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人 三国那么喜欢我们的三国?甚至比我们中国人还研究透彻,特别是游戏,书刊

> 文章正文
  《真三国无双8》马上就要与大家见面了,这也是系列第一次引入了开放世界这个概念,玩家们终于可以控制这自己的心爱的貂蝉在中华大陆上肆意驰骋了...咳咳,不过大家有没有想过三国明明是中国的东西,为什么日本人会这么热爱,光三国题材的游戏和小说就一抓一大把,其中甚至还有像《一骑当千》这种已经被完全改编的福利游戏,充分反映了三国巨大的国民度,到底为什么日本人这么喜欢我们三国呢?
  不仅如此,大家都知道三国时期猛将如云,光家喻户晓的就有四五十位之多,但是为啥每次真三国无双的主角都是赵云呢?这背后到底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原因,到底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败坏...总之,到底为啥非要是赵云呢?
  要说原因嘛,就要从这件事的源头说起,大家都知道光荣是一家日本公司,那么一家日本公司为什么非要制作中国的三国呢?原因就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在日本实在是太火了,大家都知道日本那旮沓以前老穷了,要啥没啥,还总闹地震呀火山喷发什么的,总之是非常不适合人类居住的。
  但是就是再差好歹也是自己的祖国,何况周围都是海你还能去哪,日本人就这么过了好多年,直到有一天一艘帆船来到了日本并带来了300个童男童女和徐福,就到了这个时候,日本人才知道原来就在离自己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叫做中国的地方,这地方可比日本大多了,从那天开始日本人就开始对自己这位从未谋面的邻居动起了心思(以上纯属我胡说)。
  日本第一次跟中国大规模接触是在唐朝的时候,当时日本刚刚统一,自我感觉非常良好,而且当时信息闭塞,日本也不知道中国到底什么情况,偶尔听几个去过中国的海盗聊起来,感觉中国就是一个软柿子随便欺负,于是率领大军打算跟中国过两手,结果没想到,唐军的战斗力远远炒过他们的想象,还没怎么样就让唐朝人给团灭了,被打败以后,日本人痛定思痛,觉得一定是因为自己的姿势水平不够,于是派了大批人去中国学习,现在全球闻名的武士刀就是用唐朝的冶炼技术制作出来的。
  就这么过了几百年,日本人觉得自己学的差不多了,可以跟老师过两手了,加上当时战国刚刚结束,成功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觉得以他的本事呆在日本简直就是屈才了,他的征程本该是星辰大海,于是亲自集结了20万大军打算先把朝鲜打下来然后在借助朝鲜进攻中国。一开始,计划还是非常顺利的,朝鲜人几千年都在中国的庇护下,基本也不会打仗,让日本人三下五除二就给解决了,于是很快事情就传到了当时的明朝皇帝万历的耳朵里,万历虽然平时不怎么干正事,但是对于这种大是大非看的还是很清楚的,于是从全国调兵打算抗日援朝。
  尽管如此,万历其实也怎么没把日本人当回事,加在一起一共就派了几万人,大部分还都是位于南方的二流部队,领兵的也是官二代李如松,毕竟一线部队还要在北方抗击蒙古和后金呢。不过就是这些二流部队,身经百战的日本战国将军们也没打过,双方在朝鲜打了几仗,日本人不仅没占到便宜还死了不少人,丰臣秀吉气得不行,没过几年就活活气挂了,之后的故事大家就耳熟能详了,一直隐忍的德川家康一看丰臣秀吉死了,赶紧起兵造反,在关原之战彻底击败了丰臣家的西军,从而最终统一了日本。
  尽管最终笑到了最后但是德川家康知道自己的本事跟丰臣秀吉比还是要差不少,就不用说连丰臣秀吉都对付不了的中国了,于是他赶紧派使者跟中国互结友谊,还送了不少贡品,与此同时,他还派了不少人来中国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战略战术。
  但是派来的人过来以后就傻眼了,明朝后期正是印刷业蓬勃发展的时候,市面上各种印刷物多如牛毛,加上日本人也不怎么认字,最后他们决定把一本最多人看,也最容易看懂的兵书带回日本,这本书就是《三国演义》。其实三国演义虽然跟孙子兵法之类的维护比起来容易一些,但是日本人想要看懂还是有点困难的,因此我觉得他们很可能看的是插图版,不然你很难解释,为什么《三国无双》里的武将都做的那么像。
  就这样三国演义被传到了日本,并且很快就在日本风靡一时,日本人可能没听说过徐达,常遇春但是绝对都听说过曹操,诸葛亮。而在这些大名鼎鼎的三国英雄里最受日本人欢迎的却是赵云,这就有些奇怪了,毕竟哪怕是同样在三国演义里,关二爷的戏份也一点都不比赵云少,过五关斩六将也是经典桥段,为什么人气就是没有赵云高呢?
  原因呀其实也简单,就是因为赵云太帅了,天生一副主角脸,银枪白马,在曹军里杀个七进七出,简直就是全民偶像有没有,不仅如此,赵云的职业生涯非常长,从东汉末年开始到后来的诸葛亮北伐全都有他的身影,在小说里这种人就是典型的线索人物,一号男主靠一己之力串起了整个三国。
  其实光荣也做过好多次人气投票,但是基本都是流水的其他角色铁打的赵云,可见赵云在日本人心中的人气之高,事实上日本自家的真田新村在人物设定上就借鉴了赵云的人物形象,两个人简直一模一样。
  除了长得帅以外,赵云可以说是三国里唯二完全没有任何黑点的角色(另一个是诸葛亮),关二爷倨傲,张飞鞭打下属,刘备虚与委蛇,曹操就不说了,只有赵云根本挑不出任何毛病,简直就是一个&完人&,试想现实中有一个长得帅,能力强同时还三观特别正的人,谁又能不喜欢呢?
  而且真三国无双,既然是无双,那又有谁能比在曹营里杀个七进七出的赵云更符合标准呢?实打实的无双鼻祖呀!!!
  随着日本游戏和漫画的文化输出,被重新包装以后的三国人物又被文化反输出回到了中国,也正因为如此,赵云在中国的人气也水涨船高,到现在每次一拍跟三国有关系的影视作品,赵云的选角都吸引了无数玩家的目光。不知道在《真三国无双8》里赵云又会有什么新的更新呢?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日本人为什么这么喜欢咱的三国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日本人为什么这么喜欢咱的三国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中公图书——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综合素质(中学)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综合素质(中学)购买链接:http://book.offcn.com/goods.php?id=2129编&&&& 著:& 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责任编辑:& 王志平&&& 龚亚芳装帧设计:& 中公教育设计中心出&&&& 版:&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出版人:& 张跃明发&&&& 行:&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地址:北京朝内大街137号&& 邮编:100010&& 电话:)销&&&& 售:& 各地新华书店印&&&& 刷:& 三河市祥达印装厂开&&&& 本:& 850 mm&1168 mm&& 1/16印&&&& 张:& 19.5字&&&& 数:& 375千版&&&& 次:& 2012年4月第1版&& 2012年4月第1次印刷ISBN 978-7-&&&& 定&& 价: 42.00元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前&&& 言&&&2011年10月,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了《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考试标准》指出,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是教师职业准入的国家标准,是从事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职业的最基本要求,是进行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的基本依据。《考试标准》颁布后,日,浙江、湖北两省首次开展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教师资格考试打破以往各地组织的形式,实行全国统一组织是大势所趋,预计从2012年起全国大部分地区将采取全国统一组织的考试形式。为帮助广大考生把握考试脉搏,在短时期内有效提高考试成绩,中公教育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组织相关专家深入研究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的命题趋势,紧扣考试大纲,注重理论与案例结合,在坚持新颖性、前瞻性,突出实用性的原则下精心编写了本套丛书。本系列丛书具有如下特点:★最新大纲,权威导向★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后,市面上的一些考试教材已经无法全面应对考试。本系列图书根据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最新大纲精心编写,为了给考生提供最有价值的学习材料,本书的编写汇集众多业界教育专家的心血,权威引领考试的方向。★内容完备,体系健全★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以笔试和面试为经纬线,结合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不同学段的特点,架构起包括《综合素质(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综合素质(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综合素质(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及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各专业课的笔试教材和《幼儿园面试一本通》、《小学面试一本通》、《中学面试一本通》的面试教材有机结合的庞大体系。★清晰透彻,深入浅出★本系列书在深入把握考生备考需求的基础上,追求讲解清晰透彻、实用高效。从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点入手,深入浅出地向考生讲解各个知识点,使考生对知识点有足够透彻的印象和理解,使知识点烂熟于心。★结合案例,契合考情★改革后的教师资格考试注重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模拟情境处理能力及案例分析能力的考查。本系列教材根据这一考试趋势,在理论讲述的同时结合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典型案例,帮助考生增强对理论的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拓展阅读,开阔视野★本系列教材在系统讲述知识的基础上,追求对考生的深入启发,通过设置相应的拓展阅读,以达到开阔视野、丰富理论的效果。  &播下一个行动,你就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就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就收获一种命运。&从现在开始就行动起来吧,相信你会从这本书中收获更多。相信各位考生朋友通过自己的执着追求和辛勤努力,披荆斩棘,终会圆自己的教师之梦。