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簿,为什么6级的攻占城池的单机游戏要做两遍

下载傲世堂论坛App!论坛领银币!!
浏览过的版块
精神病院长
..等一秒钟.
精神病院长
精神病院长
真我还是真我
人生如波涛
精神病院长
精神病院长
浏览过的版块
您没有登录,不能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攻城掠地》傲世堂1493服火爆开启当前位置: >>
南美洲十三国风情
南美洲十三国风情01、墨西哥 、这里是“仙人掌的国度”“玉米的故乡” 、 ;这里有神秘的金字塔、美丽的美洲王蝶和最地道的龙舌兰酒;这里是人类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孕育了玛雅文化、奥尔梅克文化、托尔特克文化和阿 兹台克文化。这里就是“雄鹰之国”--墨西哥合众国。“雄鹰之国”--墨西哥合众国 雄鹰之国”--墨西哥合众国 雄鹰之国之所以称墨西哥为“雄鹰之国” ,是因为墨西哥人将“雄鹰”视为国家的象征。在墨西 哥的国旗和国徽上都有这样一幅图案: 一只勇猛的兀鹰口衔一条蛇傲立于一棵茁壮的仙人掌 上。这幅图案事实上描绘了墨西哥人的祖先阿兹台克人建国的历史。相传在很久以前,太阳神为了拯救四处流浪的阿兹台克人,托梦告诉他们,只要见到兀 鹰叼着蛇站在仙人掌的地方,就在那里定居下来。阿兹台克人在太阳神的启示下,找到了梦 中描绘的地方,并用阿兹台克民族战神“墨西特里”的名字命名了这片由神所指定的居所。 所以, “墨西哥”的原意就是“墨西特里战神之庙”的意思。墨西哥位于北美洲南部, 是南、 北美洲陆路交通的必经之地, 面积196万多平方公里, 人口1.04亿。首都墨西哥城位于墨西哥高原南部特斯科科湖的湖积平原上,海拔224 0米,是墨西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墨西哥在不同历史时期享有不少美誉: “仙人掌的国度”“玉米的故乡”“白银王国” , 、 、 “浮在油海上的国家”等等,这些都体现出墨西哥历史的悠远和资源的丰足。它是拉美经济大国、世界能源和矿产大国,也是人类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闻名于世的 玛雅文化、奥尔梅克文化、托尔特克文化和阿兹台克文化都是墨西哥古印第安人创造的。三种文化广场: 三种文化广场:墨西哥历史的缩图想要了解墨西哥的历史文化,就不能不去墨西哥城的“三种文化广场” 。这里仿佛是一 部历史的缩图,是墨西哥城最有意趣 最有文化内涵的观光景点之一。 “三种文化广场”所指的三种文化,就是广场上由当年印第安人留下的金字塔神庙遗址 所代表的古印第安文化; 由西班牙圣地亚哥大教堂代表的西方殖民文化, 当年西班牙殖民者 拆掉印第安人的金字塔后, 用金字塔的砖建造起了这座天主教堂。 还有一种就是由教堂边矗 立的外交部大厦代表的现代文化。本土原始文化、外来殖民文化、现代文化这三种文化元素 同时并存于这6000平方米的广场上。 虽然这三种文化是墨西哥官方承认的主流文化, 但 是它们是否已融合成为一种今天的墨西哥文化了呢?这个问题也许可以用大教堂前的石碑 上的一段话来回答-- “1521年8月13日, 库奥特莫克英勇地捍卫着特拉特洛尔科金 字塔的尊严,但最终还是被埃尔南?科尔特斯的铁蹄践踏。这既不是谁的失败,也不是谁的 胜利,而是一个混血民族,即今天的墨西哥,痛苦的诞生过程。 ”事实上, “三种文化广场”地区曾经是墨西哥谷地最早的居民点。15世纪,强大的阿 兹台克人在这里建成了特诺奇蒂特兰, 也就是现在的墨西哥城。 特诺奇蒂特兰在当时是中美 洲最大、最繁华的都市。1522年,西班牙殖民者占领特诺奇蒂特兰。为了便于统治,迫使印第安人改信天主 教, 象征印第安文化的金字塔祭坛和神庙等建筑被彻底拆毁。 西班牙人用拆下的石料在祭坛 原址上修建了天主教修道院,并将其他建筑的地基填平为广场。1543年,修道院又被改 建为圣地亚哥大教堂。直到20世纪初,阿兹台克人祭坛的大部分遗址才重见天日,经过几十年的开发整理, 除了战神祭坛的地基已成为圣地亚哥大教堂的底座而无法发掘外, 其他神殿的基座都被发掘 和整修, 形成了一个个平台。 这些历史遗迹现在成了开放式的博物馆, 静静地矗立在广场上, 向来到这里的游客们讲述着古代印第安文化昔日的辉煌。宪法广场: 宪法广场:从古代文明走向现代文明如果说“三种文化广场”是墨西哥历史的缩图,那么宪法广场见证的就是墨西哥从古代 文明走向现代文明。位于墨西哥城市历史中心区的宪法广场,通常被人们叫做索卡洛广场, 连同四周的马路,广场宽195米,长240米,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之一。 “索卡洛” 在西班牙语中意为 “基座” 1843年, 。 政府在广场中间建造了一个大基座, 以便树立独立纪念碑。但纪念碑最终并没有建起来,基座也被拆除,但“索卡洛”的代称被 保留了下来。在广场北侧是墨西哥城主教堂。这是美洲最大和最古老的主教堂。广场东面是国民宫, 每年国庆时墨西哥总统都会在正中的阳台上带领广场上的人们发出自由的呼声, 庆祝墨西哥 的独立。广场以外东北部是著名的阿兹台克文明遗址--墨西哥城大庙。 这代表索卡洛广场所在 的地方在阿兹台克时代就是城市的中心。大庙始建于1390年,此后经过六次扩建。15 21年西班牙殖民者到达墨西哥后将神庙拆毁,目前人们只能通过遗迹来想象它当年的宏 伟。大庙底座宽80米,长100米,寺庙的高台上曾有两座高达30米的神庙,分别供奉 战神和雨水与农业之神。 神庙最初只是由泥土和木头堆积的高台, 此后在此基础上的多次扩 建,见证了阿兹台克文明的发展。1790年在修缮广场时,人们从地下发现了阿兹台克文 明的历法--“太阳石” ,这块巨石现在已经成为墨西哥的国宝。 宪法广场的中央还竖立着一根高100米的大旗杆,一面长20多米的大国旗高高飘 扬。 根据前总统塞迪略1999年的建议树立这一标志, 也使得宪法广场成为墨西哥宣传爱 国主义的重要地点。改革大道: 墨西哥的香榭丽舍” “ 改革大道: 墨西哥的香榭丽舍”在墨西哥城, 既可以找到阿兹台克人的古建筑遗迹, 也可以看到大量西班牙式豪华的教 堂、宫殿、民居小楼。而在这个西半球最古老的城市中,也有像石油大厦、墨西哥饭店、拉 美大厦等现代摩天建筑耸立在古建筑遗迹、教堂、宫殿和民居小楼之间。我现在在墨西哥城的改革大道, 这条大道是墨西哥城最繁华的大道之一。 在这里每走一 段距离, 你就能发现一处历史文化遗迹, 这使得改革大道成为墨西哥城最具历史文化气息的 地方之一。改革大道, 有“墨西哥的香榭丽舍”之称,全长12公里。由西南到东北斜穿墨西哥城。 它南端起始于查普尔特佩克公园, 北到索卡洛广场, 是19世纪建造的一条仿造香榭丽舍大 街的景观大道。19世纪60年代, 当时的皇帝马西米连诺一世为连接查普尔特佩克城堡与市中心的国 民宫,仿照香榭丽舍大街等欧洲主要大道修建了改革大道。当时这条大道名为女王大道,后 来人们为了纪念推翻马西米连诺一世并推行改革的华雷斯总统而将它改名为改革大道。与墨西哥城其他主要大道的相比, 改革大道最大的不同, 就是在道路两旁和中央都装点 着精致的艺术品。在整条大道上,每过几个街口就有一处纪念碑。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独立天 使纪念碑。 这座纪念碑是为纪念墨西哥独立战争100周年而建造的, 于1910年9月1 6日落成。 现在墨西哥城的官方旅游标志就采用了这座纪念碑的抽象图形。 而在大道两旁陈 列着许多外形各异的座椅,为这条古老的街道增添了现代艺术的气息。塔斯科: 白银王国” “ 塔斯科: 白银王国”的“白银之城” 白银之城”除了“雄鹰之国”外,墨西哥在不同历史时期享有不同的美誉。这些名称也是对墨西哥 历史的另一种诠释。古印第安人培育出了玉米,这里便成为了“玉米的故乡” ,西班牙殖民 者发现了银矿, “白银王国”的美誉便蜚声海外。(塔斯科在西文中的意思是“银城” ,过去 坐落在墨西哥格雷罗州的塔斯科是一座美丽的旅游城市。 这里因盛产白银而得名。塔斯科建于1528年,西班牙殖民者当年在这里发现了银矿,并着手进行开采,塔斯科由此成为美 洲第一座银矿城市。 )城中融合了印第安土著和基督教两种不同的文化的建筑提醒着人们这里曾经发生的文 明冲突。 (塔斯科城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印第安土著和基督教两种不同的文化。房屋依山而建,楼层不高,一般只有两三层, 多为欧式风格。 在塔斯科市中心地势最高处,矗立着当地最著名的圣普里斯卡教堂。登上这座 ) 建于十八世纪,具有典型的巴洛克式风格的教堂顶部,能够将整个城市尽收眼底。 (这座教堂建于十八世纪,具有典型的巴洛克式教堂风格,是墨西哥巴洛克式建筑的杰出代表。 ) 如今的塔斯科城, 早已没有了采矿工人的身影, 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现在多以旅游和制作、 出售各种银器谋生。而城中林立的银饰店铺让“白银之城”的美誉世代流传。在这里,几乎 每家每户都有手工作坊, 而生产的银器在墨西哥很有名气。 一些银饰店铺的介绍也频频出现 在许多旅游杂志(或者手册)里。塔斯科建于1528年,西班牙殖民者当年在这里发现了银矿,并着手进行开采,这里 由此成为美洲第一座银矿城市。而塔斯科在西班牙文中就是“白银之城”的意思。瓜纳华托: 青蛙之城” “ 瓜纳华托: 青蛙之城”和塔斯科一样, 建于1546年的瓜纳华托市, 也因为西班牙殖民者的到来而变成了一 个文化多样的城市。 由于城市附近的山形颇似青蛙, 居住在这里的印第安人就给这座城市起 名瓜纳华托,意为“青蛙山” 。青蛙也就成了这座城市的标志,随处可见“青蛙”雕塑和纪 念品。除了保留有大量典型的西班牙殖民时期的建筑外, 瓜纳华托的城市建设还有一个特点的 鲜明,那就是地上是曲径通幽的小巷,地下是让人分不清方向的隧道。早在18世纪,瓜纳 华托频频受洪水困扰。每当雨季来临,城市附近的河流由于降雨增多水位上涨,河水倒灌进 地势较低的城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瓜纳华托居民从1883年开始建设隧道。第一条完 工的隧道连接了入城处和市中心。 但令当初建造者们没有想到的是, 随着瓜纳华托居住人口 和车辆数量不断增加,他们建造的这些隧道如今成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妙招。马丁内斯: 马丁内斯:墨西哥民族英雄无论是漫步在鹅卵石铺就的小巷, 还是徜徉在迷宫般的隧道网, 都会成为游览瓜纳华托 的独特感受。但在瓜纳华托还有一处不能不看的景点--马丁内斯纪念碑。这座纪念碑为纪念墨西哥独立战争中瓜纳华托市一位只身阻挡了镇压独立战争的西班 牙殖民者的普通矿工而建造。他就是胡安.何塞.马丁内斯。马丁内斯1782年生于瓜那华托市附近的圣米盖尔.阿连德市,后来在瓜那华托市成 为了矿工。 据说他走路姿势和笑声颇为奇特, 因此人们笑称他是“皮皮拉” 意为“母火鸡” , 。