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乱世荀攸怎么过荀攸是怎么死的

三国荀攸是个怎样的人 荀攸是怎么死的
三国荀攸是个怎样的人 荀攸是怎么死的
  是颍川荀家的人,从小就聪明,有着出众的才能,他眼光出众常常能发现普通人看不到的细节,所以在战略战术的谋划上很有一手,是当时少有的人才,被称为“谋主”。荀攸除了才能了得之外,为人处世更是谨慎得体,因此能够一直深受曹操信任,有一个善终的好结局。  荀攸是个怎样的人  荀攸是时期少有的人才,是曹操的“谋主”,是当时有名的谋士,为曹操征战天下提出了很多出色的战术主张,为曹操的崛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荀攸很懂得明哲保身,所以很受曹操的重视。  荀攸画像  荀攸是世家出身,作为颍川大世家的一员,荀攸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所以小小年纪就才名在外,进京惑乱天下的时候,荀攸还曾经谋划刺杀董卓,只是还没成行就暴露了,被收押,当时一起谋划的人都畏罪自杀了,但是荀攸还是镇定自若,后来董卓身死,荀攸就被释放了。  后来荀攸投靠了曹操,成为了曹操的谋士,当时曹操去正要,荀攸就告诉曹操不能直接进攻,应该围而不攻,使得无法支援,然而曹操没有听荀攸的计谋,直接出兵结果引来刘表支援,曹操大败,之后曹操对于荀攸就言听计从。后来荀攸有多次为曹操出谋划策,为曹操大胜仗立下了不朽的功劳,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和之间的战事,在当时袁绍的实力远在曹操之上,当时很多人都不看好曹操,但是智计百出,很好的为曹操谋划了整个作战的策略,定下了声东击西攻敌不备的方针。  在荀彧的帮助下曹操打赢了,一举奠定了曹操威震天下的局势,为曹操之后一统北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以称得上是,所以在后来曹操还曾经亲自上奏为荀攸求官封爵。  三国荀攸是怎么死的  荀攸为人计谋出众,算无遗策,跟着曹操征战之时,常常有奇谋妙计,当时很少有人能看出他的心思,所以常常受到曹操的称赞。  荀攸的游戏形象  荀攸为人虽然聪明过人,但是却从来都不骄纵夸耀,在外人面前就显露出一副愚钝的样子,所以深受曹操的敬重,曹操就曾对说:“荀攸是为人的典范,你应该好好向他学习啊。”所以荀攸特别受到曹丕的尊重。  后来曹操前往东征,荀攸跟着一起上路,结果路途劳顿,荀攸病逝在了途中,曹操十分伤心,为之泪流不止。  荀攸是三国时期有名的谋臣,他在战术策略上的才能非常突出被称为是曹操的谋主,每次有战士曹操都会向他请教,为曹操的不朽功业立下了巨大的功劳,是曹操手下的五大谋士之一。荀攸不只是才能过人,在为人处世自保方面更是做得出色,是三国时期为数不多能够善始善终的谋臣高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24小时热文
  自打秦始皇称帝以来,中国大大小小的皇帝前后出现的了数百位之多。其中在位时间最
  众所周知,秦始皇建立封建帝制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中央集权在这个时候达到了前
  岳飞想迎回靖康之耻中被掳的宋徽宗、宋钦宗,功未成,身先死。明朝于谦呢,则是迎
  无功名,无军功,官居一品,世袭罔替八百余年的衍圣公够像孔氏家族那样历经250
  如果看过《大唐双龙传》的朋友,自然知道小说和电视剧中那个&得之可得天下&的杨
  如果说末代皇帝溥仪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不如说慈禧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
  历史上有不少英雄人物,虽然本事大、功劳大,但结局却很悲惨。如韩信,被诛杀;白
  中国历史上的布衣皇帝还真是屈指可数,而其中最有作为的就首推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
  溥仪经过十年的劳改,由于体现杰出,被特赦开释。溥仪回到了北京,并跟小妹一同日
  春秋战国,明争暗战,勾心斗角,征战不休,富庶灵秀的滨海东齐、勇武善战的北地燕
  孙武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
  我们知道,清朝基本处于对于外界无知,却又自大的境地,就是在康熙大帝时期也一样
  当你对照中国历史和韩国历史,会发现两者是有出入的。前不久韩国人拿出的一套地图
  古代人重死轻生,这一思想在帝王家尤其被发扬光大。受道教修仙思想影响,认为人死
  在18世纪,印度有一家公司叫做不列颠东印度公司,也称为英国东印度公司,该公司
  提到岳飞的&岳家军&,大家都很熟悉,无论是历史书上,还是小说或者影视剧中,都
  近些年来宫廷剧成为一个热门,皇帝后宫里面的那些妃子们的尔虞我诈、阴谋诡计吸引
  对于很多的帝王将相等大人物来说,死后由于想要继续自己的荣华富贵,所以总会把自
  在中国的历史中,有很多辉煌的时刻,但是辉煌并不是永久的,因为我们不可能总站在
