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义有哪些好玩的尊义什么地方好玩

客户服务电话
新兴县景点旅游攻略
Xin Xing Xian
新兴县位于广东,有着丰富的自然景点和人文景点,尤其以神仙谷、天露山、国恩寺、宝宁塔、藏佛坑最为出名,还可以去金水台温泉体验豪华的温泉乐园。
新兴县位于广东,有着丰富的自然景点和人文景点,尤其以神仙谷、天露山、国恩寺、宝宁塔、藏佛坑最为出名,还可以去金水台温泉体验豪华的温泉乐园。
景区周边免费停车点
新兴县全部景点
牛牛暂时找不到符合要求的信息,试试其他条件呢
热门目的地攻略
热门景点大全
扫描下载途牛APP
最新预订:
1分钟前用户***777679预订5晚波拉波拉,1晚主岛,京沪港均可出发&&&&
1分钟前用户***589216预订Rock Bar赏悬崖海景落日余晖,指定房型含连住套餐&&&&
1分钟前用户***630090预订半跟团,含5大景点,1晚鼓浪屿,登日光岩,俯瞰360度鼓浪屿全景,含海鲜大咖晚餐,2晚市区舒适酒店,0购物0自费,享海边骑行&&&&
1分钟前用户***097827预订保证入住哈瓦那酒店,享海景下午茶,含出海游,观五指岩,看占婆塔,览芽庄大教堂,1或2天自由活动&&&&
2分钟前用户***130801预订[春节]入住无边泳池高尔夫或沙滩酒店HUE酒店、一团一酒店、多种套餐可选、春节升级林德酒店&&&&
3分钟前用户***895507预订全国出发,第1晚马累六角形水上屋,优质浮潜体验,快艇上岛,途牛自营&&&&
4分钟前用户***066955预订[春节]东航白班直飞清莱,畅游三庙,骑大象,升级两顿国际酒店自助餐,安排绿圃有机养生餐&&&&
7分钟前用户***552023预订[春节]精选钟鼓楼回民街,优质舒适型酒店,24小时接机,品西北美食,游古都西安&&&&
9分钟前用户***132559预订[春节]三亚湾一线海景,毗邻于椰梦长廊,专属通道直达海滩&&&&
9分钟前用户***338000预订1晚180度海景,1天自由活动, 网红大自然餐厅,海鲜市场,双岛双出海,骑大象,攀牙湾漂流,上海飞&&&&&p&最近听万维刚老师讲德里克汤普森的《流行制造者》这本书,对于一个会流行的内容,必须考虑两件事:&/p&&p&1、内容本身。2、传播渠道。&/p&&p&就内容创作本身来说,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熟悉+意外”。&/p&&p&这句话说起来很笼统,其实以流行歌曲为例,就是它的歌词要有重复,但是呢又会稍有变化,这样听歌的人就会觉得这个歌词很好听。有个美国音乐人甚至强调,前副歌的第一个音阶,要跟主歌的第一个音阶一样才好,而且必须如此。&/p&&p&就像我在许荣哲的《小说课》中,看到了几种好莱坞电影故事创作模型,类型电影的创作也有非常明显的套路和模式可遵循。(可是中国电影人居然视而不见,哎)&/p&&p&当然这种模式不止是歌曲和电影,演讲和广告文案其实也是如此。&/p&&p&这里总结和整理了一些创作金句的套路,如下。&/p&&p&&strong&1、AB,AC型金句。&/strong&&br&&/p&&p&这种金句的类型是重复一个词,但另外两个关键词会发生变化。&/p&&p&比如前一阵子英国首相梅姨和共党领袖科尔宾的公开辩论中,梅姨就用了一句话来反驳科尔宾,令人印象深刻。&/p&&p&&strong&“他可以领导一次抗议,而我在领导一个国家”&/strong&&/p&&p&网络上也经常有类似的句子出现,比如“你可以嘲笑我,但你不能嘲笑我喜欢的东西”。就是AB,AC句式。&br&&/p&&p&广告人朱家鼎为铁达时创作的金句: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也是一个ABAC型金句。&/p&&p&&strong&2、AB,BA句式&/strong&&br&&/p&&p&2015年罗胖在跨年演讲的最后,说了一个金句。&/p&&p&&strong&没有任何道路可以通向真诚,真诚本身就是道路。&/strong&&/p&&p&这种类型的金句产量巨大,据说美国总统演讲中最著名的金句都是此种格式。&/p&&p&小布什:要么把敌人带给正义,要么把正义带给敌人。&/p&&p&肯尼迪:人类必须终结战争,否则战争就会终结人类。&/p&&p&刘慈欣的《三体》中还有一句类似的名言: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p&&p&&strong&3、AB,BC型&/strong&&/p&&p&广告口号中有个非常经典的句子: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p&&p&这就是典型的AB,BC型句子。&/p&&p&其实这在中国汉语的修辞中叫做顶针,有许多名句都是顶针句式:&br&&/p&&p&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p&&p&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p&&p&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选自《木兰诗》&/p&&p&&strong&4、混合型&/strong&&/p&&p&当然也有混合使用的,比如国家地理频道曾经拍过一条电视广告,其文案就是连环顶针:&/p&&p&If you are, you breath..&br&&/p&&p&If you breath, you talk.&br&If you talk, you ask. .&br&If you ask, you think.&br&If you think, you search.&br&If you search, you experience.&br&If you experience, you learn.&br&If you learn, you grow.&br&If you grow, you wish.&br&If you wish, you find.&br&And if you find… you doubt.&br&If you doubt, you question.&br&If you question, you understand..&br&If you understand, you know.&br&And if you know, you want to know more&/p&&br&&br&&br&&p&我们可以认为是一种ABAC和ABBC句式的杂交体。&/p&&p&就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接到百度视频的一个推广电话,我们的对话,无意间也用了一个金句创作模型:&/p&&blockquote&&p&百度:你好,王总,我是百度视频的。&/p&&p&我
:我不需要。&/p&&p&百度:我还没说,您怎么知道您不需要呢?&/p&&p&我
:我也没说,你怎么就知道我需要呢?&/p&&/blockquote&&br&&p&我们可以看到,所有举例的句子,其实都是“熟悉+变化”,也就是重复某些词,而用另外一些词产生变化,这样的句子听起来才更让人愉悦和接受。汉语中的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段是用格式的重复带来熟悉,而顶针和回文则是用文字的重复带来熟悉。&/p&&p&当然,确实有不拘一格的金句,这里只是给大家一个方便法门,仅供参考。&/p&&p&PS:金句是广告文案不完全是一回事,广告文案是追求传播和销售效果的,这里仅仅谈论金句格式,未关注广告文案的实际效果。&/p&
最近听万维刚老师讲德里克汤普森的《流行制造者》这本书,对于一个会流行的内容,必须考虑两件事:1、内容本身。2、传播渠道。就内容创作本身来说,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熟悉+意外”。这句话说起来很笼统,其实以流行歌曲为例,就是它的歌词要有重复,但是…
关于宇宙天体什么的我就不聊了,我们聊聊音乐和数学。音乐的产生从本质上来讲其实来源于数学上的一个惊人的巧合,这无疑是宇宙中的奇迹。&br&&br&&br&
我们知道,琴弦在振动时,并不只有整根琴弦在振动,其1/2、1/3、1/4……等各部分也在分别振动,其频率分别是整根琴弦振动频率的2、3、4……倍。琴弦整体振动发出的音叫做&b&基音&/b&,而以琴弦n等分点为波节振动发出的音叫做&b&泛音&/b&。基音决定了音的音高,具有人耳可以明显辨别的响度;而泛音则很难单独分辨出来,各阶泛音所占据的比重不同决定了音色的不同。&br&
以吉他为例,吉他演奏时会用到的泛音技巧,其实就是是通过手指轻触琴弦的1/n节点(泛音点)的方式来消除基音、突出该阶泛音。吉他演奏者都知道,木吉他上12、7、5品的品丝处为泛音点,其实该位置正好是整根琴弦的1/2、1/3、1/4处(实际上更高阶的泛音点也有泛音存在,只不过音量太小,难以分辨)。事实上,这些泛音点的位置还有更加重要的身份,它们是&b&完全协和音程&/b&的节点,即纯八度、纯五度、纯四度的节点。&br&
我们听到两个同时发出的音是否和谐,从物理本质上来讲取决于两个发声体振动频率之比是否简单。频率比越简单,人耳听起来就越融洽;频率比越复杂,人听到的感觉就越冲突。(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融洽并不等同于悦耳,爵士乐就大量使用到一些不和谐的音程来制造出丰富而富有变化的色彩。)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就认为,长度之比为2:1、3:2、4:3的两根琴弦发出相隔纯八度、纯五度、纯四度音程是完美的协和音程。而振动频率之比为4:5、5:6的小三度、大三度音程听起来则相对于纯五度要丰满一些,没有那么融洽和空洞。音乐理论上将三度和六度音程归类为&b&不完全协和音程&/b&。三度和五度音程是庞大的和声学的基础,整个和声体系可以追溯到这几个简单的音程上来。&br&&br&&br&
说到这里我们跳出之前的话题,来聊聊五度相生律和十二平均律。&br&
公元前六世纪,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提出了&b&五度相生律&/b&。以一音为主音,以频比为3:2的纯五度音程作为生律要素,分别向上下两侧同时生音。比如以C为主音,向上以此升高纯五度可以得到G、D、A、E、B,向下依次降低纯五度可以得到F、bB、bE、bA、bD、bG,如此便将连同主音在内的十二个音写在了一个八度之内。五度相生律在音阶中保留了最和谐的纯五度和纯四度音程,极大地满足了乐曲在和声上的需求。&br&
明朝时期,我国著名律学家、历学家、音乐家朱载堉首先证明了音程可以取为二的十二次方根,开创了&b&十二平均律&/b&。将纯八度(即频比为2:1)十二等分,相邻两个音的频比为2^(1/12):1,每一等份则称为一个半音。十二平均律下的音程关系是这样的:&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101& data-rawwidth=&800& src=&https://pic4.zhimg.com/v2-23ba5cc1398dde30c1a0bcd04f52e07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23ba5cc1398dde30c1a0bcd04f52e07b_r.jpg&&&/figure&&br&&br&
十二平均律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由于相邻两个音距离是相等的,所以十二平均律极大地满足了乐曲在变调上的需求。我们现在听到绝大多数音乐,里面用到的乐器都是根据十二平均律来定音的。如钢琴等键盘乐器,吉他、琵琶等弦乐。&br&&br&&br&
但是,这里面存在一个问题!&br&&br&&br&
我们之前说过,纯五度音程之所以是完全协和的,是因为二者的频比是简单的3:2,所以相隔纯五度的两个音振动起来会比较融洽,没有什么冲突。但是,按照十二平均律的算法纯五度音程的频比变成了2^(7/12):1,而不是3:2。这样一个频比听起来会是协和的吗?&br&
然而事实上,这个频比听起来是很协和的,那是因为——&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174& data-rawwidth=&220& src=&https://pic4.zhimg.com/v2-35e475cda51c0fcafe47deb64eda4daf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0&&&/figure&&br&&br&&br&
两个数的差距仅仅只有千分之一!我们几乎可以认为这两个数相等了!&br&
