真正英雄豪杰。故说危难之际正可以试天下之英雄。
  危急时刻,可以考验一个人的胆识、雅量、镇定,而胆识、雅量、镇定正是一个人成功的性格基础。
  许公感叹:噫,危急之中识英雄豪杰,人们面对危急怎能不忍一忍胆怯之心呢!
  忠之忍第十八
  <原文>
  事君尽忠,人臣大节;苟利社稷,死生不夺。杲卿之骂禄山,痛不知于断舌;张巡之守瞧阳,烹不怜于爱妾。
  养子环丸而侮骂,真卿誓死于希烈。忠肝义胆,千古不灭。在地则为河岳,在天则为日月。
  高爵重禄,世受国恩。一朝难作,卖国图身。何面日以对天地,终受罚于鬼神。昭昭信史,书曰叛臣。噫,可不忍欤!
  <解说>
  事君尽忠,乃人臣大节。为国家利益,生死置之度外。唐代颜杲卿,讨伐叛贼安禄山,粮*竭,城池失守,被俘之后大骂安禄山,安禄山割掉他的舌头仍然骂不绝口;唐代张巡起兵雍上讨伐安禄山,城中食尽,张巡杀爱妾以食士兵,城陷时,张巡西向再拜曰:“臣力竭矣。生既无以报陛下,死当为厉鬼以杀贼。“颜杲卿、张巡忠心事主、赤胆报国值得尊崇。
  颜杲卿弟弟颜真卿亦是英雄好汉,身为三朝旧臣,忠直刚决,名重海内。德宗建中四年(年),李希烈谋逆,颜真卿前往叛军宣诏,李希烈派三千养子环绕侮骂,拔刀威胁,颜真卿面不改色。
  苏轼撰《韩文公庙碑》云:“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颜公兄弟之忠节,张巡之死义,书之史册,耿耿而不磨,岂不为忠肝义胆,万古如在。
  高爵厚禄,世受国恩,一旦有难,却卖国求生,这种不忠不义之人有什么面目以对天下!宋代的秦桧、唐代安禄山至今仍遭世人唾弃,神人共愤,《叛臣传》中都列着这些罪恶的名字。
  许公感叹:噫,忠臣为河岳日月,叛臣却罚于鬼神,无论面对何种困境,怎能动摇自己对君主对国家的赤胆忠心呢!
  孝之忍第十九
  <原文>
  父母之恩与天地等。人子事亲,存乎孝敬,怡声下气,昏定晨省。
  难莫难于舜之为子,焚廪掩井,欲置之死,耕于历山,号泣而已。
  冤莫冤于申生伯奇,父信母谗,命不敢违。祭胡为而地坟,蜂胡为而在衣?
  盖事难事之父母,方见人子之纯孝。爱恶不当疑,曲直何敢较?
  为子不孝,厥罪非轻。国有刀锯,天有雷霆。噫,可不忍欤!
  <解说>
  父母之恩情比天高比地厚,子女服侍父母时要孝顺尊敬,用最和悦的声音最亲切的态度对待父母,早晚还要问候父母。
  在所有的孝子中最难的算是虞舜。其父凶顽,其母器张,其弟傲慢,欲置虞舜于死地。虞舜耕种历山,每天对着苍天哭泣,情愿承担父母的罪行以行孝。
  在所有的孝子中最冤的算是申生和尹伯奇。申生是春秋时晋国太子,其后母为了使自已的儿子成为太子,就加害申生。申生为了父亲晋献公满意,自缢而死。尹伯奇很孝敬后母,曾在雪地里赤脚为后母拉车。有一次后母捉了一只毒蜂,去了毒,系在衣服上。尹伯奇见了,欲为后母去之。后母大叫:“伯奇牵我衣。“由此伯奇受到父亲怀疑,伯奇不能洗刷羞辱,由此自杀。
  虞舜、伯奇、申生皆不得父母爱我之心,而我之慕养父母之心终身不减,所以说:“事难事之父母,方见人子之纯孝。“《孟子;万章》曰:“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劳而不怨。“孔子《孝经》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古代孝敬父母是无条件的,但对那些不孝之人的惩罚也很严酷。《汉书;刑法志》载:“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铖,中刑用刀锯。“上天也会惩罚那些不孝之人,故道家曾云:“一声霹雳震乾坤,专打凡夫不敬亲。“
  许公感叹:噫,父母恩情似海深,做孝子怎能不忍受父母对自己的责难呢!
  仁之忍第二十
  <原文>
  仁者如射,不怨胜已;横逆待我,自反而已。夫子不切齿于桓*三害,孟子不芥蒂于臧仓之毁。人欲万端,难灭天理。
  彼以其暴,我以吾仁;齿刚易毁,舌柔独存。
  强怒而行,求仁莫近;克已为仁,请服斯训。噫,可不忍欤!
  <解说>
  为仁者如射箭,射者必先正已而后发箭,发而不中,不怨胜已之人而应责备自己。如有人非常强暴不恭顺地对待我,我必反省自已;我以必有不仁,必有无礼。这都是为仁之道啊!
  宋国的桓*欲害孔子,孔子不以为意;臧仓诋毁孟子,并阻止鲁君见孟子,孟子也不在乎。这是因为孔、孟都是修行人,认为在已者有义,在天者有命,人欲怎能灭了天理呢!
  曾子曾说晋楚二大国自用其富,我则自用其仁。这是说仁者难道能屈服于暴富者吗?《说苑》载:“常枞有疾,老子前往看望。常枞张开嘴给老子看:“我的舌头还在吧?“老子说:“在。难道是因为它柔软吗?““我的牙齿还在吗?“老子说:“不在了,难道是因为它刚硬吗?“常枞说:“天下的事都在这里了。“这是用刚硬的比喻暴横,柔软的比喻仁义;刚硬的容易崩坏,而柔软的就能存在下来。
  鼓励自己以忠恕之道作为行为准则,这样求仁就没有比它更近的了。孔子给仁的定义是:若能克去己私,复还天地,即为仁矣。孔子还指出为仁的纲领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许公感叹:噫,实施仁德怎能不忍住自己的私欲呢!
  义之忍第二十一
  <原文>
  义者,宜也。以之制事,义所当为,虽死不避;义所当诛,虽亲不庇;义所当举,虽仇不弃。
  李笃忘家以救张俭,祈奚忘怨而进解狐。
  吕蒙不以乡人干令而不戳,孔明不以爱客败绩而不诛。
  叔向数叔鱼之恶,实遗直也;石*行石厚之戮,其灭亲乎?
  当断不断,是为懦夫。勿行不义,勿杀不幸。噫,可不忍欤!
  <解说>
  义,道义,指处理事务适当的标准。《尚书》曰:“以义制事,以礼制心。“是说以义处理事务,事务就能得到适宜的处理;按照礼来修养心志,心志就很端正。有此基础,方能做到“诛恶不避亲,举善不避仇。“
  东汉李笃舍生忘死以救张俭,是为义;祈奚尽释前嫌举荐解狐,是为义。三国吕蒙不因同乡犯法而不斩,诸葛孔明不因爱将败绩而不诛。《七书;文韬》太公对文正曰:“所憎者有功,必赏;所爱者有罪,必罚。“这就是义的具体运用。
  《左传》载叔向数列兄弟叔鱼的罪恶,孔子曰:“叔向,古之遗直也。治国制刑,三数叔鱼之恶,不为亲减,曰义也。夫可谓直矣。“《左传》又载隐公四年,卫庄公的公子州吁杀父为王,卫大夫石*的儿子石厚也参与其谋,后来石*借机杀死了州吁及自己的儿子石厚。君子曰:“石*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何谓懦夫,即见义不为者。有义之人便是“行一件不义之事,杀一个无罪之人,虽得天下极尊极富,皆有所不为。“这就是义的核心。
  许公感叹:噫,义是一个人处事的准则,舍身取义,大义灭亲,是大家所推崇的,为了义,怎能不忍住自己的一些私情呢!