  明朝初年,郑和下西洋,奉明成祖命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近三万人和两百多艘海船从南京
  没有人喜欢整晚缺睡,但这却是绝大多数人时不时必须做的。对于轮班工作的人,随着
  腓力二世简介  腓力二世在马其顿历史上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对马其顿由弱到
  1944年的松山战役是典型的阵地攻坚战。拥有无数重炮、超级巨炮的美军在太平洋
  邱少云是人们心中的英雄,在一次潜伏任务中,所在潜伏区被敌军的燃烧弹射到,火势
  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的创立者,在其成长与革命生涯中,曾长期驻留于西方,耳濡目染于
  韦克菲尔德战役是英格兰玫瑰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日
  中国女战俘常常被日本人当作盾牌推上了战场,但她们不会就些投降叛变。在过去接受
  在中国十四年抗战中,每个中国人都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抗战的很多细节大家都记
  1941年,日本做了一件直接让希特勒崩溃的事情,就是偷袭珍珠港,成为了太平洋
  全面抗日战争一共持续了8时间,中国几百万军队,日军进入中国的总兵力不到200
  在很多影视作品和人们的印象中,大刀在肉搏战中已经成为抗战中中国军队的象征,而
  在东北大地,有两位大名鼎鼎的抗日英雄,一位是杨靖宇,一位是赵尚志,巧合的是,
  1932年日本陆军军医学校设立了专门研制细菌武器的&防疫研究室&,第二年便在
  大家知道,现在如果哪个中国人敢说自己国家的不好,那是很惨的,轻者被围攻,重者
  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因此我们希望最好的朋友能够和我们一样享受那些健康快乐的事
  当你乘坐火车沿着京广线一路向北,在路过河北定州之时,会有一座高耸入云的古塔跃
  褒姒简介  褒姒(bāos&),史记曰襃姒,古褒国人,周幽王的王后,与妹喜,
  刘正风金盆洗手  刘正风是金庸小说《笑傲江湖》中的一位正派高手,虽然他并不是
  情僧苏曼殊  苏曼殊根据自己的个人情感经历而创作了许多让人慷慨万千的爱情小
  令狐冲为何痴迷岳灵珊  读完《笑傲江湖》的人都知道,令狐冲对于里面的岳灵珊是
  郭靖与华筝  华筝是成吉思汗的女儿,华筝与郭靖小时候是玩伴,他们在蒙古草原上
  明末三大案是指哪三个案件  明末三大案是指哪三个案件呢?即指发生在明朝万历年
  梃击案背景  梃击案发生在明朝万历年间,关于梃击案背景,到底是什么呢?当时,
  在《封神榜》中,肉身成圣的有七人,分别是杨戬、雷震子、韦陀、李靖、金吒、木吒
  丰碑,又名《军需处长》,由李本深创作。《军需处长》这篇课文就是围绕&quot
导读:今天是传统的&腊八节&,随着这一天的到来,年味渐浓,整个旧历年年俗随之拉开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按中国古代历法的解释,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
  我们今天形容一个人非常的吝啬,就会说这个人是个一毛不拔的人,而&一毛不拔&这
  奥古斯丁卢梭都是思想上的巨人,为我们留下了精神财富,对比奥古斯丁和卢梭两个人
  孟浩然,名浩,字浩然,又叫孟襄阳,孟山人。他是唐朝有名的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之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一位伟大的小说家、剧作家、诗人,也是一位有影响的批评家。雨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伟大思想家,出生于1619年,1692去世,祖籍衡州。他的
  韦庄,是晚唐著名的诗人。长安杜陵人士也就是如今陕西西安市,是诗人韦应物的第四
  王维是唐朝有名的诗人,对画画和声乐也极具天赋。他的主要著作包括了山水田园诗和
  说起苏洵,很多人都知道苏洵二十七始发愤。对于一个生活在宋代的人来说,二十七岁
  岁寒,冬季,如今已是深冬,很多地方有了雪花飘落,很多地方在期待雪花飘落,我们
  趣历史小编为大家整合了古诗词中最惊艳的九次初见, 一眼千年!&&n
  君子和小人,最初指的是贵族与平民,没有道德含义。  《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
  大家都知道&黄花闺女&这个词,那么黄花闺女到底从何而来?来和趣历史小编一起看
  严助是汉武帝时期有名的辞赋家,著有很多不错的文赋比如《相儿经》《严助赋》等等
  阮大铖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人。他没有很好的身世,却文采出众,权高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散文家,