1810年墨西哥独立战争爆发后,一批镇压革命的西班牙殖民者来到了瓜纳华托市。 他们在市中心洗劫一个谷仓中的银器时, 马丁内斯只身用沥青和火把点燃了谷仓, 帮助革命 者消灭了所有西班牙士兵,成为了墨西哥独立战争中的英雄。1939年, 墨西哥政府在瓜那华托市为马丁内斯建造了纪念碑, 记录他手持火炬反抗 殖民者的时刻。站在纪念碑下的平台上,宁静安详的“青蛙之城”尽收眼底。文明的冲突已 经淡去,文化的交融还在延续。伊达尔戈: 伊达尔戈:墨西哥国家独立的摇篮和许多拉美国家一样, 西方殖民者曾给墨西哥带来深深的伤害。 所以只身反抗西班牙殖 民者的马丁内斯才会被奉为民族英雄。 事实上, 真正激发起墨西哥人反抗精神的是一位名叫 伊达尔戈的神甫。1810年9月16日拂晓前, 墨西哥多洛雷斯小镇年近60岁的神甫伊达尔哥带领起 义者,首先释放了监狱中的囚犯,天刚亮时,又逮捕了城内所有的西班牙人。在这一切完成 后,伊达尔戈敲起教堂的钟声提出“墨西哥万岁”等口号,也就是墨西哥史上著名的“多洛 雷斯呼声” 。它标志着墨西哥独立运动的开始。伊达尔戈不久被叛徒出卖,被俘牺牲。莫洛 雷斯继续领导独立运动,于1813年宣布墨西哥独立,建立共和国。伊达尔戈也被称为墨 西哥独立运动之父。伊达尔戈市也被称为墨西哥国家独立的摇篮。赢得独立的墨西哥人民, 把每年的9月16日定为墨西哥的国庆纪念日。 每年的这个时 候,墨西哥总统都要在首都墨西哥城宪法广场或者在多洛雷斯.伊达尔戈城举行仪式,敲响 当年伊达尔戈敲击的钟, 呼喊独立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雄的名字和 “墨西哥万岁”“独立万 、 岁”等口号,墨西哥各地政府和民众也会在同一时刻举行类似的活动。现在90%的墨西哥人属印欧混血人种。这使得墨西哥作为一个国家始终在古代与现 代、传统与潮流、印地安精神和西班牙文化之间徘徊,并希望能在两种矛盾状态中找到现代 的民族认同感。因此,虽然墨西哥是个多党制国家,各党派及其拥护者政见不同,但提到国 家,提到墨西哥,热爱之情绝无二致。继伊达尔戈之后领导独立战争的莫雷洛斯将军有一句 名言: “祖国是第一位的” ,这句话成为墨西哥人民恪守不渝的信条。阿卡普尔科: 阿卡普尔科:墨西哥的太平洋珍珠: 墨西哥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人文景观,还有漫长的海岸线,旖旎(【拼音】 yǐ nǐ 【解释】 :[charming and gentle] 柔美的样子 旖旎从风。)的海滨风光。阿卡普尔 科就是墨西哥西南部太平洋海岸线上的天然良港和旅游城市,有“太平洋珍珠”的美誉。这 座沿着半圆形的阿卡普尔科湾而建的海滨城市, 不仅有依山傍海的美景, 还有悬崖跳水等独 特的旅游项目, 每年都吸引大批国内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是墨西哥乃至拉美地区最著名的 旅游城市之一。阿卡普尔科位于格雷罗州太平洋沿岸的阿卡普尔科湾畔。海湾呈半月形,长6公里,宽 3公里,最大水深100米,是墨西哥太平洋沿岸的良港和世界最佳天然锚地之一。阿卡普尔科属于热带气候, 5月至11月炎热潮湿, 但从12月至次年4月气候温和舒 适,特别适合发展旅游业。海岸边有20多处金色的海滩,四季都可以进行游泳及钓鱼等娱 乐活动。每个海滩上散落着数不清的小凉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此休闲度假。旅游业给阿卡普尔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而阿卡普尔科99%的居民更依靠旅游业 为生。这里的海边悬崖高耸,怪石嶙峋,是表演悬崖跳水的绝佳场所,阿卡普尔科最富盛名 的旅游项目是观看悬崖跳水,勇士们攀登到35米高的悬崖处纵身一跃,精彩绝伦,号称世 界一绝。事实上,阿卡普尔科在古代只是一个小渔村,1550年起才有人在这里居住,直到1 599年才正式建立起城市。 1565至1815年间这里是墨西哥与菲律宾进行贸易的主 要港口,开辟了墨西哥和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海上贸易航线,这条航路也被称作“海上丝绸之 路” 。特奥蒂瓦坎: 特奥蒂瓦坎:众神出生之地特奥蒂瓦坎距离墨西哥城40公里处,被称为古印第安文明的“神迹” 。阿兹台克人来 到这里的时候,特奥蒂瓦坎已经被遗弃了1000多年。特奥蒂瓦坎文明起始于公元前200年左右, 在奥尔梅克文明灭亡之后才诞生, 大约与 玛雅文明处于同一时期。 但特奥蒂瓦坎人并未给后人留下充足的文献材料, 对这一文明的起 源与消亡的研究争论颇多。 “特奥蒂瓦坎” 甚至 这一名字都是后人对这一文明称呼, “众 意为 神出生之地” ,以表示后来者的敬仰。特奥蒂瓦坎文明在公元150年到450年时经历了长期的繁荣, 城市内最多居住着1 5万到25万人,城市面积达40平方公里。有历史学家表示,特奥蒂瓦坎城建筑宏伟,壁 画繁复, 在当时没有任何一个欧洲城市能达到这种文明程度。 然而在公元650年至750 年间,特奥蒂瓦坎文明却突然退出历史舞台,居民也随之消失。只有他们创造的这座城市, 历经千年,见证了文明的兴衰与更替。月亮金字塔与太阳金字塔特奥蒂瓦坎古城的建筑格局以中央大道“亡者之路”纵贯南北,大道中段的东侧屹立着 古代墨西哥最雄伟的建筑--太阳金字塔。大道北端坐落着月亮金字塔。除两座金字塔外, 羽蛇神庙等庙宇和半地下宫殿等建筑奇观,整齐有序地排列于“亡者之路”两侧。我身后的月亮金字塔是特奥蒂瓦坎文明最早的建筑之一。 最早它是一座坟墓, 此后经过 多次扩建,最终成为现在的样子。月亮金字塔是城内最古老的建筑, 外形与后面的塞罗戈多山极为相似。 据阿兹台克人记 载,金字塔顶端本来有一个大型石人,象征月亮神,因此阿兹台克人将这座金字塔称为月亮 金字塔。但人们后来发现了这个22吨重的石人,认为更有可能是象征与水有关的神。据考古学家们的研究,在建好后的数百年里,当地居民对这座金字塔进行了6次扩建, 每次扩建都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的, 使得金字塔原本的样子已经无从知晓, 但形制却越来越 大。2007年的一项考古活动发现,在金字塔的第四层内还有一具用于祭祀的人类尸骨, 以及狼、美洲虎、美洲狮和蛇的骨头,还有大量祭祀用品,其中包括用绿玉和黑曜石制作的 小雕像和刀具等,证实了这座建筑的用途。和“月亮金字塔”一样, “太阳金字塔”也是阿兹台克人的叫法,原本的名字已经无从 知晓。来到金字塔顶端, 我们看到当初在这里建造的神庙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 早已荡然无 存。也正因如此,到现在人们也不清楚,当初特奥蒂瓦坎人在这里祭祀的是什么神灵。一些 学者认为这里祭祀的应该是特奥蒂瓦坎文明的主神之一“大女神” ,但学术界对此也存在不 少争议。不过考古学家发现, 太阳金字塔的地基底下是个天然溶洞, 溶洞尽头的四个密室里发现 不少古代祭祀文物,但没有棺椁。因此,他们认为,与埃及的金字塔不同,特奥蒂瓦坎的太 阳金字塔不是陵寝,而是一个祭神的场所。不管怎样,太阳金字塔都以它神奇的力量吸引着人们。到了今天,墨西哥人会在春分这 天登上太阳金字塔顶,举行迎春分庆典, “汲取”太阳的能量,以期获得好运气和好收成。 每当这个时候太阳金字塔周围便会聚集成千上万名墨西哥人, 他们面朝太阳的方向举起双手 以“获取能量” 。羽蛇神: 羽蛇神:智慧与复生的主宰无论特奥蒂瓦坎人在金字塔祭祀什么神灵, 但他们一定崇拜羽蛇神。 在古城中羽蛇神庙 保留至今。崇拜带羽毛的蛇的记录最早出现在公元前1400年到前400年间的奥尔梅克文化 中。在特奥蒂瓦坎文明、阿兹台克文明和玛雅文明中都有这个神。按照一些说法, “羽蛇神” 发明了书籍和历法,给人类带来玉米,它还代表着死亡和重生。作为神庙, 祭祀品自然必不可少。 人们在神庙周围发现的祭祀品有4个、 9个、 13个、 18个和20个一组的, 这些数字在特奥蒂瓦坎文明和中部美洲文明中有着重要意义。 他们 认为世界分为4个方向,阴间一共有9层,天堂和地面一共有13层。宗教历法是一年13 个月,每个月20天,太阳历一年有18个月,每个月有20天。在神庙周围还有一圈小羽蛇,一共260条。每条蛇嘴里都有一个空位。学者认为当时 人们每天在不同的蛇嘴里放上东西,用以表示宗教历法中一年的每一天。不论如何, 创造了这一伟大文明的人们已经消逝在历史的海洋中。 不论是西班牙殖民者 还是阿兹台克人,所有见过这一遗迹的人都被它的雄伟壮观所折服。1987年,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以期让全世界的人们都来记住这一伟大的文明。壁画: 壁画:延续艺术的辉煌墨西哥的古代文明所创造的繁荣给后人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和艺术财富。 现在, 无论是 墨西哥南部的印第安人后裔,还是混血墨西哥人,同样继承了祖先的惊人艺术天分。走在享有“壁画之都”美誉的墨西哥城,就不难发现这一点。许多建筑物的墙壁上都绘 有反映古印第安人生活和墨西哥历史发展进程的壁画。壁画以分布广、画面大、色彩鲜艳、 题材广泛著称,并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每当人们来到墨西哥城,无不为这些光彩夺目的壁 画所吸引。而在墨西哥美术宫,各层走廊和大厅里的壁画,堪称墨西哥民族艺术的瑰宝。这些壁画 承载着墨西哥乃至整个世界的历史和文化, 其中最著名的壁画有奥罗斯科在1934年创作 的《卡塔尔西斯》壁画,他用粗犷浑厚的笔触,描绘了人们想象中的炼狱情景。另外还有西 凯罗斯创作的《新民主》以及其他一些珍贵的壁画作品。玛尼亚契: 流畅的音响” “ 玛尼亚契: 流畅的音响”除了绘画以外, 歌舞也是一个民族最艳丽的色彩和标识。 玛尼亚契就是墨西哥传统民族 音乐的典型代表。人们只要一听到她的旋律,就会联想到这个极具拉美风情的国度。玛尼亚契是墨西哥的一种乐队表演形式。玛尼亚契是印第安语,意思是“流畅的音响” , 发源于墨西哥哈里斯科州,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最初表演时仅使用印第安土著的乐器,西 班牙殖民美洲后,渐渐加入欧洲乐器。上世纪初开始风靡墨西哥城乡,成为最大众化的音乐 表演形式。四把不同的吉他, 几把小提琴再加上一只小号组成了表演玛尼亚契的流动乐队。 演员大 多数为男性,身着墨西哥紧身骑士服,腰扎宽皮带,头戴大宽沿帽,显得英俊潇洒。要见识玛尼亚契的风采,最好的去处是墨西哥城的卡里巴迪广场。一到晚上,这里总是 乐队云集,歌声此起彼伏,格外热闹。经常有墨西哥人在这里举办家庭聚会,被邀请的玛尼 亚契乐队总会神采飞扬地纵情歌唱。兴起之时,全家老小还会和乐队一起合声高唱,翩翩起 舞。亡灵节: 亡灵节:欢乐的节日世界上大多数文化把出生看作生命的起点,把死亡看作终点,而墨西哥人则用歌声、舞 蹈和各种仪式表达对死亡的不屑(副词,形容蔑视、轻视)。