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了自己一巴掌 我强迫症真不是人受的,玩着游戏 怎么能分心

分心聪明&忽冷忽热&最终一事无成&盛下了是非,就盛不下正事
分心聪明 忽冷忽热 最终一事无成
盛下了是非,就盛不下正事&&
人心只一拳,别把它想得太大。盛下了是非,就盛不下正事
...很多人每天忙忙碌碌,一事无成,那就是对细枝末节的琐碎关注得太多。米可果腹,沙可盖屋,但二者掺到一起,价值全无。做人纯粹点,做事才能痛快点。——苏芩
分心不是我的错 聪明,却一事无成
第1章& 聪明,却一事无成
分心的人通常很聪明、活力充沛、直觉强、创造力强,但他们无法在任何一件事情上持续专心。分心的人热情、率真,但容易冲动,经常把周围人惹毛。
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能看到分心的踪影。之前,你也许认为有些人不够有纪律、太疯狂、太不可预料。这些人在学校或职场中游荡,即使是爬到了学业或事业的顶端,他们仍然觉得被驱策着,无法有秩序地生活。你会想,如果这些人能够振作起来该多好。
通过本书中的种种个案,你们可以看到分心的人所受到的种种误解及不公平对待,以及他们顽强奋斗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你对分心的人会有更多的理解。
为什么吉姆总被炒鱿鱼
晚上11点,吉姆在书房中踱步。他晚上经常一个人踱来踱去,试着整理自己的思绪。在慢慢步入中年的过程中,吉姆觉得日益绝望。他看着四周杂乱的房间,书、纸张、袜子、旧信件、抽了一半的香烟等物品散了一地。他的脑子和他的房间一样乱。
吉姆看了一眼书桌前那张写着“待办事项”的单子。单子上有17件事,而最后一件用黑笔圈了好几次。“重组企划书星期二交!”现在已经是星期一了,他还没开始写呢!自从告诉老板他知道如何提高生产力和士气以来,吉姆已经想了好几个星期。老板说:“好啊!写一份企划书来看看。”老板还希望吉姆这次能有始有终地完成一件事。
吉姆知道自己要写什么,他已经想了好几个月了。比如,办公室需要一套新电脑,文员需要更多的授权,以便立即作决定,这样大家才不会浪费那么多时间开各种会议。如此一来,生产力和士气都会提高。事情非常简单明白。他把各种想法写在纸上,可随后这些写满各种想法的纸就被他扔了一屋子。
吉姆只能在书房中踱个不停。要从何处下笔?他自言道:“如果写不好,我会看起来像个大傻瓜,搞不好还会被炒鱿鱼。这还不是和以前的工作一样?”他的想法总是很棒,但却无法有始有终地做完。这就是吉姆的特点。他踢了垃圾桶一脚,房间更乱了。他告诉自己:“好,吸气,呼气。”
他坐下来,盯着电脑屏幕,然后走到桌前清理东西。电话响了,他对着电话大吼:“你没看到我在忙吗?”电话答录机中传来宝琳的声音:“吉姆,我要睡了,只是打电话来看看你的企划书写得怎样了,祝你好运!”吉姆没勇气接电话。
吉姆如此痛苦地度过一夜,一件件小事让他分心,比如屋外的猫叫声、三天前别人说过的话、手上的铅笔重如铅块等。终于,他写下了“安捷实验室重组企划书”这几个字,但再也写不出其他的了。一个朋友曾经告诉他:“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好,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但是他仍然写不出一个字。也许该换个工作,也许该上床睡觉了。算了,别想了!不行,不管多烂,非得写完不可。
凌晨四点,他快疯了。极度疲倦使他的大脑呈半休克状态,这反而可以使他准确地描述自己的想法。早上六点,他终于写完企划书上床了。“九点要见老板,最好先小睡一会儿。”
问题是,九点到了,他却还在床上,他忘了定闹钟。中午,他一脸慌乱地赶到办公室。看到老板的脸色,他知道无论企划书写得多好,他都别想再待下去了。老板说:“你为什么不找一个有弹性上班时间的工作呢?你很有创意,吉姆,去找一个适合你风格的工作吧!”
几星期后,吉姆跟宝琳说:“我就是不懂。我知道我有才华,不应该一天到晚被辞退,可是我老是被辞退。我总是有些很棒的主意,但就是不知道怎样完成。我在高中就这样了,班主任很好,她说我是班上智商最高的,但她不懂为什么我的潜力发挥不出来。”
宝琳说:“你知道吗?真不公平,他们用了你的企划案,效果好极了。每个人都很开心,工作效率也提高很多。那些都是你的主意,吉姆,结果反倒是你被炒鱿鱼。真不公平!”
吉姆说:“我真不懂自己的问题出在哪,我不知道要怎么办。”
吉姆有注意力缺失症。他来找我的时候,已经32岁了,不论是工作还是人际关系,他都长期处于失败中。因为神经上的异常,他无法专心、无法持续努力、无法完成任何事。
典型的注意力缺失症有三个特征:冲动、分心、多动。美国共1
500万人患有此病,其中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儿。过去,人们认为这类小孩长大后情况就会改善,现在我们知道只有1/3的分心者长大后会自然痊愈,2/3的分心者即使长大后也不会完全康复。注意力缺失症不是学习障碍或智商不足,许多分心者极为聪明,只是他们的聪明表现不出来。对他们而言,把自己的想法整理出来,实在是一件困难而需要耐心的事。
什么是正常的行为呢?什么行为算是冲动呢?怎样算是分心呢?有多旺盛的精力才算是多动呢?本书将利用许多个案一一探讨这些问题。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这些毛病吗?是的。但是我们还需要看症状的严重程度,有没有影响生活,才能判断这个人有没有注意力缺失症。
吉姆来找我的时候,他完全不知该如何是好。在我的办公室,他坐在椅子上,一直摸头发。他倾身向前,看看我,看看地板,摇着头说:“我不知道要从何说起,我连自己在这里做什么都不知道。”
“找到这个地方有困难吗?”他迟到了20分钟。我猜想他也许迷路了。
“是啊,你的说明很清楚,不是你的错。该往右转的时候我向左转了,结果又碰到学校放学,在路上耽搁了一会儿。后来我到了桑莫镇的加油站,能找到这个地方真是奇迹。”
我说:“是啊!有时候真不好找。”我希望他能放轻松一点。注意力缺失症患者来初诊时,一半以上的人会迟到或根本没来,我早已有心理准备。这是症状之一,但病人很在意,以为我会责备他们。
我说:“你可不是第一个迟到的病人。”
他问:“真的?那真好。”他深吸一口气,好像要说什么,却没说出口,话卡在喉间出不来,然后长长地吁一口气,想说的话还是没说出来。我建议他花点时间整理自己想说的话,同时利用这段时间我把他的资料填好,比如姓名、住址和电话。这似乎对他有些帮助。他说:“好,开始吧!”
我说:“好。”我把手放在脑后,靠向椅背。吉姆沉默了一会儿,又大大地叹了一口气。我说:“也许我们可以谈谈你为什么来找我。”
他说:“好。”他开始告诉我他的故事。他认为自己有一个正常的童年。经我仔细询问,他才承认在小学阶段他非常调皮,时常闯祸。他从来不用功学习,可是成绩很好。他说:“我觉得学校好像游乐场。”到了中学,学业就没那么轻松了,光靠聪明是不够的,他的成绩开始落后。父母和老师开始对他唠叨,嫌他个性上存在的种种弱点,并指责他让每一个人失望,这样下去将来要如何是好等诸如此类的话。他的自尊心开始受到伤害。好在他的个性本来就很活泼乐观,总能维持一定的热情。在勉强大学毕业后,他频繁地更换了几家电脑公司的工作。
我问他:“你喜欢电脑?”他很热情地说:“我简直像是个发明电脑的人。我爱死电脑了。我就是懂得电脑是怎么回事,你明白我的意思吗?我知道电脑是怎么回事,如果能告诉别人我所知道的一切就好了,如果我没有每次都把事情弄糟……”
我问:“你每次是怎样把事情弄糟的?”他说:“我每次是怎样把事情弄糟的?”他的声音变得低沉而忧郁。“我怎样把事情弄糟的……我会忘记事情,我和别人吵架,我会拖延,会迟到,我会一天到晚迷路,我脾气不好,我做事有头无尾。我有很多毛病。我和老板讨论事情,明知道自己是对的,可讨论讨论,就变成我在骂老板了。这样骂老板是很容易被炒鱿鱼的。有时候我有个想法,但就是整理不出来,好像这个想法塞在我脑子的某处。我知道它在那儿,但就是整理不出来。我想把它整理出来,可是我办不到。我以前的女朋友说我需要接受自己就是没出息的事实。也许她是对的,我不知道。”
我问:“你喜欢她吗?”
“有那么一阵子。然后她就像别人一样,受不了我了。跟我在一起,生活太刺激了。”
我问:“你认为这种‘刺激性’是从哪里来的?”
他说:“我不知道,我一直都是这样。”
我们谈的越多,关于“刺激性”的话题越明显。吉姆的一生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刺激行为,它们是强烈的,而吉姆总是在燃烧着。这就是为什么在高度刺激和有压力的行业里,我们会看到更高比例的注意力缺失症患者,例如销售业、广告业和股市。
我问:“你以前找过心理医生吗?”吉姆说:“有过一两次。他们人很好,但是一点帮助也没有。其中一位医生还叫我别喝那么多酒!”“你喝多少?”“偶尔喝。有时候很想轻松一下,就出去喝个痛快。这是家族传统,我爸爸算是个酒鬼,我觉得我还不是酒鬼。当然,每个酒鬼都这么说,是不是?喝过之后,第二天早上头痛得不得了,之后会好一阵子不喝。”
很多分心者使用酒、大麻或可卡因来治疗自己。可卡因的化学成分和一种治疗分心症的药物很相似。
吉姆说话时,他的双腿一会儿交叉一会儿又打开,来来回回,动个不停。我说:“如果你觉得坐不住,可以起来走一走,动一动。”“真的?你不在意?”他站起来,一面走,一面挥动手臂讲话:“太棒了!大部分人都受不了我动个不停。可是我一面走,才能一面想事情。这很奇怪吗?难怪我在学校有那么多麻烦,但这只是其中的部分原因。我总是觉得受拘束,即使在办公室里也一样,我不能一直踱来踱去。”
我说:“我不知道,也许你只是还没找到适合你的工作。”
“你说话的口吻听起来像我的老板,问题是到底有没有适合我的工作呢?”