事实上,如果对比一下五度相生律和十二平均律中各个音级与主音的频比,结果会是什么样子呢?&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228& data-rawwidth=&800& src=&https://pic3.zhimg.com/v2-319cf04ea1c36d194116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319cf04ea1c36d194116_r.jpg&&&/figure&&br&&br&
接近得有些可怕……这明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推导方法啊!为什么结果会这么接近啊!&br&&br&
完全不能理解啊!!!&br&&br&
这是巧合吧!!!&br&&br&
这是巧合吧!!!&br&&br&
这一定是巧合吧!!!&br&&br&
音乐的三要素(节奏、旋律、和声)中,旋律是依附于音阶之上的,而和声则与不同音程的和谐程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音阶的产生与和声学巍巍大厦,居然都是源自于这个数学上惊人的巧合:&b&2^(7/12)=3/2&/b&&br&&br&
它是如此简单,却又是如此让人无法理解!&br&&br&
它是如此客观,却又是如此让人觉得不可思议!&br&&br&
它直接了当地解释了为什么一个八度里面音的数目是十二个,而不是十一个或是十三个!&br&&br&
它就像一颗小小的细胞,一步一步地分裂分化最终组建成复杂的有机个体!明明只有那么小那么简单,却是浩如烟海的音乐体系的源头!&br&&br&
它只不过是一个数学表达式。
关于宇宙天体什么的我就不聊了,我们聊聊音乐和数学。音乐的产生从本质上来讲其实来源于数学上的一个惊人的巧合,这无疑是宇宙中的奇迹。 我们知道,琴弦在振动时,并不只有整根琴弦在振动,其1/2、1/3、1/4……等各部分也在分别振动,其频率分别是整根琴弦…
&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b90e67533bfa_b.jpg& data-rawwidth=&620& data-rawheight=&3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b90e67533bfa_r.jpg&&&/figure&&p&&figure&&img data-rawheight=&174& data-rawwidth=&290& src=&https://pic2.zhimg.com/v2-a38cb91b9c15deb71b9190c36abc87fd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0&&&/figure&曾经生物学一直是关于植物、动物和昆虫的学问,但是五次伟大的革命已经改变了科学家对生命的看法。&br&&br&第六次正在征途。&br&&br&头五场革命是显微镜的发明、地球生物的系统分类法、进化论、基因的发现和DNA结构的发现。让我们先依次回顾这五场革命,然后继续前进到我的第六场,更富有争议性的革命。&figure&&img data-rawheight=&144& data-rawwidth=&390& src=&https://pic3.zhimg.com/v2-18fc7e7fbcbbacacd0806c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0&&&/figure&. . . . . . . . . . . . . . .&/p&&p& 显微镜&/p&&p& 第一次生物学革命发生在300年前,那时显微镜的发明使我们向着最小尺度上令人惊讶的生命复杂性张开了眼睛。&figure&&img data-rawheight=&397& data-rawwidth=&340& src=&https://pic3.zhimg.com/v2-9051035ccae6e6df214743fdf2a03465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40&&&/figure&&/p&&p&更确切地说,通过提供一种新的仪器来补助我们肉眼凡胎的感官,它将生命的复杂性展示在我们肉眼可观测的范围之内。&/p&&p& 显微镜的发明导致发现生物个体具有惊人的内部复杂性。首批最大惊奇之一是生物由细胞组成 – 那是由膜包裹起来的小袋子,装着化学物质,那层膜允许一些化学物质进进出出。一些生物体由单个细胞组成,但是甚至那些生物也令人惊讶地复杂,因为一个细胞是一整个化学系统,不是简单明了的东西。许多生物体由数目巨大的细胞组成:你的身体含有大约75万亿个细胞。每个细胞是一个微小的生物机器,有自己的遗传机件,可以导致它或繁殖,或死亡。细胞有200多种类型 - 肌肉细胞,神经细胞,血细胞等。&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515& data-rawwidth=&600& src=&https://pic2.zhimg.com/v2-1d1a498d5ebbdc6e6b9f6aa489d66464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1d1a498d5ebbdc6e6b9f6aa489d66464_r.jpg&&&/figure&&br&在发明显微镜后很快就发现了细胞:一旦你可以在高倍放大之下看到某个生物,就不可能错过。&/p&&p&. . . . . . . . . . . . . . .&/p&&p& 分类&figure&&img data-rawheight=&229& data-rawwidth=&220& src=&https://pic4.zhimg.com/v2-ab5dd697f18da8c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0&&&/figure&&/p&&p& 第二次革命由瑞典植物学家、医生和动物学家卡尔林奈发起。在1735年,他史诗般的巨著《自然系统》问世了。它的英文全称是《The system of
nature through the three kingdoms of nature, according to classes, orders,
genera and species, with characters, differences, synonyms, places》(《基于纲目属种的、包含特征、差异、异名、地点的、涵盖自然界三界的自然系统》)。林奈对自然界如此感兴趣,以至于他认定需要造个编目。为大自然中的万物编目!他的编目的第一版只有11页长;第13版,也就是最终版,达到3,000页。林奈明确表示,他不是试图揭开某种隐藏的自然秩序;他只是试图以系统和结构化的方式将原本就存在的那些组织起来。他选定的结构是将自然对象做五级分类:界、纲、目、属、种。他的三界是动物,植物和矿物。他创立了生物分类学。&figure&&img data-rawheight=&948& data-rawwidth=&1400& src=&https://pic2.zhimg.com/v2-7dc7f72e1651adad44022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7dc7f72e1651adad44022_r.jpg&&&/figure&&/p&&p& 矿物不再沿林奈的路线分类,他为动植物建立的分类系统的细节也经受了修订。最近提出了几种替代系统,但没有一种被广泛采用。 林奈意识到生物的系统分类对科学至关重要,他把这个想法付诸实践。偶尔他也犯错:最初他把鲸鱼归为鱼类。不过在1758年出版的《自然系统》第10版中,一位鱼类学家朋友纠正了他:鲸鱼是哺乳动物。&/p&&p&&figure&&img data-rawheight=&314& data-rawwidth=&600& src=&https://pic4.zhimg.com/v2-fb30ab7fbedb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fb30ab7fbedba_r.jpg&&&/figure& 林奈系统中最著名和最有用的特征是使用双名法,例如Homo sapiens、 Felis catus、Turdus merula和Quercus robur——分别表示人、猫、黑鹂和橡树的物种.注1分类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制作一个列表,或者引入花哨的拉丁化名字来展示你有多么聪明,而是在众多真实的生物之间做出合理的,明确的区分。日常所用的命名,例如blackbird,不能满足这个要求:到底是指common blackbird、grey-winged blackbird、Indian blackbird、 Tibetan blackbird、white-collared blackbird还是26种 New World blackbird之一?(此处加译者注)而林奈的Turdus merula专指乌鸫这一种,不可能引起混乱。&figure&&img data-rawheight=&720& data-rawwidth=&1280& src=&https://pic1.zhimg.com/v2-5f36fedd030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5f36fedd030_r.jpg&&&/figure&乌鸫 &i&Turdus merula&/i& Common blackbird&/p&&p&&figure&&img data-rawheight=&183& data-rawwidth=&275& src=&https://pic1.zhimg.com/v2-bb54cb17ff6c1cf1c956f16b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75&&&/figure&
&i&Turdus boulboul
&/i&Grey-winged blackbird&/p&&p&&figure&&img data-rawheight=&750& data-rawwidth=&1200& src=&https://pic3.zhimg.com/v2-4a66e0f3c9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4a66e0f3c9c_r.jpg&&&/figure&印度岛鸫 &i&Turdus simillimus
&/i&Indian blackbird&/p&&p&&figure&&img data-rawheight=&604& data-rawwidth=&800& src=&https://pic3.zhimg.com/v2-c7bab8ab6569aac161d37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c7bab8ab6569aac161d37f_r.jpg&&&/figure&西藏乌鸫 &i&Turdus maximus &/i&Tibetan blackbird&/p&&p&&figure&&img data-rawheight=&453& data-rawwidth=&620& src=&https://pic2.zhimg.com/v2-0eec12a79ec9c24b20472efea1edb510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0eec12a79ec9c24b20472efea1edb510_r.jpg&&&/figure&白颈鸫&i&
Turdus albocinctus &/i&White-collared Blackbird&/p&&p&&figure&&img data-rawheight=&248& data-rawwidth=&220& src=&https://pic2.zhimg.com/v2-9f74eca710f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0&&&/figure&雄性红胸草地鹨 &i&Sturnella militaris &/i&Red-breasted meadowlark,26种New World Blackbirds之一&/p&&p&&figure&&img data-rawheight=&200& data-rawwidth=&300& src=&https://pic3.zhimg.com/v2-018d7bd495b5f76abebbfb103fe8a6f5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雄性三色黑鹂
