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中国陆军直升机数量的现役坦克数量是什么时候开始成为世界第

世界最新军力排名:中国陆军世界第一!
我的图书馆
世界最新军力排名:中国陆军世界第一!
世界最新军力排名:中国陆军世界第一!
外媒:中国陆军军事实力全球第一
  据报道,美国某军事周刊最新评估了全球军事强国,综合实力排名前7的是:美国、俄罗斯、中国、德国、印度、英国和日本。
  法国前军官、亚洲军事顾问专家蒙希普拉蒙迪认为,以综合实力论,全球前7名应该是:美国、俄罗斯、中国、法国、英国、日本和印度。他具体分析说,论陆军力量,位置依次为:中国、俄罗斯、美国、法国、德国和英国;论空军力量依次是: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德国、法国和以色列;论海军力量依次是:美国、俄罗斯、英国、日本、印度、法国和中国。
  中国资深军事专家张召忠认为,就核武器而言,中国名列世界前五位;就潜艇而言,中国名列世界前两位;就水面舰艇而言,中国名列前八位;就作战飞机而言,中国名列世界前四位;就坦克装甲车辆和轻武器而言,中国名列世界第一位。
以色列国防军发言人贝内亚湖参观中国陆军一个模拟训练基地后,感慨这是我见到的最震撼的,连美军也比不上:
以色列军人眼中会打仗的国家:中国排名第二
  以色列军人以战斗力卓着闻名天下,那么请看看他们是如何评价他国军人的吧------以色列的排名单
  1、德国:日尔曼人严谨、勇敢、绝对服从。两次世界大战已见分晓。
  2、中国:(详情见下…)
  3、俄罗斯(前苏联):侵略成性、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以二战表现出色。&
  4、南斯拉夫:巴耳干火药桶、小国家引发两次世界大战。
  5、以色列:(有美国佬在后面撑腰等因素,好象无须更多说明)
  6、日本:盲目崇拜、武士道、东方民族的牺牲精神。对马海战、二战。
  7、越南:丛林的无赖、跳蚤。跟美、中、法国都较量过。死缠乱打。
&& &8、古巴:小国家、大雇佣军团。安格拉内战
我国排名第二:战略、战术理论最多、以劣抵强、善于学习、东方民族的牺牲精神。二战、韩战、越战。
  被以色列极力推崇的是我国的战术以及东方民族的牺牲精神。
  我国在世界军史上的世界第一:第一个用镙旋桨飞机击落喷气飞机的国家、打下U-2飞机最多的国家、第一个用鱼雷艇击沉驱逐舰的国家(1954年10月下旬,我海军第31鱼雷快艇中队155、156、157、158、四艘快艇击沉了国民党驱逐舰“太平”号。)
第一个与美国展开电子对抗的国家(抗美援越中,我高炮部队的雷达被美国的“百舌鸟”导弹摧毁,付出了巨大牺牲后,我高炮部队发明了晚开机、断高压、摇摆天线等电子战术,被广泛采用。)第一个发明飞机机动躲“麻雀”导弹的国家,(1965年4月9日上午,美军2批共8架F-4B战斗机侵入海南岛上空,我海航8师4架歼5起飞拦截,美军一架向我飞行员李大云发射了2枚麻雀-3空对空导弹。
我军飞行员见状采取紧急规避,未被击中,我军立刻回击,美军慌乱中又发射了4枚导弹,然后逃向公海。)这个战术后来被越南空军广泛采用。我军曾用落后的歼—5、歼-6击落美军的F-4、F-104、A-4飞机多架,这在以色列人的眼中简直不可思议。以色列空军教官来我国曾几次求见王海。可见一斑。我国军队不怕牺牲的精神世界闻名,手举炸药包、胸口堵枪眼、用身体滚地雷,数不胜数。
  由此可见,以色列对我军的评价客观、务实。国外曾把我国军队称为“强大而贫穷的军队”,然而,就是这支军队,在不可想象的悬殊之大的装备条件之下,用不可想象的毅力与战术与敌人作战。竟管付出了巨大牺牲,但都取得了不可思议的胜利。
普京强硬要求:中国必须裁陆军
  最近俄罗斯对国家军队进行了一次大改ge,将军队从120万的规模,减少到了100万的规模。即便到了100万,这个数量在欧洲来讲,还是最大的一个。但是就在俄罗斯一面高歌自己削减了军队的数量提高了军队的素质,另一方面将眼光投向了中国的军队。尤其是对中国庞大的陆军数量产生了质疑。
  俄罗斯认为,在未来的战争之中,高技术,局部的热战,已经高强度的对抗,没有必要在养活如此庞大的陆军部队。尤其是中国现在所处的环境,没有必要有这么庞大的陆军部队。普京无理要求中国削减陆军!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俄罗斯对中国军队,尤其是陆军产生了这么强烈的反应呢?
  在国际问题上,俄罗斯对中国来说绝对是一个坚定的朋友;但是一旦涉及到国家安全和地缘利益上,中俄之间还是有很多绕不过去的问题的。其中,中国有13亿的人口,有曾经战胜前苏联的伟大历史;现在俄罗斯只有1亿多一点的人口,而且还在以每年50万人口的规模在急剧缩减。
  不可否认的是,俄罗斯曾经占领了满清时期大量的中国的土地,即便是今天这个时代,还是有很多的中国人,对当年的那次侵略性的占领怀着非常深的戒备和民族自尊心受损的情怀。所以当俄罗斯不论是国家实力,还是经济实力,亦或者是人口实力上,都对中国垂涎的时候,中国庞大的陆军自然就成了俄罗斯的心头大患!
俄一直认为中国军队是一种威胁
  一只关在笼子里的狼,也可以让人心生恐惧;更何况中国160万的陆军规模,几乎形成了一种人数上的绝对的优势。印度10亿人口,也不过50万的部队,日本就更少,所以中国的陆军规模几乎等同于周边国家陆军总体的数量。
  虽然中国军队已经三十年没有打过仗了,但是就像关在笼子里的狼一样,不论这只狼咬不咬人,都会让人感到威胁。160万的陆军,虽然被中国的政策关在了笼子里,指不定哪一天,笼子放开了,这群被国家和民族熏陶的如同狼一样的军队,势必会成为世界人眼中的饿狼!他的到来,对一些国家来说,不是一种福音!
俄媒:中国陆军成全球最强的地面攻击力量
  据俄罗斯《军事观察》网报道,俄政治与军事分析研究所副主任亚历山大·赫拉姆奇辛日前撰文指出,中国的军事力量在最近20年中取得了长足进步。
他指出,在过去20年中,中国的军费支出增长了20倍,目前已接近920亿美元。虽然这一数字仍大幅落后于美国,但却足以保障中国军方研制和购买大批新型装备。与此同时,规模庞大的中国陆军凭借着越来越多的现代化装备正在成长为全球实力最强的地面攻击力量。
  俄媒称,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有约8000辆以俄制T-54为基础发展而成的老式主战坦克。当时,中国陆军甚至还没有一辆符合第三代标准的坦克。不过时至今日,这种状况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坦克无疑是陆军装备中最具攻击力的武器之一。虽然在最近20年爆发的几次战争中,空军屡次发挥出决定性的作用,但2003年爆发的伊拉克战争和2008年爆发的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武装冲突再次证明,在经典的“陆军对陆军”的地面战斗中,要想赢得最终的胜利仍需依靠坦克部队。
  俄媒称,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终止了多项新型坦克的生产计划,而中国却在大幅削减老式坦克同时,推出了数种较为先进的新型坦克。
  俄媒称,中国陆军装备的由俄制T-54发展而成的59、69、79和80式主战坦克的数量已由约8500辆减少至辆。同时,在其装备中出现了多款新型坦克,其中包括88C(目前约有500辆)、96式(辆)和99式(约500辆)。目前,96式和99式坦克的生产工作仍在持续。得益于这些新装备,中国陆军坦克集群的质量已得到根本性的改善。由于俄罗斯武装力量目前装备和储存的坦克数量减少至2100辆,中国现在已成为装备坦克数量最多的国家。
与此同时,中国现在每年的坦克产量也居世界首位,约在每年100—500辆。就新型坦克的性能来说,96式和99式的作战能力在总体上丝毫不逊于俄军装备的T-72、T-80和T-90。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陆军现役最先进的99式还是世界上第一种配备激光武器的主战坦克。
其上的激光武器可瘫痪敌方坦克上的光线观察设备并使操作人员失明。除此之外,中国还在研制一种全新概念的坦克,其乘员数量下降至两名,配备有无人炮塔。有专家认为,该坦克除了一门传统的主炮外,还将装备两门可用于打击各型目标(包括反坦克导弹)的6管速射炮和自动瞄准装置。
  俄媒称,中国陆军目前发展的武器装备并不局限于主战坦克。例如,中国以ZBD-05型步兵战车为基础开发出了指挥车、轻型坦克和ZTD-05高速两栖突击车。
  俄媒称,在多管火箭炮领域,中国一直具有相当丰富的研制经验。甚至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产火箭炮与俄美等国同类产品的性能便已无太大差距。现在,中国已独立研制出了WS系列多管火箭炮。
例如,中国WS-2火箭炮的射程已达到200千米,其改进型号WS-2D射程更是高达400千米。据悉,每辆WS-2的发射车配备6—9枚火箭弹,其中还包括最多3架无人侦察机。该系统的性能已明显超越俄制的“龙卷风”和美国的MLRS,能够对敌方第二梯队实施远距离的密集火力打击。中国人民解放军目前装备有多达2500门火箭炮,而且其数量还在继续增加。
  俄媒称,长期以来,陆军航空兵曾一直是困扰中国陆军的软肋。但现在,该兵种已取得巨大进步(尤其是最新型的WZ-10攻击直升机已开始批量生产),其正在由支援部队向中国陆军的主要攻击力量转变。
俄媒称,需要指出的是,类似的转型通常只存在于攻击性的军事学说之中。事实上,在军事学说方面,中国与西方国家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目前正在按网络中心化理论对传统意义上的军队进行改造。
  在西方军事理论家看来,网络中心化可提高武器和技术装备的运用效率,因此有助于减少这些装备的数量。不过,在此过程中不应忽略的事实上,网络中心化只是提高了作战潜力的运用效率,而非提高作战潜力本身,也就是说,如果一辆坦克储备有50发炮弹,那么它无论如何也无法摧毁多于50个的目标。
  俄媒称,中国目前奉行的则是另外一种政策,其主要特点是将机械化与信息化进行整合,也就是继续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增强部队打赢经典大规模战争的能力。这样以来,如果说西方国家在提高效能的同时降低了部队的作战潜力,中国则在同步提高部队的使用效能和作战潜力。这一趋势的直接后果是,中国陆军将会在可预见的将来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地面攻击力量。(北斗)★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中国陆军----中型坦克系列
我的图书馆
中国陆军----中型坦克系列
我装甲兵第一辆59坦克的标准照
