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太平洋中国战区战区维护了是吗

美军或拨75亿美元 为太平洋战区“量身定制” - 中国军网
美军或拨75亿美元 为太平洋战区“量身定制”
人民网据美媒5月8日报道,五角大楼支持一项未来五年内向亚太地区投入75亿美元的军事计划,用于加强在本地区的军事存在。军事专家尹卓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75亿美元的投入并不能根本改变亚太地区的安全形势,但能够增强美国在该地区的军事能力,对美军在亚太地区的盟国也是一种鼓励。
报道称,这一提议被称为“亚太稳定计划”,将在未来5年时间里投入75亿美元。该计划最初由共和党参议员麦凯恩提出,受到其他议员的拥护以及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和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原则上的支持。虽然倡导者尚未制定出细节,但报道指出,这些投资将用于升级军事基础设施、进行进一步的军事演习以及部署更多部队和舰艇。
尹卓指出,美国75亿美元的投入并不能根本改变亚太地区的安全形势,但能够增强美国在该地区的军事能力。这些能力包括:一、增强航母编队的存在,包括改变美国目前在东亚每年有4个月无航母期的状态;二、增派攻击型核潜艇,以保证美军部署在该地区的航母编队至少有2艘核潜艇伴随活动;三、将部署的弹道导弹核潜艇改为巡航导弹核潜艇,实现至少保持1艘巡航导弹核潜艇在该海域活动;此外,还可能增加两栖舰艇、海上运输舰和海上快速补给舰在该地区的部署,以增强从澳大利亚、关岛和夏威夷向东亚投送力量的能力。
美国《华尔街日报》称,美军“亚太稳定计划”主要考虑的是太平洋司令部的作战需求,为太平洋战区“量身定制”,可以说是拨给太总部司令哈里斯的“专款专用”。
尹卓表示,奥巴马时期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涉及区域广,不仅包括亚太地区,因此经费使用较为分散。如今的75亿美元全部拨给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指向非常明确,为朝鲜半岛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做准备。这种“专款专用”的方式效率会更高,将给太平洋地区的美军吃颗“定心丸”,同时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盟国也是一种鼓励。
美媒还指出,从中美关系现状来看,任何增加美国在亚太地区军事存在的计划,都需要特朗普政府向中国说明,这些措施并非针对中国。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滕建群表示,中美力量对比的变化促使中美关系向着利好方向发展。如今,中美已经跳出了过去一段时间在南海等地区安全方面的困境,将在更广阔的领域开展合作。(邱越)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
Copyright (C).cn All Rights Reserved美国太平洋司令部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美国太平洋司令部
美国太平洋司令部(United States Pacific Command,USPACOM)是美军9大联合作战司令部之一,正式组建于日。位于夏威夷H·M·史密斯兵营,由司令办公室、副司令/参谋长办公室、副参谋长办公室、15个专业办公室(每个办公室1~10人不等)、6个部及所属处组成。
美国太平洋司令部高层领导
前司令:海军上将
现司令:海军上将
副司令:托马斯·柯南特陆战队中将
参谋长:安东尼·克拉奇菲尔德陆军少将
高级军士顾问:马克·罗兹一级军士长[1]
日,美国太平洋司令部首位亚裔司令、日裔人士哈里斯于正式上任,成为美国海军最高军阶的亚裔官员。[2]
美国太平洋司令部辖区
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的关注区域覆盖超过50%的世界面积 , 约1.05亿平方英里(2.72亿平方公里),近60%的,横跨36个国家和20地区。世界上兵力达前6大的军队(即美军、俄罗斯联邦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及)均集中于此区内。