  李贽,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以反对孔孟儒学著名。  李贽画像  李贽生于
  晏殊出生于991年,卒于1055年。字同叔,是北宋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
  姜夔向来有&痴情词人&之称,这是因为恋与情一向是姜夔作品中频频出现的题材,相
  公西华,别名公西赤,字子华,出生于公元前509年。他是中国东周时期鲁国的学者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77|回复: 8
最后登录14-2-8在线时间392 小时性别男注册时间10-4-11阅读权限35积分4152UID15959精华0帖子
魏武帝曹孟德
名动四海, 积分 4152, 距离下一级还需 3848 积分
精华0帖子武力80 点政治63 点声望18 点兵力0 银两1113 两
发表于 10-5-25 12:50:01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荀攸在从征孙权的途中善终而死。
为何算到了曹操头上?
最后登录13-11-2在线时间2192 小时性别男注册时间10-4-25阅读权限40积分12052UID16356精华0帖子
名动九州, 积分 12052, 距离下一级还需 3948 积分
精华0帖子爵位关外侯武力82 点政治75 点声望121 点兵力0 银两6900 两
发表于 10-5-25 12:53:46
那是演习好不好
你的爱就像彩虹 我张开了手 却只能抱住风
最后登录16-6-6在线时间2743 小时性别保密注册时间07-3-18阅读权限255积分16618UID1056精华6帖子
精华6帖子官职司空爵位安汉侯武力84 点政治92 点声望952 点兵力0 银两189534 两
发表于 10-5-25 13:06:31
请问是想说荀彧还是想说演义?
最后登录17-5-8在线时间1460 小时性别男注册时间09-6-9阅读权限40积分8735UID13633精华0帖子
名动九州, 积分 8735, 距离下一级还需 7265 积分
精华0帖子爵位费亭侯武力82 点政治82 点声望370 点兵力0 银两87465 两
发表于 10-5-25 14:04:34
攸从征孙权,道薨。太祖言则流涕。
正史中,荀攸是征孙权途中过世的。
于是侍中王粲、杜袭、卫凯、和洽四人,议欲尊曹操为魏王。中书令荀攸曰:“不可。丞相官至魏公,荣加九锡,位已极矣。今又进升王位,于理不可。”荀彧谏九锡已晚矣,荀攸不谏九锡而谏称王,却又晚矣。曹操闻之,怒曰:“此人欲效荀彧耶?”又将前事一提。荀攸知之,忧愤成疾,卧病十数日而卒,亡年五十八岁。
演义中,荀攸是阻止曹操称魏王而忧愤成疾死的。由此可知,演义中胡编乱造的成分不少。孤王曹孟德可以无视演义。
最后登录10-5-25在线时间0 小时性别保密注册时间10-5-25阅读权限2积分4UID16640精华0帖子
后进末学, 积分 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 积分
精华0帖子武力0 点政治0 点声望0 点兵力0 银两529 两
发表于 10-5-25 15:34:36
有时间多读读三国了~~~~~~~```
最后登录14-5-26在线时间1854 小时性别男注册时间08-5-26阅读权限40积分10951UID11059精华0帖子
※昭烈君※
名动九州, 积分 1095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049 积分
精华0帖子武力82 点政治81 点声望318 点兵力0 银两61046 两
发表于 10-5-25 16:40:40
历史、演义混乱,怎么做大事,三国志云:攸从征孙权,道薨。而魏书并无提及,果然是熟读三国演义
最后登录17-5-8在线时间1460 小时性别男注册时间09-6-9阅读权限40积分8735UID13633精华0帖子
名动九州, 积分 8735, 距离下一级还需 7265 积分
精华0帖子爵位费亭侯武力82 点政治82 点声望370 点兵力0 银两87465 两
发表于 10-5-25 16:43:22
看来只有我能理解孤王曹孟德,曹孟德的意思跟我的做法一样,诟病演义,认为演义太虚假,总是违背正史,罗灌水胡编乱造,混淆视听,把各种脏水往曹操身上泼。
最后登录14-5-26在线时间1854 小时性别男注册时间08-5-26阅读权限40积分10951UID11059精华0帖子
※昭烈君※
名动九州, 积分 1095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049 积分
精华0帖子武力82 点政治81 点声望318 点兵力0 银两61046 两
发表于 10-5-25 16:52:25
原帖由 彭城小虎 于 10-5-25 16:43 发表 看来只有我能理解孤王曹孟德,曹孟德的意思跟我的做法一样,诟病演义,认为演义太虚假,总是违背正史,罗灌水胡编乱造,混淆视听,把各种脏水往曹操身上泼。
你太看得起他了,如果他知道演义那是因为阻止曹操称帝忧郁而挂的,他会问出这么一个问题?