  礼之忍第二十二
  <原文>
  天理之节文,人心之检制。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当以敬为主,非一朝之可废。
  **屈于宣子之恭敬,汉兵弭于鲁城之守礼。
  郭泰识茅容于避雨之时,晋臣知冀缺于耕之际。
  季路结缨于垂死,曾子易箦于将毙。噫,可不忍欤!
  <解说>
  礼是根据上天的意志所制定的一些行为规范,礼的核心是敬。礼教的缔造者圣人孔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就是指要尊敬长者尊敬百姓,礼是治理国家的纲领,以礼治国,才能上下和谐,国家安宁。
  《左传》载义士鉏麑受晋灵公之命前去刺杀谏臣赵宣子,鉏麑见赵宣子对灵公特别恭敬,深受感动,遂触槐而死。汉高祖五年,大兵围攻鲁国,却因为鲁国是遵守礼义的国家,所以罢兵不战。
  东汉茅容,年四十,还在田里耕种。有次下雨,其他人都去避雨,唯有茅容正襟危坐。郭泰见此情景觉得奇怪,就和他说话。茅容请他住到家里,第二天早晨,茅容杀鸡做菜,郭泰以为是要招待自己,但茅容把做好的菜送给母亲,然后和郭泰用蔬菜喝酒。郭泰很感动,说:“你太贤明了,你能这样,真是我的好朋友。“又《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晋国郤缺俘获了白狄的儿子。当初,臼季奉使经过冀地,看见郤缺在除苗,其妻给他送饭,二人相敬如宾,于是臼季向晋文公推荐他做了大夫。
  季路是孔子的弟子,他在临死时还要系好帽子,曾子临死时还记着要更换席子。他们都是不敢忘记礼数啊!他们对礼的恪守和实践可以垂教后世啊!
  许公感叹:噫,恪守礼教,是遵天意顺民心,我们怎能不忍住无礼行为呢!
  智之忍第二十三
  <原文>
  樗里、晁错俱称智囊,一以滑稽而全,一以直义而亡。
  盖人之不可智用之,过则怨集而祸至。故宁武之智,仲尼称美;智不如葵,鲍庄断趾。
  士会以三掩人于朝,而杖其子;闻一知十之颜回,隐于如愚而不诫。噫,可不忍欤!
  <解说>
  秦国的樗里和西汉的晁错号称“智囊“。樗里子的智慧是预测了自己死后百年的命运,而晁错却因性情耿直、敢说敢为而腰折东市。
  大凡人不可以无智谋,但用知太过,就会招来别人的怨恨,甚至灾祸。所以宁武子在国家太平的时候就很聪明;在国家动乱的时候,便装糊涂。孔子很称赞他的智慧,说他的聪明,别人可以赶上,他装糊涂,别人就赶不上了。又《左传》载,齐国大夫庆克和皇太后私通,被鲍庄看见,鲍庄告诉别人。皇太后设计谄害鲍庄,鲍庄被砍了脚。孔子说,鲍庄的智慧不如葵花,葵花还能向着太阳,用叶子保护自己的根。
  《国语》载,范武子的儿子范文子很晚才从朝中回来,武子问他为何这么晚才回,范文子回答说:“有个秦国客人在朝廷上说了不少哑谜,大夫们没有人能知道,我知道其中三件。“范武子听了很生气,说:“大夫们不是不知道,是谦让长辈,你小子凭三个谜底在朝廷逞能,我不在时,晋国灭亡的日子不会太远了。“于是杖打儿子。颜回是孔子的弟子,孔子曾经问子贡说:“你和颜回哪一个更聪明?“子贡说:“我听到一件事知道两件事,颜回听到一件事能知道十件事。“但颜回表面很笨,其实不笨。
  有智慧的人还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做到大智若愚,才能不断增长智慧。
  许公感叹:噫,同样有智慧也可能导致不同的结局,怎能不忍一忍炫耀聪明才智的心呢!
  信之忍第二十四
  <原文>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尾生以死信而得名,解杨以承信而释劫。
  范张不爽约于鸡黍,魏侯不失信于田猎。
  世有薄俗,口是心非。颊舌自动,肝膈不知。敢怨之道,种祸之基。诳楚六里,勿效张仪;朝济夕版,曲在晋师。噫,可不忍欤!
  <解说>
  《鲁论》载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足食,足兵,百姓信任。“又问此三者之中不得已而去,何者可先去,孔子说先言去兵,次言去食,又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一个人没有粮食会锇死,一个人没有信用不能立身,一个君主如没有百姓的信任就不能立国。
  《庄子》记载尾生曾和一个女子约定在桥下见面,那个女子没来,大水来了,尾生还不离去,就抱着桥柱淹死了。尾生守信的名声便流传了百世。《左传》宣公十五年,楚国围攻宋国,宋向晋求援,晋国派大夫解扬前往宋国告之晋将救宋的消息,不料被楚人所俘。楚人让解扬登上宋国城楼,告诉宋人说晋国不救宋国,但解扬却告诉宋国人晋君起兵救宋的消息。楚人要杀他,他说:“君能够下达命令,这是义;臣能够接受命令,这是信。信能载义而行,这是利。行义就不能相信别的,要信就不能听两种命令。你要买通我,这是不知道命。我答应了你,是为了完成晋君的命令。我死了但完成了任务,是我尽了责任。你也有忠诚的臣下,我能够死得其所,还有何求呢?“楚国人被解扬恪守信义的诚心所感动,于是释放了他。
  东汉时的范式和张邵年轻时在太学游学,关系友善,当他们分手回家时,范式说:“两年后的今天,我来拜望你母亲。“两年后,范式果真千里迢迢来了,没有失约。
  《战国策》记载魏文侯跟虞人约好出去打猎,到了这天喝酒正在兴头上,天又下起了雨,文侯却要出去。左右的人劝阻他,他说:“我和虞人约定好要打猎,今天虽然快乐,难道能不去赴约吗!“魏国正是有了魏文侯守信用,所以很快强大起来。
  世间有轻薄的风俗,往往口是心非,言不由衷。这是招致怨恨的原因,也是招致祸害的根苗。战国时的张仪以六里地欺骗楚怀王,使楚国大败,后人不会仿效他的口是心非。春秋时的晋惠公得到秦国帮助才得以回到晋国为王,但他背信弃义,与秦国为敌,结果遭到秦国的征伐。这就是“取怨之道,种祸之基。“
  许公感叹:噫,有信才能立身,有信才能立国,怎能不忍一忍对“信“的动摇之心呢!
  喜之忍第二十五
  <原文>
  喜于问一得之,子禽见录于鲁论;喜于乘桴浮海,见诮于孔门。
  三仕无喜,长者子文;沾沾自喜,为窦王孙。
  捷至而喜窥安石,公辅之器;捧檄而喜知毛义,养亲之志。
  故量有浅深,气有盈缩;易浅易盈,小人之腹。噫,可不忍欤!
