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圆满的释迦摩尼佛祖真实历史宝珠到底是怎么回事

佛教徒,关于摩尼宝珠_百度知道
佛教徒,关于摩尼宝珠
你见过摩尼宝珠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该人就跳出了三界,不在五行,就是人们的佛性摩尼宝珠,是人就有。它就是人们的智慧。找到了这个摩尼宝珠
我不是指人的智慧,而是真实的摩尼宝珠
采纳率:82%
见过这种珠。大概就是仰头45度角,前额位置一手高的位置。在我的前额。有一颗类似于青绿色或者是汝窑瓷的那种颜色的珠子,或者球状的物体。有我们看到的月亮那么大的。快速的旋转的珠子
1条折叠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佛教徒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有没有小电影_百度知道
有没有小电影
我有更好的答案求助知道网友
百度云在线看,什么都有的看,三千多部
手机电视等百度搜索大把的小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各种具有视频功能的手持移动设备、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专业制作商制作或者委托制作、有专业或业余导演和艺人或草根群众参与;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以产生话题为目的、适合广告植入、“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数千&#47、具有某种连续性和后开发潜力)的“微(超短)时”(30秒-300秒)放映、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如3G手机,具有无线移动功能的笔记本电脑和其它移动视频接收设备)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 •̀∀•́ )
有 可以分享你 加我网盘
现在都在淘友汇里面看
你好关--注--V--X--公-众--号-《phph445》提前把夏天接进了家冬天,干脆从天而降提前把夏天接进了家冬天,干脆从天而降提前把夏天接进了家冬天,干脆从天而降提前把夏天接进了家冬天,干脆从天而降
10条折叠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小电影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佛法基础班二期 第一讲:闻法方式 - 简书
-佛法基础班二期 第一讲:闻法方式
字数 14660
-基础班二期第一讲:闻法方式
主讲人:智美多杰法师.
顶礼大恩上师甲色白玛旺嘉仁波切!顶礼至尊空行母吉尊玛!请大家为了度化如虚空般无边无际的如母有情发菩提心,如理如法地闻思佛法!阿弥陀佛!各位师兄,晚上好!2017年的《佛法基础班》今天正式开始了。回首过去一年,大家在网络平台一起学习《佛法基础》,一年下来,每一位学员包括本人,都在佛法交流的过程中增长佛法知识。今天我们开始第二期基础班的第一节课。开课之前,我们首先要感恩大恩上师,和吉尊玛,为我们汉族弟子开办网络佛学院。今年上师的寺院又开办了“般若班”,“净土班”,接下来还会有“大圆满基础班”,还有现正在开讲的“前行班”等等,这些课都是为我们汉族弟子能够更好的闻思修行佛法而创造的学习的因缘,所以,弟子们真的非常感恩上师,感恩吉尊玛。
我们这个佛法基础班是大圆满心髓中的一个科目,我们知道人身非常难得,佛法也是很难值遇,在佛法里,我们遇到了九乘之巅,就是在佛法里面有声闻、缘觉、菩萨乘,还有事部、行部、瑜伽部,最上的三乘是玛哈瑜伽,阿努瑜伽,阿底瑜伽。我们现在遇到了大恩上师,是大圆满龙钦心髓的传承,可以说,我们是在修学佛法时遇到佛法中最究竟、最了义的,这是每一位师兄多生累劫所修的福报,也是我们大恩上师不舍弃任何一众,在法界生生世世度化我们六道轮回的弟子。所以我们要生起感恩心,生起难遭遇想,珍惜佛法及每一次的闻法机会,尤其是闻思佛法中最殊胜的阿底瑜伽的教法。要以感恩心,以稀有难得这种心态来共同闻思修行。一、闻法的功德:修学佛法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闻思佛法的功德和好处。在佛经里面有些比喻,对于我们初机来说,马上去修行而没有闻思的话,就如同盲人走路一样,虽然很希望快速到达目的地,但是由于我们看不见,那这个目标就很有可能发生偏差。我们闻思佛法就是把我们智慧的眼睛打开。所以,闻思对于我们初学人是非常重要的。还有个比喻说没有闻思去修行,就如同没有手臂去攀沿山岩一样,没有手臂怎么去爬山呢,是非常难的。这些譬喻告诉我们,对于初机而言,就需要广大的闻思才好。上师以无漏的智慧观察到我们汉族弟子的修习,要按照闻思修的体系来修行,来增上生,往生极乐世界乃至于明心见性成佛,所以我们对闻思的功德要产生正确的认知。佛经中有言,“由闻知诸法,由闻遮诸恶,由闻断无义,由闻得涅槃”。《大宝积经》也有说,“多闻才了解佛法,才不会造恶,才去舍无义,才得涅槃。”这其中就阐述了闻法的四种功德。第一种功德:“由闻知诸法”。