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马解说洲际赛:为什么说这才是一场世界级支援

【WOT】坦克世界LOD解说 野队来自50B的支援 M章-游戏视频-搜狐视频
【WOT】坦克世界LOD解说 野队来自50B的支援 M章
视频介绍:
【WOT】坦克世界LOD解说 野队来自50B的支援 M章
作者签名:
我是罗德本尊
其他账号发上来的都是偷到的
推荐出品人完美的GANK一个封走位逼出两个闪现 一个神控制拿下人头_腾讯视频
三倍流畅播放
1080P蓝光画质
新剧提前看
1080P蓝光画质
纯净式无框播放器
三倍流畅播放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下载需先安装客户端
{clientText}
客户端特权:
3倍流畅播放
当前播放至 {time}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1152285560526489937832806239668555.8万2.5万343254803.1万4.6万16818611.2万2,008被浏览4,348,758分享邀请回答2.9K47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3.5K34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拳打天涯,脚踢煮酒
  打遍网络无敌手
  第一句话,我文笔很一般。
  第二句话,我历史知识很匮乏。
  第三句话,真正解读军事斗争,全网络唯此一家。
  我保证,你看完全书后你的军事水平能与PLA现役军官持平,你读懂全书后你的军事水平能超过大部分PLA现役军官。
  欢迎拍砖找茬,拍得越狠越是在帮助我。无拍砖无提高,无找茬无进步。本文已发表2个月,重发2次,现在算是初稿。唯一遗憾就是到现在还没有高手来砸我,如前所言,发帖的目的就是希望有人砸我,教育我帮助我,以至于到现在文中只有三处错误被发现,其中纠正两处,另一处待考证。此事一直是我心中遗憾。
  所以,请大家不要吝惜自己手里的烂香蕉,臭鸡蛋,使劲砸过来。不胜感激。
  最开始是想按照写理论书籍的形式来写这个文章的,后来转念一想这样写太理论化也太枯燥,估计不会有人看,而且我的军事思想全是前人智慧的结晶,不是我个人的独有观念,写理论书我根本没这资格,所以决定用战例解读的方法来讲清楚一些东西,这样既能做到生动有趣又能把基础理论结合在文中。
  本文呢主要是从战术角度探讨作战的基本原理,是目前网络上唯一一部从战争基础知识来解读战争的文章,文中对巨鹿之战、长平之战等经典战役提出了新的见解和看法,也希望这些观点大家给予批评意见。
  网络上写战争和名将的帖子数不胜数,本人看了后感觉都没把作战给讲清楚,你无法知道为什么赢了?是怎么赢的?历史中有关战争的记叙也同样数不胜数,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对于作战中战术手段的运用总是描写较略,总让人有摸不着头脑之感。所以本文尝试通过对各战例中战术运用的解读来讲清楚这些问题,以揭开战争神秘的面纱。
  所谓战术,就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或者说是作战行动的方法和手段。战术这个东西啊,其实是很枯燥的,嗯,打个比方,就好像我当年学高数时一样枯燥。虽说是上了课,可我到现在还是说不出来微积分是个什么玩意。呵呵,你问我考试是怎么过的?看新闻了吧,今年高考用上了摄像头。我只能说:时代发展好快啊,现在的孩子好可怜。如果我当年考场上有这玩意,我,没有及格的可能。
  可本文就是说战术的啊,不枯燥那么一下下也不行啊,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找上门来说我胡说八道怎么办?我胆小,见穿制服准尿裤子,所以先枯燥一下下,讲点基本原理。先苦后甜,苦尽甘来嘛,之后大家会发现原来这是个艺术活,有时也是个搞笑活。
楼主发言:603次 发图:3张 | 更多
  开新帖的唯一目的就是让大家看帖更方便,不用受刷屏的骚扰。
  坐等整理版
  厉害,看了才晓得哈。
  (连载1)  第一章 原来战术很简单  在我们的印象里,一提到战争,总是在脑海里浮现出这么些画面:“一边是飞机、坦克、大炮,另一边也是飞机、坦克、大炮,然后我轰你来你轰我。或者这边是战车密布,铁甲如云,那边是刀枪剑戟戈矛盾牌齐上阵,然后发声喊,两边一拥而上,开始群殴。”呃,这个这个嘛,不能说就是战争了,这只是最后那一下下,之前还有好多好多,可得运用各种战术手段后才会有最后那一下。打仗,可不是个体力活,是个脑力活,玩得可是脑子。说到这,我突然感慨了,原来中国人民解放军是金领,至不济也是白领,难怪这几年大学生毕业去部队的特别多,咱们毕业那会可没听说有这样的优惠政策,唉,命苦不怨政府。  大家别嫌罗嗦,我先扯两句,一些基本的东西不扯,后面大家看起来不方便。前面就说了先枯后甜嘛。其实呢,战术这玩意很简单,我保证,我只用很少的几段话就把其基本原理说出来。  先说最简单的描述,请大家跟我一起做:拿个西瓜,拿把刀,一二三切下去,这叫突破;切成数块,这叫分割;拿起一块,这叫包围;吃掉,这叫歼灭。简单不?很简单。这就是所谓战术:一曰破、二曰分、三曰围、四曰歼。  孙子曰:不动如山。如山者,就是指敌人的防御体系。移山,很难;整个拔除敌人防御体系一样很难。可是要找出山间的通路却是可行的,正如哪怕敌不动如山,亦能在防御体系中找出个攻击点。  所谓破,就是突破,即在敌防御体系中找出个点,加以攻击而形成突破。其中之重点就在两个字,虚实。虚实可分两种。一是识虚实,就是能分辨何谓敌之薄弱环节。这是作为军队指挥官的一项基本素质,算不上高明。二是造虚实。高明的将领在于善于制造敌人虚实,也就是说善于调动敌人。敌人被调动,原来不动如山的防御体系才会露出破绽和弱点,这样才能找到薄弱环节加以攻击。  所谓分,就是分割,即形成突破后将敌防御体系分割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块。可分为实分和虚分两种。实分就是真实地分割敌军,虚分就是假装要分割敌军迫使敌人撤退。无论是真是假,其要点都在于制造态势,也就是在形成突破后制造出一个插入防御体系内部的箭头。  所谓围,就是包围,即在分割敌军后选择其中一块形成包围。其要点在于孤立分割后的一部敌军。  所谓歼,就是歼灭,即歼灭所包围的敌军。
  楼主木有小鸡鸡
  @魑魅魍魉-12 19:35:28  楼主木有小鸡鸡   -----------------------------  呵呵,我保证不太监。开新帖只是为了让大家看的方便点,旧贴刷屏太厉害了,影响阅读。
  沙发!!!!!!
  (连载2)  第二章 突破  突破可分为破点、破线、破面。下文仅通过破面来具体阐述突破的运用,而关于突破的具体实施放在第八章阵地和攻坚里讲述。面防御中,最被广泛采用的是三角防御。在作战行动中无论进攻还是防御三角阵型是最常见的。众所周知,三角形是最牢固的。三角防御阵型以其防御的坚固,各点间互相呼应的配合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  第一节
三角防御及进攻的基本方法  三角防御是防御作战中使用最普通的防御方式。其优点就在于攻其一点,其余两点都能给予有效支援。而被使用最普遍是倒三角防御,即两点在前,一点在后,在后的通常为指挥所。下面我就小规模作战中进攻倒三角防御体系来讲一讲几种主要的进攻手段。  首先明确,甲方一百五十人,ABC三点,AB点在前,C点在后为指挥所。乙方亦一百五十人。所有人数的叙述只是为了表达意思,不代表实战运用中兵力的使用。  1,两点平推法。乙方将其一百五十人分为三部分,A点攻击队六十五人,B点攻击队六十五人,预备队二十人。分别攻击AB两点,在AB两点同时形成兵力优势,在击破两点后合击C点,预备队视情使用。  缺点,甲方能以C点兵力集中支援一点,反过来形成兵力优势。  2,一点突破法(前点)。乙方,A点攻击队一百三十人,预备队二十人。集中全部兵力攻击A点,形成绝对优势,击破A点后逐个扫荡BC点。  缺点,如果不能迅速解决A点,则将遭到甲方BC点同时反击而陷入危险境地。  3,重点攻击法。乙方,A点攻击队一百人,B点攻击队三十人,预备队二十人。主攻方向A点攻击队以优势兵力拿下A点,次攻方向B点攻击队以佯攻吸引甲方,预备队跟随A点攻击队在A点投入战斗攻击C点。  缺点,佯攻无论失败或被识破都将影响战局。  4,中央突破法。乙方,A点攻击队二十人,B点攻击队二十人,C点攻击队九十人,预备队二十人。AB点攻击队分别对甲方AB点实施佯攻,C点攻击队直取甲方C点,端掉指挥所,一战定胜负。  缺点,极易遭甲方ABC三点合击而全军覆灭。  5,一点突破法(穿插战法)。乙方,A点攻击队70人,穿插分队30人,B点攻击队30人,预备队20人。A点攻击队以优势兵力攻击甲A点,穿插分队在AB点之间插入,向后运动切断AC点之间联系。B点攻击队佯攻B点,切断AB点之间联系。待A点得手后预备队在A点投入战斗协同A点攻击队向C点攻击,拿下C点。穿插分队向AC点之间运动,切断AC点之间联系。  缺点,各队之间协同要求高,不易达成有效配合,尤其是穿插分队要求更高。