  <解说>
  陈子禽是孔子门生,曾问孔子的儿子孔鲤说:“你听到孔子一些不同的言语吗?“孔鲤说我两次路过前庭,孔子都说:“你学过《诗》和《礼》吗?如不学《诗》,你就不会讲话,不学《礼》,你就不能立身。“陈子禽非常高兴自己能“问一得三。“问一,指问孔鲤有没有听到孔子的不同言论,得三,指得诗,得礼之教,得闻圣人不偏爱自己的儿子。孔子另一弟子子路因为听孔子说要乘坐木筏浮海远航而得意扬扬,殊不知这是孔子哀叹主张不行的假托之词,所以子路的言行遭到孔门弟子的讥笑。
  《鲁论》载楚国子文,三次当了令尹,了无喜色;三次被罢免,毫无愠色。子文喜怒不形于色,乃宽大长者之度量,与患得患失者不同。而西汉窦王孙,被封为魏其侯,正因他沾沾自喜,终没被重用。
  晋朝谢安在淝水之战捷报传来时,正与客人下棋,不动声色,客人走后,他高兴过甚,连木屐上的齿都折断了,当时的人说他有宰相的器量。东汉毛义,以孝著称,被任安阳令。毛义喜不自胜,被张奉瞧不起。后来毛义母亲去世,毛义辞官服孝,多次征他做官,他都拒绝。张奉感叹地说:“贤明的人真是深不可测,过去他那种喜悦,是为了他的母亲啊!“
  人的度量有深浅,志气有大小,子文、谢安、毛义的欣喜与窦王孙、子路的沾沾自喜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前者含蓄、宽容、恢宏广大,是君子的品格;而后者的见识短小,气量偏狭,容易满足,乃是小人之腹。
  许公感叹:噫,人逢喜事精神爽,从对待喜事的态度可以判断一个人的胸襟,面对喜事,你能否忍住自己的过分得意呢!
  怒之忍第二十六
  <原文>
  怒为东方之情而行阴贼之气,裂人心之大和,激事物之乖异,若火焰之不扑,期燎原之可畏。
  大则为兵为刑,小则以斗以争。太宗不能忍于蕴古、祖尚之戮,高祖乃能忍于假王之请、桀纣之称。
  吕氏几不忍于嫚书之骂,调樊哙十万之横行。
  故上怒而残下,下怒而犯上。怒于国则干戈日侵,怒于家则长幼道丧。
  所以圣人有忿思难之诫,靖节有徒自伤之劝。惟逆来而顺受,满天下而无怨。噫,可不忍欤!
  <解说>
  怒是七情六欲之一种,阴阳家称为“东方之情“。属东方的性情是发怒,行阴险盗窃之气。所以发怒的结果是破坏内心和气,激发事物朝不正常的方向发展,做事就不会顺心如意,内心的怒气犹如原野上燃烧的大火,不能去扑灭它。
  大怒会引起冲突引起战争,小怒会引起纷争引起殴斗。唐太宗听信谄言无心辨别张蕴古的是非,一时意气用事,错杀张蕴古;唐太宗还因卢祖尚拒绝君命,一时大怒又下令杀了卢祖尚。好在唐太宗意识到自己怒气杀人是暴行,能自我悔过。汉高祖刘邦曾忍怒立韩信为王,以守故土,也曾怒刑萧何,自比桀纣。
  西汉的高后几乎忍受不了匈奴冒顿的羞辱,心中大怒,欲折来使,发兵十万进攻匈奴。后以季布劝说,高后改变主意,以礼待人,结果冒顿派人前来谢罪。
  所以在上位的人,凡事不能容忍,动辄发怒,就会残虐下面的人;在下位之人,不顾礼义,而逞强发怒,就一定会冒犯上位的人。对于国家来说一旦发怒则会引发战争,对于家庭来说一旦发怒就会失去伦理之道。
  所以孔圣人告诫:“忿思难。“是说人如果有发怒的时候,应当考虑日后有患难而抑制自己的愤怒,以免日后带来灾祸。陶潜对怒气这样形容:“怒气剧炎火,焚和徒自伤。触来勿与竟,事过心清凉。“《孝经》云:“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由此可见,怒气伤和气,生怨气,大则害国,小则害己。
  许公感叹:噫,怒有如此多的恶果,怎能不忍一忍心中的怒气呢!
  疾之忍第二十七
  <原文>
  六气之淫,是生六疾。慎于末萌,乃真药石。
  曾调摄之不谨,致寒署之为衅。药治之而反疑,巫眩之而深信。卒陷枉死之愚,自背圣贤之训。
  故有病则学乖崖移心之法,末病则守嵇康养生之论。
  勿待二竖之膏肓,当恩爱我之疾痰。噫,可不忍欤!
  <解说>
  《左传》载秦国医和曰:“天有六气,淫生六疾。六气,阴、阳、风、雨、晦、明也。过是为菑,阴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淫是过多的意思。人生的疾病可谓五花八门,草药和砭石都是用来治疗疾病的,但真正的药石却是在无病之时谨慎预防。
  如果衣食调理不当,持身不谨,以致风寒暑热侵入体内而生疾。药是圣贤制造出来专治病的,但愚昧的人不信医药而信巫术,结果冤枉送命,这是违背了圣贤的教训。
  虽有药石治病,但扁鹊认为:“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赢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则难治也。“
  所以有病的时候要学习张咏的移心之法,移心之法是:“人能于病中移其心,如对君父,畏之慎之,静久自愈。“而在无病的时候则要遵守嵇康的养生之法,养生之法是:“知名位之伤德,故忽而不营;识厚味之害性,故弃而弗顾。旷然无忧患,宁然无思虑。“
  不要等到病入膏肓才去医治,要在无病的时候就谨慎预防,还应当常常想到别人对我的宠爱也好比是危及健康的疾病。
  疾病尚有药石可治,心疾只有依靠自己了。身体疾病的发生是“六气“太过,心理疾病的发生是“思虑“太过。嵇康《养生论》说:“用始终如一来自守,用和和气气来养生。“看来这确实是保证身心健康的法宝。
  许公感叹:噫,疾病危及健康,对哪些导致疾病的事怎能不忍一忍呢!
  变之忍第二十八
  <原文>
  志不慑者,得于预备;胆易夺者,惊于猝至。
  勇者能搏猛兽,遇蜂虿而却走;怒者能破和壁,闻釜破而失色。
  桓温一来,坦之手板颠倒;爱有谢安,从容与之谈笑。
  郭晞一动,孝德彷徨无措;亦有秀实,单骑入其部伍。
  中书失印,裴度端坐;三军山呼,张泳下马。噫,可不忍欤!
