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对《浩克世界大战结局》的结局这么不认同

“世界大战”岂能“退居二线”?-综合转帖(主发转载)-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 -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54|回复: 11
“世界大战”岂能“退居二线”?
更多精彩专业军事内容,期待你的加入!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按:本菜发表于
09:22&&的 &
& 北京高中课改历史必修课删掉世界大战(),大家讨论一下,这个课改怎么搞,谢谢!
日 12:21红网
9月1日起,北京市6.7万高一新生将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改版后,高中历史将不再按照编年体的方式书写,过去学生和老师们所熟悉的按朝代等时间顺序编写的历史教材,变成了按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专题编写的教材,历史的古今贯通、中外对比更加明显。历史新教材中,世界大战的内容也被单独从必修课本中提了出来,成为学生自主选修的内容。(《新京报》8月30日)
毫无疑问,新课程改革的作用意义非凡:更注重社会实践,更注重教师的言传身教和学生的听说读写;学生的兴趣第一次有了较大的发言权;考试成绩不仅是一堆数字,还有综合素质的评价;改在意识,授与习,都是一次从应试向素质教育的角色转变。然而,还处于改革初期的新课程,并非所有的东西都是恰当的,科学的。比如把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内容从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必修课本中提出来,从必修中的“一线”而沦落为选修中的“二线”,成为选修课,我觉得就很不合适。
首先,世界大战让人们更多的子孙后代珍惜和平。众所周知,世界历史中,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历史上最值得人们记住的“历史”。无论从发生原因、过程、最终结果,还是其中的经验教训,都是世界历史中的宝贵“课程”,正是由于世界大战带来的无法准确统计的沉重灾难的反思,世界各国人民才更珍惜和平,反对战争。如果不是两次世界大战的这些灾难,人们就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如此珍惜和平的日子,维护和平的日子。
其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格局,与世界与中国的历史息息相关。两次世界大战使得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尤其是二战后的格局,奠定了现代世界的基本轮廓,而这些,与现代世界国际关系是息息相关的。对于中国来说,两次世界大战更是影响深远,这里面,既有刻骨的耻辱,深刻的教训,更有中华民族的伟大骨气。既有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更有世界对中国的极大支持。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失落”,又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崛起”。所以,如果高中学生不学习世界大战的有关知识,不知道又能够怎样深刻了解中国的历史和世界的历史。
拿日本与中国甚至亚洲的现实来说,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才造成了日本与中国甚至亚洲邻邦的“不堪回首”的那段历史,如果不了解这一段历史,那么就不可能知道日本对中国乃至亚洲人民的残害有多严重,就不可能知道一些日本领导人屡屡纠缠不休的靖国神社,就不可能知道日本军国主义的严重罪行,因而,就不可能深切了解“落后必将挨打”的历史教训,不可能深切了解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等惨绝人寰的历史惨案。
当然,两次世界大战还与此后中国与世界历史上的诸多历史事件与改革有着密切关系,可以这样说,如果不了解两次世界大战,就不可能深切了解此后的中国与世界的整个局势,充其量,也只是只知皮毛的条块分割的历史事实,而不是系统的、完整的、科学的中国与世界历史知识体系。这样,也是与新课程中应有的培养学生的诸多方面的能力相违背的。所以,“世界大战”决不能从历史课本中“退居二线”。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头像被屏蔽
編課本的就是那一套岳飛是破壞和平的那一夥人馬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头像被屏蔽
要靠那几本历史书就能让高中生的历史认识达到楼主说的程度是“mission impossible”
要搞好历史教育就要让高考理科也考历史。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新历史教科书:中国史学界酝酿八年的进步
发自上海的一场历史教科书的改革风波,一时被中外媒体炒作成了“政治事件”。实际上,这场教材改革始于8年前,是历史学界的学术成果缓慢地进入大众视野的结果。
历史教科书似乎总是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无论中外。前不久,上海这个一向以经济发达、头脑精明、言语柔软而著称的城市成了这个问题的聚焦点。关于上海的中学历史教科书的改革,变成了教育界、史学界以及大量网民关注的热点,讨论甚至上升到“民族未来”的高度。
争议上海历史教科书
事情从9月1日开始。《纽约时报》刊出报道《毛去哪里了?中国修改历史教科书》,引起了一些敏感者的注意。几天之后,《青年参考》以《上海新版历史教科书弱化革命和战争》为题,部分转载该报道。
报道中称,“这套新版标准历史课本不再探讨战争、王朝和共产主义革命,而是把更多的笔墨放在经济、技术、社会风俗和全球化等多种主题上”,“摩根大通、比尔·盖茨、纽约股票交易所、美国航天飞机以及日本的子弹头火车,都在新版教科书中得到了突出。课本中还有专门讲述领带如何流行起来的章节。曾被视为世界历史重要转折点的法国大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如今受到的关注也大为降低。毛泽东、长征、殖民侵略以及南京大屠杀,而今只在初中讲授,并且内容也大幅缩减。”
报道引起广泛关注,随着更多国内媒体和网络群体的加入,它变成了一场关于历史教科书改革的大讨论。
对教材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是否应该删减“屈辱史”和“斗争史”?是否应该添加时代元素,减少“经典”元素?是否应该以多主题化的文明史代替单线索进行的编年史?是否应该以全球史观代替民族史观?