  (连载3)  第二节 三角防御的进攻作战--徐晃援樊  所引用战例,徐晃与关羽的对决。虽说关羽的水淹七军和吕蒙的白衣渡江更有名,但这战也是战术意义上的经典,只是因为关羽被东吴所杀,导致了它的光辉更多的被白衣渡江淹没了,其实真正击败了关羽的是徐晃,而不是吕蒙。   先看看经过,据《三国志.张于乐张徐传》记载:晃所将多新卒,以羽难与争锋,遂前至阳陵陂屯。复还,遣将军徐商、吕建等诣晃,令曰:“须兵马集至,乃俱前。”贼屯偃城。晃到,诡道作都堑,示欲截其后,贼烧屯走。晃得偃城,两面连营,稍前,去贼围三丈所。未攻,前后遣殷署、朱盖等凡十二营诣晃。贼围头有屯,又别屯四冢。晃扬声当攻围头屯,而密攻四冢。羽见四冢欲坏,自将步骑五千出战,晃击之,退走,遂追陷与俱入围,破之,或自投沔水死。令曰:“贼围堑鹿角十重,将军致战全胜,遂陷贼围,多斩首虏。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且樊、襄阳之在围,过于莒、即墨,将军之功,逾孙武、穰苴。”  首先,我们要确定这一战的性质,这是场进攻作战,而且是攻坚战,是典型的破三角防御的进攻作战。  下面请出双方队员,甲方出场的是该方头号名将关羽,外号万人敌。此时他刚刚拿下了汉正牌左将军于禁,威震华夏,这个冒牌前将军自我感觉正好着呢。我个人的观点,所谓“万人敌”不是说他单挑有多厉害,身负着降龙十八掌、五虎断门刀两大绝招,而是说他战术素养极高,是第一流的大将。注意,大将,我个人觉得是很高的荣誉称号了,日本人很爱的赵云就只是个突将而已,隋朝的贺若弼就喜欢嘲笑别人只是突将。罗嗦一大堆无非是关老夫子很牛,这个大家从小就都知道了。  乙方代表队的代表是五子良将老五徐晃徐公明。老大张辽在东边合肥那看门,老二于禁被关老头活捉了,老三乐进前两年就翘辫子了,老四张合刚从陕西的山沟沟被捞出来,去捞人的就有老五徐晃一份。那只有派老五上场了。这仗其实是事关魏国国运的,关羽并不知道背后被小吕子捅刀子了,对他来说败了无非退回去下次再来找场子,没什么心理负担。徐晃若败最好的结局就是丢了襄樊,坏一点许昌洛阳都危险。那诸葛亮的战略构想就实现了,历史必将改写。  关老头当时的用兵计划就是拿下襄樊,没其他想法,有其他想法也没用啊,实力也不够,所以拿下于禁后他的做法是围点阻援,并不非常积极。用现在的话说是保二争一,拿下襄樊,咱们各自睡觉,谁都别打搅谁,要是万一灭了你徐晃,那不好意思,我老关就要争一争这一了,拿块奥运金牌回去也是光宗耀祖的事。这就决定了关羽只是阻援,没想和徐晃搞个襄樊大会战第三幕。  徐晃和曹操都是本朝的铁杆粉丝,向来就喜欢以多打少。兵不够决不打,等兵强马壮了再跟你开练。只是苦了曹大司马,还得泡桑拿。徐晃等兵马一到,虚晃一招就拿下偃城,守偃城的肯定是小喽罗,见徐晃要断他后路就跑了。但肯定不是草包,军事斗争嘛,第一忌后路被断,第二忌侧翼暴露。  偃城一失,关羽这种老兵油子用鼻子想也能想明白是怎么回事。反动派白脸曹操不甘心失败啊,胡汉三又回来了。可老关也不是孬种,吃到嘴里的食决没吐出来的道理。东风吹、战鼓擂,革命战士谁怕谁,移师北上,不打服你阿瞒决不回家。  关羽名将之誉并不是虚的,眼看着襄樊指日可下,和徐晃硬拼决不是上策,俗话说人有旦夕祸福,万一一个失手,就白围樊城了,只要堵住徐晃,拿下了樊城,到时你曹操带了五子良将一起来也奈何不了我老关了。所以关羽是稳稳的守,前面是围头、四冢两个点,自己主阵在后坐镇。前面就说了这是三角防御。破三角防御嘛,这个懂点军事都知道,全世界的战术教材都会教,但这个战例被提及估计不会多,徐晃用的是中央突破,破三角防御,用这着的,还真不多。粗看陈寿写的会以为是声东击西,一个主攻一个佯动,实际陈寿是知兵的,他知道是中央突破。   
  (连载4)  那徐晃怎么破的?第一手关羽就落了下风,他没判断出来徐晃的主攻方向。陈寿说的很清楚了,佯攻围头,实取四冢。关羽到了四冢将坏才判断徐晃是声东击西,打了一辈子仗了,被徐晃耍了这脸可丢不起。不过没关系,虽然判断失误,情况整晚了点,失了先手,四冢还没丢,一切还来的及。可是这第二手关羽又错了,徐晃打围头是虚,打四冢还是虚,打你老关才是真的,要的就是把你老关调出来。  把老关调出来来打,这么打其实是风险比较大的。关羽打仗本事有多大,不好说,但练兵本事绝对一流,关军战斗力不是盖的。打赢了什么都好说,打输了的话在城楼围观的曹仁只有跳河了。可是结果我们都知道,关羽惨败,风险最大变成了风险最小收获最大。这是怎么回事?  对徐晃来说,他面临的问题是破,按照一般的打法,拿下四冢等于胜利一半,接下来就该去破另外两个点。可为什么徐晃不按步就班来?要知道徐晃是来救人的,不是来和关羽争谁是伦敦奥运冠军的。以前兵少,不速救那是不能把自己填进去。现在兵强马壮,救人就得一步到位,要知道曹大司马随时会送命。按常规拿下四冢确实是打开了胜利之门,但关羽也决不会罢休,势必会反击四冢,那就会围绕四冢展开反复争夺,这仗天知道会打到猴年马月,那曹大司马不看得急出心脏病来才怪。只有一战定乾坤,那就只有一个点,关羽本阵。打掉他指挥所,那其余,呵呵那就没有其余了。打三角防御主攻方向是中央阵地,那采用的战法不用说傻子都知道,中央突破战术。可关羽本阵前是鹿角十重哦,这个防御体系蛮严实的,硬打决不是办法。于是徐晃玩了两手花招,先把老关骗了出来。说起来是蛮简单,就这么骗出来了。里面都是有道道的。三角防御的优点在于互为倚角,三个点互救起来很方便。徐晃就是利用这点,就是要你关羽来救,把你引出来,把敌人的优势变成了自己的优势,此所谓善用兵者。  要说徐晃这人阴啊,耍花招骗老关也就算了,骗他出来不就是围点打援么,堂堂正正打就是了,老关已经进了你的套,徐晃少说也布置了2、3万人等着关羽的5千步骑,兵力悬殊,以逸待劳,几乎是包赢。可是不的,徐晃还觉得不够,他还要耍诈。《三国志.裴注》称:关徐阵前见面,老朋友了多年不见不聊两句实在说不过去。正说的过瘾,徐晃回头扯了句 ,得关云长头,赏金千斤。把老关弄傻了:“老徐你啥意思?”“没啥意思,兵者诡道也。”不禁感慨,关二哥咋这么憨厚。被徐晃调动来调动去,骗出来后开始还聊着当年喝酒泡妞的往事,一转眼就变脸要他的头。关老二真是山西人吗?(蜀记曰:羽与晃宿相爱,遥共语,但说平生,不及军事。须臾,晃下马宣令:“得关云长头,赏金千斤。”羽惊怖,谓晃曰:“大兄,是何言邪!”晃曰:“此国之事耳。”)可怜的关军,第一要务不是打仗了,而是救下关羽逃命。打赢了也就行了呗,可徐晃不干,谁说我是围点打援,我明明是围点打援追敌破C点,野战打败关羽只是开始,趁胜追击才是结局,穷追猛打,宜将剩勇追穷寇啊,神马围头神马四冢,都是浮云,中央阵地才是真的,根本不给关羽重新布置的机会,就此一战定乾坤。难怪曹操称赞:“吾用兵三十馀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就这样,中央突破反而成了奇着,这也是兵法里正奇变化的经典战例,兵法说,以正合以奇胜,可见奇能变为正,正亦能变为奇。徐晃,绝对是造虚实的高手。  我查了查,徐晃是河东杨人,也就是现在的山西洪洞县,洪洞县里无好人啊。各位千万记住了,别跟洪洞人交朋友。
  没了?  
  坐等  
  卤煮继续
  (连载5)  第三节 三角防御的防御作战--战斧行动  “战斧行动”是二战时北非战场英军为了解救托布鲁克之围而进行的一次解围行动。先看英军和德军双方的一些基本情况。  一,双方编制:  担任这次进攻任务的是英第13军,辖有第4印度师和第7装甲师,拥有300辆坦克,246架飞机。而隆美尔的非洲军辖有第5轻装师和第15装甲师,拥有150辆坦克,139架飞机,火炮数量也少于英军。先贴下英军第七装甲师编制。  第七装甲师下辖  1,第4装甲旅?含:第7轻骑兵营、第2皇家坦克团、第6皇家坦克团、一个炮兵连,第2野战工兵连、第141野战后勤部队,两个野战救护单位。  2,第7装甲旅?含::第3轻骑兵营、第8轻骑兵营、第1皇家坦克团、一个炮兵连,第1供应分队,新西兰第4预备大队,4个直属连。  3,师支援群含:第1皇家来复枪团、第二步枪旅、第4炮兵营,  师直属部队?:第3炮兵营、第106炮兵营、第11轻骑兵营、信号分队、第270野战安全分队,另有后勤、弹药、维修等分队若干。  德军装甲师编制:   师部:  1x师部指挥连  1x摩托化制图分队  1x警卫分队(2挺轻机枪)  1x装甲团:  团部:  1x摩托化通信排  1x装甲侦察排  1x装甲维修连  3x装甲营:  1x装甲指挥连  1x中型装甲连  2x轻型装甲连  1x装甲掷弹旅:  2x装甲掷弹团:  团部:  1x团部警卫连  1x通信排  1x工兵排(3挺轻机枪)  1x摩步排(6挺轻机枪)  1x反坦克排(3门50毫米PAK 38反坦克炮,3挺轻机枪)  2x摩步营:  3x摩步连(18挺轻机枪,4挺重机枪,3支反坦克枪,2门80毫米迫击炮)  1x重型摩步连(12挺重机枪,6门81毫米迫击炮,3门50毫米PAK 38反坦克炮,6挺轻机枪)  1x炮兵连(4门150毫米轻型步兵炮,4门75毫米轻型步兵炮)  1x炮兵团:  团部(摩托化):  1x观测连(摩托化)  1x通信排(摩托化)  2x摩托化炮兵营:  营部(2挺轻机枪):  1x通信分队  1x校射分队  3x炮兵连(3门105毫米轻型榴弹炮,2挺轻机枪)  1x轻型军需供应分队  1x摩托化重炮营:  营部(2挺轻机枪):  1x通信分队  1x校射分队  2x炮兵连(3门150毫米重型榴弹炮,2挺轻机枪)  1x炮兵连(3门100毫米K18重炮,2挺轻机枪)  师直属部队:  1x摩托化侦察营:  1x指挥连  1x摩托化通信排(2挺轻机枪)  1x重型装甲侦察车连(18门37毫米反坦克炮,24挺轻机枪)  3x摩步连(2门81毫米迫击炮,4挺重机枪,18挺轻机枪,3支反坦克枪)  1x重型摩步连:  1x工兵排(4挺轻机枪)  1x摩托化反坦克排(3挺轻机枪,3门50毫米PAK38反坦克炮)  1x摩托化反坦克排(3挺轻机枪,3支28毫米PAK41反坦克枪)  1x机械化步兵营:  营部(摩托化)(2挺轻机枪)  1x通信分队(摩托化)  1x重型反坦克连(6辆Marder III Ausf M)  1x摩步连(6门50毫米PAK 38反坦克炮,4门37毫米PAK 36反坦克炮,6挺轻机枪)  1x重型高炮连(12门20毫米高射炮,4挺轻机枪)  1x装甲工兵营:  营部  1x装甲工兵连(23挺轻机枪,3支反坦克枪)  2x摩托化工兵连(18挺轻机枪,3支反坦克枪)  1x摩托化舟桥纵队(2挺轻机枪)  1x摩托化轻型工兵纵队(2挺轻机枪)  1x装甲通信营:  营部(摩托化)  1x装甲野战电话连(6挺轻机枪)  1x装甲无线电通信连(6挺轻机枪)  1x摩托化轻型通信连(2挺轻机枪)  1x卫生营:  3x摩托化卫生连(2挺轻机枪)  3x救护车纵队(1挺轻机枪)  师军需处:  12x轻型补给纵队(2挺轻机枪)  1x重型补给纵队(2挺轻机枪)  3x重型燃料运输纵队(2挺轻机枪)  3x摩托化维修连  1x摩托化军需连  师供应处:  1x摩托化面包制作连  1x摩托化屠宰连  1x摩托化物资供应纵队  1x摩托化宪兵排(2挺轻机枪)  1x摩托化邮局  人员:  军官-407  文职-101  军士-2112  士兵-9197  总计-11817  武器装备:  反坦克枪-30支  轻机枪-174挺  重机枪-46挺  50毫米迫击炮-36门  81毫米迫击炮-18门  37毫米PAK36反坦克炮-36门  50毫米PAK38反坦克炮-14门  75毫米步兵炮-10门  105毫米轻型榴弹炮-24门  150毫米重型榴弹炮-4门  20毫米高射炮-12门  37毫米高射炮-2门  88毫米高射炮-4门  坦克-152辆  Marder III Ausf M-3辆  装甲车-96辆  摩托车-1300辆  汽车-510辆  马车-1462辆  第5轻装甲师,装甲部队实力与装甲师相当,但只有1个步兵团,火炮数量也严重不足,但有2个额外的反坦克营以及一个重高炮营。  二,英军的作战计划  从我现在看到的资料上英军的作战计划是这样的。右路是一个坦克营和一个步兵旅强攻哈尔法亚山口。中路是一个装甲旅和一个步兵旅攻击卡普佐要塞。左路是一个加强装甲旅突破哈菲德山向西横扫,阻击西迪奥马尔的德军,再向北直扑西迪西泽亚。  可知英军的战役企图是,右路拿下哈尔法亚山口向北攻击索鲁姆,中路拿下卡普佐要塞再向西北直插索鲁姆,和右路军形成对索鲁姆的合围,拿下索鲁姆后再拿下巴迪亚,打通前往托布鲁克的通路。左路军的任务一直就是保护侧翼。可知,中路为主要攻击方向。(见草图)  