注意力缺失症有很多不同的类型。许多人,尤其是成年分心者,也有其他的问题,例如抑郁症、染上赌瘾或酗酒。这些明显的问题遮掩住潜在的注意力缺失症。有的人则是把分心逐渐变成人格的一部分,而没有接受治疗。别人只会说:“他就是那个样子!”吉姆是一个多动型的分心者,但是有很多分心者并不会多动,而是不太爱动。这种孩子会整天做白日梦,外人不知道他神游何处。
我回答吉姆:“我不知道有没有适合你的工作。现在我只想听听你的故事,你告诉过任何人吗?”“没有。没人跟得上我。他们都说我会跑题。”“没关系,你只管说,我负责整理。这是我的工作。”
我们用了几个星期的时间进行治疗。他说了很多自己的故事,多数内容都充满误会、误解、自责、低成就感、失去的机会、愤怒的人们、危险的行为等。12岁时,妈妈说他永远不懂得适可而止。他做了许多蠢事,他有健忘症,他成天混日子,可是他也有很多精彩的经历。他善良、直觉强、有魅力、有活力、热心。在他的故事里,有伟大的梦想和希望,也有极端的失望。他从不怨天尤人,只会怪自己不够好。他很讨人喜欢,虽然他不怎么喜欢自己。
典型的分心者往往很讨人喜欢,但却总是惹事。他们可能非常爱惹人生气,例如,一位母亲曾打电话来说她的儿子几乎把学校给烧光了,她问我是否可以把她的儿子撞死。从中可见这位母亲已经气愤到了极点。同时,分心者也比一般人更有同情心、直觉强、有爱心,似乎在他们那乱七八糟的脑子里,总会特别保留一部分对人或对事的直觉。
吉姆的故事有很多转折。他当过公交车司机。一天下午,他以为已经到达了终点站,于是就直接把车开进停车场,结果发现车上还有愤怒的乘客,原来他忘了在最后一站停车。那是吉姆最后一次开公交车。还有一次,他当一个女同事的面批评老板是“笨蛋”,一说出口就想起来这个女同事是老板的太太。他说:“我不是故意的,我就是会出错。会不会是我潜意识里想要失败呢?”
我说:“也许,有的人就是这样,但是也可能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我开始告诉他注意力缺失症是怎么回事。“也许你不是个失败者,也许你潜意识里不想失败。我越来越觉得,也许是你的神经系统有些问题,而引起注意力缺失症。这个病症就像近视一样,你会看不清楚,并且看东西很吃力。注意力缺失症患者很难一次做一件事。你也许听过‘多动儿’(hyperactive
children)这个名词,就是以前用来形容注意力缺失症患者的。现在我们知道注意力缺失症患者也包括不多动的小孩及成人。注意力缺失症的特征是容易分心、冲动,但不会总是多动或精力过剩。多动型的注意力缺失症患者永远在忙,他们是所谓的A型人格的人。他们追求刺激、活力充沛、任何时刻都动个不停;他们常常有好几个计划同时进行;他们总在忙,却很难真正完成任何事,因为他们很会拖延;他们经常情绪不稳定,可以没有任何原因地在瞬间从极高昂变得极低落;他们很容易生气,尤其是被打断或遇到改变的时候;他们的记忆有很多的漏洞;他们喜欢作很多白日梦、喜欢高度刺激、喜欢行动和新奇的事物。这种个性对他们不仅会造成职场上的困扰,还会对与人的亲密关系造成困扰。如果你总是分心或是追求刺激,你的女朋友很容易会离开你。”
我一面说,一面观察他的反应。他身体前倾,直盯着我。当听到每一个症状时他都点头,而原本疲倦的脸显得越来越兴奋。他打断我:“我小时候,别人总是说,‘没用的吉姆’,你为什么不像样点?我的父母和老师都觉得我懒惰,他们会骂我、处罚我。起先我会和他们吵架,后来我也认为自己确实很懒。我的意思是,除了接受,还有什么办法呢?如果我顶嘴,爸爸就会猛力打我的头。但奇怪的是我怎么能忍受这一切?我的意思是,我从来没有意志消沉。我还记得六年级时,一位老师罚我抄地理课本,因为我丢了作业本。她说如果我不再撒谎,承认自己没写功课,就不用罚抄。可是我真的做了那份功课,我可不愿意说我没做。老师更生气了,她罚我抄更多的课文,以为这样我就会投降。她一直增加抄写的页数,最后加到了100页,而我则熬夜抄个不停。妈妈发现我半夜还在抄课文,她让我停下来,第二天她到学校去抗议,而老师只好向我道歉。那是整个学习生涯中,最令我回味无穷的一刻。因为这件事,我永远爱我妈妈。”
吉姆继续说:“不过,但愿那时候他们知道你现在告诉我的这些事。初三那一年,我和爸妈都在吵架,他们也像老师那样,一直加重处罚我。他们觉得我没有尽力,所以要处罚我,可是一点用也没有。现在回想起来,我还是觉得很难过。这不是他们的错,他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以前都没人告诉我这些呢?”
我回答:“直到最近,人们才开始关注注意力缺失症。”
很难说我们从什么时候开始了解注意力缺失症。多动儿一直存在,也一直被歧视。
有史以来,每个时期的人们都经历过童年被家长或老师责骂,特别是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这是大家不爱提起的人性的黑暗面。这些孩子总是不由分说地被打,甚至被杀。人性的黑暗面似乎总喜欢伤害弱小,尤其是如果他们惹人厌烦的时候。我不打算引经据典地细谈这个主题,只是想指出分心的孩子往往会受到最恶劣的虐待。直到最近,儿童才受到法律保护,他们的“坏行为”才没被当做魔鬼附身或人格缺失,才不会因此而受到严厉的处罚。
难怪注意力缺失症存在已久,却只是被当成是“坏行为”,而直到20世纪才被视为医学问题。虽然很难说是谁最先注意到注意力缺失症的,但是一般认为是英国小儿科医生乔治?斯蒂尔(George
Still)于1902年在皇家医师协会发表的系列演讲中首开先河的。斯蒂尔描述了一批难以管束的儿童,他们不守规矩、不受拘束、具有破坏力、不诚实、不听话。他认为这些孩子的问题并非来自于不当的家庭教育,而是有生理原因或出生时受过伤害。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专家认为这些孩子的大脑受过损伤。即使缺乏神经受损的实际证据,“脑损伤”仍然是失控行为的正当解释。而就是在这个时期,医生开始试用药物(当时是用安非他命)治疗此病症,并取得初步成效。
吉姆问:“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说我很笨?”我反问:“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别问我,你自己说,你笨不笨?”他强烈地答道:“不,我不笨。我知道我不笨,只是不知道如何表现。”我说:“正是。可能的原因很多,以你的情形,我认为是因为你患有注意力缺失症。”他问:“很多人有这个毛病吗?”
“美国大约有1
500万名分心者。男女比例大约是3∶1,成人和孩子都可能患有此病。我们并不能确切地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不过证据显示有可能是遗传因素。虽然其他的因素也会造成影响,比如母亲生产时的问题,但是遗传是最主要的因素。环境因素会使注意力缺失症恶化,但并不会形成注意力缺失症。”
他有点嘲讽地问:“你是说不是我妈妈的错?”“这件事不是她的错,也许其他的事是她的错。你想要责怪她吗?”“不,不。可是我想要怪罪于某人。也不是真的要怪谁,我只是想发火。我实在很火,为什么以前没人告诉我,如果这只是我天生的样子。”我打了个岔:“那么你就无须自责了!”
“我一直在怪自己,但这是我的错,不是吗?不管我有没有注意力缺失症,把事情搞砸的是我,倒霉的也是我。在我这个年纪,要怪只能怪自己,不是吗?”
他的话引起了我自己的旧伤痛,我揉揉肩膀:“这样说也有道理吧,但是怪自己有什么帮助呢?我要让你更了解自己,你才能原谅自己,这样你才能继续前行。”
吉姆说:“好,我听懂你的意思了,但是我可以做些什么来改善自己呢?”
我大笑起来:“有注意力缺失症的人总是喜欢‘做些什么’,总是在问‘你这是什么意思’‘下一步是什么’。”他说:“你说得对,我不偏爱风景,只是一心想到达目的地,这样不好吗?”“我没有责怪你的意思,我自己也是一个注意力缺失症患者,我很了解你的感觉。”
吉姆吓了一跳:“你也有注意力缺失症?可是你看起来好平静。”我笑了:“练习。我相信你有时候也能专心。对我而言,我的工作正是能够让我专心的事。不过,练习确实有帮助,我们以后会细谈如何练习。”
吉姆的治疗自此开始。事实上,他的疗程已经开始了。对许多人而言,知道注意力缺失症是怎么回事,了解自己的问题是什么,对他们的帮助就已经很大了。
有一次他问:“我到底是怎么了?我不想那么粗鲁。可是那个人打电话来说我寄去的资料不正确,我知道我没寄错,是他自己不懂。我当时就生气了,特别是他的口气令我更生气。听到他的声音,我恨不得揍他一顿。”
我说:“你经历了一次愤怒反应。”“正是!现在想起来还叫人生气。所以我照着你的建议,等了一等,想一想后果。这是个好顾客,我不想得罪他,也不希望他跟别人说我坏话。所以我等了一下。可是他一直用那种很土的声音说个不停,我好想对他大吼,但是我只清了一下嗓子,结果他就说:‘别打岔,我还没说完。’我受不了了,我告诉他即使讲到圣诞节,他还是会说不完,我有更重要的事要做。然后我就挂了电话。你能相信吗?”
我笑了:“我觉得你做得很好了,至少在你崩溃之前做得不错。这家伙的确讨人厌。我们必须接受现实,有时我们会为某件小事心烦或者会发顿脾气。治疗不会使你完全没有脾气,而且你也不想那样吧,对不对?”
“大概不要吧。这个你叫做‘愤怒反应’的个性也是症状之一吗?”
我说:“是的,这是冲动性行为的一种。注意力缺失症患者缺乏抑制机能,所以容易发怒。他们不太会压抑自己的情绪。他们缺乏一般人在冲动和行动之间的延迟,所以停不下来。治疗对他们会有所帮助,但是不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
他继续说:“你知道有什么趣事发生吗?这家伙第二天打电话来道歉,说我们前一天沟通出了问题,也许双方应重新对话。沟通出了问题,你相信吗?我说‘好啊,但是这次让我先发言’。我用10秒钟解释了为什么我寄给他的东西是他需要的。他说他明白了,还感谢了我。我也向他道歉。‘真对不起,昨天的沟通出了问题。’我们互道再见,像好朋友一样。”
我说:“谁想得到呢?你的保护神发威了。”“可是这次愤怒反应从何而来呢?”我问他:“你能告诉我吗?”
吉姆谈起他的感觉,不自觉地握住拳头说:“我想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吧!当我是个孩子时,我很顽皮,可是我没这么愤怒。我想是在学校累积出来的。所有的失败、所有的挫折导致后来即使事情才刚刚开始,我就觉得没希望了。最后只剩下固执的信念支持着我:我绝不投降。可是为什么没人看到我一再失败却一再努力?为什么没人鼓励我呢?”