59式中型坦克谱系  五九式中型坦克为我国在引进苏联T54中型坦克的基础上研制的主战坦克,在国庆十周年阅兵后,陆续装备部队,是二十世纪后三十年我陆军装甲部队的的主力车型,改进、改装持续到80年代,衍生型号69、79,是有着四十多年兵龄的老兵。59式中型坦克在我军装备数量多、规模大,在我军装甲机械化部队的装备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59式中型坦克使用62式红外驾驶仪,447厂生产59式100毫米线膛坦克炮,616厂520马力12150L1型柴油机,后期可配挂胶履带。从1963年3月开始,59式坦克开始逐步进行改进:第一种情况是适应性改进、改装,主炮不变;第二种情况是换用105毫米线膛炮。90年代出现增强装甲的改进,换用105mm、120mm、125mm主炮的改进等,发动机、附件等随之改进。 59式中型坦克:WZ120
工院外训队
【59-1式中型坦克】WZ120A,79-84年,定型,19项改进。1979年进行了改进设计,在59式中型坦克上安装了73式激光测距仪和自动装表火控系统、转向液压助力系统、热电偶传感器的自动灭火装置、车体屏蔽裙板、6610型红外大灯、增装一根伪装天线、机油失压报警装置和便于开启的安全门等。经过改进的该坦克在火炮首发命中率、防护能力、机动性、降低乘员疲劳程度、使用方便性等方面较59式中型坦克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并为后来老产品的改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随着技术的发展,59式和59-1式中型坦克所安装的100mm线膛炮可发射钨头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钨头穿甲弹初速为1435m/s,穿甲威力有很大提高。
59Ⅰ式(WZ120A
59-1二期改进:59-1三期改进:栅栏,加装复合装甲。59-1防护试验车:59式(双稳)中型坦克:
【59-2式中型坦克】WZ120B(BW120B),80年1辆样车,81年改装1辆样车,同年小批产装备,84年定型。使用59-1的12项成功改进。
80年代初,在59式中型坦克上安装了具有自紧身管的105mm线膛炮、能有效防止二次效应的自动灭火抑爆系统、VRC-8000型电台和VIC-I型车内通话器,保留了59-1式中型坦克上若干成熟的改进项目,这就是新设计和研制的59-2式中型坦克。105mm线膛炮能在2000m的距离上击穿150mm/30°的均质钢装甲板,大大增强了火炮威力,自动灭火抑爆系统大大提高了坦克的生存力,采用新的通信设备,通信距离也成倍增加。该坦克的105mm线膛炮配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碎甲弹,安装了激光测距仪和自动装表火控系统。
59Ⅱ-(BW120B)
59-2式指挥坦克:WZ120B(BW120B、B59G1),80年1辆指挥坦克样车,2部VRC-8000电台。
59式扫雷坦克:犁刀式扫雷器、火箭爆破器套件加装。59改中型坦克(B59G):59-2A式中型坦克:1985年1辆初样车,86年3辆正样车,88年定型。侧裙、2X4烟幕弹发射。轻热护套81A式105线、车首推土铲。
59-2A式指挥坦克:增加CWT-176电台。59-2A式扫雷坦克:86年1辆扫雷坦克样车,88年定型。车首机械扫雷器。美洲虎:外贸样车。59式改进型中型坦克(BW120K):外贸,中巴联合技术改造。中方长身管的105、二代光点注入火控、自动灭火抑爆系统。90年1辆样车,改造外方3辆,91年外方修理厂6辆改造。59-120(BW120K):48倍径120,3人。外贸。59-120(BK1990):50倍径120,4人。97年样车展示,外贸。59式改进型中型坦克(BK1940):ZTZ59D1式中型坦克:91年2辆正样车,WZ120C。93年2辆改装样车,95年设计定型,命名ZTZ59D1式中型坦克,简称59D1式中型坦克。88坦克的车长指挥观察镜、二代微光夜视仪。车首FY-2爆炸式反应装甲,炮塔FY-1型爆炸式反应装甲,炮塔栅栏式,裙板。ZTZ59D式中型坦克:ZTZ59D1基础改,WZ120D。长身管105线。95年设计定型,96年批量改装装备,并有出口。59-3式中型坦克:59-125:外贸。三代坦克125,稳像式火控,730马力发动机, 焊接式炮塔。64牵变型车:64式重型履带式牵引车:WZ41165式履带式敷路机:64年样车,定型未批产,64履底盘。64式装甲挖壕机:GJW220,64履底盘。65-68年小批生产。64式中型坦克牵引车:WZ652,64年1辆样车,同年小批产定型。73式中型坦克抢救牵引车:WZ651,增加绞盘。智能遥控坦克(靶车)识别:59式标准车型从火炮外形上(100mm线膛炮,抽气装置在身管前部)就可与69、79坦克(滑膛炮,抽气装置位于身管中部)进行区别。
59-1型 小改车
增强装甲型59-1中型坦克
59-2改型坦克样车
59-1式中型坦克  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后,针对59式中型坦克在作战中暴露出来的火控系统落后、防护能力弱等缺陷,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国决定对59式中型坦克进行第一轮改进。1979年,开始进行改进设计,产品代号为WZ120A。改进方案被批准后,随即投入了试制和改进后的战术技术性能试验。1984年,59式改进型中型坦克通过了定型试验并正式定型,命名为&#式中型坦克”。59-1式中型坦克,是我国自行生产59式中型坦克以来,第一次比较集中的改进,标志着我国主战坦克走上了研改结合的道路,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改进后的59-1式中型坦克,火炮首发命中率、防护能力和机动性能比59式坦克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并为老式装甲装备的不断改进积累了经验。从其结构上看,59-1式中型坦克在59式中型坦克基础上进行了19项改进,改进后的59-1式中型坦克的最大特色,是贯彻了“人文精神”,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下面就着重介绍“以人为本”的12个“亮点”。  一是为59式中型坦克火炮增装了自动装表简易火控系统和73式激光测距机。这就大大提高了火炮的首发命中率,并缩短了瞄准时间,结束了原59式中型坦克没有火控系统,“判距靠炮长的眼睛、射击靠射手经验”的历史。  二是增装了并列机枪弹和高射机枪弹压弹机。原59坦克的并列机枪弹要靠乘员人工压装,费时、费力不说,时间长了弄得手生疼。改进后,机枪弹可以半机械化压装了,大大提高了效率,省时、省力。  三是在车外增装了红外大灯。坦克驾驶员都怕夜间用夜视仪驾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老59坦克的夜视仪看不清而且失真。改进后的59-1坦克,在车外左侧翼板前部增装了1个80瓦的6610型红外大灯,提高了红外照度,这就改善了驾驶员使用夜视仪观察的效果。  四是增装了操纵系统液压助力装置。过去驾驶员在行驶中拉操纵杆着实是不容易,需要几十斤的拉力,一开几个小时,谁也受不了。改进后的坦克增装了转向操纵系统液压助力装置,驾驶员操作起来明显轻便灵活。  五是增装防滑履刺。过去坦克在雪地或冰上行驶前,为防滑需要乘员把履带拆开,然后隔几块履带反装一块(履带刺朝下),最后再把履带结合起来。当过坦克兵的都知道,调履带可是件苦差事,四个乘员忙乎一二个小时,累得是满头大汗,寒冬腊月这滋味就更不好受了。现在好了,改进后的59-1坦克,在左侧翼板上排气管后方加装了1个储存箱,可以存放防滑履刺,在需要时直接将防滑履刺加装到履带上即可,给三北地区及高寒高原地区的坦克兵们带来了“福音”。  八是在非指挥坦克上增装一根伪装天线。这主要是吸取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教训。改进后的59-1坦克,在非指挥车的炮塔顶甲板后部增装1根伪装天线,使敌人难以分辨战斗坦克与指挥坦克。  九是安全门改为三点支撑式向外开启的圆形门。安全门就是坦克兵们在车辆中弹等紧急情况下,隐蔽迅速脱离坦克的通道,坦克兵称它为“逃生门”。老59坦克的安全门要打开四个把手并向内拉开,而且火炮要转一角度乘员才能从车内钻出去,很不方便。改进后变成三个把手并向外推开,这样不论火炮处于什么角度,乘员都可以迅速钻出去。  十是加装了空气瓶充气装置。老59坦克的高压空气瓶,用几次后就没气了,保养时要拆下来送到修理分队去充气,费事又麻烦。更要命的是,一旦在战场上电瓶电压不足,高压空气瓶又没气,坦克根本就别想动弹了。改进后的59坦克,在高压空气瓶连接管上增装了1个充气接头,可利用火炮双向唧筒向空气瓶充气。这样,作战中就可以边打炮边充气了。当然,平时还得拆下来充气,但改进一下还是好多了,起码不用担心在战场上关键时刻“没气”了。  十一是增装了发动机机油失压报警器。老59坦克经常出现发动机机油管、水管破裂而造成发动机烧毁的事故。所以,驾驶员开起车来总是提心吊胆的,得经常扭头去看位于一侧的仪表板,很不方便,也不放心。改进后的59-1坦克,加装了油压传感器、油压指示器、报警器和指示灯等,一旦油管爆裂等原因造成失压,会自动报警。  十二是增装了摩托小时计。由于坦克的工作环境恶劣、负荷大,所以坦克发动机“寿命”要比一般车辆的发动机寿命短得多。所以,准确记录坦克发动机的工作时间,是乘员的一项重要工作。但老59坦克没有自动记录摩托小时的装置,驾驶员只好用钟表等手工记录,既不准确,也费事。改进后的59-1坦克,增装了摩托小时记录仪,可自动记录发动机累计工作时间,也用于驾驶员计时。  不难看出,59-1式中型坦克的改进项目,注重了改善乘员的工作环境,改进之处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说明我国坦克的设计,更加注重人机工程。59-1的改进成功,不仅大幅度提高了老装备的战斗力,而且为以后我国坦克装甲车辆的设计和改进摸索了经验。  另外,59-1式中型坦克还进行了二期改进、三期改进,还试制了防护试验车。其二期和三期改进主要是改进坦克的防护能力。后续改进型车,相应地在炮塔上加装了栅栏式屏蔽装置,车首和炮塔前部加装了复合装甲等。  59-1式中型坦克主要战技性能  战斗全重36.3吨-------乘员4人---------车长(炮向前) 9.239米-------车宽(带裙板) 3.320米-------车高(至炮塔顶) 2.218米  单位功率10.5千瓦/吨------------------单位压力79.9千帕------------最大速度50千米/小时-------最大行程540千米  主要武器100毫米线膛坦克炮---------辅助武器12.7毫米高射机枪、7.62毫米并列机枪、7.62毫米航向机枪  弹药基数100毫米炮弹34发、12.7毫米机枪弹500发、7.62毫米机枪弹3 000发----------装甲类型炮塔钢铸造装甲、车体钢装甲板打得更狠、通信距离更远更好的59-2坦克  在紧锣密鼓地改进59-1坦克和研制我国第二代主战坦克的同时,决策部门决定继续采用新技术改造现役老式坦克,以延长其服役期。为此,相关部门于1979年开始进行相应技术准备,并决定采用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结合国内成熟的科研成果,再度改进59式中型坦克。1980年,开始进行改进设计,改进后的坦克称为59-2式中型坦克,产品代号为WZl20B。