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大败曹军,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面实际形成.2.形成

> 【答案带解析】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 A.局部统一,为大...
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实现了局部统一,为以后的大一统创造了条件,这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B、C、D项均不是从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角度进行的评价,故选A。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鼎立·三国鼎立的形成
考点分析:
考点1: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三分天下,成犄角对峙局面。
1、官渡之战(200年)
(1)背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
(2)交战双方:袁绍和曹操
(3)概况:曹操用计火烧袁军粮草,以少胜多,大败袁绍。
(4)结果和影响:官渡之战后,曹操基本统一北方。
2、赤壁之战(208年)
(1)背景和原因:官渡之战后,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继而想要统一南北。
(2)交战双方:孙权和刘备联合对抗曹操。
(3)结果:孙刘联军用火攻,以少胜多,大败曹军。
(4)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5)成语:三顾茅庐
3、★★三国鼎立的形成
备&&&&& 注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230年派卫温到达夷
知识点拓展
  魏、蜀、吴三国鼎立期间,虽然兼并战争仍旧继续进行,但是,由于三国的为了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势力,
都比较重视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安定。比起那种无数的纷乱局面来,相对地说要好得
多。实际上三国鼎立是遭受十几年大破坏以后逐渐恢复统一的一个过渡阶段,三国的统治者在本国内所采取的某
些政治、经济措施,如曹操的屯田和的推行;蜀汉的“西和诸戎,南抚夷赵,外结,内修政治”
的策略;发展世家大族的统治政策等,客观上对全国的统一都起着有益的作用,它们的产生和存在都是合理的。
&&&&&&& 这其中贡献最大的当数。无论军事还是文学,他都引领了这个时代的潮流。正是他的出现,使得原本复杂
的三国局面变得更加异彩纷呈、扑朔迷离。
& 时间年代表
&&&&&& 1、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官渡之战。200年袁绍十万大军,主力直逼曹军所在地官渡,曹操只有三四万
人,曹操火烧袁军粮草,大败袁军。
&&&&& 2、208年曹操率二十多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南北,孙刘联军五万人马在长江沿岸的赤壁一带和曹军对峙,周瑜指挥
联军火烧赤壁,大败曹军。
&&&& 3、220年,曹丕废汉献帝,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
&&&& 4、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 5、蜀国丞相诸葛亮,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人称“卧龙”。
相关试题推荐
有人认为,“人类今天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智慧。”这里的“智慧”是指(
)A.“无为而治”
B.“尚贤”与“节俭”C.“依法治国”
D.“仁”和“礼”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的论断,要求通过健全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法律监督机制,发挥互联网监督作用等多手段对权力进行监管。我国历史上,权力受制于民,最早体现在(
)中。A.禅让制
B.世袭制C.分封制
D.科举制 
阅读以下材料请回答:(1)根据材料说出此文献的名称。此文献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中的纲领性文件?(2分)(2)总结出材料中第一条和第二条的核心内容。(2分) 
材料一:我们以这些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利,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理应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指出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人人有生存权、自由权、追求幸福权,人民有变更或废除旧政府,建立新政府的权利……材料二:1863年6月1日起,我宣布:“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政府当局,将承认并保障这些人的自由。”请回答:(1)料一、二分别出自美国的什么文件?分别颁布于什么战争时期?(4分)(2)两次战争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在作用上有什么共性?(4分) 
识图(1)以上图片是什么时期的成果?这个时期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4分) (2)图二所示机器的发明者是谁?说说它在工业革命中的作用。(4分)(3)图二所示机器与图三所示机器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2分) 
题型:选择题
难度:简单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1) 200年, ____
,曹军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之后几年.曹操基本统一北方。