  <解说>
  意志坚定,不轻易动摇,是因为事前作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而那些胆量容易丧失的人,在突然来临的变故面前只能惊慌失措。有勇之人能够和猛兽相斗,但遇到蜂蝎而逃跑;蔺相如有勇气让自己的头与和氏壁同碎,却在锅被打破的时候吃惊不小。这说明充分的心理准备能使人勇气倍增,而意外的变故会使人胆小如鼠,风度尽失。
  西晋大司马桓温来朝见皇帝,孝武帝下令谢安与王坦之前往新亭迎接,市面流言汹汹,说桓温这一来,就会杀王坦之、谢安。因此王坦之害怕极了,见桓温时吓得汗流浃背,连上朝的手板也拿倒了。而谢安态度从容,言语机智,令桓温大为敬佩。
  唐朝元帅郭子仪的儿子郭晞在邠州纵士卒为暴,节度使白孝德敢怒不敢言,都虞侯段秀实捕捉了为恶士兵,单骑前往郭晞军营痛陈利害,最后郭晞请求谢罪改过。
  唐代裴度听说官印丢失,安坐不动,照样喝酒,一会儿有人报告官印复得,裴度依旧如故。别人为他为什么不着急,他说:“官印必定是手下吏僚拿去盗印书券,追急了他会把官印销毁,追查不紧他就会把官印还回来。“裴度的胸怀、度量和冷静令人佩服。宋朝张泳阅兵时,军士大声起哄,三次高呼。张泳下马,也同样高呼三声,再骑马阅兵,起哄的军士被镇住了。
  面对变故,需要有足够的勇气、聪明的智慧、沉着的心态去应付,否则就会措手不及。
  许公感叹:噫;当意外变故来临时,怎能不忍一忍心中的胆怯和惊慌呢!
  侮之忍第二十九
  <原文>
  富侮贫,贵侮贱,强侮弱,恶侮善,壮侮老,勇侮懦,邪侮正,众侮寡,世之常情,人之通患。
  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是谓忍侮于小。太王事匈奴,勾践事吴,是谓忍侮于大。忍侮于大者无忧,忍侮于小者不败。当屏气于侵杀,无动色于睚眦。噫,可不忍欤!
  <解说>
  有钱则富,无钱则贫。有官则贵,无官则贱。富贵者常欺负贫贱者,强壮和凶残者常欺负柔弱善良者,年壮者欺负年老者,有勇者欺负懦弱者,邪僻者欺负正义者,势众者欺负势弱者,这是世之常情,人之通病。然而富贵贫贱、强盛衰弱都是相对的,也是可以互相转换的,所以不要欺负别人以结怨,也不要对抗他人的欺侮以惹祸。
  孟子认为只有仁者才能以大待小,只有智者才能以小待大。以大待小的人,是乐天的人;以小待大的人,是敬天的人。乐天的,能保天下;敬天的,能保封国。当时商汤王不计较葛国的不恭,还送给牛羊,派人帮助耕种;周文王以修养自己的道德来感化匈奴的侵略。这是他们以大国侍小国,心怀宽大仁慈,不欺负小国,终于能安抚四方,统一天下,保国家的长治久安。古公禀父礼遇入侵的匈奴,越王忍侮作吴国的奴隶,禀父使他的后代掌握了天下,越王卧薪尝胆终于灭掉了吴国。禀父和吴王是智者,他们审时度势,忍受欺侮,最终保全了自己的国家。
  胡寅《管见论》说:“无言不答,无德不报,这是君子的美德。一顿饭也要酬谢,一个眼神也要回击,这是小人的心眼。“以德报德,是善人之行,以怨报德是庸人之行,以怨报怨则是愚人之行,以德报怨才是仁人之行。面对大大小小的欺侮,我的心里必须明白一条:审时度势以保存实力,以图将来。
  许公感叹:噫,为了自己不结怨,为了国家不惹祸,面对欺侮,怎能不忍一忍呢!
  谤之忍第三十
  <原文>
  谤生于*,亦生于忌。求孔子于武叔之咳唾,则孔子非圣人;问孟轲于臧仓之齿颊,则孟子非仁义。
  黄金,王吉之衣囊;明珠,马援之薏苡。以盗嫂污无兄之人,以笞舅诬娶孤女之士。
  彼何人斯,面人心狗。荆*满怀,毒蛇出口。投畀豹虎,豹虎不受。人祸天刑,彼将自取。我无愧怍,何慊之有。噫,可不忍欤!
  <解说>
  诽谤来自仇敌,也来自忌妒。《鲁论》载:叔孙武叔诋毁孔子,子贡说:“仲尼是无可指责的,他就像太阳和月亮一样,没有谁能达到他的高度。人虽然想自绝生命,又怎么能够伤害得到太阳和月亮呢?“子贡语气委碗,表示圣贤不以尖刻的语言责备人。《孟子》载,鲁平公出来接见孟子,其心腹臧仓说孟子坏话,从中作梗,没有见成。后来孟子知道了实情说:“我不能见到鲁平公,这是天意,臧仓怎能使我见不到鲁平公呢?“孟子如此谅解臧仓,表明圣贤待人多么仁慈温厚。
  西汉王吉祖孙三代都以清廉著称,每当搬家时只有一袋衣服,却喜欢车马衣服,极为时髦艳丽,所以有人传谣他能造黄金;东汉马援征讨交趾时,带回了一车能强身健体的薏苡,但有人诬谄说他带回的是一车明珠文犀。西汉直不疑连兄长都没有,却有人说与嫂子私通;东汉第五伦三次娶子都是孤女,却有人说他殴打岳父。
  这些无中生有造谣诽谤的人,真是人面狗心。孟郊诗云:“古人形似兽,皆有大圣德。今人表似人,兽心安可测。虽笑末必和,虽哭末必戚。唯结口头交,肚里生荆*。好人常直德,不顺世间逆。恶人巧谄多,非义苟且得。“最典型的例子是陈朝司马申,三朝为官,掌握朝廷机密,他常无中生有,诋毁正人君子,提拔阿谀奉承的小人。有一天他在尚书省公衙睡觉,被飞鸟啄破嘴巴,血流满地,当时人都说这是司马申诬谄好人的报应。正如《诗经、小雅》中所说,如果把他们扔到豺狼虎豹都不愿吃他们。他们作恶多端,上天必定惩罚他们。孟子说,上不负天,下不负人,那么就会心底坦荡,有什么可遗憾呢!
  许公感叹:噫,诽谤者自有上天惩罚,那么再恶毒的诽谤,也得忍一忍了。
  誉之忍第三十一
  <原文>
  好誉人者谀,好人誉者愚。夸燕石为瑾瑜,诧鱼目为骊珠。
  尊桀为尧,誉跖为柳。爱憎夺其志,是非乱其口。
  世有伯乐,能品题于良马;岂伊庸人,能定驽骥之价。
  古之君子,闻过则喜。好面誉人,必好背毁。噫,可不忍欤!
  <解说>
  子思对公丘懿子说:“不明察是非而喜欢别人赞美自己,是最愚蠢的人;不遵礼义而一味地讨好奉承别人,是最谄媚的人。“只有宋国的傻子把普通的燕石当作美玉来夸奖,也只有河上公的儿子把鱼目当骊珠来赞美。
  尧是一代明君,史称其仁如天,其智如神。而桀是一代暴君,史称其贪虐,琼宫瑶台,殚竭民财。柳下惠,是一名谦谦君子,孟子称他为“圣之和者,“而盗跖是秦国大盗。如果把桀夸赞成尧,把盗跖誉为柳下惠,这难道不是爱憎不分颠倒是非了吗!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惟有伯乐,能辨别其好坏,判定其高下,岂能允许那些平庸之人随意去评价马之优劣?古代圣人闻过则喜,如孔子的弟子子路只要别人指出他的过失他就高兴,大禹听到得益的话就给别人敬礼,他们比起那些专喜欢听奉承话的人真是天壤之别。
  有人喜欢听奉承话,听不实之誉,那么就一定有那些阿谀奉承之徒去投其所好,殊不知那些专门喜欢当面奉承别人的人,也一定喜欢在背后诋毁别人。
  许公感叹:噫,自己赞美别人,一定要分清是非;别人赞美自己,一定要格外小心。所以在赞誉面前怎能不忍一忍,再三思而行呢!