吉姆谈到了注意力缺失症的一大重要特征。严格说起来,这不是神经系统异常直接引起的症状,而是伴随着注意力缺失症产生的次发心理现象。
由于不断的失败、被误解、被贴上标签以及其他情绪上的打击,分心者往往会形成自我形象受损和自尊感低的问题。不论是在家或是在学校,别人都不断地指责他懒惰,说他笨、顽固、坏,说他“少一根筋”。大家怪他们吃饭时弄得一团乱,怪他们度假时破坏了家庭气氛。他们因为破坏教室秩序被处罚,还常常背黑锅。老师常常找他们的父母到学校谈话。一次又一次谈话后,孩子们总会是最后的受罚者。他们会承受这样的后果。父母说:“你知道老师说了什么吗?你知道你妈妈和我有多丢脸吗?”而老师是这样说的:“我知道孩子在家里的行为不比在学校好,我们一定得多多努力,是不是?”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负面形象一再被提出来强调,直到孩子完全相信了。“你是坏孩子,你真笨,你就是搞不懂,你真是悲哀啊!”这些声音不断地打击孩子的自我形象,直到他变成青少年,躲进了自暴自弃、难以接近的世界,那时即使我们想帮他,也已使不上力了。对任何孩子而言,在青春期要想喜欢自己都不容易,更何况是分心的孩子。
我对吉姆说:“你一直很努力,可是感到很困难。”他用一种悲伤的声音说:“是啊,你无法想象。”我说:“讲给我听听。”“我不知道从何时说起。到了高中,我真的以为自己就是笨。我听得懂老师教的东西,我甚至可以举一反三,可一旦要我写报告或者考试,我就完了。我试过,我真的努力试过。他们说我试都不试,可是我真的试了,但就是行不通。我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做功课,可是很快就又分心去做别的事,比如读课外书、听音乐,然后我会试着回过神儿做功课。可是我就是做不到。”吉姆的声音变得很僵硬,脸都涨红了。
我说:“往事历历如在眼前?”“是啊,他们总是叫我更努力。后来我就觉得自己根本不是那块料。我明明有能力,但就是发挥不出来。”“所以你总是在挫折之中,难怪你充满愤怒。”“你觉得这是我为什么喝酒的原因吗?喝点酒让我觉得好过一些。每个人不都是这样的吗?”
“当然是,可是也许你有其他的特殊原因。你是在自我治疗,很多有注意力缺失症的人会自己找药物治疗。酒精、大麻、可卡因都是常见的。这些药物能使你镇定下来,但效果只是暂时的,而长期下来,反而有害。”
“我想我知道。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我不让自己吸毒。我觉得一旦尝试,我就完了。”吉姆停顿了一下:“为什么可卡因也是呢?我以为那是兴奋剂。”
“对大部分人而言,可卡因是兴奋剂。对注意力缺失症患者而言,可卡因能令他们专心。他们吸食可卡因时,并不知道自己是对症下药。”
“哇,真的?我真庆幸自己知道问题所在了,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我问:“你的人际关系会受影响吗?”“我以前没想过这个问题,可是这一切确实影响了我的人际关系。我不肯听话……”我纠正他:“不是不肯,是做不到。”
“别人认为我不听话,因为我老是迟到或者完全忘记约定的事。我老是弄不清楚别人的意思,所以也就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我的确容易生气,这是真的,如果别人取笑我,我会叫他们滚。这对朋友关系一点帮助也没有,不过我还是有朋友的,最重要的是宝琳一直支持我。我会和她说着说着就作起白日梦了。我答应她要做的事,转身就忘了。到目前为止,她还没有甩了我,这可真不容易啊!我们总是在吵架或者处在要吵架的边缘。我把工作搞砸的时候,她会鼓励我,可是我知道她心里在想‘这家伙有什么毛病’,我自己也这么怀疑自己。没有宝琳的话,我真是无法生存。她真是不可思议,对她而言,这种关系实在是充满艰辛。我不是个好相处的人,我心知肚明。我知道我爱惹人生气,连我自己都会生自己的气。我多么希望自己不要这么讨厌,而我也不是故意要这样的。我想宝琳心里也相信我不是故意的,否则她怎么还会跟我在一起?”
“也许是这样。可是,吉姆,你确实是个好人!别人能忍受你讨厌的习惯,那是因为值得呀!”
我们常常忽视了学习障碍和注意力缺失症患者的社交生活。其实,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面。注意力缺失症不只会伤害分心者的学习和工作,也会伤害分心者的社交关系。交朋友需要用心,你需要知道在朋友圈如何与人沟通,你才能和朋友融洽相处。社交时的各种信息往往很细微,比如,眼睛眯一眯,眉毛扬起来,口气微微改变一点,头倾斜一些。分心者不会注意到这些信息,因此他们会觉得走不进朋友的圈子。尤其是童年时期,分心者的不专心和冲动确实会使他很难被人接受,很容易招致误解。
吉姆笑说:“有时候我会想,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活到这把年纪的,运气还真好啊!”
我说:“也许是你一路上不自觉地学会了许多生存技巧吧。注意力缺失症成为你人格的一部分,也成为你的特色。”
吉姆的治疗花了一年时间。我采用一周一次的心理治疗和低剂量的药物治疗两种方法。我们没有用传统的心理治疗方法,反而比较像是训练和再教育,治疗中充满信息、指导和鼓励。我帮着他重新了解自己,了解注意力缺失症对他的影响,帮着他组织他的生活,使注意力缺失症的破坏力减至最低。药物则帮助他持续专心,按照他的形容是“消除杂音”。
我们在本书第8章里会讨论治疗方法的细节,这里先提供一个大纲当做参考。需要注意的是,药物可以有所帮助,但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一般而言,综合式的治疗方法最有效。
改善分心的方法
1、诊断:第一步是诊断确定。此时,患者往往觉得如释重负,总算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了。治疗开始于诊断。
2、教育:患者对注意力缺失症的了解越多,治疗就越容易取得成功。了解越多,他们就越知道自己的生活是如何受到疾病影响的,才知道应该如何改变现况。这也使患者知道如何对别人解释自己的状况。
3、建立结构:结构指的是外在的有形限制。具体而实用的工具,例如清单、简单的存档系统、记事本、每日计划,都可以减少混乱,提高效率,并且让人觉得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4、训练或心理治疗:患者需要一个“教练”,在一旁吹着哨子打气、指导、提醒,帮忙确定一切都上轨道。患者需要这种有结构的鼓舞,否则就不知如何是好。团体治疗最能提供这种鼓舞。如果有抑郁症、自我形象受损或其他内在的问题时,患者会需要传统的心理治疗。
5、药物:药物有好几种。药物好比是眼镜,帮助我们看得更清楚。药物能减少患者常有的内在冲突和焦虑感,修正脑内化学物质的失衡状态,使管理注意力、冲动和情绪的神经中枢得以正常运作。虽然药物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但能提供极大的改善,而且很安全。
吉姆的治疗进行得很顺利。当治疗结束时,他的生活已与从前迥然不同。在八个月的时间里,他开了自己的电脑顾问公司,生意好极了。自己开公司,可以不用再担心得罪老板。当然,他还得应付顾客。他和宝琳的关系稳定而愉快,他开始学会管理自己,充满创造力的大脑终于开始好好表现了。
爬上水塔看书的卡洛琳
一天下午,卡洛琳来找我,她说“只是想聊一聊”。她打长途电话来预约面谈的时间,操着南方口音说:“甜心,我知道我是怎么回事。我只要你坐在那里点头,听我说话就好了。”
卡洛琳走进我的办公室,她身材娇小,穿着淡橘色洋装、扎着白腰带、戴着宽边帽,擦桃色口红,一身的香水味。“你不介意吧?”她一面问,一面点起一根烟。吐出一口烟,她睁大了眼睛望着我说:“我觉得我们像是老朋友一样。我听过你的演讲,读过你写的文章。我们两个人都有注意力缺失症,也都是心理治疗师。天啊,我们十分相似呢!除了我住在1
500公里外的加州。”
“加州?我以为……”
“我的口音听起来像是南方人,没错,我是在新奥尔良长大的。但是我跟着第二任丈夫到了金山大桥,就再也没回去了。”
“你在电话上说只是要聊一聊?”
“我当心理医生已经有20年了,过去10年主治注意力缺失症。我从来没跟任何人提过我的故事,我觉得也许可以从你开始,我喜欢你讲话的方式。”
我们约定谈几次。她随着丈夫到波士顿开会,所以会有几天的时间。
当她说出她的故事时,我非常佩服她的韧性和聪慧。“我是个孤儿,至少以前是。我妈妈怀我的时候,还是个少女。20世纪30年代的路易斯安那州,一个身为天主教徒的少女是不可能去打胎的,所以我就被生下来了。我两岁的时候被领养。养母和我彼此一点也不适合。她人很好,我很爱她,但她真是个淑女,做什么都规规矩矩,但我不是。无论养母怎么尝试,都无法把我训练成功。我的腿并不拢,我爱咬指甲,我的裙子会飞起来,我总是脏兮兮的。我最早的回忆是从桑梅逊圣经书院偷溜出去开始的。那天无聊透顶,我和吉米偷偷从后门溜出去,往河边跑,后来吉米怕了自己又跑回去,但我没有。我到处乱逛,逛到累得睡着了。天快黑的时候,他们在一个路边阴沟里找到我。我的养母气坏了,狠狠地把我教训了一顿。她一定很后悔当初为什么去了那家孤儿院。”
“另外一个深刻的回忆是坐在水塔上面。不到六岁的时候,我学会了爬上塔顶并开始没事儿就在水塔上面待着。学会认字以后,我会用牙齿咬着书爬上去,整个下午坐在水塔上面读书。你能相信吗?即使是现在,每次看到水塔我都还会打个寒颤。水塔那么高!那时候,我会坐在边缘上,把脚悬吊在外面,看着下面说‘喔……伊……’。”
我问:“没有人告诉你不可以上去吗?”
“没有人知道这件事。”她小声地说,似乎不想让其他人知道这个秘密。“我是个难带的孩子,至少妈妈是这么说的。她很爱我,只是我老闯祸。我痛恨星期六,每到星期六我就莫名其妙地感到不自在。那时候还不懂是什么原因,现在回想起来,我知道为什么我会那样了。到了星期六,我一周以来做的坏事全会被发现。妈妈是个老师,每天都很忙,没工夫注意我做的坏事。到了星期六,她会检查我的衣服,之后会发现一只白手套不见了、衣服弄脏了或者洋装上的腰带被扯断了,更夸张的是甚至一大堆衣服不见了。我喜欢把自己的衣服送给孤儿院。我并不知道自己是被领养的,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喜欢把衣服送给孤儿院,但我就是喜欢。妈妈快被我气疯了。”
我问:“你父亲呢?”