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的职责范围
责任辖区包括:太平洋自西经092° ,北至北纬8°,西至西经112°,西北至北纬50°/西经142°,西至东经170°,北至北纬53°,东北至北纬65°30'/西经169°,北至北纬90°;自西经169° ,东至东经100°;中华人民共和国、蒙古国(外蒙古自治区)、(、大韩民国)统称高丽、日本统称(瀛洲)。
美国太平洋司令部机构设置
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编制416人,其中军人312人,占75%;文职104人,占25%。在312名军人中,军官266人,占85.3%;士兵46人,占14.7%;陆军99人,占31.7%;海军98人,占31.4%;空军95人,占30.4%;陆战队20人,占6.4%。其具体机构设置如下:
1.首长办公室
司令办公室包括司令、执行助理、随从参谋等14人,另设外交政策办公室、公共外交顾问办公室、动员助理办公室等3个办公室。
副司令/参谋长办公室包括副司令/参谋长、助理、副官、秘书等7人,另设监察长办公室、科技顾问办公室、高级士兵顾问办公室、立法事务办公室、礼宾办公室、公共事务办公室等6个办公室。
副参谋长办公室包括副参谋长、助理、主管军士长等8人,另设华盛顿联络办公室、司令部史办公室、审计办公室、军法参谋办公室、军医办公室、分析与决策支援、演习模拟与知识生成办公室等6个办公室。
2.人力、人事与行政部(J1)
人力、人事与行政部编57人,设部长办公室和项目处、民事项目管理处、人力与战备处、行政项目处、预备役部队处等5个处,负责太平洋总部范围内的人力、人事和行政管理,上与联合参谋部、下与军种参谋部的人事部门发生业务联系。
3.情报部(J2)
情报部编41人,设部长办公室,结构与系统处、计划与战备处、资源与支援处、情报收集、来源与信息作战处等4个处,以及1个情报支援组,负责本战区的情报收集与信息作战行动,上与联合参谋部、下与军种参谋部的情报部门发生业务联系。
4.作战部(J3)
作战部编63人。设部长办公室,反恐怖与部队保护处、反毒品处、训练与战备处、联合试验处、指挥与控制处等5个处,以及1个支援办公室。负责本战区的作战训练、计划与实施,上与的作战部、下与军种参谋部的作战与计划部门发生业务联系。
5.后勤、工程与保密支援部(J4)
后勤、工程与保密支援部编34人。设部长办公室,后勤信息系统处、后勤战备处、处、工程处、保密支援处、计划与演习处等6个处,以及第 21司令部。负责本战区的作战后勤保障,上与联合参谋部、下与军种参谋部的后勤部门发生业务联系。
6.战略计划与政策部(J5)
战略计划与政策部编54人(不包括驻外人员)。设部长办公室,政策处、南亚、东南亚和大洋洲政策处、地区战略与政策处、计划处、需求与部队处、地区接触处等6个处,负责制定太平洋战区的战略和各种政策,及处理相关事务等,上与联合参谋部的与政策部、部队结构/资源与评估部发生业务联系,下与军种参谋部的民事、公共事务部门发生业务联系。
7.指挥、控制、通信与计算机系统部(J6)
指挥、控制、通信与计算机系统部编62人,设部长办公室,合成互通处、 C4I结构与资源处、作战管理与计划处、C4系统处、信息安全处等5个处,负责太平洋总部的指挥、控制、通信与计算机系统管理与保障等,上与的指挥、控制、通信与计算机系统部、下与军种部队的通信、电子、自动化管理等部门发生业务联系。
8. 下属司令部与部队
太平洋司令部下设:太平洋陆军司令部、太平洋陆战队司令部、司令部、太平洋空军司令部等4个军种司令部;驻日美军司令部、驻韩美军司令部、第8集团军司令部、阿拉斯加司令部、太平洋司令部特种作战司令部等5个下属联合司令部;“无敌联合特遣部队”和“西部机构间联合特遣部队”两支常备联合特遣部队。亚太安全研究中心、太平洋联合情报中心、灾害管理与人道援助优化中心是直接向太平洋司令部报告情况的单位。
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历任司令
姓名中文名任期第1任
John H. Towers
约翰·H·塔沃斯
Louis E. Denfeld
路易·E·登菲尔德
DeWitt C. Ramsey
德威特·C·拉姆齐
Arthur W. Radford
亚瑟·W·雷德福
Felix Stump
费利克斯·斯特姆普
Harry D. Felt
哈利·D·菲尔特
Ulysses S. Grant Sharp
尤利塞斯·S·格兰特夏普
John S. McCain Jr.