他们欢欣鼓舞地庆祝生命周期的完成, 一年一度迎接生者与死者的团聚。在墨西哥,每年的亡灵节,就是这样一个节日。西班牙传教士16世纪在墨西哥传教时发现, 如果全盘否定印第安传统文化和宗教会激 起印第安人的排斥。 传教士同时发现土著居民对死亡的崇拜以及对亡灵的祭祀传统, 在某种 程度上和万圣节吻合,时间上也相差不多。于是西班牙人就将这两个节日合二为一,逐渐形 成了墨西哥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亡灵节” 。亡灵节又叫死人节,具有浓厚的印第安民族文化特色。亡灵节庆祝活动历时一周,但高 潮集中在11月1日和2日两天。 亡灵节祭祀时墨西哥人并不会满怀悲伤, 而是以非常轻松 的心情对待逝者。在扫墓时,人们会摆放据说能吸引死者灵魂的万寿菊,放上死者最喜爱的 物品, 或者播放死者喜爱的音乐, 还用彩色气球装点墓地。 小孩子们还会被装扮成 “小僵尸” , 像其他国家庆祝“万圣节”时一样挨家挨户要糖吃。在祭坛上,一种被称为“亡灵面包”的食物格外引人注意。亡灵面包名字虽然骇人,却 是墨西哥人庆祝亡灵节不可或缺的美食, 传说源于古玛雅人以活人献祭神灵的传统。 亡灵面 包与平常实用的面包是不同的。 不同的形状又有不同的含义。 “腿” 不带 的人形面包表示 “鬼 魂” ,螺旋状面包则表示生命轮回等等。墨西哥“国粹” : 墨西哥“国粹” 特基拉龙舌兰酒 在墨西哥人的“亡灵节”上,龙舌兰酒也是必不可少的。龙舌兰酒是世界知名的墨西哥 特产,在墨西哥多个地方都可以生产。但是要论品质,只有在特基拉镇生产的特基拉龙舌兰 酒,才算是龙舌兰酒中的上品。早在1530年, 西班牙殖民者到达墨西哥西部的特基拉镇之前, 这里的居民早已经开 始用龙舌兰酿造发酵酒。1600年,殖民者在特基拉镇开始酿制经过蒸馏的龙舌兰酒,从 此一炮而红,名扬世界。特基拉龙舌兰酒采用蓝色龙舌兰草酿造, 这个品种的龙舌兰草只生长在特基拉镇附近海 拔超过1500米的高原与山地之中。 高品质的原料和工艺, 使得特基拉龙舌兰酒成了龙舌 兰酒的代名词。墨西哥政府甚至一度规定只有特基拉镇和周边地区可以生产龙舌兰酒。蓝色龙舌兰的成熟期为8到14年, 种植期间不进行人工浇水, 以保持品质。 要采收时, 人们会除去外面的叶子,只采下重达35到135公斤的龙舌兰芯。这些龙舌兰芯送到酒厂后会被劈开,之后进行蒸煮、碾碎、发酵和蒸馏。酿造出的酒液 经过过滤和稀释后有些会直接装瓶,成为市场上的“白色龙舌兰酒” 。其他则在橡木桶中放 上一段时间,再装瓶作为陈酿出售。这时的龙舌兰酒已经带有木桶的金黄色。而在酿造过程 中没有添加蔗糖等辅料的酒会被贴上“100%蓝色龙舌兰”的标志,作为高档酒出售。为不断增加各类龙舌兰酒的销量, 墨西哥龙舌兰酒厂还在不断推出新品种, 开拓海外市 场,以期让墨西哥这一国粹产品永葆青春。: “皮纳塔” 快乐的击打 皮纳塔”龙舌兰酒之于墨西哥人, 如同茅台酒之于中国人。 而谁又能想到有一种玩具让两个文明 古国之间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北部不到40公里的地方, 有一个叫做阿科尔曼的小镇。 这个镇 子以“打破美洲第一个‘皮纳塔’ ”闻名,小镇的人们以制作“皮纳塔”为营生。一个用纸 糊的、状似大星星的玩意儿,却是墨西哥人过节必不可少的角色。墨西哥阿科尔曼镇皮纳塔工艺品协会主席 奥蒂斯据我所知,皮纳塔来源于中国,但是在中国似乎是用纸糊成动物的形状,里面填塞农作 物的种子,中国人用这种“皮纳塔”庆祝他们的节日。我们知道这个东西是从中国传到意大 利,从意大利传到西班牙再从西班牙来到了墨西哥。不管与中国的这段渊源是否属实。但墨西哥人确实从几百年前起就有了打“皮纳塔”的 习俗,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宗教色彩渐渐淡化,进而成为节日期间墨西哥许多家庭的娱乐 活动之一。特别是孩子们,对此更是乐此不疲。一旦 “皮纳塔” 被打破, 里面的宝贝稀里哗啦落了一地, 现场的欢乐气氛被推向了顶峰, 大人孩子都会在地上争抢散落的糖果、小玩意等。帕潘特拉的“腾空飞旋” : 帕潘特拉的“腾空飞旋” 古老仪式 父子相传虽然墨西哥的“亡灵节”与其他西方国家有相似之处,但是,本质上还是继承了印第安 人传统, 表现出印第安文化特有的幽默理念。 而这种幽默理念在墨西哥人的日常生活中无处 不在。阿科尔曼的皮纳塔、帕潘特拉的“腾空飞旋” ,都是墨西哥古老文明和文化的体现。帕潘特拉的“腾空飞旋”是墨西哥土著人用于求雨和祈祷土地肥沃的一种祭祀仪式。这 项古老的祭祀仪式,父子相传,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2009年9月, “腾空飞旋” 已经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祭祀仪式上,四名男子被绑在从50英尺高的柱子上悬下来的绳子上,头朝下,双臂张 开,围绕着柱子飞旋。其中一人用一种手工制造的木质乐器演奏印第安音乐。长笛代表鸟的 声音,鼓声则代表上帝的声音。4个飞旋的舞者也象征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柱子则代表生 育女神。每个“飞旋者”围绕柱子旋转13圈,4个人共52圈。根据玛雅历,每52年是 一次太阳周期,而一年共有52个星期,每新的一年会有新的太阳出生,让世间万物绵延不 绝。表演者冒着生命危险把这份礼物献给众神,是为了让世间充满欢乐,为了新的太阳可以 来到世间。印第安武士雄居图拉古城遗址墨西哥美景美不胜收, 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讲述着多种文明的辉煌。 除了前期节目介绍 的特奥蒂瓦坎人留下的金字塔外,在墨西哥的大地上还散落着其他文明留下的遗迹。在墨西哥中部伊达尔戈州图拉?德阿连德市郊,托尔特卡人留下了他们的宫殿、庙宇的 断壁残垣--图拉古城遗址。托尔特卡人的文明能追溯到公元8世纪。 他们建造的图拉城在11世纪初期发展到16 平方公里,居民上万。托尔特卡人在城里建造了广场、金字塔、宫殿,修建了街道、水渠、 桥梁等建筑。 现在人们所看到的遗址是当时图拉古城地势最高的主广场。 居高临下的地势显 示出统治者的地位。极具特色的武士雕像矗立在遗址内一座约30米高的金字塔顶的平台 上。据考古学研究, 这座金字塔在当时城里最重要的圣地之一, 有可能是托尔特卡人王族的 神庙,只允许最高统治者及其祭司入内举行各种神圣的仪式。不过,如同古人建造金字塔之 谜一样, 这些屹立千年的印第安武士的建造过程成为了不解之谜。 在一座保护尚好的金字塔 顶、由四块巨石雕成的古印第安武士历经千年,依然目光坚毅地凝望远方,似乎在守卫着他 们的城邦。拉丁美洲最大的公园: 拉丁美洲最大的公园:查布尔特佩克公园墨西哥美景美不胜收, 精心呵护的自然景观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道。 墨西哥城的查 布尔特佩克公园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公园。 它不仅仅以巨大的面积、 优美的环境吸引着无数游 客,更以众多历史建筑和人文景观而蜚声世界。查布尔特佩克地区曾是托尔特卡人和墨西卡人生息繁衍之所。 16世纪, 这里变成了阿 兹台克国王莫克特苏马游乐和打猎的场所。 而到了西班牙殖民时期, 查布尔特佩克地区被划 为禁区。因为西班牙总督在此修建了避暑行宫,取名为“查布尔特佩克城堡” 。后来,在墨 西哥独立后,城堡被改建为军事学校。1924年,墨西哥政府在这里建立起了查布尔特佩 克公园。查布尔特佩克公园内的最精华的部分恐怕要属这座占地12. 5万平方米的人类学博物 馆。它是拉丁美洲最大和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浓缩的是墨西哥千年的历史文化。博物馆的 建筑融印第安传统风格与现代艺术为一体, 充分表现出墨西哥人民深厚的文化内涵。 博物馆 馆藏集纳古印第安文物之大成,介绍了人类学、墨西哥文化的起源以及印第安人的民族、艺 术、宗教和生活。墨西哥的国宝“太阳石”就存放在这里。除了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人类学博物馆外, 查布尔特佩克公园内还坐落着植物园、 动物 园、自然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就连墨西哥总统府松林别墅也在公园内。这般美好的景致无论是谁都会流连往返的。 但事实上, 墨西哥城曾是世界上空气污染最 严重的城市之一,但经过近20年的治理,如今的墨西哥城已经成为空气清新的美丽都市。自上个世纪50年代起,墨西哥进入工业化时期,城市污染日益严重。在上世纪90年 代,政府启动了“防治污染计划” ,控制废气排放的同时大力植树,改善城市绿化。如今, 各种植物成为城市公共空间和家家户户不可或缺的装饰, 许多到访者都对墨西哥 城的美丽赞叹不已,称它是一座花园城市。绿色宝库: 绿色宝库:阿胡斯科国家公园查布尔特佩克公园虽然集合了优美的景致和厚重的历史, 但这里毕竟是现代城市中难得 的一片绿色空间。想要体会“天然氧吧”的惬意,就不能不去墨西哥“绿色宝库”的阿胡斯 科国家公园。阿胡斯科国家公园位于墨西哥城南部, 它的名字来源于公园内最高的山--阿胡斯科火 山。而阿胡斯科在阿斯特克语中的意思则是“水森林” ,因为这里终年郁郁葱葱、雨水丰沛, 是墨西哥城这个高原首都难得的绿色宝库。阿胡斯科火山最高处海拔为3930米, 是墨西哥城的最高点, 附近地区的茂密森林为 保持墨西哥城所在山谷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做出了重要贡献。 墨西哥于1936年在此地 区成立国家公园,以此保护这个为首都带来更多氧气和绿色的地区。近年来,阿胡斯科国家公园已经成了墨西哥城居民休闲度假的好地方。每到周末,大量 当地市民和外来游客都会涌向阿胡斯科,或露营,或爬山,或骑车,在绿色的海洋中呼吸新 鲜空气,放松心情。 美洲王蝶理想栖生之地: 美洲王蝶理想栖生之地:蝴蝶谷在墨西哥的古老传说中, 有关死亡的话题总是非常美好的。 位于墨西哥中部的米却肯州 有个蝴蝶谷,每年十一二月,便有成群结队的蝴蝶从美国和加拿大飞来过冬。这本是一种自 然现象, 但墨西哥人的祖先将这些翩翩而来的蝴蝶视为已逝亲人灵魂的化身, 每年到了这个 时候便羽化成蝶,飞回故乡与亲友团聚。米却肯州平均海拔约3000米,终年无寒暑,四季如春。这里有一片面积近6公顷的 山谷是美洲王蝶越冬繁育的理想之地。人们形象地把这里称为“蝴蝶谷” 。每年10月份, 秋天开始的时候, 美洲王蝶就从它们的家乡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部开始向南飞行, 经过 4500公里的长途飞行,在次年3月初到达最终的栖息地。当上亿只美洲王蝶聚集到蝴蝶谷时, 山间稠密高大的松树上落满蝴蝶, 墨绿色的树冠就 会染成橘红色。美洲王蝶时而在空中翩翩起舞,时而落在花上悄然休息。