赞同的声音说,“人吃人史观训练出来的是狼”,“过分强调殖民史”未必能“造就人才”,教材走出了只关注领袖不关注普通人生活的历史,全球史观代替民族史观才是历史的完整形态。
反对的声音说,“这就是在消灭历史”,将导致高中生不知中国近代屈辱史,这不是历史书,而是百科全书,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最重要。
面对这些激烈的争论,上海市教委和相关方面,几乎一律采取了不予回应的态度。
改变太“快”难以接受?
9月末,上海市新版历史教科书主编、上海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主任苏智良教授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正式表态:《纽约时报》的报道“带有歪曲和片面”,“我们希望新版教材能够反映人类求生存、求发展,能够体现人类文明发展过程,把人类从古到今的文明史讲清楚”。《南方周末》将他的谈话总结为“是改变,不是‘政变’”。
上海的历史教科书究竟改了些什么?
老版历史教材,将历史等同于政治史,只按时间顺序单线索编写。而新的历史教材共9个主题,其中必修3本:中外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史,选修6本改革、民主、现代战争、人物、奥秘和文化遗产等。这样,历史课变成了具有全景视野和全球思维的新时期教授方式。
实际上,这场“改变”始于8年前,是当时的国家教委一项教育改革试点的一部分。“其写作从1998年就开始了,今年2月才结束,一结束又开始修改了。”一位上海历史教科书编撰人员告诉记者。
“前后参与编写工作的人员多达100多位,反反复复不知道修改了多少遍。”他说,虽然参与编写的人员对于如何编写新教材有一些不同看法,但争论并不大,“大家从一开始就基本上达成了比较一致的看法,也就是,要随着历史学科的发展,把一些新的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体现在新版的教材当中。”
“比如多元文明的理念。”他说。
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著名学者雷颐认为,现在的教科书改革,实际上只是反映了二十多年来历史学界研究的一个变化而已。“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起,历史学界和学术界就在批评历史研究的一大弊病———把历史等同于政治史。”雷颐说,“现在,几乎绝大多数的历史学家都认为,历史研究的范围是很宽泛的。社会文化的变迁,对我们历史来说更重要。”
“我最近读到韩国汉阳大学的历史学家林志弘的文章,很有感慨。”雷颐说,林志弘的观点,也许能给国内的历史教育提供一些参考———林志弘提出,历史学家有两种,一种是纪念碑式的历史学家,一种是客观分析式的历史学家。纪念碑式的历史学家,只说自己国家自己民族在历史上有哪些丰功伟绩,而客观分析式的历史学家,则会冷静地分析和批评,对本国本民族的功绩和过错一视同仁。
历史学家需从自己做起,从本民族做起,对历史采取客观分析的态度。林志弘说,翻开韩国的历史教科书,开篇就写道“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祖先”,这就把“我们”和过去、和国家完全等同起来。另外,韩国的历史书,为了建构强烈的民族主义,有一种“起源崇拜”情结———喜欢把好东西,都说成是韩国祖先发明的,比如对有争议的金属印刷术,韩国的历史教科书只说是韩国的祖先最早发明的。
“我们知道,韩国人的民族情绪、民族主义是很强烈的,而林志弘超越了这一点。”雷颐认为,以前的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一个是中国传统史学,一个是政治。“梁启超就曾把《二十四史》称做帝王将相的家谱。中国传统的史学,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记述王朝的兴衰,记录皇帝的生活和统治阶级的政策,这固然重要,但不能成为历史学的全部。”
政治史和生活史、物质史比起来,只是大海最上面那层浅浅的波浪,社会文化的变迁才应该是历史主要的内容———雷颐介绍了法国年鉴学派的观点,从上世纪初,年鉴学派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到现在也是史学界最具影响力的学派。
“教科书有变化不足为怪,没有变化才是不正常的。”雷颐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这个变化,我觉得来得太晚。”
教科书的改变并不只是上海
为什么一场在历史学界已有定论的推进,到了教育界,特别是到了大众传媒上,会让人们感到如此震动?