就是我们师兄弟在一起共同学习佛法,通过听闻佛法我们就知道取舍,知道取法舍非法,。大恩上师在给我们做皈依的时候每次都告诉我们,“要有善良心,要时刻忆念三宝。”这就是取。那我们这些取舍的智慧来源于哪里呢?就来源于听闻。听闻佛法之后会产生一种闻的智慧,对于正法与非法,我们就有取舍的能力,就能通达世出世间的一切知识。在这个世界上,一个普通的知识要懂得,我们要学习很长的时间。从小学、中学、大学,要花十多年的时间,有时甚至花费一生的时间去学习。现在我们来学习佛法,而对于了脱生死乃至于成佛这条路,我们是非常陌生的。如果仅靠着自己看书本自己研究,阿底峡尊者说,过去现在未来都没有这样的成就者。所以我们修行佛法首先需要依止善知识、依止大恩上师,然后开始听闻正法,如理思维,法随法行。所以我们依止完上师之后就要开始听闻佛法。学习世间的知识都要听闻,何况我们了脱生死的大事呢,就更要多闻。所以佛在经典里一再赞叹多闻比丘,因为多闻能产生智慧。当今时代,各国都非常重视教育,学习很重要的形式之一也是听闻,这也足以说明听闻的重要。一个从小对知识一无所闻的人将来很难成就一番事业。世间尚且如此重视,何况我们要修行佛法了脱生死,乃至于成佛度化众生的教育呢,如果不听闻,那是不得了知的。所以佛法讲闻、思、修,没有说是看思修。如果是看思修的,那就是自己去钻研了。所以佛说法,哪怕只是一个字,它都有很深的密意。我们要听闻,包括我们依止完大恩上师之后,也在更庆寺安住过一段时间,听大恩上师谆谆教导,听开示,听大恩上师传授修法的传承,窍决的引导等等,都是口耳相传,所以闻思修它里面有个传承的加持力,有传承的清净,它是有次第、有体系的。所以学佛法,第一步是依止善知识。我们每一位师兄,现在都是大恩上师足下的弟子,自己依止的传承有了,是自己的大恩上师,还有历代的祖师,一直到释迦牟尼佛,往上一直到普贤王如来,这传承非常的清净。历代祖师都是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的。这点大家要生起强大的信心。接下来我们就要在上师足下听闻正法,增长自己的闻慧。听了上师的开示,听了历代祖师的教言,佛经,还有各大论师的论典,我们的耳根就庄严了,我们自己闻的智慧就有了。接下来就思,再接下来就修,修前行、加行、窍决、益西喇嘛,最后生起无漏的智慧,就是修出来的智慧。这时候我们就能够在世间安住在自性里面,就会产生无量的功德妙用。所以我们必须先从闻思下手。第二种功德:“由闻遮诸恶”。听闻佛教许多经论后,就会明白如何取舍,进而遮止自己的不善业。比如,以前我们没有闻思,不懂得杀生的过患。杀生有什么过患呢?举个例子说明,几十年前医院非常少,病人也不多。现在的医院每个城市都建得非常多,而且病人人满为患。为什么呢?科技也发达,医疗也发达,反而病人越来越多了呢?如果我们不知道业因果报的话,我们真的是一片茫然,不知所措。但是我们通过因果的道理来观察就知道,杀生召至疾病。因为众生的杀业越来越重了,由于杀生而感召身体的疾病。而这种智慧从哪里来?从听闻佛法而来,然后我们就知道行善的功德利益了。那我们现在做的爱护生命啊,放生啊,修一切善法利益众生啊,就会增长自己的福德和智慧资粮。这些都是通过听闻之后明白的。诸恶不做,自己不能做坏事,至少不能伤害众生。所以有的人问你们皈依需要什么标准?我们皈依时,上师告诉我们最基本要具备的就是善良心,就是不伤害众生。当我们不伤害众生的时候,首先,最受益的是自己。可是世间人没有听闻佛法呢,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杀害众生满足自己的口腹,这样给自己带来很多的违缘和障碍。所以我们听闻完佛法之后,就有了遮止恶业的这种智慧,所以“由闻遮诸恶”。第三种功德:“由闻断无义”。我们通过听闻佛法就可以断除许多无意义的散乱。散乱有外、内两种。外散乱就是指整天跟人说闲话,做一些无聊的琐事,比如现在外在的诱惑力非常的大,工作之余,没有道心的话很容易就放逸懈怠,逛逛街啊,聊一些无意义的话题啊,很容易把一天的好时光就浪费掉了。内散乱是指内心经常掉举昏沉,在无意义的状态中耗尽时光.而依靠听闻便可以遣除这些。佛法里面讲人身非常难得,《四十二章经》中说,佛跟阿难走在路上,佛就从大地抓了一把土问阿难:“手上的土多还是大地的土多?”阿难尊者就说:“当然大地的土多啊,世尊您手上的土只是那么一点点。”佛就告诉阿难:“得人身就如手上土,不得人身如大地土。”我们今世得到了暇满的人身,是无始劫修来的福德而显现出的果报,非常不容易的。所以也讲一失人身万劫难得。我们要珍惜,这一天都是无始劫所修来福报所换得的。我们要把最难得的时光用在最有意义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了脱生死利益众生这种暇满义大的事业上。如果用在世间琐碎的事情上,那非常非常的可惜。这里也有个比喻,就如同小时候玩的一种好像弹弓类的玩具,里面夹着一个无价之宝——摩尼宝珠,我们不知道珍惜它,却拿它去打一只麻雀。虽然麻雀被打掉了,但是无价的摩尼宝珠也没有了。这是非常不划算的,因为无价的摩尼宝珠是没办法用金钱来衡量的,但是用它换来一个小麻雀,一文不值。这个比喻警示我们,我们获得了暇满难得的人身,如果用在世间无意义的琐碎的事情上,就如同把摩尼宝珠换了一个小麻雀而已,非常不划算。而我们听闻了佛法就会断除这些无意义的琐碎的事情。空行母2015年在杭州时给我们开示时就这样讲,说世间人忙碌世间琐碎的事情永远没有尽头。空行母非常有智慧。