这是世界八大自然 奇观中的绝妙一景。美洲王蝶是在北美地区栖息的一种色彩艳丽、 身体硕大的蝴蝶。 它们一生只有9个月的 时光,其中有5个月都在迁徙的路上。只有在蝴蝶谷的4个月才是它们真正休养生息、繁衍 交配的时间。因此,为了保护美洲王蝶,墨西哥政府早在1980年就开始在这一地区建立 美洲王蝶生态区。到2001年,生态区面积已经达到5.62公顷。墨西哥城地铁: 墨西哥城地铁:图文并茂 独具特色古老文明给墨西哥城平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如今的墨西哥城俨然已成为一座国际性的 大都市,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在这里融合的恰到好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开放的知识殿 堂,阐释了这座城市开阔的胸襟。尽管墨西哥城地处于海拔2259米的高原地带,但它却是拉美第一个修建地铁的城 市。墨西哥城地铁始建于1969年4月,目前共有11条线路和一条轻轨线路,总长度2 00多公里。作为全世界海拔最高的地铁系统,经过40年的发展,墨西哥城的地铁网络如 今已经是拉美规模最大、最现代化的地铁网络。墨西哥城地铁是国有企业,享受大量财政补贴,被称为“资助穷苦民众的福利性企业” 。 近年来即使几经提价,乘客仍然可以花不到一元人民币买一张磁卡车票坐遍全程。此外,老 年人、儿童和残疾人还可以享受不同的优惠政策。本着“为多修一米地铁而节约每一分钱”的原则,墨西哥城地铁站的设计和建设一直以 实用为目的,没有进行过多的装饰。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没有特色。在每个地铁站,都这样独 特的图文标识。美术宫站的标志是美术宫的剪影,而查普尔特佩克站的标志就是一只蝗虫, 因为“查普尔特佩克”在当地的语言中的意思就是蝗虫。这些图文并茂的地铁标识最初是为 方便不识字的人乘车而专门设计的,现在却极大地方便了外国乘客。与此同时,墨西哥人独 有的文化特色也在这些简单而朴素的标识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墨西哥城地铁的另一大特色是, 地铁车辆的轮子居然是橡胶车轮。 由于墨西哥城处于干 涸的远古湖泊底部,地质结构复杂。40年前初建地铁时,工程人员经多方考察,最终选择 使用橡胶轮的电动机车。采用橡胶轮胎最大的好处是可以爬陡坡,并且噪音较小、加减速用 时短;缺点是是负载低、橡胶粉末发出的味道比较重,且不能达到很高的速度。为解决这些 问题,墨西哥城地铁各条线路的车辆都只安排9至11节车厢。为方便乘客,地铁列车发车 频率很快,几乎每一分钟就有一辆车进站。墨西哥城快速公交: 墨西哥城快速公交:高速 环保在墨西哥城, 与城市地铁一样发达和环保的还有快速公交。 墨西哥城的快速公交线路运 营4年以来,已经为解决墨西哥城的交通问题和空气污染问题作出巨大贡献。墨西哥城现有两条快速公交线路,第一条线路于2005年6月19日正式开始运营, 2008年扩建后全长28公里,共设45个车站。2008年12月,第二条快速公交线 路建成,全长19公里,共设36个车站。二号线从东到西横穿墨西哥城,与南北方向的一 号线成十字交叉的格局。为了让快速公交真正“快”起来,墨西哥城政府专门为快速公交修建了50公里长的独 立车道, 同时配备了212辆专门设计的大通道客车, 使得每天乘坐快速公交的47万乘客 享受到比自驾车缩短一半的行驶时间。目前212辆具有环保设计的快速公交车辆可以替代372辆普通公交车, 每年二氧化 碳排放量可以减少3.5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206吨,为墨西哥城的空气改善作出 了不小的贡献。高等学府: 高等学府: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来到墨西哥城, 就不得不去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看看。 这座大学和繁华的都市之间不仅 没有冲突,反而通过丰富多彩的交流实现了水乳交融。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前身是1551年西班牙摄政王费利佩二世批准建立的墨西哥 王家大学,后曾更名为墨西哥王家教廷大学、墨西哥国立教廷大学等。它是墨西哥和拉丁美 洲最大、 也是最重要的大学之一。 目前的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于1910年9月22日由胡 斯托?谢拉创立,学校建立初期受到政府严格管理,后来经过学校师生的不断争取,从19 29年起,学校在教学、管理和财政上完全不受政府支配,警察不经校方允许都不得进入校 园。至此这所大学才完全成为“自治大学” ,这给学校的学术发展带来深远影响。目前大学 共有18个院系,另有研究生院、专门学院、预科学校和高中。大学的主要建筑位于墨西哥城南部的大学城内,建于1954年,占地3平方公里。校 内建筑由20世纪墨西哥最著名的设计师设计,并由迭戈?里韦拉和戴维?阿尔法罗?西凯 罗斯等墨西哥著名艺术家在外墙上绘制壁画。这里曾经远离城市,如今却和城市息息相关。越来越多的墨西哥居民来到这里,分享这片科学、艺术和体育的绿洲。即使是那些从来 没有上过大学的人也会来这里欣赏大学城的建筑, 因为这里有着浓厚的墨西哥文化。 200 7年6月,大学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城堡市场荟萃墨西哥特色手工艺品墨西哥城独特的文化底蕴让来到这里的人都想为自己留点什么, 独具特色的工艺品成为 人们购买和收藏的首选。而说到工艺品,人们的首选之地便是墨西哥城城堡工艺品市场了。城堡工艺品市场位于墨西哥城市中心, 是墨西哥城最受欢迎的工艺品市场之一。 在这里 人们可以买到具有墨西哥各州风格的手工艺品。从银器到毛毯,从泥人到布偶,工艺品的种 类也是应有尽有。这里的手工业者来自墨西哥各地,比如瓦哈卡州、格雷罗州、哈利斯科州 等。这个市场建于上世纪60年代。 这里原本是个老军工厂, 工厂解散后街头贩卖手工艺品 的土著人逐渐聚集在这里,形成了工艺品市场。经过45年的发展,这里已经成了旅游者购 买墨西哥工艺品的必到之处。“最为忠诚的皇家城市”--瓜达拉哈拉 最为忠诚的皇家城市”--瓜达拉哈拉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集古老文化和现代文明于一身, 而墨西哥的其他地方也同样以悠久 历史遗迹、旖旎秀丽的风情吸引着全球的游客。始建于1531年的瓜达拉哈拉是墨西哥第二大城市, 也是哈里斯科州州府所在地。 瓜 达拉哈拉来源于阿拉伯语,是“石头之河”或“要塞之谷”的意思。当年罗马大帝查尔斯五 世以及十六世纪时期欧洲的许多统治者都将瓜达拉哈拉称为“最为忠诚的皇家城市” 。瓜达拉哈拉是墨西哥的文化、工业和经济重镇,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服务性基础设施完 备,吸引着世界上众多的投资者来到这里投资。瓜达拉哈拉拥有大量名胜古迹,它们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也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大 街上富有殖民时期传统特色的建筑也显现出城市四个半世纪的文化底蕴。 瓜达拉哈拉建筑风 格各异,从巴罗克风格到现代风格都有。在瓜达拉哈拉有上百个带有宗教色彩的建筑, 其中最重要的是建于1561至1618 年间的瓜达拉哈拉大教堂, 它是这里最著名的仪式中心。 与大教堂遥相呼应的是德戈亚多剧 院,它被誉为“拉美最豪华的大剧院之一” 。拉美地区最适宜做生意的城市--蒙特雷 拉美地区最适宜做生意的城市--蒙特雷 地区最适宜做生意的城市--蒙特雷是墨西哥的第三大城市, 是墨西哥新莱昂州首府, 也是墨西哥北部最重要的交通 枢纽和工业城市。蒙特雷海拔538米,气候干燥,四季鲜明,是墨西哥最热的城市之一。蒙特雷原为印 第安人的重要聚居区,16世纪中后期开始建城,1882年建成通向美国的铁路后,该地 区逐渐形成以大型冶金业为主的工业中心。 蒙特雷市老城区以萨拉戈萨广场为中心, 是宗教、 行政区。 但与传统的墨西哥城市不同, 蒙特雷的市中心到处都有现代化的建筑和雕塑。 一些以前的工厂厂房经过改造后, 现在绿树 成荫、鸟语花香,已经成为当地居民散步、休闲的好去处。作为重要的工业城市,蒙特雷生产墨西哥全国半数以上的钢铁、大部分的铅以及铜、银 等有色金属。 1999年, 美国 《财富》 杂志把蒙特雷评选为拉美地区最适宜做生意的城市。“天使之城”--普埃布拉 天使之城”--普埃布拉普埃布拉市全称普埃布拉德萨拉戈萨,被人们称为“天使之城” ,它是墨西哥中部普埃 布拉州的州府。 根据墨西哥官方2005年的统计, 该市无论从面积还是人口数量方面都是 墨西哥第四大城市。普埃布拉市建于1531年,是墨西哥中部著名古城,保存了许多殖民时期的建筑,该 市历史中心1987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普埃布拉共保存建筑宏伟的教堂60多座, 许多 教堂拥有彩釉瓷砖的圆屋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非常迷人。这些教堂有机地融合了巴洛克 式的建筑风格和印第安的艺术特色,看上去美观大方,别具一格。建筑华美的大教堂, 矗立在市中心的广场上。 双塔式钟楼并立的天主堂, 建于16世纪, 关于这座大教堂,在墨西哥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据说在建造大教堂之初,不知什么原 因,刚砌好的墙壁第二天早上就会倒塌,这样反复多次,致使工程无法继续进行。后来,两 位天使闻讯降临,每天晚上守卫着教堂,使工人砌好的墙壁再未倒塌,宏伟的大教堂终于落 成。人们为了感谢两位天使,便把普埃布拉称为“天使之城” 。“彩虹之城”──坎昆 彩虹之城”──坎昆 ”──墨西哥旅游城市坎昆位于加勒比海北部,尤卡坦半岛东北端海滨,是一座长21公里、 宽仅400米的美丽岛屿。整个岛呈蛇形,西北端和西南端有大桥与尤卡坦半岛相连,隔尤 卡坦海峡与古巴岛遥遥相对。 该城市三面环海, 风光旖旎。 在玛雅语中, 坎昆意为 “四条蛇” , 被认为是欢乐和幸福的象征。由于坎昆地处热带,全年平均气温达27.5度,每年也仅有雨、旱两个季节,当7至 10月间雨季来临时,这里几乎天天阵雨不断,而当阵雨过后天空放晴时,天际边常会出现 一道美丽的彩虹,坎昆市也因此而闻名。坎昆原是一座只有300多人的僻静渔村, 1972年墨西哥政府在这里投资3. 5亿 美元建设旅游区和自由贸易中心,重点发展旅游业。1975年开始接待游客。坎昆是世界公认的十大海滩之一, 海边有一片20公里长的白色沙滩, 铺满了由珊瑚风 化而成的细沙,柔如毯、白如玉。