(2) 208年, ____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三分天下的局面实际形成。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1. (1) 官渡之战(2) 赤壁之战 2. 220 曹丕 孙权 刘备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七年级历史复习攻略七年级历史复习攻略你知道什么是殷墟百家号期末复习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如何对历史进行高效复习?小编给出如下总结!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我国境内早期的人类1、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2、元谋人——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时间:距今170万年 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特点:能够制作工具,知道用火。二、北京人的发现1、时间:至今70万-20万年 发现时间:1921年 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2、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河流域,其中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是远古人类遗址分布较多的区域。三、北京人的特征1、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小,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长,能直立行走。2、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①工具: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打制粗糙的石器,称为打制石器,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②生活组织形式:生存环境险恶,个人无法生活,北京人过群居生活,一起获取食物;③用火:学会使用火,能保存火种,从而改善生存条件,增强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第2 课 原始农耕生活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约6000年 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 区域:黄河流域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②生产工具:制作使用精美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③生产活动:开垦土地,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等家畜,进行渔猎,采集野果;④生活用具:彩陶;⑤生活技术: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织、制衣。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 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 区域:长江流域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使用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木构水井;②生产活动:农作物种植水稻,农业工具骨耜,家畜以猪、狗、水牛为主;⑤生活技术: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会运用雕刻技术和使用天然漆,会制作艺术品。三、原始农业的发展1、长江流域是世界最早栽培人工稻的起源地,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2、原始农业起源于中国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3、原始农业耕种方式:由&刀耕火种&到耒耜翻土。4、原始农业的重要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聚落、磨制工具发展。第3课 远古的传说1、四五千年前,在黄河流域,黄帝与炎帝在阪泉交战,炎帝战败,归顺黄帝。后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习惯把中华民族称为&炎黄子孙&。2、炎帝发明①开垦耕种,种植五谷和蔬菜;②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制盐;③制作乐器,学会天文和历法知识。3、黄帝发明①建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弓箭和指南车;②他的妻子嫘祖擅长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隶首发明算盘,伶伦制作音律。4、禅让制:将部落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继黄帝之后,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5、禹的高贵品质:无私奉献、勇往直前、不畏艰难。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1、夏、商、西周朝代更替2、禹建立的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3、禹的儿子启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4、受战乱和环境等因素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5、周武王与商军在牧野大战,周军占领都城,商朝灭亡。6、西周分封制:(1)目的:稳定周初政治形势,巩固疆土。(2)内容;①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②诸侯国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③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3)作用——加强对地方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4)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1. 