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 很多人都说在冒险岛武器托德德前 多砸点突破

196被浏览23,614分享邀请回答2163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medium.com/between-panels/between-panels-vol-31-796e385f4017#.qzdfyabxz (二维码自动识别)1582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 && && && && &
关于《军火贩》的问题
· · · · · ·
{{for playlist}}
在哪儿看这部电影
&&&&&&&&&&&&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无心恋战)
(桃桃淘电影)
(请叫我达文西、)
谁在看这部电影
· · · · · ·
订阅军火贩的评论: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当前位置: >>
军火贸易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军火贸易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姓名:杨丽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国防经济学 指导教师:马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国际军火贸易遵从商品国际贸易的一般规律,同时,它又是一种极其复杂的 商品贸易。一方面,作为国际间一种间接的军事斗争手段,军火贸易在调整多边 关系、 改善战略态势、 平衡战略力量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具有外交、 政治、 军事方面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作为世界上最赚钱的买卖之一,军火贸易在保 证一国经济利益和国防工业方面也具有重大意义。 由于其受到经济与政治乃至军 事、外交的多重影响,因此想要对世界军火贸易建立一个全面规范的、充分反映 自变量和各因变量之间关系的模型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本文首先回顾了世界军火贸易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和特点, 着重分析了伊 拉克战争对国际军火市场的影响; 接着综合运用经济学与国际政治学两种学科的 基本框架对军火贸易进行分析,并结合未来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走向,判断未 来可预期的时间内国际军火贸易可能出现的特点。鉴于中国是一个世界大国,却 不是一个军事强国, 积极合理地参与世界军火贸易对缩小与各军事强国之间的技 术差距,提高本国国防实力有着重要而深远的作用。文章最后,为中国如何趋利 避害地参与国际军火贸易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军火贸易,军火贸易市场,国际格局i 军火贸易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ABSTRACTThe international arms trade is very complicated, though it also follows the rules of normal merchandise trade. On one hand, as an indirect military instrumentality widely used among countries, arms trade develops a special function in the aspects of adjusting multilateral relations, ameliorating strategic situations, counterpoising military forces. It has an important meaning of diplomacy, politics, and military affairs. On the other hand, as one of the most profitable businesses in the world, arms trade has great significance in promoting economic benefits and defense industry. Proceeding from the excessive considerations of economy, politics, diplomacy, and military affairs, it is really a hard work to 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model to analyses the relations between independent variables and dependent variables adequately. The article firstly documents and analyses the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rms trade in different historic stages. After that, theories from two subjects―Economics and International Politics―are used to analyses arms trade from different points of view in the next chapter. Based on the trends of future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politics, the following part of the article makes a judgment of characters that future arms trade may appear. Being a big country in the East, China hasn’t got the military strength commensurate with its 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So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China to participate in world arms trade actively. It’s helpful to close the military-technological gap which has long separated China from the other major powers. In the end of the article, there are several advices for China to participate in the world trade rationally. Key words: arms trade, arms market, international patternii 承诺书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 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 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 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 确方式标明。 本人授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以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 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 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作者签名: 日 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1.1 问题的提出绪论军火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军火贸易是国际贸易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不仅受 一般商品规律的制约, 而且一直是调整国际政治关系, 推动国家战略的有力杠杆, 被认为是世界安全形势的晴雨表,直接体现世界军事的紧张程度。①同时,作为 世界上最赚钱的买卖之一,它也是有关国家获取更大经济利益、保证本国军事工 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军火贸易是国防经济学的传统理论中国家调节国防经 济规模的三大手段之一,对保证国防工业基础及就业水平有重要作用。现代国际 军火贸易有着广泛的存在和发展,美国称“军火贸易是美国军事战略的一个重要 部分”;俄罗斯提出,要从意识形态争夺转为军火市场的竞争;英国则认为“军 品出口对维护我们国防工业的关键部分是至关重要的”。②因此,目前世界军火 贸易已经成为热门话题,对军火贸易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1.2 相关概念1.2.1 军火贸易的定义③ 军火贸易指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的军事专用品的采购、 销售等行为的统称。 就交易内容而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军火包括武器装备、弹药、军用零配 件、军火生产所需的设备、军事训练及军事生产技术等所有与国家安全有关的商 品;狭义的军火主要指飞机、军舰、导弹、坦克、大炮等大型武器系统。本文中 论及的军火主要是前者。 1.2.2 军火贸易与普通商品贸易的区别 军火贸易是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与一般商品贸易相比,军火 贸易有着明显的特殊性。 (1)军火贸易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 自冷战结束以来,对军火贸易经济利益的考虑有所增加。但是,军火贸易在① ②徐阳.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军品贸易[J].国际展望,. 刘育章.当今世界军火市场的特点[J].中国兵工,. ③ 胡军.国际军火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35.1 军火贸易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本质上还是一种军事经济,必须首先服从政治和军事的需要,具有浓重的国际政 治色彩。 军火贸易一般是在同盟国、 中立国之间进行。 即使经济利润的诱惑再大, 敌对的两国之间也不可能发生军火贸易,例如美国与前苏联、英国与阿根廷、印 度与巴基斯坦之间。 (2)军火贸易是一种特殊的经济形式 这主要是由于军火的特殊性。军火产品不能满足人们的生产需要或生活需 要,它的目的是满足军事需要。也就是说军火是非生产性的商品,它的生产不能 给人类社会创造财富。军火贸易作为军事生产和军事消费的媒介,是一种非生产 性的流通,只能把财富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外的国家或地区,并不能实现 增值。 (3)军火贸易受到较强的管制 在大多数情况下,军火贸易都是在国家政府的直接管理下进行,或者受到政 府不同程度的管制,完全自由放任的军火贸易只是少数例外。