  @聪明的爱吃鱼的猫  @ZSMDIF @执子谐老   欢迎三位新朋友。  很多图得重新找起来,图太多了,而且还要边修改边发,导致发帖慢,见谅。
  (连载6)  三,战役进程:  日,英军展开攻击。先说右路,一个坦克营和一个步兵加强旅(说明师炮兵群基本配属给了该旅)对哈尔法亚实施了强攻。德守军仅为一个炮兵营加配属的一个意大利炮兵连。经过不说了,被德军四门88毫米高炮打掉全部19辆坦克中的15辆后,英国佬不打了,被阻止在了这一线,第一个战役目的没有达成。这就太搞笑了。这是这个战役里第一个要讲的战术问题。德军炮兵在打坦克,英军炮兵在干什么?既然88毫米高炮对坦克的威胁这么大,把它们打掉后,凭兵力的绝对优势也能拿下哈尔法亚?。  从结局来看,有这么几点可能,一,英军的炮兵没准头,一炮都没打中。二,德军炮手太狡猾,不停在换炮阵地。神迹啊,不停移来移去都打那么准。三,英军炮兵指挥官怕死,根本没有指挥官跟着坦克步兵上去,没炮兵侦察兵,根本不知道德军炮位在哪。四,步炮协同一塌糊涂。总之一句话,右路英军根本没有战斗的决心和意志,不是来打仗的,是来打酱油的。  右路军是窝囊废还有中路军。中路军比右路军兵力稍强点,一个装甲旅(欠一个坦克营)和一个步兵旅,却比右路军干得出色的多。先是击溃了据守卡普佐要塞的意军,意军再次证明了他们是二战中的意大利面,然后改变方向向东北的索鲁姆前进,达成了他们第一个战役目标,形成了战役突破。只要拿下索鲁姆,右路军不干活也没事,断了后路的德哈尔法亚守军只有投降。隆美尔自然知道英军中路拳头的威胁,急调第十五装甲师实施反击,对德军来说抹平卡普佐这一突出部是当务之急。可惜的是6月16日德第十五装甲师的反击从早晨战至中午就宣告失利。中路就说到这,再看左路。  英左路军第七装甲旅为一加强装甲旅,说明第七装甲师的直属分队大都配属给了该旅,实力不弱。右路军在6月16日与德第五轻装甲师在西迪.奥马尔附近遭遇,展开激战。隆美尔双拳出击,左拳击向卡普佐,右拳却击向西迪奥马尔。这是因为6月15日的战场态势对德军非常不利,堵不住卡普佐的缺口德军将被迫撤退。然而隆美尔并没有把全部力量放在堵缺口上,而是挥出一拳击向英军侧翼。说明隆美尔心里想的不仅仅是守住而是打赢。第五轻装甲师非常争气,经过激战突破了英第七装甲旅。英军左路军向后撤退。  6月16日下午,这时的战场态势是,哈尔法亚右路军消极怠工。卡普佐中路军形成突破并打退德军反击,形势大好。西迪.奥马尔左路军溃败。对隆美尔来说机会就在眼前,他做出此战中最大胆的决定,弃卡普佐不顾,只留少量部队牵制英军,将第十五装甲师主力调向南方与第五轻装甲师合兵向东猛插,到达西迪.苏雷曼再向哈尔法亚前进。如果成功,英中路右路军将被包饺子。  6月17日上午,德军抵达西迪.苏雷曼。  6月17日上午11时,英军第四印度师指挥官梅瑟利少将在没有得到指挥部同意的情况下命令英军撤退。不撤不行啊,右路军消极怠工倒也罢了。左路军一溃千里把整个英军的侧翼都卖了,德军已经在向后包抄,这种只顾自己逃命不顾友军的行为让整个卡普佐地区的英军成了孤军,再不撤就没命了。英军损失了九十多辆坦克,一千多名士兵,“战斧行动”宣告败北。  如果有如果。英第七装甲师号称王牌,可看了其第七装甲旅的表现,不禁让人摇头。如果他们不是那么怕死向后狂奔,而是收拢部队向卡普佐中路军靠拢,英军还有一战的可能,其坦克火炮飞机依然强于德军,还有机会挽回局面。可是他们选择了要自己的命不要兄弟姐妹。
  不好意思,发错图了。
  应该是这张  
  @林默TY
20:11:10  卤煮继续   -----------------------------  欢迎新朋友
  和以前的不一样了
  (连载7)  四,战役总结及随想  先看德军防御体系,德军的防御体系是一个大三角防御再加双小三角。哈尔法亚,索鲁姆,卡普佐成一个三角,西迪奥马尔,哈菲德岭,卡普佐成一个三角。哈菲德岭,哈尔法亚山口,托布鲁克外围成一个大三角。整个防御体系有两个点是非常有问题的。一个就是托布鲁克在英军手上,还有一个就是意军守卡普佐要塞,这个点是连接两个小三角的要点,却用意军把守,英军主攻方向选在这点,恰恰打中最薄弱环节,可以说这是隆美尔的失误。这是要讲的第一个。  第二个,英军主将瓦维尔的作战计划没有问题,切中要害。从战役进程可以看出瓦维尔指挥能力很有问题,自始至终无论是进攻受阻,德军反击,德军突破形成包抄,瓦维尔都没有拿出有效的应对措施,除了撤退。就是按计划按步就班, 英国人本身就死板,这倒也罢了,可他没备案,此备案非彼备案,是没有针对各种情况的应急预案。拿不出应对方法是指挥能力差,可事先连备案都没有就是工作态度的问题了。  反观隆美尔,反应的迅速,对战场的判断,下决心的果敢,用兵的神速高出瓦维尔数个等级。  第三个,两军将士。英军众将士们战斗意志薄弱,战斗作风稀拉,战术素养低下。右路左路的表现文中已经说过了。单说德军防御体系中的安全隐患,托布鲁克的英军,甘当缩头乌龟,在德军第十五装甲师和第五轻装甲师实施反击后,托布鲁克外围空虚时也不配合友军行动,宁可躲在家里喝茶当乌龟,要知道人家可是来救他们的。  德军就不说了,在各个战场以少抗多,毫无惧色。  第四个,隆美尔在防御反击中的指挥。对德军来说,取得反击作战的胜利归功于隆美尔的指挥是毫不过分的。隆美尔针对英军中央突破的战法,中路反击和右路反击同时展开,中路反击是为了稳住战局,不让战局向德军更不利的方向恶化,而右路反击则是为了取胜。这反映出了隆美尔的胆略和勇气。  在右路第五轻装甲师取得突破后,隆美尔果断做出调整,让第十五装甲师迅速折向右路,又充分体现了隆美尔对战机的把握能力。  隆美尔命令德军包抄至哈尔法亚。这是隆美尔的大胃口,他要全歼英军。结果是英军狼狈撤退了。那么是不是因为隆美尔的胃口太大导致他的功亏一篑呢?我们看,如果隆美尔命令德军包抄的是卡普佐,而不是哈尔法亚,能不能歼灭卡普佐的英中路军?  我个人认为,隆美尔并不真想歼灭英军,以他手头的实力要做到这点很难,就算做到亦要付出很大代价。我们首先得看到,向哈尔法亚包抄这步棋叫做分割,分割英军与后方的联系以求形成包围。但隆美尔这手不是实分,而是虚的,只是摆出这个战场态势,在英军的作战地图上显示出的战场态势就是即将被隆美尔分割包围。那怎么办?要么增援要么逃。没有增援,所以英军逃了。这是隆美尔的惯用伎俩,凭此赢得了多次胜利。在下一章将专门讲这个问题,这里不说了。
  一环站座。  
  (连载8)  第五,英军有没有可能打赢。  前提假设在英第七装甲旅战败后向卡普佐地区靠拢。那么我们就要分析英军调整部署有几种可操作方案。  第一种,左路和中路合兵就在卡普佐待着等隆美尔来决战。这肯定不现实,不考虑。  第二种,向哈尔法亚运动,和右路军会合,与隆美尔决战。这也是下策,只是谋求自保。隆美尔会命令他的装甲部队折向西收复卡普佐(可能性一),这样最好的结果也还是撤退。可能性二,会遭到卡普佐德装步团,哈尔法亚守军,西迪苏雷曼德装甲兵团三面合击,决战战胜的可能不大,反而会大败。再看英军还有没其他可选择的方案。  第三种,继续向西进攻西迪奥马尔,去断隆美尔的后路,显然行不通,因为断不了,反而把自己陷的更深。  第四种,命令右路军和卡普佐的中路左路军向西迪苏雷曼合击。也有问题,右路军缺少装甲力量,很可能在卡普佐的兵到达前就被隆美尔击溃了,就变成让隆美尔各个击破。也还是下策。  这个时候英军如果还想打下去那必须去找出问题的关键。前面讲到打西迪奥马尔断不了隆美尔的后路,隆美尔可以吃掉英右路军安全地从哈尔法亚返回。那么问题就在于,一,要守住卡普佐,二,要拿下哈尔法亚。  那么看第五种。 首先命令右路军向卡普佐靠拢。  A案:左路以第七装甲旅配属部分步兵绕过索鲁姆攻击隆美尔司令部所在地巴迪亚,逼迫隆美尔回援。右路以第四装甲旅配属部分步兵攻击哈尔法亚,拿下哈尔法亚将隆美尔的装甲兵团挡在哈尔法亚山口以东。以一步兵旅配属师炮兵群固守卡普佐。拿下哈尔法亚守住卡普佐的话,隆美尔要么强攻,要么只有从西迪奥马尔绕个大圈子回援巴迪亚。另,以一坦克营奔袭西迪苏雷曼确保后路。并命令托布鲁克守军对意军展开进攻,打开通路与拿下巴迪亚的英军连接。该方案如果成功隆美尔必败无疑。问题在于,攻击哈尔法亚的右路是在和隆美尔抢时间,一旦隆美尔抢先到达,被分散的两个装甲旅将被各个击破,英军将全军覆没。  B案:以第七装甲师配属步兵一个旅佯攻索鲁姆,以少量兵力佯攻哈尔法亚,引诱隆美尔回援。迅速将第七装甲旅及配属步兵回调至哈尔法亚及索鲁姆之间,要击隆美尔装甲兵团。。。另,以一步兵旅配属师炮兵群固守卡普佐。另,以一坦克营奔袭西迪苏雷曼确保后路。并命令托布鲁克守军配合进攻外围意军。该方案问题在于,如果隆美尔选择强攻卡普佐英军将被包围。   以上是我以英军作战处长身份设想的五种作战方案。不过,如果让我选我还是选撤退。实在是对英军战斗力不抱任何信心。   这个战例告诉我们,三角防御时不要过于考虑死守,尽可能采取攻势防御,要充分利用各防御要点间的互相支援,进而在局部形成优势兵力,用犀利的反击打破敌人的一路进攻,进而打破敌人的整个攻势。
  @燕语006 @唯楚有才01 @司马针 @乃甄  感谢各位顶贴。
  @wudihenry99
20:31:23  一环站座。  -----------------------------  欢迎新朋友
  要洗澡去了,今天先到这吧。其实塔山和长平都还没写完,我还得写。
  @夏日光年滢
18:55:00  拳打天涯,脚踢煮酒  打遍网络无敌手  第一句话,我文笔很一般。  第二句话,我历史知识很匮乏。  第三句话,真正解读军事斗争,全网络唯此一家。......  -----------------------------  好,前来学习。希望你的此贴能转战百度汉书吧。
  @锦城金牛
20:50:48  @夏日光年滢
18:55:00  拳打天涯,脚踢煮酒  打遍网络无敌手  第一句话,我文笔很一般。  第二句话,我历史知识很匮乏。......  -----------------------------  好的,我明天去看看。
  夏兄开新帖,支持!