小约翰S.麦凯恩
Noel Gayler
诺埃尔·加尔勒
Maurice F. Weisner
莫里斯·F·维斯纳尔
Robert L. J. Long
罗伯特·L·J.龙
William J. Crowe, Jr.
小威廉·J·克罗
Ronald J. Hays
罗纳德·J·海斯
Huntington Hardisty
亨廷顿·哈迪斯蒂
Charles R. Larson
查尔斯·R·拉尔森
Richard C. Macke
理查德·C·麦克
Joseph W. Prueher
约瑟夫·W·普理赫
Dennis C. Blair
丹尼斯·C·布莱尔
Thomas B. Fargo
托马斯·B·法戈
William J. Fallon
威廉·J·法伦
Timothy J. Keating
蒂莫西J.基廷
Robert F. Willard
罗伯特·F·威拉德
Samuel·J·Locklear
塞缪尔 J.洛克莱尔
Harry B. Harris, Jr.
小亨利·哈里斯
.太平洋司令部[引用日期]
.凤凰资讯[引用日期]中国为何将7军区变5战区 接下来要干嘛
document.write("")
发帖人:桃源仙人
  中国军队深化改革,昨天我们在文章《原创丨二炮更名火箭军,背后有篇中国的大文章!》中评论了二炮更名火箭军的深意以及成立战略支援部队新军种的战略意义。针对&二炮&更名火箭军,有些战友可能还不太理解,譬如为何不叫战略导弹部队或战略火箭部队?火箭和导弹其实整体是一码事,火箭的含义更广泛一些。之所以不叫战略导弹或火箭部队,是因为中国原来的&二炮&就不仅仅是执行战略威慑的任务。
  如果大家注意一下新闻视频或新闻照片中的一些细节,会发现我国二炮部队的墙上往往有&首战用我&的口号。二炮为什么喊着&首战用我&的口号?原因就是,只要中国和其它国家发生,那么二炮就担负着第一波打击的任务,要先将对手的重要军事设施用导弹消灭,接下来仗才容易打。所以,在现代中,二炮不只是做战略威慑用的,还要做现代战争的&先锋官&。
  做现代战争的&先锋官&显然就不仅仅是战略核威慑了,因为打仗不能上来就用核弹不是?事实上,中国二炮有大量的常规导弹部队,这些导弹部队是执行战场突击任务的。
  如此一来,火箭军的任务就不仅仅是战略威慑了,当然也就不能叫战略火箭部队。火箭军的称谓,意味着更广泛的内涵与更有现实意义的威慑,不仅仅是核威慑,还有常规威慑。火箭军可不是将导弹放在发射架上吓唬对手的,而是随时可能发射导弹消灭对手的。虽说中国核政策没有任何改变,但中国的火箭军绝不止有核武器与核威慑,而是拉出来就可以用且必然首战即用的先锋部队。
  补充完昨天一些战友的疑问,我们再谈谈传说中的7军区改5战区。据凤凰军情观察室的报道,我国军改将会把7大军区改为南方战区、北方战区、西方战区、东方战区和中央战区,至于名字是否如此现在还不能百分百确认,但应该八九不离十。很多人不明白为何如此改革,一些解读仅仅是将原来军区辖管的中国地图进行了一下重新分配,将七大军区改成了五大战区,如下图:
  其实,这是妥妥的误解。之所以有这种误解,原因是没有搞清楚中国为什么要进行军改。关于军改的内在逻辑,昨天占豪(微信号:占豪)在文章《原创丨二炮更名火箭军,背后有篇中国的大文章!》已经分析了。就像二炮改名火箭军一样,七大军区改成五大战区,也是基于国家战略调整的需要。由于国家战略的调整,国家利益范围的扩大,要想实现对国家核心利益的保驾护航,军事思想、军队建制和作战指挥的决策机制都得进行深化改革,习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军队深改。这种改革可不是谁心血来潮,而是新中国经过几十年发展后的国家战略需要。
  事实上,要搞清楚为什么七大军区改五大战区,首先得搞清楚军区和战区的区别。
  军区与战区的区别
  现在网上所说的军区和战区的区别都不够传神,说得不够准确,也不通俗易懂,这里占豪(微信号:占豪)提出三点区别供战友们参考:
  一、军区是驻地防守,战区是超越本土的攻守结合。
  军区在性质上主要是行使驻地防守职能,这是由过去我国的国情决定的。过去,我们国家军事实力弱,能保障本土的防御是最高目标,进行军区的驻地划分,就是要将军地融合,形成能够动员一切力量抵抗外部军事入侵的能力。
  战区则不同,战区已不再是驻地概念,而是可以向相关方向无限扩展的概念,战区也不仅仅是局限于本土的防御,而是在全球范围内基于战略层面的攻守结合。
  二、军区是本土防御,战区是在世界范围内根据战略需要划定区域。