在海滩上还建有以棕榈叶为顶,石为柱的玛雅式凉亭和小 屋。如今,坎昆已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的旅游胜地。游客来到这里,大多会以坎昆为中心到 附近的尤卡坦半岛参观各玛雅古迹。 而在洁白的海岸上享受加勒比的阳光则成为人们休闲度 假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怀旧小镇--马利纳尔科 怀旧小镇--马利纳尔科 --马利纳尔科位于墨西哥城西南115公里处, 至今还保持着当地土著文明与西班牙文化 混合的风貌,再加上一年四季温度适宜,自然风光优美,许多墨西哥城居民和外国游客都把 这里当做消暑、游览的圣地。据记载,早在西班牙殖民者到来之前,阿斯特克人就已经在这里繁衍生息。小镇西边的 “偶像山”山顶曾是阿兹台克人举办仪式,为战士授予“鹰骑士”头衔的地方。 西班牙殖 民者15世纪来到墨西哥后,在马利纳尔科建立殖民地,当地居民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到如今, 小镇里到处是西班牙风格的房屋, 不少居民还保留着在大块鹅卵石铺成的道路上骑 马的习惯。来到马利纳尔科,在小旅店住宿,在小餐厅用餐,再步行游览整个小镇风光,若不是看 到路旁停放的汽车,宁静而惬意的氛围真让人感觉仿佛回到了百年以前。02、古巴 、古巴共和国位于加勒比海西北部墨西哥湾入口,是西印度群岛中最大的岛国。古巴“蓝 色海滩”令人陶醉,古巴雪茄闻名遐迩。明媚的阳光、清澈的海水、白沙和海滩让这里成为“加勒比明珠” ;这里生产的雪茄闻名遐迩,被誉为财富、奢华和时尚的象征;矗立在圣克拉拉市广场上的铜像表达着人们对这位拉美革命者的热爱;这里就是加勒比岛国--古巴。加勒比明珠--古巴共和国 加勒比明珠--古巴共和国 --古巴共和国位于加勒比海西北部墨西哥湾入口, 由古巴岛、 青年岛等1600多个岛屿 组成,是西印度群岛中最大的岛国。1492年,哥伦布航海发现了古巴岛。古巴国土面积11.09万平方公里,人口约 为1124万,其中大多数是白人,其余为黑人、混血人等。古巴是世界主要产糖国之一,被誉为“世界糖罐” 。古巴经济曾长期维持以蔗糖生产为 主的单一经济发展模式。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古巴经 济造成严重冲击,导致其制糖工业逐渐丧失主导地位。古巴风光旖旎,享有“加勒比明珠”的美誉。首都哈瓦那是古巴政治、经济、文化和旅 游中心, 是西印度群岛中最大的城市和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之一。 哈瓦那老城是建筑艺术的 宝库, 拥有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 198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 “人类文化遗产” 。 “古巴雪茄”--财富、奢华和时尚的象征 古巴雪茄”--财富、 财富提及古巴,人们总会把古巴和一种物品联想在一起,那就是“古巴雪茄” 。古巴得天独 厚的雪茄烟种植条件,使得“古巴雪茄”长期以来闻名遐迩。 “古巴雪茄”拥有科伊巴、蒙 特克里斯托、特立尼达、帕尔塔加斯等众多知名品牌,占据了国际市场顶级雪茄烟销售量的 70%,被誉为财富、奢华和时尚的象征。 “古巴雪茄”享有如此盛名,首先得益于当地品质优良的烟草。西部比那尔德里奥省是 古巴烟草主产地, 那里气候温润、 土地肥沃, 出产的烟草特别醇厚芬芳。 每年进入11月后, 就是开始种植烟草的季节,45天以后就可以收获。人们将地里成熟的烟叶砍下,运入旁边 的木棚中晾干和加工。 “古巴雪茄”品质优良的第二个秘密,在于它严格按照传统工艺进行制作和加工。烟叶 运入木棚后,首先要经过分类与捆扎,然后搭在一行行的木架上晾干,然后在棕榈叶中进行 发酵。这个过程大约需要1年时间。此外,古巴雪茄烟的生产也完全是手工卷制,它要经过 选料、加湿、卷制、包装等一系列严格的程序。经过岁月的长河, “古巴雪茄”已经成为古巴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99年,在 雪茄迷的呼吁下,古巴组织了第一次雪茄节。如今,一年一度的哈瓦那雪茄节已经成为烟草 行业的盛会,是全球雪茄迷最痴迷的时刻。不管是烟草专家还是雪茄迷,或者是经销商,他 们云集哈瓦那雪茄节,在烟草香味之中感受雪茄文化给他们带来的新奇和快乐。雪茄烟最佳种植地--比尼亚莱斯谷 雪茄烟最佳种植地--比尼亚莱斯谷 --独有的红土地以及宜人的气候使得古巴西部比那尔德里奥省的比尼亚莱斯谷成为古巴 和世界上种植雪茄烟草最佳的地区之一。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文化曾在17世纪达到顶峰, 当时畜牧业以及烟草种植业成为人们 主要的收入来源。至今,比尼亚莱斯谷的居民还掌握着制作雪茄的民间方法,很多人家里都 有风干雪茄烟草的木棚。 这里的人们生活大都很闲适, 除了每年向国家出售98%的雪茄烟 叶外,农民们可留下2%的烟叶为自己制作雪茄。比尼亚莱斯谷也是古巴著名的旅游景点。 132平方公里的比尼亚莱斯谷拥有古巴难得 一见的喀斯特地貌, 一座座山丘起伏于长满棕榈树的红土地上, 一个个史前溶洞藏匿在这些 石灰岩组成的山丘之间, 这神奇的风貌和淳朴的民风相得益彰, 引得古巴国内外众多游客纷 至沓来。 比尼亚莱斯谷也因其独特的地质地貌、 民风民俗传统于1999年作为文化景观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蓝色海滩”令人陶醉 蓝色海滩”古巴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几百个风景点像翡翠般点缀在海岸线上。明媚的阳光、清澈的 海水、白沙海滩等自然风光使这个拥有“加勒比明珠”美誉的岛国成为世界一流的旅游和疗 养胜地。 有着“蓝色海滩”之称的巴拉德罗就是古巴旅游度假胜地之一。巴拉德罗位于首都哈瓦 那以东约140公里,在北部的伊萨科斯半岛上。巴拉德罗有长达22公里的海滩,以蓝天 碧海白沙的绝美风光闻名于世,被游客认为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海滩之一。沙滩上遍布棕榈叶搭盖的凉棚,沙子洁白细腻,海水清澈干净。海的颜色由近及远从浅 绿向深蓝逐渐过渡,富于变幻。在灿烂阳光和轻柔海风的触抚下,连不会游泳的人也想下海 去感受一下加勒比海的热情。除了优美的自然风光,巴拉德罗的旅游服务设施也相当完善。在临近海滩的地方,各家 酒店“占滩为王” 。来自海外的投资商与古巴政府在这里建设合资酒店,其中有多家为五星 级酒店。巴拉德罗的旅游业起步于19世纪末,当时人们在这里建造了第一批娱乐休闲型设施。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一些有钱的古巴人和美国人沿着海滩购置产业。 当时建成的豪华别墅 哈那杜保留至今。现在,每年都有旅游或相关行业的会议和展会在巴拉德罗举行。切?格瓦拉纪念馆古巴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阳光和海滩吸引着大量欧美游客前来享受假日的快乐。同时, 古巴红色旅游项目也十分吸引人, 每年都会有大批游客来探寻古巴革命的历程, 闻名全球的 拉美革命者切?格瓦拉纪念馆就是人们的必游之地。据古巴官方的统计数字,迄今为止参观 切?格瓦拉纪念馆的国内外游客已达250万人次。切?格瓦拉于1928年6月14日出生在阿根廷一个富庶的家庭,认识他的人都说, 他是一个才华横溢、 充满理想的年轻人。 他曾同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共同推翻巴蒂斯塔独裁 统治,于1959年1月1日取得古巴革命的胜利。随后,切?格瓦拉前往玻利维亚从事游 击战,于1967年被杀害。切? 格瓦拉纪念馆于1988年12月建成, 它坐落在距古巴首都哈瓦那300公里的 圣克拉拉市,该市是切?格瓦拉在古巴革命期间从独裁统治者手中夺取的,因此圣克拉拉市 有着“切?格瓦拉之城”的美誉。在圣克拉拉市广场上,矗立着一座6米多高的切?格瓦拉 铜像,切?格瓦拉离开古巴时写给卡斯特罗亲笔信被刻在石碑上供人瞻仰。位于广场地下的 纪念馆里,收藏了大量切?格瓦拉的遗物和照片,埋葬着他及其战友的遗骨。人们在这里, 回顾这位拉美革命者的战斗人生,追忆他的音容笑貌。古巴人的电影情结对于古巴人民来说,除了可以在切?格瓦拉纪念馆瞻仰和缅怀这位革命英雄之外,人们 还可以在电影中重温切? 格瓦拉的传奇人生。 在每年的拉美新电影节期间都会有关于他的影 片参赛或者进行放映。 拉美新电影节又称哈瓦那电影节, 创立于1979年, 每年举行一次。 它是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最重要的电影节之一。古巴人民热爱电影的传统由来已久,哈瓦那电影院的数量曾超过巴黎和纽约。 在哈瓦那素有“时尚之路”之称的23街,间隔数十米便有一家电影院,其建筑大多年 代久远,最“年轻”的影院也有54年历史了。电影节期间,23街6个大型电影院门口都 是一片繁华景象。 老人们白天拿着电影节的放映单早早便到电影院门口等待售票, 而上班族 则选择晚上与家人、朋友前来观看影片。在哈瓦那, 每个月都有不同主题、 不同规模的电影节, 哈瓦那市民只要花费两个老比索, 相当于2角人民币,就能看上一场精彩的影片。热带风情夜总会闻名遐迩的热带风情夜总会是古巴首都哈瓦那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这里以演出古巴民 族音乐和舞蹈著称。身材苗条、古铜色皮肤的古巴女郎以奔放的拉丁热舞,迎接来自世界各 地的旅游者。古巴音乐舞蹈在拉丁美洲独树一帜,它以热情奔放的拉丁风格为主,又糅合了爵士乐、 非洲音乐、西班牙音乐等元素。其中以“萨尔萨舞”尤为著名,这种源于古巴的舞蹈,崇尚 的是奔放、自由,没有那么多让人望而生畏的规矩,让人学起来容易、跳着开心。 “萨尔萨” 原本是用辣椒制成的调味酱的名字,可见这舞蹈有多“热辣” 。热带风情夜总会是在1939年开张的, 就算在古巴革命如火如荼的时候也没耽误过营 业,与“社会主义古巴”和谐共处至今。180度的巨大环绕舞台,1400多个排成半圆 形的座位,夜夜笙歌,从九点半持续到凌晨。热情奔放的歌舞、精彩绝伦的杂技让观众大饱 眼福。观众席上还设有餐桌,游客可以现场点餐点酒,边看边吃。哈瓦那华人区在古巴首都哈瓦那, 有一个街区的大门永远朝着东方, 朝着中国, 那就是哈瓦那华人区, 它是哈瓦那人流最多的街区之一。华人区里,长达百年历史的《光华报》和该报仍使用的铅字排版的印刷厂传递着中国数 千年文化的气息。 中国传统艺术馆、 古巴武术学校也设在这里。 武术学校不仅弘扬中国武术, 也为增强古巴人民的体质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 哈瓦那华人区是12个华人社团和中华总 会馆所在地。