政府对军火贸易的 干预一般是很广泛的,包括贸易对象、贸易时间、规格、数量、价格、支付方式 和期限、附加条件等等。政府的干预程度随着国际形势以及本国实际情况、战略 方针的变化而变化。但无论是什么时候,对军火贸易的干预和管制总是比一般商 品贸易多。 1.2.3 国际军火贸易的两种模式 按照主导思想的不同, 国际军火贸易可以分为两种模式。 一种是 “美苏模式” , 以美国和前苏联为代表,主导思想是政治、军事战略;另一种是“法巴模式”, 以经济利益指导为主,代表国为法国和巴西。 美苏模式最大的特征就是军火贸易以国家的政治、军事利益至上,完全服从 于国家的政治和军事战略。美苏模式中,军火贸易的对象必须经过仔细的选择, 禁止武器装备向与本国最高利益对立的国家输出。即使通过“资格审查”关,购 买国也不能确保买到心仪的武器装备。因为美苏对出口范围有严格规定,本国军 队尚未装备的武器不得出口,尖端技术武器未进行防扩散改良之前也不得出口。 购买美苏军火的国家必须作出承诺,未经卖方许可不能把武器装备转让给第三 国。①当然,美苏模式也不是完全不顾经济利益的。尤其是在苏联解体后,国际 军火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现在,连美国也越来越注重军贸的经济作用,美苏模式 已经是一个相对概念。 法巴模式的最大待征是在军火贸易中主要着眼于经济利益。法国把军火出 口作为弥补外贸逆差、支付石油帐单、提供就业岗位的重要手段。法国的高级领①李霖.国际军火贸易[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8:14.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导人出访时,经常带着订单顺便推销军火。除了核武器系统和战略导弹系统禁止 输出外,法国对其余军火输出原则上都开绿灯。巴西 1975 年正式开始对外销售 军火,生产的都是常规武器,基本上是有什么卖什么,谁要买就卖给谁,把获取 经济利益作为军火外销的主要目的。①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 国外研究文献 鲍尤斯和洛斯切尔对军火贸易的原因做了如下定义:维护国内的国防工业, 维护规模经济, 节省武器的研究和开发成本, 解决国防工业就业, 增加贸易平衡, 获取硬通货,影响接受国的外交政策,维护地区力量平衡,提高接受国的国内安 全度,加强盟国力量,盟国间武器相互使用。②列出军火贸易的原因相对容易, 但是要想提出用以理解军火贸易因果变量在经济和政治环境中相对重要性的理 论和经验研究框架,却非常困难。 20 世纪 70 年代,国外的一些学者,如莱斯、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 斯坦利和皮尔登以及哈卡维等, 对军火转让同战争的关系等专题进行了理论和经 验研究,取得了累积性的研究成果。其中,哈卡维重点研究体系的变化,把军火 贸易与国际体系联系起来研究该体系的进一步演变。 目前, 关于军火贸易的原因、 后果的系统理论和经验研究几乎没有。 有些学者觉得这种研究不太可能, 如纽曼、 哈卡维认为“[军火转让]问题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它远远超出了人们研究严 密的因果模型以及明确提出一套反映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的公式水平”。③ 其实,经济学家对军火贸易已经做过一些研究,如军火贸易的经济作用,军 事和民间援助的替代能力,军火转让的动机,以及军火贸易文献评论等。但是经④ 济学家没有对军火贸易进行认真的调研, 所以这些著作也就不符合一般规则。 例如直到冷战结束,经济学家对军火贸易重要的经济作用才有了认识。虽然国外学 者对军火贸易的起因和结果、军火贸易与就业和冲突的分析研究已经较为成熟, 但是在经济学方法上的发展却很有限,不仅缺乏完善全面的理论模型,甚至有些 经济学理论领域还未曾涉足,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主体部分也仍处在未开发阶段。 1.3.2 国内研究文献① ②李霖.国际军火贸易[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Bajusz, W.D., and D.J. Louscher. Arms sales and the U.S. economy: the impact of restricting military exports[M]. Westview Press, Boulder, CO, . ③ Newman, S.G., and R.E. Harkavy. Arms transfers in the modern world[M]. Praeger, New York, . ④ 基斯?哈特利,托德?桑德勒.国防经济学手册[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3 军火贸易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国防经济学在中国属于新兴学科。鉴于国防经济学在当代的重要性,得到了 广泛重视与较快发展。国内几所知名大学已经开设了国防经济学专业,对军火贸 易的研究跃跃欲试,取得了一定成果。 朱启超的《军火贸易与中国》一文,从军火贸易的动机和国家安全战略角度 着手,通过对国际军火贸易历史的考察,以军火贸易动机的演变脉络为着眼点, 深入探讨了国际军火贸易在塑造国防工业基础、 协调国际关系和实现国家安全与 发展战略中的特殊作用, 并对中国的军火贸易发展和国际军火贸易的未来发展进 行了简要评述。文章的结论在于基于整体国家利益考虑,中国应当给予军火贸易 更多的战略资源关注。 叶卫平在其《“入世”视野下的中国军工产业研究》中非常详尽的阐述了我 国武器生产的情况,并与国外稍作比较,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从入世后面 临的机遇和挑战角度着手,提出了我国军工行业的发展任务。但是没有进行经济 学分析,也没有指出解决办法。但是由于作者对世界军工体系有着深入的了解, 文章有很高的资料性价值。 胡军的《国际军火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分析》通过对国际军火贸易的成因及特 点的分析,明确了国际军火贸易是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再利用比较优 势理论和 RCA 指数,对国际军火贸易中的比较优势进行分析,认清我国的国际军 火贸易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并运用比较优势理论的相关内容对我国的军火贸易 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20 世纪 90 年代的新军事变革带来武器装备的蓬勃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为国际军火贸易创造了条件,也为武器装备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程国龙、薛勇 在《军事装备发展与国际军火贸易》文中分析了军事装备发展和国际军火贸易的 辩证关系,得出国际军火贸易是军事弱国发展军事装备的一条重要途径,并对我 国参与国际军火贸易活动提出了建议。1.4 本文的写作难点首先,由于军火贸易的类型和数量往往被视为国家机密,即使在政治公开和 议会制的国家也是这样。所以,相当一部分军火贸易是不透明的。很多军火出口 国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全部家底,提供的统计数字都可能含有水分。对某些国家而 言,根本就没有可信的数据资料可以使用。比如,以色列至少有一半的军火交易 密而不报,西方向伊朗出售的武器中只有三分之一为世人所知。另外,由于军品 民用化的越来越深入,如一些标准化零件、飞机等,对军火的范围也比较难以界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定。①因此,本文的数据来源成为一大难点。为解决这一问题,文章中以瑞典斯 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每年出版的《SIPRI 年鉴:军备、裁军和国 际安全》中公布的数据为主要依据,对于每一年的数据尽量引用最新修正数据。 其次,冷战的结束增加了军火转让的经济动因及其重要性。但是,与国防经 济学其他分支相比较,对军火贸易的经济学理论与经验研究却进展缓慢,对军火 贸易的经济学分析领域中空白点比较多。加上军火贸易本身的复杂性,本文对军 火贸易的经济学分析模型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在对经济学模型的尝试上是本文另 一难点。 最后,国际政治格局瞬息万变,捉摸不定。因此对未来可预期时间里的国际 格局做出有根据的、较为准确的判断和预测,也是本文的难点之一。①李霖.国际军火贸易[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8:36.5 军火贸易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第二章 世界军火贸易的规模国际军火贸易的产生和发展,迄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作为近代国际经济 关系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 它的出现虽然是以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为基础,但其本质还是参与国的政治和军事战略需要。① 18 世纪中期的产业革命,使不同的国家逐步被纳入到同一个国际分工体系 和世界市场中,形成了近代国际经济关系。包括国际军火贸易在内的军事经济交 往所需的客观经济基础由此奠定。 但仅有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并不能必然导致军 火贸易的产生。世界各国不同的政治、军事战略和军事经济状况才造成了国际军 火贸易的特殊必然性。有些国家希望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有些国家想扩张自己 的既得利益,当这些国家已有的军事手段不能满足他们的政治目标所需时,就会 把眼光转向国外,企图通过军火贸易活动来增强自身军事实力,以保障政治目标 的实现。不仅如此,军火贸易之所以成为当今世界一个广泛存在又特殊的现象, 对进口国而言,它关系到政权的夺取和稳定;对出口国而言,它可以获得丰厚的 军火利润,因而许多国家对国际军火贸易乐此不疲。同时,还有些国家则是由于 比较利益的存在,也乐于从国际军火市场上取得国家急需的军用物资。正是由于 这样一些特殊原因, 让国际军火贸易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快速产生和 发展起来。 耶纳依据军火贸易不同时期的历史特性,将其发展过程划分为六个主要阶 段,见表 2.1。现在,对于耶纳定义的这六个发展阶段来说,必须再加上两个阶 段:冷战后的军火贸易和后后冷战时代的军火贸易。冷战的结束,曾导致世界军 火贸易市场发生重大的结构性变化。现在,经济对理解军火贸易起着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表 2.1 耶纳对军火贸易划分的六个阶段历史时期 交易量 一战前 小规模 一战与二战之间 小于一战的规模 二战 中等规模