  军区,显然是局限于本土的,你不可能把其它国家或领土领海之外的地方化作自己的军区,军区主要是局限于本土防御。战区则不同,战区可以向世界范围内无限延伸,譬如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划分了六个战区,分别为北方战区、南方战区、太平洋战区、欧洲战区、中央战区、非洲战区。美国在北美,其战区却遍布全球,这就是战区和军区最本质的区别之一。
  我国现在的战区划分总体依然是基于本土向外延伸的,所以并没有像美国那样搞这个洲、那个洋的战区,中国军队刚刚走出本土,辐射范围还是有限的,主要还是基于中国周边以及海外利益的重要节点上。这是由国家实力、国家战略目标和国家利益决定的。
  三、军区更注重行政领导,战区更注重作战指挥。
  过去,我国设置军区是因为当时中国实力较弱,而国际局势则是美苏冷战,中国面对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如果要发生大的战争,必然要举全国之力与之对抗,在这种情况下战争指挥权则必然集中在总部,军区主要起到的是保障作战实施、支持取得胜利的功能。如此一来,军区与总部的关系实际上更多的是行政领导关系。
  战区则不同,战区的制定是把原来军区基础上的建设部分抽了出来,战区只负责战,建则归兵种主导管理。所以,战区是基于作战指挥的体系,其范围也不局限于本土,而是根据国家战略需要作出调整。在战区体系中,行政领导概念被弱化,作战指挥概念被强化。
  中国构建战区的战略目的
  中国构建战区的目的
  中国构建战区,根本原因是因为现阶段中国本土防御的压力在减弱,中国在世界范围内保护自身经济利益和战略利益的压力在增加。直白点说,就是现阶段我国本土安全基本无忧,但诸如南海、东海、贸易航线、在其它国家的资产、地缘战略利益&&&&&&等等方面的防御压力在增加。
  譬如,我国南海、东海的领海、岛屿都受到了侵害,中国在印度洋的航线也受到了海盗和个别国家的威胁,中国军队就得走出去,去保护我们的海外利益。然而,现在军区建制、决策机制越来越难以适应这种格局,那么进行军队深改也就顺理成章了。
  改革方向是什么呢?根据官方媒体披露的消息,习总在讲话中强调,要着眼于贯彻新形势下政治建军的要求,推进领导掌握部队和高效指挥部队有机统一,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格局。更详细的结构就是,构建军委&&战区&&部队的作战指挥体系和军委&&军种&&部队的领导管理体系。 如此一来,军队建设和作战指挥直接分开了,这样就能更高效地建设,更快速的指挥,军队的战斗力就能得到大幅提升。
  经过这样的改革,中国军队在机制上就支持走出去了。譬如,南方战区就不仅仅包括中国南方的本土,而是包括南方本土以外的所有区域,这个区域的划设大小以及影响范围,和我们海外军事设施建设及我国的国家战略目标相适应,可伸可缩,并不会受地域的限制。
  以这种逻辑分析,那么南方军区将可能涵盖南海、东南亚、印度洋,未来可能还会延伸到非洲,战略任务应该是保卫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及我国相关海洋领土权益的维权支撑;东方军区将可能主要是东面台海、东海以及西太平洋,主要是维护国家统一,并与美日在西太平洋进行博弈;北方军区将可能涵盖我国北方、半岛、日本海以及向北的北冰洋,未来可能还会继续向更广范围延伸,应该是维护半岛和平以及中国在日本海、俄远东地区以及未来北冰洋的利益;西方军区主要包括西南、西北两个方向,战略上职能上可能主要是维护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建设及我国的国家安全和地缘安全。
  基于上述,我们应该明白,中国构建战区的根本目的应该有两个:一是积极向外推进我国的战略防御空间;二是保护我国大陆以外的领土领海权益、海外经济利益及大国地缘战略利益。
  说白了,国家利益在哪儿,就该在哪儿。过去,国家利益主要在本土,主要在本土;现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的国家利益越来越多,解放军就得迈开阔走出国门。走出去,维护的不仅仅是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更是维护世界和平,行使大国责任&&&&&&占豪
国家领导人在任时,往往公务繁重,退休之后不再承担具...
