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游戏买ssd和ssd固态硬盘好处那个好,还是一起买

帖子很冷清,卤煮很失落!求安慰
手机签到经验翻倍!快来扫一扫!
请问玩游戏哪个牌子的SSD好一点呢
448浏览 / 9回复
预算500块钱 &想买个250G左右的,有人说东芝Q200EX,也有的说建兴T9也不错。朋友推荐三星850的
我用的东芝
qq_ 发表于
我用的东芝
在哪里买的呢
jiangyiyan521han 发表于
在哪里买的呢
京东自营买的
qq_ 发表于
京东自营买的
东芝现在没有货了
天猫的那个东芝旗舰店感觉不靠谱
京东自营,三星的非常不错,价格也高
用过金士顿骇客系列的,但是我不玩游戏,,不知道玩游戏怎么样。
建兴 智速系列 240G SATA3 固态硬盘 ¥359.00(东)刚入手个,貌似还可以。。。。
﹣幻影ゆ﹒ 发表于
建兴 智速系列 240G SATA3 固态硬盘 ¥359.00(东)刚入手个,貌似还可以。。。。
这数据看起来不错哦不过很多型号240G的数据都挺好看的120G的就差一大截
hhjjwwii1989 发表于
这数据看起来不错哦不过很多型号240G的数据都挺好看的120G的就差一大截
一般这个固态800分左右正常,我这个貌似大雕分有点高。。。开始1100左右,用了几天分跑到1200了。。。。
用户名/注册邮箱/注册手机号
其他第三方号登录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全面比拼
编者按:随着固态硬盘容量不断增大,价格不断降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可以全面提升的系统性能的硬盘产品。这只是众多普通用户脑海里对固态硬盘的基本印象。试想一下现在您有大约1000元人民币购买存储设备,那么在固态硬盘和传统机械硬盘之间该如何取舍呢?固态硬盘是否可以全面取代机械硬盘呢?这正是我们本文中将要解答的问题。
如今,虽然很多普通用户在选购硬盘时通常会考虑两点因素。首先是它的容量有多大,第二就是它的性能有多好,第三就是它的可靠性如何。
对于第一点,想必价格和容量成正比关系。对于一般家庭用户来说500GB几乎足够,而对高清爱好者来说,动辄1TB甚至2TB硬盘都不在话下,甚至一些玩家可能直接构建RAID磁盘阵列。
那么对于第二点,自然是游戏玩家或者专业用户所追求的,急速带来的使用体验可以极大地提升系统应用性能。当然办公用户也可以从中获得好处。
对于第三点,则主要涉及硬盘的稳定性方面,当然这也直接关系到数据的安全性,误操作导致数据删除自然不是任何人所希望见到的。总之,我们要明白自己的所需,才能在这几点之中取得平衡。
然而自从固态硬盘走入用户的视野之内后似乎更加混乱了用户的选购思路。虽然容量不大,但是其性能绝对是任何人梦寐以求的。这是人们对固态硬盘最基本的认识,由于它不采用机械部件,体积更加小巧,在速度上领先的同时,数据安全性方面似乎更有保障,这一下子使得机械硬盘似乎只有了容量上的优势,然而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这是一个多方面的问题,需要一步步论证的话题。为了解答用户在选购时遇到的种种疑难,或者帮助用户纠正他们的观点,我们有必要先从选购入手,看看如果您现在手上有1000元左右,购买硬盘时到底有哪几种组合方案。1000元是个平衡而合理的价位,因为有条件花费这个价钱购买硬盘的用户一定处在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纠结的边缘。显然这是当前的一个典型数字。
而这篇文章将通过对比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的方方面面,涵盖单硬盘、磁盘阵列以及混合硬盘模式。并从5个方面分析,为您解开重重疑惑:
当前流行的四种硬盘选购方案
综合考虑目前的市场情况,结合目前大部分用户的所需,希捷Barracuda系列硬盘产品线齐全,性能优异,用户认知度较高。而作为较低价位的固态硬盘的代表,金士顿SSDNow V系列则表现突出,性能方面比较典型。下面这四种搭配组合应该是当前的主流。
此外,容价比用来衡量各个组合方面在容量方面的价值,并不考虑性能因素,因此容价比并不能够作为决定性因素,只能作为部分参考依据。除非您确实需要非常大的数据存储空间。
[500GB+2TB]希捷Barracuda GB搭配Barracuda LP系列2TB硬盘,这样的组合就目前来看非常常见,前者可以作为主盘,存放应用程序以及一些经常使用的文件,而后者则可以用于数据仓库,存储需要保留但是不会经常更改的数据,比如高清电影等等,可以说该组合兼顾了性能与容量。
[容价比]总容量2.5TB,总价格约为1100元,容价比2.27。
[1TB组建RAID 0]作为机械硬盘的另一种组合方式,如果更加追求于性能,大家自然会想到RAID 0了。千元的价格适合选择两块希捷Barracuda TB硬盘。
我们知道RAID 0需要至少两块硬盘同时工作,系统会为这两块硬盘联合编址,原理和双通道内存有几分相似。读写数据时,两块硬盘协同工作,使性能翻倍。但是如果其中一块硬盘出现问题,整个系统就将无法使用。显然这样的搭配,构建过程成本更高,可靠性也会降低,而且无法灵活调配。
[容价比]该方案总容量2TB,总价格约为900元,容价比2.22。
[SSD+HDD混搭]如果考虑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的混搭,以1000元左右的价位来看,金士顿SSDNow V系列 30GB和希捷Barracuda GB的组合成为可能。前者可以作为系统盘使用,并安装一些必要的常用软件,以此来加速日常应用性能。而500GB硬盘则可以作为副硬盘,存放其他数据。
[容价比]该方案总容量530GB,总价格约为900元,容价比0.59。
[单64GB固态硬盘]之所以说金士顿SSDNow V系列性能方面比较典型,是因为该系列64GB版本的性能相比30GB有较大提升,这正是目前市售固态硬盘的一种典型细分模式。简单来讲,容量越大的产品,相应采用NAND闪存芯片和控制芯片也更好,最终造成的性能差异很大。
目前SSDNow V系列64GB的几种不同的版本,作为笔记本电脑或者台式机升级套装推出的产品价格会高一些。然而64GB的硬盘容量已经是8年前的水平了。
[容价比]该方案总容量64GB,总价格约为1100元,容价比0.06。
参测机械硬盘规格详解
当然在进行对比测试之前,我们有必要就各类产品做一个基本的了解,这包括他们的规格参数以及性能指标,以便让我们有个大概的权衡。
希捷Barracuda TB
希捷Barracuda LP 2TB
可以看到三者的差别主要在于理论传输性能、缓存以及转速上,显然这也是区别这三款硬盘实际表现的差异来源。Barracuda LP系列转速仅为5900RPM,这使得它的传输速率在降低的同时,寻道时间也会延长。
对于GB和1TB来说,他们的性能差异在于缓存容量。事实上,这种缓存上带来的性能差异并不明显,我们完全可以认为两者的差别仅在于容量。在本次测试中,我们采用TB的成绩代表500GB版本的成绩。
参测固态硬盘规格详解
以下是两款参测固态硬盘的规格对比:
金士顿SNV125-S2/30GB
金士顿SNV425-S2/64GB
可以看到这两款产品在理论读写速度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这一方面来自于主控芯片的差异,另一方面,闪存颗粒数目较少,通道数量不多也会导致性能偏低的问题。注意30GB的版本理论写入速度仅为50MB/s,甚至还达不到普通机械硬盘的一半水平。然而固态硬盘绝对的低寻道延迟数字,应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持续写入速度的不足。
理论性能测试:测试方法介绍