其改进的重点是火炮、电台和灭火抑爆系统,以使其在火力、通信和对二次效应防护方面接近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如美国的M60A2、德国的“豹”1、前苏联的T-72等坦克)。1980年3月,试制出两辆样车,其中一辆为战斗坦克,另一辆为指挥坦克。同年4月,对两辆样车进行了多项战技性能试验。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完善了改进设计方案,增加了转向液压助力操纵装置、动力室自动灭火装置等项目,并于1981年改装出1辆样车,同年4月完成了图纸和技术文件的整理工作。随后,投入小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1984年,59-2式中型坦克正式定型。  59-2式中型坦克的改进,除继续采用在59-1式中型坦克改进中获得成功的12项技术外,其最大的“亮点”是采用了当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三项技术,即105毫米坦克炮、VRC-8000电台和自动灭火抑爆系统,使59-2式坦克的作战能力有了质的飞跃,形成了一种战斗坦克。  首先看看79式105毫米线膛坦克炮和相应的弹药。59-2中型坦克安装的105毫米线膛坦克炮,是从国外引进的北约标准坦克炮,弹药为北约标准定装式弹药,弹药种类为105毫米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碎甲弹,其中,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初速达到1 600米/秒以上,是一种技术先进、威力大、性能优良的坦克炮。在1982年爆发的以黎战争中,以军装北约标准105毫米坦克炮的“梅卡瓦”1主战坦克,击毁了众多阿方的T-72坦克,就足以说明这种炮的威力。它是一种线膛坦克炮,抽气装置装在身管中部,而国产100毫米线膛炮抽气装置装在炮口处。59-2式坦克的弹药基数由34发增加到38发。由于弹药基数增大,59-2式坦克的炮弹布置也作了相应调整:在战斗室车体左侧甲板上增加3发,车体右侧甲板上增至2发,其余位置不变。  再看看战斗室自动灭火抑爆装置。从国外引进的战斗室自动灭火抑爆装置,配有高灵敏度的光学探测器和微处理机系统,具有两次抑爆和四次灭火功能,能在10毫秒内自动探测出侵入车内的破甲弹高能射流并发出控制信号,启动灭火瓶在60毫秒内实现抑爆,从而防止了坦克中弹后的二次效应对车辆和乘员的伤害。  最后看看VRC-8000型坦克电台。VRC-8000型坦克电台,是一种跳频、可加密多信道坦克战术通信电台,是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坦克战术通信电台。它具有通过跳频摆脱敌方电子干扰、对通信内容自动进行加密、并具有两千多个波道供选择和变换的性能优良的电台。它采用了频率合成技术,电台内装有微处理机,可预置10个波道,可便利地转换功率,通信距离达到35千米(59坦克所装A-220电台,通信距离为16千米)。59-2坦克安装这种电台后,使其通信对抗能力、通信保密能力等大幅度提高。59-2中型坦克  59—2式指挥坦克是与59-2式中型坦克同时研制的。它与59-2式中型坦克的主要区别是安装了2部VRC-8000型坦克电台,并相应减少了两发炮弹。  59-2式中型坦克的改进成功,使老59式中型坦克真正焕发了青春活力。从技术上说,59-2坦克也具有划时代意义:它是第一种实装到部队并能与国外二代坦克在火力上相抗衡的坦克,它是第一种通信能力与当时世界水平差距不大的国产坦克。  59-2式中型坦克主要战技性能  战斗全重36.2吨--------乘员4人---------车长(炮向前) 9.235米-------车宽(带裙板) 3.270米--------------车高(至炮塔顶) 2.218米  单位功率10.6千瓦/吨--------------------单位压力79.6千帕-----------最大速度50千米/小时--------------最大行程540千米  主要武器105毫米线膛坦克炮-----------辅助武器12.7毫米高射机枪、7.62毫米并列机枪、7.62毫米航向机枪  弹药基数105毫米炮弹38发、12.7毫米机枪弹500发、7.62毫米机枪弹3 000发----------装甲类型炮塔钢铸造装甲、车体钢装甲板   三、“价廉物美”的59-2A式中型坦克  如果说59-2的最大亮点是依靠引进的新型火炮技术、跳频电台和高灵敏度的全自动灭火抑爆系统这三项技术使老式的59坦克战技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的话,那么59-2A则主要是依靠我国自己的技术使老装备重新焕发出青春活力的。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我军现代化建设进入了加速发展时期,装甲机械化部队对新装备的需要越来越迫切,在新型二代装甲装备短时间内还难以装备部队的情况下,为了加快装甲机械化部队装备更新换代的步伐,并为改造部队现装备的59式中型坦克打下良好的基础,1984年底解放军总部机关下达了研制59-2A式中型坦克的任务,并要求有关科研单位参考和吸收59-2式中型坦克等改进过程的成功经验,突出解决59式中型的火力与火力机动性薄弱环节,并要求使59式中型坦克在防护、机动性能以及使用性能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从1984年11月开始至1985年4月,有关科研单位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完成了59-2A式中型坦克的改进方案技术设计。1985年10月,试制出1辆初样车,并进行了分系统和部件的性能试验和整车的行驶试验。根据初样车试验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又对初样车进行了改进,并于1986年5月研制出3辆正样车,其中1辆为带机械扫雷器的扫雷坦克。正样车试制出来后,便交付部队进行6 000千米设计定型试验,对车辆的战术技术性能、工作可靠性和地区适应性进行了全面考核。试验证明,59—2A式中型坦克基本满足了战术技术要求,其火力及火力机动性较之59式中型坦克有了明显提高,防护性能和机动性能也有一定提高。1988年4月,59-2A中型坦克正式批准定型。尽管59-2A中型坦克与59-2中型坦克在战术技术性能上没有太大的差别,但仍不乏可圈可点之处。  首先,从外形上看,令人耳目一新:车体和炮塔的外形更为流畅,配以侧屏蔽裙板和抛射式烟幕弹发射装置,给人以现代主战坦克的美感。  其次,它采用了带轻型热护套的81A式105毫米线膛坦克炮。装轻型热护套的坦克炮,可以有效防止炮管因日照等因素引起弯曲,从而大大提高了火炮的射击精度。这也是从外观上它与59-2坦克所装的79式105毫米坦克炮的主要区别。关于火炮热护套的问题,看过电视剧《铁甲英豪》的观众可能多少已有所了解。  第三,采用了双向自动装表简易火控系统,火力精度高,系统反应时间短。使用这套系统,坦克可在短停状态下,对运动目标实施准确打击。该系统对静止目标的反应时间≤7秒,对活动目标的反应时间≤10秒;用脱壳穿甲弹射击时的有效射程对固定目标不低于2500米,对活动目标为2 400米以上。这些指标说明,81A坦克炮是相当棒的。  第四,安装了炮长微光夜视瞄准镜、车长微光夜视仪、驾驶员微光夜视仪,实现了全夜视化观瞄,夜战能力大大提高。这是它与59-2坦克相比的一大亮点。  第五,车首挂装了国产复合装甲,两侧挂装了侧屏蔽裙板,炮塔两侧各装四具烟幕弹抛射装置,其整体防护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烟幕弹的射程可达100米,烟幕屏障宽60米,高8米~10米,烟幕持续时间为2分钟。有了这套装置,就可以在作战中来它个“金蝉脱壳”,有效对抗敌军反坦克导弹等威胁。  第六,增装了推土装置。该车在车体首下装甲板上挂有一个推土铲,用于挖掘坦克掩体与清除路障等,挖一个坦克掩体约需20分钟。虽然使用起来不是太方便,需要人工收放,但还是比没有强多了。当过坦克兵的都知道,挖坦克掩体也是件苦差事,坦克部队人手少,谁也帮不上谁,得自己动手。坦克有了推土铲,就方便多了。  当然,59-2A坦克在电台性能、自动灭火抑爆系统反应时间和效能等方面,与59-2坦克相比要稍逊一筹。尽管如此,59-2A中型坦克,是完全利用我国自己的技术对老装备改造的成果,它性能稳定,工作可靠性较好,对原59式坦克的工艺继承性强、成本低、便于组织批量生产,特别是采用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和良好的维修、使用性能,受到试验部队的高度评价。所以,59-2A中型坦克可以称得上是“价廉物美”的“铁骑”。  在59-2A中型坦克基础上,还研制了59-2A式扫雷坦克和59-2A式指挥坦克。59-2A式扫雷坦克与59-2A式中型坦克的主要区别是,将车首安装的推土铲,换为机械扫雷器;59-2A式指挥坦克则增装1部CWT-176型坦克电台,并相应减少3发炮弹。59-2A中型坦克  59-2A坦克主要战技性能  战斗全重36.5~37吨  乘员4人  车长(炮向前) 9.22米  车宽(带裙板) 3.32米  车高(至炮塔顶) 2.4米  单位功率10.3~10.5千瓦/吨   单位压力80.3~81千帕  最大速度48~50千米/小时  最大行程600~620千米  主要武器105毫米线膛坦克炮  辅助武器12.7毫米高射机枪、7.62毫米并列机枪、7.62毫米航向机枪  弹药基数105毫米炮弹37发、12.7毫米机枪弹500发、7.62毫米机枪弹3 000发  装甲类型炮塔钢铸造装甲、车体钢装甲板  