中等规模② 中大规模 大规模2.1 冷战时期的世界军火贸易“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以前苏 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之间在军事上的一种对峙状况。 “冷战时期” 是指从 1947① ②李霖.国际军火贸易[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8:12. 基斯?哈特利,托德?桑德勒.国防经济学手册[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年北约组织建立到 80 年代末期东欧巨变、苏联解体。这一特殊时期内,由于美 苏争霸,世界各地战乱不断,局部战争此起彼伏,国际间的军火交易也随之繁荣 起来。当时,出售军火已经成为一些国家争夺势力范围和捞取硬通货的一种重要 手段,尤其是美国和前苏联。美苏在靠出售军火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又把军火 贸易作为推行对外政策的一个特殊手段: 通过出售军火向某些武器进口国施加政 治压力和影响,对他们进行控制和利用。① 2.1.1 总体情况 冷战时期是国际军火贸易发展的特殊时期。 冷战对峙使国际军火贸易中的政 治和军事动机得到强化,从事军火输出的国家越来越多,军火贸易的规模越来越 大,军火贸易的内容越来越广。② 根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统计:1972 年国际军火市场上有 32 个 主要的军火输出国,到 1982 年主要军火输出国的数量增至 44 个,1991 年估计 在 50 个以上。然而,众多军火输出国中,主要输出国基本上都集中在发达国家, 美国和前苏联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军火输出国。以 1987 年 351 亿美元的军火出 口贸易为例,前苏联和美国共同占据了全世界军火出口总额的 67.7%。其中, 前苏联占世界出口总额的 34.9%,即 122.6 亿美元,美国占世界军火出口总额 的 32.8%,为 115.2 亿美元。③ 2.1.2 主要出口国家 冷战时期,美国出口军事装备的方针是:面向关系密切及战后基本稳定的国 家,如军事同盟和工业化盟国。1949 年,北大西洋公约将美国与大部分西欧国 家以及冰岛、加拿大联系在了一起;1951 年澳、新、美(ANZUS)条约中,美国保 证向澳大利亚及新西兰提供军事援助;美国与日本以两项安全条约为依据,进行 了广泛的军事合作。据五角大楼国防安全援助局信息:1986 年,美国向欧洲及 加拿大提供了价值为 28 亿美元的武器装备, 占美国对外提供装备总价值的 28%。 以 1986 年美元不变价计算,美国每年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装备输出一直在 26-54 亿美元之间。 法国、英国和德国是西欧的主要武器生产国,各国军火工业先进,既能给本 国提供武器又能参与武器出口。意大利生产能力低于这三个大国,但是与荷兰、 比利时及中立的瑞士、瑞典等其他发达武器生产国相比,生产能力又略高一层。 据美国军备控制与裁军署统计: 年间,北约的欧洲国家军备年平均出① ②李霖.国际军火贸易[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李霖.国际军火贸易[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8:13. ③ 李霖.国际军火贸易[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7 军火贸易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口值为 87 亿美元,其它欧洲国家(不含华约国家)是 16 亿美元。 二战后,为了与美国进行全球性战略抗衡,前苏联建立了一整套规模庞大的 军工生产体系。但是由于其民用工业较为落后,靠出口石油、天然气、黄金等自 然资源也并非长久之计, 所以军火出口成为前苏联在和平时期一个重要的经济支 柱,每年几乎三分之一产量用来出口,通过武器出口所获取的硬通货约占到其整 个外贸硬通货获取量的一半。 前苏联的军火输出不仅大大降低了武器生产的单位 费用,而且对维持与发展本国军事工业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2.1.3 冷战时期国际军火贸易的特征 (1)国际军火贸易额不断增长 战后,第三世界国家大量订购武器装备,国际军火贸易额迅速增长,进入了 国际军火贸易史上的繁荣时期。 美国军备控制与裁军署的统计数据可以形象地说 明这一繁荣:1963 年全世界军火贸易总额为 32.4 亿美元,1973 年世界军火贸易 总额增长到 132 亿美元,到 1982 年极速膨胀为 353.4 亿美元。①20 年间,国际 军火贸易额增长了 11 倍。几个主要军火输出国向第三世界国家出口额的快速增 长为国际军火贸易额的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例如美国的军火出口额在 70 年代 前五年增加了 10 倍。进入 80 年代后,世界军火贸易增速开始减慢,军火贸易额 有时下降,有时回升。80 年代初期,平均每年世界军火额曾达到 400 亿美元, 占世界贸易总额 2%左右。 中期相对有所下降, 年均军火出口额为 300 多亿美元。 如 1986 年世界年军火贸易总额为 314.6 亿美元,但是 1987 年又明显回升,增 长 26%,达到 398 亿美元。 (2)军火市场的常规武器日趋现代化 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军备竞赛对军火贸易的内容结构有着重要影 响。在 50-60 年代,各国买卖的基本上都是常规武器,其中许多还是清仓性的旧 武器。但自 70 年代起,高技术武器所占比重日趋增大,列入贸易项目的新式常 规武器日渐增多。从 1973 年开始,美国的主要军火公司越来越强调军火出口在 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对美国所具有的长远意义。因此,美国出口的军火不仅数 量大增,而且性能也越来越先进,甚至出现了“第―线军事装备”的出口,即第 ―次走下生产线的军事装备, 也就是最新式的装备。 1976 年 2 月 12 日美国 据 《华 盛顿邮报》报道,美国出口给石油输出国家的某些军事装备,其性能往往超过美 国部队的同类装备。前伊朗国王订购的 DD963 逐舰就比美国海军使用的更优良; 出售给沙特阿拉伯的新型雷达飞机, 在技术性能上也超过美国空军当时使用的雷 达飞机。①李霖.国际军火贸易[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军事集团内军火销售处于主导地位 美苏争霸时期,军火贸易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国家的政治、军事利益至上,军 火贸易完全服从于国家的政治、军事战略,并以军事集团内的军火销售为主。二 战结束后,欧洲是美苏争霸的重点。为此,美国提出了马歇尔计划,建立了北大 西洋公约组织;以前苏联为首的东欧阵营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与之针锋相对。于 是,美国军火流向西欧,前苏联军火流向东欧,整个欧洲在五、六十年代成为一 座军火库。同时,美苏也加剧在亚洲、中东及其它地区的对抗和争夺。朝鲜战争 爆发后,美苏双方分别向南北朝鲜输出了大量军火,加上美国武装中国台湾和扶 持日本,远东的军事贸易比重迅速上升,在五十年代约占出口到第三世界国家的 军火总量的一半。 年期间,前苏联是中东地区的最大武器供应国,共 提供了大约 240 亿美元的武器。其中,对伊拉克出口的武器共价值 130 亿美元, 对叙利亚共 61 亿美元,对北也门 16 亿美元,对南也门 14 亿美元,对约旦 12 亿 美元。美国紧随其后,同期共向中东出口了价值 150 亿美元的武器,是第二大军 火供应国。其主要买主为以色列(61 亿美元)、沙特阿拉伯(50 亿美元)和埃及(29 亿美元)。2.2 冷战结束至 21 世纪初的世界军火贸易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由于前苏联解体、东欧巨变,世界两大军事集团紧张 对峙的局面消失,世界进入“冷战后时期”,再次爆发世界大战的可能性相对较 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两大主题。 2.2.1 该时期世界军火贸易情况概述表 2.2 冷战结束至 21 世纪初的国际主要常规武器贸易量, (表中数据以1990年价格为不变价格,单位为百万美元。)年份 贸易量
注: 数据来源于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 (SIPRI) 各年度 《年鉴》从表 2.2 可以看出,冷战结束后,由于美苏两大阵营之间的军备竞赛不复存 在,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特点,国际形势趋于缓和,主要常规武器的交易 量下降。其中,发展中国家的减少量最大,从 1985 年主要常规武器交易总量的 66%下降到 1994 年的 58%。这主要是因为随着伊拉克-伊朗战争的结束,前苏联 对该地区出口量减少,美国对伊拉克实行武器禁运,导致中东进口量从 1985 年 主要常规武器交易总量的 31%减少到 1994 年的 24%。在
这十年间,发 展中国家的军火进口量占世界总进口量的百分比由 1985 年 10%下降到 1995 年的9 军火贸易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2.2%。 在全球军火需求持续减少的同时,巴西、以色列和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的 军火国际竞争力增强,使得国际军火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 转变。军事大国的国防工业基础纷纷面临困境:美国国防工业部门 1993 年约有 60 万人失业,俄罗斯 1994 年更糟,有 100 万人处于失业的边缘。 为了达到各自或政治或经济目的,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等军火输出大 国都制定了充满野心的军火贸易计划。于是,国际军火市场在连续下降 8 年后的 1995 年开始出现反弹。其中,军火贸易量的增加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发达 国家的贸易量仍然是持续减少的。从 91 年起,北美一直是“地区军火出口”之 王,95 年依然如此,占据了全球总出口量的一半。排在北美后面的依次是西欧 30%、东欧 13%、中东 4%、东亚 3%。其中美国在 1995 年的出口量占全球总出口 量的 49%,是第二大军火供应商(英国)出口量的 3 倍。另外六大军火供应商占 了全球总出口量的 42%,分别为英国、俄罗斯、法国、德国、以色列和中国。 国际军火贸易量的增长态势持续到 1997 年, 并且 97 年比前一年增加了 23%。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进口量比例由 1987 年的 5:5 变为 7:3。主要输出国 和往年差不多,美国依然是最大的军火供给国,占全球贸易量的 43%,与 96 年 的 42%相差无几。不过,根据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的数据, 五年间 美国的平均份额是 47%。可见,1993 年后美国在国际市场的份额日趋减少。1997 年的第二大输出国是俄罗斯。第三大供给国是法国,英国紧接其后。排在第五和 第六的军火供应国是德国和中国。这六大出口国占据了 97 年国际军火贸易总量 的 84%。其中美国、法国和英国的出口量比 96 年有所增加,而另外三家,俄罗 斯、德国和中国的出口量则相对有所减少。国际主要常规武器贸易量中剩下的 16%由另外 29 个较小的供应国提供。 这些供应国的出口主要是针对没有被六大供 应国覆盖到的地区。虽然有些出口涉及到大交易或是使市场份额有重大增加,大 部分还是因为一些非常紧急的突发性交易。 例如西班牙就是因为对泰国高价出口 了一架航空母舰使得市场份额比 96 年大为提高,从而在 SIPRI 供应国名单中名 次上移的。 1997 年夏天发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东南亚各国的国防预算产生了极大的 影响,迫使许多国家重新评估本国的军队现代化计划。韩国国防预算比国防部所 申请的要少 6000 亿元(约合 4.4 亿美元),原定购买 10 亿美元美国军火的计划 也因此搁浅。印度尼西亚的国防预算实际削减 40%。政府不得不取消原定购买 12 架俄制苏-30K 多用途战斗机和 8 架米-17V 直升机的计划。由于泰铢的贬值,泰 军购买 8 架美制 F/A-18“大黄蜂”多用途战斗机的计划推迟。①①陈建斌.金融危机对东南亚军事的影响[J].