&i&Agelaius tricolor &/i&Tricolored blackbird&i&,&/i&26种New World Blackbirds之一&/p&&p&.. . . . . . . . . . . . . . .&/p&&p&进化&/p&&figure&&img data-rawheight=&1600& data-rawwidth=&1800& src=&https://pic3.zhimg.com/v2-ad9f20d59c45ba52a785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ad9f20d59c45ba52a785c_r.jpg&&&/figure&第三次革命已经酝酿了一段时间,它在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时沸腾了。这本书最终发行到第六版,名列古往今来的科学巨著之中,与伽利略、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在物理科学方面的著作相比肩。在《物种起源》中,达尔文对生命多样性的来源提出了新的视角。在他那个年代,专家教授和吃瓜群众之间盛行的信仰是每个单独的物种都由上帝逐个创造出来,作为创世宏图的一部分。照这个观点,物种不能随时间而改变:一只绵羊过去是,现在是并且将来永远是一只羊;一只狗过去是,现在是并且将来永远是一只狗。但当达尔文细细思量科学证据时——许多都是他自己在旅途中收集的——他发现这个令人习惯的图景变得越来越不可信。&figure&&img data-rawheight=&324& data-rawwidth=&324& src=&https://pic3.zhimg.com/v2-933cb6b5f34c406ba60a102a13976cf1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4&&&/figure&&p&鸽友知道特意育种可以产生极不相同的鸽子。对于牛、狗,实际上对于所有驯养的动物也都是如此。注意,这种演变机制需要人为干预。动物并没有“自发的”改变:它们必须被某个人按照某个计划精心挑选出来。但达尔文意识到,未经人工的大自然原则上可以通过资源竞争产生类似的变化。在艰难时日,更能幸存的动物将是寿命长到足够繁衍下一代的那些,而这新的一代会对环境更适应一些。&/p&&p& 达尔文认为,这种变化会比育种师所施加的变化缓慢得多,但是长期来说,一个不断改变的环境可能导致一个物种中的某些个体发展出明显不同的形态和习性。他认为这个过程是无数微小变化的缓慢累积。他的地质学背景使他敏锐地意识到,这颗行星已经存在了亿万斯年,因此不存在时间不够的问题。即使极度缓慢的变化也可能最终变得非常显著。&/p&&p& 他把这个过程称为“自然选择”。今天我们称之为“进化”,达尔文没有用过的一个词——尽管《物种起源》中的最后一个单词是“evolved”。支持进化的证据是如此广泛,来自于如此众多的独立来源,以至于没有了它生物学就没有了意义。如今,几乎所有生物学家(以及大多数科学家,无论其研究领域为何)都认为表明进化乃当今物种多样性背后主导机制的证据是无可辩驳的。但是进化如何运作完全是另一码事,还有许多事情需要了解。&figure&&img data-rawheight=&323& data-rawwidth=&400& src=&https://pic2.zhimg.com/v2-152b24e2cc75aac958747c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p&&p& . . . . . . . . . . . . . . .&/p&&p& 遗传学&/p&&p& 第四次革命是格雷戈尔·孟德尔发现基因。研究发表于1865年,但又过了五十年才得到承认。&/p&&figure&&img data-rawheight=&300& data-rawwidth=&389& src=&https://pic4.zhimg.com/v2-427b5c7b0caa8ff5cb68505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9&&&/figure&&p& 生物体的可观测特征,例如颜色、大小、纹理和形状,被称为特性(或性状)。达尔文还不清楚特性是如何从亲代传递到子代,虽然几条不同的推理路线使他推断这必定发生。实际上,在他撰写《物种起源》时已经有人着手研究传递机制,可他并不知情。否则肯定会对他的思考产生重大影响。&/p&&figure&&img data-rawheight=&400& data-rawwidth=&503& src=&https://pic2.zhimg.com/v2-e04d3f11b18e1a8a916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3&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e04d3f11b18e1a8a916d_r.jpg&&&/figure&&p& 在1860年前后七年间,奥地利神父格雷戈尔·孟德尔(Gregor Mendel)种植了豌豆——29000株—— 并对每一代中显示特定性状的计数。结出黄色还是绿色的豆子?豆子光滑还是发皱?孟德尔的观察揭示了一些令人好奇的数学模式,而且他渐渐确信在每个活的有机体内有一些“因子”——现在被称为基因——以某种方式决定着有机体本身的许多特征。这些“因子”从先前世代遗传而来,并在有性物种中它们成对出现:一个来自“父本”( 植物的雄性器官),一个来自“母本”(雌性器官)。每个因子可以以几种不同的形式出现。这些“等位基因”的随机混合产生了那些数字模式。&figure&&img data-rawheight=&576& data-rawwidth=&1024& src=&https://pic1.zhimg.com/v2-3ea21d4a0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3ea21d4a0_r.jpg&&&/figure&&/p&&p& 最初,孟德尔“因子”的物理形态完全是一个谜;其存在性是从数学模式——相继世代中具有特定性状组合的植物的比例——间接推断出来的。&/p&. . . . . . . . . . . . . . .
&p& DNA的结构&/p&&p&第五场革命更加直接了当。如同第一次,它由一个新实验技术的发明触发。这次的技术是X射线衍射,这使得生物化学家能够解明在生物学中重要的复杂分子的结构。在效果上,它提供了可以揭示分子中单个原子位置的“显微镜”。&/p&&figure&&img data-rawheight=&800& data-rawwidth=&1200& src=&https://pic3.zhimg.com/v2-90dfda3a4dc2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90dfda3a4dc2_r.jpg&&&/figure&&p& 20世纪50年代,弗朗西斯·克里克和詹姆斯·沃森开始考虑一个存在于几乎全部生物中的复杂分子的结构:脱氧核糖核酸,通常以首字母缩写称为DNA。克里克是英国人,科班出身的物理学家。不过他在做一篇关于如何测量高温下水的粘度的博士论文期间永久性地厌倦了物理,于1947年转到了生物化学。沃森是美国人,第一学位是动物学;他对一种感染细菌的病毒——称为“噬菌体”——发生了兴趣。他的宏图是了解基因的物理性质——其分子结构。&figure&&img data-rawheight=&459& data-rawwidth=&600& src=&https://pic4.zhimg.com/v2-63fc5b2ce20614e1cdbae545da0bfa6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63fc5b2ce20614e1cdbae545da0bfa6e_r.jpg&&&/figure&&/p&&p& 在那时,已经知道基因位于细胞中称为染色体的区域,并且基因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那时生物学家的常识是,生物体可以繁殖,因为基因是能够自我复制的蛋白质。相比之下,DNA被广泛认为只是“愚蠢的四核苷酸”,其唯一功用是作为将蛋白质固定在一起的脚手架。&br&&/p&&p&然而,已经有一些证据表明DNA是形成基因的分子,这立刻引出了一个关键问题:DNA分子是什么样子的?它的组成原子如何排列?&br&&br&沃森最终与克里克合作。他们基于其他人(特别是Maurice Wilkins和Rosalind Franklin)进行的一些至关重要的X射线衍射实验进行DNA分析,归纳出寥寥几个关键事实,并开始建立名副其实的模型:摆弄一些卡片或金属构件,这些构件形如已知为DNA一部分的简单分子。这个练习引导他们提出了如今著名的双螺旋结构:DNA是双链的,像两个交织在一起的螺旋楼梯。每条链(阶梯)携带一系列碱基,有四种不同的分子:腺嘌呤(A),胞嘧啶(C),鸟嘌呤(G)和胸腺嘧啶(T)。这些碱基以成对连接的形式出现:一条链上的A总是连接到另一条链上的T;一条链上的C总是连接到另一条链上的G。&/p&&figure&&img data-rawheight=&460& data-rawwidth=&379& src=&https://pic2.zhimg.com/v2-19034a5eebe2cbb4eeb803f4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9&&&/figure&&p&(由于版权限制,仅贴出第一章前半部分译文,敬请谅解。)&/p&
曾经生物学一直是关于植物、动物和昆虫的学问,但是五次伟大的革命已经改变了科学家对生命的看法。 第六次正在征途。 头五场革命是显微镜的发明、地球生物的系统分类法、进化论、基因的发现和DNA结构的发现。让我们先依次回顾这五场革命,然后继续前进到我…
&p&逻辑思维的建立可以通过阅读-&实践的方式逐渐建立。想通过阅读一篇文章就建立逻辑思维几乎不可能。系统阅读,深入思考和实践才是王道。&/p&&br&&p&我把书籍按照阅读的难易程度进行了分类,每一类中难易程度也是从上到下排列的。&/p&&br&&br&入门&br&入门的书籍比较零散,并不是很系统,目的是引起大家对于系统性思考和一些思维偏误的兴趣;&br&&br&&p&下面这两本书我放在一起说。这两本都非常简单粗暴,行文都是一个道理配几个例子,小学生也可以读。比较适合那些每次饲主推荐书的时候都会嫌弃书太难看懂的同学们看。这次专门给你拿了这两本哦,如果还是嫌难懂的话,饲主真的也没办法了。&br&&/p&&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清醒思考的艺术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a56d5cac59c7b590bdc0c7_b.jpg& data-rawwidth=&297& data-rawheight=&44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7&&&/figure&&br&&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笨蛋!重要的是逻辑!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66fc11add08e13f3e221088dbc685a62_b.jpg& data-rawwidth=&309& data-rawheight=&43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9&&&/figure&&br&&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理性动物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p&&p&这是去年中信出的一套SMART系列丛书的一本,丛书里别的书也都很好看,大家可以关注一下。这本书易读性非常高,从头到尾可以看得畅快淋漓,说了很多人类的非理性行为却带来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让你正确理解「非理性」存在的意义。