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大纲(中学)&一、考试目标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的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职业理念1.教育观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2.学生观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3.教师观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二)教育法律法规1.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的相关内容。2.教师权利和义务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3.学生权利保护了解有关学生权利保护的教育法规,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权利保护等实际问题。(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教师职业道德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尊重法律及社会接受的行为准则。理解《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文件精神。分析评价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的道德规范问题。2.教师职业行为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在教育活动中运用行为规范恰当地处理与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教育管理者的关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依据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四)文化素养了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了解中外科技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了解一定的科学常识,熟悉常见的科普读物,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了解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了解中外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了解一定的艺术鉴赏知识。了解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并能有效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五)基本能力1.信息处理能力具有运用工具书检索信息、资料的能力。具有运用网络检索、交流信息的能力。具有对信息进行筛选、分类、管理和应用的能力。具有运用教育测量知识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的能力。具有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设计、制作课件的能力。2.逻辑思维能力了解一定的逻辑知识,熟悉分析、综合、概括的一般方法。掌握比较、演绎、归纳的基本方法,准确判断、分析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准确而有条理地进行推理、论证。3.阅读理解能力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图表、文字、视频等阅读材料的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4.写作能力掌握文体知识,能根据需要按照选定的文体写作。能够根据文章中心组织、剪裁材料。具有布局谋篇,安排文章结构的能力。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能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三、试卷结构&&&&&&&&&&四、题型示例1.单项选择题(1)小明在课堂上突然大叫,有的同学也跟着起哄。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 )。A.马上制止,让小明站到讲台边B.不予理睬,继续课堂教学C.稍作停顿,批评训斥学生D.幽默化解,缓和课堂气氛(2)&五岳&是我国的五大名山,下列不属于&五岳&的一项是(&&& )。A.泰山&&&&&&&&&&&&&&&&&&&&& B.华山&&&&&&&&&&&&&&&&&&&&& C.黄山&&&&&&&&&&&&&&&&&&&&& D.衡山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论语&为政》)【注释】①罔:迷惑、糊涂。②殆:疑惑、危险。(3)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孔子看来,学和思二者不能偏废,主张学与思相结合。B.孔子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C.光学习不思考会越学越危险,光思考不学习会越来越糊涂。D.孔子学与思相结合的思想,在今天仍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2.材料分析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学生王林在学校因同学给他起外号,将同学的鼻子打出了血。班主任徐老师给王林的爸爸打电话,让他下午到学校来。放学时,王林的爸爸刚来到校门口,等在那里的徐老师当着众人的面,第一句话就是:&这么点儿大的孩子都管不好,还用我教你吗?&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角度,对徐老师的做法进行评价。3.写作题请以&我为什么要当教师&为题,写一篇论述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1000字。&&&&&&&目&&& 录&&&第一章&&& 职业理念 (1)&&&&&& 第一节& 教育观(1)& &&& 第二节& 学生观(8)& &&& 第三节& 教师观(12)第二章&&& 教育法律法规(24)& &&& 第一节& 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24)& &&& 第二节& 教师权利和义务(65)& &&& 第三节& 学生权利和保护(76)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96)& &&&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96)& &&& 第二节& 教师职业行为(100)第四章&&& 文化素养(118)&&&&&& 第一节& 中国历史(118)&&&&&& 第二节& 世界历史(134)& &&& 第三节& 中外科技发展史(147)& &&& 第四节& 科学常识(158)& &&& 第五节& 文化常识(166)& &&& 第六节& 中国文学(187)& &&& 第七节& 外国文学(208)& &&& 第八节& 儿童文学(220)& &&& 第九节& 艺术鉴赏(224)第五章&&& 教师基本能力(229)& &&& 第一节& 信息处理能力(230)& &&& 第二节& 逻辑思维能力(247)& &&& 第三节& 阅读理解能力(265)& &&& 第四节& 写作能力(278)2012年试点省市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面试课程(297)中公教育&全国分校一览表(300)&【精彩篇章试读】&&信息处理能力又称为信息选择与加工能力,通常包括:文献检索能力、使用工具书的能力,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与运用能力等。这些应是现代教师必备的信息处理能力。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更新的日新月异,教师肩负着传承文化、服务社会、培育人才的重任,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选择与加工、处理能力,以利于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一、工具书的检索与利用所谓工具书,顾名思义,是指在学习或工作时可以作为工具使用的特定类型的图书。倘若一定要给它下一个定义,可简略地这样说:凡是按照一定的目的收集某些资料并按一定的方法编排起来供人查考的图书,即可称之为工具书。(一)工具书的种类工具书的种类很多,一般都分为字典、辞典、书目、索引、年鉴、手册、年表、图谱、政书、类书和百科全书等类。字典和辞典有时并为一类。总的说,它是解释字、词的声音、意义、用法和形体构造,间或叙及源流的工具书。我国古代没有字典、辞典之名,那时把解释字、词的书叫字书,旧的四部分类法中附属于&经部&小学类&。自清初《康熙字典》,始有字典之专称;辞典或词典则更是后起的名词。所以说,字典和辞典可包括古代的《说文解字》、《尔雅》和《广韵》之属;也包括近代的《辞源》、《辞海》、《中华大字典》和《新华字典》之类;还包括《中国人名大辞典》和《中国地名大辞典》等专科性辞典。书目是图书目录的简称。它是记录图书名称、作者、卷册、版本、定价,间或叙及学术源流、图书流传、内容得失和收藏情况的工具书。其范围不仅包括《四库全书总目》和《全国总书目》这种综合性书目,也包括《中国地方志综录》、《历代人物年谱集目》、《司马迁著作及其研究资料目录》、《红楼梦书录》等专题性书目。索引又称通检或引得,它是将书报中的内容编为条目,按一定的方法排列起来专供人们检索的工具。概括而言,有书籍索引,如《尚书通检》、《十三经索引》、《廿五史人名索引》;报刊索引,如《全国报刊索引》、《文学论文索引》。年鉴是系统汇集年度时事文献和统计资料的连续性出版物。如《中国年鉴》、《世界知识年鉴》。手册是汇集某一方面经常需要查阅的文献资料或专业知识的工具书,如《汉语方言调查手册》、《译名手册》。年表是按年代顺序用表格形式编制的查考时间或大事的工具书。其中的纪年表供查考年代,如《中国历史纪年表》;历表可换算不同历法、纪年法的年、月、日,如《中西回史日历》;大事表则为查考大事及其年代的工具书,如《中国历史大事纪年》。图录是用图象表现事物的工具书,它既包括《世界地图》和《中国历史地图集》等各种地图,也包括《中国历史图谱》和《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等各种文物图录。政书是文化史专著,它汇编历代或某一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制度方面的资料供人阅读和查考。如《通典》、《文献通考》、《唐会要》。类书是我国古代百科全书式的资料汇编,有人也称它为百科全书,实际上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类书是记录群书中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述而不作,分类排比,以便寻检和征引,是查考古代事物的工具书,如《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古今图书集成》。