就是我们世间人从早忙到晚,十年如一日,最后回首往事,好像没有做什么,十几年二十年乃至一生就这么匆匆过去了。的确世间的事情没有一个尽头。所以我们要断除没有意义的事情,不要空过耗时。这就是由闻正法而产生这种智慧。第四种功德:“由闻得涅槃”。通过闻法了知暂时和究竟的厉害关系,可对治烦恼。而现无我的智慧获得佛菩萨的圣果,就是我们通过闻法就知道哪些是真实的快乐,哪些是虚假的。比如世间人要追寻财色名食睡,为什么呢?认为这些能够给自己带来快乐。但是以佛的无漏的眼光来看,这些都是苦的变相而已。虽然得到了,但它只是一种短暂的乐,会换来多生累劫在三恶道轮回的痛苦。没有闻佛法就没有这种智慧,听闻佛法之后呢就有了这种智慧,我们就会进行取舍。我们是要获得生生世世的快乐,就不会耽着于短暂的人天安乐,就产生一种无漏的智慧,现前一种无我的智慧,这样就趋向于涅槃,趋向于成就佛菩萨的果位。
这些所有的功德来源于什么呢?就来源于闻,听闻正法。我们在今天讲课之前就着重和大家一起交流闻法的功德,因为我们要听般若班老师讲《金刚经》,接下来要听《大圆满基础班》,所有的这一切都是闻思修的事业,就是我们首先要生起一种意乐心,要知道这些功德,这样我们再听闻更加如理如法。所以听闻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有些人说只要修行就可以了,不需要闻法。实际上这种说法对极个别人是有利的,但对大多数人而言,根基不一样,必须按照次第来,按照体系和次第。退一步讲,如果根基很利的,有的师兄说六祖惠能大师他一个字也不认识,他就听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言下大悟。那我们也不要听闻正法了,可以吗?当然不可以。为什么呢?因为惠能大师他无始劫的福德资粮、智慧资粮已经趋近于圆满。打个比喻,比如一条龙,惠能大师他已经画得非常圆满了,只差眼睛,画龙一点睛这龙就飞了。对于我们凡夫来说呢,这条龙,可能连龙尾巴都还没有,你再点眼睛它也飞不起来。所以众生的根基不一样,对于那些上根利智的人有可能他没有进行闻思,直接由善知识引导就能够趋入到无漏的智慧。但对于大多数人还要进行有次第的闻思修。即使上根利智的人,他也要听闻佛法。为什么呢?因为听闻诸佛菩萨高僧大德的教言,只会让自己的信心和悲心、智慧日夜增长,绝不会将自己的功德一扫而光。我们在学《十地颂》的时候知道,就是登地以上的菩萨还要多闻呢,何况我们凡夫?所以这个闻思,听闻正法对于初机学员是非常重要的,比我们马上去进行实修还要重要。因为先要有正法眼,也就是说走路时先要把眼睛打开才能不至于走歪路。所以我们大家就要养成好习惯,多听闻。大恩上师给我们安排的这几类课尽量争取都能够去上,课下之余还要多看佛经、教言、上师的传记,高僧大德的传记,每天用听闻来充实自己。这些在佛法里叫圣法财。世间的财富,我们辛辛苦苦一世积累了很多的财富,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一根草都带不走,因为一切它都属于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但是佛法我们能带着走。因为什么呢?它属于七圣财。我们听闻的佛法存入到我们的阿赖耶识当中,下一世乃至生生世世,对于我们修行佛法都会有增上缘的作用,一入耳根永为道种。所以我们修行人的财富是什么?就是听闻佛法,树立信心,有惭有愧等这些是我们修行人所追求的财富,叫七圣财。这样不断积累闻思所生的智慧,对自己就会有非常大的利益。接下来说说闻法的方式。听闻佛法的方式分发心和行为。一、发心:首先要讲,我们发什么样的心?比如大家今天坐在一起,全国各地都是上师的弟子,我们有缘在这个平台来学习佛法,但是发心是什么发心,是什么样的动机呢?在我们皈依的那一天,上师就引导我们,我们为什么去皈依呢?为了离苦得乐。是为谁离苦得乐呢?当然也是为自己离苦得乐。但是这样的发心不合格,还要为了什么呢?为了利益一切众生,希望天下所有的如虚空般的如母有情都能够离苦得乐,都能够成就佛果,带着这样的发心我们来闻思修行,来皈依佛法。所以发心是非常重要的。记得在《普贤上师言教》里面讲,就同样吃一顿饭这样的小事,发心不一样,果报也就不一样。为什么?比如是一个修行人,发了菩提心的大乘佛子,他吃这顿饭,吃饱之后他就要供灯、拜佛、修建寺庙、利益众生,那他的吃饭,在他发大乘心的前提下,就是一个成佛的缘起。可是一个小偷呢,他如果吃一顿饭,他为了吃饱更有力气来偷别人的东西,那他吃这顿饭就等于是造了恶业了。所以关键是看发心。那我们听闻佛法是干什么呢?闻思修行是为了什么?跟上师一样,上师发什么愿,我们发什么愿,上师如何做我们就如何做,就是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所以首先要调整我们的发心。在我们凡夫身口意当中,所谓的身藏语中就是表示身体之外,尚有留下,或剩下之意,意为剩余之残躯,如是身,无论行持善恶,皆受心主宰。就是我们这个身体在做善业也好,做恶业也好,是谁在支配呢?是由我们的心。所以在临终之际虽然身体留于世间,而心却随着我们的业风流转六道。所以这个身和心相比,身并不重要,心更重要些。所谓的语,就是依《胜乘狮吼妙音》中说“依身而具脉,脉乃文字之自性,故气行脉中,而生欲言之念,即言种种者为声。然身心离散之时,声音断绝,语则不存。”就是说在身语意当中,语是我们的气脉,它要欲言的一种念头,然后就产生这种声,而如果我们的心离开了身体,声音也就断绝,语就不存在了。身语意,语和心来比,还是心更重要。