  跟来!最喜欢这类帖子,这次的味道貌似也有变化。
  提个小意见,上一稿有些主观分析过于调侃,恐怕要收一收。
  @夏日光年滢
18:55:00  拳打天涯,脚踢煮酒  打遍网络无敌手  第一句话,我文笔很一般。  第二句话,我历史知识很匮乏。  第三句话,真正解读军事斗争,全网络唯此一家。......  -----------------------------  lz真实的,一个帖子开三个,什么时候出书,让俺买几本好好学习一下
  @康哥882
08:28:59  提个小意见,上一稿有些主观分析过于调侃,恐怕要收一收。   -----------------------------  阿康啊,你得具体指出来哦,不然我哪里知道是哪些段落呀。
  @华夏易名
09:25:52  @夏日光年滢
18:55:00  拳打天涯,脚踢煮酒  打遍网络无敌手  第一句话,我文笔很一般。  第二句话,我历史知识很匮乏。......  -----------------------------  都是阿康出的主意,你揍他。
  追了好几天终于追上了,楼主太牛了,给我们小白们扫盲了。  另外,另外一个帖子不更新了吗?是不是以后就关注这个帖子就行了?
  @呆在井边的青蛙
10:13:53  追了好几天终于追上了,楼主太牛了,给我们小白们扫盲了。  另外,另外一个帖子不更新了吗?是不是以后就关注这个帖子就行了?  -----------------------------  那个帖子都是刷屏怎么看啊,就更这个了。  你是潜水冒出来的吧?  谢谢你跟帖哈
  (连载9)  第四节 突破、突破、再突破——曹操潼关之战  潼关之战源于曹操的一个战略决策失误,主要是急于解决汉中的张鲁,进而解决益州的刘璋,从而形成对荆州的战略包围之势;却没预想到西凉诸军阀对中央政府极其敏感的心理以及马超居然会不爱父亲、不爱兄弟、不爱家庭,置邺城的马腾父子不顾,跳起来和韩遂联合作乱;从而被迫提前解决西凉问题,给了刘备坐大的机会,但在战术上却是相当漂亮的。  (一)高明之至的声东击西  建安十六年7月,曹操被迫亲征。8月,曹操抵达潼关前线。对曹操来说:贼势浩大,又据潼关天险,而且手下诸将对西凉军团普遍存有畏惧心理,这仗可不好打。这时徐晃向曹操建议:“公盛兵于此,而贼不复别守蒲阪,知其无谋也。今假臣精兵,渡蒲坂津,为军先置,以截其里,贼可擒也。”于是曹操在潼关摆出要大战一番的架势,却让徐晃偷偷带了4千人北渡黄河,再从蒲坂津西渡。击败了前来截击的梁兴5千人马,在西河站稳了脚。  有说法说马超曾向韩遂建议要守黄河渡口,而韩遂却不同意。我看未必,很可能是传言有误。若马超真这么想,那徐晃渡河后前来截击的就不光是梁兴了,马超的万骑人也该来才对。  战后曾有将领问曹操:“当时西河空虚,为什么不从河东击冯翊,而是到潼关与关西军对持?”之前讲过,突破的要义在于虚实。当时西河看似空虚,但并不是真的虚。曹操大军若从河东出击,关西骑兵在一日内就可在黄河沿岸完成布防。这时,原来空虚的假象就会破碎。而曹操选择了大军在潼关做出进攻的假象,却让徐晃别军在蒲坂津西渡黄河。一般声东击西都是别军声东,主力击西;曹操却反其道而行之,主力声东,别军击西。把西河原来虚假的空虚变成了真实的空虚,使得徐晃这根钉子顺利形成突破而不费吹灰之力。曹操不愧是三国第一人,这手玩得高明之至,玩玩西凉联军真是杀鸡用牛刀了。  
  (连载10)  (二)浪漫诗人曹操差点送了小命  话说曹操得徐晃报告,“西河野味甚多,请主公速来。”正在潼关下天天啃大饼子的曹操大喜,十几天没吃肉嘴里都淡出鸟了,赶紧的,兵发徐晃老营,吃好吃的去也。  要说这曹操呢,军事天赋不是第一流,而是第一流中的第一流,不过这天才呢,多多少少都是有点毛病的,什么大大咧咧,不拘小节,吊儿郎当什么的,《武帝纪》就直言不讳,说他小时候“任侠放荡”。偏巧曹操还是个第一流的诗人,诗人我们都知道,神叨叨的,喜欢玩个浪漫什么的。这军事家再加诗人的曹操虽说经常会来个神来之笔,但动不动出点小毛病也是常发生的。很多年前打张绣那会非要半夜听琴,顺便和美人秉烛夜谈聊聊人生啊谈谈理想啊什么的,结果送了儿子侄子还有贴身保镖的命。这次到了黄河边曹操又要浪漫一把了,非要玩漂流。大名人要玩漂流这是多么轰动的事啊,于是侦查的也不去了、放哨警戒的也不去了、后卫的也不去了,都看漂流去了。  曹操正坐胡床上小扇摇啊摇,小曲哼啊哼:“妹妹你坐船头,哥哥我岸上走......”  黄河漂流公园管理处的马超就带人来了:“抓住那帮逃票的!”  吓得张合一干人拖起还在摇头晃脑诗兴大发的曹操就往船上跑。那马超可不干啊,抓不住你,没了罚款,这个月奖金怎么发啊,追。黄河漂流公园管理处可是个人性化的衙门,平时经常要抓个逃票的,混进来卖东西的小商小贩啊什么的,专门为队员们配了高价进口的西凉马。于是这小船飘啊飘,马儿追啊追,一直追了好几里,一路上石头、飞镖、弓箭可没少往船上招呼。幸亏船上还有个胖子保镖许褚,胖子力气大啊,一手撑船一手还能拿个马鞍子挡飞镖。各位当老板的切记了,以后招保镖,胖也是重要参考条件。  曹操这帮人跑得飞快,却苦了管行李的丁裴,东西太多,跑不动啊,稀里哗啦掉了一路,什么牛啊羊啊还真不少。公园管理处那帮人也不傻啊,再追船上那伙人还不知道追什么时候去,这马料钱天晓得单位报不报销,得,回头抢行李去,这可是笔大收入。于是马超们唱起了得胜歌:“牛啊羊啊,都到哪里去呀,都到咱们管理处来呀额。”,赶上牛羊,收队回家。  好不容易过了黄河的曹操擦了擦冷汗,开始感叹了:“这西北人真彪悍啊,咱们不就是没买票么,他们就要咱们的命。”  
  (连载11)  (三) 突破!甬道向南  话说曹操已过了黄河。那西凉联军想:过就过了吧,你曹操不就是过来打我们的嘛,那咱们就堂堂正正打一架,看看谁厉害。  可关西联军想打,曹操不干啊,拿了个大喇叭开始喊话了:“西北军弟兄们,我们只是包工头,到西河来做工程的。”  “你们问我做啥工程啊?甬道啊。啥是甬道?你们不知道啊?粮道?不是不是,不是粮道。就是条道。那为啥竖栅栏?防贼啊,防西北贼。不是你们哦,你们是西北军兄弟。”  时间一天天的过,关西联军感觉不对劲了,这些做工程的修甬道的看着进度挺慢的,可这么蜗牛般一点一点爬,眼看着我们在渭北就没地盘待了。有问题,可有问题也晚了。风紧,扯呼,先回渭南再说。  回过头来,那边守潼关的西凉军还天天坐在城楼上,眺望着远方空无一人的旷野:“我正在城楼,观山景......”后面的调防通知就来了:回来吧,潼关不用守了,都到渭口来吧,咱们上了曹操奸贼的当,他都在渭北了,就隔着条渭水了。  列位看官,孙子曰:其疾如风。就是告诉我们军队行动要像秋风扫落叶般迅猛。不过曹操大兄弟又给我们上了一课,兵法不是死记硬背的,而是活学活用的,这不,突破像蜗牛一样爬也能行,而且效果不错。渭北是曹操的了,潼关也不用硬攻了。  
  (连载12)  (四)玩你,不用和你商量  曹操一个迂回(声东击西),再一个慢突破(步步为营),关西军就失了黄河、潼关天险,还尽失渭北之地。  韩遂拍拍胸口,开始自我安慰:还好还好,还有渭南在我们掌握中,凭借渭水,我们坚决抵抗曹操。可这黄河天险都过了,小小渭水对曹操来说何足道哉。分你们关西军的兵,这,我要渡渭;那,我也要渡渭;还有这还有那,我曹操都要过河。趁关西军疲于奔命,曹操趁夜悄悄地用船搭浮桥,过了,鬼子进村嘛,悄悄的,打枪的不要。这就是兵法说的:“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之所与战者寡矣。”  这过了渭水后曹操又竖起了布告栏:“施工现场,非请勿入。”关西军又傻眼了,啥,又施工啊。幸好黄河公园管理处的马超新调任渭南拆迁办主任,干劲正十足,急于立新功表现自己,立马带了队伍来打砸抢了。来了多次后施工进度大受影响,曹操的小脑袋愁啊,多亏娄圭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打过工,一夜之间起沙灌水为城。曹操诗人又感慨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啊。”  这山寨建好了,曹操军就窝着了,冬天快来了,窝着暖和。马超天天来喊话:“出来,我们打一架!”  “不来不来,没空。”  也有个别实心眼的如夏侯渊之类跑曹操那捣鼓:“主公,我们出去,和马超干一架。”  曹操打个哈欠:“过几天再说。”  实心眼就是实心眼:“过几天啊?好,主公,那我去和马超约个时间,告诉他,过几天干他。”  曹操眼一瞪:“约什么约,玩他,还用和他商量吗?”  