百科全书有综合性的,也有专科性的。前者是完备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汇编,搜集各科专门术语、重要名词,而加以详细的、系统的叙述和说明,各条目按字母或分门别类编排。后者所收条目则限于一个学科范围,只是较一般专科辞典为详备。(二)工具书检索的一般程序1.根据需要确定检索范围应当熟悉自己所要检索的资料的性质,看看属于哪个学科或哪一类,应尽量缩小检索范围,便于快速检索。如果一时确定不了比较正确的检索范围,就只能利用综合性工具书如《辞海》、百科全书了。2.熟悉和利用现有的对口工具书工具书种类繁多,必须对各种工具书比较熟悉,才能够按图索骥。各类工具书都有一定的收录范围和编纂目的。多多熟悉各种不同的工具书,检索资料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查阅凡例和熟悉排检法,检索出所需资料一般工具书的凡例说明了该工具书的编纂原则、编纂时间、出版时间、所收词目数量和范围、怎么注音、如何解释、如何使用检索等内容。目录里则排列出了本辞书的全部内容标题,列出了各种不同的排检方法。供熟悉不同排检法的人选择使用。如一部《辞海》就有六种排检法可供选择。所以,查阅凡例很重要。4.摘录和复制资料途径有:一是卡片摘录,这是针对所需要的资料很少的时候用的;二是复印,这是针对所需要的资料很多、长篇大论都可以用的时候用的;三是下载打印,这是针对电子数据或资料而用的;四是剪贴,这是针对自己订阅的报刊和书籍而用的,图书馆和其他公共场所的报刊是绝对不能剪贴的;五是电脑保存,这是针对有自用电脑的人而言的,但必须做好多个备份或保存到多个移动硬盘里,以免因计算机中病毒或重新安装系统或不小心格式化硬盘而造成数据或资料丢失。5.整理资料。一般是分类整理:有笔记式、卡片箱式、袋装式等各种形式。(三)几种常用的工具书排检方法1.字顺法字顺法又称字序法,它是一种排检单字或词汇的方法,也是工具书刊及数据库的主要编排查检方法。一般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等大都采用这种方法。根据汉字的形体和读音特点,可分为形序法和音序法两类。(1)形序法形序法是根据汉字的形体结构,找出它们在形体上某些共同点加以排列。它又分为部首法、笔画笔顺法和号码法。①部首法所谓部首,就是汉字的偏旁,其大多是指形声字的形旁,也就是把一些形体上有相同部分的字归为一部,这些字相同部分作为部首。部首法就是将同部首的字归为若干部,按部首笔画多少为序,同类部首的字按部首以外字形的笔画多少先后排列。②笔画笔顺法笔画法又称笔数法,它以汉字笔画数量多少为排列次序。相同笔画的字则按部首笔画或起笔笔形排列。这种检字法原理简单,易学易检,但繁简字体的差异和各人书写习惯不同,以及每一笔画汉字数量极为悬殊,给检索带来一定困难。现在一般把笔画法和笔顺法结合使用,把汉字先按笔画归类,相同笔画再按起笔笔顺集中,第一笔相同则比较第二笔、第三笔&&依此类推,排列出汉字的先后顺序。③号码法号码法是形序法的一种变形,它把各种汉字的笔形用若干数字代码表示出来,再将数字依照一定规则连接成一个个号码,再按号码排列汉字。最常见常用的是四角号码法。&横一垂二三点捺,叉四插五方框六,七角八八九是小,点下有横变零头。&(2)音序法音序法是按照字音排列汉字的方法,主要有汉语拼音字母法、韵部法和注音字母法。①汉语拼音字母法汉语拼音字母法是根据1958年公布的《汉语拼音方案》的字母顺序排列汉字的方法。编排时将汉字按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排列,第一个字母相同再按第二个字母的顺序排列,依此类推。读音相同的,按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次序排列;读音和声调都相同,则辅之以笔画笔顺等方法排列。②韵部法韵部法是古代按字音编制的工具书采用的检字方法。唐宋时期的韵书,依据隋代《切韵》的206韵编排;南宋时归为107韵;金元之际改为106韵;明代《洪武正韵》订为76韵;其中最流行的是106&平水韵&。韵部法是按汉字所属韵部汇集,再依照平、上、去、入四声分类排列。《佩文韵府》、《经籍纂诂》、《辞通》等都是按此法排列。现代人不熟悉古韵,查检困难,所以新出版的这些韵书,都附带其它检字法索引。如果研究工作需要了解古韵,可利用《辞源》、《汉语大字典》等工具书查询。2.时序法时序法是按照事物、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或人物的生平事迹存贮和检索文献信息的方法。这种方法广泛用于编制历表、年表(大事记)和人物年谱,如《两千年中西历对照表》、《中外历史年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列宁年谱》等。同时也常用于分类语言中的时代划分,如《中图法》就有&国际时代表&和&中国时代表&两个时代划分表。3.地序法地序法是按照一定时期的行政区划为序排列文献信息资料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编制地理类和地方文献的检索工具,也用于分类语言的地域划分。如《中国名胜词典》、《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省地图集》、《历代地理沿革表》、《中国地方志综录》、《浙江地方志考录》和《中图法》的&世界地区表&、&中国地区表&等。二、网络信息的检索与利用(一)图书信息检索不论过去还是现在,图书馆都以它丰富的藏书向我们提供多种信息,是我们获取资源的重要途径。过去,查找图书馆中的图书主要是通过目录,这是一种传统的图书查询方法。现在,图书馆一般备有计算机书目检索终端,供我们检索、查询图书。书目检索系统提件了书名、作者、索书号、ISBN号。关键字等多种检索途径,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所掌握的相关信息选择检索途径;还可以将掌握的几条信息组配起来,检索同时满足几个条件的记录。例如:国家图书馆的网址是http://www.nlc.gov.cn,进入网页,单击&馆藏目录检索&按钮后就可进入目录检索页面。(二)期刊信息检索概述&&中国期刊网中国期刊网是由清华同方光盘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清华大学国家光盘工程研究中心出版的。它是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China Nation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简称CNKI)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我国目前最权威的全文数据库之一,收录了1994年至今的5300种学术类核心或专业特色期刊全文,内容覆盖理工A(数理科学)、理工B(化学化工能源与材料)、理工C(工业技术)、农业、医药卫生、文史哲、经济政治与法律、教育与社会科学、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分为九大专辑、126个数据库。(三)目录搜索为了帮助Internet用户方便地查询到所需要的信息,人们按照图书馆管理书目的方法设置了网上目录。网上目录一般以主题方式来组织,大主题下又包括若干小主题,这样一层一层地查下去,直到比较具体的信息标题。这就是目录型检索工具,也称主题目录或者主题指南,它是按等级排列的主题类索引,排列的方法有字母顺序法、时间顺序法、地点法、主题法等,或者各种方法综合使用。它能让用户通过主题测览Web站点列表,检索相关信息。现在许多网站专门收集Internet上的信息地址,并编制成目录提供给网上用户,如Yahoo、Sohu等网站。目录型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1)选择目录大类中的项目,然后一步步地缩小范围。(2)用一个含义较广的关键词(如教育、教育技术、信息资源等)查询,然后继续点击更详细的标题。(3)如果一个目录不能为你提供合适的结果,用另一个试试。通常目录间会有很大的差别。(四)网页搜索引擎如果希望得到与特定内容有关的具体信息,并且知道与之相关的标题词组或专用术语,可以使用搜索引擎来搜索信息。搜索引擎实际上是一类软机器人,会不停地访问Internet站点并自动生成网页目录。它的工作机制是搜索引擎首先派出网页搜索工具在网上搜索信息,并把信息带回搜索引擎;然后,将信息进行分类索引,建立网页数据库;最后,通过Web服务器端软件,为用户提供浏览器界面下的信息查询。对用户来说就是输入需要查询的关键字,点击&查询&之类的启动按钮,搜索引擎就会使用一定的检索算法从网页数据库中找出与查询关键字相匹配的记录,并以列表的形式显示给用户。在大多数情况下,搜索引擎是用来查找明确信息的最佳手段,如已知的文档、图片或短语等。此外,大多数搜索引擎不仅提供一个或多个关键字的简单查询,还提供附加的查询选项。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1)选择搜索引擎。(2)确定搜索主题,以决定搜索用的关键字。现在各种搜索引擎的设置都是非常简单实用的,只要根据提示单击相应按钮就可以进行相关操作了。(3)缩小搜索范围。各种搜索引擎都有缩小搜索范围的功能,如Google的&高级搜索&和&在结果中再搜索&、百度的&在结果中找&等,只要对搜索条件进行限制,就能更精确地搜索到更有价值的资源。&拓展阅读高级搜索Google的&高级搜索&功能提供了根据关键字、语言、文件格式、日期、字词位置和网域等条件,从而将搜索范围限制在某个特定的网站中,排除某个特定网站的网页,将搜索限制于某种指定的语言,查找链接到某个指定网页的所有网页,查找与指定网页相关的网页。还可以查找一些特定网页。百度的&高级搜索&功能与其类似。例如,要找诗句&随风潜入夜&的下句,直接搜&随风潜入夜&,即可得到下句诗词。三、信息处理(一)信息的筛选与分类1.信息的筛选(1)鉴别真伪。即看信息内容与已掌握的可靠数据资料是否有明显冲突,同一条信息内容是否自相矛盾,信息来源是否可靠,信息传输的方式是否可靠。(2)价值鉴定。即确定信息是否有价值并评估价值的大小。信息价值的高低,取决于对信息的需求程度。2.信息的分析分析信息首先要对信息分类。然后才能在同类事物中作进一步的比较和分析。信息分类的第一步是辨类。即对信息做主题分析,分辨其所属类别;第二步是归类,即依据辨类的结果,将信息归位于分类体系中。将信息分类后,即对信息做进一步分析:(1)归纳法和演绎法。是两种最基本、最常用的逻辑推理思维方法。归纳法即从同类中的若干个别或特殊对象中推出有关该类事物的一般性结论。演绎法是以一般性原理为前提,推出有关特殊的个别事物的结论。调查研究中,经常将这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运用。(2)比较法和分类法。比较法即将一个事物同其他事物进行对比研究,或将事物不同阶段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得出对事物发展性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结论。分类法是根据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调查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逻辑方法。比较法和分类法有密切的联系。用比较法得到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作为分类的依据;而对事物做分类后,又便于对不同类的事物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从而找出本质上的差异。(3)分析法和综合法。分析法即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个要素,再分别加以研究考查的方法。