所以我们凡夫在身语意当中心是最重要的。意就是思虑纷飞,漂泊不定。在《胜乘狮吼妙音》中就说“其明了觉知者乃心识之性相”。就是细致的观待,哪怕我们吃一顿饭,喝一杯水时,都是妄念不断的。有的人说“师父,我们平常没有什么妄念,一进禅堂打坐或者一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就感觉到妄念纷飞,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打个比喻,比如中午我们在家里头,阳光明媚,屋里头特别的清净,没有人打扰。你再观察的时候,就会发现屋里有很多的尘埃漂浮在虚空当中,这说明什么呢?实际上,我们每一天房间里都有很多的灰尘在空气当中漂泊,但由于我们心很粗糙,在这纷乱的状态当中没有观察,但是一旦静下来,才能观察到屋里有那么多的灰尘在空气当中漂泊。我们人亦复如是啊,我们凡夫从早到晚,这个虚妄分别,这种妄念不计其数。当我们在念阿弥陀佛的时候,或者在禅堂里面修止观的时候,这个时候心静下来了,才观照原来我们这个心念是如此妄念纷飞,就是这样。所以心乃善恶之源,是主宰苦乐之果。在佛经讲“心为诸法源,调心佛善说”,轮回非外有,就是我们大恩上师说的轮回涅槃的那首道歌一样,轮回它不是心以外的,心以外没有轮回,我们产生了虚妄分别,当下就显现轮回的状态。所以在心念中若起贪嗔痴,就漂泊在轮回的痛苦当中,如果刹那善念行,就趋向于解脱道。无始以来正因为这种无明,蒙蔽了自性。所以上师每次讲经时都会着重地强调众生都有什么?如来藏。如来藏为何意呢?如来藏就是诸佛菩萨有什么样的功德,我们每一个众生都有如是的功德。那有的师兄就问了,“我们怎么没有感召到我们有佛一样的功德?”比如佛有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等种种的功德。可我们怎么没有感知到呢?这是因为我们的无明覆盖了我们的自性。我们每个人都有如来藏,但是因为我们有虚妄分别,有对自我的执着,有对法的执着,有了这种二元对立,就产生了这种虚妄的、颠倒的状态。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够开显自己的如来藏呢?就是依止上师,然后听闻正法,如理思维,接下来法随法行。这样上师会按照一个非常殊胜的体系引导我们,让我们最终趋向于涅槃,开显自己的如来藏。而且在所有佛法里面大圆满是最直接了当的,是最了义的。其它的教派我们也随喜赞叹,由《四十二章经》中讲,“佛法如蜜,中边皆甜”,都是佛说的。为了应对不同的根基,佛开显了八万四千法门。但是从直接趋入到如来藏,趋入到空性里面来讲,还是大圆满是最直接了当的。因为它在后期的修持时就离开自己的意识了。其他的宗派还有在意识里面,还有很多的戏论。那大圆满,就直接契入到无戏论的状态,能够直接开显如来藏的功德。所以上师每次给我们讲法的时候就讲“打开如来藏,打开如来藏”,通过窍诀引导,最后我们师兄就能够看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就能安住,最后就可以把如来藏的功德都显现出来。这些都是说,不是一个没有的东西通过自己修行修出来的,是本来就有,法尔如是,它有,如同拨云见日一样。阳光是在天空当中的,就是晴空万里的,因为有乌云障住了阳光,所以我们见不到阳光。乌云散了,阳光自然而然会显现出来。我们每一个众生都有佛性如来藏,只是无明覆盖了,当我们的无明消融到法界里面,把自己的觉性赤裸出来的时候,如来藏的功德也就会显现出来了。那个时候,我们就跟上师是一体的,就是我们讲的在大乐中自成上师身,就是这样。所以,在无始以来,因为无明蒙蔽了自性,凡夫为解心性实相而执虚妄为实有,以我执而起贪嗔痴的烦恼。而佛法里面说的,众生就是以无我而执着于有我,以苦而执着于乐,以不净而执着于净。这就是颠倒。我们如果没有闻思佛法,在世间所追求的这些东西,实际上都是苦空无常,我们凡夫却认为苦的是乐的,不净的是干净的,无我而认为是我的,所以离真理的方向实际上是南辕北辙的。从这一点来说,我们每一位师兄能遇到佛法,又遇到大圆满法,这就是多生的福报。在世间如果没有遇到佛法,那就是如佛所说的枉为凡夫了。所以我们也要给自己随喜,也要经常的互相共勉,提醒:还有没有过去的习气?是不是还贪着世间的五欲六尘?是否还喜欢世间的财色名食睡……如果有,就是一种凡夫的习气,就是和求解脱背道而驰的。我们不能够依止上师之后,听闻完正法还是在这种颠倒的状态当中。所以上师一再强调让我们共修。共修也是互相检查,互相在共勉,互相在提醒,心要时刻在三主要道的状态当中,就是出离心、菩提心,安住在缘起性空的中观正见里面等等,这是我们学佛人时刻要观察心相续在三主要道的状态当中。所以,如果我们凡夫以我执而起贪嗔痴烦恼,如是苦因必造饿鬼、地狱、旁生的恶趣果。因此,若要脱离轮回的这种羁绊,获证解脱之恒久安乐,必须依靠调心。由此可见,发心就非常重要。那什么是发心呢?就是我们修法的动机和目的。发心为心态,行为身、语。发心在藏语叫“根当”,其中“根”就是去做的意思,意为以发心为基础,朝着目标去行持,因此首先要懂何种心态修法。修法之前,我们要好好地反观自心:我们修法的目的是什么?上师一再引导我们要按三殊胜来摄持我们一天的身语意、所修持的善法。