我们依然选择了当前的主流平台用于测试。针对这四种组合方案,我们首先应该关注的就是这几种硬盘到底分别是个什么水平。两款机械硬盘,两款固态硬盘,他们四者互相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关注哪些测试成绩]有两项测试分数可以直接决定硬盘最终实际性能表现,连续读写速度和随机存取时间。前者不用多说,用户拷贝一部高清电影就可以进行衡量;而后者更强调硬盘的寻道时间,也就是说,在进行对小文件或者零散文件的操作时,随机存取性能时间短的产品,优势更加明显。
[零碎小文件非常常见]小文件在我们日常应用中非常常见,比如应用程序中常常见到了DLL动态链接文件,在其运行时通常会动态地打开其他相关文件,这种频繁的读写操作对硬盘的随机存取时间依赖非常之大。而我们的Windows操作系统也大量地应用这样的文件,可想而知应该它对性能的影响有多大。
[单硬盘采用IDE兼容模式而非AHCI模式]我们依次采用这几个测试软件考察各款硬盘的读写性能。为了消除AHCI模式带来的一些兼容性问题,我们本次的所有单硬盘测试全部以IDE兼容模式进行。事实上,对于这款主板来说,在IDE兼容下的工作状态反而更好一些。
[采用P55芯片提供的SATA组建RAID]在进行RAID模式测试时,我们使用了英特尔P55芯片组提供的SATA接口组建,而并没有使用第三方芯片提供的&GSATA&接口进行测试。测试证明,第三方芯片提供的RAID性能并不能够令人满意。
[RAID模式不进行擦除分区的写入测试]考虑到整体平台的稳定性,我们在RAID模式下直接安装系统测试,而HD Tach和HD Tune在进行写入测试时需要擦除分区,因此这两项测试将无法进行。当然我们依然可以通过ATTO和Cystal Disk Benchmark进行写入测试。
[不进行IOPS性能对比测试]测试中并没有进行IOPS的对比。相比机械硬盘,固态硬盘在这方面有着几十倍的优势。IOPS性能只反映底层的每秒IO操作次数,固态硬盘由于极低的寻道延迟(0.1~1ms),每秒的IO次数可以达到几千甚至上万,而机械硬盘(14~17ms)的每秒IO次数只有六七十。
理论性能测试:HD Tach读写测试
HD Tach RW是HD Tach的高阶版本,主要用于对存储设备的访问时间、读取速率、写入速率、突发读取速率和CPU占用率进行测试。整个测试过程非常简洁,我们可以很快地得出性能结果。当然如果进行完全测试,那么仍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
我们首先给出各个模式下的成绩,以便直观地参考。
希捷Barracuda TB测试成绩
希捷Barracuda LP 2TB测试成绩
机械硬盘的性能就不用多说了,不过LP系列的性能损失很小,特别是在随机存取时间方面,5900RPM的低转速只比7200RPM的版本慢1ms。我们完全可以认为LP系列兼顾低功耗和高性能。
希捷Barracuda TB RAID0测试成绩
组建RAID0模式后,性能几乎呈现了翻倍的提升,但我们注意到随机存取速度变得更慢,这应该是由于两块硬盘协同工作,进行随机读写操作时所造成的延迟。同时我们注意到突发传输速率超过了理论值,这更多是由于驱动程式所致。
金士顿SNV125-S2/30GB测试成绩
金士顿SNV425-S2/64GB测试成绩
由于NAND闪存芯片上的差异,固态硬盘的读写测试曲线往往会呈现规律性的变化,这点在HD Tach的测试项目上体现尤为明显。我们可以看到两者的读取性能相差不大,但是30GB版本的56MB/s写入速度只有64GB的1/3,在随机存取性能方面表现也比较一般。
通过这个图标可以清晰地看到各个方案之间的性能差异,RAID模式下没有进行写入测试,单就读取来看,固态硬盘和RAID部分上下。当然两款固态硬盘的主要差距还是来自于写入速度。
另外我们应该注意到的就是,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在随机存取时间上有着天壤之别,这来自于闪存芯片的无机械式结构,控制芯片可以直接访问特定的地址块,而不必等待像机械硬盘那样通过磁头的移动,盘片的旋转来定位数据。
理论性能测试:HD Tune读取测试
相比HD Tach用于对存储设备的访问时间、读取速率、写入速率、突发读取速率和CPU占用率进行测试。而HD Tune在包含测试项目以外,还可以迅速地检查存储产品的各个信息,包括容量、缓存、固件、温度以及健康状态。
希捷Barracuda TB测试成绩
希捷Barracuda LP 2TB测试成绩
和HD Tach的测试成绩相仿,两者的平均读取速度相差10MB/s左右,而随机存取时间的差距也不大。显然5900转并没有带来明显的性能下降。
希捷Barracuda TB RAID0测试成绩
组建RAID0模式后,性能的提升非常明显,外圈的最高速度已经达到了247MB/s,同时随机存取时间依然小幅度下降,这点我们可以从其采样点的分布可以看出,组建RAID0后,传输性能的稳定性有所下降。
金士顿SNV125-S2/30GB测试成绩
金士顿SNV425-S2/64GB测试成绩
两款固态硬盘的读取测试成绩令我们非常满意,和RAID0模式相比,可以说三者的平均读取速度在伯仲之间。但是如果考虑到随机存取时间,固态硬盘依然有着相当巨大的优势。
五项测试分数大可可以分为两个阵营,第一阵营在200MB/s左右徘徊,而第二阵营则在100MB/s左右徘徊,差异非常巨大。
理论性能测试:HD Tune写入测试
下面进行写入测试,由于不同软件测试的算法,测试方式不尽相同。和HD Tach相比,这款软件的固态硬盘写入测试曲线可能会出现非常大的波动幅度。但并不代表着这款硬盘的性能稳定性十分不可靠。
希捷Barracuda TB测试成绩
希捷Barracuda LP 2TB测试成绩
机械硬盘的读写性能差距其实不大,因为写入数据时,通过接受的电脉冲信号,磁头直接改变磁粒子的方向,达成改变0或1的状态。这一过程相当短暂,与读操作正好相反。
金士顿SNV125-S2/30GB测试成绩
金士顿SNV425-S2/64GB测试成绩
64GB的版本的测试成绩和HD Tach差异较高,这种情况其实非常正常,毕竟我们不能够以某一款测试软件的结果来衡量最终的真实性能。不过固态硬盘在随机存取方面的绝对优势,我们非常期待它的实际应用性能的表现。
同样没有进行RAID 0模式下的写入性能测试,但我们可以看出此时30GB固态硬盘的持续写入性能已经较低,这和当前市售廉价小容量固态硬盘的水平相当。
理论性能测试:ATTO Benchmark
ATTO Disk Benchmark是一款简单易用的磁盘传输速率检测软件,可以用来检测硬盘,U盘,存储卡及其它可移动磁盘的读取及写入速率,该软件使用了不同大小的数据测试包,数据包按0.5K,1.0K,2.0K直到到8192.0KB进行分别读写测试,测试完成后数据用柱状图的形式表达出来. 很好的说明了文件大小比例不同对磁盘速度的影响。
希捷Barracuda TB测试成绩
希捷Barracuda LP 2TB测试成绩
和前面的测试情况非常类似,两款硬盘整体差距相差不大的同时,读写性能的差距也比较小。
希捷Barracuda TB RAID0测试成绩
RAID 0模式下,性能增长迅猛,几乎就达到了原有的2倍水平。这个性能已经接近很多采用SandForce控制芯片的固态硬盘的水平了。
金士顿SNV125-S2/30GB测试成绩
金士顿SNV425-S2/64GB测试成绩
固态硬盘的测试成绩也非常正常,当然相比机械硬盘,固态硬盘的写入速度依然是够诟病。
这是读取性能的对比总表,RAID 0模式和64GB固态硬盘无疑是最为优秀的,而30GB固态硬盘的表现也值得肯定,而普通机械硬盘则只有120MB/s左右的读取速度。
从写入测试的对比总表来看,机械硬盘在RAID0模式下的性能更是独树一帜,达到了240MB/s,而金士顿V系列30GB固态硬盘则只有50MB/s左右的传输速度相比其他三者也大幅度落后。