  谄之忍第三十二
  <原文>
  上交不谄,知几其神。巧言令色,见谓不仁。
  孙弘曲学,长孺百折,萧诚软美,九龄谢绝。
  郭霸尝元忠之便液,之问奉五郎之溺器。朝夕挽公主车之履温,都堂拂宰相须之丁渭。节之简册,千古有愧,噫,可不忍欤!
  <解说>
  何谓谄?《庄子;渔父》说:“揣摸别人的意思说话就是谄。“君子与比自己地位高的人交往不阿谀奉承,与比自己地位低的人交往也不盛气凌人。那些会说漂亮话善于装扮自己的人实际是放纵本能,丧失仁德。
  西汉公孙弘对九十多岁的辕固十分敬畏,辕固教导他说:“你要用正直的道理来说话,不要学歪门邪道来欺世盗名。“西汉汲黯,字长孺,性情倨傲,很少讲情面,当着汉武帝的面指责汉武帝,汉武帝大怒,汲黯说:“天子安置公卿辅弼之臣,难道是要他们揣摸君主的意思说话,来奉承君主,以至把君主引导到不义之道上去吗?“唐代张九龄和严挺之、萧诚关系都好,严挺之讨厌萧诚的谄佞,劝张九龄不与他来往。张九龄却说严挺之太刚直,你反倒喜欢圆滑的人吗?“张九龄大惊失色,马上疏远了萧诚。
  辕固的正学、汲黯和张九龄的正直,成为后世的榜样,真令哪些谄媚者汗颜。
  唐代郭弘霸最善阿谀奉承,当时御史中丞魏元忠生病,郭弘霸去探视,自动请求看一看魏的大小便,并用手指蘸来放在口里尝,以判断病势轻重,魏元忠很讨厌他的谄媚。
  唐代宋之问在武则天时做尚方监丞,极力巴结武则天的相好张易之,以至于张易之大小便时,宋之问都给他端便器,后来张易之失势,宋之问也遭贬。
  唐代赵履温,奉承谄媚安乐公主,曾把自己的朝服脱下来挂在脖子上,用衣服将自己的身体和公主的车子连结起来。结果父子同刑,百姓割下他的肉。
  宋代的丁渭在真宗时做参政,寇准为宰相,曾一起在中书省吃饭。汤洒在寇准的胡子上,丁渭起来轻轻为寇准抹去胡子上的汤。寇准笑着说:“参政是国家大臣,怎能为上司抹胡须。“后两人一同被贬。丁渭就是“溜须拍马“之始作俑者。
  以上几个人谄媚之态,都载之于史册,真是千古有愧。
  许公感叹:噫,谄媚之人遭世人唾弃,怎能不忍住自己的谄媚之心而以此为戒呢!
  笑之忍第三十三
  <原文>
  乐然后笑,人乃不厌。笑不可测,腹中有剑。
  虽一笑之至微,能召祸而遗患。齐妃嗤跛而郤克师兴,赵妾笑*而平原客散。
  蔡谟结怨于王导,以犊车之轻诋;子仪屏去左右,防鬼貌之卢杞。
  人世碌碌,准无可鄙。冯道兔园策,师德田舍子。噫,可不忍欤!
  <解说>
  快乐然后发笑,此乃人之常情,谁也不会讨厌。然而唐代卢杞的笑,就让人莫测。卢杞在德宗朝为相,当时人说他:“口内有蜜,腹中有剑,阴险奸邪,因其口甜,莫测其笑。
  笑一笑是一件很小的事,却能招致灾祸留下隐患。《左传》载,晋派郤克会盟于齐,郤克进宫,妇人在后房笑,郤克回去后请求伐齐,齐国大败。齐侯到晋国朝拜,郤克说:“你们这次前来,是为了妇人的那一笑。“《战国策》记载;平原君的美人在楼上看见邻居有个跛子一蹶一拐地去打水,大笑。第二天跛子到平原君家里来说:“我听说你爱士,士不远千里而来,是因为您以士为贵,以女人为贱。我不幸致残,而您的后宫笑我,我想要那个笑我的人的头。“平原君答应,但始终末杀美人。过了一年多,平原君门下的宾客渐渐离去,平原君很奇怪,询问缘故,才知是不杀美人引起的。平原君杀了那美人,宾客又回来了。
  东晋王导害怕大老婆,急忙用牛车把小老婆送到别处安置。司徒蔡谟知道了这事,便戏笑他说:国家准备给你加九锡之礼,不过所赐之物是牛车等物。王导大怒,两人便结下了怨仇。唐代郭子仪每次会见客人都让妻子小妾在一旁陪坐,但宰相卢杞来访,郭子仪却把所有的小妾丫环都打发走。人问其故,郭子仪说:“卢杞长得极丑且心肠险恶,女人见了他一定会发笑。有一天卢杞得势,我的家族就会被杀光。“
  人生平庸,准是碌碌俗人。五代冯道,历经五代八姓,任端明殿学士,本是农民出身,相貌粗野质朴。有次入朝,任赞、刘岳走在他的后面,冯道边几次回头看。任赞问刘岳:“这是为什么?“刘岳回答说:“他的《兔园册》掉了(《兔园册》是当时的一本农村读物)。“冯道所说后大怒,把刘岳贬为秘书监。又唐人娄师德,武则天时的宰相,性情宽厚谨慎,有人冒犯也不计较。曾同李昭德一同入朝,娄师德身体肥胖行走缓慢,李昭德埋怨他说:“我被庄稼人留住了。“娄师德微笑说:“我不做庄稼人,谁来做呢?“
  一笑可以结怨,一笑亦可以泯仇。许公感叹:噫,对那些恶意的笑,是不是该忍一忍呢!
  妒之忍第三十四
  <原文>
  君子以公义胜私欲,故多爱;小人以私心蔽公道,故多害。多爱,则人之有技若已有之;多害,则人之有技*疾以恶之。
  士人入朝而见嫉,女子入宫而见妒。汉宫兴人彘之悲,唐殿有人猫之惧。
  萧绎忌才而药刘遴,隋士忌能而刺颖达。僧虔以拙笑之字而获免,道衡以燕泥之诗而被杀。噫,可不忍欤!
  <解说>
  荀子说君子能以公理克服私欲,所以有博爱之心;小人放纵私欲不明天理,所以嫉妨别人。有博爱之心的人,看见别人有才能,就好像是自己有才能,对别人的美德总是真诚地爱慕。而小人则根据私心,抹杀天理,看见别人有才能就妨忌憎恶,看见别人有美德,就诋毁伤害,这种人就像是妖魔鬼怪啊!
  西汉邹阳感叹说:“女子不管美丑,入宫便会受到妒忌;士不管是否贤明,入朝便遭到嫉恶。“事实确实如此。汉代吕后妒忌汉高宗所宠幸的戚夫人,毒死了戚夫人的儿子,砍断了戚夫人的手脚,挖去了她的双眼,弄聋了她的双耳,称戚夫人为“人猪“。唐代李林甫,高宗时任参知政事,貌似温良恭谦,实则暗里藏刀,中伤他人,人称他“李猫“、“人猫“。南朝萧绎忌妒刘之遴的才能超过自己,派人送毒药将刘之遴毒死了。隋朝的老儒们忌恨年轻的孔颖达超过了他们的学识,便暗中派刺客杀孔颖达。南朝刘宋王僧虔,以善写隶书闻名,宋孝武帝想一人以书法闻名天下,王僧虔便不敢露出自己的真迹,常常把字写很差,以求平安。隋朝薛道衡,文才出众,而隋炀帝自恃文才高而傲视天下之士,不准他们超过自己,于是薛道衡被借故绞死。
  世上有爱妒忌的小人,那么有才有貌者就有被害的危险。俗语说枪打出头鸟,不怕出名猪怕壮,也是这个道理。
  许公感叹:噫;妒忌之人如此毒辣,怎能不忍住自己的表现欲而隐藏自己的才干呢?