综合法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把对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的认识组合为一个整体认识的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的反复运用,可以使研究不断深入。(4)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是指通过对事物各种数量关系的研究来认识事物的方法。对调查材料的定量分析,就是通过统计和概率计算,得出可靠的数据,从而揭示事物各个方面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趋势。它具有逻辑的严密性和可靠性,结论往往有较强的说服力。定性分析是指通过对事物规定性的研究来认识事物的方法。对调查材料的定性分析,就是在对大量材料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调查对象做出性质上的判断。由于任何事物都具有量和质两方面的规定性,量的变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的变化,而质的差别也表现为一定数量关系的不同。因此,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总是结合在一起进行。一般情况下,任何定性分析都应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其结论才更为可靠。(5)系统分析法。就是按照系统论的原理,把调查材料当作反映客观情况的集合来研究,从整体功能上去分析材料。而且,不但要研究调查材料之间的内部联系,还要从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去综合考查调查对象。最后还要注意调查材料在时间、空间、功能、逻辑等各方面的有序性等问题。3.信息的提炼信息提炼是在信息分析的基础上,对信息内容和文字进行的再加工,即对质量还不高的信息材料,做必要的浓缩和提炼。浓缩是在不损失有用信息的前提下把篇幅过长的信息压缩成简短的信息材料,即对信息材料的概括。提炼则是通过对零散的、肤浅的、杂乱的&一次信息&分析逻辑推理得出高质量的&二次信息&。信息的浓缩和提炼必须根据采用者的需求而不是按提供者的喜好和想法来加工。加工过程主要体现在内容和文字两个方面:(1)信息内容上。将没有用的部分去掉,把有价值的内容凸显出来;把&杂质&去掉,把本质挖掘出来;把虚的&水分&挤干,把实的内容留下。(2)信息载体上。即对信息的文字、篇幅进行提炼。将多余的话和枝枝蔓蔓的文字去掉,将过长的篇幅进行压缩,以达到用最少、最精练的文字和篇幅承载最多、最大的信息量。4.信息的综合信息的综合是对一定时间内获得的内容相同或相近的信息,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归纳、整理、加工和提炼,或者从中找出更重要的线索进行追踪,从而形成内容更为全面充实,理由更为充分,价值更高的有系统、有一定深度的信息。信息的综合即综合归纳,具体方法有:(1)阶段性综合归纳。即在一段时间内,对某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归纳,进而分析出发展趋势、动态倾向和工作特点。(2)专题性综合归纳。即针对某一重要问题,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同类信息进行综合归纳,使分散的、没有直接联系的信息有机结合,形成专题信息,为决策者提供较为系统、完整的信息。(3)地域性综合归纳。即按地域划分,对所属全部地区或部分地区的情况进行综合归纳。其中以部分地区综合归纳较为普遍,也较灵活机动。(4)追踪性综合归纳。即以初级信息为线索,组织力量进行追踪调研,然后加工成高层次的信息。(二)信息传递信息传递指信息经处理编写后,由信源(信息输出者)迅速通过信息载体和信道,及时传递给信宿(信息接收者),即信息输出。当信源输出的信息作用于信宿,产生的结果又作为新的信息被输送回来,即信息反馈。信息传递的方式有:1.口头传递。如开会、面谈等方式,具有简单、快捷的优点。开会可以在较大范围内传递信息;面谈则适合传递紧急或机密的信息,或需要当面解释的信息,适用于小范围内的信息传递。2.书面传递。如邮寄、专递等方式。邮寄又分邮政部门信函投送和机要交通部门专递两种。前者适合于普通信息传递。后者适用于机密信息的传递;专人递送主要用于近距离的、绝密或紧急的信息传递,需有必要的登记和签收手续,还要特别注意传递过程中的安全问题。3.电信传递。如电话、传真、电报、网络等方式。电话速度快,时效性强,适用于特别紧急的信息传递;传真的特点是速度快,保持原样,准确无误,但保密性不强。电报尤其是密码电报的保密程度极高,但信息内容不宜过长,否则对保密和传递效率都有影响。网络传递是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可以集信息的收集、传递、应用于一体,但目前保密性还不能做到最好,故不能用于传递绝密信息。(三)信息存储信息存储即建立信息库,是指将有参考价值的各种信息采用相应的方法和载体存储起来,以备使用。信息存储有利于集中管理信息资料,有利于开发高层次的管理信息,有利于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管理工作效率。1.信息存储的程序(1)登记。是为建立存入的信息资料而做的完整记录。登记可分为总括登记和个别登记两种。总括登记一般只登记藏入册数、种类及总额等,反映一个信息库内所藏入信息资料的全貌。个别登记是对每一类、每一份、每一册信息资料的详细记录,以便掌握各类信息资料全貌的具体情况。登记的作用是掌握藏入信息资料的变化情况,发现漏缺,以便补充配套。(2)编码。是将一种信息形式转换成另一种信息形式的过程。信息工作中,通常把文字信息转换成字母或数字信息。编码是实现信息转换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实现计算机处理的桥梁。信息资料的编码过程一般是:分析编码的信息资料选择最佳的编码方法确定数码的位数。在信息工作实践中,信息资料的编码方法有多种,运用最广泛的是分类流水编码法。(3)排列。科学的存放排列对信息资料的查找利用尤为重要。通常的排列方法有三种:一是按来源部门排列,即按信息资料的来源地区和部门(结合时间顺序)依次排列。其优点是便于查找信息源,但需要较大的存放空间。二是按内容排列,即将信息资料按内容分类后依次排列,便于查找利用。三是按形式排列,便于做到存放整齐;如果按信息资料的载体形式来存放,又便于按不同载体的特性来妥善保管。2.信息存储的方式(1)从技术方式上说,有五种:一是文字纸张存储技术。这种传统的存储技术所占空间大,需要人员多,查找和使用都很不方便,而且纸张又易发霉损坏,因此,这种存储技术已越来越不适应信息社会的需求。二是缩微存储技术,即用光电摄录装置把以纸张为信息载体的各种文献资料进行高密度缩小化制成缩微品的技术。三是声像存储技术,即将信息通过录音或录像记录存储,它包括&声&、&像&两部分。四是光盘移动硬盘存储技术,有较大的存储容量。五是电子计算机存储技术,即用计算机的内外存储器存储信息的技术。(2)从存储手段上说,有两种,一是手工存储,是指以文字卡片或书本为载体的、完全靠手工操作的存储。它需要有一定的设备,包括卡片柜、存储库房以及空调、消防器材、去湿机、自动测温测湿仪、清扫机、吸尘器和防盗报警装置等一系列辅助设备。手工信息的存储要按一定的方法、系统依次排架,排架有分类排架和形式排架两种。分类排架是按信息分类来排列信息的方法。形式排架是按照信息外部特征顺序排列信息的方法,其中又有登记号排架法和固定排架法两种。二是计算机存储。它需要建立清洁明亮、高大宽敞、温度恒定、防火防盗、防晒防潮的计算机房和信息库房,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购置不同功能和应用特点的计算机以及大量的用于存储信息的磁盘和移动硬盘。3.信息存储的要求(1)存储的信息要有价值。要存储已做处理的、对机关单位的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和长效作用的有价值的信息。(2)存储信息要方便利用。存储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方便利用的关键是便于检索,这就要求信息存储按信息检索的要求进行。要满足集中化、有序化、科学化和实用性的要求。(3)存储信息的现代化。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全息摄影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使存储信息的密度大大增加,可以极大地节省存储空间,有效地存储信息,也有利于实现信息存储的集中化和高速化。因此应尽可能利用现代化的存储手段,实现信息存储的现代化。四、运用教育测量知识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教育测量是对学习能力、学业成绩、兴趣爱好、思想品德以及教育措施上许多问题的数量化测定。测量要具备单位、参照点、量表。教育测量中所使用的量表多以文字试题的形式出现,也有以图形、符号、操作要求形式出现的。(一)基本概念1.教育测量教育测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教育测量泛指运用测量手段对教育活动所进行的量的测定。它涉及的范围很广,凡是需要并能够测量的与教育有关的活动均在研究之列,如教育投入、教育过程各要素、教育的效果等。从狭义上讲,教育测量专指按一定规则对学生的知识、智能、个性发展、思想品德等所进行的量的测定。通常所提及的多是狭义上的教育测量。2.教学评价教育评价是按照一定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教育活动所进行的价值判断的过程。它包括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评价,诸如学校、教师的教学工作、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模式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业成就、一般智能发展、个性发展、思想品德状况等评价。3.测验及其种类测验是指对通过一定的仪器和试题所引起的受测者的行为样本进行测量的系统程序。教育测量的对象和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测验作为教育测量的主要工具,种类也很繁多,可按不同标准加以分类。按测验的功用分类:(1)学绩测验;(2)能力测验;(3)人格测验。按测验的目的分类:(1)诊断性测验;(2)形成性测验;(3)终结性测验。诊断、形成、终结三种测验对照表■按解释分数和方法分类:(1)常模参照测验指参照被测群体的实际水平解释分数的测验叫做常模参照测验。群体的平均分数一般可以反映群体的水平,称为常模。以常模为参照点,将被测个人的成绩与常模比较,并把比较结果所反映出来的差异数量化,作为导出分数。参照常模解释分数,便于比较和选拔工作的进行,它属于相对评价的范畴。例如,在升学考试中,按标准化的要求进行的分数转换就是参照常模得出的。(2)目标参照测验参照被测达到目标的程度来解释分数的测验,叫做目标参照测验,也称作标准参照测验。通过与特定的标准进行比较,了解被测的达标程度,这是一种绝对评价方法。例如,毕业考试就是以某一学段的教育目标为标准,衡量学生的达标情况而进行的。常模参照测验和目标参照测验的对照表■4.测量的要素测量的三要素:①参照点。分绝对零点和相对零点。教育测量所应用的参照点都是相对零点。②统一的单位。③量具(测量工具)。教育测量常用的工具是试卷,而试卷由测题构成,故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命题的研究,提高试题的质量,这样才能保证测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二)数据整理在教育测量中,通过各种测验获得大量分数,这些杂乱无章的分数有三个问题:一是看不清它们的分布形态,二是不了解它们的特征和变化规律,三是每个分数表达的意义含混模糊。