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是谁的功劳谁的功劳最大演义里面不说三国志

三国演义和三国志谁反差最大
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三国志才算史实,有没有哪些武将或者谋臣被严重高估和低评?
我知道步行街和三国差距最大的是刘备
状诸葛亮多智而近妖怪。
高顺、诸葛亮、赵云、曹仁、于禁、乐进
玄德说TM博望坡是我打的
孙坚说麻痹华雄是我杀的
孟德说赤壁之战是瘟疫,瘟疫好嘛曹仁说老子货真价实的一骑当百,被编的几个一骑当千给盖住了。鲁肃说我不是老好人周瑜说我是病死的,病死的张飞说俺不是老粗魏延说反骨你妹啊赵云:嘻嘻诸葛亮:呵呵马超:哇哈哈关二哥:我阵斩颜良三国无双。。。。。硬是被你们编个赵子龙出来和我抢风头
[&此帖被铁骑在 17:41修改&]
历史上猛将一名;
演义里面小配角
虎豹营统领; 演义里
保镖一个;
演义里三国无双
文武双全;
演义里普通人
内政s+ 军事a ; &&
演义里所有都是s+
赤壁总指挥;
演义里被诸葛爆成渣,气死的最后督邮& 历史上是被刘备拿鞭子抽的 ;& 演义里是被张飞拿鞭子抽的张飞& 桃园画家大土豪;& 杀猪莽汉
曹操吧,本来是个英雄官二代,结果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阿斗。。。。 。。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 3人中唯一到死没称帝的人~其他二人最后还是称帝了~真英雄~(称帝对一个人是多么大的诱惑啊)演义里给写成坏人了~他没称帝就还是大汉臣子~其他二人才是逆贼
忽见东南一带火光冲天,云心惊,远远探视,不想先主被困,云奋勇冲杀而来。陆逊闻是赵云,急令军退。云正杀之间,忽遇朱然,便与交锋,不一合,一枪 &刺朱然于马下。杀散吴兵,救出先主,望白帝城而走。
法正算一个
小乔丹 打汉中时法正是首席军事参谋和军事
孔明是在成都看家 孔明还说 要是法正还活着 就能劝阻刘备讨伐东吴 可见法正在刘备心里的低位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或者
579人参加团购288.00元&819.00元
21人参加团购279.00元&999.00元
87人参加团购199.00元&629.00元
429人参加团购499.00元&899.00元
227人参加团购114.00元&229.00元
19人参加团购499.00元&999.00元
636人参加团购495.00元&799.00元
29人参加团购499.00元&899.00元
182人参加团购458.00元&890.00元
1777人参加团购889.00元&1399.00元
46人参加团购539.00元&1199.00元
16人参加团购129.00元&199.00元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三国志演义》赤壁之战叙述探索(可编辑),三国志2赤壁之战,三国志11赤壁之战,三国志赤壁之战,三国志ii赤壁之战,街机三国志赤壁之战,三国志9赤壁之战,三国志12赤壁之战,三国演义赤壁之战,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志 三国演义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三国志演义》赤壁之战叙述探索(可编辑)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当前位置: >>
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对照本
《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对照本》前 言由于《三国演义》是基于史料加工而成的历史演义小说,所以一问世就有人研究它到底 有几分真, 三百多年来最权威的说法是章学诚的“七实三虚”, 已被大部分学者接受。 近年来, 在虚实问题上,先后出版了盛巽昌的《三国演义》 (补正本)和张国光的《三国演义》 (文史 对照插图本) 。最近有人另立高见,认为《三国演义》五分真都不到。文中言之凿凿,似成 一说,但毕竟为一面之词, 仅算一家之见。由于没能分析全书,所以每出一说, 均有支持者, 不乏反对者。一.史实与虚构的划分我自幼酷爱《三国演义》 ,亦喜《三国志》 ,有时为之而通宵达旦,每逢绝处常常拍案称 奇。最近终于将传记体的《三国志》改成编年史的《三国志》 ,并完成了《&三国演义&&三 国志&对照本》 。该书的排版方式为:左边是《三国演义》 ,右边为裴注的《三国志》 ,中间 夹了一点《资治通鉴》资料。到了这一步应该说《三国演义》中的史实一目了然,其实大谬 不然,全书排完后才发现史实与小说并不一致的方式很多,但不少地方是真中夹假,一时无 法定论,大致有如下类型: 1. 《三国志》简略, 《三国演义》详细《三国志》中记载了某件事,但很简略,廖廖数字;而《三国演义》中则为长篇大论, 通情达理,且是某一回中的重头戏。以三请诸葛亮为例: 《三国志?蜀书五?诸葛亮传第五》仅有 12 字: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而《三国演义》则从第三十七回中开始,至三十八中,用了整整一回篇幅,近 4,900 字 来描写“凡三往”。从这一例中可以看到,刘皇叔是去了三次隆中,也见到诸葛亮,这些全为 史实,但远非《三国演义》所说的如此活灵活现,那么这一件事能说有几分真呢? 2. 《三国演义》更换角色《三国志》原有记载,而到了《三国演义》中却换了主角。常常把他人的功劳贴到某人 的脸上,或者把某人干的坏事栽赃到大白脸的头上,这类例子颇多,下面仅举二个例子予以 说明。如《三国演义》中第三十九回“荆州城公子三求计”虽非全为事实,但确有详载,相差亦 不太大。而“博望坡军师初用兵”却差别较大,博望坡确有一把火,放火者非“军师”,而为刘 先主所点,而且烧的是自己的营房!《三国志?蜀书二?先主传第二》云: 使拒夏侯⒂诮褥恫┩>弥戎魃璺坏┳陨胀臀倍荩茸分 所破。又《三国志?