什么是三殊胜呢?第一是发心殊胜。就是为利一切众生成佛而去做一切的善法,所以我们修法的目的要明确。修法过程中每一个人难免会遇到困难,也有的这样那样的痛苦,也会自修行佛法过种中会遇到一种喜悦,法喜充满等等,我们的心会不会随之变化?会不会退失精进修法的心?比如我们在修到一定程度,会观察道友的过失,乃至于观察自己师父的过失,对佛法是不是有这样的退失,精进有没有退失?如果是真修行人的话,如同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讲,如果是修行人,上根利智,他是除心不除境,境没有好丑。我们在修行佛法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一马平川,也会有这样那样的违缘障碍来。实际上呢,这也有可能是一些智慧空行母在考验我们,也有可能是我们往昔的业障成熟了。这并不可怕,记得在《菩提道次第广论》里面讲,在我们修行佛法的时候,过去的恶业它来的越早越好,我们重罪轻报了,违缘障碍通过我们修行佛法它消除了,就是重罪轻报。比如这人原本譔得癌症的罪业,让他感冒发烧,吃点药就好了,癌症就没有了。那我们修行佛法当中,遇到一些违缘障碍未必是坏事情,所以来得早就让它早一点,消除了,通过修法让它忏悔掉。那自己积累的福报,让它晚一点来,越积越厚,所以,我们要有这种智慧。如果没有细致观待发心,或者毫无目的追随他人修法,这样的话,即使磕头,诵经,持咒,这样也难以圆满修法的功德。所以,发心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里,我们跟师兄们再强调一下发心的重要。发心它又分两种。第一,要发广大意乐菩提心之发心。广大意乐就是讲我们所缘的一切众生,无始劫都做过我们的母亲。龙树菩萨就说过,如果大地的土抟成如枣一样大的丸子,其数量不及为母亲的数目多。就是虚空周遍之处遍布有情,有情周遍之处充满业感痛苦,而此等充满业感痛苦的有情无始以来都无数次做过自己的父母。所以我们在修行佛法的时候,不是为了自己了脱生死,是为了天下尽虚空遍法界的一切众生,让他们也都了脱生死,让他们也从六道轮回痛苦当中解脱出去,应该以这种发心而闻思修行。因为无始劫的父母,对于我们的恩德,就如同今世的父母,生我们,养我们,对于我们有这样那样的功德,恩重如山。虽然母亲,她有今世,有前世的差别,但是她们之于我们的恩德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要以发心利益父母有情而闻思修行。她们由于无明的遮障,沉溺轮回感受了无量的诸苦,我们做子女的怎么能袖手旁观呢?比如看到自己母亲掉到水里面了,即使我们不会游泳,也要跳到水里把母亲救起来。那我们现在无始劫的父母都在三恶道里面受苦,我们于心何忍呢?现在我们遇到了大恩上师,遇到了空行母吉尊玛,又遇到了大圆满九乘之巅的殊胜的教法,又承蒙上师摄受,一起闻思修行,所以我们义不容辞,要关照一切如母有情的痛苦,以正法来回报母亲的深恩厚德,誓愿把如母有情安置于极乐世界,乃至于究竟成佛的果地。这样是我们大恩上师座下弟子所具备的广大意乐菩提心之发心。在《究竟胜义之教言——精要明镜》中曰:“三界趣之有情无一未曾做过自己父母,若未以相续大悲菩提心而发清净誓愿,则不能开启利他宝藏之门。”《华严经》中也有一句非常深刻的开示,佛果从哪里来?佛果从众生里来,为什么?经量就有一个比喻,众生为根,大悲为水,菩提为果。就是说,这棵树首先要有树根,浇灌水,有阳光雨露,它以后才会开花结果。那成佛亦复如是,成佛要利益众生,要以慈悲心观待众生,这样他才能趋向于佛果。所以,佛法是缘起法,就是要想成佛,不要离开利益众生。所以上师为我们显现的就是如何发菩提心,如何行广大的六度万行。上师就是佛、法、僧的代表,也就是本尊、空行、护法的代表,也就是佛的法身、报身、化身的代表。所以上师也叫九宝尊,我们作为弟子要时时刻刻的忆念上师,时时刻刻的祈祷上师。在大圆满里面讲,就是“见是上师,行就是上师,果就是上师”,所以一切都离不开上师。我们都看到过上师寺院的的手印,上师经常给我们引导,上师和弟子们是一体的。所以上师给我们讲法是非常的言简意赅,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上师这一个手印就包含了释迦牟尼佛说法的四十九年的三藏十二部。所以听上师讲法非常的痛快,非常的受益,我们就要发起广大的意乐心。第二,要发广大方便秘密真言之发心。经典上说:“诸法即缘故,住于意乐上”。就是密乘属于果乘,殊胜方便归根到底在于转变意乐,转烦恼为菩提,烦恼即菩提。故密宗当依不同次第净观五种圆满,此乃广大方便秘密真言之发心。当然,为已证悟缘起性空者,这种净观是自然呈现五种圆满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已经证悟空性了,象翁扎喇嘛、寺院的桑珠喇嘛、谢珠喇嘛,那些大成就者,他们就是证悟者,他们时刻安住在五种净观当中。而对于我们初机,我们要通过意念来造作这种净观。我们在去年的佛法基础班上也跟大家讲过五种净观,尤其是针对我们皈依大恩上师座下的这些师兄弟,如果是大圆满的弟子,那时刻要有五种净观圆满。因为大家根基不同,为次第根基者,就要通过意念来造作五种净观圆满。哪五种净观圆满呢?A、导师圆满:我们的大恩上师,他是具德的上师,总持佛法僧三宝、上师本尊护法三根本、法报化三身,是九宝之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之总集,故应当视传我们大恩上师为普贤王如来或者是金刚持。师兄们,一定要生起这种定解,对上师作如是佛的观待,就会得佛的加持,如果对上师作是凡夫的观待,那就得凡夫的加持。