  忽之忍第三十五
  <原文>
  勿谓小而弗戒,溃堤者蚁,螫人者虿。
  勿谓微而不防,疽根一粟,裂肌腐肠。
  患尝消于所慎,祸每生于所忽。与其赞赏于焦头烂额,孰若受谏于徙薪曲突,噫,可不忍欤!<解说>
  《关尹子》曰:“勿轻小事,小隙沉舟;勿轻小物,小虫毒身;勿轻小人,小人贼国。“所以精明之人谨慎细微,有智慧的人懂得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一件小事,也不能疏忽大意,轻易放过。千丈之堤,常因蚁穴而坏;蜂蝎很小,却能害人。疽初发时也不过一粒米那么不起眼,早治早好,治迟了就难愈,及至破裂肌肤,腐烂肠胃,断送性命。
  人谨慎的时候,祸患就消失了,但祸患往往是发生在疏忽的时候。西汉霍光专权太甚,茂陵徐福三次上疏皇上,以提醒皇上及时压制他的气势,皇上没有回音。到宣帝地节四年,霍光谋反伏诛,皇上封赏那些报信的人为列侯。这时有人为徐福上书说:“我听说有一个过路客看见那家烟囱是直的,旁边有许多柴草,容易发生火灾,他便建议主人把烟囱改成拐弯的,把柴草搬开。主人不听劝告,不久果真失火,乡亲们帮忙把大火扑灭了,主人忙宰牛摆酒,答谢众人。烧得焦头烂额的人成为上宾,就是没请那个过路客。有人对主人说,假如过去听了那个过路人的话,便不会耗费酒肉,而且始终没有火灾。现在你论功来请客,为何不请过路客呢?主人醒悟,就把过路客奉为上宾,现在徐福就好比那位过路客,如果陛下事先按徐福所奏的去做,也用不着花费士地爵位来大行封赏了。“皇帝恍然大悟,于是赐了十匹布给徐福,并追认了一个郎的职位。
  小路会颠覆大车,小偷会招来窃盗,小人能危害国家,总之小事能酿成大祸。
  许公感叹:噫,末雨绸缪,防患于末然,才能将灾祸消灭在萌芽状态,怎能让自己疏忽大意呢?
  忤之忍第三十六
  <原文>
  驰马碎宝,醉烧金帛,裴不谴吏,羊不罪客。
  司马行酒,*遐坠地。推床脱帻,谢不瞋系。诉事呼如周,宗周不以讳。是何触触生,姓名俱改避?
  盖小之事大多忤,贵之视贱多怒。古之君子,盛德弘度,人有不及,可以情恕。噫,可不忍欤!
  <解说>
  唐人裴行俭,家里有皇帝所赐的良马和很珍贵的马鞍,手下人私自骑马,摔坏了马鞍,因此很害怕就逃跑了。裴行俭把他找回来,并末责怪他。又有一次裴行俭带兵平乱,得到很多珍宝,其中有一个玛*盘很漂亮,当裴行俭请客人来看时,手下军士摔了一跤,把盘子弄碎了。军士惶恐失措,叩头直到流血。裴行俭笑着宽慰军士说:“你不是故意的。“梁代人羊侃在回家途中路过涟口时,大摆宴席,客人张孺才喝醉了酒,在船上失了火,烧掉了七十多艘船,烧毁的多银财宝不计其数。羊侃听说后没有放在心上,请客人继续喝酒,张孺才既惭愧又害怕,就逃跑了。羊侃派人安慰他并找他回来,对他依然如故。羊侃后来做了梁武帝的司马。
  裴行俭和羊侃对他人的过失如此的宽宏大量,确实难得。晋人裴遐也有如此雅量。有一次他在周馥家里做客,周馥作主人,裴遐和人下围棋。周馥的司马劝酒,裴遐下棋正在兴头上,递过来的酒没有及时喝,司马很生气,就顺手拖了裴遐一下,结果把他拉倒在地。裴遐慢慢爬起来,举止如故,表情安详,继续下棋。晋人谢万,曾和蔡系因一个座位发生争执,蔡系把谢万从座位上推了下去,把帽子和头巾都快弄掉了。谢万慢慢站起来又回到座位上。后来二人都末把此事放在心上,得到人们的称赞。
  北魏度支尚书宗如周,曾作过如州官,有人说:“我有一件冤枉事,特来投诉如周官。“宗如周说:“你是谁,竞敢直呼我的名子?“那人回答:“只说如州官叫如州官,不晓得如州官本名如周。早知道如州官本名如周,就不会把如州官喊成如周了。“宗如周听了大笑,大家都因此佩服宗如周的雅量。
  而五代人杨延郎就没有如此的大度了。石昂入朝,传达人因为延郎的名字也叫石,就把石昂的姓改成了右,以避讳。石昂说:“我姓石,不姓右。“结果杨延郎听后悖然大怒。
  小人物侍奉大人物时多有不小心和抵触,高贵的人对待卑贱的人也常常会生气。如果大人物能为人宽宏大度,善解他人,那么他就有君子之腹了。晋代卫蚧就常说:“别人有不好的地方,可以凭人情宽恕;别人如果无理取闹,可以据理来解决。“
  许公感叹:噫,忍不住自己心中的不满,原谅别人的过失,与人为善吧!
  仇之忍第三十七
  <原文>
  血气之初,寇仇之根。报冤复仇,自古有闻,不在其身,则在子孙。人生世间,慎勿构冤。小吏辱秀,中书憾潘。谁谓李陆,忠州结欢?
  霸陵尉死于禁夜,庾都督夺于鹅炙。一时之忿,异日之祸。
  张敞之杀絮舜徒,以五日京兆之忿;安国之释田甲,不念死灰可溺之恨。
  莫惨乎深文以致辟,莫难乎以德而报怨。君子长者,宽大乐易,恩仇两忘,人已一致。无林甫夜徒之疑,有廉蔺交欢之喜。噫,可不忍欤!