热门关键字6被浏览1,909分享邀请回答4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美亚太地区陆军部队转型 预算资金可能再度增加(三)_网易新闻
美亚太地区陆军部队转型 预算资金可能再度增加(三)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五、进行之中的转型倡议
参联会、陆军(陆军参谋部)最迫切的战略事项
维持、准备、调整和转型
也为太平洋陆军司令部设想提供了指南,它的全面落实有助于恢复部队平衡,为未来建立能力。尽管太平洋陆军司令部的未来设想支持陆军参谋部所有紧迫的战略事项,但它依赖于司令部及其下属机构继续向模块化部队转型。太平洋陆军司令部正从一个基本静态的、依靠师的前沿基地部队向依靠模块化旅的战略敏捷的远征部队转变。与过去的陆军师不同,它们主要是威慑传统的对手并与之交手,新的模块化旅是与全频谱冲突中的正规和非正规对手作战。4个斯瑞克旅战斗队、一个师旅战斗队、一个航空师旅战斗队、以及一个作战航空旅已经完成转型。陆军还在太平洋成立了战区赋能司令部
第311战区信号司令部、第8战区保障司令部、第18医疗司令部和第94陆军防空与导弹防御司令部。此外,第8宪兵旅从韩国移址到夏威夷。
这些战区赋能司令部使得陆军在太平洋地区作出全频谱响应。例如,第8战区保障司令部(集中的作战指挥与控制后勤机构,成立于2006年1月)负责为所有美国陆军在太平洋的作战行动、演习和应急事态任务提供后勤支持。第8战区保障司令部设在夏威夷的谢夫特堡,它也是伊拉克自由行动、阿富汗持久自由行动和菲律宾持久自由行动的作战支持的部队提供者以及作战服务支持单位。第8战区保障司令部司令还是陆军夏威夷设施部队的司令,统领75000人的军事社团。作为太平洋司令部最大的保障司令部,第8战区保障司令部的责任区从阿拉斯加、夏威夷、日本、直到朝鲜半岛的西部;其下属部队积极参与太平洋司令部战区安全合作倡议计划,发挥了重要作用。第8战区保障司令部由以下单位组成:
第8特种部队营;
第45保障旅(夏威夷),目前部署支持阿富汗的行动;
第130工兵旅(夏威夷),准备部署到伊拉克;
第10支援大队(日本),在支持菲律宾持久自由行动中负责保障行动;
第8宪兵旅(夏威夷),目前在伊拉克;
第8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夏威夷);
太平洋爆炸物处理控制小队,支持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和民事需求。
太平洋地区正处于弹道导弹技术严重扩散时期,夏威夷的地理位置是最适合太平洋弹道防御能力的转型。成立94陆军防空与导弹防御司令部,整合联合导弹防御资产,为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提供支持,利用技术保护美国及其盟国免受弹道导弹威胁。位于夏威夷瓦胡岛西开姆基地的第13航空队的整合进一步扩大了司令部覆盖整个亚太地区的能力。这一神经中枢的架构能同步各军种所有的战区导弹防御组成要素,包括提供弹道导弹攻击早期预警的传感器和拦截来犯的导弹威胁的射手。2005年10月之前,第94陆军防空与导弹防御司令部还不存在;现在它的足迹从日本北部一直延伸到冲绳岛。AN/TPY-2雷达2006年初部署到日本的车力。这是首个部署到前沿基地的此类雷达,用于侦察弹道导弹的早期发射。6个月后,第1防空团1营的爱国者-3导弹从本土德克萨斯的布里斯堡移到冲绳,为美日双边安全协定增添了新的资源。