所以呢,自己成就与否,完全观待于自己对上师的敬信之心,所以要有这种导师圆满的知见。B、眷属圆满:同堂闻法的信众,就是我们现在全国各地的上师弟子,现在在网络平台一起闻思佛法,那我们就要观待我们这些师兄都是如来密意传、持明表示传的勇士勇母乃至于男女本尊之自性。大家都不是普通的凡夫,大家都是持明的勇士勇母。C、法圆满:我们现在学的这些,上师为我们开启的《金刚经》班、《净土班》、《前行班》,还有《大圆满基础班》、《佛法基础班》,这些我们都要观待所闻之法乃九乘之顶的究竟法要。这就是法圆满。D、地处圆满:闻法时,我们不要想我们现在呆在家里面,或者是在一个共修道场里在听闻佛法,我们要用大圆满的智慧来趋入到实相当中,观想闻法之处乃铜色吉祥山之密严刹土,或者就是极乐世界。这是地处圆满。E、时圆满:就是超越过去、现在、未来三时,住于第四时的大平等时。实际上时间也是我们凡夫的一种妄念.过去、现在、未来是我们凡夫的妄念而已。我们要有五种净观,安住在第四时的平等时。有的师兄弟就问,说“师父,这是不是特别牵强附会呀,我明明就在家里听闻佛法,怎么会是在极乐世界呢?”或者说“我明明是凡夫,怎么观想成我们都是勇士勇母,乃至于男女本尊之自性呢?”实际上,我们用一个比喻就能够理解它里面的这种密意,就是“一水四心”,同样一杯水,地狱的众生,他看了就是铁汁;饿鬼的众生看就是浓血;人看这个水就是一杯水;天人看这水就是甘露;八地菩萨看这一杯水是马吉格格佛母;佛看这杯水就是一真法界。这个比喻说明什么?就是我们现在生活的就是在实相当中,就是生活在密严刹土当中,所见会不同,是由于我们的业障而障住了,就是扭曲了。就如同我们戴了一付墨镜,看着这个白色的雪山是黑色一样。实际上我们是生活在跟上师相融的密严刹土,但由于我们的业力而召感、扭曲了。所以,这不是把不清净的东西,给它观成清净的,或者把一个虚假的东西,硬观想为它是一个真实的东西,。我们实际上就是生活在这种五种圆满的状态当中,由于我们的虚妄分别才把实相扭曲了。所以这个密乘,它跟显宗的不共的地方就是它的方便非常的殊胜。所以这五种广大的方便秘密真言之发心,就是五种净观,是把我们凡夫这种虚妄分别的庸俗的分别念直接趋入到佛果的这种状态当中,所以金刚乘也叫果乘。那我们在听闻佛法的时候,在发心,也要运用这五种净观。所以大家要知道,密宗一切行为与誓言皆应于信心中护持,都离不开信心。《华严经》里面讲“信为道源功德母”,唯依信心方可获得加持。信如什么呢?如环,上师三宝加持如什么?如钩。如果我们没有信心的环,这个加持的钩,它什么也钩不住。所以我们一旦生起了信心的环,十方诸佛的加持力无所不在。上师的加持力无所不在,我们不要在心外去找上师。我们知道上师现在北方,也是有缘的弟子能够拜访到上师,这也是上师的慈悲示现,也是弟子的福报。但是也别忘了,我们的大恩上师就是我们内心所显现的佛性。大恩上师引导我们就是树立自己的内在的上师。内在的上师是什么?就是正知正见,就是空性。如果你具足了这些正知正见,具足安住在空性里面,那就是跟上师从来没有分离过。这些都来源于信心,所以只有信心才能获得加持。成就者内心清净,一切显现皆为净相,并非在远离此地之外,再安立一个密严刹土。所以上师做了“轮回不是真轮回,涅槃不是真涅槃”的道歌。极乐世界方便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国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其国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但极乐世界真的是在西方吗?如果我们到了极乐世界,站在极乐世界的西方,极乐世界就成了东方了,那极乐世界究竟在哪?极乐世界就在我们的心里,不离一念心性。所以,若于自心之外安立种种圆满,就不是究竟的,不是究竟乘的。由此可见,净观五种圆满并非通过意念造作,我们不是自己把不干净的想干净了,它本来就是清净的,就如同惠能大师讲开悟之后说的“何其自性本自清净”,自性本来就是清净无为的,因为我们虚妄分别,把清净的观待成不净的。净观五种圆满也非通过意念造作,刻意将不清净观想为清净了,因为它本来就是清净的,但因为我们凡夫业力太沉重了,没有认识心的本来面目,以种种的显现执为实有,然后开始了虚妄分别、好、坏、贤、劣,故辗转生死轮回当中。所以有一部经叫《功德藏》讲:“只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相大小”,就是我们不论闻法、修法还是禅定,发心,就是为首要的。如是以方便摄持,不论善法大小,必当成就解脱善果,就称为加行发心殊胜。第二:正行无缘殊胜:就是指善根不为他缘毁坏,就称为正行无缘殊胜;第三:结行回向殊胜:就是指行持善法之后,要如法的回向。我们可以按照上师教授我们的回向,或者“上师如何回向,我亦如何回向”。在上学期我们讲过有毒回向和无毒回向,知道令善根日日增上,乃结行回向殊胜。如是三殊胜法就是行持善法的关要。所以上师一再的教导我们,每次上师给我们传法的时候,都让我们以三殊胜而摄持自己修持善法的心性。接着介绍行为:行为就是指身语所做的行为。二、行为。行为分两种:所断之行为和所取之行为。所断的行为有三过、六垢、五不持。我们这节课上也是听闻的方式,也是为了学习其它的学科,比如现在学的《金刚经》,还有马上开设的《大圆满基础班》,还有《前行》班等做一个铺垫,这些都是修行的共同的基础,都很重要,大家都要用心一起学习。1.三过.