实际上,历史教科书的改变,并不只发生在上海,它是一个全国性的改革。“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8次课程改革。”2004年1月出版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在第一章中这样写道。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朱汉国是该书的主编,也是国家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
2000年,教育部成立了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朱汉国担任组长。
“这次课程改革有两大背景。”朱汉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国外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都相继修订了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加大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度。大家都意识到,新时期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要靠培养,培养首先就要从基础开始。而同时,国内的课程推进现状又不利于人才培养,比如历史教材就明显存在‘难、繁、偏、旧’的问题。”
2001年和2003年,教育部分别颁布了初中、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实验稿”。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岳麓版高中《历史》总主编赵世瑜的评价,这个“标准”是把“指令性的计划”,变成了“指导性的计划”,也就是说,过去是全国只有一本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历史教材,而现在却只告诉你原则。
“比如我们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爱国的人,培养道德健康的人……同时告诉你要描述哪段历史,至于具体选择什么样的历史事件,选择什么样的人物,只要能达到课标的目的就可以了。”赵世瑜这样描述新“标准”。
这样,目前在全国,已通过教育部审批的中学历史教材有12个版本,其中初中8个,高中4个。
朱汉国说,各个版本的教材之间也形成了一种竞争的关系,通过市场的竞争,能对教材形成优化选择。“有的教材使用得就比较少,有的教材使用得就比较多。哪个教材更能反映课标,哪个教材更符合史实,我们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地方。”
赵世瑜说,“新的教材体现了‘一元多线’和‘自下而上’的历史观,也体现了鼓励实践不读死书的研究方法,历史学界这些年的研究成果,体现到了新的教材中。”
2004年,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省区作为首批试点省份,开始使用新版高中历史教材;2005年,江苏加入;2006年,又有浙江、福建、辽宁等五省加入。而新版的初中历史教材,已经在2005年9月公布,在全国范围内使用。
一线历史教师作用至关重要
然而,历史课的改革,教材只是因素之一,处于教学一线的中学历史教师们的作用至关重要。
孙刚,已有十多年的历史课教龄,目前在青海省西宁市第十五中学担任初中历史教师,他要带8个班,每周教16节课。
“新课标的历史教科书我们已经用了三四年了。新版的历史教科书,‘史实’部分少了一些,所谓的衣食住行部分多了。”孙刚说,这给他讲课带来了麻烦,他需要额外去收集很多资料。
他还是习惯于旧教材。觉得以时间和朝代顺序作为主线索,史实比较清晰,系统性强,而新版教材,面太广,内容比较繁杂。“我看重民族主义的教育。”
孙刚说,“我个人认为,哪怕把解放战争史完全删砍掉,可能都不是什么大问题,自家兄弟怎么争斗,不是什么大问题。一个民族的反侵略史,一个民族的屈辱史,这个是应该着重强调的。”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孙刚也承认,“对于历史课,现在的学生学起来相对容易多了,学生也更有兴趣了。”
而在江苏省沭阳县建陵中学的高中历史老师陈林对新版历史教材则基本持肯定的态度。他告诉记者,过去的教材是中国史和世界史分开讲,而现在的教材则采取了中外史合编的方式,中国外国合编到一本教科书上,主线则分别是整个人类的政治发展、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
“体例很好,我赞同这样的体例。”陈林说这样让他的教学线条更清晰,而学生的思路打开了,眼界更开阔,学起来也更轻松。
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高中的历史教科书用的还是2002年的人教版的老教材。但是,该校的历史老师韩校却让学生们爱上了历史。
韩校告诉记者,他会把历史教科书中的素材,放到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去讲。比如讲到洪秀全,他会告诉学生们,洪秀全出生在广东花莲,而广东当时是受西风渐进影响较大的地区之一。但洪秀全受的教育,却是私塾的四书五经,是严格系统的封建教育。洪16岁时曾经务农,这个经历让他同情农民,而他在科场屡试不第,是促成他走上反抗清王朝道路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有的这些环节,都与他及太平天国后来的结局有关,这样学生们也就可以自己判断出,什么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韩校说。