第94陆军防空与导弹防御司令部在继续转型。驻扎在韩国的第35防空炮旅将归94陆军防空与导弹防御司令部指挥,此外,有计划在关岛驻扎一个导弹防御特遣部队,将该地区更多的导弹防御能力归到该司令部的指挥之下。
第500军事情报旅针对具体的战区作战和安全环境为陆军组成司令部司令提供另外的情报分析、收集和远征指挥与控制能力。作为战区级的多学科情报部队,它立足于当前和未来作战需求。每个陆军组成司令部指挥所的情报分析人员拥有先进的快速分析、数据采集、数据储存和可视化工具与所支持的各级司令部合作并共享相关的作战图像。这一标准还使得更多的情报“到达”广大的太平洋司令部责任区和整个情报界。一旦转型成功,500军事情报旅将成为太平洋司令部提供全频谱情报和反情报支持和全源情报分析的主要陆军机构。
太平洋陆军司令部的设想文件精辟地阐述了持续转型的本质:
具有远征指挥与控制能力的司令部,战斗准备充分、技术先进、文化丰富的战区陆军部队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稳定、安全和合作。
9大战略目标支撑并驱动这一设想的落实:
技术和知识管理;
战区陆军司令部能力;
战区陆军安全合作计划;
指挥与控制;
士兵、家属、文职人员和整个部队;
后备役组成部队的整合;
作战能力;
部队的维持。
其中几项是在该地区维持一直平衡、强大和高效部队的基础。
1、战区陆军司令部能力。尽管形势不断变化、更加复杂,构成新的挑战,但太平洋陆军司令部建设战区陆军能力的工作正在有序推进。这一聚焦地区却又全球联网的司令部将通过战区赋能司令部使信息保障、导弹防御和通信之类的关键功能得到增强。建立能支持韩国主要作战行动的单一战区陆军司令部的转型工作正在不断推进。第8集团军正从陆军组成司令部向支持驻韩美军的作战司令部转型,而驻韩美军司令部(USFK)将成为美国韩国司令部(USKORCOM)。如同为整个战区提供支持一样,太平洋陆军司令部作为陆军组成司令部将在朝鲜半岛的冲突的无缝作战行动过渡中将提供第10章支持。转型完成后,太平洋司令部的战略响应指挥与控制结构将使部队更具杀伤性和灵活性。
太平洋陆军司令部正在培养一支作战参谋队伍,进行计划、协调和利用战区赋能司令部能力,在演习、指挥者控制小规模应急事态作战和支持主要作战行动中复制军司令部。这一能力包括两个部分:人员设备满装的机构
应急事态指挥所(CCP)
能对突发的危机和不会出现主要作战行动的应急事态作出及时响应;一个主要的指挥所(MCP)能为太平洋的主要作战行动提供第10章支持。在“山樱花55”演习期间,太平洋陆军司令部首次演练了该力,并在“色眼镜蛇2009”习中的复杂联合多国演习环境中继续建设该能力。
此外,正在日本组建的1军将置于太平洋陆军司令部的控制之下。这一作战司令部满足了日本自卫队防卫政策审查倡议的要求,未来将能够部署支持应急作战;即,作为对太平洋陆军司令部应急事态指挥所的增援部队,1军还负责与美国最紧密的盟友之一建立双边关系,在战区能力方面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太平洋司令部责任区内的单一陆军组成司令部,下一步太平洋陆军司令部必须实现应急事态指挥所的完全作战能力响应并支持全频谱作战行动。有两个重要原因:第一、陆军转型和陆军战区陆军作战概念的演变已经极大地增强了太平洋陆军司令部有效行使太平洋责任区内单一陆军组成司令部的功能,负责所有的陆军作战行动。尽管伊拉克自由行动和阿富汗持久自由行动目前的需求使得司令部在人员和装备吃紧,但一个司令部具有优化高效的指挥与控制能力的作战概念
聚焦地区的设计是为了灵活处理战略和战役层的复杂困难问题