理论性能测试:CrystalDiskBenchmark
CrystalDiskMark是一款简单易用的硬盘性能测试软件,但测试项目非常全面,涵盖连续读写、512K和4KB数据包随机读写性能,以及队列深度(Queue Depth)为32的情况下的4K随机性能。队列深度描述的是硬盘能够同时激活的最大IO值,队列深度越大,实际性能也会越高。
希捷Barracuda TB测试成绩
希捷Barracuda LP 2TB测试成绩
希捷Barracuda TB RAID0测试成绩
金士顿SNV125-S2/30GB测试成绩
金士顿SNV425-S2/64GB测试成绩
Crystal Disk Benchmark的测试成绩简单而又直观,很多测试成绩在前面的测试软件中已经可以很明显地体现了。这里我们汇总一下连续读写性能的成绩,以及4K随机读写性能,了解一下他们整体的差异性。
希捷TB组建RAID 0的性能确实强大。显然在连续的读写方面,RAID 0比固态硬盘来得更加是在。
然而在4K随机读写性能的测试下,固态硬盘的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即使是RAID 0也没有任何优势。说明在进行零碎文件操作时,固态硬盘绝对是最佳性能王者。
理论性能测试:本篇总结
本次测试让我们对每个硬盘的理论性能有了一个比较基本的了解,当然理论归理论,实际应用归实际应用,他们之间的性能差距在实际应用中并不会有如此明显的区别。但是我们从这次的测试中还是可以看到:
1.在读取性能方面,固态硬盘即使相比RAID 0而言依然有着明显的优势,虽然持续读写速度相差不多,但是随机存取时间方面的绝对优势则可以保证固态硬盘在日常的系统应用中,依然会明显幅度领先于机械硬盘的RAID 0模式。
2.写入性能方面,机械硬盘依然可以以240MB/s的连续传输速度占据一定优势,而即使是金士顿64GB的固态硬盘也不过160MB/s,这就让我们对两者的实际应用表现感到十分期待。
3.对于金士顿30GB固态硬盘来说,由于定位低端,在持续写入速度方面全面落后,但是通过CrystalDiskMark的测试来看,它在4K随机写入性能方面依然优势明显。考虑到写入性能的巨大优势,这款固态硬盘做系统盘应该是首选了,当然后面的测试依然值得一看。
4.对于传统机械硬盘来说,我们大多都非常熟悉。这次的测试最能反映出来的就是,7200转和5900转的差距并不大,像后者的性能基本上和希捷7200.11(单碟320GB)的硬盘处于同一水平。看来希望选购LP系列硬盘的用户大可放心了。
本次针对理论性能的实测就到这里,接下来我们将重点考察四种组合的系统应用性能,比如系统启动速度,文件拷贝速度等等,以便让大家更加全面地了解不同方案的不同水平,进一步权衡自己的需求。
应用性能测试:测试方法介绍
刚刚我们已经针对目前可能存在的几种购买方案进行了理论比对,并留下了不少疑问。我们可以看到,硬盘的持续传输速度和随机存取时间这两项影响最终性能表现的关键点虽然可以在理论测试中分别体现出来而且差距明显,但是他们在实际应用的表现中到底怎么却不得而知。今天我们就将围绕着这个话题进行一些讨论。
要进行实际应用性能的考察,则需要尽可能地模拟我们的实际应用环境。这主要设计操作系统的启动、软件的运行加载等方面,同时还会包括实际的拷贝测试。综合来看,这次的测试将分为以下几项:
1.基于系统的基准性能测试软件:PCMark Vantage硬盘测试。相较于其他的理论测试软件,PCMark Vantage的测试项目更加接近于真是的应用环境。最终的成绩将以一个总分来体现。
2.实际拷贝测试:使用FastCopy分别进行大容量连续文件和零散文件的写入测试。
3.系统启动速度测试:选择在断网状态下完整安装Windows7 32位中文专业版之后,第一次重新启动,从屏幕中出现&正在启动Windows&字样到进入桌面后,所有任务栏上的图标不再变化、然后开始检查网络状态为止。
4.系统启动时加载软件测试:在上一个测试基础之上,将IE8、Office 2007、PhotoShop CS4并入启动项,在系统启动之后自动打开,计算整个过程的消耗时间。
5.软件安装测试:测试安装PCMark Vantage、QQ、Office的花费时间。
6.游戏加载测试:选择《使命召唤6》并加载名为&MUSEM&的额外关卡测试加载速度。
怎样理解测试成绩:
首先,笔者要声明的是,时间应用测试本身的误差就非常大,可能两次运行同一程序的结果有一定偏差,因此本次的测试仅供参考,但并不代表没有价值。
PCMark Vantage虽然不是底层测试软件,但它依然可以很明显地体现出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的差异。此外,虽然把硬盘测试独立出来,但它的最终成绩依然会受到电脑其它配件的性能的影响。我们只要注重它最后的总分即可,而没有必要太过纠缠。
使用FastCopy拷贝连续大容量文件时,更多在考察硬盘的连续传输速度,如果进行零散文件的拷贝,则重点依赖于硬盘的随即存取时间。
对于系统和软件的加载测试,他们涉及的文件大小不一,既有可能包括大容量文件,也会存在许多DLL动态链接文件,同时CPU的性能也会产生影响,显然这样的测试更加贴近于用户使用,参考价值也很高。
应用性能测试:PCMark Vantage
PCMark Vantage硬盘测试的整个过程将花费大约20分钟的时间,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在测试时间上没有太多差异,虽然最后会给出一个总分,但是众多子项测试的最终性能也会包含其中。其中包括Windows Defender、游戏、Windows图片加载、Windows启动、MovieMaker视频编辑、Windows媒体中心,WMP音乐加载以及应用程序加载8个项目。
注意:这项测试我们在系统盘中进行。注意不同组合模式的各个子成绩,他们的差距非常巨大。
500GB(系统盘)+2TB机械硬盘组合
双1TB机械硬盘RAID 0模式
30GB固态(系统盘)+500GB机械混搭模式
单块64GB固态硬盘
本页点评:传统机械硬盘只有4000分左右的速度实属正常,而我们注意到组建为RAID 0模式后性能并没有呈现翻倍的增长,反倒是在使用固态硬盘的状态下提升迅猛。显然固态硬盘在寻道时间方面的优势太过突出,突破10000分非常轻松。
应用性能测试:FastCopy实际拷贝
我们依然采用了原有的测试方式进行,通过拷贝8.7GB的视频文件和接近3GB的零碎文件夹全面地考察硬盘的写入性能。以下图片中左图为8.7GB的视频文件,右图为接近3GB的零碎文件,注意&传输速率&参数并进行对比。
500GB+2TB组合(此测试考察单块GB写入性能)
1TB RAID0组合(此测试考察RAID 0模式写入性能)
混搭组合(此测试考察30GB固态硬盘写入性能)
单64GB固态硬盘(此测试考察单款固态硬盘写入性能)
可以看到,在进行连续大容量文件的传输时,机械硬盘的RAID 0模式的优势非常明显,毕竟理论超过200MB/s的写入速度只有高端固态硬盘才可以达到。由于测试不涉及零碎小文件,固态硬盘在随即存取方面的优势无法得到体现。显然理论写入速度只有50MB/s的30GB固态硬盘的表现则有些惨不忍睹了。
可以看到,在进行连续大容量文件的传输时,机械硬盘的RAID 0模式的优势非常明显,毕竟理论超过200MB/s的写入速度只有高端固态硬盘才可以达到。由于测试不涉及零碎小文件,固态硬盘在随即存取方面的优势无法得到体现。显然理论写入速度只有50MB/s的30GB固态硬盘的表现则有些惨不忍睹了。
在进行零碎文件的拷贝测试时,固态硬盘的优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总的来说,RAID 0模式的总体优势是明显的,在和64GB固态硬盘的对比中完全不落下风。显然这说明机械硬盘组建RAID 0更适合文件的拷贝。
本页点评:数据文件拷贝方面,机械硬盘组建RAID 0更为合适,速度不错、容量也大。