中国民兵,.1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8 年世界主要常规武器贸易量比 1997 年下降很多,达到 1970 年以来的 第二最低点 (1994 年是最低点) 虽然受到 1997 年亚洲爆发的金融危机的影响, 。 但这一全球缩减现象更主要的原因是前几年做出的采购决议的减少。 主要供给大国的顺序变化很小。美国依然是主要常规武器的最大供应国,自 1991 年美国登上世界第一的宝座以来一直卫冕。1998 年美国约占全球军火贸易 的 56%。从 1994 年起,台湾、沙特阿拉伯和埃及就是美国常规武器的主要买家。 即使是与欧盟相比,美国的武器供给大国地位也将至少再持续 10 年。该年度欧 盟各成员国向非成员国出口的主战武器总量还不及美国的一半。 法国自从 1994 年开始出口量稳步上升, 1998 年已达到全球主战武器贸易 到 量的 17%,并且在 94-98 五年的总量上超过了英国。98 年法国对台湾和阿拉伯联 合酋长国的出口量与 97 年维持同等水平。随着对台湾出口的最后两个大型项目 工程,护卫舰和战斗机,在 98 年完成,法国又得到了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新的 大型订单。加上对沙特阿拉伯和巴基斯坦的大量出口,法国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继 续保持一个较高的出口国排行。 有了印度和中国作为最大的接受国, 俄罗斯在 94-98 年间依然保持第二的位 置。然而,它的军火出口自 96 年就开始下降,至 97-98 年间降低了近六成。虽 然已有的订单(主要是对印度和中国出口船只和战斗机)能够维持俄罗斯在接下 来几年内的出口水平,但是俄罗斯如果不在军事技术方面进行新的投资,其军事 出口将减少更多。 对军事技术进行投资也是另外一些有着传统强大国防工业国家面临的问题, 如中国、捷克共和国、波兰和斯洛伐克。这些供给国在 94-98 五年中的军火出口 都呈现出不稳定或减少的趋势。虽然乌克兰在过去五年中的出口趋势是增加的, 但该国也需要面对这个问题。 不能维持并对新军事技术进行投资的供给国将会很 难在军火市场立足。 购买国方面,亚洲和中东的进口量分别减少了 27%和 18%,美洲和非洲甚至 减少了约一半进口。97-98 年间进口量唯一有所增加的地区是西欧。①从 1995 年开始亚洲就是全球最大的军火进口地区。98 年,东北亚的一些国 家和地区,主要是日本、韩国和台湾,占了亚洲总进口量的 74%。与东北亚惊人 的进口水平相比,东南亚国家在 97 到 98 年间的进口水平下降的很快,如马来西 亚、泰国(减少了九成多)和印尼(减少了一半多)。希腊和土耳其是两个主要 军火接受国,并且都在进行军事现代化工作。塞浦路斯(地中海东部一岛)从俄罗 斯采购一套远程空中防御系统的举动在地中海国家中造成了政治危机, 增加了该①Transfers of major conventional weapons[M]. SIPRI Yearbook 2001: Armaments, Disarmament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 .11 军火贸易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地区的压力。 1999年全球军火贸易继续下滑。美国依然是最大的供给国,其贸易量几乎与 其他所有供给国的贸易总量相当。美国也是拥有最多接受国的出口商,99年约有 35个客户。95-99时间段里,美国的主要客户是台湾、沙特阿拉伯、韩国、埃及 和日本。 其新订单中预约的交易表明美国在接下来的至少十年里继续保持绝对优 势的地位。 俄罗斯在99年的出口量比98年增长许多,在全球位列第二。然而,过去五年 间俄罗斯的出口量只是美国的27%。俄罗斯的主要接受国是中国和印度。美国对 这两个国家都进行了单方面的军火出口限制, 所以世界最大的两个军火出口国之 间几乎是不存在什么主要竞争的。 在接下来的一年,2000年,全球军火贸易依然在下降,减少了26%,其中95% 是因为美国、法国和英国出口量的减少。美国在2000年的军火出口减少了47%, 主要是因为美国飞机出口量的下降。不过,就当时美国公司的大量订单和将以援 助形式对哥伦比亚、 埃及和以色列的军品出口看来, 美国这次的衰退将是短暂的。 与美国相反,俄罗斯的军火贸易增长了19%,依然稳坐第二的位子。2000年 俄罗斯军火贸易的增长归功于出口给中国的战斗机和舰船,这也使得中国成为 2000年度世界第一大军火进口国。为了巩固武器产业和军火贸易管理,俄罗斯采 取了一些措施。一个由普京总统担任主席的新的政府代理团在该年成立,负责处 理俄罗斯的军火出口。另外,通过Promeksport公司和Rosvooruzheniye公司的合 并,成立了一个新的军火出口公司:Rosoboroneksport公司。这家公司将会处理 俄罗斯军火贸易的九成。①据前俄罗斯代表首席部长Ilya Klebanov称,空中防卫 系统和战斗机的出口将会提高俄罗斯未来军火贸易的水平。② 外国投资将成为未来俄罗斯军事研发基金的一部分。2000年10月,俄罗斯与 印度签署了一个军事和技术合作协议, 希望籍此能使印度增加对俄罗斯军事研发 的支持。③另外,在2000年12月,俄罗斯宣布与伊朗就一项政治与军事合作的长 期项目达成协议, 此前95年俄罗斯曾与美国约定自99年12月起不再向伊朗提供武 器。④俄罗斯迫切希望能引进伊朗的预算剩余。①Komarov, A. Russia merges arms agencies[N]. Aviation Week & Space Technology, :35. ② Saradzhyan, S. Official says Russian defense exports make a blitz[N].Defense News, :18. ③ Raghuvanshi, V. Long-time relationship with Russia fades as deals dwindle[N] Defense News, :12. ④ Transfers of major conventional weapons[M]. SIPRI Yearbook 2001: Armaments, Disarmament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 .1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2.2 冷战后国际军火贸易的特点 (1)世界军火贸易额总体呈下降趋势 随着东欧剧变,以及某些局部战争的逐渐平息,1990 年世界军火贸易市场 继续萎缩,比 1989 年下降 35%。冷战结束后,世界主要国家纷纷裁减兵员,压 缩国防开支,减少军备订货。大批坦克、飞机和武器弹药一夜之间贬值,似乎变 成了无用的多余物资。据北约统计,从 1990 年至 1997 年,其 16 个成员国的总 兵力削减 25%。1990 年以后,美国宣布关闭、缩小的海外军事基地和设施总数 达 932 个。世界格局的变化,使冷战时期形成的一度十分繁荣的国际军火交易逐 渐转为平和。 (2)武器装备出口的经济目的日益突出 军火贸易不同于一般的商品贸易,它既有经济内涵,更有政治内涵和军事内 涵。但是,冷战后大部分国家的军火贸易更加注意经济内涵。如以色列前银行行 长摩西?曼德尔鲍姆说:在外债和通货膨胀严重的情况下,只有一个办法能使以 色列免遭破产,那就是输出军火赚取美元。①法国、意大利等西欧国家仍看重经 济利益而输出军火。一直以扩大政治和军事影响为军火出口首要目的美国,也在 开始改变观念,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 (3)世界军火出口国增多,军火销售争夺更加激烈 随着军火出口国数目的不断扩大,武器出口形成了剧烈的竞争,尤其是几个 主要军火出口国之间。海湾战争被美国当作了展示与推销美制先进武器的试验 场, 至今美国仍在借海湾战争的余波推销军火, 形成进攻性武器大量扩散的恶果。 然而,美国在世界军火市场称雄,加剧了与其它武器供应国之间的矛盾与竞争。 为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军火贸易市场上推销更多产品,以获取重大的经济效益, 不少国家采取了更加灵活的军火出口政策。例如德国修改了过去“不得向局势紧 张地区输出军火”的规定。法国则通过各种渠道向交战双方输出武器。美、俄、 英等国不惜推出本国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来争夺市场,吸引买主。 (4)出口方式多种多样,“二手”武器出口增多 为了在世界军火贸易中分到更大块的蛋糕,出口方式变得多种多样,越做越 活。除传统出口方式外,还出现了:一是许可证生产,即出口国向进口国提供有 关技术图纸、主要零部件、由进口国组装生产。德国出口的许可证生产曾占其军 火出口总额的 80%;②二是输出生产武器装备的设备和工艺技术,包括工厂成套 设备;三是以民用产品的名义出口军用产品。如德国以民用产品出口的柴油发动 机, 相当一部分被用作海军快艇的动力设备; 四是提供辅助设备和技术劳务服务。① ②李霖.国际军火贸易[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李霖.国际军火贸易[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3 军火贸易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现代武器系统的技术性能比较复杂,第三世界的武器进口国,往往需要外国提供 大量技术人员和辅助维修设备,以保障武器装备的正常使用;五是中间商转手倒 卖,有些国家并不生产武器,却利用自己的某些有利条件进口武器再倒卖,从中 渔利。除此之外,冷战后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是,“二手”武器装备的出口 增加。由于美国、俄国及欧洲各国在一定范围内实行了裁军,有大量常规武器装 备退出现役。而在这些退役的装备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可为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利 用。这些被称为“二手”武器的军火,价格相当便宜,使用价值并不低,很有吸 引力。 2.3 后后冷战时代的世界军火贸易 “后后冷战时代”是“9.11”事件后国际上开始流行的概念,媒体有时也以 “后冷战后”时代称之。2001 年 10 月 12 日,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太平 洋论坛主席拉尔夫?科萨在《韩国时报》发表题为《开创后后冷战时代》一文, 提出了“后后冷战时代”的概念。这一概念也为美国官方认可。2002 年,美国 国务院政策规划办公室主任理查德?哈斯连续发表演讲,论题依次为《后后冷战 时代美国对外政策的定义》、《后后冷战时代的美俄关系》、《后后冷战时代的 美中关系》等。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也多次使用“后后冷战时代”这一概念。① 2.3.1 后后冷战时代的世界军火贸易概述表 2.3 国际主要常规武器贸易量, (表中数据以1990年价格为不变价格,单位为百万美元。)年份 贸易量 01 92 03 62注:资料来源于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各年度《年鉴》2001年对美国而言,是连续第三个出口量下降的年份,占全球贸易量的28%。 01年9月起,美国解除了对印度的武器禁运。新政策还允许其他西方国家向印度 提供以前被禁运的美国子系统和零件。印度也在采购政策上做出了适当修改,提 高的美国在其供应商中的地位。但是,印度与俄罗斯长期存在的武器贸易关系使 得美国不可能在短期内取代俄罗斯成为印度最大的供应商。 俄罗斯2001年的出口量比2000年增长了24%,占全球贸易量的30.7%,超过了 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军火出口国。这一转变来自于俄罗斯对外出口量的大幅增 加,特别是对中国和印度的出口。2001年,俄罗斯军火制造公司大规模结构重组①何兰.国际战略与国家安全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1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开始,这次重组从航空产业开始,包括Sukhoi和MiG战斗机公司的合并。