第一、耳不注如覆器之过:就是听法的时候,虽然在法会里面,但是心却漂泊到世界各地了,这叫心猿意马。耳识未能专注于法音,全然不知道所云如何。如同杯子把瓶口覆盖住了,瓶底朝天了,你注入再好的甘露也没有用,此耳不注如覆器之过。所以我们要听闻佛法的时候,把手下的一切善业都要放下;手拿转经筒也要放下;拿佛珠也要放下,为什么呢?因为这时候是在听法的时候,所以,要避免耳不注如覆器之过。尤其我们听上师讲课的时候,要全神贯注,要以欢喜心来听。第二、意不持如漏器之过:闻法的时候心不在焉,满足一知半解或敷衍了事,心里想着反正上师交待我们听法,我们就当一项任务,听到了就把任务完成了。这样意义就不大了。听闻之时,我们如果没有有意乐心,未深入探究法义之真实意趣并纳入心相续,如是行为如同有漏之容器。比如一个碗,碗底漏了一个窟窿,你往里面倒了很多甘露,它最后也要流失掉的。如果注入少许甘露,少顷就倾漏无余。所以我们在听闻佛法的时候,要全神贯注。所以佛在讲经的时候都会再三强调,“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就是仔细听,仔细听。所以,我们要避免意不持如漏器之过。3、杂烦恼如毒器之过:我们听闻佛法是为什么?如果是为了以后跟其他人有一个更好的谈资,来标榜自己满腹经纶,以贪图名闻利养等世间八法为动机,或者掺杂了贪嗔痴等五毒烦恼而闻法,这样,无论所闻的法义多殊胜,也难获得利益。这样如同将甘露放入在有毒的容器里面了。在《菩提道次第广论》里面讲,本来佛法是降伏我执的,但是以这个烦恼心来闻思修佛法,就使天变成魔了。这个天本来是庄严的,最后,他以满足自己的我执而修行佛法,反而变成魔障了。所以,要避免杂烦恼如毒器之过。知道了以上这三过,我们在闻法当中就要断除。听闻佛法的时候,大家不要东张西望,把手机调成静音或者关掉。现在虽然科技很发达,有利就有蔽,手机现在已经造成了修行人的一大障碍。有一个笑话就说米勒日巴如果有手机也许他也不能成就了。手机经常给修行人打闲岔。但如果我们有智慧,就可以转为道用,通过手机我们可以了解上师的教言,了解佛菩萨的开示,这样是好的。但是,它里面还有其它的一些世间轮回的东西,如果贪着的话,就会是自己的障道因缘我们在听闻佛法的时候,更应该把这些东西放下,不要胡言乱语、妄念纷飞。如古德云:“闻法如野兽闻声;思维如北方人剪羊毛;观修如愚人品味;行持如饥牛食草;得果如云开日出。”野兽特别爱听琵琶的声音,就是猎人射箭它也发觉不了。所以我们听闻佛法的时候全神贯注,吾等闻法应双手合十、谛听谛听,甚至情不自禁汗毛竖立、泪流满面,如是深心恭敬,才能够得到法义。我们净土宗的十三祖印光大师就说,一切佛法由恭敬心而生。你这法义从哪来?从恭敬心而生。我们原来在寺院里面上殿过堂,如果大殿供着佛,师父们都当真佛一样,都是小心翼翼的,进殿堂都是先拜佛,就跟真佛一样去礼拜,念完经了,下座也要礼佛三拜,退出佛堂的时候,都是面对着佛像,慢慢地往后退出来。我们去更庆寺看那些藏族的师父们见大恩上师也是这样,见上师先礼拜,从上师房间里出来,都是面对着上师,小心翼翼地从房间里退出来,不象我们有的汉地的师兄转过身来大摇大摆的就出去了。这就是我们没有闻思佛法,所以恭敬心生不起来。恭敬心生不起来,怎么会受法义呢?所以说“信为道源功德母”,佛法就是心的法门,就是让我们认知真实的自己。所以皈依佛就是皈依自己的觉性。2.六垢。(1)傲慢我们要避免傲慢心,“我慢高山,不留德水”,要心怀谦卑。本人也是障深慧浅,就是非常的浅薄,对佛法也是没有什么修行,这次跟大家只是一起交流而已,有讲不到的,还请各位师兄多多指正。我们在一起就珍惜这一因缘,是教学相长,也是跟各位师兄学习。(2)没有正信我们在闻法的时候要避免没有正信。我们既然皈依上师、皈依三宝了,就要对佛法有正信这种心性。(3)不求法我们遇到了上师,要请上师住世,请上师广转法轮。过去释迦牟尼佛做菩萨的时候,为了求一句的经文都舍去生命了,“剥皮为纸,刺血为墨,以髓为水,析骨为笔,书写佛经。”记得我们大师兄讲法说过,过去汉人到西藏求法供了很多很多的黄金,那西藏的上师给汉人求法就一个字“呸”。OK,这法就传完了。就是说这法是非常珍贵的,用生命,用真金白银换来的。我们现在的汉族弟子有那么大的福报,上师来到汉地,亲自面对面的皈依,然后面对面的引导心性,这是上师的悲心,是各位弟子的福德因缘。所以我们要珍惜,要求上师住世,请上师广转法轮。(4)外散心念外散,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妄念纷飞,思前想后,外境稍有一些变化,心即随之而转。(5)内收心思过于内收,而致昏沉欲睡。(6)疲厌我们到藏地参学,有时上师讲法时天下雨,那些弟子在雨水当中还要去听法。下鹅毛大雪,漫天飘舞,弟子在雪地里还要听上师讲法。他就是为我们做一种示现。为什么?这法是拯救我们法身慧命的,我们无始劫在六道轮回,可谓“积骨过须弥,乳泪甚海深”,就是在六道里头,我们轮回的次数非常的久远。这一次得了人身,遇到了上师,遇到了上师珍贵的教法,我们就有可能往生极乐世界,乃至于成就佛果,从此不再受轮回的痛苦,所以在闻思修时受一点苦非常值得的。在三恶道,我们在地狱里,无始无终的受苦也毫无意义,我们在闻佛法的时候,虽然受一点小苦,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我们要避免有疲厌心。3.五不持:(1)持文不持义就是研究文字,咬文嚼字,这个也要避免。佛法是以指望月,我们通过闻思,是来了知自己的心性,和上师的无漏的智慧相融,和上师的大悲心相融,是以指望月,关键是看到月亮,所以我们也不能耽着在文字。