我国青铜器文化的出现开始于 原始社会后期。2. 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司母戊鼎;造型奇特、做工精美的青铜器是 四羊方尊。3.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甲骨文&;。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商朝 开始。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1. 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2. 齐桓公任用 管仲 为相,实行改革,发展生产,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改革军制,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3. 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 城濮之战。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1.战国七雄指 齐、楚、燕、韩、赵、魏、秦。(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2.战国时期著名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3.商鞅变法的时间、内容和作用?时间: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开始。内容:①政治: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②经济: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③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4. 战国时期,蜀郡太守 李冰 在成都平原上修建了著名水利工程 都江堰 ,成都平原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第8课百家争鸣社会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动荡时期,各家纷纷立说。百家争鸣的意义: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第9课 秦统一中国1.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朝,定都 咸阳 。2. 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巩固统一,秦始皇制定了哪些制度和采取了哪些措施?1 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管理行政、军事、监察。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览一切军政大权;②地方推行郡县制,郡下设县;2 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3 化上统一文字;小篆⑤交通: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⑥军事上北筑长城,抵御匈奴,开发南疆,兴修灵渠。3. 秦朝时的长城西起 临洮 ,东到 辽东 。4. 秦朝疆域广大,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至南海。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1. 秦的暴政(1) 沉重的赋税(2) 繁重的徭役和兵役(3) 刑罚的残酷(4) 秦二世更加残暴2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大泽乡起义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3.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的著名战役是 巨鹿之战。4.最后推翻秦朝残暴统治的是 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紧接着是持续的楚汉之争。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1、 公元前202年,刘邦 建立汉朝,定都 长安 ,历史上称为西汉。提出&休养生息&政策,&兵结罢回家&,返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轻徭薄赋。2、文景之治:文景期间,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政治比较清明,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1. 汉武帝期间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了鼎盛时期。汉武帝促进大一统采取的措施有哪些?1 政治上,接受主父偃建议,实行&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②在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行儒学教育,举办太学;③在经济上,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④在军事上,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第13课 东汉的兴亡1、 东汉建立。西汉后期,朝政腐败。刘秀,25年称帝(光武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2、 光武中兴。光武帝统治期间,政治局面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措施:减轻农民负担,刑法;合并郡县,加强对官吏的监督;允许北方民族内迁,缓和矛盾。3、 外戚宦官专权交替导致东汉末年朝政越来越腐败,引发黄巾起义。领导人:张角。起义失败,但沉重的打击了东汉的统治。