&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3da35c8f80f5d3c2d87a_b.jpg& data-rawwidth=&306& data-rawheight=&43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6&&&/figure&&br&&br&&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隐性动机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br&&/p&&p&今年的一本新书,写法有些类似于魔鬼心理学类的趣味科普读物,比较适合猎奇心重的读读,主要就是在说「你觉得他做的一件事是因为A但其实是因为B」。里面的很多段子还可以用来给妹子吹吹牛,享受一下妹子崇拜的目光什么的。&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d7fe34bfbba333c5c40d5cf_b.jpg& data-rawwidth=&312& data-rawheight=&42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2&&&/figure&&br&&br&&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你的灯亮着吗?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br&&/p&&p&这本书我几乎是逢人就推荐的,尤其是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师,作者是顶级需求分析专家,思路深入透彻清晰,更好的是它一点也不枯燥,很适合刚入行的产品经理阅读来正三观。&/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9cf2a1a4bf01_b.jpg& data-rawwidth=&303& data-rawheight=&43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3&&&/figure&&br&&br&进阶&br&&br&&p&进阶部分比较实用,适合希望系统学习和练习的童鞋阅读,阅读完了以后你会有种脱胎换骨大脑里再也没有浆糊的感觉,很多以前想不明白的事情也能够想明白了。&/p&&br&&br&&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走出思维的误区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p&&p&最早的版本叫「学会提问」。我也在很多书单里都推荐过,是批判性思维的入门之选。不过如果你觉得这本书还是阅读困难,那么就只能读上面「入门」的了,下面的这些书也都不用看了哒。&/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9a56eb4c7eead6ac26715_b.jpg& data-rawwidth=&306& data-rawheight=&43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6&&&/figure&&br&&br&&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506338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思考的艺术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p&&p&很多时候大家的思考总是发散的,甚至很多人根本就不思考,话不经大脑,行为也不经大脑。有时候又会「想太多也想不明白」,几乎人人都碰到过。这本书非常系统的教你如何正确使用你的大脑主动进行全面思考,帮助你解决大脑运转不灵光的问题。&/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116ff50cdbd_b.jpg& data-rawwidth=&309& data-rawheight=&43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9&&&/figure&&br&&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批判性思维工具(原书第3版)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br&&/p&&p&没有推荐《批判性思维》而推荐了这本《批判性思维工具》是因为这本书比较方便执行,它使用每天一章的方式来完成这本书,减轻了学习负担,学完整本书以后写GRE作文写申论都倍儿有劲儿~&/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661ed660648acd5c4baef92e3c3f9359_b.jpg& data-rawwidth=&303& data-rawheight=&43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3&&&/figure&&br&&br&&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逻辑思维简易入门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p&&p&也是和上一本类似的书,角度不同,这本更加偏哲学的纯逻辑一些,没有上面那本易读性好,但是专业性更强,建议是先读上面那本,如果不过瘾再来看这本。&/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af28baee96ddf01b56a1f45_b.jpg& data-rawwidth=&303& data-rawheight=&43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3&&&/figure&&br&&br&深入&br&&p&深入部分是从根源层面来探讨人类思维究竟是怎么工作的,都是偏学术类的书籍,适合不仅仅满足于训练自己的思维,并且对深层次原因感兴趣的同学刨根问底用。&/p&&br&&br&&p&下面两本书也放在一起说。这两本书都比较适合理工科的同学看,文科的同学其实看完上面两本就够用了,这两本可能会比较枯燥一些。思维导论是大名鼎鼎&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earch/%25E6%259D%25B0%25E6%258B%%25B0%%25BE%25B7%25C2%25B7%25E6%25B8%25A9%25E4%25BC%25AF%25E6%25A0%25BC&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杰拉尔德·温伯格&i class=&icon-external&&&/i&&/a&写的,系统之美从另一个不同的角度来说系统,但两者相辅相成,都特别推荐做系统设计的同学看,常看常新。&/p&&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系统化思维导论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8dbfaea5c756_b.jpg& data-rawwidth=&312& data-rawheight=&42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2&&&/figure&&br&&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系统之美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97bad82633e6aacef0456eba048e5c91_b.jpg& data-rawwidth=&312& data-rawheight=&42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2&&&/figure&&br&&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119362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决策与判断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br&&/p&&p&这本十年前的书好经典了,不知道现在有没有新的版本,我查了没查到。这本书重点在说人的决策和判断机制是怎样的,以及会存在怎样的错误。虽然是学术类的书籍,但是易读性是杠杠的,又有实例又有数据的。&/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a31cef107c8b9a4de72b3e_b.jpg& data-rawwidth=&297& data-rawheight=&44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7&&&/figure&&br&&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超越智商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br&&/p&&p&它的副标题是:「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里面详尽向你揭示了为什么受到过良好教育的人依然会做出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蠢事情,比如说大学历史教授为什么会加入邪教组织?在高中当老师的邻居为什么会拉朋友做传销等等。&/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a5820167ebc3ad6b8fcba2_b.jpg& data-rawwidth=&315& data-rawheight=&42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5&&&/figure&&br&&br&&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不确定世界的理性选择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br&&/p&&p&这本书如果你不是搞这方面研究的话可能不太容易看进去,比较偏学术类的书,非常严谨和完整,就是比较难读(不,是非常枯燥 ...)&/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92c52cbfafaee8_b.jpg& data-rawwidth=&330& data-rawheight=&40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0&&&/figure&&br&&br&&p&真是累死宝宝了。&/p&&br&&p&大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参考饲主的短评、书籍描述以及目录来自行挑选。&/p&&br&&p&读书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每个人的理解力、知识背景和偏好都不尽相同,没有什么「必读」,如果非要要问我「必读」的是什么,我大致可以推测你可能不太会是一个大量读书的人,那就读「入门」的就行了。&/p&&br&&p&&i&(所有链接均可以点开看,再别私信问饲主这些书的作者是谁了好么...)&/i&&/p&&br&&br&查看更多书单,关注微信号:hibetterme&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eixin.qq.com/r/g0gNFZfEcsoNrdN29x2R&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weixin.qq.com/r/g0gNFZf&/span&&span class=&invisible&&EcsoNrdN29x2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二维码自动识别)&/p&