(2)持义不持文有的师兄说就不要看这个文字了,那也不对。观修的顺序一般是由文字般若到观照般若再到实相般若。还有的就持义不持文,就是一味的排斥闻思,未解实修之理,安住于无念的状态,这样也不对。(3)未领会而持我们有不懂的就师兄弟之间互相的不耻下问,要多问,不要在无明的状态。为什么西藏讲辩经呢?就是把每一个迷惑的、不解的,越分析越清楚,不允许有一丝毫的迷惑存在,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4)上下颠倒而持就是初机的,我们就不要次高攀,就要把外加行、内加行修好,然后再进行窍诀,最后进行益西喇嘛。对于初机,要有次第,不能高攀,如果高攀,没有地基,空中楼阁,也没有多大意义。所以要按照次第而来。(5)避免错谬而持佛法贵在有传承,不能自搞一套,要按照上师引导的次第,不要错谬而持。所取之行为:1、要依止四想:就是我们现当下把自己作为病人想;上师给我们传的法,还有我们闻思的法就当妙药想;于上师,还有一些我们的上座师父,就当善知识,就当名医想;我们现在在精进的闻思修就当医病想。要有这四想。2、要具足六度:就是在闻法的过程当中要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3.、要有其他威仪:上师来了,还有一些上座师父来了,我们不能迟到,也不能早退,入到经堂里面我们要把帽子摘下来,也不能抢法座;入座的时候先由上座师父坐,再由比丘、比丘尼,然后再开始优婆塞、优婆夷男女分坐;进入道场在听闻佛法我们就不要讲这世间的散心杂话了,要关闭手机、不随意走动了。我们在这节课跟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交流,为以后的闻思修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好,非常感恩各位师兄,今天晚上一起听闻佛法,今天的时间到了,我们一起回向。
点此在线收听此次课程录音 点此完成此次课程作业 点此下载此次课程资料 为什么要学习佛法(2) 般若班《金刚经》第二讲 主讲人:格萨仁真 听闻佛法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发菩提心。为什么要发菩提心呢?我们听的是大乘佛法,大乘佛法不是为自己修的,是为了所有的众生离苦得乐来修行的。所有...
恭敬法宝·开智慧眼 居心诚敬·入道要门 免费赠阅 序
恒河大手印是佛教密宗中的一种高层次修法,不修而修,修即无修,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于一念不生而了了分明,虽了了分明而一念不生处,讨个消息,然后悟烦恼即是菩提,妄念即是妙用,空有不二,体用一如,一切法皆是佛法。
前言 伏以: 实际理地,了无生佛之名;修持门中,方有凡圣之差。心性本净,因执取而烦惑丛生;妄相原空,由觉照而真常绝待。随缘不变,十界之升沈迥异;不变随缘,一心之体用无殊。虽此心此理含生共具,然彻悟彻证非觉莫属。芸芸众生以执迷而未悟,故长劫轮回于六道之中,苦不堪言。 中天调御...
点此在线收听此次课程录音 点此完成此次课程作业 点此下载此次课程资料 为什么要学习佛法 般若班《金刚经》第一讲 主讲人:格萨仁真 课前念诵仪轨: 现有怀柔摄受祈祷文大加持云 嗡啊吽舍嗡啊吽舍 得钦巴瓦旺格颇庄度大乐炽然怀柔宫殿中 得东所所多贝耶希固乐空圣妙观察智慧身 玛恰得...
点此在线收听此次课程录音 点此完成此次课程作业 点此下载此次课程资料 如何开悟 般若班《金刚经》第六讲 主讲人:格萨仁真 听闻佛法的时候我们要放下身语意其它的一切工作,不做其它的一切工作,专心致志地来听闻佛法。听闻佛法的时候是让我们的无明当下就去除的时候,如果我们有不懂的,...
由于很多同学想做一个模型,但是又不想用其他的软件来建模,手头上只有CAD,其实CAD的建模功能也是很强大的的,除了参数化方面比较差,其他功能一般能满足工作需要,那么就讲一些CAD建模的一些知识。 首先要调出相关建模的工具栏,用鼠标点击任意工具栏,选择建模、视图、视觉样式等工...
.net前端部分 .net后端部分
转载:http://blog.csdn.net/liqiangeastsun/article/details/ 使用编辑器类在Inspecotr面板编辑 Layer、Mask、Tag1 2 4 在Editor文件夹下创建脚本InspectorTest Tes...
正如你一直期盼的那样,你“杀死”了自己的父母亲甚至连妹妹都没放过。 你蹲在房间中最肮脏的那个角落,鲜红的花瓣在你嘴角绽放,眼睛中也早已不复有一丝生机。你听见脚步声向你一步步靠近,你没有慌张,因为那是你再也熟悉不过的奶奶所发出的脚步声,你像往常一样跑了过去抱住奶奶。 嘶,你被...
电影《河东狮吼》第一部中,柳月娥让陈季常承诺的一段台词成为万千女孩的爱情箴言:“从现在开始,你只许对我一个人好;要宠我,不能骗我;答应我的每一件事情,你都要做到;对我讲的每一句话都要是真心。不许骗我、骂我,要关心我;别人欺负我时,你要在第一时间出来帮我;开心时,你要陪我开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摩尼宝珠使用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