魏书十八?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第十八》载: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苤1敢坏┥胀腿ィ手罹坊髦 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惶胗诮分淞羰亍 裙朐舴铮讲焕渫龋竿戎粒松⑼恕 区区 144 字,可到了《三国演义》中则起于第三十九回:“自是文官大备,乃聚武将商 议南征。夏侯唬骸 …”跨越第四十回,至第四十一回:“令大军分作八路,一齐去取 樊城。”洋洋洒洒,凡 7,073 字。经罗贯中的描写,自夏侯驳秸欧伞⒐毓牵邮又 葛村夫为无流之徒,一跃进为战无不胜之神人!也是罗贯中这一笔,可苦了要弄清“真虚” 之辈,是耶,非耶?公论何在? 3.以上情况兼而有之许多情节实际是上述两种情况兼而有之, 如世人津津乐道的关公温酒斩华雄, 就是一例, 《三国志?吴书一?孙破虏讨逆传第一》记载着:坚复相收兵,合战於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 《三国志》中仅为 24 字,而《三国演义》中则从“华雄遣人赍鲍忠首级来相府报捷,卓 加雄为都督”,一直到:“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 酒尚温。”计 1,640 字。书中华雄是先后斩了:鲍忠(且生擒将校极多) 、祖茂、俞涉和潘凤, 还大败了孙坚,一位如此之当世豪杰,却为关英雄不费吹灰之力而斩之。如果说上述两例还马马虎虎凑合着,这一例却不一样,但八鞭子也能挨得着:关公、华 雄真有其人。由此可见,要确定一个事件的真假还不太容易,必须定个标准或假定,再分析全书。本 文中最重要的标准有三条:①移花接木者。两书中叙述相同,仅仅是《三国演义》中说明较细,描述居多,本人假 定“基本属实”一般定为 0.8 到 0.9。只要字数相差不太多,仅换一个当事者时,将真实程度 定在 0.5 到 0.7 之间。 ②由于本人已经将《三国志》改成了编年史,可以清楚地看到大量不一致之处,本人选 取与《三国演义》最接近的史实。 ③对于裴注中的一切说明均认为是史料, 本人不打算考证裴注内容的真假, 同时都假定 《三国演义》参考了这一部分内容。以上标准和假设仅作一家之说,欢迎与大家商榷。 二.各回虚实的分析结果将《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对照本排列出来后,笔者按以上标准列出两书中所述事件 之间的差别。 本文采取的真实度的标注方法为:如 0.95 意味着 95%的内容录源自于史实,以此类推, 0.2 则基本为虚构,即与史实相近程度不到 20%,这种标明真实度的方法取自于数学。现先举一例来说明这一编排方法。 第一回 0.9 虚构的主要故事:三人桃园祭天地,三人救董卓 虚构人物:程远志 其实际意义为:第一回中有 80%的叙述与《三国志》相同,在《三国志》中仅“三人桃 园祭天地”和“三人救董卓”没有记载,本回中还虚构了一人物“程远志”。下面是各回对照结果,以及相应的一些说明,见下页。 将上述 120 回的真实度相加后得 75.8,再除以 120 回,仅得 0.63,即《三国演义》全书 只有六分真,准确地说仅有 6.3 分真。这与章学诚的“七实三虚”非常接近,因为本人还没有 将《后汉书》与《晋书》对照的结果加上去,如能加上这两书,真实度肯定会有所提高!三.作者虚构故事的主要目的《三国演义》中除了文学艺术加工的需要外,那么虚构故事主要用在哪些地方?主要是 神化关云长和诸葛亮,同时丑化曹操。 1.塑造关云长――虚构最多的部分之一 在对照本排到 18 回时,我发现《三国演义》所用的史料较多,很多回的真实度在 80% 以上,尤其是一些人物的妙语,几乎全抄史书。但关云长一出现后,虚构部分急剧增加,其 中常用的艺术手法如下:(1)移花接木法。 第一例为“温酒斩华雄”,华雄被斩是事实,时间和地点也还一致,但为孙坚所杀。上面 已有说明。 第二例是斩文丑,这一例的情形与上一例几乎相同,文丑是在官渡之战的初期被杀,但 是曹操所为,与云长挨不上边。 第三例举了不值一提的小将――蔡阳。 这是刘皇叔大作, 即使是这位――仁兄加皇叔的 功劳,也敢贴到了云长的脸上。 (2)纯为艺术而创造的人物。 《三国演义》中虚拟的大将级人物不多,但为云长特设两员:关平与周仓。即使在《资 治通鉴》中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究没能查出个“据何典籍”来。 (3)突出关云长虚构的故事 为了突出云长, 《三国演义》中虚构了“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且前后达二回半之长,1 万余字。文中写得栩栩如生,所用笔墨仅次于诸葛亮。它成功的描述了一身正气的云长:不 近女色;信誉卓著;忠君。而大奸雄曹操为了拢络他,前所未有的大发慈心,对云长是上马 金,下马银,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请。至于生活,怎一个“无微不至”了得,更有甚者还用 上了十多位美女作三陪。到头来换得个“来去明白,真丈夫也”。当然后面还有华容道一说。 (4)关公显灵。 关公显灵共 2 处。除了“玉泉山显圣”外,第一次显圣是杀吕蒙,第二次在第九十四回的 “诸葛亮乘雪破羌兵”中,时值关兴被西羌国的铁车密围无法走脱,此时“看看至近,只见云 雾之中,隐隐有一大将,面如重枣,眉若卧蚕,绿袍金铠,提青龙刀,骑赤兔马,手绰美髯, 分明认得是父亲关公”。《三国演义》中虽将关云长写为理想伟人,但罗贯中还是提到了他的一些坏脾气,主要 的是待人太傲,能在他眼中算上个英雄的人不多,初来时的诸葛亮他也曾不买账,还想胁迫 刘备用“水”去挡曹军。即使听了令,又打算与难弟张飞来个秋后算账。黄忠老将军名字排在 他的后面, 居然声称“终不与老兵为列”, 诸葛亮的一番夸耀使他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当然最终其命也送在“傲”上! 2.