哈瓦那市民喜欢到华人区品尝中国的美味佳肴,选购中国产品。他们说,中国的烹饪是 无与伦比的, “中国制造”的产品品种繁多,他们也都很喜欢。哈瓦那华人区曾经是美洲最大的华人居住区之一,160多年前就有华人来这里定居。 在历史长河中,华人区的华人已同古巴人融为一体,他们既保持着中国人的特点,也吸收了 古巴人的长处。他们为古巴的发展和中古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加强做出了自己的贡献。03、尼加拉瓜 、 面积仅为13万平方公里的尼加拉瓜,全国竟有50多座火山。因此尼加拉瓜又被称为 “火山之国” 。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使尼加拉瓜成为海龟的庇护所,民间艺术奇葩艾尔?圭根 斯讽刺剧蕴藏着尼加拉瓜人的勇气、智慧和乐观精神。长达270公里的“火山链条”使这里成为“火山之国” ;原生态的自然环境让这里成为海龟的庇护所;民间艺术奇葩--艾尔?圭根斯讽刺剧在这里尽情绽放;走进尼加拉瓜,感受拉美风情。“火山之国”--尼加拉瓜 火山之国”--尼加拉瓜尼加拉瓜素有“火山之国”之称,它的面积仅为13万平方公里,但全国竟有50多座 火山。 它们大都分布在太平洋沿岸。 从奇南特加省经莱昂到马萨亚省, 一连串有25座火山, 连接成一条长达270公里的“火山链条” 。在尼加拉瓜西南部尼加拉湖和马那瓜湖之间就坐落着拉美著名的活火山--马萨亚火 山。火山距尼加拉瓜首都马那瓜二十多公里,是尼加拉瓜的象征,现在已被辟为“马萨亚国 家火山公园” 。公园面积54平方公里, 这里散布着一个个高低不一、 大小不同、 颜色不一样的火山锥。 每个火山锥都有一个熄灭已久的火山口。由于长满了植物,它们大都呈翠绿色。马萨亚火山 由“圣地亚哥”活火山口及附近的宁迪利等6座死火山口组成。从火山公园大门口沿着用火 山石修筑的宽阔而平坦的盘山公路蜿蜒行进77公里,即可到达冒着浓烟的“圣地亚哥”火 山口。火山口烟雾弥漫,四周一片灰白,火山口上空常年悬挂着一团蘑菇云。 据记载, “圣地亚哥”活火山是在1852年形成的。一百多年来,它时而活跃,时而熄灭。据介绍,在哥伦布1492年发现美洲大陆之前,马萨亚火山就处于活跃状态。当时土 著的印第安人非常迷信,认为是“上帝在发怒” ,他们常在火山口边缘举行各种祭祀仪式, 以使“上帝”息怒,据说童男、童女常常是祭祀的牺牲品。南圣胡安市--海龟的庇护所 南圣胡安市--海龟的庇护所 --地处中美洲的尼加拉瓜虽然社会经济贫困落后, 但其西濒太平洋、 东临加勒比海的特殊 地理位置,使该国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位于太平 洋沿岸的海滨小城南圣胡安市就是著名的海龟观赏景区,每年都吸引着大量游客。南圣胡安市风光秀美,海岸线狭长。由于没有成规模的重工业和制造业,这里的自然环 境至今依然保持了较完整的原生状态。 每年, 都有成百上千海龟来到南圣胡安市的海滩上安 家产卵。海龟的整个产卵过程艰难而漫长, 从挖坑, 产卵到用沙土覆盖大约需要七八个小时的时 间。 母海龟通常会产下数十个乒乓球大小的卵, 然后再小心翼翼地用后鳍在上面盖好松软的 沙土。这一切都结束后,海龟们拖着疲倦的身躯,迎着夕阳缓缓爬回大海。然而, 并不是所有的小海龟都能够幸运地破卵而出, 炙热的阳光和贪婪的秃鹫都是威胁 小海龟的杀手。 当地人说, 每年只有约三分之一的海龟卵可以顺利孵化成小海龟并回归大海。为了帮助更多的海龟蛋顺利孵化, 南圣胡安市的生物学家和当地渔民自发组织起来, 守 候在几个主要的海龟产卵区域, 并将已经破壳的小海龟收集保护在一起, 然后在海边进行统 一放生。 此举有效减少了小海龟在爬向大海时遭袭击的几率, 也为维护当地自然生态平衡作 出了贡献。民间艺术奇葩--艾尔? 民间艺术奇葩--艾尔?圭根斯讽刺剧 --艾尔和其他拉美国家一样,尼加拉瓜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艾 尔? 圭根斯讽刺剧是尼加拉瓜一朵民间艺术奇葩。 在尼首都马那瓜西南部的美丽小城迪里安 巴,这朵奇葩尽情绽放。根据当地印第安人的传统, 每年的1月17日至27日, 迪里安巴城的居民们都要为其 守护神圣塞巴斯蒂安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祈求神明保佑当地全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 结合了戏剧、舞蹈和音乐元素的艾尔?圭根斯讽刺剧,就成为整个庆祝活动中最重要、最精 彩的环节。在熙熙攘攘的庆祝队伍中, 十多名衣着鲜艳的舞蹈演员格外引人注目。 他们头戴插满五 彩花朵和孔雀羽毛的大帽子,身披象征着西班牙殖民者的绒布斗篷,脸上带着厚重的面具。 演员们全部手持沙锤,伴着节奏感很强的笛声和鼓声翩翩起舞。据当地人介绍,这出戏剧创作于18世纪早期,包含300多个小故事。艾尔?圭根斯 就是这些故事的主人公,他不直接向政府挑战,而是用机智的语言抨击殖民政权,反抗殖民 统治。 这些带着白皮肤蓝眼睛面具的演员扮演的是曾占领过尼加拉瓜的西班牙殖民者。 而那 个头顶土著草帽,带着老人面具的人就是这出讽刺剧的主角艾尔?圭根斯了。嘴里叼着烟斗,手里拄着拐杖, “艾尔?圭根斯”利用灵活的舞步巧妙地周旋于西班牙 殖民者和自己的同胞之间。舞者通过多变的舞步塑造出一个外表温和内心坚强的老人形象, 完美诠释了那一段段关于他机智反抗殖民统治的民间传说。演出进入高潮阶段时,众多身穿土著服饰的尼加拉瓜少女涌上街头,载歌载舞,展现当 地土著居民在成功反抗殖民统治后的喜悦心情。艾尔? 圭根斯讽刺剧中老人那坚韧机智的形象经历了数百年的洗礼, 已经在尼加拉瓜深 入人心。这出戏剧2005年已经入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有理由相信,蕴藏在戏 剧中的勇气、智慧和乐观精神 将会在尼加拉瓜永久传承。斗牛表演--勇敢者的游戏 斗牛表演--勇敢者的游戏 -- 每年8月初, 尼加拉瓜都要举行精彩的斗牛表演, 一年一度的斗牛表演是该国传统宗教 节日“圣多明哥节”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和欧洲大陆的传统斗牛表演不同,尼加拉瓜斗牛表演并没有惊险的杀戮场面,人 们更注重的是斗牛士在面对危险时表现出来的信心和胆量,通过牛仔与公牛之间的完美配 合,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真谛。在整场表演中,不断有勇敢的斗牛士挑战强壮暴躁的公牛,其中不乏十几岁的少年。斗 牛士们身穿皮裤,脚蹬马靴,英姿飒爽。他们中的一些人能够稳稳地骑在奔跑跳跃的公牛背 上;有些人被从牛背上甩下,在泥浆和牛蹄间翻滚逃脱;让观众叫好的是,有些斗牛士面对 愤怒的公牛毫无惧色,甚至还在公牛面前跳起优美的舞蹈。公牛在尼加拉瓜当地土著文化中象征着力量和财富, 因此尼加拉瓜人相信, 能够战胜公 牛的人就必将在生活中获得勇气和财富。 当地人不但通过斗牛展现了自己无限的勇气和强健 的体魄,还展现出了身处贫困中却仍坚强不屈的乐观精神。04、哥斯达黎加 、巴拿马共和国位于中美洲地峡。 这里有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船闸式运河--巴拿马运 河; 这里有欧洲人在拉丁美洲太平洋海岸建立的第一座城池--巴拿马古城; 这里还有独一 无二的“蛋壳”礼拜堂。 “富饶的海岸”到处洋溢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气息;精美的传统牛车是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象征;传统的“精神游戏”阐释着心灵最深处对土地和环境的热爱。走进“中美洲瑞士”哥斯达黎加,感受这里的纯净生活。“中美洲瑞士”―哥斯达黎加 中美洲瑞士”素有“中美洲瑞士”之称的哥斯达黎加,国土面积5. 1万平方公里, 人口仅425万。 在西班牙语中,哥斯达黎加意为“富饶的海岸” 。这里原为印第安人居住地,1502年哥 伦布发现哥斯达黎加,1564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哥斯达黎加的美丽风光主要体现在一个字上,那就是“绿” 。在这个绿色为主色调的国 度, 近50%的国土被原始森林或者热带雨林覆盖, 超过25%的国土是受保护的国家公园。 可以说,哥斯达黎加就是一个“绿色王国” 。首都圣何塞位于中部山谷地带,海拔1000米左右,气候宜人,四季如春。这里保留 了很多西班牙殖民时期的建筑,包括著名的中央邮局,国家剧院,城市大教堂等。 哥斯达黎加人崇尚“纯净生活” 。他们希望生活简单,富足,快乐。漫步于首都圣何塞 中心,随处可见熙熙攘攘的人群,或徜徉街头享受生活,或在公园休息嬉闹。对足球的狂热 也是哥斯达黎加人“纯净生活”的一部分。几乎所有的哥斯达黎加人,无论男女老少都是球 迷。足球场上,热烈的助威声和呐喊声此起彼伏,足球给哥斯达黎加人带来了欢乐。哥斯达黎加的纯生态旅游在哥斯达黎加,人们一直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傲。在整个美洲地区,哥斯达黎加以生 态旅游发展卓著享有盛誉。靠近哥斯达黎加西南部太平洋沿岸的塔尔克雷斯河流域就属于典型的湿地生态环境。 乘 船顺流而下,沿岸绿林茂密,生态环境保护良好,不时可以看见两岸的各类野生动物,包括 各种禽鸟、停在树上的蜥蜴、彩色的河蟹甚至是凶猛的鳄鱼。据当地的导游介绍,塔尔克雷斯河里面有200余条野生鳄鱼。当地重视环境保护,人 与自然和谐相处, 野生鳄鱼在该区域繁衍生息, 逐渐形成了哥斯达黎加一个野外观赏鳄鱼的 主要景点之一。野生鳄鱼喂养者 路易斯我叫路易斯,我出生在这个地区。我不害怕鳄鱼,所以才能和它们一同工作。我对自己 有信心, 不惧怕这些野生动物。 这里是它们的栖息地。 但鳄鱼一般来说还是比较危险的动物, 我们必须非常小心。塔尔克雷斯河流域只是哥斯达黎加生态旅游的一个缩影。在这个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国 家,游客可以时刻感受到大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的魅力。哥斯达黎加的传统牛车诞生于19世纪初期的哥斯达黎加传统牛车,一直是哥斯达黎加劳动人民勤劳的象征。 随着咖啡和甘蔗种植在哥斯达黎加的推广, 从19世纪中叶开始, 牛车成为山区人民运输咖 啡豆、甘蔗和木柴等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哥斯达黎加北部小城萨尔奇素有哥斯达黎加“牛车之乡”的美誉。哥斯达黎加全国的传 统牛车几乎都出自此地。创立于1903年的“华金?查维利”牛车制作工厂,是目前萨尔 奇最大的牛车生产、制作和绘图中心之一。工厂创始人华金?查维利的儿子,80岁的手工 艺人卡洛斯?查维利,有着70年的绘制传统牛车的经验。