应用性能测试:系统启动加载测试
我们每次开机进入系统,经常就会发现自己的电脑启动速度十分缓慢,在启动过程中加载了大量的程序和服务,似乎这种繁杂的操作更加适合于固态硬盘,显然RAID 0模式和固态硬盘之间孰优孰劣可以在这里再次体现。
Windows 7启动界面
4种组合方案启动速度对比
结果在系统启动速度的PK中,RAID 0再次败给固态硬盘,甚至相比单块机械硬盘也没有太大优势。其实原因很简单,首先我们上次已经证实了组建RAID 0模式后对随机存取性能的提升没有任何帮助,另外系统启动该这一过程主要在于读取硬盘中的数据加载到内存的过程。而固态硬盘的连续读取性能和RAID 0相比没有太大差距,而随机存取时间方面却有着天壤之别,RAID 0模式的完败显得非常合理。
启动同时加载多款软件
4种组合方案启动并加载软件速度对比
启动时加载软件的测试同样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总之,之前很多人都觉得相比固态硬盘而言,组建RAID 0更为划算,这其实是一种片面的思考方式,只注重于连续读写性能而忽略了随机存取这一关键参数。
本页点评:固态硬盘在系统启动和软件启动方面有绝对优势,这可以极大地影响我们的日常办公和使用体验。
应用性能测试:软件安装游戏加载
另外的两项实际应用则是软件安装和游戏关卡加载。软件安装方面我们选择了腾讯QQ 2010版安装程序进行测试,Office。
对混搭模式需要注意的是,考虑到其中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的混搭的特殊性,我们将一些容量较大的安装文件放到机械硬盘中,这也符合日常的应用习惯。
4种硬盘组合PK安装PCMark速度
4种硬盘组合PK安装Office2007速度
4种硬盘组合PK安装腾讯QQ2010速度
COD6关卡加载
4种硬盘组合PK游戏关卡加载速度
从这两项的测试来看,单64GB固态硬盘的系统有着相当巨大的应用优势,这符合我们前面的分析,机械硬盘组建RAID 0模式后仅仅将理论持续传输性能提升,奈何机械的本质没有改变,在随机存取方面没有任何作用甚至还有延后,相比于更加全能的固态硬盘,机械硬盘组建RAID 0并不会带来本质提升。
对于混搭模式来说,真实的应用环境是这样的,用户更多的将安装文件放入机械硬盘中,再运行程序安装到作为系统盘的固态硬盘。相比RAID 0模式,单机械硬盘在读取方面没有任何优势,而30GB的固态硬盘在持续写入性能方面过低,显然最后的性能无法比拟RAID 0是完全正常的。
本页点评:软件安装、游戏加载的速度还受CPU性能的影响,总体来说固态硬盘的写入速度影响较大,RAID 0模式表现尚可,但不会非常明显地影响使用感受。
题外话:有些人可能会对这种混搭模式的价值产生怀疑,但是刚刚我们看到了,固态硬盘在软件启动方面有极大优势。我们安装软件只有1次,但是启动软件却会有多次。
应用性能测试:本篇总结
本次测试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况,理论测试软件最能直观体现的是持续传输速度,这让很多用户对这项测试结果印象深刻,并且在众多新品发布的测试中也重点关注这项数据,而忽略了随即存取速度的影响。显然,固态硬盘的出现,让这一数字的重要性提升到极致。
笔者以前听到过一句:固态硬盘更多的优势在于小文件性能,而大容量的文件相比机械硬盘没有什么优势。这是最为直观的描述,显然它很好地说明了固态硬盘优势的本质。在大部分偏重于实际的应用环境中优势非常明显。
这里不得不提到的是30GB固态硬盘,由于理论写入速度只有50MB/s,在很多偏重拷贝和写入的测试方面无法明显地体现出SSD的优势。
一句话,希望让系统整体的应用性能得到本质提升,固态硬盘是唯一选择。当然如果用户的实际使用中更多地偏向于大文件存储和拷贝,RAID 0模式更加合适。然而组建RAID 0模式最让人不放心的就是可靠性,这也是很多人面对RAID 0头痛的原因。
谈到可靠性,我们也会把安全性相联系起来,实际上病毒的侵害,过度超频导致的启动分区表丢失造成系统无法启动这种情况是比较常见的。而另一种情况则是更为常见的:误删除、误格式化等操作,人们自然会把希望寄托于数据恢复软件上。然而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在构造上有本质区别,他们在数据恢复方面也有很大差异,关于这一点我们将在下一页开始进行讨论。
数据恢复测试:TRIM问题值得讨论
我们先再总结一下前面的测试结果,其中机械硬盘RAID 0模式并没有表现出令成倍的性能提升幅度,其实原因很简单,我们以往更多地关注于RAID 0模式下底层软件的连续读写能力,比如HDTune,这实际上是硬盘在最好情况下的性能表现。而在实际的系统应用中,更多地会偏向于对小文件的操作,这时随机存取能力的重要性就凸现出来,机械硬盘败给固态硬盘理所当然。显然这也是为什么组建RAID 0后性能提升幅度还不足50%的原因了。
现在开始我们讨论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的数据恢复能力。众所周知我们平时使用电脑时无法避免地会出现&误删除&甚至&误格式化&的操作,这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利用恢复软件尝试恢复原来的数据。如果只是&误删除&并且之后没有写入过新的数据,那么使用恢复软件后几乎可以恢复99%的数据。
这个道理很简单,以往我们对机械硬盘进行删除数据的操作时,被删除的是指向数据在硬盘上具体位置的索引,真正的数据并没有被真正删除,只要我们没有重新进行写入的操作,利用恢复软件就可以轻易地恢复回来。这项机制实际上更多的是由操作系统控制的,但是对于支持TRIM的固态硬盘来说,之前有消息宣传恢复数据没有那么容易了。
说到这里,可能一些朋友已经看过了国外网站Techgage在今年3月份的,表示TRIM硬盘几乎没有数据恢复的可能。但是我们应该知道TRIM是由操作系统和硬盘主控芯片固件控制的,这就表示不同控制芯片在恢复效果上可能存在差异。这也是我们这次测试的意义所在。
数据恢复测试:什么是TRIM功能
首先我们还是应该来了解一下什么是TRIM,为什么支持TRIM的硬盘在数据恢复效果方面要打一些折扣。
我们刚刚提到,对于传统机械硬盘来说,用户手动删除数据时系统只是删除了相应的索引文件。当下一次进行数据写入时,磁头通过添加磁场直接改变磁粒子的磁极状态,也就是直接写入新的数据即可实现。
然而对于固态硬盘来说,闪存芯片固有的特性使得在数据删除后,必须进行擦除操作后才可以写入新的数据。
对于我们普通的操作来说,当有数据需要使用的时候,如果原来的区块位置上没有文件则直接进行写入,速度很快。但是如果该区块上有已被用户删除,也就是被系统删除了索引的文件存在的话,则需要进行一次擦除操作。长期如此,固态硬盘的写入性能自然也就降低了。
事实上,Wear Leveling(均衡磨损)机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性能下降的情况,它可以尽可能地将文件平均分配到其他区块,避免对某一部分区块的过渡地重复进行读写操作,延迟了寿命的同时,在写入性能方面也有保证。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建议使用固态硬盘时尽可能地多预留一些空闲位置的原因了。
而针对性能问题,TRIM机制就横空出世。TRIM指令也叫Disable Delete Notify(禁用删除通知),这是Windows 7和Windows Server 2008 R2独有的功能。用户进行数据删除的操作时,TRIM就会向固态硬盘发出清空区块的操作,使得固态硬盘提前恢复区块状态,处于全新的环境下,使得系统不会再跟踪这些区块。这样再进行写入操作时就不会再出现性能下降的问题了。