因此,需要对零乱分散的分数进行整理和分析,以便在此基础上作出解释和评价。1.分数整理(1)顺序排列表顺序排列是简单的整理分数的方法。它是将所有个体的成绩,按高低顺序排列,并且列于表中,称作顺序排列表。这种方法简明清晰,一眼便能看到最高分数和最低分数,而且可以大致了解个体成绩在总体中的位置。(2)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表是一种反映数据分布情况的统计表。所谓频数是指一群数据在各个数值(或区间)上所出现的数据的个数,也称为次数。每一个频数除以数据的总个数称为频率,或称相对次数。(3)频数直方图由频数分布表可以制作频数直方图。方法是:以分数为横轴,频数为纵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在横轴上标出各组分数的组中值,频数值等距标在纵轴上;然后以组中值为底边中点,组距为底边,组频数为高作出各矩形,即得频数直方图。(三)统计数据1.算术平均数一组数值的总和除以数据的总频数所得的商称为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计算公式是:■=■。2.方差一组数据中,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和的算术平均数称为这组数据的方差。又叫均方差或变异数。用符号S2或σ2表示。3.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称为标准差。用符号S或σ表示。标准差是反映全体考生分数之间的离散程度和差异情况。它与平均分一起使用,决定了某次考试分数分布情况。σ值越大,表示部分考生离平均分的&差距越大&,也就是分数分布较广;σ值越小,则分数分布较窄或说&集中在平均分附近&。计算公式是:σ=■4.差异系数标准差较准确地反映了一组分数的离散程度,它与原数据的单位相同,是一种绝对差异量数。在进行不同组间离散程度比较时,适用于单位相同、平均数相近的情况。如果各组数据单位不同,或虽然单位同但平均数相差甚远时,不能直接用标准差比较,这时应使用差异系数。差异系数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平均数的百分比,用CV表示:CV=■&100%【示例】某校中考成绩语文的标准差S1=15,平均分x1=85分(满分130分),政治标准差S2=10,平均分x2=50(满分70分),试比较两科的差异情况。语文:CV1=■=■&17.6%;政治:CV2=■=■=20%。因此,政治科分数离散程度大。5.标准分数(z分数)标准分数是以平均分为参照点,标准差为度量单位的分数。它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按照转换的方式和对分布形态的影响效果,可分为两类:①不改变分布形态的标准分数定义式为:z=■其中,xi为原始分数,■为参照群体的平均分,S为参照群体的标准差,z为标准分数。这种标准分数又称z分数。【示例】某生高考数学成绩105分,所在省的数学平均分68.40分,标准差28.90分,求他的标准分数。z=■&1.266。该学生处于优秀学生行列,但如果将他置于全国高考最好的省份,如平均分92.26分,标准差24.10分,则z&0.529,仅能算中等偏上。为了与通常记分的习惯协调一致,对z分数可以再施行线性变换,以消除它的负值和小数:y=Az+B。当A=10,B=50时,便得到了T分数:T=10z+50。6.难度难度是指试卷(题)的难易程度。一般用试卷(题)的得分率或答对率(P)表示,所以难度事实上是容易度。P值在0~1之间,数值越大,说明试卷(题)越容易。有关考试难度水平估计一览表■一般情况下,测验的平均难度接近0.50时,分数趋于正态分布,否则分数分布将出现偏态。就整个测验而言,当平均难度为0.5且题目组间的相关为零的情况下,分数呈正态分布,而难度值越小,则题目越难,低分段人数必然较多。难度值越大,题目越容易,分数将大部分集中在高分区。这样,在分数的分布上,就会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偏向,前者为正偏态,后者为负偏态。7.区分度区分度是试题对不同考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的鉴别程度。如果一个题目的测试结果使水平高的考生答对(得高分),而水平低的考生答错(得低分),它的区分能力就很强。题目的区分度反映了试题这种区分能力的高低。一般认为,区分度的数值达到了0.3,便可以接受;达到了0.3以上为好的题目;在0.4以上为优秀题目;低于0.3的题目,区分能力差。1994~1995年高考数学试题区分度统计表■可见,题目区分度的实质是用以鉴定一个题目有效性的指标,它的高低变化对测验的质量具有深刻的影响。与题目的难度相比,人们更关注题目的区分度的高低,并以此作为筛选和修改试题的主要依据。试题的区分度的计算比较方便的方法有以下两种:(1)得分率求差法将受测群体按题目得分的高低排列,取高分人数的27%为一组,他们的得分率记作PH;低分人数的27%为另一组,他们的得分率记作PL,用D表示区分度,则该题的区分度为:D=PH-PL(2)得分求差法将受测群体按题目得分的高低排列,取高分人数的27%为一组,低分人数的27%为另一组,用D表示区分度,用H表示高分组得分总和,用L表示低分组得分总和,用n表示高分组(低分组)人数,XH表示该题的最高得分,XL表示该题的最低得分,则:D=■8.信度信度是衡量测验分数一致性或可靠性的一个指标,即用一个或一组测验对同一被试群体施测多次,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的程度,以及测验分数所反映被试真实水平(即真分数)的可靠性程度。(1)分半相关将全卷中全部试题按题号或分数适当分半,得到两个平行的&子试卷&,计算这两个子试卷考生得分的相关系数,这样求得的是半个试卷的信度,然后再用斯皮尔曼-布郎(Spearman-Brown)公式校正,得到考试的分半信度系数。一般认为分半信度系数在0.90以上比较合适。这个方法比较适合多数为选择题的试卷。rtt=■其中,rtt分半信度系数,rab表示A、B两份试卷得分的积差相关系数。计算公式rab=■其中,x1i、x2i是第i个受测者先后两次测验所得分数,n是受测人数。应当注意,在应用上式时,分半的两部分测验须满足在平均数、标准差、分布形态、测题间相关、内容、形式和题数都相似的假设条件。(2)内部一致性信度通常采用的是克伦巴赫(Cronbach)的α&系数公式,它适用于非选择题(多重记分)较多的试卷。α&系数为试卷信度的最低限,一般认为其值在0.80以上,考试的信度比较好。克伦巴赫(Cronbach)公式:rtt=■(1-■)。其中,S■■是每个测试题目得分的方差,S■■是整份测验总分的方差。国家教委考试中心对高考试题分析与评价时,即用分半相关与α&系数方法求出试卷信度。年高考数学(理科)试卷统计数据对比■9.效度效度是测验有效性或准确性的指标。由于效度分析可以针对各种要求和运用各种程序,而在特定的条件下,使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的效度。因此,一个测验可以具有不同的效度指标。当我们讨论一个测验的效度时,只有界定了它的条件,效度才有确切的意义。对常模参照测验来说,主要有效标关联效度、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1)效标关联效度测验的效标又可称为准则,它是衡量测验效度的参照标准。我们可以用一类标准化测验作为某次测验的效标(如国家级高考、省级各类会考等),用积差相关法计算效度。由于客观上的种种原因,难以确定有效的效标,因此,效度的计算,采用求平均区分度代替,其公式是:r效=■■Di。其中,r效表示试卷的效度,k表示试卷中的试题数,Di表示每道试题的区分度。(2)内容效度测验的题目对所要测量的内容具有代表性的程度称作内容效度。它反映测验题目在所要测量的内容范围和教学目标内取样是否充分和确切的问题,主要用于学科成绩测验。内容效度一般不用数量化指标来表示,主要依靠在某种依据的基础上作出逻辑分析。为了提高测验的内容效度,首先要注意界定测验的内容范围,其次要注意系统取样。目前,大多数学科成绩测验的编制者根据教学目标的分类,先拟就测验的蓝图,将各部分内容和教学目标各层次按确定的比重表达出来,然后编制测题,以满足提高内容效度的要求。(3)结构效度(构造效度)结构效度是指考试对理论上构造或特质的测量程度。确定结构效度需三个步骤:建立理论体系(理论结构)并以此出发提出关于某一心理特征的假设;设计和编制测验,并进行实施;用收集证据和逻辑分析的方法来验证与理论假设的相符程度。由于建立理论和提出假设的困难,操作步骤较为复杂,且没有单一的量化指标来描述有效程度,所以,在一般的考试质量分析中很少采用。五、设计、制作课件近几年,多媒体课件在学校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多媒体课件是以现代教学思想为指导,以计算机、多媒体和通讯技术为支撑,具备一定教学功能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李克东,2002年)(一)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功能1.图文声像并茂,优化学习环境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多彩,能够更好地构建学生的学习环境,方便学生学习。同时多媒体课件对于教学内容全方位的阐述,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的作用。2.友好的交互环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多媒体课件由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组成,所以给学生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种刺激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丰富的信息资源,扩大学生知识面多媒体课件提供大量的多媒体信息和资料,创设了丰富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而且大大地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4.超文本结构组织信息,提供多种学习路径超文本是按照人的联想思维方式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的一种先进技术。由于超文本结构信息组织的联想性和非线性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所以便于学生进行联想思维。另外,由于超文本信息结构的动态性,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认知特点重新组织信息,按照不同的学习路径进行学习。(二)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基本原则1.教育性原则要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难点;要具有灵活的教学形式;教学对象要有针对性。2.启发性原则在课件的设计中要注意以启发式教学原则为指导,提高课件的应用价值。主要可以运用兴趣启发、比喻启发和设题启发等方式。3.科学性原则课件应该能正确表达学科的知识内容。要求对概念的阐述、观点的论证等都符合科学逻辑,运用正确、可靠、与教材一致的学科术语。4.艺术性原则挖掘教学内容内在的亮点,通过美术设计、巧妙地运用动画和字幕将其表现出来;塑造出美观、鲜明、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人机交互界面;要求解说同和背景苷乐悦耳协调,声音处理要和画面造型相辅相成,达到视听同步。