  (连载13)  (五) 把玩你进行到底  接下来的战事已经和本文主旨关系不是太大了,但潼关之战总得说完吧。  西凉联军被曹操玩了一把又一把,自己还没整明白是怎么回事。既然情况没整明白,那就开会讨论下吧。主持会议的韩遂认为:最先曹操在潼关给我们一通罗汉拳,徐晃在西河也是一副山大王模样,看着挺凶猛的样子;可在黄河边被马超狠揍了后就改行一路修甬道了,窝在里面死活不出来。过了渭河又开始修营垒,又窝着不动了,骂他祖宗十八代都没反应,又玩上太极了。这前倨后恭的,早就听说曹军怕我们的长矛,看来啊曹操虽然很狡猾,但和我们野战他是无论如何都没这胆的。行,和他谈判,让他把黄河以西都割让给我们。  曹操一看谈判条件,自己都气乐了,我是来灭你们的,还叫我割地。谈啥谈,不谈不谈。  曹操不肯谈,那就只能强拆喽。马超又带着拆迁办的同志们来了,要说这马超也苦,别的地方拆迁办主任都是肥缺,就他摊上一钉子户曹操,叫他出来修理他,他不干;准备打过去强行破门又从没见过装备这么先进的钉子户,又是弓又是弩的,还有霹雳车。这可真不是人干的活,看来上次的条件不够吸引他,再谈吧,每平方多给他点钱。  于是再谈,割地还是要割,但给你曹操送人质,升格了,有抵押了。曹操又气乐了,牛脾气上来,又准备任性一把,贾诩急了:“你不是要玩他们么,现在别人多配合啊,主动送上来了,你不假装答应怎么继续玩他们啊。”曹操虽然任性,也不糊涂:“好,把玩他进行到底。”  关西军得到曹操同意的回答,大乐,这韩遂也不知道怎么想的,也许是得意忘形,以为大局已定,又想来和曹操套套交情了,朝中有人好办事啊,别看我们西凉诸将现在抱成团和曹操斗,但平时互相之间的冤仇可不少。玩政治的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我韩遂和曹操是有交情的,现在再重新拉拉,将来和马超翻脸也有个外援。要说这人哪,没有最傻,只有更傻。韩遂自己送上门来让曹操玩,曹操能不笑纳么,而且马超这人心思特重,疑心病比我曹操还强,是用离间计的不二选择。  离间计使完,曹操突然翻脸了,当然得翻脸,不翻脸这离间计浪费了,马超诸将都怀疑上韩遂了,我曹操突然翻脸,主动要约日子开打,本来畏西凉联军如虎的曹操突然腰杆子硬了,其他人首先想到的是曹操韩遂暗中联手了。不过既然人家主动邀战咱们西北人也不能示弱是不,打就打,难道还怕你曹操不成,等这天等的好辛苦。  (六)突击,虎豹骑  呵呵,这段小标题看着好威风,实际内容就一句话。虎豹骑再立新功,大破西凉军团。具体经过别问我,我也不知道,我要知道我肯定上天坛卖艺说评书去了。
  楼主加油,别管那些无聊的人,很多人都在默默支持你,当然,我比较习惯潜水。。。
  (连载14)  第三章 分割  第一节 分割敌军的目的并不一定是包围  话说在北非的几十万意大利人被几万英军打了个屁滚尿流后,万般无奈之下领袖只能向元首求援。于是隆美尔出现在了北非战场,成就了他“沙漠之狐”的美誉。可刚到北非时隆美尔手头上只有几千人马,一个加强装甲团而已。只是神奇的隆美尔仅仅用这么点兵力来了个剧情大逆转,前不久还追赶几十万意大利人的数万英军反过来被几千德军追着屁股跑。这就是隆美尔的昔兰加尼大捷。    战役经过就不详细说了,看图大概可知。这里仅说下这阶段隆美尔为什么获胜?前面说过,分割可分为虚分和实分,这样子描述只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并不代表真正的军队用语,算是我的发明创造吧。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隆美尔将德军分成4路对英军实行破袭,虽然貌似违反了德军集中使用装甲力量的原则,数千德军却一路长驱直入,数万英军仓皇逃窜。这是怎么回事?  隆美尔在进攻中灵活使用了分割这一战术手段,总是摆出大举进攻、分割包抄英军的态势。隆美尔这一手是专门针对同行设计的,打仗做为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各国都有高材生,就算没有,指挥军队的人也都是深通军事原则的,在第一章就讲过,军事斗争嘛,第一忌后路被断,第二忌侧翼暴露。隆美尔分兵进攻,总是一副威胁英军侧翼,试图切断英军后路的架势。西方军队打仗几乎都有这个通病,一旦侧翼暴露就撤退。隆美尔需要的就是英军指挥官是这样懂原则的“砖家”,这种“砖家”古板而死记书本。要不是“砖家”,是个门外汉指挥,命令部队拼死抵抗,隆美尔还不好办。他只有一个装甲团,再加两师意大利人,战斗力忽略不计,碰上死拼的,就算已经包围了,也未必有打赢的本钱,其实甚至连作战的弹药和汽油都未必够。但碰上同行“砖家”就好办了,他们会在感觉不安全后撤退,而不去深入分析:德军到底有多少兵力火力,德军进攻的战役目的到底是什么,和他们打一仗能不能打赢。于是隆美尔就可在英军撤退中一小块一小块的吃掉分散的掉队的,就算没吃到也可顺便缴获大量他急需的物资。隆美尔就是用这手,一次又一次欺骗英军,不停做出大规模进攻的态势,使英军后撤数百英里之多。所以隆美尔的外号叫“沙漠之狐”,狐、耍诈的高手。  这种作战手段就是虚分,是的,部队实际是在进行分割的战术动作,可是其目的并不一定要包围敌军,而是迫使敌军后退。这就是兵法说的:“怯生于勇,弱生于强。”反过来说就是:“勇生于怯,强生于弱。”
  接下来的巨鹿之战还有需要修改的地方,下午再发,我再看看。
  "这就是隆美尔的昔兰加尼大捷"。  应该是昔兰尼加的笔误
  @左云高
11:39:33  "这就是隆美尔的昔兰加尼大捷"。  应该是昔兰尼加的笔误  -----------------------------  是的,阿左。太感谢你了。
  (连载15)  第二节 谁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军事天才?  在中国历史上只出现过一个人,举天下之精英和他一个人相抗衡,最后还是靠玩阴谋诡计才打败了他。这种情节不应该发生在现实世界中,应该只存在在童话故事和魔幻小说里。大魔王复活了,全世界的英雄集结在一起,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打倒了大魔王,拯救了世界。可在中国历史上他实实在在出现了,当然仅此一人,世界历史上倒还出过另一个,在以后的章节他也会登场。毫无疑问,只有他才配得上中国历史上第一军事天才的称号。  这个人的名字叫项籍。我们一般喊他的字,叫他项羽。大名人嘛,不用太多介绍,简单说说就行。他当然是天才,我说的天才是对事物有惊人理解力的人。司马迁是他的铁粉,可《项羽本纪》开篇却让人摸不着头脑,“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学文不成学剑不成,学兵法又不好好学。这不一废物嘛,和人们心目中单挑能力超群,打仗天下无敌的项羽是一个人吗? 司马迁没错,问题是今人读史有问题,现在几乎所有对这段话的翻译都是错的。司马迁在告诉我们这是个天才,什么东西学个大略就会了。看了就会还用得着再死学吗?什么叫天才,一法通则百法通,学东西不靠死记硬背。同样手法的描写可参见《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注》:“魏略曰: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於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项羽和西方的战神汉尼拔有个相同之处,一辈子败了一次,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不同的是汉尼拔是被罗马人大西堂堂正正的击败的,虽然客观因素很多,但败就是败了。项羽是被当时全国的英雄们聚在一起群殴殴败的。更何况导致这场群殴的根本原因是撕毁条约、背信弃义的偷袭。所以只有他有资格喊出:"天忘我,非战之罪"。那当然啦,一个超人、一个怪物、一个短笛大魔王,老天爷是容不下他的。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的灭亡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呵呵。  我们还是结束为项羽唱赞歌的行为。本身谁是历史第一这个话题并不是那么很有聊,和其他人差距太明显了,实在没有可比性,反而谁是历史第二倒是个难题,人选太多了。  还是回到贴子的主旨吧。项羽的战事是有点难写的,他的军队对我来说是个迷,怎么会有战斗力这么吓人的军队,拥有能够横扫一切的实力,凡是他登场的战斗无不是势如破竹,干净利落取得胜利,什么“汉初三杰”、什么刘邦灌婴、什么曹参周勃在他面前统统都得落荒而逃。难道项羽有魔兽里加周围部队攻击力的光环?呵呵,我对魔兽不熟,说不出光环的名字。这是一支神秘的军队,要解密这支军队惊人的战力,还是要前往巨鹿之战找答案。巨鹿之战前项羽还只是魔教光明左使东方不败,之后就是修炼大成、天下无敌的魔教教主东方不败。
  (连载16)  第三节 巨鹿之战上--破釜沉舟  下面我们就看看巨鹿之战,项羽生平七十余战的分界线。我们不妨假设你我就是项羽,这战是你我所指挥的。时间从杀了卿子冠军起,地点无盐(现山东东平县)。那么我们先分析下当前的局势吧。  (一)战局分析  1,局势  赵国原都城信都已被秦将王离攻破,赵王歇和张耳逃至巨鹿。现王离将赵王歇和张耳包围在巨鹿城中;另一方面,秦军章邯部从定陶北上,攻破赵邯郸城,现在沿漳水修筑了甬道给王离军提供军粮。巨鹿城北有齐、燕的援军和赵将陈余的赵军约10余万。  2,秦情  A,秦军分为两个军事集团,章邯集团和王离集团。章邯集团约三十万人,由骊山囚犯、戍卒及后调拨章邯指挥的司马欣,董翳军团组成。王离集团约十万,由长城戍卒组成。后世通常以为王离集团是秦正规军,战力应高于章邯集团;其实不然,因为秦实行的是普遍兵役制,几乎每个壮年男子都当过兵,受过训练,戍过边。所以两支部队的单兵战力是基本差不多的。各地起义的诸侯军也是这种情况,他们的兵员构成都是原秦朝的预备役士兵。实际上章邯所部已征战近年,打了无数胜仗,有着丰富的和造反军作战的经验,实际战力应强于王离集团。  B,王离集团和章邯集团互相之间并无统属。王离所持虎符只能指挥自己的部队,章邯所持虎符亦是同理。这从两军所执行战略也能看出,章邯负责扑灭各地造反军,其主要与陈、魏、齐、楚作战;在章邯对河南地造反军进行镇压时;秦朝廷又调动王离南下,主要攻击河北赵、燕之地的造反军。这次巨鹿战役是章邯战胜楚军项梁部后移师北上的一次协同作战。因为赵王歇已被围在巨鹿,赵地战役即将结束,所以章邯并没有直接参与围攻巨鹿,而是主要为远来缺粮的王离集团修筑甬道提供后勤保障,并负责保护侧后翼。眼看着王离集团拿下灭赵首功,这对于章邯来说肯定是很不甘心的。(《史记.项羽本纪》称:”章邯令王离”,《汉书.陈胜项籍传》拿掉了这个“章邯令”三字。本人认为《史记》为非,《汉书》为是。)  C,秦军弱点,正因为秦军两军事集团互不统属,甬道就成了两军事集团之间的薄弱环节,这正是两军结合部。  3,楚情  楚军原从彭城出发约5万人,项羽杀了宋义后英布和蒲将军所部2万人也归项羽指挥,所以楚军大约为7万人。  另有各诸侯援军及赵军余部共10余人在巨鹿周围。  楚军5万主力基本是项梁旧部,是标标准准的项家军。(插言,故我认为,“项家军”这三个字才是宋义被项羽宰了的真正原因。)
  下一段我好好研究下再贴
  图片错了
  @jiaxrds
14:00:20  图片错了   -----------------------------  哪张?