如此来看,这种不会再追踪这些区块或地址,几乎使得支持TRIM的固态硬盘要想恢复数据成为天方夜谭。因为那些数据已经被删除了。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TRIM指令的执行是有一定周期的,可能是在硬盘空闲状态下进行,也可能定期执行一次。
可惜的是,我们无法短期内获知这种变化的规律,目前也没有专门的软件来检测TRIM的运行机制,这就使得我们今天要进行的测试存在很多变数。测试结果可能无法代表普遍的应用环境,仅供参考。
数据恢复测试:测试方法介绍
我们先强调一下关于运行TRIM的几大关键点:
1.必须使用Windows 7系统,Windows 7系统专门针对固态硬盘进行了优化,加入TRIM支持,而Windows Vista或者Windows XP则需要依靠软件优化实现类似的功能;
2.使用微软默认的AHCI驱动,目前不清楚IDE兼容模式以及英特尔、AMD或者其他第三方AHCI驱动是否能够很好地兼容TRIM功能,或者是存在一些Bug,总之使用微软默认的AHCI驱动自然可以提供与TRIM最佳的兼容性。显然从这点来看,TRIM目前尚未成熟;
3.使用的固态硬盘必须支持TRIM,我们可以通过CrystalDiskInfo软件查看产品是否支持,当然一定工作在ATA8-ACS2状态下;我们测试平台使用的是金士顿SNV425-S2/64GB,这款产品支持TRIM。
4.可以在命令提示符下键入&fsutil behavior query disabledeletenotify&查看当前状态,如果返回为&0&则表示系统打开了对TRIM的支持。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表示TRIM确实在运行,上述的一些因素都会影响TRIM的工作状态。
本次所使用的系统平台如下图所示:
针对本次的测试,我们在机械硬盘、开启以及关闭TRIM的固态硬盘分别进行删除、格式化的操作,并尝试使用EasyRecovery进行恢复操作,这也是我们常用的恢复软件。
笔者将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分别利用Acronis Disk Director Suite软件格式化出一定大小的空间(约16.20GB)用于测试,并且首先进行全部写入数据的操作,写入的数据包含了多种常见的文件格式,包括Office系列、EXE文件、RAR压缩文件、TXT文本、MP3、MP4以及MKV等多媒体文件。
两个测试用分区分别为&SSD数据恢复&和&HDD数据恢复&,同时将恢复过来的文件全部保存在J盘中,而1.80TB的剩余空间完全够用。
首先确定当前的TRIM开启状态,可以使用命令提示符输入相应指令确定当前的模式。输入fsutil behavior QUERY disabledeletenotify就可以查看,如果结果为0,则表示TRIM已经开启。当然Windows 7是默认开启TRIM的。如果我们要关闭TRIM,则可以直接输入fsutil behavior set disabledeletenotify 1,而开启则为fsutilbehavior set disabledeletenotify 0。
EasyRecovery 是数据恢复公司 Ontrack 的产品,它是一个硬盘数据恢复工具,能够帮你恢复丢失的数据以及重建文件系统。
数据恢复测试:HDD手动删除恢复
我们首先手动将&HDD数据恢复&分区中的数据全部删除,然后立即使用EasyRecovery的删除恢复功能。
找到了7.20GB的文件,经查看只有《2012》(MKV格式,大小8.7GB)显示为0KB,显然该文件无法恢复,至于原因可能是恢复软件的问题。
最终结果正是如此,恢复过来了除《2012》以外的所有文件,并且全部可以正常使用,包括EXE文件。看来EasyRecovery对容量较大的单个文件恢复能力不佳,或者说是可能无法恢复大于4GB容量的文件。
数据恢复测试:HDD格式化恢复
重新拷贝这些文件,然后对硬盘进行&快速格式化&操作,然后立即使用EasyRecovery的格式化恢复功能。由于快速格式化同样仅仅是清掉NTFS分区的表信息,使系统认为盘上没有文件了,因此按理来说硬盘上面的文件依然存在。
结果符合预期,软件找回了全部的数据,包括8.7GB的《2012》。也许上一次的失败是由于机率导致的。我们发现恢复的文件容量达到了16.84GB,超过了分区容量,这应该是由于原本整个分区并没有占满,一些其他的未被重新写入的文件一并找了回来。
笔者随后进行了&普通格式化&操作,发现这一次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毕竟普通格式化会完整地擦除一遍分区,这会让分区尽可能地恢复到初始状态。
整个过程会非常漫长,文件找到的数量也非常之少。此时软件将会扫描整个硬盘区块,最后确实找到了一些数据,但是已经全部损坏。
显然结论可以用一句话表明:对于机械硬盘来说,误删除或者误(快速)格式化后,立即利用恢复软件,99%的数据都可以找回。然而如果是普通格式化,因为整个分区中的所有区块都经过了重置,要想恢复自然不容易了。
数据恢复测试:TRIM关闭删除恢复
下面我们针对固态硬盘,在关闭TRIM后,进行数据恢复的测试。
首先在命令提示符下查看TRIM的状态,显示为1则表示已经关闭。
关闭TRIM后的固态硬盘几乎和普通机械硬盘一样,找到了1107个文件,总计7.20GB,除8.7GB的《2012》以外所有文件均可恢复。
最终的结果是全部恢复成功,没有任何恢复出错的提示。
这款固态硬盘在开启TRIM时都能恢复大量数据,自然在关闭TRIM后,该性能依然不会下降,和机械硬盘相当。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是正常使用,用户删除后再写入新的数据,固态硬盘会进行擦除操作。长此以往,性能和耐久性均会下降,对固态硬盘并不是非常有利。
数据恢复测试:TRIM关闭格式化恢复
同样在关闭TRIM的状态下,先对固态硬盘进行普通格式化操作,以擦除分区。重新写入文件后进行快速格式化操作,并尝试使用EasyRecovery进行恢复操作。
同样使用格式化恢复可以找到《2012》,使可恢复的文件容量达到了13.65GB,找到的文件数量达到926个。显然,固态硬盘在格式化之后,即使不开启TRIM,数据恢复的能力也降低了一些。LOSTFILE文件夹的出现再一次表明原有的一些文件结构已经被破坏。LOSTFILE越多,可恢复的可能性就越小。
数据恢复测试:TRIM开启后的尝试
开启TRIM后,笔者曾尝试了多次设置进行恢复测试。起初在传统的IDE兼容模式下,无论删除数据,或者进行快速格式化操作,结果均显示出了和机械硬盘几乎无差别的结果,数据均可以恢复。这可能是因为硬盘没有闲置,使TRIM没有得以执行的结果。因此在该模式下又尝试了闲置30分钟后再进行&删除恢复&的操作,结果依然可以毫发无损地恢复过来。
后来笔者打开AHCI模式,不过使用的驱动是由英特尔提供,并不清楚这款驱动是否兼容TRIM。多次进行了擦出分区、格式化以及删除的操作,但是依然无果,于是将硬盘闲置了近12小时,结果和手动删除后立即进行恢复测试没有差别。
经过多次尝试,将AHCI驱动还原为微软自带的默认驱动,再一次进行拷贝16.2GB的文件进行测试:
在文件删除后立即打开EasyRecovery进行数据恢复的操作,可以看到刚刚所删除的数据,除《2012》以外完全可以恢复。没有LOSTFILE文件夹,没有其他的多余文件。
然后闲置固态硬盘将近3个小时,再次使用EasyRecovery软件进行删除回复的操作,发现&AVI&文件夹消失。这是否意味着TRIM起到了作用,在闲置时删除了一部分数据呢?即便这样认为,也不能排除巧合,或者软件问题的存在。
数据恢复测试:本篇总结
结合这次的测试来看,机械硬盘或者不开启TRIM功能的固态硬盘,大部分文件均可删除,关于8.7GB的《2012》无法恢复问题,可能是恢复软件本身的问题所致,而恢复过来的文件,均可正常使用。