5.技术性原则通过程序中各种数据结构、程序结构、控制技巧以及运行的可靠性来衡定的。另外,要做到课件的开发环境与运行环境无关。(三)演示型课件制作演示型多媒体课件是指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自行设计,在课堂上手控或自动播放的课件。微软公司的PowerPoint是一个制作幻灯片演示文稿的软件。幻灯片演示文稿由一组幻灯片组成,这些幻灯片包括图表、图形、特殊符号、文本、多媒体视频和音频以及其他内容,在教学活动中应用非常普及。1.建立新演示文稿PowerPoint选择&文件/新建&命令时,系统显示&新建演示文稿&任务窗口,选择新建演示文稿。如图:&&&&&&&&&&(1)根据内容提示向导在&新建演示文稿&任务窗口选择&根据内容提示向导&,打开&内容提示向导&,选择和输入必要的信息,单击&完成&,即可生成一份演示文稿。如下图:&&&&&&&&&&(2)根据设计模板在&新建演示文稿&任务窗口选择&根据设计模板&,在&应用设计模板&列表框内以缩略图形式显示供选用,还可单击其下方&浏览&按钮到模板文件夹直接查找打开模板来建立演示文稿,也可以根据模板的名字进行搜索来建立演示文稿。(3)选择&空演示文稿&在&新建演示文稿&任务窗口选择&空演示文稿&。空演示文稿除幻灯片的标题格式外,没有任何背景图像、配色方案。选定版式后,输入幻灯片内容即得到一张幻灯片;如果还要继续做下一张,执行&插入/新幻灯片&命令或按Ctrl+M键,可插入一张新幻灯片;完成全部幻灯片内容输入后,可单击窗口左下&幻灯片放映&按钮观看效果;最后保存演示文稿。2.演示文稿的编辑(1)文本输入在新建幻灯片时,第一张幻灯片通常包括标题、文本框副标题,如果选择&空演示文稿&以外的其他版式,则每一张幻灯片都将提示用户在什么位置输入文本或者插入图片。(2)添加文本框如果在选择新建幻灯片时,选择的是&空演示文稿&中的&空白&版式,则不能直接输入文字。如果需要输入,可执行&插入/文本框/横排或竖排&命令,插入文本框,然后再输入文字。(3)移动和调整文本框的大小与位置①调整演示文本框及编辑窗口。演示文稿编辑窗口中间为演示文本框使用&常用工具栏&的&显示比例&按钮可改变其大小。②移动和调整添加文本框。单击鼠标左键,选中添加的文本框,其四周出现8个控制点。可利用鼠标移动文本框和改变文本框的大小。(4)改变文字格式不同的文字格式将给幻灯片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因此在实际使用中经常需要设置或改变文字的格式。包括设置或改变字体、字形、字号、颜色以及演示效果和设置成修改行间距。(5)插入剪贴画或图片剪贴图片可以用作幻灯片的背景、某些特定的标志,或者用作幻灯片的装饰与点缀。执行菜单栏中的&插入/图片/剪贴画&命令。还可使用&插入/图片/来自文件&命令,将已经存放在某个文件夹中的图片插入到光标所示位置。(6)插入图表图表是以图形或表格的方式表达数据的插入时,首先选中要插人图表的幻灯片,执行菜单栏中的&插入/图表&命令,可在弹出窗口中修改其数据。(7)插入艺术字艺术字一般用作演示文稿的标题,可以创建出阴影、扭曲或拉伸等形状各异的文字效果。执行菜单栏中的&插入/图片/艺术字&命令,屏幕弹出&艺术字库&对话框,从中可选择所需要的艺术字的形式并可以对文字属性进行设置。(8)添加超链接超链接功能可以在幻灯片与幻灯片之间、幻灯片与其他外界文件或程序之间以及幻灯片与网络之间自由地转换,要做幻灯片之间的超链接,必须有两张以上的幻灯片才可以,通过点击超链接对象可以在幻灯片之间跳转,超链接只有在幻灯片播放的时候才可以跳转,超链接对象可以做在文字上,也可以做在图片、按钮等内容上面。3.幻灯片的视图方式与编辑制作(1)幻灯片的视图方式PowerPoint有5种视图方式,即&普通视图&、&大纲视图&、&幻灯片视图&、&幻灯片浏览视图&和&幻灯片放映&。(2)幻灯片的制作与编辑①插入新幻灯片。选择&插入/新幻灯片&命令。在当前幻灯片中插入默认为&标题与文本&版式的新幻灯片。②删除幻灯片。选择&编辑/删除幻灯片&命令或按Delete键,可删除被选中的幻灯片。③移动幻灯片。在左窗格幻灯片列表中直接将幻灯片拖动到目标位置即可,或在大纲工具栏单击&上移&&下移&按钮移动被选定的幻灯片。④复制幻灯片。选择&编辑/复制&命令,可将左窗格中被选中的幻灯片复制到其后面。也可通过剪贴板,将选定的幻灯片,复制/粘贴到目标位置。4.优化演示文稿(1)外观设计①使用幻灯片母版。如果需要为每一张幻灯片都添加上单位名称、地址或徽标,则可在母版上设计,以便统一控制整个演示文稿的外观。②讲义母版。执行&母版/讲义母版&命令,屏幕显示&讲义&样式母版,用于讲义样式的设置。在PowerPoint中提供了三种内嵌的讲义类型。③备注母版。执行&母版/备注母版&命令,屏幕显示&备注&样式母版。备注母版与讲义母版的区别仅在于它添加了一个备注文本区,用户可在备注区添加所需要的项目,比如文本、剪切画、页眉/页脚、日期或页码等。(2)幻灯片应用配色方案配色方案由8种颜色组成,用于演示文稿的色彩配置,包括文本、背景、填充和重点文字的颜色设置。所有方案中的每一种颜色均可用于幻灯片的每一个组件,即可对整个演示文稿中的所有幻灯片进行设置。(3)应用设计模板把&设计模板&应用到演示文稿中。将由新模板的母版和配色方案取代原文稿中的母版配色方案。(4)幻灯片版式更改执行&格式/幻灯片版式&命令,屏幕显示&幻灯片版式&任务窗口从中选择一种版式,然后单击&应用于所选幻灯片&按钮即可。5.插入多媒体元素(1)插入影片选中需要插人影片的幻灯片,执行&插入/影片与声音&命令,在弹出的子菜单中单击&剪辑管理器中的影片或&文件中的影片&按钮。(2)插入声音首先选中需要插入声音的幻灯片,然后执行&插入/影片与声音&命令,在下一级子菜单中单击&剪辑管理器中的声音&或&文件中的声音&按钮。(3)播放CD乐曲选中需要插入CD乐曲的幻灯片,执行&插入/影片与声音&命令,在下级菜单中单击&播放CD乐曲&。按照提示设置后单击&确定&按钮。屏幕弹出提示框,单击&是&按钮,幻灯片上将出现一个小光盘图标。双击小图标,就可播放CD乐曲。(4)插入Flash媒体将Flash动画作为一个控件插入到PowerPoint中时,它的窗口的大小在设计的时候就固定下来。当鼠标在Flash播放窗口中时它响应Flash的鼠标事件;当鼠标在Flash窗口外时它响应PowerPoint的鼠标事件。6.创建幻灯片动画效果(1)在幻灯片上添加动画效果选中需要应用动厕效果的幻灯片,执行&格式/幻灯片设计&命令,打开&幻灯片设计&任务窗格,然后单击&动画方案&命令?选中讣自动预览&复选框&,再在&应用于所选幻灯片&列表框中选择所需要的动画方案。单击&播放&按钮,可预览到所选的动画方案,单击&应用于所有幻灯片&按钮,该动画方案将应用于所有幻灯片。(2)在幻灯片上添加动作按钮演示文稿的放映过程设置好后,若想按预定的顺序放映,必须创建交互式演示,即在演示文稿中添加动作按钮。首先选中幻灯片,执行&幻灯片放映/动作按钮&命令,在打开的&动作按钮&列表中选择所需的按钮,选择后光标变为&十&字形,将光标移到幻灯片上需放置按钮的位置。单击鼠标,即将所选按钮放置到该位置上。(3)更改幻灯片中动画对象出现的顺序幻灯片中动画对象出现的顺序可以由任务窗格中的&重排顺序&按钮来调整,改变其中对象的排列顺序,也就改变了演示中动画对象出现顺序。其操作是在&重排顺序&按钮中选择某对象上调或下调位置,即单击上、下箭头,这样就改变了其在列表中的顺序。(4)在播放的幻灯片上添加信息PowerPoint提供的绘画笔让用户在幻灯片播放过程中临时添加文字信息。(5)设置幻灯片切换效果①将当前幻灯片设置成&幻灯片视图&或&幻灯片浏览视图&方式,选中要添加切换效果的幻灯片。执行&幻灯片放映/幻灯片切换&命令,打开&幻灯片切换&任务窗格。②在&应用于所选幻灯片&列表框中选择切换方式,在&速度&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切换速度,在&声音&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声音效果。单击&应用于所有幻灯片&按钮,则所有幻灯片都应用相同的切换效果。③设置完成后,单击应用按钮,所选效果添加到幻灯片上。7.幻灯片放映(1)设置自动放映时间自动放映是指自动切换幻灯片,直至放映完整个演示文稿。实现的方法是设置幻灯片切换的时间间隔,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设计者自己设置时间间隔;另一种是使用排练计时。(2)设置放映方式在打开演示文稿后,执行&幻灯片放映/设置放映方式&命令,屏幕显示&设置放映方式&对话框,在&放映类型&栏设有&演讲者放映&&观众自行浏览&&在展台浏览&等放映类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软件有许多,例如Author&ware、Flash、Director等功能强大的多媒体创作工具。教师在选择软件时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根本目的在于优化教学。&&■&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一、逻辑基础知识(一)概念1.概念的基本特征所谓概念就是反映事物(对象)属性和范围的思维形式;是思维形式最基本的组成单位,也是构成命题、推理的要素。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两个基本逻辑特征。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性或本质。例如,&商品&这个概念的内涵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概念的外延,就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事物,统称概念的适用范围。例如,&商品&这个概念的外延指具有商品这个概念内涵的,在市场上出售的所有商品。任何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规定了概念的外延,概念的外延也影响着概念的内涵。即概念的外延由它的内涵决定,例如&等边三角形&的内涵是由三条等长的直线所围成的平面图形的性质;它的外延是所有那些并且仅仅那些具有这些性质的类。而&等角三角形&的内涵是指由三条相互相交而形成等角的直线所围成的平面图形的性质。而&等角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外延是完全相同的。因此概念可以具有不同的内涵而外延相同,而具有不同外延的概念却不可能有同样的内涵。当一个概念的内涵增加了,如&人&、&活着的人&、&活着的四十岁以上的人&,每个概念的内涵都比前面的概念的内涵增加,但是可以发现这些概念的外延情况却相反,&活着的人&的外延要比&人&的外延少。即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那么这个概念的外延就越少;反之,如果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少,那么这个概念的外延就越多。2.概念外延间的关系概念外延之间的相互关系共有五种即全同、全异、真包含、真包含于以及交叉关系。(1)全同关系全同关系亦称为同一关系。对于任意两个概念A、B,如果它们的外延完全相同(即所有的A是B,并且所有的B是A),那么,概念A与概念B之间就具有全同关系。【示例】&鲁迅&与&《狂人日记》的作者&之间;&中国&与&当今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间就具有全同关系。(2)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亦称属种关系。对任意的两个概念A、B,如果B的外延完全在A的外延之中,而A的外延只有部分与B的外延相同(即所有的B是A,而且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就称概念A真包含概念B;概念B真包含于概念A。