是真正具有革命性的、高效的概念。
第二、这一转型的关键要素是第8集团军与太平洋陆军司令部之间正在进行的合作。一旦第8集团军转型完成,太平洋陆军司令部将为冲突期间的朝鲜半岛提供有选择的第10篇(美国法典)功能支持。重要的协调工作正在进行,今年和未来将通过乙支自由卫士和关键决心系列演习对这一概念进行测试为朝鲜半岛的作战控制转换的成功做出贡献。一个根本的原则是:只要司令部资源
人力、设备和资金
得到足够的保障,太平洋责任区的陆军作战行动将是有效的。
2、指挥与控制:为了充分利用战区赋能司令部能力,太平洋陆军司令部必须调整战区内现有的指挥与控制关系,与正在发展的陆军组成司令部条令相一致。此外,先进的多组成的指挥与控制技术和设施的发展和实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没有赋能技术的重组等于是空心效应的重组。
太平洋陆军既是全球信息栅格和国防部全球信息栅格陆军系统
太平洋陆战网的用户,又是提供者。作为提供者,太平洋陆军司令部司令通过战区信号司令部和工兵运作、维护和保护太平洋战区的陆战网。全球信息栅格和陆战网是支持网络中心作战和网络战的具体落实措施和基础设施。全球信息栅格和陆战网确保关键信息的收集、交换和合作,支持战区作战行动,目的是确保陆军组成司令部司令和作战司令官取得信息优势。
311战区信号司令部是另一个转型的战区赋能司令部,提供太平洋陆战网的指挥与控制以及战区信号要素支持太平洋陆军司令部的战略和战役任务。司令部的职责包括战略和战术通信和信息系统支持陆军组成司令部司令和其他战区赋能司令部。司令部的主要能力是:
部署司令部要素提供信息系统支持战区、联合合成及多国部队。它利用全球信息栅格和陆战网实现延伸和回送能力;
运行太平洋陆战网;
为下属和附属单位提供指挥与控制;
管理和领导太平洋陆战网的网络作战(网络作战
开放式系统服务管理/网络管理、信息保障/计算机网络防御、内容 /信息分发管理);
为共同用户提供服务交付;
履行太平洋陆军G6(通信官)的职能。
为了完全实现311战区信号司令部的能力,陆军必须安装联合网络节点系统,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采购他现代通信技术,如陆军战斗指挥系统。311司令部和太平洋陆军司令部认识到支持联合一体的开放式系统环境、提供最先进的信息保障、保护网络是当前重中之重。
总之,新近成立的311战区信号司令部在太平洋陆军司令部的作战行动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它极大地提高了太平洋陆军司令部的通信能力和在这一广大战区建立指挥与控制的能力以及在整个太平洋提供17个指挥与控制节点的能力。311司令部正在积极参与建设亚太地区的陆军陆战网的建设工作,它还负责保护太平洋陆军司令部的网络。太平洋陆军司令部责任区的广阔性增加了太平洋陆军司令部向单个作战勇士提供信息的难度。基于WEB的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允许获取信息的端口提供了另一个重要的要素。一个用户应该能够点击2-3下鼠标就能找到所需的信息,网页设施应当是一看便知,便于普通士兵理解。