  <解说>
  血气方刚的时候,要防止结下仇恨的根苗。自古以来就有大量的复仇和报冤的例子,即使冤仇没有发生在本人身上,那么在其子孙身上也会得报应。所以人生在世,要谨慎从事,不要轻易与人结冤结仇。晋朝孙秀曾多次受到潘岳的侮辱打骂。到淮南王司马允讨伐赵王司马伦失败而死以后,孙秀便说潘岳追随司马允作乱,于是朝廷杀了潘岳及其族人。三国时吴国中书郎吕壹,常利用职权,罗织罪名陷害忠良。太常潘*很担心吕壹的所作所为会带来祸患,就在孙权面前陈说吕壹的罪行。吕壹终因作恶多端东窗事发,被孙权所杀。
  唐代李吉甫很受李必和窦参重用,陆贽就怀疑他们结党营私,就奏请皇帝任命李吉甫出任明州长史。后来陆贽被贬,发配到忠州,宰相想害死陆贽,便把李吉甫升为忠州刺史,让他办陆贽的案子,以便他报仇。李吉甫到忠州后却放弃个人恩怨,和陆贽结为莫逆之交。当时人很看重李吉甫的气量。
  西汉李广被贬为百姓后,以狩猎为生。有一次晚上在老农家里喝酒,回家走到霸陵亭。守亭的军官喝醉了酒,喊李广停下来,李广的随从说:“他是以前的李将军。“守亭的军官说:“现在的将军都不许晚上走路,何况以前的将军!“于是留下李广至天明才放行。后来辽西受匈奴侵犯,皇帝让李广担任右北平太守。李广请求让守霸陵亭的军官从军,到了军中,便把他杀了。晋代人庾悦在安帝时为江州刺史,刘毅作豫州都督,先前庾悦曾欺负刘毅,刘毅曾向庾悦要点鹅吃,庾悦连骂带说,一点也不给,从此刘毅便记下了庾悦的仇。后来刘毅作江州刺史,又兼豫州教督,于是便把庾悦调到豫州刺史任上,临走又不准庾悦带随从。庾手下文武几千人,都归了刘毅。庾悦因此而生气,不久便死了。
  此二例,可以看出霸陵亭尉和庾悦都是由于一时之忿与人结下冤仇,结果遭到了报复,且报复的结果比伤害别人的程度更严重。
  西汉张敞杀了絮舜,是由于絮舜挖苦他只当了五天京兆尹,不能查办案件;西汉韩安国原谅了那个在狱中欺负辱骂他的田甲,显示了宽阔的胸怀。
  天下最惨的事莫过于无端罗织罪名而致人于死地。如吕壹那样挖空心思编织罪名,诬陷善良无罪之人就属于这一类。天下最难的事莫过于以德报恕不计前嫌,如李吉甫对待陆贽,韩安国对待田甲。君子和长者,胸怀博大,不计个人恩仇,人们亲近这样的人。唐代宰相李林甫妒嫉贤良,结下许多仇怨,所以他每天都戒备森严,改换住处,担心刺客杀他。而战国时的廉颇和蔺相如捐弃前嫌,终成刎颈之交。
  人生在世不结仇冤,乃是一大平安,无意结下了仇冤,也可像韩安国、李吉甫、蔺相如一样宽容他人,以德报怨,同样也能得到平安。像李林甫那样妒贤嫉能,处处结冤,最终只能得到一个日夜不得安宁的下场。
  许公感叹:噫,冤仇易结不易解,面对挑衅,忍让为怀吧!
  争之忍第三十八
  <原文>
  争权于朝,争利于市,争而不已,*不畏死。
  财能得人,亦能害人。人曷不悟,至于丧身。权可以宠,亦可以辱。人胡不思,为世大*?
  达人远见,不与物争。视利犹粪土之污,视权犹鸿毛之轻。污则欲避,轻则易弃。避则无憾于人,弃则无累于已。噫,可不忍欤!
  <解说>
  争权的人争于朝廷,争利的人争于市场,争来争去永无止境,犹如夺财之人逞强而不怕死。
  钱财能够对人有利,就如仁义散财而得民心,就如周武王散巨桥鹿台之财而得天子之位。钱财同样也能害人,就如不仁不义之人,为了聚财而丢命,就如商纣王聚巨桥鹿台之财而自焚。人为什么不觉悟,以至于为争钱财而丧命呢?
  权可以使人得宠,也可能使人受辱,就如杨雄《解嘲》所说:上午握权就是卿相大臣,下午失势就是平头百生。西汉英布曾经功冠诸侯,被高祖封为淮南王,后举兵造反,被高祖所杀。人为什么不思索,以至于为了权而断送自家的性命呢!
  豁达的人有远见卓识,不与人争名夺利。他们把利看得如同粪土一样污浊,把权看得比鸿毛还轻。认为污浊的东西自然会想方设法地避开它,轻视一种东本就会很容易地抛开它。避开了利则可以使人无恨,抛开了权则可以使自己轻松。
  所以北魏萧大园说:“哪里有什么比得过知足知止,潇洒利落、无所拖累这样快乐呢?“
  许公感叹:噫,名利能利于人亦能害于人,面对名利,怎能不忍住自己的占有之心呢?
  欺之忍第三十九
  <原文>
  郁陶思君,象之欺舜。校人烹鱼,子产遽信。
  赵高鹿马,廷龄羡余。以愚其君,只以自愚。丹书之恶,斧铖之诛。
  不忍丝发欺君。欺君,臣子之大罪。二子之言,千古明诲。
  人固可欺,其如天何!暗室屋漏,鬼神森罗。作伪心劳,成少败多。
  鸟雀至微,尚不可欺。机心一动,末弹而飞。人心叵测,对面九疑。欺罔逝陷,君子先知。波遁邪淫,情见乎辞。噫,可不忍欤!
  <解说>
  古书记载,舜的弟弟象很傲慢,多次想害死舜。有一次象让舜去挖井,舜从井的旁洞里出来了,象以为舜还在井下,便用土埋井,想活埋了舜。象分了舜的财产,霸占舜的妻子,当他走进舜的房子时,却看见舜坐在床边弹琴,于是编出假话说:“我好想念你呀!“象对舜的欺骗真是太过分了。
  《孟子》载,以前有人送活鱼给子产,子产就让管池沼的人把鱼放养在水池里。那人把鱼煮着吃了,却来哄骗子产说,鱼放下去时还半死不活,一会儿就游得不见了。子产相信了那人的话,还连说鱼到了好地方。这个人欺骗子产也真够过分的。
  秦朝丞相赵高,欺骗二世和世人,居然指鹿为马;唐代裴延龄欺骗德宗皇帝,说是在粪土中找到了十三万银子,其他的东西价值一百多万。这些人愚弄他们的君主,只能是自欺欺人,是没有好下场的。赵高的指鹿为马成为欺骗的代名词,赵高的恶名载之史书。而裴延龄“掩有而为无,指无而为有“更令人憎恶,其死后,举国上下,互相庆贺。
  宋人胡宿曾说:“我以诚实侍奉君主,如今已经老了。我从不忍心在极细微的事情上欺骗君主,以免辜负我的节气。“鲁宗道在宋真宗朝为东宫谕德。有一次皇帝召见他,他因为喝酒,耽误了时间,到了宫中,使者和宗道商量说,君主会怪你来迟了,找个什么借口搪塞一下。宗道说:“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于是如实相告,皇上认为他忠实,可重用,就拿笔在壁上写道:“鲁的职位可到参政一级。“
  胡宿和鲁宗道的话可以作为永久的教导,成为千古格言。
  人固然可以被欺骗,但怎么能骗得了上天呢!即使在别人看不到的黑屋里做亏心事,以为没有人看见,但神明在上却是无所不知的。欺骗他人还得想法掩盖真相,会使人心力交瘁,而欺骗只能一时得逞,怎能长久,所以行骗的人失败的多成功的少。
  鸟雀虽小,尚且不容欺骗,只要人的心念头一动,手中的弹丸还末来得及发出,它就会飞走。人心叵测,即使面对面你也会不辨真假,就像埋藏舜的九疑山,九个山峰都相似,你就分不清舜究竟葬在何处。孔子曾说:“可以让人远远地离开,却不可以陷害;可以欺骗,但不可以愚弄。“对此君子圣人总是先知先觉。孟子说,言辞有不全面、会过分、会不合正道、会躲躲闪闪的四种毛病,那么人就会有片面、失误、歪邪、理屈这四种行为,因为言为心声,从语言的毛病就可以知道思想的失误。内心是这样的不可掩饰,又怎么可以昧着天理去欺骗别人欺骗上天呢!