神化诸葛亮――虚构用得最多的地方 历史上的诸葛亮确是伟人, 《三国志》全书为 830,000 字, 《三国志》中为皇帝以外的大 人物单独立传者仅有两人(另一人为陆逊) ,诸葛亮传用了 11,722 字,不仅如此陈寿又用了 1,000 余字对他作了一个全面评价,最后的“评曰 ”, 加上裴松之注达 3,000 字, 其评语之多, 评价之高,均属史学罕见。而且《三国演义》问世前,后人对他的溢美之词几为空前,最为 著名的如苏轼的《赤壁赋》 ,和“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 英雄泪满襟!”更不容易的是,直到今天,没人说过他太多坏话(除文革外) ,由此可见他的 人品确是无可非议。 《三国演义》中,有六分真,近四分虚,这四分虚构中有三分之一用在诸葛亮身上,为 了描述这位伟人,在他仍在隆中时,就声名远扬,越接近他的出场,对他的赞美之词越多, 与其他英雄们相比,则是萤火与皓月,燕雀与鸿鹄之比,绝不能同日而语! (1)三顾茅芦《三国演义》中要见上诸葛亮一面很难, 小老百姓免谈, 就是皇叔之一晤, 也迁宕时日, 从年底到来年的阳春三月,“凡三往”,最后是“乃令卜者揲蓍,选择吉期,斋戒三日,薰沐 更衣,再往卧龙冈谒孔明。”何其隆重! 到了草堂,还不能赐见,只能“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玄德拱立 阶下。半晌,先生未醒”。这一立又是数个小时,达半晌。 他翻个身亦需惊天动地,先有豪言壮语作先导,后洗梳半响,让皇叔再凉一会儿。在他 手下和身边的亲朋好友没有一个是等闭之辈, 连青童也出口不凡, 能得与他同辈的四大人物 之一者,便可得天下。 诸葛亮的出场是从“元直走马荐诸葛”到隆中对,计 5,809 字,伟人必竟是伟人,出个场 竟那么难。在 5,809 字中,除了名字以外,几乎全为虚构! (2)赤壁之战――《三国演义》中虚构的故事最多 接下来的一大段是“火烧赤壁”,这八回几乎全为艺术杜撰,经过这么一笔,诸葛亮成了 通天文,晓地理,明阴阳,精阵法,算风云,擅长于火攻水淹,陆战水战车战马战无一不精 的神人。 从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到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 长义释曹操”计八回,约 37,900 字,几近一中篇小说,其中的故事绝大部分为虚构。 在第四十三回中近 5,200 字,其中“诸葛亮舌战群儒”一回除了人名外,所有对话均为虚 构,但这一对话中立论如此正确,反驳如此准确有力,一言便击中对方要害,以致立论方全 无招架之余地,更谈不上组织反击,最终置对方全无容身之地。可以这样讲“舌战群儒”乃一 千古绝唱。 第四十五回中有 5,507 字,史书记载少而又少,这一回中引用了一段“江表传”中蒋干的 事迹,前半部分还算给蒋干一些面子,可后半部分纯属虚有,大丈夫蒋干成了一跳梁小丑, 这一切全了为描写周瑜的雄才大略, 当然仅为诸葛亮垫个底。 《三国志?吴书九?周瑜鲁肃吕蒙 传第九》记载如下:《江表传》曰:初曹公闻瑜年少有美才,谓可游说动也,乃密下扬州,遣九江蒋干往见 瑜。干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乃布衣葛巾,自托私行诣瑜。瑜 出迎之,立谓干曰:“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邪?”干曰:“吾与足下州里,中间 别隔,遥闻芳烈,故来叙阔,并观雅规,而云说客,无乃逆诈乎?”瑜曰:“吾虽不及夔、旷, 闻弦赏音,足知雅曲也。”因延干入,为设酒食。毕,遣之曰:“适吾有密事,且出就馆,事 了,别自相请。”后三日,瑜请干与周观营中,行视仓库军资器仗讫,还宴饮,示之侍者服 饰珍玩之物,因谓干曰:“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 从,祸福共之,假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干 但笑,终无所言。干还,称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 计 344 字。从史实中可知,蒋干是奉命行事,绝非为了邀功。回来后的报告是“称瑜雅 量高致,非言辞所间”,确是实事求是,并没有做任何小动作,害得他人屈死曹操刀下。 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为 4,819 字,而史实更少,借箭回中的 《三国志?吴书一?孙破虏讨逆传弟一》仅有记载如下: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 箭均船平,乃还。从记载中可以看到,借箭的始作俑者,孙权也。但到罗贯中笔下,却成了诸葛亮的丰功 伟绩,而且是《三国演义》中最成功的故事之一,同时我也常常在想如果把这一节再还给孙 权,效果会怎么样呢? 火攻一计的故事又是如出一辙, 几乎成了借箭的翻版, 《三国志?吴书一?孙破虏讨逆传弟 一》载: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 而走也。”到了《三国演义》中一切全变了,想出火攻之计的有两人--诸葛亮和周瑜,而且两英雄 所见略同,手掌中全为“火”字,可见两人的判断是如此准确,真神了。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到,整个这一段中属于史实的很少,多为虚构。但也有一点:这一 段中,除了诸葛亮与周瑜外,其余数人的业绩均属史实,而周瑜这个人物的描述也有史实部 分――只要不与诸葛亮在一起。 整个赤壁之战中,先是舌战群儒,智激孙权和周瑜,草船借箭,议用火攻,神借东风, 三气周瑜,抢占彝陵,智算华容道,最后这样一位完美的神人就造出来了! 别小看这段故事中虚构居多,它是民间流传最广,也是最得人心的部分! (3)七纵七擒孟获七纵七擒孟获在历史上还真这么一回事,三国志?蜀书五?