ZTZ 59D主战坦克  1994年8月至1995年1月,科研人员又组织对3辆样车进行了射击试验、行驶试验、火控系统测试和灭火抑爆、烟幕实弹抛射和寒区适应性等项目的试验。试验后,有关专家对样车及二代光点注入式火控系统予以较高评价。1995年4月,总部机关批准该坦克设计定型,并命名为ZTZ59D1式中型坦克,简称为59D1式中型坦克。  在ZTZ59D1式中型坦克基础上,又研制出ZTZ59D式中型坦克(WZ120D)。它与59D1式中型坦克的主要区别是换装了威力更大的加长身管的105毫米线膛坦克炮,使坦克炮的有效作战距离增加近千米。1995年11月,总部机关批准ZTZ59D坦克设计定型,命名为ZTZ59D式中型坦克,简称59D式中型坦克。1996年,59式中型坦克批量改装成59D式中型坦克,并已出口国外和装备我军装甲机械化部队。  59D1主战坦克,运用了大量高新技术,改进后的整体性能与国外二代主战坦克基本相当,真正实现了“宝刀不老”,成为我军装甲机械化部队的“主战坦克”。  与其他改进型59式中型坦克相比,59D1主战坦克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就是它的新型火控系统。它采用的二代光点注入式火控系统装有微型计算机、光点注入式激光测距瞄准镜、光点注入式炮长微光瞄准镜及各种传感器。这种新型的火控系统能进行精确激光测距、自动检测目标运动角速度和炮耳轴倾斜角度,并可通过火控计算机面板人工装定各种射击诸元。射击时,炮长瞄准目标,并按下激光测距按钮对目标实施测距,同时,火控计算机根据激光测距数值,以及根据所接收到的各种环境数据(如气温、药温、横风、火炮初速减退、距离、系统偏差、弹种等修正量等)和车体状态、目标状态信息,计算出高低和方向射击前置角,并在炮长瞄准镜中注入射击瞄准标记——光点和光环,同时向稳定器输出自动调炮信号,使火炮自动赋予高低和方向射击提前量。炮长只需将光点对准目标中心即可射击。与过去相比,射手只需完成测距、用光点和光环瞄准、击发几个动作即可,操作大为简化。同时,坦克的夜战能力进一步提高——火炮夜间射击(距离1 000米)时,静对静命中率为90%,静对动命中率为85%。另外,这种火控系统还提供了坦克环境因素的修正,尽管是人工输入,但毕竟为火炮更好地适应环境条件提供了一种手段。  其次是59D1主战坦克的夜战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距离可达1000米。车长指挥观察镜采用了88式主战坦克的车长指挥观察镜,驾驶员安装的二代微光夜视仪,可使夜视距离达100米。  再就是59D1主战坦克的防护能力进一步增强。与其他59式坦克不同的是,59D1式坦克首上装甲板上挂装了FY-2型爆炸式反应装甲,炮塔前部挂装了FY-1型爆炸式反应装甲,炮塔后部安装了栅栏式屏蔽,车体两侧挂装了夹布橡胶裙板,车体及炮塔的防护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二炮手位(并列机枪座)59D炮长瞄准镜105T
120㎜滑膛炮改进型五九式坦克
&69式中型坦克系列
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主战坦克&  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大将上任时,毛泽东曾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军队要搞现代化,我们从实际出发,一下子搞不起机械化部队,先从坦克搞起嘛。”许司令上任后,就把机械化装备建设的重点放在了代表陆军武器装备发展水平和先进战斗力的主战坦克的研制和生产上。于是,我国自行生产的59式中型坦克“横空出世”。59式中型坦克的诞生,不仅彻底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坦克的历史,而且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它毕竟是“舶来品”,是利用我国引进的前苏联T-54A中型坦克的全套图纸和工艺生产出来的。为了保持我国中型坦克的领先水平,并逐步实现由仿制到自行研制的转变,1960年以后,军委装甲兵和五机部决定自行研制我国第一代主战坦克。
  1963年,装甲兵科研所根据军委装甲兵的指示精神,开始新坦克的方案论证,并于1964年提出了新型坦克战术技术指标的论证方案。1965年,五机部正式向有关科研单位下达了新型坦克的研制任务,产品代号为“WZ121”。1966年,有关工厂试制出了第一辆样车;1968年,试制出第二辆样车;1968年,工厂还改装出1辆“68G”试验车。科研人员用这些样车和试验车进行了部分项目的试验。
  在1969年初爆发的中苏边境冲突中,我军缴获了一辆苏制T-62坦克。1969年8月,缴获的苏制坦克被送到北京后,科研人员立即对其进行了全面解剖分析,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相关技术。在此基础上,科研人员及时将掌握的新技术应用到新坦克的设计上,对新坦克的设计进行了11项重大改进。因此,不少人认为69式中型坦克是仿制T-62的,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   尽管受到“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影响,但是,广大科研人员仍然凭着为实现我军装甲机械化作贡献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仍然艰难地进行着新坦克的研制工作。到1970年2月,科研人员又试制出了3辆样车,经试验,整车性能基本达到战术技术指标要求。同年,五机部决定进行批量生产,但由于一些部件的技术生产条件不成熟,又被迫中止。1971年,五机部决定,新坦克不成熟的部件暂时下马,基本成熟而质量不稳定的部件抓紧进行攻关。于是,又重新组织力量进行设计。为尽快推出我们自己的主战坦克,科研人员在原战术技术指标较高的设计方案基础上,提出了简化方案,经有关部门重新审查后,军委装甲兵和五机部正式批准试制出定型样车,并由装甲兵组织进行了定型试验。      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在充分吸收和借鉴59式坦克技术的基础上,我国坦克科技人员自行设计、研制的国内第一代中型坦克,于日,由国务院、中央军委军工产品定型工作领导小组批准设计定型,并命名为&#年式中型坦克”,简称69式中型坦克。   69式中型坦克在火力、机动性和夜间作战能力方面,较之59式中型坦克均有所提高。有车长、炮长夜视仪。然而,由于69式坦克研制时间较长,使本来比较先进的性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发展而显得逊色了。由于在技术上已经落后,因此,军委装甲兵和五机部决定只进行小批量生产,并少量装备部队。尽管如此,69式中型坦克的研制还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它为我国以后的坦克研制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标志着我国的坦克工业已走上了自行设计、研制的道路。      与59式中型坦克相比,69式中型坦克的外形没有大的变化,仍然保持了苏制坦克低矮和流线型的外形。不同的是,火炮的抽气装置较之59式稍稍后移了几十厘米;炮塔前上方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红外线大灯和一个长方形的激光测距仪;车长指挥塔上方有一个小一些的红外线大灯。   车体内的布置与59式坦克相比,乘员的位置没有变化,但驾驶员室的右侧增加了柴油分配开关、手摇柴油泵、排气开关和透明的柴油油量显示器。而59式坦克的这些装置都放在车长座位的下方。行进中,一旦某个油箱没油了要换油箱时,乘员得钻到座位底下去扳柴油分配开关,并用手摇柴油泵费劲地排气。69式坦克这点设计得好,不仅方便,而且省力快捷。除了一些小的变化外,69式坦克车内的其他 “东西”与59式中型坦克别无二致。   69式坦克的炮塔与59式坦克炮塔基本一样,只是为了配合双向稳定器和方向机的安装,将炮塔座圈尺寸进行了一些调整。炮塔前部中间安装有火炮,在炮塔防盾的正上方安装有激光测距仪的主机。   69式坦克与59式坦克相比的最大亮点就是它的100毫米滑膛坦克炮。坦克炮身管长5 450毫米,炮身全长5 705毫米,身管前中段靠前的位置布置有抽气装置,火炮全重为1 970千克,驻退机和复进机并列布置在火炮上方。这种炮是我国第一种使用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坦克炮。滑膛炮的另一个优点就是便于保养。59坦克炮,打完后身管内的膛线上布满了炮弹铜带(用于保证炮弹在膛线内形成旋转运动)留下的铜迹(坦克兵叫它“挂铜”),擦起来十分费劲。每次打完炮后,全排官兵挥汗如雨地擦半天才能干完。滑膛炮则没有挂铜这么一说,它用弹托把小于口径的穿甲弹送出炮管后,穿甲弹靠尾翼保持稳定。另外,它的身管内也是光溜溜的,弹托在膛内运动时也基本不留什么脏“东西”,所以,保养起来十分轻松。      69式坦克携带的炮弹为44发,比59式坦克多了8发。弹药的比例是:13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13发破甲弹和18发榴弹。炮弹的布置位置是这样的:前方两个弹架内装弹19发,发动机隔板前的中组弹架装弹12发,战斗室左侧装甲板上固定2发,战斗室右侧装甲板上固定4发,炮塔右壁上固定2发,炮塔后部固定5发;车上还携带500发12.7毫米高射机枪弹,3 000发7.62毫米机枪弹。   69式坦克的火控和观瞄装置要比59式坦克的先进一些,不仅安装了双向稳定器,还装了激光测距仪。另外,69式坦克装有69式坦克炮瞄准镜、70式炮长夜间瞄准镜和69式车长昼夜观察镜。炮长和车长夜瞄夜视装置为主动红外式,因此,炮塔上装有炮长红外大灯和车长红外灯。炮长红外夜视仪的有效作用距离可达800米左右。在火控系统方面,69式坦克另装了。一是激光测距仪使精度大大提高。59式坦克要靠一炮手肉眼测距,误差达到五六十米甚至更大,而用激光测距仪测距,误差在10米以内;二是夜视器材从无到有。59式坦克夜间射击可是件头痛的事,只能靠目标发光和照明弹照明。69式坦克使用主动红外夜视仪可以把战场看得一清二楚。三是有了双向稳定器,提高了行进间射击精度。
  69式坦克的辅助武器,如并列机枪、高射机枪、航向机枪等,与59式相同。其他观瞄装置也与59式相同。   69式坦克的另一个亮点就是它的动力装置。69式坦克安装1台12150L-7型、四冲程、V形12缸高速水冷柴油机,标定功率为427千瓦(约580马力)。该车的战斗全重仅比59式坦克多0.5吨,但发动机功率却比59式坦克高出60马力,所以,其加速性能要比59式好。   69式坦克的行动部分、传动和操纵装置(简称行、传、操)的结构与59式坦克基本相同,只是个别部件做了局部改进。   69式的装甲防护与59式相同,车体为焊接结构,炮塔为装甲钢铸造式炮塔;车内有带3瓶1211灭火剂的半自动灭火装置,2个手提灭火器;车尾也装有两个电点火烟幕筒。与59式坦克一样,该坦克无三防装置。   69式坦克的通信设备有所改进,装了一部A-220A型电台。这种电台是在A-220电台的基础上作了一些小的改进,使电台的频率数由96个增加至288个。      放眼世界识不足 沧海横流显差距      尽管69式坦克的研制工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性能与59坦克相比有所提高,但“放眼世界方识自身不足、沧海横流才显技术差距”,与国外同时发展的其他主战坦克相比,69式坦克的综合战术技术性能已明显落后。除了“文革”这一不可抗拒的历史因素的干扰外,还有一些研发上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一是初始设计指标过高,技术储备不足。69式坦克研制之初,我国刚刚起步研制主战坦克,一切要从头开始,新技术和部件的储备不足是个客观事实。但是,有关部门对这个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战技指标定得过高,造成由于关键部件技术不过关,而大大延长了研制周期,丧失了保持优势的大好机遇。而当时59式坦克的许多成熟技术和部件是可以继续利用的,如果新研的69式中型坦克能抓住火炮、夜视仪和激光测距仪等几个关键部件进行创新,我们第一代国产主战坦克的研制周期就可能大大缩短。   二是对当时的世界坦克研发水平跟踪预测得不够。