俄罗斯 的军事产业重组使得军火生产能够更有效地使用已有资源, 使得销售更先进的武 器成为可能。当然,这还归功于12月俄罗斯-乌克兰协议,该协议促进了军事项 目联合规划,调整了两者作为军火出口商的关系。 2002年,俄罗斯依然稳坐全球第一出口国的位子,其销售量占全球总量的 36%。这还得感谢中国和印度的军购。此外,俄罗斯还在与中国签订新的订单。 美国排名第二,占24%。在这一年里,大多数国家都向美国及其“反恐之战”提 供了政治支持。相当一部分国家甚至还卷入了战事。但是这一年卷入反恐战争的 武器需求国对主战武器的贸易并没有显著地影响全球军火贸易趋势。 在很多情况 下,这些贸易量还很小,尽管比2001年要高些。虽然反恐被用来作为一些军火贸 易的原因,但是这些接受国在反恐成为口号前就已经参与了这些战争。而且,武 器并不能被认为是在所有情况下用来对付恐怖组织的最好的方法。 2002年多数武器需求国都位于亚洲,因为这里直接受到阿富汗局势的影响。 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两个分列2002年第二和第三大主战常规武器进口国,也位列 于上述的进口主战武器和其他设备以参与反恐行动的国家之中。当然,这些设备 也可能是为了其它目的订购和供给的。印度试图成为地区性军事大国。对巴基斯 坦而言,与印度的军备竞赛是很冒险的。虽然很多人担心的印度-巴基斯坦战争 还没有物化,但是2002年两国都显示了军事力量和购买先进武器的计划。军火进 口对两国都很重要,而且各国都努力说服美国停止向对方出口武器。 2003 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历时 44 天的伊拉克战争刺激了中东地区的军贸 需求,进一步推动了新一轮的军备竞赛。许多国家把采购武器装备作为保护国家 安全、抵抗恐怖主义威胁的重要途径。当时的俄罗斯政府官员透露:“由于伊拉 克战争以及对俄罗斯非法向巴格达出售武器的指控,在过去的一个月内,申购俄① 罗斯武器系统的数量反倒增加了。” 例如,2003 年 4 月,印度尼西亚总统梅加瓦蒂在出访俄罗斯期间,与俄罗斯签署了购买俄罗斯战斗机的协议;2003 年 5 月马来西亚也与俄罗斯签署了购买其战斗机的协议。根据白宫的战后计划,美国 打算向中东地区国家提供 210 亿美元的武器装备,另外单独向以色列提供 10 亿 美元,以“加强以色列的安全”,“抵消伊拉克战争可能给其带来的威胁”。美 国还宣布与伊拉克新政权建立长期军事合作关系,向其提供大量的美国武器。 2.3.2 伊拉克战争对国际军火贸易的影响 2.3.2.1 为美国的军火商提供商机 战争可为军火商提供商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首先,美英联军在伊拉克投下①伊拉克战争导致军备竞赛加剧[N].参考消息,.15 军火贸易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了 15 万枚精确制导导弹和炸弹,这一比例从海湾战争的 9%上升到了 68%。而能 携带激光制导炸弹轰炸对方目标的美军战机比例也从当年的 20%上升到 100%。 美 国 2003 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表显示,军火公司的销售额猛涨,在美国经济整体 低迷的情况下一枝独秀。其次,2003 年 5 月 22 日美国国会通过的 2004 年国防 预算,把开发新式武器装备提到了一个新高度,其中仅用于购买新式武器装备的 费用就达 700 亿美元,用于武器装备研发、试验与鉴定的费用也达 618 亿美元。 美国最大的军火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与国防部莱特肯尼军事基地的军械库签订 了合作伙伴协议,长期提供武器。再次,伊拉克战争中,美国使用了多种多样的 高新技术武器,其中包括 GBU-24“铺路者-3”激光制导炸弹、“人工闪电”微 波炸弹、“掩体粉碎机”炸弹、BLU-118B 温压炸弹等。军事专家认为,经过实 战考验的武器相对于新开发的武器来说,销售量一般在 3 倍以上。①美制武器的 出色表现让军火订单接踵而至。 2.3.2.2 引起军贸产品结构发生变化 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使用了数以千架次的无人机,其中“捕食者”无人 机首次登场便表现突出。防空的主力依然是防空导弹,美制“爱国者”系统的导 弹拦截能力在战争中得到了进一步验证。战争使用了 68%的精确制导武器,大大 缩短了发现与打击目标的时间间隔,增强了打击目标的强度。另外,此次战争中 的美军士兵装备是有史以来最昂贵最先进的。包括地面部队的战斗指挥系统 FBCB2,它通过对战机、士兵的定位,提高了指挥决策的效率,有助于指挥部作 出正确判断。这些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吸引了众多国家的眼球,增加了先进武器装 备在国际军火贸易结构中的比重。 2.3.2.3 刺激各国竞相发展先进军事技术 战争是检验军火的“试验场”,现代局部战争是军事高新技术产品荟萃的展 示会。伊拉克战争充分展示了美国先进的军事技术,向全世界显示了其强大的军 事实力。人们看到了一个与其他国家军事实力、技术实力差距进一步拉大的强大 美国。战争影响了世界和平发展的进程,加剧了国际形势的动荡。世界许多国危 机感增加,更加倾向于引进先进军工技术和高技术武器装备,竞相发展先进军事 技术。①黄莉茹. 伊拉克战争对中东地区乃至世界军品贸易的影响[J]. 现代防御技术, 2004, (6) 32 : 16.1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3.1 军火贸易的经济学分析军火贸易分析一国获得军火的途径有两个:自主生产研发或进口。自主生产研发可能需要 比较多的资金、时间,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但是一旦成功,可以减少本国对国 外武器市场的依赖。 进口可以在较短时间内用相对于自己研发要少的资金提高本 国武器性能,但是有时进口武器并不能随之得到相关技术,而且有些设备还受到 零部件的进口制约。所以两种途径各有优缺点。 假设:1,指定时间内一国用来获取武器的预算是一定的;2,该国对生产研 发和进口的偏好是完全的,不计成本的;3,为了获得更多安全感,该国偏好拥 有更多武器。那么,可以用下图来表示该国的武器获取:自主 生产 研发P SQ1AUP0B DOQ2进口OQ0Q图 3.1 武器消费的预算线与效用线图 3.2 军火贸易的供给-需求曲线如图 3.1 所示, 能给该国带来最大满足的武器消费选择必须同时位于该国的 预算线和效用线上,所以图中的交点 A 就是该国最佳选择点。A 点对应的 Q1 和 Q2 分别代表该国自主研发生产的武器量和进口武器量。 由于不同类型武器的技术含量不同, 各武器系统的国际市场显示了不同的特 性。所含技术越先进、越特别,具有的垄断性质就越强。对于中小型常规武器, 例如手榴弹、枪、简单的飞机等,生产技术已经成熟,为了维持国内生产线,可 以主要由本国生产,如果可以用更低价格从国际市场买到,可以依赖进口。这类 武器的市场往往是竞争的。技术含量稍高的武器设备或武器系统,如精密制导武 器、潜艇、短程导弹等,具有垄断特征。更先进的武器系统,如洲际弹道导弹、 中程弹道导弹等,则处于供小于求的状态。 3.1.1 世界军火竞争市场 一个国家对武器装备的国内需求是由以下因素确定的:1.预期的外部和内 部威胁的力度及稳定性;2.军事行动计划;3.国民收入;4.外汇供给(进口);17 军火贸易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5.供给替代品以反抗预期威胁或实施军事行动,如同盟的实力和可靠度。①决定 国内供给的因素有:1.资源的价格;2.技术;3.所能生产的替代品的价格。②当 该国社会化大生产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或生产效率取得突破性提高时,供给就会 大于需求,必然要寻找国外市场,否则部分生产能力只能闲置。反之,如果需求 大于供给,就必须要从国外购置,否则就不能适应政治和军事战略的需要。 假定国际军火市场是竞争的。 不含特别技术的常规武器大致是符合这一假设 的。那么,军火贸易的供给-需求可以表示为图 3.2。其中,P0 为国际军火市场的 均衡价格,Q0 为均衡贸易量。随着国际形势的演变,供求关系会不断产生变化, 从而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贸易量的改变。但是作为国际贸易的一个部分,军火竞 争市场将会自动调整并维持这一供需平衡。 3.1.2 世界军火垄断市场 更多情况下,武器市场是垄断的。产生垄断的主要原因是存在进入壁垒,目 前最普遍的三种壁垒是:规模经济、稀缺投入品的控制和政府设置的壁垒。 生产的规模经济导致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向下倾斜。也就是说,厂商生 产得越多,单位武器的生产成本就越低。规模经济通常是以成本-产出弹性 Ec 来 计量的。Ec 表示单位产出变动百分比所引起的平均市场成本变动的百分率,即:Ec = (?C / C ) /(?Q / Q) = MC / AC很明显,当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时,Ec 等于 1。可见,如果成本与产出按 比例增加时,那么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就都不复存在。如果规模经济存在,那 就意味着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因而 Ec 小于 1。同理,当规模不经济存在时, 边际成本就要大于平均成本,因而 Ec 大于 1。 具有规模经济的军火生产商, 在一个相当大的产量范围内, 随着产量的增加, 单位产品的成本递减。产品的成本递减赋予了生产商一定的贸易优势。但规模经 济的实现与市场容量有密切关系。如果一个国家拥有广阔的国内市场,它的武器 制造业就有了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条件,就可以提高经营效率降低成本,实现规模 经济,取得比较优势,所生产的武器装备出口到国际市场就具有竞争力。 有些生产商通过控制生产武器所需的稀缺投入品来维持它们的垄断地位。 例 如,一个生产商可能拥有生产某武器系列所需要的特定技术的专利,这就使得其 他生产商进入该系列武器市场成为不可能, 至少在专利到期或其他生产商研制出 类似技术之前是这样。实际上,西方少数发达国家垄断了军事生产的某些关键技① ②基斯?哈特利,托德?桑德勒.国防经济学手册[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Alexander, A.J., W.P. Butz and M. Mihalka. Modelling the produc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of arms: An economic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policy alternatives[M]. The Rand Corporation, Santa Monica, CA, .1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术和关键部件,进而控制了世界军火生产的关键。例如国际上能生产军用发动机 的厂商数量极少,许多国家的武器制造商几乎都不能生产发动机,只能向专门的 发动机制造商购买,而这些厂商大都集中在美、英、法等西方发达国家。 此外,在大多数国家,政府为军火生产设置了很高的进入壁垒,并不是所有 厂商都可以自由从事军火贸易的,必须得到政府的批准才可以进入。 测定一个厂商的垄断势力,可以用“勒纳的垄断势力度”,这个测定方法是 由经济学家阿巴?勒纳在 1934 年首先使用的。具体点说,是当厂商的价格高于 最大利润价格时,可以通过计算利润最大化价格超过边际成本的程度的方法,测 定该厂商的垄断势力。即价格减边际成本再除以价格,用公式表示为:L = ( P ? MC ) / P 。显而易见,勒纳指数的值总是在 0-1 之间。对一个完全竞争厂商, P = MC ,从而 L = 0 。L 越大,厂商的垄断势力度就越大。 该垄断势力指数也可以用厂商面临的需求弹性来表达。根据( P ? MC ) / P = ?1/ Ed ,有: L = ?1/ Ed 。