“父亲是个孩子王,他喜欢孩子,也很爱我。这真是件幸运的事,我真是个需要爱的孩子,尤其是在我上学及华伦出生之后。妈妈一直无法怀孕,快到更年期了,却忽然生下华伦这个小天使。我有多么坏,他就有多么好。你简直可以在他的头上摆个光环了。至于学校,我最早的记忆就是被老师打,因为午睡的时候,我没办法躺着不动。我总是无法好好坐着或躺着不动。”
“我很晚才学会阅读,可是一旦学会了,我就拼命读书。《小妇人》(Little Women)、《秘密花园》(The Secret
Garden)都是我爱看的书。水塔上、餐桌下,只要可以自己独处,我就拿本书看。我的数学成绩则是一塌糊涂。老师会让一个学生发心算卡片,我总是把我的甜点留着贿赂同学,要他们把最简单的卡片发给我。我最喜欢写着‘零’的卡片,比如零加一等于多少。如果甜点是那种没办法放在口袋里的,比如布丁,那就惨了。我连水果派都能藏起来。”
“不论发生了什么,听起来你都挺快乐的。”“我是很快乐,总是很快乐。我想这是我天生的个性,这真是最幸运的一件事了。即使事情总是不如意,我还是很快乐。我总能找得到乐子。有一次,二年级的时候,我打了南希,被罚站在教室角落的桌子后面。刚巧,那天早上有家长会,很多家长都会来学校参观,若是他们看到我在罚站,我应该觉得很丢脸,可结果是我完全无视他们的目光。”
卡洛琳说:“我一直太多话。”但我不觉得她的话太多,我喜欢听她说她的故事,尤其是她柔和的南方口音。“最困难的部分是被别人嘲弄。我总是会有反应,我的情绪都写在脸上。如果有人对我扮鬼脸,我一定马上也对他扮鬼脸。如果有人说我的坏话,我一定马上打他。我很容易哭,每次被人欺负,我的眼泪立刻会掉下来。你也知道,孩子们最爱逗这种人,所以我一天到晚被别人逗来逗去。父亲叫我不要理会他们,可是我就是做不到。三年级时,我在操场打了两个男孩子。那个年代女孩子是不会打架的,更何况还是和男孩子打架。妈妈简直气坏了,可是父亲却把我拉到一旁说他以我为荣。”
“可怜的妈妈,常常被我气个半死。六年级时,老师实在是受不了我的桌子上面堆满的废纸、嚼过的口香糖、折弯的叉子以及摆了几天的甜点。她用好几个纸袋装起这些东西,叫我拿回家给妈妈看。妈妈又被我气个半死。”
“她尽力让我成为一个淑女。我要染头发,妈妈不准,于是我就用口红涂在头发上,弄得一团糟。我总是把袜子塞在胸部垫高,可是技巧不太好。有一次竟然在上高一科学课的时候,一只袜子跑出来了。你可以想象大家的反应。”
“也不知为什么,我度过了这一切。也许是阅读课外书的缘故,我的成绩不错,还上了大学。那时我觉得很意外,我的入学考试成绩非常好,其他人也很意外。有人甚至觉得我一定是作弊了。但那次我非常想要考好,我当时大概是进入了注意力缺失症患者偶尔会有的高度专注状态。妈妈总算有一次不生气了。我挣扎着度过了大学生活,还进了研究所。我在研究所不是全职学生,因为我生了孩子。后来我干脆休学回家带孩子,孩子大一些才回去读完博士学位,现在变成坐在你面前的这个女人。”
我问:“你从来不知道自己有注意力缺失症吗?”“从不。直到研究所毕业之后,我才自己诊断出来。你觉得我像不像患有注意力缺失症的人?”
我说:“是的,非常像。当你发现自己是注意力缺失症患者时,感觉如何?”
“非常轻松,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总算有个名字了。我以前以为自己是一个神经质的女人。坐不住、爬水塔、打架,一切都很混乱,现在这些行为一下子都有了名字。我自己诊断出来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要怎样处理自己的问题了。”
我问:“那你还来找我做什么呢?”她说:“我只经过自己的诊断,我想听听别人的意见。”我说:“听起来你的症状很像是注意力缺失症,我们可以做一些测试来确定一下。但你自己也可以做,而我觉得其实你自己已经确定有注意力缺失症,你确定来找我没别的事吗?”
卡洛琳说着自己的故事时,一口气也不停顿,可听我说完后却停了下来。她把帽子拿掉,露出宽额头、尖下巴,甩一甩淡咖啡色头发。她看起来身材高挑,气质优雅,很有自信,但她说的话却出乎我的意料。她轻轻地说:“我要你告诉我,我做得很好。我知道这样子很幼稚,可是你无法想象这一路走来有多辛苦。我想也许你能比较了解,因为你曾看过那么多个案。”
我说:“没有多少人能像你一样。你一直没有得到帮助,却凭着自己的直觉和坚持,克服一切困难。卡洛琳,你做得太好了,简直令人不敢相信。你应该感到骄傲。”
她说:“谢谢,我需要从一个能了解这种疾病的人的口中听到这句话。”
卡洛琳的故事有其惊人之处,也有其典型之处。她童年的症状很典型,比如多动、追求刺激、在学校惹麻烦、情绪强烈以及易冲动。她也有许多分心者的优点,比如活力充沛、坚持度高、韧性强、气质迷人、创造力丰富以及智商高等。可惜当大家谈到分心时,很少会提起这些优点。而令人惊异的是,她没有得到别人的帮助,自己就把这些优点发挥出来了。她没有被别人的取笑击垮,她没有对自己失去信心。未经诊疗的分心者所面对的最大危机就是自我形象低落。不论这些人具有什么才能,往往发挥不出来,因为他们早已失去自信,觉得茫然,并放弃努力。卡洛琳没有放弃,最终取得了成功。
永远写不完论文的玛丽亚
玛丽亚读了我在报纸上写的一篇有关注意力缺失症的文章,便来找我,说:“我从来不知道有这么回事。”她坐在我办公室的沙发上,两腿交叉。“我先生拿了你的文章给我看,我才开始思考这是怎么回事。”
我说:“说说你自己吧。”和初诊病人会面时,我总是不知道要从何处下手。标准程序是问他们的姓名、住址、遇到什么困难,可是这种程序化的谈话,反而使病人无法表达他们真正想说的话,所以我通常会请他们随意说说。当然,有时候这样也会有问题,毫无头绪的一番话可能使我无法作出有效而正确的判断。
而玛丽亚反倒一下子进入了主题:“我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也许什么问题也没有。不管问题是什么,我好像一直都是这个样子。我已经41岁了,一辈子都是这个样子。我最主要的问题是无法完成任何事,也许这就是我的生活步调。我已婚,有两个小孩,他们已经8岁和11岁了,带孩子花了我很多时间。我的博士学位似乎永远读不完,因为我的论文总是写不完。有时候我真想完全忘掉它。”
我问:“你有没有工作?”
“有。我是说如果我想要工作我可以随时有。我在图书馆工作,我可以随时来去。除了我的论文之外,我真正在做的事是在我们当地的健康中心成立一家运动俱乐部,专收40岁以上的女性。我一直想写一份宣传小册子,但一直没完成。那里的管理委员会对我很有耐心,只要我能把该做的事完成了,他们会让我自己经营这个运动俱乐部,并只收我一点点租金。他们很希望我去,他们觉得对健康中心来说,这会是一个有影响力的宣传方式。”
“你的博士论文是……”
“是完全与运动无关的主题——英国文学。别问我这和运动有什么关联,我确信一定有关联,只是我看不出来而已。我的论文是关于尤金?欧尼尔(Eugene
Oneill)的。我还在高中的时候,读了欧尼尔的书,就爱上他了,一直到读了研究生还是这样。不过,也许没有人告诉过你,要想讨厌一个作者,最好的方法就是写一篇关于他的论文。我现在真是受不了欧尼尔,想到他就恶心。很悲哀吧?以前我认为谈到欧尼尔,他是特别的,可现在我已经完全不在乎他了。”
我问:“你记得本来要写的内容吗?”她说:“拜托,别逼我提起那些关于自传和艺术之类的东西。听起来很没创意,是不是?不过我又有一些新的想法了,至少我是这么觉得的,也许这只是个白日梦。”“你被别的事吸引了?”
她笑了:“我一辈子都在被别的事吸引。我本来要和亚瑟结婚,结果新郎是吉姆。我们已经结婚16年了。”“你没有被别人吸引,想过要离开他吗?”“没有。他是我的锚。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一直待在我身边。其实,‘锚’这个形容不正确,听起来好像他把我拉住不放。他是我的安定剂,没有他,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玛丽亚的活力、开放和她的故事都是很典型的注意力缺失症的症状。不论是她的生活或是她和我交谈的时候,她都很容易分心。
“再告诉我一些。”“说什么呢?你还想要知道什么?”“说说你的童年吧,尤其是在学校里是怎样的?”
“在学校的日子,我时好时坏。我一直很爱看书,可是我看得非常慢。我就读的学校算是不错的,但不太有挑战性。我的成绩还好。他们总是说我的成绩还可以更好,可是我更喜欢看窗外的景色或是注意其他的学生。课程无聊透了,我一点兴趣也没有。”
“高中毕业了吗?”“嗯,毕业了,不过成绩差点儿。我在大学时的学习成绩还不错,这就是为什么我会进研究所的原因,可是那大概是个错误的决定。我早该放弃了。我的问题是,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聪明还是愚笨。有时候我表现很好,有时候又很糟。有人说我资优,有人说我太迟钝。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说:“分心者有时候会像你一样,学习状况时好时坏。你小时候会多动吗?或是有任何行为问题?”
玛丽亚说:“噢,没有。我是个乖女孩,我总是想讨好众人。不过即使如此,我还是不肯好好上课。我爸爸以前总是说‘如果你真的要让我高兴,你就好好上课吧’。不过我从来没有吵闹,我就是安安静静地躲到自己的想象世界里。”
“你容易觉得无聊吗?” 玛丽亚说:“当然,不过也许是我的老师都很令人无聊。我在大学的时候就不觉得无聊。”
我问:“你现在的问题是什么?”“一向都有的老问题,就是我飘忽不定的个性。这一分钟我在这里,下一分钟我就在别处了。我无法完成任何事。我刚做的事还没做完,然后又去做别的事了,于是我就忘记原来的事情。”
我问:“你怎么会爱上运动呢?”
玛丽亚身材很好,一点儿也不像41岁,看起来至少比实际年龄年轻10岁。她黑头发、红嘴唇、脸色红润,看起来可以当电影明星。她会爱上运动我并不觉得奇怪。运动可以帮助分心者松弛身心,有助于保持专注力。
“就像其他一切事,它很自然地发生了。我有个朋友邀我一起去上有氧舞蹈课,起初我不肯,听起来多无聊啊。后来她说服了我,结果我竟然一跳就爱上了这种运动。我不是那种热爱运动的人,我只是喜欢跳有氧舞蹈的感觉。我也喜欢和那里的人交往。开始我常常去那里,上很多课,并取得教练资格。我觉得成立运动俱乐部是个好点子,可是大概不会成功。”
我问:“到目前为止,你适应得如何?”“还好吧,我会觉得自己哪里不对劲。我曾经看过心理医生。那时我很想把论文写完,却觉得自己哪里被塞住了,以为他可以帮我开开窍。结果一点用也没有,我就不去了,现在又来找你了。”
我说:“是的,轮到我了。是你先生叫你来找我的吗?”