在69式坦克正式定型的同期,前苏联推出了T-72坦克;美国于1959年3月就把M60坦克定为陆军的主战坦克。这些坦克在技术上都领先于我国的69式坦克。从火炮口径上说,前苏联的T-72坦克是125毫米滑膛炮,美国是105毫米线膛炮,而69式坦克则是100毫米滑膛炮,火炮威力低一个档次;在夜视技术上,美国的M60系列坦克已采用了被动式微光夜视技术,而69式坦克仍是主动红外;在三防装置上,前苏联的T-54/55坦克的后期车型已装有三防系统,而69式坦克还是传统的个人三防系统。也就是说,69式坦克的研发,所采用的技术已经落后于世界水平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受“文革”的影响,另一方面我们的自我封闭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69式改进型坦克  69式中型坦克设计定型后,根据形势的发展和作战需要,有关单位于1978年开始研制69式中型坦克改进型(后来发展成ZTZ80式主战坦克),率先启动了69式坦克的改进工作。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为扩大军品出口和满足国内部队装备发展的需要,我国科研人员积极采用国内外成熟的新部件和新技术,在69式坦克的基础上,先后研制和推出了69-1式、69-Ⅱ式系列和69-3式(即79式)中型坦克,69-ⅡB、69-ⅡC、69-ⅡC1等指挥坦克,以及变型车WZ653中型坦克抢救牵引车、WZ6411装甲输油车和PGZ88式双管37毫米自行高炮(详见本刊2003年第3期)等,将69式坦克的改进推向高潮。69式坦克的改进型,尤其是79式中型坦克的推出,使我国在主战坦克的设计和制造方面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标志我国坦克工业实现了划时代的飞跃。      “壮志未酬”的69-1式坦克      69式坦克装备部队后不久,解放军总部机关决定取消装甲装备中数量不多而且不太适应未来作战需要的100毫米滑膛坦克炮系列,因此,已装备部队的69式坦克的火炮需要进行改装。与此同时,69式坦克的换代产品——69-3式坦克(定型时命名为79式中型坦克),在1984年国庆35周年阅兵式上一展风采。根据这些情况,解放军总部机关决定对已装备部队的69式坦克进行以换炮为主的改装。   日,解放军总部机关与某兵工单位正式签订了《关于改装69式中型坦克的协议》,下达了改装的主要战术技术要求(暂命名为69-1式中型坦克)。   根据协议要求,承担改装任务的单位于1985年3月派出由25人组成的69-1式坦克设计组,赴装甲兵某装备技术研究所进行实车总体布置及部件结构方案的设计工作。日,设计组向总部机关全面汇报了改装的总体设想,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技术设计,至5月中旬,基本完成图纸设计。尔后,军地双方联合上报了《关于69-1坦克方案的报告》,报请总部机关审批。   日至8月2日,总部机关组织有关专家召开了69-1式坦克方案审定会。由于改装经费压缩,会议决定调整改装车的战技要求,并重新确定了69-1式坦克主要战术技术指标。《69-1坦克方案审定会纪要》明确的主要调整项目有:把以105毫米线膛坦克炮代替100毫米滑膛坦克炮的原要求,改为用大量装备和使用的100毫米线膛坦克炮代替100毫米滑膛坦克炮;原要求安装改进型自动装表火控系统,改为安装光点注入式简易火控系统。战技指标调整后,研制单位及时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进行69-1式坦克的第二次技术设计。研制单位共设计了两套改装图纸,即安装100毫米线膛坦克炮的WZG121图纸和安装105毫米线膛坦克炮的WZGA121图纸,按WZG121图纸于1985年底改装出两辆样车。   样车试制出来后,研制单位根据军方制订的试验大纲,对样车进行了冬季1 000千米工厂鉴定行驶和火炮射击试验。至此,研制单位基本完成了改装及试验任务。1986年4月,总部机关对承担更换火炮任务的协作单位进行了调整,改由总师单位自己承担火炮的更换任务。总师单位根据调整后的任务,又展开了第二轮改装工作。至1987年,总师单位顺利完成了更换火炮、火控系统安装调试、炮塔屏蔽的安装等项改装工作,并于1988年8月,将两辆样车交军方进行定型试验。至日,军方基本完成了定型试验。总师单位根据军方提出的意见,对样车进行了最后的改进。至此,69-1式坦克的改装科研任务顺利完成。      69-1式坦克的主要改进:一是用59式坦克的100毫米线膛炮代替100毫米滑膛炮,并在身管上增装了轻型热护套;二是安装了光点注入式简易火控系统,火力精度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三是在防护上增加了五项措施,即增装了战斗室灭火抑爆系统、热烟幕系统、炮塔栅栏式屏蔽、车体两侧夹布橡胶裙板、车体涂三色迷彩;四是增装空气压缩机,改善了空气起动性能;五是用CWT-167型坦克电台和CYY-168型车内通话器代替原车的A-220A型电台和A-221A型车内通话器,提高了通信能力。   虽然69-1式坦克较之原车战技性能有了一定的提高,改装上也有采用光点注入式火控系统、增装了战斗室灭火抑爆系统等几处亮点,但却未能装备部队,真有点“壮志未酬”的味道。笔者分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该车改进工作起步较晚(69-3式坦克的改进于1981年就已启动),而且改进中战技指标几经变动,部件的改装任务也有调整,导致改进周期过长(完成改装时79式坦克已经定型),失去了改进的意义;二是改用了59式坦克的100毫米线膛炮,火力威力严重不足,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由此也可看出,对老装备的改进必须突出重点,缩短周期。如果69-1式坦克的改进,能抓住更换105炮和自动装表火控系统这两个关键做文章,也许会是另外一个结局。      肩负扩大国产坦克影响的69-Ⅱ坦克      在69式坦克的基础上,有关单位相继推出了几款外贸69式改进型坦克,即69-Ⅱ和69-ⅡA、69-ⅡM、69-ⅡMP、69-ⅡMA中型坦克,增加了我国的军品对外贸易、扩大了我国主战坦克的国际影响。先说一说69-Ⅱ式坦克。   20世纪80年代初,应有关国家邀请,当时的五机部组团出访,并就军品贸易问题与外商进行了谈判,赢得了69-II式坦克出口的订单。   根据中外双方签订的合同,69式坦克的生产厂等单位,于1981年受命在69式坦克基础上生产出口型外贸坦克。承担改进和生产任务的单位,采用了当时国内已取得的各项坦克改进成果和先进技术,对69式坦克进行了高效率、快节奏的多项重大改进。改进后形成的69-II式坦克的战技性能,较之原型车有了大幅度提高,尤其是在火控系统和生存能力方面,比国外装备的苏制T-55坦克和T-62坦克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外商十分满意。   该型坦克颇有可圈可点之处,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设计、制造周期之短,是前所未有的。承担设计和生产任务的工厂,创造了国产坦克生产史上当年完成设计、当年投入生产的新纪录。69II式坦克短、平、快的设计和生产,不仅满足了军品出口的需要,而且也为国产坦克在局部战争条件下的快速改造、应急生产摸索了十分有益的经验。      69-II式坦克的改进项目,与69-1式坦克基本相同。主要改进:一是换装100毫米线膛炮,使其所使用的弹药与59式坦克通用;二是安装了包括带高低向步进装表电机及有激光距离显示的坦克瞄准镜、激光测距机、弹道计算机的自动装表简易火控系统,能完成测距和自动装定表尺,与稳定器联动时可自动赋予火炮射角,从而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坦克的战斗力;三是更换了发动机,并对传动、行走及操纵部分进行了相应的改进,进一步提高了机动能力。四是安装了自动灭火系统,提高了车辆抗二次效应的能力。另外,该坦克还换装了CWT-167型电台、增设了热烟幕施放装置等。   根据外贸合同的规定,外商要求我国先提供69-II式坦克,第二批坦克在第一批坦克的基础上,经再次改进后再行出口。为此,承担军品出口的有关工厂对69-II式坦克进行了进一步改进,形成了69-IIA式坦克,产品代号为BW121A。   69-IIA坦克于1981年开始设计,1982年9月设计定型。该型坦克在69-II式坦克的基础上,增装了集体和个人防护相结合的简易三防装置,提高了在核生化条件下作战的能力;增装了主离合器的液压助力装置,使驾驶员的操作更为省力;增加了带方位指示器的炮塔方向机。后期出厂的69-IIA式坦克又作了进一步的改进:采用激光测距和瞄准合一的测距瞄准镜;增装了烟幕弹发射器;在炮塔两侧和后部安装栅栏式屏蔽等。从照片上不难看出,后期出厂的69-IIA坦克已经飘逸出了一种现代主战坦克的美。   在军品出口捷报频传的基础上,工厂再接再厉,根据外方要求研制了与69-IIA式坦克配套使用的69-IIB式指挥坦克;并在其基础上,又推出了69-IIM式坦克(WZ121H);同时,以它为“蓝本”,并吸收了59-2式坦克的部分改进项目,发展成了堪称国产坦克“美男子”的69-3式坦克(1983年定型时命名为79式坦克。本刊将专文介绍),将69系列坦克的发展推向了巅峰,为推动我国二代主战坦克的研发,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重在提高火力的69-IIM式坦克      时至1988年,随着69式改进型坦克的设计和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装司机关决定在69-IIA式坦克的基础上,为我军装甲机械化部队研制一种新型坦克,称为69-IIM式中型坦克,产品代号为WZ121H。   承担设计和生产任务的单位于1988年8月开始设计,1988年11月至1989年2月进行工艺技术和生产准备,1989年8月完成了3辆样车的试制。同年9月,样车进行了工厂鉴定试验,并通过了解放军总部机关和兵器总公司组织的鉴定审查,尔后,从1989年至1990年3月,工厂批量生产69-IIM式坦克并装备部队,提升了我军装甲机械化部队的战斗力。   69-IIM式坦克在69-IIA坦克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除继续采用69-IIA式坦克已采用的激光测距和瞄准合一的测距瞄准镜、烟幕弹发射器、炮塔两侧和后部栅栏式屏蔽等新技术外,69-IIM式坦克最大的亮点是换装了带轻型热护套的105毫米线膛炮,是69系列坦克中火炮威力最大的坦克之一,步入了“准现代坦克”的行列。另外,该坦克车体首上装甲板、炮塔正面和车体两侧裙板前部装有采用了SCAS技术研制的附加装甲,提高了防护能力。该附加装甲具有连接固定方式合理、结构简单可靠和拆装快速等特点。      在69-IIM式坦克基础上,根据军品外贸合同,研制单位又先后推出了69-IIMP式中型坦克(BW121J)和69-IIMA式外贸中型坦克(WZ121K),以及与69-IIMA式坦克配套使用的69-IIMB式指挥坦克(WZ121KZ)。   