这里的 Ed 是厂商需求曲线的弹性而不是市场需求曲线的弹性。由于测定边际成本比较困难,因此也常用平均可变成本 代替边际成本来计算勒纳指数。 当厂商在某一市场面临足够大的垄断势力度时, 它可以对这个市场中的不同 消费者要求不同的价格。长久以来,中俄军购一直是卖方市场,主导权在俄方。 尤其在印度和中国竞相采购俄制装备的局面下,被俄罗斯视为威胁较大的中国, 一直处在不利地位。 有时, 购买同样的武器装备, 中国面临的价格却比印度要高。 再如, 美国一直凭借着其先进技术优势和传统的影响力, 垄断着台湾的军火市场, 并据此规定对台军售的垄断高价,谋取暴利。台曾欲采购 12 架P-3C反潜机, 美方大开狮口,报价约 41 亿美元,折合新台币约 400 亿元。这其中,12 架P-3 C反潜机飞机售价约 36 亿美元,平均 1 架约 3 亿美元,另 5 亿美元是备份零附① 件与训练等费用。 台方认为,美方开的价格过高,平均每架飞机至少比市价贵了 3 亿新台币。多位“立委”在“立法院”质询时指出,这种交易是“只有卖方 开价、不准买方还价”,认为台湾在此交易中被美“大涮”。就连台“国防部” 副部长林中斌在“立法院”备询时也指出,“P-3C反潜机每架报价 3 亿美金, 价格很贵”。② 由于成本之外的原因使厂商对不同消费者收取不同价格的现象就是价格歧 视。垄断厂商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从市场里挤出更多的利润。虽然每个厂商都愿 意实行价格歧视,但并不是所有的厂商都能做到。成功的价格歧视必须满足三个 条件:① ②戚兴元.美对台军售暴利大盘点[J].理论学习,. 元一.美国军火商“敲诈”台湾[N].世界新闻报,(011).19 军火贸易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1)厂商的产出所面对的需求曲线必须是向下倾斜的。为了实行价格歧视, 厂商必须做到对某些消费者提高价格时不会失去自己的业务。 当厂商面对一条向 下倾斜的需求曲线时,即使价格上升,有些军火消费客户还是会继续购买。 (2)厂商必须能够识别哪些是可能支付更高价格的军火消费者。为了确定 对什么样的武器消费者应该收取什么样的价格, 厂商必须清楚不同的消费者分别 可能支付多少。 (3) 厂商必须能够阻止军火产品从低价武器消费者转售给高价武器消费者。 对于希望实行价格歧视的厂商来说, 防止军火产品从低价消费者转售给高价消费 者是一个非常令人烦恼的问题。 因为服务自身的特征, 其转售相对比较容易防止。 然而,商品的转售就比较难以防止了,因为商品可以从一个人转移到另一个人, 而不会损失商品的有用性。前苏联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让低价消费者在购买 其军火时签订一份不会在没有经过苏联同意的情况下将该武器转售的协议。 价格歧视将消费者分为有不同需求曲线的两组或多组。不管厂商生产多少, 总产量肯定要在各组消费者之间分配,因而各组的边际收益是相等的,否则厂商 不可能实现利润最大化。假设有两组顾客,并且对第一组的边际收益 MR1 大于对 第二组的边际收益 MR2,很明显厂商可以通过将产量从第二组转移到第一组而获 益。它会通过降低对第一组的价格和提高对第二组的价格来做到这一点。因此, 不管两个组的价格是多少,它们必须使得不同组的边际收益相等。 另外,总产量必须满足使得对各组消费者的边际收益等于生产的边际成本。 同理,如果不是这样,厂商可以通过提高或降低其总产量而增加利润。例如,假 设对各组消费者的边际收益相同,但边际收益超过生产的边际成本,此时厂商可 以通过增加其总产量而赚到更大的利润。 厂商同时还会降低它对两组消费者的定 价,从而各组的边际收益下降(各组边际收益仍然是相等的),且趋向边际成本 (当总产量增加时会随之增加)。 设 P1、Q1 分别是对第一组消费者的价格和销售量,P2、Q2 分别是对第二组的 那么可以得到总利润 价格和销售量, C (QT ) 是生产产量 QT = Q1 + Q2 的总成本。 而 就是: π = PQ1 + P2Q2 ? C (QT ) 1 厂商应该不断增加它对各组消费者的销售量 Q1 和 Q2, 直到从最后一个单位销 售所得到的利润为零。首先,使销售给第一组消费者的利润增量等于零,即 ? ( P1Q1 ) ? C ?π? Q1 = ? Q1 ? ? Q1 =0式中, ?( PQ1 ) / ?Q1 是从对第一组消费者销售一个额外单位所得到的收益增 1 量(即 MR1); ?C / ?Q1 是生产这个额外单位所增加的成本,即边际成本 MC。因 此有 MC1 = MC 。同样地,对第二组消费者,有: MC2 = MC 。把这些关系式放 在一起,可见价格和产量必须定在使: MC1 = MC2 = MC2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由于各组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所以不同组的边际收益再一次相等并且 必须等于边际成本。用需求弹性可以将边际收益表示为: MR = P(1 + 1/ Ed ) ,则 MR1 = P (1 + 1/ E1 ) , MR2 = P2 (1 + 1/ E2 ) ,其中 E1 和 E2 分别是第一、二市场中对厂 1 商产品的需求弹性。现在让 MR1 与 MR2 相等就给出了对价格必须成立的下述关系: P 1 + 1/ E2 1 = P2 1 + 1/ E1 可以看出,具有较低需求弹性的消费者将被索要较高的价格。这正解释了为 什么中国必须比印度支付更高价格的原因。P P1 P2 MCMRT MR1 O Q1 MR2 D1=AR1 Q2 QTD2=AR2Q图 3.3 军火贸易价格歧视图 3.3 演示了价格歧视。 假设第一组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D1 的弹性比第二组的 需求曲线 D2 要小,当然对第一组的价格也较高。由边际收益曲线 MR1 和 MR2 水平 相加所生成的虚线 MRT 与边际成本曲线的交点得到总产量 QT = Q1 + Q2 。由于 MC 必须等于 MR1 和 MR2,从这个交点向左边画一条水平线可以找到数量 Q1 和 Q2。价格和成本(万美元) 消费者剩余 利润 120 MC ATC 180 120 价格和成本(万美元) 利润增加 MC ATC60 MR O 800D 销量(架)60 MR O 400 800D 销量(架)图 3.4 军火贸易的消费者剩余图 3.5 价格歧视增加的利润有一家飞机制造公司是一高性能隐形飞机的垄断者。 3.4 显示了这种飞机 图 的需求曲线(D)和该飞机制造公司的边际收益曲线(MR)。它还显示了该公司 的边际成本曲线(MC)和平均总成本曲线(ATC)。起初,这家飞机制造公司是 单一价格垄断者,它通过每年销售 800 架飞机( MR = MC 时的数量)使利润最21 军火贸易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大化。每架飞机的价格是 120 万美元,而一架飞机的平均总成本是 60 万美元, 所以经济利润就是 60 万美元/架。每年共提供 800 架飞机,环球军贸公司每年的 经济利润就是 4.8 亿美元, 如图所示。 其客户享受到三角形所表示的消费者剩余。 这家飞机制造公司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意识到, 它的许多客户由于国际政治立 场等方面的问题,没有其他购买渠道,需求弹性很小。于是,该公司改变了价格 策略,对具有较小需求弹性的消费者实行较高的价格,180 万美元/架。图 3.5 显示了这种新价格策略的结果,可以说明公司为什么要这样做。它针对两种价格 中的每种价格都出售 400 架飞机。环球公司增加的利润为图中的区域。它现在的 经济利润是原先的 4.8 亿美元加上新的更高收费带来的 2.4 亿美元, 而消费者剩 余减少到更小的小三角形区域。 3.1.3 技术差距理论 技术差距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和赫夫鲍尔于 20 世纪 60 年代提出, 不 仅适用于普通商品贸易,也同样适用于军火贸易。由于各国技术水平的发展不一 致, 已经完成技术研发的国家与尚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之间就形成了国际间的技 术差距,从而使创新国享有生产和出口该技术武器的比较优势。随着含有该项技 术的武器在国际间贸易的扩大,由于技术转让、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产生的示范 效应等原因,非创新国或者通过技术引进,或者通过继续进行研究与开发直到最 终掌握这项技术,该项新技术的国际差距不断缩小,非创新国和技术创新国之间 在该技术武器上的国际贸易下降,直至终止。创新国 生产/出口创新国出口 模仿国进口创新国生产T需求时滞T1 反应时滞T2 掌握时滞 模仿时滞T3模仿国出口 模仿国生产模仿国生产/出口图 3.6 军火贸易的技术差距周期波斯纳在描述技术差距时,提出了需求时滞和模仿时滞的概念。所谓需求时 滞,是指从技术创新国完成技术创新并开始生产该技术武器,到进口国认识到新 武器价值并产生需求的时间间隔。 需求时滞的长短主要取决于进口国国防预算和 市场容量。模仿时滞由反应时滞和掌握时滞构成。反应时滞指技术创新国生产该 技术武器到其他国家模仿其技术并开始生产这种武器的时间间隔。 掌握时滞指模2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仿国开始生产该技术武器到停止进口该技术武器的时间间隔。 反应时滞的长短取 决于创新国该项技术产品的规模效益、 模仿国军火生产商的创新精神和风险意识 以及关税、运输成本、国防预算开支、市场容量等因素。掌握时滞的长短主要取 决于技术引进国消化、吸收和掌握该项创新技术的能力。 以坦克为例,80 年代以前,世界上只有 10 个国家能够生产,卖方主要是美 国、前苏联、法国等。90 年代后期,就已经增至 30 多个国家能够生产或仿制生 产。就常规商品的贸易流向而言,一般应当是交叉、双向的。但由于发展中国家 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技术级差,因此在军火生产技术的贸易过程中, 出现了一种单向流动的情况,即发达国家的军火生产技术流向发展中国家,而发 展中国家几乎没有什么军火生产技术向发达国家转让。 据统计, 1972 年到 1985 从 年发达国家之间共转让各种武器装备生产许可证 72 项,其中只有两项是发展中 国家向发达国家转让的。 一项是巴西 1985 年向英国转让 EMB-312TUCAMO 教练机, 另一项是以色列 1983 年向美国转让 EL/2106 型定点防备雷达。同一时期,发展 中国家和地区共购买了 63 项许可证,其中只有三项是从第三世界国家购买的, 其余的都是向发达国家购买的。①所以说,军火贸易的兴衰其实就是国防科技实 力强弱的直接体现。 在过去的军火贸易中,长期以来的惯例是以钱买物的交易,即发展中国家利 用丰富的资源和发展生产积累起来的资金, 向发达国家购买武器装备。 在实践中, 发展中国家逐步认识到, 这种以钱买物的交易方式始终摆脱不了对武器装备供给 国的依赖,而且很容易在关键时刻受制于人。另外,随着技术增值,武器装备的 价格越来越高,即使是一些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也对长期大量进口渐渐感到力 不从心。现在,发展中国家正在逐步改变传统的军火贸易方式,不想再让发达国 家的军火制造商仅向他们提供武器,然后拿到钱就走人。所以军火进口国在购买 武器装备时,要求军火商必须同时提供制造武器的技术,以此对本国进行技术补 偿,用于生产自己所需的武器装备。尽管发达国家的军火商很不情愿,但是为了 在世界军火出口竞争激烈的今天赢得市场,不得不接受发展中国家提出的条件。 据有关资料报道,沙特阿拉伯等海湾国家,对军火制造商在交易中进行技术与工 业投资的要求,占军火交易额的 60%。又如韩国向美国通用动力公司购买 120 架 F/A-18 喷气战斗机,交易额达 58 亿美元。但只让美国的公司提供其中的 12 架, 占 10%,其余转为由该公司提供全套技术、管理和生产咨询。②从军火贸易到军 事技术贸易已成为当前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提高武器装备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 越 来越受到重视,从而使更多国家具有生产高技术武器的能力。① ②李霖.