值得谈到的便是TRIM状态下的恢复测试。前面的测试我们也可以看到,最终只有在使用微软默认的驱动的情况下,并且闲置一段时间之后,才出现了一个文件无法得以恢复的情况。不过这是否只是巧合便不得而知了。
如此看来,很多人都会怀疑本次测试中TRIM是否真的在运行,关于这一点,笔者做如下评论:
1.在开启了系统对TRIM的支持,同时也使用了支持TRIM的固态硬盘的情况下,却因为驱动的限制、或者一些不知名的原因导致TRIM没有在真正运行,那么显然可以说明目前这项机制还不成熟,系统与软件或者驱动的协调性做得还不够好。
目前也没有第三方软件可以准确地检查到TRIM运行状态。如果我们都不知道TRIM是否在运行,那么这项机制有什么意义呢。
2.事实上这也并非坏事,因为用户有了后悔药,只要保证在误删除之后立即进行恢复操作,便可以成功地恢复大部分软件。
3.至于Techgage的测试,该文中并没有提到在进行手动删除之后,是否有留给硬盘足够的空闲时间来执行TRIM。因此也不好估量TRIM的执行时间和机制。虽然资料表明TRIM会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执行TRIM,但这显然只是理论上的层次。
4.也许更多的是时间上的考量,或者是控制芯片和固件带来的差异,比如TRIM的执行周期是一周,那么我们只有进行一个更长时间的测试才可以证明这个问题。
5.TRIM可以保持固态硬盘原有的性能是一个事实,这主要体现在随机写入的操作性能上。但是由于TRIM可以提前擦除被删除的区块,使得指控芯片有了更多的剩余空间进行磨损平衡机制,从而也可以达到延长固态硬盘寿命的操作。
6.显然,TRIM机制的执行频度还是越高越好,毕竟只进行一次无法避免的擦除操作。及时的擦除,硬盘上剩余的空间越多,最终寿命也有越长。可以看到固态硬盘的寿命和数据保存能力是相互排斥的,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来形容非常合适。
7.但是就目前来看,有人会使用固态硬盘来做数据备份吗?系统盘依然是很好的选择,因此笔者建议用户把私人文件还是保存在机械硬盘为妙。同时在每一次重装系统时,可以擦除一遍硬盘,以此来保证更好的写入性能。
以上几点就是本次的测试的结论,测试时间较短,因此无法保证有足够的正确性。总之,用户大可不必担心TRIM硬盘在数据恢复方面的问题,它并非数据坟墓,在误删除数据后如果立即进行恢复操作,数据还原的成功率还是相当高的。当然,如果用户购买了一款固态硬盘,可以先尝试一下数据恢复的测试,以对今后的使用有更好的把握。
功耗温度测试:发热量问题值得重视
现在我们围绕着这个话题展开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功耗发热量的对比测试。其实对于硬盘来说,他们的功耗差异相比其他核心配件来说要小得多。机械硬盘的功耗来源主要是碟片数量和转速,而这也和发热量成正比,长时间的高温工作对机械硬盘来说是致命的,这会直接使硬盘寿命缩短,而高温下导致的数据出错率也提升,最终的表现就是需要反复校验而使性能下降。
有人认为固态硬盘在这方面要好很多,毕竟没有机械部件,而完全采用高密度的闪存芯片作为存储介质,因此在保证有绝对的零噪音、高抗震能力的优势除外,在功耗和发热量方面的表现也更加出色。
至于前两点自然是无可厚非的,除非用户重摔固态硬盘致其芯片焊点脱落,否则一般使用中的震动完全可以忽略。至于功耗,集成电路更加省电确实是很正常的,但是至于发热量,我们这次的测试可以证明的是固态硬盘并没有那么&凉&。
这次我们依然使用一块希捷TB和一块希捷LP 2TB硬盘。前者碟片数量为2片,但是转速达到了标准的7200RPM,后者虽然碟片数量达到了4片,但是转速只有5900转。这两者的关系非常有趣,而碟片数量和转速作为衡量发热量的两大重要标准,让笔者很期待他们后面的表现。
固态硬盘的热源主要来自控制芯片和闪存芯片,同时缓存也会产生一定的热量。控制芯片承担着I/O、读写控制等各方面的功能。当读写操作频繁时,控制芯片和闪存芯片都会产生一定热量。而30GB固态硬盘由于闪存芯片数量较少,它的发热量和功耗应该会更低一些。
功耗温度测试:测试方法介绍
就和性能测试要给出测试软件以及相关硬件参数一样,温度测试则要给出测试环境。我们这次的测试在开放的环境中进行,参测硬盘并没有放置在机箱的硬盘仓位中。当然受限于SATA数据线和电源线的长度,参测硬盘也不会离机箱太远。因此,本次测试的成绩会比实际使用中低一些。当然,他们之间的差异显然是我们这次所更为关注的。
本次我们所使用的测试平台如下,相比前几次有了略微的变化,但是并不会对最终的对比成绩有太多影响。此外,本次测试也并没有使用太多的关于能耗比的测试软件,毕竟真实的应用环境测得的数据来得更加直观。
只要平台固定,功耗测试可以很简单地进行。这次测试使用了一台家用&电脑测试仪&,它可以很好地显示出当前整机的功率。不过限于电源的稳定性以及系统状态,功率总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因此本次进行的功耗测试也仅供参考。
至于测试计划,给出各个硬盘在限制和满载时的温度和功耗结果自然是最简单的。事实上这只是一个静态的参考值。为了更加真实并准确地反映出几种硬盘在温度方面的表现,笔者采用了跟踪测试,并最终通过折线图的方式给出结果。
功耗温度测试:IDE模式温度功耗差异
首先我们进行各硬盘温度变化的测试。笔者跟踪记录了硬盘在各状态下的温度变化情况。在开机后进行第一次记录,然后闲置5分钟后记录一次。随后使用HD Tune反复进行读写测试,每次进行后均记录一次温度变化。最后再闲置10分钟记录温度的降低情况。
通过这个折线图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各状态的温度情况。我们发现机械硬盘的温度变化非常平稳,幅度也不大。而固态硬盘在开机后,进行测试时温度上涨很快,基本上远高于机械硬盘。只是在测试结束后固态硬盘的温度下降很迅速,而机械硬盘的温度则没有变化。
此外,我们可以看到两款机械硬盘的温度相差很小,只有1度左右,这似乎说明两种规格在最终温度表现上几乎持平。而64GB的固态硬盘则比30GB要高出不少。
但是该测试成绩取决于传感器的位置,因此实际用户用手感觉的温度和上述测试结果会有一定差异。比如30GB固态硬盘用手感觉几乎没有什么热量,而两款机械硬盘较&温和&,而64GB固态硬盘整体发热明显。
这时功率方面的测试,我们惊奇地发现在闲置状态下、随机存取测试下固态硬盘的功耗都明显高于机械硬盘。这让我们非常不解。固态硬盘的芯片发热量快非常合理,但是功耗也没有任何优势则显得不正常了。
事实上当时笔者也才注意到当前的测试环境使用了IDE兼容模式,那么切换为AHCI模式后会不会所有不同呢?我们此前听过关于AHCI模式都是性能提升的问题,对于AHCI对功耗的影响则知之甚少。因此笔者通过修改注册表的方式切换为AHCI模式。
功耗温度测试:AHCI模式功耗测试
进行AHCI模式下的测试,笔者只采用了Windows默认的AHCI驱动,但这也可以很好地反映出不同模式之间的差异性。
在切换为AHCI模式后,功耗大幅度降低,其中闲置状态下降低了10W,其他测试中也有3~7W的降幅。
但是笔者发现在此模式下HD Tune的测试性能降低了不少,或许性能的降低也是使功耗降低的一部分原因,相信如果安装英特尔提供的驱动程式会有一定改善,但是在性能改善后功耗是否还保持在原样便不得而知了。
同样,在微软自带的AHCI驱动程序下,30GB固态硬盘的温度下降更为明显。其中闲置状态下下降了将近12W。
值得一提的是,机械硬盘在AHCI模式下功耗几乎没有变化,因此再次和机械硬盘进行对比,此时可以发现固态硬盘除了随机存取测试以外,其他项目均更低。
事实上,在AHCI模式下硬盘的性能发挥不仅和驱动有关,和主板BIOS设计也有关系,导致主板南桥芯片的SATA或者IDE设备性能偏低。