诸葛亮传第五》 《 中有样一句话: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 凡 36 字,如果把裴松之的注全加上去也仅 334 字,其书云:三年春, 亮率众南征, 诏赐亮金a钺一具,曲盖一,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 虎贲六十人。 事在亮集。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 …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到《三国演义》中整个面貌焕然一新,从第八十七回“征南寇丞相大兴师,抗天兵蛮王 初受执”到第九十一回“祭泸水汉相班师, 伐中原武侯上表”的前半部分, 4 回半, 23,000 共 过 字。七擒孟获与火烧赤壁还不一样,虚构的故事特别多,其中的人名也多为乌有,如: 鄂焕, 董荼那、阿会喃,蛮将不说,诸葛亮手下的大将也冒出来一二位如关索。 《三国演义》的第八十八回情节在史书中是有一些记载,但不太多。到第九十回,史实 就更少,仅《三国志?蜀书五?诸葛亮传第五》记载: 留外人而无兵者,必成祸患,二不易也;又夷累有废杀之罪,自嫌衅重,若留外人,终不相 信,三不易也;今吾欲使不留兵,不运粮,而纲纪粗定,夷、汉粗安故耳。” 其中第八十九回就赤膊上阵了,没有任何记载可言。 由此可见,这几回全为虚构故事,通过上述艺术加工一个伟人,一个家喻户晓的神人就 横空出世了。 一个根据史实创作出一个伟人,而且成功到了史无前例,很可能是空前绝后的,只要读 过该书的人都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有了诸葛亮就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谁要是背 离这个原则,哪里不执行这一方针,哪里就要掉脑袋,就要走向失败。对老百姓是如此,大 将是这个结局,连皇叔大人也不例外。本书中的例子信手可拈:李平运粮,不按这一正确路 线,结果削职为民,终为左衽,要知道李大人是白帝城五大托孤人之一。马谡自以为熟读兵 书, 占山立寨, 则失街亭, 最后是挥泪斩之。 魏延大人胆敢另有主见, 活着用你一技之长―― 勇猛,死后成了马岱的刀下鬼,而且背上一个黑锅叫他永世不得翻身!以上仅为小例,皇叔 大人才为典范,不听老人言,七十万大军葬送在夷陵,本人漂流他乡,屈死白帝城! 反过来,在诸葛亮出山前,刘皇叔及两位难弟们,只有失败的份儿,如丧家之犬:投靠 于袁绍,栖身于曹操,屈辱于吕布,寄迹于刘表,朗朗乾坤,大刘江山,竟无皇叔的立锥之 地!自亮出山, 如鱼得水, 火烧数十万大军于赤壁, 借巧豪夺荆州于孙权, 霸占益州于刘璋, 扫荡孟获于南蛮,造木牛流于祁山,火烧司马懿于上方谷,射死张A于木门关… …。三国历史上与诸葛亮同辈的谋士不下五人,东吴有吕蒙、陆逊,曹操手下有郭嘉、贾诩 及司马懿、邓艾和钟会辈,但经过《三国演义》的加工,能与诸葛亮相提并论的谋士全消失 了,数百年来诸葛亮家喻户晓,人人称颂,杜撰之小说能有如此神通,尚有何言哉! 3、受伤最深的人――周瑜 周瑜死时年仅 36 岁,可他一生战果辉煌,为人豁达,精通音乐,陈寿专门为他立了一 传,计 4,952 字,对周瑜的为人评价也不低: (1) .瑜长壮有姿貌。 (2) .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以瑜恩信著於庐江。 由此可见,时人对周瑜的评价极高,度量不下于笑口常开的弥勒佛,程普“数陵侮瑜”, 而瑜从不计较,“折节容下,终不与校。”,以致于程普发自内心地告人曰:“与周公瑾交, 若饮醇醪,不觉自醉。”瑜之人品无瑕可击矣!而且他对音乐的造诣也极高,史云:瑜少精意於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 误,周郎顾。”可以这样讲,历史上的周郎是标准的男子汉,大丈夫,应有的才华他全占了,到罗贯中 笔下也是无瑕可击,但一碰到诸葛亮,周瑜的一切就改变了,最为特出的例子是在“火烧赤 壁”的战场上。(1)赤壁之战中的周瑜历史中确有赤壁之战,而且不是一场小战,此时的刘备已经走投无路,鼠窜到了夏口, 曹操士气正盛,灭掉刘备易如反掌,只等时机。此时诸葛亮最先看到了这一点,而且想到了 出路, 《三国志?蜀书五?诸葛亮传第五》曰:先主至于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还是老办法,不过换个瓶子,即再找个投靠主人――孙将军。诸葛亮与刘备的意见可能 不一致,他首先想到的是苍梧太守吴巨,大概是怕孙权架子大,瞧不起这位皇叔。所以当鲁 肃一提出去东吴闯荡时,刘备大喜过望,似有迫不及待之歉。 《三国志?蜀书二?先主传第二》 云:肃故进前,与备相遇于当阳。因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 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臣) 〔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肃曰:“孙讨虏聪明仁 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今为君计,莫若 遣腹心使自结于东,崇连和之好,共济世业,而云欲投(吴臣) 〔吴巨〕(臣)是凡人,偏 , 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大喜,进住鄂县,即遣诸葛亮随肃诣孙权,结同盟 誓。这就是大战前的态势, 《三国演义》中亦忠实于史书,出入不大。――即刘备已是无地 自容,能投靠的都投靠过了,此时只要有奶就是娘,正巧鲁肃送上门来,诸葛亮来个顺水推 舟,刘备则渔翁得利,大喜过望。 到了东吴,诸葛亮在促成孙刘联盟中起了很大作用,此时东吴大臣们已闻风丧胆,诈词 一发,个个腿软股栗,像是少了膝盖骨,唯有下跪才能保全江东。当时主战者仅有鲁肃。孙 权虽被一时说服,大臣们一发高见,他又会动摇。 此时的诸葛亮确有高明之处,他的说人方法很特别,先假借激将法,一激之下的孙权竟 勃然大怒:“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然后又是一番高论(此 论不亚于隆中对)和精辟分析,据《三国志?