“历史课,我认为不是仅仅在传授知识,历史知识现在都可以查得到。我认为,历史课是在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它让学生具备一种阅世能力和洞察分析能力,从历史中汲取一种精神力量,将来会视野更广,心胸更开阔。”
在一份北大附中的学生们用英语制作的课程表上,他们特意把历史(history)用大写字母标出,以表达他们的喜爱。(摘自《中国新闻周刊》2006年第41期袁野文)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世界大战”风波:教科书的修改也要反垄断
日 16:09检察日报
今天有两条新闻,放在一起看格外耐人寻味:一条,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反垄断法;第二条,北京修改教科书:世界大战“退出”高中历史必修课——在新的历史新教材中,世界大战的内容被单独从必修课本中提了出来,成为学生选修的内容,可选可不选(8月30日《新京报》)。
这两条新闻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为什么要放在一起看呢?因为我忽然意识到,在经历了这么多年市场经济的熏陶之后,我们对经济领域里的垄断已经变得非常敏感,但似乎却不太在意教科书这个至关重要的“商品”的被垄断。比如,无论北京的教师、家长和学生认不认同这本新历史教科书,他们都必须购买并秉烛夜读,因为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然而却没有听到谁呼吁反垄断。
这几年,历史和语文教科书的变化可谓大矣,争论可谓多矣!“包身工”不见了,“五壮士”不见了,“阿Q”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领带的流行”,“新干线”的出现,“雪山飞狐”的神功等等。每次变化必引发激烈争论,每次争论都很难说达成了共识,但让不赞同如此修改的人感到憋气的是,无论他们怎样不满,新教科书还是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了学生的课桌上、书包里。而之所以会这样,原因就在于教科书的供给是垄断的,垄断使得一小批精英可以把他们自鸣得意的“成果”,不由分说地强加给成千上万历史观还是一张白纸的莘莘学子。
这样的垄断好不好呢?我看不好。理由很简单:精英的历史观也是有盲区的,他们所谓的“去意识形态化”,其实也无非是一种意识形态取代另一种意识形态罢了。任由精英们垄断对历史的解释,会让学生跟在他们的屁股后面亦步亦趋地一同走入盲区。像这次北京新历史教科书,将世界大战剔除,我就很难想象一部不包括世界大战的世界历史,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历史?学生不知道世界大战,将如何理解当今世界的格局和游戏规则?将来13亿中国人不知世界大战为何物,都成了肥嘟嘟的和平鸽,还不净等着人家来吃肉啊?
因此,教科书的修改也要反垄断。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我觉得不妨采取这样两种“反垄断”的办法:
一是新教科书在交付使用之前,必须要有一个公示和听证的程序。请大家想想看,现在公园门票涨价这样的小事还要听证,修改教科书这么大的事,反而任由几个精英策划于密室,强迫学生和家长接受既成事实,这能说是正常的吗?
我建议:任何新教科书,在预定投入使用的一年前,就要进行公示,在公示半年之后,就必须进行听证。听证会不仅要听精英专家的意见,也要听一线教师的意见,还要听学生家长的意见,当然更要听学生的意见,同时还要吸收社会各界人士的参加。听证要体现真正的民主性,无法达成共识就宁可搁置也不要强行投入使用,以免谬种流传,贻误子孙。
二是不妨与国际接轨一下,开放民间机构编写教科书,编完之后经过一个由教育部主导的审核程序,推荐给学校自主选用。有比较才能有鉴别,相信学校和教师会选出能够给学生以最好教益的教科书。当然,这样的改革牵一发而动全局,甚至会牵涉到高考制度的改革,不能轻率进行,但现在何妨着手论证一下呢?
市场上的竞争,有助于我们获得物美价廉的商品和服务;教科书修改的反垄断,无疑将有助于孩子们得到一本质量更高的教科书——这不正是我们修改教科书时所最希望达到的目标吗?(郭松民)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删掉世界大战是削“足”适“履”
日 16:10中国网
今年的9月1日,“开学”一词,对于北京近7万高一新生来说,有了新的解释:将开始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这就是高中新课程改革。课改首先改在教材,除了语文教材之外,历史教材的改版也颇为令人关注:高中历史将不再按照编年体的方式书写,过去学生和老师们所熟悉的按朝代等时间顺序编写的历史教材,变成了按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专题编写的教材,传统教材中需要重点学习的世界大战内容这次从必修课本中删掉了,成为学生自主选修的内容。(《新京报》8月30日)
高考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选修教材中的内容高考不考,没有谁会去作深入的学习,这是必然。两次世界大战作为人类历史上的最重大事件,什么时候变得如此不重要了,以致于学生可以无须学习了呢?