他培养的年轻艺人遍布萨尔奇。卡洛斯? 手工艺人 卡洛斯?查维利我父亲是第一个为牛车绘制图案的人。 刚开始图案很简单, 但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出高价 钱希望把自己的牛车装扮得更漂亮。他们想让别人称赞自己的牛车是最漂亮的。 哥斯达黎加传统牛车主体均为木制。据卡洛斯介绍,一辆传统牛车的制作过程很复杂, 从选料、打磨、制作、绘图到最后成型,一辆普通的牛车至少需要两周的时间。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兴起和道路条件的改善, 使用牛车的人越来越少。 萨尔奇的手工艺 人们也把牛车的制作更多地转向用于展览, 陈列和销售的牛车工艺品。 每天来萨尔奇参观牛 车制作工艺和购买牛车纪念品的游客络绎不绝。美国游客 杰西卡(从这些牛车)我看到了哥斯达黎加,因为它们的颜色非常鲜艳明亮。有绿色的,代表 树林,还有橙色的图案,像食物,花朵,还有鸟,真的很漂亮。尽管目前机动车辆已代替牛车成为主要运输工具, 但牛车仍是哥斯达黎加乡村生活的象 征,并在庆典游行和宗教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哥斯达 黎加的牧牛传统和牛车列入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哥斯达黎加土著人的“精神游戏” 哥斯达黎加土著人的“精神游戏”每年12月, 在靠近哥斯达黎加与巴拿马边境的波鲁卡土著人村落, 当地人都会举行一 种所谓的“精神游戏” ,以纪念波鲁卡土著人抗击西班牙侵略者的历史。 “精神游戏”的主角有两个,分别是象征西班牙人的“公牛”和一群戴着面具的土著人。 游戏中的“公牛”一般用木材做支架,外面套上麻布,由几个当地壮小伙轮流扛着。 “精神游戏”一般持续三天时间。每天,土著人都会和“公牛”到村子里挨家挨户地打 斗,然后大家再一起畅饮村民准备的玉米酒。三天的“吃喝打斗”结束后,土著人杀死“公 牛” ,并将其焚烧,这一过程象征着波鲁卡的哥斯达黎加土著人最终战胜西班牙侵略者。 “精神游戏”凸显了波鲁卡土著人保护家园的勇敢精神,也展示了他们心灵最深处对土 地和环境的热爱。这项传统活动至今已经延续了几百年。 现在, 全村老百姓和前来此地游览的哥斯达黎加 和外国游客也参与其中。对于现代土著人来说,该游戏更多地是体现了他们的传统。通过举 行这样的活动,年轻一代时刻铭记,自己属于一个独特的团体,自己将保持先辈的传统,传 承先辈的生活方式和英勇精神。5、巴拿马 、这里有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船闸式运河―巴拿马运河;这里有欧洲人在拉丁美洲太平洋海岸建立的第一座城池―巴拿马古城;这里还有独一无二的“蛋壳”礼拜堂; 这里就是巴拿马共和国。巴拿马共和国巴拿马共和国位于中美洲地峡, 地理位置十分独特。 陆地上巴拿马将中美洲和南美洲连 接,巴拿马运河又由北至南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巴拿马地峡原为奇布查、加勒比等印第安人部落聚居地。1501年,巴拿马开始成为 西班牙殖民地。1821年,巴拿马成为大哥伦比亚共和国的一部分。在美国支持下,巴拿 马于1903年11月3日独立。首都巴拿马城位于巴拿马运河太平洋岸河口附近的半岛上, 风景如画。 巴拿马城由新城、 老城和古城组成。 2009年新落成的滨海大道风景带成为巴拿马城的新地标。 风景带占地 面积35公顷,宛如“城市绿肺” ,贯穿于高楼林立的滨海地段,将巴拿马城最具现代气息 的一面展现出来。这条填海造陆而成的滨海大道风景带,也成为外国游客必到的景点之一。 而要想考证巴拿马的历史渊源,就不得不去一个地方,那就是巴拿马古城。巴拿马古城遗址巴拿马古城遗址位于巴拿马城以东的太平洋沿岸,占地28.5公顷。这座古城是欧洲 人在拉丁美洲太平洋海岸建立的第一座城池,已有近500年历史。最初, 巴拿马古城不过是一个印第安人的小渔村。 1519年, 西班牙殖民者佩德罗? 阿 里亚斯?德阿维拉在这里建起一座城市。随后,这里成为西班牙殖民者征服南美洲的前哨基 地。1532年,前往印加帝国的远征军就是从巴拿马古城出发的。之后, 巴拿马古城逐渐成为西班牙殖民者在拉丁美洲搜刮金银财宝、 贩卖黑奴的集散地。 来自南美印加帝国的黄金白银从秘鲁运到这里卸船, 然后由骡马队运过巴拿马地峡到达大西 洋海岸,最后再由船队运往西班牙。1671年,臭名昭著的英国海盗亨利?摩根将巴拿马古城洗劫一空,又放一把火将其 烧成一片废墟。1673年,巴拿马人在古城遗址以西8公里处另建城池,这便是今天的巴 拿马老城区。今天,当人们行走在巴拿马古城遗址,仍能看出当年大火的痕迹。只有主教堂塔楼和国 王桥尚能依稀辨出当年容貌,其余的修道院、医院和住宅都已成为断壁残垣。漫步于古树与 砖石之间,亲手触摸饱经风霜的历史遗迹,仿佛重新回到殖民者、海盗和奴隶的时代。巴拿马古城上演真实版“耶稣受难” 巴拿马古城上演真实版“耶稣受难”在巴拿马古城遗址,每到“耶稣受难日” ,数百名当地居民就会举办传统纪念活动,还 原再现“耶稣受难”时的景象。 “耶稣受难日”是复活节前的星期五,是耶稣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受难的日子。巴拿马 80%的居民信仰天主教。每年“耶稣受难日” ,当地青年男子都要扮演“受难耶稣” ,以体 验耶稣当年遭受的苦难。许多人则举家前往巴拿马古城遗址,观看这一圣周纪念活动。扮演“耶稣”的巴拿马男子头戴荆棘,在“罗马士兵”的鞭打下,背负沉重的木制十字 架,一路穿过大街小巷走完赴难路,最后被钉上十字架。 “圣母玛丽亚”和其余女眷则在一 旁哭泣。所有演员都穿着中世纪的服装,一部分罗马士兵的扮演者还骑着马,以求真实再现 《圣经》中“耶稣受难”的一幕。拥有近500年历史的巴拿马古城遗址,与当地人上演的“耶稣受难剧”相得益彰。加勒比海边的圣洛伦索遗址臭名昭著的英国海盗亨利? 摩根烧毁了巴拿马古城, 而一样历经劫难的还有颇负盛名的 圣洛伦索要塞。圣洛伦索是美洲最古老的西班牙军事要塞之一, 坐落在巴拿马北部科隆省, 历经战火的 洗礼。要塞由战壕、大型半月堡、防御工事和几门排炮组成,三面被繁茂的热带雨林环绕, 一面朝向广袤的加勒比海。16世纪末, 巴拿马地峡由于其天然便利, 是早期西班牙殖民者将秘鲁金银财宝运回国 的必经之路。 1597年, 西班牙殖民者开始在巴拿马查格雷斯河的入海口修建圣洛伦索要 塞,以抵御加勒比海盗的攻击。然而,圣洛伦索要塞于1671年被臭名昭著的英国海盗亨 利?摩根一举攻下,并从此成为亨利?摩根在巴拿马的大本营。这名杀人越货无数的海盗在 离开圣洛伦索时,顺便将其付之一炬,烧成一片废墟。6年后,西班牙人将其修葺一新,加强其防御能力, 并装上了火炮。 但是,1740年, 这里又遭到英国人攻击。1750年,圣洛伦索要塞得以再次重建。1821年, 巴拿马从西班牙殖民者手中解放出来。 浩浩荡荡的西班牙军队正是从圣洛 伦索要塞踏上归国轮船,启程挥别巴拿马的。如今,圣洛伦索要塞遗址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这座几经摧毁、 几经重建的军事要塞,在400多年后的今天,仅留下一片遗址,默默讲述历史的沧桑。独一无二的巴拿马“蛋壳” 独一无二的巴拿马“蛋壳”礼拜堂作为拉美文化的一部分, 各具地方特色的建筑是世界游客必到之处。 在巴拿马首都巴拿 马城近郊,一座独一无二的“蛋壳”礼拜堂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 “蛋壳”礼拜堂位于一座222米高的小山上。之所以称其为“蛋壳”礼拜堂,是因为 它的白色屋顶像蛋壳一样倒扣着,由9堵红褐色大理石墙支撑,石墙高26米。蓝色天空、 白色屋顶、红褐墙壁、青翠树木相互映衬,十分美丽。 “蛋壳”礼拜堂由英籍建筑师彼德.蒂洛森设计,耗资100万美元,于1972年4 月29日向公众开放。整座教堂设计简洁质朴,9道仅用栏杆隔开的“门”让礼拜堂有充分 的采光和通风。礼拜堂内可容纳550人,内设几排长椅、1个讲坛。 “蛋壳”礼拜堂是当地巴哈伊教举行宗教仪式的地方。巴哈伊教形成于19世纪中叶, 最高宗旨与中国人说的“天下大同”十分相似。它不设神职,也没有固定的礼拜仪式。目前世界上现存7座巴哈伊教礼拜堂。除“蛋壳”礼拜堂外,其他6座分别位于印度、 澳大利亚、美国、德国和乌干达等地,其中莲花状的印度礼拜堂最负盛名。“世界桥梁”--巴拿马运河 世界桥梁”--巴拿马运河每当提起巴拿马,人们便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巴拿马运河。巴拿马运河位于美洲大陆中部, 纵贯巴拿马地峡, 是一条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船闸式 运河,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运河全长81.3公里,最窄处为152米,最宽处 为304米。从运河中线分别向两侧延伸16.09公里所包括的地带为巴拿马运河区,总 面积为1432平方公里。根据1903年美国与巴拿马签订的《巴拿马运河条约》 ,美国以一次付给1000万 美元、9年后每年再付租金25万美元的代价,取得开凿运河和“永久使用、占领和控制” 运河和运河区的权利。1904年,运河动工开凿,1914年8月15日正式通航。运河的开通使美洲东西海岸航程缩短了7000至8000海里, 亚洲到欧洲之间的航 程缩短4000至5000海里。 开通后的巴拿马运河极大地促进了世界海运业的发展。 目 前,巴拿马运河每年承担全世界5%的贸易货运,因此,巴拿马运河素有“世界桥梁”的美 誉。但对巴拿马来说, 运河的开凿通航却使自己丧失了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为了废除不平等 的“美巴条约”和收回运河区的主权,巴拿马人民进行了几十年不屈不挠的斗争。1999 年12月31日,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运河的管理和防务权,美军全部撤出。至此,这条 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黄金水道”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巴拿马运河与苏伊士运河是世界上最具有战略意义的两条人工水道, 但与苏伊士运河不 同,巴拿马运河并非海平面式运河,而是船闸升降式运河。由于巴拿马运河中加通湖的水面 比大西洋高出26米,而且由于潮汐原因,两大洋的海平面也不在同一高度,因此巴拿马运 河只能采取船闸升降式。随着全球贸易活动及货运量的大幅增加, 以及越来越多的超巴拿马型船投入运营, 船闸 式的巴拿马运河现已难以满足世界船只通航需要。 因此, 巴拿马政府于2006年4月24 日正式提出总投资为52. 5亿美元的运河扩建计划, 并于同年10月由全民公投通过扩建 决定。