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1. 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 玉门关和阳关 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2. 公元前138年 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 张骞 两次出使西域,对开通陆路丝绸之路做了巨大贡献。西汉末年,班超、甘英又继续出使大秦。3.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 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4. 什么叫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商人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后,西汉商人还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发展1. 东汉时候的 蔡伦 改进了 造纸术。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2. 东汉末年,张仲景 写成的《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写成《伤寒杂病论》。3. .汉代的华佗擅长外科手术,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还编了一套医学体操叫做&五禽戏&,能强身健体。4.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作者 司马迁。《史记》记述了从 黄帝到汉武帝 时期的史事。5. 当今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传入我国的时间是 西汉末年。6. 我国土生土长的道教兴起于 东汉末年,创始人之一叫 张陵。第16课 三国鼎立1. 200年,曹操在官渡大败袁绍,官渡之战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2. 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大败曹军,赤壁之战 后,三分天下的局面已实际形成。3. 吴国造船业发达,船队曾到达 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1. 266年 司马炎 建立晋朝,定都 洛阳,史称西晋。2. 西晋统治腐朽,八王之乱更是让西晋从此没落。3. 我国历史上出现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鲜卑、羯、氐、羌、匈奴(五胡)纷纷南迁。4. 西晋灭亡后,北方进入&十六国&时期,氐族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相建立的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胡汉之间矛盾有所缓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1、317年 司马睿 重建晋朝,定都 建康(今江苏南京),史称东晋。2、383年的 淝水之战 中,晋军大败苻坚领导的前秦军队。淝水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3、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①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②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生产技术;③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4、南方的手工业发达。如缫丝、织布、治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5、南朝时的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第19课 北方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1、 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建立了北魏,439年 北魏 统一了北方黄河流域。2、 494年,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文化,更好的统治中原广大地区,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平成迁到了 洛阳。3、 北魏孝文帝为促进民族融合的改革措施有哪些?①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联姻;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使用汉语,意义:促进了民族融合,增强了北魏的实力。4、 北方民族融合的意义?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动,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1. 农学家:北朝时著名的农学家 贾思勰 编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总结了农、林、牧、副、渔方面的生产技术。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体现了&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 南朝的 祖冲之 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在机械制造方面也有重大成就。他利用&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一千年。他还在制定出先进的历法《大明历》。他还制定了指南车(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水碓磨、千里船(日行百余里)等。3. 三国时期魏国的数学家刘徽,提出&极限&思维。为祖冲之计算圆周率奠定了基础。4、书法:曹魏时期钟繇(楷书绝世之作)、胡昭擅长行、草、隶书。