“不是,这是我自己的主意。他只是把你的文章拿给我看。你认为如何?我还有希望吗?”她开玩笑似的问。我说:“你在开玩笑。我猜,事实比你说的更痛苦。”
玛丽亚看着窗外说:“是的,这种症状很难形容。我一直觉得自己不对劲,我以为再也改不掉了。然而,我已经拥有丈夫、两个孩子以及那么多需要我做的事情,我不让自己想太多。不过,如果可以好好完成一件事,那该有多好。”
我说:“是的,这令你感到很受挫。阅读呢?你的阅读有没有困难?”“如果‘阅读困难’的意思是我看不看得懂,那么我就没问题。但是我读得很慢,一直都很慢。如果我读到一半分了心,就不知道何时才会再继续读了。”
我说:“玛丽亚,我想你可能有注意力缺失症。我们得做一些测试,还要再谈一谈你的经历。白日梦、阅读障碍、分心、飘忽不定的个性、不知道自己聪不聪明,都可能是因为注意力缺失症引起的。你适应得很好,你找到一些生存的方法,但是你还有很多想完成而没有完成的心愿。”
“这是什么意思?我的生活还能改变吗?”“这个问题很难立刻回答,没试过真的不会知道。不过,如果治疗有效的话,那你的生活的确还能有所改变。”
结果,药物对玛丽亚没有影响。药物只对85%的成年分心者有影响,而其余15%的人不知道为什么不受影响。有的人会有副作用,有的人不喜欢服药后的感觉,有的人根本不肯服药,也有的人像玛丽亚一样是没有反应的。
但是我们稍早曾经提过了,治疗注意力缺失症不是只靠药物。教育、行为改变以及心理治疗都有帮助,玛丽亚就是靠这些。
在第一阶段的疗程中,我们的重点放在她对分心的了解上。随着玛丽亚对此症状的了解增加,她开始重新思考自我形象,比如无能的感觉以及自己的种种缺点等。
当她发现许多问题和容易分心有关时,我们开始重新组织她的时间,以便帮她专心。她开始利用自己的优势,比如做短期计划、保持运动、写出清单、安排时刻表等。如果把一个大计划分成许多小步骤,事情就可能完成。她需要许多回馈和鼓励;她需要有一个像我一样的人做她的教练,提醒她该做的事。
这不是传统的心理治疗,我称之为“训练”。心理治疗师则是“教练”,负责教导和鼓励。我不告诉玛丽亚该做什么,而是她自己决定要做什么,然后我会一直提醒她。我们等于是有一个彼此同意的“作战计划”。我的角色是提醒她目标是什么,防止她又被其他的事情吸引走了。分心者非常容易分心,需要有人不断鼓励打气。
如此一来,治疗为她的生命提供了力量,一次又一次把她拉回轨道上。这不是心理分析式的治疗,不依赖病人深层心理的发展和互动,但是治疗师仍需随时准备接受和讨论病人的希望、恐惧、幻想和梦。这种训练会鼓励病人发展出洞察力。要想克服分心,洞察力是最有力的一个因素。
心理分析不论是在治疗上或在了解人性上,都有不可磨灭的价值。对于痛苦和有精神冲突的病人,心理分析仍是最彻底的治疗方法,但是我们不建议用心理分析来治疗注意力缺失症患者,对于未诊断确定的注意力缺失症患者施以心理分析,将会是极受挫折而无效的。
一旦注意力缺失症被诊断确定,并且予以治疗,那么心理分析才会有所助益。当然,对于具有精神冲突的分心者而言,光靠注意力缺失症的诊疗而不做心理分析也是没有效果的。对于这种病患而言,只要他的分心没有被忽视,心理分析可以有很大的帮助。
玛丽亚开始重新看待自己,并改变生活步调。通过教育、鼓励、训练和洞察,玛丽亚的生活起了转变。她写完健康中心的宣传说明书,开始了自己的生意,其身体的状况也很好。她决定不写她的论文了,反正她从来也不想写完。很多分心者会像玛丽亚一样,维持一件永远完不成的事,并作为生活的重心。这件事一直会带来痛苦和焦虑,但是仍然提供了一个重心,让他们的生活可以围绕着这件事转,以至于不完全散掉。玛丽亚用更有效的组织方法取代了每天的“我还没写论文,我必须写论文”。当她在真正想做的事情上开始尝到了成功滋味时,这件事便成为新的生活重心。更重要的是,她学会和自己合作,发挥优势,接受自己的弱点。
整天做白日梦的佩妮
麦克布莱德?佩妮的五年级老师建议她做一次心理测验,于是她的父母来找我。初诊时,她的母亲说:“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我真怕是我们做错了什么。”
我说:“来诊察并不表示你做错了什么。”我提醒自己,即使是现代社会,对某些人而言,为了孩子的问题去看心理医生仍然是一件丢脸的事情。当然,这已经比30年前好多了。
“佩妮的问题是什么?” 她的父亲说:“她的功课跟不上,只是这样而已。她是个好孩子,从来不惹麻烦。”
她的母亲接着说:“她只是一天到晚做白日梦。从小就是爱做白日梦……”
她的父亲打岔说:“告诉他那些故事。”
她的母亲举起一根手指,示意丈夫“别急”,然后继续说:“她是老小。我们有四个男孩,他们相隔两岁,又过了六年我才生佩妮。我有较多的时间带她。她比较像我,比儿子们安静,但我也爱这四个儿子。”她停了一下,望着窗外的树,好像一时间迷失了。接着她说:“佩妮和我一开始就较投缘。我养了四个男孩,都忘了女孩子要怎么养了。佩妮出生后,我觉得自己有了一个伴。这并不是说我不喜欢丈夫或儿子们,只是在一屋子的男生中,有个女孩子真好。我丈夫提到的故事是佩妮和我编的故事。我们把这个故事叫做‘远方的故事’,讲的是一群住在远方的小孩。这个故事的名字的由来是因为佩妮三岁的时候,我给她讲故事,她的眼神好像飘到了远方。我想跟着她,就说让我们去一个遥远的地方。事情就是这样开始的。”
我问:“她喜欢这些故事吗?”“哦,她爱死了。每次她不高兴,我都可以讲个故事让她安静下来。不过,她不常常生气。”
我问:“她会不会自己编故事呢?”编故事是想象力和语言能力的表现,可以由此做一个大略的估计。
她母亲说:“她比较喜欢听。我一个一个故事说下去,她就坐在那里一面摇晃,一面微笑。如果我问她问题,就知道有的内容她根本没听进去。我告诉自己,这是因为她在好远好远的地方。我也不知道我在说什么,只知道自己有这种感觉。”
我说:“听起来,你们很了解她。”“她是很爱听故事,可是我现在觉得她可能完全没听懂。我为什么没有早一点向专家求助呢?”佩妮母亲的声音开始充满懊悔,并掉下了眼泪。佩妮的父亲双臂环抱着她。他们看起来又害怕又困窘。
佩妮的父亲说:“我妻子的意思是,我们不知道有何不对劲。佩妮是个安静的孩子,如此而已。”我说:“我明白,试着别太自责。你们显然很关心孩子,今天到这里来真是难为你们了,让我看看是不是可以帮得上忙。”
我开始问佩妮的个案病史。诊疗时,最重要的是个案病史,而不是复杂的各种测验。听起来,佩妮自小就有语言和注意力问题。
语言问题可以有各种形态和各种程度。孩子也许是听不懂,也许是表达不出来。听不懂的孩子在表达上也会有困难,因为要先听懂了,才能知道要表达什么。表达不出来的孩子在说或写方面会有困难,也可能在理解能力上会有困难。
虽然语言和学习障碍不是这本书的主题,但是我还是要提一提,因为许多分心者同时也具有语言和学习障碍,这会使事情更糟糕。我们也会提到其他一些问题,比如听力受损、视力不佳、口吃、癫痫、记忆力减退,都会引起和分心相似的症状。
我问起佩妮是否很晚才学会说话。虽然语言发展的年纪不足以判定孩子的语言能力是否有问题,但是说话早晚确实是一个线索。当然,什么年纪才算早,每个人的认知不同,必须先搞清楚对方说的早晚是什么意思。有的父母看到孩子10个月大还不会讲话就着急了,有的父母却认为三岁学会讲话是完全正常的。
佩妮的母亲说:“她到了22个月大才说第一个字,三岁才会说短的句子。我们的小儿科医生要我多给她读些故事,所以我才编了那些故事给她听。”
我问:“她很喜欢吗?”“她爱死了。叫人好感动。即使她听不太懂,也会一直认真地坐在那,她会要我说更多的故事。如果我停下来,她会拉我的手臂说‘我还要听’。”
我问:“她会玩文字游戏吗?”“你是指什么?”“比如造押韵的词、自创新字等。”
她向前倾身,打断我的话:“她不会押韵,但是她一天到晚都自己创造新字。她想不出正确的字,就自己造个新字。比如,她想不起‘机场’这个词,就用‘飞机的家’代替;或者她想不起‘生日礼物’这个词,就用‘盒子’代替。”
我说:“你记得真清楚。她这样说的时候,你会怎样反应?”“我会纠正她。我不该这样做吗?”“不是,没有什么不对。我只是想了解她的情绪反应。”“她会好好重说一遍。我不希望她觉得自己很笨。”
我问:“你觉得她笨吗?”
佩妮的母亲认真地说:“不,完全不。如果我觉得她笨,就不会一直纠正她了。可是我知道她很聪明,又想学着好好说话。我觉得她会找别的字代替不会的字,这就表示她很聪明。”
我说:“你说的对。看样子她的问题可能是无法在脑子里找出正确的字来。也许她找不到正确的记忆清单,也许她记不住字,或者由记忆清单到正确地表达这个环节出了差错。”
佩妮的母亲说:“听起来好复杂。”我说:“是很复杂,不过这样才好。以前我们想得太简单了,只觉得一个人不是聪明就是笨。无论是天才还是白痴,都用单一智力来区分。聪明或笨,就这么回事。现在我们知道智力和学习是如此复杂。例如,学习问题的大师梅尔?拉文(Mel
Levine)提到七种记忆,其中任何一种出了纰漏都会影响学习。我说的如何由记忆清单找出词汇的意思即在此。我是在打比方。这样说,听得懂吗?”
佩妮的母亲说:“听得懂,而且我好兴奋。”我说:“在学校呢?她在学校表现如何?”佩妮的父亲有一点颓丧地说:“从一开始她就跟不上。”佩妮的母亲显然对丈夫重视成绩的态度不以为然,忍耐着不悦说:“亲爱的,不是那么糟糕啦。她比别的孩子爱看书,虽然不见得都看得懂,可是她总要我读给她听,而且她还是很爱听那些远方的故事。”
我问:“白日梦呢?”佩妮的母亲递给我一叠纸:“这是从一年级开始佩妮的所有的成绩单。老师的评语总是‘发呆’、‘害羞’、‘不专心’以及‘经常需要提醒’等。有一个老师甚至怀疑她是不是有抑郁症,因为她总是那么安静。可是一直到现在,楚斯戴尔小姐才……”
我打了个岔:“谁?”“楚斯戴尔小姐,她读五年级的老师。她是第一个说佩妮可能有学习障碍或注意力缺失症的人。老实说,我以前根本没听说过注意力缺失症这个词。我只知道有些男孩子会多动。可是楚斯戴尔小姐说有时候女孩子也会有注意力缺失症,而且不一定多动,只是不能专心。”
“她说的一点都没有错。女孩子也会有注意力缺失症,只是很多女孩子没被诊断出来。她们就像佩妮一样,被认为是害羞或忧郁。多动症是旧的名称,注意力缺失症是比较新的名称,强调的是注意力的问题。”向佩妮的母亲形容症状时,我特别强调注意力缺失症患者往往具有高度的创造力和高度的直觉敏感度。“在这些孩子之中,许多人具有某些优秀的特质,但是我们还没有一个名词来形容这种优质。他们的想象力和同理心特别强,即使他们听不懂全部的话,他们对别人的情绪和想法却特别敏感。重要的是,早一点诊断出他们的问题出在哪里,就可以尽早避免他们被贴上一堆负面标签。在得到适当的帮助后,他们真的能够表现得很好。”
我花一点时间看了佩妮的成绩单。正如她母亲说的,老师写的都是关于分心、健忘、做白日梦或有始无终之类的评语。这使我想到普希拉?威尔(Priscilla
Vail)提到这些孩子时所用的形容词:谜一般的孩子。
佩妮的母亲问:“你要不要见一见佩妮?”我说:“当然要,让我去找她好了。在诊疗室里单独面对医生时,孩子都会比较专心。井然有序的结构和新奇的事物都会减低分心者的症状,即使是害怕的心情也会使她更能专心。这就是为什么小儿科医生在做健康检查的时候,看不出孩子有没有注意力缺失症。症状在诊疗室里是不会显露出来的,而在教室里比较能看得到真实状况。所以,我能去学校看她吗?”