你会发觉,上百度搜搜她的帖子前两行字,到处都是,也就是说,她的所谓熟读三国演义,其实就是拼命上网看,真的熟读?×!
最后登录16-6-6在线时间2743 小时性别保密注册时间07-3-18阅读权限255积分16618UID1056精华6帖子
精华6帖子官职司空爵位安汉侯武力84 点政治92 点声望952 点兵力0 银两189534 两
发表于 10-5-25 18:50:30
原帖由 彭城小虎 于 10-5-25 16:43 发表
看来只有我能理解孤王曹孟德,曹孟德的意思跟我的做法一样,诟病演义,认为演义太虚假,总是违背正史,罗灌水胡编乱造,混淆视听,把各种脏水往曹操身上泼。
呵呵,小虎兄啊,写小说不是写历史还原真相,写小说有作者自己的目的和意图,贬曹在当时就是拥立了“人心思汉”。把历史小说化可不是写小说的真实意义所在啊~
此勋章授予常年活跃于论坛的死忠级优秀模范会员
此勋章授予爱好文学的风雅之士
此勋章授予对论坛有重大贡献突出成就的管理人员
此勋章授予论坛会员间公认的帅哥们
GMT+8, 18-1-27 09:21
Powered by三国人物赏析之荀攸
荀攸,是荀彧的侄子,也是曹操平定北方贡献最大的谋士之一,其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仅次于他的叔叔荀彧。曹操曾把曹丕托付给荀攸,可见荀攸深的曹操信任。
荀攸,字公达,东汉末颖川颖阳人。他出身于士族家庭,为人善良端正,富有智计。荀攸从小失去父母,是跟着祖父和叔父长大的。他外表愚钝懦弱,内心却机智勇敢。  
十三岁的时候,祖父去世。过去祖父手下一个叫张权的官吏,主动找来要求为祖父守基(孝)。荀攸对叔父说:“这个人脸上的神色反常,我猜他是做了什么奸猾的事情!”叔父似乎明白了,就趁机盘问。果然张权是因杀了人,逃亡在外,想以守墓隐藏自身。 &
这件事传了出去,大家对荀攸都另眼相看。后来荀攸在朝廷做了黄门侍郎。董卓作乱,荀攸参与了谋划杀死董卓的事件,被关入狱。董卓被除掉后,荀攸才出狱。  
曹操迎献帝并定都许昌之时,极力寻访天下英才,曹操给荀攸写去一封书信。信中说:“今天下大乱,这正是有智谋的人大显身手的好时机!你是人中龙凤,应该趁此机会有所作为,然而您却驻留在荆州顾盼观望,耽误的时光是不是太久了!”