  (连载17)  (二) 渡河点及试探攻击  关于项羽渡河的点,可能存在有五个:一为白马津,在今河南省滑县北。因为章邯是从此北上的;赵、魏地已经被秦基本平定了,这个点不可能。(《史记(集注本)》里有注称“按:从滑州白马津赍三日粮不至邢州,明此渡河,相州漳河也。”这个就是错误的,从白马过河,要一路打上去,怎么可能。第二个明显错误就是“河”在中国古汉语里一般都解释为:黄河。而且其时为12月份了,正是河流的枯水期,过一个8-10米宽的漳水用不着搞破釜沉舟这样的大动作。做注的司马贞(不知道是不是他)瞎注。)  二是仓亭津,有两种说法:一是在山东莘县莘城镇东北,二是在今山东阳谷县北古黄河上。两种说法其实相距不远,我们不考古,不去管它到底在哪。从直线距离看,到巨鹿最近。可是一来所经赵地已都被秦控制,也得一路打过去,也不现实。二来,秦楚之际此地有无渡口还需考证,我看到的史料上最早还是东汉有此渡口。  三是确磝津,在今茌平县西,不过此处最早的建城记录是公元423年,有了城才会有渡口,估计秦楚之际是没这个渡口的,推翻。  四是西渎津,在今茌平县东北,此津春秋时就有之,为孔子西行见赵简子临河而叹之处,项羽有无可能从此地过,存疑。  五是平原津(即《水经注》所言之张公渡,此地疑为古平原津),在今平原县西南30里处,秦始皇在此地病入膏肓,可知此津为秦时主要渡口,并有驰道连接巨鹿郡和济北郡。从平原津到巨鹿之间是秦军尚未涉足的地盘,到达巨鹿附近后就是诸侯援军及陈余军,不用打仗,可以简单休整并补充给养,直接袭击秦军。所以我认为项羽是在平原津过的黄河。  (关于渡河点欢迎高手前来指教。)
  (连载18)  
  我休息下,为了修改渡河点短短几句话花了我3个小时。
  (连载19)  毕竟秦军人多势众,楚军不可能一下全过河,得先派人去摸摸秦军的底。于是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就落到了项家军旁支系统的英布和蒲将军头上。结果很快回来了,小赢赢,很鼓舞军心,项羽决定全军过河。必须要指出能让项羽下决心过河的,不是前方打赢,而是章邯啥反应,只有章邯没反应项羽才会下决心。要是章邯有所动作,项羽就出的不是这张牌了。这个举动,也就是过河,意味着项羽相信自己对章邯不满意给王离当运输大队长的判断是正确的。他有了信心。  (三)破釜沉舟  关于破釜沉舟,我认为现在所有对此的解读都是错误的。可以说是因为韩信的背水阵影响了对它的解读。仅仅理解为激发士卒死地求生的勇气是远远不够的。破釜沉舟要分成两部分来解读。  一,破釜。啥意思啊?不要辎重,轻装。有什么用?急袭,奇袭。王离虽比章邯差,人家也是将军,已经和英布接上仗了,难道还会不知道你项羽来了么。情报肯定会告诉他英布后头是项羽的主力,在平原津。人家早算好了,过河到我这要多久。现在项羽把辎重一扔,开始奔袭,原来王离算好的两天变成了一天。这下王离就得傻眼了。  二,沉舟。 先和韩信的背水阵比较一下。韩信阴啊,把部队带上岸就布阵,谁也不知道他葫芦里卖什么药,等敌人打过来大家才反应过来:草你马呀,这不让我们送死吗。可这时再找韩信算帐已经来不及了。同志们只好怀着对韩信刻骨的仇恨加上求生的渴望投入战斗,每个敌人在他们眼里都是韩信:“打,打死韩信你个小人。”背水阵,成功的前提:不能让部队知道你把他们带进死地,要让他们在开打前才知道不打赢就没命。  沉舟破釜可不是,项羽和韩信不是一类人。过了河,下令沉舟,下面当兵的肯定不理解:“将军这是啥意思啊?” 这正是项羽发表战前动员的最好时机。 想想都知道项羽会说啥:“要船干什么?回去。回你老家那穷山沟里去?我跟你们讲,我们是要去咸阳,那可是美女如云,遍地黄金,你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只要打败前面的秦军,咸阳就在眼前。秦军厉不厉害?对,这小伙说对了,不厉害。英布的杂牌军都打赢了。你们是什么?你们是主力,是精锐。 你们能不能打赢啊?对,易如反掌。那还要船干什么?我们不回去,我们要去的是咸阳。”接下来扔辎重, 大兵们就很好理解了,把破烂都扔了,留着口袋装票票。  可见,和背水阵绝不一样。
  我来支持一下!
  @黄摩崖
15:35:37  我来支持一下!   -----------------------------  多谢
  果然磨牙推荐必属精品啊!【啊喂!你这是夸谁呢?~
  @执灯织梦者
15:42:54  果然磨牙推荐必属精品啊!【啊喂!你这是夸谁呢?~   -----------------------------  欢迎新朋友
  (连载20)    第四节 巨鹿之战中--九战王离  司马迁写的很简单,就那么几句话“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闲不降楚,自烧杀。”。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古人的几句话就能给我们传达太多的信息。那九战王离战场在哪?巨鹿城下?肯定不全是。虚实虚实前面已经讲了不少了,避实击虚嘛,虚在哪?前面就说了,甬道。这才是主战场。  九战王离是最难写的,难写不在于怎么和王离打的,而是章邯在干什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项羽选的点是甬道。我们还是要从破分围歼四字真诀来看。这一手就是本章主旨--分割,切断章邯、王离两个军事集团之间的联系,这是从战役层面来说。针对甬道做文章又是典型的破线,就是我前面说过的突破中的破点破线破面中的破线,这是甬道作战时项羽战术手段。  虽然王离兵多,但现在是项羽进攻的是他的补给线,他要保住自己的生命线,他是守。而破线战斗只要一点突破全线都溃。对项羽来说随便打穿哪点都行,他可以集中力量。对王离来说有无数的点要保,就不得不分兵。战争的主动权在项羽手上,王离原来的兵力优势就化为乌有了。这就是兵法上说的:“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不过,写到这也许不光我有疑问,可能大家也会有疑问,而王离百分之一百有疑问:“章邯在干什么?”  要回答这个疑问,我们得把镜头拉回来,拉回到破釜沉舟。轻装后的楚军机动力和战斗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王离预计的时间前到达了巨鹿前线,到达的地点是巨鹿城东北。甬道在哪?巨鹿城南向东南延伸。项羽行动路线,平原津向西到巨鹿城东北陈余营垒,绕过城向南运动到甬道。这时因为破釜沉舟的功效,王离、章邯都不知道项羽已到,到了还等什么,打呗。虽说项羽判断章邯对给王离当运输大队长不满,但真打起来了不能把假设当饭吃。项羽必须要派一支部队监视,更应该是佯攻牵制章邯,自己率主力破甬道。这在兵法叫攻敌必救。反过来看王离、章邯在遭楚军突袭的情况下怎么做出战场判断的。王离好判断,楚军要断我粮道,想要我命,要保住他的生命线他肯定毫不犹豫出战。章邯呢?  在分析章邯对战场判断之前,我们先看看现在的战场态势。王离在北,章邯在南,中间是甬道,噢,现在还蹲了个项羽军团,对秦军来说局势很不好,两军被分割了。项羽这,别军在打章邯,主力在干王离,两线作战,局势也不怎么样,但沾了破釜沉舟的光,打了个突袭,现在占了优势,特别是北分战场--打王离的战场,如前所说项羽专而一,王离分而十,已经形成了局部优势。南分战场--打章邯的战场,因为是突袭,秦军暂时混乱,也不吃亏。顺便说一句,我估计被派去打章邯又是英布,正是因为老在项羽这干这种当炮灰,打阻击,啃骨头的活,虽然英布是项梁的老部下,但后来叛了,没办法啊,整天干苦活累活不记恨才怪呢。那么这场仗就是章邯在项羽吃掉王离前突破英布,秦军胜;项羽在英布被突破前吃掉王离,楚军胜。  前面介绍了战场态势,楚军占优,能否转败为胜全看章邯做出什么判断了。如果章邯是判断失误延误了战机,那九战王离这部分就可以结束了。项羽已经形成了对王离的局部优势,王离集团又饿着肚子,不得不跟着项羽的思路转,局部优势很容易转化为全局优势而导致王离最后被歼。可是史书上只写了“破章邯”,我们不能简单地就说章邯判断失误导致王离被歼,更不能简单地说章邯没打得过项羽而导致王离被歼,这不是严肃的态度。做为一代名将,章邯从最初的混乱中恢复过来,从英布后方传来的喊杀和尘嚣以及逃回的运输部队很容易判断出王离在挨打,那就得救王离,判断失误是不成立的。  那现在问题就成了,章邯尽全力救了没,是不是真打输了?我的结论是章邯一开始没尽全力,等到到了后来发现情况不对,王离挺不住了又来不及了。对章邯来说:楚军,手下败将而已,没什么可怕的。王离,我在给他当运输大队长,好生不爽。最好王离和楚军打个两败俱伤,我章邯来收拾残局,那时王离已经打残了,秦军的主力就只剩下我章邯一支,灭了楚军这三个月前的手下败将还不是小菜一碟么,再拿下巨鹿,然后是燕是齐,那我章邯就是恢复秦朝的唯一大功臣。只是章邯没想到,现在的楚军已不再是在定陶的楚军了,统帅不叫项梁,而是叫项羽。章邯集团楞是没突破楚军与王离军会合,只能坐看王离被歼。既然王离被灭,敌人士气正旺,章邯再继续待在巨鹿城下已对他不利,他得重新布置。为什么这么认为么?请看之后章邯军棘原时的态势。西倚太行,左翼有了保护,在漳北立营垒,在漳北有个突出部是为了便于进攻,这是进攻的桥头堡,是进攻出发阵地。这是个攻守兼备的态势,还想着要攻呢。如果上次在巨鹿城下战败了,那秦军布置就不是这样了。说明上次章邯并没有吃什么亏,对于打败项羽进军巨鹿他还有信心。(司马迁这个项羽的铁粉估计也知道章邯并没有被项羽打败,所以《项羽本纪》里不提,在《秦楚之际月表》里偷偷塞了句:“攻破章邯,章邯军却。”  九战王离就到此结束了。遥想楚军当年,冲入秦军壁垒,一路高喊:“打...打...打...打劫了,IC、IP、IQ卡,统统告诉我密码!”何等威风,何等煞气,实在令人神往。
  下一节有地方要改,稍后发
  传说中的沙发么? LZ加油 我在追贴哈~
  哎呀哎呀,发太快了,前面两段也有要修改的地方,怎么办怎么办
  我修改时才发现原来项羽比我之前写的还要厉害,555555,前面的发了,都不好改了。
  各位,不好意思,因为巨鹿之战是最早写的,当时出差在外用手机写的,基本上只是根据史书的记载在推,而且当时写贴的心态是写着玩,现在是认真写,所以现在我发现问题了。在此向大家道歉,前面有错误。  这个回帖算是补遗。  1,王离军的进军路线不是现在通行说的从太行第五陉井陉过来的,应该是从第四陉滏口陉过来的。这个之前没提,下一稿补进去。  2,项羽比我原来想象的更厉害,他在巨鹿城下应该是同时打败了王离和章邯两路秦军。所以刚才发帖中认为章邯是大意没能救援王离成功的观点是不对的。事实就应该是九战王离,秦军完败。至于项羽军为什么战斗力这么强悍?我现在回答不了,想办法在下一稿中弄清楚项羽是否有其独特战术,这个实在是缺资料,尽可能找。  3,因为第2点,章邯退守棘原之后应该没有反攻巨鹿的打算,而只是想先守住再做图谋。  实在不好意思。
  没了?  