或称A和B之间具有属种关系,并且称A为属概念,B为种概念。【示例】概念&学生&真包含&大学生&,因为所有的大学生都是学生,而且,有的学生是大学生,有的学生不是大学生。因此,称&学生&为属概念,&大学生&为种概念。同时概念&大学生&真包含于&学生&。显然,真包含于关系与真包含关系是一对相反的关系。如果概念A真包含于B,那么B就真包含A;反之,如果A真包含B,那么B就真包含于A。(3)交叉关系对任意的两个概念A、B,如果A的部分外延与B的部分外延相同,A的部分外延与B的外延不相同,B的部分外延与A的外延不相同(即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有的B是A,有的B不是A),就称A和B之间具有交叉关系。【示例】&中国人&与&知识分子&之间具有交叉关系。因为有的中国人是知识分子,有的中国人不是知识分子,有的知识分子不是中国人。以上讨论的全同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和交叉关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两个概念的外延至少有一部分相同,在形式逻辑中,通常将以上四种关系统称为相容关系。与相容关系相反的是不相容关系。两个概念之间具有不相容关系,意味着它们的全部外延都不相同。(4)全异关系对任意的两个概念A、B,如果A的外延与B的外延完全不相同(即所有的A不是B,所有的B不是A),就称A和B之间具有全异关系。【示例】&奇数&与&偶数&是全异关系,因为对于任一个数来说,它是奇数,就不是偶数。这也就是说,所有的奇数都不是偶数,所有的偶数都不是奇数。又如:&牛&与&马&;&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之间,都具有全异关系。(二)命题1.命题命题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例如,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②语言不是上层建筑。上面两个例子就是两个命题。例①肯定&宪法&具有&国家根本大法&的属性;例②否定&语言&具有&上层建筑&的属性。思维对象是指作为思维主体的人所思考的一切对象,它既包括客观上存在的事物对象,也包括人类思维的现象。2.命题的性质命题具有两个基本的逻辑性质:(1)必须对事物的情况有所断定所谓有所断定是指对思维对象的性质、关系等的肯定或否定。任何一个命题都有其确定的断定内容,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它肯定什么就肯定什么,否定什么就否定什么。命题的这个逻辑性质,目的是要消除日常语言的歧义性,从而以具有明确断定内容的判断来加强人们相互之间的沟通。如&这些运动员来自北京&就是一个命题。(2)必须有真和假的区分既然命题是对事物情况的断定,它就应该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这样就必然存在所作的断定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问题。如果一个判断符合客观实际,那么这个命题就是真的;如果一个判断不符合客观实际,那么这个命题就是假的。如&有些猫是波斯猫&符合客观实际,为真;而&所有的猫都不是波斯猫&不符合客观实际,则为假。而&这个人是个小偷&可能为真也可能为假,需要参照其他的标准来判断,但它也是一个命题。经典例题&萧贺或者是教师,或者是公务员&。上述判断是以下哪种情况?A.无所谓真假&&&&&&&&&&&&&&&&&&&&&&&&&&&&&&&&&&&&&&&&&&&&&&&&&&&& B.真的C.假的&&&&&&&&&&&&&&&&&&&&&&&&&&&&&&&&&&&&&&&&&&&&&&&&&&&&&&&&&&&&&& D.或者是真的,或者是假的分析:本题答案为D。题干是一个命题,则肯定有真假,故A项错误;而我们并不能确定萧贺的身份到底是什么,因此这个命题有可能真也有可能为假,如果他是教师,或者是公务员,那么该命题为真,如果都不是,则该命题为假。3.命题的分类在思维活动中,人们所要认识的失误是多种多样的,因而反映事物真假情况的命题也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对命题进行不同的分类。根据命题中是否包含有&必然&、&可能&等模态词,将命题划分为模态命题和非模态命题。(1)模态命题模态命题是包含有&必然&、&可能&等模态词的命题,反映事物情况必然性的命题为必然命题,而反映事物情况可能性的命题为可能命题。如&今天必然要下雪&和&宇宙中可能有外星人&都属于模态命题,分别是必然命题和可能命题。(2)非模态命题非模态命题则是指不含有模态词的命题。根据是否包含有其他命题,将其划分为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简单命题是本身不再包含其他命题的命题。如&小王不懂计算机知识&。复合命题是本身还含有其他命题的命题。如:①既要高速度又要高质量。②或者你听错了,或者我说错了。③如果银行降低存款利率,那么股票价格就会上升。④并非所有语句都表达命题。以上几个例子都属于复合命题。例①是一个联言命题,包含了&要高速度&和&要高质量&两个命题;例②是一个选言命题,包含了&你听错了&和&我说错了&两个命题。例③是一个假言命题,包含了&银行降低存款利率&和&股票价格上升&两个命题。例④是一个负命题,包含了&所有语句都表达命题&这个命题。4.命题的形式每一命题形式都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组成。逻辑变项是指命题形式中可变的部分;逻辑常项是指某一命题形式中固定不变的部分。对于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来说其形式是不同的。简单命题,例如&所有金属都是导电的&、&有些顾客不是会员&等,这类命题可以写成&所有S都是P&、&有些S不是P&的表达形式,其中,&S&和&P&是逻辑变项,&所有&&都是&&&、&有些&&不是&&&是逻辑常项。复合命题,例如&如果天下雨,那么地湿&、&或者你去参加比赛,或者我去参加比赛&等,这类命题可以写成&如果P,那么Q&、&或者P或者Q&,其中,&P&、&Q&是逻辑变项,&如果&&那么&&&、&或者&&或者&&&是逻辑常项。逻辑常项是判定一种命题形式的类型的唯一根据,也是区别不同类型的命题形式的唯一根据。无论给逻辑变项代入何种不同的具体内容,命题形式不会改变。5.命题的真值一个命题要么是真的,要么是假的,无所谓真假的语句不表达命题。而符合事实的命题是真的,它就不可能是假的;不符合事实的命题是假的,它就不可能真,因此一个命题不可能既真又假。我们把真假叫做命题的逻辑值,又称作命题的真值(truth-value)。对简单命题我们是直接以事实为根据来判定其真假。例如&有的动物已经灭绝了&这个命题符合事实,因此为真。而复合命题则不同,它是由连接词联结肢命题而构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复合命题描述的是肢命题之间的逻辑关联。肢命题之间的逻辑关联就表现为肢命题的真假对整个复合命题真假的制约关系。复合命题的真假是由肢命题的真假决定的。逻辑关联是由联结词决定。联结词不同,肢命题之间的逻辑关联就不同,肢命题的真假对整个复命题真假的制约情况就不同。把一种形式的复命题其肢命题真假对复合命题真假的制约情况列出来,就得到一张表,把它叫做该种形式复合命题的真值表。例如,&或者P,或者Q&这个选言命题的真值表如下:■二、推理人们在思维过程中,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反映更为复杂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扩大认识领域,获得新的知识。这是一种由已知推断未知的思考活动,而反映这种思维活动的思维形式就是推理。(一)推理及其结构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命题推出新命题的思维形式。每个推理都包含着两部分的命题:一部分是已知的命题,它是推理的根据,叫做推理的前提;另一部分是由此而推导出的命题,叫做推理的结论。逻辑学主要研究推理过程中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系。【示例】只有努力学习,才能考上大学。小王考上大学;小王努力学习。上例就是一个复合推理,其中前两个命题属于推理的前提,后一个命题是推理的结论。(二)推理的分类根据从前提到结论这一推导过程的方向不同,将推理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演绎推理通常被说成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即根据某种一般性原理和个别性例证,得出关于该个别性例证的新结论。归纳推理通常被说成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即从一定数量的个别性事实中,抽象、概括出某种一般性原理。但更精确的说法是:演绎推理是必然性推理,即前提真能够确保结论真;归纳推理是或然性推理,前提只对结论提供一定的支持关系,即前提真结论不一定真。1.演绎推理(1)演绎推理的定义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原理出发,引申出较特殊性结论的推理。这种推理的推导方向,是由一般到个别。例如,凡生物都有新陈代谢;藻类是生物;所以,藻类也有新陈代谢。演绎推理的前提是比结论更一般的判断,因此推出的结论并没有超出前提所判定的范围。换句话说,结论是可以由前提必然地推导出来的,所以它是一种必然性的推理。根据演绎推理前提中是否包含有其他命题,将其划分为简单命题推理和复合命题推理。【示例】A.如果某甲作案,那么他一定有作案动机。事实上某甲没有作案动机。所以,某甲没有作案。B.所有的作案者都有作案动机。某甲没有作案动机。所以,某甲不是作案者。这两个推理的区别在于:推理A的前提或结论中出现复合命题,推理B的前提和结论都是原子命题;推理A的根据是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推理B的根据是原子命题内部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2)演绎推理的特点演绎推理的前提是一般性原理,演绎所得的结论是蕴含于前提之中的个别、特殊事实,因此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在演绎推理中,前提与结论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只要前提和推理形式是正确的,结论必定正确。(3)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三段论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结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作出的判断【示例】小明是某校高二年级的学生,17岁,迷恋上了网络,整天沉迷于虚拟的世界当中难以自拔。由于每月的零花钱不够用,便向亲戚要钱,但这仍然满足不了需求,于是他心生歹念,强行向路人抢取钱财。但小明却说我是未成年人而且就抢了50元,这应该不会很严重吧?如果你是法官,你会如何判决呢?小明到底是不是犯罪呢?大前提:刑法规定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其刑事责任年龄起点为14周岁,对财物的数额没有要求。小前提:小明17岁(超过了14周岁),强行向路人抢取钱财50元。结论:判决:小明犯了抢劫罪。经典例题如果&我们班有的同学不会使用计算机&是一个真判断。下面不能确定其真假的是(&&& )A.我们班至少有一个同学不会使用计算机。B.我们班所有的同学都会使用计算机。C.