逻辑思维的建立可以通过阅读-&实践的方式逐渐建立。想通过阅读一篇文章就建立逻辑思维几乎不可能。系统阅读,深入思考和实践才是王道。 我把书籍按照阅读的难易程度进行了分类,每一类中难易程度也是从上到下排列的。 入门 入门的书籍比较零散,并不是很系…
刚巧我也在想这个问题,跟好友互开书单,参见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doulist/1464166/&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book.douban.com/doulist&/span&&span class=&invisible&&/1464166/&/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哲学、经济学、虚构类文学作品、科学反思、数学家的哲学思考、思想史、社会学、科学哲学、自由主义、逻辑入门、通史、口述史。&br&&br&《人类的知识-其范围与限度》 《现象学》 《知识与谬误》《资本论》《全球通史》&br&&br&《猜想与反驳》数学家,反对社会达尔文主义,不能证伪的科学都是伪科学,需要脑力及数学基础,讨论的前提与规则被严格规定了,也是我跟你说的信息基本对称的讨论前提。&br&&br&《书斋里的革命》1.唤醒文科生回忆。2.思想史上的失踪者,罕见的对缺席的反思(秦晓等曾回顾红卫兵岁月)。3.对法国大革命研究、反思深刻。4.世纪末自由主义与新左派新儒家混战原始。&br&&br&《自由主义》
关于知识管理这块,我觉得画一张好的地图尤为重要,他可以让我们知道整体、方向、位置、重要特点和我们起点、终点、中间的路径,并知晓如何去学习、组合、 效法哪些人类诸贤的智慧,有了这种选择与组合的方式,才不至于将自己迷失。本书试图梳理西方自由主义的历史演变、理论内涵及其受到的批评。入门读物,按图 索骥,地图。&br&&br&《生活的暗面》
我们有幸通过机缘或是自我觉醒突破学校老师书籍广电报刊包括网络在内的重重封锁得以建立一个相对理性的价值观理解世界认清现时,希望我们用能用自己经验跟 信息量堆砌出简单的常识跟可依赖的价值观,并反思自己过去如何会受伤害以确保日后不再受同样的伤害。权力依赖于合作,合作则依赖于共有的信仰,后者可以被 新想法改变,而权力对批判思考无能为力。威权只有在别人允许他们的情况下才能按照他们的方式去创造历史,普通人可以选择创造不同的历史。&br&&br&《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
顾准,群氓年代的独立社会反思,自由主义。&br&&br&《人类群星闪耀时》 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点回顾那些不同杰出人类同胞星光灿料的时刻。&br&&br&《逻辑新引-如何判别是非》逻辑入门,殷海光跟顾准是一个时代一个级别的人物,一个在台湾一个在大陆,皆是命运多舛却不约而同考虑起娜拉出走以后怎么办这个问题,高峰。&br&&br&《反思科学》科学不仅仅有用处,能够为我们带来物质财富,带来高效率的生活,而且首先是一种精神。但究竟什么才是科学精神?&br&&br&《隐秩序》复杂系统&br&&br&《往事不寂寞》信息量愉悦感俱佳的口述史。赵匡胤建朝时说不杀文人士大夫,宋士文化最盛。后元明清红四朝知识群体既无独立的地位,更无独立的人格。张志新被割断喉管后枪 毙,任仲夷为她平反作批示那段在网上都被阉割。“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平上,让所有的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
刚巧我也在想这个问题,跟好友互开书单,参见
哲学、经济学、虚构类文学作品、科学反思、数学家的哲学思考、思想史、社会学、科学哲学、自由主义、逻辑入门、通史、口述史。 《人类的知识-其范围与限度》 《现象学》 《知识与谬误》《…
横向来看,世界是一张网,纵横交错,阡陌交通;纵向来看,世界是一棵树,根深茎粗,枝繁叶茂。&br&
看了大家的回答,发现大多数知友是从横向维度来构建知识体系,这是一种方法。但恕我愚见,纵向维度反而更符合世界发展的内在逻辑,更适合用于认识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花花世界。&br&&br&
所谓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数学物理宗教哲学,天文艺术医学,心理生物化学,无非是人类为了更好的认识世界而归纳总结出的不同领域的知识经验思索感悟。 &br&
细想一下,各门科学发展的历史,其实就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历史,我们何不顺着历史的脚印,一砖一瓦地构筑自己的知识体系,一点一滴的认识世界呢?&br&&br&&br&
我的建议是:&b&因着人类的历史,理清各门科学各个领域的发展逻辑,由始而终,由点而面,由树而网的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而正确的理解世界。&/b&&br&&br&以下世界史框架主要出自维基百科,不代表本人真实历史水平。(真实水平我会告诉你?哼╭(╯^╰)╮)&br&&br&--------------------------------------------------------这是历史的长河------------------------------------------------------------&br&&br&这条河有它的源头,不不不,是这棵树有它的&b&根,即人类的起源&/b&(直接跳过猩猩时代,管他山顶洞人还是非洲土著)。&br&&br&然后是&b&树的主干:世界史&/b&&br&&br&&b&1.石器时代&/b&&br&&ul&&li&旧石器时代&br&&/li&&li&中石器时代&br&&/li&&li&新石器时代&br&&/li&&/ul&
旧石器时代:根据&b&遗传学&/b&与&b&化石学&/b&所提供的证据显示,现代人类“智人”(Homo sapiens)的发源地应该是在非洲。【读到这儿的时候,各位看客是不是应该维基一下遗传学和化石学了呢?(虽然我也不知道o(╯□╰)o)】&br&
中石器时代:此时代的特点是细石器的制作,将细小石器镶嵌在矛炳、骨头、鹿角、木器,和不常见的磨光石器上。现存的&b&艺术&/b&成品包括雕刻品和洞穴壁画,与之前作品相比,其对人类和动物形式的描绘更为精细。与此同时,&b&农业&/b&渐渐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看吧,其实早在十几万年前就有了艺术成品,还有农业】&br&
新石器时代:人类已经能够制作&b&陶器、纺织&/b&,发明了农业和&b&畜牧业&/b&,开始了定居生活。于此同时,【哇塞,人类已经可以制作陶器、纺织品了,还有畜牧业,快快,维基一下】&br&&br&
除此之外,很多历史学家将&b&信仰&/b&的起源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大部份此时的信仰包括对母亲神(Mother Goddess)、天父(Sky Father)、太阳与月亮的崇拜,并视太阳与月亮为造物主。后世才出现了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原来宗教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那时候就有了天父、母亲神】&br&&br&&b&2. 文明的兴起&/b&&br&&ul&&li&城邦&/li&&/ul&
公元前三千五百年至三千年间,首批国家在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与印度河谷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最多存在着3000个城邦【可以顺便温习一下初中的地理书了】。&br&&ul&&li&城市与贸易&/li&&/ul&
在农业发展的同时,粮仓产量也大增。因此不从事农耕的人们也可以获得粮食,而城市亦因而出现。&b&城市&/b&的发展导致了&b&文明&/b&的诞生,有证据显示当时的城市已颇具规模,并且有着高度&b&社会&/b&与&b&经济&/b&复杂性。【随着农业发展,出现了聚居的城镇,进而产生了文明。生产力的提高,使得生产者有了劳动剩余,于是有了strawberry换rabbit的经济行为,要不要顺便读一下《国富论》和《经济学原理》?】&br&&ul&&li&宗教与哲学&/li&&/ul&
新的&b&哲学&/b&与&b&宗教&/b&在东方与西方世界皆不断涌现,特别是在公元六世纪左右,如印度的印度教与佛教、波斯的祆教等早期主要宗教。在中国,人们直至今天仍受到儒、墨、道三家的思想所影响,其中以儒家为甚。在西方,以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希腊传统哲学思想,则在亚历山大大帝于公元前四世纪进行征服战争后散播至整个欧洲和中东。【是时候读读哲学书了,我看罗素的 《西方哲学史》和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就不错】&br&&br&&b&3.主要文明与地区&/b&&br&&ul&&li&中世纪封建时代&/li&&/ul&
在公元前一世纪,于地中海、恒河与黄河地区出现了庞大的帝国。在印度,孔雀帝国统治了大半的印度次大陆。在中国,秦朝及其后的汉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式的大帝国。在西方,罗马人自公元前三世纪开始以侵略与殖民的手段来扩张领土,于奥古斯都在位时,即耶稣基督出生的年代,罗马控制了地中海沿岸大部份地区。&br&
这些大帝国的扩张使得其成为该地区的中心地带,并在完成扩张后出现了较为和平的时期。这种相对的和平使得商人可以从事&b&国际贸易&/b&,而当中最为知名的要算是&b&丝绸之路&/b&的兴盛。但这些帝国亦面对着很多共通问题,如其需以巨额的支出来维持庞大的&b&军队&/b&和&b&中央官僚体系&/b&。为了保持帝国的完整,帝国政府开始向农民征收重&b&税&/b&,结果出现了土地兼并现象,并且日益加剧。而居住于边境地区的蛮族亦不时向这些帝国进行侵扰,这加速了其内部的崩溃。在中国,强大的东汉逐渐衰弱并于公元220年分裂为三个国家,中国史上的第一帝国宣告结束;而在西方,罗马帝国亦于此时开始分崩离析,日耳曼民族相继入侵。【最原始版的国际贸易,还有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发展,当然了,经济学上的税收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历史不断重演,在欧亚、美洲与北非的温带地区,大帝国此起彼落,从未间断。&br&&ul&&li&文明的传播与交流&/li&&/ul&
世界历史的发展并非是各文明地区各自独立发展其各自的文明,很多的情况都是文明与文明之间互相影响所致。最早期的文明传播是西亚与埃及文化传播到克里特岛,形成&b&爱琴文明&/b&,爱琴文明在传播到希腊半岛,诞生出&b&古希腊文化&/b&。&br&
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影响方面,最著名的是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把古希腊文化与西亚、波斯文化相融合,并且进而影响到印度。再者中国的张骞通西域,也让许多西域文物流入中国,最终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份,如:琵琶、葡萄镜。中国唐代的&b&造纸术&/b&西传,促成西方知识的传播与普及。&br&&br&&b&4近代&/b&&br&&ul&&li&欧洲的兴起&/li&&li&欧洲称雄世界的背景&/li&&li&工业文明的崛起&/li&&/ul&&b&5.二十世纪&/b&&br&&ul&&li&科技主导&/li&&li&全球化与西方化&/li&&/ul&【关于近代世界史,实在懒得写了,有机会再补上吧】&br&&br&至于&b&树的枝杈和叶子&/b&,就是文中标粗的部分了。&br&&br&--------------------------------------------------------世界史的分界线-----------------------------------------------------------&br&&br&掌握了这个史树之后,你就对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数学物理宗教哲学,天文艺术医学,心理生物化学等学科领域有了最最初步的了解,然后呢,&b&你可以在这棵树上分出地理枝、经济枝、宗教枝、哲学枝。。。有大枝有小枝,有粗枝有细枝,枝上有亚枝,亚枝上还有叶,枝枝交错,叶叶相映。&/b&&br&