  @松老人
18:29:43  没了?  本帖发自天涯社区手机客户端  -----------------------------  有,很多。只是现在有需要修改的地方,改完后发。
  (连载21)  第五节 巨鹿之战下--项章斗法  第一回合  现在的情况,《史记》上说是:“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这短短的十个字就是当时的战场态势图。十个字提供了惊人的信息量,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概括本事,短短一句话的信息含量这么大,也不得不佩服他们的理解能力,一句话就能看出那么多东西,服。但问题就来了,项羽本来在漳水北面,怎么跑漳水南面去了?  在说项羽行动前先看看章邯布下的阵势,见图    左翼是背靠太行山,前沿以滏山为依托,这下左边是不会有问题了;右翼是以漳水为依托构成。章邯摆出这个阵势主要目的是先守住项羽西进的两道门户,一是河内,二是上党。而他自己如果碰上不利情况,南下是河内,西边是通向上党的太行第四陉滏口陉,随他怎么走,安全是有保障的。而且在守住的情况下又可进一步图谋赵地。由此可知,“章邯军棘原”中的棘原在哪了?古人没有给我们答案,但我们自己可以判断出来,棘原就是连接邯郸、上党、河内的交通要道所在地,孙子兵法里把这样的地形称成争地。章邯选择把自己的老营设在这确实表现出了名将的水平。由此更可知,在《史记.项羽本纪》称在九战王离时,章邯是“军漳南”,之后是“军棘原”;而《史记.张耳陈余列传》里在九战王离时就说章邯“军棘原”,可见《项羽本纪》为是,《张耳陈余列传》为非。  那么面对章邯的阵势,项羽要做的就是破解,秦军左翼是动不了了,但右翼是有很多文章可做的。名将么,没人傻到会直接正面去硬突,从侧面切进去挖掉它才是正经的,从哪挖?秦军右翼,要想击破章邯只有从他的右翼动脑筋,从这去渡漳水,去挖动章邯。  可挖成功了没?我说,没有。大家可能说:不对啊,司马迁说了“项羽军漳南”啊,不是切进去了么,你怎么说没挖成功呢?是没成功。后文讲了司马欣去咸阳,回来时是回的棘原,说明章邯在棘原没挪窝。在前文我就讲了,用兵两忌:一忌后路被断,二忌侧翼暴露。项羽军漳南是一个勾拳,当然肯定不是主力,主力在和章邯正面对峙呢,是别军。想要的效果就是击秦军侧翼以求断其后路,从效果上看,没效果;章邯依然牢牢占据棘原,说明勾拳部队被击退了,更说明秦军右翼貌似空旷,其实防守很严密,很正常呀,一般用兵打仗都会想到从这攻,这儿明显就是秦军重点防御地域,看起来有文章可做,实际上是碰上了硬石头。而且秦军右翼的防线是双层的,漳水是第一层,后面的洹河(今安阳河)是第二层,楚军想要从两者之间仅十几公里的间隙中插进去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所以应该是“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不利。”司马迁把“不利”两字给省了。这是古人写史常干的事,特别是纪传体。第一回合,章邯小胜。
  因为这次巨鹿之战修改比较大,又要用新的图,稍慢点。
  (连载22)  第二回合  这时《史记》说:“相持未战,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  “相持未战”,没有问题,双方正对峙于棘原一带,项羽一次试探性的渡河攻击已经流产了。大家都在动脑子,怎么打破僵局。“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问题就来了,既然相持未战,何来秦军数却?  那么秦军数却到底是什么时候的事情?现在项章在对峙中,没看见秦军退了。那么传到二世那去的就是之前的事了。之前,秦军在哪?在巨鹿南,前文已说过,王离战败后章邯不可能独木支撑,势必要收缩防御。更何况王离集团被歼灭,王离被斩杀这么大的事不可能瞒过秦廷,章邯当然有责任,不被骂死才怪呢,其性质之恶劣、责任之大足以砍掉章邯的脑袋,这就是为什么章邯会那么害怕,后来会投降项羽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才是“相峙未战,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  从巨鹿南退守棘原的章邯虽然挫败了项羽第一次渡漳水的图谋,却因为巨鹿之败受到了秦廷的调查和责备,双方对峙之外都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军事没办法,那就搞政治劝降,这叫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古今同理。一心想立功的陈余就写了封信给章邯,这就不说了,咱们不为了多写几个字骗稿费,大意无非是你章邯跟着秦国混不会有好下场,还是快点弃暗投明,识时务者为俊杰云云。正好章邯派去咸阳的司马欣回来了。  司马欣回来告诉了章邯非常不好的消息:朝廷已经不信任我们了,赵高弄权,我连赵高的面都没见成。面没见成也就算了,他还要抓我,幸亏兄弟我从小打熬身体跑得快,不然就没命了。章老头这下也着急了,这不正好项羽在搞政治攻势,咱配合一下,派人去摸摸底,给自己留条后路,将来咱们也能算个战场起义什么的。不过呢,章邯手握重兵,这段时间又没吃啥亏,调子肯定硬了点,底气肯定足了点,来了个漫天要价。  你章邯来谈投降还那么牛,项羽才不干呢,和我谈条件,门都没有。敌人不投降就叫他灭亡,打疼了你,你章邯就老实了。上次攻了下右翼发现不好办,秦军左翼那是想都别想,那可怎么办?  这时就显出项羽的水平来了,他要中央突破,直插你章邯心脏,他找的目标是三户津,从这渡漳水直接把你章邯一切为二。前面就说了项羽第一次军漳南,不利。我们读史时可得联系上下文,现在是“蒲将军日夜渡三户津,军漳南”。这不前面已经军漳南了,怎么又渡漳水,军漳南呢?说明前次迂回并没成功,军不利,所以才有第二次呀。  此时的章邯虽然决战的信心已动摇,但名将的素质还是摆在那的。他深知如果被楚军在漳南站稳脚,那他就有被项羽分割为二的危险,上次在巨鹿他和王离被项羽分割的教训尤在眼前。那不行,得打把渡河楚军干掉。可惜事与愿违,章邯没打赢。虽然司马迁只说“与秦战,再破之”六个字。但我们可以想象得出这两战打得肯定是无比惨烈。强渡成功的楚军一边拼命抵抗秦军潮水般的进攻,一边抓紧一切时间建立营垒,对岸的楚军源源不断地向正在建造的营垒拥过来,继而马上投入到战斗中。章邯没能阻止楚军渡漳水,这就意味着秦军中路被楚军插了颗钉子,随时会被楚军分割为两段。  第二回合,楚军胜,赢得关键性先手。因为缺乏资料,所以对楚军两次军漳南行动一胜一败的原因只能推测。不外乎两点:  一是第一次军漳南时,战场态势章邯并不吃亏,章邯有战的决心。第二次发生在章邯派使谈判,章邯已生狐疑之心,秦军作战决心动摇正是楚军进攻的有利时机。  二是从“日夜渡三户津,”这几个字我们可以看出项羽的作战决心非常坚定,在使用兵力上一次性投入大量部队,这保证了强渡成功后其突破点上能迅速投入后续兵力,以强有力的后插上保证了突破点的牢固;并且在与秦军作战时后续部队源源不断跟上,进一步扩大了突破口,为进而的纵深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顶一个
  换地方了,接着顶。很专业的贴,虽然不懂,但外行看热闹,这么多的地图这么多的战术分析,值得本人一顶再顶。
  最后这段还没发的写了半天了,就是感觉写的不好,头疼啊
  这一节的最后一段今天发不了,我改来改去改不好。
  写得好,顶起!
  谢谢花无心,朝阳,墨痕,阿牛  
  一个是自说自话
一帮是胡乱鼓掌 !   笑死人啊 !