69-IIMP式外贸坦克于1989年7月中旬开始研制,1991年底开始生产整车及散件。该车改进的最大特点,一是将69式坦克的炮长、车长和驾驶员主动红外观瞄仪器,换为三种被动式微光夜视观瞄仪器,即换装炮长双向装表微光瞄准镜、车长微光观察镜和驾驶员微光夜视仪,使其夜战能力上了一个大的台阶。二是将69-IIA式坦克的自动装表简易火控系统,改为双向装表简易火控系统,使火控系统的反应时间大大缩短(对固定目标不大于7秒,对运动目标不大于10秒)。   69-IIMA式外贸坦克,于1992年4月开始研制,同年6月中旬完成了设计,1992年11月通过了技术鉴定。该坦克的主要改进项目是以双向装表火控系统取代69-IIA式坦克的自动装表火控系统,该系统与105毫米线膛坦克炮和双向稳定器具有良好的匹配性。另外,在炮塔顶部增设了天线筒,用于平时存放天线。   在各种69改进型坦克相继“闪亮登场”的同时,研制单位还相继推出了配合69-IIA坦克使用的69-IIB、69-IIC、69-IIC1指挥坦克,以及配合69-IIMA坦克使用的69-IIMB式指挥坦克。这些指挥坦克与配套使用坦克的主要区别是加装了一部电台。值得一提的是,69-IIB式指挥坦克的车尾装了一部汽油发电机组(在国内指挥坦克中可能是独一无二的),用于在停止间给坦克电台供电,减轻电瓶供电的压力。另外,配合发电机使用的换流器还能用于将市电转换为直流电供电台使用。这一设计思路被后续许多指挥车广泛采用,解决了平时训练时的电台供电问题。别看这个小小的换流器,它给乘员们带来不小的福音——再也用不着在每次训练时,都得扛着一个笨重的整流器去车场了,也免去了爬进车里摸着黑拆线接线的麻烦。还值得一提的是69-IIC1指挥坦克,其两部CWT-167型电台共用1根3.3米(2节)长的8099型宽带天线,使其外部特征与69-IIA式坦克相同,提高了指挥坦克的生存能力。      纵观69系列改进型坦克的情况,坦克发烧友们可能都看出了个门道:一是改进和变型车的型号多,69式坦克成了“万人迷”。在原型车的基础上,相继发展出十二种改进型坦克和三种变型车,简直令人眼花缭乱。这种情况在国产坦克中是不多见的。这充分说明69式坦克的技术基础好,通用性强,改进余地大;另外,69式坦克处于我国坦克发展由一代向二代过渡的转型期,因此,在它身上大做文章也在情理之中。二是成为二代主战坦克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在69式坦克的基础上,相继发展出了79式中型坦克、80式主战坦克(88系列主战坦克的基型车),在促进国产二代主战坦克的发展上功不可没。三是大胆探索新技术、新概念。69系列的各种改进型坦克,各具特色,各有千秋:有的见长于火炮和火控系统,有的则亮丽在三防和灭火抑爆系统;不仅如此,外观上差异也很大,有的清秀、简洁,有的则雄浑有力,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这一“人文景观”,恰恰折射出我国坦克装甲车辆发展已经处于“激情燃烧的岁月”了。
&69Ⅱ换装100线膛炮
&WZ121:1969年式中型坦克,简称69式中型坦克。生产了100辆,全被退回。后期取消100滑。样车,66、68年各一辆。70年3辆样车。68G试验车:68年的121试验车,一辆。WZ121KZ:69-I,生产了150辆,80年代全被退回。69-II,改进12个项目,81年投产,82年定型。自用型号即69-I。外贸。100线,换发动机。BW121A :69-IIA。82年改进三防等。69-II第二批外贸产品。后期出厂增装烟幕弹发射器,栅栏式屏蔽。 WZG121:100线与轻型热护套。85年两辆样车,暂命名69-1。第二轮厂家改装火炮,两辆样车改装,完成定型试验。最后改进后完成任务。栅栏式屏蔽、橡胶裙板、三色迷彩。WZGA121:105线。暂命名69-1。无样车。69-IIB指挥坦克,IIA配套。外贸。一部汽油发电机组。69-IIC指挥坦克,IIA配套。外贸。69-IIC1指挥坦克,IIA配套。外贸。69-IIM,WZ121H型,外贸。自用型89年通过鉴定,同年批量装备。88年提出自用型在IIA上改进,89年3辆样车。带轻热护套105线,可附加装甲与裙板。69-IIMA,WZ121K型。外贸,92年鉴定。双向装表火控、炮塔顶部天线筒。69-IIMB指挥坦克,WZ121KZ 型,外贸IIMA配套。69-IIMP,BW121J型。IIM改9项,90年底批产。外贸。微光夜视、双向装表简易火控。69-IIAP:出口巴基斯坦,即69-IIMP。69—IIG:外贸样车69-120样车79坦克:69-III,WZ121D型。69-II与59-II基础改进,即79式坦克,84年批产。2辆样车使用引进105。84年阅兵车生产40辆。86年轻热护套方案定型,早期卡锢右,后期上面。79指挥坦克,WZ121E。79—I:样车。79-II,BK1840型。69II改四个项目,为79简化型。84年完成1台样车。外贸产品。69—Ⅳ,样车。B69-IIIG,改进双稳。外贸。W88式双57自行高炮车:69I底盘,WZ305,85设计定型,样车,未投产。WZ653式坦克抢救车:采用69II变型车底盘,2辆样车。83年定型。82年外贸投产。WZ653A,79底盘,外贸。84式坦克抢修车:WZ653A,85年鉴定,79底盘。装备。84式坦克架桥车:WZ621。79底盘,79年1辆初样车,82年两辆正样车。85年装备生产。WZ6411装甲输油车PGZ88式双37自行高炮:79底盘。GSL130式履带式综合扫雷车,79底盘。GCZ110履带式多用工程车,79底盘。121A:1977年研制出一辆样车。中国第一辆二代坦克车。69坦克识别太多时候无法识别,故帖子宁缺勿滥,不能识别的图片一律舍弃。69标准型与59类似,滑膛炮抽烟稍微靠后,翼子板上大灯,与59前甲板不同。炮塔有两个红外线大灯与激光测距仪。69后期改100线,同时59也仿照69改进,两者唯一的区别在大灯上。雪上加霜的是后期59大灯转移到翼子板上,只能识别改进较少的59坦克。
七九式中型坦克系列图
识别:独一无二的105线热护套接口右侧。与59一样的前甲板大灯。69各款全部在翼子板上。79后期改进型难以识别,与59、69各款非常容易混淆。
80式坦克系列样车
二代坦克谱系   122坦克“三液”、“三机”两种方案,均制造出了样车。原理样车代号为WZ1224。  初样车代号为WZ1226和WZ1226F2121A:1977年研制出一辆样车。中国第一辆二代坦克车。WZ122:80式主战坦克,121A基础上发展。81年正式列入国家计划,命名为ZTZ80式主战坦克。没有装备。78年研制,12辆样车。WZ122A:80-1式主战坦克,外贸样车。与80一起定型命名为ZTZ80。ZTZ88式主战坦克:WZ122A自用型,少量装备(100辆,并被改进)。86年5月同步发展改进型阅兵坦克,暂命名为80-1,88年2月设计定型。99年第一方队阅兵。BW122:80-Ⅱ式主战坦克,85年8月样车完成,87年埃及竞争失败于AMX-32。外贸样车,焊接与铸造炮塔两种。ZTZ88B:二代坦克基型车。ZTZ88A:少量装备,88B改。85-I:风暴Ⅰ式,80年研制。外贸样车。WZ-Ⅱ式主战坦克。89年底样车完成。风暴Ⅱ式。外贸样车,仅1辆。85-Ⅱ A:89年底样车完成。风暴Ⅱ式,变速箱与85一II不同。外贸样车。90年与85-Ⅱ一起试验性演示。85-ⅡM:风暴Ⅱ巴基斯坦推销型。WZ1228:85一II AP,即85—ⅡM(国内叫法)。91年样车,大量出口。85-III:94年在巴基斯坦与T84竞争,失败。外贸样车。 90IIZTZ96:88C,在85-IIAP基础上改进。&&& ZTZ96A:88D。多功能扫雷坦克:88底盘。
铁骑从这里腾飞&&&&&&&&&&&&&&&&&&&&&&&&&&&&&&&&&&&&&&&&&& 孔凡清 将 言&&  本刊以前曾经介绍过的国产69式中型坦克及其改进型69-Ⅱ中型坦克,以及在69式坦克基础上发展出来的79式中型坦克,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69式改进型坦克的性能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总体战技水平仍属第一代坦克。为提高我陆军主战装备的水平,发展具有我国独立知识产权的新一代主战坦克,从1978年开始,北方某大型坦克制造厂便开始研制国产新型主战坦克。此举受到国家兵器工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军方的高度重视,新一代主战坦克的研制计划也于1981年正式列入国家计划,产品代号为WZl22。坦克制造厂充分利用研制59、69、79式等坦克时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成熟技术,在较短的时间内就顺利完成了国产二代主战坦克研制工作。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常规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正式批准该坦克设计定型,并命名为ZTZ80式主战坦克。新型坦克与69式坦克相比,在总体性能、火力、火控和机动性上有较大的提高,防护性和使用维修性能也有所改善,主要战术技术性能已接近或赶上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世界先进水平。它的研制成功,标志着国产坦克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并成为我国坦克研发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一、承上启下的良好总体性能      从总体布置上看,ZTZ80式主战坦克仍采用传统的总体布置形式和常规炮塔式结构,外形低矮,炮塔圆滑,车体外部简洁流畅,与79式坦克很相似,所不同的是,其炮塔防盾上方有1具外置式的激光测距仪,火炮的热护套用小螺钉固定(79式坦克为醒目的大螺钉),显得光滑和干净利落。   驾驶室位于车体前部左侧,安装有供驾驶员驾驶车辆用的操纵装置、观察装置、检测仪表、指示装置及驾驶椅;车体前部中间为蓄电池,前部右侧为前组柴油箱和弹架油箱。战斗室位于坦克的中部,装有加温锅、液压助力油箱、中组柴油箱、自动灭火瓶、排水泵及中组弹架等部件,其上是炮塔。      炮塔为装甲钢整体铸件,安装有武器系统(包括主要武器、辅助武器、弹药、火控系统)、通信设备及灭火抑爆系统。炮塔内有3名乘员,车长位于炮塔左部可360度回转的指挥塔内,炮长位于车长前下方,装填手位于炮塔右部。主炮为1门83式105毫米线膛坦克炮,可以发射穿甲弹、破甲弹、碎甲弹三种弹药,并可使用北约标准的105毫米炮弹。辅助武器为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装填手窗口上安装有1挺12.7毫米高射机枪。火控系统主要包括光点注入式炮长瞄准镜、激光测距机及双向复合控制稳定器等;夜视夜瞄装置为微光式。火控系统能自动完成激光测距、解算、装表和赋予火炮射角,人工精瞄后就可射击,提高了首发命中率,缩短了反应时间,并实现了静止对运动目标的射击。   动力传动室位于车体后部,主要装有发动机、传动箱、主离合器、变速箱、行星转向机、制动器、侧减速器以及冷却系统等部件。