在实际过程中,硬盘处于完全闲置的状态下的情况并不多见,大多部分时间还是进行着数据传输操作。而此项操作一般也包含随机存取和连续传输,将这两项结合起来再综合性能来看就意味着固态硬盘并不会为我们节省太多的电能。
功耗温度测试:实际文件拷贝对比
为了更加真实地反映出各硬盘的温度变化情况,笔者进行了实际拷贝的测试。传输27GB大小的文件夹,文件夹中包含的均是一些连续大容量文件。测试时追踪每一分钟的温度变化情况。
由于写入速度方面的劣势,30GB固态硬盘需要将近10分钟来拷贝这些文件。此时我们可以发现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完全呈现两种情况,两款机械硬盘温度变化很平稳,而两款固态硬盘的温度则上升明显。他们之间的差距非常之小。
依然在AHCI模式下进行此次测试,并记录拷贝时的功耗情况。令人欣慰的是在AHCI模式下,两款固态硬盘的功耗比机械硬盘更低。不过虽然30GB固态硬盘仅有73.5W,但是却需要近一倍的时间来完成拷贝。尽管如此,单就这款硬盘来说,计算性能功耗比,固态硬盘也要优于机械硬盘。
功耗温度测试:本篇总结
本次测试仅代表了一些典型的应用情况,事实上如果真的想计算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的能耗比,还有很多问题值得讨论。但就本次来看,可以总结出如下几点:
1.固态硬盘并不&凉&,如果处于使用状态,温度上升较快,超过机械硬盘,但是在闲置后,其温度的下降也更快;
2.使用微软Windows7系统自带AHCI驱动程序,固态硬盘在此模式下比IDE兼容模式下功耗更低,此时相比机械硬盘平均低5W左右;
3.固态硬盘在IDE兼容模式下功耗甚至高于机械硬盘,尤其是在闲置状态下,显然相应的电源管理机制没有起到太多作用;
4.固态硬盘进行随机存取测试时功耗更高,但是考虑到其随机存取速度更快,以能耗比来计算依然比机械硬盘有优势;
4.机械硬盘在通电后温度会持续上升,使用环境会影响温度变化,但是不如固态硬盘明显;
5.综合理论数据来看,固态硬盘的温度承受能力强于机械硬盘,只要不高于70度就可以正常使用,而机械硬盘则不要高于60度;
6.固态硬盘中,不同控制芯片,闪存芯片的数量会对最终的温度影响显著,同时也对功耗影响明显。
事实上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讨论不同模式下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的功耗问题,因为我们目前还不清楚驱动带来的性能差异是否也会影响到硬盘功耗的变化。
但是我们也没有必要过于追求硬盘能为我们节省多少电力。毕竟就目前来看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在应用方面还存在较大的界限。为了节省一点电能而购买固态硬盘则显得太不理智。
接下来笔者将结合这一系列测试,针对用户实际的购买提出一些建议,看看1000元购买硬盘到底应该怎样选择。
实际选购指导:最终购买怎么选
之前我们已经分别针对了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的应用性能、数据恢复能力以及功耗发热量等方面的差异做了较为详尽的评测。相信可以让大家对固态硬盘这个新兴事物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了。
固态硬盘作为以DRAM或者NAND闪存为存储介质的设备(后者更加常见),它摒弃了传统硬盘那样的机械部件,因此拥有着后者不具备的诸多优势,比如占用空间更小,零噪音以及抗震性能极佳的特点。而通过高性能的控制芯片,结合多通道的优势,使得固态硬盘的性能提升非常明显。
事实上固态硬盘最主要的性能优势来源于极快的随机存取速度,这使得它在一些偏重于零散文件的读写方面的性能更加,比如系统启动、软件加载等方面。如果用于大容量文件拷贝,则显得不如机械硬盘来得实在。特别是在和组建RAID 0后的机械硬盘,超过200MB/s的连续读写能力只有高端固态硬盘才可与之匹敌。即便如此,固态硬盘容量方面的劣势也难以让我们用于数据存储。
然而说到机械硬盘的RAID 0模式,其翻倍的理论读写速度实际上只是在最好情况下的性能表现,在偏重于实际应用的环境中,它与固态硬盘(特别是读取性能)相差依然甚远。同样,针对写入性能,低端的固态硬盘在这方面是个软肋。虽然随机存取性能有相当大的优势,但是过低的连续写入性能也使得很多低容量的固态硬盘在进行软件安装过程中较为缓慢,甚至慢于单块机械硬盘。
而前面就我们所讨论过的关于数据恢复性能方面问题,就其中一个关键问题TRIM还有待进一步讨论。由于TRIM是否在运行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而我们也对TRIM的执行周期知之甚少,同时驱动程序也会影响TRIM的正常工作。这充分说明了TRIM尚不成熟,它无法独立于操作系统运行,这也为我们平时使用中带来很多困惑。总之,如果我们在误删除了数据之后立即进行恢复操作,但就上次我们所使用的JMicron方案的金士顿64GB固态硬盘来说,还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然而TRIM机制对于提升固态硬盘的性能还是有很大作用的,它省去了在写入一个已有数据的数据块前进行擦除的操作,而是在系统空闲时对已被删除的区域进行擦除操作。只要TRIM的执行频度合适,效果自然也更加明显。尽管如此,固态硬盘的随机写入性能依然要强于机械硬盘。
实际选购指导:SSD的一些缺点
固态硬盘作为电子设备,因此具备所有这种产品的特性,比如静电击穿、磁场变化等等,这方面相比处于完全屏蔽状态的机械硬盘相比安全性就大大降低了。同时突然断电也会对固态硬盘造成更大的不良影响。总之,如果涉及硬件伤害,固态硬盘的数据安全性便会大打折扣。关于这部分的差异,我们后面会着手做一些相关的测试。
另外令很多用户关注的功耗发热量问题,通过前面的测试我们可以反向固态硬盘温度并不低。它的发热量和容量成正比,这其实完全没有异议。然而小容量的固态硬盘虽然检测软件显示的温度较高,但是他们的盘体温度却很低,这和控制芯片类型、传感器位置有关,而密度小,空间大也是他们的环境温度更低的主因。
但是固态硬盘这类电子元件,在满载时发热量很高,但是限制先来温度降低的幅度也更大,不过固态硬盘的温度承受能力的范围也要更大一些。相比固态硬盘,他们随着通电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工作状态会产生一定影响但是并非决定性因素。
至于功耗,我们的测试表明,在AHCI模式下固态硬盘的耗电量更低,当然也随着容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实际上AHCI模式下还受驱动程序的影响,因此我们依然不能一概而论。而机械硬盘在闲置的时候磁头可以归位,功耗依然很低。但是相比于整机系统中的其他核心配件,诸如CPU或者显卡,10W对他们来说也许不算很大的幅度,但是对于硬盘来说却是闲置和满载两种极端状态下的差异。也就是说我们没有必要为硬盘的功耗而纠结是否购买哪个而不买哪个。
好了,总结了这么多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之间的优缺点,是不是会让人对固态硬盘有一种想要却不敢要的感觉呢?虽然性能很好,但是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却大了一些,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价钱。但是实际上我们只要明白了自己的使用环境,使用习惯,那么就可以很容易地挑选出适合自己的搭配。1000元只是我们文章的题目,只是一种典型结合。真正购买时,还是要看我们手头有多少银子!