  唉,这孩子,好强的报复心啊。  
  今天要出去玩,晚上回来再弄  
  支持,顶上。
  呵呵,改计划了,上午先不出去,继续发。
  (连载23)  第三回合  好,我们再来看下现在的战场态势。楚军,主力依然在棘原一线和章邯对峙,而楚军一部已成功渡过漳水建立了桥头堡,随时能横向发展将秦军拦腰截为两段。秦军,虽然实力并未大损,但因为在漳水战败已有被楚军分割的危险。章邯必须做出对策,走出营垒,开始他的解救行动。这就是兵法上说的:“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现在高垒深沟的秦军必须得动了,以扭转不利局势。  从前述战场态势图我们知道了,现在章邯得动,当然也可以选择固守,不过只要这个将军不是白痴,没人会这么选。只要章邯跳过现在楚军正在切进来的锋刃,章邯就还有机会继续把棋下去。之前讲了虚分和实分,隆美尔在北非是虚的,项羽在巨鹿是实的,可现在在三户津项羽又来了个虚的,看起来是实,我认为是虚,大家都是高手,项羽可没指望就凭蒲将军在漳南立稳了脚就能分割你章邯,要的就是你章邯动,从坚固堡垒里走出来,走出来了才好打你。可章邯做为当时秦国的头号名将,并不含糊。他可不是本章第一节中的英军“砖家”,你项羽想让我撤退然后要击我,门都没有。  他有两个选择,一是往滏口陉走,以上党为依托,凭借天险继续抵抗;二是往河内走,这很重要,因为河内一失咸阳的第一道大门就敞开了,而且现在章邯手里的军队是秦国最后一支有战斗力的武装力量了,不保住河内,再也无人能抵挡项羽了。  章邯认为,项羽肯定会判断他南下保河内,毕竟西边的上党凭借地利,只要少部分兵力就能把守。而他抛下河内不管,以引起楚军占地夺利之心,那么他的西撤将是最安全的。而对于项羽来说,他不希望章邯退往上党,这样他就无法歼灭秦军主力,会留下后患。他的目的是歼灭秦军,他认为,章邯必向西走,而故意抛下河内这块肥肉去引诱他吃,想利用他的贪吃来逃脱。可见,项羽并没有被楚怀王的“先入关中者,王之”冲昏头脑,始终坚持消灭敌军有生力量这一军事思想。  章邯高明,项羽更高明,章邯的计划都在项羽的算计之中,正当章邯引兵向滏口陉前进时,被早有准备的项羽堵了个正着。“项羽悉引兵击秦军汙水上,大破之。”  这就是“能因敌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项羽一直能牢牢把握章邯的动向,通过自己走的棋迫使章邯跟着他动,章邯也算是当时数三数四的人物了,却始终跳不出项羽的掌心,这就是项羽的水平。  惨败后的章邯被迫按照项羽的设想向安阳河一线撤退,他再也没有翘尾巴的资本了,只能再次派出使者去谈判,不同的是上次谈判谈的是合作事宜,这次只能谈投降事宜了。接下来就没啥好说的了,章邯投降,坑杀秦兵,进关摆鸿门宴教育刘邦。  
  (连载24)
  第四章
包围  本章不打算阐述枯燥的理论,我发现这会让人昏昏欲睡,所以在这章的开篇只有两句话要写。包围可以说是作战的艺术表现,但包围敌人不代表胜利,我们至少要考虑两个方面:防敌突围;阻敌增援。那么首先来看第一个——突围。  第一节
长津湖  虽然韩信、曹操、诸葛亮、李世民、成吉思汗、拿破仑、马拉多纳、梅西等等更可能是英雄,但过了孩提时代后这些人再也无法成为我的偶像。唯有志愿军,一直是我心中真正的英雄,我崇拜的偶像。做为整支军队来说他们为国家的尊严而战,做为个人来说他们向整个世界展示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士兵。一百多年积贫积弱的中国第一次可以摆脱笼罩国人心头百年的阴霾,我们不再是东亚病夫,不用再被外人欺侮。正如彭大将军所言:“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中国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以前从来没有过,以后也不会再出现——这样的军队了!写这节时是我断断续续最多的一次,因为老是心潮澎湃、老是热血沸腾、老是感慨万千、老是伤心落泪,思绪老是被自己的情绪打断,无法动笔去写下一段文字。生活在六十年后的我们在物质上肯定比他们更富有,但现在的我们永远也无法象他们一样为民族、为理想、为活着的尊严而英勇战斗。这些男人们,谨用本节纪念那些战死异乡的男人们。  长津湖只是朝鲜北部盖马高原上一个不起眼的小湖泊,在我这个生长在太湖边的人眼里,只能算是个小小的水塘。不过那个叫做盖马高原的鬼地方据说冬天晚上最冷可至零下四、五十度。我这辈子也没经历过这样的严寒,所以我无法想象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中大部分和我一样的南方人是怎么在那生存的。我经历过的最冷的时刻还要追溯到大学时期,那年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错了,我和我的上铺没有回家过年,而是留守在宿舍中,我们谁也没想到晚上最低气温是零下17度。所以我们躺在宿舍里时可以清晰地听到对方牙床的敲击声,这样的经历让我深深明白了一个道理:听着别人的牙齿在那颤抖至少会产生两个效果,一是自己的牙更抖了,人也更冷了,二是会突然感觉自己饿了。这时床沿出现了上铺那张猥琐而又充满谀笑的脸:“大哥,你是了解我的,我不喜欢男人。”我死死地盯着这个獐头鼠目的家伙,试图幻化出一个肉夹馍或一个西施,但残酷的现实马上告诉我这是徒劳的。我没好气地说:“我就算有断袖之癖,也不会找上你这个卡西莫多。”最终严寒战胜了生理的排斥,我们两个哆嗦在一张床上四床被子里渡过了这个自找的酷冬。  上世纪五十年代后,长津湖这个千年来寂寂无名的小湖泊,用飘柔的广告词说:一传十,十传百,成了世人皆知的故事,全是因为在长津湖周围发生了一场可能是人类战争史上气候条件最残酷的战事。
  (连载25)  一,双方战力对比  我个人有个想法,这个想法未必正确,在现代战争中,单纯地计算兵力火力并不能真实体现出军队的作战能力。武器装备不足,有再多的兵也没用;同理兵力不足,一样不能有效的发挥武器的火力。所以在这我用战力这个词来描述双方的作战能力。其计算方法是以单位兵力所能发挥的单位火力这个可以量化的数据(即火力密度)加上单兵使用武器的精准度、单兵的战术素养、武器装备协同的能力、火力持续时间等不能量化只能估算的数据相加成。  虽然还是不能真实有效地反映部队火力发挥的程度,总比盲目比较好一点。  现在我们直接以志愿军第九兵团和美军交战前夕为起点,不计之前42军与陆战1师的交手,来看看这场生死较量。  当前的态势是:  (一)美军:  新兴里:美国陆军第7步兵师31团3营(团长艾伦.麦克莱恩陆军上校,后阵亡)、32团第1营(营长卡洛斯.费斯陆军中校)、第57野战炮兵营(欠C连)、第15防空炮营D连;  柳潭里:美国海军陆战队陆战5团(团长雷蒙德.默里中校)、陆战7团(团长霍默.利兹伯格上校,欠2营营部、F连及机炮连)、陆战炮兵第11团第1营、第3营G连和I连、第4营;  德洞山口:陆战7团2营F连(连长威廉.巴伯上尉)和陆战7团1营C连(欠一个排);  下碣隅里:陆战1团第3营(营长托马斯.里奇中校)、陆战7团2营营部及机炮连(营长罗克伍德中校)、炮兵第11团第2营D连和3营H连、陆战1师前指及师直属部队;  古土里:陆战1团团部及2营(团长切斯特.普勒上校)、炮兵第11团第2营E连、陆军第7步兵师31团第31团2营(欠E连)、1营B连(暂归2营指挥)、英军第41特遣队(道格拉斯.德赖斯代尔海军中校);  真兴里:陆战1团1营(营长施麦克中校)、炮兵第11团第2营F连。  总兵力约为18000人。  这些基本就是美军参加长津湖战役的部队。按照陆战一师的编制:  陆战1师是以三个陆战团为骨干,加上若干师直属部队组成的战役集团,全师编制人数约2.5万,其中该师在仁川登陆时为实力为24124人。  师直属部队包括:  第11炮兵团:下辖4个炮兵营(第1、2、3营各装备18门105毫米榴弹炮,第4营装备18门155毫米榴弹炮)和1个114毫米多联装火箭炮连(该连未参加长津湖之战)。  第1坦克营编制:军官39、士兵638;装备M26坦克63辆,M45坦克6辆,M24坦克2辆。合计71辆。   第1工兵营  第1海岸营(留在兴南港,未参加长津湖之战)  第1水陆两栖车运输营(留在兴南港,未参加长津湖之战)  每个陆战团下辖3个步兵营、重迫击炮连(装备12门107毫米迫击炮)、反坦克连(12门75毫米无后坐力炮和5辆坦克)。  每个步兵营下辖3个步兵连、机炮连(也称为火器连,装备4门81毫米迫击炮、4门75毫米无后坐力炮、12挺12.7毫米重机枪)。  每个步兵连下辖3个步兵排和1个机炮排(装备89毫米火箭筒、2门81毫米迫击炮、6挺12.7毫米重机枪)。  每个步兵排下辖3个步兵班和1个机枪班(装备89毫米火箭筒、3挺轻机枪和1挺重机枪)。  每个步兵班配备10支M1加兰德自动步枪和2支BAR勃郎宁自动步枪,班、排长配备M1卡宾枪,连长以上军官配备柯尔特自动手枪。  此外,陆战1师还能得到配属给它的第1航空联队的密切支援,该联队通常编制为3个中队(72架飞机),最多时达到7个中队(约150架飞机)。并由第1航空联队派出老资格的飞行军官作为前进航空火力控制人员随同地面部队行动,召唤及引导空中支援。  我们先看下,以美军连级轻武器火力一个齐射为基准1来计算,美军81毫米迫击炮齐射火力为13.5,107毫米迫击炮齐射火力为7.2,75毫米无后坐力炮齐射火力为5.4,12.7毫米重机枪齐射火力为8.1,105毫米榴弹炮齐射火力为36,155毫米榴弹炮齐射火力为18,坦克齐射火力为35.6,其他如M-19四十毫米双联高炮以及M-16四联50机枪车等数目不详,暂时以齐射火力为9计算。我们可算出,美军总火力强度约为194.3,再加空军火力0.1的加成,总火力约为213.73,再加单兵训练80%的加成,为170.98。(以上数据均为经验值估算,不代表实际火力。毕竟平射武器和抛射武器完全是两回事,杀伤力不能等同计算,而且这个东西得武器专家通过计算机才能稍微精确点计算。)
  (连载26)  (二)志愿军  28日天亮时志愿军第九兵团形成的态势为:  二十军89师267团在柳潭里西北,二十七军79师在柳潭里北,二十军59师在死鹰岭和新兴里(有两个新兴里,这个不是歼灭美军的那个)一带,这两个师一个团是一伙的,美陆战一师在柳潭里和下碣隅里之间的联系已被割断。二十军60师占领了富盛里、小民泰里一线,切断了位于下碣隅里的美陆战一师南逃的退路;二十军五58师已进至上坪里地区,三面包围了下碣隅里,二十七军81师占领了赴战湘西侧,美第七步兵师在后浦、新兴里、内洞峙的部队与陆战一师已经分别被分割,第二十七军的八十师包围着美第七步兵师将近一个团于新兴里一带,这两个师是一伙的。89师265团和266团在社仓里与美第三师一部对峙。二十七军94师是预备队,我没得到该师的资料,估计位置应在79师和80师的后面一点;二十六军还在路上,没赶到。  志愿军第九兵团大约的编制和装备:  该兵团是每个军下辖4个师,不过每个师还是3个团,其中20军50569人,27军50501人,26军48894人,全兵团总兵力约十五万人。除去机关和后勤人员,就算算上后来加入战斗实际没发挥什么作用的26军。参战人员约12万—13万人,以12万5千计算好了。拥有平射炮:20军50门,26军42门,27军68门,合计160门,基本都是老式三七、五七炮。迫击炮:20军392门,26军435门,27军494门,合计1321门,迫击炮比平射炮好点,但也大都是老式的。高射机枪全兵团合计3挺,忽略不计。重机枪:20军159挺,26军209挺,27军212挺,合计580挺,水冷式冬天威力不大。轻机枪:20军914挺,26军932挺,27军1210挺,合计3056挺,这个发挥了很大作用。冲锋枪:20军3516支,26军4353支,27军4413支,合计12282支,基本是斯登式冲锋枪,这个其实共军不怎么会正确玩。步枪:20军5150支,26军13504支,27军13448支,合计32102支,这个很杂,什么破枪都有反正也没多大用。至于野炮、山炮、榴炮都没带来,还在后方。坦克没有。飞机没有。  按照志愿军一个连的轻武器齐射火力约等于美军基数0.5计算。第九兵团全兵团轻武器约等于384,乘以火力持续量20%(第九兵团发给战士没人80发子弹,后基本没补充,不好补充啊,枪太杂了)约等于76.8,加上兵力优势0.1的加成为84.48;平射炮火力约为24,乘以火力持续量20%(每门炮约30发炮弹)为4.8;迫击炮火力约为198.15,乘以火力持续量20%(每门炮约40发炮弹)为29.72,加上精准度0.1的加成为32.69(美军最赞叹的就是志愿军使用迫击炮和机枪火力的能力,而最鄙视的是使用冲锋枪的能力,而被我军看成有效法宝的手榴弹,美军也很鄙视,因为投掷姿势不正确,扔不远扔不准);重机枪火力为58,乘以使用困难和火力持续量50%为29。共计第九兵团总火力为150.97。  可以看出,志愿军第九兵团和美军的兵力之比约7比1,火力之比约为0.883比1,这个只是个总的和大概的估计值。下面分战场分日期来看看这场战役的简要进程和双方得失。  附图:长津湖之战简要态势、作战示意图。长津湖地形、地名示意图。    
  (连载27)  二,战役进程和双方得失  在各个战场分开叙述前先讲开打前就出现的问题。  现在一般资料都称第九兵团御寒被装不足是因为仓促和来不及,这方面因素肯定有,但不能就此掩盖第九兵团官老爷们的问题。据东北军区后勤部被装发放情况的资料可知,发给九兵团的棉衣棉被棉帽棉鞋等等物资还是有相当数量的。而九兵团后来出现大面积的冻伤冻死有一部分责任必须由干部来负责,很多部队为了轻装速行,对朝鲜的天气又认识不足,没有领取被装,有的领取后还留在后方没带,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dsm大司马解说微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