动力装置为1台12150ZL型水冷V型12缸废气涡轮增压柴油机,标定功率为730马力,较之79式坦克,动力有较大幅度提高。车尾安装了2个备用油桶,以增大行程。   该车有较好的装甲防护能力。车体由钢装甲板焊接而成,炮塔为装甲钢铸造件,外形低矮,流线型好,正面装甲防护力较强,炮塔四周安装的栅栏式屏蔽增大了防破甲弹的能力。“三防”装置采用的是门窗自动关闭和个人防毒面具相结合的特种防护装置(79式坦克为集体超压“三防”装置,在车内不需要配戴防毒面具)。动力传动部分装有自动灭火装置,战斗室装有自动灭火抑爆装置,能在10毫秒内自动探测侵入车内的高能射流,并输出信号,在60毫秒内实现抑制高能射流引起二次效应,可实现二次灭火一次抑爆(79式坦克为四次灭火两次抑爆)。炮塔两侧各装有4个76毫米的烟幕弹发射器。车内装有1部A-220A型电台和1套A-221A型车内通话器,电台最大通信距离可达16千米以上。      二、新技术与新的设计理念,使其亮点频现      说起80式主战坦克,值得称道的是它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和新的设计理念。由于105毫米炮、扰动式光点注入式火控系统、“三防”系统等新技术,本刊已经陆续在国产兵器栏目中介绍过了,本文重点介绍在80式主战坦克上应用的鲜为人知的新技术与新设计,以飨广大军事发烧友。   一是炮弹与油箱合一的弹架油箱,既增加了储油量又节省了车内空间。59式和69式坦克的前组油箱与前弹药架是分开设置的,也就是前组油箱在前,炮弹架在后,燃油与炮弹分开放置。为加大坦克燃油的携行量,80式坦克采用了前组燃油箱与炮弹架合一的设计方案,也就是在油箱上开有若干个孔,用于放置炮弹。弹油合一的弹架油箱,有点像家中取暖和做饭用的蜂窝煤。这样,原来独立的弹架留出的不少空间被充分利用起来储存燃油,增加了坦克的携油量,加大了坦克的行驶距离。可能会有读者问,弹油一起不是很危险吗?其实,59坦克的前组油箱与弹架也是紧贴在一起的,危险也不小。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取决于坦克的整体防护水平,特别是灭火抑爆系统的灵敏性和可靠性。      二是烟幕弹发射器,是80式坦克对付反坦克导弹的“护身符”。80式坦克的炮塔两侧各装有4个76毫米的烟幕弹发射器,可单发、双发、4发和8发齐射,最大抛射距离可达50米,烟幕弹的最大炸高不超过5米,8发齐射时能形成弧度为120度、正面总宽度为120~150米的烟幕,烟幕持续时间可达2分钟。烟幕弹虽然历史悠久,但搬上坦克作为坦克的防护手段之一,却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的事。上期介绍“红箭”8反坦克导弹发射车时提到,大部分反坦克导弹采用的是目视瞄准的方式,也就是射手在导弹发射后,必须始终瞄准目标,否则导弹就会脱靶。坦克的烟幕弹正是利用了反坦克导弹的这一特点,在发现导弹袭来时,及时发射烟幕弹,在坦克前方形成一道烟墙,遮挡住导弹射手的视线,从而摆脱导弹的跟踪和攻击。笔者在组织某项试验时,亲自体验了烟幕弹的遮蔽效果——只见烟幕弹从发射器中向前方飞出并凌空爆炸,二三秒钟后,烟墙如同一道宽宽的瀑布直泻而下,瞬间将坦克遮得严严实实,从正面根本看不到坦克了。据以色列军方试验的结论,只要有相当于两倍坦克体积的烟,就能有效遮蔽坦克。而笔者所看到的国产烟幕弹所形成的烟墙,远远超过了这个指标,因此,是完全能够有效对抗目视瞄准的反坦克导弹的。现在,坦克烟幕弹倍受各国青睐,发展迅速,国产坦克烟幕弹也毫不逊色。据了解,国产某型多功能烟幕弹,不仅能够有效对抗可见光和近红外,而且还可以有效对抗远红外、激光、微波等制导的反坦克导弹。另外,80式坦克的烟幕弹发射器不仅可以发射烟幕弹,还可用它发射新型照明弹和发烟弹,真是一器多用。   也许会有细心的读者问,坦克的烟幕弹遮蔽坦克的时间有限,打早了烟幕散了,导弹可能照样揍你;打晚了烟墙难以生成。这个问题需要从技术和战术两个方面来解决。从技术说,坦克要通过各种探测设备及时感知敌方导弹对坦克形成的威胁,及时做出反应。目前比较常见的是在坦克上安装激光报警系统,当被敌方照射时,坦克会立即感知,并自动控制烟幕弹的发射时机、方向以及数量。如果对方是目视瞄准和跟踪的反坦克导弹,目前还没有很有效的技术手段能够感知,基本方法是通过乘员的观察(友邻车通报等)判断导弹来袭方向,人工控制烟幕弹进行对抗,同时,坦克作“Z”字形机动进行规避。用古老但十分有效的烟幕弹对抗反坦克导弹,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   三是在炮塔周围安装了屏蔽栅栏,在车体两侧安装了屏蔽裙板,有效地提高了坦克防破甲弹攻击的能力。大家都知道,破甲弹的基本作用机理,是靠炸药爆炸后形成的高温高压金属射流刺穿装甲的。尽管破甲弹对均质装甲的静破甲能力超过了穿甲弹,但它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破甲弹必须紧贴主装甲(算是个通俗的说法吧,其实叫有效爆高)爆炸才能发挥最大效能。针对这一特点,人们发现,只要破坏破甲弹的有效爆高,就能有效对付破甲弹的攻击,于是主战坦克纷纷披上了铁栅栏、裙板等,有效对抗破甲弹。据说瑞典的S型无炮塔坦克车首装的就是铁栅栏,而且这一秘密一保就是二十余年。美国大兵在伊拉克用的“斯特赖克”轮式装甲车,为对付伊拉克反美武装的火箭筒,车身周围焊满了铁栅栏,活像个大甲壳虫。80式坦克也采用了这些价廉物美的防护手段,大大提高了坦克的综合防护能力。   四是新设计的坦克潜渡装置,能使该车只需经过短时间的准备,就能克服水深为5米、宽600米的江河障碍。80式坦克的潜渡装置包括密封进排气窗用的布盖、进气筒、排气单向阀、航向仪、排水泵和救生呼吸器,单车潜渡准备时间为20~30分钟。说起坦克潜渡装置,大家可能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说大家可能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坦克从河岸上一头扎入深水里,在水面上只露出一根通气管在河中行走,不一会坦克又露出水面,驶上河对岸;说陌生是指大家可能还不太了解坦克潜渡是很危险和费事的。首先,要在工兵分队的支援下,查明河宽、河深和河底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坦克能够克服水深不超过5米、河水流速在每秒二三米以下、河底坚硬的河流,而且河宽不超过坦克所允许的潜渡距离。所谓坦克允许的潜渡距离,是指由于坦克完全密封,因此,潜渡时从进气筒吸入动力室的空气不能经过散热器使发动机散热。一般情况下,坦克在水底沿硬质砂地以每小时六七千米的速度行驶时,平均每分钟发动机水温上升4摄氏度左右,所以,必须控制坦克的潜渡距离,以使发动机水温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80式坦克的最大允许潜渡距离为600米,较之59坦克提高了近百米。其次,是要对坦克进行密封处理。乘员要把坦克的各种门窗封好,把炮塔与车体结合部、炮口等塞好。第三是接好通气筒、排气单向阀等潜渡装置。一切准备就绪,坦克方能下水潜渡。潜渡时,必须保持好航向,稳住油门,不能轻易转向,乘员要及时排水,并做好逃生准备,车长要通过电台与岸上指挥员保持联系,及时指挥驾驶员修正方向,直到上岸为止。   80式坦克的潜渡装置较之59、69式坦克又有较大改善——增加了导航设备,可以保持方向,解决了乘员看不见的问题;增加了呼吸器等救生设备,一旦坦克进水,可以保障乘员逃生,大大减轻了乘员的心理负担。   五是我国新一代主战坦克从这里“起飞”。80式坦克研制成功后,虽然没有装备部队,但它的“兄弟姐妹”却相继成为我军装甲机械化部队的骨干装备,使我军装甲突击能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在80式坦克研制成功的基础上,工厂再接再厉,乘势扩大战果,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研制出80-1式主战坦克(WZl22A),设计定型时命名为ZTZ88式主战坦克(在其基础上又相继发展了88A/B两款主战坦克),装备我军装甲兵部队。同时,根据外贸的需要,工厂又相继研制了80-Ⅱ式主战坦克(BW122)、85-Ⅱ式主战坦克(WZl227F2)和85-ⅡAP式主战坦克(WZl228)等,受到国外用户的高度评价,为扩大我国坦克制造业的影响,开拓军品外贸市场立下了汗马功劳。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孔凡清 将 言&&  坦克装甲车辆2006年第3期  1987年6月,某国,一望无垠的沙漠。中国研制的新型外贸型主战坦克样车,正顶着高达47摄氏度的酷暑,在沙漠地区为外商进行坦克沙漠地机动性和克服障碍物等高难度的驾驶表演。并用新型105毫米火炮进行实弹射击演示。整个表演可谓好戏连台、精彩纷呈:驾驶场上,只见国产坦克引擎轰鸣,大地震颤,越土岭、过弹坑、攀垂直墙,轻松自如,如履平地;靶场上,只见国产坦克炮声隆隆,火光闪闪,弹无虚发.百步穿杨。国产坦克的精彩表演,引来阵阵喝彩,给外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就是新型国产外贸型主战坦克——80-Ⅱ式主战坦克。      推陈出新,旨在开拓国际市场      我国自1982年生产第一代外贸型69-Ⅱ式中型坦克以来,在国际军品市场上争得了一席之地,出口了一批质优价廉的国产坦克和装甲车辆。然而,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国外第二代主战坦克已成主流装备,其火力、机动力和防护能力等已非第一代中型坦克所能抗衡,我国已经成功出口的69—Ⅱ坦克在性能上已难以满足作战需求,客观上要求我国必须推出战技性能更加先进的新型主战坦克。而此时,我国已经成功研制出了性能先进的第二代主战坦克——80式主战坦克(本刊2005年第5期曾作介绍),已经具备了及时推出新型外贸型坦克的有利条件。为此,当时的兵器工业部决定研制第二代外贸型主战坦克。   1985年3月,主管部门在北京主持召开了代号为&#”的军品外贸工作会议。会议认真分析了外贸形势与要求,并认为外贸二代坦克应在80坦克基础上进行适应外贸需求的必要改进。同时,会议还审查并通过了总师单位提交的80—Ⅱ坦克的总体设计方案。会后,按照&#”会议的精神,主管部门与总师单位签订了80-Ⅱ外贸坦克科研承包合同。尔后,根据合同的要求,工厂和参研单位随即展开了外贸坦克的研制工作。   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在新型坦克的研制过程中,工厂遇到的技术难题有;光点注入式火控系统的射击命中率不高、性能不稳定:沙漠地区行驶中车辆侧滑时履带易脱落,战斗室密封性较差,集体超压三防系统在车内建立的超压值偏低等。针对这些问题,工厂及时组织科研力量进行合力攻关,并对改进后的部件进行了严格的试验性论证。在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坦克研制过程中所遇到的技术难题很快得到了圆满解决。