3、战区陆军安全合作计划。太平洋陆军司令部以伙伴关系、存在和军事战备为重点,大量参与支持太平洋司令部的战前战略和维和行动。它聚焦建设能力,通过与亚太地区的36个国家的多种演习增强与美国邻国和盟国的互通性和友谊。这些接触确保美国的朋友和盟国长期致力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是太平洋陆军管理研讨会(PAMS),其目的是促进和加强亚太和印度洋地区陆军之间的互动。太平洋陆军管理研讨会作为多国军事研讨会,为地区地面部队和安全部队的高级军官提供交换观点的论坛,促进对所研讨问题的理解。为建立和增强地区陆军和安全部队未来领导人之间牢固友谊提供了机会。1978年9个国家参加了首届研讨会。2008年8月,印尼陆军和太平洋陆军司令部共在雅加达共同主办了第32届太平洋陆军管理研讨会,有30个国家与会。其主题是“地面和安全部队的重要挑战”。
今年,太平洋陆军司令部将与日本地面自卫队共同主办33届太平洋陆军管理研讨会,日本是该研讨会的长期成员,今年是第二次共同主办该活动。今年的主题是“自然和人为灾难中的国际人道主义援助和救灾”,它将对发展集体能力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共享增强相互理解和地区合作的目标。
战区安全合作计划下的活动
在太平洋司令部战区行动计划框架下得到发展、完全协调、保障和执行
是十分重要的。参与机遇的分散性和多样性
以及陆军部队和人员部署到这些伙伴国进行接触和训练的频率的增加
要求有大量的部队以及一支做好准备进入低强度高要求冲突的部队。尽管太平洋陆军司令部目前的战前安全合作计划活动数量已达到200次,实际上接触需求和机遇远远超过这一数字。
4、训练。作为满足任务与基础设施战略的一部分,太平洋陆军司令部正在制定太平洋训练地区倡议
利用训练资源,改进太平洋战区的训练区和靶场的战略,为全频谱作战提供训练。这一战略包括制定战区靶场综合实施总计划,在2009年财年出版。倡议还包括一体的训练投资战略,通过重要任务列表评估跟踪训练支持系统计划的效果,决定训练支持系统内的区域需求改进措施。
太平洋陆军司令部的训练战略包括提供模块化、前沿部署的能进行远征作战的训练有素的全频谱作战的太平洋陆军设想,利用一切机会与联合的战区的赋能器在分散的、一体无缝的虚拟现实的建设性的环境下进行训练。
战区范围内的野战训练场所数第一,设施齐全,无缝隙整合战斗训练中心可出口的一揽子训练科目。训练战略设想的终极状态是高效、减少经费,平衡需求,保持一支合理的部队。训练的设施和赋能器将得到保障,在尽可能的利用所有的虚拟现实的建设性能力。
支持训练战略的3个关键支柱是得到全面保障的训练支持系统计划;支持模拟和模拟器系统的互通的一体的联合合成网络;得到保障的集中的演习计划。如上所指,训练支持系统计划提供虚拟现实的基础设施支持这一战略。一流的靶场、一体的虚拟模拟和战斗指挥训练中心是这一支柱的关键组成部分。分布式建设性的训练方式需要一体的网络即第二支柱。太平洋陆军司令部正利用美国联合部队司令部的联合国家训练中心的联合训练试验网络基础设施,集成陆军和盟国伙伴的网络在太平洋广阔地区进行演练。太平洋陆军司令部必须继续在整个地区与合适的部队在合适的地方用合适的训练赋能器进行训练(以崭新不同的方式)。这就要求有一个充分保障的一体的训练和接触计划,这是第三支柱。
提高战备的最后一点是太平洋陆军司令部和第8集团军成功实施整合。部分整合已经开始,太平洋陆军司令部主要指挥所开始支持韩国的某些职能和需求。转型完成之后,训练战备、训练支持系统管理和涉及韩国驻军或轮换的演习将成为主要指挥所的职责。扩大的训练需求为太平洋司令部增强目前计划,更好地为作战指挥官准备部队提供了机遇。
本文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太平洋战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