到这里还没有完,你还得经常给树浇水,修剪掉长坏的枝杈,这样才能花团锦簇,硕果累累啊!&br&&br&&br&
最后的最后,你发现,&b&这棵树就是你的世界观啊!&/b&
横向来看,世界是一张网,纵横交错,阡陌交通;纵向来看,世界是一棵树,根深茎粗,枝繁叶茂。 看了大家的回答,发现大多数知友是从横向维度来构建知识体系,这是一种方法。但恕我愚见,纵向维度反而更符合世界发展的内在逻辑,更适合用于认识这个熟悉而又…
如果你很在乎别人的眼光,而且想要活得很好,需要:&br&1.提高逻辑思维能力:&br&&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 class=&internal&&如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a&&br&&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 class=&internal&&如何提高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a&&br&2.提高思考能力:&br&&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 class=&internal&&如何成为一个能独立思考的人?&/a&&br&&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 class=&internal&&如何训练思维的深度和缜密度?&/a&&br&3.提高观察力:&br&&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 class=&internal&&怎样通过后天训练敏锐的提高观察力?(像侦探福尔摩斯、李昌钰那样)有什么方法和技巧?&/a&&br&&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 class=&internal&&如何训练自己拥有像福尔摩斯一样的观察力?&/a&&br&4.提高判断力:&br&&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 class=&internal&&如何甄别一条网络传播消息的真假?&/a&&br&5.提高人际交往技巧:&br&&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 class=&internal&&不太会说话,怎样提高说话的技巧?&/a&&br&&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 class=&internal&&如何提高倾听或反馈技巧?&/a&&br&&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 class=&internal&&如何在人多的稍陌生聚会场合表现得自信、自如、外向?&/a&&br&6.提高品位:&br&&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 class=&internal&&男人品位的高低从何处体现?&/a&&br&&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 class=&internal&&女人品位高低从何处体现?&/a&&br&(或者题主可以去通读葛大大所有答案。)&br&&br&&br&如果你不在乎别人的眼光,想要过的很好,那么你怎么舒服怎么来。
如果你很在乎别人的眼光,而且想要活得很好,需要: 1.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提高思考能力:
3.提高观察力:
&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5bf8e288d9a554f1fd6de327dc3cf1f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5bf8e288d9a554f1fd6de327dc3cf1f_r.jpg&&&/figure&&p&林语堂(日-日),福建龙溪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和翻译家,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曾创办《论语》《人世间》《宇宙风》等刊物,作品包括小说《京华烟云》《啼笑皆非》。散文和杂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艺术》以及译著《东坡诗文选》《浮生六记》等。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主持编撰《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1976年在香港逝世,享年80岁。&/p&&p&&b&林语堂之英汉双语写作能力达到了如火纯青的境界。&/b&迄今为止,任何译家对英语世界的影响都难以超越林语堂。林语堂对中国文化的译出千载难得,在世界翻译史上也堪称一奇:译作和外语创作多于母语创作;汉译英超过英译汉;译作与创作无法分清,三个方面多有名作或畅销之作可传后世。&/p&&p&目前中国的英语学习方法多如牛毛且有众多的门派之争,但实际效果其实并不理想。&b&重温大师的经验之谈,对指导我们的英语学习很有好处。为什么中国人学习英语这么辛苦且效果极差?也许就是教与学不得法。&/b&&/p&&p&&b&何时中国才能再出几个林语堂?&/b&&/p&&p&&b&有点奇怪,知乎上知道林语堂先生的人好像不多,大家好像更愿意相信大V的英语学习方法。作为林语堂的粉丝, 我乐意推广他的真知灼见。但到目前为止,识货的人好像不多。这是为什么???&/b&&/p&&p&&b&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b&&/p&&br&&p&&b&
林语堂名篇《英文学习法》&/b&&br&&/p&&p&1.目标&/p&&p&英文是活的语言,现代通用的语言。凡是学习英文的人务必认定这个目标,学习现代通行活用的英语(课程)。这个目标认定,方法才不会错误。若把英文看作死的,固定的语言,将来对于文法,读物,发音都要偏重于迂腐的语汇,拘泥的文法,呆板的读音,结果就所学非用了。&/p&&p&2.听讲写读四事并重&/p&&p&因为英文是活的应用的语言,所以在会话写读都得注意。语言之为物,自身不能存在,必有写者说者欲传达其意象,也必有读者听者由语言之传达吸收作者说者的意思,然后完成语言之功用。语言也必因说者听者作者读者地位或心境之不同而发生变化。譬如讲文法,以简单的“你”一字为例,这you字,在中文无不译为“你”,但是在语言活用上,你不必you ,you也不必你,因为在实际上,语言与所与语者之间,有身份高低、交情疏密之不同。明白这you 字在实际上之用法,然后可谓懂得you字之意义。中文对非深交的人,总避免“你”字,或称“杨先生”,或称“石甫先生”,而在英文却一律普遍可用you字。再如英文wife,或通常译为“妻”,然在实用上或等于“夫人”或等于“内子”,或等于“太太”,或等于“老婆”,或等于“女人”;必须知道用wife字之时的条件,然后攫得住wife字之神髓。以上二例,都证明辞语非抽象之物,能脱离尔我而巍然独存。文章无缠绵,只是作者读者之兴感;诗歌无悲壮,只是诗人墨客之骚情。不有听讲写读,何以有语言文字?假如偏于任何方面,就所学的也无非半身不遂貌合神离之英语而已,最多如看古代美人的肖像,相貌犹存,音容已邈,发生不起恋爱。&/p&&p&再就学习的能率而言,凡遇一新字,必口诵耳闻手写目视,然后容易认得,容易记得。犹如习字之人,不但要多阅碑帖,且必肯研墨挥毫,下实际工夫,才有实际成效。&b&现在中国学生念英文,多犯这种毛病,只肯玩赏宝帖,不肯执笔临摹,结果不能真实领会书法之笔意,且失了习帖上之真正快乐。&/b&昔王羲之习字,池水尽黑,有了这样苦工,才是得了此中的乐处。学习英文道理也正如此。&/p&&p&3.口讲之重要&/p&&p&在听讲写读中,口讲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初级的时候。这并非说我们学习英文的目标,只在能讲几句英语,实在因为方法上应当如此。自然能看不能讲,只可说是半身不遂的英语,但即使目的不在口讲的人,在学习之程序上,为求基础之稳固习惯之养成,进步之神速,文理之清顺,都得如此。这有几种理由。第一,口讲可多得练习,因为口讲是学习的最轻便的方法。如在班上,大家肯讲,每小时总可说十几名英语,对不对且不管,但已确多得练习机会无疑了。如教员令学生在家造句,每课最多交三句,已经有点困难。第二,文法对不对,全在习惯,造句总是慢慢推敲出来,养不成什么习惯。口讲之妙,在使学习的人在不知不觉之间吸收英文的句法,有一句话,不费心思,脱口而出,初有疑难,久而久之,自能顺口,到了顺口之时,英文句法已在不知不觉之间学来,比写作时算什么主格宾格,强似多多了。第三,口讲的话都是自自然然说出来,少有堆砌奇字,矫揉造作之弊,因为口讲应答之间,不容你矫揉造作。试将通常社论与名人演讲稿比较一下,就可显然看出这个分别。英文最重自然清顺,写英文必有这口讲为基础,写出来才读得下去,不然满纸都是字典上找来填上的奇语僻字,用上去一无是处。所以概括的讲,英文写作必须以口讲为基础。第四,文字之有音调,犹如人之有声容,许多诗歌散文抑扬顿挫之妙,都须朗诵才可体会出来。不会读好的人,总不会完全领略此中的妙处。所以口讲的练习,于将来文学之玩味,也很有裨益。&/p&&p&4.&b&直接教授法之用处与范围&/b&&/p&&p&凡谈外国语教授法的人,都讲到直接教授法。&b&所谓“直接”是外国语直接表示意思,不靠本国语翻译。因此法是小孩学话的法,故又称为“自然教授法”(凡侨居外地直接学外国语,也可谓直接法)&/b&。因为抽象观念不易直接表示,故直接法每由具体物件,如衣帽、钟表、耳目五官等教起,故此法又称为“物体教授法”。但是物体教授法范围极狭,臂如教家禽野兽时,不能全数将家禽野兽搬到课室来,所以平常总限于最初的二十课而已。其余须以图画代替实物。或用联想方法表示抽象意义。在此层上,有便有不便。譬如糖盐可以带到课室来,而甜咸之味,却不易表示,除非由教员表演尝味之神情不可。所以极端主张不用鄱译者矫枉过正,常自讨苦恼而已。专重翻译以为练习,固然根本不对,因为鄱译时使学者心中时有本国语观念,译入英文,定然不成功,但是在许多解释意义的地方,一二字翻译出来,省却许多周折。再如叫学生译整句的意义,或述其大旨,再令以自然英语译出,是有益无损的;若令字字对译,再使叠字成句,则利少弊多。&/p&&p&例如“快下雨了”一句话,若整句译来,为it will rain soon,可译为it is going to rain now 也未尝不可,因为这译法不背整句的意义。若用字字对译,学生心中必先形成quick come rain already 这么一句,待来改正,已有文法上、习惯上的种种困难了,况且把这四个字如何改,都改不像真正的英语。 &/p&&p&&b&5.注重仿效与熟诵&/b&&/p&&p&&b&学习英语唯一的正轨,不出仿效与熟诵;仿效即整句的仿效,熟诵则仿效之后必回环练习,必使能顺口而出而后已。凡能依这方法读英文的,无不成功&/b&,而且这极容易,真是学习英语的康庄大道,其应用远超出于物体教授法之上,初级高级都可适用。须知小儿学语神速之秘诀,也不过仿效与重叠练习而已。这是与旧式以文法入门的方法,根本相反。譬如文法第一课说a是indefinite
article,the是definite
article,但知道这有什么用处?a , the 二字的用法与省略,一百个留学生中没有五个人能有十分把握,可见所讲文法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旧式的文法家以为下定界说,指出造句的楷则,叫学者按这楷则字字照填,便可成句,实在完全是梦呓。不但这方法极迂腐难行,就使按规则填好,也未必是顺口的英语。学者最要的警语,是少用堆砌工夫,学时必整句吞下去,再整句吐出来,其文必顺,其音必正,句法必通,用字必当。若凭字字译成英语,再依文法规则慢慢叠成句读,必一无是处,劳而无补。&/p&&p&例如以上“快下雨了” it will rain soon一句只须整句念好,三数次已可成诵,文法关系,暂时都可不管,只把这句法吸入脑中,不但再出口时可保无误,下次要说it will clear up soon . it will stop soon .