2007年9月3日,巴拿马运河扩建工程正式开工。该工程将于2014年巴拿马 运河建成100周年时竣工。届时,巴拿马运河“世界桥梁”的作用将得到更好的发挥。 运河区边的恩贝拉族印第安人部落巴拿马运河不仅是一条为世界航运和贸易作出贡献的“世界桥梁” ,还是一个生态环境 保持良好的热带雨林风景区。 就在离运河区不远的地方, 生活着一群恩贝拉族印第安原住民。这些原住民的衣着十分野性和原始。 青年女子在腰间围一块彩布, 在脖子上挂一件用串 珠和金属亮片做成的胸衣,有的还在头上戴一个花环。青年男子则用串珠做成的“超短裙” 围住臀部,正前方再挂一块长方形遮羞布。每当客人来访,恩贝拉人便会敲起椰子壳,打起 小鼓,赤脚跳起印第安舞蹈。这里的酋长介绍,他们部落现在共24户人家,108口人。平时他们都说恩贝拉语, 有些人也会说西班牙语。恩贝拉族人的生活非常原始,不通自来水、不通电,基本上仍是刀 耕火种,自己筑茅草屋、造独木舟、种草药,以鱼和水果为生。烤鱼和油炸香蕉片几乎是他 们每天都吃的东西。小小的恩贝拉部落很美, 20多幢精致的茅草屋, 美丽的恩贝拉族女子和花草点缀其间。 每户人家都有一幢属于自己的屋子。有的吊脚屋之间用天桥相连。忙时外出捕鱼,闲时躺在 吊床上小憩,生活悠然自得。然而, 这里并非完全意义的世外桃源, 现代文明也在不知不觉地渗入到当地人的生活中。 如今,恩贝拉人造好独木舟,都会在船尾安装一个与独木舟格格不入的马达,而不再像从前 那样只依靠桨和橹。可以说, 恩贝拉人一脚踏在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 而另一脚已踏入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运河区中的“卡布奇诺猴” 运河区中的“卡布奇诺猴”在巴拿马运河区中间,还生活着一群“卡布奇诺猴” 。这些卷尾猴之所以被当地人称为 “卡布奇诺猴” ,是因为它全身黑毛,只有面部和胸前呈白色,好似一杯漂浮着白色泡沫的 “卡布奇诺”咖啡。在巴拿马运河中的加通湖内,散布着许多岛屿, “卡布奇诺猴”所居住的“猴岛”便是 其中之一。 “猴岛”面积不大,但小岛上郁郁葱葱,长满了参天大树,非常适宜猴子居住。外国游客每来到巴拿马运河热带雨林风景区,都忍不住要乘船去探望一下这群野生猴。 这些“卡布奇诺猴”也早已习惯人类的造访,面对陌生人毫无惧色。为了得到美食,它们会 从枝头跃上小艇,抢夺游客的零食。 “卡布奇诺猴”个头不大,但非常机灵。游客手中小块 的食物往往难以满足它们, 藏在人们身后的整袋食品才是它们的真正目标。 它们经常趁人不 备,将游客包里整袋的食品“偷走” ,并迅速“窜逃”回“猴岛” 。每每得手之后,他们还会 坐在树枝上炫耀“战利品” ,样子滑稽可爱。据当地人介绍, “卡布奇诺猴”智商很高。在灵长类动物中,它的聪明程度仅次于黑猩 猩。如今,可爱的“卡布奇诺猴”俨然已成为巴拿马热带雨林风景区的标志。 除“卡布奇诺猴”之外,巴拿马运河区还生活着鳄鱼、蜥蜴和乌龟等野生动物,就仿佛 一幅生动的动物画卷展开在巴拿马运河区中。06、哥伦比亚 、哥伦比亚拥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 这里的咖啡闻名世界, 这里的热带水果久负盛名, 它还因盛产黄金而被誉为“黄金之国” 。首都波哥大座落在安第斯山高原上,这里四季如春, 风景优美,有着“南美雅典”的美誉。品味着香醇的咖啡,欣赏“南美雅典”的美丽; 手持鲜花,聆听“世界上最暴力城市” “破茧化蝶”的传说; 走进“黄金之国” ,走进哥伦比亚。黄金之国--哥伦比亚 黄金之国--哥伦比亚 --在南美,有一个盛产黄金、咖啡和鲜花的国度,那就是哥伦比亚。哥伦比亚地处南美洲西北部,北临加勒比海,西濒太平洋,海岸线长达2900公里。 古代为奇布查族等印第安人的居住地,1536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因此,哥伦比亚人主 要由印欧混血种人组成,也有白人、印第安人和黑人。他们在风俗礼仪上既保持着当地土著 居民的鲜明特征,又受到西班牙人的影响。讲究礼貌、待人诚恳、热情好客是哥伦比亚人的 普遍特点。历史上,哥伦比亚是盛产黄金的国家,是传说中的“黄金之国” 。首都波哥大拥有世界 上独具一格的黄金博物馆。 馆内收藏了约3万件公元前20世纪至公元16世纪的印第安人 制作的精美金制器物。走进黄金博物馆就仿佛置身于一个金光闪闪的殿堂,上万件黄金饰品、面具、器皿、祭 品等古代文物光彩夺目, 仿佛在诉说着哥伦比亚这个 “黄金之国” 曾经的辉煌。 人们循着 “黄 金”这条主线,便可以了解到西班牙殖民前的当地土著文明,以及黄金制品从开采、冶炼、 雕琢、随葬到最后出土的完整过程。咖啡与鲜花--哥伦比亚的两张名片 咖啡与鲜花--哥伦比亚的两张名片 --咖啡是哥伦比亚人的骄傲,因其酸度适中,香味浓郁,口感绵软柔滑而闻名世界。历史上,哥伦比亚是以生产咖啡为主的农业国,号称拥有世界上最好的软咖啡,留着小 胡子的咖啡农巴尔德斯和他的驴子的形象组成的“哥伦比亚咖啡”标志广为人知。哥伦比亚咖啡品种繁多,独具特色的黑咖啡、还有卡布奇诺、拿铁、摩卡、冰咖啡等, 都受到人们的青睐。如今,来到哥伦比亚,到处可见它的咖啡文化,咖啡已经成为哥伦比亚 的一张独具特色的名片。 然而, 除了咖啡, 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还孕育了哥伦比亚的另一张名片, 那就是鲜花。 哥伦比亚是世界第二大鲜花生产国和出口国, 全国年产鲜花近20万吨, 其中95%以上用 于出口。目前,哥伦比亚鲜花占据世界市场13%的份额,鲜花行业已成为哥伦比亚的主要 产业之一。说到鲜花,不得不提哥伦比亚的传统节日--鲜花节。鲜花节上最精彩的活动是“鲜花 大游行” 。花农们不仅要展示各种花卉,还要巧妙地利用不同花卉的外形特点作成各种造型 的花盘或花筐,可谓巧夺天工。 “鲜花大游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世纪前的西班牙人殖民统治时期。当时,殖民者强 迫当地印第安人背着大筐运送黄金、矿石等非常重的货物,摆脱殖民统治后,哥伦比亚人就 将筐里的货物变成了鲜花。尽管背的是鲜花,但每个花筐都重达80公斤,跟着一趟游行队伍走下来,也绝非轻而 易举。但花农们对于这项工作都乐此不疲。南美雅典--波哥大 南美雅典--波哥大 --在南美的安第斯山高原上, 有一个历史悠久、 文化丰富、 古老而又充满青春活力的都市。 它海拔2650米,四季如春,风景优美,有“南美雅典”之美誉。它就是哥伦比亚的首都 波哥大。波哥大是一座热带高原山城,也是哥伦比亚第一大城市,位于东科迪勒拉山西侧。虽然 地近赤道,但这里却气候凉爽,常年草木葱绿。波哥大原为印第安奇布查人的文化中心, 建于1538年, 是西班牙在南美洲最早建立 的城市之一。时至今日,波哥大已经成为哥伦比亚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整 个城市顺着山势建筑,布局疏密有致。市区中既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也有殖民地时期的古 老建筑,在玻利瓦尔广场中央矗立着被称为“拉美解放者”的玻利瓦尔的雕像。作为新兴的旅游城市,波哥大被美国《纽约时报》推荐为2010年必游的世界31个 旅游城市之一。曼努埃丽娜 旅游从业人员波哥大被 《纽约时报》 评为新兴旅游热点城市, 是神秘的天堂。 以前它是南美的 “雅典” , 但不是旅游热点城市。但现在是了。这里绿化非常好,距迈阿密、圣地亚哥、加拉加斯等其 他国家城市都不远。 ”除了悠久的历史,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外,哥伦比亚人还有一点受人称道,那就是性 格开朗、热情好客。来到这里的人,无不为当地居民悠闲的生活和友好的态度所折服。“无车日”续写“南美雅典”神话 无车日”续写“南美雅典” 雅典 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总会伴随着现代化的“阵痛” ,波哥大也不例外。 近年来,随着人口和机动车的不断增加,这座有700多万人口都市的环境污染问题, 正越来越引起当地政府和市民的关注。 每天, 行驶在这个城市的300多万辆机动车不断制 造噪音,排放刺鼻的尾气,污染着这个美丽的城市,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为了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改善城市空气和生活质量,2000年,经市民公投赞成, 波哥大市政府规定每年2月4日为无车日。从那时起,无车日活动在波哥大已深入人心。萨穆埃尔? 波哥大市长 萨穆埃尔?莫莱诺我们做了很大努力改善波哥大各方面的环境, 重点是保护城市东部的山区和湿地。 我们 尽力保护水源,改进柴油的质量,以便改善城市空气的质量。在无车日,波哥大环保部门会出动一批尾气检测车,提供汽车尾气排放检测服务。除此 之外,逐步淘汰污染环境的公交车辆也是波哥大市政府的任务之一。对于无车日活动,多数 人都表示理解和支持,许多人比往常提早出门,坐公车,骑自行车,甚至步行外出办事和上 下班。无车日活动正在续写着“南美雅典”的神话。麦德林――“世界最暴力城市” 麦德林――“世界最暴力城市”的转变 ――哥伦比亚第二大城市麦德林位于哥伦比亚中西部,海拔为1500多米,因四季如春、 气候宜人而有“春城”的美誉。自20世纪30年代起,由于纺织业的迅速发展,麦德林成 为了哥伦比亚重要的工业和经济中心。但好景不长。20世纪80、90年代,臭名昭著的麦德林贩毒集团以麦德林为据点, ) 公然与政府对抗,还豢养(读音:huàn yǎ ng 1.喂养;驯养。 了不少职业杀手消除异己,并不断制造 恐怖事件,麦德林一度成为“世界上最暴力的城市” 。在情况最为恶劣的1990年和19 91年,每年都有6000余人死于凶杀。最近十几年来, 随着麦德林贩毒集团以及其他黑社会团伙的覆灭, 麦德林的社会治安得 到了明显改观。为改善城市形象,政府把施政重点放在教育、文化和社会发展领域,投入大 量资金建起了学校、医院、图书馆等设施,加快了城市的现代化进程。麦德林市市长阿隆索? 麦德林市市长阿隆索?萨拉萨尔麦德林曾有过一段非常艰难的时期,甚至被认为是一个没有未来的城市。但此后,麦德 林经历了文化、社会和商业的复兴,尤其在进入21世纪后(城市发生了更大的变化) 。从 前几届市政府开始,当地的社会项目得到了大力发展,市民们有了更强的归属感,也能实实 在在地享受到医疗、教育和城市发展方面的实惠。经过一系列“换肤运动” ,麦德林这座美丽的城市如今焕发了新的活力,不仅工商业蓬 勃发展,而且还成为了继波哥大、卡塔赫纳之后的哥伦比亚第3大旅游城市。 新华社记者 万后德 如今的麦德林不再是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攻占城池的单机游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