于是征为汝南太守,后又拜为军师。荀攸也有意寻找能够安定天下的人主。荀攸觉得曹操是个可以与之共事的人,便甘愿为其所用。曹操得到了他,经常高兴地对人夸奖荀攸说:“公达,不是一般的人!我能够得与他议事,天下有什么可忧虑的呢!”这表现了曹操对他的嘉许和信任。  
在曹操的众多谋士中,荀攸的地位仅次于荀彧,也是贡献最大的之一。他在辅佐曹操过程中,共奉献重大计谋12次,每次都能使曹军绝处逢生或出奇制胜,成为曹操行必求计的重要谋士。  
公元198年,荀攸随曹操征讨张绣。荀攸看出当时的形势对曹操很不利,就对曹操说:“张绣与刘表联合,互为犄角之势,但是张绣人马靠刘表供给,时间一久,刘表力不能支,必然与张绣分裂。我不如缓兵以待其变;若急切进攻,刘表必拼死相救,我军不易取到。那时就会形成进退维谷之势。”  
曹操没听劝告,出兵对张绣作战,刘表果然发兵相救,曹军失利,曹操几乎死在那里。后来,曹操十分后悔地对人说:“这都是不听荀攸话的结果啊!”从此,曹操对荀攸言听计从,甚为倚重,再也不敢轻易否定他的意见了。  
公元200年,著名的袁曹官渡之战拉开序幕,这是决定曹操一生命运的战役。二月,袁绍首先派大将颜良围攻白马。四月,曹操亲自率军北上救白马之围。当部队正向前开进时,荀攸认为不能与实力悬殊的强大敌人正面对抗,他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声东击西、解救白马的作战方略。他认为袁绍兵多,应设法分散其兵力,于是劝曹操引兵先到延津,伪装渡河攻袁绍后方,使袁绍分兵向西应战,然后再派轻骑袭击进攻白马的袁军,攻其不备,一定可以打败颜良。  
曹操听了他的这一番话,觉得十分有道理,就依计而行,袁绍果然分兵延津。曹操乘机率轻骑袭击白马,颜良不及防备,被关羽斩杀。  
曹操解白马之围后,率六百骑兵押送粮草辎重沿河西退。军行不久,与袁绍五六千追兵相遇。诸将见敌众我寡,都感到很害怕,劝曹操退守大营,荀攸知道敌人的弱点,就说:“这正是歼敌的好时机,为何要退呢?”  
曹操与荀攸对视而笑,心意相通,于是命令士兵解鞍放马,丢弃辎重,引诱袁军;待袁军逼近,争抢辎重的时候,曹操突然命令上马,迅猛发起攻击,大破袁军。  
到袁绍乌巢粮草被烧,军心大乱之后,荀攸向曹操献计说:“现在乘胜追击,可以传假情报说我军将调拨人马,一路做出攻取邺郡的样子;另一路做出攻打黎阳的样子,断袁兵归路。袁绍如果听说了这个传闻,以他的多疑性格,必定会信以为真,就会分出兵力阻击我军。我方可乘他调兵拔寨之时,急攻袁寨,袁绍的军队本来就没有什么斗志,定能一攻而破。” 
曹操听了他的这一番话,觉得有道理,立即采用荀攸的计谋,出动三路人马,四处扬言,散布迷惑袁绍的消息。  
袁军听到消息急忙报告袁绍:“曹操分兵两路:一路取邺郡,一路去黎阳了。”袁绍信以为真,急忙派兵十万人,分别去援救邺郡和黎阳,连夜急行军走了。曹操立即集中大队兵马,乘虚而入,冲向袁绍营寨。  
袁军本来已无斗志,官兵四处逃散,抵抗不了。袁绍连盔甲都来不及披上,带着幼子袁尚逃奔而走,曹军在后紧迫不舍。袁绍为了渡河逃命,把金银财宝、图书车辆全都丢弃,只有随身骑兵八百多人一同逃往黎阳,曹军获得全胜。  
这就是曹操解白马之围的分而治之的战略的再次运用。  
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随军。吕布在曹军和刘备等各路军队的围攻下,败退后固守下邳,虽经过多次进攻,曹军仍攻不下城池,这时曹操的军队已经疲惫不堪了,曹操想撤兵回宛城。荀攸坚决反对,他说:“吕布虽然勇敢,但无计谋,如今他三战三败,锐气大减,虽在固守,军队已没有奋斗的意志了,如果再坚持一段时间,敌人就会不攻自败。吕布手下虽然有陈宫那样的谋士,但他设谋迟慢,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我们应当赶在吕布的锐气尚未恢复、陈宫的计谋尚未设定的时刻,想法紧急攻击,这样,吕布一定能被攻破。”  
于是荀攸献了水淹之策。  
曹军引沂水灌进下邳城,大水冲垮了城墙,吕布军队不战而垮,吕布被活捉,缢死白门楼。  
对于这次战斗,曹操觉得自己完全是依仗荀攸的计谋才成功的,连连称赞荀攸:“即使是颜子、宁武这样的古代大圣贤,也无非如此!”  