西晋设置书博士,就用二人的书体。5、东晋王羲之笔势被称为&飘如浮云,矫若惊龙&。代表作《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被称为&书圣&。5、 顾恺之:人物画《女史箴图》《洛神赋图》。7、北朝留下了精湛而辉煌的石窟艺术,山西大同的 云冈石窟 和河南洛阳的 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另外,书上图片资料,需要认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你知道什么是殷墟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揭秘历史的真相,才能大白于天下!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你不了解的孙权 开疆拓土三分天下 - 明君圣王 - 汗青网_国学_传统文化_儒家_历史_文学_汉服_中医_武术_曲艺_民俗
汗青网——中国最纯正的传统文化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网站公告:
如果您喜欢汗青网,欢迎加入本站QQ群:。 如果您喜欢汗青网,欢迎加入本站QQ群:。 如果您喜欢汗青网,欢迎加入本站QQ群:。 如果您喜欢汗青网,欢迎加入本站QQ群:。 如果您喜欢汗青网,欢迎加入本站QQ群:。
传统王道政治
君主向士人与清议负责,宪政就建立起来了
土地自由流转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天人合一,仁民爱物
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克相上帝,宠绥四方
墨医民杂,百花齐放
回望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明君圣王 您现在所在位置:
你不了解的孙权 开疆拓土三分天下
来源:汗青网 & 作者:刘晓 &
浏览人数 :969 & 发表时间:
三国时期分州图。其中橙色为蜀汉、红色为孙吴、绿色为曹魏。粗体字为郡名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在南宋词人辛弃疾的笔下,年纪轻轻就做了三军统帅的孙权,为了巩固基业征战未休,取得了赫赫功绩,而当时能与其匹敌的天下英雄唯有曹操和刘备。事实也的确如此。
建安五年(200年),孙权的哥哥孙策意外身亡后,孙权在母亲吴太夫人的强力支持和以张昭、周瑜为首的文武官员的拥戴下即位,并被东汉朝廷册封为讨虏将军,兼领会稽太守,开始统领江东。
可以说,孙策为孙权留下了丰富的军事和政治遗产。此时吴国基业初步建成,已拥有江东六郡,包括汉王朝的扬州、荆州和交州三州,成为江东最大势力,这为孙权今后的发展扩张奠定了基础。军事上初步建立了统帅授兵、部将领兵的相对独立的军事管理体制,亦有周瑜、周泰、黄盖、程普等得力大将;在行政管理上,则形成以文官在中枢辅佐,宗室或外戚子弟任地方军政长官建立行政构架。孙权即位后,继承了孙策的上述遗产,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巩固、扩大,最终成就了自己的历史功绩。
十八岁的孙权初掌江东时,局势有些动荡。整日痛哭的孙权听从大臣张昭的劝告,从悲痛中摆脱出来,开始处理政务,视察军队,稳固军心,让“众心知有所归”。此时,孙权所具备的有利条件一是内部人才济济,而其“举贤任能,各尽其心”的用人标准使他在今后的岁月中,不断拔擢人材为国效力。二是与江东接壤可以直接威胁到江东生存的主要三股力量,都无暇或无愿插手江东与孙权争势力,其中曹操正忙于与袁绍争夺北方,刘表也将重点放在防御曹操南下、防备刘备坐大上,对孙权只是令江夏太守黄祖加以防范。因此孙权当时面临的主要问题一个是清理内部不臣之人,一个是平定山越叛乱。
孙权先后清理了有二心的庐江太守李术、暗中与曹操来往的庐陵太守孙辅和原吴郡太守盛宪等人。与此同时,他还清楚地认识到山越叛乱会彻底颠覆江东的危险性,因此他分派诸将平定安抚山越诸族,讨伐叛乱之人,保证后方安定。
“山越”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灵帝纪》中,他们生活在安徽南部、浙江、福建等山高林密之处。史载山越人身体矮小、短面、须发少、鼻形广、眼睛圆而大,习惯傍水而居、好水斗、善于驾舟行筏,有断发纹身的习俗。
东汉末年,孙策开发江东时,一些老百姓和地方土豪为其威名所震慑,在其未到时,就逃入深山。这些汉人为了自保与山越人融合,建立了自己的军事组织和社会,不服徭役,不纳租税,自给自足。他们入则为民,出则为兵,常常利用险峻的地势,“领人攻没郡县,杀掠官吏豪强”。孙策曾与山越人有过交手,建安三年(198年)底,袁术暗中鼓动山越宗帅祖郎对付孙策。孙权随孙策讨伐泾县以西六县山越人时,在宣城时遭山越人偷袭,刀已架到脖子上,若不是大将周泰拚死相救,孙权性命不保。
建安五年,孙策打算偷袭曹魏都城许都时,山越人借机叛乱。孙策只好以平定叛乱为要,孙权即位后继续派兵平叛。不过,203年,孙权第一次西征江夏太守黄祖,仅剩攻城时,后方扬州的山越人却又乘机作乱,孙权功败垂成,不得不回兵讨伐。
此后,山越经常在孙权与曹魏等作战时叛乱,孙权多次派兵征讨,迫使大批山越人出山,并将精壮青年编入军队,其余人编入国家户籍,成为向国家纳税、服役的百姓。据《三国吴兵考》记载,“孙权嗣立,先后得山越兵不下十三万人。”山越人的出山,不仅扩充了东吴的兵源、税源,扩大了土地范围,使东吴后方稳定,而且他们与汉族的融合,也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除了平定山越,孙权还从203年至208年三伐江夏太守黄祖,并收得大将甘宁。孙权对甘宁十分器重,对待他如原来那些老臣一般。孙权还因为听从甘宁建议,在第三次西征时擒获黄祖。他还因甘宁替被俘的江夏都督苏飞求情,而赦免了苏飞。这再次体现了孙权的用人之道。
曹操在统一北方后,为了实现全国统一大业,于建安十三年(208年)率大军南下,意图夺取刘表占据的荆州,进而挥师江东,消灭孙权。在曹操大军尚未到达荆州时,刘表病死,形势变得复杂起来。孙权遂派鲁肃以吊孝为名前往荆州,探听局势。鲁肃未到荆州,刘表之子刘琮就投降了曹操,依附于刘表的刘备也被曹军在当阳长坂(今湖北当阳)击败。江东危在旦夕。
鲁肃转而去当阳见刘备,提出孙刘联合抗曹,这一建议与刘备的军师诸葛亮不谋而合。刘备于是派诸葛亮前往江东商讨联合事宜。诸葛亮见到孙权后,向他分析了当前形势及孙刘联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之后,孙权召集众大臣商讨和战事宜。这时曹操派使者给孙权送来一封信,信中说:“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八十万军,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暗示曹操将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进攻东吴。曹操的气势让东吴大臣惊恐不已,纷纷劝说孙权投降曹操,唯有鲁肃和武将等主战。孙权犹豫不决。