国际军火贸易[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杜作义.世界军火贸易导致高技术战争扩展[J].政工学刊,.23 军火贸易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3.2 军火贸易的政治学分析3.2.1 国内分析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从安全角度考虑,必须保持一定规模的国防工业基础, 其意义更主要在于政治方面,一个强大的国防工业基础,不仅能够为本国的武装 力量提供必要的军事装备,而且还可以通过武器出口加强外交关系;同时扩大贸 易出口,还可以增加国内就业,这无疑起到了稳定社会的作用,也正是从这一角 度看,使得增加就业有了政治学的含义。 3.2.1.1 维持国防工业基础 维持强大的、独立的国防工业基础是国家安全所必需的。在战争爆发或有可 能爆发的谈判中, 一个拥有强大国防工业基础的国家能够威慑对手或者促使谈判 成功。①军火出口可以实现国防工业基础的规模效益、动态储备和技术进步。 由于国际军火市场的激烈竞争, 军火工业越来越走向集中化、 垄断化。 合并、 兼并是 90 年代军工企业发展的主要趋势,这对许多公司来说几乎是生存下来的 唯一办法。据有关资料统计,1996 年英国登记合并或兼并的企业超过 1 万家, 总价值达 6600 亿美元。②这一趋势使得美国形成了超级巨型军火公司,形成了强 劲的国防工业基础。美国军工企业军火销售额占世界销售总额的一半以上,雄踞 霸主地位。 美国国防部在 2000 年 2 月 15 日公布了 1999 年世界 100 家最大军火生产商 的名单。其中前十大军工企业为:1.洛克希德?马丁公司(127 亿美元)2.波 音公司(116 亿美元)3.雷希昂公司(64 亿美元)4.通用动力公司(46 亿美元) 5.诺斯鲁普?格鲁曼公司(32 亿美元)6.联合技术公司(24 亿美元)7.利顿 工业公司(21 亿美元)8.通用电气公司(17 亿美元)9.TRW 公司(14 亿美元) 10.达信公司(14 亿美元)。1999 年国防部主要合同额为 1250 亿美元,比 1998 年多 69 亿美元。③ 法国、英国、德国和意大利这些西欧地区的大国都有各自发达的国防工业。 但是由于受到国内军火市场的限制,它们无法独立实施大型军事技术项目,不得 不采取各种各样的联合形式:由国家间的承包合作,到建立联合企业,再到联合 研制和生产,欧洲 2000 战机就是一个例子。西欧各国还试图进一步组成统一的 军火市场。1992 年 12 月,英法德三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提出对西欧各公司的① ②基斯?哈特利,托德?桑德勒.国防经济学手册[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续建宜.世界军火贸易现状及其发展前景[J].世界经济研究,. ③ 程栋,刘树勇,霍用灵.人性与战争[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航空和军工部门进行根本改革,以建立一个大市场,能够保证改组后的军工业正 常运转,同美国的军火厂商进行竞争。1997 年 4 月,西欧武器组织成立,由 3 个国家参加,统一制定军品需求和联合进行科学研究的计划。此外,还有一个于 1996 年 12 月启动的武器联营协议,有德法意英等国参加。西欧设想在今后能将 以上两个组织联合起来,形成能与美国军火巨头相抗衡的力量。①但是,它们每 一个国家又都想保持各自独立的军火工业基础,实现真正的联合还有很多困难。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其 80%的军事经济潜力。俄联邦从成立之日起就 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主导思想:保持俄罗斯的政治和军事大国地位。与此相适应, 俄罗斯将前苏联在数十年中建立的庞大军工综合体系保存了下来。显然,俄罗斯 的经济能力不能与之协调。叶利钦政府曾尝试推行非军事化方针,但并没有找到 行之有效的途径和办法。 在俄罗斯旷日持久的经济危机影响下,军工企业自然也陷入困难境地。据俄 罗斯经济部的资料,1992 年~1996 年间,俄罗斯的军品生产几乎减少了六分之 五。俄罗斯有关专家估计,许多复杂系列的武器和技术实际上已经停止了生产。 许多公司的产销渠道遭到破坏,技术外流现象严重,已流失的重要工艺技术达数 百项之多,人才外流更是与日俱增。 作为军事工业大国,俄罗斯将会进一步推行军火出口政策。俄罗斯的武器和 技术出口已遍及世界 51 个国家,其中包括中国、印度、阿联酋、越南、科威特、 塞浦路斯、土耳其等国家。俄罗斯同有些国家的军品贸易将跨越 2010 年。显然, 充分利用和发挥俄罗斯的军工潜力, 无疑对维持并发展俄罗斯的军工企业有着重 要的意义。 3.2.1.2 增加就业 一国的国防工业不仅保证了该国的部分武器需求,还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据统计,1998 年,全世界直接参与武器和其他专用军事装备生产的人员至少有 500 万人;如果计入间接参与包括非专用军品生产与劳务的人员,可能达到 l200 万人。简单地估计,全世界起码有 75 万名科学家与工程师参加军火研究与发展 工作(如计入辅助人员至少有 150 万人), 约占全球从事研究与发展的科学家与工 程师总数 400 万人的 18.75%。② 随着国防产品需求的下降,国防工业的就业水平也随之下降。例如,军火贸 易在 1987 年达到最高点,此后一直下降,至 1995 年才略有回升。据伦敦国际战 略研究所的估计,世界各国在国防工业直接就业的人数,1987 年为峰值 1750 万① ②续建宜.世界军火贸易现状及其发展前景[J].世界经济研究,. 李霖.国际军火贸易[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8:27.25 军火贸易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人,到 1995 年锐减至 1110 万人。① 在凯恩斯的“乘数理论”中,增加新投资有多方面的好处,最终结果是使增 加的国民收入总量 ? Y 等于增加的投资量 ? I 的若干倍(K)。所增加的倍数 K, 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 ? C/ ? Y 的大小。即 ?Y = K ?I , K = 1/(1 ? ?C / ?Y ) ,这 里 ? Y 代表国民收入的增量, ? C 代表消费的增加额, ? I 代表投资的增加额,? C/ ? Y 为边际消费倾向,K 为乘数。国内投资所起的乘数作用,在对外贸易中也可以反映出来。一国的出口与国 内投资一样,有增加国民收入的作用,而进口则与国内储蓄一样,有减少国民收 入的作用。这是因为,出口可以从国外得到货币收入,这样它就会使出口产业部 门的收入和消费增加, 从而必然会引起其他产业部门的生产、 就业和收入的增加。 如此反复下去,收入增加量将为出口量增加的若干倍。而进口则必须向国外支付 货币,于是收入减少,消费跟着减少,与储蓄一样,会成为国民收入的漏洞。因 此,在凯恩斯主义者看来,只有当贸易出超或国际收支为顺差时,对外贸易才能 增加一国的就业量,从而提高一国的国民收入量,并且国民收入的增加量为贸易 顺差增加量的若干倍。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Y = K [?I + (?X ? ?M )] 。 式中 ? Y、? I、K 的含义与前面相同,? X 代表出口增加额,? M 代表进口增加额。 可以看出, 凯恩斯主义认为, 一国对外贸易的得益取决于对外贸易的顺差量, 越是扩大出口限制进口,对本国越是有利。为此,他们极力主张对外贸易应该实 行“奖出限入”的贸易保护政策。所以,当国内武器需求下降时,武器出口通常 被用来维持国防工业就业水平。 鲍尤斯和罗斯切尔利用国家就业和收入模型,
年间的军火贸易 对 和就业数据进行了研究,发现由于美国限制对中东出口先进武器,在 14 年间导 致国家收入损失 85.4 亿至 283.6 亿美元,裁员 27 万至 88.6 万人/年,美国限制 向中东出口作战飞机,14 年间导致的直接损失为:国家收入损失高达 135.1 亿 美元, 航空工业的就业损失高达 47.3 人/年, 1985 年, 限制对约旦出口 40 架 F-16 战斗机,导致沃思堡 8200 人/年的失业。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对
财政 年度的军火贸易数据进行分析, 得出如下结论: 1977 年对外军贸削减 82 亿美元, 导致 1981 年名义 GNP 下降 200 亿美元,同时损失 35 万个就业岗位,失业率上升 了 0.3%。②3.2.2 国际分析 3.2.2.1 军火贸易与冲突① ②续建宜.世界军火贸易现状及其发展前景[J].世界经济研究,. 基斯?哈特利,托德?桑德勒.国防经济学手册[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在国际体系中,不存在一个高居于主权国家之上,可以实施法律和建立秩序 的世界政府或公认权威。也就是说,国际体系是无政府的。在这种情况下,主要 的行为体是作为整体单位的国家,国际政治是一种非合作游戏。在这种游戏中, 承诺是没有约束力的。国家在国际体系中如何行事,决定性因素是国际体系的性 质和国家的实力,而不是国家内部的政治制度。体系内竞争的压力要比意识形态 选择或国内的政治压力更大。国际体系的无政府属性,决定国家是利己的而不是 利他的。在不存在世界政府的情况下,国家要维持生存,就必须自己照顾自己, 自己保障自己的利益。国家存在的根本目标是加强权利与安全。于是,武力和武 力威胁成为国家推进其利益的主要手段,暴力与战争是普遍现象。 因此,衡量国家的权力,主要是看国家的军事能力。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国 际环境,国家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争取的是自身处境的最优和自身权益的最大 化。也正是这个职能,构成了国家存在的最根本理由。包括武器出口在内的军事 能力是评价国家权力的重要指标体系之一。①军事力量对于国家来说,虽然不是 每时每刻要使用的因素,却是一刻都不能没有的因素,因为这种因素是国家生存 和发展的根本,是国家安全的根本。参与国际军火贸易,对提高一国的军事力量 有很重要的作用。因为每个国家都必须尽全力保障自己的安全,所以必然会导致 军备竞赛与联盟。②由于世界上的资源有限而国家的发展要求无限,因此国家间 的冲突不可避免。③ 有一种说法, 从公元前 3600 年至 20 世纪 80 年代, 全世界共发生了超过 14500 场战争,其中只有 292 年是和平的年份,这些战争共造成了约 35 亿人死亡。还 有一种说法,从 1945 年到 1978 年,世界上只有 26 天没有战争。不管其准确程 度如何,都表明了一个基本事实: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冲突与战争的频度 是相当高的。④通常,当不同行为体之间的权力与利益发生抵触并且不可调和的时候,它们 就会处于冲突状态。我国学者张季良先生对国际冲突的分类是这样的:最高层次 是国际战争;第二层次是国际危机,这个层次指的是国际关系发生质变的恶性状 态,是从国际对抗到国际战争的临界阶段;第三层次是国际行为体间对抗性矛盾 所导致的冲突,如一战前的列强冲突,而战后的美苏冲突等;第四层次是非对抗 性矛盾导致的冲突,如苏联与东欧国家间的冲突,西方国家之间的冲突等;第五 个层次是语言象征性冲突,即未付诸实际行动的冲突。⑤① ②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49. ③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④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⑤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7 军火贸易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在国际学术界有一种得到多数人认可的界定:战争是死亡 1000 人以上的冲 突。①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年鉴在界定“重大武装冲突”时就采用了这 样的界定。