蜀书五?诸葛亮传第五》 :豫州军虽败于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 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 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 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 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此论虽子牙亦不为之过,说得孙将军心花怒放。在联孙抗曹中,诸葛亮确实功不可没。 此时还有一位促成孙刘联盟的最关键人物――周瑜。 在做孙权的思想工作中, 更有举足轻重 之劳,他先分析曹操之后患,一步一步入情入理地分析,一句一句切中主题,然后才发豪言 壮语,真可为功到自然成,瑜云( 《三国志?吴书九?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 )不然。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 数千里, 兵精足用, 英雄乐业, 尚当横行天下, 为汉家除残去秽。 况操自送死, 而可迎之邪? 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场,又能与我校胜负于船楫 (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 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 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 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此论一出,效果立显,孙权勃然大怒( 《三国志?吴书九?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 )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 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这时孙权的决心之大,已经形影于色( 《三国志?吴书九?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 ) 权拔刀斫前奏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周瑜的高明之处还在下一着,以数量对比开解孙权的狐疑之心,以坚定必胜信心,并使 其付之于行动( 《三国志?吴书九?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 )及会罢之夜,瑜请见曰:“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 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军已久疲,所得表众, 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得精兵五万, 自足制之,原将军勿虑。”权抚背曰:“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子布、文表诸人,各顾 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五万兵难卒合, 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 援。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顺带一句,从这一怒还反应出一个情况,刘备还是一无名小卒! 由此可见说服孙权的功臣有三人, 鲁肃、 诸葛亮和周瑜, 其中功劳最大的要数: 周公瑜! 概而言之,促成孙刘联盟者全非由亮用“自有对答之语”来舌战群儒,智激孙权,计拨周 瑜所奠定的基础。而是周瑜先分析曹操的致命弱点,再以数字开解孙权,最后是用实际行动 担当起将曹操赶回老巢去的重任!此乃战前,以后的赤壁之战与诸葛亮就无缘了。 《三国志?吴书九?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 中对火烧赤壁的过程记载最全,摘录如下: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 “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 以薪草, 膏油灌其中, 裹以帷幕, 上建牙旗, 先书报曹公, 欺以欲降。 《江表传》 载盖书曰… … 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 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 保南郡。 《江表传》曰:至战日,盖先取轻利舰十舫,载燥荻枯柴积其中,灌以鱼膏,赤幔 覆之,建旌旗龙幡于舰上。时东南风急,因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盖举火白诸校,使众 兵齐声大叫曰:“降焉!”操军人皆出营立观。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往船如 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延及岸边营柴。瑜等率轻锐寻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大坏,曹 公退走。备与瑜等复共追。 区区 540 字,战役过程中有特写(火烧的全过程) ,有详载,地点人物一一交代得清清 楚楚,绝无含糊之处――即此场战役的总设计师是黄盖,总指挥者是周瑜,具体负责人还是 黄盖,此时的诸葛亮在云里,在雾里,在风中! 