我以为,北京高中历史新编教材的改版之所以如此惊世骇俗,完全是出于课改的需要,或曰是课改学术化的需要。
我们知道,新课改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调动学生自主性学习。但是,自主性学习必须有合适的学习内容,譬如学习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进行相互探讨研究、可以作调查报告,可以写出研究性论文,等等。这也是新教材按照不同专题进行编写的原因。当然,囿于学生的视野、能力和知识储备,这些自主性学习都是浅层次的,不可能深入。作为纯粹的重大历史事件世界大战,如果要进行自主性学习,浅层次的研究探讨搞不起来,深层次的研究又超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指导能力,如果选入必修教材,只能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学习。不能采用新课改学习方式的学习内容,无法进行自主学习这种操作形式的世界大战,只能从新编必修教材当中彻底删掉了。
目前,许多地方的课改带有了浓郁的学术化操作倾向,这主要体现在一些课改专家对课改的态度上面。例如,北京市56中校长焦元顺去年底参加了“全国新课改样本校校长培训班”,经过20天培训,焦元顺并没有完全弄懂新课改。“专家讲得太深,有点越听越糊涂”。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专家们已经习惯了大学的研究性学习方式,不知不觉地移植到了中学的课改上面了,以致于把课改当成了一种学术化操作。他们认为,中学课改既然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了,那就应该探究出成果来。于是,在教材内容设计上有意往这上面靠拢,凡是适合浅层次学术化探讨的学习内容就要引进来,反之则要删除掉。世界大战内容就是这样被删掉的。
中学课改理念下的学生自主学习,主要是一种课堂技术性操作,这种操作带有了一些学术性的形式,目的只是便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但并非真的让学生进行纯粹的学术探讨。像历史教材这种将世界大战内容删掉的做法,无疑是不折不扣的削足适履——削教材之“足”,适课改之“履”,这是为了课改而课改,而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知识储备而课改,是一种典型的舍本逐末之举,不值得提倡。别忘了,课改只是手段,决不是目的,而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学习能力才是目的啊。
作者: 辛木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砖家叫兽是也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课改成败,系于高考改革能否加速
在我国流传很广、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落选新学期小学语文教材。 “我觉得老教材的课文《牛郎织女》被删去很可惜。”陈老师说,牛郎织女、嫦娥奔月、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四大传说,而牛郎织女被誉为四大传说之首。& &“可能编者担心娃娃会受到早恋影响而落选。”乔华分析说,如果是因为这个原因落选,其实没有什么必要。
==世界大战== 京新历史教材中外混编 世界大战退出必修课& &
不少专家表示,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中一个非常有分量的内容,新教材未把其列入必修课本,必然影响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关注,使得学生对这段历史了解不足。一些一线教师也表示,在必修教材中删除世界大战的内容不仅会造成学生这方面的知识欠缺,而且也为学生理解战后历史造成很大困难。一些专家甚至表示,如果文科生缺少对世界大战的历史了解,很难符合高校要求。
==鲁迅vs金庸== 《雪山飞狐》 代替《阿Q正传》走进北京高中语文课本& &&&北京9区县的高中语文课本大换血,金庸武侠小说《雪山飞狐》替掉《阿Q正传》,余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替掉《陈焕生进城》,海子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则替掉《孔雀东南飞》……新的当代作品大量涌现,而不少传统经典篇目则淡出视野。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特定的教材;教材的变化,往往折射着时代的变化。记者采访了第一线的编委,听他们讲述这套教材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
==诸葛亮和《出师表》==《出师表》到底该不该被剔除出中学课本& &发动战争是想当皇帝吗?他的“忠诚”是“愚忠”吗?历史上的诸葛亮到底有功还是有罪?为何要从中学课本中删除《出师表》?前些日子,陕西一位教授提出,诸葛亮的《出师表》在宣扬一种“愚忠”,并上书教育部,要求将其撤出中学教材,由此引来网上争议骂声一片。反对方