他们同意了,并且帮我和老师安排好时间。通常学校会很愿意接受这样的探访,他们很合作,并且会给予很大帮助。
我安静地溜进教室,坐在一角的书架旁,孩子们正在上数学课。带我进去的老师为我指出哪个是佩妮。我尽量不直直地盯着她看,我悄悄地观察。她是个可爱的褐发女孩,绑个马尾,穿着黄裙子和一双布鞋。我猜她的座位正是她最喜欢的位置:教室最后一排,窗户旁边。
我想谈一谈学校、窗户和分心之间的关系。有些人觉得教室里的窗户简直就是魔鬼的杰作,专门用来引诱学生的。好学生不看窗外,坏学生则一天到晚看着窗外的蓝天,做着白日梦。
分心者确实爱看窗外,他们无法专心,他们容易分心,但是他们不是对这个世界没有感应,而是有不同的、新鲜的感应,他们经常能看到新事物或用新的角度看待旧事物。他们往往可以成为发明家、提案者、发起人。他们不会是那种规规矩矩的人。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认识,不强迫他们去做他们做不到的事,不要求他们像别人一样。
看窗外又怎么样?有那么糟糕吗?这就能代表教育失败了吗?我怀疑那些乖乖上课、从不看窗外的孩子能有多少创意。
佩妮正在看着窗外。她坐在那儿,右手撑着脸颊,左手的手指无声地敲着桌子。我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只看到蓝天和一些树枝。没有人知道她看到了什么。
偶尔,当她听到一些声音时,会看一看黑板上越来越多的数字。今天大家正在学分数。佩妮有时候会皱皱眉头,好像看到了什么。她看起来并不在意,只是完全无法了解别人在做什么。她会把头发拂到耳后,转头继续看窗外。她不出声,不引起其他人的注意,不惹任何麻烦。我很了解为什么她的问题以前一直没有被注意到。
下课休息时,我向佩妮介绍自己。她的父母已经告诉她我会去看她。“哈罗,哈洛韦尔医生,妈妈说你是个好人。”她的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
我说:“你妈妈也是个好人。妈妈还跟你说了什么吗?”“好像没有。”但她的表情却好像在说:“应该是说了些什么,我应该记得的,可是我忘了。”
我说:“没关系,你想到操场玩吗?”佩妮说:“妈妈说你可能要和我谈谈。”
“只聊一会儿就好。你爸妈来找我,问我能不能帮帮你。你喜欢上学吗?”佩妮热情地回答:“喜欢。”我问:“你喜欢什么呢?”“我喜欢老师和同学,我喜欢走路来上学,喜欢坐在那里听……”
我问:“你听些什么?”“噢,任何东西。大部分时间是我自己在想事情,我喜欢在脑子里编故事。妈妈和我都是这样……”我说:“她告诉我了,听起来很好玩。今天早上在数学课上,你是不是就在编故事?”她说:“对,我想象一群长得像6的老爷爷和一群长得像9的老奶奶去跳舞,他们跳舞的时候就变成8了。”我说:“太棒了。你觉得这些8会变回6和9吗?”她扯着马尾辫上的橡皮筋说:“也许会,我本来要让他们躺下来变成望远镜,这样就可以看得很远。”
我说:“一直看到远方。”她很害羞地答道:“对。”“那你在学校不喜欢什么呢?”
佩妮低头看自己的布鞋:“我功课跟不上,作业也不会写。”“也许我们可以找到一些方法帮你。我猜快要上课了,也许我们应该找个不上课的时间再见面。”佩妮说:“好,可是你得问我妈妈,是她在帮我安排时间。”
我说:“当然。很高兴认识你,佩妮,以后见。”
佩妮的老师,楚斯戴尔小姐,刚刚完成教师实习训练,对注意力缺失症和学习障碍知之甚详。她跟我说:“真高兴你能来。我刚刚没在课堂上叫佩妮,是想让你有机会观察她平常的表现。她其实很聪明的,你知道的。”
我说:“嗯,而且似乎很快乐。”我想我听出楚斯戴尔小姐的口音中似乎带有一点南方腔调。我自己的注意力缺失症特质立刻发酵,也不管时机合适不合适,便冲动地问:“你是南方人吗?”
楚斯戴尔小姐并不在意我忽然换了话题:“是的,我在南卡州的查理斯敦长大,后来跟着父母搬到缅因州。”
“变化还真大。”
“没错。那你呢?”
&我说:“我小时候在查理斯敦住过几年。”顿了一下,我问:“你认识佩妮多久了?”
“这学期开学以来,也才六个星期而已,还不够了解她,但是很喜欢她。她像一个小艺术家,坐在教室后排做白日梦。”
我问:“你认为她沮丧吗?”
楚斯戴尔小姐笑了:“才不呢。一跟她讲话,她就光彩照人了。大家都喜欢她,即使是她发呆,别人也不会笑她。好像大家都接受了她就是这个样子。”
我问:“你担心什么呢?”
她毫不考虑地说:“她跟不上学习进度。我怕她会越来越落后,以后问题会太大。她在我班上有很多东西听不懂,她会试着补起来,可是我知道她可以学得更多。”
我们一直谈到上课铃响,我谢谢她的帮忙,道别时答应再联络。
我的心里浮起一长串可能的原因。我又见了佩妮一次,也和她的父母会了一次面,并给佩妮做了一些神经心理测验。结果发现她有非多动型的注意力缺失症以及语言上的接收和表达障碍。
分心症和近视一样会影响学习:孩子因为看不清楚而无法发挥潜力。治疗的第一步就是配眼镜,即治疗分心,然后才能知道剩下的困难有多大。
佩妮的父母本来以为只是她的个性使然,是无法改变的。而现在找出了原因,并贴上了医学标签,对他们来讲这是很振奋的。一旦大家都能接受现实,我们就开始采用药物治疗。虽然药物无法解决所有问题,但在佩妮的治疗中,药物的疗效很惊人。
治疗分心的药物有好几种,这些药物都可以帮助分心者专心。它们就像隐形眼镜,帮助大脑接收到更清楚的事物,并把不重要的杂音消除掉。
我选了地昔帕明(Norpramin)给佩妮服用。这是一种三环抗抑郁剂,不仅被用来治疗抑郁症,也被用来治疗注意力缺失症。此外,最常用的药物是一些兴奋剂,例如利他林(Ritalin)和右旋安非他命(Dexedrine),只要谨慎使用,两者均很安全有效。我选地昔帕明是因为佩妮一天只需要服用一次,不像兴奋剂一天要服用两三次。
佩妮开始服药几天后,她的父母和老师都打电话来表示惊讶。她在班上可以专心了,能够持续自己正在做的事,并积极参与学习。最重要的是,她从来没有这么喜欢上学,她开始喜欢学习。对佩妮而言,这种药物唯一的副作用是像普通感冒药一样,会引起轻微的口干(三环化物会阻挠神经传导,因而影响口水的分泌)。这是可以忍受的,通过含糖可以改善口干。她想做白日梦的时候,还是可以神游。药物并没有剥夺她任何原有的能力。
虽然我们才刚开始治疗佩妮,但是这是最令人感动的一刻。正如佩妮的母亲说的:“这好像是把佩妮眼前的面纱拿掉了。她看得到我们,我们也看得到她。她还是爱作梦,可是现在她是想做梦才做梦了。”
分心的真相
◎ 别把分心看成人格的一部分,顺其自然的态度是不对的。
有分心的人通常很聪明,他们活力充沛、直觉强、创造力强,但无法在任何一件事情上持续专心。他们不断地经历着失败、被误解以及其他情绪上的打击,所以他们往往自尊心低落。
◎ 分心不只会伤害分心者的学习和工作,也会给他们的人际交往造成困扰。
第2章& 他不是懒孩子
分心的孩子常常被误认为懒惰、是叛逆的坏孩子,他们的自我形象会受到损害。分心的孩子并不都多动,有些孩子喜欢静静地做白日梦。
人们首先注意到,分心者通常是孩子,但并不知道成人也会分心。现在我们对分心有了更多了解。根据保守估计,有5%的学生患有注意力缺失症,但是普通人对此的了解仍然有限,这使那些分心孩子无法得到应有的诊治。注意力缺失症的特征是:分心、冲动、活动力强,这些都被视为儿童的特质,人们不会想到要给孩子做测试。大人会觉得“他还是个孩子嘛”。除非这个大人已经知道注意力缺失症是怎么回事,否则他不会了解孩子的问题出在哪儿。
我们如何分辨正常的儿童行为和注意力缺失症的症状呢?如何知道孩子的情绪问题是因为注意力缺失症引起的呢?我们必须仔细看个案病史,依此诊断。
有一些心理测验可供诊断。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for
Children)可以成为一种方法。典型的分心者在数字、算术和符号方面的能力较弱,在语言和表现两方面的成绩也会有较大的差距。其他还有一些针对注意力和冲动的测验,但是我必须强调的是:没有一个测验是专门针对分心的。到目前为止,从孩子、家长和老师那里搜集到的个案病史仍是最有效的参考资料。
正常和不正常的界限并不清楚,我们必须将每个孩子和他的同龄人相比较。如果他明显比其他学生更容易分心、更冲动、更静不下来,且又找不出任何原因,比如糟糕的家庭环境、药物上瘾、抑郁症或其他医学问题,那么他极可能是个注意力缺失症患者。当然,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才能真正下这个诊断。
任何诊断都有可能过犹不及。有的孩子注意力不足,却没有被诊断出来,有的孩子则可能被误诊为注意力缺失症患者。此外,并不是每一位老师、医生、心理学者都知道注意力缺失症。
如果只依赖心理测验做判断,即使是知道注意力缺失症的专家也可能诊断错误。虽然心理测验是有帮助的,却不能代表一切。分心孩子在心理测验上不一定会显露出来。这是因为测验时的种种状况,比如新奇感、结构性和动机,会暂时“治愈”分心。孩子在一对一的测试情境中比较能够专心,因为对他来说一切都那么新奇,因此他的注意力特别集中,加之他很想“好好表现”,所以他的注意力缺失完全被压制下去了。这就是为什么其他的资料,比如老师和家长的长期观察更重要。
为什么有的孩子会被误诊为注意力缺失症患者呢?因为其他的原因也可能引起相似的症状,比如甲状腺分泌过盛。我们必须仔细地评估各种数据,有时必须做一些医学检查,才能确定。
即使没有其他的医学问题,我们仍须记住注意力缺失症不是一个绝对的状况,而是一个相对的状况。我们不只要看症状,也要看症状的严重性和持续性。每个孩子多多少少会有不专心、冲动和静不下来的时候,但是绝大部分孩子不是分心者。我们必须要小心谨慎,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错误的标签。