回过头来再读一下《三国演义》 ,前前后后达 8 回,回回均是诸葛亮的重头戏,处处都 是孔明的神机妙算,事事不出亮之所料,大致过程为: 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最后是他在隆冬季节借来了三天三夜的东南风, 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也有可能孙权周瑜早已灰飞烟灭。 此时的周瑜又干了些什么,主线有两条:一是为了东吴远大前程,处心积虑要谋害诸葛 亮,二是积极备战对抗曹操。应该说第二件还是符合历史潮流,就是这一点,罗贯中还是没 有饶了他――坑害了同窗学友蒋干仁兄,害得黄盖大吃皮肉之苦,庞统枉跑一趟曹营。题外 之言少说,先谈一谈谋害诸葛亮的过程,共四步: 聚铁山断曹操粮道――谋杀刘备――草船借箭――七星坛追斩诸葛亮。 这一回要说明的是心胸狭窄的周瑜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将诸葛亮逼上死路, 而且是屡败屡 战,至死不回头。每一次阴谋诡计又是由于诸葛亮巧施诡谲小计,化险为夷,而每一次遇险 后,亮均不介意,常常付之一笑,何等的大度! 各方面的备战也紧锣密鼓, 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这一点上确实没有歪曲周瑜, 大体如下: 说服孙权――利用诸葛谨为兄长的特殊地位, 引进诸葛亮这一人才――三江口曹操折兵 ――计赚蒋干, 借刀杀害蔡瑁、 张允――用黄盖的苦肉计诱使曹操上钩――派遣庞统打入敌 人心脏――三江口周瑜纵火。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一点:只要周瑜不碰上诸葛亮,便八面玲珑,处处威风,小日子 过得还真滋润!(2)孙权嫁妹与借荆州 赤壁之战后,格局已定,东吴空前巩固,上下一心,可《三国志》中不知何故在《三国 志?蜀书二?先主传第二》冒出了一句:权稍畏之,进妹固好。按字面理解,孙权想巴结刘备,送上了自己的妹妹,这在当时的环境中,亦不失为一着 高招,无可非议。可到了《三国演义》问题就复杂化了,而且连累了无辜――周瑜。嫁妹是 家事,是隐私,谅公谨也不敢横插一杠,更不敢奢想用皇妹作美人局手段。果真如此,则成 何体统! 其实孙权妹妹亦非常人, 《三国志?蜀书七?庞统法正传第七》载有:初,孙权以妹妻先主。妹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侍婢百余人,皆亲执刀侍立,先主每 入,衷心常凛凛。亮又知先主雅爱信正,故言如此。这是典型的英雄遇美人,千年难逢之公主见王子的言情小说,没有什么计中套计,一环 连一环。再详细一点,从史载中可以看到,孙权嫁妹中主角是孙权,是想傍大树乘凉,与旁 人无关。在《三国演义》中,孙权嫁妹是周瑜先出了个馊主意――用现在的话来说叫放鸽子,只 是这个鸽子大了一点,想钓对方的荆州,话说回来女方的代价也不小,是孙大人的妹妹。 这场戏很怪,双方主角――周瑜和诸葛亮均没有出场,全在遥控,周瑜占尽地利,所以 每出一计均可以直接传达, 诸葛亮没有那么方便, 但他神通广大, 叫赵云贴肉带了三个锦囊。 结局是可想而知的,周瑜是一步一步走向失败,可每失败一次,又能找到更好的妙计, 实在无计,则图尽匕首现,最后结论是千古绝句――陪了夫人又折兵,还说是周瑜闯的祸。 事实呢?《三国志?吴书九?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云:刘表故吏士多归刘备,备以周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容其众,乃自诣京见孙权,求都督荆 州。备诣京见权,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 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 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 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从这一记载中可以看到,刘备诣京见孙权的目的非常明确,认为周瑜所给地少,不足以 容其众,因此求都督暂借荆州。此时的周瑜确实干了一件不光彩的事,出了一个馊主意--向 孙权奏了一疏,用“三陪小姐”使老刘乐不思蜀,三兄弟天各一方,这美人局手段太上不了台 面。(3)三气周瑜在小说气死一员大将或一开国老臣的情况不多见,但在《三国演义》却发生了两起,一 起是我们下面要说的气死周瑜,另一起是王朗。用一计二计三计而气死一个大军事家,这在 历史上恐怕是难得之怪例,先读一下《三国志?吴书九?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 ,了解一下周瑜死的整个过程: 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於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 廖廖数语,全部才 18 字,但有一点很明确,周瑜是去巴丘的路上病逝的。现在回过来 看一看三气周瑜吧。一气周瑜是为争夺南郡而金枪迸裂,差点一命呜呼,既然上面已有说明,这一步就不多 谈。二气周瑜是由于上一节中“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一美人局手段失败而气出来的。第三是 想用“假途灭虢”之计,结果又是反遭暗算,这次把性命都搭了进去。 本来人死,恩恩怨怨也该结束了,可又冒出了“柴桑口卧龙吊丧”,这一次不光诸葛亮表 现出色--一纸祭文,两行伤心泪,赢得了东吴的一片同情声,还引来一凤――庞统大谋士。 这一本万利之行,只有卧龙先生才能有此神力。四. 