he will come soon. You will die soon .心中早有此句的模范,不期然而然,说出都能合于正轨。&/p&&p&&b&所以学者最要二事:&/b&&/p&&p&&b&1)凡学英语,必学整句,不觉中将其句法音调整个吸入。&/b&&/p&&p&&b&2)每日选二三句,回环熟诵,此数句读音必正,出口必熟。如此半年,操英语能力必大进。&/b&&/p&&p&&b&林语堂的英语学习要诀(二)&/b&&/p&&p&6.普通原则&/p&&p&以上所述,可大略合并为具体的学习要则十数条。兹将《开明英语读本》卷前之普通原则中有关系的十三条译出如下:&/p&&p&1)
打定口讲的基础。只要能达到这目的,任何方法都可用。&/p&&p&2)
学生在课堂上,必须踊跃参加练习,不怕错,不怕扣分数。假如分数足减少学生练习的勇气,则教员应暂时毅然废弃分数。&/p&&p&3)
凡遇新字,必耳闻口讲手写阅读四事并重。&/p&&p&4)
应尽量在课室里操英语,听英语,借以吸收英文句法。&/p&&p&5)
注重仿效与熟诵为养成正当习惯之最好方法;不可偏重理智的分析及文法规则等。&/p&&p&6)
句义字义不明时,可鄱译方法,但不可专用翻译为练习方法,翻译句义之用处,在于作比较,研究本国语与外国语说法之不同。&/p&&p&7)
注重字之用法;字义应看做活的,生动的,有变换的。不知一字之用法,不能算为懂其意义。&/p&&p&8)
注意日用成语虚字;常见之字用好,大体已备,生僻之字不难安插下去。&/p&&p&9)
凡有意思要表现,必因教员的利导,毅然尝试。&/p&&p&10)
凡说英语,必说全句,不可仅限于yes, no 等字。初时或觉其难,日后必有进步。&/p&&p&11)
用客观归纳的方法学习文法,即时时注意字之形体变化及其用法。在读本上,看见同类的变化,发生疑问,即求文法的指示,以为解决。得了文法的指示之后,又须时时在读本上观其应变,以为印证。&/p&&p&12)
必须有写作的练习。&/p&&p&13)
拼音须精,读音须正。&/p&&p&7.方法要领已如上述,兹更就学习阅读、文法及语音的方法要点分列叙于左。作文会话等表现动作即附于文法项下。&/p&&p&语汇&/p&&p&8.语汇语法语音之分&/p&&p&语汇英文就是vocabulaly,就是语言的内容本质。语法(文法)英文叫做grammar,是讲某种语言中表示意念关系的种种方法。语音就是读音(phonetics)。这三个区别略与中国小学家所分形、声、义三学相仿佛。说文等于文法;音韵等于发音学;训诂等于语汇。所不同者中国小学业是以文字为主,学英语者却必须以语言为主。故如在中国小学,说文及金石之讲文字的变化构造,而在文法,却须讲语言字句的变化与构造。然其同属于一类的研究,注重构造化合的原则,则两者实处于相等的地位。(旧式文法一部分专讲字形的演变,名为“形态学”(morphology),则与字形之义尤近。)&/p&&p&9.目标之重要&/p&&p&语汇既为语言之本身内容,其概本重要可知。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你炊,必先有米,然后用得着巧妇的烹饪功夫。学英语者每病辞字缺乏,不能达意,犹如初写白话文的人,只能说美人“好看”,她也“好看”,而别一个她也“非常好看”,第三个她“不大好看”,却不能用“娉婷”,“曼丽”,“轻盈”,“绰约”等字样。说人不好看,就说“难看”,也不能用“其貌不扬”“面目可憎”等字样。反过来说,文章做不好的人,专会堆砌僻字,使弄玄虚,用些什么“颜如舜华”,“沉鱼落雁”,“羞花闭月”等搔不着痒处的俗套,而不能用明眸皓齿,纤妍洁白,不长不短,不肥不瘦等自然通用的成语。所以对于学习语汇的目标不能不注意。&/p&&p&10.语汇贵自然&/p&&p&中国留学生及非留学生写起英文来,都是韩三苏的变相。须知韩文柳文好则好矣,无如在英文里边读起来,总是高雅有余,切实不足。上焉者还有韩文之古气磅礴,下焉者只像童生学做不通的六朝文,不但读者不知所云为何物,结果言之无物,落了虚浮的毛病。实则三代古文所以胜于六朝,一句话说,不外自然本色而已。说其所当说,其义足以应付,其文又能自然符合当日的语调。太史公之文所以高不可及,其实就是他能自然充实,倘使不人做起太史公语汇之研究,必发现其言辞之丰富,且多实质器用动作之形容词。&/p&&p&因为中国文学有这样的一种传统观念,所以学英文的人也最喜用长字,拉丁名词。然而现代英文固是一种雄健丰富、不离本色的语言,英文文学也未入了萎靡浮华的时期。真正的好英文还是多少带点街谈巷议或是文士雅谈的气味,英文谓之有smell of the soil, 正与司马迁之文相近。譬如swift称为“英文散文巨擘”(master of English prose),我们看他的《小人国》,文是如何的浅显流利,味同嚼菜根,并不像吃燕窝鱼翅,&b&然而真懂饮食的人才知道“尝尽天下美味不如菜根甜”。学英文的人必须注重学这种浅常见的字的用法。这种字用得好,用得老,才是入了英文文章的正宗。&/b&&/p&&p&现在且举几个例。我在《开明英文文法》第188页曾经说到这个道理,举五个例。在这几个例中,B条的成语都是最易而最好的英文,A条的成语都是不如B条的成语的生动达意。&/p&&p&(甲)有一位大学教务主任说所计划的课程科目足以代表中国今日社会的各方面变迁,用了这么一句(A)it
epitomizes the processes of modernization of China,这是真正哲学博士的英文,同这一句话,可以说(B)“it sums
up ,in a nutshell ,the various phases of changing China.”&/p&&p&(乙)有一位文字极漂亮的语言学家沙比尔氏,他要说语言演变之趋势不说(A)the
tendency of language ,却用一个比较不抽象的drift 字,说(B)the drift of language&/p&&p&(丙)要说劳意乔治与守旧党吊膀子,与其说(A)Mr. Lloyd
George’s efforts at pleasing the Conservatives,不如说(B)Mr. Lloyd George’s flirtations with the Conservatives&/p&&p&(丁)要说麦唐纳首相认真对付问题,与其说(A)Mr
MacDonald began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directly.不如说(B)he came to close grips with the problem.&/p&&p&(戊)要说根究经济困难的焦点,与其说(A)try to
locate the economic distress不如说(B)try to
find out where the shoe pinches.&/p&&p&&b&所以英文要学好的人,不应先注重epitomize, processes ,modernization,
tendency, locate 等字,应先注重nutshell, drift, grip, flirtation ,shoe
,pinch等比较不抽象,比较有实质印象的字。这一类字用得好,英文必好。&/b&&/p&&p&11.注重常用的字&/p&&p&照上所讲,这道理已很明白。凡学者必由所谓成语学起,常用成语学好,抽象的字如“趋向”(tendency)“近代化”(modernization)不难安插下去。中国学生喜欢读Macaulay的论文,其实这种文章尽管到大学程度时看了念了,不值得如何咀嚼。要尽量吸收英文常用成语,还是读Stevenson ,Dickens ,Bennett 等的小说,及Chesterton,Shaw,Heywood Broun, Hilaire Belloc的小品文。大概小品文、戏剧、游记、书札一类的文字,都富于常用成语,因为近于语体。&/p&&p&12.注重近代文&/p&&p&近代英文历史虽不很长,但文字的用法各代不同。现代人总须学现代文。例如Addison,Goldsmith十八世纪的文章固然很好,但决不能给我们学习现代成语的机会。现代语言是与现代文化俱进的。所以学生到了第四五年时候须赶紧读日报杂志一类的英文。自然第四五年未必有看日报的能力,但是选得精当,实在有不少现代游记,谈话,访问,记事,书札浅易文章可以做阅读材料,如通常应用会话等。好的文法也应用现代话为例,不应如纳氏《文法》,专引英文名家著作之句为例。能做文法的人,为什么不会做几句现代语为例?好的字典,如《简明牛津字典》,举例都是由通常报章集下来的,或由作者自撰(见该书序言),并不要去引经据典,拉一莎士比亚、米尔顿等人做招牌。这部字典的好处,就是名副其实,真正是现代通行英的字典“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 ”。&b&我久有意编一现代文选,作《开明英文第四读本》,材料全由现代报章搜集,可惜到现在尚未着手,至为抱歉。&/b&&/p&&p&13.学习语汇的方法&/p&&p&凡一人讲话时所用的字必与看书时所不懂的字不尽同,看书时所能用的字,又未必做文时都能使用。譬如我们读得懂莎士比亚文章的人,未必就能使用莎士比亚文章中的辞字。犹如我们能看林琴南的小说,自己未必能,而且大半不能写出林琴南的文句。所以这所谓语汇,有个区别。通常语言学家分四种:1)听得懂的字,2)讲得出的字,3)能阅读的字,4)能写作的字。(hearing
vocabulary, speaking vocabulary, reading vocabulary, writing vocabulary,)同时又可分为能使用的(active vocabulary),及仅能了解的(passive
vocabulary)二种。自然多半的人是能了解的字比能使用的字多。学习英语的人,各因他方法的不同,而各种辞汇的比例生出大别。自然最理想的就是四种都会,某字能听能讲能读能写,才算是真正充分的认识。这就是“知行合一”,必要能行,才算真知。能使用某字,才算真正能懂得某字。&/p&&p&在实际上,听及讲的字,都靠实地听讲的练习。而阅读及写作所学的字的问题,比较复杂,应特别讨论学习的方法。无论那一课英文,学生读来必有不少生字,在不懂教授法的人,总是注重生字,问了字义,考了拼音,而把已认识的字忽略过去。我知道有些教员,如遇本课无生字,竟全然叫学生不要念,真是荒谬之至。这种的方法,无意中偏重于了解的消极的字汇,而忽略使用的积极的字汇。须知学生一见新字,固然须认识记住,然无论如何强记,总有的易记,有的难记,求其一百分全数记住,不但不可能,且也可不必。能记住固好,不能也无妨,要在以下各课有多遇见用字的机会,自然学习得来。凡生字,必先经过能了解能认识一步,再于他处见过二次,三次,四五六次,十余次,始完全吸入学者脑中,自然能记得住用得来。教者能每课教学生于最低限度认识生字已足;而对于前已认识的字,却不可不反复研究其用法,练习其使用,如此始有确实学会用字的能力,不然字字“似曾相识”,有“一面之缘”,而终无确切认识,知犹不知,识犹不识,用工多而收效少。犹如不善交情的人,人人面善,一无知交,将来在社会上孤立,才知道苦痛。字虽小道,其出没变化,令人莫测,倘无真正认识,将来阅读时处处错解,写作时处处误用。愈平常的字,愈容易使人上当。中国译家常闹出笑话,就是闹在寻常的it, follow, pleasure, as等字上面。&/p&&p&总说一句,所谓认字,有生熟程度的分别,不得谓知某字之义,记得某字的拼音,便为认字的止境。“认字”是一长期的继续的经过,与交友同,时间愈长,相知愈深。通常专重认生字的方法是错误的。至于认生字,也不应凭一次的强记,一次的强记是不永久的,过后定必遗忘。似心理学的道理,(詹姆士说过)我们是“冬天学游泳,夏天学溜冰”,凡学一事,记一物,必经过相当的期间,丢在脑后,再来得第二第三次的经验,这种的记忆才不会遗忘。至于真记得住的次数,须凭天资之高低而定。有人一二次,便已记得,有人须四五次,但是无论天资如何迟钝,也决不至七八次见过尚且遗忘。所谓聪明学生,次数少,而所记的成分多。譬如一班同级的学生,一样同读过某读本,见过某字的次数相同,而聪明的学生能用书中的字比迟钝的字生多。推而至于将来,某人文章做得好,某人文章做不好,根本的差别,就在这学习记性及吸收能力之相差。&/p&&p&14.咀嚼&/p&&p&照以上心理的依据,现代语言教学家都认“精读”(intensive reading )与“泛览”(extensive reading )一样的重要。精读就是咀嚼,泛览就是涉猎。同时也有“朗诵”与“静阅”(silent reading 又称“快读”rapid