至于那些确实分心的孩子,则越早诊断越好,否则长期受到误解,被认为是懒惰、叛逆、古怪或恶劣,他们的自我形象会严重受损。未被诊断出来的分心者以及他们的家人则过着充满了挣扎、指控、罪恶感、悔恨、低成就和哀伤的生活。诊断得越早,这些痛苦就可以越早结束。虽然诊断和治疗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但是至少可以使大家了解为什么分心者会有这些困难。
我们都希望孩子有足够的信心和自尊心面对生活。毫无疑问,孩子每天的经历会互相交织,影响他的信心和自尊。如果他的生活充满了羞辱、失败,那么他就很难建立自信。我们应该尽一切力量,使孩子的生活充满成功、信心以及被公平对待的感觉。尽早了解孩子有哪些学习困难,会使我们更能协助他获得成功。
自古以来,许多伟大的人物都曾有过各种学习障碍,最后仍然成功了。虽然我们无法确定,但是莫扎特就很可能有注意力缺失症。他是个极无耐性、冲动、不专心、活力充沛、有创意、不重视世俗之事、特立独行的怪人。“结构”是分心的最佳良药,看看莫扎特在乐理结构上的表现吧,结构可以抓得住这些到处神游的天才们。事实上,许多分心者以及学习障碍症患者,都具有一些我们不知道如何形容的优秀特质,我们只能称之为“特别潜力”。如果这个潜力被发觉出来,结果往往异常亮丽。爱因斯坦、爱伦坡、萧伯纳、达利都被学校开除过,爱迪生则是班中学习成绩最差的一名。美国总统林肯和汽车大王福特的老师都曾说他们毫无希望。小说家欧文高中时,因为学习障碍,差点被退学。这样的天才还有很多。许多人在学校表现得一塌糊涂,成年之后却能非常成功。可惜的是,有更多的人因为学习障碍没有被诊断出来、没有得到支持,而导致成年后一败涂地,他们的潜力始终无法发挥。
疯狂的麦卡锡
现在让我们看一看马克斯韦尔·麦卡锡的故事。
麦卡锡出生时,母亲西薇亚高兴地哭了。她已经有两个女儿,特别希望能有个儿子。麦卡锡的父亲帕特里克用手指在麦卡锡的额头上画着圈圈说:“他长得像我爸爸。”
“傻瓜,这么小怎么看得出来?”帕特里克说:“我就是这么觉得的。”帕特里克的父亲是波士顿有名的律师,麦卡锡的名字就是沿用爷爷的。帕特里克极崇拜自己的父亲。学识和事业的高成就、正直的个性、加上饮酒豪爽的作风,使老麦卡锡成为传奇人物。当帕特里克看着孩子时,他似乎看到了父亲的影子。头大代表聪明,婴儿眼中闪亮的光芒代表活力,而正直的个性可以通过严格的训练习得。现在只是个小婴儿,但是小麦卡锡将来一定会成为伟大的人。
西薇亚的喜悦比较单纯一些。她也想过孩子的未来,就像对两个女儿一样,她希望他拥有她成长中所没有的机会。她的家庭因精神疾病、抑郁症、酗酒问题而破裂。她靠打工读完法学院,现在一面当兼职律师,一面带三个孩子。她和自己的家人早已失去联络,这使她很悲伤。她看着怀里的小麦卡锡,心想:我们会好好地爱护你,漂亮的孩子。
麦卡锡小时候从来不喜欢独处,而且总是动来动去。会走路之后,他的动作之快,简直让大人束手无策。虽然他非常可爱,但是照顾他很辛苦。一个保姆看了他整晚之后,生气地说:“你的孩子太费神了。”
四岁时,小麦卡锡已经有了“疯狂麦卡锡”的绰号。保姆对他的父母说:“要我怎么说呢?他实在很热心。”
帕特里克忘了周围都是玩具熊、小兔子、故事书,而不是文件夹,他严肃地说:“你可以直截了当地说。”
“他喜欢做那么多事,他总是到处跑。他一开始做一件事,同时马上又开始做另外一件事。他很讨人喜欢,可是他也是个大麻烦。”
开车回家的路上,帕特里克说:“老师的意思是麦卡锡被宠坏了。”西薇亚说:“不是这样,他只是比较皮,像你小时候一样。”“我才不皮。我是很守规矩的。规矩,麦卡锡需要规矩。”西薇亚说:“他才四岁,你就不能让他当个孩子吗?”“我只是不要他被宠坏了。”西薇亚说:“哦,你是说,这都是我宠出来的?”帕特里克说:“我可没这么说。”“你是没说出来,可是我在家的时间比你多一倍,你觉得孩子是我的责任。可是,帕特里克,男孩子更需要爸爸。”
“啊,所以现在倒是我的错啦!”两个人气得不说话了。
六岁时,麦卡锡进了私立小学读一年级。本来一切都还好,可是有一天大家正在上美术劳动课时,麦卡锡拿起一罐颜料摔在地上,把作品踢到教室另一端,并开始打自己的脸。老师把他带走,留下助教陪其他的孩子。
老师问他:“怎么了?”“我做的东西总是坏掉。”说着,他的眼泪开始流下来。老师说:“没有啊,你的作品看起来很好呢。”麦卡锡说:“才不是,我做得好差劲儿。”“麦卡锡,你知道我们在学校不可以这样。”麦卡锡很伤心地说:“我知道,我需要更守规矩。”
后来,老师建议给麦卡锡做一些测验,但是只是一些智力测验。他的智商很高,但是语言和表现之间有10分的差距。他的父亲说:“你看,他很聪明,只是需要管教。”
低年级时,麦卡锡成绩不错,但成绩单上老师的评语却很令人担心:“无论我如何努力,麦卡锡都无法专心;虽然他不是故意的,但是麦卡锡总是造成干扰;他的社交技巧很差;他很聪明,但是一直做白日梦。”
麦卡锡自己觉得非常迷惘。他试着听话、坐着不动、专心、不随便动手,可总是做不到。他总是惹上麻烦。他恨“疯狂麦卡锡”的绰号,但是每次抱怨时,他的姐姐们都会取笑他,而他总会气得追打她们,然后就不了了之。他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办。
有一天,他的父亲说:“我真不知道该拿你怎么办。”
“你为什么不把我像汽车一样送回原厂?也许他们也有《儿童柠檬法案》。”他听父母谈论过许多次,知道《柠檬法案》是怎么回事。(在美国,有问题的货品俗称“柠檬”,美国有一条关于汽车买卖的法律叫《柠檬法案》。买了新车之后,一年之内发生故障均可送回原厂免费修理,同样的问题修了三次仍修不好,便可免费换机件。)
他的父亲试着拥抱他说:“噢,麦卡锡,我们不会把你送回原厂,我们爱你。”
麦卡锡不让父亲抱:“那为什么你跟妈妈说,家里所有的问题都是因我而起的?”
“我从来没这么说过,麦卡锡。”
麦卡锡轻声地说:“你有。”
“如果我说过,我也不是那个意思。我们需要给你拟定一个作战计划,就像我们看到足球比赛里用的作战计划一样。我们得有个什么样的作战计划,才能让你不惹上麻烦呢?”
“你自己说的,教练负责想作战计划,想得不好就会被炒鱿鱼。在我们家里,你和妈妈就是教练,对不对?”
“是的,可是我们不能被炒鱿鱼。我们需要你帮忙解决问题。”
麦卡锡说:“我会更努力。”他当时九岁。那晚,他在纸上写下“我宁可死掉”,然后把纸揉烂丢到了垃圾桶里。
麦卡锡的生活倒也不是处处不对劲。二年级老师就说过:“他真是充满活力。”老师也说过他真是可爱极了。他很聪明,又有好奇心。他可以把电话亭变成游乐场,把电话簿变成小说。他的父亲认为麦卡锡是他认识的人之中最有创造力的,他只希望可以帮助麦卡锡稳定下来。
麦卡锡就是无法守规矩、听话、坐好、举手发言,而且他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做不到。因为找不出原因,他开始相信最糟糕的解释:他是个坏孩子、没脑筋、不乖、没用。当他问母亲什么是“功能障碍”(functional
retard)时,母亲问他在哪里听到这个名词。
麦卡锡撒了个谎:“我在书上看到的。”
他的母亲问:“什么书?”
“就是一本书嘛,是哪一本书有什么关系?你以为我会记得这种事啊?”
“不是,麦卡锡,我只是想也许有人这样说你,你不愿意告诉我。”她一说完就发现自己说错了话,后悔不已。“麦卡锡,那不代表什么。”她赶快加上一句,并且试着抱抱他。
他说:“放开我。”
“麦卡锡,那真的不代表什么。说的人是笨蛋。”
“像是爸爸?”麦卡锡眼里充满泪水地问。
到了六年级,麦卡锡的成绩变得不稳定。有时候是全班第一名,有的时候差点不及格。一位老师问他:“为什么你一下子表现得比任何人都好,一下子好像人都不在教室了呢?”
麦卡锡苦着一张脸说:“我也不知道,我的脑子大概有问题吧。”他早已习惯别人问他这种问题了。
老师说:“你的脑子很好呀!”
麦卡锡像个哲学家似的说:“脑子只是脑子,好人却很难碰到。”
老师听了这样老气横秋的话,愣住了。麦卡锡感觉到老师的犹豫,立刻说:“不用想了解我,我只是需要管教而已,我会更努力的。”
后来,在家长会上,有一位老师说:“看麦卡锡坐在位子上好像在看一场芭蕾舞。一只腿伸起来,然后一只手弯过去,脚抬起来,头却不见了。通常这时会听到一声巨响,然后听到他的诅咒。你知道,他对自己这么严格,我都不好意思再骂他了。”
麦卡锡的父母听了,只能叹气,心里觉得自责。虽然麦卡锡已经对自己失望透了,但他的勇气和自尊使他不肯和任何人谈这件事。不过,他会自言自语,有时甚至会自己打自己。他会说:“你是个坏、坏、坏孩子。为什么你不改变一下呢?”然后他会列一张自我改进的单子,上面列有用功、坐好、准时交作业、不要做任何事让爸妈担心和不要动手等内容。
他们一家都是天主教徒。麦卡锡有时也和上帝说话:“你为什么要把我造得这么不同呢?”
有时候,没有人打扰他,他的脑子里会进行着各种活动,由一个想法跳到另一个想法,由一个意象跳到另一个意象。时间过得飞快,他都没有感觉到。他一个人读书的时候常常这样。他从第一页开始读,到了第三页时已经神游物外,不是在月球漫步,就是在踢足球。白日梦可以一直做下去,他的视线始终停留在第三页。这是他最快乐的时候,但这也使他很难完成功课。
虽然麦卡锡有朋友,但是却常常把他们惹火,因为他们觉得麦卡锡很自私。随着年纪渐渐大,他发现自己很难跟大家聊天,于是他坐在座位上发呆。他的朋友会说:“嘿,麦卡锡,你怎么了?你嗑药了是不是?”