《三国演义》的伟大艺术成就现在再回到正题,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均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四大史书中有《三 国志》 ,四大名著中有《三国演义》的《三国演义》绝不逊色于《红楼梦》《水浒》和《西 、 游记》 ,而且仅次于《红楼梦》 ,绝不逊色于《水浒》和《西游记》 。那么《三国演义》中引 用了近 65%的《三国志》史料,应该说这是典型的抄袭行为。可其实不然,事情远没有那 么简单,而且《三国演义》比《三国志》更为深入人心,例如现在还有关帝庙,人们还在崇 拜诸葛亮,神州大地处处有人在研究《三国演义》 ,年年均开《三国演义》研讨会,人们还 苦苦寻找《三国演义》的作者。而且不仅在中国,在日本、东南亚也是如此。其魅力何在? 1.虚构故事及历史影响《三国演义》 中虚构故事不太多, 但每一个故事都流传极广, 下面仅仅列出其中的几例, 这些均为罗贯中们创造,且从下面 18 例借以窥一下《三国演义》的成功之处。(1) .第一回中有一小插曲,即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2) .第五回中关公温酒斩华雄。 (3) .第八、九回王允利用貂蝉设连环计。 (4) .第二十一回中的曹操煮酒论英雄和望梅止渴。 (5) .第二十七回整个一章“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6) .第三十七回中的刘玄德三顾草庐。 (7) .第三十九回中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8) .第四十回中的诸葛亮火烧新野。 (9) .第四十一回中长坂坡赵子龙单骑救主。 (10) .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 (11) .第四十五回群英会蒋干中计。 (12) .第四十六回的草船借箭和黄盖的苦肉计。 (13) .第四十九回诸葛亮借东风。 (14) .第五十回华容道义释曹操。 (15) .第五十一回到第五十六回中的孔明三气周公瑾 。 (16) .第七十九回中兄逼弟曹植赋诗。 (17) .从第八十八回到第九十回的烧藤甲兵与七擒孟获。 (18) .第九十五回的马谡失街亭和诸葛亮的空城计。 在这 18 个故事中能得一者就能永垂史册,更何况它们还不是《三国演义》的全部精华。 2.描写各种人物死的艺术成就《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有目共睹,研究人员之多,范围之广非局外人能想像的,因此 由我来谈《三国演义》太不合适,但讨论一下该书中最不引人注意的小处――描写各种人物 的死,来说明一下《三国演义》文学艺术成就。下面为本人的一点读书体会。先看一下壮士 们英雄牺牲的场面。①诸葛亮之死《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写得太长,又夹了不少装神弄鬼之处,但是临终遗言 仍不失为字字珠玑。孔明强支病体,令左右扶上小车, 出寨遍观各营;自觉秋风吹面, 彻骨生寒,乃长叹曰: “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叹息良久。此时他尽力去做的是“出寨遍观各营”,最先想到是“不能临阵讨贼”,革命了一辈子,到 死还没有想到为子孙捞好处,为本人树碑立传!也正因为这一点,后人没有忘记他: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他的子子孙孙也因此荫福绵延,要我说,这才是最大的遗产!又如史太慈之死。在《三国演义》中史太慈算不上革命家(大英雄) ,所以对他的死没 作任何评论,只是临死时大叫曰:“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 奈何死乎!”作者的情感一览无遗,就这短短的 29 字,胜过了气吞河山的豪言壮语,激励了 一代代的读者们。②忠臣之死《三国演义》中写忠诚之士的死很多,本文仅举两例――沮授和审配,从这一不起眼的 水珠来反射出《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沮授乃于营中盗马,欲归袁氏。操怒,乃杀之。授至死神色不变。操叹曰:“吾误杀忠 义之士也!”命厚礼殡殓,为建坟安葬于黄河渡口,题其墓曰:“忠烈沮君之墓。”沮授壮举不仅为河北义士引以为傲,而且感动了杀人如麻的曹操,使他幡然悔悟:“吾 误杀忠义之士也!”为了纠正这一错误,曹操命“厚礼殡殓”,树碑纪念。“忠烈沮君”竟出于 杀害他的敌人之手,谁还会怀疑他的忠诚之心呢! 忠义之士审配之死是用另一角度来描写,即重点“突出”他就义时的一瞬间:临受刑,叱行刑者曰:“吾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南而死!”乃向北跪,引颈就刃。 这 36 个字中没有一个字是豪言壮语,没有一句要后人背下的“好字好句”,可字字催人 泪下,处处使人想到审配的忠烈情景:大义凛然的审配叱吒行刑者的形象、向北而跪的忠义 场面、引颈就刃的壮举,将永远铭刻在读者心中,且无情地鞭鞑着一切贪生怕死的小丑们! 同时也说明英雄不是树出来的,更不能全靠吹。是英雄,自己人不会忘记,敌人也会肃然起 敬。 壮烈场面能写到如此,审配虽死犹生! 其实最为壮烈的死是孔融二子之死,共 41 字,从这二子的一句话,计 9 个字,就能看到他 们的未来,甚至可以这样说“有子倘能如此,死复何恨!”《三国演义》曰:左右急报曰:“尊君被廷尉执去,将斩矣!二公子何不急避?”二子曰:“破巢之下,安 有完卵乎?”我相信: 再也找不到比它更能表示面对死亡而临危不惧的遗言, 而且这是出于两个不懂 事的孩子!③.小肚鸡肠人――周瑜之死以上全是“朱时茂”们扮演的正面人物,其实反面人物也写得各有千秋,例如写小肚鸡肠 人的死――周瑜之死就是一例,其遗言仅六字,但足以遗臭万年。 《三国演义》云:徐徐又醒,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请注意不是死而是亡,不 是一声而是数次) 。从这一长叹中可以看到,周瑜的度量何其小也!“既生瑜,何生亮!”是小家子人物的最 成功的绝妙写照,是空前,亦为绝后。