我们班有的同学会使用计算机。D.不会使用计算机的有些是我们班的同学。分析:本题答案为C。&有的&的意思是&至少有一个&,因此A项必然为真;&我们班有的同学不会使用计算机&的矛盾命题为&我们班所有同学都会使用计算机&,故B项必然为假;D项经过换位后等值于&我们班有的同学不会使用计算机&,因此D项也必然为真;而由题干&有的同学不会使用计算机&可能包含的意思是&所有的同学都不会使用计算机&,因此不能推出我们班有的同学会使用计算机是真还是假。2.归纳推理(1)归纳推理的定义归纳推理是指从一系列个别性的判断出发,引申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这种推理的推导方向,是由个别到一般。【示例】麻雀是卵生的;燕子是卵生的;大雁是卵生的;老鹰是卵生的;麻雀、燕子、大雁、老鹰都是鸟,所以,所有的鸟都是卵生的。(2)归纳推理的分类归纳推理按照其推理的前提中是否考查了一类事物的全部,可以分为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又分为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此外,还有概率归纳推理和溯因归纳推理。需要注意的是,归纳推理中的&完全&和&不完全&是相对的,它是就推理前提的数量方面来说的。所谓&完全&是从整体上来对一类对象的全体加以考查;所谓&不完全&则是从局部(部分)上来对一类对象的全体加以推断。因此,它只具有相对的意义。①完全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是以某一类对象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为前提,因而推断出该类对象的全体都具有(或不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因此,完全归纳推理的前提是个别性的,其结论却是一般性的。完全归纳推理的结构可用公式表示为:&&&&&&&&&&&&& S1是(或不是)P,&&&&&&&&&&&&& S2是(或不是)P,&&&&&&&&&&&&& S3是(或不是)P,&&&&&&&&&&&&& &&&&&&&&&&&&&&& Sn是(或不是)P。&&&&&&&&&&&&& S1&&Sn是S类的全部对象。&&&&&&&&&&&&& 所以,S是(或不是)P。由于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某一类对象中的每一个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从而作出该类对象的全体都具有(或不具有)这种性质的推理。因此,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是建立在对被考查对象的每一个成员的认识基础之上的,因而是必然的。为了得出正确的结论,完全归纳推理必须遵循以下规则:第一,每一个前提都必须具有结论所表达的性质,结论才真实可靠。归纳推理的前提有若干个而不是一个,只有这些前提中的每一个前提都具有(或不具有)其结论所表达的性质,那么这样的结论才真实可靠,否则其结论便是不正确的。第二,凡是对一类对象进行完全归纳,必须毫无遗漏地包括该类对象中的每一个对象。这是为了确保其结论的正确性所必须的。因为如果被考查的对象有遗漏,而正好是遗漏了的对象不具有结论所表达的性质,而结论却偏偏说该类对象的全体都具有这种性质,这样的结论显然是不正确的。因此,与这两条规则相联系的,完全归纳推理的逻辑错误便是:前提不真实和考查有遗漏。完全归纳推理这种推理形式,虽然其结论具有必然性、可靠性等优点;但它也有适用范围狭小的缺点。由于这种推理形式必须把某一类对象的所有成员都要一个不漏地列举出来,因此它不适用于包含有许多对象的类,更不适用于包含有无限对象的类,因为我们不便于把许多对象都一一列举出来,更不能把无限对象列举出来。它只适用于包含对象较少的类。经典例题婚礼看得见,爱情看不见;情书看得见,思念看不见;花朵看得见,春天看不见;水果看得见,营养看不见;帮助看得见,关心看不见;刮风看得见,空气看不见;文凭看得见,水平看不见。有人由此得出结论:看不见的东西比看得见的东西更有价值。下面哪个选项使用了与题干中同样的推理方法?A.三角形可以分为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三种。直角三角形的三内角之和等于180&,钝角三角形的三内角之和等于180&,锐角三角形的三内角之和等于180&,所以,所有三角形的三内角之和都等于180&。B.我喜欢&偶然&胜过&必然&。你看,奥运会比赛中充满了悬念,比赛因此激动人心;艺术家的创作大多出自&灵机一动&;科学发现与发明常常与&直觉&、&灵感&、&顿悟&、&机遇&连在一起;在茫茫人海中偶然碰到&他&或&她&,互相射出丘比特之箭,成就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姻缘。因此,我爱&偶然&,我要高呼&偶然性万岁&!C.外科医生在给病人做手术时可以看X光片,律师在为被告辩护时可以查看辩护书,建筑师在盖房子时可以对照设计图,教师备课可以看各种参考书,为什么不允许学生在考试时看教科书及其他相关材料?D.玫瑰花好看,因为所有的花都好看。分析:这是一道推理方法的相似比较题。题干和B项都属于不完全归纳推理;A项是完全归纳推理;C项是类比推理;D项是省略三段论推理。所以,正确答案是B。②不完全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是以某一类对象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因而推出该类对象的全体具有或不具有这种性质的一般性结论的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根据前提中是否考察了事物对象与其属性间的内在联系,可以分为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a.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种属性在对象中不断重复而没有出现与之相反的情况,因而便推断该类对象的全体也都具有这种属性的一种推理。这种推理形式可用公式表示为:&&&&&&&&&&&&& S1是(或不是)P,&&&&&&&&&&&&& S2是(或不是)P,&&&&&&&&&&&&& S3是(或不是)P,&&&&&&&&&&&&& &&&&&&&&&&&&&&& Sn是(或不是)P,&&&&&&&&&&&&& S1&&Sn是S类中的部分对象,且在重复中未遇到相反的情况。&&&&&&&&&&&&& 所以,所有S是(或不是)P。由于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结论的得出仅仅是以推理前提的无矛盾性为依据,而推理前提所考察的又仅仅是一类对象中的一部分,因此其结论并不具有必然性而是或然的。为了提高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必须注意以下问题:第一,枚举考查的对象要尽可能多。前提中枚举的对象愈多,涉及的范围愈广,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就愈大;反之,其可靠性程度就愈小。第二,要尽可能找出被考查对象与其属性之间,或者前提与结论之间所具有的内在联系,从而把对象的本质属性作为考查、归纳的根据,而不是把其非本质属性作为考查、归纳的根据。这样才能把推理的结论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第三,注意搜集反面的材料,看其是否会出现矛盾。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容易出现的逻辑错误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所谓以偏概全,是从被归纳对象的量上来说的。它是仅以少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就推断出该类对象的全体都具有或不具有这种性质。这样的归纳,其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当然不会高。第二,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所谓轻率概括,即对被考查对象并未作深入细致的考查,便轻率地作出某种结论。这种结论当然容易出现错误。经典例题目前的大学生普遍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积累。根据国家教育部有关部门及部分高等院校最近做的一次调查表明,大学生中喜欢和比较喜欢京剧艺术的只占到被调查人数的14%。下列陈述中的哪一个最能削弱上述观点?A.喜欢京剧艺术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是一回事,不要以偏概全B.14%的比例正说明培养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大有潜力可挖C.有一些大学生既喜欢京剧,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其他方面有兴趣D.调查的比例太小,恐怕不能反映当代大学生的真实情况分析:题干根据关于京剧的喜欢与否的调查数据得出结论&大学生普遍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积累&。京剧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它作为样本缺乏代表性,不能把关于京剧的调查数据直接推广到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论上去,因此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A项指出了这一点,这就削弱了题干中的观点。所以,正确答案是A。b.科学归纳推理科学归纳推理,亦称科学归纳法。它是根据对某一类对象中的部分对象与其属性之间具有某种必然性、因果性联系的认识,来作出该类对象的全体都与这一属性有着必然性、因果性联系的一般性结论的逻辑推理。这种推理形式可用公式表示为:&&&&&&&&&&&&& S1具有属性P,&&&&&&&&&&&&& S2具有属性P,&&&&&&&&&&&&& S3具有属性P,&&&&&&&&&&&&& &&&&&&&&&&&&&&& Sn具有属性P。&&&&&&&&&&&&& S1&&Sn是S类中的部分对象,且对象S与属性P之间具有必然联系。&&&&&&&&&&&&& 所以,S必然具有属性P。科学归纳推理的首要任务,就在于发现对象与其属性之间的必然性、因果性联系,以此作为科学归纳推理的依据。要发现这种必然性、因果性联系,就必须对事物作深入细致的观察、实验,进行科学的分析、解剖,这是科学归纳推理的必要前提和基础。进行科学归纳推理必须遵循以下规则:第一,推理的前提必须真实。科学是实事求是的学问。科学归纳推理的目的,在于通过推理得出一个具有一般性、必然性的科学结论。要得出这样的结论,其前提首先必须真实可靠。第二,对象与属性之间,必须具有必然性、因果性联系。这是科学归纳推理区别于其他归纳推理的主要不同之处。只有对象与属性之间具有必然性、因果性联系,才能把科学归纳推理的结论建立在真实可靠的基础之上,因而也才能将其推广到整个类。第三,推理的结论是一般性、必然性的。由于科学归纳推理,也是由个别、特殊导向一般的推理,因此它的结论是一般性、普遍性的。又由于在前提中对象与其属性之间具有必然联系,所以在结论中,尽管对象的范围(外延)有所扩大,但该类对象与其属性之间的联系,同样也是必然的。科学归纳推理是归纳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人 三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