传统文化正在流失 & & “鲁迅的文章都是很深刻很有引导意义的,是在绝望中还存在的一丝微薄的希望,是对社会的现实反映,他笔下的很多问题现在还存在,他的文字唤醒着人们的良知。教育是严肃的事,教育的文章也是严肃的事,不能为迎合而迎合,娱乐而娱乐。不能把精神食粮如此糟蹋,这样下去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丧失是迟早的事。”& & 笔者认为,虽然“不能因为大狗叫得好,就不让小狗汪汪”,社会大众喜欢金庸倒并非什么坏事儿,但若将金庸小说选入教材,可就有些不妙了——不知道这种教材到底会培养出什么素质的学生来?& &如果说金庸小说入选今天的学生课本是“一种堕落,是大国文化的堕落”,那么中国此前的新文化运动是不是也错了呢?新文化运动将百姓难知难会的文言文变成现今为大众所熟悉的白话文有什么不好呢?在当时白话文的普及也是被认为对国学的亵渎,而几十年过去了又怎么样呢?& &&&如今,《阿Q正传》淡出了中学教材,从减少误读的角度来说,或许是鲁迅的幸运。而金庸入驻中学课堂,于各方面都是利好消息。因此,胡斐笑了,阿Q也不必哭泣。 中国人首先要尊重自己的母语,要学好母语,一个人能够创造的最高点——建立创新型国家,是要靠母语的训练,没有母语的训练,一个人是不能达到素质的提高的。& &&&刘国正说:&具备合格的语文能力,本身就是学生必备的素质,关系到人才的成长和文化的繁荣,关系到民族和国家的命运,不可以'雕虫小技'视之。&
语文课成大学必修课:传统教育能否顺利回归? & && &&文科生不屑学,理科生不爱学,老师难教学&,这是对目前大学语文教育的形象写照,也反映出目前大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的教材不合时宜、师资不够稳定、设置不太合理、政策制度空白等诸多问题。刘明华指出,在一些综合类大学,语文教研室早就撤销了。如果只是开课而不解决师资问题,教育质量很难保证,语文教育便会流于形式。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世界大战”不该退出历史必修课
“世界大战”不该退出历史必修课&&
日&&来源:新京报
--------------------------------------------------------------------------------
  坦率地说,如果前段时间所盛传的北京市新的高中语文教材“以金庸取代鲁迅”令人感到困惑的话,那么历史必修教材将“世界大战”删除,则令人震惊了。
  我不认为学生缺少对世界大战的历史了解,仅仅很难符合高校的要求,我觉得那甚至很难符合社会的要求。这其中,理科生也同样需要对世界大战有历史性的了解,否则即便专业性再强,也很难符合社会的要求。
  在必修教材中删除相关内部致使学生知识欠缺,其后果恐怕也不仅仅是对战后历史的理解造成困难,更包括对当代国际政治的理解也会造成困难。而如果再考虑到当前的这样一个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重要国家日本,就这次大战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比如是“进入”还是“侵入”中国等问题,与东亚各国、甚至与美国一直存在分歧,一些日本人从没有放弃重新定义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之角色的努力。那么,我们的高中历史教材居然做出这样一个调整,就要在令人震惊之外,更添一些疑惑了:我们的教材编写者要告诉孩子们什么?这里我们很有必要说一说历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它不仅仅是要对过去的人类活动与文明创造有所了解,更在于让人们能正确地认识现实,关注现实,服务社会。从这一意义上说,我甚至认为目前在高中教育中,其难以与语文、数学、外语并肩的现实,本身就值得商榷。
  而现在北京市的历史教材更出现了如此大的缺憾,在我看来,它是使已经受到限制了的历史教育之作用又被降低了一层。
  □苏楠(河北教师)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头像被屏蔽
當今世界格局有很大一部份是世界大戰形成的
切割世界大戰會變成一個過於簡單的沒有重點的歷史觀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世界各国历史教科书有不讲世界大战的吗?历史本来就是过去的故事,当然是按照年代划分比较好.比较容易记忆.这样按照经济,社会分能叫历史吗?应该叫常识课.同时也会早成认知混乱.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超大推荐 /1
宁夏?株洲?镇江?
声明:论坛言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超级大本营军事网站立场
Powered by Discuz &
超级大本营军事网站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最具影响力中文军事论坛 - Most Influential Chinese Military Forum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影世界大战真正结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