reading )的分别。精读咀嚼自然重要,然非博览,快读,则所阅过的文字有限,无论如何精细,不会有好成绩。因为精读近于强记,博览才得多次重叠的经验。但是所谓精读,也有个方法,不是临时抱佛脚,硬记下去所能成功。有四点最重要:&/p&&p&第一就是朗诵及朗诵之变通方式—默诵&/p&&p&凡字句,必求得声音之正,然后念出来。声音不正,脑中声音的印象(auditory image)模糊,必念不好。脑中的印象清楚,在朗诵不便之时,也可默诵。&/p&&p&第二就是体会&/p&&p&背诵有活法与死法之别,鹦鹉能言的背法是无认识而无用的。正当的背诵应与体会同为事,就是书上看了一句,得其句法句义,然后闭书体会其意义,试用英语说出。说不出再看书,再闭书,再体会,再尝试,这是正当的背诵方法。譬如我们看见一句I want to see if the bird is dead ,知道这see if的成语是很有用的,就闭书体会这个意思,看看传达得出来否。用这方法,无论读何书,都可凝神体会,默诵,自己试说一次,这样读书易得益处。但是读音必清楚,不清楚就不易默诵,因为缺少那字句的声音印象。&/p&&p&&b&第三以成语或全句为主&/b&&/p&&p&譬如单记sharp字很难,学者最多在心中“sharp
—sharp –sharp –s-h –a –r –p –sharp 尖利”念了几遍,然而因为缺少联想的内容,这五分十分又便忘记。又如学claw字,学者心中claw –c –l –a –w –claw 这样念,也觉得吃力而无意义。但是如这样念一句The woodpecker has sharp claws,同时可学 woodpecker, sharp, claws三字,三字又各有实在联母的关系,记起来就省力。有时不必全句体会默诵,只须默诵有用的半句或一部便可。&/p&&p&第四(最重要)明字的用法&/p&&p&所谓咀嚼,就是把字义用法精细的咀嚼出来。从前有学生来问我某字之义,我正答一中文译语,而尚未讲下去,他已满足走开了,这种学生,英文一世也念不好。譬如某人的演讲冗长无味,英文叫做tedious ,学生来问,我说tedious是“讨厌”,学生满足回去,启一隅不以三隅反,后来做出论文,说在电影院看见前排一对男女卿卿我我的蜜语,甚觉讨厌,就写了一句I felt very tedious.这种人读书不精,永无好成绩,犹如不通的熟师,一世考不得功名。因为我们细把tedious 的用法咀嚼玩味一会,知道(一)冗长无味之演说书籍科目功课叫做tedious,(二)刺刺不休的人也可说是tedious,(三)事情麻也叫做tedious&/p&&p&然麻烦固然讨厌,而讨厌未必麻烦。那位学生却说真光电影院的一对男女切切私语甚觉“麻烦”,自然是不通。那位学生若肯让我讲下去,举以上的例说明其用法,就不至于做出这种不通的句子。而且讨人厌的人可以说是tedious,自己觉某事讨厌的人,在英文却不能讲I felt very tedious。讨人厌之事叫做boring(主动的),而觉得讨厌的人,只好说bored(被动的),如此分别清楚,精细玩味,才不会做出似通不通的文章。&b&凡遇一字,必澈底明白其用法及精义,然后可以放弃。这种的咀嚼法子,用功虽苦,乐处也不少,而收获必大,因为他玩味过的字,都易记得,而能使用适当。其实中文西文读书方法相同,读中文的人,若不能精细玩味“孱弱”、“萎弱”、“懦弱”的不同,用字必然不当。&/b&从前北大考新生的卷子,我就看见“夫以中国广大之历史,据磊落之神州,民种富强,土地肥壮,而至今日昌盛不如列强者何也”这样的妙文。这种人在概是没有办法的&/p&&p&15.泛览&/p&&p&精读之外,必要博览,上段已经说明。大概英语在初中时代,务必专用精读工夫。到了高中,务必多看多读。不但读得精,也要读得快,读得多。泛览快读时,自然不能字字咀嚼,但是其中偶有好字佳句,也须随时体会默诵。精读的根基打得好,习惯已成,多看多读是有益无害的。个人的经验,在此时期,凡遇新字仍不能轻轻放过,还是仔细认定其精义用法,如此用了两年泛览的苦工,差不多读书能力已经养成,写作也就够用了。&/p&&p&语法&/p&&p&16.文法家与反文法家&/p&&p&关于文法一层,通常英文学生及教员最乏确切的了解。一班的人深信文法,自己对文法的确用过苦工,到了做教员的时候,自然也有他得意之时,仿佛苦媳妇升为婆婆,必定叫学生用这种苦工才算快意。而且问题愈难,愈感觉兴味,略如算学教师一样。又有一班人明明看见学习文法规则的无补实际,发为偏激之论,谓只须多读多讲,文法可以不学。这一派的人的毛病在于放肆,读书不求甚解。若以两个极端比较,按成效讲,还是后者容易得实益。但是反对荒谬的文法学习法可以,反对文法自身的研究却也一样的说不过去。背诵表格,强记规则,固然不能使人写出好的英文,但是正当的学习文法,决是有利无损的,能增加学生使用英文的能力。因为文法并不只是一些空洞的法规,叫人背诵。真正的文法的研究,是对于英文作精密的观察与有系统的练习,自然精密的观察比懵懂没有观察好,而有系统的练习比没有系统好。&/p&&p&&b&林语堂的英语学习要诀(三)&/b&&/p&&p&17.主张文法的理由&/p&&p&这话可分做两层讲。&/p&&p&第一,系统的研究。多看书不念文法者成绩所以好,因为多阅读的人自然而会吸收英语句法。其强处在于学者只看见实例。而这种实例都是在有意义的真正的英文中见到,学来省力而不易错,不像一种旧式文法中的例句,向壁虚构,都是似是而非,似可能而实不可能的句子。(例如某种文法课本中甲说“这是你的马吗”?乙答“不,这是我的洋伞”,因为编者要练习this is,that is not,又要用本课的“马”字与“洋伞”字。其实哪里有人会把洋伞看做马的?又有课本叫学生说I was born yesterday,I am born today,I
shall be born tomorrow,末了一句当然然是事实上所无的话。)但是自然阅读虽是很好,却是无系统的。譬如单看书不念文法的人看见help me do it ,聪明一点的便注意到有一个to 字省去,但是他要再看到同样的例,至少须经过相当的时间,或是再读下去几十页,才能遇到。假如有好的文法,把这种句子做系统的研究,学者同时不但看见一句help me do it ,并且可看见help me pay it, help them collect the money, help you
overcome the difficulty.许多同样构造的例,自然学得更快,更清楚,更有把握。&/p&&p&第二,系统的练习。比如以上的例,有这许多同样的例句可以念,便可养成习惯,以后说来脱口而出,毫不踌躇。若没有这种系统的练习,习惯的养成恨慢,甚至也许全养不成,如许多读化学工程的留学生用起英文来常不敢自信。所以这样讲法,文法是不应该反对的。 &/p&&p&18.
反对文法的理由&/p&&p&通常文法固然有被人反对的理由。第一,通常文法太不实用。譬如有的文法告诉人家“代名词通共三十二个”,教师“像煞有介事”的教,学生也“像煞有介事”的学,其实这种文法知识一点用处都没有。又如纳氏的文法说形容词有六种,什么demonstrative, descriptive, proper,
quantitative, numeral, distributive, 试问六种便如何,五种便如何?教员考试时问形容词有几种,学生答“六种”,自以为懂得形容词的文法。其实纳氏说有六种,Mother Tongue 偏说只有三种,你又怎么样?而且知道某字是quantitative adj.,某字是numeral adjl, 一点没有实用。所以纳氏一派的文法早就该“扔入茅厕里”,不应来空费学生有用的精神与宝贵的光阴。第二,太重繁杂的规则。有名的语言学家Sapir说过,“文法规则没有一条没有漏洞的。”譬如说“无动词不能成句”一条总算文法中最基本的原则,然有学生看见学监来了,嚷出“学监!”何尝不是很好的句子?到底语言是活用的东西,不能受几个冬烘学者造出来的规则所束缚。学者强记规则,又强记规则之例外,自以为英文“通”了,其实差实际远甚,结果所得不偿所失,用工大而收效小。譬如有人好好的说the boat sails next Monday ,被文法专家改为will sail(future tense),这才是冤孽罪过。&/p&&p&19.什么叫做文法&/p&&p&我们若明了文法之真义,就不会反对文法。依我的意见,文法的研究只是对于词形体用法之变换作精密的有系统的观察。凡人读书必精,头脑要清,系统要明,分辨要细。惟基精,才不会似是而非,含糊了事。譬如中文不精用心不细的人,常要写别字,或是偏旁写错,这种糊涂了事的读法,无论中文西文,都要弄出笑话,叫人看不起。读英文的人自然应时时留心所读文字的用法及形体之变易。不可把文法看为一事,读本看为事。这是学习文法的正当态度。请再分别讨论于下。&/p&&p&20.学习文法之正轨 可分三项:&/p&&p&1)精细的观察&/p&&p&比如上面的例,看见help me do it 一句就得细心注意help 之后动词之前可不用to ,而如cause
him to sell the house 便有to 字。这样细心读法,文法必好,不然虽念透几本文法也是无用。所以提倡观察,就是表示不信任规则。规则是笼统的,而文字的用法却是各有个性的。若单凭空洞的规则,而不处处留心各字之用法,常要上文法规则的当。(以上sail之用法便是一例。因为此字虽指未来,也可以用时之方式,这种地方,哪有规则可以限制?)再举一平常的例,有许多学生常讲at every time I go to see him,he is absent,这是有文法而无观察的结果。at this time ,at that time 是很好的prepositional phrase,所以学生只敢用at
every time 而不敢把at 字删去,结果读起来很不顺口。因为every这字常是这样用法:我们常说I will see him on Monday ,I see him every
Monday 却不常说I see him on every Monday。(这末一句叫做grammatically right, but idiomatically wrong 文法上对,但习惯上错,像这种地方规则是讲不到,而根本不能讲到的。所以新的文法专重这种成语或词字之分别用法,而不多立规则以惑视听。好的文法应该就这种地方分别指导,才能亲切而有意味。旧式文法只讲singular, plural,而如以上half, any之用法,任凭读者自己去揣摩,临到用half , any 时,不知用is 好还是用are 好。&/p&&p&2)系统研究&/p&&p&以上所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义门古镇好玩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