④最著名的遗言之一――刘备嘱儿刘备戎马一生,为人宽厚,自认为曹操占天时,孙权有地利,而他只能取人和,所以在 他的遗言中全谈道德的重要性。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卿父德薄,不足效也。卿与 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勿怠!勿忘!⑤曲折但扣人心弦的杀人 最为曲折但扣人心弦的杀人过程是杀吕布前一段对话, 从这 157 字中可以看到吕布的求 生渴望, 曹操的犹豫不决, 刘备的奸雄, 吕布最后一句话揭穿了刘备处世的圆滑。 全文如下:布告玄德曰:“公为坐上客,布为阶下囚,何不发一言而相宽乎?”玄德点头。及操上楼 来,布叫曰:“明公所患,不过于布;布今已服矣。公为大将,布副之,天下不难定也。” 操回顾玄德曰:“何如?”玄德答曰:“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布目视玄德曰:“是儿 最无信者!”操令牵下楼缢之。布回顾玄德曰:“大耳儿!不记辕门射戟时耶?”第一步吕布为了活命,全面展开外交攻势,先向刘备求助,玄德老奸巨猾只是“点头”, 不置可否,不显山水,没露庐山真面目,可称滴水不漏。到了楼上,吕布的“叫曰”成了最成 功的说人术之一,仅 28 字就彻底打动了曹操的心,此时刘备如能念及“辕门射戟”,一言就 能活吕布,可刘备毕竟是一代枭雄,11 字就击中曹操的要害,且一锤定音。此时吕布才明 白刘备为人:“是儿最无信者!”布走前说道:“大耳儿!不记辕门射戟时耶?”这一句,无情 地鞭鞑了刘备的良心,也用事实向曹操说明这个忘恩负义之徒的为人。五.标记说明本书资料有四个部分组成: 《三国演义》《三国志》 、 、裴注、和《资治通鉴》 ,此外为避 免误解,整理时还补加了一些人名,因此有必要用一些常用的标记来区别它们的来源,本书 主要用到的标记有: 1、由于引用文取自于原文的一小部分,常常省略了其中的人名或时间,为了说明当事 者而加入了必要的人名,书中用[ ]加注,以示原文中没有,为整理所加。 2、 《三国演义》开头及最后有许多内容选自于《后汉书》及《晋书》 ,由于这两书内容 太多,作者仅摘录了《资治通鉴》中相同内容,这部分史料用下划实线标出。 3、 《三国志》中的裴注部分很多,据有关资料及本人的精确统计,裴注内容几近《三国 志》原文,因此裴注不能省略,凡为裴注者用虚线标记。 4、本书编排方法为:左边《三国演义》 (用宋体) ;右边《三国志》 ,并用楷体区别之。六.结 束 语《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对照工作看起来易如反掌,其实很费事。前后花了一年半 时间,因为先要将《三国志》改写为编年史体例,这项工作就非常复杂。开始时不知天高地 厚,自认为不费吹尘之力,谁知这绝非局外人想像的那么简单,中途几近夭折。幸得前辈老 师们鼎力相助,尤其是九十一岁的朱一玄老师,多次写信鼓励。编年史体完成后,我将它与 《三国演义》 作详细对照, 并为该书作一绪言,约三万字。绪言完成后, 恭请陈辽教授赐教, 他为成书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也推荐我以论文形式先发表。 笔者按陈老师的指点完成了本文, 特别一提的是我数次恳请陈老署名,他一一拒绝,前辈的高风亮节,后学没齿难忘!首都师范大学周文业老师多年来一直从事和倡导《三国演义》数字化,本书附录中介绍 了周老师关于《三国演义》数字化的工作。对本书编写,周老师提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初稿 中,周文业老师又多次修改,在此一并感谢。 周文业老师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三国演义》数字化,在 1999 年第十二届、2000 年第十 三届和 2001 年第十四届全国《三国演义》学术研讨会上,连续三次就《三国演义》数字化 发表论文,并在大会发言。有关“《三国演义》数字化工程”的论文已经分别收入第十二届和 第十四届 《三国演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三国演义》数字化课题已申请得到北京市教委 的资助, 目前已开展文字版的数字化和版本比对、 图文对照、 同词脱文、 小说和史籍对照等, 其他项目正在筹划之中。 还有一点要说明的是,本书采用的版本是毛宗岗修订的《三国演义》 。众所周知,在毛 本之前还有为数众多的《三国演义》版本,包括以嘉靖元年(1522 年) 《三国志通俗演义》 为代表的嘉靖系列, 和上图下文的 《三国志传》 (又可再分为“繁本”和“简本”二个系列) 系列 。 最近作者用《三国志通俗演义》 (嘉靖元年本)与史料作了对照,发现毛本中删除大量 的史料,包括大量直接引自史书的“论”、“赞”,尤其是大量称颂曹操的材料都在“拥刘反曹” 的指导思想下,被毛宗岗删节掉了。 因此,严格、仔细地分析,各种不同版本的《三国演义》 ,其虚实程度也不同。本书只 是分析了毛本 《三国演义》 的虚实问题, 而嘉靖元年本 《三国志通俗演义》 有可能比毛本 《三 国演义》更接近史实,因此,七分真一说可能是最接近于史实《三国演义》的评价。将来有 条件时,可以考虑再陆续出版其他《三国演义》重要版本(如嘉靖元年本)与《三国志》等 史书的对照本。 如前所述, 《三国演义》主要根据四部正史《三国志》《后汉书》《晋书》和《资治通 、 、 鉴》编写。目前作者仅做了《三国演义》和《三国志》《资治通鉴》的比对,将来计划在条 、 件具备时,将陆续出版《三国演义》与四部正史《三国志》《后汉书》《晋书》和《资治通 、 、 鉴》的比对。如有可能,将进一步扩大到其他史籍,包括《世说新语》《华阳国志》《搜神 、 、 记》等。 因此,最理想的是做到《三国演义》各种版本与各种史书的完全对照。但这种纸本的出 版物篇幅极其巨大,最好的形式是出版光盘类的电子出版物。
更多搜索: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志13 赤壁之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