实际选购指导:普通用户怎么买
让我们从最低端说起吧,如果您只是一位普通的家庭用户,平时只是上上网,处理一些文档,可能会存有大量的照片、普通清晰度的电影以及电视剧,因此相信预算不会太高。所以完全不必考虑固态硬盘,只需考虑主流低价位的普通硬盘即可。比如希捷Barracuda GB,它的性能和TB基本一致。而碟片数量只有一片,功耗和发热量更低。结合容量适中的特点,再适合不过了。它价格只有275元,可以算是一款绝对出色的产品。
当然如果您是普通玩家,无论是游戏玩家或者高清玩家,可能都会存放一些大量的数据用于存储,诸如游戏文件或者高清视频,这时候我们可以直接选择一块希捷Barracuda LP 2TB硬盘。我们前面的测试已经证明了,尽管只有5900转,但是由于有单碟500GB的优势,相比希捷上一代7200.11硬盘也不落于下风,更是全面地领先于西部数据绿盘系列。即使是视频应用,也完全不在话下。
有些玩家可能会认为固态硬盘在性能方面的优势以在游戏中有更好的表现,但是根据我们的模拟应用测试来看,除非用户将游戏程序保存在固态硬盘中,否则混搭模式下的提升幅度完全感觉不到。况且固态硬盘更多的也只能是缩短加载时间,CPU速度也占据一大部分比重。而只要内存足够,硬盘性能对游戏帧数的影响很小。
实际选购指导:RAID0适合什么环境
我们之前使用过的这张图,表明或许RAID 0模式的低性能是由于兼容和驱动问题导致,但是这样恰好说明了RAID 0模式并非万能。总之游戏加载过程中依然需要很多DLL文件,硬盘噪音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磁头位置的不断变化,也就是寻道操作。
你可以试试我们在拷贝一个连续大文件时硬盘的噪音很小,而加载程序或者零散文件的传输时硬盘的噪音就会大起来。所以当你觉得硬盘的噪音很大时,那就是固态硬盘能够体现出优势的时候了。
那么RAID 0的优势在哪里呢?首先我们还是要了解一下组建RAID的注意事项。当你想将一个正在使用的硬盘和你新买的硬盘组建RAID时,一定要提起将重要数据备份,否则组建RAID成功后两块硬盘会自动擦除分区,硬盘数据以常规手段难以恢复。另外一点就是在组建成功之后千万不要随意装卸硬盘,否则数据丢失的几率也非常之大。
组建RAID时数据会被删除
除此之外,如果我们不去做过多的移动,数据并不会随意丢失。目前各主板厂商都开发出了非常简单的组建BIOS的方法,可以摒弃RAID卡,并且只需要几个很简单的步骤就可以完成,稳定性也完全值得肯定。但是由于两款硬盘99%的时间都在同时运作,即使功耗可以忽略,但是噪音问题就更为严重了,特别是在寻道操作时更为如此。
虽然RAID 0可以在实际应用中带来20~40%的性能提升,但是笔者依然不建议普通用户或者普通DIY玩家组建RAID,不经意间的拆装或者更换硬盘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如果后期想要接触RAID模式,硬盘里的数据不经过第三块硬盘的拷贝也是无法达到的。除非用户们可以自信地杜绝以后可能的应用情况。
这个图很好地说明了RAID 0模式在拷贝文件时有着突出作用,特别对于高清爱好者来说,比如拷贝一部8.7GB的高清电影只需要40s时间。实际上这就是RAID 0的应用优势&&数据存储和拷贝。
专业的硬盘抽取盒适合RAID 0的发挥
然而为了避免操作不当带来的数据丢失,用户可以购置NAS或者提供多个仓位的外置硬盘盒/抽取盒,将两个或更多硬盘&捆绑为一个整体&,专门用于数据存储和拷贝,这样就额可以形成一个高效的家用数据中心。推荐有条件、有空间的用户考虑这种方案。
实际选购指导:固态硬盘的必要性
让我们再把话题切回固态硬盘。确实固态硬盘会存在一些受环境变化而导致稳定性不佳的因素,但是如果将固态硬盘固定在机箱中,机箱的屏蔽能力和防辐射性能较好,电源的过载保护、断电保护能力优异,这就已经对固态硬盘起到了很好的正面作用了。至于断电的数据丢失问题,这在基于DRAM的固态硬盘中比较常见,NAND的数据安全性还是值得肯定的。
目前用户将固态硬盘作为系统盘使用绝对是一个最佳也最值得的选择,系统中可以安装我们常用的办公和应用软件,比如Office、IM软件、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等等。笔者保证在使用一天之后你就不想再换回原来的机械硬盘了,而且系统中的文件越杂乱效果越显著。当然如果您一口咬定接受不了固态硬盘的价格那笔者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如果用户还是担心固态硬盘的数据安全问题,那么笔者建议系统盘中只保存程序文件,而存档、数据文件以及资料等都保存到机械硬盘中。或者定期做备份。
至于写入性能问题,就是关于我们之前涉及到的TRIM指令问题。其实这还会会牵扯到很多其他问题,TRIM如果执行,就会整理出更多的空闲区块,这样可以更好地让&均衡磨损&机制的效能发挥出来,以延长硬盘的寿命。同样,如果我们使用的硬盘剩余空间过小,那么在每一次要写入数据时,用户都必须考虑先删除一部分文件,如此一来反复擦除的次数便会增加,&均衡磨损&机制无法很好执行。在性能下降的同时,寿命也要打折扣。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建议使用固态硬盘时要留有尽可能多的空闲区域,那么我们就要斟酌一下到底买多大容量的才合适。按照当前的应用程度来看,我们的系统盘在安装完Windows7系统之后,再使用一段时间,容量则会攀升到20多GB。所以我们有必要好好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实际选购指导:SSD容量怎么选
其实笔者感保证很多用户并非处于是否购买固态硬盘的状态,而是纠结于该购买多大容量的产品。从刚才的分析来看,似乎小于32GB的固态硬盘已经不具备选购价值,但是又闲紧凑。或者是认为小容量的固态硬盘的写入速度太低。那么笔者可以说的是,我们安装软件只有一次,在安装之后的加载操作可以几乎每天都要进行的。
目前博帝推出了一款容量为32GB的PS-100固态硬盘,它的写入性能也达到了100MB/s以上,售价仅为600元。然而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采用的Phison控制芯片并不支持TRIM。在测试中随机存取能力也偏低。但是实际应用测试的表现依然强悍。
笔者建议使用小容量或者不支持TRIM的硬盘,尽量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重装一次系统,并且使用&普通格式化&或者干脆擦除一遍硬盘以保证性能。不用担心消耗得太快的问题,在&均衡磨损&的支持下,当前的固态硬盘完全可以保证不低于四年的使用寿命。
如果用户追求更加完美的产品,那么不妨关注一下最新上市的采用SandForce控制芯片的固态硬盘吧。目前固态硬盘的价格在今年下半年来看已经开始松动。就最新消息获悉,一些官方翻新的Crucial M225硬盘已经来到了1GB/1美元的价格。而如今NAND闪存的价格也在不断下降中,工艺制成也在不断推进。
这是来自Other World Computing(OWC)推出的号称目前最廉价的SandForce固态硬盘。SandForce是目前固态硬盘中几乎最好的控制芯片,它大幅度提升了固态硬盘的稳定性,将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提升到200万小时,支持TRIM,同时性能部分也可以提供理论285MB/s和275MB/s的读写性能。该产品隶属于OWC Mercury Extreme Pro系列,产品编号OWCSSDMX040,总容量40GB,目前售价仅为99.99美元。
金士顿SNV425-S2/64GB固态硬盘
其实40GB的版本已经基本够用,追求于更大的容量的产品那么用户可以选择金士顿SSDNow V系列64GB产品,采用JMicron JMF618芯片,虽然性能略若一些,但是同样支持TRIM。至于售价,如果用户不选择套装产品,那么可以在1100元左右的价位下拿下。如果用户希望再安装一款游戏到固态硬盘中,那么可以选择60GB以上的产品。
本篇总结:相信用户心目中已经大概有一个适合自己的选购方向。而使用习惯笔者这里也阐明了,普通群体预算有限没有考虑固态硬盘的必要,而RAID 0虽然性能有提升但是更加适合专门的数据存储应用,固态硬盘在使用时要注意维护保持可用空间和擦写次数。笔者认为,如果能在800元内拿下一款40GB的SandForce固态硬盘,那么就可以出手了!相信未来半年内还会出现更多更实惠的产品。
宽带山热帖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sd固态硬盘好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