袁绍死后,他的几个儿子为了私利相互争斗。公元202年,荀攸随曹操讨伐袁谭、袁尚,到了黎阳。第二年曹操又去征伐刘表,正在这时,袁谭、袁尚兄弟二人为争夺冀州发生内讧。  
为了打败自己的弟弟,袁谭派人到曹操军中请求归降,要求曹操帮助自己。曹操请谋士大臣商议,大多数人认为应当先讨平刘表,认为刘表强大,而袁谭、袁尚不仅不团结,相互之间争斗不息,而且没有智计也没有得力的将领、谋士辅佐,是不足为虑的。  
只有荀攸不同意这种意见,他说:“刘表父子如同猪狗一样,只是看门守家而已,并没有征服天下的雄心壮志,要不然正当天下混乱、大有作为的年头,他怎么会守在江、汉之间稳坐不动呢?袁绍曾占据四州地盘,拥有精兵数十万,基础十分雄厚,经过多年的经营,已经赢得了人心,现在他们兄弟相争,正是我们灭掉他们的大好时机,如果我们不接受袁谭的投降,使他感到无路可走,再去和他的弟弟讲和,到那时,他们俩人和睦相处,子承父业,那么天下的苦难就不可能平息了。如今他们兄弟相残、势不两立,如果其中有一人被兼并,形成的力量就强大多了,会不易对付。应该趁他们内部战乱的时候攻击他们,天下就平定了。可不能坐失良机啊!”  
曹操听了他的这一番话,真是茅塞顿开,采纳了他的意见!答应了袁谭的要求,出兵打败了袁尚。  
袁尚被消灭以后,果然不出荀攸所料,袁谭立即反叛曹操,这样一来,他就势单力孤了。荀攸随从曹操在南皮将袁谭杀死。  
荀攸有着超人的智慧和谋略,不仅表现在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中,也表现在安身立业、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他在朝二十余年,能够从容自如地处理政治漩涡中上下左右的复杂关系,在极其残酷的人事倾轧中,始终地位稳定,立于不破之地。  
三国时代,群雄并起,军阀割据,以臣谋主,盗用旗号的事情时有发生。更有一些奸佞小人,专靠搬弄是非而取宠于人。在这种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上,曹操固然以爱才著称,但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铁腕人物,铲除功高盖主和略有离心倾向的人,却从不犹豫和手软。荀彧身为第一号谋臣,因为死保汉室而不支持曹操做魏公,一样被逼迫自杀,别人又当如何呢?
荀攸则很注意将超人的智谋应用到防身固宠、确保个人安危的方面,正如史书所载“他深密有智防”。  
那么,荀攸是如何处世安身的呢?曹操有一段话很形象也很精辟地反映了荀攸的这一特别的谋略:“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  
公元214年,荀攸在从征孙权的途中善终而死。曹操知道后痛哭流涕,对他的品行,推崇备至,被曹操赞誉为谦虚的君子和完美的贤人,这都是荀攸以智谋而明哲保身的结果。  
在人们的印象中,谋略家好像都是白脸的曹操。实际上,历史事实恰恰相反。真正的谋略家往往是由“谋圣”到“谋智”,即先从自身的道德素质做起,其谋略才会自然而然地生发出来。从本质上讲,这种谋略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单纯的智谋,而是道德人格。  
谋略的深层本质就是人格。世界上绝没有脱离具体人格的所谓技术性的“计谋”。 
曹操把自己的大儿子曹丕托付荀攸时,就告诫儿子曹丕说:“荀公达,人之师表也,你当尽礼敬之。”  
曹丕对曹操的话铭记在心。荀攸生病,曹丕拜在床下问候,像对父亲一样地尊敬他。  
在中国历史上像荀攸这样善始善终的高官不是很多。
荀攸的政治策略同于荀彧的政治策略。
荀攸的功绩:
1.&&&&&&&&
帮曹操大破张绣。
2.&&&&&&&&
帮曹操水淹下邳,擒吕布。
3.&&&&&&&&
官渡之战,出计解白马之围,斩颜良。
4.&&&&&&&&
官渡之战,出计斩文丑。
5.&&&&&&&&
官渡之战,出计斩韩猛,焚袁绍军粮。
6.&&&&&&&&
官渡之战,深信张郃是真降。
7.&&&&&&&&
协助曹操,破袁尚、袁谭。
我们可以从荀攸身上学到:
1.&&&&&&&&
外愚内智,处事低调,关系和睦。
2.&&&&&&&&
慧眼识明主,发挥平生才智。
3.&&&&&&&&
善于抓住机会,建功立业,例如:帮曹操破颜良、文丑。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暖气团。)
第三方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杀荀攸强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