  许公感叹:噫,欺人却欺不过天,如果有欺人之念怎能不忍住呢!
  淫之忍第四十
  <原文>
  淫乱之事,易播恶声。能忍难忍,谥之曰贞。
  路同女宿,至明不乱;邻女夜奔,执烛待旦。
  宫女出赐,如在帝右。面阁十宵,拱立至晓。
  下惠之介,鲁男之洁。日磾彦回,臣子大节。百世之下,尚鉴风烈。噫,可不忍欤!
  <解说>
  淫乱,最能动摇人的性情,也最易传出坏名声。淫欲对于人来说是最难忍之事,能忍淫欲的男人是柳下惠,最贞节的女人就像唐代的窦氏二姐妹和高邮的露筋姑娘。人们称他们为贞节之人。
  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至今流传。《圣贤故事》载,柳下惠走了远路回来,天已黑只好睡在城门外,不久有个女人来同睡。当时天气寒冷,唯恐女人冻死,柳下惠便让女人坐在自己的怀中,用衣服盖着她,直到天亮,柳下惠没有越轨的行为。《毛诗传》记载鲁国颜叔子,独处一室。有天晚上下大雨,邻居的房屋倒了,一个女子跑来投宿。颜叔子让那个女子睡,自己手持蜡烛,蜡烛烧完了,就烧屋上的茅草,以保持火光不灭。直到天亮,颜叔子不生邪念。
  西汉金日磾,汉武帝时官至车骑将军。在皇帝身边,目不敢斜视几十年,皇帝赐给他宫女,他也不敢亲近。南朝刘宋时的褚渊,明帝时为吏部尚书,相貌英俊,山阴公主想与他私通,请他来侍候自己,召他在西上阁睡了十天。公主晚上到褚渊住的地方逼迫他,褚渊恭敬地站着,从晚到早始终不动心,并以死自誓说:“我虽然不敏,却不敢作坏的榜样。“
  柳下惠固然忠直可嘉,而鲁国男子也称得上是洁身自好。鲁国男子一人独住,邻居寡妇也是一人独住,晚上下大雨房子坏了,寡妇便跑过来请求躲雨,男子把门关得紧紧的,不接受她,并说:“柳下惠能够坐怀不乱,我却不能,我就要用我的不能,学柳下惠的能。“
  金日磾不近所赐之宫女,褚渊不从公主之私欲,都不失大臣之操节,闻者莫不敬仰他们的高风亮节。
  许公感叹:噫,淫欲是难忍之忍,只有忍住淫心方能保持贞节。
  惧之忍第四十一
  <原文>
  内省不疚,何忧何惧?见理既明,委心变故。
  中水舟运,不谄河伯。霹雳破柱,读书自若。
  何潜心于《太玄》》,乃惊遽而投阁。故当死生患难之际,见平生之所学。噫,可不忍欤!
  <解说>
  自己反省自己的内心深处,如果没有感到惭愧的地方,哪里会有忧愁?哪里会有恐惧呢?如果明白事理,那么对于意外事故就能应付自如处之泰了。
  《说苑;修文篇》载:韩褐子渡洛河,船夫说:“别人过河,没有不希望快的,而你不希望快。“韩褐子说:“天子祭海内之神,诸侯祭国内之神,大夫祭其亲人,士祭其祖宗,而我不用祭河伯。“船行在河中动了起来,船夫说:“以前划船,都是我告诉别人怎么做,只有你不听。现在船在水中很危险,恐怕要到下游去收尸了。“韩褐子说:“我不会因为别人讨厌我就改变志向,也不因为我将要死了就改变信念。“话末说完,船又顺利前进了。
  晋代人夏侯玄,靠着柱子读书,忽然暴风雨来了,雷电劈破了他所靠的柱子,烧焦了他的衣服,但他神色不改,读书依旧。
  西汉杨雄认为经典没有大过《易》的,于是创作《太玄》来模仿《易》。当时有一个叫刘*的跟着杨雄学奇字,刘*后来因为犯案被杀,事情牵涉到杨雄。当时杨雄在云禄阁上校书,使者来捉他,杨雄以为这回是逃不掉的,便从楼上跳下来,差点儿摔死。
  那些明白事理的人,面色不会因为雷电而改变,志向不会因为船动而改变。像杨雄这样的人,潜心研究《易》学多年,应该洞晓过去末来之事,为什么一遭变故就匆忙跳楼,差点断送性命和后来的锦锈前程。所以在生死患难的危急关头,才能显示一个人所学到的真正东西以及一个人的性情及雅量。
  许公感叹:噫,只要我们坚守道义和正确的信念,在意外变故面前,又有什么可恐惧的呢!
  好之忍第四十二
  <原文>
  楚好细腰,宫人饿死。吴好剑客,民多疮*。
  好酒好财好琴好笛好马好鹅好锻好屐,凡此众好,各有一失。人惟好学,于已有益。
  有失不戒,有益不劝,玩物丧志,人之通患。噫,可不忍欤!
  <解说>
  《左传》载,楚王喜欢腰细的女人,就有许多宫女饿死了;吴王喜欢剑客,所以老百姓身上便有许多伤痕。
  喜欢喝酒,喜欢钱财,喜欢弹琴,喜欢吹笛,喜欢马,喜欢鹅,喜欢打铁,喜欢木鞋,大凡在这众多爱好中,每一种都使人有所失。晋人毕卓因为喝酒误事,被免了官职;晋人祖药喜欢财宝,又怕客人看见,表情常有不满;晋人戴逵善弹琴,但他不为司马*弹琴,惹得司马*大怒;晋人桓伊喜欢笛子,他的笛声使谢安泪流满襟;晋人王济喜欢马,曾重金购买赛马,人称“马癖“;晋人王羲之喜欢鹅,所以山阴道士用鹅换回了他的《黄庭经》;晋人嵇康喜欢打铁,怠慢了都督钟会,结果被杀;晋人阮孚,喜欢木头鞋子,但客人来访,他神情闲畅。阮孚和祖药都是有癖好之人,不知人品高低,但从他们待客的表情就可以分出上下了。
  在所有的爱好中只有好学,才是对自己真正有益的。故孔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心中明白嗜好会带来过失,却不戒除掉,明明看到对己有益的东西,却不去努力学习,结果玩物丧志,自甘堕落,这是人类的通病。
  许公感叹:噫,不良的嗜好会给人造成损失,怎能不戒除那些嗜好呢!
  恶之忍第四十三
  <原文>
  凡能恶人,必为仁者。恶出于私,人将仇我。
  孟子恶我,乃真药石。不以为怨,而以为德。
  南夷之窜,李平廖立;陨星讣闻,二子涕泣。
  爱其人者,爱及屋上乌;憎其人者,憎其储胥。
  鹰化为鸠,犹憎其眼。疾之已甚,害几不免。
  仲弓之吊张让,林宗之慰左原,致恶人之感德,能灭祸于他年。噫,可不忍欤!
  <解说>
  孔子说:“只有仁者才能喜欢人,人能讨厌人。“因为只有仁者是大公无私的,他的好恶都合乎公理。如果一个人以一已私利去讨厌别人,别人就会以他为仇。
  《左传》记载,孟孙讨厌臧孙,季孙喜欢臧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义忍r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