因为他爽朗的个性,他早已学会伪装;也因为他实在是太聪明了,他始终不至于完全溃不成军。
到了高三,他的家人已经习惯了“疯狂麦卡锡”。他也不再抗议,反而和别人一起取笑自己,故意跌倒或者指着自己说“疯子”。他的母亲把他的房间移到地下室。她说:“眼不见为净。既然你都不收拾屋子,我们至少可以把你放在看不到的地方。”而麦卡锡一点也不在乎。
他的父亲早已放弃了当年在他额头上画圈圈时的期望,他只希望麦卡锡能在这个现实世界生存下去,并希望他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在那里他的冲动和不负责任不至于让他被炒鱿鱼,而他的创意和善良不至于被忽视。他的母亲视他为脱轨天才,有时候她会极端自责,认为自己没有把儿子教好。但是养大了三个孩子,在事业上做了那么多牺牲之后,她尽量不责怪自己。她觉得这个家没有被麦卡锡的问题拖垮就是万幸了。
麦卡锡进了高中之后,受到的刺激更多了,比较安静的时期也随之结束。
他感到一股内在的躁动必须发泄。他开始投入运动,他迷上长跑和摔跤。他谈到“乐在长跑的痛苦中”释放心灵,谈到长跑到最后半程所感受到的“绝对的心灵净化”。他也是个非常优秀的摔跤选手。他最擅长在比赛开始时,猛然从对手的掌控中挣扎出来。总算有一个地方,他可以疯狂一下而不会被责备,他可以释放全部的精力,可以不再压抑,可以不用规规矩矩。摔跤的时候,他是自由的。他也喜欢为了比赛保持体重。“我当然恨节食,可是我也爱节食。保持固定体重使我有一个目标,专心在一件事上。”
运动之外,他也开始尝试一些危险的行为。他开始尝试毒品,尤其是可卡因,因为可卡因能使他冷静、能够让他专心。他也一直不停地做这做那。他的女朋友多得连自己也弄不清楚。这一切使他根本没时间念书。他会毫无准备地去参加考试,希望蒙混过关。这个伎俩在小学时还管用,到了高中就行不通了。
他也知道自己身处危险边缘。一天,麦卡锡出门前对母亲说:“妈,你知道吗?我是枚定时炸弹。”
他的母亲以为他在开玩笑,笑着说:“至少你不是个哑弹。”他们都习惯了拿麦卡锡的事情开玩笑。他们不是没有感情,而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之后,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也许什么事都没发生。很多成人像麦卡锡一样,仍然可以生存。他们的生活非常混乱,在高度刺激和高成就之外,随时可能瓦解崩溃。
幸运的是,麦卡锡在整个人崩溃前,先跌了一跤。让他失败的因素很多,比如学业失败、吸毒、酗酒、冒险,一切都有可能,而结果却是他在摔跤比赛中出了问题。为了达到比赛的体重标准,他不顾一切地节食,结果,因为严重脱水而休克昏倒在地下室。住院时,医生觉得他有严重的心理问题。
诊断过程中,神经心理测验发现,麦卡锡除了智商非常高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特别现象。他显然有注意力缺失症。他的自我形象感极为低,并且不断有抑郁的意象出现在他的投射测验中。他看起来很愉快,其实他的内心正如一位心理医生形容的:“充满混乱和冲动,四周被沮丧和绝望包围着。”
心理医生和麦卡锡及他的父母会谈时,他的母亲哭了。麦卡锡轻轻地说:“不是你的错。”他的父亲咳了一下。麦卡锡说:“也不是你的错,爸爸。”
心理医生说:“这不是任何人的错。”他开始解释到底是什么造成这一切的。
他的母亲说:“如果只是注意力的问题,为什么我们没早点发现?我觉得好自责。”
心理医生说:“这本来就很难察觉,尤其是聪明的孩子。”
麦卡锡越听越觉得有道理。他对自己的状况一直有一种模模糊糊的感觉,只是说不上是什么。现在这种感觉有了名字。麦卡锡说:“仅仅是知道我的问题有个名称对我就很有帮助了。”他的父亲说:“总比叫你‘疯狂麦卡锡’好多了。我想我们都会有一些罪恶感需要处理。”
心理医生说:“好消息是,我们现在知道怎样帮助麦卡锡了。这将不会是个简单的过程,可是生活一定会比以前好很多。”
注意力缺失症的心理疗法
在麦卡锡的故事里,有几点值得我们注意。首先,他的家庭算是稳定的。注意力缺失症不是任何人的错,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不当的教育方式会使注意力缺失症的状况更糟,但并不是其成因。我们仍不能十分确定原因是什么,有证据显示很可能是遗传因素,但是我们知道这不是因为父母不称职。
麦卡锡的高智商使别人很难发现他有注意力缺失症。当一个孩子很聪明、成绩又很好时,我们比较不会想到他可能有注意力缺失症。这是一个错误观念。许多聪明的孩子都有注意力缺失症,这些孩子如果没有被诊断出来,他们的聪明会使他们惹上更多麻烦,而不会把精力放在学习上。
另外一点是,患有注意力缺失症并不等于宣告无望。诊断之后,有的孩子或家长会误以为注意力缺失症是一个医学上的复杂名词,是在告诉他们这个孩子很笨。注意力缺失症患者常有一种心态,就是觉得自己有缺陷,因此老师和家长必须给孩子做好心理建设。虽然有注意力缺失症并不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但也不是令人绝望的事。只要治疗得当,他们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和潜力。
麦卡锡的故事也提醒我们,注意力缺失症的原发性和次发性症状不同。原发性症状指的是注意力缺失症本来有的症状:分心、冲动、静不下来。次发性症状是最难治疗的,它是注意力缺失症而引起的连锁反应:自我形象低落、沮丧、无聊、挫折、惧怕学习新事物、人际关系不好、滥用药物或酗酒、偷窃,甚至因为长期的挫折而有暴力行为。越晚发现,次发性问题越严重。许多成人有注意力缺失症却不自知,他们对自己抱着各种负面评价。他们可能很没耐性、静不下来、易冲动、直觉强、有创意、有始无终以及无法维持长久的亲密关系等。他们通常自小就有自我形象的问题。越早诊断出来,这些次发性症状会越轻微,也越能早日开始学习如何和自己相处,不至于被贴上各种标签。
由麦卡锡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各种症状都是渐渐形成的,就像一个人的个性和理解能力也是渐渐形成的一样。注意力缺失症的症状不会一直保持不变,它的影响也不会一直保持不变。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可能有不必要的困难,只要注意力缺失症仍未被诊断出来。即使诊断出来了,困难也是难免的,只是我们现在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虽然我们多数时候都在谈注意力缺失症对学习的影响,但是它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麦卡锡的朋友感到他和大家格格不入,认为他太以自我为中心。成人往往会误解这种孩子的情绪。注意力缺失症患者比较不会注意到别人的细微表情或暗示,因此不容易与人相处。其实他们只是弄不清楚状况而已,他们越弄不清楚状况就越容易因受到挫折而生气,或者他们会不与人来往,从而人际关系就越来越糟糕。人际问题和学习问题一样,长期下来都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能力。
麦卡锡所面对的家庭问题确实很严重,这是注意力缺失症患者的主要痛苦来源之一。注意力缺失症儿童往往成为家庭纠纷和婚姻问题的中心,家长的愤怒和挫折使他们对孩子也对彼此发泄,很快,这个孩子会成为所有家庭问题的代罪羔羊。这种情形在学校里也会出现,两三个注意力缺失症儿童就可以把快乐的教室变成战场,把善良的好老师折磨得疲惫不堪。注意力缺失症绝对不是个人问题,它会影响整个家庭以及学校班级的和谐。
下面的一个例子讲的就是一个家庭的故事。
泰瑞莎和马特是一对不孕的夫妻。泰瑞莎是小儿科护士,在医院认识了大卫和丹尼这对双胞胎兄弟。泰瑞莎说:“他们当时三岁,是小儿科的住院病人,那是我第一次接触他们。他们的确是发育不良,不过他们是因为社会问题住院的。”
“在急诊室就看得出来他们的母亲无法照顾他们。他们在医院待了三个半月。我每天都会看到他们,他们并不健康,可是每天还是到处乱跑,他们非常渴望受人注意。任何人注意他们,他们就会喜欢这个人。当我去看他们的时候,他们会兴奋地爬到我身上。”
在领养和寄养的孩子中,注意力缺失症儿童特别多。有的人认为注意力缺失症儿童的父母有可能酗酒或吸毒,而这样的人比较容易抛弃他们的孩子或者是被政府剥夺抚养权。
总之,大卫和丹尼被寄养在泰瑞莎和马特家里。在和社会福利局交涉很久之后,泰瑞莎和马特收养了这对双胞胎。可是许多问题也随之而来,大卫和丹尼野性难驯,他们总是动个不停,乱吃东西,无法像同龄孩子一样和人正常说话。泰瑞莎从一开始就觉得他们不对劲,只是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当然,有部分原因是他们三岁之前没有稳定的家庭生活,连基本的饮食营养都不能得到保证。我们不知道他们三岁之前的生活对他们的神经系统造成了多少损害。
即使他们在新家庭中得到了充分的身心安顿,但仍然有许多问题。泰瑞莎说:“他们有行为问题。他们几乎要被幼稚园退学,因为老师不知道拿他们怎么办。他们活力充沛、冲动、不肯睡午觉,随意拿他们想要的东西。他们要什么就拿什么,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如果他们在外面想爬到两米高的杆子并从上跳下来,虽然他们才四岁,但他们绝不会犹豫。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完全没有任何控制力。带他们去看心理医生时,医生建议送他们去特殊学校,以便处理他们的‘情绪问题’。”
接下来的几年,这两个孩子在一家特殊幼稚园接受治疗。学校觉得,因为他们是被生母“抛弃”的孩子,他们潜意识中压抑了许多感情,因此才有这些行为问题。泰瑞莎对这个诊断极不苟同,但是因为社会福利局的要求,她仍然继续让他们接受治疗。当时她还没有正式收养这两个孩子,必须听从社会福利局的要求,否则孩子就会被领走。
上了这个特殊幼稚园之后,两个孩子的情况并未改善。正如泰瑞莎说的:“学校有好几个老师,可是他们似乎什么也没学会,我还得另外请家教。现在他们都快八岁了,可还不认识数字。我以为他们在学校里可以学点东西,可是我发现他们根本没有学阅读、写字或算术。他们每天花15分钟学这些东西,而其他时间都在做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就是一群小孩子坐成一圈,讨论大家的问题是什么。如果你不讨论自己的问题,你就得罚坐;如果你不说意见,你也得罚坐。罚坐就是你得坐在一个大人的腿上。如果你反抗他们,不肯坐在腿上,就有两个大人抓住你,直到你可以‘控制自己’为止。”
“大卫和丹尼就是那种不肯控制自己的孩子。大人越是这样限制他们,大卫和丹尼就越反抗。他们回家会说今天谁又流鼻血了,因为老师抓住他的时候,他的脸撞到地上。大卫和丹尼常常被抓住压在地上,一个人抓手,一个人抓脚。一年之后,他们比我还清楚怎样抓住一个失控的人。我在小儿科做了那么久,都没他们厉害。他们完全知道怎样使力,怎样使人动弹不得。我一点也不怀疑他们常常被这样抓着。”
我问她,是不是因为他们不肯谈自己的问题,才被限制行动。
“因为他们不肯谈自己的问题,或者不肯参加别人的讨论,或是在团体治疗的时候嬉闹,或是看窗外,或是站起来走动。丹尼总是较好动一些,会影响到别人,他倒不会随便乱说话,而是自己做自己的事,比如倒立。他有好几年都一直喜欢倒立。”
“老师就是这样对待他们两个的,总是在问他们为什么不肯谈他们的生母,并要他们谈谈生母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代课老师不是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