此时回朝的周瑜力排众议,并进行了精辟的分析,指出曹军不擅长水战,况且冬天严寒,马无草料,士兵长途跋涉水土不服,必定会生病,而这正是用兵的大忌。他还对孙权说,曹军并不可怕,他只要五万精兵,就可保证取胜。孙权听了非常高兴,说道:“五万精兵一时难以凑齐,现在选编了三万,请你与子敬、程公前去迎敌。”周瑜遂被任命为主帅佐都督,带兵溯长江西上,准备与刘备的军队会合,共同对付曹操。
为了表明自己抗曹的决心,孙权拔出身上的佩刀,狠狠砍去面前桌案的一角,并大声说道:“从现在起,文武官员再有敢说降曹的,就与这桌子一样。”
赤壁之战示意图
在周瑜得当的指挥下,孙刘联军采用火攻方式在赤壁大败曹军。曹营烧伤或溺毙的人马,不计其数。赤壁大战不仅让周瑜声震三国,名垂千古,而且彰显了孙权的决策政策,同时使曹操暂时无法南下,三分天下的局面形成。
此时荆州虽名义上属于孙权,但荆州属下的武陵、长沙等四郡在刘备手中,曹操占有两郡,孙权也占有两郡。考虑到孙刘联盟抗曹的重要性,孙权接受了鲁肃的劝告,同意了刘备借用整个荆州的请求。
在取得赤壁大战胜利后不久,周瑜病逝。孙权十分伤心,让鲁肃接替周瑜的职位。此后,孙权开始进一步开疆拓土。210年,他派步骘为交州刺史,挥师南征。交州包括今越南北部和中部、广东雷州半岛和广西南部。吴军压境,交州太守士燮等大多表示臣服。吴国边境扩展到交州。
211年,孙权将治所迁至秣陵,第二年,修筑石头城,改秣陵名为建业(今南京),并修筑濡须坞以防曹操南侵。213年春,曹操亲率四十万水陆大军出濡须口讨伐江东,金鼓齐鸣,旌旗蔽日,气势如虹。孙权自带七万将士迎敌,部伍整肃,严阵以待,水陆俱守。在对峙的一个多月中,孙权曾亲自乘快船夜视曹营,曹军弓弩齐发,孙权载箭而归。这个情节在《三国演义》中被写作诸葛亮草船借箭。曹操见江东将士之威猛严整,脱口赞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此语千古流传。也正是基于此,曹操率先撤兵。
其后,孙权征讨皖城,虏获庐江太守朱光。215年,以荆州为基地对外扩张的刘备取得了蜀地,孙权遂派诸葛瑾讨还荆州,刘备不从。盛怒下的孙权以吕蒙为将,连下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刘备亦起兵五万,大战一触即发。不过,在曹兵攻打汉中后,面临着益州被威胁的处境,刘备与孙权议和,双方以湘水为界,刘备把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土地给予孙氏。
又过了三年,刘备荆州守将关羽发动襄樊之战。这时的孙权看着刘备逐渐坐大,对自己构成威胁,遂决定向曹操称臣缔结联盟,并以吕蒙为都督,袭取荆州,擒杀关羽。219年,曹操上表任命孙权为骠骑将军,封南昌侯等。深知杀了关羽,刘备不会善罢甘休,孙权于是将关羽的头颅送给了曹操,曹操“以诸侯礼葬其尸骸”。
220年正月,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袭位。十月,曹丕代汉称帝,建国号“魏”,史称曹魏。第二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称帝后三个月,刘备为给关羽报仇,讨伐孙权。孙权两次派使者入川求和不成,一方面任命三十九岁的陆逊为大都督,迎击刘备;一方面为避免蜀汉与曹魏夹攻,遣使请求成为魏的藩属,曹丕赐给孙权九锡,册封其为吴王、大将军、领荆州牧,节督荆、扬、交三州诸军事。
在次年的夷陵之战中,陆逊不负众望,大破蜀国七十万大军。夷陵之战的惨败,使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蜀国短时期内难以对魏、吴构成威胁。不过,对东吴来说,则要独自面临来自魏国的政治、军事压力。孙权要想独立发展,就必须想办法平衡力量,摆脱危机。他遂在夷陵之战后,主动向刘备道歉,修复了吴、蜀关系,并与曹魏断绝关系,使曹魏不敢轻举妄动。
孙权能够每每在关键时刻,以弱击强、以少胜多,使东吴始终能立于不败之地,主要在于其有用人独到的眼光,而且善于听从臣子的建议。
223年,刘备去世后,东吴大臣劝孙权称帝,孙权认为时机还不成熟。第二年,曹丕派兵伐吴,因正值长江汛期,江水暴涨,曹军无法渡江而退。225年,曹丕不听大臣鲍勋劝谏,又起兵伐吴,又因气候原因无功而返。在回军途中,吴扬威将军孙韶派部将高寿等率领一支由五百勇士组成的敢死队在夜色掩护下从小路出击,直攻曹丕中军大本营,曹丕大惊而逃。高寿缴获了曹丕的副车羽盖等军需仪仗。恼羞成怒的曹丕,回来后寻找了一个罪名将鲍勋杀了,群臣“莫不为勋叹恨。”
曹丕在226年去世后,儿子曹叡继位。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首次北伐,引起魏国朝野震动,曹叡亲率大军至长安,调度指挥关中、雍州、凉州魏军对付诸葛亮。孙权趁机派手下鄱阳太守周鲂假意投降,引诱魏大司马、扬州牧曹休上钩。曹休在获得曹叡的同意后,率十万兵马进入安徽,遭遇陆逊伏兵,大败。曹休失败后气愤难平,导致背疽发作而死。
229年,孙权在武昌城南举行郊祭,即皇帝位,改元黄龙。图为唐代阎立本《古帝王图》中的孙权画像
此次战役的胜利,使群臣再一次劝孙权称帝。这次,孙权同意了。229年,孙权在武昌城南举行郊祭,即皇帝位,改元黄龙。追尊父亲破虏将军孙坚为武烈皇帝,母亲吴氏为武烈皇后;兄长讨逆将军孙策为长沙桓王;以长子孙登为皇太子。孙权在祭天文书中认为“天意已去于汉,汉氏已绝祀于天,皇帝位虚,郊祀无主。休征嘉瑞,前后杂沓,历数在躬,不得不受。”文书中孙权是以承继汉室自居的,并大肆诋毁曹氏篡汉,但对蜀汉政权却只字不提。
孙权的“并尊二帝”的用意,诸葛亮接收到了。在说服群臣后,诸葛亮派使臣卫尉陈震赴武昌庆贺孙权登基,并与吴国订立了中分天下的正式盟约。对魏国境内领土的划分方案是:“震到武昌,孙权与震升坛歃盟,交分天下:以徐、豫、幽、青属吴,并、凉、冀、兖属蜀,其司州之土,以函谷关为界。”而双方共同的目标是“灭叡”,并约定“自今日汉、吴既盟之后,戮力一心,同讨魏贼,救危恤患,分灾共庆,好恶齐之,无或携贰。若有害汉,则吴伐之;若有害吴,则汉伐之。各守分土,无相侵犯”。
这份盟约得到了双方的共同遵守,直至蜀汉于公元263年灭亡,三十多年间,双方从未违约,有效地维持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登基后不久,孙权下诏迁都建业,直至二十多年后去世。从孙权即位到三分天下,到登基称帝,孙权亦不愧是一代雄主。难怪罗贯中在《三国演义》如此描写孙权:“紫髯碧眼号英雄,能使臣僚肯尽忠。二十四年兴大业,龙盘虎踞在江东”,而元初文学家元好问的“孙郎矫矫人中龙,顾盼叱咤生云风”更让人心向往之。◇
上一篇下一篇
[][][][][][][][][][]
尊姓大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傲世三国三分天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