战争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府之间的战争,即国际战争;另一类是 一个社会之内为了争夺政府控制权而进行的战争,即内战。无论哪种战争形式, 都会刺激军火需求的迅速增长,影响军火贸易市场。 (1)两伊战争对军火需求的刺激 持续 8 年之久的伊朗-伊拉克战争,是二战后时间最长的一场局部战争。导 致这场战争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阿拉伯河边界划分问题;二个是波斯湾入 口处 3 个岛屿的主权归属问题。战争中双方共死伤 100 万人以上,消耗直接战费 2000 亿美元,经济均遭破坏。由于双方都是石油输出国,所以西方称这场战争 是“一场倾泻石油美元的军火消耗战”。 两伊战争是一场典型的军火消耗战。据不完全统计,仅战争前两个月,伊拉 克就击毁和缴获伊朗坦克 200 多辆。同时,伊拉克也损失了近三分之一的武器装 备。战争进行到两年时,双方共损失坦克约 2000 余辆,飞机 200 余架,伤亡 10 万余人。据报道,仅在伊朗发动的“胜利行动”反攻战役中,双方损失的坦克、 战车就达 700 辆之多,飞机 35 架。在提斯孚尔附近的一次作战中,伊朗的反坦 克直升机在 5 分钟内就击毁伊拉克坦克 18 辆。战争对弹药的消耗也很大,伊拉 克在战争初期对一个只有 1000 多户人家的小镇就发射了几万发炮弹。② 但是,两伊双方对这场长期消耗战都缺乏准备。伊拉克在决定对伊朗发动战 争时,企图利用伊朗国内动乱的形势,乱中取胜,速战速决,根本就没想到会打 这么长时间。当时其所有弹药储备只能保障两个月作战需要,武器装备储备基本 没有。伊朗对突然发生的大规模战争更是仓促应战,弹药储备很有限,武器装备 (特别是零配件)几乎没有什么储备。结果,为了解决飞机零配件的急需问题, 伊朗被迫拆卸一部分飞机零件来补充,但这些零配件也只坚持了三周。另外,由 于两伊猛烈轰炸对方的石油设施,造成油料供应紧张。开战不久,伊朗就紧急购 买了数亿美元汽油和柴油,并对民用油进行限制。另外,伊朗和伊拉克的粮食储 备也只能维持几个月。 由于两伊自己不能生产军火,所以消耗的物资、装备都要从国外进口才能得 到补充。为了迅速补充消耗并建立足以支援长期作战的物资储备,双方都千方百 计地购买军火。但是却受到武器输出国的控制。首先是采购受限。例如,由于伊 朗与美国关系破裂, 美国对其实行经济制裁和禁运, 已订购的武器装备延期不运, 也不再提供零配件。这是伊朗在战争初期处于被动的一个重要原因。伊拉克的武① ②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李霖.国际军火贸易[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8:78.2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器供应国前苏联对其也是百般刁难。其次是采购不起。两伊战争爆发后,一些西 方国家趁火打劫,故意抬高军火价格。为了解决战争急需,伊朗和伊拉克不得不 忍痛出高价购买军火。据外刊报道,两伊在国际自由市场上采购的武器,价格有 时竟高达官方的 5 倍。① (2)海湾战争对军火需求的刺激 海湾战争自 1991 年 1 月 17 日当地时间 2 时 10 分爆发到 2 月 28 日基本结束, 持续了 42 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牵涉国家最多,规模空前的一场局部战争。 这场战争直接起因于 1990 年 8 月 2 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以执行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为名义,迅速出兵海湾, 在这场战争中对一个综合国力十分有限的第三世界国家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 进的武器装备。多国部队凭借其制空权,给予伊军事、经济以巨大打击。海湾战 争是一场陆、海、空一体化作战的战争,是美国“星球大战”计划部分内容进行 实战模拟的战争,是一场反映八、九十年代科技水平的高技术武器相互较量的现 代化战争。 美国的武器装备在海湾战争中发挥出色,科威特、阿联酋在战争中就提出需 要更多美制军火,使许多美国军工企业的生意红火起来。经过战争的验证,“爱 国者”导弹在战后身价倍增,土耳其、巴林、希腊、南朝鲜和泰国都提出购买要 求。生产“爱国者”导弹部件和“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的马丁-玛丽埃塔公司说: “海湾战争扩大了我们产品的需求, 我们希望在很大程度上介入进去……有必要 加强中东国家的防务。” ② 这场战争迅速改变了 80 年代末期军火需求的下降局面,尤其是在中东掀起 了一轮新的军火需求高潮。 沙特阿拉伯是在战后最早提出购买 200 亿美元美国军 火的国家,其中包括 F-15 战斗机、“爱国者”式导弹、多达 50 架的“阿帕奇” 反坦克直升机、400 辆 M1A1 主战坦克和 500 辆“布雷德利”装甲运兵车,还包 括备件、训练与维修设施。这项交易让数千名美军继续驻留沙特阿拉伯,作为顾 问和教官。同时,埃及在战后也向布什政府提出购买 F-16 战斗机和改进型 M60 坦克。以色列向五角大楼提出的 10 亿美元军火需求包括手提战场导航系统、经 过改进的 F-15 战斗机和 M-109 大炮。 3.2.2.2 军火贸易与外交 军贸作为一种战略斗争手段, 在处理国家重大问题方面所能起到的杠杆作用 越来越受到各国决策层的高度重视。军火贸易通过达成长久的互惠合作,包括技① ②李霖.国际军火贸易[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8:81. 李霖.国际军火贸易[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8:90.29 军火贸易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术的合作和服务的合作,达到改善国家间关系的效果,成为国家关系沟通与重建 的主要手段。① 我国历史上独立自主地开展的军贸活动,为我在国际上结交了很多朋友,在 国际斗争最为复杂激烈的时候打开了一定的外交局面, 鼓舞和巩固了世界范围的 反帝、反霸、反殖斗争的成果,提高了国际威望。② 以色列的部分军火出口就是因为在国际上陷于孤立, 为了改善国家间关系而 进行的。以色列巧妙利用军火出口成功地改善了与许多国家的关系,包括一些以 前敌对的国家。例如它曾主动向素有过节的约旦出售武器,两国关系得以改善, 甚至还换来约旦对以色列开放领空方便其空军训练。 印以关系的发展也源于军火 贸易。1962 年印度军队在中印边境的军事冒险遭到失败,印度政府向以色列求 购武器。以色列以两国建交为条件,运去一船 120 毫米口径迫击炮。虽然最后时 刻印度在阿拉伯世界强大压力下退缩了, 但印以之间秘密军火交易的 “地下通道” 却从此打开了。③ 台湾的军火主要输出到非洲、拉美等地区。其中一个原因是这些地区贫穷落 后,而台湾军火技术含量不高,价格便宜,正好满足这些地区的需要。而更重要 的原因是,这些地区是台湾的所谓“邦交国”的集中地,如冈比亚、塞内加尔、 斯威士兰和圣多美普林西比等国家。 台湾实际上是以一种半卖半送的方式向它们 输出以轻武器和弹药为主的军火, 借此讨好拉拢这些国家, 维持与这些国家的 “邦 交”关系。2004 年海地发生暴动时,电视新闻上就清楚地看出当地政府军和叛 军使用的武器正是台湾的 65 式步枪。据报道台军还出口过少量大型装备如 T-33 教练机、F-5 战斗机和 UH-1H 直升机、50 吨快艇等,当然也是“友情”提供。④ 尽管“军火外交”曾经取得一定的效果,然而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台湾搞 的“金元外交”、“军火外交”都显得越来越无力。中国大陆和中美洲、非洲国 家的经济关系日益密切,中国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很多台湾的“邦交国”都清 楚地认识到继续亲台湾远大陆弊大于利,与中国建交才有利于本国的发展,有利 于自身的长远利益。因此,台湾的“邦交国”越来越少。 对于军品输入国来说,军贸在迅速提高本国武器装备的技术档次、增强军事 防卫能力的同时, 也成为它们谋取超出军事力量范围之外更高层次的安全利益的 一种重要手段。海湾战争结束后,防御与经济同盟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在采办 军备时,并没有采取完全倒向美国的做法,而是分别从美、俄、英、法等数国购① ②赵赢.浅析军火贸易[J].台声,4. 柴永忠.试析新形势下如何切实加强我国军品贸易工作[J].国际展望,. ③ 张海龙.以色列,不可小视的军火出口大国[J].环球军事,2003:25. ④ 赵利.台湾武器出口美国[J].环球军事,.3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买先进的武器装备。①海湾各国这样做,除了考虑到军品本身的种类适用、性能 优劣、价格高低等客观因素,一个主要原因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关照各军品 出口国的利益,利用军贸这个途径结好诸国,获得大国的安全保障或口头上的安 全承诺。国家形势一旦发生变化,就可以在政治、外交上处于有利地位,借助与 大国的有关军贸协议保障战争需求,提高军事打击能力和军事威慑力度。台湾多 年来坚持巨额进口美国军备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在于此, 希望借助军贸得到美国的 安全承诺以及政治上的倾向。 (1)美国的军火贸易与外交 军火输出国经常利用武器出口影响军火接受国的外交政策。 世界各国均对军 品出口持审慎态度,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更是把军品出口看作支撑其全球战略 的重要基础。美国主管国防工业的前官员霍华德?菲什说:“武器销售是一种外 交货币”。美国资深国际问题专家安德鲁?内森和罗伯特?罗斯曾指出:对于美 国和俄罗斯这样的大国来说, 军火销售是维持和平时期军工生产的重要的收入来 源和对武器进口国施加影响的工具。②武器装备作为一种战争工具,有着政治、 经济、军事和外交等多重内涵。克林顿政府认为,美国大力发展军贸,一方面可 以维系和拓展美国与盟国的关系, 通过军贸将采购美制军火的国家或地区纳入美 国势力范围,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一部分,防止所谓“敌性”国家填补真空;另 一方面可以将“前沿部署”或“前沿存在”拓展为“势力部署”或“利益存在”, 为美国全球战略利益服务。③ 美国在海湾战争、 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的胜利使人们认为美国武器是 最先进的。于是美国以出售先进武器及转让生产技术为由,迫使阿拉伯国家与美 国结为政治军事同盟,允许美军自由出入其领空、领海并可以在这些国家驻军。 其目的是进而操纵这些国家的内政,将它们变成美国的附庸国甚至保护国。美国 控制了中东产油大国海上原油输出的重要通道,从而控制了中东的石油,达到了 控制中东能源供应以称霸中东的战略意图。④ 根据世界各国与自己的战略利害关系, 美国军品出口政策把世界各国分为三 大类,实行区别对待。⑤第一类是美国的盟国和友好国家,持有的价值观念与美 国相同,在必要时随时可以与美国达成联盟,如北约组织成员国、日本、澳大利 亚、新西兰、以色列、韩国等。美国对它们提供军火出口优惠服务,例如审批手 续从简, 国会审批期限由 30 天减为 15 天。 美国政府甚至还为这些国家设立了 “国① ②熊明峰.世界军火贸易红火的背后[J].环球军事,. 熊明峰.世界军火贸易红火的背后[J].环球军事,. ③ 柴永忠.试析新形势下如何切实加强我国军品贸易工作[J].国际展望,. ④ 王勇.美国中东军售的国家利益博弈[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5. ⑤ 旷毓君.美军品出口国别政策探析[J].国防科技,2002:51. 51-53.3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冒险岛托德解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