1985年7月,工厂成功地组装了2辆80-Ⅱ坦克样车,井进行了70千米32/-验收性试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试验效果。同年8月,工厂对样车进行了工厂鉴定性试验及专项性能考核。试验和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长距离和长时间行驶试验,三防系统防护性能及车内密闭性试验,VRC—83型电台性能试验、光点注入式火控系统性能试验、沙漠地区行驶试验、灭火抑爆性能试验,热烟幕性能试验.车/炮长和驾驶员微光夜视观瞄仪器性能与视距试验,以及加长身管火炮的射击试验等。试验结果表明,80—Ⅱ坦克的火力、机动能力进一步改善,三防能力上了一个台阶,高温沙漠地使用的适应性良好,整体战技性能优于80式主战坦克,已经具备了出口条件。   1986年11月,80-n坦克样车在第一次北京国际防务展览会首次亮相,引起外商的广泛关注。1987年初,前来洽谈军品出口贸易的外商观看了该坦克的综合战技性能表演,对坦克的优异性能予以充分肯定。1987年6月,该坦克应邀到某国进行战技性能表演和试验。表演和试验在该国的沙漠地区进行,当地的气温高达42~47摄氏度。在高温条件下,我国新型坦克进行了沙漠地长距离强行军、丘陵地区复杂地形上机动等考核性试验,行驶里程达1000千米以上:在驾驶场上进行了高难度的超越各种障碍的机动性能考核:在靶场上进行了火炮射击精度、威力等指标的考核性射击试验,发射炮弹多达百余发。在试验和表演中,我国自行研制的新型主战坦克不负众望,在严格的考核和试验中表现出色,各项指标均符合外商要求,展示了我国新研坦克的优异性能和我国坦克工业的发展水平,赢得了外商的赞誉。外商认为,通过各种严格的考核与试验可以证明,中国研制的80-Ⅱ坦克能够很好地适应高温地区使用的需要,底盘性能优越、火控系统性能先进,该型坦克具有强大的火力、精确的火控、卓越的机动性和坚固的防护,是一款价廉物美的优秀二代主战坦克。   80-Ⅱ式主战坦克于1990年11月通过部级鉴定,成为我国发展第二代主战坦克实力的象征。      旧貌换新颜,继承中更有发展      80一Ⅱ式主战坦克(以下简称80-Ⅱ)仍然保持了国产坦克外形流线好,整车小巧、低矮,椭圆型铸造式炮塔配以楔形车体的结构特点,但与80坦克相比,外形更加简洁,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首先是火炮防盾上的激光测距仪主机不见了(移到车内与瞄准镜合二为一):其次是采用了全围式炮塔栅栏屏蔽。这一特征在国产主战坦克中尚不多见。由于80—Ⅱ是在80坦克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因此,在总体布置和大部分结构方面与其基型车基本相同。本文仅重点介绍80—Ⅱ改进部分的特点。   一是火炮身管加长,炮弹的初速增大,火炮威力进一步提高。为进一步提高坦克炮的威力,80—Ⅱ安装了改进型105毫米线膛坦克炮.该炮有两个显著特点。首先是身管在原炮基础上加长了日毫米。大家知道,火炮身管越长,火药气体在炮膛内对弹丸的作用时间就越长,弹丸的初速也就越高,威力也就越大。正因为如此,各国在改进坦克时,竞相“拉长”坦克炮身管(“豹&#坦克的120毫米火炮身管长度已达到了55倍口径)。其次是在炮口上增设了炮口觇视器校正平台。这个改进主要是方便了校炮。未装炮口觇视器的火炮校炮时,要在炮口处临时装上校炮镜,而装觇视2S的火炮,校炮就可以直接用这个装置进行校炮,方便多了。      二是火控系统更加先进,瞄得更快,打得更准。80—Ⅱ安装了更加先进的光点注入式火控系统。该系统是在80坦克光点注入式火控系统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它与原火控系统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首先是实现了测瞄合一,即将原安装在火炮防盾上的激光测距仪主机移到坦克炮塔内,与炮长瞄准镜合在一起形成激光测距光点注入式瞄准镜,称为光点二合一炮长瞄准镜。所谓光点注入式瞄准镜,就是在坦克瞄准镜内,增加了一个光点投射系统,该系统与火控计算机相连,当坦克火控系统经测距和诸元计算后,向镜内的光点投射系统输出信号,投射系统即将该信号以光点形式投射到炮长瞄准镜上,作为炮长的瞄准光点,炮长再用该光点重新瞄准目标,就可以发射了。这种火控系统是典型的扰动式火控系统,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火控系统,比起59、69坦克的简易火控系统来更是强多了。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只要看一看基本上全靠炮长凭经验进行射击的第一代中型坦克,孰优孰劣便一目了然了。采用简易火控的第一代中型坦克射击时,其炮长的基本动作是:首先是目视判距或用镜内的判距分划进行判距(见下图):接着装定标尺,如炮目距离为3800米,选择全装药榴弹对土木质工事射击,则将距离分划线装到左起第三路“全装药榴弹”标尺上:接下来用中央大指标精确瞄准目标:待炮弹装填完毕,就可以发射了。射击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种环境影响因素(如风向,风速,车体倾斜等)的修正,就全凭射手的经验了。而80—Ⅱ的整个射击过程,基本实现了计算机化:激光准确测距,射击诸元自动计算、主要环境因素自动感知和修正。这一系列复杂的射击动作,最后简化为炮手压激光测距按钮测距.用光点再次精确瞄准目标。所以,这套火控系统虽然相对干箔三代主战坦克的指挥仪式火控系统显得落伍了些,但相对于59、69坦克的简易火控系统还是先进多了。它实现了炮手的射击由经验型向精确型的飞跃,而且由于其价廉物美,目前对国产老坦克的改造也广泛采用这类火控系统。其次,该火控系统在研制过程中又不断进行了改进。1989年5月,工厂对原光点二合一火控系统又进行了一次较大的改进。改进后的火控系统主要由下列部件组成:火控计算机.光点二合一炮长瞄准镜、光点注入式炮长微光夜瞄镜、方向角速度传感器、炮耳轴倾斜传感器,激光电源计数器和双向复合控制稳定器等。改进型火控系统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在原二代微光夜瞄镜内加装光点投射系统,可在夜间对运动目标实施射击,使坦克具备了在昼/夜间静止或短停条件下打击静止或运动目标的能力,并具有较高的首发命中率:二是火控计算机小型化,也就是将原火控计算机,计算机控制面板、光点电源,光点投射装置四大部件合为一体,同时取消了高低向角速度传感器,三是火控计算机采用了成熟技术,提高了系统可靠性和可维修性;四是系统中还增加了故障指示灯和故障代码显示,便于查找故障所在部位并进行维修。通过改进,该火控系统确保了坦克无论是停在水平位置还是处于倾斜地形上,都能在昼/夜间准确打击敌方静止或运动的目标。而59坦克等,如果射击时战车没有停在平坦的地方,不仅难以打准,而且修正也很困难。笔者在部队时,每逢遇到打炮(部队称为战斗射击)时,炮长们对驾驶员嘱咐得的最多就是两件事,一个是要把车停在平坦的位置上,再一个就是别超过短停时间(超过规定的短停时间,无论是谁的责任都要降炮手成绩一等)。可见保持火炮水平对老坦克射击的重要性。另外,该火控系统由于减少了部件及连接电缆,缩小了体积,能够更好地适应改造老坦克的需要,并有利于系统本身的批量生产。      三是安装了新一代微光夜视.夜瞄装置,使坦克乘员在夜间看得更清、更远,夜战能力明显增强。该坦克的炮长、车长和驾驶员的夜视装置由80坦克的一代微光假增强器改进为二代微光像增强器,其中炮长二代微光夜视装置带有热成像接口,夜视距离大干1000米。相比之下,69坦克的炮长主动红外夜视仪,有效作用距离仅800米左右。80-Ⅱ坦克还采用了无间隙四连杆的镜炮同步机构,提高了镜炮同步的精度。车长采用了双目昼夜合一的车长观察镜。驾驶员夜视仪采用了“三七”工程夜枧镜,为单管(二代微光管)、大目镜(直径为76毫米),可用双眼同时观察,而且视场大(60度),观察距离远(在无月星光下观察,夜视距离可达80~100米),观察景物清晰。59坦克的主动红外夜视仪就差多了,不仅观察距离近(50米左右),视场小(30度),而且景象也不清晰。由于该车安装了二代微光夜视装置,因此,坦克的夜战能力明显增强。   四是增装了空气压缩机,可实时为空气起动系统进行充气。该坦克与79式中型坦克一样,采用了空气起动为主、电起动为辅的方式。空气起动的关键部件是空气压缩机,有了它才能确保起动气压充足。我们常见的空压机一般用电机驱动。坦克的空压机如果用电机驱动,不仅耗电而且还得单独起动,费电又费事。为解决这一问题,科技人员巧妙地将空压机安装在变速箱上,并从冷动它,与发动机同步运行,省电又省事。空压机的进气也挺有讲究。由于坦克行驶起来灰尘很大,如果直接从传动装置处取气,空气的含尘量很大,很容易造成高压空气管路的堵塞。为此,科技人员在设计时,就巧妙地将空压机的进气管接在发动机的供气系统上,这样就保证了空压机的气源也是经过发动机的空气滤清器过滤后的清洁空气,防止空气管路堵塞。另外,科技人员还巧妙地利用发动机的润滑系统捎带着也润滑一下空压机,可谓一举两得,不然还得增加部件。为实现以空气起动为主,该车还为空气起动系统增加了必要的空气滤清器,阀门和电控元件等部件,使空气起动更安全、更便利。以高压空气起动为主,电动机起动为辅助的起动方式,不仅使发动机起动更加流畅和可靠,而且其最大好处是改善了全车的供耗电平衡。大家知道,坦克的电器和电子装置特别多,高低稳定器、炮塔电机,火控系统、三防装置中的除尘增压风机、大功率电台等都是“耗电大户”,而起动电机更是出了名的“电老虎”,起动时电瓶耗电特别厉害。改为空气起动为主后,就把起动电机从“耗电大户”中请出去了,大大减轻了坦克的供电压力。另外,靠电起动为主的坦克在水下潜渡时如果发动帆熄火而电起动失灵那可是要命的事,而以空气起动为主的坦克,由于高压空气始终充足,这时紧急采用气电联合起动,就能确保安全。当然,正像上期介绍WZ111重型坦克时所说到的,空气起动系统比较复杂,维修比较困难,且坦克的成本也高了一些。     另外,这个空气起动系统还可以一物二用。该车利用高压空气充足的有利条件,像79坦克一样安装了一个驾驶窗吹洗系统。其基本原理是,从高压空气系统接出一根空气管连在一个引射器上,引射器的另一端接水箱。当驾驶窗不洁时,驾驶员打开空气开关,高压空气进入引射器将水箱内的清洁水吸出来,气水混合后从吹洗管喷出,清洁镜面。有了驾驶窗吹洗系统后,驾驶员再也不用在闭窗驾驶时为潜望镜被泥水污染而头痛了。这也算一种“人文关怀”吧。在驾驶室内再装个小风扇,“关怀”更是无微不至了。   五是增装了集体超压三防装置,使坦克乘员能够在核生化条件下不带防毒面具连续作战。该车与79坦克一样,也安装下先进的集体超压三防装置。该装置由自动关闭机、核辐射自动报警仪、化学毒剂自动报警器、除尘增压风机、滤毒罐.继电控制盒等组成。该系统能确保在坦克遭到核化袭击时自动快速报警,并自动关闭各个窗孔进行密封,同时自动起动除尘增压风机,对吸入车内的空气进行滤毒处理并在战斗室内建立超压,有效地保护车内乘员免受核生化伤害。为增装集体三防装置,科技人员在设计时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现役战斗机数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